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路过读后感(合集8篇)

最新路过读后感(合集8篇)。

唯有阅读才能更深入地认知世界,读完一部作品后所感受到的情感也会更加丰富多彩。但是怎样才能写出一篇真正能激发读者共鸣的读后感呢?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一篇名为“路过读后感”的文章,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不同寻常的阅读体验。

路过读后感 篇1

在这个匆忙而又冰冷的年代,我们不仅有无数个快乐的瞬间,还有那些悲伤的夜晚、无措的时刻,每每在这个时刻,我都会捧起张嘉佳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在里面描绘的各种各样人的人生中找到慰藉,找到温暖。属于你的另一个全世界,终会以豁然开朗的姿态呈现,以我们必须幸福的名义。

作者张嘉佳,80后作家、编剧、导演。被称为微博上最会写故事的人,书里面的篇章,有温暖的,有明亮的,有落单的,有疯狂的,有无聊的,有胡说八道的,细细品来,总让我怦然心动。作者是真心喜爱文字的人,同时也想借自己的文字去给那些在迷茫和痛苦中的人带来指引。

“四季总是有一次凋零,结果无数次凋零。相爱总是有一次分离,结果无数次分离。”书中38篇短篇中,最让我难以忘怀的就是这篇《姐姐》。作者以一个叛逆的男孩开玩笑的口吻叙述了他与姐姐的故事,里面讲到从小到大的打打闹闹相互拌嘴,一些暖心的瞬间,以及长大后才了解的良苦用心。姐姐嘴上不说但总是把最好都留给他,他也从来不表达爱却无时无刻都在护着姐姐。弟弟失恋时,姐姐不管他的情绪强迫他去厨房下碗面,但吃了几口没吃完就自己回到房间;姐姐去外地上大学,弟弟会把自己攒的所有私房钱偷偷塞到姐姐包里怕姐姐受委屈;姐姐不让他抽烟,说抽烟的人都是坏人;在刚有电脑的时候,姐姐教他学打字,他就是不肯学,但是在姐姐以可以泡妞的诱惑下学了打字并且通过MSN加了一个叫无花果的女孩聊天。

他的姐姐狡猾、浑蛋、嘴很毒、总是欺负他,但是姐姐在吃完那碗失恋的面后她回到房间在日记本上写下“弟弟下的面,连盐都没有加,我想,如果不是非常非常难过,也就不会做出这么难吃的面。我也很难过。”;在弟弟因为心疼自己的钱都给了姐姐而钻进被子里时,发现姐姐也同样留给了他自己的私房钱;姐姐虽然不让他抽烟但在去上学前给他留了一包中华和一张纸条,纸条上写着“如果一定要抽,那也抽点好的,至少对身体伤害少一点。”;弟弟在最后才知道无花果给他发了一条消息“笨蛋,我是你老姐。”。可是在1999年姐姐出车祸走了,在医院里见最后一面时姐姐在弟弟掌心敲下六个字母的位置。ILOVEU.每每读到此处,我都暗自伤神、潸然泪下,我也有个总被我欺负又总相互依靠的弟弟,总在动情之处看到自己。

在读书的过程中总是不由得就会想到自己,忍不住想回头看看自己已经走过的路。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也已经走了二十多年。在这一路上不断有人来,又不断的有人离开。今天你珍视的人,可能明天就变成陌路人。有人说,所谓人生就是一个迎来送往的过程。得到失去都是一种常态。在书里也看到,有人失去事业,失去爱人,但是最终都还是要勇敢的生活。而那些我们曾经深爱的人,他或许伤害过你,但是他一定给你的生命中留下过温暖,所以也期望他们获得幸福。正如张嘉佳所说“故事的开头总是这样,适逢其会,猝不及防。故事的结局总是这样,花开两朵,天各一方。”。(郝聪碧)

路过读后感 篇2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是一本我很喜欢的书,就像书中提及的那样,在阳光灿烂的午后,或者是临睡前,翻开《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感受着一个个小人物的喜怒哀乐。在书里,你可以拥有更广阔的想象空间,阅读的过程中也不由得会想到自己,忍不住回头看看自己已经走过的路。

管春和毛毛兜兜转转还是走到了一起;庆幸陪猪头迈入婚姻殿堂的恰好是崔敏;曾经的茅十八和荔枝在稻城炙热地爱着对方,只是现在面前的不是荔枝,而是他自己的影子;末等生王慧奋不顾身去追逐她喜欢的男生,最后遍体鳞伤也无怨无悔……满城的雨水,模糊的痕迹,呆呆地伫立一步也不想往前。张嘉佳告诉我们的是,错过,路过,失去过,坐一会儿,喝一杯,看看风景,带着祝愿,继续向前走。

读着读着,我仿佛是他们当中的每一个人,他们的故事我都感同身受,我从一些人的世界路过,一些人也从我的世界路过。一路上,不断有人来,又不断有人离开。今天我珍视的人,可能明天就变成陌路人。我曾经希望自己能拥有一个人的全世界,但最后却可能只是路过。

有人说,所谓人生,就是一个迎来送往的过程。得到、失去都是一种常态。有人失去事业,失去爱人,但是最终都还是要勇敢的生活。正确看待得失,正确地面对人生的低谷,带着美好的祝愿祝福在你生命中路过的每一个人。

生活中,总会不断有人不经意闯入你的世界,陪你度过一段特殊的时光,占据心里的某个角落,然后他会不动声色地离开,即便你以后的路布满荆棘,一想起曾经的故事,你依然勇敢。

在青春的路上,遇见总是一种美丽,不管对与错,不管是在错误的时间里遇上了对的人还是在正确的时间里遇见了错误的人,不管是错了时间还是错了地点抑或是遇错了人。这一切终将过去,变成你心里最柔软的存在。

爱情,也许不是人生的全部,但却是青春难以绕开的过程。庆幸的是,我们正在努力着、拼搏着、经历着青春,我希望可以从自己的全世界路过,把握生命中所有的精彩和缘分。

路过读后感 篇3

“我希望有个如你一般的人。如这山间清晨一般明亮清爽的人,如奔赴古城道路上阳光一般的人,温暖而不炙热,覆盖我所有肌肤。由起点到夜晚,由山野到书房,一切问题的答案都很简单,只要最后是你就好。我希望有个如你一般的人,贯彻未来,数遍生命的公路牌。”

最初对这本书感兴趣,是无意间在微博上看到了作者一篇文章,对他有了些兴趣,知道了这本书,在看到这段话时瞬间被秒,当即决定买下。后来在看的时候也没有一气呵成,时断时续,但它却总能神奇的戳中我的泪点,欲罢不能。

在别人的故事中,流自己的眼泪。是的,我为管春、毛毛的爱情流泪,我庆幸在这繁华匆忙的尘世,他们没有转身就此错过,兜兜转转,所有的繁难,到最后竟简单到点点头就好的地步。我为荔枝和茅十八的分离流泪,不为他们没有在一起,只为他们曾那样真挚而热烈地想着今后要永远在一起。我为骆驼和他的姑娘流泪,为他以味蕾纪念她的方式心酸庆幸,还好,在所有一切和她有关的记忆变得模糊之时,他还有办法记得她。我为小玉和马力流泪,她为他和另一个女人拼酒,喝遍了大半座城的酒吧,最后栖息在他肩头撒娇流泪的人却不是她,只能说句好累来掩饰伤悲。我为“我”和姐姐流泪,为她逼着“我”学电脑,为她假扮别人和我聊天,为她在死前敲出的“我爱你”。我为王慧流泪,这是我真正觉得在唱独角戏的主人公,她飞蛾扑火般的一场爱情给她带来一个未婚先孕的身份标签,除此之外和一张十万块的支票,可她到底是以末等兵的身份杀出了一条血路,成为一等生。

实在不是我泪点太多,而是这样的故事真实又虚幻,这样的结局心酸又完满。我想真正吸引我的是这样一个个鲜明的人物身上散发出的无所畏惧的光芒,快意恩仇,颇有江湖儿女的风度。生活总有各种各样的烦恼与无奈,相貌不佳惹人烦,身材不好惹人烦,工作不顺心惹人烦,恋情坎坷惹人烦。你不知道下一个烦恼是什么,可它总能冒出来。那要怎样,掩面痛哭还是自我了断?办法总比困难多,自己的人生是要活出自己的光彩,在理智无法告诉你怎样做的时候,就相信直觉。相貌不佳就多读书,腹有诗书气自华,否则也只是一个花瓶而已。身材不好就减肥,减不下就找适合自己的穿衣方式。工作不顺心就去充电,做自己喜欢的才能喜欢自己做的。恋情坎坷就放手,让你觉得累的是坏掉的爱情,去找一个对的人。

正是他们一个个只图此生尽遂我意,不管满身鲜血淋漓的洒脱自在让我感到深深的羡慕,因为自己没有他们那样的勇气,理智总先于感情做决定,或许结局是要好些,可自己满心的不甘要如何安放?被生活织的网困住的我,嫉妒着他们这些同样在网里挣扎却仍能找到出路的一群勇士。生命只有一次,在你即将离世的时候,你只会为没做的遗憾,而不是未做过的后悔。所以每一个凡人所求的不过是自己的人生掌握在自己手中,不为往事所悲,不为今后所忧,每一天都平安快乐。即使不能改变世界,也要努力不被这个世界改变,如果不按照自己想要的去生活,那么久而久之你会发现,你的生活竟全不是自己所想要的。对这个世界随波逐流、感到妥协是容易的,要坚守却无比艰难。愿你我能抵得住狂风暴雨,做最好的自己。

路过读后感 篇4

偶得一书,名《从你的世界路过》,罢,心生许多感情。

书名让许多人产生了不轻的误解,事实上,此书由许多小故事拼凑而成。主线是作者张嘉佳有许多朋友,他们的人生并不顺利,遭遇过非常多的挫折,无一不是痛到心底。张嘉佳便默默陪他们喝酒,安慰他们,并目睹他们在最困难的关头,做出最出人意料的,纯真感人的选择。

每一个小故事,都给我带来了巨大的感动。在他们年轻时,曾用一些幼稚的方式去实现自己的梦想,虽大多不成功,却从中看见了质朴的坚守;成年后,失意的时刻更多,恋人之间也往往不如意,但最后总是理解与宽容,以及不懈的追求;亲人之间,嘴上常常较着劲,心里仍永远是不变的关怀,即使早已分隔生死两界;朋友之间,偶有小打小闹,在逢遇人生低谷时,永远是最厚实的陪伴。

这其中所蕴藏的爱情、亲情、友情,都不掺杂任何杂质,是弥足珍贵的。在这些困难关头,如分道扬,生死离别时,化身为最良好的药剂,愈合着人们的伤口。不需要更多的语言,坚守的陪伴,就能引领人做出最正确,善良的选择。

每次看到他们穷途末路的时候,就不禁有一种惋惜感,认为真的走不下去了。然而不是,主人公们往往在哭完一场,大醉一场,或历经数年时光的磨砺后,选择了原谅,摆脱了所有的枷锁,在某个角落,重新开始。即使在最黑暗的日子里,也不会丢掉了勇气、良知,用仅有的希望去散发出人性的光芒。负着昨日的伤,去看明日的光。在这个时候的善良,是如此的触人心弦,令人动容。

在生活中,也偶尔会有失意时。读完这本书后,我明白,偶尔的挫折是难免的,但重要的是,应如何去面对。书中几个真诚的伙伴,相互扶持,相互安慰,都一步步从阴郁的心情中走了出来,继续开始,寻求希望。

这也启示我在遇到艰难险阻时,可以找朋友、家人倾诉。要不放弃,积极从困难中走出来。而且不论输掉了什么,都不能输掉良知,仍以纯真的目光,去看待这个世界。

这次阅读,给予了我柔软,带给我希望,获得了不少启悟。

路过读后感 篇5

开始接触本人的作者张嘉佳的时候是在微博上,因为她被评为微博上面最会写故事的人,我也是一个比较爱看微博的人,所以在网上看到她的故事的时候,我深深的被她的故事所感动。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最最令我感动的句子:总有几分钟,其中的一秒钟,你愿意拿一生去交换。总有几滴泪,其中的每一次抽泣,你都愿意拿满手的承诺去代替。总有极端场景,其中的每幅画面,你都愿意拿全部的力量去铭记。总有几句话,其中的每个字眼,你都愿意拿所有的夜晚去复习。亲爱的,如果一切可以重来,我想和你,永远在一起。

我想如果我真真正正的去爱一个人的时候,我会很勇敢的去告诉他,即使我是一个女孩子。因为爱情没有所谓的可不可以,何不合适,只有当我们真正的相处过后,我们才能够判断在一起是否合适。所谓的爱是同甘共苦。

读过睡前故事的人都会知道,这是一本纷杂凌乱的书。像朋友在深夜跟你叙述,叙述他走过的千山万水。多么多的篇章,有温暖的,有明亮的,有落单的,有疯狂的,有无聊的,有胡说八道的。当你辗转失眠的时候,当你需要安慰的时候,当你在等待列车的时候,当你在赖床慵懒的时候,当你饭后困顿的时候,总会找到最适合你的章节。《从你的世界路过》讲述的就是我们平时在经历恋爱时候的一些故事,这些故事就是发生在我们恋爱时期的,带有甜蜜,带有烦恼……

世界上不存在如果,你的结婚的对象不一定是恋爱时候的对象。恋爱时期有人说过是我们一生当中最美好的时候,虽然那时候我们有美好的,甜蜜的,争吵的一刻,但是当我们结婚以后在去回味恋爱时候的事情时,我们的心里总会存在有一丝丝的甜蜜。

路过读后感 篇6

一些人从我的全世界路过,我从一些人的全世界路过。

街口的路灯不可能一直亮着,它总有被熄灭的时候;四季的花不可能一直鲜艳,它总有凋零的时候;河水不可能一直流淌,它总有冰冻的时候;所以你要珍惜。作者张嘉佳在被采访时说,“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本身就是一个病句,要么你是我的全世界,要么从你的世界路过。我们是无法从一个人的全世界路过。撰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为了纪念过去十几年的事情。这句话令我感受颇深,有些事情当时不去珍惜,最后只能在回忆中找寻最初的感觉。我们都是普通人,不能预知自己的未来,也不能知道每一天会发生什么,或许,今天你精神抖擞,明天却以卧病在床。生命短暂,所以你要珍惜自己的每一天,不管是贫穷,亦或富有,过好自己的每一天,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

海水潮起潮落,退潮后,留下了几只小鱼,他们无依无靠,拼死的往有海地方蹦跳,为什么不坐以待毙?反正都是一死,这时,海,明白了。原来鱼是如此执着。狂风怒吼时,叶子紧紧的抓着树枝,即使被风吹得左右摇晃,也不肯放手,明知结局,为何还要这么做?这时,风明白了,原来叶子是如此的执着。在人生的路上,永远都是跌宕起伏的,稍稍有个不留意,就会栽了跟头。但我们却不能因此停滞不前,在困难与挫折面前,我们不能低头,将其视为一种动力,那么,我们不仅可以克服挫折和苦难,而且,我们还会拥有克服更大挫折和苦难的能力和信心。不忘初心,坚持下来,万事皆可成功。

车站本是相遇和离别的地方,有些事情若你在这个城市中没能完成,既然来到了车站,准备离去,就应该放弃对这个城市的念想,不带悲伤的离去。很多的时候,我们应该放弃那些不属于我们的东西,既然不属于你,注定与你无缘,你再强求,最终都会离你而去。在大海上航行的一艘船,当他面临狂风暴雨时,船长会把笨重的货物扔下船去,以此来减轻船的重量。在生活中,我们应多学学船长,扔掉那些那些执念、贪玩。那样才能做到心若止水,平坦的面对生活,从而飞得更高,看得更远。

初三:陈梦

珍惜

执着

放弃

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那个世界,从儿时以为的那个有好吃零食的世界开始,一直到现在认为的拥有好成绩的世界,你在变,你的世界也在变,但曾经的那些成长经历,也会一直留在记忆的最深处,你路过的只是某个人的生活,产生的是距离,那些细碎而美好的存在,留在了你的全世界,我的全世界。

路过读后感 篇7

曾一个人走在昏黄的路灯下,听风声在耳边呼啸;地方曾午夜时分打开电台,幻想着收音机天线中的陌生人;我也曾坐在海边的树荫下,看着白云追寻你的记忆,看着漫天星空如墨,看潮起潮落……

偶然一次读到《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拂过心头的是那些爱却不得的疼痛、生死离别的遗憾,念念不忘的美好,一再错过的宿命:“猪头把最好的爱给了燕子,却从燕子的全世界彻底路过;茅十八将自己给荔枝用心的爱藏在了机器里,终将也只是她生命里的过客;陈末对于幺鸡的爱,只在她说完谢谢你从我的全世界路过后才懂”。在这之前,我从未觉得爱是如此难过,如此痛苦。你曾在书中提到过:“故事的开头总是这样,适逢其会,猝不及防;故事的结局总是这样,花开两朵,天各一方”,一个苏州大丈夫却有着如此细腻的情感,在当初,我未曾想过你不是小姑娘。

又是一次偶然,看到了你写的《让我留在你身边》,一只金毛狗狗梅西的亲口阐述,是它眼中的拥有与消逝,时间与距离……梅西与老爹的生活故事,或有趣,或伤感,笑中带泪,总让我想起一句话,觉得用在你身上很合适:煽情的文章很容易触击人的心灵,悲凉的剧作反而更添伤感。你就是这样一个人,时而煽情、时而悲凉。那其中的一句话我仍旧记得:“正能量不是没心没肺,不是强颜欢笑,不是弄脏别人来显得干净。而是泪流满面怀抱的善良,是孤身一人前进的信仰,是破碎以后重建的勇气。”我觉得你就是个心灵按摩师,给了我足够强大的内心。

不知何故我喜欢上你,可能是你牵动心弦的笔调,或许是你暖心的写作风格,其实还有你粗糙却又细腻的言语,你的每一次、每一本都希望能通过温暖人心的创作,将生命与生命之间的相互关心、相互陪伴、不离不弃传递给生活中的每一个孤独的人,让所有美好的、幸福的想象留在人们心中,而我,也是那千万个被触动的人之一。

正如网络上记载的,你是一个作家、编剧、导演,毕业于南京大学,拥有许多光耀,我虽不及你,却也相信自己的将来。我也希望日子里有个如你一般的人,从清晨到夜晚,从迟暮到破晓,只要是你,便好。

还记得你曾在书中写过的那句话吗?我也很想对你说:

世界那么大,让我遇见你;时间那么长,从未遇见你……

路过读后感 篇8

2020年,张一白执导、邓超主演的电影《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掀起了一阵清新的文艺风,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就忍不住被它所吸引,总感觉书名有一种莫名的缱绻的幸福。不自觉得找来原著瞅一瞅。

这是一本看似纷杂凌乱的的睡前故事,但里面的故事却有条不紊的向你描述着人生的点点滴滴,仿佛就像在写你自己。像朋友在深夜跟你在叙述,叙述他走过的千山万水。

它是一本小说,一本书名很微感的小说。让人读别人的故事,留自己的泪。书中总有那么些情节能触动我们的心灵,不管是管春和毛毛,还是荔枝和茅十八,或者是骆驼和他的姑娘。每一种对爱情不同的诠释,真实又虚幻,结局痛心或完美。我喜欢这些故事,因为这不同于其他心灵鸡汤式的文章,结尾总是会给我们总结出一种所谓的感悟。张嘉佳是拒绝灌心灵鸡汤的,他说这是他的原则:“我只告诉看故事的人发生了这些问题,但我不告诉你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因为我也不知道怎么解决。每个人的状态都不同,每个人的问题都要靠自己去消耗和感悟。”这本书的初衷本身就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是在找出问题。

我们是他的朗读者,他是我们的摆渡人。如果说他从我们的全世界路过,那么他还是全世界晚安的代理人。它站在你的世界道声晚安,无论你在这个世界上的哪个时区,无论你在这一天过得是多么的糟糕无助,或是多么的精彩纷呈,这声晚安都填补了额外的经纬度,整齐了所有的时间,穿越时差只为对你说一声“愿你好梦。”

如果你喜欢看故事,那这是一本你一定会愿意看下去的书。就像老友在深夜里跟你叙述,描述他走过的一路风景,你不自觉的被他吸引,想知道结局。简单的语句,充满戏剧的张力、过渡,高潮。管春、毛毛、幺鸡、胡言、田园犬,每个都热血鲜活,故事里,形形色色的主人公到处串场,转身却又不见,仿佛就生活在你我中间,带出强烈的画面感,巧妙的戳中泪点,叩问心弦。好久没有如此感动过。那么多篇章,有温暖明亮的,有落单疯狂的,他们辗转难眠,他们心酸悲伤,但他们勇往直前,他们甘之如饴。这由无数个他们倾尽全心去爱去生活的世界,就是我的全世界。

我们的生活就如一本书,内容由自己决定。《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带有半自传,是张嘉佳的生活阅历造就了这本书的源头。我们在读过它后,会多想想,多思考下人生感悟,随他的故事去哭去笑,去尝试放下,去捡起梦想,去克服困难,去重新开始,去拥抱新的生活。即便是摆渡人,终会上岸,鲜花遍野,迎接阳光。

用书中我很喜欢的一段话结尾吧:我觉得这个世界美好无比。晴时满树花开,雨天一湖涟漪,阳光席卷城市,微风穿越指间,入夜每个电台播放的情歌,沿途每条山路铺开的影子,全都是你不经意写的一字一句,留我年复一年朗读。(朱欣)

m.Gz85.coM编辑推荐

最新最后的演讲读后感集锦8篇


当我们需要在大家面前进行一场演讲时。演讲者需要在演讲稿中使用恰当的音调音量和节奏,演讲者需要具有突出的演讲技巧和表达能力,我们应该怎么写主题演讲稿呢?工作总结之家的编辑特别为您推荐这篇文章来深入了解“最新最后的演讲读后感”的知识点,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用请动手收藏起来方便下次阅读。

最新最后的演讲读后感 篇1

最后的演讲读后感(一)

今天读完了兰迪教授《最后的演讲》,令我感受最深的是他无法再继续陪伴他的妻子和孩子继续生活了,他患了癌症,要永远得离开他的家人和朋友。他是这么年轻的杰出人才,幸福得拥有三个孩子:两个儿子,一个女儿,而他们又那么小,对他几乎没有什么记忆。作为一个父亲,这对他来说是多么的残酷。他要永远的离开了,在生命的最后几个月,他活得像个健康人一样,快乐的享受每一天,更多得陪伴妻子和孩子们。为了准备演讲他没有好好的给妻子过生日,在演讲的现场他给妻子准备了大大的蛋糕。他的妻子是那么的惊喜,在他俩拥抱的瞬间,妻子在他耳边低语:请不要离开我。这句话有多重的分量啊,失去他是多么痛心疾首的事情。看到这,我不由的流泪了,似乎能感受到一个被丈夫的爱团团包围的幸福女子,将会永远失去丈夫的那种悲痛无助和绝望。或许只有用眼泪来洗刷这种心情。看到他跟孩子们幸福在一起的照片,心中倍感惋惜,惋惜的又不禁流泪,照片上多么灿烂的笑容,多么温馨的画面。面对死亡,突然感觉到人是这么的渺小和无助。我们每个人都会死,这是自然规律,在我们健康的时候,总觉得死离我们很远,以至于我们从来没想过死的问题。当真正直接面对死亡的时候,内心又是怎样的情况。想想要永远的离开这个世界不复存在,没有思维,没有呼吸,这个世界与你再也没有任何关系,想想是多么的可怕,生命是多么的宝贵。珍惜生命,珍爱健康!如何珍惜生命,又如何珍爱健康,这或许是我们在世的每个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珍惜生命不浪费时间,珍爱健康科学饮食保健,笼统的是这样讲,这需要贯穿到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

兰迪教授在2008年去世的,而到现在,我才看到有关他的演讲,由此看来,我是多么的孤陋寡闻,08年当年的事我竟然不知道,况且这是轰动一时的事件。我的关注范围太狭小了,希望以后要多注意。多关注一些事情,生活或许有不一样的精彩。

兰迪教授的一生没有白过,可以说是精彩的,他离世五年我仍能看到他留给在世人们的宝贵遗产。他虽然离开了人世,可他的精神他的才华却永远的留在了世上。能做到这一点,此生也已足矣。看他介绍自己的生平,感觉他是由梦想引领了自己的一生,也正因为有了梦想他才努力努力再努力,跨越一道又一道的阻墙,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孩提时代有梦想是多么可贵的事情,激发孩子的.梦想又是多么神圣的事情。他有好的父亲和母亲,应该说父母做了正确的事才促成了今天的他。好的父母是多么的重要,家庭教育在孩子的生长阶段不容忽视。以后我也会是母亲,如何做一个好母亲,或许是我从目前就应该开始思索的问题。

不知道兰迪的妻子和孩子现在过得怎么样,希望他们过得依然很幸福,因为兰迪,她的丈夫,他们的爸爸一直都没有离开他们,他永远的爱着他们一家人。

如果把每一天当作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来过,或许我们更懂得珍惜。生命的意义或许在于在我们死去了,留给世界的是什么。

生命是一个过程,不在于长短,在于活得质量。在生命的每个阶段都留下美好的回忆,或许回想起来是多么美妙的事情。

最后的演讲读后感(二)

还记得高一那年暑假路经图书馆看到这本书,翻开数页,明朗的字文依然历历在目——受伤的狮子仍然想吼叫,把这本黑白交替的白皮书衬得无限生机,继而引领我去了一趟Rnady的人生旅途。

《最后的演讲》是美国教育家兰迪·鲍许所着,Randy Pausch,1960年出生于美国,28岁那年获得计算机科学哲学博士学位;2006年诊断患有晚期胰腺癌,次年,因肿瘤转移被告知仅剩3——6个月的生命,此时他拥有分别是6岁

最新最后的演讲读后感 篇2

曾田没有华丽的封面,却有一个吸引眼球的书名—《最后的演讲》;看似在讲述着一些平凡的故事,却展示出许多深刻的哲理;这本书给我留下的不只是欣赏和感动,更多的是教会我怎样引领自己的一生。

本书的主人公兰迪·博什是一位患有胰腺癌的大学教授,他在生命的最后一课通过演讲给我们上了最后一课。他以真诚和幽默分享自己独特的经历。他说的不是死亡,而是生命的一个重要主题。看完书籍,还有“真正实现你的童年梦想”的演讲视频,领悟到了一些东西,以下将逐一陈述。

付出与回应

生活中的我们付出之后会很期待得到别人的回应,也会因得不到即刻的回应而困扰。对于这种情况,兰迪给出这样的建议:别人是否回应,这并非你能掌控的,因此不要让他困扰你。

原因是我们把自己的事和别人的事混为一谈,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如果别人的反应达不到自己的意愿,心里就会不安。所以只要做好自己的事就好。

经验喜欢兰迪的说法:经验是当你得不到你想要的东西时,经验通常是你必须付出的最有价值的东西。当我们遇到失败时,这句话尤其值得思考。实失上,失败只发生在我们身上。这是一份包装不好的礼物,让我们感到失落和恐惧。

如果你就此停步,那它将是一个灾难,你也会因此而失去信心;如果你能带着信心,给它一点时间,耐心、细心地拆开这个惨不忍睹的外壳包装,你会享受到它内在蕴含着丰盛美好,而且是精心为你量身打造的礼物。

砖墙砖墙,即兰迪在演讲中所代表较难客服的困难。他说:“在追寻梦想的途中,阻挡前行的障碍必有其原因,这道墙并不是要阻挡我们,它让我们有机会展示自己有多想达到这目标,这道墙是为了阻止那些不够渴望、不够热爱的人而存在。

”要得到砖墙背后的宝藏,我们需要克服懒惰、积极地争取、决不放弃,还需要沉着果断、甘冒风险以及很强的行动力。

生活中的自己在遇到砖墙的时候原本没有太大的自信,对于抉择也优柔寡断。现在当我遇到砖墙时,我会想起兰迪教授的话。当我做出选择时,我会毫不犹豫地尝试,我会更加渴望实现目标。暑假遇到了好几件事,我选择这样的方式来面对困难,发现一切都变得更加顺利,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乐观尽管兰迪已经进入癌症晚期,可能只有3-6个月的生命,但每个人都在不断地笑着演讲,他乐观的人格魅力感染着每个人。他说:“对于无法改变的事情,我们只能决定如何反应。

我们不能改变手中的牌,但是可以决定如何出牌。”对于癌症这一无法回避的现实,他仍然充满活力尽情的活着,给我们留下这样一次“照亮他人”的“人生作品”。当我们面对人生的失望或人生的低谷时,如果我们有这样乐观的态度,我们就可以用一张美丽的卡片来实现我们的最大价值。

活在当下

对于即将结束的生命,很多人会担心自己的未来,忘记最好的时刻——现在。兰迪教授将注意力集中在眼下的每一刻,并保持快乐的心情去生活。他说:

“假如我们每天都在为明天而担忧,那就么有希望了。”这是在告诫我们:去者已矣,来者不可追。

唯有活在当下,才能触及生命的脉动!

这让我想到暑假大家一起看的电影—《深夜加油站遇见苏格拉底》,丹所悟

原因是:任何时候都有事情发生。每一刻都是不平凡的。活在当下,要求我们不要纠结于过去的种种包袱,不要迷茫于未来的种种未知;在美好的时光里学会珍惜和感恩,在逆境中学会忍耐和宽容;把握当下的行福,把握今天的机遇,并及时采取行动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在这部电影中,我最喜欢的一句台词是对当下生活的一个很好的描述:

where are you, dan?

here.

what time is it?

now.

what are you?

this moment.

梦想引领一生

最后的演讲的主题是“真正实现你的童年梦想”,兰迪通过对几个儿时梦想追求,以及最后实现的描述,向我们展示了梦想如何引领他的一生。正如他最后的结论:“今天的演讲不是关于如何实现你的梦想,而在于如何引领你的一生。

如果你正确地果你的生活,业力有它自己的报应,你的梦想就会实现。”

兰迪童年的梦想,看似荒诞无拘无束,实际上反应了他潜意识中隐藏的人生理想,以及他独特的思维方式。他写百科全书的梦想体现了他对知识的追求;他加入nfl的梦想体现了他对团队精神和应对逆境的兴趣;他为迪斯尼乐园设计过山车的梦想体现了他对高科技的痴迷。正是这些特性成就了现在的兰迪。

现实中,我们,特别是农村的孩子,从小就没有梦想,因为视野的局限,或者梦想因为现实生活的压力而逐渐淡化。事实上,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树立自己的梦想,尽最大努力去实现。用认真、努力、无惧的态度来引领一生,用诚恳、感恩、乐观的心态来引领一生,用梦想来引领一生。

一本书,陈述着怎样引领自己的生活;

一次演讲,娓娓道来的是共鸣和感动;

一段人生,激励着我们不断的前行……

2013 年 9 月5 日

最新最后的演讲读后感 篇3

这是一本关于主人公兰迪的一场演讲,更是最后一场演讲,《华尔街**》专栏作家杰夫利里斯洛通过对兰迪的53次采访而完成的一次演讲纪实,也是兰迪一生纪实的缩影。

对于本书主人公兰迪,在没有接触这本书之前我是一无所知的,我感到自己是真切的无知。坦率地说,这本书并没有给我巨大的精神震撼,但我总能在关键时刻追随我的心,追随我儿时的梦想,有很多话让我很感动。

“我们改变不了上天发给我们的牌,只能决定怎么打这手牌”。这是一个被多次提及的短语。我认为这不仅反映了兰迪的内心世界,正如我们常说的:我们不能改变环境,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

虽然上半句略显我们的渺小和无奈,下半句却更加悠闲。我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生命的呈现是无法控制的,但生命的形式是可以的。兰迪真正的心是可爱而固执的。他的演讲提到了时间的管理。明显的例子提醒了我。时间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没有什么比剥夺一个人的时间更**。我过去常常想我浪费了多少时间,浪费了多少生命。我害怕在剩下的时间里我会终生后悔。只有珍惜现在才是最有效的。

就像这样:上帝给你的时间是我们无法控制的,但它已经在我的手中。

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部分是关于童年的梦想。事实上,人们对同一种情感的认同也存在疑虑。我想对于作者作品中的主人公兰迪来说,我同疑我的观点,我质疑我的观点。

我认同的是:兰迪有许多童年的梦想,而且是他一生所追随的,他实现了几乎所的童年梦想,除了参加全美的橄榄球联盟,仅此一项同样给他带来了许多宝贵的经验,那是现实的一堵墙,没有阻碍他,只是让他更加的认识到自己是有多么深的喜爱着橄榄球。而我更加肯定的认为:

兰迪实现了所有的梦想,包括他的童年和现在。只是我走在梦想的路上。那条路已经走到尽头了。兰迪在走路。上帝在铺路。所有能走的都过去了。

我的问题是:对我来说,许多童年的梦想只属于那个时代,但在那个时代我根本无法实现我的梦想。在我意识到许多原因后,我不再坚持当年的梦想。对于梦想,我想追问的是:

我仍然记得童年的梦想。实现这一点有什么现实意义吗?对于兰迪而言,我想他是幸运的,那是因为他有所追谁,实现梦想,不公的是上帝让他拥有的梦想是短暂的。对于我而言生命是一个世界,她太过于精彩纷呈,让**连忘返,太多的东西可以探索,我需要去寻找属于我的那份梦想,做好有限的追随。

以上是我的分享,愿大家共同进步,win-win!

最新最后的演讲读后感 篇4

《最后的演讲》这本书是兰迪。鲍许在患了胰腺癌晚期被告知只余3—6个月的生命时,所做的演讲。从这本书我学习到,乐观的心态及追求梦想永不停止对于人生有多么的重要。兰迪说:“重点不在于你怎么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在于怎么度过你的人生。如果你以正确的方式度过人生,梦想就会自己实现。”

而我小小的梦想呢?是当好一名老师。如何在感觉缺少力量的时候转换心态继续前行?用梦想引领孩子的一生,是当下我们所需要学习的。

让自己内心充满爱,引领孩子为梦想而努力

兰迪:从没有实现的梦想中得到的东西,可能比已经实现的梦想中得到的东西还要多。这句话的启迪是,有具体的梦想是很重要的,有了梦想才知道方向。你会因为害怕失败而停止前行、认为梦想没有价值而否定自己?抑或你的内心充满着爱与能量,知道努力!两者的未来不会一样。

学堂的孩子有的为了一只轮胎,而梦想成为轮胎设计大师;有的要成为房子设计师、造桥师;有的想要成为一个好爸爸照顾好家庭;我自己的孩子自从他阅读了一本《消防员》的绘本,立志成为一名消防员……想成为轮胎设计师的,天天十分认真在画不同款型的汽车和轮胎,孩子可以因为一点设计上小小的变化跟你讲很久的话,在细节上不停研究;想成为房子设计师的,山上的一草一木、一块石头、一把土都可以拿来添砖加瓦,给越来越多的人盖房;想要成为一名好爸爸的孩子,自然知道多多体察伙伴们的情绪加以协调;而想要成为消防员的,热衷于研究一切与灭火有关的物与事,只有4岁半的孩子他愿意成为勇敢的孩子是因为他从绘本上学习到,做一个消防员需要有健康的身体和坚强的心态。

而他们不会因为爱好的不同,而厌恶学习。我也不会认为孩子异想天开、不切实际而熄灭他们心中的火苗,相反我需要随时察觉孩子的需要,加以燃料。孩子们努力做的每件事,最差的结果也能收获满满的经验。

做自己喜欢的事充满激情且坚持不懈

兰迪:如果你尽力去实现你的梦想,那你才是真正地生活过了。一个曾经真正生活过的人,死亡是一点也不可怕的。

这世界上不缺少能干的人,如果做自己喜欢做的事都不能让自己成功的话,那么做其它事成功的概率更低了。当我的理想是一名合格的老师时,我自然会安排自己看更多的书、做更多的笔记、上更多的课、学习用更有趣的语言来讲述一个有理由的故事给孩子予启发……我会在乎自己的学生,也期待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

善于给孩子正确的忠告

一个无法接受批评的人自然不容易成长。我自己也很害怕接受批评,总在内心里为自己百般辩解。学会珍惜成长路上所有批评自己的人,转念即天堂。而对于孩子,我们需要随时的觉知,给予正确的建议。儿子自从开始会涂鸦,家里的墙壁就是他的涂鸦墙,从来没有因为他把房子搞乱了而阻止过他。但他如果因为不合理要求用哭闹来要挟我时,不会得逞。我们支持学堂的孩子做一切他们热爱的工作,并不代表着没有批评与建议。比如,他们需要遵守学堂的规则、知道感恩、知道与人正确相处等等。如果一个孩子把事情搞砸了,我们却视而不见,这实际上意味着放弃。

再比如,我向来我行我素,做事不顾虑他人感受,总以为自己是对的。当有人跟你说慈悲心不够时,不面对自己的真心,堆起来的微笑也是假的之时,我突然间接受了,并做自我改变,内心就越来越法喜充满。

孩子的自尊由他们自己构建

很多心理学的书,都在教你如何赏识孩子,维护孩子的自尊。但你能给予孩子自尊吗?孩子的自尊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构造。我们要教学生学会如何自我评价,明白努力才有明显的改变,塑造他们坦诚的性格而非依赖空洞的夸奖。

兰迪的橄榄球教练对他十分严格。兰迪发现,当教练布置一项他们不能够完成的任务,当他不断重复这一枯燥的过程,不停的努力再努力,最终可以完成任务之时他的内心充盈着欢乐。学堂的孩子暑期在山路上不停行走的过程中克服了自己,其结果是他们明白了自己拥有着很多的能量,可以做很多的事。平日里学堂孩子们做的一些看似单一的训练,实际上就是让孩子们在突破自我之余得到了自尊。过多的安抚无济于事,能够觉知孩子们对于某一事件真实的反馈才是重要的。而孩子明白我们的爱,他们知道我不会伤害他们。

善于聆听、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幼儿时期的孩子,学习多少知识并不那么重要,他是不是学会了聆听、学会与他人合作却显得非常重要。一个不愿意听取意见的人,自然很难与他人相处,于自己的成长是无帮助的。我曾经是这样子的性格,在自己的世界里看不到外面的天空,一颗不开放的心是不会成长的。我们无法改变一件事,但我们可以改变对它的看法。我于是慢慢将自己的心灵打开,慢慢的吸收更多的能量。

学堂在引导孩子时,我们让孩子明白首先要让自己成为受欢迎有用的人,知道感恩、懂得分享、学会体谅、对自己严格、认识自己的能力与缺陷并加以改进、学会聆听与表达。那么,我相信这样的孩子无论在哪里,都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快乐地生活。

不要让孩子把财富当成童年的梦想。兰迪说,你的梦想自己会来找你。

最新最后的演讲读后感 篇5

作者兰迪·鲍许是一位执着于教育的大学教授,在2007年事,医生宣布癌细胞转移,只剩下3到6各月的寿命。之前因学校的邀请,答应举办一场演讲,经过挣扎后,最后选择舍弃于家人的相处时间,到学校去发表他人生中最后一场演讲,内容因他的幽默有笑声,也因他看待人生的方式有泪水,他谈的是人生的重要课题。而专栏作家杰弗里·扎斯洛,多次的采访兰迪.

鲍许,再写成这本书。

一开始看到这本书,已经长生想阅读之本书的兴趣。在书中知道他的遭遇,总会自己思考若今天那个主角是我的话,能像他用乐观,豁达的心态度过剩下的时间吗?还是就是自怨自艾一直堕落让病情加重呢?

而我会做哪些事让我剩下的生命过的更精彩更有意义,不后悔的离开?同时我也感到相当的惋惜,一个这么热衷于教育,对家庭的付出和实现梦想的人生际遇的人,却遭遇了这样的事。欲用短暂的生命,告诉大家待人处事、时间管理、家庭亲子关系和实现梦想……等人生重要课题。

打开“是”的第一页就像是跟着书走到兰迪·波许的人生旅程。

兰迪·博什认为癌症是一种生活体验。有些人可能觉得有点好笑。一开始我也不例外。他选着用跟一般人不一样的方式看待它,让我好佩服!以为兰迪·鲍许一直以很好的心态面对噩耗,其实在一开始还是与妻子抱头痛哭,我想没有人一开始就能接受,是后来重拾正确的心态才是重要的吧!

而且他也跳出了负面的形象,因为他每天都很乐观、很珍惜,大家都惊讶地觉得其实他很健康,这不是病人应该有的印象。

究竟自己的儿时梦想是什么?老师、音乐家、空姐…等是不是多到连记都记不清楚了,我深信兰迪·鲍许所说的儿时梦想绝对不是我那芸花一现的幻想。而是在心中根深蒂固有着非达成不可的赤子之心的梦想。

若要我全力实现儿时的梦想,第一步应该不是挤破头相处梦想是什么,而是在于我要真么过人生,和现在身份该做好的事,我是学生就作好学生该做的事,是什么就该找到自己的定位,不必说梦想是什么,我相信梦想会随着一步一脚印而实现!

有着能让他任意发挥的爸爸妈妈加上许多人都体验不到的人生经验,才能现在的兰迪·鲍许!人生本来的障碍或挫折并不一定意味着失败,也不应该放弃什么,而是可以让你知道自己有多想实现这个目标或需要带上这个东西,这样你才能继续前进,让我对完全的多重挫折有另一种看法。

当我看到我的眼里有泪水。我看到兰迪·博什在400人面前帮助妻子庆祝生日。他妻子在他耳边说:“请不要死。”。这句话是全书让我觉得最震撼的一句。每个人都是这样。在死刑执行的当下,每个人都忍不住希望,不想看到所谓的未来。

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乞讨,他比预期多活了六个月。只是必然的宿命还是会来到。就像即使他少有沮丧郁闷的字眼在书里当我合上书本的时候还是觉得很沉重。

现在,至少他体验了足够多。

兰迪·鲍许给了全天下无比的感动和改变人生的影响力。

當你知道你得生命所剩無幾时,你會做些什么让你得生命更有意義而不後悔呢?

当我们得知自己生命所剩无几是,现在我们应该会做哪些事,让自己不后悔也让生命过的更精彩,更有意义。

最新最后的演讲读后感 篇6

作为一名专业人士,我认为《最后的演讲》是一部非常有启发性的电影。它不仅展示了一个成功人士所应该具备的品质和领导能力,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对于未来的愿景和对于人生的领悟。

影片讲述了一位企业家Joe Gardner的故事。他是一位成功的商人,有着巨大的财富和名望。但是,在一个关键的时刻,他突然感到了人生的空虚和迷茫。他不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标是什么,不知道自己想要的幸福和成功是什么样子的。在这个时候,他遇到了一个曾经在他事业生涯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人-他的导师Betsy。Betsy告诉他,现在是时候去找寻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了。

Joe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波折之后,最终找到了他真正的梦想——成为一名钢琴演奏家。然而,在即将实现自己梦想的关键时刻,他却放弃了自己的机会,帮助了一位年轻歌手实现了梦想。这时候,我们才意识到,对于Joe来说,真正的幸福和成功已经不是他自己的事业,而是帮助他人实现自己的梦想。

这让我们想起了一些关于领袖和成功人士的特质。首先,成功的人士应该有自己的追求和愿景。这个愿景并不是在几分钟内决定的,而是需要他们自己不断寻找和探索。同时,他们也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愿景和目标,不断地适应环境变化和自己的成长。其次,成功的人士应该有自己的价值观和原则,让这些原则不断地指导他们的行动和决策。他们应该有自己的导师和团队,让这些人来共同实现他们的目标,同时也让他们成为自己的支持者和指导者。

此外,成功的人士应该有自己的使命和责任感。他们应该有一种对于社会和对于人类的关怀和责任感,让自己的成长和成功可以为社会和人类带来更大的价值。最后,成功的人士应该明白真正的幸福和成功并不是自己的荣誉和财富,而是在于帮助他人实现自己的梦想,让自己的行动可以改变他人的生活轨迹。

通过这部电影,《最后的演讲》让我们明白了,成为一位领袖和成功人士需要追求真正的幸福和成功,需要有自己的价值观和责任感。同时,我们也应该不断地寻找和探索自己的愿景和目标,不断地适应环境变化和自己的成长。最终,只有当我们帮助他人实现自己的梦想时,才能真正地拥有幸福和成功。

最新最后的演讲读后感 篇7

《最后的一次演讲》是美国著名演说家兰迪·波许的一篇演讲,这篇演讲打动了数百万人,也成为了波许的遗言。在演讲中,波许谈到了他人生中对于梦想、成长和家庭的看法,令听众们感受到了他的坚定和决心。这篇演讲不仅仅是对波许人生经历的总结,更是对每个人都有启发和引导的一篇佳作。

在演讲中,波许一开始回顾了他年轻时的梦想——成为一名体操运动员。虽然他并没有实现这个梦想,但他却从中得到了“学会了挑战天空的勇气”,“了解了成功的定义”的宝贵经验。这个经历让他从此以后都有勇气坚持自己的梦想,并在生活中追逐自己的梦想。他在演讲中说:“梦想是给我们灵魂喂养的食粮,成功是滋养我们灵魂的酒”。他希望每个人都能有自己的梦想,并对它们保持坚定的信仰。

在提到自己身患癌症的时候,波许并没有选择沉沦绝望,相反他依然怀着一颗坚定的心继续生活。当他认为自己只有几个月的时间时,他并没有自暴自弃,反而对家人进行了一场感人至深的演讲。他在演讲中把自己放到别人的角度去看待,告诉家人每个人都必须有对未来的规划和对生活的认真生活。他说:“抱怨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我们必须把时间用来去打破墙壁。”

同时,波许也谈到了对婚姻和家庭的看法。他坦言自己从未完美过,但他一直在努力为自己的妻子、孩子和家人创造一个美好的生活。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去做一些能够让家庭更有质量、更有生趣的事情,以此来增强家庭的互动和联系,他说:“我们要去做每天都能记录在每个人生命手册上的事,去创造一个幸福的家庭,和一段不留遗憾的人生。”

最后,波许用自己的生活经历告诉我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要有勇气去反抗,去战胜它。我们要用行动和态度来照亮自己和他人的人生之路,把自己的经历和人生所学去影响别人。他在演讲的结尾说:“不要等待别人告诉你去追求你的梦想,让你的灵魂去呼唤你的使命,这就是我们最终追求的意义。”

在波许的演讲中,我们听到了一个个震撼人心的故事,为人生的坎坷感到无奈、为人生的渺小感到悲凉,又为人生的无限可能性感到充满希望和动力。我们不禁感叹,波许的人生精神实在是值得我们学习和追随的。他的故事,就是我们人生的宝藏经验之一,可以带领我们走出迷茫,向着光明和希望前进。

最新最后的演讲读后感 篇8

许多年前,我读过一本书——《最后的演讲》,它里面常提到的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只要你努力,梦想就会来找你。”

那时的我,看到这句话,真是万般滋味涌上心头。此书的作者兰迪·鲍许教授,在被确诊罹患胰腺癌,生命只剩下最后几个月的时候,应他所就职的大学的邀请,做了这场“最后的演讲”。作为一个因病,生命即将走向终点的人,兰迪教授是不幸的,然而,他同时又是幸运的,虽然只有短短48年的生命,他却获得了许多机遇,让他实现了自己一个又一个的梦想,他的努力得到了回报。

可我呢?我_苦努力了那么多年,换来的却是只能天天待在家里,没有工作、没有收入,更谈不上什么梦想,就像我读高三时,我的老师常感慨地说:“如果别人都像你那么努力,早就进清华、北大了。”结果,我却因身体原因,只能委屈地读了个电大大专。努力,真的能离梦想越来越近吗?

如今,当我坐在舒适的公司创作部办公室里,跟同事们讨论着系列剧的策划;当我面对着亲切、可敬的_作家、编剧老师,聆听他们深入、细致的指导;我会时常想起兰迪教授的话。

有一个好的工作,能经常得到_老师的指导,相信这是包括我在内的许多年轻人所梦寐以求的。

这些年一路走来,我渐渐相信了一句话——人生,是需要积累的。

现在社会上许多人都在谈论人脉,都在想方设法地为自己聚拢人脉,寻找机遇,然而,我始终坚信,无论是结交朋友,还是结识师长,靠的其实都是自己的修为。

记得我开学第一天去电大报到,《羊城晚报》的郝记者来采访我,过了没几天,爸爸对我说,上次采访你的那个郝记者在电话里说,想跟你做朋友。我当时有点不相信,一个大报记者,要跟我这样一个读电大的残疾学生做朋友?她是随口说的吧?一晃,我与郝姐姐已相识xx年了。

让我更有感触的,是去年3月,我到天虹宾馆去参加省残联举办的小品培训,第一天的培训课程结束后,夜里,我到主讲老师舒老师的房间,跟她简单聊了一下自己对白天提到的残疾人文学的看法,临别时,我问老师能否给个邮箱地址,不曾想她竟给了我一张名片,表示今后愿意帮助我。

回到自己房间,我越想越觉得不可思议。要想真正长期能得到这样有一定名气的_老师的指导,不是很难的吗?我们总共也就聊了10几分钟,老师怎么这么快就把名片给我了?

后来,我渐渐明白,自己平日里的努力和积累,也许总会在某一时刻不经意间给自己以意外的帮助,让别人能看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当然,前提是,我遇到的老师和朋友的确都是“有心人”。

过去总会习惯地想,我的付出得到了什么回报?总希望回报能立竿见影。经历过一些事情后,终于明白,人生的付出,或许只有在某一个机会来临时,才能看到回报,在这之前,总难免会感到迷茫和委屈。就像我在没有工作的那几年里,只是想着,没什么事干,学点东西总是好的,就坚持听了4年讲座。今天回想起来,正是那4年的“充电”,让我有勇气去跟_老师交流,虽然还是时常感到自己是在“班门弄斧”,但至少不至于是“门外汉”吧。

人生奋斗,也许很多时候都如在大海中航行,每天枯燥地看着大海,_苦地与风浪搏击,却发现要到达目的地依然遥遥无期。直到有一天,一座美丽的城市忽然在远处出现,看着它,我们会觉得,自己之前的付出,甚至挣扎都是值得的。正是一路的坚持,才换来了今天与它的亲近。

因此,无论我们现在处在怎样的困境里,都应该相信,只要努力,在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之后,梦想,终究会出现在我们期盼的不远的彼岸。

最新先学后教读后感(锦集8篇)


大家有没有搜集过读后感呢?我相信每个人读完一本书或者看完一部电影之后,内心都会激发出很多思考和感悟。这时候,我们就应该静下心来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吸收这些知识或者体会。今天我给大家推荐一篇工作总结之家编辑从网络上精心挑选的文章,题目为“先学后教读后感”,希望它能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并借鉴!

先学后教读后感 篇1

蔡林森凭借“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以及其独特的教学方法,刻苦钻研,不遗余力地实践拓展,取得了巨大的教学成果——不仅本校的学生进步神速,还激活了整个市的教育事业。纵观其成功历程,某些因素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吃苦”精神

本文的开篇,蔡林森介绍了自己的成长历程,其中的关键词便是“吃苦”。他认为:“吃苦是福,吃苦才能学会学习,吃苦才能当好教师,吃苦才能终身幸福。”

古人说:“吃得苦中苦,方知甜中甜。”一个人要想有作为,就必须具备能吃苦的精神。

孟子说:“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高尔基苦难的童年为人熟知。

安徒生总结自己一生的经验时也说:“一个人必须经过一番刻苦奋斗的生活才会有成就。”

吃苦是人生的立业之本。如果说前辈的吃苦精神在很大程度上是环境逼出来的话,那么年轻一代则要靠“自觉吃苦”来养成。所谓“自觉吃苦",一是要有吃苦的思想准备,深谙“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的道理,把吃苦当做磨炼自己意志"的“磨刀石”,自觉投身于艰苦的生活和工作中,在磨练中积累吃苦的精神财富。二是要自觉地找苦吃。要挑艰苦的工作去做,并有意识地与苦为伍,敢于同艰苦的环境和困难较量。

三是要以苦为荣,以苦为乐。只有以苦难为荣的人,才能在前进的道路上克服任何困难。敢吃苦的人先苦后甜,是因为他们能吃苦而不会再吃苦;怕吃苦而不吃苦的人,先甜后苦,是因为他们怕吃苦而偏偏吃苦。

先苦后甜,是苦尽甘来。这种苦是经验是财富是美好的回忆。先甜后苦,是甜尽苦来,这种苦是教训。

享乐在先,能令人羡慕。但这只是昙花一显,只有能吃苦才能幸福长久。只要屈下腰,出把力,吃点苦总是会有收获和回报的。天上掉馅饼的事别指望。

欢乐与痛苦相拌,艰辛与甜美共生。今天的苦与苦,就是明天的辉煌。世界只有在奋斗中才能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这种甜前之苦包含勇敢,包含智慧,包含进取中的奉献精神。

它能苦出“横扫千军如卷席”的强者气魄,苦出“纵死犹如侠骨香”的英雄本色,苦出“风景这边独好”的美好未来。

二、“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

蔡林森在本书中对“先学后教”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关于“先学后教”的研究正是我们学校“导学案”的宝贵经验。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是一种简便的、有效的教学法。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能够唤醒每个学生的自我改变、主动发展的意识,能够解放每个学生内在的求知欲、学习力量,真正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学们成了学习的主人,都有了责任感,都能像竞赛那样紧张的看书、学习、更正、讨论,最后又能像竞赛那样当堂完成作业。这样,课堂上有动(有序的更正、讨论)有静(静下心来,埋下头来静悄悄的看书、思考、当堂完成作业),静中有动(紧张的动脑学习),学习效率就特别的高。

如果从上课到下课,教室里没有静,都在动,看起来挺热闹,学生轻轻松松,其实学生不动脑,学习效果就谈不上。利用这种教学方法,我们可以及时准确地反馈信息,在课堂上发现并解决问题,也就是说,学生看完书后,进行测试,测试就会暴露出问题,以后再通过后期教学(学生正确、讨论,老师有针对性的精准),我们可以解决学生在课堂自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如果我们在课堂上展示所谓的结果(从一节课到另一节课,让学生阅读课前准备好的课堂讲稿),我们根本无法在课堂上发现和解决问题。

通过当堂完成教学任务,达到“堂堂清”,学生不仅理解了知识,当堂完成作业,做对了,才算真正学会,形成能力,而且达到了多元的教学目标。如果不能当堂达标,学习任务还要拖到课外去完成,学习效果就必然大打折扣。能够“培尖”“补差”:

优生通过自己看书、练习,做对检测题,完成学习任务后,就当小老师,帮助别人学习,优生就会对知识进一步了解,融会贯通,灵活运用,真正的培了“尖”;同时,后进生的问题也能当堂解决,当堂达标,力争一个也不掉队,也就真正的补了“差’。这样,才能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理想的提高,真正做到面面俱到,让每个人都能学好。学生当堂完成作业,能够当堂准确的检测一节课的教学效果,便于教师下课后及时批改作业,准确的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更正,进行必要的个别辅导,达到“日日清”。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是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了学习,这是提高教学质量最根本的法宝。认知应该是启发和教导学生如何学习和掌握认知的一种方式,而不仅仅是在知识本身。学生不仅要学东西,而且要动手、动脑、工作、生存,与他人共同生活,这是整个教育教学改革的内容。

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能使学生逐渐学会学习,可以达到不教。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要求:上课提问是学生集中注意力和学好知识的必用方法了。在提问的过程中,可以同时问四五个学生同一个问题。有时一个问题是几个学生一起完成的,就象成语“迎头赶上”。

这些对学生们认真读课本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提问时,被提问的对象会根据问题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对于学习不良的学生,我们可以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不爱学习的学生通过自学来完成这些任务,老师要及时鼓励和表扬。对于复杂且容易出错的问题,可以要求成绩较好的学生回答。答案完成后,其他学生可以判断他们是否正确。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要求:无论是什么学科,几乎都要讨论,因为通过看书,还有许多总是没有解决。通过问题讨论,让学生先分组讨论,然后提问或在黑板上练习,这会让很多学生比老师有更广阔的思路,有时会弥补老师没有想到的情况或方法。

因此,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班级或个人的实际情况,有意识地设计或组织学生尽可能多地讨论和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由教师直接说出答案。

先学后教读后感 篇2

教学革命?一看到书的题目,便足以勾起了我的兴趣。所有的革命都是颠覆一些陈旧的传统,出芽一些新锐的思想。每场革命的胜利都需要实践者付出诸多的实验,最后才能得以推广。当这革命的胜果馨香成一本厚厚的书,在我手心里沉淀成一份思想与实践的结晶时,内心便有了一窥到底的欲望。

花了三四天的时间,把厚厚的一本书看完。不得不说,这是一本值得阅读的好书。尤其是对奋战在一线教学的老师,有许多启发之处。全书分五章,开篇介绍蔡林森的成长历程,结语是专家们的评述。洋洋洒洒几十万字,详细地介绍了先学后教的应用价值,教学法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它的操作方法,理论基础等等。书看完了,心里的懵懂变成萌动,有醍醐灌顶之觉,亦有恍然大悟之感。

看完此书,不禁感慨:原来课还可以这样上,原来书还可以那样教,原来学生可以挖掘那么大的潜力。感慨之余,不禁联想前几日看到的一篇博文:大家都这样,便对吗?联想近几年新课改中涌现的语文课堂观摩课,大家不约而同地走进了一个大同小异的模式。初读课文,学习字词,找出重点句,畅谈感悟,安排一个小练笔或其他的环节对主题进行深化与拓展。大家都这样,便对吗?我想,蔡林森肯定不这样认为,他发明创发先学后教,完全颠覆了传统教学的模式,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呈现在实践中的课堂。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有效性。当老师们还在会“减负”与“提质”纠结的时候,“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方法已然为我们提供了减负与提质并行的轨道。这种教学法唤醒每个学生的自我改变、主动发展的意识,能够解放每个学生内在的求知欲、学习力量,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学们成了学习的主人,都有了责任感,都能像竞赛那样紧张地看书、练习、更正、讨论,最后又像竞赛那样当堂完成作业。这样课堂上有静有动,静中有动,学习效率就特别高。运用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及时准确地反馈信息,能够达到堂堂清,能够“培尖”“补差”。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不仅能使学生逐步学会学习,达到不教,还能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发挥了课堂的有效性,并做到了课前不预习,课后没作业的学生课业减负。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自主性。在一节没有任何花样的课里,“永威人”如是说:课堂要尽量减少老师的讲,只有老师的不讲,学生才能真正地学!

不教才是教,永远坚信学生学的自觉和能力,时刻警惕老师的教变成越俎代庖,才是教育的真智慧。理解和运用知识都是课堂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没有相当的练习,就很难说理解得多好,更谈不上形成能力。

这就是蔡林森经过20多年探索实践、在思洋中学开花结果、又在永威不断丰富创新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所呈现的“另类”课堂风景。

经典的先学后教的模式基本分为4个模块,8个小环节:辅助环节(约一分钟),先学(约15分钟,包括读书看书,检测练习或提问),后教(约10分钟,兵教兵、师生讨论),当堂训练(约20分钟)。从这个教学模式里不难看出,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发挥,整堂课教师讲的时间只要短短的几分钟,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便是以学生自学、自己练习为主。试问,长期以往,学生的思维该是得到多大的提升,他们的那种探究的意识得到多大的发展?长期接受此法训练的学生将有着无法估量的前景。

先学后教读后感 篇3

张家湾镇中心小学滕世燕

原江苏“洋思”中学校长蔡林森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提出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八个字辩证地处理了第一和第二之间的关系。我们应该先学后教,而不是先教后学。他提出的“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结构的实质是:全过程都让学生学。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结构的教育理念是:“尊重主体,面向全体”;“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会学生学”。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结构的基本应用程序:

1、提示课堂教学目标。(辅助环节1,约1 分钟)

① 要认真学习教材和教学大纲,准确制定学习要求,既不降低也不提高。该“会运用”的,就要能当堂运用,不能人为的地降低到“知道”的要求上。

②要层次清楚、简明扼要、不要太长。

③要让学生默看一遍,不要急于关闭投影机。

2、指导学生自学。(辅助环节2、约2分钟)

①明确自学内容。也就是说,让学生知道要学什么,有的教材内容单一,一般自学一次;有的教材内容很多,根据情况可以自学几次,但每次自学前必须把自学的内容(或范围)写清楚。

②明确自学方法。比如,读书就是围着思考问题阅读,独立寻找答案;或者边读书边同桌讨论,解决问题。怎样干好,就怎样干。

自学理科时,往往引导学生抓住新旧知识相衔接的地方重点看。例如,自学带分母的一元方程的解,应引导学生集中学习分母去除的步骤,其它步骤后应一目了然十行。

③明确自学后的要求。即用多长时间,应达到什么要求,届时如何检测等。

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约5~8分钟)

① 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要加强监督,及时表扬学习快、好的学生,鼓励他们更加认真地自主学习;

②重视巡视中差的学生,甚至可以给后进生说几句悄悄话,帮助其端正自学态度,使他们变得认真起来。

③ 面对所有的学生,我们不仅要指导一个学生,而且要放弃督促大多数学生。

④ 教师不允许在黑板上抄写考试题,或任何与教学无关的东西,因为这样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4、检查学生自学的效果(约5~8分钟)

①要解放思想,真正让后进生回答问题或板演,千万不得搞形式主义,叫尖子生演练,表面上正确率高,实质上掩盖矛盾,不能最大限度地暴露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

②要向全体学生,后进生回答问题或板演时,要照顾全体同学,让他们聆听别人回答问题,随时准备纠正错误,或布置他们做那些练习等。

③教师要巡视,搜集位上同学有哪些错误,并在头脑里分分类,哪些属于新知识方面的,这是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哪些属于旧知遗忘或粗心大意的,这是次要矛盾,把倾向性的错误用黄色粉笔写在大黑板对应练习处,供评讲时用。

5、引导学生更正,指导学生运用。(约8~10分钟)

①明确教的内容。教学内容应是自学后不能掌握的,即自学中暴露出的主要倾向性难题。对学生通过自学已经掌握的,坚决不教。

例如,数学课上学生板演解析式方程,只在去分母检验这两步骤有错误,就只讲这两步,其余几步就不讲。

②明确教的方式。教的方式是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即“兵练兵”。也就是先让会的学生讲,如学生讲对了,教师点点头,表示肯定,不必重复;讲得不完整的、达到深度的,教师要补充;讲错了的,教师则要引导更正。

这样,虽然老师的发言时间只有4-5分钟,但可以通过补正的方式解决难题。

③明确教学的要求。教师不能就题讲题,只找出答案,而是要引导学生寻找出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帮助学生归纳上升为理论,引导学生运用预防运用时可能出现的错误,这是从理论到理论架起一座桥梁,以免学生走湾路。

6、当堂训练。(不少于15分钟)

①课堂作业的时间不少于15分钟。

②课堂作业要典型,适度和适量。

③课堂作业要低起点,多层次,有必做题,有选做题,有时还有思考题。

④要勤于巡视,尤其关注后进的学生, 若有困难,则课后要主动找来“开小灶”,也就是做到“日日清”。

⑤要批改部分已完成了的学生的作业,尤其是后进生的作业,要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

⑥ 注意纠正学生的书写或坐姿,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综上,对《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的学习,让我有了收获,也有着思考,我还要继续结合洋思中学的教学经验,进一步领悟“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操作精髓,结合实际去探索,努力使自己的学生也享受到真正的素质教育,“让每个孩子的知识、能力、道德情操等方在原有基础上有最大限度的进步、最大限度的收获”,使实施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先学后教读后感 篇4

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读后感]假期我认真阅读了《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这本书,受益匪浅,《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读后感。先学后教,现场训练和清朝四代创制的洋思和永威。除了教前学习的价值,就是让学生走在教学的前面,让学生先探索,先体验,积累经验,发现问题,制造障碍,然后带着问题学习。

先学势必把学生一开始就置于学***体地位,而且成为后教的依据及重点。这种教学不是盲目的,不是随意的,一定会使“学教”的理念和原则落到实处。其实,第一次模拟考试不仅是学习,而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所以先学后教不仅是一个先后次序的问题,更是突显和落实教学核心的问题。无疑这是正确的,是科学的,是先进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这几年来,我和老师们听课后都有一个共识:越是会授课的老师在课堂上讲得越少,越是不会讲课的老师在课堂上讲得越多,卓越的教师,更是讲课画龙点晴的高手。因此,要学会正确把握教材,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要求,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

充分的相信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对教材中一些学生能看得懂的知识,不作过多反复累赘的讲解,采用让学生自学**、自行实践;对于一些重要的知识或难以理解的内容,则围绕这些基础知识设计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甚至争论,从而达到让学生掌握这些基础知识的目的。变讲为导,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自我**,寻找规律;引导学生感悟理解知识,体会知识的逻辑和应用性;引导学生积累,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能力,读后感《《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读后感》。课堂练***的在于结合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知识,落实教学目标,所以课堂练***注重当堂知识的应用,同时兼顾已有知识。

有很强的针对性、层次性和实效性。课外作业旨在使学生复习、巩固和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应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实践性和探索性。

不论是练***作业都要本着精的原则进行筛选,以帮助学生为目的,做哪些题,为什么做这些题,都应认真设计,确保每一道题都能以一当十,触类旁通。

一、少讲。我觉得少讲实际上是在充分备好课后对自己所要讲解内容的进一步提炼和优化。让重点更加突出,解释更加准确简洁,解决问题更加有针对性。

可以这样理解,老师的工作量是不变的,课前多做了,课上自然就少讲了。教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一般有两种:一是讲基本知识点、重点和难点;二是讲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重点难点多,学生不会做的练***多,要想少讲就还有个备学生的问题,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专讲学生困惑和不会的。这一点很多教师做得很不够,所以有很多的自认为该讲之处,一讲就讲多了。

二、精练。老师跳进题海,学生跳出题海。这一过程的实施需要老师对练***芜存精,让学生下笔练***起到巩固和提高能力的作用,而不是机械地重复;还需要老师能精心安排,促进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效率,做到练一题(或几题)掌握一种类型的思路和做法。

很多教师在课上练***安排上比较被动、随便,没有目的性,很多时候学生做完了自己也看不出有什么效果。精练与少讲是相辅相成的,讲得多了,学生就没时间练了,学生听累了,想练也投入不进去了,做题很难会细致和富有成效。

三、多检查。检查包括提问、练***复查、测验等很多形式。它是最能体现学生掌握水平的,也考察老师的协调能力与处理问题的能力,所以与其说是检查学生毋宁说是检查老师自己。

因为对于出现问题的解决与补救,对学生的督促以及***成教育都是门艺术,就看你是否掌握的纯熟。有的教师提出三分教学,七分教学可以说是基于对这一环节的相当重视。如果学生检查不过关,测验不及格,甚至大部分学生都存在这种情况,那么简单地督促学生再多花时间来背,来重做,我想并不是一个得力的措施,教师要反躬自查,检查也是学生帮助教师提高的一个过程,学生的检查不过关就像内容没听懂一样,有着老师没做到的地方。

总之,在我们的教学中,不会再有满堂灌、海战、疲劳战和消费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势在必行。

先学后教读后感 篇5

今天从网络平台观看里视频“先学后教”研修视频,是我对“先学后教”有了更深的认识:

首先,再教学中的地位上,让学生先自主学习,再由教师授课,真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地位,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我经常对学生们说,有很多时候我们面对一面镜子——努力工作以取得成果;礼貌地赢得尊重。这句话在教学中的运用是学生付出学习的努力,赢得教学的主体地位。

所以我认为,从理论上说,“先学后教”这种模式是将教学的主体地位还给了学生;根本上说,学生能否拿到相应的主体地位,还要看学生是怎么做的,付出了多少。以我们的数学教学来说,学生在是否切合自己的实际,以自己现有的做基础,追求努力提高和融合的过程是他真正采取什么样的学习的决定性因素。如果学生在课前预习时仅仅以完成“预习作业”为目标,那么即使能力优秀的学生做好的准备也不过是程序性的、公式化的东西。

当然在教学的其它环节也是如此。当然在后面的讨论中,我已经把前提设置为“学生依凭自己的实力,进行了个性化的、符合自己水平和能力的学”作为讨论的先决条件。

第二、从教材、教师、学生的关系这个角度上说,“先学后教”,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带着经自己理解消化过的教材、教法和自己的个性走向学生,学生带着自己已有的各种能力、学科素养和可能会有的一点点对教材的了解迎上教师”,而“先学后教”则是“教师和学生分别带着自己理解消化过的教材、自己的个性能力和自己的教法或者学法共同碰面”。

这句话比较绕,简单来说就是以前的传统教学是教师是圆心,学生围着教师绕,教材是师生运动的目的物;现在个体学生是圆心,其它学生和教师围绕着个体的学生绕,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必要的、个性化的发展和提升,教材成为师生运动所凭借的场所和依托。余教授所说“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则特别着重指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重要性。

在“先学后教”模式中,教师把教材的学习权、解读权(当然也包括责任)交给了学生,把教学建立在学生对教材的学习和解读的基础上,从而使教师、学生、教材三个要素的关系产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学生将会获得的,是更加符合需要、更加接地气,也更加有个性的发展和提高。

第三、就教与学、教法与学法的关系而言,变“先教后学、以教定学”为“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类似下棋,大多数棋类运动都存在“先手优势”,意即先落子的一方在若干手内掌握着主动权,另一方则要应势而为。但实际的情况是,教学中的“先教后学、以教定学”不够切合学生发展的需要,有利于速成,但较为不利于学生长期的发展,尤其不利于学生在毕业以后的独立学习、实践和发展。所以“先教后学、以教定学”的单一模式亟待改变,“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有其独有的优势。

第四、就学生与学生的关系而言,变“个体独立学习”为“小组合作学习”。

在第二点中我已经提过,“先学后教”是“教师和学生分别带着自己理解消化过的教材、自己的个性能力和自己的教法或者学法共同碰面”,其中“共同碰面”就包括着师生的碰面、生生的碰面、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师生与文本、小组与文本的碰面是可以反复进行的,当然,其效果也要螺旋形递升才算达到目的。

小组性学习对于我们的大班制教学尤其适用,以我们学校为例,能有一个班的学生数在40人以下就是相当难得的轻松班级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势必不能做到个个监督指导到位,但大班制也有优势,那就是人多、不同角度的思维也多,思维与思维的碰撞与交流对师生都是难得的促进。教学,原本相长,小组之间的互教互学更比老师的教多了亲近感与平等观。

总而言之,“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有它的独有优势,我个人更为看重它对学生长远发展的有利影响,现在的考试评价发展趋势也更多地倾向考察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过程,对学生的将来更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我仍然觉得“以教定学”并非全无优势,如果把它“学生缺乏完整系统的过程学习”这一点改善,相信师生互相积极影响应该会适合一部分学习内容和一部分学生。倒是“先学后教、以教定学” 对教师素质要求较高,对教师的准备性工作要求也较高。仅以预习为例,所有教材的预习、所有学生的预习都“一刀切”的话是另一种形式的形式主义,极大埋没了“以学定教”的本意和初衷,但教材内容详细分类、学生预习详细分层的话,加上教师需要做的各种功课,工作量是巨大的。

学生学习时间有限,教师的工作时间何尝不是有限的?所以“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或许不是一个梦,但至少也得是一个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远望”的事业。

先学后教读后感 篇6

2、多让学生提出问题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要求:上课提问是学生集中注意力和学好知识的必用方法了。在提问的过程中,可以同时问四五个学生同一个问题。有时一个问题是几个学生一起完成的,就象成语“迎头赶上”。

这些对促进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也有积极作用。

提问时,被提问的对象会根据问题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对于学习不良的学生,我们可以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不爱学习的学生通过自学来完成这些任务,老师要及时鼓励和表扬。

综合自己学习,使我明白,做一位合格的教师,就必须做好学生的“引导者”,让自己的课堂因生成而精彩。鉴于这段时间的收获,我特别为自己的教学工作做了如下的规范。

1、每次课前做好教学设计,才能更好促进“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练习练习要有针对性的,这样才能让学生巩固知识。

2、尽可能让一切教学环节都进行在学生的学习之前。

三。给学生学习方法,逐步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4、教学一定要做到扎扎实实,讲求效果。

先学后教读后感 篇7

1初中信息技术**

教是为了不教之我见

——读《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有感

摘要:“教是为了不教”一直是本人在教学过程中思考并付之于行动的方法。通过读《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并结合实际教学,本人觉得要实现“《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

初中信息技术**

教是为了不教之我见

——读《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有感

摘要:“教是为了不教”一直是本人在教学过程中思考并付之于行动的方法。通过读《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并结合实际教学,本人觉得要实现“教是为了不教”要从备课中做好引导,以学为主;在课堂中给学生尽可能多的自主,创造积极学***围;在反思中提炼经验。

关键词:备课上课反思

《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中讲的教学方法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让学生自己先去了解教材、多动脑筋,初步认识所要的事物,同时产生疑问,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疑问进行答疑;对学生没有理解或领会的内容进行深入讲解,对学生已经理解的内容就可以少讲和不讲,从而节约了时间,留给学生思考和解决疑难问题。”让学生多动脑筋,自己找方法去解决问题,最主要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了积极性才能主动。

“调动学生学***动性和积极性,克服传统教育中老师越俎代庖的状况”,这就是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 《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中所讲的方法与“教是为了不教”有异曲同工之妙。要实现“教是为了不教”,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我以信息技术教学为例,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一、 备课

1、备学生。学生们正在学习。如果老师花太多时间讲,学生就没有时间在课堂上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将自主权交给学生,不要怕学生不会做,制订符合学情的任务,提出问题,层层递进。

由学生自己找资料完成任务。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动口、动脑,主动学习,才是“培养学生自主学***力”的真正内涵。教师可提供多种自学的途径和资料。

比如书本、教师自己完成的知识课件、网络等任务。并准备学生可能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案。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的合作学习非常重要。

通过好的同学的带动,有问题一起讨论、解决能带动其他同学的积极性。教师是引导者,把学生带到情境中,引导他们一步一步解决问题,而不是给学生答案。

2、备突发情况。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备课包括熟悉教材、学习新课程标准、收集资料、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学习情况、准备教具、进行课前实验、选择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和设计。

环节类似,内容却每个人都不同,很多教案里面老师会写教一步,学生练一步,老师问问题,学生回答的都写上去。可往往学生回答的答案会偏离老师写的。现在在课堂上,我们谈论的是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玩。有时会发生意想不到的是情。

一些教师会把学生逼向自己想象的方向,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这就要求我们仔细考虑学生可能会答的所有问题。如果学生的答案不在列出的范围内,我们也应该考虑对策。侧重于启发、引导,培养能力。

3、备“集体课”。 网上的一则报道让人忍俊不禁:某学校开展对外公开课,五位教师上的都是同一节课,听课人听到的都是同一个模子:

同样的意义,同样的话语;同样的讨论,同样的话题;同样的过程,同样的语气。大家感到纳闷,询问后才知,这是之前集体备课的“成果”。这样的集体备课完全违背了个性化。

信息技术是一门比较特殊的课程,有些一个人就是一个年级,这样的集体备课就可以是个人先写好教案,跟同组或者不同组的老师一起**,吸取其他教师的经验,改正不恰当的地方。特别是哪些地方应给学生自学的,哪些地方要讲的。

二、上课

1、相信学生。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虽说学生的知识不及老师的丰富,但是这么多个学生总有让人惊喜的地方。相信他们让他们这么做,他们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

比如教在**上加文字这节课时,让学生选择一张自己喜欢的**,根据图意配上相应的文字。很多同学都是在**上写**所呈现的场景,比如是一张海底世界的图就配上“海底世界”的文字(这也算是完成了任务,只要能添加上文字并设置一些简单的效果)。有几个学生能够匹配对话文本的效果,实现对话文本效果的工具选项在多种选择中处于如下位置。

说明这几个学生是有认真认识这些选项的。也算是对知识的一种延伸。教师可以以这些学生为例,鼓励其他学生在做任务时更加小心。

2、调动情绪。同样一件事,不同的心情会有不同的影响。老师在课上要不断的引导学生去**,引起学生的兴趣,不能把任务展示在那里就好了。

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比如在上word的**搭配这节课时,以美食**作为“诱饵”,学生一看到**马上就说这个我喜欢,那个我也喜欢。一个个小馋猫的样子。

然后老师趁机就说“你们现在就是饭店老板,为你们的招牌菜做一个宣传页面。看谁的能吸引到最多的顾客”。完成后先通过小组评选,再进行全班评选。

最后老师说,“这道菜我平时只是偶尔吃,看了你的宣传,我觉得我已经爱上它了”。整节课学生的参与度很高,为了力求做到好的效果,学生积极主动的去解决问题。学生在做时,老师在旁巡视,发现好的予以肯定,不会的给予指导,参与到学生当中。

学生有存在感和成就感就会主动的去学。

3、端正教态。学生喜不喜欢这门课,有时候会跟老师的教态有关,如果上课身心投入,板书工整,讲话有力,声音洪亮,抑扬顿挫,辅以姿势说明,用良好的形象和恰当的举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就能将学生带动起来。今天的学生不再像以前那样敬畏了。他们更喜欢能加入他们并有爱心的老师。

如果你是一个幽默的老师,学生们会更喜欢你的。

信息技术的课往往在不同班级上一样的内容。不同的态度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即使同一个班级不同的状态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教师的态度也会影响学生的状态。

如果你的态度是积极的,学生会受到激励。如果你的态度是消极的,学生也会这样。比如本人感冒以后,声音嘶哑,自己的状态也不是很好,学生就没有那么高的积极性。布置的任务也没很好的完成。

4、讲不足点。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学生能完成的是不必要的。如果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到,只有一小部分学生做不到,老师会在参观过程中给予指导或通过小组指导完成。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教师通常对学生的计算机进行控制,如果控制时间过长或次数过多,学生会感到厌恶。

在课堂上做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操作。既然学生会结束了,就不必谈了,学生们对听也不感兴趣。当大部分学生不会时想要寻求答案,老师再讲的话就比较好。

5、适时装傻。每个班级总有一小部分学生比较差一点,学***没那么足的。本人在上课时会对这一部分学生多关注一点。

看到有不错的就说,“你这个不错,老师在准备这课的时候都没想到还可以这样做,你跟我说说”。学生一般都会积极的说怎么怎么做的。我装傻让他们说出来。它还可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启发他们的思维。

老师再根据学生做的提点适当的意见,学生会很乐意的接受。

三、反思

课堂反思是我们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手段。

一。课堂反思要及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告诉我们,如果我们记录不好,我们会很快忘记很多。课堂反思不限于课后。在课堂上,如果老师发现一个问题,或想出一个好主意,或学生反映出一个更好的效果,他或她可以立即写下来。如果没时间,可以用关键词的形式记录,以便于课后回忆。

2、课堂反思要反映实效。学生是否真的有做到自我学习,有没有解决问题,老师是否讲得过多占用了太多的时间,任务的设定有没有引起学生的共鸣,有没有通过自我努力完成任务。有没有根据不同的班级调整相应的讲课内容和方式。

比如有些班级喜欢老师和风细雨的讲话方式,有些班级喜欢老师充满激情的讲话方式。有些班级适合鼓励法,有些班级适合激将法等。

3、课堂反思要有解决方案。在课堂上有闪光点也会有不足点。对于好的东西我们应该保留,并且加以完善,不好的要找出原因,并分析原因,最后找到改正的方法。

学***技术不是单纯的教学生操作方法,而是通过情境的设置解决问题,还会涉及其他学科。比如在教**的简单处理这节课。有学生说无聊。

问“是不会做无聊吗?还是对上课讲的没兴趣?”。

回答说“都不是,是因为我自己做不出好的结果,我不知道这个做出来好不好看,自己也不会欣赏,只是把效果做上去。”学生回答的也是我们老师的问题,没有美术基础,可能我们老师自己也不一定能做出多好的作品出来。不要认为这是信息技术课,这个美术问题跟我们无关。

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学生体会不到学***趣,怎么还会有兴趣呢。当然,这个欣赏能力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培养出来的,但是我们也可以做些努力。可以请教美术老师,从色彩上、用途上、效果上等进行指导。

先学后教读后感 篇8

自从事教学工作以来,我的教学中也常常出现越俎代庖的情况。在课堂上,我总是告诉自己,我必须教好学生;我总是想教他们我所知道的,总是想让我的学生学好知识。我在课堂上讲得那么多,那么仔细,但是我的学生们学习不好。

我不明白为什么。我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怎么会有这样的结果。读了《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一书后,我才意识到了自己存在的问题,那就是没有把课堂还给学生,没有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蔡林森校长提出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彻底颠覆了传统的教学观念,把“学”放在开头,即以“学”为首,以“学”为主,也就是以自主学***,而以“教”为次,合作学***。

只有在这样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教师才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者,使课堂真正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二、教给学***,培养学生能力。

“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知识不如教给学生学***的方法。我们现在缺少的就是这种“授人以渔”的课堂,没有方法的传授,没有能力的培养。有的只是知识的重复训练,教师恨铁不成钢,从早到晚实施“题海战术”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

这样的学生只能成为知识的容器,怎么能谈能力的培养呢?这样的教学真是让人堪忧。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着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自学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明确自学的内容、方法、时间和要求。

让学生成为聪明的学习者,专心学习,成为独立的学习者,不断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三、上好每一节课,提高教学质量。

首先,我会谨遵蔡校长的教导,坚持“功在课前”,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从表面上看“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方法下教师上课的时间减少了,实质上对教师的要求却提高了。上课要像考试一样紧张。

蔡校长“上课要像考试一样紧张”,这句话给我的震撼很大,这也是我平时做得不足的地方。以课堂为测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节奏,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任务。这样,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和写作速度比平时快,人的潜能也最大化,避免了课堂紧张、课后作业堆、学生厌学的现象。

谁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蔡校长“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方法为我们提供了“兴趣”与“提质”并行的轨道。只要我们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使我们的教学工作更加顺利地进行。

最新离婚读后感合集


阅读书籍让我充满喜悦,让我领悟到世间万象的奥妙之处,每当我深入书海,我都会产生许多独到的见解。那么在这个时刻,我们怎能遗漏重要的读后感呢?开始写读后感,我们应该从哪里入手呢?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内容:“离婚读后感”,期望能给您提供所需的帮助,这篇文章或许能为您出谋划策!

离婚读后感【篇1】

要深深的爱,不要淡淡的喜欢。

《离婚前后》讲的是苏言与夏晚庭的爱情,他们彼此深深地相爱。爱情还没有来临的时候,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一个疑问,我们要找一个自己爱的还是爱自己的。好多人的答案都是,当然是相爱的。但是爱情里面总有你觉得你爱他多一点或是他爱你多一点的时候。如果只有淡淡的喜欢,我们好像不必要计较这么许多,简单地在一起,简单地分开。但如果我们深深爱着彼此,我们必然想要确定爱的那个人也是否在爱着自己。淡淡的喜欢总让人觉得心里有一块地方是空的,而深深的爱让我们感到充实而满足。

每个人的爱情观不同,没有谁对谁错。但是我还是不要淡淡的喜欢,想要深深的爱,想要一牵手就是一辈子。Until death do we part。生活是很艰难的,就像苏言的梦,在走廊的两边走来走去,去到哪一边都是黑暗的。也有时候感觉把牙咬碎了吞下去了生活才能继续下去。有人说爱情是生活的调味品,也有人把爱情当成了避风的港湾。但这些都不是我们拒绝成长的理由,两个成熟的人才更能共担风雨。爱情不能让我们免去生活的苦难,但爱情让我们更有勇气面对生活的不幸。因为爱情让我们有了家,有了依靠。

爱情可以让我们坦然地接受一些生活的真相。苏言的爱弥补了夏晚庭对亲情的缺失,接受了自己的亲生母亲不爱自己的事实。无论是爱情或是亲情,只要你知道这世上有个人无私且自私地爱你,你便有勇气接受其他的不幸。爱情不仅是爱别人,也是爱自己,是真实地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离婚读后感【篇2】

《不要嫁给为你离婚的男人》读后感

前几天看了一篇名为《不要嫁给为你离婚的男人》的*,看完后颇有触感特意把自己的看法和读后感写下来与朋友们一起分享和交流。

世间万物各有形态,万物形态各有差异,爱与恨也是这样,没有绝对的错与对。当你不小心遇到了一个你爱上的已婚男人或者他爱上了你,你该怎么办?我想曾庆在幸福浪漫的爱情男女中,谁会轻易走上那甜蜜的爱情门槛吧。

然而就是为了暂时看来是多么的幸福和浪漫的爱情的中女人们,难道你们就没有悄悄的在内心深处想过要和这个深爱着你,痛着你,关心着你体贴着你的这位男士相守下半生吗?是的,我相信大多数女人都这么想。但是事实不得不让“幸福”的女人停止在前进的脚步,,而其中的苦与涩只有自己才知道才懂。

首先嫁给为你离婚的男人,你可能要面临的情形是转正情人与前妻的关系——情人转了正,你可能严格要求老公不能与前妻过从甚密,但是,你不可能否认他前妻是孩子的母亲,他们永远有一个纽带。你有什么权利干涉他?不管孩子不见前妻,你都应该做好准备,所以你必须忍受见前妻的酸楚。

转正情人与公婆——对于第一个明媒正娶的儿媳,公婆自然是视为自己人,算是半个闺女,你介入他们的婚姻伤害的不仅是那个女人,还有与她有感情的其他家人,你能做的只有讨好,再讨好,不指望他们能那么快的接受你,而你要付出多少才能让他们正眼看你一下不可而之。

转正情人与孩子——也许你认为你是一个阅历丰富,知识渊博,富贵高雅美丽大方的女人,所以他才那么的爱你而丢弃了他那披头散发,不懂得装扮,没有多少文化不懂得温柔和体贴的前妻。你很高尚的来做他的后妈,你做了巨大的牺牲,甘愿扮演后妈角色,可是在你老公的孩子看来,你是抢走他母亲的恶毒女人你永远也不敢和孩子有一个正面的眼神,因为孩子一个眼神能像一把闪着寒光的利刃会让你不寒而栗。那么你这一辈子只有抱一个希望就是尽量求得友好的局面,不要奢望孩子当你像亲妈来爱。

你不但只是面对家人,而你要面对的是亲朋好友,他们会怎样看你呢,想过没有女人们。

告诫所有想转正的情人们,享受现在你所拥有的幸福比你生活在痛苦中强千百万倍,好好的珍惜你现在拥有的,别强求什么也别奢望什么,因为你爱上的是一个有家的男人。

离婚读后感【篇3】

读完肖川先生所著的《教师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发现此书其实就是写给处于特殊时期的像“我”这样的老师看的。

首先,书中探讨了教师生活的幸福指数。我想,不同行业的.人从事着不同种类的工作,作为一名老师,既然我们选择了这个行业,就一定能从这个行业中找到专属于这个行业的幸福感。

在工作中,我始终告诫自己,我要为广大学生和家长服务到底,我要保持“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奉献精神。但是,在从事教师行业的漫漫长路上,我们经历着挫折,经历着烦恼,经历着无奈,因此,我犹豫过,畏惧过,退缩过。我曾经对教师这个职业的选择产生了怀疑的态度,甚至有段时间对自己的工作情绪低落。在那个时期,我无法感受到教师这个职业的幸福感,而被一些负面心情牵绊着,纠结着,这样的心情不断地反复。直到看到这本书,肖川先生指导我们:生命的最高境界就是生活在自己的情怀里,为有价值的目标不懈努力;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存在下去……我想,教师这个职业确实跟别的职业不同,我们经历的过程比别的职业丰富得多,因为我们接触的是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对象在变,经历在变,感受也在变。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我们要为自己寻找一份真正的职业幸福感,让自己能幸福地工作。然而,只有工作幸福了,生活也才会幸福,因为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就是在工作。

所以,我开始了自己的寻找幸福、创造幸福的教学生涯。我对自己说,幸福来源于一个教师的方方面面,我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充实自己的幸福之路。

首先,只有素质高的老师才可能在工作中游刃有余,享受教学给自己带来的幸福感。所以,我们必须提升自己的职业素质,让自己有足够的实力来迎接每一天的挑战。但是,即使哪天做得不够好,我们也要对自己抱一颗宽容的心。其实,对一个完美主义者来说,对自己宽容是一件最不容易的事。所以,我要学会在对自己严格要求的同时,对自己多一份宽容。

其次,我们的工作对象是学生,他们是有思想的,所以,学会跟学生友好地相处,营造一种和谐的师生氛围也是我们老师必须要学会的一件事。所以,我们要学会与学生沟通,让学生走进我们的心里,让我们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

再者,对幸福的界定要明确。一个人生活得是否幸福,不是由别人决定的,而是由自己决定的。我们是这个世界上的普通人,我们不能要求得太多,我们要为自己创造力所能及的幸福。有些人以金钱作为自己的幸福标准,有些人以生活安逸作为自己的幸福标准,而也有些人,把一家人开开心心过日子作为自己的幸福标准。

我想,我很简单,只要我能按时处理完当天的工作,对学生永远用一颗赤诚的心、仁慈的心去对待,加上一家人平平安安,快快乐乐,这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离婚读后感【篇4】

读完老舍的《离婚》,我才反应过来,虽取名为《离婚》,可最后谁也没有离,这真是一种讽刺。老舍便是以这种幽默,讽刺,批评主义现实手法来写这篇《离婚》的。《离婚》讲的是一出小人物的婚姻闹剧,一部小人物的人生悲剧,其中有圆滑世故的老好人老张和她妻子,有口蜜腹剑,处处算计的老赵,有守旧刻板,不解情意的老李妻子,有爱说官话摆官架子的老孙,有无才无能寄人篱下的丁二爷,有邻家美丽的活寡妇,老李的梦想情人马少奶奶,还有那些搬弄是非的太太们。主人公老李便是在这样一些人中过着他无可奈何的生活。

开篇以老李想要离婚展开故事,老李为了养家糊口,他不得不背负起丈夫与父亲的责任来,每天出入于那“吞噬小官僚的大嘴”—衙门,与衙门里勾心斗角的人参加饭局,宴会,卷入各种是非纠纷之中。衙门里的小科员几乎不做什么事,每天来了聊几句话,混混日子便过去了,过着如寄生虫般的生活,老李却是其中最敬职的一个。可即使这样,有些人还是不放过他,老赵便是这种极为钻营的人,后来还狠狠地陷害老李。老李极度厌恶这吃人的衙门,却不得不每天硬着头皮进去,终于他受不了了,毅然地选择了回乡下,表现出他对灰色生活的最后抗争。在感情方面,老李追求一种有诗意的爱情,而不是像他的妻子一样的刻板守旧的人,对着她念诗,她却能想着她的琐事,一点也不解情意。他有着对自由爱情的渴望,但可悲的是他“不敢浪漫”却“愿有个梦想”…最终也投降了“将就主义”。他对妻子没有感情却不能离婚感到委屈,发现心仪的“诗意女郎”却不敢大胆的追求,对无理的封建制度却无可奈何。老李有着贯穿全文的知识分子式的思考,却仍渐渐从一个理想主义者向小市民转变,可悲的壮大了小市民的队伍。对待他的朋友张大哥,他从不屑到渐渐产生情义,可以说是被张大哥渐渐“同化”,从而产生“惺惺相惜”,张大哥是这样一个圆滑世故,形式主义的人,向他“同化”怕是早已丢失了自我,使他不得不认识到自己已经是一个懦弱,随俗敷衍的地狱的鬼。

张大哥是一个圆滑世故,热心助人的老派市民形象,他一生的信条就是做媒与反对离婚,因为离婚就意味着破坏既有秩序。他待人处事上的圆滑使他能同很多人打交道,然而这些人却不是他真正的朋友,仅是利益的存在,真的碰到困难的时候一个人也不会帮忙。同时他也助长了老赵的作恶气焰,使得社会更加黑暗。但他却是个好父亲,为了儿子的事操心得失了活力。

老赵是个奸诈小人,靠着他与所长太太的特殊关系用卑鄙手段谋害他人。不仅通过转送女人来获得利益,而且霸占张大哥的房子和女儿,他终于被侠客式的丁四爷杀死。丁四爷除暴安良的侠义行为寄托了作者的理想。然而恶霸也会遭遇爱情,在面对纯洁的秀真时他感到动心,无法将秀真视作一个货物,这多少让我看到了他的人性之处。

老舍在《离婚》中的独特的幽默语调的形成,标志着老舍艺术个性的成熟,是一种“含着泪水的微笑”式的幽默,同时,书中也体现着浓厚的京味。

离婚读后感【篇5】

只有性与爱的完美结合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发乎情,止于理。没有人能**未来。当你决定离开时,让心碎的声音打破夜晚的寂静,把它变成流星,消失在星空中。也许有一天,密封的过去事写着回忆。

你有你的生活,我有我的空间,注定不在一起,但我仍然期待成为朋友,偶尔一起喝茶,聊天和思考

凌霜傲雪的评论1:

当爱真成了往事,人们会怀疑是否真爱过,爱的开始没有理由,结束确有千万个理由,往往一个情已尽缘已断就是一个分手的理由,多么的滑稽,多么的牵强,多么的无奈。当爱成为过去时,心是旧的,记忆是痛苦的。为什么啊?

为什么?为什么?爱之初和爱之后是两种境地,一个欢乐无比,一个悲痛欲绝。

何必当初?何必走这一个过程?说悔吗?

悔已晚,说恨吗?恨又有什么用?说恩吗?

恩从何来又何去?说怨吗?怨恨消失了,开始是美丽的开始,但结局却不尽如人意

深山野草的回复1:

傲雪,你的体会,太深刻了。这个社会也太现实了,虽然我为爱伤透了心,但我还是相信这个世界还是有两种真爱的,一种是真正的爱情不在乎对方所拥有一却,另一种是在乎对方所拥有的一却,也许她与我的结合,从开始就是为了结婚而结婚,那么迟早都会走到这一步,如果她与我的结合是为了真爱而结婚,那么就永远不会有今天的结局,社会太现实了,我能理解她,每个人拥有自己所追求的生活……

凌霜傲雪的评论2:

相遇是偶然,相处是真诚,不经过风雨的洗礼怎见彩虹?不经过海洋的冲洗何以见浅滩,有时候真要彼此冷静下来才会回想一下曾经的最美。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真诚显得如此无力。

在金钱和私利的世界里,爱情变得如此脆弱。本质是什么?那我就告诉你,从童年的自私到老年的私利,人都是自我排外的。

深山野草的回复2:

如果你像你说的那样坐下来,想一想最美丽的,即使是为了婚姻,也许还有未来。可惜她不是你,这就是生活,但我必须比别人爬更多的山才能到达目的地。

凌霜傲雪的评论3:

给我真诚的朋友《深山野草》的一封信

有些你喜欢的东西不再属於你,有些你怀旧的东西注定要放弃,生活中有很多种爱,但不要让爱变成一种伤害。

有些缘分注定要失去,有些缘分永远不会有好结果,爱一个人不一定要有,但要有一个人一定要好好爱他。

如果真诚是一种伤害,你选择谎言;如果谎言是一种伤害,你选择沉默;如果沉默是一种伤害,你选择离开是对的。

如果失去是苦,你怕不怕付出?如果迷乱是苦,你就轻易选择结束?如果追求是苦,你会不会选择执迷不悟?

此文是雪儿读网友《深山野草》后的感想……发表在这里就是想要深在围城中的人们学会珍惜,如果你不爱一个人,请放手,好让别人有机会爱他。如果你爱的人放弃了你,请放开你自己,这样你就有机会去爱别人。有的东西你再喜欢也不会属於你,有的东西你再留恋也注定要放弃,人生中有许多种爱,但别让爱成为一种伤害,一路从友友们的空间走过来读的最多的都是伤感令人揪心的文章,关于爱的言论总是充斥着脑海,有些缘分是注定要失去的,有些缘分是永远都不会有好结果的,爱一个人不一定要拥有,但拥有一个人就一定要好好的去爱她(他)多一份理解和宽容……雪儿在这里给你们,愿天下有人情终成眷属!

离婚读后感【篇6】

曾记得自己在读师范时的一次文艺汇演中,登台演唱过一首大家非常熟悉的歌曲《幸福在哪里》。歌词是这样的:幸福在哪里,朋友啊告诉你。她不在柳荫下,也不在温室里。她在辛勤的工作中,她在艰苦的劳动里。啊,幸福,就在你晶莹地汗水里。啊,幸福,就在你晶莹地汗水里……这首歌给予我们的那种积极向上的精神一直鼓舞着我。

如今,自己踏上三寸讲台已将近十六载,来自于学校、家庭方方面面的压力有时很容易产生一种倦怠感。但冷静地思考思考,与教师这份职业的累和繁琐相比,面对社会对教师职业的那份尊重和重视,学生眼中饱含的那份渴望与纯真,家人给予的理解与支持,我们更多体味到的是快乐与幸福。今天,我再次打开《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一书,随着对这本书更深入的读,又一次证明了来自于教师职业的那份幸福感。

解读着肖川博士的著作,让我深刻明白:幸福来自于自己从事的教育工作,来自于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作为教师,我们总是抓住各种教育契机去关爱孩子,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鼓励,而这种关爱又是互动的`。当学生感受到了这份浓浓的师爱后也会回报给你爱:有时是取得进步后一脸灿烂的微笑,有时是来自节日里一句简单的问候,有时是毕业后寄来的一张薄薄的贺卡……就是在这样的交流与互动中,我们才体会到了教师职业的幸福感,是其他职业所无法比拟的。因为,正如肖川教授所说的:“教师脸上的微笑有多少,学生心中的阳光就有多少。” 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幸福的学生。

肖川教师还提出:“对教师而言,要养成专业心态中的良好心态,就是‘接受现实、悦纳自我、心存感激、追求卓越’,用积极的心态来看待世界。”其实,幸福就是一种感受,当我们张开双臂拥抱生活,敞开心灵去感受生活,幸福其实无处不在。所以,教师的幸福不仅来自于工作,更来自于生活。家人、朋友、闲情、雅趣都是不可或缺的。虽然,在当今社会中,教师并不富裕,但我们可以用杯水车薪中的一水一木去买些自己爱看的书,买件自己喜欢的衣服,去茶室聊聊天、打打牌,或者约上几位朋友一起享受大自然,这些不常常让我们感到幸福不已吗?因为教师的幸福就是付出的甜蜜,收获的慰藉;迎来的期待,送走的祝福。它无需理论的武装,口碑的传扬,功利的衡量,荣誉的证明,就如夏日一缕清泉潺潺淌过心间!

感谢肖川教授给我上了一堂人生幸福的课,发人省心,令人受益。我相信,只要我们拥有一个积极的心态,我们就会幸福,就能享受到幸福的教育人生。

离婚读后感【篇7】

老舍先生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文学家和戏剧家。他留下了无数的优秀作品。其中《骆驼祥子》被很多人认为是他最成功的作品,然而老舍最喜欢的却是《离婚》。《离婚》这部作品曾经被翻译成多国语言,也曾数次被改编成影视作品,赢得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读者的共同喜欢,是当之无愧的现代文学经典文本。

《离婚》写作于1933年的酷夏,那时老舍的聚焦点又回到他熟悉的北京城,面对着又是庸俗的生活。《离婚》这部小说是围绕着庸俗的社会,写生活在这个社会俗人,俗人的家庭生活,琐碎的婚姻**的作品。

《离婚》讲述了清末民初北平财政所里发生的故事。小说的主人公老李是老舍在作品中塑造的成功的公众形象:不愿意循规蹈矩,但最终被迫这样做。

老李大学毕业后成为财务部的一员,在衙门过着无聊的生活。然而他是一位有理想和追求的市民,曾经试图冲出灰色生活的重围,追求自己心中的“诗意”与“浪漫”。他不满灰色的生活和平庸的旧式妻子,而幻想体验下浪漫的“诗意”,并对生命的价值展开了痛苦的思考。

然而,在张大哥的亲切体贴和小赵的不羁欺诈下,他终于意识到自己不过是一个懦夫和敷衍的地狱鬼魂。后来,各种复杂的主客观原因最终导致了他的诗败。在他的诗(马太太)幻灭后,他带领家人离开北平,回到农村,向人们展示了他与灰色生活的最后斗争。他的人生悲剧是值得我们同情的。

老李来自农村,经过努力终于使自己留在了大城市。他的妻子和两个可爱的孩子留在乡下。过着财政所里无聊的生活,就在婚姻出现问题的时候,张大哥的一顿涮羊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把老李从“诗意”里拉回到现实,解决了老李的困惑:将老婆孩子接到自己身边,老李认为自己的老婆“脚不是她裹得,绿裤子不是她发明的,不怨她”。

老李人品好,有学识,在衙门里,是唯一具有真才实学的人,唯一一个肯埋头干实事的人,却遭到同事小赵、老邱、老吴等人无尽的羞辱。面对小赵的混蛋行为,老李却不敢有任何异议,作为堂堂男子汉,不能保护自己的家人,只能回到家唐痛哭一场,第二天还得照旧去衙门。他“不敢再去捉弄那漫无边际的理想,理想使他难受的渺茫,像个随时变化而永远阴惨的梦”。

生活的浮夸和不公平在老李眼里是显而易见的,因为他善于思考,看到金融是一个腐朽而臭烘烘的官僚机构。虽然他痛感在那里没有分毫的价值:“他看到一个衰老丑恶的他,和一个衰老丑恶的她,一同在死亡的路上走,路边的花草是些破烂的钱票与油腻的铜钱!

”他有清醒的认识,却摆脱不了长期生活其中的市民社会环境。市民阶层中的敷衍、苟且、软弱对他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他经常不得不去做一些违反自己意愿的事情,他“顶不喜欢随俗,而又最怕驳朋友面子,还是敷衍一下好吧。

”他意志薄弱经常屈服于现实,“不敢和无聊、瞎闹、硬碰一碰”,“思想,没有行动,思想只足以使人迷茫”。

潜意识里,他依然站在北平的立场上,站在以北平为标志的传统文化的立场上。我们不能否认传统文化有其重要价值。它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民智慧、做事方式、思维方式和审美方式的结晶。然而,当它抑制并扼杀超越与创造时,必然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它逐渐使其人民只知服从,丧失了思维能力,敷衍甚至奴颜婢膝。此文本中看似熙熙攘攘,热热闹闹的市井生活,从根本上都只是生命的虚耗而已。老李时常感到寂寞,心里一直向往着“诗意”与“浪漫”的生活,梦幻着有一位志同道合的爱人。

终于 “马婶”出现,“那点诗意要在她身上具体化了”。但由于婚姻的枷锁,道德的樊篱,还有自身性格的懦弱,他不敢也没有任**气去追求自己心目中的“诗意”。他只是躲在自家的屋檐下,用哆嗦的目光追随他的意中人。

唯一大胆的举动是在张大哥的儿子——天真——被抓以后,在衙门里奔走,希望能够把天真保出来,但世态的炎凉终于摧毁了老李,最后不得不求助“**兼科员”的小赵。

“诗意”、“浪漫”,最终都破灭了,他别无选择,“为太太他得活着;为责任他得活着,即使不快乐的活着”。虽然,他面对社会现实中的种种,不愿同流合污却只有敷衍,久而久之,落在市民的俗气中。老李想改造现状却没有勇气,想逃离无爱的家庭却顾及到责任,想追求“诗意”却终成梦幻。

在矛盾的网络中,老李被网住了,过着顺从的市民生活。

到底是什么使老李仅存的一点“诗意”与“浪漫”一点点消失最后灭亡?首先,清末民初,一夫多妻制刚刚废除,各种新旧文化相互激荡。社会习俗强烈反对男子纳妾,当时不提倡离婚。作为老百姓,老李也许只有“凑活着过吧”。

再者,老李看透了北京的浮华,认清了处在这个浮华的城市就要付出做人的自由,需要时刻为了面子做人。尽管他的妻子从未见过世面,他的笨拙让人发笑,但他的朴素和朴素给了他两个孩子和一个温暖的家。老李是唯一有孩子的工作人员。放弃北平的生活,选择农村,也许是一种精神上的解脱。

文化的胜利必然会导致一些有识之士努力改造文化。五四新文化的运动员曾经寄希望于引进和吸收外国文化。然而老舍对此存有疑虑,他怀疑中国传统文化自身并不健壮,没有足够的应对能力的前提下,与外来文化的交融、碰撞会结出怎样的怪胎。老舍笔下的人物总是活灵活现的,“艺术源于生活”,老李的人物形象也不是凭空产生的。

老舍曾经反抗父母的婚姻安排,想做自己的事情,比如辞去教职,成为一名职业作家。但在世俗生活世界中,他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妥协、屈服,过着自己有秩序的市民生活。

这就是“老李”,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真实的老舍。

离婚读后感【篇8】

在教了多年的中学之后,想要和小朋友去交朋友,当我有了这个打算之后,朋友们告诉我,这是一个与中学相差很远的天地,你准备好了吗?带着疑惑,我查阅了小学课本,发觉越是容易的知识越难以传授,怎样教才能让孩子们接受,理解呢?叶圣陶先生说,教本中的文章就是例子,我怎样把这些例子让孩子们明白呢?要是有一种方法能像白居易的诗歌一样简单如话,诗意如话该多好啊!带着这样的困惑,我走进了书店,翻阅了n本教育书籍而郁闷之时,《诗意语文课谱――王崧舟十年经典课堂实录与品悟》让我眼睛一亮,我被里面的文字所吸引,我领会到了什么是“迫不及待”、什么是“如饥似渴”,直到全部阅读完毕,我都无法相信自己是近乎“一字不漏”的看完了这本书。我感觉我不是在“看”,更像在聆听邻家大哥哥在与我谈古论今、谈天说地,那信手拈来的名诗名句,对文学著作的别致见解,无不让我为他的学识所折服,精彩纷呈的教学实例、文本细读的独到解读,更是让我“膜拜”于他“登峰造极”的教学魅力。

“人的底蕴就是人的精神能量、文化能量、高级的生命能量。没有底蕴,或者底蕴不厚实,哪怕你学会了全套的降龙十八掌,那也还是花拳绣腿,中看不中用。”“底蕴从哪里来?唯一的途径就是读书。读书是我的爱好,读书是我可以全身心投入的爱好。”为己读书,天天读书,随性读书,成堆的书籍让他比别人多了一双发现的眼睛,多了一份对教材的.思考,也造就了精彩的课堂。如《枫桥夜泊》,王老师从陈小奇《涛声依旧》歌词入手引出钟声,写到200多年前清朝王士祯、500多年前明朝诗人高启、800多年前宋朝有位诗人陆游一直到1200多年前的张继都写过这样的钟声。寒山寺的钟声从一千多年前传来,穿越时空,撞击着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听课者的心灵。王安石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体现的诗的文化、诗的价值是什么呢?从“春风“这个自然意象中还有什么不一样的文化意象呢?……几个文本的解读我们只有赞叹的份DD大师就是大师。

行走在优美的文字内,畅游于诗意的教学中,感受大师的智慧与灵性,我想起了一句歌词“像一阵细雨撒落我心底,那感觉如此神秘”。是的,《诗意语文课谱――王崧舟十年经典课堂实录与品悟》带给我的更多的是甜蜜,“我满心欢喜”。因为前行的路上明灯高照!

离婚读后感【篇9】

起初,听说好多同学都在看《离婚潜规则》,也就看了几眼,不巧,看到的是王明轩和方婷看电影还对蒋新瑶撒谎被蒋新瑶发现的那一集。这集把我哭的好惨。。。一心特想结婚的我,竟然怕了,怕结婚以后男人们就会腻,就会烦,对自己不再那么上心,怕外面的“女同事”。

我还本来以为是蒋新瑶太小心眼,方婷是善良的,人家方婷大大方方的对待大明,承认喜欢大明而又不忍拆散他们小夫妻,可是,看了全剧以后,我的所有“观”尽改!

在第一集里,我被蒋新瑶和王明轩讲解过山车安全带的行为所感动。觉得这一对好幸福,直到他们结婚,我妈说他们太天真太冲动,刚毕业什么都没有拿什么过日子,又到他们开始筹办婚礼,我才明白我妈妈的意思,原来结个婚那么麻烦啊!可是我说新婚之夜,你新瑶妈吓搅和什么啦!!!

后来的新瑶爸出来把我也是气的咬牙切齿、还有人方婷帮忙就帮呗,你蒋新瑶瞎吃哪门子醋啊!王明轩也是。如果你帮忙,你可以帮忙。你在做什么欺骗别人?说是方婷不好。真是气死我了。

最气人的就是新瑶妈,你的婚姻很失败,您女儿的跟您不一样您搁着瞎掺和什么呀!折腾来折腾去不说,还吓搬弄是非,还教女儿用怀孕来欺骗大明,这人家能不生气么?我妈妈看到这说,以后绝不参与我的婚姻,自个儿家的事自己解决,她绝不插手也不插嘴!

大结局,离婚了,诶呦我去~这结婚难,这离婚更难啊!再来说说方婷这个可恶的女人!她竟然为了报复把大明出卖了。

还怨人大明跟她玩小暧昧?大鸭梨说他是精神出轨,由于我根本还搞不清“精神出轨”到底是个什么玩意,所以不能判定王明轩有没有出轨。不过,在我多年玩暧昧的经历中,王明轩和方婷一点也不暧昧!

方婷更夸张!很显然,这都是她自己的一厢情愿和暧昧的情节,而且还要看别人!不过话说,或者编剧真的是有小暧昧的意思,是贾乃亮没演出来?

一言以蔽之,通过这一对,我发誓再也不做方婷在大明口中的角色——红颜知己!更不许自己的另一半有红颜,因为我知道,有红颜的男生都是因为有些话不想跟自己的女朋友说,那么这个女朋友不就很失败吗?我可不要当这么失败的女朋友或老婆!

至于暧昧,我已经改了,自从我有了上一个“目标”开始,我终于清楚的感觉到真正喜欢一个人是根本不愿意跟他搞暧昧的!从那以后,我就再也不好“暧昧”这口儿了~~~

“嘟嘟妹”!这是这个剧我最喜欢的名词了呢~嘿嘿,可能是因为跟“胖妹妹”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原因吧。真的,黎昕学张小凡嘟嘟脸的样子最好玩儿了!

想想就可笑!他们这一对可谓是荒唐至极啊!话说这受夹板气的一般都是男人,这夹板气搁他们身上可都是张小凡一个人受着啊,还是整夜整夜不着家的丈夫、无论对错永远都护着儿子骂儿媳妇的婆婆、爱钱的势利眼老妈这三面板子的夹击!

真是可怜了我们可爱善良的小凡了。不过也只有她能改变黎昕、让黎昕长大懂事成熟!好在几经波折的大鸭梨同志最后真的还是达到了众人希望看到的结果!

呵呵,好样的!嘟嘟妹!前面看到心软的你几次都被可恶的花花公子黎昕耍得团团转,善良单纯的你还是要一次又一次的原谅昕昕和昕昕妈妈,我就气不打一处来啊!

对于黎昕的母亲,我和我妈的意见可是相当的大!实在是为小凡抱不平啊!印象最深的是,黎昕被小凡捉奸在床,还怎么都叫不醒,小凡就朝黎昕脸上泼了一杯凉白开,回家本想婆婆这下真得该帮自己好好教训教训黎昕了,谁知婆婆怎么会为了偏袒儿子说出那样的话,她说“诶呦小凡,不是妈说你,宝宝刚醒来就被你泼冷水,你要知道,这样会感冒的。

你真是一点都不懂的心疼自己的男人啊,真不知道怎么做人家妻子的!”听听听听!!!这说的是人话么这!

真的是无人能体会小凡的委屈,可怜的小凡。幸好最后的你想明白了,也振作起来了,让我最钦佩的是最后分家产,也不要什么八百万了,要他能给多少就给多少,看见没?这就是善良!

最后,来说说文浩和赵亚彤这一对!其实挺喜欢这对~但是文浩实在是太小孩子气忒不成熟,一开始不是特别看好他,特别是把摄影地儿借给六子,还闹出那么大的事,虽然够义气但是有点儿不分是非。可是后来为了赵亚彤也一直在改变,离婚的那一天,亚彤发现的那份浩子还没来得及送给她的礼物时,我也真真的被感动到了,陪亚彤一起哭的是一塌糊涂~直到他和亚彤分开才觉得真的长大了他。

据说人在经历了什么之后就会长大。赵亚彤,嗯,让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女性!是这三个女人当中最不让人操心的了,人长得好,性格又好还讲义气,工资高,家境好,学历高,单位体面,胆子大敢爱敢恨,用情专一,嗯,真是当代社会男人们最适合不过的结婚对象了!

而亚彤她妈我就更不好说了,太现实了, 就是来拆散这一对的。不过后来看来是真得后悔了。

看来,这家长真得不能搀和儿女的婚后生活,掺和掺和的就掺和黄了.....

附言:上一集,赵亚东、张小凡、蒋新瑶在同一个镜头里,发现白百合长出来了。。。最不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