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课件(精华12篇)

梦想课件(精华12篇)。

经过小编的耐心整理和筛选我们终于推出了最新的梦想课件,相信你阅读本页面后有一些收获。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每个老师都需要细心筹备教案课件。只有提前准备好教案课件,这样心中对于各种可能的情况胸有成竹。

梦想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在反复朗读、想象拓展等文本感悟的过程中相机理解“迫不及待”“一声不吭”“坚定”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想象拓展、联系自己的生活、有感情朗读等手段,设身处地地感受瑞恩的内心想法,读懂重点句中所包含的思想情感,领会本文写作的寓情于叙的写作手法。

3、感受瑞恩对非洲人民深深的关怀,体会到梦想的力量是巨大的,乃至于感受到爱的力量的巨大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想象拓展、有感情朗读等手段,读懂重点句中所包含的思想情感,领会本文写作的寓情于叙的写作手法。

难点:理解“梦想的力量是如此巨大”,感受“爱的力量”的巨大。

一、导入

1、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梦想。“梦想”可能是我们心中最深切的、最美好的渴望。人世间的很多奇迹都源于梦想,并经过不懈的努力使梦想成真。人应该有梦想,并为自己梦想的实现作出努力。

2、同学们,现在请你告诉大家:你的梦想是什么?

3、同学们的梦想都非常好。梦想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创造出无法想象的奇迹。今天,我们就来阅读一个真实的故事,去感受梦想的力量。

二、梦想之因

1、谁有一个什么样的梦想?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在文中划出有关的句子。

2、学生回答,交流朗读。

①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

②他们不应该过这样的生活……我一定要为他们挖一口井。

③我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坚定)指名读、齐读。

3、瑞恩为何会有这么强烈的梦想呢?请同学们看课文,找到相关的语句。(指名读)

出示:“在非洲,许多孩子没有玩具,没有足够的食物和药品,甚至喝不上干净的水。成千上万的孩子因为喝了受污染的水死去。如果能捐出70元钱,就能帮他们挖一口井。”

4、拓展想象:在这么一个缺水的环境中,非洲的孩子会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5、这样的生活情景让瑞恩心痛了,听了老师的话,他是怎么表现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瑞恩的表现,说说从中你读出了什么?

(1)“妈妈,给我70元钱。”1998年的一天,6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希里杰克刚一放学,就迫不及待地冲进家,向妈妈伸出手说,“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迫不及待”“冲”字表达瑞恩内心无比的急切。)

(2)“他们不应该过那样的生活。”一整天,“70元钱一口井”一直在瑞恩的脑子里转着。“我一定要为他们挖一口井。”瑞恩下定了决心。(体会瑞恩内心的坚定)

齐读。

三、实现梦想

人不能仅有梦想,否则这梦想只能被称作胡思乱想的梦而已。那么瑞恩又是怎样实现他的梦想的呢?

1、请同学们读一读4—7自然段,看看他做了些什么?(他做额外的家务活。)

2、他做了哪些家务活?(比如为地毯吸尘、擦窗子……省略号在这的作用是什么?)

3、他在劳动的时候会想些什么?

4、当他得到70元时心情是怎样的?(激动、兴奋)

5、谁来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6、是的,他用自己的勤奋与努力赢得了家人、邻居对他的帮助,但这70美元能实现他的梦想吗?(70元只够买一个水泵。一口井需要20xx元。)

7、当听到需要20xx元时,瑞恩是怎样说的?

出示:他只是兴奋地说:“那我再多干些活挣更多的钱吧!”

8、他为什么那么兴奋?怎么读?

9、瑞恩是怎么筹集到20xx元的?请大家自由读第9至10自然段。

(他的行为和毅力感动了一位阿姨,阿姨通过媒体帮助他募捐,很快20xx美元就凑齐了。)

梦想的力量是无穷的。小瑞恩的梦想不仅为自己鼓起了前进的风帆,也感动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其中,最终使梦想成为现实。同学们,让我们也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吧!

梦想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放弃、下旬、募捐、水泵、颠簸、节奏、簇拥、迫不及待、辛辛苦苦、一声不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练习快速阅读,并能简要地复故事。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题目的含义。从字里行间感受瑞恩心灵的得仅仅有梦想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不懈的奋斗才能梦想成真。

4.领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瑞恩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梦想的力量”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梦想”。请同学们谈一谈什么是“梦想”。

过渡语:“梦想”可能是我们心中最深切的、最美好的渴望。人世间的很多奇迹都源于梦想,并经过不懈的努力使梦想成真。人应该有梦想,并为自己梦想的实现作出努力。

2.同学们,现在请你告诉大家:你的梦想是什么?同学们的梦想都非常美好!希望你们能够时刻记住自己的梦想,并使梦想转化成前进的动力。

3.现在就请同学们来阅读一个真实的故事,去感受梦想的力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把自己认为不好理解的段落认真读一读。

3.接读课文,纠正字音。

4.重点理解以下词语:

筹齐:筹集齐全。本课是指瑞恩筹集到了可以打一口井的钱。

募捐:广泛征集捐款或物品。

颠簸:上下震荡。

羞涩:难为情,态度不自然。

簇拥:(许多人)紧紧围着。

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一声不吭:吭,出声,说话。“一声不吭”是指一直沉默不语,一句话也没有说。

5.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课文通过记叙6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希里杰克为了实现“给非洲的孩子修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这一梦想,而不懈努力终于使梦想成真的经过,体现了瑞恩的一颗善良、坚定执著的、金子般的美好童心。)说一说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三、读文交流,体会作者情感

1.(小组内交流学习所得,讨论自己疑惑的问题。)

想一想,瑞恩的梦想是什么?他是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的?

2.文中有哪些地方出乎你的意料?在这些出乎意料之处你想到些什么?从而深刻体会瑞恩以及文中其他人物的精神品质。指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3.引读课文,尝试回答上面的问题。

引读课文,深入体会以下句子的含义。

①一声不吭的瑞恩突然说:“那我来攒钱买钻井机吧。”他的声音很小,但很坚定,“我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②是呀,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

“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是指瑞恩“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这一梦想的实现,给安格鲁的孩子们送去了关爱,送去了健康,令安格鲁的村民们感激不尽;而安格鲁村民们的表现,也令瑞恩和父母感到无比的激动和幸福。作者在此点题,满怀深情地阐发议论,以反问句抒发自己的情感,并引发读者的思考──梦想的力量究竟有多大?

四、联系上下文,体会题目的含义

梦想的力量在课文中的体现是多方面的,小瑞恩的梦想不仅鼓动着他本人前进的风帆,激励着他克服重重困难,坚定执著地为达到梦想的彼岸而奋斗;同时也感动并带动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其中,最终使梦想成为现实;这个梦想的实现也使安格鲁的村民们对瑞恩以加拿大人民感激不尽,从而增进了加非人民的友谊。这不就是梦想的力量吗?

五、回读全文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感受最深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并体会作者表达的方法

六、拓展,深化主题

1.学生畅谈自己的体会,可以联系课文内容来谈,还可以扩展开去,结合自己的实际来谈,从而进一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升华自己的思想认识。

2.资料展示

瑞恩·希里杰克被人称为“加拿大的灵魂”。20xx年,在加拿大国际发展协会的帮助下,成立了“瑞恩的井”基金会。20xx年9月30日,他接受了加拿大总督克拉克森颁发的国家荣誉勋章,10月,他作为唯一的加拿大人,被评选为“北美洲十大少年英雄”。这一切来自于他6岁时的一个小小的愿望──为非洲儿童挖一口井!起初,挖井的钱是靠他一个人做家务赚来的。然后亲戚、朋友、邻居也加入进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心愿鼓舞了全世界六十多个国家的成年人,帮助瑞恩的队伍越来越庞大,人们纷纷解囊相助。到20xx年初,“瑞恩的井”基金会有七十多万加元,已经在非洲挖了七十多口水井。

20xx年3月15日,瑞恩去日本参加“第三届世界水资源论坛”,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组邀请瑞恩和他的妈妈到中国做客。瑞恩和他的妈妈通过《实话实说》节目与中国广大观众见面。在这次节目即将结束时,瑞恩说:“我要为取得干净的水源而努力工作,直到我爸爸那个年纪。”

梦想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放弃、下旬、募捐、水泵、颠簸、节奏、簇拥、迫不及待、辛辛苦苦、一声不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练习快速阅读,并能简要地复故事。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题目的含义。从字里行间感受瑞恩心灵的得仅仅有梦想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不懈的奋斗才能梦想成真。

4、领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瑞恩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梦想的力量”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梦想”,请同学们谈一谈什么是“梦想”。

师:“梦想”可能是我们心中最深切的、最美好的渴望。人世间的很多奇迹都源于梦想,并经过不懈的努力使梦想成真。人应该有梦想,并为自己梦想的实现作出努力。

2、同学们,现在请你告诉大家:你的梦想是什么?

小结:肯定学生的梦想,并激励他们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板书,完成课题)

3、现在就请同学们来阅读一个真实的`故事,去感受梦想的力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把自己认为不好理解的段落认真读一读。

3、接读课文,纠正字音。

4、重点理解以下词语:

筹齐:筹集齐全。本课是指瑞恩筹集到了可以打一口井的钱。

募捐:广泛征集捐款或物品。

颠簸:上下震荡。

羞涩:难为情,态度不自然。

簇拥:(许多人)紧紧围着。

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一声不吭:吭,出声,说话。“一声不吭”是指一直沉默不语,一句话也没有说。

5、学生再读课文,思考:

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课文通过记叙6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希里杰克为了实现“给非洲的孩子修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这一梦想,而不懈努力终于使梦想成真的经过,体现了瑞恩的一颗善良、坚定执著的、金子般的美好童心。)

说一说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三、读文交流,体会作者情感

1、小组内交流学习所得,讨论自己疑惑的问题:

想一想,瑞恩的梦想是什么?他是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的?

2、文中有哪些地方出乎你的意料?在这些出乎意料之处你想到些什么?从而深刻体会瑞恩以及文中其他人物的精神品质。指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出示非洲孩子的生活资料。(录像、图片及文字。)

3、引读课文,尝试回答上面的问题:

引读课文,深入体会以下句子的含义。

⑴一声不吭的瑞恩突然说:“那我来攒钱买钻井机吧。”他的声音很小,但很坚定,“我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这段话与前面写瑞恩在第一次捐钱时听募捐项目的负责人说挖一口井得要2000块钱时的表现形成了对比:那时的瑞恩还不知道2000块钱是个多大的数目,他只是兴奋地说:“那我再多干些活挣更多的钱吧!”从“兴奋”到“坚定”,一方面表现了瑞恩在短短的两个月内,通过筹齐打井的2000块钱,已经迅速地长大了,他现在已经清楚地认识到买钻井机的难度;另一方面也表现了瑞恩为了实现“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这一梦想的坚定态度是不可动摇的。

⑵是呀,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

“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是指瑞恩“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这一梦想的实现,给安格鲁的孩子们送去了关爱,送去了健康,令安格鲁的村民们感激不尽;而安格鲁村民们的表现,也令瑞恩和父母感到无比的激动和幸福。作者在此点题,满怀深情地阐发议论,以反问句抒发自己的情感,并引发读者的思考──梦想的力量究竟有多大?

四、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

梦想的力量在课文中的体现是多方面的,小瑞恩的梦想不仅鼓动着他本人前进的风帆,激励着他克服重重困难,坚定执著地为达到梦想的彼岸而奋斗;同时也感动并带动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其中,最终使梦想成为现实;这个梦想的实现也使安格鲁的村民们对瑞恩以加拿大人民感激不尽,从而增进了加非人民的友谊。这不就是梦想的力量吗?

五、回读全文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感受最深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并体会作者表达的方法

六、拓展,深化主题

1、学生畅谈自己的体会,可以联系课文内容来谈,还可以扩展开去,结合自己的实际来谈,从而进一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升华自己的思想认识。

如果你现在就是5000多名非洲孩子中的一位,你会对瑞恩说些什么?

学了这篇课文,你觉得你以后应该怎样做?

2、资料展示:

瑞恩·希里杰克被人称为“加拿大的灵魂”。2001年,在加拿大国际发展协会的帮助下,成立了“瑞恩的井”基金会。2002年9月30日,他接受了加拿大总督克拉克森颁发的国家荣誉勋章,10月,他作为唯一的加拿大人,被评选为“北美洲十大少年英雄”。这一切来自于他6岁时的一个小小的愿望──为非洲儿童挖一口井!起初,挖井的钱是靠他一个人做家务赚来的。然后亲戚、朋友、邻居也加入进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心愿鼓舞了全世界六十多个国家的成年人,帮助瑞恩的队伍越来越庞大,人们纷纷解囊相助。到2003年初,“瑞恩的井”基金会有七十多万加元,已经在非洲挖了七十多口水井。

2003年3月15日,瑞恩去日本参加“第三届世界水资源论坛”,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组邀请瑞恩和他的妈妈到中国做客。瑞恩和他的妈妈通过《实话实说》节目与中国广大观众见面。在这次节目即将结束时,瑞恩说:“我要为取得干净的水源而努力工作,直到我爸爸那个年纪。”

梦想课件 篇4

学习目标:

1、凭借初读,学生能够了解“瑞恩的梦想是什么,是怎么实现的”。

2、读懂课文内容,懂得梦想的力量是什么,感受梦想的力量是无比巨大的。

3、在列举选材时,通过选材比较,明白只有关注全面性才有说服力。

4.能够感悟瑞恩的这种为实现梦想,努力奋斗的精神品质。

学习重点:了解“瑞恩的梦想是什么,是怎么实现的”

学习难点:体会题目的含义,理解“梦想的力量是如此巨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过程:

一、补充阅读,引入情境

1、图文并茂,介绍非洲缺水情况

在非洲的安格鲁地区长年干旱,疾病肆虐。最近的水源是5公里之外的一个水塘,而这仅有的一个水塘,水里也长满了寄生虫。村庄里,到处可以看到腆着大肚子的儿童,那是因为他们的肠道里充斥着寄生虫。四分之一的孩子患有严重的水生寄生虫疾病。五分之一的孩子在5岁前就离开了人世。

2、读着这些文字,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通过这一环节,激发学生的爱心同情心,并自然的导入新课)

3、 揭题:梦想的力量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就是《梦想的力量》,请跟老师一起书写课题,板书:《梦想的力量》

齐读课题:梦想的力量

二、浏览阅读提示,明确学习任务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先来看阅读提示,谁能从中很快的找出我们学习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围绕课题,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这就是我们学习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把它们再认真地默读一遍!

瑞恩的梦想是什么?

他是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的?

梦想的力量是什么?

读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相互交流一下。还可以把自己想到的写下来。

我们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解决以上这些问题。

(这样的设计,能很大程度的锻炼学生自己质疑的能力,并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有目的的学习)

三、初读课文,概括梦想

1、快速浏览课文,划找描写瑞恩梦想的句子。

如果能快速地浏览,寻找到有用的信息,是一种能力的表现。30秒钟,直接描写瑞恩梦想的句子。计时开始——

2、汇报

预设1: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

预设2:我要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干净的水。

3、读着这两句话,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1:梦想十分坚定。

预设2:梦想越来越大,不断地生长,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

4、瑞恩的梦想实现了吗?(实现了)

请你读一读这段话。

课件出示:

20xx年,“瑞恩的井”基金会正是成立。一年以后,“瑞恩的井”基金会已经为非洲的8个国家打了30口井。

(1)、学生自读。

(2)、指名读。

过渡语:瑞恩在他通往梦想的路上,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5、默读课文,梳理“瑞恩的梦想实现之路”

瑞恩的梦想实现之路

1、挣足70元钱

2、挣足20xx元钱

3、筹钱买个钻井机

4、打出第一口井

5、打出30口井

梦想实现,拯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

(使学生知道人不仅仅要有梦想,还要要一直坚持下去,只有这样梦想才会成真)

四、板块探究,理解题目含义

学生自学瑞恩的梦想是怎样实现的,然后交流。

(一)激励自己

有些同学特别关注了一个自然段

课件出示:瑞恩的第一项工作是为地毯吸尘。哥哥和弟弟都出去玩了,瑞恩干了两个多小时。妈妈“验收”后,往饼干盒里放了两元钱。几天后,全家人去看电影,瑞恩一个人留下来擦了两个小时窗子,又挣了两元钱。爷爷知道了瑞恩的梦想,雇他去捡松果;暴风雪过后,邻居们请他去帮忙捡落下的树枝;考试取得好成绩,爸爸给了他奖励……瑞恩把得到的所有钱,都放进了那个饼干盒里。

1、 快速浏览,快速地圈一圈:瑞恩一共做了哪几件事?

:吸尘,擦窗,捡松果,捡树枝,考考成绩得奖励

可以抓住最关键的词。

2、就这样,瑞恩为实现“挣足70元钱”这个梦想不懈努力着。同学们,这是瑞恩为了挣足70元钱做的所有事吗?(不是)从哪里看出来的?(省略号里)(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

想一想:瑞恩还有可能在做什么事情?为什么不把这些事情都罗列出来?

3、 比较:假如选择“瑞恩扫地、洗碗、擦窗、洗衣服、洗袜子”这几件事情来写好不好?

哪种选法好?

预设:全是家务活

师:只有选择不同类型的典型事例,才会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我们写作文时,千万不要全写出来,要选典型事例,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

4、你觉得瑞恩累吗?从哪里看出来了?这么累他为什么还要干呢?

5、小结:有了梦想,就会不断地激励自己,可见梦想的力量可真巨大。

(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使学生明白梦想的力量能激励人不断的努力)

(二)感化他人

1、这20xx元瑞恩是如何筹到的?

2、学生结合句子谈感受:

预设:一周后,瑞恩收到了一张25元的支票。没过多久,另一张支票寄到了。从此以后,瑞恩不断接到捐款,在短短的两个月时间里,瑞恩筹齐了可以打一口井的钱。

小结:营造冲突:既然是捐款,为什么才25元这么一点点呢?有什么地方特别疑惑?不可思议?这个25元,有可能是谁捐的?怎么来的?(一分一分积攒的)

3、 补充阅读:了解捐款背后的故事;谈感受。

课件出示:美国德克萨斯的一个小女孩儿,听了瑞恩的故事后,寄去来25美元,还附上了一封信。信中写道:我为瑞恩感动。我也想去帮助别人。我把自己的头发卖掉了。但愿这些有用。

读着这些,你想说什么?

4、 小结:梦想的力量真大,它不仅可以激励自己,还可以——感化他人。

(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其他更多人的帮助。)

梦想课件 篇5

课前准备:

搜集资料了解非洲缺水的状况

教学过程:

一、梦想的质疑

1.出示课题:梦想的力量

2.读了课题,有什么想知道的?

根据学生的质疑,教师要梳理归纳:

(1)谁的梦想?

(2)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梦想?

(3)梦想是怎么实现的?

(4)这个梦想究竟有什么力量?

二、梦想是什么

1.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读通课文。

2.尝试理解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梦想?

(1)默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①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又干净的水喝。

②他们不应该过这样的生活我一定要为他们挖一口井。

③我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2)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梦想?

瑞恩的梦想在不断地变大,从挖一口井到要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三、梦想怎样实现的

1.默读课文,思考:瑞恩的梦想是怎样变成现实的?

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明确意见,进一步深入理解。

(1)瑞恩为攒够这70块钱,做了很多额外的家务活。

①在课文中找出瑞恩做家务活的句段,大声朗读。

瑞恩的第一项工作是为地毯吸尘瑞恩把得到的钱,都放进了那个饼干盒里。

②好玩是孩子的天性,瑞恩还是一个孩子,是什么使他放弃玩耍的机会,做那么多的家务活。当时瑞恩心里会怎么想的?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瑞恩的同情心感动了很多人,得到了同学、老师和其他很多人的支持。

①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

◇一周以后,瑞恩受到了一张25元的支票瑞恩筹齐了大一口井的钱。

◇瑞恩的老师没想到是瑞恩和同学们更非洲的孩子们通上了信。

②当人们在报刊、杂志、电视电台中听到瑞恩的故事后,他们会怎么想的?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两段话。

3.再次默读课文,深入地思考:是什么是瑞恩的梦想成真?

实现梦想不仅仅是钱,更是人们的同情心和爱心。

四、梦想的力量

1.默读课文,思考:瑞恩的梦想到底有多大的力量?

2.课堂交流。

(1)打好了瑞恩的第一口井。

①朗读课文第十四自然段到第十六自然段。

②当瑞恩来到非洲后,站在瑞恩的井边时,他会像些什么?

③瑞恩和他的父母为什么而激动?为什么而幸福地流泪?

④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是啊,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

(2)瑞恩的井基金会成立,已经为非洲打了30口井。

3.讨论:你还认为梦想的力量大在哪里?

梦想的力量,能够唤起人们的爱心,能够为非洲人民带来生存的希望,能够为非洲建设作出贡献。

五、作业

1.摘录瑞恩说的话。

2.瑞恩满怀希望的去募捐,当他得知七十块钱只够买一个水泵时,幼稚的他并没有失望,他只是兴奋地说:那我再多干些活挣更多的钱吧!虽然这非常非常难,但瑞恩依然执着地做着。他的执着感动了妈妈的一位朋友。她决定帮帮这个富有同情心的孩子。他把瑞恩的事写成了文章。

如果你就是妈妈的朋友,你会在文章中写些什么呢?请结合上下文,结合自己的感受,写一段话。参考题目:《执着的瑞恩》、《瑞恩的梦想》、《瑞恩的井》也可以自己命题。

梦想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放弃、下旬、募捐、水泵、筹齐、簇拥、迫不及待、一声不吭”,理解带点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瑞恩善良、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美德,学习他做事坚持不懈的执著精神。

3、联系课文内容,体会题目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

1、自学生字。联系上下文,词素分析法理解词语:

筹齐、簇拥、迫不及待、一声不吭。

2、读通读顺课文,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的事。

3、按“筹齐70元→筹积2000元→筹积买钻井机的钱”把课文分成三段。

4、自读思考:

⑴瑞恩的梦想是什么?

⑵他是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的?

5、联系全文内容想一想,题目《梦想的力量》中“力量”的含义是()。

二、练习提纲

1、阅读迁移练习:同步171页《共同的秘密》。

⑴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件()的事。

⑵12个人共同的秘密是(),赞扬了他们()的美德。一、初读课文,掌握字词,归纳文章主要内容,初理作者写作思路

1、解释词语注意交给方法,揭示规律。

2、指导学生用四要素归纳主要内容。

3、指导学生抓段与段的联系给课文分段。

二、指导学生根据问题深读深悟,体会瑞恩的美德和做事的精神,体会梦想的力量

1、瑞恩的梦想──给非洲孩子挖一口井。

2、瑞恩实践自己的梦:

⑴筹积70元钱:

为地毯吸尘、做家务、擦玻璃、为爷爷捡松果、攒钱、邻居请他捡落下的树枝、爸爸奖励

⑵筹积2000元:

瑞恩的事登报,2个月后筹积2000元。

⑶筹积买钻井机的钱:

①决心。

②班上同学捐钱。

③有关部门捐钱。

④与非洲儿童通信。

(关爱他人,助人为乐;做事执著,坚持不懈)

3、梦想的力量:

⑴瑞恩关爱他人、助人为乐、做事执著,坚持不懈的精神完成了第一口井。

⑵促进了两国人民的友谊。

⑶瑞恩的爱心唤起了更多人的爱心,成立了“瑞恩之井基金会”。

三、转换迁移,训练运用

梦想课件 篇7

1、自由、平等、民主是人类追求的一个永恒主题,理解马丁路德金为之献身的事业的崇高意义,体悟马丁路德金崇高而伟大的奋斗精神。

2、结合演说词的特点,通过反复诵读,体会比喻、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的作用,感受文章深层含义和激情昂扬、极富感召力的感情色彩。

说明:

《我有一个梦想》,这是20 世纪最为惊心动魄的声音之一,穿过近半个世纪的时光隧道,至今仍然震撼我们的心灵。从19世纪后期起,美国黑人的平等问题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为了替全美黑人争取人权,美国著名的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率领一支庞大的游行队伍向首都华盛顿进军,并且在林肯纪念堂前充满激情地向二十五万民众发表了著名的演说--《我有一个梦想》,为消除种族歧视、实现民族平等发出激越、磅礴的呼声。马丁路德金概述了黑人忍受精神歧视、生活贫穷、地位低下的不平等现象;以充满正义感的激情向美国政府发出警告;同时他又表达了广大黑人决心和意志;他的伟大更在于反对一切以暴力手段来获取民权与和平的形式,这本身就是对人类和平与尊严的维护,要求自由、民主、种族的平等的呼声义正辞严。

他讲话没有讲话稿,他把自已对前途的看法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告诉了云集的听众,情感充沛,词句优美,设喻巧妙,大量的排比、反复的运用,增强了演讲的感召力。作者以回顾历史开端,以揭示黑人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以展望美好的末来而结。全文思路明晰,富有逻辑性。整个演讲词,不仅体现了作者的才情,更展示了作者高远的追求与不屈的精神。就演说而言,演讲需要真情,文章中要求自由、公正、平等心声代表了大众的声音,顺应了时代,所以文章在内容和形式上的效果都很好。

1、重点:在了解历史背景的基础上,理清文章脉络,领会演讲者的深厚感情、政治主张和丰富的思想内涵;充分品味演讲中和内容的有机结合的精彩的语言艺术,做到讲读结合。

2、难点:要尽力使学生理解文中反映的黑人生活的严酷事实。由于文化、历史、经济、政治制度等差异,学生不熟悉西方的宗教生活,不了解美国的社会制度,对美国的种族歧视、隔离政策无具体感受,难以理解文章所指出的严酷事实,而这些是理解他演讲的基础,否则就难以体会作者倾注在梦想中的真切情感和实现梦想的坚定信念和深远意义。

引起关注 美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我们知道有华盛顿、林肯、富兰克林、爱迪生、卓别林、海明威、比尔盖茨,也知道鲍威尔、乔丹、迈克杰克逊等人,请同学介绍自己所了解的这个国家的人和事。

向同学介绍马丁路德金的的演讲 学生自由发言,说熟知的事,会活跃气氛,调动学习的关注程度。

由此而自然引出课文和马丁路德金,引发学习兴趣。 从熟悉的话题引入到陌生的范畴,从宽泛内容到针对性的深入思考,为后面的安排的学习做铺垫。

了解预习 初读课文:

1思考“梦想”的内容,抓住关键段落概述马丁路德金的具体的梦想。

2马丁路德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想?

1人人生而平等;

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不可剥夺的权利;这种权利是依靠举止得体、纪律严明的非暴力斗争取得的。

2 ①结合课文中开头有关美国黑人长期忍受精神歧视、生活贫穷、地位低下的概述回答;

②请学生介绍自己在网上,图书馆里查找到的资料;

③教师自己补充。

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了解演讲的历史背景,从而能理性地认识演讲的深刻内涵,引发阅读共鸣。

品味意义 读前6段。

1演讲的前6段多处提到“一百年后的今天”, “一百年后”“今天”和“梦想”有什么关系?

2多处提到美国时说“我们共和国”、“故土家园”,这样的表述有什么深刻意义?

3还有哪些演讲语言给自己深刻影响的?

4通过朗读努力体会马丁路德金此时此地的感情。 前6段指出此次游行的要求及要求的合理性。

1“一百年后的今天”,从时间强调了这是百年来美国社会的“诺言”,是“神圣的义务”,但黑人还没有得到自由,在种族隔离的镣铐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黑人的生活备受压榨,仍然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上,显示出社会的不公正性。

2黑人仍然萎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自己是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而共和国是我们每个美国人的,这样的说法不仅宣示了“梦想”的正义感,更揭示了“民主社会”虚伪性

3引导同学关注文章语言的特点:逻辑关系及其力量,比喻及其作用,排比、反复及其要求的紧迫性……

如“现在是从……现在是把……现在是为……”,作者要表达的是:现在是美国政府“兑现诺言”的最佳时刻。

如使用排比句式,则把这次示威游行的目的神圣化,是从“荒凉”走向“阳光普照”; 如把“流沙”改为“坚石”,增加了这次游行的正义的分量。

4朗读感受文章深层含义和强烈的感情色彩。 分层次分析有利于教学目的的分阶段实行。

“梦想”不是乞求,而是真理,是充满社会正义感的,马丁路德金义正辞严,可以从思想内容上感受语言的力量,从语言表达上感受内容的崇高,两者相互得彰。

第7段“有些话我是必须说的”--

1这些话是怎样的话?

2为什么“必须说的”?

3怎样读好这些“必须说的”话? 这部分内容是为实现其要求所使用的斗争策略与目标。

1马丁路德金坚持在法制基础上,以和平、合作的方式去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他罕见地保持了自己的.高尚和宽容,告诫他的黑人战友不选择极端的方式解决问题,不走向暴力与偏执之路。“不应导致我们对所有白人的不信任。”

2追求自由是人类崇高的愿望,与所有的命运相通,休戚相关。宽容和用灵魂力量进行斗争是人类博大而雄健心灵的精神象征。

3大量的排比、反复句,由于内容的不同而应该在朗读中有变化。反对暴力斗争的第7段可以充满希望的语气;信任白人兄弟的第8段可用热忱的语气;第10、11……段可用肯定坚毅等语气。 排比段整齐的形式,是使语言更有效果的常用形式,但必须和内容结合,作具体分析,诵读的语气也并非一味急迫与快速。

1马丁路德金的演讲最后展示了具体梦想,这些梦想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2请同学为他的演讲补入一个想象中的梦想,寄托自己的美好祝愿,并且诵读出来。

这部分表达作者心中执著追求的理想以及为了实现理想所具有的决心与信念。

1实现了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的“人人生而平等”,拥有了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不可剥夺的权利。

2形象化的语言,表述出对演讲内容的理解;通过诵读表现对美好理想充满向往。

把握感情基调,真挚、深情、向往与坚定、执著相结合。

这部分是演讲的高潮与结局。

思考、写作与诵读结合,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融入自己的感受。

老师可以把其余段落补充读给学生。

总结特点

深化旨意 1马丁路德金的演讲篇是选入《世界散文经典》中的,人们至今在纪念他,原因何在?

2马丁路德金的演讲成功是偶然的吗?有些什么必要条件?  1①多少年来,美国民众一直以各种方式纪念马丁路德金,8月23日数千美国民众再一次聚集到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前纪念《我有一个梦想》演说四十周年。美国主流社会的非暴力呼声仍然高涨,可见他的民权意识已深入人心。

②客观的说社会是在进步,但仍然存在不公正的土壤,美国目前仍然存在严重的种族歧视,自由、民主、平等仍然是美国社会的顽疾,同样在整个世界也还是需要人类的努力奋斗,这有其现实意义。

2演讲要有很强的针对性,并且旗帜鲜明,要抓文章主旨;其次演讲以说服听众为目的,要有逻辑性;演讲讲究内容的鼓动性,要以自己的情感之火点燃听众的情绪,要以生动的语言和多样的修辞手法,将鼓动性与艺术性有机结合在一起。马丁路德金的演讲成功正符合以上的条件。 1可以联系社会公正与社会进步作一个分析,指出其现实意义。2马丁路德金的演讲成功是在内容和形式符合以上的条件。

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优美的句子,分析它们的表达效果

2请以“梦想”为话题,联系实际,即兴演讲,注意体现演讲词的特点。

(1)美国没有履行这种神圣的义务……但是我们不相信正义的银行已经破产。

(2)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的秋天如不到来,黑人义愤填膺的酷暑就不会过去。 1好文章值得反复诵读,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提高朗读水平。

2学以至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学写演讲词,切实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初步学会演讲。

3(1)运用比喻,把美国政府比作支票的签字者,而把美国公民比作支票的合法持有人。“空头支票”指的就是政府违背诺言,对有色人种拒付支票。这样就撕破了政府的虚伪外衣,让听众明白他们和政府之间的关系,促使听众放弃幻想,更加清醒、警觉地投入战斗。

(2)运用比喻,把黑人也享有自由平等、摆脱贫困、享受教育的那一天比作爽朗的秋天,这样就能把黑人为之奋斗的最终结果的感受,生动而直观地传达给听众。与此形成对比的则为“酷暑”,“酷暑”一是揭示了黑人备受摧残的生活现状,二是指黑人胸中的怒火。

也可以从整体理清全文思路、整体把握感知文意、整体品味语言特色、感情展开教学。

这次游行活动的演讲很有特征:信念不移,决心不改的执著精神,构成了演讲词《我有一个梦想》的灵魂。充沛的情感是这篇演讲词的主线:演讲者从期待、失望、兑现诺言的义正辞严,到梦想灿烂前景综合起来,寄托了演讲者悲愤与热切的情感。这种情感又在与听众的心理中回荡,明确的斗争原则,切身利益的呈现,美好未来的展望,都使听众的情绪受到感染并得以升华。所以整体阅读很有效果。

演讲语言的比喻、排比、反复的使用,则使演讲体现了信念坚定、执著、充满了义无反顾与视死如归的悲壮,能使作者表达的内容更加丰富,思想更加深刻,语气更加强烈,感情更加充沛。能产生排山倒海的气势和一泻千里的激情,进而增强演讲的表达效果,唤起了所有读者与听众的共鸣。

(1) 这一次演讲是针对什么人的?

(2) 这一次演讲的时间、地点和场合各是什么?

(3) 这次演讲涉及哪些内容?

(4) 这次演讲想达到什么目的?

(5) 想象并表述马丁路德金演讲中的种族主义社会是什么样子?

(6) 马丁路德金的梦想中的完全平等自由的新境界是什么样子?

(7) 你在诵读中如何处理好演讲中众多的形象性比喻排比和语言。

梦想课件 篇8

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中抓住了重点段落感知,特别是第六小节,也就是描写瑞恩克服重重困难自己靠做家务活挣钱这一节中,小瑞恩做了那么多事花了那么多时间足见他的耐心、坚强的意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参考!

【设计理念】

1.以学生为中心,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学习中运用已掌握的学习方法,自读自悟,敢于表达个人见解。

2.读写结合,加强课堂片段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读来令人心灵震撼和感动不已的略读课文。一个加拿大年仅6岁的孩子,要为遥远的非洲的孩子们挖一口井。听起来,这肯定是一个梦,一个小孩子的梦,一个无法实现的梦。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毫无可能实现的梦却变成了现实,而且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去关爱和帮助别人。这就是梦想的力量!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练习快速阅读,培养在读中质疑解疑的能力,在质疑解疑中梳理文章大意。

3.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梦想的力量”感受瑞恩心灵的美好,并懂得仅仅有梦想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不懈的奋斗才能梦想成真。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体会瑞恩精神的品质,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2.体会“梦想的力量”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准备】:

微课,背景音乐,搜集资料了解非洲缺水的状况。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展示图文资料,引入情境

1.配乐图文并茂,介绍非洲缺水情况。

一切生物的生存都离不开水,在非洲的.安格鲁地区长年干旱,最近的水源是5公里之外的一个水塘,而这仅有的一个水塘,水里也长满了寄生虫。村庄里,到处可以看到腆着大肚子的儿童,那是因为他们的肠道里充斥着寄生虫。由于常年饥渴缺少医药,四分之一的孩子患有水生寄生虫疾病。五分之一的孩子在5岁前就离开了人世。整个非洲缺水人口达4亿,占非洲总人口的66,有专家估计,非洲的缺水问题仍将继续恶化或蔓延。

2.他们多么渴望能得到洁净的水啊,当我们了解到这一信息后,你有什么要说的?

你们都是有爱心的孩子.在加拿大有一个六岁的孩子,叫瑞恩,当他得知非洲缺水的情况后,便在他幼小的心灵深处埋下了一颗梦想的种子。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一起读课题《梦想的力量》。

二.初读课文,概览“梦想”

1.检查预习

课文中有一些难读的词语,让我们来认一认。

2.第一次浏览课文,概览“梦想”

读了课文我们知道故事的主人公就是瑞恩.希里杰克。请大家浏览课文,说一说瑞恩的梦想到底是什么?从文章中找到两句能够直接表白瑞恩梦想的句子。请你快速浏览全文寻找有效信息。

(1).第一句很多同学都划对了,仔细考虑一下,第二句在哪里?生继续浏览。划出两句的请举手!

(2)跟他一样请举手!(学生举手)——真好!第二句在哪?你说——

(3).是这一句吗?这句在课文的第十二自然段,海老师把这两句话呈现在大屏幕上,这是瑞恩说的两句话,这两句话直接表白了瑞恩的梦想。

(4).读着这两句话,你有什么发现?

(5)你觉得这说明了什么?(瑞恩的梦想如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

3.师:瑞恩的梦想实现了吗?文中哪个自然段非常直白地告诉我们了?

我们来读读第17自然段。这段告诉我们瑞恩的梦想实现了,那这短短的两年他都经历了什么?

4.第二次浏览课文,四人小组合作,梳理“瑞恩的梦想实现之路”填写读书卡

(1)师:瑞恩的梦想是怎样实现的呢?实现之路分为哪几步?4人一小组,完成这张读书卡,由4人小组长来填写。结果海老师已经帮你们写好了。就是刚才的第17段,最后打出了30口井。开始小组交流【小组交流,轻声细语】

(2)师生交流,分五步。

(3)小结:同学们,从最初的挣足70元,挣足2000元,再到买钻井机,直到打出30口井,瑞恩的梦想实现了。他的梦想拯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此时我们不由得发出这样的感叹:——梦想的力量可真大!(板书)

三、板块探究,感悟“梦想”

1.激励自己

梦想的力量为什么如此巨大呢?交流这些信息前我们先来看一段微课。(播放小学略读课文教学之圈关键词微课视频)

学到这,我们明白了,当一个人有了梦想的时候,他就会,不断地激励自己(板书:激励自己)

这是梦想的力量如此巨大的第一个原因,那就是—激励自己。

2.感动他人

(1)第三次浏览课文

第二个原因会是什么呢?快速浏览课文,瑞恩的梦想打动了哪些人?

(2))在文章里有这样一段话,同学们注意了吗?(出示第十段)齐读

好,那么多人都源源不断的寄钱来,是因为他们被瑞恩所---感动。给瑞恩寄去支票的所有这些爱心行动中,我对一个数字特别关注,那就是——25。25不是一个大数字,这25元背后会有一个怎样的故事,会是谁寄来的?我们先猜想一下,你说——

听了你们的话我感觉到瑞恩的梦想他感动了所有的人。

(3)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海老师得知了这25元的来历。请看大屏幕。你想说什么?

这个美国的小女孩用自己心爱的头发为瑞恩的梦想助力;一个叫珍妮丝的18岁女孩,放弃了去听后街男孩的演唱会,而她已为此攒了7年钱;我们中国沈阳的一位大学生捐了三百元。瑞恩的梦想感动了成千上万人,由此可见,梦想的力量可真大,他不但可以激励自己,还可以感动他人,这就是瑞恩实现梦想的第三个原因。(板)

3.带来幸福

同学们,经过瑞恩和各地朋友的努力,梦想终于实现了。瑞恩的第一口井终于打出来了,又为人们带来了什么呢?请同学们关注课文的后半部分。

(1).情境表演!同学们,有一个自然段肯定能让我们感受到,非洲孩子因为有了这口井之后的幸福和快乐!哪个自然段?十五是不是?咱们来模拟一下,感受一下这份快乐,好不好?这样吧,推选一位瑞恩,咱们班里平时谁像瑞恩这样,是个热心的、善良、经常做好事的人,大家的手都指向他,这是多么的光荣!(众笑)好,请起立!你走向教室门口,这个时候你满怀激动的心情。

T:咱们都是非洲的孩子!(对着其他孩子说)你的第一口井打好了,你现在的心情非常激动,你现在乘坐汽车,跟随着父母要去看看那口井,当你下车的那一刹那,你发现哎呀,这个村的所有孩子都在村口迎候你,你可以下车了——(对着表演瑞恩的孩子说)

T:咱们该怎么表现,咱么一起来——S:孩子们大声喊——瑞恩,瑞恩……

T:你接着走!(表演瑞恩的孩子有点害羞)T:来,咱们一起打着拍子,有节奏地高喊,脸上绽放笑容!(生喊)

(2)好,瑞恩做了好事有点腼腆。但是我相信,大家都感受到了非洲孩子那份快乐!

(3)此时你们还围绕在瑞恩的周围,不愿离去,你们有许许多多的心里话想要对瑞恩说,你会对瑞恩说些什么?汇报交流

(4)瑞恩又会怎么回答呢?

4.小结。好感人的画面。这就是梦想的力量如此之大的三个原因,有了梦想就可以1--激励自己;2有了梦想不但可以激励自己,还可以—感动他人;梦想实现之时,还可以给许许多多的人带去—幸福。

四、提升认识,升华情感

1、了解“瑞恩的井”后续情况,震憾心灵

师:同学们,从瑞恩种下第一颗梦想的种子到现在已经过去二十年了,他的梦想还在继续,请看大屏幕。

课件呈现:

2001年3月,“瑞恩的井”基金会正式成立。一年以后,“瑞恩的井”基金会已经为非洲的8个国家打了30口水井;

2003年初,“瑞恩的井”基金会已经有750000加元,瑞恩已经帮助非洲挖了70口水井;同年,他还上了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栏目;

2008年,“瑞恩的井”已在12个国家挖了266口井;435343个生命获益;

现在世界各地的人们还在继续为“瑞恩的井”基金会捐款。瑞恩说:“我要为取得干净的水源而努力工作,直到我爸爸那个年纪。”

2、师:你最想说什么?(生说)

3、师:一个美好的梦想可以激励一个人不断地奋斗。特别打动我的是瑞恩说的一句话:“我要为取得干净的水源而努力工作,直到我爸爸那个年纪。”你能读懂这句话吗?把寻找洁净的水源当成一辈子的追求,一辈子的梦想。这一定会深深的感动我们每一个人。在座的每一位同学也应该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其实梦想的力量就是爱的力量,瑞恩用他的梦想和爱心唤醒了许许多多人们心底的那份爱心。

五.总结

学到这儿,相信我们对梦想,对梦想的力量有了独特的见解。那最后咱们在《超越梦想》这首歌中写写你的梦想格言!把你的梦想格言誊写在书签上,压在书桌上,用它时刻激励你朝着梦想飞翔。作为中国人,愿我们每一个孩子都能够为实现自己的中国梦而努力学习。

六.作业。自由选择其中一题或多题。

1.我被瑞恩的行动深深感动了,我想写首小诗赞美他。

2.这个故事一定感动了你,你一定有很多话想跟瑞恩说,那就写一封信给远方的瑞恩吧!

七.板书

梦想的力量激励自己

巨大感动他人

瑞恩

梦想课件 篇9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读读记记“放弃、下旬、募捐、水泵、颠簸、节奏、簇拥、迫不及待、辛辛苦苦、一声不吭”等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题目的含义。从字里行间感受瑞恩心灵的美好,并懂得仅仅有梦想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不懈的奋斗才能梦想成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能简要地复述故事,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教学重点:

体会瑞恩的梦想是怎么变成现实的,感受瑞恩的美好心灵。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体会瑞恩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2、体会“梦想的力量”所蕴含的深意。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教师板书“梦想”。请同学们谈一谈什么是“梦想”。

过渡语:“梦想”可能是我们心中最深切的、最美好的渴望。人世间的很多奇迹都源于梦想,并经过不懈的努力使梦想成真。人应该有梦想,并为自己梦想的实现作出努力。

2、同学们,现在请你告诉大家:你的梦想是什么?

小结:同学们的梦想都非常美好!希望你们能够时刻记住自己的梦想,并使梦想转化成前进的动力。因为梦想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让你创造出无法想象的奇迹。(板书,完成课题)

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3、今天我们要认识的一位主人公就叫瑞恩。他因为自己的一个梦想而改变了非洲一部分孩子的命运。正是这位小男孩用一颗金子般的心帮助了那些急需帮助的人们,让我们深深感动。现在就请同学们来阅读这个真实的故事,去感受梦想的力量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梦想”是什么?)

1、自读阅读提示,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读通课文。

2、交流:课文主要内容(课文通过记叙6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希里杰克为了实现“给非洲的孩子修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这一梦想,而不懈努力终于使梦想成真的经过,体现了瑞恩的一颗善良、坚定执著的、金子般的美好童心。)

3、尝试理解“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梦想?”

⑴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1、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又干净的水喝。

2、他们不应该过这样的生活……我一定要为他们挖一口井。

3、我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⑵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⑶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梦想?”

瑞恩的梦想在不断地变大,从挖一口井到要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三、精读课文,走进文本,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梦想”是怎么实现的)

(一)学习1、2自然段

1、读第一、二自然段:

⑴瑞恩产生梦想的原因是什么?

⑵指名学生说并指名读“在非洲……成千上万的孩子因为喝了受污染的水死去了。”

⑶出示文字资料:非洲缺水资料。

⑷齐读这段文字:

教师:所以,瑞恩才有这样的一个梦想──(齐读)“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

“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

(二)学习3—1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3—13自然段。思考:瑞恩的梦想是怎样变成现实的,实现这个梦想具体分几个步骤?

2、学生自学。

3、反馈:(“梦想”怎样实现的)

(1)筹集70块钱(板书)

瑞恩为攒够这70块钱,做了很多额外的家务活。

a、在课文中找出瑞恩做家务活的句段朗读。

b、感受70元的来之不易

(2)筹集20xx块钱(板书)

当他得知70元钱只能买一个水泵,而挖一口井需要20xx元时,他只是兴奋地说:“那我就多干些活挣更多的钱吧!”他的执着感动了好心人。妈妈的一位朋友把瑞恩的事写成了文章,刊登在当地的报纸上。短短2个月,就筹集到了可以打一口井的钱。

梦想课件 篇10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语句。

3.感受小瑞恩的善良,理解梦想具有的神奇力量。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体会梦想的力量所蕴含的深意。

一、揭题质疑

1.出示“梦想”

(指名读——齐读)

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梦想,那同学们,你的梦想是什么呢?你为什么会有这个梦想?

2.揭题

我们对未来最美好、最真切的渴望和憧憬就是我们的梦想!希望大家能够时刻铭记自己的梦想,并把梦想转化成前进的动力。因为梦想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让我们创造出无法想象的奇迹。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堂,一起去感受梦想的力量。(出示课题:齐读)

3.课题质疑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快速朗读课文。

2.学习词语

污染下旬募捐水泵

执著筹齐颠簸羞涩

簇拥一声不吭迫不及待

3.课文写了谁的什么梦想?

4.瑞恩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梦想?

出示:在非洲,许多孩子没有玩具,没有足够的食物和药品,甚至喝不上干净的水。成千上万的孩子因为喝了受污染的水死去了。(出示图片)

(1)从这段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2)带上你的理解读读这段话。

(3)现在让我们跟随图片一起去感受一下非洲孩子的生活。

(4)面对这样的现实,你的心情如何?他为什么伤心?

(5)带上此时你的心情读读

(6)如此的画面一次又一次浮现在瑞恩的脑海中,于是他就有了他的梦想——

三、重点品读

瑞恩只是一个6岁的孩子,但他却想要为远在非洲的孩子们挖一口井,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那么他的梦想是怎样实现的呢?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反复的读读。

1.哥哥和弟弟都出去玩了,瑞恩干了两个多小时。

全家人去看电影,瑞恩一个人留下来擦了两个小时的窗子。

(1)谁来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根据理解读读。

(2)这里有两个时间的词,为什么你要突出他们?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3)带上你的感受再来读读。

(4)在这两个小时内,瑞恩他会想了什么呢?

2.爷爷知道了瑞恩的梦想,雇他去捡松果;

暴风雪过后,邻居们请他去帮忙捡落下的树枝;

考试取得好成绩,爸爸给了他奖励……

(1)谈谈你对这几句话的理解。

(2)这里有个省略号,那瑞恩他还会做些什么呢?

3.妈妈的一位朋友被瑞恩的执著感动了,她决定帮帮这个富有同情心的孩子,于是她把瑞恩的事写成了文章,登在当地的报纸上。

(1)对于这句话,你又是怎么理解的?

(2)当人们在报刊、杂志、电视电台中得知瑞恩的故事后,他们都会想些什么?他们又会做些什么?

4.一周以后,瑞恩收到了一张25元的支票。没过多久,另外一张支票寄到了。从此以后,瑞恩不断接到捐款,在短短的两个月时间里,瑞恩筹齐了可以打一口井的钱。

(1)在收到支票的瞬间,瑞恩的心情如何?请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一下

(2)当时瑞恩会想些什么?

5.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知道瑞恩梦想的实现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下面我们一起总结一下。

四、拓展

观看四川大地震的图片,交流感受

梦想课件 篇11

教学过程一、“梦想”的质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 出示课题: 《 梦想的力量 》,读题说说你有什么梦想?2.读了课题,有什么想知道的?3. 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读通课文4.根据学生的质疑,教师要梳理归纳:(1)谁的梦想?(2)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梦想?(3)梦想是怎么实现的?(4)这个梦想究竟有什么力量?二、“梦想”是什么,通过重点段落和句子,领悟作者的情感。1.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读通课文。2.尝试理解“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梦想?”(1)默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2)有感情地朗读句子。(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梦想?”瑞恩的梦想在不断地变大,从挖一口井到要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三、“梦想”怎样实现的,在疑问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1.默读课文,思考:瑞恩的梦想是怎样变成现实的?2.学生自由讨论:(1)课堂交流。(2)讨论:你还认为“梦想的力量”大在哪里?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明确意见,进一步深入理解。四、“梦想”的力量,从而激发学生的美好愿望和自己的梦想。实现梦想不仅仅是钱,更是人们的同情心和爱心。五、拓展,深化主题,提升学生的情感。学生交流谈体会:1.学生畅谈自己的体会,可以联系课文内容来谈,还可以扩展开去,结合自己的实际来谈,从而进一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升华自己的思想认识。2.资料展示。

教学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这是一篇读来令人心灵震撼和感动不已的课文。一个加拿大年仅6岁的孩子,要为遥远的非洲的孩子们挖一口井。听起来,这肯定是一个梦,一个小孩子的梦,一个无法实现的梦。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毫无可能实现的梦却变成了现实,而且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去关爱和帮助别人。这就是梦想的力量!美好善良的梦想,会给人带来希望,会给人带来无穷的动力,能创造出奇学情分析“梦想”可是 孩子们 心中最深切的、最美好的渴望。人世间的很多奇迹都源于梦想,并经过不懈的努力使梦想成真。人应该有梦想,并为自己梦想的实现作出努力。从题目来看文体很贴近生活,更能激发孩子们心灵有许多美好的梦想。触及学生的灵魂。 对学生来说这篇略读课文篇幅较长,教学的重点是通过快速默读,了解课文内容。可以从解题入手。交流看到课题想到的:梦想是什么?梦想实现了没有?“梦想的力量”怎么理解? 这样学生可以接受。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放弃、下旬、募捐、水泵、颠簸、节奏、簇拥、迫不及待、辛辛苦苦、一声不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练习快速阅读,并能简要地复述故事。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题目的含义。从字里行间感受瑞恩心灵的美好,并懂得仅仅有梦想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不懈的奋斗才能梦想成真。

4.领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2、通过朗读和摘抄喜欢的语段,感受和积累语言。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一是教育学生做人要善良、富有同情心、懂得关爱他人,做事要有明确的目标、执著的态度并要坚持不懈地奋斗;

二是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明白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瑞恩怎样做,这样做的意义何在,我们从瑞恩身上应该学到什么。

教学难点

体会“梦想的力量”所蕴含的深意。

解决办法

1、 抓住重点 语句,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学习作者 表达的 方法。2、通过朗读和摘抄喜欢的语段,感受和积累语言。

教学策略

根据课文的体裁特点,可组织学生进行合作表演式朗读,因为语言比较通俗,讽刺意味比较浓,所以朗读的重点是读出人物语言的生活化,读出讽刺意味。

梦想课件 篇12

教学目标:

1.在反复朗读、想象拓展等文本感悟的过程中相机理解“迫不及待”“一声不吭”“坚定”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想象拓展、联系自己的生活、有感情朗读等手段,设身处地地感受瑞恩的内心想法,读懂重点句中所包含的思想情感,领会本文写作的寓情于叙的写作手法。

3.感受瑞恩对非洲人民深深的关怀,体会到梦想的力量是巨大的,乃至于感受到爱的力量的巨大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想象拓展、有感情朗读等手段,读懂重点句中所包含的思想情感,领会本文写作的寓情于叙的写作手法。

难点:理解“梦想的力量是如此巨大”,感受“爱的力量”的巨大。

一、导入

1、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梦想。“梦想”可能是我们心中最深切的、最美好的渴望。人世间的很多奇迹都源于梦想,并经过不懈的努力使梦想成真。人应该有梦想,并为自己梦想的实现作出努力。

2、同学们,现在请你告诉大家:你的梦想是什么?

3、同学们的梦想都非常好。梦想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创造出无法想象的奇迹。今天,我们就来阅读一个真实的故事,去感受梦想的力量。

二、梦想之因

1、谁有一个什么样的梦想? 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在文中划出有关的句子。

2、学生回答,交流朗读。

①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

②他们不应该过这样的生活……我一定要为他们挖一口井。

③我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坚定) 指名读、齐读。

3、瑞恩为何会有这么强烈的梦想呢?请同学们看课文,找到相关的语句。(指名读)

出示:“在非洲,许多孩子没有玩具,没有足够的食物和药品,甚至喝不上干净的水。成千上万的孩子因为喝了受污染的水死去。如果能捐出70元钱,就能帮他们挖一口井。”

4、拓展想象:在这么一个缺水的环境中,非洲的孩子会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5、这样的生活情景让瑞恩心痛了,听了老师的话,他是怎么表现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瑞恩的表现,说说从中你读出了什么?

(1)“妈妈,给我70元钱。”1998年的一天,6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希里杰克刚一放学,就迫不及待地冲进家,向妈妈伸出手说,“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 “迫不及待”“冲”字表达瑞恩内心无比的急切。)

(2)“他们不应该过那样的生活。”一整天,“70元钱一口井”一直在瑞恩的脑子里转着。“我一定要为他们挖一口井。”瑞恩下定了决心。(体会瑞恩内心的坚定)

齐读。

三、实现梦想

人不能仅有梦想,否则这梦想只能被称作胡思乱想的梦而已。那么瑞恩又是怎样实现他的梦想的呢?

1、请同学们读一读4-7自然段,看看他做了些什么?(他做额外的家务活。)

2、他做了哪些家务活?(比如为地毯吸尘、擦窗子……省略号在这的作用是什么?)

3、他在劳动的时候会想些什么?

4、当他得到70元时心情是怎样的?(激动、兴奋 )

5、谁来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6、是的,他用自己的勤奋与努力赢得了家人、邻居对他的帮助,但这70美元能实现他的梦想吗?(70元只够买一个水泵。一口井需要20xx元。)

7、当听到需要20xx元时,瑞恩是怎样说的?

出示:他只是兴奋地说:“那我再多干些活挣更多的钱吧!”

8、他为什么那么兴奋?怎么读?

9、瑞恩是怎么筹集到20xx元的?请大家自由读第9至10自然段。

(他的行为和毅力感动了一位阿姨,阿姨通过媒体帮助他募捐,很快20xx美元就凑齐了。)

10、20xx元打一口井需要20个人干10天,太辛苦了,工程师告诉瑞恩需要买钻井机。

当听到需要一台钻井机的时候,瑞恩怎么说的?

出示:一声不吭的瑞恩突然说:“那我来攒钱买钻井机吧。”他的声音很小,但很坚定,“我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11、他的声音为什么那么小,但是又那么坚定?

12、谁来读一读?

13、他的愿望实现了吗?是什么让瑞恩的梦想成真?

(实现梦想不仅仅是钱,更是人们的同情心和爱心。)

14、当瑞恩和父母去看打的第一口井时,他们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他们有什么感受?请大家自由朗读第14至16自然段。

出示:“是呀,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

这是一个什么句子?谁把它改为陈述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师:这是一个反问句,包含着作者的、包含着瑞恩的父母的、包含着非洲孩子的、包含着非洲的人民的、也包含着我们这些读者的情感。同学们,面对这样的一幕,你想对瑞恩说什么呢?如果你是非洲人民中的一份子,你又想对瑞恩说些什么呢?而瑞恩又会怎么说呢?

四、梦想力量

瑞恩的梦想到底有多大的力量?

(1)打好了瑞恩的第一口井。

(2)“瑞恩的井”基金会成立,已经为非洲打了30口井。

(3)唤起人们的爱心,为非洲人民带来生存的希望。

五、拓展延伸

瑞恩·希里杰克被人称为“加拿大的灵魂”。20xx年,在加拿大国际发展协会的帮助下,成立了“瑞恩的井”基金会。20xx年9月30日,他接受了加拿大总督克拉克森颁发的国家荣誉勋章,10月,他作为唯一的加拿大人,被评选为“北美洲十大少年英雄”。这一切来自于他6岁时的一个小小的愿望──为非洲儿童挖一口井!起初,挖井的钱是靠他一个人做家务赚来的。然后亲戚、朋友、邻居也加入进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心愿鼓舞了全世界六十多个国家的成年人,帮助瑞恩的队伍越来越庞大,人们纷纷解囊相助。到20xx年初,“瑞恩的井”基金会有七十多万加元,已经在非洲挖了七十多口水井。

20xx年3月15日,瑞恩去日本参加“第三届世界水资源论坛”,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组邀请瑞恩和他的妈妈到中国做客。瑞恩和他的妈妈通过《实话实说》节目与中国广大观众见面。在这次节目即将结束时,瑞恩说:“我要为取得干净的水源而努力工作,直到我爸爸那个年纪。”

六、师总结

梦想的力量是无穷的。小瑞恩的梦想不仅为自己鼓起了前进的风帆,也感动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其中,最终使梦想成为现实。同学们,让我们也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吧!

GZ85.com扩展阅读

生物学课件(精华12篇)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这篇有关“生物学课件”的研究报告。教学过程中教案课件是基本部分,每天老师都需要写自己的教案课件。教案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要手段。请添加本网页为您的常用链接以便日后使用!

生物学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

2.抓住课文中对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3.知道“我”认为表里有生物是幼稚、可爱的表现,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

抓住课文中对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文章表达的意思,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质疑课题,导入新课

师:(板书课题并质疑)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生物吗?表里面有没有什么生物?你看过表里藏着的生物是什么样子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表里的生物》,从文中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解决文字障碍.

(1)读通读顺课文.

(2)找出文中的生字词,借助工具书理解其含义.

(3)同桌交流认读生字词.

2.再读课文,自由交流,尝试着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的话.)

3.梳理文章脉络.

课文是分两部分写的:

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写“我”小时候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猜想父亲的表里有个生物被关在里面.

第二部分(第7—21自然段):写父亲打开表盖让“我”看到了里面,并告诉“我”里面有个小蝎子,只许看,不许动.他的话证实了“我”的猜测.

三、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回忆自己的童年,看一看是否有过与小作者类似的经历,用笔记录下来.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说)

二、再读课文,体会人物个性

(课件出示第17自然段)作者小时候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论呢?让我们从文中去寻找答案.

1.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思考:“我”小时候有一个怎样的观点?

(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

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认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抓住人物对话和心理描写进行体会.(学生画出相关句子,思考,朗读)

(1)我想: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

(因为父亲不准“我”动手表,这更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所以才根据蝉叫和虫鸣顺理成章地推断出表里有个生物.由此可以看出“我”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对事物是那样善观察、勤思考,真是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孩子.)

(2)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很痛苦.这样过了许多天.父亲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

(说明了“我”对表的好奇程度很深,一心想把表里的生物找出来看一看,从中可以看出,文中的“我”是个对事物充满探索精神的孩子.)

(3)没有请求,父亲就自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

(“我”对表十分好奇,好奇心即将得到满足,自然心情激动.)

(4)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

(因为“我”证实了自己的猜测——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心里得到了满足,有一种自豪感.)

(5)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

(作者自认为发现真理后高兴地四处炫耀,唯恐别人不知道,这样写,很符合小孩子的心理.)

3.通过观察表里的生物,“我”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开始,“我”对表里的声音产生了强烈的,甚至认为它很;看到表里的世界后特别;后来被父亲说的表内有蜇人的小蝎子的话;弄清事情缘由后有一种极大的.

三、总结全文

1.通过前面的学习,你感受到文中人物的个性了吗?

(“我”好奇心很强,渴求知识,善于观察和思考,富有探究精神……)

2.你有过类似“我”小时候的这种经历吗?给同学们讲讲.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板书]

16.表里的生物

猜测——表里的生物

证实——自己的猜测——愉快

逢人便讲——父亲的`话

天真可爱求知欲强

[教学反思]

我主要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体会作者语言生动、想象丰富的写作特点.我又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对话和心理描写,体会文中的作者小时候是一个好奇心强、善于观察和思考、对未知事物充满探究精神的孩子.这样就增强了学生对课文情感的理解.不足之处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关注不够,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太过关注教学.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改正这一点.

生物学课件 篇2

单细胞生物体

本节通过讲述草履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命活动特点,使学生认识到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这也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教材安排了两大类活动:观察和探究。通过第一个观察活动,说明草履虫是一种生物;通过第二个观察活动,让学生能感受到草履虫既是一个细胞,同时这个细胞还能完成一个生物体的所有生命活动;通过探究草履虫对外界刺激有反应吗?这个活动,更进一步说明草履虫是一个生物体。在这两大类活动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学生分析

由于学生平时对草履虫缺乏感性认识,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会对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和如何完成某些生命活动难以理解。

设计理念

本节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以突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为主题,采用的是美国教育家萨斯曼提出的探究性教学法。

探究式教学法是充分利用学生对新奇的事物进行探索、调查、研究的心理,由教师向学生提出课题和方法,引导学生去观察、思维、分析、推理并得出结论。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技能性目标

提高制作及观察临时装片的技能;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

情感性目标

通过学习,再次认同细胞构成生物体的观点;通过科学探究,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小组合作精神。

课时安排:本节教学需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

①草履虫培养液、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放大镜、棉花纤维、细线、胶水、糖、食盐水、牛肉汁。

②挂图或录像(有关草履虫的结构及其生活方面)。

学生:教材、笔记本。

教学过程

教师提问:前面我们学习过一种藻类植物小球藻,谁能给大家描述一下小球藻的形态。

学生回答:略。

教师导入:象这种整个身体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被称为单细胞生物。今天我请同学们观察实验台上放置的培养液,你知道里面培养的是哪种生物吗?

学生状态:观察、思考,引起了强烈的好奇心。

(还可利用学生自编的有关人得了某些单细胞生物寄生而引起疾病的小品,由问题该病的病因是什么?导入新课。)

教师启发:培养的也是单细胞生物的一种草履虫。这类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是怎样的呢?下面请同学们利用已给的实验仪器(草履虫培养液、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放大镜、棉花纤维、细线、胶水),以小组为单位,想办法设计实验:怎样才能观察到草履虫的外形和运动。

学生活动:讨论、交流、实验、观察。

教师引导:老师观察到每组同学都操作地非常认真、仔细。有的组实验很成功,有的组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下面同学们之间互相交流一下。交流的时候,可以说一说你们组是怎样做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你们又是怎样解决的或请教其他组同学帮助想办法解决问题。

学生活动:互相交流、吸取教训、学习经验。

学生总结:草履虫的外形像一只倒转的草鞋,它是翻转着向前运动的,由此,可证明草履虫是生物。

教师提问:同学们刚接触这门学科时,我们共同分析了判断生物的基本标准是什么?下面请同学们再谈一谈。

学生回答:略。

教师设疑:其中判断标准之一是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草履虫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吗?

学生状态:思考。

教师引导:同学们按照科学探究的步骤,结合技能卡和小词典,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解决此问题。

学生表现:自学、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教师引导:看到绝大多数的同学实验操作已基本完成了,下面请小组代表总结一下你们组探究后得出的结论,以及实验设计的思路和方法。

学生活动:互相交流、作出评价。

学生总结:草履虫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并且趋向有利刺激,逃避有害刺激,由此,可以证明草履虫是生物。

教师承转:同学总结得非常好!通过以上探究活动,同学们从草履虫的运动和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情况,判断出它是生物。那么,你们认为草履虫的身体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吗?

(可能有的小组由于草履虫运动速度过快而没有观察到结果,此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可以通过采取哪些措施来限制草履虫的运动速度。组织活动并适时给予鼓励性评价。组织交流,重点是交流采取哪些措施来限制草履虫的运动速度。组织学生交流,教师对有特色的设计方案要给予肯定性评价,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学生表现: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教师引导:究竟哪一位同学的说法有道理呢?下面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要求:总结从录像中获取的信息,然后,通过从中获取的信息,进一步判断草履虫的身体是否由一个细胞构成。

(放映草履虫的结构及其生活的录像。)

学生活动:仔细观看、总结信息、作出判断。

学生总结:草履虫的身体里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也就是一个细胞的结构,所以说草履虫的身体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另外,它可以通过身体上的表膜、收集管、伸缩泡、口沟、食物泡、胞肛等结构帮助它来完成生命活动。

教师讲授:所以,我们把这种只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称为单细胞生物。其中,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动物体叫做单细胞动物,例:草履虫;由一个细胞构成的植物体叫做单细胞植物,例:小球藻。

教师承转:其实,像这样的单细胞生物在生物圈中还有很多,并且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关系非常密切,你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获取这方面的知识?

学生回答:可以通过书籍、报刊、杂志、上网。

教师评价:很好,同学们知道通过多种途径查找资料。希望同学们课下能够通过以上途径,亲自查找资料,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手抄报(或电脑打印)在班内展示。

教师引导:在这节课上,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积极发言。

板书设计:

与人类的关系

单细胞生物体

草履虫

单细胞 生物

练习巩固:略。

课后实践:完成试试看。有条件的学校可引导学生上网查找资料;条件较差的学校可利用挂图或课本彩图。

##结束

生物学课件 篇3

第一章第二节种子植物

教学目标

1.说出种子的主要结构,描述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识别当地常见的__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3.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种子的结构。

重点和难点

1.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种子的结构。

2.识别当地常见的__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课前准备

教师:观察种子的结构所需的各种材料用具:菜豆种子结构挂图、玉米种子结构剪贴图(自制);常见的__子植物、被子植物的图片;

学生:不同植物的种子和果实,如花生、苹果、桃、梨的果实,松的球果、种子等。

教学过程

一、观察种子

①菜豆种子的结构;

③玉米种子的结构;

③菜豆、玉米种子结构的异同。

方案一、参照课本的实验方法,4人小组合作实验,通过观察和讨论,说出菜豆种子、王米种子的结构。

方案二:对照老师出示的菜豆种子结构挂图、玉米种子结构剪贴图(自制)看书,同学间讨论交流知道两种种子结构。

二、产生种子的主要意义

方案一:观察课前收集的种子、果实,感受种子植物能够产生种子。然后在看书自学的基础上就讨论提纲,实验小组讨论、比较得出结论。

方案二:观察藻类、苔藓、蕨类三类植物(突出放大孢子)以及种子植物(突出放大果实、种子)的CAI课件,实验小组就讨论提纲讨论、比较得、出结论。

出示讨论提纲如下:

1.孢子和种子哪一个生命力更强?为什么?

2.种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环境,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

三、__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1.二者异同

方案一:将苹果、桃等果实切开,观察其种子的着生位置。再观察松的种子在球果中的位置,在老师启发下思考讨论得出答案。

方案二:观察“桃的果实、种子”、“松的球果和种子”挂图,在老师启发下思考讨论,得出答案。

1以__子植物、被子植物的共同点是“__”“被”为启发点,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得出答案。出示补充的图片。

2.识别常见的__子植物、被子植物

一:观察书上的图以及老师补充的图片,认识常见的__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方案二:观察CAI课件,识别常见的__子植物、被子植物。

3.种子的传播方式和途径

方案一:在看书自学基础上,与实际相联系,结合常见的被子植物,如梨、杏、蒲公英、苍耳、柳、榆等,小组讨论,得出答案。

方案二:观察“当地几种被子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和途径”的CAI课件,小组讨论,得出答案。

出示讨论提纲:

1.在种子发育过程中和种子成熟后,果皮各起什么作用?

2.种子的传播与环境相适应,如借动物、风力、水力传播等,请联系实际举例说明。

生物学课件 篇4

【学习目标】

1、描述花的主要结构。

2、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养成爱花的良好习惯。

【学习过程】

一、课前检测:

1、根的生长靠根尖细胞的__增加细胞的数量和细胞体积的增大。根生长最快的是区。

2、万千枝条及其绿叶,都是由发育成的。

3、生物体生长发育的基础是细胞的、、。

4、植物的生长需要最多的无机盐是含、、的无机盐。

二、自主学习,教师点拨:

(一)、花的结构。

认真阅读教材102页完成下列各题。

1、认真填写名称。

2、观察花的结构,按照由外到内,由下到上的顺序,发现它由、、、、组成。

3、雄蕊包括、组成。

4、雌蕊包括、、三部分。

5、花粉在里,卵细胞在,精子在里。

6、花的结构中最重要的是,包括和。

(二)、传粉和受精。(阅读教材103页完成下列问题)

1、开花结果。

2、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

3、受精的过程:当花粉落到柱头上后,受到的刺激,开始萌发长出,其内含有

花粉管穿过、进入子房,到达,花粉管末端破裂释放出来,与里面的结合,成为。这就是。

三、梳理知识体系。

1、花的主要结构

2、受精指与结合形成的过程。

四、拓展延伸

为什么说花蕊是花的主要部分?

五、巩固检测

1、一朵花的结构中,从外到内依次是:①花瓣②花萼③雌蕊④雄蕊()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②③①④D、③④①②

2、花的主要部分是()

A花冠B花托C雄蕊和雌蕊D花萼

3、被子植物的卵细胞存在于下列哪一个结构中()

A花粉B花粉管C柱头D胚珠

4、受精后,子房发育成,胚珠发育成,子房壁发育成。

5、当摘除了一朵花的哪部分,这朵花肯定不能发育成果实?()

A雄蕊B雌蕊C花瓣D花药

6、一朵豆角花里有6个胚珠,若6个胚珠都能发育成种子,至少需要花粉()个,精子()个。

A1个B3个C6个D12个

7、从花粉萌发到进入子房前,精子存在于()

A柱头上B花药中C花粉管中D胚珠中

生物学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产生画图的需求,学会用画图的方法整理条件与问题,进而发现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步骤。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画图的优势,形成依托图形灵活、有效地解决不同问题的能力,增强策略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形成初步的策略意识和选择意识,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体验策略的价值,会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并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借助画图的策略解决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

同学们,今天老师想请大家做一回设计师,看看哪位同学能又快又好的做出来下面两道题目。

(1)、梅山小学环保小组想开辟一个长8米,宽6米的长方形花圃,你能计算花圃的面积吗?

(2)一个宽40米的长方形操场,面积是20xx平方米,你能计算出操场的长为多少米?

找学生读题目,并找同学起来回答问题。

同学们,我们平时做有关面积计算的题目是总是非常的困难,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简单的计算方法,通过画图解决问题。好的,那现在就一起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板书课题)

1、师:梅山小学有一块长方形花圃,原来长8米,在修建校园时,把花圃的长增加3米,这样花圃的面积就增加18平方米。原来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课件出示)

师:那么多文字,我们在读题的时候会存在一些麻烦,下面呢,我们就用画图的方法来理解本道题。(课件展示图形)

师:根据图形,有谁能说一说这道题你是怎样做的?

找同学回答,并板书展示。

(课件出示:18÷3=6米6×8=48平方米答:原来花圃的面积是48平方米)

出示试一试:小营村原来有一个宽20米的长方形鱼池。后来因扩建公路,鱼池的宽减少了5米,这样鱼池的面积就减少了150平方米。现在鱼池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师:“鱼池的宽减少了5米”,谁来说说该怎样画呢?

师:画得一样吗?请同学们看图列式,并同桌相互说一说,你先求什么?

再求现在的宽,20-5=15(米)最后求出面积。30×15=450(平方米)课件出示

生2(展示做法):我也是先求原来的长150÷5=30(米);再求原来的面积,30×20=600(平方米);最后求出面积,600-150=450(平方米)课件出示

2、小结:

师:通过画图,我们又顺利地解决了一道问题。下面的问题可有些难度,想挑战吗?

四、精讲提升,拓展延伸。

1、完成想想做做1、

出示:下图是李镇小学的有一块长方形试验田。如果这块试验田的长增加6米,或者宽增加4米,面积都比原来增加48平方米。你知道原来试验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吗?

师:“长增加6米,面积比原来增加48平方米,或者宽增加4米,面积也比原来增加48平方米。”是什么意思?

师:你们画对了吗?现在要求试验田的面积怎么办?

2、完成想想做做2、

出示:张庄小学原来有一个长方形操场,长50米,宽40米。扩建校园时,操场的长增加了10米,宽增加了8米。操场的面积就增加了多少平方米?

师:经过了上面几题的学习,我们对画图解题的方法都已经掌握,下面这一题,就要同学们自己独立完成,看看那大家可以得出几种方法。课件展示答案。

生物学课件 篇6

1、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自主学习、亲自实践,从而使书本知识迁移深化为一定的能力、素养,同时引导学生形成一定的情感价值观。

①知识目标:正确说明显微镜的结构与功能

②能力目标:能独立、规范地使用显微镜,能观察到清晰的物像;在认识、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③情感目标: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养成爱护显微镜的习惯,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的分析:

①教学重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②教学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

2、教学策略

作为本册教材中第一个技能性的操作实验,该课内容寓理论与实际于一体,是非常基础和重要的一节内容。但由于显微镜较昂贵,学生之前又没接触过显微镜。过去教师在教学微镜使用时总是把显微镜的结构、功能、使用方法、步骤、注意事项讲的十分详细,然后才让学生动手,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也不符合新课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理念。结合本校学生生源较好和好奇心强的特点,我试着把本节课设计成自学+讲授+探究课,给学生创设情境,将学生的亲自动手操作为中心,整个学习过程以此为出发点,及时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因难在课堂中解决。适当引导学生进行自学和部分探究,让学生掌握显微镜的结构、功能及使用方法。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与合作在教师引导下,获得新知与能力的提高,同时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

3、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显微镜,并逐个检查(准备两个不同倍数的目镜);三种标本(写有“上”字的玻片;写有数字的透明纸;写有数字的不透明纸;),擦镜纸,纱布,显微镜的使用录像带或课件;课前每班培训几名学生,以便课上帮助教师辅导其他学生。

学生:对照课本彩图,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并思考每一部分的作用;阅读课后的显微镜发展史。

4、教学程序

4、1走进新单元指导学生阅读二单元开语,观察书上细胞彩图,明确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要想探索生物的奥妙,就必须要了解细胞。

4、2导入新课(展示图片)让学生了解细胞非常小(提示图中物象之所以看的很清楚是被放大了百倍以上)而且形状各异。提问,引出观察细胞的工具──显微镜。

巩固练习

1.写有“上”字的玻片标本,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字。

2.显微镜的目镜5×,物镜10×,放大倍数是( );目镜10×,物镜10×,放大倍数是();目镜10×,物镜40×,放大倍数是()。

3.如果物像偏左,你应将标本向()移,才能使物像居中。

课后反思

上好本节课的关键是组织好学生进行探究和操作,教师最好课前培训几位学生作助手,这样看似麻烦,实际在上课时解决了不少问题,以后的学习中还会用到显微镜,所以在开始就要强调规范操作,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生物学课件 篇7

【课题】 第三节 光合作用

【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颜色及其吸收的光谱;光合色素的提取方法及其在滤纸上的分布;光合作用的概念、实质、总反应式、光反应、暗反应的具体过程;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与联系及光合作用的意义;植物栽培与合理利用光能的关系。

【教学难点】光合色素的提取方法及其在滤纸上的分布;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与联系及光合作用的意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手段】板图、挂图、多媒体课件、实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引言

本节可引入的话题很多,如:

①可从全世界面临的一些生态危机,如粮食、化石能源、环境污染等入手;

②或从花卉、农作物、果蔬的栽培方法或增产的措施入手;

③或从一些自然灾害,蝗灾、沙尘暴等入手;

④或动物、植物的同化作用区别等等方面切入光合作用;

⑤还可通过教材提供的光合作用的发现所列举的几个着名实验为切入点进入光合作用的学习,其中较易作为切入点的实验有:德国科学家萨克斯成功地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淀粉的实验(学生在初中就做过);德国科学家恩吉尔曼证明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场所,且氧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实验;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水的实验。

教师应特别重视光合作用发现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因为通过分析科学家对光合作用的研究历程,学生可以不仅了解到放射性元素示踪技术在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从中也可以深切体会到技术的发现和应用,特别是物理、化学技术的使用对生物学起到的推动作用,因此有人说“技术是人类延长了的手臂”。

2、叶绿体及其光合色素

用板图或挂图显示出叶绿体结构模式图,提问复习叶绿体的亚显微结构,教师应适时指出,光合作用所以能在叶绿体中进行一是由于其中含有催化光合作用的酶系,这些酶分布在叶绿体的基质中和片层的薄膜上;二是在基粒片层的薄膜上,有吸收转化光能的色素,这样就引出了叶绿体上的光合色素这一教学内容。

(1)学生做《实验八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可作为探究实验,也可作为验证实验,但实验过程都应让学生自己看书总结,之后引导学生讨论下面的问题:

①“想要做好《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学生应注意哪些问题?

这个实验是高中生物学实验难度较大的一个,涉及的药品多,实验原理复杂,实验操作也较烦琐,而且实验现象也不是很明显。如何才能顺利地完成这个实验呢?下面就这个实验要注意的问题做一些说明。

提取光合色素过程中,关键是速度。提取光合色素过程中,因为光合色素都是脂溶性的,因此用丙酮这种有机溶剂作为提取液,因为丙酮易挥发且有一定毒性,因此提取过程要速度要快,同时提取液要用胶塞塞好,以防止其挥发;利用二氧化硅硬度极大的特点,其粉末可增加研磨时磨擦力,加快研磨的速度;又因为叶绿素容易破坏,因此需要保护,而碳酸钙的作用是防止叶绿素被破坏;把绿叶剪碎的目的也是为了加快研磨速度。

生物学课件 篇8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实验课程的第一课,本节教材符合课标的要求,在教材编排上,文字优美,行云流水;安插了先进的科学知识以及许多精美的图片,并就先进的生物科学技术提出了很多问题,设置悬念,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本节的教学目标侧重放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80%),体现思维和表达的能力目标占15%,知识目标占5%。

课时准备:

1.了解初一新生的基本情况。

2.收集关于生物方面尖端先进的科学技术方面的资料,图片、光盘,如DNA侦破技术,人工智能,基因芯片以及目前受社会关注的与生物学有关的问题方面的图片、光盘。

3.磁带(如《校园的早晨》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放一首优美的钢琴曲(或其它如《校园的早晨》磁带)使学生进入情境,感受到课堂氛围的和谐、轻松、愉快、缩短师生间的感情距离,尽量体现师生间的民主平等关系。

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阅读全文。

二、分组:选定小组长(组织教学:制定课堂纪律规则及评价条例)进行小组讨论,再作记录,小组讨论内容。

1.学校的垃圾问题(特别是食品包装袋、快餐盒等)用哪些方法解决,哪种方法?分析原因。

2.学校伙食房周围树干与其它区域的树干比较,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3.校园内麻雀数量比前几年有所增加,为什么?

4.今年暑期发生的洪涝灾害说明了什么问题?

5.关注自我:有的同学长得健康结实,而有的同学长得瘦弱,你知道原因吗?你能简单回答你是怎样由小到大的吗?你希望自己在原有的基础上长得列健壮吗?更聪明吗?

6.你是从什么途径了解克隆和转基因的?你了解哪些。

三、全班分小组交流、讨论

四、教师作补充,修正和总结,并对同学们的表现作出积极性的评价。

因为是第一节课,学生第一次分组完成不同的讨论项目,然后进行表达和交流,所以无论对和错,应首先给予充分的鼓励,通过交流,辨清正误,这样可以使学生保持积极的思考,积极发言的高昂激情,否则,参与的积极性容易受到打击,以致影响以后的教学。

五、师生共同朗诵课文《致同学们》的第一、二段欣赏这两段话,提高文学修养,讨论:生活离得开生物吗?

六、教师启发,通过平常看报、看电视、看书、听广播或在网上查询的资料,谁能说说除了我们刚才讨论的问题以外,你还知道关于生物学的其它方面知识吗?(最后教师补充)

七、结束语:

同学们,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作为一个21世纪的现代公民,是否应该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呢?是否应该具备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呢?自主、合作、探究已成为新时代的学习方式。生命的世界真精彩,生物的世界真奇妙,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破译生命的密码吧!

生物学课件 篇9

【显微镜操作口诀】(记一记)

一取二放,三安装。

四转低倍,五对光。

六上玻片,七下降。

八升镜筒,细观赏。

看完低倍,转高倍。

九退整理,后归箱。

课堂探究

1、如何区分目镜和物镜?目镜和物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有什么关系?

【指点迷津】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的关系:

“目反物正”,即目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成反比;物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成正比。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如何计算?答: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就是 的乘积。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视野中看到的细胞越_________,细胞数目越________)

3、视野中,物象在左上方,你会如何移动玻片,使它的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

同方向移动装片(例如:物像偏左,则向左侧移动装片,会把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

课堂检测

引导并组织学生提出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集体分析帮助解决,教师补充并加以肯定。

我的收获

1、显微镜的操作要领

2、计算物像放大倍数

3、物像是倒像,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个数就越少,反之则反。

课后巩固

答案:

课前充分预习课本10分钟,用红笔勾画出重难点知识;独立认真完成导学案,标记疑点。

对照教材图及实物,认识显微镜各部分的结构名称和作用。

尝试说出正确的操作步骤,积极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明确应注意的问题,动手操作并注意观察。

注意规范操作步骤,默记操作要领,通过操作观察,解答问题。

自己动手操作,及时询问老师不懂的地方。

生物学课件 篇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能通过不遗漏、不重复的列举找出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

2、使学生在对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和交流中,感受“一一列举”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3、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教学重点:

能对信息进行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能有条理的一一列举,并进行分析,作合理的取舍。

同学们,在四年级我们曾经两次学到过解决问题的策略,还记得“策略”是什么意思吗?(指名答:方法)那么你们还记得我们是用哪些策略去解决问题的呢?(画图,列表)

旧知引入,激起学生回忆,帮助学生打开原有知识结构,为新知的有效建构作铺垫。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场景图,自主读题。

王大叔想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的羊圈,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

提问:题目给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我们能帮助王大叔解决这个问题吗?

师:长、宽的和又是多少呢?为什么要知道长、宽的和?

(2)动手操作:

师:以小组为单位用小棒围一围,说出你围的长方形长和宽分别是多少?一一列举出来。板书:一一列举

②师:用小棒围来寻求答案感觉怎样?如果是100根栅栏用小棒围会怎样?

以帮助王大叔解决实际问题为主线,通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

解决问题的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小结:在列举的时候我们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列举,这样答案才能不重复、不遗漏。

3、反思列举方法。

生1:我知道了周长相等的长方形,面积不一定相同。

生3:我发现长方形的长越大,宽越小,面积就越小。

生2:因为第4种围法围成的长方形羊圈最大,王大叔就能养更多的羊了。

4、感悟列举策略。

小结:同学们都开动了脑筋,而且分析得很有道理。通过一一列举可以将答案不重复、不遗漏的列举出来。大家为王大叔解决了难题,为了表示感谢,下面王大叔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游戏。

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和比较归纳,凸显出用列举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印象深刻,提高对有序列举方法的深刻领会。

5、游戏活动。

拿出飞镖和靶盘,让学生认识一下靶盘及其环数的分布(与P64练一练靶盘一样),介绍游戏规则。

师:咱们来做个投飞镖的游戏,看看能投中多少环。(指名一生掷飞镖)

师:如果再请一位同学上来投的话,也投中两次,你觉得他可能会得到多少环?把可能出现的结果一一的列举在课前准备的表格上。(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小结游戏:指出106与88的得分是相同的,应该算一种,所以这题一共有5种不同的环数。大家在一一列举时还要根据题目的要求作合理的取舍。(板书:一一列举时应根据题目的不同要求作合理的取舍)

在课堂中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知识的形成,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探索知识的过程中。

师:王大叔又遇到了一个问题,大家愿意再来帮帮他吗?(出示例2及其场景图)

师:“最少订阅1本,最多订阅3本”是什么意思?

师:列举时,你打算先考虑订阅几本的情况,然后再订阅几本的情况?

如果订阅2本的话,有几种不同的订阅方法?分别是哪几种?(指名回答,3种,让学生明白这个地方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列举:《科学世界》《七彩文学》,《科学世界》《数学乐园》,《七彩文学》《数学乐园》)

师:拿出我们课前准备的表(教材P64上的),用打“√”表示订法,动手做一做,完成这个表格。(教师巡视,对于困难的学生可作适当的指导)

师:怎么从这张表中看出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怎么看?(竖着看,一列就是一种订阅方法)

师:通过一一列举,不但能看出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订法,而且还能看出每种订法分别订的什么书。要得到全部答案,你觉得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学生思考,引导他们说出:要有序,不重复,不遗漏)

学生有了解决前两个问题的经验,通过自我反思自学例2,既是对学生掌握知识的考查,又使学生再次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巩固了方法。

三、课堂练习。

课本第66页1、2、3,当堂校对。

考虑到时间比较紧,课堂练习既作为巩固又作为课堂作业,并当堂进行校对,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弥补学生不足,提高学生的认识和课堂效率。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一一列举时要注意什么?

教学反思:

“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安排是国标本数学与原来教材相比的一大亮点,在遇到问题时,如何采用“策略”、采用何种“策略”,这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课主要使学生在对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和交流中,感受“有序思维”和“枚举”的特点和价值。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例1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用火柴棒去围长方形,让学生在围的过程中经历用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在摆放之前,我设计了“长、宽的和是多少呢?为什么要知道长、宽的和?”这样的问题,这让学生体会到求出长、宽的和是围长方形的关键所在,为学生的分析创设了一定的坡度。在动手围的过程中,由于有的学生按顺序找出了长和宽,有的学生无序找出了长和宽,通过比较,学生感到有序思考才能不重复、不遗漏。为了让学生从围一围过渡到用表格一一列举,我提出了“如果是100根栅栏用小棒围又会怎么样?”进而体现出用表格一一列举的好处。在设计这节课时我还注重了对教材的二度开发,将“练一练”安排在例1的教学之后,学生在游戏情境中轻松的巩固了新知,明白了一一列举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同时应根据题目的不同要求作合理的取舍,进一步优化了策略。接下来的例2是让学生进行订阅报刊,对订阅的要求,学生能很快了解。用表格一一列举这种策略已经成为他们的首选。总体来说,要学生熟练地一一列举,还需要通过不断练习,在练习中感悟,为形成富有理性的数学思考积累经验。

二、重视学生的主动学习。

学习是需要动力的。现代数学学习方式和传统学习方式的重要区别在于将学习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即兴趣的激发。本课中教师有意识地提取生活中的,学生可以解决的学习问题,以助人的方式展开,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会成功的乐趣,适当的动手操作和小组活动,保证了学生参与体验时空。学习素材和学习活动都是学生感兴趣的,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整堂课激发了学生的内在需要,自主学习能力得以发展。

生物学课件 篇11

初中语文教学追求有效课堂已成为我们的共识,有效教学设计是达成有效课堂的基础。请问有效教学设计应重点把握哪几个方面?设计课堂有效提问应注意的原则有哪些?你成功的有效教学设计案例一篇。

初中语文教学追求有效课堂已成为我们的共识,有效教学设计是达成有效课堂的基础。

请问有效教学设计应重点把握哪几个方面?

教学结构指组成一节课的各个教学环节以及各环节所占用的时间和各环节之间的顺序及其衔接方式。这里教学结构合理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积极、主动、有效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最多,教师单边活动的时间最少,而教学质量水平最高。

②多设计“情境”,少设计“平静”

教学容量是指在一节课的教学中,向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所涉及的素质元的总量。“

(1)设计时,素质元的广度适中、深度适中和素质发展水平的定位适中。

(2)设计时,教师有效把握知识的框架结构,有效突出智能因素发展,有效激发非智能因素,有效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应试教育造成的严重后果之一,就是学生负担过重。不单纯是课业负担重,更可怕的是,心理负担太重。

教学设计如何才能使学生负担较轻?

(1)在教学的`全部设计中,没有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的任何内容;

(2)在教学的全部设计中,给学生留作业的质量要高,总量要适中;

(3)在教学的全部设计中,节假日、双休日不留或少留家庭作业。

设计课堂有效提问应注意的原则有哪些?

教师应当注重问题设置的质量和讲究课堂提问的艺术技巧。

1.精心设计,注意目的性;

备课时要描述出提问的明确目标:课堂组织的定向性提问,了解学情的摸底性提问,学习方法的指导性提问,知识理解的启发性提问,触类旁同通的发散性提问,归纳总结的聚敛性提问,温故而知新的复习性提问等。

2.新奇有趣,注意趣味性;

提问的内容新颖别致,能激起学生的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一些学生熟知的内容,要注意变换角度,使之有新鲜感。切忌用突然发问来惩罚他们的错误,也不要故意用偏、难、怪题使他们感到难堪,以至于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和自尊心。诱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还应以表情、语气、手势、教具等各种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提问内容上的新颖别致外,还应在提问的形式上不断地变化,如整堂课采用形式单一的提问,就会使学生感到乏味,造成学习上的”疲倦“,从而失去有意注意,使教学的效度下降,甚至趋向无效。

3.难易适度,注意科学性;

提问前教师既要熟悉教材,又要熟悉学生。熟悉教材,把握知识点的传授的正确性与难易程度,在编制问题时,既不能让学生答不出,也不能简单地答”对“与”不对“,要使学生”跳一跳才能摸得着“,难度过大的问题要设计铺垫性提问。要防止:浅--缺乏引力,索然无味;偏--抓不住重点,纠缠枝节;深--高不可攀,”听“而生畏;空--内容空泛,无从下手。提问适度,同时又是量力性教学原则的体现。

4、因势利导,注意灵活性;

设计课堂提问不可机械死板,类型应灵活多样。如揭示课题可采用启发性提问;初读课文时可采用疏导性提问;深钻课文时可采用探究性提问;单元总结时可采用比较性提问;品尝精华时可采用鉴赏性提问;巩固复习时可采用归类性提问等。同时,还必须注意课堂上师生双方信息交流出现的异常情况,一旦发生更应灵活处置,当场设计一些调控课堂的提问来调整教学活动。对教师的提问,学生应答出现错误是正常的,教师应迅速准确地判断出学生出错的根源,从而灵活地提出一些针对性强的新问题,如采用疏导性提问、铺垫性提问来化解疑难。

5.面向全体,注意广泛性;

提问要面向全班。对教师来说,教室里不应该出现”被遗忘的角落“,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得到老师的教诲。尽可能少一点指名答问,让学生举手回答,认真听完学生的回答。对个别差生,在提问中,教师要优先照顾,鼓励他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在自己的起点上得到不同程度的进步。作为教师一是要引导每一个学生去积极探求真理。二是要鼓励每一个学生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三是要欢迎学生发表创新见解。

生物学课件 篇12

在面试过程中,如何针对应聘者提问,并通过他们的回答做出客观的评价,关键是问题设计的好坏。好的面试问题,应该是应聘者不知道这个问题可能的正确答案是什么,而设计者或面试官却非常清楚自己要从问题的回答中得到什么,并据此对应聘者做出客观的评价,最终确定应聘者是否是企业所需要的人才。

那么怎样才能够设计出好的面试问题呢?面试问题的来源,主要是根据岗位业绩目标来设计的。首先对招聘的岗位做出业绩描述,再根据业绩描述进行问题设计。如,互联网企业客户经理岗位的业绩描述是:

1.根据公司和部门下达的销售任务,制定明确的工作计划:采单量;跟进数;签单数和后续服务项目等,并细分到每周必须完成的具体工作。

2.准确了解和把握客户信息采集有效渠道,每天采集5-8家企业客户信息并及时进行跟进,确定有效信息。

3.每天打出60个有效电话与客户联系跟进,并做好详细的记录。

4.选择客户方便接听时间拔打电话,做到热情有礼,声音清晰、语言简洁、感染力强,并快速与客户建立关系,达成合作意向或促成签单。

5.客户服务开通后,须在一个工作日内对客户进行网络招聘系统操作使用培训和指导,保证客户当天发布招聘和公司信息,并熟练掌握招聘系统的操作和使用。

根据上述业绩描述,我们可以设计以下面试问题:

1.您每个月制定工作计划吗?您是怎样制定您的工作计划的?根据您工作计划,您每周要做哪些工作?您每天的工作又是怎样安排的?

2.在实际工作中,您通过哪些渠道来采集客户信息?您认为哪些渠道最有效?为什么?您一天大概采集多少家客户信息?您怎样判断采集的客户信息是否有效?一般来说,您采集到的客户信息多长时间会进行联系?与客户联系时,您通常会做些什么?

3.您在原来的公司,一天打多少个电话联系或拜访客户?您打电话联系客户时会做些什么?或上门去拜访客户时做些什么?

4.您一般会在什么时候打电话联系客户?您能不能与我们分享一下,您是怎样给客户打电话的?与客户打电话时要注意些什么?

5.您与客户签单后,通常会做些什么?与客户签单后,客户提出最多的问题有哪些?您怎样对待客户提出的问题?

从上述面试问题中我们可以看出,有些问题是封闭式的,有些是开放式的。封闭式问题只要应聘者回答“是”还是“不是”,这类问题有相对固定的答案。如“您每个月制定工作计划吗?”,应聘肯定会回答“做”或是“不做”,最多回答“做得不太细等”。开放式问题,应聘者就不能单纯用“是”或是“不是”来回答了,他们可以自由发挥,畅所欲言,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方法、原则、动机和兴趣等,这类问题是没有固定答案的。如“您是怎样制定您的工作计划的?”,应聘者就不能像前一个问题那样,用“做”还是“不做”来回答了。

就面试问题的类型,我们可以把它分为两类:一类是行为问题;另一类是测试问题。一般来说,行为类的问题,是寻问应聘者在某一实际情况下实际做了些什么,做到什么程度;而测试类问题,是寻问应聘者在某某情况下会怎么做。一个好的面试过程应该是由75%的行为类型问题和25%的测试类型问题构成的。因此,我们在设计面试问题,尽可能多设计一些行为类型的问题。

分蛋糕课件精华12篇


资料是时代的记录,它是产生于人类实践活动。在学习工作中,我们有可能会使用到资料。有了资料的协助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你是否收藏了一些有用的资料内容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分蛋糕课件精华12篇”,欢迎收藏本网站,继续关注我们的更新!

分蛋糕课件(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动物脚印的不同形状,学习分辨不同特征,培养思维的严谨性。

2、学习续编故事情节,培养幼儿大胆想象、完整说话的能力。

3、感知故事中象声词运用的趣味性。

4、初步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语言的重复性特点。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蛋糕失窃案”中小鸭、小鸡、小猫及三种相应的动物脚印图片。(可自己画)

2、幼儿脚印图一幅;故事操作卡片每人1套。

【活动过程】

一、游戏“印脚印”,引起幼儿学习兴趣。

玩“印脚印”游戏后,出示鸭、鸡、猫等动物脚印图片,让幼儿知道不同的动物有不同形状的脚印,并学习分辨它们的特征。(丰富词语:脚印)

二、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故事画面内容,并启发幼儿根据提示续编故事。

教师用提问的形式帮助幼儿了解故事内容:图上有谁?为什么它会这么高兴?(幼儿回答后,教师再有表情地讲述图一内容。)丰富词语:蛋糕、可口的。出示图二,教师继续讲述故事,讲到蛋糕没有了一半时,停下引导幼儿观察图画,启发幼儿大胆续编故事情节:“蛋糕怎么没了一半?地下还有许多脚印,这是怎么――回事?”

三、教师讲述故事后,幼儿学习完整讲述故事。

1、幼儿续编故事后,教师根据幼儿续编的情况,有表情地把故事完整地讲述一遍。

2、幼儿边操作图卡边根据自己的想像练习完整地讲述故事,教师帮助能力差的幼儿学习较完整地讲述故事。

3、请个别能力强的幼儿在集体前,讲述自己续编的故事。

四、教师小结。

表扬大胆想象和积极发言的幼儿,并教育幼儿凡事都要多动脑筋想一想。此外,根据幼儿续编的情况,教育幼儿不拿别人的东西,让幼儿知道这种行为是不对的。

五、各领域渗透

社会:教师根据本班情况,引导幼儿讨论一些事情的对错。通过讨论,让幼儿学习辨别事情的是非,并教育幼儿做事前要先想一想,再去做。

教学反思:

新课程的理念是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活动中,我紧紧把握这个理念,使幼儿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轻松地认识、理解了学习内容。课上的气氛也是很活跃的,发言也很积极,较好地达到了预期设计的活动目标。

分蛋糕课件(篇2)

活动目标:

1、喜欢阅读图书,能根据故事内容进行大胆的猜想。

2、能观察、理解狐狸两次抢蛋糕的不同结果,理解故事情节。

3、知道欺骗别人最终会得到不好的下场。

活动重点:

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讲述、猜想活动。并用较为清楚、连贯地话来表述。

活动难点:

理解狐狸两次抢蛋糕时小动物们的不同表情,及老虎吃了两次蛋糕的两次不同表现,知道欺骗别人最终会得到不好的下场。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蛋糕图片。

2、材料配套:教育挂图《领域活动、语言、第二块蛋糕》。

活动过程:

1、谈话引题。

引导语:(出示蛋糕图片)问:你们看这是什么呀?你们吃过蛋糕吗?你们吃过的蛋糕是怎么样的?什么味道的?

2、讲述故事前半部分,以提问的形式帮助幼儿理解故事。

(1)出示教育挂图《第二块蛋糕》①②,讲述故事的前半部分。

(2)提问:①小兔、小猪和小猫想要干什么?②这时发生了什么事?你们说狐狸抢走了蛋糕,是从哪里看出来的?③小动物们的表情怎么样?会说什么?(块还给我们,这是我们的蛋糕)它们为什么很着急?(因为这是它们自己做的蛋糕,给狐狸偷走了。)④狐狸把蛋糕给了谁?⑤老虎拿到蛋糕后觉得蛋糕好吃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⑥老虎会表扬狐狸吗?它还会对狐狸说什么?(好吃好吃,在再给我做一块蛋糕,我还要吃。)⑦ 这下狐狸怎么样了?(狐狸不会做蛋糕,有点发愁了)

(3)小结并过渡:是啊,狐狸不会做蛋糕,所以发愁了,你们猜猜狐狸会怎么做呢?(鼓励幼儿大胆猜想。)你们各有各的说法,那结果到底怎么样呢?让我们继续看图片吧。

3、讲述故事后半部分,以提问的形式帮助幼儿理解故事。

(1)出示教育挂图③④,讲述故事的后半部分。

(2)提问:①狐狸第二次偷蛋糕是从哪幅图上看出来的?②小动物们的表情怎么样?它们为什么在笑呢?(因为蛋糕里面加的不是巧克力而是烂泥巴。)③狐狸第二次抢了蛋糕给老虎,这回老虎吃了怎么样?老虎第一次吃蛋糕吃得津津有味,为什么这一次却皱起了眉头,火冒三丈呢?④第二次,小动物们为什么要做一个泥巴蛋糕呢?(因为小动物们知道狐狸肯定还会再来抢蛋糕,所以就想好了办法,让狐狸上当。)⑤你们猜,这时狐狸的心里是怎么想的?最后,老虎是怎么样对付狐狸的?(狐狸得意洋洋,它还蒙在鼓里呢。最后它挨了老虎的揍。)

(3)小结并过渡:看来狐狸再狡猾也斗不过聪明的小动物。狐狸啊狐狸,你可不能再抢别人的东西,要改邪归正了。老师再把这个故事讲一遍,我们大家一起来分享这个有趣的故事吧。

4、完整讲述故事,组织幼儿进一步讨论。

(1)师幼再次讨论:蛋糕是从哪儿来的?狐狸两次抢蛋糕时小动物们的表情有什么不一样?第二块蛋糕里有什么秘密?

(2)教师根据幼儿说的内容翻到相应的画面,与幼儿共同阅读,分享故事。重点引导幼儿说说狐狸两次抢蛋糕时小动物们的表情为什么不一样,抢第二块蛋糕时小动物们为什么不追,反而还站在旁边笑。

(3)讨论:小动物们真的是很聪明,如果你是小动物,狐狸来抢你的第二块蛋糕时,你该怎么办?会想出什么办法?

活动延伸:

1、在美工区投放橡皮泥,供幼儿制作"蛋糕"。

2、在平时生活中,鼓励幼儿要做个诚实的好孩子。

拓展:

如何写幼儿园教学目标

首先要了解领域的特点,再从能力,知识,情感态度,三方面去制定,教学目标最好是幼儿的发展目标,就是目标制定的主体是儿童,尽量避免从教师角度去提出的目标!

在导案、学案的设计过程中,教学目标该如何设计

(一)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什么课堂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组织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不同的教学理念,会带来不同的教学活动,不同的学习效果。在我看来,只要强调课堂教学的本质是教师组织学生学习,学习任务适应学习者,教师为学生服务,是天经地义的。强调这一点,是为了让我们对学校教育的现状,对课程教学的现状,有一个清醒的估计,从而在设计课堂教学计划时,能够更多地调查了解学生的实际需要与实际兴趣,能够更客观、更冷静地分析学生的实际反应与教学效果。这样才会使教学、教学计划立足于一个比较实事求是的基础上。

(二)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实际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方式,是让学习者有可能从个人实际需要与可能展开学习活动。因此,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是教师设计教学的出发点。从这个角度说,所谓的备课,实际上就是备学生,就是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所谓的教学设计,就是为不同的学生,起码是不同类型的学生,设计出符合他们需要的学习计划、学习方式与学习进度。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学生之间的差异会显著增大,进度统一、任务相同的课堂必然会让位给类似复式教学的课堂。不同组别的学生学习不同的内容、完成不同的作业、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或许将会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而统一的讲解、答疑、点拔、指导,只能是学生自主学习讨论的必要补充,是应学生的实际要求而安排的活动。

(三)教学设计要从学生的问题出发教学的任务是组织学生学习,教学设计敦要从学生的真实问题出发,而不是从教材或从教师假想的问题出发。著名的物理学大师狄拉克有一次去作学术报告,报告之后有人提问说,他不明白怎么可以从公式2推导到公式5。狄拉克不答,主持人提醒道:“教授,请回答他的问题。”狄拉克说:“他并没有问问题,只说了一句话。”狄拉克的这一著名回答,揭示了问题这一概念的本质。真正的问题,应该是固有认识与新现象、新事实的矛盾。那位提问者并没有讲出自己对“公式2”的理解及其与“公式5”的矛盾所在,狄拉克当然就无法为他作出解释说明。所以,从问题出发设计教学,关键之处在于把握学生固有认识与新现象、新事实的矛盾,在于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或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发现这一矛盾,这样才会引发真正有效的学习活动,才能真正让学生学有所思。

(四)学习方式应该多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认识学生和认识学生的学习倾向,提供了一个可资参考的理论框架。不论你是否完全同意他对人的智能的分类,要关心学生的不同特点,要用多种方法来强化学习效果……都已成为实验学校教师的共识: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们主要是“听中学”和“看中学”——学生听教师讲解,学生看教师提供的教具、图片或录像,在听或看的过程中思考记忆,如此等等。新课程提倡“做中学”,这是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杜威倡导的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在操作实验或深入实际生活的过程中字习让学生从自己的直接经验中学习、或者是从他人的经验(例如对某些事实或现象的介绍资料)中通过再发现来学习。当然,“做中学”也并不完全是新东西,人类的技能学习一直是做中学的,体育老师教学生游泳、打球,也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模仿在做(练习)中学的,把“做中学”拓展到认识领域,拓展到智能学习领域,是本次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极其重要的要求。但是,除了“听中学”、“看中学”与“做中学”以外,人们还可以“想中学”、“读中学”、“聊中学”(讨论中学习,又说又听又想),等等。特别是在每位学生都有一册系统传递信息并体现着培养要求的教科书,每位学生都可以及时上网或到图书室或到家庭藏书中去浏览查阅的条件下,怎样在学习活动中让有阅读能力的学生充分利用教材、书刊、网络,实现自主学习,实现在教师指导下的阅读学习应该是每位正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教师要格外关注的事。从这个角度看,对于一切有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的教师、学生而言,其实并没有什么“新课”,教师的教学,应该建立在学生阅读学习的基础上,应该从解决他们的阅读学习中的障碍开始教学。

(五)教学设计实际是教学构想教学设计应该只是一个教学构想,而不是一份施工蓝图。施工蓝图要十分细致周全,不能留下任何空白死角,虽然在建设中免不了“洽商”修改的烦恼,但它毕竟要求按计划施工。教学则不然,教学设计是教师为学生规划学习过程,规划主要发生在不同学生头脑中的事情,即使教师进行了深入调查,我们也无法完全弄清所有学生的情况。所以,在教学中,改变甚至完全抛开事先写好的教学步骤,是常有的事,而且事先设计得越具体,越周详,有可能需要改变的'就越多。有些有经验的教师,甚至完全放弃了写详细的教案(例如特级教师孙维刚就宣称自己十多年来未写过教案)。当然,课前,他们在依据自己对学生知识、经验以及思维习惯、学习方式等了解的基础上,对教学进行了具体的、充分的设计与构想,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根据学生的问题,凭借已有的经验,在构想的基础上展开教学活动。

分蛋糕课件(篇3)

活动目标:

1、能大胆尝试运用图形垒加的方法建构表现蛋糕的基本外形。

2、观察、感受蛋糕造型的美,并运用辅助材料进行装饰建构作品。

3、乐意与同伴分享自己的想法,体验创意建构的乐趣。

活动准备:

经验:幼儿有建构常见几合图形(圆形、矩形、三角形等)的经验;幼儿有过生日吃蛋糕的经验。

物质:教具:ppt、空心圆两个、一篓雪花片、展台

学具:各色雪花片每组4篓、辅助装饰物(毛根、图形纸片、毛球等)、圆形、矩形、三角形半成品4娄,餐盘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生日歌》及小朋友们过生日的照片,提问:听,这是什么音乐?小朋友们过生日的时候做了哪些事情呢?(2)小结:过生日的时候,我们会唱生日歌,还会吃生日蛋糕,

2、观察,感受蛋糕的基本外形。

(1)欣赏蛋糕图片,提问:瞧,老师这也有许多蛋糕图片,我们来看一看?

(2)讨论:这些蛋糕有什么不一样?

蛋糕的面像什么呀?

蛋糕的面有的像圆形、有的像三角形、有的像方形还有的像爱心。

蛋糕上面有什么呀?蛋糕是什么味道的呀?

蛋糕上有奶油、慕斯做的装饰品,还有不同的口味,有草莓的、柠檬的

(3)小结:蛋糕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和颜色,有大的有小的,有的厚厚的,还有很多的装饰,看上去很好看!

3、讨论,进一步感受蛋糕的创意造型。

(1)欣赏蛋糕图片:这儿还有一些蛋糕,我们来看看它们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提问:你发现哪些特别的地方?和我们大家分享!

你发现这个蛋糕是由一个大大的圆形还有两个小小的半圆形组成的,像小熊的头一样,你观察的很仔细,你们有没有不一样的想法。

你看到这个蛋糕底下大大的,越往上越小,有很多层,每一层还有不同的颜色,你的小眼睛真亮,你们还发线什么特别的蛋糕。

(3)小结:蛋糕造型多种多样,十分有创意。

4、幼儿建构,教师观察、指导。

(1)出示空心圆范例,了解垒加方法。

提问:洪老师这呀只有一层蛋糕,怎么样让蛋糕变得厚厚的呢?

原来我们可以用一样大小的图形一层一层的垒加起来,这样蛋糕就变成厚厚的了。

洪老师这里还有毛根、彩色毛球、不同的图形纸片,我们还可以用这些辅助材料把蛋糕装饰的很漂亮。

(2)幼儿尝试建构,教师个别帮助。

鼓励幼儿进行辅助物的装饰添加,丰富蛋糕造型。

5、展示作品,评价。

(1)介绍作品:“你的蛋糕是什么样子的?你怎么插的?”

(2)小结,表扬积极动脑动手的幼儿。

延伸:在区域活动中进一步想象建构各种造型的蛋糕,发展创造力。

分蛋糕课件(篇4)

活动目标:

1.观察画面、理解狐狸两次抢蛋糕的相关情节,知道朋友间友好相处的方法。

2.尝试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画面的理解和想象。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美味蛋糕——情境引入,为理解故事作铺垫

孩子们,你们都吃过蛋糕吗?你吃过的蛋糕是什么味道的?是用什么做的?

小结:原来加上巧克力、水果、奶油各种各样好吃的东西,蛋糕变得更美味!

二、第二块蛋糕——观察画面并理解相关情节,知道别人的东西不能争抢

1.ppT1(图一、图二):看看今天谁在做蛋糕?小动物用了什么东西来做蛋糕?

师幼互动:做蛋糕

2.ppT2(图三):小动物和朋友一起做蛋糕真高兴,小狐狸也想要交到朋友,它想和老虎做朋友,猜猜它会怎么做?看看发生了什么事?

(1)你从哪里看出狐狸抢蛋糕?

(2)小狐狸抢走蛋糕,小动物们怎么样了?

(3)小动物的心里会怎么想?

3.ppT3(图四、五):小狐狸是把蛋糕送给了大老虎。

提问:小狐狸为什么要送蛋糕给老虎呢?

大老虎喜欢狐狸送的蛋糕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小结:老虎很喜欢吃蛋糕,它舔舔嘴巴还要再吃一块,这下狐狸听了可发愁了,狐狸会怎么办呢?

4.ppT4(图六):看看狐狸来到了哪里?

三、理解小狐狸第二次抢蛋糕后的结果。

1.狐狸是怎么做的?

2.出示ppT(画面3和画面7):观察和比较小动物被抢走蛋糕后的不同表情和动作。

(1)狐狸又来抢蛋糕,这次小动物们的表情怎么样?

(2)小狐狸抢了两次蛋糕,小动物们对小狐狸的态度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呢?

(3)为什么小动物在偷偷地笑?

3.出示ppT(画面5和画面9):观察和比较老虎两次吃蛋糕的不同表情和动作。

(1)小狐狸拿着抢来的第二块蛋糕去给大老虎吃,这回大老虎吃了蛋糕后怎么样呢?

小结:原来大老虎吃到的第一块蛋糕是用好吃的东西做成的大蛋糕,而第二块蛋糕却是用泥巴、石头做成的蛋糕,老虎生气了,狐狸上当了。

4.ppT:大老虎吃到了小狐狸送给它的第二块蛋糕是怎么对小狐狸的呢?

小结:最后大老虎气坏了,他一巴掌,把狐狸打得连翻十八个跟斗,滚下了山。

三、完整欣赏——进一步了解朋友间友好相处的方法

这个故事的名字叫《第二块蛋糕》,一起欣赏。

提问:小狐狸交到朋友了吗?它哪里做错了?你能帮小狐狸想想办法吗?

小结:小动物们要让狐狸知道,不能随便抢别人的东西,如果你想要,你可以和别人商量,要得到别人的同意才能拿,这样才能交到更多的朋友。

分蛋糕课件(篇5)

2、让幼儿熟练掌握用蜡笔涂色的方法。

3、愿意动手创作,体验欣赏创作活动的乐趣。

4、感受到绘画的魅力,喜欢绘画。

教学准备:

油画棒(根据幼儿的人数定),生日蛋糕范画,画有生日蛋糕的图画本,音乐,干净的擦手毛巾(大概8条),贴纸一张。

教学过程:

2、教师出示图片提问小朋友这是什么?(生日蛋糕),这生日蛋糕是什么味道的呢?;(红色是甜甜的、黄色是酸甜的…),教师出示生日蛋糕的范画。谁想把生日蛋糕带回家,请爸爸、妈妈吃呢?

3、教师讲解涂色时方法,涂色时要教师先做个示范该怎么涂颜色:涂色的`时候不可以太用力、太轻,涂的时候沿一个方向进行涂色,涂色时不可以把颜色涂在生日蛋糕的里面涂不要超出轮廓线。手脏了要拿擦手毛巾擦,不能擦到衣服上,教师把已画好在图本上的图画本派发给幼儿涂色。

4、让幼儿操作,并播放音乐,教师巡视指导,奖评的作品。

5、结束课堂,幼儿排着队念着儿歌去上洗手间。

教学反思:

幼儿美术活动,是一种需要他们手、眼、脑并用,并需要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术媒介把它表现出来的操作活动。

分蛋糕课件(篇6)

1、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感知许多物体(图形)可以分成相同的二分,并知道整体大于部分。

2、尝试用目测,把实物分成一样多的两份,并在活动中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提高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及动手操作能力。

1、教师示范用的蛋糕一只及幼儿操作材料图形一套。

2、人手一分不同颜色的各种图形。

3、操作材料:红枣、豆子、橡皮泥。

1、以两只小松鼠分蛋糕的故事,激发幼儿学习二等份的兴趣。

师:六一这一天,是小松鼠花花和圆圆的生日,小伙伴们送了他俩一个蛋糕,两只小松鼠很开心,(教案出自:教案网)看了一会儿,花花说:我们来分蛋糕吃吧,我们两人吃一样多好不好圆圆说:好!可是两之小松鼠的数学学的不好,不知道怎么分才能分得均匀,小朋友说说看,两只小松鼠应该怎样分才能吃到一样大的蛋糕?

2、老师这里也有一只蛋糕,想把它分成相同的两份,请小朋友帮老师想一想,应该怎样分?

3、幼儿演示分法,教师帮忙。

4、蛋糕可以分成相同的两份,那么如果我们用图形,可不可以也把它们分成相同的两份?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好多各种各样的图形,而且,每种图形有两张,请你们把相同图形中的一张先用折的方法,折成相同的两份,然后,用剪刀剪开,看看剪下来的图形和原来的图形有什么不同?在折、剪的时候,你想一想一种图形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方法,都可以把它分成相同的两份?

5、幼儿动手操作,老师巡回指导,引导小朋友们相互讨论。

师:小朋友在操作的时候。可以相互讨论一下,应该怎样分?

6、幼儿反馈尝试的结果。提问内刚才小朋友都动手把各种图形分成了相同的两份,请小朋友说说,你是怎样分?

(1)请几个有不同分法的小朋友讲述,并用老师的操作卡演示给小朋友们看。手动演示后教师用课件演示。

(2)请其他小朋友说说其它图形的不同分法,并用老师的操作卡演示给小朋友们看。幼儿没说出来的那种方法,教师讲解并演示。

师:小朋友真聪明,能把各种图形分成相同的两份,而且方法很多,请你们说说看,分出来的图形原来的图形有什么不同?

7、探素实践今天,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了其他的东西,请同桌的两个小伙伴为一组,把纸包里的东西分成两份。(教案出自:教案网)你们可以利用老师给你们的工具来分,动手的时候,可以互相商量、讨论,应该怎样?

(1)幼儿尝试,老师巡视,鼓励幼儿积极动手,遇到困难、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

提醒幼儿操作时不要把东西弄在外面,注意桌面的整结。

(2)提问:刚才你分了哪些东西?怎样分的?用了哪些工具?

活动延伸:

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不过老师要让小朋友下课的时候想一个问题:如果给你一大袋的面,要把它分成相同的两份,你怎样分?

分蛋糕课件(篇7)

大班活动教案——花式蛋糕

设计意图:

“民以食为天”,每个人面对美食的诱惑都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情感,而小朋友对于美食的渴望更是从不隐藏。蛋糕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食品,也是小朋友们非常喜欢吃的。不仅如此,我不但可以借助它来帮助小朋友关注了解生活中的人和事,培养其对劳动者的热爱;而且更可以引导小朋友从艺术的角度来欣赏它鲜明的色彩、丰富多样的造型。为此,我设计了这一活动,旨在满足小朋友们的渴求,引导小朋友建立良好的社会情感,培养幼儿大胆表达自己想法的个性与创造力,丰富其感性经验和审美情绪,从而体验生活和艺术的快乐,引发他们对生活和艺术美的追求。

活动目标:

1、了解制作蛋糕的工序及初步认识了解糕点师这一职业特性,激发幼儿热爱劳动者的情感。

2、引导幼儿积极观察探索,鼓励幼儿模仿糕点师的劳动,按照自己的意愿大胆地设计创造一个独特的花式蛋糕。

3、引导幼儿从艺术角度欣赏日常食品蛋糕,帮助幼儿感受生活美、艺术美,体验艺术创造活动的快乐。

4、知道人体需要各种不同的营养。

5、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活动准备:

1、实物:色彩鲜艳、造型各异的蛋糕数个。

2、教学课件和电教设备

课件(一):有关制作蛋糕的环境及人物。

课件(二):制作蛋糕的主要原料及步骤。

课件(三):与实物有别的各种不同色彩及造型的花式蛋糕图片。

3、请家长带领孩子去参观糕点师傅如何制作花式蛋糕,共同收集各种制作材料:几何图形海绵块、彩色玻璃纸、水粉颜料、油泥、泡沫纸、皱纸、牙签、雪花塑胶片、小纽扣、瓶盖等。

活动过程:

一、运用幼儿生活中的已有经验,激发幼儿探讨学习的兴趣。

出示色彩鲜艳、造型各异的蛋糕数个,让幼儿结合自己平时生活中对蛋糕的已有经验进行讨论。(提问:你们喜欢吃蛋糕吗?吃起来是什么味道?吃了它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好处呢?)

二、欣赏教学课件,引导幼儿了解制作蛋糕的工序及糕点师的职业特性,激发幼儿热爱劳动者的情感。

1、欣赏课件(一):了解制作蛋糕的环境及人物,激发幼儿对和生活有关环境的关注,对糕点师傅的尊重、感激之情。(提问:蛋糕从哪里来的?是谁做出了好吃又漂亮的蛋糕?)

2、欣赏课件(二):了解制作蛋糕的主要原料及步骤,了解糕点师傅的工作特性。(提问:我们来看一看蛋糕是怎样做出来的?)

3、欣赏课件(三):引导幼儿从艺术角度讨论欣赏蛋糕。(提问:你觉得这些蛋糕漂亮吗?哪些地方漂亮?)

三、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材料进行艺术创造,提供给幼儿自由表现的机会,激发幼儿模仿劳动的兴趣。

1、教师引发幼儿模仿糕点师的劳动,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艺术创造。(提问:如果你是糕点师傅,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蛋糕?)

2、重点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创造,大胆地进行各种创造尝试。

3、教师巡回观察、指导,注意尊重幼儿的想法和创造。

四、幼儿互相分享创造的快乐。

1、请部分幼儿向大家展示自己的创造作品,重点介绍一下自己是如何想象设计的,选用了哪些创作材料,在创作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解决的?

2、幼儿将自己创作的“花式蛋糕”陈列展示出来,相互欣赏,共同提高。

五、延伸活动

开展游戏“Baby蛋糕屋”。

活动反思:

此次活动的生成直接来源于日常生活中幼儿所关注的热点食品——色彩鲜艳、造型各异的花式蛋糕。无论何时何地,相信这种日常食品带给他们视觉、味觉等感官上的刺激享受是无法令他们忘怀的,正是这一兴趣点,让老师捕捉到提升为一次教育活动,并且是让小朋友充满兴趣的教育活动,这恰恰为此次活动的成功展开奠定了良好的基点。

此次活动的更大成功之处在于:一是老师利用先进的电教教学手段拉近了幼儿和社会生活得某些距离,提供给幼儿亲近生活、亲近社会的时间和空间,让幼儿从简单的日常食品蛋糕这一身边的微小事物开始关注周围的环境、人物,从而激发他们对他人、对社会、对生活得感恩之心;二是在活动中老师提供给小朋友们一个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操作材料,尊重幼儿的意愿,支持鼓励幼儿大胆的个性创造、想象创造,激发了他们感受美、表现美得情趣,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值得注意的是老师在巡视指导时不宜过早表扬那些设想新颖的小朋友,以防止其余小朋友真相效仿,从而扰乱转移某些小朋友的想象创造,导致缺乏个性的作品。另外,老师可以在活动结束后将小朋友的作品展示一段时间,让小朋友们进一步欣赏、感受,甚至延续他们创作的热情,等到幼儿获得足够的满足感和成功感后再开展“Baby蛋糕屋”的游戏也不迟,这样一来更能表达出他们对生活和艺术的美,表达出他们对生活和艺术的追求。

分蛋糕课件(篇8)

小班美术活动课程计划:蛋糕课程计划

小班艺术活动蛋糕教学计划主要包括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学会用绘画的方法画一个简单的作品,学会欣赏作品中的色彩美,并让幼儿园老师参加小班艺术活动课.看看蛋糕课程计划.

活动目标:

1学会用画法画出简单的构图

2学会欣赏作品中的色彩美

三。促进手指和手腕之间的协调,以提高灵活性

4.培养孩子亲自动手操作的能力,并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在同龄人之间大胆沟通.

5.感受工作的美丽.

活动准备:

1.清洗小蛋糕盒的泡沫底座.

2袋状色浆(红、黄、蓝、绿)每组4-6袋,抹布

活动程序:

首先,展示蛋糕,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1用魔法把蛋糕拿出来,让孩子观察形状的颜色

2引导孩子用语言表达,让孩子感受色彩之美

其次,老师示范作蛋糕给孩子们吃

1.演示使用粘贴袋的方法.

老师:用左手轻轻握住胶袋,把胶袋的小角放在前面

2,老师在操作时解释

老师:轻轻地捏糊袋,使袋口更均匀

挤压,挤压和移动你的手,你可以画线

三。让孩子们享受老师的工作,互相交谈

三,孩子的创作,老师的指导

1注意提醒孩子操作手腕,注意挤乳霜的方法

2.要求保持工作清洁.

三。引导能力强的孩子形成完整优美的作文,帮助孩子形成简单作文的能力较弱

四是集体评价

1引导孩子们互相交流,展示自己的作品

分享蛋糕.

分蛋糕课件(篇9)

活动目标:

1、喜欢阅读,能对故事内容进行大胆的猜想。(重点)

2、幼儿能观察理解狐狸两次抢蛋糕的不同结果,理解故事情节。

3、体验故事所含的意义,懂得欺骗别人最终会得到应有的下场的道理。

活动难点:

仔细观察狐狸两次抢蛋糕时小动物的不同表情。

活动准备:

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引疑激趣。

1、出示蛋糕,你们看这块蛋糕怎样的呀?你们吃过蛋糕吗?吃过的蛋糕都有哪些味道呀?吃蛋糕时心理会感到怎样呢?

2、图片上有谁?谁来谈谈你所了解的狐狸和老虎?

3、狐狸和老虎还加上一个蛋糕会发生什么事情?(幼儿结伴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理解故事内容

1、出示PPT,今天小猪、小猫、小兔做了一个蛋糕,你们瞧,他们用了哪些材料来做蛋糕?

2、香喷喷的蛋糕烤好了,大家坐下来,正准备送给过生日的小兔,突然发生了什么事?

3、继续观看课件,观察理解狐狸第一次抢蛋糕的故事情节。教师提示:仔细看,边看边想,发生了什么事?图上看到了些什么?(引导幼儿大胆讲述看到的内容)重点观察……你们看到狐狸这样的举动,会有什么想法呢?

(1)发生了什么事?你从哪里看出狐狸又来抢蛋糕?(引导幼儿从多角度观察:如小动物、狐狸的表情、动作)。你们看到狐狸这样的举动,会有什么想法呢?

(2)老虎拿到蛋糕是怎么样的?(引导幼儿能表现老虎的神情动作)它会和狐狸说些什么?

(3)刚才狐狸得到老虎的夸奖还很开心,现在它怎么了?为什么?猜猜老虎对他说了什么?

老虎让狐狸再做一个蛋糕,这可怎么办呢?你们猜猜狐狸会怎么做呢?(幼儿自由猜测)到底会发生什么事呢?我们一起看看。

4、幼儿仔细看图理解并比较狐狸两次抢蛋糕的结果。

你们看明白了吗?狐狸是怎么做的?狐狸第二次抢了蛋糕给老虎,这回老虎吃了怎么样?(幼儿想象并猜测,可以从不同角度阐述自己的观点,引导幼儿表演这段故事)结果怎样?

三、幼儿猜测,留悬念。

1、老虎第一次吃蛋糕吃的津津有味,为什么这一次却皱起了眉头,火冒三丈呢?(幼儿大胆猜测)

2、第二次,小动物们为什么要做一个泥巴蛋糕呢?(小动物知道狐狸肯定还会再来抢蛋糕,所以就想好了办法,让狐狸上当。)

3、你们猜,这时狐狸的心里会是怎么样的呢?

4、最后,老虎是怎么样对狐狸的?

故事有趣吗?现在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分享这个有趣的故事吧。

三、共同欣赏课件,体验故体验故事所含的意义。

1、你们觉得故事里的狐狸是怎样的呢?老虎呢?

2、教师小结:狐狸本来想得到老虎的夸奖,可没想到它被生气的大老虎一脚踢下了山坡。因为不知道蛋糕里面放的是烂泥巴,看来狐狸再狡猾也斗不过聪明的小动物。老虎是一个非常凶恶、非常霸道专门欺侮弱小的动物。

3、听完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让我们懂得了欺骗别人最终会也自食恶果。我们要学习小动物在遇到危险的时候,善于开动脑筋想办法就一定会取得胜利。

分蛋糕课件(篇10)

活动目标:

1.掌握故事内容,愿意在集体面前表演故事。

2.大胆想象,拓展经验,能在集体面前大方地表述自己的见解。

3.体验表演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学图片、课件、故事磁带、录音机。

活动重点:

掌握故事内容,初步学会表演故事。

活动难点:

能在集体面前大方地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幼儿听故事,通过提问帮助幼儿回忆故事内容。

师提问:

1.故事里有谁?说了一件什么事?。

2.小熊为什么要做生日蛋糕?这块会唱歌的生日蛋糕是怎么做出来的?

3.你们喜欢小熊吗?为什么?

4.丰富故事人物对话,为表演服务.

二、教师讲故事,引导幼儿根据课件进一步巩固故事内容。

教师和幼儿分角色对话。

启发幼儿用动作表现故事内容。

三、教师引导幼儿边讲故事边表演。

集体表演、分组表演、分角色表演。

鼓励幼儿到前面来,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

四、分组竞赛,增加幼儿表演故事的兴趣。

五、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拓展经验。

启发幼儿讨论:除了会唱歌的生日蛋糕,我们还可以做出什么样的蛋糕?

鼓励幼儿在集体面前表述自己的见解。

分蛋糕课件(篇11)

设计意图:

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将一个实物或一个几何图形分割成若干块的问题,如将一条线分割成两段、一个蛋糕分成四份等,而这些分出来的部分是小于整体的,为了让幼儿认识整体大于任一部分,任一部分小于整体,我通过设计《切蛋糕》这个活动,让幼儿初步接触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并通过这个活动提高幼儿的判断、推理能力和培养动手能力。

一、活动目标:

1、感知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2、知道部分少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

3、学习对比观察的方法。

二、活动准备:

生日蛋糕、选择一个小朋友的生日时组织此活动。

三、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学习对比观察的方法。

2、活动难点:知道部分少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

四、活动过程:

1、与幼儿讨论,今天是×××小朋友的生日,该如何庆祝。(与小朋友共同分享蛋糕。)

2、教师取出蛋糕,引导幼儿发现蛋糕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说出:是一个完整的圆。)

3、教师引导幼儿讨论:要将蛋糕分一半给男孩子,一半给女孩子,应该怎样做(启发幼儿发现切一半的方法。)

4、教师将蛋糕切一半,然后让幼儿观察切开的蛋糕是什么样子的。和原来的蛋糕有什么区别(引导幼儿发现,蛋糕切一半成了两个半圆,每块都比以前的小了。)

5、教师引导幼儿讨论,蛋糕如何分给每个小朋友(教师好幼儿共同为每个小朋友切蛋糕。)

6、每块蛋糕切好后,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每块蛋糕和以前比,有什么不同?(更小了)

7、教师小结:圆圆的蛋糕是一个整体,切开的蛋糕都是一个部分,部分都会比整体小。

8、小朋友分吃蛋糕。

五、活动评价:

1、能认真对比观察。

2、知道整体大于部分。

3、能积极表达自己的发现。

分蛋糕课件(篇12)

教学目标:

1、要求幼儿掌握故事名称,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知道当别人有困难得时候要想办法帮助别人。

2、学讲故事中的对话和短句,“别着急,我来帮助你。”“……谁有困难我来帮。”

3、让幼儿懂得帮助别人的快乐。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教学准备:

小鸡、小鸟的头饰各一顶 flash动画 背景图两份 实物气球一支

教学过程:

一、欣赏动画《小气球》

1、 教师介绍故事的名称,提出听故事的要求,仔细听听故事里讲了些什么?故事里都有谁?它们都说了些什么话?

2、 小朋友边欣赏边听故事。

3、 欣赏完之后,教师提问。

“故事叫什么名字?”“故事里有谁?”“它们说了什么话?”

二、学讲故事中的对话和短语

教师运用边讲边表演的形式,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并学讲故事中的对话和短句。

故事第一段------小气球帮助小鸟。

1、 老师边讲边表演: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风推着云儿慢慢的走,一只小气球一边唱一遍飞来了“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快乐的小气球,谁有困难我来帮。”(请幼儿跟学一遍)

2、 教师边讲表演:小气球高兴得往前飞,飞过绿色的草地,飞过高高的树梢,突然听到呜呜地哭声,是谁在哭呀?(出示小鸟)原来草地上有只小鸟在哭啊。

小气球连忙问:“小鸟,小鸟,你为什么哭啊?”小鸟说:“我的翅膀受伤了,飞不回家了。”(请幼儿一起学讲故事中的对话),重点学习短句:“别着急,我来帮助你。”小气球就让小鸟骑在自己的背上,带着小鸟一起飞,把小鸟送回了家。

3、 老师扮演小气球,全班幼儿扮演小鸟进行表演练习对话。

4、 老师问:“这是一只怎样的小气球?”(这是一只会帮助人的小气球。)小气球帮助了小鸟,高兴的唱了起来,它是怎么唱的?(请幼儿一起拍手唱)

故事第二段------小气球帮助小鸡

1、 教师边讲边表演,小气球又高兴地往前飞,飞过草地、树梢,突然发现了一只小鸡掉到了河里。(出示小鸡)怎么办呢?(请幼儿各自想办法)

2、 小气球飞来了,它怎么说的?(让个别幼儿说短句:别着急,我来帮助你)

3、 小气球想了什么办法来帮助小鸡呢?(老师边讲边演示,幼儿可以做动作)小气球就把自己长长的尾巴伸到河里,小鸡用手抓住,小气球用力往上飞,把小鸡救到了岸上。

4、 让幼儿分为两组,一组扮演小气球,一组扮演小鸡练习对话。

5、 天空中又响起了小气球的歌声,它是怎么唱的?(幼儿一起唱)

三、 游戏活动 (课程结束)

今天,我们的好朋友小气球非常的快乐,他为什么快乐啊?(因为它帮助了小鸡和小鸟)那我们也来做一个快乐的宝宝,好吗?

请幼儿互相问一问有没有需要帮助的地方,互动起来。(教师可以参与)。

附故事:

小气球

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风推着云儿慢慢地走。呦,一只小气球,它一边唱一边飞来了,“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快乐的小气球,谁有困难我来帮。”

小气球高兴得往前飞,飞过绿色的草地,飞过高高的树梢。突然听到呜呜的哭声,是谁在哭呀?小气球一边飞一边找,原来草地上有一只小鸟在哭。小气球连忙问: “小鸟,小鸟,你为什么哭啊?”小鸟说:“我的翅膀受伤了,飞不回家了。”小气球说:“别着急,我来帮助你。”小气球就让小鸟骑在自己的背上,带着小鸟一起飞,把小鸟送回了家。小鸟高兴地说:“小气球,谢谢你。”小气球说:“不用谢。”小气球帮助了小鸟,它高兴地一边飞一边唱:“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快乐的小气球,谁有困难我来帮。”

小气球高兴地往前飞,飞过绿色的草地,飞过高高的树梢,又飞过弯弯的小河,突然听到一阵“救命啊,救命啊……”的呼喊声,啊呀,小鸡在河边玩,一不小心,掉到河边的荷叶上了,小气球连忙飞过去,“别着急,我来帮助你。”小气球就把自己长长的尾巴伸到河里,小鸡紧紧拉住,小气球用力往上飞,把小鸡送到岸上,小鸡得救了。

天空中又响起了小气球的歌声,它一边飞一边唱:“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快乐的小气球,谁有困难我来帮。”

教学反思:

幼儿非常喜欢听故事,一听老师说要讲故事,都静静地坐在椅子上,眼神极渴慕地望着老师,都希望快一点听老师讲故事。在完整的欣赏了故事后,孩子们不由的发起了感慨,为此,教师让孩子们互相说说自己对故事的看法,给幼儿创设了自由表达的空间,幼儿都积极发言,用语言表达着自己内心的感受及自己的看法,随后结合挂图,分段欣赏故事,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去括号课件(精华12篇)


根据您的要求我们对“去括号课件”进行了编辑。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就需要老师用心去设计好教案课件了。教案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的反映。希望这些参考内容能够为你的工作或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持!

去括号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认识引入中括号的必要性。

2.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带中括号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掌握带中括号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幻灯片。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电脑出示20xx年2月,我国新疆喀什地区发生了6.2级的大地震,造成许多学校的房屋倒塌,为恢复学校的正常上课,

(党和政府紧急调动各地的帐篷,使灾区的学生能按时开学上课。你能为灾区学生做什么?)

根据情景图提出问题。

二、建立模型

1、学生根据情境图的要求,独立列式计算,然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

2、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算式与以前的有什么不同?

3、启发学生想一想,通过计算对比会发现什么?

4、总结:算式中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5、你能为灾区学生做什么?

三、知识应用及拓展。

1.完成74页算一算,比一比

这两组题有什么区别?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2.完成练一练。

A让学生说一说先算什么?再计算。

B同桌交流。

四、总结

板书设计

〔〕叫中括号

算式中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去括号课件 篇2

教学内容

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53页,练习十三(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明确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会把分步式子列成综合算式。

2.通过训练,更进一步明白中括号的意义和作用。

3.在做题中养成良好的审题、做题验算的习惯。

教学准备

小黑板、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明确练习目的,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1.设问:四则混合运算这六个字你是怎么理解的?

(四则指的是+、-、、)

(混合指的是四种运算混在一起)

2.设问:混合与不混合,你认为哪种复杂(或者说难一点)。

(不混合的请同学举例子说明)

3.再问:你认为自己对做四则混合式题的正确性有无把握?

(二)练习十三中的第1题

1.先看第(1)小题。

366=186

6012=5

186+5=191

(1)你看了以上3小题有什么想法?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2)比较第(3)小题的两个加数,正好是①、②两题的结果。

(3)你会列出综合算式吗?

2.再看第(2)小题。

(1)请全班同学把这一题与(1)比较。(不能照(1)硬套方法)

(2)你发现了其中的168=2后是怎样去思考的?

(3)如果把36-20改为38-20,题目会产生怎样的结果?

(三)基本训练

1.先完成第53页第2题中的(1)、(2)两小题。

(1)第一道题要求口算。(提问:哪位同学能说出算理?)

(2)为什么答案会是100。你相信:100是正确的吗?

(3)因数中有0的乘法,是否还要机械地再去计算?

(4)再完成第53页第2题中的(2),看仔细、做正确。

(5)作出鼓励性的评价,激励全体学生要注意审题。

2.把第54页中的(3)、(4)两小题做在课堂练习本上。

(1)先看清题目,再明白步骤,最后正确计算。

(2)先自我评价,再同桌讨论,最后全班校对。

(四)改错练习

1.投影出示第54页中的第3题。

(1)请每位同学都自己动脑筋,找出错处。

(2)请把错处用线条画出来。

2.小组讨论,指出应特别注意的问题。(18+2l8+2)

3.总结出错误的原因是没有按先乘除后加减去做。

(五)综合练习

1.做第54页中第4题的(1)、(2)两小题。

(看课本,做在课堂练习本上)

(1)先画线,分清步骤。(保证步骤正确)

(2)再计算,步步回头。(保证计算正确)

2.做第54页中第4题的(3)、(4)两题。

(1)教师提出要求,学生认真作业。

(2)教师作出评价,鼓励中下学生计算正确。

(六)作业:《作业本》第44页(四十四)。

(7)练习十三(二)

去括号课件 篇3

教学内容:一年级教材P70,练习十

教学目标:

分析性智力:知道括号的意义与用法;掌握在括号内填写未知数的方法

创造性智力:能用多种方法来解题

实践性智力:能熟练在括号里的数,能用在括号里填数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诱发参与:

1、课件展示:小猴子冲冲巷把书上结的又大又红的桃子装在盒子里送给自己的好朋友。瞧,他已经装好了一些了,盒子里还没有满。冲冲决定再上山去采一些把盒子装满,你愿意帮助小猴子算一算应该再采几个桃子吗?

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核子力已经装了几个桃子,一共要采几个桃子,列出含有未知加数的算式:8+()=10

二、自主探究,体验合作:

1、教师:刚才很多小朋友以下子说出了应该再采2个绦子,你们异地功能有自己的好办法,想和你小组中的同学交流一下你的想法吗?

2、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由小组长统计有几种不同的想法。

3、讨论结束以后,组织全班家六,小组进行汇报,学生可能出现的想法有:(1)通过观察,发现盒子里还有两个空格,就知道要放2个进去了。

(2)联系前面学习的数的分合的知识,10可以分成8和2,就知道应该再采2个桃子。

(3)联系加法,知道10减8等于2,就知道还要再采2个桃子。

4、交流后,课件中出现冲冲的话:谢谢小朋友,我这就把盒子装满了送礼物去。

三、巩固练习、拓展思维

1、课件展示,冲冲带着礼物来到大河边,河山个的五彩桥是由许多块大石头拼成的,现在小桥只有半边了,只有染两块石头上的数字相加的得数是10,才能拼好小桥走过去。

2、小游戏:找朋友。交换司发给、每个小朋友一张不同的数字卡片。出示如:7+()=10这样的算式,教师执7问,我的朋友在那里,执3的同学就举3说,我的朋友在这里。反复联系。

3、教师:刚才一直是老师出题,小朋友想自己出题考考大家吗?咱们来个小组间的竞赛好吗?小组中先商量怎样出题,交换解答,最后展示出的题和答案,全班交流评价。

4、开放题:课件演示:小猴子过了桥,他的朋友就在里面,城堡上各有三把大锁,如:()+()=9,六把大锁上各有一些数字,你能帮它选好钥匙吗?

四、课后练习:练习十,第1---3题。

五、课后小记:整节课课有故事情节贯穿,而且学生之前对数的组成基础比较扎实,教学效果较好,但学生比较激动,组织纪律还需加强。

去括号课件 篇4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4页例2、例3,完成做一做和练习十三.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小括号及其作用,了解带小括号式题的运算顺序,会计算带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2.加强数学语言训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判断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学生准备小圆片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

9+34+37+512-714-5

2.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说出答案.

3+5+75+4-310-2+5

师: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二、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以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认识了很多朋友,如100以内的数、加号、减号等,今天老师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你们想认识吗?

生:想!

师:这位朋友就是小括号.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小括号,并用红粉笔在后面书写(),接着让学生用手指书空2遍.

师:小括号的作用可大了,它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那么小括号到底有什么作用呢?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2.认识小括号及作用.

师:有一天小兔和小狗到小熊家去做客,它俩刚一进门,小熊就高兴地说:你们来得真好!快帮我算算盘里一共有多少块糖?小熊指着盘里的糖说:这里有黄色的2块,绿色的3块,红色的7块,你们想想该怎样算能求出一共有多少块糖?

师:请同学们也来帮小熊算算好吗?拿出准备好的圆片,在桌上摆一摆,猜猜小兔和小狗是怎样算的?

生①:先把黄、绿两种圆片相加,再加红色圆片.

生②:先把红、绿两种相加,再加黄色圆片.

师:这两个同学谁做得对?

生:都对.

师:他们都做对了,只是方法不同,那么怎么区别他们的做法呢?谁有好办法?

(教师故做无可奈何的样子.)

师:这就需要我们的好朋友小括号来帮忙.它的作用就是把先算的部分括起来.

电脑出示将两组先算的部分用括号括起来.电脑反复闪烁小括号的位置,强调小括号的作用.

(2+3)+7=122+(3+7)=12

师:谁能说说这两个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想一想,小括号的作用是什么?

师:以后,先算的部分在前面,括号就可以省略.例如(2+3)+7=12的括号就可以省略.

教师指导学生读带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3.带小括号两步式题的计算过程.

师:以后看到一个算式里有括号,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看这道题.

出示例3:15-(6+2)=?

①请同学读题.想想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等于几?教师追问为什么这样算?以后看到算式里有小括号应该怎样算?

②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一个算式里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③做下面各题,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12-5+4=14-9-3=

12-(5+4)=14-(9-3)=

三、应用新知

1.看图计算.

2.对比练习.

①练习十三第1题.

13-4+5=7+7-6=

13-(4+5)=7+(7-6)=

让学生仔细观察上、下两个算式找出相同和不同.

师:计算加减两步式题,要认真看清算式里有没有括号,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没有括号,就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②下面3题,哪题先算4+6?为什么?

13-4+613-(4+6)4+6-5

3.游戏.

①摘红花.

计算横行和竖行每三个数的和,谁先算出得数,并说出用哪种方法简便,就摘下红花.

②找朋友.

发给学生一张写有算式的卡片,算出得数.得数相等的就是一对好朋友.例如:

15+4-212+(11-9)9+(10-1)

18-(4+6)7+(3+4)10-(15-13)

4.在适当的位置添上小括号使等式成立.

14-9-3=79-8+1=70

四、小结

启发学生自己归纳小括号的作用,以及在计算中应注意的问题.

板书设计:

小括号()

例2:○○○○○○○○○○○○

└───┘│例3:15-(6+2)=

5│想:先算6加2得8;

└───────┘再算15减8得7.

(2+3)+7=12

一个算式里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

│└─────┘

│10

└──────┘

12

2+(3+7)=12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按照实物图形算式结论运用这个思路进行,把重点放在理解小括号的产生及作用上.

1.采用设疑激趣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结构.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好奇是发明创造的源泉.在教学中根据儿童的好奇心,以给儿童介绍新朋友的形式出示课题,使学生对本节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教学例2,如何用算式来表示第二种算法时使学生产生疑惑,这时教师巧妙引出小括号,说明小括号的作用.这样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对小括号的作用产生深刻印象.

2.精心设计练习,增强新知清晰度、稳定性.

学生获取新知是有一个过程的,掌握新知需要通过一定量的练习,以增强新知清晰度、稳定性.

在对比练习中,每组算式的数字和运算符号完全一样,只是一道题中多了一个小括号,所以计算顺序和答案不一样.从而加深学生对小括号作用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审题的习惯.

为了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设计了摘红花、找朋友等游戏.他们要用灵活的思维,快速的反应及全体同学共同合作完成.这种手、眼、脑多种器官共同协调活动,既巩固了新知,又可使学生变得活泼、聪明。

去括号课件 篇5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第四节:有小括号的加减法两步式题

教学目标:

知识:认识小括号知道带小括号的加减法两式题的运算顺序。

能力:会计算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德育: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会计算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突破方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具:小黑板、投影机、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5+617-85+415-98+6-7

15-611-414-8-315-7+5

二、新授

1、教学例6

(1)出示实物,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题应用括号表示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所以这里的括号不能换掉。

2、教学例7

出示15-(10+2)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三、小结

四、达标测评

5+6+414-2-85+(6+4)14-(2+5)

30+4+880-(12+30)60-(50-20)

板书设计:第四节:有小括号的加减法两步式题

15-(10+2)

=15-12

=3

教后经验与失误分析:

去括号课件 篇6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下册)第38页想想做做第6-9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

2、用三步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运算顺序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点: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算理的理解

教学难点:正确列综合算式

设计理念: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运算顺序的理解

教学准备:投影、小黑板等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导入

1、昨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

在进行计算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2、结合回答指出: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也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小括号中的计算还要按照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

3、揭示课题并板书: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练习

回答: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二、自主探究

1、想想做做第6题

指名读题

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怎样求一共可以运多少箱?

巡视指名不同解法的学生板演

检查板演题

集体交流解题思路

2、想想做做第7题

指名读题,分析题意

怎么求四年级比六年级少栽多少棵?

先要求什么?

3、想想做做第8题

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边长4分米的方砖是块什么样的方砖?

要求需要多少块这样的方砖,要先求什么?

结合学生回答小结:要求需要多少块这样的方砖,先要求出铺地的总面积和所用的每块方砖的面积

铺底的总面积怎么算?地砖面积呢?

指名板演:4809(44)=270(块)

(也可分步)

4、想想做做第9题

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说明:二月份共生产22天不是说二月份只有22天,是说工人只做了22天,这里的天数与我们说的二月份28(或29)天不是一回事。

分别提问两个问题的解题思路

还可以提什么问题?

独立阅读

交流题目中信息

思考交流

独立解题交流

4803(3+2)

48032+480

读题交流

分析

简单交流

读题交流收集的信息

边长为4分米的正方形地砖

思考交流

独立计算

交流计算方法和结果

检查订正

读题分析明确题意

读题思考简单交流

互相说问题

三、评价总结

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自由发言。

四、作业设计

1.递等式计算。

240080-142108-(83+36060)

2.列式计算。

(1)25和40的积是163与87的和的多少倍?

(2)一个数的8倍比54多10,这个数是多少?

(3)甲、乙两数和是149,甲数比乙数的8倍多5,乙数是多少?

3.解决问题。

(1)小丽原计划12天看一本240页的故事书。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看10页,实际看完这本书需要多少天?

(2)书法爱好者小军有240张宣纸,一个星期(7天)用去了35张,照这样计算,余下的宣纸还可以写多少天?

(3)王师傅3小时加工零件120个,照这样计算,王师傅完成工作任务还需要5小时,王师傅一共需要加工零件多少个?

教后反思:

去括号课件 篇7

教学内容:教学例4,完成教科书第108页说说算算中的习题和练习二十一第15题。

教学要求:掌握有括号的两步式题,并能按顺序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答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455314-7+2839-440+168

2、将后两题分别加上括号,变为:3(9-4)(40+16)8

比较:与复习题有什么不同之处?

问:有括号的式题应先算什么?(出示结语)

3、揭示课题:

我们将按这样的运算顺序来用递等式计算两步式题。(板书课题)

二、新授

1、教学例4(1)。

(1)出示后,先让学生观察题目,与前两天学习的混合运算两步式题相比,多了什么?

(2)算式题有括号,应先算什么?(告诉学生:在有括号的算式题,应先算括号里面的。)

(3)逐步演示并提醒学生:没进行第一步运算的部分,应位置不变照抄下来。

2、教学例4(2)。

(1)出示后,说说运算顺序。

(2)独立完成。

3、小结时可以问学生,为什么这两题不先算乘法和除法?以深化学生对先算括号里面的印象。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说说算算。

第一题:按要求独立完成。

第二题:出示生先比一比异同之处,再独立完成。

强调:注意运算顺序的不同。

2、完成练习二十第2题

独立完成后,学生比较两组题的异同,并说出各类两步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

四、课堂作业:练习二十一第3、4、5题。

去括号课件 篇8

教学内容:教材第14页例2、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三第6~10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知道计算过程中连续两步乘、除或加、减部分,仍按从左往右顺序依次计算,学会计算这样的三步计算式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做第14页复习题。

(1)小黑板出示。

指名学生依次说出每题里各有哪些运算,应该按怎样的顺序

计算。并口答运算过程及得数,老师板书。

(2)提问: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乘、除法,或者只有加、减法,按怎样的顺序计算有乘法或除法,又有加法或减法,运算顺序是怎样算的

2.引入新课。

从刚才的两道题可以知道: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乘、除法或者只有加、减法,就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运算;如果有加或减,又有乘或除,就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我们今天根据这些运算顺序的规定,来继续学习三步计算的一些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2。

(1)出示例2。

提问:这道题里有哪几种运算要先算哪一部分乘、除法连在一起的这部分又要按怎样的顺序运算谁来说一说,这道题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最后算哪一步为什么要这样算

(评析:例2是已经学过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综合应用,即整个算式要先算乘、除法,要先算的部分只有乘、除法就从左往右算,这样的运算顺序学生不难理解。因此,在复习的基础上加以归纳、整理,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已经学过的运算顺序,就便于学习新的例题。到学习例2时,老师主要引导学生分析、推理,这样一方面便于学生认识并得出例2的运算顺序,另一方面又便于提高学生分析推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现在请同学们自己算一算,在练习本上写出运算过程和每一步的得数。指名口答每一步计算,老师板书。指导学生校对,有错误及时订正。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题目。提问:这道题会算吗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指名两人说一说为什么按这样的顺序计算。

(2)指出:在像上面这样的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如果在计算过程里要算乘、除连在一起的部分,或者加、减连在一起的部分,就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3.做练一练。

指名说出每道题的运算顺序。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三第6题。

让学生按照各题指定的运算顺序,在小黑板出示,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指名学生说一说每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2.做练习三第8题。

小黑板出示,让学生检查算得对不对。

指名学生说出题里的错误及原因,并把应该先算的画出来。

指名两人板演改正,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提问:这两题在计算出乘法或除法后,后面两步都是按怎样的顺序计算的为什么

指出:计算过程中,如果遇到要计算的部分是加减法连在一起,或者乘除法连在一起,仍然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3.做练习三第9题第一行。

提问:这两道题的运算顺序有什么不同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做在练习本上,要求能简便的要用简便方法。

集体订正,教师评讲。

说明:第1小题是乘除法连在一起的三步混合运算,乘除部分

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第2小题是先求前后两部分的积,先同时算两部分积比较简便。

4.做练习三第10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提问:第一个问题求什么该怎样列式(板书算式)第二个问题求什么该怎样列式计算(板书算式)从上面解答你看出,求第二个问题要先求什么

四、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三第7题第一组,第9题第二行。

家庭作业:练习三第7题第二组。

去括号课件 篇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运算。

2.使学生在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能用三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发展数学思维。

3.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进一步感受混合运算的应用价值,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培养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铺垫

1.第一轮第一次游戏:用三张牌算24点。

谈话:算24点游戏是我国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它具有益智、怡情等功能,因而备受人们的喜爱。今天,我们也来玩一玩算24点的游戏怎样?

呈现三张扑克牌:2、4、10。

待学生列出:210+4和4+210之后,教师追问:两道算式不同,都能算得24吗?为什么?

板书: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法时,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2.第一轮第二次游戏:教师再呈现三张扑克牌:4、4、7。

提问:(1)这道题我们也可以列出两道算式吗?为什么?

(2)47-4的算式中,我们可以先算减法吗?

(3)算式中有乘法和减法时,应该按什么顺序进行运算呢?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引入方式可有多种,比如教材中联系实际问题,从具体的情境引入便是其中的一种。可这里似乎也有一些值得讨论的地方:一方面,我们可以借助具体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混合运算的顺序,以便从算理上弄清为什么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的道理。但另一方面,我们又不能不看到,到了三步以上的混合运算,如果要嵌入具体的情景之中,对学生的思维要求,特别是解决问题能力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因此,新课的引入,不应拘泥于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而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寻求一个最能激发学生探索愿望、最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切入口,使学生在有效的学习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怎样才能使教学活动既符合学生的认知基础,又富有一定的现实性和挑战性呢?我想到了算24点这个游戏。理由有三:一是这个游戏学生玩过,有经验、有兴趣,且不会在游戏规则的问题上耗费太多的时间;二是游戏的机动性强,三张牌、四张牌都可以玩,而用三张牌玩,刚好对应学生已经掌握的两步混合运算知识,用四张牌则对应了这节课将要学习的新知,这使得学生激活已有的经验成为可能,又使得旧知向新知的过渡变得自然而顺畅;三是算式被赋予了恰如其分的意义,学生要算得24,在头脑中已经经历了一个分步列式的过程,一旦形成综合算式,并不影响头脑中原有的运算顺序,相反,学生正是用头脑中已经确定的运算顺序来阐释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这就使得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与学生头脑中的解题顺序对应起来,从而体会到混合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二、新授

1.第二轮第一次游戏。

引导:我们用四张牌来玩算24点游戏,情况会怎样呢?

教师呈现四张扑克牌:2、2、5、7。

要求:个人独立思考,尝试列出综合算式,然后将意见带到小组内进行交流。

小组交流:

(1)小组内成员所列的算式都相同吗?

(2)这些算式运算的顺序和步骤也相同吗?

(3)比较不同的运算顺序,有区别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分别呈现:

25+2725+27

=10+27=10+14

=10+14=24

=24

2.引导比较:两种运算顺序都是正确的,但哪一种运算过程更简单一些呢?

3.教师呈现:404-287,要求学生独立计算。

4.比较:25+27和404-287的运算顺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5.第二轮第二次游戏。

教师呈现四张扑克牌:3、6、6、9。

学生先行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进行第二次合作。

学生可能列出的算式有:66-3-9,6+639,6+936,6+693,3+6+6+9

6.将上面的算式按运算顺序的不同进行分类,观察分析后比较:

(1)哪些算式不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运算的?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2)哪些算式应该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运算?这些算式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和加、减法,应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运算呢?

7.小结规律,板书课题: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学生得出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其实是经历一个归纳推理的过程。为了让学生对得出的结论深信不疑,我们应努力呈现各种情况,让学生在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过程中加深对事理的理解。这一部分,我安排了两轮游戏,其作用分别对应于教材中的例题和试一试两部分的知识要点。第一部分侧重于体验学习,学生亲历尝试和交流,体会将算式中的乘法同时运算的优越性。第二部分侧重于分类和归纳,在开放的情境中比较同一级运算与两级运算的区别,进而发现两级运算的共同特征。值得一提的是,这一部分我着意引导学生进行了多次比较,如简单运算与较复杂运算的比较,同一类运算中不同运算顺序的比较等等,落脚点都是为了帮助学生建立起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增强学生的抗干扰能力。]

三、巩固

1.先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802+7642406-217

45-203451-363+25

评讲:第一行两道题怎样计算更简便些?第二行两道题的运算顺序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

2.小虎学了今天的知识以后,很高兴,老师要求完成205-205和205205两题的计算,小虎不一会儿就算好了。同学们,我们也来看一看,小虎做得对吗?

205-205205205

=100-100=100100

=0=1

[设计意图:小虎做的两题形式上比较相近,但第二题属同一级运算,第一题是两级运算。根据教学的前馈信息,学生常常容易发生混淆,故此处将两题同时呈现出来专门研究,便有了必要性。]

3.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讨论:求兵兵家的人均居住面积比乐乐家大多少,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在数与数之间添上加、减、乘或除号,使计算结果正好等于右边的数。

2222=1

2222=2

2222=3

2222=4

2222=5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努力体现针对性、层次性、综合性、开放性等特点,不仅立足于帮助学生巩固计算的方法,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而且在不断变式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有趣的数学、有用的数学、智慧的数学。]

去括号课件 篇10

课题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课型新授课

本课题教时数:2本教时为第1教时

教学目标

1、利用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和对问题中数量关系的把握,引导学生自己列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2、在学生产生疑问时使学生体会小括号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理解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通过计算过程的教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小括号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理解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用小括号的必要性和作用

教学准备POWERPOINT课件一份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交流,引入课题

同学们,昨天张老师到百润发大卖场买了一件80元的体恤,我一共带了100元,你们帮老师算算剩下的钱我还可以买5元一双的袜子几双?

学生计算,然后交流自己计算的方法。根据学生可能列出的算式进行灵活的引入,并板书课题。

例:【如果学生情况全部是:100-80=20(元)205=4(双)分步骤做那么可以这样引入:同学们都是用分步骤的方法进行计算的,那么我们能否用一个算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呢?今天我们将学习新的知识『课题』】

二、探究新知,明确算法

1、确定计算方法可能一:在学生自己探索引入题的时候,除了分步做外,可能还有100-805这样的算式,这时要组织学生充分感受,

组织学生讨论:解决例题中问题应该先算什么?

列成这样的综合算式对不对?

那么我们有什么办法才能解决哪一步必须先算的问题?

然后让学生自学课本第34页。

可能二:在学生自己探索引入题的时候,也有可能有(100-80)5这样的算式,这时要让学生说明他的想法,一定要说明为什么要在100-80加一组括号,用意是什么?

学生说明后,立即表扬这样的学生,并让学生开始自学课本第34页。

2、让学生充分感受需要改变这个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组织讨论在自学过程中你明白了什么?你学到了什么?

3、组织学生感知明确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知道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并让学生完成试一试,可以指名2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完成在书上,最后校对结果并再一次明确运算顺序。

三、巩固提高,解决实际问题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先让学生说说每题应该先算什么?

(2)、任意选择2题完成在自己的本子上,然后集体校对;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让学生分组完成每组算式,并让3位学生到黑板上完成3组题;

(2)引导学生观察每组题,说说运算顺序的不同,并校对结果;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让学生读题,尝试自己列综合算式进行解答,指名2位学生进行计算

【可以选择性地选择学生板演,一差一优有利于发现问题】;

(2)就板演结果进行校对结果,口头统计学生错误情况,并指出错误同学的错误,明确为什么要用小括号的理由;

四、简单总结,完成作业

P35想想做做第3题和第5题

课后感受通过交流和合作,使学生明白了为什么要用小括号,理解了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利用探究得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效果很好。

去括号课件 篇11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去括号是中学数学代数部分的一个基础知识点,是以后化简代数式、分解因式、配方法等知识点当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接受该知识点存在一个思维上的转换过程,所以又是一个难点,由此不难看出,该知识点在初中数学教材中有其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学生经过观察、合作交流、讨论总结出去括号的法则,并较为牢固地掌握。

2)能正确且较为熟练地运用去括号法则化简代数式。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2)锻炼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知识分解、知识整合能力。

3、情感目标:1)让学生感受知识的产生、发展及形成过程,培养其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沟通,培养他们的协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去括号法则及其运用。

难点: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应如何处理。

●教法与学法分析

为充分体现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推动者,同时鉴于七年纪学生的思维所呈现出的具体、直观、形象之特点,为突破难点,选用“情境——探索——发现”的教学模式,通过直观教学,借助多媒体动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以“自主参与、勇于探索、合作交流”的探索式学法为主,从而达到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

●教学流程图

综合以上各方面的分析,紧扣教学重点,力求突破教学难点,达到教学目标,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置为以下几个环节:

复习旧知

承前启后

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探究学习

归纳总结

动画演示

深化理解

理解应用

拓展升华

反馈调控

评价激励

问题备份

全面考虑

●教学实施过程

教学步骤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回顾旧知,承前启后 1、什么叫做同类项? 2、叙述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3、若a、b、c均为有理数,请指出以下代数式中的同类项及其系数,并进行合并。 ① a+2b-c ②a+(3c+2b-a)-(2a-c)

由于有括号学生暂时无法正确指出各项系数,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问题:第三问第二小题你会进行合并吗?

回答 (意图:对旧知识进行进一步加深和巩固)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问题一: 周三下午,校图书馆起初有a名同学,后来某年级组织同学来阅读,第一批来了b位同学,第二批又来了c位同学,则馆内一共有多少位同学? ① a+(b+c) ② a+b+c 1、联系:它们等值 2、区别:①式有括号②式没有括号。 3、从①式到②式叫去括号。

1、你可以用几种表达式来回答这一问题? 2、这几个表达式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和区别? 3、从①式到②式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

观察、思考、回答

小组讨论,发现见解,相互点评,达到共识。 (意图:给学生充分的交流空间,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取长补短”的涵义,以求在共同学习中得到进步,同时提高语言组织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

(三)探究学习,归纳总结

a + ( b + c ) = a + ( + b + c ) = a + b + c

动画演示: 法则:括号前面是“+”号,去掉括号及其前面的“+”号,括号内各项不变号。 1、让学生观察思考后回答: ①、a+b+c又可以读作什么? ②、表格二、三行之间你可以发现什么? 2、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法则。 3、对学生的不同见解暂时保留,对得出的结论给予评价。 观察讨论 回答问题

共同探讨 分类总结

(意图:抓住学生的认知特点,加入动画演示,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四)创设情景,继续新课 问题二: 若图书馆内原有a位同学,后来有些同学因上课要离开,第一批走了b位同学,第二批又走了c位同学,则馆内还剩下多少位同学? ①a-(b+c) ②a-b-c 1、联系:它们等值 2、区别:①式有括号②式没有括号。 3、从①式到②式叫去括号。

1、你可以用几种表达式来回答这一问题? 2、这几个表达式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和区别? 3、从①式到②式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

观察、思考、回答

小组讨论,发现见解,相互点评,达到共识。 (意图:给学生充分的交流空间,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取长补短”的涵义,以求在共同学习中得到进步,同时提高语言组织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

(五)探究学习,归纳总结

a - ( b + c ) = a - ( + b + c ) = a - b - c

动画演示: 法则:括号前面是“-”号,去掉括号及其前面的“-”号,括号内各项要变号。 1、让学生观察思考后回答: ①、a-b-c又可以读作什么? ②、表格二、三行之间你可以发现什么? 2、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法则。 3、对学生的不同见解暂时保留,对得出的结论给予评价。 观察讨论 回答问题

共同探讨 分类总结

(意图:抓住学生的认知特点,加入动画演示,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六)理解应用,拓展升华 解释以下三个问题(理解部分) 1、法则以等式、文字方式出现 ①a+(b+c)=a+b+c ②a-(b+c)=a-b-c ①括号前是“+”号,去掉括号连同它前面的“+”号,括号内各项不变号。

②括号前是“-”号,去掉括号连同它前面的“-”号,括号内各项要变号。

2、法则中关键词语的理解“连同”指括号及括号前的符号,所以去括号不仅要去括号还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3、隐性的一个条件要求:括号内第一项为“+”号时,这个“+”号一般是不写的,但你要把它显现出来。

教师点评指导。 特别是第三个问题 要予以特别说明。

学生概括总结法则。 (意图:使学生领悟到剖析数学知识的方法和途径)

巩固应用(应用部分) 例1:去括号 ① a+(b+c)②a-(b-c) ③a-(-b+c)④a-(-b-c) 例2: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①(x-y-z)+(x-y+z)-(x-y-z)②(a+2ab+b)-(a-2ab+b) ③3(2x-y)-2(3y-2x) 阅读:当x=-2,y=-1时求多项式 3(2x-y)-2(3y-2x)的值 解:原式=(6x-3y)-(6y-4x)=6x-3y-6y+4x =10x-9y 所以当x=-2,y=-1时 原式=10x-9y =10×(-2)-9×(-1) =31

例题的处理:教师启发、引导、矫正,并从学生角度提出问题。例2③在解题步骤上要引导学生,保证解题的正确性、高效性。

教师请不同数学素养的学生就阅读部分给以说明,进行点评。

学生自己探究思考后回答相应结果,并简述理由。

(意图:体现弹性,满足学生不同需求,突出分层教学)

(七)反馈调控,评价激励 1、练习 教科书P110练习1、2、3题

2、课堂小结 (以问答形式,让学生参与小结,有利于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明确学习目标的效果)。 1、教师就学生练习分别给以指导。 2、及时表扬鼓励。 3、强调书写格式。

问题: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你有什么收获?

认真完成,适时加以讨论。 (意图:及时给予分层强化训练,强调重点、纠正错误点、紧扣关键点。)

去括号课件 篇12

教学内容:教材第20页例5和练一练,练习五第1~3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认识中括号及中括号的作用,掌握含有中括号的三步

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做第20页复习题。

指名学生口答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说明理由。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提问:带有小括号的算式要按怎样的顺序计算

2.按照要求,在算式里添上小括号。

24x18162最后一步算乘法。

24x18162最后一步算除法。

提问:在混合运算中,使用小括号有什么作用

3.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知道,在列式时为了改变算式中的运算顺序,要用到括号。但有时只用小括号还不够,还要用到中括号。(板书[])

说明:像这样的括号,叫做中括号。(说明中括号的写法)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带有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式题。(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说明运算/顷序。

中括号是加在小括号外面的第二重括号。请同学们照课本上

读一读,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按怎样的顺序计算,然后告诉大家。

提问: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怎样算(板书: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2.教学例题。

现在请大家看下面的例题,(板书例题)请大家说一说,这道题有怎样的特点

说明小括号外面还有中括号。让学生说一说要先算哪一步。

(板书算式,说明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并在下面划线)

提问:小括号里面计算的结果是几(板书递等式)接着要再算哪一步(说明再算中括号里面的,并在下面划线)

请同学们接下去一步一步算在课本上。同时指名一人板演。

集体订正。

追问: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的算式,要按怎样的/顷序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的题。

让学生先说一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运算过程。

2.做练习五第1题。

让学生先在课本上方框里填数。

小黑板出示,学生口答,老师在方框写出相应的数。

提问:第1小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第2小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请同学们根据运算顺序在练习本上列出这两题的综合算式。

指名学生口答算式,老师板书。

提问:第1小题为什么要把前两步括在括号里第2小题为什么要把减法这一步括在括号里

想一想,使用括号有什么作用

3.说运算顺序。

让学生依次说一说练习五第2题的运算顺序。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算式要怎样算

五、课堂作业:练习五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