千年一叹的读后感精选

一本好书就像一艘帆船,可以帮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遨游,很多人在阅读了作品这本书后,被他的故事情节所感动。写读后感时,力求做到“读”能抓住重点,“感”能写出体会。考虑到你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千年一叹的读后感”,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千年一叹的读后感 篇1

我带着好奇和期待,翻开了《千年一叹》。在当我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时,它就对我产生了大大的吸引力。千年一叹,余秋雨先生在叹什么?

从希腊到埃及,转而以色列、巴勒斯坦,再到约旦、伊拉克、伊朗和巴基斯坦,然后是印度、尼泊尔,最后到中国。这一路走过的并不是什么现代化城市,吉普车碾过的是具有古化文明的国家。与此同时,有的国家仍然战火中烧,可谓危险重重。所以这一路丈量到的不仅仅是各国各地文化的积淀。

历史究竟是何物?它究竟能影响我们多少?我一时间理不清头绪。的确,历史已经成了历史,它以文字,画卷的样子悄然流逝,已经过去了,而且永不回头。而人之所称为人,是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文化,自己的历程。如果没有了历史,我们就像是哑巴,无从诉说;如果没有了历史,我们就像是一阵风,没有始没有末,没有了目标没有了方向。

希腊给人的感觉是蓝色组成的,无论是美丽的爱琴海或是作为希腊象征的巴特农神殿都是那么的圣洁。可惜的是,这种文明衰落了,因为它过于闲散,过于与世无争;埃及的土地绝大多数是沙漠,所以它应该是金色的。埃及给人的感觉是神秘的,无论是金字塔、狮身人面像或是木乃伊。仿佛埃及法老们一生所做的便是固守在高高的位子上,让无数人膜拜,神秘而古老;以象牙色代表的以色列、灰色的伊拉克以及黑色的伊朗、波斯文明几乎是依靠着居鲁士和大流士两位君主的人格魅力支撑起来的,如果没有他们,巴比伦文明恐怕难以跻身古文明行列;而当我随着余秋雨先生的笔来到印度时,它给我的印象根本就是从天堂坠入了地狱。泰姬陵那白色的优雅的圆顶竟成了印度惟一美丽的风景。当我读到三成摆摊,一成乞讨,六成闲站着这样的描述时,该做何感想?一个国家贫穷落后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她的民众一个个无所事事目光呆滞,每天所做的便是等日出等日落,最后等死;以绿色的尼泊尔结束征途显然是明智之举,自然的魅力原来是大于人类自身创造的。

千年一叹的读后感 篇2

读罢《千年一叹》已经是满腹的沧桑了,随余秋雨游历了一遍世界上那些正在被时间、战争所吞噬的文明遗迹。抚摸到这本《千年一叹》,我的手就好象抚摸到了文明的碎片从迈锡尼文明到爱琴文明,从奥林匹克到巴特农神庙,历史给后人留下的上一个个问号和叹号。重读史诗,希腊曾被掠杀过,受尽屈辱,巴特农神庙就是最高的见证,但它辉煌在二千五百年前,它是奥林匹克到发源地,依然在文明史上占据一个重要的位置。穿越时空来到爱琴海旁,在海神殿的石柱开始屹立时,孔子,老子几乎在东方思考,而这里海边则徘徊着苏格拉底,希罗多德和柏拉图。虽然希腊最终衰落,但无论怎样,历史还是给它罩上了高贵又神秘的面纱,让后世去追溯,去领略它的美。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古埃及,金字塔或许是它的最好见证。在几千年前,古老的埃及就竖起了一座座不可思议的高大建筑,几千年后,精美的结构至今都令人叹为观止。法老让十万奴隶为自己建造陵墓,是奴隶劳苦的体现,但若没有当时历经千辛万苦去建造,又何来这样的奇迹呢?金字塔经过几千年的作旧,已失去了细部的整齐,一切直角都变成了圆钝,一切直线都变成了颤笔,颇像是一种天造地设的自然生成物,它饱经沧桑,见证埃及的生死存亡,在金字塔上,我们看到了永久。

轻轻的,缓缓的,有阵阵从那遥远的爱琴海面传来,从法老的金字塔中传来,从那两河流域茂密的芦苇丛中传来,也从那恒河畔边传来。是谁?是谁的悲叹?哲人,法老,佛祖?亦或是他们的民族与灵魂?跋涉四万公里,寻找人类古代文明到路基,探索文明的历史流程,追溯文明到源泉,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单个国家的文明的断残或延续,而是世界文明的面貌,甚至是没有进入历史的文明。世上有那么多的人饱受饥饿,却还有成千上百的食物在腐烂;一个国家的人民没有错,错的是政府。我们能坐在明亮的教室中享受优秀的教学资源,殊不知那些中东孩子注定要匍匐在战场上,我们是否应该珍惜所拥有的一切呢?在伊拉克,失学儿童不是一个小数目,因为缺乏药物治疗而死的儿童每天都有,尸体在腐烂,人心是否也是呢?

余秋雨说:现在我们已经不可能抹去或改写人类文明史,但有权利总结教训。面对古老的文明,我们有震撼,有悲伤,有感叹,有惋惜,有惊喜,有无奈。我们应庆幸中华文明绵延千年而未曾断绝,所以应吸取教训,我们一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不堪一击,但只要团结一心就能把中华文明传承下去。要知道,唯一的文明之道就是自然。

千年一叹的读后感 篇3

哪有什么和平年代,只不过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最近看了余秋雨老师的《千年一叹》,你就会明白生活在以喜马拉雅山为西门的大中国,是多么自豪与骄傲!余秋雨老师带着凤凰卫视的其他人员,历经沧桑,穿越火线,从希腊到尼珀尔,一一去寻访那千年文明,生命是脆弱的,文明却是伟大的,而即使埃及文明等各类世界文明有些比我们上下五千年的文明都要长,但是没有一个能够像我们中国这么完整延续传承下来,所以我们很庆幸,庆幸地能够把朱子,程子,孔子,庄子等经典一直应用到现在,这就是俗话说得,不能断了香火!

在回想当今我们生活的中国,是多么有安全,是多么有底蕴,是多么有文化!所以庆幸生活在这么一个令人羡慕的国家!一个强大的国家!

而现在经济在飞速发展,我们年轻的一代似乎有些着急,社会步伐有些过快,我们开始有些急躁,甚至开始抱怨,请我们放慢心中的脚步,好好品味这和平的滋润,因为我们根本没有体验过在吃饭的时候,一颗火箭弹从你耳旁飞过的惊心动魄,没有体验走在街上随时汽车炸弹的巨响,所以我们应该庆幸,把这种文明延迟下去,和平珍惜下去!

最后两句话送个诸位,

1.你为祖国站岗放哨,祖国为你遮风挡雨;

2.国无国防,国将无防。

千年一叹的读后感 篇4

用了近10个小时的时间,看完了余老的又一本著作,如果不是看了《千年一叹》,对于我这个没有出国经历的人,怎么会知道,我的国家会如此文明,如此包容!随着余老的笔,一路走来,对于国人“媚外”有了新的看法,曾经对于那些“媚外”的国人,我是抱着存在即是合理的想法来看待的,但是,在这里还是要呼吁那些有“媚外”想法的国人,看看余老的《千年一叹》,或许你们会改变想法,不要让胡适先生说的那么真切,如若不然,那真的是盲目的悲哀,在这里引用胡适先生关于国人“媚外”的一段文字,希望国人能对“媚外”二字引以为戒!

~我们中国人,有一桩极可耻事情,便是那“媚外”二字。“媚外”二字的意思,便是“拍外国人马屁”。你看我们中国,上自皇帝大臣,下至小民孩子,哪一个不拍外国人马屁。要是拍了马屁,外国人便待中国人要好了;或是拍了马屁,国家便可以保得住不亡了;或是拍了马屁,自己便可以得什么利益了;这么拍拍马屁,倒也罢了。只是在下看起来,我们中国人拍马屁可拍错了,拍马屁拍到马脚上去了。列位且听我说一桩实事给大家听听。

上海虹口一带的中国人,都晓得那一带有几个西洋叫花子(叫花子便是讨饭的)。那些西洋叫花子,都有了年纪了,也不晓得是哪一国的人,外面的衣服,倒也干干净净,不像我们中国叫花子那种龌龊的样子,不过袋里没有钱罢了。

在下往来虹口一带很长久了,所以颇晓得这些事。有一天,在下约了一个朋友,同在公家花园闲谈。一眼看去,可瞧见那西洋叫花子了,那西洋叫花子,身穿一套白的衣褂,穿一双破皮鞋,一口花白胡子,一直长至耳朵边,差不多把一张嘴都遮住了。

那叫花子在花园内踱来踱去,看见有衣服华美的中国人,便走过来,打起那不三不四的上海话和他扳谈,渐渐地便问他要钱。那些中国人,看见一个外国人和他扳谈,已觉得十分荣幸了,如今见他要钱,心想今天抛了几角钱,结识了他,将来遇了什么事,我又可以借光他外国人的势力了。所以这些人,便一角二角的送给他。有的晓得他的底细的,便不去理他,他也不敢再讨,这便是外国叫花子讨钱的法子。看看天色晚了,在下的朋友也去了,在下便走出公园门口,想叫一部东洋车回去。正在讲价钱的时候,只见那西洋叫花子也出来了。那些东洋车夫,看见公园里面走出一个西洋人来,哄的一声,都拉了车,飞也似的跑上去招揽,那叫花子拣了一部坐上去,那东洋车夫得意扬扬放开脚步,飞也似的跑去了。

在下心中,暗暗好笑,也连忙拣了一部,说:“你竭力赶上前头那部外国人的车,我另外加你几文钱罢!”那车夫听了,以为在下是和那外国人一块儿的,格外巴结,不到一会,便赶上了。两部东洋车,厮赶着走,一直走到那昆山路过去一条小弄堂门口,那西洋叫花子的车子,停住了。在下也下了车,给了车钱。再看那叫花子时,头也不回,竟自走了。那车夫赶上去要钱,那叫花子提起手中所拿的小棒要打他,那车夫才不敢赶上去。那叫花子坐了一次白车,一个钱也不给,竟自扬长去了。在下那时看了,叹了一口气也走了,只剩那车夫哭丧着脸,还在那里“洋鬼”“洋狗”的骂哩!

后来在下回来,把这事说给人家听,有一个朋友听了,说道:“这有什么稀奇,你看我们中国的官儿!商儿!绅儿!那一个不和这东洋车夫一般见识呢?”哎哟!不要说了罢。——胡适

千年一叹的读后感 篇5

我所追求的是什么?是即使内心尚存一息,也要去点燃的火种;是即使面对艰难险阻,也要去追逐的梦想。《千年一叹》一书由著名作家余秋雨所著,该书的内容将他独特的写作风格展现出来,彰显了另类的风格。

“要么今后只敢小声讲述中国文化,要么为了能够大声,不顾死活走遍全世界一切最重要的废墟”,这是该书在开幕时的一段话。余秋雨在荒野大漠中独自消失了整整十年,寻觅着数千年历史中蕴藏着的魂魄,是否依旧尚存?最终,他写下了《文化苦旅》和《山居笔记》两部著作,将中华文明诸多被埋没的遗址重现光明。而这次,他把自己的目光延伸向世界的历史长河中,走进人类历史的福地,穿越希腊、埃及、以色列、巴勒斯坦等国,真实地反映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民族文化和历史遗址,让世界的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些即将流失的东西,唤醒人们对于历史的使命感。而在此同时,也促进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想象着,人类社会迅速的发展,历史长河流动的速度也随之加快,星球里的新陈代谢也不断的发生着,发展、淘汰、发展……或许在那么一瞬间,我们停下脚步,回想着自己所追求的东西是什么。这时,猛然回头,发现身后只剩下一片狼藉,身前的长河又不知通向何方。未来的我们是我们,过去的我们也是我们。那一份厚重的底蕴,不仅是一段历史的回忆,更是一盏指路明灯。

千年一叹的读后感 篇6

拜读余秋雨先生的这本书,起初只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在书店偶尔看到,便坚持要买回家了。这一本日记,伴随着些许泛黄照片,采用游记的形式,记录了余秋雨先生亲身越野数万公里考察人类各大文明遗迹的经历。从希腊到埃及,从伊拉克到尼泊尔,等等等等。这几个月的历程给了我前所未有的感触。

说真的,阅读的时候好几次都湿了眼眶,总感觉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一块历史文明创造的土地,我就好像和作者一样站在地面上,吸取着精华。我知道了文化的起源,知道了奥林匹克的诞生,知道了部分国家的贫瘠,知道了那一片的混乱,我总是不想把这本书讲得那么理性。笼统的告诉大家这本书讲的是作者游历各国的感受云云。我愿意感性地去阅读它,去理解它,去感受它,我也只能说千年一叹真的让我叹了一叹。

当余秋雨先生去爱情海的石柱上不顾警卫的虎视眈眈而去找拜伦的名字时,他却在石柱的稍低处发现了,突然觉得这个位置的签名完全可以代表拜伦当时的心情,低头以对神明,这是希腊的第一天,我觉得我像个钻头一样的,慢慢地慢慢地进文化的中心。“我希望巴特农文物能在我死之前回到希腊,如果在我死后回来,我一定复活。”一位叫曼考丽的文化部长用充满辛酸的声音去努力保住一个文明古国最后的尊严。这时候我就想到了那所谓的韩国,强行夺走了属于我们的文化,强词夺理的为自己解释,我想这真的会让一些学家复活吧,我们是绝不会妥协的。最终在余秋雨先生从尼泊尔通向中国,对面桥头有一个白石筑成的桥头,上面分明用巨大的宋体金字,篆刻着一个国家的名字,然后他在心底默念:祖国,今天我终于及时赶到。

千年一叹的读后感 篇7

每每翻开余秋雨先生的《千年一叹》,我的手就好像抚摸到了文明的碎片,历史的车辙。历史是沉重而沧桑的,每次回顾都会感到心灵深处传来一声声叹息:法老的陵墓,巴比伦的墙,希腊海滨夜潮起,耶路撒冷秋风凉,我是废墟的泪,我是隔代的伤,恒河边的梵钟在何方?。

当曾经的辉煌逐渐走向淡漠,当原本宏伟的建筑在时光的摧残下变成一片残垣断壁,当人们开始不再问津不再关注,那声声叹息变成了无奈,文明在逐渐衰落,历史在逐渐褪色,

跟随余秋雨先生一起,沿着古代人类文明的路基前行,我们却发现竟然有那么多曾经显赫一时的文明发源地如今却战壕密布、荒草迷离、匪盗出没。人类,原本是历史文明的开创者,如今却在亲手毁掉自己的文明。

希腊,这里曾是欧洲文明的发样地,如今却只有狭小、陈旧和闲散的人民。干净的痛苦一定会沉淀,沉淀成悠闲,悠闲是痛苦的补偿,痛苦是悠闲的衬垫。然而希腊人的过分闲散的生活方式是整个社会失去了精气神,有很大一部分闲散走向了疲惫、慵懒和木然。而希腊文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奥林匹克精神,也在这种闲散中逐渐衰亡。

埃及,开罗城的残破使曾经的辉煌已荡然无存,而更令人感到悲哀的是那段辉煌至今已无法解读,只有从被风化的古代遗址和金字塔中可看到一点文明古国的样子。如同书中对金字塔的感慨:我只知道它如何衰落,却不知道它如何构建;我只知道它如何离开,却不知到它如何到来。当法老将自己的遗体做成木乃伊时,埃及的历史也成了木乃伊,静静地矗立在广阔的撒哈拉沙漠上,每当黄沙吹起时,更教人感慨万千。

两河,童年童话的产生地,曾幻想着灰姑娘与王子在巴比伦的空中花园里相遇、相知、相爱;曾幻想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除暴安良;曾幻想与中华文明齐龄的它也有一段厚厚的历史!但现实很残酷,战争摧毁了它原本的高层文化,然后又剥夺了一个民族中最勇敢的、最健康的生命,让一群老弱妇孺去承受种种荒唐。更具讽刺意味的是,这片产生最早的以《汉莫拉比法典》为标志的法律文明的地方,如今是法律最行不通的地方!

印度的人口数量已经远远超出了它所能承担的负荷:人口中有三成摆摊、一成乞讨、六成傻站着;似乎印度人更喜欢闲荡在已经很拥挤的大街上。恒河永远的失去了往日的圣洁与美丽。无数黑压压的人全都泡在恒河里,以为这样就可以将病痛治愈,还有长时间拥塞在河边等死的人,因为这样他们就可以将自己的骨灰撒入恒河。在恒河边,所能看到的是,人的肮脏,人的丑陋,人的死亡,就这样夸张的裸露,都可以毫无节制地释放给他人,释放给自然。恶浊的烟尘全都融入了晨露,恒河彼岸上方,隐隐约约的红日托出一轮旭日,没有耀眼的光亮,只是安静上升。

曾经辉煌一时的文明,如今却以淹没在了历史的尘埃中。然而究竟是人类创造了文明,还是文明孕育了人类?昔日的文明发源地现在却在向世人展示着它的脆弱与无能为力。漫天飞扬的泥沙,赤脚如密林的失学儿童,眼神空洞的乞讨者,这还是文明的产物么?几千年前文明从这里开始,几千年后文明从这里已经走上了衰败的道路。我们又用什么去衡量所谓的文明程度呢?

踏破璀璨的历史长空,瞭望星辉里斑驳的流光闪烁,千年的风霜,冻结了多少英雄传说,那古今横贯的天地长线,串联着生命最初的力量,带给人惊奇,带给人追忆,那历史的浩繁画卷,是永不老去的心灵天宇。几千年的发展,几千年的思索,几千年的漫漫长路,文明一路走来,润泽了我们,哺育了我们,我们却眼睁睁地看着它一步步走向消亡,我们有理由如此漠视文明么?

在看过了那么多文明的陨落,我们不禁思索我们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年的风风雨雨但生生不息的缘由。每一个历史文明消亡的原因,中华民族都或多或少经历过。但在历经历史的风霜后它依然顽强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展示着它博大的精深的文化。这同每一代炎黄子孙对民族精神的传承密不可分,而在型时代的浪潮中,我们作为华夏的血脉更应当把我们五千的文明延续下去,让它在历史的海洋永远闪烁着耀目的光芒。

千年一叹的读后感 篇8

在千年之交,作者余秋雨与凤凰卫视一行以希腊为起点,中国为终点,探寻文化的足迹。在世界礼貌史中,只有我们的祖国――中国的中华礼貌完整地保留了下来,我认为,这不是奇迹,是必然的。

世界本是一个大村庄,人们原本过着本本分分的生活,只是之后有一天,一户人家的人抢了另一户的一点财物,得手了,于是又有一些村民效仿,这使得每户人家人人自危,都在家偷偷练武,使得整个村子不得安宁。我一向认为用这个故事来形容我们的这个世界十分适宜,而作者也在书中反复强调着战争会使战胜方与战败方两败俱伤,会破坏两方民族的礼貌,会使人民流离失所,贫困、天灾接踵而至,留给人们的将是无比的伤痛。我们中国从古至今一向做得很好,除了成吉思汗,几乎没有统帅进行过远征,最多只是内部矛盾,内部战争,包括日本和朝鲜,他们的祖先也都是中国人。正是这些,使我们五千年的中华礼貌完好的保存了下来

当然,此刻的新中国也光荣地继承了我们祖先的优良传统,对那些盘踞在南沙群岛等地的外国政府并不采取武力的手段,只是再三地要求他们和平撤离,只有他国军队向我军开火时才进行自卫还击。这种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政策既维护了和平,又不失我军的尊严,十分好。但这要是发生在美国,早就借机开战,把东南亚轰了个底朝天了。

说到底,武力只是一种自卫手段,不可用于攻击他人,更不可滥用,不然害人害己,对别人不说,光对自己就没有一点好处。礼貌是珍贵的,战争是残酷的,战争是独裁者的工具,而礼貌却是广大劳动人民所创造的,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与劳动人民智慧最好的体现。战争让礼貌胆寒,作者余秋雨也多次在书中强调要维护和平以及和平对礼貌的重要性,我也期望所有国家都能放下军备竞争,保护和平,给古老的礼貌以最好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