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党政领导班子年度工作总结

201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xx县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改革为统领,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强县主题,统筹推进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城乡一体化,切实改善民生,加强社会治理,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健康的发展态势。

一、坚持发展为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抓重点,攻难点,出亮点,圆满完成了全年既定的目标任务。预计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08亿元,同比增长10.2%;财政收入完成5亿元,同比增长6.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1亿元,同比增长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321元,同比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556元,同比增长13%,各项主要指标均达到或超过预期目标。

(一)调结构促升级,现代农业蓬勃发展。坚持用产业化思维和工业化理念,把企业和基地连起来做,把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连起来做,加快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八里桥万亩现代农业园区规模和内涵显著提升,菜博园建设初步成型,农产品电子交易平台顺利启动,五原黄柿子、晏安和桥灯笼红香瓜获自治区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设施农业实现上档升级。万亩肉羊养殖园区已具规模,羊博园加快建设,新增规模养殖场21个,培育规模养殖户560户,成功举办中国畜牧业协会肉羊产业分会高层论坛。葵博园建设快速推进,鸿鼎市场改造升级,向日葵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正式运行,葵花产业竞争力明显增强。高标准实施农田水利建设45万亩,开挖清淤排沟1150公里,改造扬水站25座,圆满承办全区农村土地重大整治工程推进会议,被评为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单位。以五环绿化为重点,完成造林7万亩,实施通道宽林带绿化500公里,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单位、自治区重点区域绿化先进单位。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完成土地流转9.6万亩,新增农畜产品加工企业27户,培育区市级以上专业合作社3个,产业化带动85%以上农户受益。科技支撑作用日益增强,被评为全市科技工作先进县。

(二)保运行促转型,工业经济稳中有升。围绕农业抓工业,围绕优势抓工业,全力做好内生和外引两项工作,以农畜产品加工、煤化工、清洁能源为重点的产业体系初步构建。全年工业总产值达到85.6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2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0.1%和16%;来自工业税收达到1.1亿元,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22%。实施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23个,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9亿元,晟宇一期30兆瓦光伏发电、正大20万吨饲料等16个项目建成投产,大唐20兆瓦太阳能发电、秋林煤炭物流园区等项目加快建设。工业园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清理项目用地1030亩,土地利用率大幅提升。小微企业和大学生创业就业园全面推进,52户企业入园发展。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单位GDp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实现双降,可收集污水和垃圾处理率均达到100%。招商引资卓有成效,引进到位资金18亿元,争取项目资金6.4亿元。

(三)抓统筹促协调,城乡面貌明显改观。以宜居宜业城镇为定位,构筑宜居城区,打造特色集镇,建设美丽乡村,努力实现城乡互动、协调发展。全年实施城建项目60项,完成投资14.5亿元。县镇村三级规划修编完成,规划引领建设水平不断提高。西区建设全面铺开,土地收储基本完成,主干道路、水系景观、绿化亮化等设施配套完善,蒙古族学校、中蒙医院等公建项目加快实施,城区整体框架基本构建。棚户区改造有力有序推进,依法征收房屋1750户,实施房地产开发106万平米,被列为全市棚户区居民自主拆迁改造工作试点。做好水、绿、文化三篇文章,隆兴湖、鸿雁湿地公园、森林公园建成使用,体育生态公园开工建设,城区公共休闲场所达到13处,建造一批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标志性雕塑,城镇整体品位显著提升。大力实施新亮美工程,城区主次干道两侧全部整容换装,亮化工程覆盖大街小巷,新增公共绿地1750亩,人均面积达到23.6平米。集镇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塔尔湖镇隆辰家园、套海镇禾丰新村全部建成,集镇面貌继续发生新变化。推进新一轮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村庄整治,建成各具特色的示范点90个,成为自治区新农村建设示范县,塔尔湖镇、新公中镇永联村被命名为自治区首批美丽宜居小镇和村庄。

(四)重优势促提升,现代服务业加快崛起。以发展物流和旅游业为依托,坚持扶持与开发并重,整合与引进并举,全力推进现代服务业扩量提质。物流业快速发展,六大专业市场完成选址,汽贸家居建材城开工建设,划行归市稳步推进,市场流通网络覆盖城乡。修编完成文化旅游总体规划方案,河套农耕文化博览苑启动建设,博物馆跻身全国3A级景区,成功举办全区首届村道自行车大赛,县域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城乡市场繁荣活跃。农村商业银行成功改制,中国银行挂牌营业,综合金融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刘召黄河大桥支持性文件全部到位,刘召至海流图一级公路、110国道改扩建、250公里通村公路竣工通车,电力、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更加完备。

二、坚持民生为本,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办实事,惠民生,解民忧,县财政直接用于民生的投入达到12.1亿元,同比增长33%,占财政支出的68%。向群众承诺的10件民生实事全部兑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广大群众。努力扩大就业规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9万人,新增城镇就业15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5%以内。连续上调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适时兑现行政事业单位人员通讯补贴,发放各类惠农资金1.8亿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稳步推进,农村合作医疗、城镇职工、居民医疗基本实现全覆盖,支付限额和报销比例逐年增加。城乡低保、五保供养、孤儿供养等指标达到或高于自治区平均水平。两免一补资金和贫困学生助学金足额落实,无一名学生因贫辍学。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6200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启动城区分质供水工程,全面改善城镇居民饮水质量。富源热源厂建成投用,新增供热能力300万平米,有效解决了城区供暖问题。开工建设廉租房和公租房1544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6800户、生态移民1300人,切实改善了城乡群众居住条件。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五原一中高考成绩保持全市前三,职业中学对口高考、中考满分生比例稳居全市首位,学前教育和民族教育走在全市前列。蒙古族学校、套海镇、塔尔湖镇幼儿园加快建设,教育教学条件不断改善。稳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基层基本药物全部实现零差率销售。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隆兴昌镇社区服务中心建成运行,为1万名65周岁以上群众免费健康体检。全面落实一杯奶生育关怀等惠民政策,出生人口素质稳步提升。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成功举办全县首届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档案、老干、群团等工作取得新进展,荣获全国社会主义建设新农村档案工作示范县、全市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坚持用群众工作统揽综治维稳工作,推进社会矛盾排查化解,深化拓展三联六调工作机制,解决了一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平安五原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三、坚持党建为基,保障能力加快提升

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完善县委决策议事规则,把管人与管事有机结合起来,支持政府积极开展工作,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的监督和参政议政作用,做到了四大班子事业同心、目标同向、工作同步。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以县委中心组学习会、理论大讲堂为载体,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各级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不断提升。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严格干部选拔任用程序,全年调整任免干部28人,对9 名科级干部进行任前公示,对52名科级干部进行转正考核,对17名拟任正职进行全委会票决,选人用人公信度进一步提高。重视发挥考核机制的导向作用,健全完善实绩考核体系,创新性地推出乡镇工作实绩差异化考核办法,切实调动了各级干部谋发展、抓发展的积极性。深入开展四联四包双助双扶活动,为群众办实事1.8万件(次),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大力实施强基固本工程,积极推进党组织和党员双星级管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党建三个一工程、社区三有一化等特色活动,全面加强村级党组织班子建设,基层党建工作水平显著提升。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建立科级干部八小时外监督管理、严禁党员干部大操大办非传统事宴等制度,全面规范公务用车、办公用房使用管理,党风政风持续好转。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大力推行三防六控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完善宣传教育、便民服务、廉政监督、督查惩处四个网络,实现反腐倡廉建设县域网络全覆盖。深入开展理想信念、党风党纪和警示教育,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建设,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营造了风清气正的发展氛围。

总体上看,xx县党政班子政治坚定、勤勉务实、团结拼搏、开拓进取,树立了良好形象,取得了显著成绩,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充分认可。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特色产业、城乡建设、民生改善、生态环保等发展任务仍很繁重,各级干部推动改革、统筹协调、创新突破的能力仍需不断加强。我们将把这些差距和不足作为今后工作的着力点,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Gz85.Com更多总结小编推荐

2013年县党政领导班子工作总结


按照市委关于进行领导班子年度考核工作的通知要求,现将林西县委、县政府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XX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县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按照“三年打基础,五年实现赶超和跨越”的奋斗目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冲击,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历史性机遇,大力推进工业化、农牧业产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提高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突出抓好工业经济、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着力加强精神文明、民主法制和党的建设,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企稳向好的发展态势。
截止11月末,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66439万元,增长13.5%;财政收入完成20818万元,下降16.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7000万元,增长20.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70元,增长18%;农民人均现金收入5288元,增长16%。
预计到年末,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15000万元,增长14%;财政收入完成28000万元,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2500万元,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36000万元,增长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XX元,增长26%;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5585元,增长13%。一年来,重点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着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县委、县政府始终把保工业做为保发展、保就业、保稳定、保大局的核心和根本,举全县之力发展工业。坚持探、采、选、冶、加成龙配套、逐级递进的思路,加快矿产冶金业发展。完善政策,加大投入,改造提升农畜产品加工业。发挥萤石资源和铜冶炼产业优势,积极谋划能源化工业。依托区位优势和石灰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建工建材业。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2户,实现产值195370万元,增长23%,工业产品产销率100%。全县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1.22吨标准煤,下降0.19%;全县单位gdp电耗943.7吨标准煤/万元,下降0.84%。
一是积极扶持停产半停产企业复产达效。出台减轻企业负担、鼓励企业恢复生产、支持企业技改扩建等相关措施,建立县处级领导联系企业制度。除2户在建企业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恢复生产。引进民营资本5000万元,成立林西金路小额贷款公司。投入1000万元成立林西县恒信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有限责任公司。
二是大力推进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围绕培育矿产冶金、农畜产品加工、能源化工和建工建材等支柱产业,落实重点工业项目专项推进机制,加快推进项目立项审批和建设进度。全年实施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14个,完成投资24295万元。富邦公司10万吨粗铜冶炼项目基本完成,明年投产。冷山公司日处理3000吨甜菜、科伟公司5000吨变性淀粉等产业化龙头企业投产运营,华林公司100万吨水泥配套建设项目、世江公司1000吨萤石选厂续建项目稳步推进。1万吨锡冶炼、1万吨钼铁合金、50万千瓦风电等项目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三是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借助当前市场低迷利于矿业秩序整顿的机遇,力促天津华勘总院、中国有色金属、内蒙古地质勘查、243地质队、东北特钢等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已经取得初步成效。
四是不断增强园区承载发展能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园区66千伏高压线路建设,园区污水处理厂项目正在进行环评、预审等前期工作。围绕冶炼、加工、矿山机械、氟化工、食品加工等产业,着力引进下游企业,壮大产业集群。入园企业达到23户,实现产值1.7亿元,增长228%。「 1」 「 2」 「 3」 「 4」 「 5」

2019年度县党政领导班子工作总结


按照市委关于进行领导班子年度考核工作的通知要求,现将林西县委、县政府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XX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县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按照“三年打基础,五年实现赶超和跨越”的奋斗目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冲击,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历史性机遇,大力推进工业化、农牧业产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提高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突出抓好工业经济、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着力加强精神文明、民主法制和党的建设,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企稳向好的发展态势。
截止11月末,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66439万元,增长13.5%;财政收入完成20818万元,下降16.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7000万元,增长20.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70元,增长18%;农民人均现金收入5288元,增长16%。
预计到年末,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15000万元,增长14%;财政收入完成28000万元,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2500万元,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36000万元,增长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XX元,增长26%;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5585元,增长13%。一年来,重点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着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县委、县政府始终把保工业做为保发展、保就业、保稳定、保大局的核心和根本,举全县之力发展工业。坚持探、采、选、冶、加成龙配套、逐级递进的思路,加快矿产冶金业发展。完善政策,加大投入,改造提升农畜产品加工业。发挥萤石资源和铜冶炼产业优势,积极谋划能源化工业。依托区位优势和石灰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建工建材业。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2户,实现产值195370万元,增长23%,工业产品产销率100%。全县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1.22吨标准煤,下降0.19%;全县单位gdp电耗943.7吨标准煤/万元,下降0.84%。
一是积极扶持停产半停产企业复产达效。出台减轻企业负担、鼓励企业恢复生产、支持企业技改扩建等相关措施,建立县处级领导联系企业制度。除2户在建企业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恢复生产。引进民营资本5000万元,成立林西金路小额贷款公司。投入1000万元成立林西县恒信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有限责任公司。
二是大力推进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围绕培育矿产冶金、农畜产品加工、能源化工和建工建材等支柱产业,落实重点工业项目专项推进机制,加快推进项目立项审批和建设进度。全年实施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14个,完成投资24295万元。富邦公司10万吨粗铜冶炼项目基本完成,明年投产。冷山公司日处理3000吨甜菜、科伟公司5000吨变性淀粉等产业化龙头企业投产运营,华林公司100万吨水泥配套建设项目、世江公司1000吨萤石选厂续建项目稳步推进。1万吨锡冶炼、1万吨钼铁合金、50万千瓦风电等项目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三是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借助当前市场低迷利于矿业秩序整顿的机遇,力促天津华勘总院、中国有色金属、内蒙古地质勘查、243地质队、东北特钢等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已经取得初步成效。
四是不断增强园区承载发展能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园区66千伏高压线路建设,园区污水处理厂项目正在进行环评、预审等前期工作。围绕冶炼、加工、矿山机械、氟化工、食品加工等产业,着力引进下游企业,壮大产业集群。入园企业达到23户,实现产值1.7亿元,增长228%。
二、以产业化经营为重点,大力推进农村经济发展
全县粮食总产量3.1亿斤,牧业年度家畜存栏113.6万头只。农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优质高效作物和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比重达到67.6%;畜牧业增加值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5%。
一是稳步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加快农牧业产业化进程。肉、糖、乳、薯、饲、菌等主导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新建肉牛养殖小区3个,肉羊养殖小区4个,建立养殖村10个,发展100头肉牛养殖大户18户、500只肉羊养殖大户86户,落实牛、羊棚圈建设6.9万平方米,6月末肉牛存栏7.2万头,肉羊存栏82.1万只。加大甜菜种植力度,投入1130万元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落实种植面积7.6万亩,实现总产18.3万吨。实施奶牛保险项目,有效降低养殖风险,全县奶牛存栏3万头,日产鲜奶100吨。依托现有淀粉加工企业,建设土豆种植示范园区,推广全程机械化,完成种植面积12万亩。栽培食用菌20万盘,建设白灵菇基地120亩。实现特色作物订单28万亩,无公害蔬菜6.5万亩,油料8.2万亩。全县年销售收入百万元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60家,交易额500万元以上的产业化流通企业2家。农民参与产业化经营比例达到72%。
二是大力加强生态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坚持不懈地抓好封山禁牧工作,巩固和发展生态建设成果。高标准实施一批生态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重点项目。封山育林9万亩,各类人工造林7万亩,环城绿化1300亩,山杏林基地96万亩,内蒙野果基地4万余亩。建设节水灌溉面积3.3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95万亩。新建各类水源工程305处,打配机电井110眼。新建人畜饮水工程122处,解决了4.8万人、21.6万头只牲畜饮水问题。水保综合治理8.3万亩,生态保护15万亩,完成设施农业230亩。启动总投资3310万元、2400公顷土地整理项目。实施“整村推进”扶贫项目3个,完成投资331.9万元。
三是重点开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及土地流转工作。截止11月末,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56家,农牧民经纪人3100人,会员4500人,土地流转13万亩。
三、完善城市功能,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
以文化县为依托,以绿化为重点,以建设公园式森林城市为目标,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和居民文化体育、休闲娱乐设施建设作为主攻方向,在经营城市中建设城市,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全年用于城市建设投资9.6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6亿元。
城市基础功能不断完善。新建和改造城区道路6.4万平方米,新建续建6条城区道路全部投入使用。财税广场完成招投标等前期准备工作。网球公园室外场地建成使用,成功承办全市网球年会。总投资6380万元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和再生水利用项目开工建设。改造小巷6条,铺设地下排水管网2400米。坚持集中连片、规模开发,进一步加强旧城改造力度。在建工程32项,其中新建20项,房地产开发面积33.8万平方米。启动实施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各1万平方米。以新建街路绿化养护为重点,城区绿化养护面积达到24.2万平方米。
经营城市迈出新步伐。积极推动城投公司实体化运作,整理城市土地融入市级融资平台,评估国有资产总量达11.1亿元。嘎斯汰河橡胶坝续建工程完工,河道治理列入自治区农行融资项目,完成两岸开发区项目总体规划。成立规划及建设项目审查管理委员会,有序推进城市规范建设。加大市容秩序整治力度,城区市容市貌、交通秩序和环境卫生明显改观。
四、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完善城乡商贸流通网络
紧密对接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带来的服务性需求,立足县域区位优势,加快提升商贸流通业的辐射力和拉动力。到11月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2.13亿元,增长19.1%;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2.5亿元,比年初增长19.1%;各项贷款余额9亿元,比年初增长34%,累计放贷8.4亿元,同比增长11%。
完善市场体系建设。北方活畜交易市场、同裕瓜果蔬菜批发市场改扩建项目正在进行,完成交易额2.2亿元。民营经济创业园完成投资4000万元,协议入园企业23户,9户投产,14户在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已覆盖全部乡镇政府所在地和76%的行政村。新建农家店10家,补贴家电下乡产品3856台。
提升物流业发展水平。中昊物流二期扩建工程完成投资4000万元,入驻商户40家,二期工程完工后将成为赤峰北部最大的物流园区。物流配送中心已完成仓储库土建工程,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投入使用。
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发展条件
立足长远,尽力而为,不断加强交通、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省道204线林西镇至双井店一级公路开工建设,4条三级油路、3条通达工程竣工通车。集通铁路技改扩能、巴新铁路林西段建设项目正在积极推进。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完成配套设施建设。双井、统部、下场等电站改造工程和输变电新建工程全部开工。东台子水库列入辽河流域水资源规划,报国务院待批。启动实施全县水资源评估规划工作。争取节水灌溉项目资金3600万元,一期到位1200万元。荣获“全国节水重点示范县”称号。
六、强化招商引资项目带动战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把XX年确定为“项目建设年”,认真研究国家政策和投资导向,切实加大政策性项目争取力度。完善激励机制,继续实行县处级领导包项目责任制。争取国家投资项目39个,其中扩大内需投资24个;争取上级投资1.7亿元,其中预算内资金1.5亿元。进一步充实完善项目库建设,入库项目238个,录入市级系统平台192个。
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出资34万元重奖招商引资有功人员,将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进一步修订招商引资奖励政策,实施小分队招商、以商招商、以企招商,推行项目经理代办制、招商顾问制、招商专员制。全年招商引资项目35个,总投资36亿元,引进国内区外资金17.5亿元,增长25%。成功实现与云南锡业、东北特钢等大企业、大集团的战略合作,提升了招商引资的层次和水平。
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政府管理方式、运行机制向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民高效转变。公开招录48名公务员,从高等院校选拔177名优秀毕业生充实到各机关单位。按照上级要求,严格落实工资制度改革政策。全面推行林权制度改革,67万亩集体商品林、75万亩集体宜林地以承包、拍卖等形式落实到户。根据有关政策,认真解决水泥厂、啤酒厂、力丰矿业公司等转制企业遗留问题。
七、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合理安排资金,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全面落实“十件惠民实事”和“十项民生工程”。突出抓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城镇新增就业800人,登记失业率3.72%;加大对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和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力度,发放就业扶持资金670万元。完成劳务输出7万人次,其中有组织输出4.2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8亿元。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城镇低保标准人均月提高30元,农村低保标准人均月提高15元,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月增资126元。被列为自治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县,基金累计超过1亿元。认真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为232名贫困大学生办理生源地贷款122万元。投入扶贫资金345万元,解决了3300人的温饱问题。
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继续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总投入达到1.28亿元。第二中学教学楼、宿舍楼、餐厅,第三中学宿舍楼,第三小学综合楼投入使用。实验中学校舍改造完成主体工程,第二小学校舍改造工程开工建设。优化教师队伍,巩固教育布局调整成果,高考本科上线率45.3%。成功承办全市寄宿制学校管理现场会,被命名为全区“学校管理先进县”。加快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对中蒙医院、官地中心卫生院、大井镇卫生院及 15所村级卫生室进行了新改扩建。继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常驻人口参合率97.3%。全面推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万人。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机构、药品管理监督,成功防控甲型h1n1流感疫情。广泛开展文化体育活动,文化大厦交付使用,新建草原书屋16处。深入推进“科技富民强县工程”,继续巩固“全国科技进步县”成果。加强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新发展数字电视1000户。认真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人口出生率控制在9.08‰。统计、档案等社会事业取得新成绩,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红十字会、关工委、残联、科协等群团组织在经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方面的积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八、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
在特殊形势下,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振奋精神、坚定信心,不断巩固全县上下团结、稳定、进取的良好局面。加强理论武装工作,发挥县委中心组的龙头作用,全面贯彻党的xx大和xx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及时邀请有关专家学者来林西讲学。扎实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以“创建首批全区文明旗县城”为主题,深入开展系列道德教育实践活动。以建党88周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系列庆典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和文明单位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扎实推进平安林西建设。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和重大经济犯罪,认真开展“打黑除恶”、“破案追逃保大庆”等专项行动,加大审判力度,积极开展清理执行积案活动,强化法律监督职能,加大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力度。依法打击xx组织,保持了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严格落实保稳定各项措施,确保了建国60周年大庆期间社会稳定。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加大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依法妥善处理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越级上访、群体上访得到有效控制。严格落实第一责任人制度,强化安全生产责任。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工作,被中宣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评为全国“五五”普法中期先进集体。
县委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支持政府按照工作分工和职责,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开展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充分发挥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县几大班子在事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上思想统一,目标一致,对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齐抓共管、分工负责,科级班子求真务实、扎实工作,全县上下心齐气顺劲足,形成了谋发展、促发展的强大合力。
九、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按照上级党委要求和部署,全县共有277个单位、10329名党员参加了第二批、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根据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我们确定了“保增长、调结构、强基础、惠民生,推动林西科学发展”的实践载体,同步开展了机关作风建设年、“保增长、惠民生、进百村、抓落实”、廉政风险防范管理三项主题实践活动。县委常委会及各级领导班子认真组织召开了专题民主生活会,深入查找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明确了努力方向和工作重点。
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研究制定并修订完善《林西县科级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规则(试行)》和干部考察预告等相关制度,形成了相对完备的制度体系。深化和拓展“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委书记用人行为”试点工作,按照《干部选拔任用条例》有关规定,分四批对全县空缺科级领导职务进行补充调整,共选拔任用科级领导干部265人,其中提拔使用130人、平职交流92人、交叉任职16人、改任非领导职务27人。在全部选拔任用的科级干部中,竞争性选任45名,占提拔总数的34.6%。全程差额选任了政府办公室主任、财政局长等5个重点、热点科局正职;竞争方式选任了25个执法、执纪等业务性较强机关的领导职位;公开选拔10名1980年以后出生、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和5名1974年以后出生、具有本科学历的副科级领导干部。不断完善干部日常考察和年度综合考核、评价机制,有针对性地开展适合岗位要求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深化。成功承办全区组织建设两个专项推进工作座谈会,并进行大会主旨发言和交流。进一步完善党代表大会常任制,年会形式内容不断拓展,取消候补委员,县委委员职数由原来的37名增加到45名;通过代表联系、情况通报等主渠道充分、有效地发挥党代表作用。不断规范、拓展、完善党务公开,县乡村累计对960余件事项进行公开。分类推进农村、街道社区、机关、“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着力提升村级党组织引领经济发展能力,在56个合作经济组织中建立了专业党支部。实施60岁以上村干部退休制度,县财政投入550万元,解决了523名在职及离职行政村书记、主任养老保险问题;全面推行基层党组织公推直选,形成“三荐提名、双推初选、一票直选”的工作模式。在新一轮行政村党组织换届选举中,101个行政村全部实行公推直选,其中差额直选村党组织书记38名。通过公推直选,调整村党组织书记34人,平均年龄下降5岁。
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XX—20xx年工作规划》,建立健全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主的廉政制度建设,努力做到用制度管权、靠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加强反腐倡廉正反面警示教育,深入开展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提高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意识和能力。从重点项目建设入手,认真开展执法监察,对25项建筑工程和37亩土地挂牌拍卖进行全程监督。结合“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强化行政效能建设,加大执法监察和专项治理,着力整治个别单位和个别人不作为、乱作为、吃拿卡要、推诿扯皮等突出问题,全县经济发展软环境进一步优化。
总结一年来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工作与市委的要求,与人民群众的期望,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在经济发展上,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不够,结构调整步伐不快,整体实力不强;经济运行质量不高,基础比较薄弱,缺少强有力的增长点;重点项目建设进度趋缓,项目推进较慢;农牧业产业化、市场化程度低,农村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在自身建设上,思想解放和改革创新的力度还不够,领导水平和工作方法与发展市场经济的要求还有不相适应的地方;党风政风还需进一步改进。这些虽属前进中的矛盾和发展中的问题,但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全局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2013党政领导班子工作总结


在市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县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自治区、包头市各项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紧紧抓住包头市“举全市之力帮扶固阳”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不断加强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全面推动固阳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一、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以党的xx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在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富民强县”战略思想,围绕“发展、民生、生态”三大主题,全面实施“工业立县、投资拉动、城乡统筹、开放带动”发展战略,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三个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和大村庄集中;土地向龙头企业和种粮大户集中)为核心,全面推进“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产业化)进程,努力建设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态良好、人民幸福的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县。在推进“三化”进程中,不断解放思想,牢固树立“三大理念”:树立你发财、我发展的理念;树立算总帐、总算帐的理念;树立立足长远算大帐的理念。努力摆脱“四大困扰”:一是摆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困扰,打造发展新平台;二是摆脱发展、关闭、再发展、再关闭的困扰,开创工业发展新局面;三是摆脱建设、拆迁、再建设、再拆迁的困扰,形成城镇发展新格局;四是摆脱生态恶化、治理、再恶化、再治理的困扰,取得生态建设新成果。
1—11月份,全县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56亿元,同比增长17.1%;财政收入完成7.29亿元,同比增长11.9%;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72亿元,同比增长27.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9.1亿元,同比增长17.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15300元,同比增长17.3%;农民人均现金收入预计达到5138元,同比增长15.27%;全县售电量完成5.09亿千瓦时,同比下降36.1%。
(一)围绕“发展”主题,推动经济快速发展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三化”互动水支撑,基础设施要先行。在推进“三化”进程中,固阳县立足长远发展,持续推进以“四网工程”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30亿元的,以路、水、电、通讯为主要内容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相继开工,有的已经竣工。投资11.5亿元的包固一级公路建设项目基本实现了全线贯通,明年7月将竣工通车。面对固阳县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形势,我们着力在“水”字上下功夫,形成了“蓄住地表水、引进前山水、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三水并举”和“三化互动”相适应的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创造性地开展水权置换、节水改造和循环利用。投资1.99亿元的阿塔山水库正在实施大坝填筑工程,已具备蓄水能力。投资750万元的小石拐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已完成主体工程量的83%,建成后可发展灌溉面积3000亩。全长60公里的固阳县金山镇输供水工程正在进行前期筹备。投资2.2亿元进行电网建设,规划建设9项输变电工程,其中,投资1.2亿元的固南220千伏变电站等6项输变电工程已投入使用,其他3项工程预计年底建成。投资近2亿元改善通讯网络,新建基站38座和直放站30个。总投资4.14亿元的固阳新城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完成投资1.1亿元。10万平方米的希望广场已建成投入使用。日处理垃圾90吨的垃圾处理场已基本完工。日处理污水1万吨的污水厂已列入国家黄河流域治理项目,正在建设中。
二是工业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按照节能减排要求,把握经济规律,策划既有潜力又有特色优势的拳头项目,坚持实施新能源(风电、太阳能)、钢铁延伸、金属镁等项目。风电项目规划建设100万千瓦,今年开工建设30万千瓦。规划20平方公里,发展50万千瓦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目前项目正在洽谈中。投资2亿元的德恒置业公司2万吨金属镁综合利用项目正在建设煅烧车间。与北京汇豪集团签订了5万吨金属镁深加工协议。投资1.6亿元的海明炉料公司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年产150万吨超细粉水泥生产线已投产。投资3000万元的包头鹿飞民兹有限责任公司35万吨矿渣粉料综合利用项目已完工。投资8000万元的天威科技环保工贸公司100万吨矿渣粉、60万吨水泥生产项目已经开工建设。12万吨钾肥生产项目土建工程已全部完工。在金融危机对全县经济造成严重影响的情况下,认真落实企业贷款贴息等各项政策措施,帮助企业度过难关。积极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关停不符合政策的小型冶炼企业18户,关停小型选矿企业41户,打击非法采矿点200个。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