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大地读后感模板

有关大地读后感模板。

读后感,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决心和理想,读完作品,我们也会被作者的感慨所惊叹。你在写作品的读后感的时候有思路吗?以下内容“大地读后感”是由栏目小编给您提供的。

大地读后感【篇1】

《高大的身影》读后感

读完这本薄薄的书,陶行知的光辉形象又一次清晰地展现在我的眼前。回顾这几十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历史,陶行知先生的为教育事业呕心沥血的精神深深地铭刻在我的心里。多少次的感动,多少次的坚强,多少次的汗水,都融入了苦难的岁月。陶行知,一个高大的身影,一位伟大的人们教育家,为中国的教育事业书写了新的一页。

陶行知毕生从事教育事业,非常关心学生。一次,陶行知的学生胡同炳患上了脊骨炎,家里为了看病,想尽了一切办法努力筹钱。看病的钱还远远不够。就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远在国外的陶行知立即化名“何日平”给在病床上的胡同炳写信慰问。还寄来了一些钱,捎来了几副药。陶先生用这一封封越过大洋的信传递着一份份不了的情。最后,胡同炳康复了,这难道不是爱的力量吗?

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还记得去年大地震时一位伟大的老师吗?当时全班正在上课,14时28分,无情的大地震咆哮着席卷了整个汶川时,那位老师冷静地组织学生逃离教室,一个出去了,两个出去了,三个四个……同学们拼命冲出了教室,可老师却依然在后面寻找掉队的孩子,“快!快”老师焦急地喊道,可是还有几个因害怕不敢走动的孩子,在课桌下躲着。墙壁摇摇欲坠,老师情急之下把那几名孩子塞到讲台下。当山崩地裂之时老师用自已血肉之躯挡住碎石砖瓦,用鲜血和生命为孩子们撑起屏障,当救援人员搬开沉重的岩石,老师的双手还紧紧抱着孩子们不愿松开……老师走了,孩子们活下来了。当我在电视上看到这催人泪下的一幕时,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没错,那个老师就是谭千秋。他平凡而又伟大,他用生命的爱滋润着棵棵幼苗,这就是行知精神,也就是这种行知精神感动和激励着一个又一个人。

生活中,也何尝不是这样。当我遇到学习上的拦路虎时,老师会一遍遍不厌其烦的教导我;当我在生活中遇到小挫折时,父母会一次次深情的鼓励我。晚上,妈妈会上来帮我轻轻的盖上被子。冬天,奶奶会给我冲上一个温情的暖水袋。就在这爱的教育下,我们才能如此健康,幸福,快乐的学习,生活。

照片上的陶行知,方方的脸,戴着眼镜,深邃的目光中透着点点爱的痕迹。陶行知,用爱的语言唤醒了一个个沉睡的生灵,用爱的力量在中国教育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业绩,就如他墓碑前的四个大字­­­­­­­­­­­­­­­­­­­­­———爱满天下。

指导老师:岳霞

大地读后感【篇2】

张新科,1966年9月出生于河南上蔡,留德博士、教授、博导,徐州工程学院校长,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徐州市作家协会主席,著名作家。近年来,张新科在《十月》、《当代》、《钟山》、《中国作家》等著名文学期刊发表小说、散文近260余万字,其作品多次被《小说月报》、《中华文学选刊》、《长篇小说选刊》刊登。

张新科的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远东来信》、《鲽鱼计划》、《树上的王国》,中篇小说《天长夜短》、《偃旗息鼓》,短篇小说《信人》、《大喷》、《老满》等,其中《信人》入围第15届《小说月报》百花奖,由此改编的广播剧获第13届中国广播剧金奖;《远东来信》荣获2013年度《海外文摘》长篇小说奖和第五届紫金山文学奖(长篇小说第一名)。多部作品被改编成影视剧。

“忠魂亘古丰碑在,峻极归山矗碧霄。”作者张新科在新作《苍茫大地》首发式现场发表感言时说,“我18岁来南京上大学,便在这六朝古都扎下根来,一直以来都对雨花台英烈们的事迹怀有深切的崇敬和敬仰,那昭示铮铮铁骨英雄气的纪念碑、忠魂亭、烈士群雕深深镌刻心中。”

“我向通过这部凝聚心血和期望的《苍茫大地》,带领广大读者走进历史、走近英雄、走向神圣!致敬、辉映经典巨著《红岩》,让雨花英烈精神得到新的诠释和传承,影响当代,传之久远!展现作家的担当,在社会和民众需要你的时候挺身而出,创作无愧于时代的感召之作。”张新科说

大地读后感【篇3】

20xx年3月11日14时46分,日本仙台发生了一次百年一遇的九级大地震,并引发了10级海啸。高达十米的巨浪,将房屋、车辆还有日本人民无情地卷走、吞噬,将原本美丽宜人的地方几乎移为平地。

看见原本安居乐业、家庭幸福的人们在一场大难中就这么消逝,我的心像被千万根针扎了般疼痛。

因为这次空前的劫难,上万人伤亡、失踪、成百上千的人无家可归。但是,在灾难面前,日本人却表现出了这个民族一贯的冷静淡定、团结顽强。在东京,就算道路如何堵塞,人们总能井然有序地列队排站,让人不禁一惊。在地震重灾区道路崩裂,商店无人看管,但却意外地没有人进入抢占食物、趁火打劫,而是安静地站在门外等待。单单是这一点,中国人就有许多不足之处。因此,在为日本人民祈祷的同时,我们也应该从这个坚强的民族里学到一些。

另外,这次灾难,还导致了煤电厂爆炸、核电站泄露导致多人受辐射,昨日还经历了可怕的火山爆发。

在电视上、电脑上,我们都看见了许多令人心酸、生畏的视频,啊,这就是大自然的威力!其实,导致这次灾难的,还有另一个原因。

前不久,整个地壳运动,西半球需要释放的能量已在智利的大地震中释放了,所幸人员伤亡人数不算太多。可是东半球这边的能量还未曾释放,只是未找到合适的出海口,但始终还是得释放的。所以这次,能量找到了日本,很不幸,这次特大地震直接造成了连续的几场天灾,造成了众多人员伤亡。

根据科学家所测量的,这次大地震使整个日本平移2。4米,整个地球每天都因此而少了1。2毫秒,多么不可思议的数据啊!

让我们大家一起为日本祈祷,也乞求世界永远安定、和平,不再有天灾人祸!

东风东路小学六年级

大地读后感【篇4】

那一震,响在中国的西南方,震碎了多少青春拼搏的梦;

那一震,震彻中国的大地上,上演了多少炽热美丽的情怀;

那一震,荡平中国高楼建筑,幻灭了多少感人肺腑的勇气与泪。

那一刻,四川震撼了全中国,大地制造了那荒无人烟的凄惨。

谁曾想,那片荒凉的土地上,曾经辉煌过的霓虹灯;

谁曾想,那片灰尘缭绕的地方,曾经有儿时的梦想;

谁曾想,那些美丽如花儿的生命,永远的流逝在我们身旁。

当第一滴泪落下的时候,我听见了那绝望的声音,那灾难面前莫大的恐惧与对生命的向往。

那一粒粒石子下面,掩埋了多少醉人的泪花;

那一颗颗尘沙下面,虚掩了多少心痛的方向。

当那伟大的母爱顷刻绽放,当那无私的父爱喷入泉涌,仿佛穿越了地点的障碍,我们看到了母亲用自己的身躯,捍卫了一条即逝的生命。父亲用自己的双手,为孩子们撑起了一片蓝天。教师用身躯为孩子们塑造了一对生命的翅膀,丈夫用心灵慰藉了美丽的传说般的童话。

大地读后感【篇5】

最近,我读了苏叔阳的《大地的儿子》这本书。书中主人公是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书中讲述了周总理热爱祖国、为国奉献的许多事例,他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助人为乐、关心他人的品质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读着这本书,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身边发生的两件事。

一天,我在小区对面的小河边散步,走着走着,发现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她正要过马路,因为她已经很老了,走起路来摇摇摆摆的。这时,我心想:老奶奶走路不便,可能会摔倒的。于是,我跑过去,一把扶住老奶奶,说:老奶奶,我来扶您过马路吧。说完,我双手搀扶着老奶奶,领着她慢慢地走过了马路。你可真是个好孩子!老奶奶连声道谢。听了这句话,我心里特别开心!我的妈妈工作非常辛苦,从早到晚都在忙。有一次,我正在睡觉,突然一阵嗒嗒的打字声传到了我的耳朵里,我迷迷蒙蒙地睁开眼往外看,发现夜已经很深了,妈妈还在工作。于是我下了床,悄悄地走到了厨房,倒了一杯热水,放到了妈妈面前,说:妈妈,喝点热水,您明天再工作吧。妈妈一脸感动,摸了摸我的头,答应我上床睡觉了。

作为新时代的少年儿童,就应该学习伟人的高贵品质,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继承并发扬这些传统美德!

大地读后感【篇6】

雨花台是中国革命的一座庄严丰碑,一个神圣殿堂,雨花英烈精神是一种精神的.富矿、一个生动的课堂。创作于上世纪的文学及影视作品《红岩》《烈火中永生》等早已成为红色经典,感召并引领着一代代人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忠诚奉献。但迄今为止,尚未有影响巨大并以雨花英烈为原型的文学作品面世。《苍茫大地》作为我国首部弘扬雨花英烈精神、歌颂雨花英烈革命事迹的长篇小说,通过对在雨花台英勇就义的传奇烈士、我党早期杰出领导人、我党历史上第一个留德博士许包野同志为主要原型的革命英雄事迹的描述与刻画,带领广大读者和社会大众走进历史、走近英雄、走向神圣,让雨花精神能够影响当代、历久弥新。

皇皇巨著《苍茫大地》,一部跨越时空、恢弘厚重,极具感染力的长篇巨制;一部辉映《红岩》、传之久远,凝聚信仰力量的感召之文;一部不忘初心、勇于担当,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张新科说:“我想通过这部凝聚心血和期望的《苍茫大地》,带领广大读者走进历史、走近英雄、走向神圣!致敬、辉映经典著作《红岩》,让雨花英烈精神得到新的诠释和传承,影响当代,传之久远!展现‘作家的担当’,在社会和民众需要你的时候挺身而出,创作无愧于时代的感召之作!”

大地读后感【篇7】

一个浑身泥土的小女孩从泥地上慢慢醒来,咳嗽,睁眼,爬起。镜头跟着这个衣衫褴褛、神情黯然的孩子渐渐铺开,我看到震后的唐山一群群搬尸体的人和垮塌的楼房。一个军人蹲下身子询问,并用雨衣裹住孩子、将她抱走这是《大地震》预告片里的场景,预告片戛然结束在军人抱走女孩的背影,于是这个女孩的命运,给我留下悬念。

7月25日下午4点,我独自一人去大地数字影院揭秘。

1976年,唐山,卡车司机方大强和妻子李元妮,龙凤胎儿女方登、方达过着平凡幸福的生活。一家四口因地震倾刻间家破人亡、骨肉分离。

我不知道自己从什么时候开始忍不住流的泪,好像是地震开始,元妮要冲到家门口救儿女,大强把她推开的那时起,然后一直断断续续流泪,直到影片结束那一刻,我还呆呆坐在椅子上,沉在一种氛围不想抽身,完完全全把自己融入到影片中去了。

自诩是个冷血的女人,在经历了生离死别的人生大悲恸后,世上好像没有什么故事能让我大面积流泪。《大地震》使我的泪水如决堤的江水,流速之快,时间之长,令人惊诧。我相信,那是真实、人性、感人的影片碰触了我柔软的灵魂,给予了我很多人生及生命的思考。

拍过地震影片的导演有很多,但冯小刚拍出了让世界集体失声的真实人性,这部影片,让我领略了冯小刚天才般的导演才华和人性魅力。

人性表现在哪里?亲情的取舍、彰显、升华和沉淀。方大强死了,方登和方达被同一块楼板压在两边,元妮在两选一中,不得不痛苦选择了弟弟方达,而方登当时恰好听到了母亲的抉择,这对她幼小的心灵是多么大的伤害啊,这样的伤害,在她心里一留就是32年

然后,元妮独自抚养儿子坚强活下来。奶奶从济南赶来看望元妮,并提出要把孙子接回老家,元妮演出了一个女人所能有的全部隐忍情怀。当车子缓缓开走,元妮站在路口无望地挥手,终于感动婆婆,把命根子留在了她身边,那一刻,我想她是世上最幸福的女人。

然后,元妮活在1976年7月27日那一天,再也没有向前。丈夫把她推开救她的场景永远定格在她的生命中,于是她发出哪个男人愿意拿命来换你的感慨?她心甘情愿为丈夫守寡,她把活在对女儿的负疚感当作一种职责。

影片最感人的,莫过于母女相认这出戏。方登在地震现场作为志愿者加入救援队伍,亲眼目睹的一幕幕亲情故事让她开始体会当年母亲的心情,特别从弟弟口中听到母亲对她的负罪感时,方登的心被深深震憾了:32年,她隐瞒了母亲32年,可是她需要这样的时间让心灵摆渡,否则,当年不堪承受的伤害,又该从哪里得到渲泻?也正因为伤害,方登才会有勇气,独立一人抚养女儿这就是人性的力量。还有,当元妮跪倒在女儿面前的那一刻,元妮自己心中的委屈又该向谁倾诉?这是另一种人性的力量。

在整部影片中,徐帆饰演的元妮是最慈悲、勇敢、坚强,最有艺术感染力的一个人,几乎地震所有的劫后余难都压在她嬴弱的双肩上,她没有逃避,而是挑起重担,以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忠于亲情,平静知足地安度人生。她和饰演王德清的陈道明的演技简直可以说是炉火纯青、交相辉映,他们为整部影片外延和内涵的双重增色立下大功。多年前好像看过他们演的《一地鸡毛》,那时他们饰演的是一对夫妻,在《大地震》里他们连见面的机会都没有,可是同样劲道、老练、沉稳、成熟的演技和影片的总体基调融入一体。那个儒雅明理的王德清,对人生有着非比常人的悟性和宽容度,他对养女王登的爱是朴素、温暖、理性而真切的,当王登带着女儿来见姥爷时,那场面太感人,是那种失声的感人,除了稀里哗啦流泪,你什么也不能做。

《大地震》对方登来说,在灾难中生存下来是一种幸运,但不可否认的是,地震带来的后遗症心理的阴影问题,伴随了她很多年。好在影片的结局很圆满,三代母女同堂,充满了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