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赛课件(收藏9篇)

比赛课件(收藏9篇)。

每个老师都需要在课前有一份完整教案课件,因此每天老师都会按质按时去写好教案课件。教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航标,如何写出让自己满意教案课件?这里是我为大家总结的“比赛课件”相关的实用资料,如果您喜欢本文可以分享给身边朋友喔!

比赛课件(篇1)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要有高超本领,必须经过长期刻苦的努力。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骑手说的话。懂得只有不怕吃苦,经得起摔打,才能学到真本领。

三、教学准备:

教学软件

生字卡片

四、教学时间:

三教时

第一教时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

二、教学重难点:

初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

三、教学准备:

教学软件

生字卡片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7、骑牛比赛

指名读,领读。

2、简介南美洲:地球七大洲之一,位于西半球南部。

(二)初读课文

1、提出要求:

轻轻读全文,读后仔细看两幅图,说出它们的意思。

2、自由读课文,

要求:

(1)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读通课文,着重读好长句子。

(3)标出自然段序号,想一想各自然段的内容。

3、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自主认读,指名认读。(带上拼音)

特别观看技艺热烈一束这位南美洲

兴致勃勃只有高超尽管掌声献上曾经

(2)自主学习,交流记住生字的办法。

(3)自主学习词义。哪些词语的意思已经懂了,互相交流。

(4)指名朗读课文。

重点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指导读好长句子。

好几个骑手/骑在野性大发的/公牛背上,只两三秒钟/就摔了下来。

只有一个骑手/技艺高超,尽管公牛/疯狂地上下蹦跳,他还是牢牢地/骑在牛背上。

说说各自然段的内容。

第一自然段写南美洲人特别爱看骑牛比赛。

第二自然段写一次骑牛比赛的情况。

第三自然段写一位姑娘和一位技术高超的骑手的对话。

(三)布置作业

1、练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教时

一、教学要求: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有高超本领,必须经过长期刻苦的努力。

二、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懂得要有高超本领,必须经过长期刻苦的努力。

三、教学准备:

教学软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卡片。

2、读第二自然段中的句子。

(二)讲读课文

1、出示练习题,学生自主学习。

(1)口头填空。

南美洲人()爱看骑牛比赛。一天,赛场周围()了人,大家在()地观看比赛。

(2)想一想:什么叫技艺高超?从什么地方我们可以看出这位骑手技艺高超?他为什么会技艺高超?

2、自由读课文,读后互相介绍读懂了什么。

3、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口头填空。

我们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南美洲的人特别爱看骑牛比赛?

(2)第二自然段一共几句话?各写什么?

(3)问:哪些句子写一位骑手技艺高超?请朗读有关的句子。

(4)小姑娘向技术高超的骑手献上花并且问他为什么没摔下来的时候,骑手回答的话是什么意思?

(5)骑手的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4、朗读课文。

(三)布置作业

1、小姑娘给一位骑手献上一束鲜花。

小姑娘给一个骑手献上一枝鲜花。

全场响起了掌声。

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大家观看比赛。

大家在兴致勃勃地观看比赛。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教时

一、教学要求:

(一)复习检查

1、读生字词。

2、比赛时这位骑手为什么没有从牛背上摔下来?

3、曾经从牛背上摔下来上千次是什么意思?

(二)朗读指导

1、各自练习朗读课文,重点注意读好轻声。互相检查,纠正。

2、讨论:在一般情况下,哪些地方应该读轻声?

3、自主朗读,继续体会轻声。

4、指名朗读课文。

(三)写字指导

束:独体字,竖写在竖中线上。

观:左高右低。

技、位:左窄右宽。

热烈:上宽下扁。

特:右边注意由土寸组成。

(四)布置作业

1、照样子按笔顺描红。

2、回答问题:比赛时这位骑手为什么没有摔下来?

板书:

7、骑牛比赛

骑手

结果

好几个

野性大发

两三秒钟就摔下来

一个

疯狂蹦跳

还是牢牢骑在牛背上

曾经摔下来上千次

技艺高超

(要有高超本领必须长期刻苦努力)

比赛课件(篇2)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讲述课文的故事。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懂得高超的技术是经过长期艰苦练习得来的,只有不怕吃苦,才能学到真本领。

教学准备

世界地图,骑牛比赛的录像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谈话:同学们,你们看过斗牛或骑牛比赛吗?(指名谈感受)这是两种不同的比赛项目, 都十分危险。这节课,我们一起去观看骑牛比赛。

2、揭题,提示:“赛”要读准平舌音。学生读题。

二、初读感知

1、教师提出初读课文的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上自然段序号,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指名读词。

(2)让学生相互提示,读准字音:“术、束、周、超、掌”要读准翘舌音,“曾”要读准平舌音和后鼻音,“只”是多音字,读准“只有”、“一只”中“只”的音。

(3)学生多种形式练读生字。

(4)让学生选自己喜欢读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师生共同纠正读音,提示:“背上”、“献上”中的“上”都读轻声,“尽”读第三声“jǐn”。

(5)要求学生自己再读几遍课文,注意文中轻声音节的读法。指名对课文内容质疑,下节课交流、讨论。

(6)指名介绍南美洲。出示地图,学生指出方位,并向大家介绍。南美洲是世界七大洲之一,位于西半球的南部,有巴西、阿根廷等13个国家。这片土地上,最早的居民是印第安人。现在主要由混血人种、印第安人、白人和黑人组成,骑牛比赛是南美洲人喜欢看的比赛项目。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纠正读音,说说自己读懂了哪些内容。

三、写字指导

1、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记字形。

(提示:也可采用猜谜的方式记字:木上加点“术”,木中加口“束”,人站立着“位”,又见面了“观” )。

[点评:记字形的方法很多,教师放手让学生观察、发现,寻找适合自己的记字方法,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加深记忆。教师放手不放任,适时点拨,在引导学生摸索规律的同时,教给学生相应的记字方法,弥补学生认知的不足。]

2、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重点指导:“热烈”下面的四点底要写得宽一点,托住上半部分,“热”的第六笔的点不要丢掉。

3、教师示范写“热、烈、特、观”等字,引导学生观察、临摹。

4、学生借助笔顺表练习描红。教师巡视指导,提示学生坐姿和握笔姿势。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 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词,纠正读音。

2、 用“术”和“束”组词,区分同音字。

3、听写词语,学生互评互改。

二、精读理解

1、精读第1自然段。

(1)自由读第1段。想想要突出哪些字的读音,为什么?

(2)练习用“特别”造句。

(3)让学生轻声读全文。找一找,从哪些地方看出南美洲人特别爱看骑牛比赛。(提示:挤满了人、兴致勃勃、热烈的掌声、小姑娘献花)联系上下文理解兴致勃勃的意思。

(4)指导读第一段,进一步体会人们对骑牛比赛的喜爱。

2、精读第2自然段。

(1)自由读第2段,把描写骑手比赛的句子多读几遍。

(2)指名读第2、3两句话,思考、比较:好几个骑手和一个骑手的表现有什么不同?说说“只两三秒钟”说明了什么?(时间短,骑手技术不高超。)

(3)指导看图,观察骑牛比赛用的牛是什么样的牛?师补充:骑牛比赛用的牛都是野性大发的公牛,未经过人的驯化,见人就撞,更不能容忍人骑在它的背上。比赛时,骑手坐在光光的背上,只能用一只手抓住牛背,另一只手必须高高举起。参加这样的比赛非常危险,一不小心就会摔下来,被摔伤,甚至被牛踩死。

(4)观看有关骑牛比赛的录像。齐读2、3两句话,在比较中体会其中一个骑手的高超技艺。

(5)让学生读第3句话,理解技艺高超的意思。在最能说明一个骑手技术高超的词下加圈。(汇报、板书:尽管……还是……,牢牢……)指导看图,说说骑手骑牛时的动作、表情。

(6)想想观众会怎么称赞骑手?出示句子,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观众赞不绝口:有的说;有的说 ;有的说 。

(7)指导读第二段。

[点评:亲眼见过骑牛比赛的学生不多,为了让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意境中,教师发挥了录像和插图的作用,让学生在观察、想像中,获得感受与体验,加深认识和理解,更好地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精读第3自然段。

(1)分角色读第3段。交流读了骑手的话,自己知道了什么?

(提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用汗水、甚至鲜血换来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板书:曾经 上千次

(2)指导学生先读骑手的话,再读第2自然段中的2、3两句话,让学生在比较中进一步体会高超的技术是经过长期艰苦练习得来的,只有不怕吃苦,才能学到真本领。

[点评:教师不是单纯地讲授道理,而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自悟其中的奥秘,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总结全文

1、分角色朗读全文。

2、 迁移运用:说说学了课文以后知道了什么,今后在学习和生活中应该怎样做?

3、指名讲述课文故事。

四、练习

1、选正确的读音。

只 ( zhǐ zhī )有 背( bēi bèi )包 技术( shù sù )

一只 ( zhǐ zhī ) 牛背( bēi bèi ) 热烈( liè niè )

2、填词。

一( )公牛 一( )花 一( )骑手

3、加一笔变成另一个字,再组词。

木 ( ) 木 ( ) 木 ( )

4、装扮文中的小姑娘,向骑手说几句话。

教学点评:

本课教学,教师恰到好处地采用了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去发现、感悟。比较既是一种认识事物的方法,也是一种思维活动。运用比较的方法,可以让学生获得清晰的认知,产生深刻的印象。教师一是引导学生比较同音字“束”和“术”,采用猜谜的方法,区分字形;运用组词的方法,区分字义。二是引导学生比较众多骑手和一位骑手的表现。教师让学生读一读有关句子,看看比赛录像,想像比赛情景,体会骑牛的艰难,进而产生对一位骑手的敬佩之情。通过比较,学生较容易理解骑手的话,体会成绩的来之不易。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明白的道理,有助于内化、迁移和运用。

比赛课件(篇3)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文中介绍的是什么地方的骑牛比赛?

2、骑牛比赛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谁来介绍介绍?

师介绍:骑牛比赛被人们称为“瞬间运动”。因为它是一项只持续8秒钟便可见分晓的比赛。骑牛士先骑在关在圈里的野牛的光背上,然后将野牛放入场内。如果骑牛士能在牛背上坚持8秒钟便为成功,另外还根据骑牛士的动作以及其惊险程度加分。

二、初读课文。

这课文描写的就是一场骑牛比赛,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自己读课文,

读了课文,这场比赛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从哪儿看出精彩呢?自己再读读课文。

三、细读理解,质疑,释疑。

△学习第二小节。

哪小节具体介绍了这场精彩的骑牛比赛?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小节,有哪些不懂的地方,用笔画下来。

学生质疑:野性大发?技艺高超?兴致勃勃?热烈?(出示小黑板)

2、

请同学们把这些词语带入课文中,读一读,想一想,然后找你们前后左右的同学讨论讨论,相信别人的发现对你会有所启发的。

3、讨论交流:

技艺高超

(1)、从哪儿看出他的技艺非常高超?

A、“疯狂地上下蹦跳”是什么样的?能想象出来吗?书上有个词语就是来形容牛的这种样子的,能找出来吗?

“野性大发”这个词语的意思懂了吗?谁会读这个词?

B、“牢牢地骑在牛背上”又是什么样的?

书上的插图就表现了那惊心动魄的瞬间,尽管它是定格的,静止的,但是聪明的小朋友们,刚才你们已经通过读句子,想象,让这幅画面动起来了,你们真会学语文。这个句子谁来读一读,让我们通过你的朗读也能感受到这位骑手确实技艺高超。

个读,读后评,再读

(1)还从哪里看出这位骑手技艺高超的?

A、“两三秒钟”有多长时间呢?(课件出现声音)

B、看来不管是这位骑手自己骑牛的情况,还是拿他跟别人比,我们都能强烈地感到这位骑手真是技艺高超,谁愿意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读一读。

C、你们想不想亲眼看一看?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那精彩的场面吧!

看清楚了吗?过不过瘾,想不想再看一遍?(再放)

刚才张老师看你们看得眼睛一眨都不眨,很感兴趣的样子,这就叫作——

“兴致勃勃”这个词语的意思懂了吗?

比赛呀!难怪精彩的比赛结束后,全场响起了——

课件中出现“热烈”:这是个生词,这两个字字形上有什么共同之处?四点底火有关系。(课件中出现火的形状与四点底)在这里,这个词表示大家都非常兴奋、激动,心中像燃烧着一团火一样。这个词懂了吗?最后这句话你们一定能读得更好了!

4、结合四个词:这小节告诉我们,一位骑手技艺高超(板书:技艺高超),征服了野性大发的公牛,观众看得兴致勃勃,最后报以热烈的掌声。

谁愿意把第二小节连起来读一读。

△学习第三小节。(出示)

逻辑引读:

比赛结束以后,一个小姑娘跑过去,给这位骑手献上一束鲜花,她问骑手——(生接读),是呀,这也是我们很多小朋友想问的问题,骑手说——(生接读)

1、出示骑手的话。

(1)听了骑手的话,小姑娘明白了这个骑手为什么没从牛背上摔下来,

你们明白了吗?(生答)

骑手骑的是野性大发的公牛呀,从那上面摔下来会怎么样呀?摔下来一次就够了,他有没有停下来?爬起来继续练?(相机出示一组图片),就这样一天、两天、一年、两年,一次、两次,甚至是上千次。(板书:摔下来上千次)终于变成了一位技艺高超的骑手。(2)课文学到这,此时你最想对这位骑手说什么?谁来带着敬佩的语气读一读骑手的话?

2、还有一些骑手从牛背上摔下来了,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3、齐读第三小节。

二、识字写字。

1、这课书中有个生词(出示“热烈”),意思我们已经懂了。那谁会记字形呢?

2、这两个字在田字格中的摆放要注意什么?(上大下小)

3、指导写

板书:骑牛比赛

比赛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借助插图、想像等方法了解关键生字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骑手技艺的高超;内化课文语言,并能“跳”出教材,看图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骑手精湛的技艺;感悟人物品质,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像骑手一样善于积累经验,具有顽强、超人的勇气和胆量,以及坚持不懈的。

3、学习根据课题、抓住关键词来质疑,并运用读、想、找、议、问等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品味课文语言,感悟骑手形象。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骑牛比赛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设计意图:

阅读教学的紧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因此,阅读教学的整体框架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核心,以指书活动为“经”,以字词句的训练为“纬”;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必须坚持“重感悟,重积累,重运用”。基于以上思考,本课时的设计主要分成四大版块:一、设境激趣,触发语感。课始,教师由学生熟悉的“比赛”入手,通过谈话、交流和教师的介绍,让学生一下子进入课文情境,努力做到“课伊始,趣已生”。二、充分诵读,激活语感。在读中整体感知骑牛比赛的精彩与激烈。三、潜心品读,积淀语感。紧扣描写骑手技艺精湛的语句,借助图片、文字资料,丰富学生的表象。运用想像、比较等方法反复品味词句,从而感悟骑手形象,并将一些规范、精彩的词语、句段积淀在自己的语言系统中。四、抒情表达,丰富语感。看图用自己的语言具体描述骑手高超的技艺。

教学流程:

一、设境激趣,触发语感

1、同学们,你们参加过比赛吗?(板书比赛)参加过什么比赛?结果怎么样?

*赢第一名赢了以后心情怎么样?

第二……名想得第一名吗?你准备怎么做?

*输失败是成功之母,只要你不断努力,刻苦练习,相信你一定能获得成功!

2、今天,老师带你们去看一场别出心裁的比赛,是什么比赛呢?(板书骑牛)

(1)读题

(2)读了这个题目,你的心中产生了哪些疑问?

*在哪里?

*这场比赛怎么样?(你能抓住关键词“比赛”来提出问题,很好!)

*结果怎么样?

*为什么比骑牛而不是骑马?(你的观察力很强,能发现与众不同的问题!真棒!)

(3)小朋友们真会提问题,那么骑牛比赛在哪里举行的?通过预习,你了解了吗?

(4)出示“南美洲人特别爱看骑牛比赛。”

*简介南美洲

*你能把南美洲人特别爱看骑牛比赛的感觉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5)那么,这是一场怎样的骑牛比赛?结果又如何?这两个问题我们怎么解决?是老师告诉你们,还是……(板书读找想)

二、充分诵读,激活语感

1、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大声地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2、这是一场怎样的骑牛比赛?(精彩)的骑牛比赛

激烈

引人入胜

3、的确,这场骑牛比赛太精彩了。所以,这一天,出示“赛场周围挤满了人……”

(1)指名读

(2)这句话告诉我们……

(3)你从哪些词体会到观看比赛的人非常多?

A挤满

*还有哪些词也用来形容人很多?

*赛场周围挤满了人,真是“人山人海”“观者如堵”。

B兴致勃勃

*“兴致勃勃”是说……

*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你也是兴致勃勃的?读好这个词。

*赛场周围,人们正……

*谁来说一说人们兴致勃勃观看比赛的样子和动作?

(人们有的……有的……还有的……)

(4)你能把这句话读好吗?(自由练读男女生对抗赛)

(5)那么,比赛的结果怎么样?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第二小节,边读边划出有关句子。

三、潜心品读,积淀语感

1、随机出示“好几个骑手……骑在牛背上。”

(1)分句读

(2)比赛结果怎么样?

(3)大家看到其中一个骑手……(出示“技艺高超”“技艺过人”)

*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这个骑手技艺高超?再细细地读读这两句话。

A别的骑手只两三秒钟就从牛背上摔了下来

*数“滴嗒滴嗒滴嗒”的钟声。

*说明他们……(出示“技艺一般”“技艺平平”)

*而这个骑手……

*这样一比较,就更加显示出这个骑手的技艺高超。

B公牛“野性大发”

*看图,从哪些地方看出这头公牛野性大发?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公牛的眼睛、鼻子、蹄子。

*交流

*猜一猜这头野性大发的公牛会怎么做?(出示“疯狂地上下蹦跳”)

*谁来描述一下公牛野性大发的样子和动作?

C尽管公牛……,可这位骑手还是牢牢地骑在公牛背上

*再仔细地观察图画,说说这位骑手是怎样牢牢地骑在牛背上的?(注意观察他的手、腿和身体。)

*交流

*想看看比赛当时的情景吗?(出示画面)师描述:看,这头公牛野性大发,猛地抬起后蹄,把骑手甩了出去;这头公牛一个倒立,把骑手掀翻在地;再看,这头公牛疯狂地上蹦下跳,左摇右晃,但这位骑手一只手死死地抓住缰绳,另一只手高高举起,保持身体平衡,两腿紧紧地夹住牛的肚子,还是牢牢地骑在牛背上。

*谁能看着书上的插图像老师一样具体地描述一下?

*出示瞧,公牛野性大发,()。可是,这位骑手(),还是牢牢地骑在牛背上。

(4)他的技艺多么高超!我们来一个小组赛读,来夸一夸这位骑手!(小组赛读齐读)

1、看到这位骑手出色的技艺,全场……

2、读到这儿,你的心中又产生了什么疑问?(没摔下来的原因,成功的原因)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先自己认真地读读,想想,找找。如果自己无法解决,我们也可以和伙伴讨论讨论,还可以问问老师。(板书议问)

(1)自读,思考

(2)找伙伴讨论(或问问老师)

*注意:不管是讨论或向别人请教,先要说说自己的想法,再询问一下别人的意见。

(3)交流

*通过“读想找议问”,你们找到答案了吗?

(点评:a善于积累经验

b顽强(超人的勇气、胆量)

c坚持不懈)

3、现场有一位小姑娘也怀着和我们同样的疑问向这位骑手提出了同样的问题,让我们来读读这一段对话。(出示对话)

(1)怎样读好这一段对话?老师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忘了自己是谁,把自己当成这位小姑娘,当成这位技艺高超的骑手。(分角色练读指名读男女生合作对读)

(2)从中,你明白了什么?

4、这一节课,我们小朋友自己发现了问题,运用“读、想、找、议、问”等方法自己解决了问题。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能经常运用。

四、抒情表达,丰富语感

*片断练习

瞧,公牛野性大发,()。可是,这位骑手(),还是牢牢地骑在牛背上。

比赛课件(篇5)

教学要求: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讲述课文故事。

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懂得高超的技术是经过长期艰苦努力得来的,只有不怕吃苦,经得起摔打,才能学到真本领。

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重点是第3自然段骑手所说的话。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4、师简介南美洲的骑牛比赛。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画出本课的生字词,重点读一读。

3、检查自学效果。

(1)自读生字词。

(2)正音。

翘舌音:术、束、洲、致、超、掌。

平舌音:曾

后鼻音:掌、曾

边音:烈

只:能用它的两个读音分别组词吗?

(3)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4)把生字词带入课文中再读一读,碰到长句子多读几遍,要求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5)检查读书情况。

4、出示长句子,指导朗读。

好几个骑手/骑在野性大发的/公牛背上,只两三秒钟/就摔了下来。

5、指导停顿,领读、练读,指名读。

6、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7、再读课文

(1)再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其它同学边听边想:每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3)生互相交流。

(4)齐读课文。

三、教学生字

1、读生字卡片,巩固字音。

2、引导用笔顺表,自学生字的笔顺。

3、反馈检查。

4、你用什么办法记住了这些生字?

5、指导书写。

“术”、“末”:中间的竖要写直,而且都要写在竖中线上。

“热”、“烈”:下面的四点底要写得宽一点,能托住上面的部分。

“特”、“观”、“技”、“位”:要写得左窄右宽。

生描红、临写,师巡视指导。

教学后记:“热”、“烈”两个字很难掌握,读长句停顿不够。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讲述故事。

2、懂得高超的技术是经过长期艰苦练习来的,只有不怕吃苦,经得起摔打,才能学到真本领。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认读生字卡片,口头扩词。

2、齐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1)“特别”可以换成什么词?

(2)把这喜爱之情读出来。

2、自读第2自然段。

(1)读完后,你有什么感受?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南美洲人特别爱看骑牛比赛?

(3)挤满了人兴致勃勃指导读词

(4)谁能读出人们爱看骑牛比赛的那种感情?

练读,指名读,评议。

(5)从哪里看出这个骑手“技术高超”?

A、看图理解:疯狂、上下蹦跳、牢牢。

B、再读两、三遍,体会“技术高超”?

C、不管是看他自己骑车的情况,还是拿他跟别人比,我们都会发现他的技术很不一般,这就是技术高超。这个人的技术为什么会这么高超呢?师范读第3自然段。

3、自读第3自然段。

(1)这个骑手是怎么回答小姑娘的问话的?

(2)谁知道这句话的意思?

只有……尽管……他还是……

小姑娘……我曾经……上千次……

(3)男女生分读句子,说说“上千次”说明什么?

(4)你从骑手的话中知道了什么道理?

学生自由讨论,自由说。

4、指导朗读

(1)小姑娘的话读出兴奋、惊奇的感情;

(2)骑士的话要读得沉稳、有力、亲切。

5、范读

6、生赛读,评议

7、讲述故事

8、齐读课文。

(1)这么好的课文,应该牢记在我们脑中。

(2)愿意把这个故事讲给同学听吗?

(3)同座位互讲。

9、指名讲。

三、总结课文

1、学完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讨论后,出示,练习填空。

高超的本领是经过()得来的。只有(),才会有()。

板书设计

7、骑牛比赛

教学后记:

1、学生能够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不同的语气。

2、通过学习课文学生懂得了高超的的技术是经过艰苦训练努力的来的。

3、“热烈”学生较难读准字音。“洲”“勃”“献”“管”这些字学生交难认读。

比赛课件(篇6)

为了进一步推进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提高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的能力,加强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的整合。经学校研究,决定举办某中学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赛对象:

全校所有教师。

二、比赛要求:

1、每个参赛教师需在规定时间内报送自己的参赛作品。

2、参赛作品必须是自己的原创作品,课件中可以适当引用其它教学资源素材。

3、课件可以是以一课时为单位的多媒体文件,也可以是以某个课题为主的学习网站,也可以是以解决一个问题为主的教学积件(程序)。

4、参赛作品要求媒体使用恰当,适合实际教学需要,设计规范美观,操作性强。所用软件种类不限,文件格式不限。

5、参赛作品中不可出现参赛者自己的姓名。

三、比赛时间:

所有参赛作品于元月18日前上交。

四、作品上传方法:

1、新建一个文件夹,文件夹命名规则为“年级+学科+参赛者姓名”,比如:高一语文张某。然后将自己的作品拷贝到该文件夹中再压缩一下即可。

2、将压缩文件上传至学校服务器(方法参看学校网站上有关通知)。也可直接发送至电子信箱。

五、评奖办法:

1、由电教处组织部分学科教师代表成立评委会对参赛课件进行评比。

2、根据参赛课件的数量,按照一定的比例评选出一、二、三等奖若干名。在期终总结大会上,将为获奖者颁发荣誉证书,并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

3、评比结果将在学校网站和《某中学报》上公布。

4、所有获奖作品,将在学校网站上进行展播,并推荐参加一年一度的省级、国家级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

比赛课件(篇7)

[作文题目与要求]:

1、自命题。

2、适合小学中年级采用。

[设计理念]:

1、好动贪玩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抓住这一特征适当把游戏引进作文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写,在写中玩,减少对作文的恐惧感,让学生喜欢作文。

2、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创设情境,开展活动:激发学生写话的欲望,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有条理地叙述出来,并指导他们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表达出来,以达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

[导写过程]:

一、创设情境,展开想像,激发兴趣。

1、师生谈话: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龟兔赛跑》这个童话故事吗?小白兔和乌龟赛跑哪个获胜了呀?(乌龟)今天森林里又要举行运动会了,小动物们都去参加了。大家熟悉的小白兔和乌龟照例参加了赛跑,你们猜猜结果会怎样?

生:我想这次小白兔一定不会再睡觉了,他肯定会获胜。

生:不对,这次乌龟肯定想出了更好的办法对付小白兔,说不定乌龟还能赢。

(学生争论不休,人人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师:同学们别急,这次他们赛跑与往年不同,他们是集体比赛,不光比速度,还要比技巧。要夹住乒乓球进行赛跑,你们想想看看是怎样的情形吗?

2、课件出示赛跑情景,学生观看。

3、学生谈感受。(学生纷纷展开想象,争相发言,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

导入游戏,宣布规则,提出要求。

1、师:同学们,看到他们它们紧张激烈地进行比赛,你们想参加吗?

(学生情绪高涨,个个跃跃欲试)

2、宣布游戏规则。

从兔子和乌龟两个角色中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组成小队,以小队为单位,分别取名兔子队,乌龟队。排成纵队,分两个端点,一边站一半人。要求用一个小指勾住乒乓球,模仿这两种动物的动作走到另一端,把球传给对面的同学,对面的同学以同样的方式把球传回来。以此类推,哪个队先完成任务就获胜。

3、提出要求:在游戏时大家要多观察,游戏完后把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说一说。

三、进行游戏,体验感受。

1、根据学生自己的选择组成四个小队,两个为兔子队,两个为乌龟队。

2、选择其中一个乌龟队和一个兔子队进行比赛。

3、比赛结束,宣布比赛结果。

4、另外一个乌龟队和兔子队进行比赛,宣布比赛结果。

(游戏时,同学们都非常兴奋,小脸通红。“小兔子”和“乌龟”的动作十分滑稽,用尽全力比赛,都十分紧张,旁边的同学不停地喊“加油”,气氛热烈。)

比赛课件(篇8)

一、指导思想

为积极倡导全校教师勤练教学基本功,检阅教学基本功情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师综合素养,丰富课余生活,为每一位教师提供展示才艺的舞台,展示我校教师风采,学校决定举办教师硬笔书法比赛。

本次活动宗旨是“全员参与、岗位练兵、提升素养、展示风采”。

二、具体内容及安排、比赛内容:

硬笔书法(钢笔字),书写内容统一命题。书写工具自备,钢笔字专用书写纸统一分发。比赛字体不限。比赛地点:会议室。比赛时间:5月19日下午2:30-3:5、设奖方法:一等奖3人,二等奖6人,三等奖10人,其余的为参与奖。

三、领导小组及评委

组长:赵斌

副组长:彭纯安田贵友石明胡茂

评委:赵斌彭纯安田贵友杨玲石明胡茂汪虎杨琴黄永玲

四、参赛对象

全校所有教师五、评分标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指定的书写内容。.书写正确、规范、美观。字体端正、匀称,大小适中。间架结构合理,行笔流畅,力度适中。.满分100分。将参赛选手的.作品由各位评委打分,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后累加,算出其平均分为该教师最后得分。若有雷同,则取消参赛资格。

比赛课件(篇9)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2、学习词:太轻、太响、太快、太慢

活动准备:

小羊、小猫、小狗、小鸡、鸭子等活动教具。

活动过程:

一、出示故事中的小动物角色,请小朋友一一辨认,并模仿小动物叫声。

二、演示教具完整讲述一遍故事

提问:

故事的题目叫什么?

故事里讲到了谁?

三、第二遍讲故事

启发小朋友共同回忆故事的主要内容,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

提问:

1、谁参加了唱歌比赛?

2、它们是怎样唱歌的?

3、让小朋友分别模仿小羊、小猫、小狗、小鸡、鸭子唱歌,理解“太轻”、“太响”、“太快”、“太慢”的含义。

四、运用教具再次讲述故事一遍,引导小朋友讨论:

1、小猫为什么得了第一名?

2、你以后要怎样唱歌?

五、鼓励小朋友再次模仿小猫唱歌,知道说话不能太快、太慢,也不能太响、太轻。

附故事:

有一天,小鸡、鸭子、小狗、小羊和小猫比赛唱歌,它们请小白兔做评判员。

小鸡第一个唱:“叽叽叽,叽叽叽。”小白兔说:“小鸡唱得太轻了。”

鸭子接着唱:“嘎嘎嘎,嘎嘎嘎。”小白兔说:“鸭子唱得太响了。”

小狗说:“我来唱。”它很快跑到前面,唱:“汪汪汪,汪汪汪。”小白兔说:“小狗唱得太快了。”

小羊说:“我来唱。”它慢吞吞地走到前面,唱:“咩――咩――咩――”小白兔说:“小羊唱得太慢了。”

最后,轮到小猫唱。小猫不慌不忙地走到前面,唱起来:“喵,喵,喵。”小白兔说:“小猫唱得不快也不慢,声音不小也不大,好听极了,小猫应该得第一名。”

Gz85.Com小编推荐

比赛课件热门


资料包含着人类在社会实践,科学实验和研究过程中所汇集的经验。不管我们是学习,还是工作中,都需要寻找一些资料。有了资料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可是你知不知道我们国家的资料有哪些呢?由此,小编为你收集并整理了比赛课件热门或许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比赛课件【篇1】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七课,齐读课题。

2、老师今天特意从课文中挑选了一些好

词语

,看我们的小朋友有没有本事读好!

出示词语:特别 挤满 兴致勃勃 热烈

疯狂 野性大发 上下蹦跳 牢牢地 技艺高超

师:看来你是朗读词语的高手,真棒!(热烈鼓掌)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说的是什么地方的骑牛比赛吗?(南美洲)

出示图片欣赏:南美洲景色优美,民风淳朴,特别适合旅游,你们看----(放南美洲风光片,边看边适时介绍:那里阳光灿烂,花香阵阵,有着迷人的沙滩、快乐的音乐,还有着典雅精致的建筑,那里的人热情奔放。这一天,他们早早地来到赛场,观看骑牛比赛。

二、细读课文

(一)出示:一天,赛场周围挤满了人,大家在兴致勃勃地观看骑牛比赛。

指名读,你知道了什么?从哪体会出来的?(人多:挤满;心情:兴致勃勃)

指导朗读好这句话。

问:这句话给你什么感受?出示:南美洲人特别爱看骑牛比赛。(读好)

(二)让我们睁大眼睛,随着南美洲人一起去观看骑牛比赛。

出示图片,你看到了什么?(看图简单说说,相机出现:野性大发、疯狂、上下蹦跳、牢牢地、技艺高超)

你看得真仔细,出示

句子

:只有一个骑手技艺高超,尽管公牛疯狂地上下蹦跳,他还是牢牢地骑在牛背上。

那谁能读好这句话?指导朗读好。

2、出示图二,你又看到了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好几个骑手骑在野性大发的公牛背上,只两三秒钟就摔了下来。(读好)

3、出示两张图片对比,你有什么感受?

是啊!好几个…………牢牢的骑在牛背上。(引读)

4、当你看到如此精彩表演,会怎么样?当场演示(鼓掌)。

出示句子: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同学们,骑手用精湛的技艺把野性大发的公牛征服了,把观众也征服了,那你们能把听课老师也征服吗?谁来读好这段话?

一起来感受整场比赛,齐读。

(三)第三段

师述:比赛结束了,一位小姑娘跑过去,给这位骑手献上一束鲜花。她问骑手(生接),骑手说(生接)。

出示:“小姑娘,你不知道,我曾经从牛背上摔下来上千次!”

同学们,你们明白骑手的话吗?请大家四人为一组相互讨论讨论。(明白平时不断地练习,不怕失败,克服困难,百折不回,勇往直前,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三、

总结

课文

师:同学们理解得真好,正是通过无数次的训练才练就了今天高超的骑牛技艺。此时的你情不自禁地想对骑手说什么?

让我们一起带着敬佩的感情读一读骑手的话吧!

是啊,成功来之不易,只有不断地努力,才能有收获,相信我们的小朋友一定都明白骑手的话!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自己成为朗读高手和写字高手。

有感情朗读课文。(个个都是朗读高手!把掌声送给自己!)

四、写字指导(写字高手)

学习:技 艺

分析字形,指导写字。

比赛课件【篇2】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确定本文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掌握本文9个生字和1个偏旁,绿线格里的字只回认不要求写。

2、过程与方法:通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探究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新词,并背诵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懂得高超的技艺是经过长期艰苦努力得来的,只有不怕艰苦,才能学到真本领。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骑手的话“我曾经从牛背上摔下来上千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据此以及教材的特点,我采用直观教学的方法,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直观的物体、表情、动作来记住字型理解字义。因此在课前我请学生搜集有关动物比赛知识。学生一个个兴趣怏然,告诉我有日常生活中的斗蟋蟀比赛、斗鸡比赛,还有香港的跑马、西班牙的斗牛比赛,等等。

图文比较感受公牛的疯狂撒野,骑手的高超技术,观众的兴高采烈,再分小组排练表演比赛实况。在这种近乎游戏的教学中让学生充满乐趣的学习,达到了于老师所说的.“语文教学要多些情趣,少些规则”。

根据我班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我采用练习发和讲读发。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一切语文在实践中学习比在规则中学习要来得容易得多,语文教学应该以写字学写字,从谈话中去学谈话……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学生接触感悟了本文大量鲜活的语言后,让学生观看西班牙斗牛的录象,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说斗牛的经过,现场的反映和自己的感受。激发引导学生潜移默化地运用用书中有关的词语。这样学生才真学会了语言的运用。

1、同学们,老师上一节课要求大家回去搜集些有关动物的比赛,谁能来给我们介绍一下呢?

2、学生交流中,我相机介绍补充骑牛比赛的规则和南美洲的风土人情。

3、骑牛比赛会怎样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去感受那激烈的比赛场面。

(此环节引导学生从一年级就开始学习从多种渠道活动获取信息的本领,不仅促使学生主动地学,更教给我寻求

(二)反复读文,讲读有法。

1、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通课文,标好自然段。

2、学生自学生字,读准字音,记住字型。

3、再读课文,思考: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南美洲人特别爱开骑牛比赛?(出示图分析哪一幅图正确画出了“赛场周围挤满了人”,联系生活理解“兴致勃勃”。)

(此环节体现了重视读的同时重视“思”,边读边思,教得实在,学得扎实。)

1、小朋友读书真棒!现在让我们一起去南美洲去看看当地的骑牛比赛吧。

3、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4、图文结合,扩散说话:野性大发的公牛是怎么样?你仿佛还听到什么?你能把你理解的通过朗读读出来吗?你还能读一读吗?

1、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然后由老师范读:

(一天,赛场周围/挤满了人,大家/在兴致勃勃地/观看比赛。好几个人骑手/在野性大发的公牛背上,只两三秒钟/就摔了下来。)在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朗读比赛。

2、让学生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你是如何理解“我曾经从牛背上摔下来上千次”这句话。

根据板书设计要简明扼要。条理清楚的要求,以及本文故事性较强的特点,我拟定如下板书:

比赛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会把统计的结果在方格图上表示、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问题、

2、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探究数学知识和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3、通过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求知欲、

教学重点

1、初步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

2、会把统计的结果在方格图上表示、

3、能够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

会把统计的结果在方格图上表示,并能够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电脑、动物图片等、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动态的统计,初步感知并且学会统计的方法、

(一):实物统计图、

引言、

师: 春天来了,今年春游我们准备去动物园,可是,动物园里的小动物实在是太多了,我们应该怎样合理的安排一天的参观时间呢?

生:要根据同学们最想看什么小动物来决定了、

师:你们最想看哪些动物呢?随着学生的回答,(电脑一个一个出示动物图片)

问:谁能一眼看出喜欢那种小动物的人最多?谁有不同意见?看来都不能准确说出、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类,那么怎样分呢?

生:一样的动物放在一起、

学生回答老师(演示电脑)是这样吗?

3、现在你能看出喜欢那种小动物的人最多吗?

4、那你有什么办法能让别人清楚地看出喜欢哪种小动物的人最多?(小组讨论)

横着摆好还是竖着摆好?

5、反馈:

(1)(电脑)横着这样摆行不行?为什么?

(2)应该怎样摆?(电脑演示)

(3)刚才有人说竖着摆,随便竖着摆行吗?也要注意一个一个对齐、(电脑演示)

6、现在你能一眼看出喜欢那种小动物的人最多了吗?你知道一个小动物代表什么吗?

生:每有一个人喜欢这种动物,就增加一个这样的动物,因此,小动物的个数就是喜欢这种小动物的人数、

(二):方格统计图

1、如果每次调查,都要画很多图片,就太麻烦了,根据你的经验用什么来代替这些小动物图片好些呢?

生1:可以用圆圈代替,一个圆圈表示一个被调查的人、

生2:用三角代替,一个三角表示一个被调查的人、

生3:可以用对钩来表示,一个对钩就表示一个被调查的人、,

师:这些都可以,其实,统计的方法有很多,也可以用方格图来代替,(电脑出示方格图):请同学们看图、这一列方格下面贴上小鹿表示什么?喜欢小鹿的有几人?

这一列有这么多方格怎么表示有2人喜欢小鹿?为什么涂2个格?

2、从哪开始涂?观察(电脑演示:第一个方格闪动涂色)

3、你们愿意接着涂吗?你们有一张和它一样的图,请各组长取出一号图纸,各小组合作完成,比一比哪一个小组合作的最好,涂得最快、

小组汇报:

师:你们涂得和前面的一样吗?说一说涂色时应注意什么?

观察图:小组里说说,你能从图中知道什么?

生:想看猴子的有10人,、喜欢看大象的有6人,想看老虎的有1人,喜欢看斑马的有3人,还能看出全班想看猴子的人数最多,是10人,想看老虎的人数最少,才有1人、

6、我们能知道这些信息,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比比哪个小组提出的问题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好、小组讨论:一个人提出问题,其他人回答、

小组汇报:

(1)、一共调查了()名同学、

生:一共30个人,我是一个一个方格数出来的、

生:我是用10+6+8+3+2+1 计算出来的、并且我在计算时,还有好方法,用凑十法,8和2,6和3和1凑成10,三个10就是30、

师:鼓励第二种方法好、从统计图中,我们知道一共调查了30名同学,而全班同学正好是30个人,这能说明什么?

生:我们调查的人和实际的人数是相吻合的,说明我们的统计结果是正确的、

(2)、喜欢看猴子的人比喜欢看象的多( )人?

生:可以用想看猴子的10人,减去想看大象的6人,10-6=4人,

生:我一眼就能看出想看猴子的比想看大象的多出几个人,就是这一段,是4人、

师:鼓励第二种方法好:这种方法真巧妙,同学们,你们想到了吗?我们学习数学,就是要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学会巧妙的方法、

(3)、想看斑马的比想看兔子的少( )人、

生:我用减法算、

生:我跟刚才一样,找出想看兔子的比想看斑马的多几人,其实就是想看斑马的比想看兔子的少几人、就是这一段(电脑闪动)、

师: 我们以前还学习过统计表(放电脑),你们能把统计图的结果填在统计表里吗?那就请你填一填吧!从表中,你能知道什么呢?

7、 我们刚才分析了统计图,根据统计结果,你建议老师应该怎样合理的安排参观的时间呢大家商量商量、

生:既然想看小猴的人数最多,就在猴山上多看会儿猴子,喜欢小兔的人数也不少,再多看会儿小兔,想看老虎的人最少,只有一个人,那我们在看老虎时候,就少用点时间、这样就会让大多数同学满意了、

师:看来,统计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

[点评]:结合同学们春游,要参观动物园,解决怎样合理安排参观的时间这个问题,学生经历了调查,收集,分类,实物统计到方格统计的过程,使学生感悟到统计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

课后作业

观察周围生活选择你感兴趣的活动,自制统计图表,自己设计你最喜欢嘴直观的图表样式,看看谁的创新能力最好、

课后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统计图,学会了用统计图来直观的比较事物数量的多少,以后我们还会学习更多类型的统计知识,学画更漂亮的统计图、那么,你们能说说统计图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吗?我们生活当中有哪些事物应用了统计图表?

板书设计

比赛课件【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模仿故事中的小动物(小鸡、小鸭、狗、猫、羊)的叫声,进行正确发音练习。

2、要求幼儿发音正确,并知道用好听的声音、勇敢地回答问题。

3、知道故事中象声词运用的趣味性。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1、小动物头饰、幻灯机、录音机、

2、幻灯片、录音磁带

活动过程:

1、老师以有趣的游戏口吻启发幼儿找出藏在院子里的“小客人”(鸡、鸭、猫、狗、羊)

2、回室内坐下,引导幼儿听录音(小动物的叫声)。提问:这是什么声音?谁在叫?

3、放幻灯,依次出现小动物(鸡、鸭、猫、狗、羊)

依次提问:

(1)这是谁?(鸡)这是几只鸡?小鸡的嘴是什么样的`?小鸡怎么叫?

(2)谁来了?(鸭)小鸭的嘴长的什么样?小鸭怎么叫?

(3)这是谁呀?(羊)小样叫起来的声音好像在叫谁?谁能学一学小羊怎么叫?

(4)谁跑来了?(狗)小狗怎么叫?小狗喜欢吃什么?

(5)老师学猫叫,问这是谁在叫?小猫有什么本领?小朋友学一学猫叫,听听谁叫的最好。

4、边演幻灯,老师边讲故事。问:唱歌比赛时,谁的了第一名?

5、边演幻灯边听配乐故事。

提问:

(1)谁第一个唱歌?小兔听了说什么?

(2)小鸭唱完歌,小兔是怎么说的?

(3)小羊为什么没得第一名?

(4)小猫为什么得了第一名?

6、玩游戏“找妈妈”

玩法:老师当妈妈,幼儿当动物宝宝,妈妈叫谁,谁就出来找妈妈,要求模仿小动物的动作和叫声。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适合小班年龄特点,通过让幼儿找小客人、分辨录音机中动物的叫声、模仿练习录音机中动物的叫声,看幻灯故事,以游戏的方法进行练习和巩固,并在游戏中自然结束,使儿童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幼儿的主题作用和想象力,满足不同幼儿的活动愿望。

本次活动,大多数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只有内向的乐乐、思思通过老师的启发、鼓励才活动起来,对于这两个孩子,老师要多加关注,对他的每一点进步,都要表扬与鼓励。

比赛课件【篇5】

教学要求:

1、使幼儿知道故事的名称、角色、基本内容。

2、幼儿模仿小动物的叫声。

3、学习词:太轻、太响、太快、太慢。

教学准备:

教学图片

教学过程:

一、出示小花猫,问:小朋友,你们看它是谁呀?(小花帽)

对了,小花猫今天要去参加小动物们的唱歌比赛,你们想不想知道有哪些小动物参加了比赛,谁得了第一名呀?

今天,老师讲个故事,名称就叫唱歌比赛(幼儿学讲)

二、老师有表情的讲述故事,幼儿欣赏,要求幼儿听清哪些小动物参加了比赛,谁得了第一名?

听故事提问:

1、故事的名称是什么?

2、故事里有哪些小动物参加了比赛,谁是裁判员。

3、谁得第一名,为什么(幼儿议论小猫唱得好在哪里,不下结论)?

三、听故事录音,老师按故事内容操作图片,幼儿视听结合,听清小鸡、鸭子、小狗、小鸭是怎么唱的,不好在哪里?小猫是怎么唱的,好在哪里?

四、老师边讲故事,边提问:

1、师:叽叽叽、叽叽叽这是谁的叫声,小兔说:小鸡唱的怎么样?(学习词:太轻)幼儿模仿小鸡的叫声。

2、师唱:呷呷呷、呷呷呷这是谁在唱?小白兔说鸭子唱得怎么样?(学习词:太响)幼儿大声模仿鸭子的叫声。

3、师唱:汪汪汪、汪汪汪这是谁在唱?小白兔说小狗唱得怎么样?(学习词:太快)幼儿大声模仿小狗的叫声。

4、师唱:咩咩咩、咩咩咩这是谁在唱?小白兔说小羊唱得怎么样?(学习词:太慢)幼儿慢声模仿小羊的叫声。

5、最后轮到谁?(小猫)师唱:喵喵喵,小白兔说小猫唱得怎么样?(学讲:不快、不慢、不响、不轻)谁得第一名? 幼儿用最好听的声音模仿小猫的叫声。

五、幼儿分组戴上小动物的头饰进行唱歌比赛,老师作评判员,小白兔戴上头饰进行表演并教育幼儿以后唱歌要向小猫学习,唱得不快不慢,不响也不轻。

评析:

幼儿时期,兴趣是其学习活动中最强烈的心理因素,幼儿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就能自发地把心理活动指向学习对象,且能取得较好的效能,因此,任何活动都应重视兴趣的培养。本教案,从教材的选编到教法的设计,较多的考虑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使幼儿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自然地潜移默化地掌握了各种动物的各种叫声,接受了唱歌时声音应唱得不快不慢不响不轻的道理;把语言、常识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即加深了幼儿对故事本身的理解,又有效的提高了常识活动的能力。

比赛课件【篇6】

《想北平》说课稿华盛虹溪中学 吕小恩说教材1、《想北平》是高中语文第三册“读本”中的一篇散文。“大纲”规定:散文的教学重点是总体把握思想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分析艺术手法,品味艺术语言。《想北平》一文,描绘了一幅由山水、草木、街景、院落组成的“都市风俗画”,抒发了一个羁旅异乡的平民知识分子那份闲雅而热烈的“乡情”。 2、根据“大纲”要求与本文特点,我制定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 (1)理解本文思想内容; (2)学习本文“以情驭景”的散文笔法; (3)学习本文“对比”的手法;能力目标: (1)“美读”散文,品味本文“平民化的京味语言”; (2)提高“诵读-领悟-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那份浓浓的“乡情”。 3、根据散文的教学特色和学生的学习状况,我将下列内容作为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 (1)   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那份浓浓的“乡情”; (2)提高“诵读-领悟-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教学难点; (1)学习本文“以情驭景”的散文笔法: (2)味本文“平民化的京味语言”;说教学1、评价一堂课的优劣的标准是多样的,我想有一点的不能被忽略的,那就是学生是否在老师的指引下真正动了起来,而成为学习的“主体”。所以,我在课堂教学中设计教法如下: 重点的突出方法: (1)根据本文“情感先行”,易于把握的特点,我打算让学生通过“美读”与“画直抒胸臆的句子”的学法,完成重点(1)的教学; (2)在文章写景部分(4――7节),每一节都写北平的一个特点(即安适、匀调、花多菜多果子多、接近大自然),且有中心词或中心句,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好材料。我设计通过“教师示范”的教法,学生“迁移模仿”的学法,来提高学生“诵读-领悟-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这个过程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能力训练为主线”的“三主”原则。 难点的突破方法: (1)本文“以情驭景”的写法是个教学难点,我计划通过与《故都的秋》比较学习来突破。为什么要给学生比较点呢?这是防止学生学习的盲目性和无目的性,也是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我给出比较点――“从抒情与写景文字的分配上比较”。学生很容易总结出结论――《故都的秋》“重写景,融情于景”,本文“重抒情,以情驭景”。从而,体会本文“用动情的眼光看世界,于平淡细微处见绚丽动人的光彩”的特点。这个难点还要通过课外习作来巩固。 (2)本文的语言品味与语言特色分析也是教学难点,我计划让学生通过“品读-质疑-讨论-解疑”的信息反馈模式自主突破。教师点拨两点:A、《胡同文化》的“京味语言,例“虾米皮熬白菜——嘿!”B、“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2、教具准备: flash歌曲――《前门情思――大碗茶》 3、教时安排: 一课时 4、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反馈教学法”的创始刘显国老师说:“开讲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第一步,是第一次信息反馈。”我的导入用的是“情境教学法”。根据本文所表达的“乡情”主题与“平民化的京味语言”,我用歌曲――《前门情思――大碗茶》来导入新课,也为体会作者情感与品味语言打下铺垫。 (二)简介作者 师生同步,突出――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1950年因《龙须沟》的创作获得“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三)美读全文 “读好散文是学好散文的开始!”读的过程就是学的过程,我打算运用“教师范读-学生个读-齐读”相结合的“三类诵读法”完成散文的诵读,要求入情入境,声情并茂! (四)理解与鉴赏文章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以“组织者”的身份出现,发挥“穿针引线,架桥铺路”的作用,以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重点(1)的学习中,声情并茂的诵读之后,我会问“本文的抒情是含蓄呢,还是直露?”学生很容易认定是后者。然后,让学生画出文中直抒胸臆的句子,总结出思想感情,体会那份浓浓的“乡情”。通过散文的“情语与景语”的自然过渡到重点(2)的学习——在分析北平”特征之中进行“诵读-领悟-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的训练。我在此会以第四节为例,分析其“安适”的特征,让学生去用“迁移法”完成5-7节的分析。 在难点(1)的突破中,运用“比较学习法”,老师给出比较点,学生就能很容易总结出“以情驭景”的写法的特点。这一点,在下一难点——“品味平民化的京味语言”——的学习中会得到巩固。在比较中,也会有许多学生会提及两篇文章都用到的“对比”手法,教师也应该加以强调。突破难点(2)时,我放给学生去自己品味,我只在他们有问题解决不了的时候给以点拨。 (五)回顾课堂,布置课外作业: 作业:用“以情驭景”的写法,写一段有关“家乡”的文字。字数不限。教学效果估计学生大多能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的去学。老师可能讲的不过瘾,但学生学的一定很实在。用当堂“美读”与课后习作的方法来巩固“以情驭景”的写法,一定会使学生印象深刻!

比赛课件【篇7】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希望自己变成别的什么?文中的小朋友,希望自己变成一棵树,他真的变成树后,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情,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看到题目,你有哪些疑问?

学生质疑,师总结如下:

(1)“我”为什么要变成一棵树?

(2)“我”变成了一棵树之后,做了些什么?

1、请小朋友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在文中框出生字,给生字表里的生字注音。标出不理解的词句。

2、想想“我”变成了一棵树之后,做了些什么?

3、学生按初读要求自主预习。

形状狐狸丁零巧克力香肠

2、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开火车读,并说出识字方法。

(1)正音翘舌音:平舌音“醋”,翘舌音“状肠”,后鼻音“丁零痒”。

(2)识记字形。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吗?

形近字比较:壮一状,狐一呱,理一狸,零一雷,扬一肠,蜡一醋

4、巩固记忆。男女对读、分组比赛读、齐读。

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师:思考:“我”变成了一棵树之后,做了些什么?带着这个问题,请大家再去认真读课文。

2、小组讨论。

3、交流讨论结果:

因为贪玩,不想被人打扰,所以想变成一棵树。

我变成一棵树后,树上长满了鸟窝,奇形怪状的。窝里住满了我的朋友,还有妈妈,他们在一块吃东西,馋得我口水直流。

4、小结:概括内容,脉络清晰,层层深入,让我们再一次读读这篇文章。

1、如何识记这些生字?

形近字比较:状一壮,呱一狐,断一继

2、观察生字的位置和本身的结构,书写这些生字时要注意什么?

(1)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狐”左窄右宽,注意右面是个“瓜”,不是“爪”。

“零”注意:上面是“”,不是“雨”。下面的是个“令”,不是“今”。

(2)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

(3)小结:书写美观、正确的,请为自己再加上两颗星。没有得到星的同学可要加油了!

比赛课件【篇8】

本文从“我”的愿望出发,展开大胆想象,讲述了“我”变成一棵树之后发生的一连串奇妙的事情。全文语言轻松活泼,字里行间充满了童趣。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在本课教学中,主要结合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同时,关注文章写法,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的语言美、想象美,练习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想象世界。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如,一棵有各种形状鸟窝的大树。

1.导入:同学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瑰丽的梦。如果你会七十二变,你最想变成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2.揭题:无独有偶,当代儿童文学家顾鹰也喜欢七十二变,她最喜欢变成什么呢?(动画:人变成了树)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预设:“我”变成了一棵什么样的树?“我”变成树后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设计意图:由畅谈“如果你会七十二变,你最想变成什么?”引入新课,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

(1)教师对学生进行生字卡片抽读,开火车轮读。

强调:“醋”是平舌音,“肠”是翘舌音,“鳄”是零声母音节。

强调:“丁零”一词的“零”读轻声。“狐、狸”两字都有反犬旁,“继、续”两字都有绞丝旁。

(2)请同学当小老师领读。

3.理解词语。

(1)找一找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全班进行交流。请小老师来解决。

(2)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①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痒痒”。

②看图片理解词语“鳄鱼”“香肠”“糖醋排骨”。

③联系上下文理解“丁零”等。

(3)小结:理解词语时,我们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对照图片,也可以先找到词语所在的句子,再读一读这个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是通过初读课文来学习生字、理解词语。在识字中,发挥学生自主识字能力,通过自己质疑、全班解疑,教师点拨等方法来理解词语。

2.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3.帮助学生梳通文章大意:

引导学生了解:根据段落大意概括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常用的方法。

4.学生交流,教师指导,梳理脉络:

第三部分(第9~23自然段):写妈妈拿着好吃的食物分给鸟窝里的小动物们,“我”忍不住想家,想起了妈妈做的饭菜。

5.指名分三部分来读。

6.重点指导读第一部分。

(1)自由读,用横线画出最能说明“我”想变成一棵树的原因的句子。

“不动笔墨不读书”,引导学生知道画出关键词语或句子是学习语文的好方法。

(2)汇报交流。

(3)指导学生朗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朗读课文,先读懂每一个自然段的内容,再进行全篇内容的梳理,帮助学生理清结构。

1.出示本节课要写的生字。

2.认读生字,口头给生字组词。

3.说一说哪些生字较为难写,互相交流写好生字的方法。

4.教师相机进行示范,重点指导“状”“肠”的写法。

5.学生练习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6.投影展示学生书写的生字。

7.积累抄写。

在课文中画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抄写下来和同学交流。

设计意图:注重书写指导,在学生认真观察的基础上进行交流、示范,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同时,练习积累抄写,从而把字写得正确、美观。

(2)用自己喜欢的词语说几句话。

2.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你觉得变成一棵树有趣吗?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课文,品读变成树的美妙和神奇。

(一)学习第二部分,感受想象的神奇。

1.自由读一读课文的第5~20自然段,画出你觉得有意思的句子,在感受最深的地方写批注。

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3.体会初变树的乐趣。

(1)读一读第5~8自然段,把自己认为有意思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2)感知鸟窝的形状美。

①课件出示树的图片,然后依次出现三角形的、正方形的、长方形的、圆形的、椭圆形的、菱形的鸟窝。

引导学生结合插图想象各种形状的鸟窝在枝头上跳舞的情形,具体感受这棵树的“奇特”。

②学生进行补充填空。

我变的树上长满了( )的鸟窝:三角形的、正方形的,还有长方形的、圆形的、椭圆形的、菱形的……风一吹,( )。

(3)体会鸟窝里的幸福。

①学生汇报交流。

②课件出示句子:

句1:我会请小白兔、小刺猬、小松鼠、小鸭子、小鳄鱼、小狐狸住在里面,如果你喜欢也可以住进来。

句2:你怎么住进来?别担心,我会弯下腰,让鸟窝离你很近很近,你只需轻轻一跳或者轻轻一爬,就像平时上你的小床那么容易。

③引导学生认识设问句,了解其特点和作用。

④鼓励学生找出文中另一个设问句读一读,巩固设问句的特点及作用。

⑤找出这部分中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如:你猜,我变的树上会长什么?当然不是苹果啦,梨也不对——对了,鸟窝!

⑥多种形式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二)学习第三部分,感受现实的幸福。

1.体会妈妈进入鸟窝的变化。

(1)读一读第9~20自然段,把自己认为有意思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并简单说说自己的感受。

(2)相机出示下面的句子,引导学生读句子并说说“我”高兴和失望的原因:

我有点儿高兴,又有些失望。

①引导学生联系第11自然段读句子谈感受。

②重点抓住描写妈妈和小动物们吃东西时的句子,进一步感悟“我”的高兴和失望之情。

③引导学生质疑。

④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句子和段落。

2.轻声读第9~23自然段,交流思考:读了这一部分,你还知道了些什么?是怎么知道的?

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设计意图:教学设计中,旨在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感受想象的神奇。关注文章的写法,感受使用设问句的好处。同时,通过图片的直观感受,体会变成长满鸟窝的树的快乐。

1.导思:想象的世界是多么神奇与美妙!如果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之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2.动笔进行写话练习。

引导学生从自己的愿望出发,鼓励学生通过想象,让自己的愿望在想象世界里得到实现。

3.投影展示评议。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延伸,激发学生想象,同时也为运用积累的语言提供一个平台,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从而以读促写。

上课伊始,通过畅谈自己想变成什么和观看人变成树的动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得浓厚。然后抓住关键词句来体会想象是神奇的,同时引导学生发现了这篇文章的写作方法,感受使用设问句的好处。在练笔尝试中,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

化妆课件收藏9篇


资料意义广泛,可以指一些参考素材。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工作中,时常会需要资料作为参考。资料可以作为参考给我们一些学习工作灵感。所以,你是否知晓资料到底是怎样的形式呢?因此,栏目特意整理了化妆课件收藏9篇,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

化妆课件【篇1】

设计意图: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自由排序,让幼儿在自由的探索活动中,尝试和发现不同的排序方法,并体验排序活动的乐趣。

2、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3、了解排序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并学习将排序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活动准备:

排序材料:积木、几何图形、吸管、数字卡、玩具等等。

日常用品:有关排序图案的衣服、杯子、帽子、项链、毛巾、建筑物等等。

活动过程:

一、玩给物品娃娃排队的游戏,让幼儿按自己的兴趣和想象来自由探索,尝试不同的排序方法。

1、教师向

幼儿介绍各种物品娃娃,并请幼儿给物品娃娃玩排队的游戏。

2、幼儿自己选择物品娃娃进行排队,自由探索排序的方法。

二、交流排序结果,教师引导幼儿发现各种不同的排序方法。

1、提出问题:你是怎样跟物品娃娃排队的?

2、根据幼儿的操作结果,引导幼儿发现不同的排序方法。

教师小结:排序的方法有很多,我们可以按物品的大小、形状、颜色、数量、长短等特征来排队,排序的规律也有很多,(教案出自:教案网)如:ABAB、AA、ABCABC三、引导幼儿再次尝试,探索用同一材料创造出不同的排序方法。

1、教师根据幼儿实际情况,提出如下问题:除了上面这些排法,还有其它不同的排法吗?谁想到了?除了横着排,还可以怎样排?

2、幼儿自己选择物品,探索同一材料创造出不同的排序方法。

3、教师巡回观察,鼓励幼儿排出和别人不一样的方法。

4、交流探索结果教师小结:原来同一种的物品可以按不同的规律排出很多不同的排法。

四、谈谈排序跟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在我们的生活中,什么地方会运用到排序的方法?(如:舞蹈的动作编排、昼夜的更替、服装的装饰)

五、延伸活动:装饰服装

化妆课件【篇2】

设计思路

1.《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本次活动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土资源,以用贝壳、螺壳、树叶等辅助材料给石头化化妆为主线,将自然资源引入幼儿园课程当中,体现了课程的生活化、发展性。

2.在艺术活动中,常常会出现教与不教两个极端。一是害怕传授技能就抹杀了孩子的创造力,举步不前,也就流失了很多教育契机,使孩子得不到发展;一是传统的你教我学,依葫芦画瓢,把技巧当做衡量孩子的标准,孩子没有发挥想象的空间。本活动考虑到大班幼儿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借助石头特有的外形,利用材料进行装饰,使孩子们在活动中充分发挥想象力,积累表达技能,发展创造力,

活动目标

1.尝试根据石头的外形发挥想象。

2.尝试运用辅助材料装饰石头,发展个性化表达能力与创造力。

3.体验在石头上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各种不同形状的石头。

2.水粉颜料,皱纹纸、泡沫胶、吸管、棉签、树枝、树叶、毛线、布料、橡皮泥、贝壳、螺壳等辅助材料。

3.人手一张垫板,一个纸盒。

4.有关石头彩塑、塑造的图书、图片资料以及教师制作的欣赏范

例。

5.课件:鹅尾神石园图片。

活动过程

一、以启发孩子回忆参观鹅尾神石园引入,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去过鹅尾神石园吗?(利用演示文稿激起幼儿兴趣,引导幼儿观察)昨天,老师也去了神石园,看到了很多神奇的石头,还用照相机拍了下来,请小朋友一起来看一看,这些石头到底有什么神奇。

师:(逐一出示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

幼:乌龟、大象、拇指、犀牛、河马

师:你看到的景象都是什么组成的?

幼:石头。

师:这是什么?(把幻灯定格在五指山景象)

幼:手。

师:对,今天也请小朋友用灵巧的手为我们大班建个神石园。

(反思:美术创作来源于生活,作品表现的是生活的内容。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孩子熟悉的鹅尾神石园.更容易引发孩子积极讨论、自主探索的欲望。)

二、引导讨论,启发想象

1.交流、想象

师:(随意出示一块石头)这是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收集到的石头,你们看它像什么?

幼:脸蛋儿、乌龟、蝴蝶、头、大

象、金鱼、蜗牛、青蛙、鱼

师:小朋友的想象真丰富,你能告诉大家,你想用哪些材料把它装扮成人的脸蛋儿、乌龟、蝴蝶、金鱼呢?

幼:用橡皮泥做成眼睛,用毛线做尾巴,粘在石头上就成了金鱼。

幼:用牙签做须就可做成蝴蝶。

幼:用小海螺做眼睛就成了乌龟。

反思:通过想象和交流,孩子们发现,原来利用石头的形状和一些材料,可以创作出不同的作品,他们畅所欲言,跃跃欲试。)

2.教师适时给予孩子技能技巧上的支持

师:(出示两块石头)小朋友能用两块石头变成什么呢?

幼:变成人,一块当脸蛋,一块当身体。

幼:长颈鹿、老虎、船、小山、小树、草地

师:你用什么材料把两块石头粘起来?

幼:透明胶、双面胶、白乳胶、橡皮泥

师:这些方法待会儿请小朋友都去试一试,看行不行。

师:我今天还带来一种材料(泡沫胶),也可以把两块石头粘在一起。(演示方法)

(反思:在一种面向全体幼儿的艺术教育中,技能技巧的培养应该不是最主要目的,它们应作为帮助幼儿保持活动兴趣、进行创造的手段。)

师:小朋友想一想,你在给石头化妆时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吗?

幼:怎样才能把蝴蝶的须粘在石头上。

师:哪个小朋友可以帮忙解决这个问题?

幼:先用橡皮泥粘在石头上,把牙签插在橡皮泥上就行了。

(反思:创作过程中凸显出的技能技巧问题不容忽视,当孩子思索怎样把两块石头粘在一起时,教师的启发与引导能使孩子的想象更加合理。)

三、介绍材料,提出要求

师:请小朋友看看区角架上有什么,可以用来做什么,你准备用哪些材料。

(反思:作为艺术领域中的美术教育活动,倡导的是自由表达、个性展示。我们要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与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表现方式和审美感受,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要求:(1)先想好要用哪些材料,再拿一个盒子去取材料,在垫板上操作。

(反思:材料的投放给了孩子 直接进入创作角色的机会,孩子在 选择时就非常明确自己要做什么, 需要哪些材料,怎么做。)

(2)先观察石头的形状像什 么.可以用来做什么,然后再进行 装扮。

(反思:引导幼儿根据石头特 有的外形,选择合适的辅助材料装 饰石头,表现真实物体的主要特 征,提高作品的美感。)

(3)安静操作,注意卫生,安全使用剪刀等工具。

师:我在区角架上放了一些老,师创作的作品,每个小组的桌上还有一本画册,待会儿有困难需要帮 助的小朋友可以先去看看(为想象、创作有困难的孩子提供帮助)。

(反思:投放有关石头的图片、画册,使幼儿获得技能技巧与表现形式的间接经验;投放制作的石头作品,引导幼儿观察,如何根据石头本身的形状变出有趣的造型,并在欣赏中明确:要想将石头变得更形象,就要将动物和其他东西的主要特征表现出来。)

四、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孩子自由选择材料制作。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方法制作出不同的作品;给予孩子技能技巧上的支持,引导幼儿个性化地表达。

师关注一:俞超小朋友要将两块石头粘在一起时,先在石头上刷颜料,再尝试用橡皮泥、白乳胶、万能胶、透明胶等来粘,都不成功;最后改成先用泡沫胶将两块石头粘上,再给石头刷颜料,终于成功了。

师关注二:心如小朋友在区角架旁来回走了几次,都是空手而归。我在她的垫板上看到,她用石头做成了金鱼的身子,用小海螺做成了金鱼的眼睛,显然她是在寻找用什么材料做金鱼的尾巴。我便牵着她的小手来到区角架旁取出树叶、皱纹纸、卡纸等,请她试试。她迟疑了一会儿,高兴地拣起一片树叶,用小剪刀认真地剪起来

师关注三:张涛小朋友手拿一块石头,反复翻看着,眼神一片茫然。张涛,你想出来要做什么了吗?张涛摇摇头,你可以看看这些石头作品画册,也可以到区域里去看老师做过的一些作品,好吗?好的。张涛高兴地拿起作品画册,开始了他的创作。

(反思:教师根据孩子的创作情况,关注个别差异,当幼儿遇到麻烦,受到最基本的技能技巧的干扰时,应该适时提供可靠的支架,让幼儿获得恰当的帮助。这样有助于幼儿获得相关的经验,在原有水平上有所发展,提升美术创造力。)

五、交流、分享

1.制作好的作品陈列在展台上,引导孩子与客人老师共同欣赏

师:请小朋友把做完的作品放到我们班的神石园里,没有做完的作品插上一面黄旗也放到里面,我们一起看看小朋友把石头装扮成什么了。

幼:这是蝴蝶;这是螃蟹;这是帆船、鲨鱼、昌鱼、金鱼(孩子有的兴奋地分享着,有的难免有些失落)

师:今天,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很棒,盈盈用石头做蜗牛身体,将海螺固定在石头上做蜗牛的壳;吴宇用树叶剪成兔子的耳朵,用小螺和卡纸分别做出了眼睛和嘴巴;雨婷用吸管做螃蟹的脚;怡颖虽然还没完全做完,想法也很好,用两块石头粘成了小人儿

2.未制作好的作品待区域活动时继续完成

(反思:评价幼儿美术活动时,不应过分强调最终完成的作品,而是把重点放在活动的过程中,应该看到孩子情感和表现上的差异,以积极评价为主,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地表达。让每个孩子都把作品放在展台上,让人人都有成就感,从而不断激发孩子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和热情,这种个性化的注重主体参与的评价方式有利于孩子学会自尊和尊重别人。)

(作者单位: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教师进修学校)

化妆课件【篇3】

大班美术公开课教案《我给石头化化妆》

活动目的:

1、发展创造力和对美的感受。体验合作的乐趣。

2、尝试用泥塑、粘贴、彩绘等手段在石头上装饰。

3、有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活动前组织幼儿开展捡石头等活动。

2、各种形状各异的石头。

3、广告颜料、油画棒、棉签、剪刀、线、色纸、自粘纸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看这是什么?石头娃娃今天晚上要举行生日宴会,小朋友来当小小化妆师,把石头娃娃打扮打扮好吗?

(二)引导讨论启发想像。

师:小朋友想怎么打扮石头娃娃?你想用什么来装扮石头娃娃?想把他装扮成什么?幼儿讨论交流自己的想像。

(三)认识材料提出要求:

1、出示准备好的材料,引导幼儿观察。

师:小朋友看看桌子上有什么?它可以用来做什么?你准备用哪些材料?

2、要求:

(1)等会儿小朋友先想好,到哪个组?和哪些小朋友一起打扮石头娃娃?

(2)先观察石头的形状、颜色像什么?可以用来做什么?然后再进行妆扮。

(3)安静操作,注意安全。

(四)幼儿操作观察指导幼儿在北景音乐下进行操作活动。教师重点观察幼儿如何选择同伴,并适当引导幼儿进行合作;重点指导石子连环画组的幼儿,启发引导幼儿进行讲述。

(五)集中交流体验成功师:你刚才做了什么?是自己独立完成的?还是跟同伴一起完成的?你把石头娃娃装扮成了什么?在装扮石头娃娃时你遇到了什么困难?怎么解决的?

1、幼儿自我评价,介绍自己的作品。

2、幼儿相互评价,夸夸他好在哪?

3、教师对幼儿合作及操作情况进行评价。

(六)介绍作品分享快乐。鼓励幼儿相互交流,介绍自己的作品。

教学反思:

美术创作来源于生活,作品表现的是生活的内容。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小孩子熟悉的鹅尾神石园.更容易引发小孩子积极讨论、自主探索的欲望。通过想象和交流,小孩子们发现,原来利用石头的形状和一些材料,可以创作出不同的作品,他们畅所欲言,跃跃欲试。

在一种面向全体幼儿的艺术教育中,技能技巧的培养应该不是最主要目的,它们应作为帮助幼儿保持活动兴趣、进行创造的手段。创作过程中凸显出的技能技巧问题不容忽视,当小孩子思索怎样把两块石头粘在一起时,教师的启发与引导能使小孩子的想象更加合理。作为艺术领域中的美术教育活动,倡导的是自由表达、个性展示。我们要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与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表现方式和审美感受,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材料的投放给了小孩子直接进入创作角色的机会,小孩子在选择时就非常明确自己要做什么,需要哪些材料,怎么做。引导幼儿根据石头特有的外形,选择合适的辅助材料装饰石头,表现真实物体的主要特征,提高作品的美感。

投放有关石头的图片、画册,使幼儿获得技能技巧与表现形式的间接经验;投放制作的石头作品,引导幼儿观察,如何根据石头本身的形状变出有趣的造型,并在欣赏中明确:要想将石头变得更形象,就要将动物和其他东西的主要特征表现出来。教师根据小孩子的创作情况,关注个别差异,当幼儿遇到麻烦,受到最基本的技能技巧的干扰时,应该适时提供可靠的支架,让幼儿获得恰当的帮助。这样有助于幼儿获得相关的经验,在原有水平上有所发展,提升美术创造力。

评价幼儿美术活动时,不应过分强调最终完成的作品,而是把重点放在活动的过程中,应该看到小孩子情感和表现上的差异,以积极评价为主,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地表达。让每个小孩子都把作品放在展台上,让人人都有成就感,从而不断激发小孩子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和热情,这种个性化的注重主体参与的评价方式有利于小孩子学会自尊和尊重别人。

化妆课件【篇4】

给妈妈化妆社会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给妈妈化妆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

(2)体会到妈妈对自己的照顾,并主动拥抱妈妈表达爱意。

(3)进一步增进与妈妈之间的情感。

(4)体验人们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5)体验节日的快乐氛围。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请幼儿在家中听妈妈讲述自己生病的时候是怎么被照顾的。

人员准备:提前给幼儿的妈妈发出参与活动的邀请函。

材料准备:音乐、场地、唇膏、眉笔、腮红。

活动重难点

重点:通过给妈妈化妆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

难点:能更好地与妈妈进行合作游戏。

活动过程

1.诗歌表演,激发对妈妈的爱

师:今天,小朋友的妈妈都来到了幼儿园和我们一起做游戏,让我们朗诵一首《游子吟》来欢迎妈妈们的到来。

2.游戏:我给妈妈化妆

游戏规则:幼儿十人一组,在规定的2分钟时间之内给妈妈化妆,包括涂口红、画眉毛和涂腮红;当音乐响起来之后,妈妈和幼儿一起走上舞台,到舞台中间摆出一个帅气的造型。

重点: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和妈妈一起游戏的快乐。

小百科:母亲节是在中国港澳台地区流行起来之后才进入大陆的,名贵的珠宝,象征母爱的康乃馨,特制的爱心甜点,精致的手工贺卡等,成为人们向母亲敬献爱意的礼物。

化妆课件【篇5】

活动目标:

1、在愉快的游戏中学习不同的绘画形式--脸部彩妆。能大胆地自己脸上进行夸张的化妆,体验化妆的乐趣。

2、培养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引导幼儿收集有关的脸谱资料并带到幼儿园,通过图片、谈话,丰富有关不同类型、夸张的脸部化妆经验。

2、环境创设:在活动室里挂上各种各样的脸部化妆图,布置一个迪斯尼乐园。

3、镜子、脸彩棒、干湿纸巾,各种表演服饰、道具。

4、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进入迪斯尼乐园,感受各种脸谱的美。

师:迪斯尼乐园要举行化妆舞会,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教师带领幼儿参观欣赏由小朋友收集来的各种类型的脸谱。

幼:老师,这是孙悟空。

幼:老师,这个脸谱上有国旗

幼:我的这个有足球!

(评析:让幼儿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观察、讨论和交流。教师以倾听者的身份分享幼儿的发现和感受,幼儿有关脸谱的感官经验不断丰富)

(二)以变魔术的形式激发幼儿观察化妆的兴趣。

1、教师使用脸彩棒在自己的脸上快速涂画,把自己化妆成米老鼠,引导幼儿认真观察。

师画了黑鼻头问:这是什么?

幼儿惊讶后笑:鼻子。

师画大大的黑眼眶说:这是我的大眼睛。

幼儿瞪大了眼睛。

师画了红腮帮,幼儿大笑。

师画玩胡须带上耳朵,装上尾巴问:我变成谁了?

幼儿一下子笑了,大声喊着:米老鼠!

(评析:教师大胆快速的化妆幼儿感到很惊讶,他们没想到老师会画在自己的脸上,很快这种惊讶被有趣的发现所替代,幼儿感到化妆很有趣,很好玩,开心的笑了。)

2、引导幼儿讨论:你想化妆成谁?还可以怎么化妆?

师:我变成了米老鼠,你想变成谁?想在脸上画什么?

幼:我想变成小白兔。

幼:我想在脸上画花。

幼:我想变成麦当劳叔叔……

(评析:教师的示范以有趣的魔术形式进行,融合了新材料脸彩棒的介绍和使用,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自然地学到了工具的使用方法并看到了绘画成果,体验到化妆的乐趣,纷纷想尝试。)

(三)教师以米老鼠的游戏口吻提出化妆要求:

师:

1、每个参加舞会的人都要进行脸部化妆。

2、可以用脸彩棒在自己的脸上画线条、花纹、图形,也可以涂色块。

3、要动脑筋,自己设计,与别人不一样。

(四)幼儿化妆,打扮自己,教师巡回指导。

1、重点启发鼓励幼儿大胆运用已有的绘画经验进行化妆。

提醒幼儿不要与别人相同,大胆地表现;鼓励幼儿互相帮助;指导能力弱的幼儿完成脸部化妆。

2、引导幼儿相互交流、互相欣赏。

(评析:一开始,一部分胆子大的幼儿拿起脸彩棒开始在脸上涂画,一部分幼儿却还在忧郁、观望。我没有急着催促他们动手,而是引导他们先观察已经动手的幼儿是如何涂画的,再鼓励他们大胆地往自己脸上画:"你看。那些小朋友玩得多开心,你也试试看。"巡视中,我不停地针对每一个幼儿的化妆或以商量的口吻:"是不是再把上面这个地方画上几条线?"或以暗示的口吻:"如果把红色的嘴巴再涂大、涂宽一些,会更有趣!""看着前面的脸谱再画,慢慢来。""如果能再加上几条线就更好了……"引导他们不断修改。十几分钟后,有几个动作快的幼儿已经把自己的脸画好了。他们先是自己对着镜子欣赏了一番,然后拽着同伴欣赏自己的脸,并一起哈哈大笑,其他小朋友受到了影响,于是,我大声宣布:"画好的小朋友可以去帮助没画好的小朋友,也可以去邀请旁边的老师,帮她化妆,还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耳朵、帽子和尾巴,打扮自己。"于是,孩子们又找到了事做,并非常乐意帮助同伴,而没画好的幼儿也乐意别人帮忙,不知不觉中他们学会了互相帮助。)

3、幼儿自由选择服饰、道具,参加舞会,随音乐的节奏大胆表现,体验快乐。(评析:尝试化妆的过程是快乐的,这种快乐要大家一起分享。

音乐响起,舞会开始,我与孩子们在欢快的邀请舞音乐声中翩翩起舞,不断交换舞伴,相互欣赏同伴的化妆造型,让孩子们充分地体验自己和同伴的创作乐趣。

活动延伸:

一起去邀请其他幼儿来参加我们的化装舞会。

活动建议:

在活动前利用空余时间引导孩子初步了解一些脸谱。

化妆课件【篇6】

1.激发幼儿细致观察图画和认真倾听故事的良好习惯,感受故事幽默有趣的风格。

2.发展较为细致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能够专注观察画面、认真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重点:能够观察、倾听故事,(教案出自:教案网)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幽默活泼的特点。

难点:理解花格子大象艾玛的两次玩笑。

物质准备:图画书ppt。

一、导入:认识花格子大象艾玛,引出故事。

二、展开

1.观察与讨论:

(1)花格子大象与其他大象有什么不同?

(2)花格子大象是怎么和好朋友说悄悄话的?

(3)在其他大象睡觉的时候花格子大象干了什么?

(4)为什么出现了那么多艾玛?是谁干的?

(5)重点引导幼儿观察:花格子大象到底有没有给自己化妆?

2.教师完整讲述故事《艾玛过化妆节》,(教案出自:教案网)请幼儿欣赏,进一步感受理解故事。

三、延伸:向介绍其他有关艾玛的系列图书。

化妆课件【篇7】

设计思路:

在平时,我发现孩子们特别爱美。每次他们涂指甲后都会向我炫耀。有事还会用彩笔画指甲。孩子小,会经常把手放在嘴里。这样对身体有害。因此我设计了这节活动。

活动目标:

⒈知道化妆品含有化学成分,幼儿皮肤嫩,不小心弄到嘴里会中毒。

⒉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知道大人的东西不乱动,树立安全意识。

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1.在活动中让孩子形象地感知化妆品的危险,不能将妈妈的化妆品当成玩具,更不能随便涂抹。

2.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能自觉地控制自己的行为,树立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1.口红、粉饼、胭脂、指甲油、眼影油彩等。背景音乐。

2.课件:《不玩妈妈的化妆品》,故事的音频。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看,老师今天又什么变化?

2.出示化妆品让幼儿观察。

师:这些是什么?谁经常用化妆品?小朋友可以用化妆品吗?

二、讲故事,回答问题。

1.播放ppT,并播放故事音频。

师:刚才小朋友们看到的就是化妆品了,在家里你是不是看到妈妈也在用这些呢?那我们小朋友可不可以玩妈妈的化妆品呢?

师:那下面我们一起来听一个故事吧。

2.回答问题(1)师:大眼猫在玩妈妈的化妆品,她做了什么呢?

(2)师:皮皮猴为什么会肚子痛?

(3)师:大眼猫第二天也去了医院,她为什么去医院?

教师小结。师:从故事当中我们可以知道,我们小朋友是不可以玩妈妈的化妆品的。(教案出自:.教案网)化妆品化学成分多,小孩使用容易皮肤过敏。皮肤过敏会出现皮肤瘙痒、红肿等现象。化妆品不小心放入口中会引起中毒。

三、请大班幼儿进行情景表演。

1.请幼儿表演。

师:孩子们,老师请来了大班的小朋友,我们热烈欢迎。他们今天为我们打来了情境表演。我们看看他们做了什么?

(1)小朋友涂抹妈妈的口红。

(2)小朋友误食化妆品。

(3)使用小儿专用的化妆品。

2.播放博士爷爷的录音。

师:现在老师请来了一位博士爷爷,我们一起来听听他是怎么说的。

3.小结。

师:孩子们,博士爷爷的话你们记住了吗?我们一定不能玩妈妈的化妆品,否则会很危险的。

四、活动延伸

师:我们今天通过故事知道了妈妈的化妆品,小朋友是不能使用的。回家后请把这个故事讲给你们的妈妈。

化妆课件【篇8】

活动背景:

《鞋》是我们小班的预设主题活动,子活动有《我最喜欢的鞋》、《我家的鞋》、《小小设计师》、《能干宝宝穿鞋比赛》、《有用的鞋》五个。在《小小设计师》活动中,我跟孩子们用各种颜色装饰鞋子,有个幼儿不慎将颜色倒在地上,随后用鞋底无意踩了五颜六色的颜料在地板上印出了鞋印,他的新发现很快吸引了所有的孩子,于是玩色活动《快乐的鞋印舞会》应运而生。

活动目标:

1、大胆尝试用不同的颜色进行刷色、压印,感受鞋印颜色、花纹的美。

2、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能根据需要自由地选择绘画材料进行作画,体验快乐的情感。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平底有花纹的鞋子若干;

2、大幅长条背景图一张;调好的各色颜料、刷子、湿抹布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背景图,示范印画过程,吸引幼儿兴趣。

师:这么大一个舞台,我们会请谁来跳舞呢?(幼儿猜测) 请你们闭上眼睛数五下睁开,看看猜得对不对?(师 印画)

1、引导幼儿对比观察鞋印画和鞋底,感受鞋印和鞋底花纹的匹配美以及不同的鞋底花纹的美。

2、师示范印画,重点示范动作:挽袖子、握刷子、蘸色、刷鞋底、压印(数三下)、用抹布擦净手上的颜色;重点语言提示:要把鞋印宝宝打扮得漂亮点,穿上漂亮的衣服(提示幼儿选色并乐意换色)、给它选个合适的位置。

二、幼儿尝试鞋底印画。

1、鼓励幼儿选取不同花纹的鞋子进行印画作业;

2、重点指导幼儿将鞋印印完整(压印时用力均匀)

三、展示作品,师幼共同分享。

1、都有哪些鞋印宝宝在跳舞呢?(引导幼儿表述不同的鞋印花纹)

2、哪个鞋印宝宝打扮得最漂亮呢?(引导幼儿欣赏颜色的美及鞋印的完整性)

3、鞋印宝宝在跳什么舞呢?(引导幼儿讲述小故事)

四、幼儿在欢快的舞蹈中结束活动。

师:我们也跟鞋印宝宝一起来跳舞吧!

活动反思:

我觉得这个活动很适合小班的孩子,孩子们在活动中都能积极参与。孩子们无意间生成的《鞋印画》是《鞋》的主题的延伸活动,玩颜色又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因此在整个玩色活动中,孩子们快乐、兴奋地不断进行尝试。有几个孩子无意间尝试出了混色效果的鞋印画,并倡议别的同伴也来尝试;还有两个女孩子尝试拼色效果的印画……在孩子的讲述交流活动中,孩子们也争先恐后地讲出了自己的想法,如“我的鞋印是青蛙妈妈和孩子。上面是妈妈(上半部分的鞋底),下面是孩子(鞋跟),妈妈跟孩子,相亲相爱在一起”;“我的鞋底是爆丸王子的地盘,我让他们在转圈,很有意思吧!”;“我的鞋底像一朵花,我要送给奶奶,奶奶每天都送我,很辛苦!”孩子们快乐而自信地创作着。我在享受着孩子们快乐活动的同时,深刻地意识到:敏锐捕捉孩子的兴趣点,并加以引导和延伸,是构成一个成功活动的关键,也是一个专业幼儿教师的基本能力。

化妆课件【篇9】

一.活动背景:

脸谱是我国传统戏剧中角色脸部的化妆,其丰富的色彩和细致的构图体现了浓郁的民族特色,具有很强的视觉魅力。在大力弘扬民族文化、激发爱国热情的今天,脸谱不失为培养幼儿审美情趣的良好教育资源。我们地处戏剧底蕴丰厚的闽南泉州,每次在观赏大型踩街和文化艺术节的活动中,孩子们总是被色彩鲜艳图案有趣的戏剧脸谱吸引住。因此,我选取了脸谱这一富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让幼儿在宽松式、游戏式的艺术活动中感受美、表现美、体验创作的乐趣,进而激发幼儿热爱和弘扬民族文化的情感。

二.活动实录:

(一)活动目标:

1.在愉快的游戏中学习不同的绘画形式脸部彩妆。能大胆地自己脸上进行夸张的化妆,体验化妆的乐趣。

2.培养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1.活动前引导幼儿收集有关的脸谱资料并带到幼儿园,通过图片、谈话,丰富有关不同类型、夸张的脸部化妆经验。

2.环境创设:在活动室里挂上各种各样的脸部化妆图,布置一个迪斯尼乐园。

3.镜子、脸彩棒、干湿纸巾,各种表演服饰、道具。

4.磁带、录音机。

(三)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进入迪斯尼乐园,感受各种脸谱的美。

师:迪斯尼乐园要举行化妆舞会,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教师带领幼儿参观欣赏由小朋友收集来的各种类型的脸谱。

幼:老师,这是孙悟空。

幼:老师,这个脸谱上有国旗

幼:我的这个有足球!

(评析:让幼儿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观察、讨论和交流。教师以倾听者的身份分享幼儿的发现和感受,幼儿有关脸谱的感官经验不断丰富)

概率课件收藏9篇


栏目小编为您精心挑选了一篇关于“概率课件”的文章建议一读。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所以在写的时候老师们就要花点时间咯。教案是教学流程的规范化体现。请您将本页加入收藏夹以便下次阅读和分享!

概率课件 篇1

概率与频率的教学设计

概率与频率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第一节的内容。下面我从将从背景分析、目标分析、过程分析、板书设计、反思评价这五个方面对本节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本章是在统计的基础上展开对概率的研究,而本节又是从频率的角度来解释概率,其核心内容是介绍实验概率的意义,即当试验次数较大时,频率渐趋稳定的那个常数就叫概率。本节课的学习,将为后面学习理论概率的意义和用列举法求等可能性的事件的概率打下基础。

2、学情分析:

我所处的是一所乡村中学,学生基础薄弱,好动,注意力容受外界影响而分散.学生此前学习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必然性及不可能性,可由已知知识入手,设计相关的生活情境作为课堂引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智力类型不同,尽量分层次设置问题和对问题运用多种展示手法。另外由于本节课内容非常贴近生活,因此丰富的问题情境会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根据这些在教学中国我采用了做试验的方式来展开教学,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和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但学生过去的生活经验会对这节课的学习带来障碍,因此正确理解每次试验结果的随机性与大量随机试验结果的规律性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

3,重点和难点

概率的实际意义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正确理解频率和概率的关系,如何正确理解每次试验结果的随机性与大量随机试验结果的规律性是本节的难点。

4,联系生活

生活很多方面可以用到概率的知识,如掷骰子问题,投掷硬币问题,打靶问题,转盘问题等等,这些可以结合教材和学生情况设计成教学情景,让数学变的有趣和富吸引力。

5,教学策略:

通过以上分析,为了达到好的教学效果,以启发为主,分层次设置问题,加入适量的情景设置,运用实验探究展开课堂,对问题采用多种展示手法,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课堂是个不断变化的过程,要因时因事而变,灵活把握,因材施教。

6,教学媒介:

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电脑模拟试验,让学生感受信息技术为数学学习带来的方便,同时结合黑板记录和展示学生学习成果。

二、目标分析

根据背景分析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置为

1,知识技能:

理解概率的含义并能通过大量重复试验确定概率。 能用概率知识正确理解和解释现实生活中与概率相关的问题。经历用试验的方法获得概率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动手能力。 在由“试验形成概率的定义”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过程方法:

以分组做试验的方式导入和展开课堂,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本例题,通过分组讨论,合作交流的方式完成课堂学习。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利用生活素材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 通过分层设置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的自信。结合随机试验的随机性和规律性,让学生了解偶然性寓于必然性之中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三、过程分析

为达到上述教学目标,教学中,我设置六个教学环节。

1、课堂导入

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和问题对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进行复习。通过生动的实物图片和生活情境,让学生对事件的随机性和可能性作出判断, 同时引出本节课的中心问题: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呢?如(遇上红灯、生个儿子、天气晴好)。自然地把学生引入到随机事件的概率的探究过程中来。

2、课堂展开

要研究随机事件的概率,抛掷硬币的试验既典型又方便,为了达到自然而然的效果,我给学生设置了一个问题,如果让两个同学举行象棋比赛,用一种公平的方式决定让谁先走棋, 学生会说出抓阄或者抛掷硬币, 顺势提问:用抛掷硬币对比赛双方公平吗?为什么? 学生可能会回答公平,而为什么公平学生可能回答不上来,接着就提出能否用试验来验证?学生会心存疑虑。

第一步:分组试验

将全班分四组,要求第一组掷一枚硬币2次,第二组投掷硬币20次,第三组投掷硬币60次,第四组投掷硬币100次,并分别把试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分析试验结果:

提问(1):各小组正面朝上的频率一样吗?分别为多少?

提问(2):各小组反面向上的频率一样吗?分别为多少?

提问(3):如果把全班四个小组的结果进行累计,正面朝上的频率是多少,会有变化吗?反面向上的呢?

设计意图: 通过提问1:引导学生认识到随机事件的发生具有偶然性。 2:引导学生发现在次数逐渐增大的情况下,频率数值渐趋稳定。

第二步:比较试验

让学生对历史上的数学家们所做的实验和自己分组所做的实验进行对比。历史上棣莫弗 、布丰 、费勒 、皮尔逊 都对抛掷硬币的正反面向上的随机性问题做过实验,书上也有相应的记载,让学生对比。这让学生既了解到一些数学家的故事、感受到他们为追求真理而做的牺牲和努力,又可以得到:几位数学家的试验结果跟我们今天的试验结果大致相同,大量试验次数下频率数值稳定于0.5。这样学生会很有成就感,老师趁此提出鼓励和希望,只要努力你们也可以成为数学家。

以上的试验说明:“正面向上”的频率稳定于0.5,“反面向上”的频率也稳定于0.5。由两个频率稳定到的'常数相等说明两者发生的可能性相等,从而验证了猜想,判断公平的直觉是对的。

第三步:电脑模拟实验。利用电脑多模拟实验,让学生在计算机中输入数据,然后看得到的结果,并和自己是实验数据,科学家的数据相对比,了解电脑的模拟功能。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大量重复试验下,任意抛掷硬币“正面朝上”这个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逐渐稳定到的常数刻画了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3,形成概念 深化认识

让学生通过以上的学习和对课本的自学,归结概率概念:一般地,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如果事件A发生的频率 会稳定在某个常数p附近,那么这个常数p叫做事件A的概率,记作P(A)=p。其中m是事件A发生的频数,n是试验次数。

思考(1):概率的取值范围是什么呢?

思考(2):定义中的“频率”和“概率”有何区别和联系?

结合投币试验,同学知道各小组试验算出的频率不一定等于概率。区别就是:频率不一定等于概率,概率是频率趋于稳定的那个值。

例:对某电视机厂生产的电视机进行抽样检测的数据如下:

抽取台数

问题一:计算表中优等品的频率

问题二:估计该厂生产的优等品的概率

设计意图:通过本题,让学生更具体的理解概率,巩固概率和频率的关系,了解频率不一定等于概率,而是围绕概率波动。同时也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大量重复实验是确定概率的一种方法。

4,拓展提高。

问题一:投掷硬币正面向上的概率是0.5,那么连续投掷20次硬币,则一定会有10次正面向上,这样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问题二:天气预报说明天晴天的概率是80%,小明说“明天肯定是晴天,要不就是天气预报不准”小明说的对吗?

设计意图:问题一为了让学生辩证的对频率和概率二者间的关系加以认识。问题二是从可能性上让学生对概率有清醒的认识。通过这两个问题使学生正确理解大量随机实验结果的规律性和每次实验结果的随机性。

5,总结归纳,问题延伸

问题一: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你掌握了那些知识?

问题二:对频率和概率你是怎么理解的,二者间有什么关联和区别?

问题三:生活中那些问题会用到概率和频率,或者说概率和频率能解决生活中的那类问题?

6,作业,

作业一:课本144页第5题和第6题

作业二:上网搜索刘翔参加国际性的比赛已来的参赛次数和获奖次数并进行统计,并计算出刘翔的获奖概率,对他的下次比赛做出预测。

四,板书设计

对学生的实验结论展示

学生总结本节内容展示

对概率的概念总结

作业布置

例题解答

五,反思评价

1,通过回顾巩固,让学生为本节课的展开做好知识储备,设置情境性的问题营造了学习气氛。2,为了让学生对频率和概率二者间的关系和区别有清醒的认识,我采用了实验探究的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小组谈论和启发的方式让学生对每次试验结果的随机性与大量随机试验结果的规律性有了正确的认识。3,为了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利用了多媒体技术。4,教学理念上,关注教材的变化和学生的认知特点,采取启发式的逐步渗透的学习策略。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重视学生的合作探究,肯定学生的进步,捕捉学生的发光点,对课堂上生成性问题,及时处理和组织学生探究。5,为了让课堂顺利展开,我做了充分的课前准备,课堂是态的过程,是不断变化的,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做了提前的思考和准备,制定了应对的策略。

概率课件 篇2

概率是一门数学分支,用于描述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随机事件,例如掷骰子、抽纸牌、猜硬币等等。而这些事件的发生是没有固定的规律可循的,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概率来描述其发生的可能性。

本教案将会介绍随机事件的概率以及如何计算概率。

一、随机事件的定义

随机事件是在进行一次试验中,其结果有多种可能性,但无法确定哪一种结果会出现,因此被称为随机事件。

例如,抛一枚硬币的结果只有正面和反面两种可能性,我们无法确定会出现哪一种结果,因此这个事件被称为随机事件。

二、概率的定义

概率是描述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的一种数值。通常用P(A)表示事件A发生的概率,其数值范围在0到1之间。其中,0表示不可能发生,1表示肯定会发生。

例如,抛一枚硬币,出现正面和反面两种可能性,因此P(正面)=0.5,P(反面)=0.5。

三、概率的计算方法

1.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

等可能性事件是指所有可能事件的概率相等的事件。

例如,掷一颗骰子的6个面,每个面出现的可能性都为1/6,因此抛出任何一个面的概率都是1/6。

2.多次事件的概率

多次事件是指试验中有多个事件的发生。

例如,抛两枚硬币,其可能结果为正正、正反、反正和反反四种。其中,正反和反正是相同的概率,其概率均为0.25。

3.互不相关事件的概率

互不相关事件是指两个或多个事件的发生不相互影响。

例如,从一副牌中抽一张牌,第一次抽出来黑桃,放回后再抽一次,第二次也抽到了黑桃。这两个事件是互不相关的,因此计算它们同时发生的概率需要将两个事件的概率相乘,即P(第一次黑桃)×P(第二次黑桃)=1/4×1/4=1/16。

四、概率的应用

概率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统计学、金融、物理学、生物学等。

在统计学中,我们需要通过概率来描述各种样本的可能性;在金融中,我们可以通过计算随机事件的概率来制定投资策略;在物理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概率计算原子和分子的运动状态;在生物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概率来研究遗传规律。

总之,概率是描述随机事件可能性的一种数学工具,其在生活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概率课件 篇3

新增内容《求概率的方法》,是我以前没教过的内容,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本章的兴趣,我在起始课的引入上动了很多脑筋,经具体实施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铃声一响,我手拿着一个包装得很精致的小礼品盒走进了教室,同学们用惊奇的目光注视着礼品盒,有个同学大声问:“老师,您手里拿的是什么呀!”,我笑着说:“这是个小礼品盒,里面装了一份神秘的礼物,同学们猜一猜我为什么带这份礼物来?”有的同学说:“今天是您的生日”,我摇了摇头。还有的同学说:“那准是您女儿的生日,要不就是您的结婚纪念日。”,我仍然摇头,同学们哈哈大笑。我说:“今天是我的幸运日,我给同学们讲讲我的幸运日的来历。十四年前的今天,吃过晚饭后,我想出去散散步,途经迎风街道邮局的位置,发现那里围了很多人,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也凑过去看,发现一辆大汽车上装满了山地车,走近一看,原来他们在抓奖。看了一会儿,我也忍不住想碰碰运气,于是花了2元钱买了一张奖券,结果我真的很幸运,我中了一辆山地车。”只听同学们齐声喊着:“喔……”我接着说:“我中奖了,特别高兴,因此我就把这一天定为自己的幸运日,在这个幸运的日子里,我想把这份神秘的礼物送给咱们班的一位最幸运的同学,好不好?”同学高兴地齐答:“好!”,有几个淘气的男生还假装搓了搓手。我接着说:“今天神秘礼物的得主是通过三个游戏产生的。第一个游戏:前后桌四名同学是一组,以玩“手心手背“的游戏决出胜者;第二个游戏:老师准备了四道题(本节课需要用到的`旧知识),请第一个游戏胜出的同学进行抢答,按成绩取前三名。第三个游戏:请第二个游戏胜出的三名同学到前面来,面朝大家,老师发给每人一枚一角硬币,每人连续掷三次,三次都是正面的为胜,最后得胜者就是今天的幸运同学。”设置这三个游戏环节我想达到的目的是:通过游戏的公平性,渗透等可能事件发生的条件,体会随机思想。以比赛的形式复习已有的概率知识,增强了学生的注意力,增加了数学课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学习这一章知识的兴趣,最后通过第三个游戏为问题背景,引入新课。

在这节课中,同学们的参与热情空前高涨,特别是最后一个环节:将一枚一角硬币连续掷三次的游戏。游戏结束,我顺势提出:“同学们,你们能否从刚才的游戏中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呢?”一个同学马上举手回答:“我想知道一枚硬币连续掷三次正面都朝上的概率是多大?”我马上予以肯定:“这个同学的问题提得太好了,这个问题正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经过实践,本节课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绪,激发了学生学习概率知识的兴趣,课下有几个同学还追着我问:“老师,我们发现一个规律,两个同学玩手心手背的游戏中,全出手背的概率是四分之一。如果换成三个同学,全出手背的概率是八分之一,如果换成四个同学,全出手背的概率是十六分之一,假设咱们班的32名同学都来参与,那么一起出手背的概率应该是2的32次方分之一,对不对?”我高兴的回答:“对!你们真是又聪明又肯动脑,真是了不起!”

新课的引入,就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和手段,它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是教师主导地位的体现,是教师必备的一种教学技能,它同时也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依托。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新课导入得法,不仅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还能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积极思维,勇于探索,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反之,学生很难马上进入角色,学习不会积极主动,教学就会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努力创设情景,设计好的引入环节,争取利用较短的时间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概率课件 篇4

随机事件的概率教案

一、教案背景

随机事件的概率是高中数学中一个重要的内容,也是数理统计的基础。理解概率的概念和运用概率的方法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教案旨在通过引入随机事件的概率理念,帮助学生理解概率的概念和计算概率的方法,并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来巩固学生对概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理解随机事件和概率的概念;

2. 学会计算随机事件的概率;

3. 掌握概率的实际应用;

4.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1. 概率的概念;

2. 随机事件的概率计算;

3. 概率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步骤

Step 1 引入概率概念(15分钟)

1. 讲解概率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举例说明概率的计算方法;

3. 让学生回答一些简单的概率问题。

Step 2 随机事件的概率计算(30分钟)

1. 引入随机事件的概念;

2. 讲解概率的计算方法:频率和几何概率;

3. 给学生练习计算随机事件的概率。

Step 3 概率的实际应用(30分钟)

1. 引入概率的实际应用领域:赌博、游戏、统计等;

2. 分析概率在实际问题中的意义和作用;

3. 给学生一些实际问题进行解决和讨论。

Step 4 深化学习与拓展(30分钟)

1. 引导学生思考概率的深层次问题;

2. 给学生一些拓展题目进行解决。

五、教学资源

1. 电子白板或黑板;

2. 教学PPT或课件;

3. 讲义和练习题。

六、教学评估

1. 课堂提问:通过课堂提问来检查学生对概率概念和计算方法的理解;

2. 练习任务:布置一些概率计算题目和实际问题让学生完成,检查他们的概率运用能力;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一些概率问题,检查他们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延伸

1. 制作更多的练习题来巩固学生的概率计算和应用能力;

2. 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际问题,让他们通过概率的方法解决问题;

3. 组织学生参加概率实验,让他们亲身体验概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4. 扩展学生对概率的深入学习,引导他们研究概率的更高级问题和应用。

以上就是关于随机事件的概率教案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概率课件 篇5

统计与概率教学设计数学教案

概率课件 篇6

随机事件的概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随机事件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 掌握随机事件的概率计算方法;

3. 能够应用概率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1. 随机事件的概念和特征;

2. 随机事件的概率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

1. 随机事件的概率计算方法的应用;

2.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

教师:教材、黑板、白板、彩色笔

学生:练习册、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

Step 1: 引入随机事件的概念

1. 教师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例如:在投掷一个均匀的骰子时,会出现1、2、3、4、5、6等六个可能的结果,而每个结果出现的概率是相等的,这就是一个随机事件。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思考,解释随机事件的概念。

2. 教师通过黑板、白板等工具,将随机事件的概念进行简单明了的解释,并列举一些常见的随机事件,并让学生补充其他例子。

Step 2: 随机事件的特征

1. 教师讲解随机事件的特征:随机事件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或可能发生的事情,它具有不确定性、多样性和独立性的特点。

2. 教师通过黑板、白板等工具,将随机事件的特征进行详细解释,并让学生举例说明。

Step 3: 随机事件的概率计算方法

1. 教师引入随机事件的概率的概念:概率就是某个随机事件在所有可能事件中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2. 教师教授常见的概率计算方法:等可能概率法、频率法和几何概率法。

3. 教师通过黑板、白板等工具,讲解概率计算方法的具体步骤,并辅以例题进行演示。

Step 4: 解决实际问题

1. 教师分发练习册,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练习册上的一些计算题。

2. 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练习册上的难题,并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

3. 教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和讲解,并提供相关的指导和提示。

六、教学总结

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总结概括,突出重点和难点。

2. 教师鼓励学生思考和提问,解答学生的问题。

七、作业布置

1.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的课后习题。

2. 教师提供课后辅导时间和方式,以便学生在课后的学习中获取及时的帮助和指导。

八、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随机事件的概念和特征有了基本的了解,掌握了相关的概率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避免了一味灌输的教学方式。但对于某些学生而言,随机事件的概念和概率计算方法可能较为抽象和难以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建立相关的概念框架和思维方式,通过具体示例和实际应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概率课件 篇7

随机事件的概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和理解随机事件与概率的概念。

2. 掌握随机事件的基本性质和分析方法。

3. 能够应用概率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随机事件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的理解。

2. 概率的定义和基本性质的掌握。

3. 随机事件的分析方法和应用问题的解决。

三、教学内容

1. 随机事件的概念和性质

(1)随机事件的定义:在相同条件下,结果不确定的现象称为随机现象。

(2)随机事件的基本性质:互斥性、必然性和可加性。

(3)随机事件的运算:事件的包含与不包含、事件的和、事件的积。

2. 概率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1)概率的定义:在随机现象中,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称为概率。

(2)概率的基本性质:非负性、规范性、可列可加性。

3. 随机事件的分析方法

(1)古典概型:等可能性原理、互斥事例和事件的计数。

(2)几何概型:面积比例。

(3)选择与决策问题:条件概率、贝叶斯定理。

四、教学方法

1. 教师主导讲解与学生互动的结合,通过讲解、示范和练习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师以讲解为主线,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际问题的分析,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五、教学步骤

1. 导入环节

通过提问和举例引出随机事件和概率的概念,并与学生一起讨论随机事件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2. 概念讲解

详细讲解随机事件的定义、基本性质和概率的定义及基本性质,并通过案例分析巩固学生的理解。

3. 方法讲解

通过解释和示范,讲解古典概型、几何概型和选择与决策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4. 练习与巩固

设计一系列练习题和实例,由学生自主解答并进行讨论,巩固和运用所学的方法和技巧。

5. 拓展与应用

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将概率理论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

六、教学评估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思考和讨论,评估学生对随机事件与概率的理解、应用和分析能力。

七、教学资源

1. 教学PPT与课堂练习题。

2. 教学案例和实例。

八、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随机事件和概率的概念和性质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并能够运用所学的方法和技巧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但对于一些复杂问题的处理和分析仍存在困惑,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进行进一步讲解和训练。

概率课件 篇8

随机事件的概率教案

一、教案背景和教学目标

随机事件的概率是数学中重要的一个分支,它在统计学、计算机科学、金融等多个领域有广泛的应用。本教案旨在通过引导学生了解随机事件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应用概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

1. 随机事件的概率基本概念的引入

a. 教师通过讲解和具体例子演示,引入随机事件概率的基本概念。

b. 学生可以通过思考和讨论,解释随机事件、样本空间、事件和基本事件等概念。

c. 教师呈现随机事件的概率定义,即概率等于有利事件的个数与样本空间的个数之比。

2. 随机事件概率计算方法的探究

a. 教师以一个抛硬币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和发现计算概率的基本方法。

b. 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抛硬币,记录实验结果,并统计正面和反面出现的次数。

c. 学生可以通过实验结果和样本空间的个数计算出正面和反面出现的概率。

3. 随机事件的概率性质和计算技巧的学习

a. 教师讲解随机事件的概率性质,包括互斥事件、相对事件和独立事件等。

b. 学生可以通过思考和讨论,了解这些概率性质的定义和应用。

c. 教师提供一些计算技巧和公式,帮助学生更快地计算随机事件的概率。

4. 随机事件的概率应用解决问题

a. 教师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例,引导学生应用概率解决问题。

b. 学生可以通过思考和讨论,找到问题中的随机事件,并计算出相应的概率。

c. 学生可以通过比较不同的概率,得出最有可能的结果,并给出合理的解释。

5. 随机事件的概率思维拓展与练习

a.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进一步拓展随机事件的概率思维。

b. 学生可以通过解决一些稍微复杂的问题,巩固和扩展刚学习的知识。

c. 教师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答,以检验他们对随机事件的概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教学评价和反思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思:

1. 随堂小测验: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些小测验,检查学生对随机事件的概率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2. 课堂讨论:通过课堂讨论,了解学生对概率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作业批改:教师可以收取学生的作业并批改,评价学生对随机事件的概率的掌握情况。

4. 学生反馈:教师可以通过问卷或口头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效果和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

教学反思:

本教案通过引导学生了解随机事件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旨在培养学生的概率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实例演示和实际操作,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课堂讨论和练习题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反馈和评价方面,可以多方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可以包括:

1. 课件:教师可以使用PPT或其他教学软件,呈现课堂讲解的内容和示意图。

2. 实验器材: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硬币、骰子等实验器材,引导实际操作和统计数据。

3. 练习题: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供学生独立解答,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

五、教学延伸

学生可以通过探索更多的实际问题和应用场景,进一步拓展随机事件的概率思维。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生可以理解更多的概率性质和计算技巧。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数学建模比赛,培养他们综合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相关的书籍、网站和课外活动,进一步加深对随机事件概率的理解和应用。

概率课件 篇9

随机事件的概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并掌握随机事件的概念和性质。

2. 学习如何计算随机事件的概率。

3.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随机事件的基本概念:样本空间、随机事件、事件间的关系(包含、互斥、互不相容)。

2. 随机事件的概率:频率概率和几何概率的概念;用频率法和几何法计算概率。

3. 随机事件的概率规律:古典概型的概率规律、加法规则、乘法规则。

4. 随机事件的应用:生活中常见的随机事件及其概率计算。

三、教学步骤:

1. 导入新知:通过一个生活中常见的抛硬币的例子引出随机事件的概念。

2. 知识讲解:

a. 介绍随机事件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并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事件间的关系。

b. 介绍频率概率和几何概率的概念,并让学生了解频率概率和几何概率的计算方法。

c. 介绍随机事件的概率规律,包括古典概型的概率规律、加法规则和乘法规则。

d. 介绍随机事件的应用,如赌博、投资等生活中常见的随机事件及其概率计算方法。

3. 示例演练:提供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通过计算来理解随机事件的概率。

4. 拓展应用:布置一些拓展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归纳: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

四、教学方式和方法:

1.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来理解和掌握随机事件的概念和性质。

2. 实例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具体实例来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推理和归纳总结。

3. 组织学生参与讨论和问题解决的方法,让学生动手实践和应用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

1. 对学生进行课堂回答问题的评价,看是否理解了随机事件的概念和性质。

2.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看是否能正确计算随机事件的概率。

3. 结合实际案例的分析评价,看学生是否能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六、教学资源:

1. 教师准备的课件和讲义资料。

2. 相关的教学视频和动画资源。

3. 学生练习题和拓展应用题。

七、教学延伸:

1. 引导学生做一些生活中的实验,通过实验来验证概率的计算结果。

2. 组织学生参加数学建模比赛,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通过阅读和研究相关的数学文献来深化对随机事件概率的理解。

随机事件的概率是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应用数学的基础。通过本教案的教学,学生可以理解随机事件的概念和性质,学会如何计算随机事件的概率,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将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实际生活中的决策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