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咏梅》教案精品

《卜算子咏梅》教案精品。

资料的定义比较广,可以指生活学习资料。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中,我们都有可能需要用到资料。有了资料的帮助会让我们在工作中更加如鱼得水!那么,你知道我国有哪些资料种类吗?小编现在推荐你阅读一下《卜算子咏梅》教案精品,欢迎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助益!

《卜算子咏梅》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2、了解词的大意,感悟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谦逊的作风。

重点难点:

理解词作内容,领略词作意境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比较毛泽东与陆游的词,理解时代不同,性格不同,经历不同,审美情趣不同,所以词的思想内涵也就明显的不同,这是理解本课的一个难点。

教学准备:

歌曲《红梅赞》音乐视频、配乐朗诵磁带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1、你了解梅花吗?学生交流对梅花的认识。

2、学生观看、听歌曲《红梅赞》音乐的视频。

老师小结:梅花在中国传统诗歌中,和松、竹一起并称为“岁寒三友”,因为它们都是以在严寒节令中保持生机,作为逆境中精神气节的象征。同学们,我们学过《墨梅》、《竹石》、《石灰吟》这三首古诗,学习这三首古诗时,我们接触到了中国诗词的一个重要的表现手法,那就是――托物言志。谁能解释托物言志是什么意思?对,就是借助对一件是物的描写、歌咏来表现作者内心的思想与情感。这节课,我们又将学习毛泽东的一首咏梅词。

请同学们反复地读读课文,想想词中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在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带着饱满的感情来读课文。每个人在小组内读,小组推荐人读给全班听,最后大家齐读。

1、同学们,你们学过哪些赞美梅花的诗?学生诵读。今天,我们学习的也是一首赞美梅花的词。出示课题:卜算子咏梅

(1)卜算子 词牌名(介绍词牌名的有关知识,你还知道哪些词牌名?)

哪些古诗题目上也有“咏”字?

(2)这首词是毛泽东主席读了陆游的咏梅词后写的。作者咏梅要抒发自己怎样的感情呢?

(1)梅花生存的环境是什么样的?

飞雪(寒冷的冬天)、悬崖(险恶)、百丈冰(寒冷) 总结:寒冷艰险的环境

“风雨”、“飞雪”、“悬崖”、“百丈冰”等词语烘托出了梅花生长的自然环境,表现出梅花坚韧不拔的性格,“风雨”与“飞雪”的并存点出了梅花盛开的季节是早春,这也为下片赞颂梅是报春使者做了铺垫。

尽管冰凌垂挂于悬崖,北风怒号于幽谷,但是梅花还是开放了,是那么美丽。

(3)配乐吟诵:迎霜斗雪,白雪使她更艳,寒风让她更挺,冰天雪地中只有那一点红色,它是那么生机勃勃,那么俏丽动人,那就是梅花。引读上阕——

现在,你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1)梅花还有什么特点值得诗人赞美呢?

“争春”是什么意思?

春天到了,百花怎样?你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能用什么词来表达?

从“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可以读出梅是报春的使者,却不争春邀宠,居功自傲,表现了梅花谦逊的作风。

(2)当其他花争奇斗艳时,梅花怎么样?

4 梅花在哪儿笑?怎样笑?笑什么?

从“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从中笑”可以读出百花盛开之时,梅花却无比欣慰地飘落从中,表现了梅的豁达与无私。

(3)再读下阙,想象画面。

(4)介绍毛主席写词背景,再读诗词,体会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1、过大家的讨论,我们对这首词有了深入一步的了解,请同学们边读边想象画面,有感情地读。

2、播放名家配乐朗诵,让学生学习朗读的技巧。

1、背诵毛泽东的咏梅词,想象“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景象,用简笔画把它画出来。

3、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词的意思,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1、阅读陆游咏梅词,简介创作背景。

(乾道二年,陆游因“力说张浚用兵”,受到了卖国派的打击,被罢免了隆兴通判的职位。在山阴寂寞地度过了四年,便开始了西行万里的远游。作品里风雨交加的黄昏、孤独绽放的梅花,正是陆游受打击后心境的写照。)

毛泽东主席在读陆游的咏梅词后,填词一首,却“反其意而用之”,表达了乐观自信的胸怀。郭沫若在读了毛泽东的词后也和词一首,写

6 道“曩见梅花愁,今见梅花笑”,鲜明地写出了两首词中梅花的不同形象与两位诗人的不同心境。

2、再读毛泽东的咏梅词,想象“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景象,试着画一画,并给自己的画写上一个题目(引导学生自己给画命题时要有创意,有文采)

3、展示为本课试所配图画及音乐,有感情地背诵咏梅词。

背诵并默写两首词。

《卜算子咏梅》教案 篇2

教学诗歌主要是欣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诗歌形象包括诗中人物形象和诗歌意象,那么,要欣赏诗中形象的真正内涵,就要赏析诗歌本身的社会意义和作者的思想意义。诗歌的语言艺术重在领会其优美、精炼、生动、传神的风格。而表达技巧主要是作者在塑造形象,创设诗歌所应用的表现手法。就《卜算子咏梅》这首词而言,这首以梅花为主要形象,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充满自信和乐观,形象鲜明,语言独特,表达技巧特殊,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形成鲜明的对比,为此笔者做如下的设计。

1、理解词中所塑造的形象,分析景物所蕴含的真正内涵。

2、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词的意境和语言的巧妙运用。

3、体会词中作者以逆境为美和充满乐观主义的信念。

1、学生默读,理顺词句。

2、播放《卜算子咏梅》朗读带,增强学生对词的情感认识,

3、教师范读,学生轻声跟读,读出意象,读出意境。

4、学生放声自由朗读,读出作者的感情,(教师提示,毛泽东作此词的背景)并在此基础上背诵。

梅花被称为“岁寒三友”之一,因其能在严寒冷酷的季节仍旺盛成长而闻名,在古代诗歌中被赋予坚韧、贞节的象征含义。可经得起风雨袭击,霜雪严寒的摧残。毛泽东在1961年12月,因当时年轻的共和国处于极度危险之地,许多人对当时的社会主义前途失去信心,在这种历史条件下,他并不回避形式的险恶,而是清醒意识到逆境的严峻,于是作词《卜算子咏梅》,用寒梅寓意他并不消极悲观,而是充满信心和乐观之情,全词体现出一种激情昂扬的风格特点。

三、看山花烂漫,思反陆词之意。

1、这首词的点睛之笔是?

2、“笑”有何深刻含义?

研习:一个“笑”字,充分表达了词人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与乐观,把梅花在经历严寒霜冻之后以胜利者姿态傲然挺立的形象完全展现在读者面前,她曾在“百丈冰”的悬崖“俏”过,现今在“山花烂漫”时,却温婉而笑,是历经磨难后胜利的“笑”是对恶劣环境的“笑”。一次,仅一个“笑”字,毛泽东的伟岸形象跃然纸上!

3、、在词的首行写“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这里“反其意”反在何处?

研习:首先,是毛泽东对当时社会环境的准确判断与认识,他肯定唯物辩证法,逆境总会转化为顺境,充满乐观。

其次,毛泽东以一句“犹有花枝俏”,点出梅花之自得、自如、自豪、傲然于逆境,反陆词孤独寂寞和哀伤。

其三、毛泽东的乐观与自信着实在词中表达的淋漓尽致,写梅花在逆境严峻的考验后,“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一反陆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悲剧感,流露出从不失败,一派乐天自得。

其四、毛泽东在词中所写梅花已经超越了其本身的坚贞不渝、洁身自好的情怀,而是充分体现了词人坦荡宽广的胸怀和在恶劣环境中的洒脱英姿。

4、以“我心中的梅花”为题,写一段200字左右的小短文,要求语言简练,层次分明,主题鲜明。

此题设制主要是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并强化文本的主体内容,从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也是本文情感体验的一个特意体现。

四、比较探究异同,拓展延伸文本。

1、理解毛泽东的词《采桑子重阳》中“不似春光,胜似春光。”的精神内涵。

2、比较阅读毛泽东词《沁园春雪》与《卜算子咏梅》的异同。

3、如何理解毛泽东所追求的逆境美感和壮美之情?

中国传统诗歌在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时,无论是借古讽今,用典或直接抒情,还是叙事抒情,托物言志,都特别注重对字词的推敲和锤炼,如“春风又来江南岸”的“绿”字,“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等,都可谓点睛之笔,达作者难达之情,状作者难状之景,今天,我们就通过字词的推敲来学习毛泽东的词《卜算子咏梅》。

二、反复诵读,悟词中所蕴之意。

1、学生默读,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2、学生自由放声朗读,抓住“梅花”这一独特意象,理解所含深意,

3、学生齐读,领会作者的情感。

三、整体设疑,互探其意。

1、词中典型意象是什么?

2、此意象的象征含义是什么?

3、作者为什么用此意象?

4、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5、同陆游的词《卜算子咏梅》相比较,探究毛泽东的“反其意”反在何处?

四、合作对话共协商,比较探究思其源。

1、词中“已是悬崖百丈冰”中的“崖”字能否改为“岩”?为什么?

探究:“崖”有“高而陡”之意,而“岩”重在“突起”,另外,“崖”则更具口语化,容易被读者接受,也突出了梅花所处环境的恶劣。

2、“百丈冰”中的“百”能否改为“万”?为什么?

探究:“百丈冰”更能体现毛泽东的战略思想和精神状态,也有从战略上对敌情的蔑视,和“悬崖”结合,更能说明毛泽东对当前逆境严峻形势的清醒认识,充分表象其乐观、自信、昂扬的精神风貌。

3、词句“犹有花枝俏”中的“犹”能否改为“独”假如改后,又有什么不同?

探究:用“犹”则避免了字面上的“孤独”、“孤僻”之意,反而有了“梅花”生命的旺盛,意志的坚强,自豪自得的品格,也显示了梅花的豪壮气概,飒爽英姿。

4、词句“俏也不争春”中的“俏”能否改为“梅”?

为什么?

探究:不能,“俏”实际上是这首词的灵魂,“俏”有“俏丽”,“俊俏”含义,不仅增强了词的美感,而且体现了“梅花”在经历了风霜严寒之后仍然傲然挺立的豪迈情怀,另外和上句“犹有花枝俏”形成“顶针“读来朗朗上口,其三,这个“俏”字和毛泽东的阳刚之气形成鲜明的对照,有“刚柔相济”的美感。

5、词句“她在丛中笑”中的“丛”字能否改为“旁”字,为什么?

探究:“旁”有“旁边”、“旁观”等意,也有“孤芳自赏”之意,而“丛”则有“共处”、“一起”之意。“梅花”在严寒冷冻中顽强抵抗,终于迎来了胜利,她没有因得到胜利和喜悦而居功自立,而是在百花丛中,和所有千姿百态的鲜花一起欢笑,享受胜利的喜悦和快感。因此:“丛”字则更能体现此意。

五、拓展延伸,巩固成果。

1、、毛泽东的词《采桑子重阳》中句子“不似春光,胜似春光。”中“似”能否改为“如”?为什么?

2、陆游词《卜算子咏梅》中“已是黄昏独自愁”中的“独”字能否改为“犹”为什么?

3、背诵毛泽东词《沁园春雪》,并对这首词做简要的赏析。

4、通过以上几首词的学习,概括毛泽东的思想内涵。

结合毛泽东和陆游各自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背景,通过比较两首同题目的词的异同,来归纳二人的思想情感。

《卜算子咏梅》教案 篇3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生字,能正确读写“卜算子、咏梅”等词语。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情感目标:了解词的大意,感悟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谦逊的作风。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具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是谁领我们打倒欺压人们穷苦人民的的敌人,建立了我们伟大的新中国?是毛泽东主席,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你们都了解关于他的哪些知识?今天,我们学习《卜算子咏梅》这首词,让我们通过对诗词的学习,走近毛泽东,了解他伟大的胸怀,学习他伟大的思想。二、自学生字,新词,并且试着熟读诗词学生自由组成小组学习、交流设计意图在了解诗词大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可配一段音乐如《春天的故事》

教学过程三、握生字与词语、尽量结合诗句的意思谈。

四、理解诗句的意思1、交流第一段:风雨刚刚把春天送回来,飞舞的雪花又在迎接春天的来到。已经是冰封雪冻最寒冷的时刻,悬崖边上还盛开着俏丽的梅花。2、指导感情朗读这一部分3、同学们自己或者小组准备第二段诗词解释:梅花虽然美丽,但并不炫耀自己,只是为了向人们报告春天到来的信息。等到百花盛开的时候,她将感到无比欣慰。4、指导朗读

五、思考课后练习2,你能说出从这两句诗中,可以看出梅花怎样的品格吗?讨论:梅花的特点——凌寒独放、俏不争春、乐观谦虚来讨论交流,领悟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与开阔的胸襟,从而满含激昂赞叹之情读出梅的风姿,梅的品格。

六、感情朗读、背诵总结这首词是毛泽东读了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同题词后写的。陆游的原词是他坚贞不屈的品格的写照。这两首词,虽然写的都是梅花,但由于毛泽东和陆游所处的时代不同,性格不同,经历不同,审美情趣不同,所以词的思想内涵也就明显的不同感悟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谦逊的作风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所赞颂的梅花不畏艰难险阻、凌寒独放的品格和不居功自傲的精神在读熟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板书:卜算子咏梅毛泽东不畏严寒不讲个人得失昂扬向上

《卜算子·咏梅》原文译文

卜算子⑴·咏梅

驿外断桥边⑵,寂寞开无主⑶。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⑷。

无意苦争春⑸,一任群芳妒⑹。零落成泥碾作尘⑺,只有香如故⑻。

注释

⑴卜算子:词牌名,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两仄韵。

⑵驿(yì)外:指荒僻、冷清之地。驿,驿站,供驿马或官吏中途休息的专用建筑。断桥:残破的桥。一说“断”通“簖”,簖桥乃是古时在为拦河捕鱼蟹而设簖之处所建之桥。

⑶无主:自生自灭,无人照管和玩赏。

⑷更:又,再。著(zhuó):同“着”,遭受,承受。

⑸苦:尽力,竭力。争春:与百花争奇斗艳。

⑹一任:全任,完全听凭。群芳:群花,这里借指苟且偷安的主和派。

⑺碾(niǎn):轧烂,压碎。作尘:化作灰土。

⑻香如故:香气依旧存在。故:指花开时。

译文

寂寞无主的幽梅,在驿馆外断桥边开放。已是日落黄昏,她正独自忧愁感伤,一阵阵凄风苦雨,又不停地敲打在她身上。

她完全不想占领春芳,听任百花群艳心怀妒忌将她中伤。纵然她片片凋落在地,粉身碎骨碾作尘泥,清芬却永留世上

《卜算子·咏梅》教学反思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朗读指导可在学生基本了解词意、体会作者情感的基础上进行。指导的基本方式是: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试读——示范指导——再练读——再试读。还可以创设情境,如展示图片、配上激昂欢快的乐曲等,使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词的朗读与古诗略有不同,同样讲究节奏与韵律,但句与句之间的语气更加连贯,上下阕之间停顿略长一些,注重意境的营造。这首词在语言形式上接近现代汉语,便于朗读时情感的.酝酿与抒发。教师可启发学生讲一讲词的大意,对讲错的地方,师生互相补充修正。在读熟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课后延伸:可以让学生在课下把诗词朗诵用录音机录下来,同学之间相互欣赏,激发学生诵读和积累毛泽东诗词的兴趣。

《卜算子咏梅》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艺术境界。

2.学习衬托的手法。

3.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词。

教学重点:教学目的1、3

教学难点:教学目的1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法:诵读、点播、赏析。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趣

1.:梅花一直是古往今来文人墨客歌咏的对象,请大家试着背一背关于梅花的诗或词。(如《梅花》、《墨梅》、《早梅》、《红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赞美梅花的词——毛泽东主席在1961年12月写的《卜算子·咏梅》。

2.大家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两首词吗?谁能背给大家听?

3.(学生背诵《渔歌子》、《忆江南》这两首词。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词比较长,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叫上阙,后一部分叫下阙。

二、反复吟诵,理解词意

1.自由读毛主席写的这首词《卜算子·咏梅》,

(1)自读课文,练习读正确、读流利。(2)谁愿意读一读这首词?

2.再来读这首词,边读边把词中难理解的词语或句子画下来,试着自己解决,解决不了的提出来讨论。

(1)想想词中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把自己的感受在空白处写一写。

(2)我们交流一下,大家自己解决了哪些问题。

(可以交流词语的意思,如:咏梅、犹有、俏、烂漫。也可以交流句意。)

(3)同学们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

(4)与同桌相互交流。

3。交流讨论。

结合具体词句,充分交流见解一一梅的特点及梅的品格;教师相机点拨,生对毛主席词中所写的梅花产生赞叹之情。

(1)“风雨送春归,风雪迎春到。”

“归”是返回的意思。这句诗是说风雨把春天送回来了,漫天的飞雪迎接着春天的到来。

(2)“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梅花绽放于寒冷时节的荒郊野外。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寒”,更何况“已是悬崖百丈冰”。可以想象群花凋谢,大雪纷飞,天地间了无生机之时,梅花却不畏严寒、一枝独放的动人画面。这句诗赞美了梅花不畏严寒、凌寒盛开的品格。

指导朗读,想象画面。

是呀,梅花傲霜斗雪、坚韧不拔的品格令人赞颂。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边听边想象,这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学生描述自己想象的画面。)欣赏画面:

通过大家的描述,在老师的脑海中仿佛真的浮现出一幅寒梅傲雪图。不少画家也为这首词配了画,让我们一同来欣赏几幅。

(3)“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①“不争春”,不和谁争呢?

②梅花是那样美丽,但却不和春天盛开的百花争艳,不炫耀自己的美丽。这是一种什么品质呀?

(可让学生补充:“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也写出了梅花这种乐观谦虚、不居功自傲的品格。)

③体会梅花的品格,练习朗读。

要读出梅花是报春的使者,却无意争春邀宠、居功自傲,表现了梅花乐观谦逊的作风。

(4)“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等到百花盛开之时候,梅花无比欣慰地飘落丛中,表现了梅花的坦荡与无私与众不同。)

小结: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品格呀!凌寒独放,在寒冷的季节里向人们通报着春的信息;当春天到来,百花盛开,梅花已经凋谢,却默默地在百花丛中微笑。让我们带着赞美之情,再来读读这两句。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1)梅花以其乐观自信、谦虚坦荡的品格,赢得了毛泽东主席的赞颂,老师也忍不住要赞颂梅花。(范读)

(2)让我们都用自己的朗读来赞颂梅花吧。(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3)播放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根据课件中所呈现的音乐旋律与画面风雪交加、春回大地等变化,从而满含激昂、赞叹之情读出梅花的风姿,梅花的品质。注意读出词的节奏与韵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词的大意。(风风雨雨刚把春天送回来,漫天风雪又迎春天来到。看悬崖已结下百丈冰柱,凌寒梅花却娇艳地盛开着。虽然美丽却不同百花争春,只把那春的消息向人间预报。等鲜花盛开的时候,梅花在花丛中摇曳含笑。)

三、同桌合作,练习背诵

1.同学们,你们能不能把这首词背下来?大家先试着自己背一背,然后和旁边的同学互相检查背诵的情况。

四.布置作业,复习巩固

2.背诵并抄写这首词。

【教学内容】《卜算子咏梅》

【教学目标】

1、能感情诵读《卜算子咏梅》。

2、积累关于“愁”的诗句。

3、理解词中梅花的遭遇及作者在政治上受到的排挤。

4、对比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与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

5、诗词书法欣赏,从中感受中国古诗词的意蕴美及书法美。【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比较毛泽东与陆游的词,理解时代不同,性格不同,经历不同,审美情趣不同,所以词的思想内涵也就明显的不同,这是理解本课的一个难点。【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

一、写字导入

1、出示大屏幕:梅花图同学们,这是一幅什么图?(梅花)

2、板书“梅”。

3、谁来背一背学过的有关梅花的诗?

二、朗读指导

1、南宋诗人陆游也喜欢梅花,他还为梅花写了一首词。请看大屏幕。

2、出示《卜算子咏梅》图文结合。

3、请同学们先默读。

4、请学生读。(重点指导朗读)

读书就是找感觉,要读准确,字正腔圆。速度放慢,音调放低。

5、读过之后,你有什么感受?感受到作者是什么心情?找一个字。(愁)

6、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愁啊!

三、诵读“愁”诗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2、明月楼高休独依,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木遮》

3、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

4、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5、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6、风一更,雨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纳兰性德《长相思》

7、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陆游《钗头凤》①请同学们读每句诗,教师适当讲解。②学生齐读愁诗。

四、诵读理解

诗人们的相思之愁,离别之愁也好,思乡之愁,亡国之愁也罢,但陆游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又是一番愁绪。

(一)出示: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1、“愁”在哪儿?(驿外、断桥边、寂寞、无主)

2、是啊!如此清幽绝俗,出众的梅花,却开在郊野的驿外,断桥的旁边。读。

3、驿站经常有人来吗?断桥有人走吗?人迹绝少,倍受冷落。唉!读。

4、它是不是官府中的梅花?它是不是名园中的梅花?它是一株生长在的野梅。唉!读。

5、这么一株野梅,它得不到应有的护理,无人欣赏,四季之中花默默地开,默默地凋落。它孑然一身,有谁来眷顾呢?这一株无主的野梅啊!读。

6、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哪句是景语?哪句是情语?

(二)出示: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1、学生读此句。

2、愁在哪儿?(黄昏、独自、风、雨)

3、日落黄昏的时候,暮色朦胧,它孑然一身。这无人过问的梅花,怎么能承受这种凄凉呢?读。

4、它只有“愁”,而且是独自愁。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时又刮起了大风,下起了大雨。这是何等的处境啊,这种处境是何等的冷峻啊!读。

5、这天上,地上,人间,给它的种.种压力,梅花失败了吗?(开了)这梅花开了,它是胜利者。这也许就是凝寒独自开,这也许就是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三)出示: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1、请同学读。

2、春天,百花齐放,争丽斗艳,而梅花却不愿意去苦争春,它只想把春的讯息告诉给人们,这引起了谁的妒?(群芳理解群芳)读。

(四)出示: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请同学读。

2、还是这株野梅,寂寞无主,黄昏日落,风雨摧残。请看这句:零落成泥碾作尘,它又要受到挫折了,它受到哪些挫折?

3、零落:梅花被风雨摧残之后,纷纷落了下来。

成泥:落花与泥水混合,分不清哪是花,哪是泥了。

碾:这又是一个无情的动作,踩。

作尘:梅花被摧残而化作了灰尘。

4、你有什么话想说?(梅花的命运真凄惨。)

5、令人不忍读下去,但还是要读。读。

6、作者仅仅是写梅花的悲惨命运吗?讨论

7、为了突出“香如故”。那别有韵味的“香”,永远如故,一丝一毫没有改变。读。

五、由梅及人

作者仅仅在写梅花吗?那在写什么?(写人、写陆游,从寂寞、愁、争、任、妒看出。)

六、介绍陆游

1、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他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

早年参加考试荐送第一,被秦桧所嫉;孝宗时又为龙大渊、曾觌(dí)一群小人们排挤;在四川王炎幕府时要恢复中原,又被统治集团所阻止,而不得志;晚年赞成韩侂(tuō)胄(zhòu)北伐,韩侂胄失败后,又被诬陷。

2、陆游写梅花,其实就是写自己,梅花是他的身世的缩影。词中那高洁品格的梅花是陆游的化身。当我们喜欢或要赞美某一事物的时候,要用笔写下了,这就叫咏。板书“咏”

七、描述词意。

同学们,我们也来学一学陆游,也来咏一咏。请拿出笔,把这首《卜算子咏梅》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一、二组写上阙,

三、四组写下阙。

八、配乐朗读

1、寂寞写在纸上孤独印在墙上忧愁化作音符让听得懂的人静静地聆听

2、播放乐曲《怆》:学生闭上眼睛,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配乐朗读。

九、同名对比

1、陆游的一生是不得志的一生,他在政治上的遭遇就像梅花一样历尽艰辛。有一位词人读了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之后,也写了一首《卜算子咏梅》,他就是毛泽东。毛泽东在诗中是怎么描写梅花的呢?出示课件。

2、请同学们自由读。要读好这首词,有一秘诀,就是要走出陆游的心里,用清丽明快的语言去读。再请同学单独读。

3、我听出同学们读这首词时,与陆游的不一样。这是怎么个不一样?

(从1949年至1958年几乎年年有灾,有时灾情甚至十分严重.

59、60、61年出现的主要自然灾情是旱灾,全国闹饥荒。梅花在最严峻的情况下,勇敢地迎接挑战。毛泽东勉励自己,劝慰他人要向梅花学习,去展示自己的“俏”,向灾难抗争。这“笑”是自信者的笑,是胜利者的笑。)读。

6、毛泽东这首词不是枪炮,不是原子弹和导弹,但在这首词出现之后,让中国人有了清醒认识,坚定的意志,敢于向困难挑战。毛泽东认为困难是暂时的,战胜困难是必定的。这“俏”这“笑”分量是何等的重啊!读。

十、书法欣赏

1、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文人骚客都曾借梅抒怀,还留下了书法墨宝。诵读这些经典诗词让我们荡气回肠,欣赏这些书法作品更是倍感豪放。

2、课件出示:书法欣赏

3、布置作业:在课本上书写《卜算子咏梅》词。

十一、结课收尾

齐背《卜算子咏梅》,师板画。

《卜算子咏梅》教案 篇5

昨天老师请同学们回去预习这篇课文,谁能把自己的预习成果向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也是自己的认知结构不断“同化”、改造扩大、完善的过程,由于每个学生认知结构的特点不同,因而,其预习的所想获得的知识也必然有各的特点。放手让学生预习,允许学生获取各种与课文有关的知识,不做硬性规定。不仅充分发挥学生的特点,而且有利于加快效率,理解的时程。)

听了同学们的介绍,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因为你们都愿意做学习的小主人了。老师也想把自己的预习成果向大家汇报一下,可以吗?

1、让学生轻声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自由读课文,划出你已理解的语句。

2、指名读句子。

3、激趣:这节课,教师要让位于同学,请会的小朋友讲给大家听。

面对这些语句,你准备用什么样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理解呢?

(我们将学生的“自主”定义为一种尝试性学习,那么正确与否并不重要,因为结论与过程相比应更加看重过程。将多元化、层次化的教学设计贯穿教学始终,让学生掌有选择权,选择内容,选择学法,通过自由选择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动力。)

(1)希望你不仅要读出来,还要让听的人听出来。听出来了吗?现在请听出来的小朋友向××自由提问。

(2)请你说一说自己的作画意图。

(3)谁能看着图画,说说对这句诗的理解啊!

(4)联系这首词的创作原因,以及作者的生平,想一想:

这梅花仅仅是梅花吗?还隐含着什么?

别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化。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有了这样的认识,有了这样的情感,同学们一定能把这首诗读得声情并茂,自己试一试。

自己默这首诗,用什么方法都可以,看谁背得快。

(1)检查背诵,可自荐,也可小组推荐。

你给自己设计什么样的作业?

(自古以来,作业都是教师布置,学生完成,学生不管有无兴趣,限于教师的权威,都得去做。作为教师应该向“师道尊严”挑战。把布置作业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学完后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卜算子咏梅》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整体感知词里的艺术形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艺术境界

过程与方法:学习衬托的手法 ,学会比较赏析。

知识与能力:结合创作背景赏析,背诵这两首词。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词里的艺术形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艺术境界。

教学难点:学习衬托的手法 ,学会比较赏析。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回忆上学期的两首词,略微点评,温故为知新做准备。

二、听范读感知这两首词

三、自读疏通词语

卜算子:词牌名 咏梅:题目 咏:用诗词叙述

犹:还,仍然 俏:俊俏,美好的样子

烂漫:色彩鲜艳而美丽。这里是形容盛开的样子

寂寞(jimo):孤单冷清 苦:竭力,尽力

任凭:一任 零落:凋谢

四、设疑自探

1、 词里的梅花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那些词可以点明它生活的环境?

2、、上片梅怎样盛开的?哪个词表现出来的?梅花的美展现出了梅花什么形象?寄托作者这样的思想感情?

3、下片哪些词表现出梅花的形象?在你的眼里梅花是什么样子的形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4、词里用是什么手法?该词的境界美在哪里?

五、解疑合探

学生诵读、交流赏析后点拨:

1、寒冷艰险的环境里;飞雪:寒冷的冬天;悬崖:险恶;

百丈冰:寒;

2、 独有梅花不畏恶劣的天气,险恶的环境,迎着风雪,傲然盛开。

俏; 傲寒俊俏,积极乐观的形象;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带着积极乐观的感情齐读上阕 )

3、俏-——正面;不争——反面;只——别无所求。表现梅花的谦逊无私;

烂漫山花——笑:藐视困难的笑:苦尽甘来的面对胜利无比欣慰的笑;功成身退谦逊的笑;对未来充满信心的笑。

4、衬托 :风雪、悬崖、百丈冰(俏)——衬托梅花的傲寒俊俏,不畏困难的形象。

山 花 烂 漫 (笑) ——衬托乐观向上,高风亮节。

境界美:给人以胸怀广阔,志向高远,乐观向上的境界美。这首词通过对梅花形象的描绘,表现梅花坚忍不拔,对胜利充满信心和谦逊无私的精神,给人以胸怀广阔,志向高远,乐观向上的境界美。

六、质疑再探

对比赏析陆游的词 ,你有什么认识?

疏通全词大意:远离驿站,那偏僻的残破的小桥边,梅花寂寞冷清的开放,无人观赏。黄昏时光已令你忧愁悲伤,更何况加上狂风鄹雨。

从不在争奇斗艳上费心思,下工夫,也不理睬百花的嫉妒不满。凋零的花瓣在地上,被车碾碎,但你仍旧和以前一样,散发着淡淡的缕缕清香。

同学们比较看看这个梅花是什么形象?表达了作者这样的思想感情?词的境界如何?

讨论、赏析:寂寞凄凉,饱受摧残形象。

低沉孤傲 消沉无奈

两首词相同点在哪里?不同点在哪里?

讨论、点拨:(相同)1都写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2都写了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3都写了梅花的高尚品质。

(不同)1、形象不同。陆游的梅花是寂寞凄凉,饱受打击摧残的形象。毛泽东词里梅花是傲寒俊俏,积极向上的形象。

2、 感情基调不同。毛泽东的词,感情基调是积极乐观,充满自信的。陆游的词低沉孤高的。

七、运用拓展

比较赏析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和《沁园春.雪》

八、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赏析诗词要了解作者及其创作背景,知道“诗言志”的道理。

九、布置作业 理解背诵该词。

板书设计: 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 陆游

形 象 傲雪俊俏,积极乐观 寂寞凄凉,饱受摧残

思想感情 乐观向上,充满自信 低沉孤高,悲观消沉

境 界 气势恢弘,博大高远 狭隘局促,灰暗抑郁

《卜算子咏梅》教案 篇7

一.学习目标

⒈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⒉了解词的大意,感悟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谦逊的作风。

二.教学重难点

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的重点。

⒉理解词的思想内涵是本课的难点。

三.课前准备

⒈读读毛泽东诗词。

⒉背背学过的诗词。

四.教学方法:朗读教学法

五.教学用具:课件

六.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⒈背一背我们学过的词。

⒉说一说你知道的词牌名。(忆江南如梦令)

⒊今天学一首毛泽东主席写的词。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⒋说一说哪是词牌名,哪是词的题目?

二.初读课文。

⒈自由读一读。

⒉想一想词中主要写了什么?

⒊检查初读情况。

三.了解陆游的《咏梅》。

1、《卜算子咏梅》是毛泽东主席读了陆游的咏梅词后写的,所以我们在读毛泽东的这首词时也应读一读陆游的原作。

2、学生自由读一读陆游的词。

3、了解词的大意和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

4、陆游的词忧伤、憔悴,音调低沉,我们读毛泽东主席的词有这样的感觉吗?毛主席在词中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呢?

四.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⒈指名读词的上阕。

⒉用自己的话说说词意。

⒊指导朗读。(自由练读--指名试读--示范指导--再练读--再试读,可出示挂图、配上激昂欢快的乐曲)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⒋讨论:写出了梅花的什么特点?(凌寒独放、不畏艰险)

⒌齐读。

⒍试背。

⒎试想象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景象,用简笔画画出来,也可添上颜色。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⒈谁能有感情地朗读词的上阕。

⒉齐诵一遍。

二.继续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⒈自由读读词的下阕。

⒉用自己的话说说词意。

⒊指导朗读。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⒋齐读。

⒌试背。

⒍讨论:写出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

⒎感情朗读。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全文。

⒈朗读后指名配乐背诵。

⒉集体齐背。

四.总结。

梅花的特点:凌寒独放、俏不争春、乐观谦虚。

梅花的品格:不畏艰险、凌寒独放、不居功自傲。

五.课外扩展。

⒈读读背背毛泽东的其它诗词。

⒉读读背背陆游的咏梅词。

六.作业。

预习第二课。

2十六年前的回忆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2、领悟本课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语句。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教学重难点

1、领会描写李大钊革命精神的重点词句。

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准备:

李大钊画像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解题。

1、自由朗读课文前面的预习部分。

2、读题,谁回忆谁的什么事?

二、出示李大钊画像,根据课前搜集,谈谈李大钊事迹及生平。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注意生字的写法、读音,区别字形。

2、注意多音字的读音。

待daidai强qiangqiang夹jiajia

3、理解词语。

幼稚、军阀、恐怖、严峻、会意、沉着、一拥而入、宪兵、绞刑、娱乐、僻静、匪徒

四、师范读课文,生思考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五、生自读课文,给课文分段。(除课文开头外,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分)说说段意。

六、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听写词语。

二、品读课文。

1、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指哪一天?为什么永远忘不了?

2、指名朗读第二段(被捕前)。

(1)被捕前的局势怎样?(严重)从哪儿看出?

(2)在这种情况下,李大钊表现怎样?

(3)有感情地朗读父亲说的话。

(4)父亲为什么说他不能轻易离开北京?

(5)你觉得父亲是个怎样的人?

(6)说说段意。

3、感情朗读第三段(被捕时),画出描写李大钊同志语言、神态的句子。

(1)自由朗读。

(2)表情朗读。(读出宪兵、警察的穷凶极恶;阎振山、李大钊的坚贞不屈)

(3)李大钊的表现怎样?

(4)说说段意。

三、自由、大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指名朗读第四段(被捕后法庭上)。

1.将描写李大钊同志的有关语句画下来,重点朗读,然后分析体会。

(1)从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发、平静而慈祥的脸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什么?

(2)面对哭泣的妻子儿女,父亲只是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3)他脸上的表情为什么非常安定、沉着

(4)在敌人面前,李大钊的表现怎样?课文前面哪些地方还写到他的表现?他为什么有这样的表现?

(5)深入领会李大钊对亲人和对敌人态度的截然不同。

2、概括段落大意。

三、指名朗读第五段,思考并讨论。

1、有感情地朗读描写舅老爷、我、母亲三个人悲痛心情的句子。

2、找出相照应的句子。

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

3、再次感情朗读,概括段落大意。

四、总结回顾,深化理解,学习表达。

1、朗读全文,概括李大钊同志的优秀品质。

2、找出文中前后照应的句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面对李大钊的画像,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4、画出文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读一读。

5、抄一抄需要积累的词语。

五、作业

1、册。

2、预习《灯光》。

3、灯光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理解革命先烈对未来的憧憬和为此作出的牺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重难点

体会郝副营长的献身精神,体会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题,释题。

作者为什么以灯光为题?课文的内容与灯光有什么联系?

二.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的结构,分好段落。

(课文的首尾写现在,中间写往事。)

三.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四.再次快读课文,思考并讨论:

1、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几次,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把有关语句画下来。

2、读读想想,他们在说这句话时,看到了什么?可能想到了什么?

3、再读,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4、为了多好啊!的幸福生活,在战斗中郝副营长是怎么做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画出有关语句,体会郝副营长的牺牲精神。)

5、读读使你深受感动的句子。

五.找出前后照应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六.总结全文。

课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好好珍惜。

七.作业。

1、抄写课文中自己最感动的语句。

2、当你看到万家灯火时,你都想些什么?请写下来。

4、为人民服务

学习目标

1、学会七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彻底、司马迁、鸿毛、兴旺、目标、炊事员、送葬、哀思。

2、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4、初步领悟围绕主要意思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5、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6、领悟围绕主要意思为人民服务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7、查资料,了解时代背景和张思德同志生平。

8、完成预习。

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题.出示张思德画像.

说说你所查到的资料.

二.读文,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段读,要求读得通顺、流利、准确。

2、理解词语:五湖四海、精兵简政、死得其所、泰山、鸿毛、哀思、卖力、彻底。

三.自由朗读课文.

3、认真把课文多读几遍,想想课文主要围绕什么讲的,讲了哪几个方面的意思。

4、给课文分层.(四层或五层)

5、把你觉得含义深刻的句子画下来.质疑问难.

四.总结.

这是一篇议论文,文章围绕着为人民服务,讲了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二是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三是为人民的利益搞好团结,提高勇气,互相爱护,使整个民族团结起来。

五.作业.

朗读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分小组选择喜欢的段落,画出中心句。质疑问难,读议课文。

二.读议第一段。

1、我们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性质是什么?宗旨是什么/

2、这层提出了全文的中心,想想这个中心是什么?

3、联系张思德同志和其他英雄人物的事迹,说说怎样才是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4、小结:这一层讲了我们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性质和宗旨。

三、读议第二段。

1、你是怎么理解司马迁说的这句话。

2、人的死有哪两种不同的意义?主要区别在什么地方。

3、张思德的死有什么意义?为什么?

4、小结:这一层讲人死的两种不同的意义。要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

四.读议第三段。

5、指名读,找出本层中的关联词,并说说有关句子的意思,

6、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地对待批评?

7、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有什么好处?

8、小结:这一层讲要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五.读议第四段。

9、这一段写什么?

10.我们这个队伍的共同革命目标是什么?

11.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应该怎么做?

12.给我们这个队伍里死去`的人开追悼会有什么意义?

小结:这一层讲为人民的利益搞好团结,提高勇气,互相爱护,使整个

人民团结起来。

.六.自由朗读课文,想想文章的中心是什么?是怎样一层一层表达的?

总结:文章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二是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三是为人民的利益搞好团结,提高勇气,互相爱护,使整个民族团结起来。

七.作业。

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预习第五课。

板书

不怕批评

为人民服务不怕牺牲

不怕困难,团结互助

5、延安,我把你追寻

一、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大体了解延安精神的内涵及发扬延安精神的意义。

二、重难点。

1、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含义。

2、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三、课前准备。

1、感情朗读。

2、收集一些有关延安的资料。

四、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二)自由朗读全诗,感知诗的大意。

(三)谈谈你所收集的一些有关延安的资料。

(四)理解诗的内容。

1、读诗,想想各节写什么?

全诗共六节,第一、二节写追求延安精神的急切心情;第三、四节写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第五、六节写继承、发扬延安精神的重大意义。

2、分小组质疑问难。

3、讨论:

(1)作者到底追寻延安什么?

(2)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这些地方象征着什么?

(3)永远告别与却忘不了、丢掉了与却不能丢是否矛盾?

(4)当时延安的生活很艰苦,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纷纷奔向延安?

(五)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2、标出韵脚ang,朗读时,韵脚要加以突出。

3、这首诗多用排比句,节奏感很强,朗读时,要读出排比句的气势。

4、自由练读。

5、指名感情朗读。

6、全班齐读。

(六)作业:

1、背诵诗歌。

2、预习《积累运用一》。

积累运用一

教学要求:

1、读背古诗,了解词写作的时代背景,领略词中的自然美,语言美和思想感情美。

2、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了解延安孩子们的生活,体会孩子们对知识的强烈渴求。

3、引导学生看懂漫画,体会画家的用意,并动笔写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4、指导学生选编自己的作文选。

重难点:

1、读背古词,了解词中蕴含的自然美、语言美和思想感情美。

2、阅读短文,体会孩子们对知识的强烈渴求,激发学生对知识的热爱。

3、引导学生看懂漫画,体会画家的用意。

课时安排:

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教学内容。

完成读背和阅读部分。

二.完成读背部分。

1、师吟颂激趣引入。

(1)师吟颂。

(2)同学们,这是毛泽东同志在1933年夏所写的词,大家想进一步学习它的内容,了解毛泽东同志为什么写这首词的吗?好,今天我们一块来学习《菩萨蛮大柏地》。

2、师板题,简介题目。

3、生简介课前收集的资料。

4、生自由读词,读准字音。

5、自由读,理解词意。

(1)自由读。

(2)讨论。

(3)汇报。

6、理解:装点此关山的是累累弹痕,怎么会更好看?

7、指导朗读,读出词的豪迈。

8、指导背诵。

9、引导学生课余时间自读自悟,阅读毛主席的其它作品。

三.完成阅读部分。

1、回忆本单元的诗歌《延安,我把你追寻》引入。

2、揭题,板题。

3、根据课题展开想象:

延安的生活怎么样?孩子们的生活呢?

4、指导观看录像,从直观上感知延安孩子的生活。

5、自由读文,用简要的语言说说主要内容。

(1)读准字音,了解字意。

匮乏:缺乏。

窑洞:特为住人挖建的洞。

熠熠生辉:闪光发亮或闪耀的光彩。

(2)默读课文,划出成语,积累词汇。

争先恐后、津津有味、如饥似渴、欢呼雀跃、兴高采烈、小心翼翼这些成语都体现出孩子们对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

焕然一新、熠熠生辉写出了图书馆在新书的装点下的全新面貌。

千方百计写出了领导对孩子们的关爱。

(3)再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哪几件事?

(4)根据以上内容,试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讲的是延安的孩子们很爱读书,但是由于条件艰苦,缺少书,校长要求老师自制书籍,周恩来同志知道后,买了许多书和挂图送给孩子们,孩子们读书的劲头更足了。

(5)交流感受,说说自己对课文的哪些内容最感兴趣。

6、齐读课文,对比自己的生活,对学生进行爱生活、爱知识的教育。

四.作业:

1、读背《菩萨蛮大柏地》。

2、阅读有关延安的书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教学内容。

进行漫画的观看和写作指导。

二、谈话,生各自展示,介绍自己喜爱的漫画。

1、师谈话激趣。

2、生各自上台展示自己喜爱的漫画,并做简要介绍。

3、师小结:漫画是一种具有强烈的讽刺性或幽默性的图画。画家从生活现象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来讽刺、批评或表扬某些人或事。我们看不应该只停留在表面,应该透过画面体会画家的用意。

三、出示课文插图,引导看图。

1、这是著名画家华军武画的一幅画,名为《假文盲》,请大家仔细观察,尽量体会画家的用意。

2、各自观看后分小组讨论。

3、汇报。

生:画上画的是一群人正在等候上车,我想车站可能专门有设母子上车处,专门为母子们提供上车方便的。可是很多不是母子的人却堂而皇之地占据了本该由母子们站的位置。

生:这些人是不识字,不认得牌子上点明的母子上车处这五个打字吗?不是,他们是假装没看见或假装不识字,他们想捷足先登,故意装聋作哑,所以,画家华君武称他们为假文盲。

四、再次讨论,畅谈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1、同学们都明白了华君武先生的用意,那么,你同意他的看法吗?由这一幅漫画,你想到现实生活中的哪些人和事呢?请自由谈一谈。

2、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动笔写下来。

五、指导写作。

1、先写画面内容。

2、谈谈画家的用意。

3、联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想法。

六、生写作,师巡视作进一步指导。

七、作业:

继续作文。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师谈此次作文的大体情况。

1、能否看懂漫画。

2、能否谈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3、语言通顺,优美与否。

4、全文布局谋篇与否。

二、共同欣赏佳作。

1、师读佳作。

2、学生说说其突出之处,学会欣赏。

如:(1)语言精练,优美。

(2)能联系生活来谈看法。

(3)中心突出。

三、共同修改病文。

1、指名读病文。

2、指出毛病所在,并谈谈如何修改。

3、指导读修改后的习作,进行比较,得到提高。

4、修改自己或同桌的习作。

四、作业:

修改、抄正作文。

第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师展示作文选,激趣引入。

1、师展示作文选。

2、谈话引入。

3、板题:选编自己的作文选

二、阅读活动要求,明确活动要求。

1、指名读活动要求。

2、明确要求。

(1)收集自己以前在课内外写的比较满意的作文,用稿纸抄写或用电脑打印出来。

(2)再把这些分章整理分类。

如:按写事、写人等分类:

按校内、校外等分类:

按作文时间先后排列------

(3)写一篇编者的话放在最前面。

(4)按排列次序编写目录,装订成册。

(5)给自己的作文起个好听的名字,制作一个漂亮的封面。

(6)给文章配上图画。

(7)作文选编成后,互相交流欣赏,陈列观摩评议。

三、根据要求,分头自己制作,准备两周或一个月、一学期快结束后交流。

四、作业:制作作文选。

GZ85.com延伸阅读

卜算子咏梅课件优选15篇


老师会根据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成教案课件,需要我们认真写好每一份教案课件。 教案课件的认真编写有助于教学的连续性和可持续性。以下是小编为您准备的“卜算子咏梅课件”,希望这些建议能够为您提供一些有用的洞察和方向!

卜算子咏梅课件 篇1

教师思考:

梅花是我国的名花之一。她具有色、香、姿、韵的外形美和内质美,一向被视为坚贞高洁和顽强不屈的象征。中国历代文学作品中有许多赞美梅花的的佳作。《卜算子咏梅》是六年制第十二册第一组里一篇课文。这是毛主席词作中的精品。全词以昂扬饱满的情绪,乐观向上的精神,豪放粗犷的风格,描绘了梅独特的性格,超凡脱俗的气质。作品语言通俗,耐人寻味,画面感强。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和理解水平和文学积累,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特殊身份,对学生构成了一定的吸引。

本文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为同题作品。毛主席在创作本词时就曾提到反其意而用之,所以两词在风格上对比鲜明。教材也在正文之下收录了陆游词的全文并加注了简要的说明,这为教学活动的设计提供了契机。另外《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提出: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出于以上的考虑,我认为:将两词对照起来,引导学生自读研讨,将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教学设计及说明

信息资料:

1、搜集古今诗人的咏梅作品。

2、师生查阅1961年国内社会背景的资料。

3、分别查阅关于两首作的赏析文章。

教学要求:

1、结合搜集查阅的资料和对两首咏梅词的比照分析,理解作品内容及思想感情,丰富语文积累。

2、能够创造性地处理使用搜集的材料,并能主动地与同学进行合作学习。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从梅花的高贵品质中受到人生观、价值观的感染熏陶。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丰富认知

1、由你见过梅花吗?你了解梅花吗?引入。

2、以多彩的梅世界为题,组织同学汇报交流搜集的资料。(诗文、图片、乐曲等)由搜集人自行介绍。(详细内容、搜集渠道、自我感受)。

3、在师评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评、互评。(针对搜集信息的质量、渠道、展示效果等方面)

[搜集信息的过程,是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给他们展示的机会,倾听学生的汇报,及时地给予评价,可满足学和的成功需要。相互的交流,扩大了每个学生的信息量,促进了合作与发展。同时所搜集资料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为课文的进一步理解作了铺垫,丰富了学生的认知积累。]

二、进行新课,了解背景,理解全词。

1、根据学生的搜集的资料,引出课题,并结合学生旧知弄清词牌、题目等。

2、启发学生根据预习,提出问题。

3、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搜集的资料,小组合作,读文研讨。

[从学生的自主质疑中,教师可以及时获得信息反馈,以便调整教学走向,确保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阅读能力。]

三、汇报交流,明确理解,感情读背。

1、指读课文,互相评价。

2、结合自己小组喜欢的词句,畅谈学习收获。

3、有感情练读,教师相机指导,尝试背诵。

四、巩固练习,丰富积累。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并试着说出这样填的理由。

()的梅花

2、在搜集的资料中,把自己认为最好的内容,介绍给同桌,择优抄写在积累本上。

卜算子咏梅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2、了解词的大意,感悟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谦逊作风。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

本设计将悟词情,品画意作为研读目标,教学中努力体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学思想。

1、将音乐引入语文课堂,借助音乐,形象解读《卜算子咏梅》一词。

2、讲绘画引入语文课堂,借助画画,再现梅之风姿,梅之品格。

3、通过对比阅读,解读梅花的两种形象,诗人的两种境界。

4、引导学生查找、搜集、拓展阅读毛泽东主席其他诗词,通过组织毛泽东诗词朗诵、演唱会,促使学生积累语言,积淀情感。

教学过程:

一、背诵导入

我们已经读过几首词了,请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词读或背给大家听。

二、自主阅读

今天我们要学习毛泽东主席的一首咏梅词。请同学们自己反复的读读课文,想想词中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把自己的感受在空白处写一写。

三、交流讨论

结合具体词句,充分交流见解;教师相机点拨,使学生对毛泽东词中的梅花产生赞叹之情。

1、从飞雪百丈冰等词可以读出,梅画绽放于最寒冷的时节。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更何况已是悬崖百丈冰,可以想象大雪纷飞,天地间了无生机,梅花却不畏严寒,一花独放。

2、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可以读出梅是报春的使者,却不争春邀宠,居功自傲,表现了梅花谦逊的作风。

3、从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从中笑可以读出百花盛开之时,梅花却无比欣慰地飘落丛中,表现了梅的豁达与无私。

四、有感情的朗读、背诵。

1、梅花一起乐观自信、谦虚坦荡的品格,赢得了毛泽东主席的赞颂,让我们再来听一首赞颂梅花的歌曲(播放《红梅赞》)。

2、让我们用自己的朗读来赞颂梅花吧(学生放声练习朗读)。

3、边读边想象画面,有感情地读。(引导学生根据课件呈现的音乐和画面的变化,满含激昂之情、赞叹之情递送读,教师相机引导示范。对学生富有个性的朗读给予鼓励,对学生动情的朗读给以表扬。)

五、对比阅读,感悟诗人的情感

1、阅读陆游咏梅词,简介创作背景。

毛泽东主席在读陆游的咏梅词,填词一首,却反其意而用之,表达了乐观自信的胸怀。郭沫若在读了毛泽东的词后也和词一首,写到曩见梅花愁,今见梅花笑,鲜明地写出了两手词中梅花的不同形象与两位诗人的不同心境。

2、再读毛泽东的咏梅词,想象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之俏的景象,试着画一画,并给自己的画写上一个题目。

3、配乐欣赏著名画家为毛泽东的咏梅词所配的画;有感情地背诵咏梅词。

六、拓展阅读

1、课外阅读毛泽东主席的其他诗词。

2、用一周时间进行准备,然后组织一次毛泽东诗词朗诵、演唱会。

卜算子咏梅课件 篇3

教师思考:

梅花是我国的名花之一。她具有色、香、姿、韵的外形美和内质美,一向被视为坚贞高洁和顽强不屈的象征。中国历代文学作品中有许多赞美梅花的的佳作。《卜算子咏梅》是六年制第十二册第一组里一篇课文。这是毛主席词作中的精品。全词以昂扬饱满的情绪,乐观向上的精神,豪放粗犷的风格,描绘了梅独特的性格,超凡脱俗的气质。作品语言通俗,耐人寻味,画面感强。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和理解水平和文学积累,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特殊身份,对学生构成了一定的吸引。

本文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为同题作品。毛主席在创作本词时就曾提到反其意而用之,所以两词在风格上对比鲜明。教材也在正文之下收录了陆游词的全文并加注了简要的说明,这为教学活动的设计提供了契机。另外《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提出: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出于以上的考虑,我认为:将两词对照起来,引导学生自读研讨,将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教学设计及说明

信息资料:

1、搜集古今诗人的咏梅作品。

2、师生查阅1961年国内社会背景的资料。

3、分别查阅关于两首作的赏析文章。

教学要求:

1、结合搜集查阅的资料和对两首咏梅词的比照分析,理解作品内容及思想感情,丰富语文积累。

2、能够创造性地处理使用搜集的材料,并能主动地与同学进行合作学习。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从梅花的高贵品质中受到人生观、价值观的感染熏陶。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丰富认知

1、由你见过梅花吗?你了解梅花吗?引入。

2、以多彩的梅世界为题,组织同学汇报交流搜集的资料。(诗文、图片、乐曲等)由搜集人自行介绍。(详细内容、搜集渠道、自我感受)。

3、在师评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评、互评。(针对搜集信息的质量、渠道、展示效果等方面)

[搜集信息的过程,是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给他们展示的机会,倾听学生的汇报,及时地给予评价,可满足学和的成功需要。相互的交流,扩大了每个学生的信息量,促进了合作与发展。同时所搜集资料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为课文的进一步理解作了铺垫,丰富了学生的认知积累。]

二、进行新课,了解背景,理解全词。

1、根据学生的搜集的资料,引出课题,并结合学生旧知弄清词牌、题目等。

2、启发学生根据预习,提出问题。

3、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搜集的资料,小组合作,读文研讨。

[从学生的自主质疑中,教师可以及时获得信息反馈,以便调整教学走向,确保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阅读能力。]

三、汇报交流,明确理解,感情读背。

1、指读课文,互相评价。

2、结合自己小组喜欢的词句,畅谈学习收获。

3、有感情练读,教师相机指导,尝试背诵。

四、巩固练习,丰富积累。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并试着说出这样填的理由。

()的梅花

2、在搜集的资料中,把自己认为最好的内容,介绍给同桌,择优抄写在积累本上。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对照,激发兴趣。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回顾旧知,创设学习情境。]

2、出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故设疑问:同样是描写梅花,它们有什么不同吗?

[巧妙布疑,诱发学生思索。]

二、由疑而入,自主学读,理解研读。

1、教师介绍毛主席写咏梅时的小故事,重点指出反其意而用之,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两首词在内容描写及思想感情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体现教师主导,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培养初步的作品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把搜集的关于两首词的赏析文章,发给各小组,鼓励各组根据阅读理解,探究发现,深入体会两词的内容及思想感情。

[此活动有扶有放,提高并促进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与能力。问题设计适于探究,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通过理解培养了学生初步的阅读欣赏能力。]

三、交流研讨,促进理解,个性表达。

1、学生结合本组的学习,交流理解与收获,教师相机引导点拨。引导学生互相补充、评价。

[学生个性化的表达和理解是语文教学的追求。如何使学生的表达更科学、更严谨、更规范,教师引发的多形式评价和巧妙的点拨是关键。这个环节对教学的教学功底有着较高的要求。]

2、学习小结。

四、深悟情感、创意表达。

1、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词句的理解或对梅花的感情,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感受。(写作、绘画、背诵、抄录等均可。)

[为学生提供创造的空间,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便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利于教学活动的高效益。学生在创作表现中深刻地体会了词句的妙处,理解了文章的感情,受到了情感的熏陶。]

2、成果展示,相互评价。

五、感情读背,升华理解。

[有余力的学生可选择陆游的词作来进行读背练习。]

卜算子咏梅课件 篇4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解释课题,介绍写作背景。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自学课文,质疑问难。

教学过程:

-、揭示课题

1.解题。

2.介绍写作背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读,纠正读音。

3.熟读课文,思考:词中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

三、自学课文

(鼓励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的意思,不理解的地方可作上记号,对重点词句的理解可以简单地作一下批注。)

1.个人自学。

2.小组内交流讨论。

3.质疑问难

(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来解决,有些带有共性的问题,教师进行归纳,待第二课时解决。)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读一读陆游的《咏梅》词。

3.自主探究疑难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弄懂字词及重点句的含义,体会梅花的品格。

2.理解这首词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4.感受梅花不畏严寒,在风雪中怒放之美。

5.想象词中描绘的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景象,并用简笔画画下来。

教学过程:

-、导入

齐读这首词。

二、学习新课

1.出示学习目标。

2.小组讨论交流。

3.集体汇报,教师适时点拨。(重点体会梅花的品格。)

(1)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句意:梅花在冰天雪地里,依然盛开着。赞颂了梅花傲霜斗雪的坚强品格。

(2)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句意:当山花漫山遍野盛开之时,梅花在百花丛中感到无比自豪和幸福。赞颂了梅花谦逊的品格和宽广的胸怀。

4.指导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指导学生反复吟诵,读出词的韵律和节奏,从中感受作者坚强的革命意志和谦逊的品格以及宽广的革命胸怀。)

5.激发想像,画一画。

(鼓励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把词中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描绘的景象画下来。)

6.背诵这首词。

(自由背、齐背、指名背。)

三、总结、拓展

1.师生小结

毛主席的《咏梅》一词,用精炼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进而赞颂了梅花坚强、乐观的高尚品格,表达了作者谦逊的品格和宽广的革命胸怀。

2.读写结合。

结合自己对这首词的理解,把它改写成一段话。

附:板书设计

卜算子

咏梅(毛泽东)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教案点评:

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学,通过朗读,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理解词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课上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的内容,在了解梅花特点,体会梅花品格的基础上,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课后鼓励学生读毛泽东主席的其他诗词,背一背陆游的咏梅词,把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

探究活动

1.读一读毛泽东的其它诗词。

2.读读背背陆游的《咏梅》词。

卜算子咏梅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整体感知词里的艺术形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艺术境界

过程与方法:学习衬托的手法 ,学会比较赏析。

知识与能力:结合创作背景赏析,背诵这两首词。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词里的艺术形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艺术境界。

教学难点:学习衬托的手法 ,学会比较赏析。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回忆上学期的两首词,略微点评,温故为知新做准备。

二、听范读感知这两首词

三、自读疏通词语

卜算子:词牌名 咏梅:题目 咏:用诗词叙述

犹:还,仍然 俏:俊俏,美好的样子

烂漫:色彩鲜艳而美丽。这里是形容盛开的样子

寂寞(jimo):孤单冷清 苦:竭力,尽力

任凭:一任 零落:凋谢

四、设疑自探

1、 词里的梅花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那些词可以点明它生活的环境?

2、、上片梅怎样盛开的?哪个词表现出来的?梅花的美展现出了梅花什么形象?寄托作者这样的思想感情?

3、下片哪些词表现出梅花的形象?在你的眼里梅花是什么样子的形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4、词里用是什么手法?该词的境界美在哪里?

五、解疑合探

学生诵读、交流赏析后点拨:

1、寒冷艰险的环境里;飞雪:寒冷的冬天;悬崖:险恶;

百丈冰:寒;

2、 独有梅花不畏恶劣的天气,险恶的环境,迎着风雪,傲然盛开。

俏; 傲寒俊俏,积极乐观的形象;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带着积极乐观的感情齐读上阕 )

3、俏-——正面;不争——反面;只——别无所求。表现梅花的谦逊无私;

烂漫山花——笑:藐视困难的笑:苦尽甘来的面对胜利无比欣慰的笑;功成身退谦逊的笑;对未来充满信心的笑。

4、衬托 :风雪、悬崖、百丈冰(俏)——衬托梅花的傲寒俊俏,不畏困难的形象。

山 花 烂 漫 (笑) ——衬托乐观向上,高风亮节。

境界美:给人以胸怀广阔,志向高远,乐观向上的境界美。这首词通过对梅花形象的描绘,表现梅花坚忍不拔,对胜利充满信心和谦逊无私的精神,给人以胸怀广阔,志向高远,乐观向上的境界美。

六、质疑再探

对比赏析陆游的词 ,你有什么认识?

疏通全词大意:远离驿站,那偏僻的残破的小桥边,梅花寂寞冷清的开放,无人观赏。黄昏时光已令你忧愁悲伤,更何况加上狂风鄹雨。

从不在争奇斗艳上费心思,下工夫,也不理睬百花的嫉妒不满。凋零的花瓣在地上,被车碾碎,但你仍旧和以前一样,散发着淡淡的缕缕清香。

同学们比较看看这个梅花是什么形象?表达了作者这样的思想感情?词的境界如何?

讨论、赏析:寂寞凄凉,饱受摧残形象。

低沉孤傲 消沉无奈

两首词相同点在哪里?不同点在哪里?

讨论、点拨:(相同)1都写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2都写了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3都写了梅花的高尚品质。

(不同)1、形象不同。陆游的梅花是寂寞凄凉,饱受打击摧残的形象。毛泽东词里梅花是傲寒俊俏,积极向上的形象。

2、 感情基调不同。毛泽东的词,感情基调是积极乐观,充满自信的。陆游的词低沉孤高的。

七、运用拓展

比较赏析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和《沁园春.雪》

八、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赏析诗词要了解作者及其创作背景,知道“诗言志”的道理。

九、布置作业 理解背诵该词。

板书设计: 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 陆游

形 象 傲雪俊俏,积极乐观 寂寞凄凉,饱受摧残

思想感情 乐观向上,充满自信 低沉孤高,悲观消沉

境 界 气势恢弘,博大高远 狭隘局促,灰暗抑郁

卜算子咏梅课件 篇6

教学要求:

1、结合搜集查阅的资料和对两首咏梅词的比照分析,理解作品内容及思想感情,丰富语文积累。

2、能够创造性地处理使用搜集的材料,并能主动地与同学进行合作学习。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从梅花的高贵品质中受到人生观、价值观的感染熏陶。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丰富认知

1、由你见过梅花吗?你了解梅花吗?引入。

2、以多彩的梅世界为题,组织同学汇报交流搜集的资料。

3、在师评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评、互评。

二、自主阅读

今天我们要学习毛泽东主席的一首咏梅词。请同学们自己反复地读读课文,想想词中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把自己的感受在空白处写一写。

三、交流讨论

结合具体词句,充分交流见解;教师相机点拨,使学生对毛泽东词中的梅花产生赞叹之情。

1从飞雪百丈冰等词可以读出,梅花绽放于最寒冷的时节。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更何况已是悬崖百丈冰,可以想象大雪纷飞,天地间了无生机,梅花却不畏严寒,一花独放。

2从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可以读出梅是报春的使者,却不争春邀宠,居功自傲,表现了梅花谦逊的作风。

3从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可以读出百花盛开之时,梅花却无比欣慰地飘落丛中,表现了梅的豁达与无私。

四、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1梅花以其乐观自信、谦虚坦荡的品格,赢得了毛泽东主席的赞颂,让我们再来听一首赞颂梅花的歌曲(播放《红梅赞》)。

2让我们用自己的朗读来赞颂梅花吧(学生放声练习朗读)。

3边读边想象画面,有感情地读。(引导学生根据课件呈现的音乐和画面的变化,满含激昂之情、赞叹之情地诵读,教师相机引导示范。对学生富有个性的朗读给予鼓励,对学生动情的朗读给以表扬。)

五、对比阅读,感悟诗人的情感

1阅读陆游咏梅词,简介创作背景。

(乾道二年,陆游因力说张浚用兵,受到了卖国派的打击,被罢免了隆兴通判的职位。

在山阴寂寞地度过了四年,便开始了西行万里的远游。作品里风雨交加的黄昏、孤独

绽放的梅花,正是陆游受打击后心境的写照。)

毛泽东主席在读陆游的咏梅词后,填词一首,却反其意而用之,表达了乐观自信的胸怀。郭沫若在读了毛泽东的词后也和词一首,写道曩见梅花愁,今见梅花笑,鲜明地写出了两首词中梅花的不同形象与两位诗人的不同心境。

2再读毛泽东的咏梅词,想象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景象,试着画一画,并给自己的画写上一个题目(如,寒梅傲雪、春的使者、凌寒独放、寒梅斗雪、一枝独秀)。

3配乐欣赏著名画家为毛泽东的咏梅词所配的画;有感情地背诵咏梅词。

六、拓展阅读

1课外阅读毛泽东主席的其他诗词。

2用一周时间进行准备,然后组织一次毛泽东诗词朗诵、演唱会。

卜算子咏梅课件 篇7

教学要求:

1.学会2个生字,理解这些字及由这些组成的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通过诵读领悟,初步感受梅花抗严寒、傲霜雪的品格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词的格式,能正确区别词的各部分。

2.能说出此句含义,并会背诵全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

1.板书梅,让学生说说对梅花有什么印象?

2.梅花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爱写的景物。以诗词等形式来叙述,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咏。

3.板书咏,并指导书写要点。

4.板书卜算子,告诉学生词的基本构成。

5.有谁知道这首词的写作背景,作者的简单资料。

二、初读课文5'

1.请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这首词分为两阙。第一段叫上阙第二段叫下阙。、

3.指名读,齐读。相继指导读出词的韵律和节奏。

三、精读课文20'

1.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百丈冰犹有俏烂漫笑

2.讲读上阙:

a.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b.通过看图和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和想象梅花斗雪怒放的风姿。

3.讲读下阙:

a.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b.指导有感情的朗读,启发想象,体会梅花不自傲的博大情怀。

四、总结课文5'

1.说说你从这节课懂得了什么?

2.背诵全词。

卜算子咏梅课件 篇8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的词,吟咏梅花,也抒胸臆;是赞颂梅花,也是赞颂人物。词由梅花生长的地点驿外断桥边起兴,桥已断,路不通,行人也就更稀少了。点明梅开的地方是很荒凉的郊野,充满着凄凉清冷的气氛,没有任何人来过问。紧承上句,故而寂寞开无主,给人以孤寂、幽独的感受。只区区十字,便把梅花生长、开放的恶劣环境生动地描述了出来。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黄昏把时间更进一步具体化。夕阳西下,夜幕降临,已经是暮色苍茫的时候,却又遭到凄风苦雨的蹂躏,真是无可奈何花落去,(宋晏殊《浣溪沙》)丁香空结愁。(左文川《破阵子夜宿长堎》)陆词中的黄昏,不象林逋《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那样怡人,那样雅致,而是寒风凛冽,冷雨纷落,人们不得不为这株梅花所处的逆境伤怀,为它的生命担忧。使读者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下阕写梅花的品格。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描绘梅花傲雪斗霜而不去争春斗艳的铮铮铁骨,无法入得群芳,让你众花去嫉妒吧!这里写的是无意,其实是无法,在一阵狂风骤雨的环境下,梅花怎能争春?只得无可奈何一任群芳妒了。明钱允治《类编笺释草堂诗余》评曰寒梅虽零落,而香不替如初,岂群芳所能妒乎?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遥承上阕,黄昏风雨交加的严峻态势,顺利成章地引出交代梅花的结局。即使飘落在地上化作泥土,被车轮碾成灰尘,也要再拌扬尘而飞于天宇,香气不减,梅花仿佛成了人间散布芬芳的使者,它以自己的整个生命,在美化着世界,其精神是永不可磨灭的!

这首咏物言志的小令,是古典诗词中不可多得的咏梅精品佳作。词中以梅花坚贞高洁的品质象征作者自己孤傲耿爽,不与投降派同流合污之性格,借梅花以喻自己满怀报国壮志,却无人赏识,爱国志士横遭政治风雨侵袭;但词人又借梅花明志,不任遭到何种打击和伤害,甚至粉身碎骨,他都将勇往直前,其高风亮节之品格,抗金救国之情怀始终不会改变。

陆放翁此词以咏花喻人法,十分成功地表现和塑造出一种坚贞不屈的情操和民族永生的精神。两结句余音袅袅,而又铿锵有力,每每读来,可以从中领略出作者的感情世界,给人以美的享受。

卜算子咏梅课件 篇9

一.学习目标

⒈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⒉了解词的大意,感悟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谦逊的作风。

二.教学重难点

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的重点。

⒉理解词的思想内涵是本课的难点。

三.课前准备

⒈读读毛泽东诗词。

⒉背背学过的诗词。

四.教学方法:朗读教学法

五.教学用具:课件

六.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⒈背一背我们学过的词。

⒉说一说你知道的词牌名。(忆江南如梦令)

⒊今天学一首毛泽东主席写的词。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⒋说一说哪是词牌名,哪是词的题目?

二.初读课文。

⒈自由读一读。

⒉想一想词中主要写了什么?

⒊检查初读情况。

三.了解陆游的《咏梅》。

1、《卜算子咏梅》是毛泽东主席读了陆游的咏梅词后写的,所以我们在读毛泽东的这首词时也应读一读陆游的原作。

2、学生自由读一读陆游的词。

3、了解词的大意和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

4、陆游的词忧伤、憔悴,音调低沉,我们读毛泽东主席的词有这样的感觉吗?毛主席在词中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呢?

四.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⒈指名读词的上阕。

⒉用自己的话说说词意。

⒊指导朗读。(自由练读--指名试读--示范指导--再练读--再试读,可出示挂图、配上激昂欢快的乐曲)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⒋讨论:写出了梅花的什么特点?(凌寒独放、不畏艰险)

⒌齐读。

⒍试背。

⒎试想象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景象,用简笔画画出来,也可添上颜色。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⒈谁能有感情地朗读词的上阕。

⒉齐诵一遍。

二.继续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⒈自由读读词的下阕。

⒉用自己的话说说词意。

⒊指导朗读。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⒋齐读。

⒌试背。

⒍讨论:写出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

⒎感情朗读。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全文。

⒈朗读后指名配乐背诵。

⒉集体齐背。

四.总结。

梅花的特点:凌寒独放、俏不争春、乐观谦虚。

梅花的品格:不畏艰险、凌寒独放、不居功自傲。

五.课外扩展。

⒈读读背背毛泽东的其它诗词。

⒉读读背背陆游的咏梅词。

六.作业。

预习第二课。

2十六年前的回忆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2、领悟本课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语句。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教学重难点

1、领会描写李大钊革命精神的重点词句。

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准备:

李大钊画像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解题。

1、自由朗读课文前面的预习部分。

2、读题,谁回忆谁的什么事?

二、出示李大钊画像,根据课前搜集,谈谈李大钊事迹及生平。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注意生字的写法、读音,区别字形。

2、注意多音字的读音。

待daidai强qiangqiang夹jiajia

3、理解词语。

幼稚、军阀、恐怖、严峻、会意、沉着、一拥而入、宪兵、绞刑、娱乐、僻静、匪徒

四、师范读课文,生思考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五、生自读课文,给课文分段。(除课文开头外,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分)说说段意。

六、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听写词语。

二、品读课文。

1、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指哪一天?为什么永远忘不了?

2、指名朗读第二段(被捕前)。

(1)被捕前的局势怎样?(严重)从哪儿看出?

(2)在这种情况下,李大钊表现怎样?

(3)有感情地朗读父亲说的话。

(4)父亲为什么说他不能轻易离开北京?

(5)你觉得父亲是个怎样的人?

(6)说说段意。

3、感情朗读第三段(被捕时),画出描写李大钊同志语言、神态的句子。

(1)自由朗读。

(2)表情朗读。(读出宪兵、警察的穷凶极恶;阎振山、李大钊的坚贞不屈)

(3)李大钊的表现怎样?

(4)说说段意。

三、自由、大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指名朗读第四段(被捕后法庭上)。

1.将描写李大钊同志的有关语句画下来,重点朗读,然后分析体会。

(1)从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发、平静而慈祥的脸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什么?

(2)面对哭泣的妻子儿女,父亲只是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3)他脸上的表情为什么非常安定、沉着

(4)在敌人面前,李大钊的表现怎样?课文前面哪些地方还写到他的表现?他为什么有这样的表现?

(5)深入领会李大钊对亲人和对敌人态度的截然不同。

2、概括段落大意。

三、指名朗读第五段,思考并讨论。

1、有感情地朗读描写舅老爷、我、母亲三个人悲痛心情的句子。

2、找出相照应的句子。

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

3、再次感情朗读,概括段落大意。

四、总结回顾,深化理解,学习表达。

1、朗读全文,概括李大钊同志的优秀品质。

2、找出文中前后照应的句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面对李大钊的画像,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4、画出文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读一读。

5、抄一抄需要积累的词语。

五、作业

1、册。

2、预习《灯光》。

3、灯光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理解革命先烈对未来的憧憬和为此作出的牺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重难点

体会郝副营长的献身精神,体会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题,释题。

作者为什么以灯光为题?课文的内容与灯光有什么联系?

二.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的结构,分好段落。

(课文的首尾写现在,中间写往事。)

三.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四.再次快读课文,思考并讨论:

1、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几次,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把有关语句画下来。

2、读读想想,他们在说这句话时,看到了什么?可能想到了什么?

3、再读,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4、为了多好啊!的幸福生活,在战斗中郝副营长是怎么做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画出有关语句,体会郝副营长的牺牲精神。)

5、读读使你深受感动的句子。

五.找出前后照应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六.总结全文。

课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好好珍惜。

七.作业。

1、抄写课文中自己最感动的语句。

2、当你看到万家灯火时,你都想些什么?请写下来。

4、为人民服务

学习目标

1、学会七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彻底、司马迁、鸿毛、兴旺、目标、炊事员、送葬、哀思。

2、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4、初步领悟围绕主要意思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5、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6、领悟围绕主要意思为人民服务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7、查资料,了解时代背景和张思德同志生平。

8、完成预习。

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题.出示张思德画像.

说说你所查到的资料.

二.读文,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段读,要求读得通顺、流利、准确。

2、理解词语:五湖四海、精兵简政、死得其所、泰山、鸿毛、哀思、卖力、彻底。

三.自由朗读课文.

3、认真把课文多读几遍,想想课文主要围绕什么讲的,讲了哪几个方面的意思。

4、给课文分层.(四层或五层)

5、把你觉得含义深刻的句子画下来.质疑问难.

四.总结.

这是一篇议论文,文章围绕着为人民服务,讲了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二是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三是为人民的利益搞好团结,提高勇气,互相爱护,使整个民族团结起来。

五.作业.

朗读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分小组选择喜欢的段落,画出中心句。质疑问难,读议课文。

二.读议第一段。

1、我们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性质是什么?宗旨是什么/

2、这层提出了全文的中心,想想这个中心是什么?

3、联系张思德同志和其他英雄人物的事迹,说说怎样才是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4、小结:这一层讲了我们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性质和宗旨。

三、读议第二段。

1、你是怎么理解司马迁说的这句话。

2、人的死有哪两种不同的意义?主要区别在什么地方。

3、张思德的死有什么意义?为什么?

4、小结:这一层讲人死的两种不同的意义。要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

四.读议第三段。

5、指名读,找出本层中的关联词,并说说有关句子的意思,

6、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地对待批评?

7、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有什么好处?

8、小结:这一层讲要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五.读议第四段。

9、这一段写什么?

10.我们这个队伍的共同革命目标是什么?

11.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应该怎么做?

12.给我们这个队伍里死去`的人开追悼会有什么意义?

小结:这一层讲为人民的利益搞好团结,提高勇气,互相爱护,使整个

人民团结起来。

.六.自由朗读课文,想想文章的中心是什么?是怎样一层一层表达的?

总结:文章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二是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三是为人民的利益搞好团结,提高勇气,互相爱护,使整个民族团结起来。

七.作业。

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预习第五课。

板书

不怕批评

为人民服务不怕牺牲

不怕困难,团结互助

5、延安,我把你追寻

一、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大体了解延安精神的内涵及发扬延安精神的意义。

二、重难点。

1、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含义。

2、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三、课前准备。

1、感情朗读。

2、收集一些有关延安的资料。

四、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二)自由朗读全诗,感知诗的大意。

(三)谈谈你所收集的一些有关延安的资料。

(四)理解诗的内容。

1、读诗,想想各节写什么?

全诗共六节,第一、二节写追求延安精神的急切心情;第三、四节写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第五、六节写继承、发扬延安精神的重大意义。

2、分小组质疑问难。

3、讨论:

(1)作者到底追寻延安什么?

(2)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这些地方象征着什么?

(3)永远告别与却忘不了、丢掉了与却不能丢是否矛盾?

(4)当时延安的生活很艰苦,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纷纷奔向延安?

(五)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2、标出韵脚ang,朗读时,韵脚要加以突出。

3、这首诗多用排比句,节奏感很强,朗读时,要读出排比句的气势。

4、自由练读。

5、指名感情朗读。

6、全班齐读。

(六)作业:

1、背诵诗歌。

2、预习《积累运用一》。

积累运用一

教学要求:

1、读背古诗,了解词写作的时代背景,领略词中的自然美,语言美和思想感情美。

2、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了解延安孩子们的生活,体会孩子们对知识的强烈渴求。

3、引导学生看懂漫画,体会画家的用意,并动笔写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4、指导学生选编自己的作文选。

重难点:

1、读背古词,了解词中蕴含的自然美、语言美和思想感情美。

2、阅读短文,体会孩子们对知识的强烈渴求,激发学生对知识的热爱。

3、引导学生看懂漫画,体会画家的用意。

课时安排:

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教学内容。

完成读背和阅读部分。

二.完成读背部分。

1、师吟颂激趣引入。

(1)师吟颂。

(2)同学们,这是毛泽东同志在1933年夏所写的词,大家想进一步学习它的内容,了解毛泽东同志为什么写这首词的吗?好,今天我们一块来学习《菩萨蛮大柏地》。

2、师板题,简介题目。

3、生简介课前收集的资料。

4、生自由读词,读准字音。

5、自由读,理解词意。

(1)自由读。

(2)讨论。

(3)汇报。

6、理解:装点此关山的是累累弹痕,怎么会更好看?

7、指导朗读,读出词的豪迈。

8、指导背诵。

9、引导学生课余时间自读自悟,阅读毛主席的其它作品。

三.完成阅读部分。

1、回忆本单元的诗歌《延安,我把你追寻》引入。

2、揭题,板题。

3、根据课题展开想象:

延安的生活怎么样?孩子们的生活呢?

4、指导观看录像,从直观上感知延安孩子的生活。

5、自由读文,用简要的语言说说主要内容。

(1)读准字音,了解字意。

匮乏:缺乏。

窑洞:特为住人挖建的洞。

熠熠生辉:闪光发亮或闪耀的光彩。

(2)默读课文,划出成语,积累词汇。

争先恐后、津津有味、如饥似渴、欢呼雀跃、兴高采烈、小心翼翼这些成语都体现出孩子们对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

焕然一新、熠熠生辉写出了图书馆在新书的装点下的全新面貌。

千方百计写出了领导对孩子们的关爱。

(3)再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哪几件事?

(4)根据以上内容,试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讲的是延安的孩子们很爱读书,但是由于条件艰苦,缺少书,校长要求老师自制书籍,周恩来同志知道后,买了许多书和挂图送给孩子们,孩子们读书的劲头更足了。

(5)交流感受,说说自己对课文的哪些内容最感兴趣。

6、齐读课文,对比自己的生活,对学生进行爱生活、爱知识的教育。

四.作业:

1、读背《菩萨蛮大柏地》。

2、阅读有关延安的书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教学内容。

进行漫画的观看和写作指导。

二、谈话,生各自展示,介绍自己喜爱的漫画。

1、师谈话激趣。

2、生各自上台展示自己喜爱的漫画,并做简要介绍。

3、师小结:漫画是一种具有强烈的讽刺性或幽默性的图画。画家从生活现象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来讽刺、批评或表扬某些人或事。我们看不应该只停留在表面,应该透过画面体会画家的用意。

三、出示课文插图,引导看图。

1、这是著名画家华军武画的一幅画,名为《假文盲》,请大家仔细观察,尽量体会画家的用意。

2、各自观看后分小组讨论。

3、汇报。

生:画上画的是一群人正在等候上车,我想车站可能专门有设母子上车处,专门为母子们提供上车方便的。可是很多不是母子的人却堂而皇之地占据了本该由母子们站的位置。

生:这些人是不识字,不认得牌子上点明的母子上车处这五个打字吗?不是,他们是假装没看见或假装不识字,他们想捷足先登,故意装聋作哑,所以,画家华君武称他们为假文盲。

四、再次讨论,畅谈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1、同学们都明白了华君武先生的用意,那么,你同意他的看法吗?由这一幅漫画,你想到现实生活中的哪些人和事呢?请自由谈一谈。

2、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动笔写下来。

五、指导写作。

1、先写画面内容。

2、谈谈画家的用意。

3、联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想法。

六、生写作,师巡视作进一步指导。

七、作业:

继续作文。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师谈此次作文的大体情况。

1、能否看懂漫画。

2、能否谈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3、语言通顺,优美与否。

4、全文布局谋篇与否。

二、共同欣赏佳作。

1、师读佳作。

2、学生说说其突出之处,学会欣赏。

如:(1)语言精练,优美。

(2)能联系生活来谈看法。

(3)中心突出。

三、共同修改病文。

1、指名读病文。

2、指出毛病所在,并谈谈如何修改。

3、指导读修改后的习作,进行比较,得到提高。

4、修改自己或同桌的习作。

四、作业:

修改、抄正作文。

第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师展示作文选,激趣引入。

1、师展示作文选。

2、谈话引入。

3、板题:选编自己的作文选

二、阅读活动要求,明确活动要求。

1、指名读活动要求。

2、明确要求。

(1)收集自己以前在课内外写的比较满意的作文,用稿纸抄写或用电脑打印出来。

(2)再把这些分章整理分类。

如:按写事、写人等分类:

按校内、校外等分类:

按作文时间先后排列------

(3)写一篇编者的话放在最前面。

(4)按排列次序编写目录,装订成册。

(5)给自己的作文起个好听的名字,制作一个漂亮的封面。

(6)给文章配上图画。

(7)作文选编成后,互相交流欣赏,陈列观摩评议。

三、根据要求,分头自己制作,准备两周或一个月、一学期快结束后交流。

四、作业:制作作文选。

卜算子咏梅课件 篇10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2、了解词的大意,感悟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谦逊的作风。

重点难点:

理解词作内容,领略词作意境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比较毛泽东与陆游的词,理解时代不同,性格不同,经历不同,审美情趣不同,所以词的思想内涵也就明显的不同,这是理解本课的一个难点。

教学准备:

歌曲《红梅赞》音乐视频、配乐朗诵磁带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你了解梅花吗?学生交流对梅花的认识。

2、学生观看、听歌曲《红梅赞》音乐的视频。

老师小结:梅花在中国传统诗歌中,和松、竹一起并称为“岁寒三友”,因为它们都是以在严寒节令中保持生机,作为逆境中精神气节的象征。同学们,我们学过《墨梅》、《竹石》、《石灰吟》这三首古诗,学习这三首古诗时,我们接触到了中国诗词的一个重要的表现手法,那就是――托物言志。谁能解释托物言志是什么意思?对,就是借助对一件是物的描写、歌咏来表现作者内心的思想与情感。这节课,我们又将学习毛泽东的一首咏梅词。

二、自主阅读,以读悟情

请同学们反复地读读课文,想想词中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在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带着饱满的感情来读课文。每个人在小组内读,小组推荐人读给全班听,最后大家齐读。

三、交流讨论,激趣导学

1、同学们,你们学过哪些赞美梅花的诗?学生诵读。今天,我们学习的也是一首赞美梅花的词。出示课题:卜算子咏梅

(1)卜算子词牌名(介绍词牌名的有关知识,你还知道哪些词牌名?)

咏梅

题目“咏”是什么意思?(依着一定的腔调缓缓地诵读)

哪些古诗题目上也有“咏”字?

(2)这首词是毛泽东主席读了陆游的咏梅词后写的。作者咏梅要抒发自己怎样的感情呢?

2、学习上阕

(1)梅花生存的环境是什么样的?

飞雪(寒冷的冬天)、悬崖(险恶)、百丈冰(寒冷)总结:寒冷艰险的环境

“风雨”、“飞雪”、“悬崖”、“百丈冰”等词语烘托出了梅花生长的自然环境,表现出梅花坚韧不拔的性格,“风雨”与“飞雪”的并存点出了梅花盛开的季节是早春,这也为下片赞颂梅是报春使者做了铺垫。

(2)理解: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百丈冰:形容极度严寒。犹:尚且,还。

尽管冰凌垂挂于悬崖,北风怒号于幽谷,但是梅花还是开放了,是那么美丽。

(3)配乐吟诵:迎霜斗雪,白雪使她更艳,寒风让她更挺,冰天雪地中只有那一点红色,它是那么生机勃勃,那么俏丽动人,那就是梅花。引读上阕——

现在,你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4)指导背诵上阕

3、学习下阙

(1)梅花还有什么特点值得诗人赞美呢?

出示: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争春”是什么意思?

春天到了,百花怎样?你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能用什么词来表达?

出示: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姹紫嫣红花枝招展

繁花似锦花团锦簇百花怒放(齐读)

从“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可以读出梅是报春的使者,却不争春邀宠,居功自傲,表现了梅花谦逊的作风。

(2)当其他花争奇斗艳时,梅花怎么样?

出示: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从中笑。

4梅花在哪儿笑?怎样笑?笑什么?

从“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从中笑”可以读出百花盛开之时,梅花却无比欣慰地飘落从中,表现了梅的豁达与无私。

(3)再读下阙,想象画面。

(4)介绍毛主席写词背景,再读诗词,体会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四、由情导读,因读成诵

1、过大家的讨论,我们对这首词有了深入一步的了解,请同学们边读边想象画面,有感情地读。

2、播放名家配乐朗诵,让学生学习朗读的技巧。

3、播放音乐,让学生自己配乐朗诵。

五、作业

1、背诵毛泽东的咏梅词,想象“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景象,用简笔画把它画出来。

2、预习陆游的咏梅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有感情地背诵毛泽东的词《咏梅》

2、练习默写,相互订正。

二、学习陆游的《咏梅》

1、范读

2、自由读《咏梅》

3、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开无主:无人过问,无人欣赏。

更著:更加受到

3、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词的意思,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对比阅读,深入感悟

1、阅读陆游咏梅词,简介创作背景。

(乾道二年,陆游因“力说张浚用兵”,受到了卖国派的打击,被罢免了隆兴通判的职位。在山阴寂寞地度过了四年,便开始了西行万里的远游。作品里风雨交加的黄昏、孤独绽放的梅花,正是陆游受打击后心境的写照。)

毛泽东主席在读陆游的咏梅词后,填词一首,却“反其意而用之”,表达了乐观自信的胸怀。郭沫若在读了毛泽东的词后也和词一首,写

6道“曩见梅花愁,今见梅花笑”,鲜明地写出了两首词中梅花的不同形象与两位诗人的不同心境。

2、再读毛泽东的咏梅词,想象“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景象,试着画一画,并给自己的画写上一个题目(引导学生自己给画命题时要有创意,有文采)

3、展示为本课试所配图画及音乐,有感情地背诵咏梅词。

四、作业

背诵并默写两首词。

卜算子咏梅课件 篇11

学习目标:1、体会本文融情于景、托物言志的抒情方式2、鉴赏全词比喻、拟人、烘托等多种手法3、背诵中把握作者感情。

导入:请看发的图片,用一句话或者一句诗概括你对梅的认识。(学生回答)

梅花正是应为傲寒独放、冰清玉洁的品格,成为历代诗人吟咏的对象。今天我们来学习陆游的一首《卜算子咏梅》

1、学生根据资料简介作者: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一生志在恢复中原,但却受人排挤,晚年退居山阴,始终保持昂扬的爱国热情,使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

2、诵读,注意读的感情(教师指导)同学评价。抓住了“愁”“寂寞”两个诗眼

3、词的上半阙有哪些意象?

明确:驿站、断桥、黄昏、风雨。

4、这些意象给我们营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为什么?

明确:荒废驿站的'断桥边,寂寞开放的梅花,非常的孤寂凄凉的意境。这样孤苦无依的梅花无人欣赏,正值黄昏时分,夕阳西下,一种萧瑟凄凉的意境展现了出来,再这种情况下,竟然还要受到暴雨狂风的打击,这是多么凄惨阴沉的画面。

5、表达的梅怎样的品格〉?

明确:孤芳高洁、坚强不屈的品格。

6、词的下半阙表达了梅的怎样的品格?从哪里体现的?

明确:高尚脱俗、坚贞不二的心志。从“一任群芳妒”和“只有香如故”可以体会。

7、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托物言志、衬托、拟人、烘托

8、我们是怎样分析这首诗的?

明确:抓诗眼、找意象、感意境、品语言、悟情感、赏手法来分析的。

9、运用这些分析技巧,来分析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

拓展:你喜欢那种香草作为自己品格的象征?为什么?写一段文字表达。

卜算子咏梅课件 篇1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解释课题,介绍写作背景。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自学课文,质疑问难。

教学过程:

-、揭示课题

1.解题。

卜算子是一种词牌名,咏梅是这首词的题目。

2.介绍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毛泽东主席1961年12月读了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陆游,南宋爱国的大诗人。他生在封建统治阶级向侵略势力委曲求和的时代。爱国抱负不为时用,晚年退居家乡,他在《咏梅》词中表现出孤芳自赏、凄凉抑郁的调子。毛主席的这首词用的是陆游的原调原题,但情调完全相反,所以是反其意而用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读,纠正读音。

3.熟读课文,思考:词中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

三、自学课文

(鼓励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的意思,不理解的地方可作上记号,对重点词句的理解可以简单地作一下批注。)

四、质疑问难

(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来解决,有些带有共性的问题,教师进行归纳,待第二课时解决。)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读一读陆游的《咏梅》词。

3.自主探究疑难问题。

卜算子咏梅课件 篇13

教学目标:

学习咏物诗托物言志的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判断下面的诗句写的是什么?

1、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于谦

2、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王安石

3、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竹石郑板桥

4、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菊黄巢

5、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咏柳贺知章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咏物诗,了解一下咏物诗的特点,以及如何来鉴赏咏物诗。

二、朗读理解卜算子咏梅

1、写作背景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南宋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有小李白之称。他一生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几度被朝廷任用,又极度被罢官。这首词正是这种政治环境下的明志之作.

2、译文:在驿站的外面,在断桥的旁边,无人过问的梅花寂寞地舒展花瓣,黄昏时候你已经受不起孤独与忧愁,哪里还能在忍受狂风暴雨的摧残?你无意苦苦争夺在春天里争妍斗艳,你任凭百紫千红去妒忌恨怨,即使凋谢后被踏成泥土,碾做尘埃,沁人心脾的幽香却永远不会消散。

三、鉴赏诗歌

1、作品描写了梅花的哪些特点?

寂寞无主、风雨摧残、群芳嫉妒、不屑争春、清香如故

2、这些特点表明了词人怎样的内在品性?

凄苦困厄的处境-坚忍不屈的品格

洁身自好、坚守高尚的品格

3、梅花在词中象征着什么?诗人的人格。

4、在咏物诗中,咏物是诗的内容,比兴寄托才是诗的灵魂,这首词是如何用梅花的意象来表现自己情操的?

驿外断桥边、黄昏风雨比喻他一生艰难的政治处境和他所遭受的严酷的政治打击。争春无意、妒任群芳象征他不屑媚俗邀宠,有别于一般官僚政客的傲岸性格。成泥作尘、香犹如故象征他即使粉身碎骨也要坚持爱国理想、民族气节、君子操守的顽强意志。

四、总结咏物诗的鉴赏技巧

1、读清全诗。

2、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4、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赏析时要重点把握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寄托什么志。

卜算子咏梅课件 篇14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对照,激发兴趣。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回顾旧知,创设学习情境。]

2、出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故设疑问:同样是描写梅花,它们有什么不同吗?

[巧妙布疑,诱发学生思索。]

二、由疑而入,自主学读,理解研读。

1、教师介绍毛主席写咏梅时的小故事,重点指出反其意而用之,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两首词在内容描写及思想感情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体现教师主导,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培养初步的作品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把搜集的关于两首词的赏析文章,发给各小组,鼓励各组根据阅读理解,探究发现,深入体会两词的内容及思想感情。

[此活动有扶有放,提高并促进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与能力。问题设计适于探究,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通过理解培养了学生初步的阅读欣赏能力。]

三、交流研讨,促进理解,个性表达。

1、学生结合本组的学习,交流理解与收获,教师相机引导点拨。引导学生互相补充、评价。

[学生个性化的表达和理解是语文教学的追求。如何使学生的表达更科学、更严谨、更规范,教师引发的多形式评价和巧妙的点拨是关键。这个环节对教学的教学功底有着较高的要求。]

2、学习小结。

四、深悟情感、创意表达。

1、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词句的理解或对梅花的感情,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感受。(写作、绘画、背诵、抄录等均可。)

[为学生提供创造的空间,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便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利于教学活动的高效益。学生在创作表现中深刻地体会了词句的妙处,理解了文章的感情,受到了情感的熏陶。]

2、成果展示,相互评价。

五、感情读背,升华理解。

[有余力的学生可选择陆游的词作来进行读背练习。]

卜算子咏梅课件 篇15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弄懂字词及重点句的含义,体会梅花的品格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3、感受梅花不畏严寒,在风雪中怒放之美。

4、并用简笔画画想象词中描绘的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景象。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齐读并背诵这首词。

二、合作探究

1.出示学习目标,小组讨论交流。

2.集体汇报,教师及时点拨。

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学生很容易看出来,但体会梅花的品格学生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来理解。如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一句,讲梅花在冰天雪地里,依然盛开着。赞颂了梅花傲霜斗雪的坚强品格。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一句,讲当山花漫山遍野盛开之时,梅花在百花丛中感到无比自豪和幸福。赞颂了梅花谦逊的品格和宽广的胸怀。

3.指导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指导反复吟诵,读出词的韵律和节奏,从中感受作者坚强的革命意志和谦逊的品格以及宽广的革命胸怀。

4.激发想像,画一画。

鼓励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把词中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描绘的景象画下来。

5.背诵这首词。

自由背、齐背、指名背。

三、总结、拓展

1.小结

毛主席的《咏梅》一词,用精炼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进而赞颂了梅花坚强、乐观的高尚品格,表达了作者谦逊的品格和宽广的革命胸怀。

2.读写结合

结合自己对这首词的理解,把它改写成一段话。

附:板书设计

风雨飞雪悬崖--花枝悄

1.卜算子咏梅

不争春春来报--丛中笑

十二册第一课《卜算子咏梅》课前检测姓名

一、填空

1、本课是读了的一首咏梅词后在年12月所写的。卜算子是一种。咏梅的意思是。

2、上学期我们还学了一首毛泽东所写的诗《》。

3、陆游是我国朝爱国诗人。

4、岁寒三友是指、、。

二、请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俏(xiaoqiao)卜算子(bobu)妒(duji)驿(yiyi)碾(nianyan)

三、咏梅诗歌欣赏:四、毛泽东诗词欣赏

卜算子?咏梅沁园春?雪

郭沫若毛泽东

晨见梅花愁,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今见梅花笑。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本有东风孕满怀,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春伴梅花到。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风雨任疯狂,

冰雪随骄傲。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万紫千红结队来,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遍地吹军号。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咏柳教案精品


老师在开学前需要把教案课件准备好,现在着手准备教案课件也不迟。教案的编写需要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本文是栏目小编精心收集的有关“咏柳教案”的信息,欢迎你来浏览愿这篇文章能够给你带来启示并请与你的朋友分享!

咏柳教案 篇1

1.课前唱歌《春天在哪里》,创设愉快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2.揭题解题,简介作者:这节课,我们就带着愉快的心情一起来学习一首写春天的诗——《咏柳》。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诗人贺知章你们知道吗?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

3.课件出示春柳图,使学生初步感知柳树的美。

4.过渡:柳树真美啊,连诗人贺知章也被柳树的美所陶醉了,所以写下了这一首赞美柳树的诗。(课件出示诗歌)师:同学们已经按课文的预习要求预习了课文,接下来请大家在预习的基础上把这首诗再朗读几遍,等一下向老师展示一下你们的朗读能力好吗?读的时候要注意找出能体现柳树美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一下,不懂的地方要做个记号。

1.生自由朗读。

2.检查朗读情况。

3.检查自学情况:通过预习和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请大家自由来说说。

4.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读懂的地方。

5.看来大家通过预习,都能自己理解词语跟句子的意思。学到这里,大家发现这棵柳树的什么地方最美呢?(树高、绿;枝多;叶细)

6.小结:这棵柳树多美啊,它长得又高又绿,树上垂下无数的柳条,它的叶子细细的,多么惹人喜爱啊!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这首诗呢?(赞美、喜爱)我们一起读一遍好吗?(学生齐读)

1.刚才,同学们交流了读懂的内容,那你们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2.学生质疑问难。(教师梳理疑问,重点问题再交流朗读)

3.交流朗读:(主要运用课件帮学生理解,让学生通过反复读及小组讨论体会课文三个比喻句的精妙,品味课文语言的美及柳树的美)

(1)出示第一句诗课件,体会用“碧玉”来比喻柳树新长出的嫩叶,写出了柳树颜色翠绿、生机勃勃的特点,让人感觉柳树的颜色很美;

(2)出示第二句诗课件,体会用“绿丝绦”来比喻“柳条”,写出了柳条随风飘拂,轻柔美丽、颜色翠绿的特点,让人觉得它的样子很美。

(3)出示第四句诗课件,体会用“剪刀”来比喻“二月春风”的精妙之处以及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4.指导朗读,齐读全诗。

5.小结过渡: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可以知道诗人是用什么方法来写出柳树的美呢。(生:比喻)是啊,诗人一连用了三个比喻句,用碧玉来比喻柳树的枝和叶,写出了柳树的颜色美,又用丝绦来比喻柳枝,写出了柳枝的样子美,然后展开大胆的想象,由柳树想到二月春风,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从而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接下来请大家闭上眼睛,边听配乐朗诵边想象一下这首诗的意境,等一下我要请同学们把你们想到的意境描绘出来。

1.学生闭目想象意境。后先让学生交流想到的画面,再指名描绘意境。

2.出示本诗配歌课件,让学生欣赏诗境的美。

3.吟诵本诗:现在,你们面对的就是美丽的春景,想不想做一回诗人,也来吟诵一下这首诗呢?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来吟诵,能背下来的同学还可以背一背。

4.学生吟诗,背诗,互相评价。

1.大家吟诗的时候多投入啊,可见这一首诗写得多好啊!想不想多读一些这样的好诗呢?

2.课件出示与本诗相关的几首古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读。

学了这首诗后,你回去想给自己布置什么作业?(可找一些描写春天的诗来朗诵;可画一幅春天的画,可以《咏柳》为题写一篇作文。

咏柳教案 篇2

学情分析:

《咏柳》这首诗以春天里常见的柳树作为诗歌描绘的内容,题材是学生易于接受的,大多数孩子已经能熟读、甚至背诵了。因此,我们除了要让学生掌握本课的生字之外,主要是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能力。课题中的“咏”在一年级学《咏鹅》时已经认识,由旧知迁移而来学生很容易就明白了诗题的意思。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孩子们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写字的方法,所以在识字环节以学生互学的方式进行,运用方法学会本课的生字。整首诗读起来很有画面感,加上二年级学生想象力丰富,具有爱表达、爱表现的欲望,因而在品读古诗环节从实景入手引导学生想象画面,然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达到吟诵的目标,并感受春天的美丽。

教学目标:

1、认识“咏、妆”等6个生字,会写“碧、绿”等5个字,积累生字拓展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的美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想象诗句描绘的美丽景色。教学难点: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感悟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感知美。

1、课件播放图片,师旁白:春天像一位美丽的仙女,把万物从沉睡中唤醒,红的花,绿的草,嫩的叶,多美呀!很多诗人都写过赞美春天的诗歌,谁能背诵关于“春天”的古诗吗?背《春晓》《村居》

2、描写春天的古诗还有很多,唐代大诗人贺知章就被柳树的美所陶醉了,写下了一首赞美柳树的诗。(出示课题《咏柳》)书空课题,齐读课题

3、认读“咏”(生字卡片)

小老师带读,读准后鼻音。你在哪儿学过这个字?背《咏鹅》

那“咏”是什么意思?谁来说说“咏柳”的意思?

歌颂,赞美柳树。

4、齐读课题,你发现了什么?

提示“咏”的声调发生了变化。

二、初读古诗,识字写字

l、诗人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课件出示诗歌)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古诗,边读边把课后的生字划出来,多读几遍,读准音。

3、检查自读生字情况。

认读生字“妆、丝、绦、剪、裁”小老师拿生字卡片带读,告诉小朋友们你是怎么认识这个字的?

开火车读,全班读。

交流记住生字的方法,老师随机

提示:加一加,换一换,看图画等识字方法。出示“妆丝”的演变,“裁”和“载、栽”比较。

请孩子们给字组词,它藏在哪一句诗里,请读出来。

4、书写生字

出示带田字格的生字:碧 剪

学生认读生字,给字组词。

观察生字,要写好这两个字要注意什么?

提示:注意字的结构和两部分的比例:“碧剪”是上下结构,上面部分所占位置多。

“碧”上面由“王石”两字组成,“王”最后一笔由横变成提,下面的“石”要写得扁而宽,与上面部分平衡。

“剪”上宽、长,下扁、短,上面的横要写得长,“月”和立刀旁都在横中线下方收笔,下面“刀”的撇收笔和横折钩在同一水平线上。

老师范写:

学生练写,在田字格中描一个写一个,强调书写姿势。在展示台上展示学生写的字,互相评价。学生再次练写,每个字写一个。

三、朗读全诗,理解诗意──领略美。

1、学生再自由读古诗,读完后仔细看书上的插图,小组内交流: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指名读,提示:读出诗的节奏。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3、交流: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学生说自己想象的画面,课件出示相关的诗句并指导朗读。

4、课件展示柳树的图片,欣赏图片,配乐朗读。

5、这么美的柳树是谁的巧手装扮出来的呢?你从哪句诗知道的?

课件出示第三、四行诗,指导朗读。

6、合作读诗:老师描述诗句中的景象,请孩子们读出诗句。

师:春天来了,高高的柳树上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生读第一句。师:树上垂下无数的柳条,叶子细细的,好像绿色的丝带。生读第二句。师:这些装扮了一树的叶子是谁的巧手裁出来的呢?生读第三句。师:原来是二月的春风,像一把看不见的剪刀将绿色的丝带随心裁剪。生读第四句。

7、拓展:二月春风裁剪出了这么美丽的柳树,她还装扮了哪些景物呢?二月春风唤醒了小草,二月春风唤来了燕子,二月春风融化了冰雪。二月春风染红了桃花,二月春风拔出了笋芽,二月春风吹绿了树木……

8、多么美丽的景色,多么美好的春光呀!请孩子们再读古诗。

四、想象意境,熟读成诵──欣赏美。

1、这首诗是谁写的呢?

2、说贺知章的故事,创设情境熟读成诵。

课件播放音频:贺知章在长安任职多年,80多岁才退休回乡,百官为他送行。他来到河边坐船,这时正好是早春时节,树木发芽,微风拂面,河岸边杨柳依依,贺知章情不自禁地吟诵出——生读《咏柳》。他坐船终于回到家乡,河边一排排柳树在风中舞蹈,好像在迎接他回家,他脱口而出——生读《咏柳》。船载着他回到了家门口,门前一株高大的柳树,垂下无数条嫩绿的枝条,充满了生机,他兴奋地吟诵——生背《咏柳》。

五、总结全课,布置作业

多么美的诗,多么绚丽的画,怎能不让人喜欢和向往?其实,还有不少的童谣、诗歌也是描写春天的,请小朋友们回去以后找一找,读一读,去感受春天的美丽。

咏柳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认识、会写“绝、鸣、岭、泊”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绝句》。并会默写。

3.理解古诗内容,想像诗句描绘的画面,了解比喻的写法,激发对春天的热爱。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和默写古诗。

教学难点: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想像诗句描绘的画面,了解比喻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咏柳》。

2.全班齐背《咏柳》。

教师: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描写春天柳树的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描写春天景物的另一首诗《绝句》。

3.介绍杜甫创作这首诗的背景。

诗人在写这首诗时,安史之乱刚刚平息。杜甫到了四川成都的杜甫草堂,那时正是春天,他看到明媚的春色,心情十分愉快,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二、指导自学(按上节课的方法学习)

1.自读古诗,读准生字的音,读通诗句。

2.边读边想:诗人看到一幅怎样的画?画上有些什么?

3.同桌交流。

三、合作探究,质疑释惑

1.齐读第一、二句,想想这两句描写了怎样美妙的画面?

2.指名读第三、四句,说说这两句又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教师指导:诗句中的一个“含”字使我们体会到诗人在屋子里向远处眺望。这窗户好像画框,远处的山,门前的大船,都镶嵌在画框里。诗人写得多妙啊!

四、朗读感悟,欣赏体会

1.指导朗读。

朗读这首诗时语调要轻松,要突出重音:鸣、上、含、泊、千秋、万里,要边读边想像进入诗人所描绘的情境。

2.体会诗歌意境。

3.体会语言特色。

4.体会诗歌节奏。

读中体会。

五、课堂小结

这首诗写出了诗人看到的春天美丽的景色,画面有声有色,充满生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快。你能体会得到吗?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

咏柳教案 篇4

教学内容:《咏柳》是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第六册第二单元的一首古诗。

教材分析:

作者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咏柳,就是歌咏柳树的意思。这首诗通过写柳树的美好姿态和蓬勃生机来赞美春风,以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把看不见的春风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了,借以抒发作者在春回大地时的喜悦、欢快的心情。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字词,读懂古诗。

2、通过对诗古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美的思想感情。想象古诗描绘的意境,深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欣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意思,品味诗歌意境,想象《咏柳》描绘的美丽景色。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感诗境——感知美。

1、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

2、导入:同学们,不知不觉中,春天的脚步又近了,这轻快飞行的燕子,吹面不寒的杨柳风,羞红了脸的桃花,柳枝轻摇的柔柳,组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你看,这是什么?(课件出示:杨柳图)

3、我们以前还学过一首古诗,叫咏……(学生答:咏鹅),咏鹅就是赞美鹅,那么咏柳是什么意思?

4、揭题解题:柳树真美啊,唐朝诗人贺知章也被柳树的美所陶醉了,所以写下了这一首赞美柳树的诗——《咏柳》。

5、欣赏配乐朗读,学生感受古诗节奏。

6、自由读诗,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7、突显生字,指出这些字是今天所要学习的生字,再让学生读字。

二.交流切磋,诵读求悟——品味美。

1、诗人都写了些什么呢?现在我们再来做进一步的理解。先请同学们想一想:“咏”什么意思?“咏柳”呢?

2、在“碧玉妆成一树高”中,“妆”——装饰。什么装饰了什么?柳树真是碧玉装饰成的吗?说说诗句意思。(鼓励展开想象,有不同的说法)

3、千万条柳枝,在春风中飘荡,诗人又想到了什么?“丝绦”什么意思?用“绿丝绦”来比喻柳枝写出了柳枝的什么特点?说诗意。

4、齐读1、2句,问:第1句着重写(树),第2句呢(枝),诗人通过形象的比喻,把新叶满树的翠绿比作(碧玉),把柔美的柳枝比作(绿丝绦),突出了垂柳的什么特点?(翠柳、柔美、充满生机)从而展现了“垂柳”的“美”。

5、“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又该怎么理解呢?

6、第1句写“树”……第3句写什么?(叶),第四句呢?(春风→风)

7、从诗题“咏柳”上看,这首诗要赞美的是柳树,你觉得诗人仅仅是在赞美柳树吗?那是在赞美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8、齐读,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句?你为什么喜欢?(师小结:作者的想象多么丰富,从满树的新叶想到“碧玉”,从随风飘荡的柳条想到“绿丝绦”,多么贴切而生动呀,更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他大胆而巧妙的想象,把“二月春风”想象成手执剪刀的能工巧匠,把春风写“活”了,也把柳树写“活”了。)

9、这首诗的妙处还不仅于此,请同学们看,诗人从“树”写到“枝”,再到“叶”,然后想到春风。诗人(整体)到(部分)先观察后(想象)的顺序来写,显得有条有理,自然有序。短短的四行诗,却充分的体现了丰富的想象和精心的构思,这也许便是“咏柳”传唱至今的缘故吧。

10、过渡: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可以知道诗人是用什么方法来写出柳树的美呢。(生:比喻)是啊,诗人一连用了三个比喻句,用碧玉来比喻柳树的枝和叶,写出了柳树的颜色美,又用丝绦来比喻柳枝,写出了柳枝的样子美,然后展开大胆的想象,由柳树想到二月春风,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从而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接下来请大家闭上眼睛,边听配乐朗诵边想象一下这首诗的意境,等一下我要请同学们把你们想到的意境描绘出来。

【主要运用课件图片帮学生理解,让学生通过反复读及小组讨论体会课文三个比喻句的精妙,品味课文语言的美及柳树的美】

三、分组活动,熟读成诵——抒发美。

师:大家都喜欢这首古诗,请同学们想一想,你喜欢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创造、表现这首古诗,告诉老师,好吗?

(学生考虑、讨论,并纷纷说出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朗诵、写作、(画画等)

1、教师根据学生的提议分成四组:诗朗诵组、表演组、图画组。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选择小组。

2、学生分组讨论、创作表演。(教师巡回指导,启发学生开阔思路)

3、分组展示表演。

(1)诗朗诵组;

a.学生朗读几首有关柳树的诗歌。

b.全组一起配乐朗读《咏柳》。

师评:同学们有表情地朗诵《咏柳》,更加深刻地体会了古诗的韵味,井背诵了几首与春天与柳树有关的诗歌,让我们更多地了解和感受到春天的美。大家表演得非常好。

(2)表演组:

学生们发挥自己的想象,通过动作把柳树的婀娜多姿表演得惟妙惟肖。 师评:这组同学用优美的动作来表现这首歌曲的意境,表现柳树的特点。表现春天的勃勃生机。他们的表演,使古诗变得更加生动起来。真棒!

(3)图画组:

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用彩笔画出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师评:这组同学运用图画的形式,鲜明形象地表现了古诗的意境。画得真漂亮。

(4)写作组:

学生用自己生动的语言,表达对春天的喜爱。

师评:能写出柳树的特点,能用上生动的比喻,写得好!

4、师:刚才同学们都运用了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了这首歌曲,我觉得大家都做得非常好,回家后把你们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好吗?

【设计分析:l.采用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既能发挥集体的智慧,又能让学生各展才能。2.用多种形式表现古诗,加深学生对古诗的体会和理解。3.通过创造、体验、合作,生生互动,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四、总结写法,网络拓展——延伸美。

1、小结:诗写得精彩是因为作者观察仔细,能抓住柳树的特点善于运用比喻手法,抒发真情,才使得我们对柳树,对春天的也产生了喜爱之情。希望同学们也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一颗敏感的心灵,去观察身边的一切,领略身边的美景!

你还知道哪些歌颂、赞美其它事物的诗?

2、告诉学生相关古诗的网址拓展学生课外学习,并搜集。

3、作业:画一幅春景图。

五、板书设计

咏柳

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教案 篇5

一、猜谜导入

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咱们一起来猜谜语吧!

2、(出示谜语)秋天落叶春发芽,爱到河边去安家。河水替她照镜子,春风帮她梳头发。是什么呀?(柳树)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和柳树有关的古诗。看老师写课题。伸出你的右手,食指在哪里。(学生书空)

4、一起来读读课题吧。咏是赞美的意思,咏柳是赞美什么呢?(赞美柳树)

5、唐代有位有名的诗人,名叫贺知章。(师板书)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来到郊外散步,走到一座小桥上,看见了河边一棵高大、碧绿的柳树,十分喜爱。便吟诵起来。(听录音)

二、初读古诗

1、想像诗人这样吟诵古诗吗?赶快自由地读读古诗,把每个字的字音都读准。

2、拿出铅笔,把双横线中的生字圈出来,多读几遍。

3、把你会认的字读给同桌听听,同桌读对了夸夸他,读错了帮帮他。

4、(出示双横线中的生字)一些生字宝宝手牵着手,来到我们面前。谁能叫出它们的名字?(指名读)其他的同学认真听他的字音读准了吗?

5、男生像她这样读一次。女生像她这样读一次。齐读。

6、去掉拼音小帽,你们还认识他们吗?(开火车读)

7、还有些词语朋友也迫不及待地想和大家见面了。赶快借助拼音读读它们吧。小老师领读。

8、生字和词语都读准了,我相信大家的古诗也一定读得很棒。把古诗读给同桌听听,这次呀,要把古诗读通顺。

7、谁能自告奋勇地大声朗读这首古诗?(指名读)

8、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也想读了。一起来读读吧。

三、读好古诗。

1、同学们,你们见过柳树吗?他是什么样子的?咱们跟随着诗人,一起去看看柳树吧。(出示课件)这是一棵怎样的柳树?(高、绿、美)柳树碧绿碧绿的,远远望去,就像一块碧绿的玉石。这就是“碧玉”。齐读两次(板书)

2、绿得像碧玉一样的柳树,你能读出它的美吗?(指名读)A、柳树可真绿呀,绿得像一块碧玉。

B、我觉得柳树还不够绿,谁能通过朗读把他的绿展示出来?

C、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你读得真美。

3、小组赛读

4、当春风轻轻的吹过,你又看见了什么?(课件出示)是啊,春风拂过,这千条、万条的柳条像什么?(指名说)是啊,就像是千万条绿色的丝带那样柔软、美丽。古时候,把绿色的丝带叫做“绿丝绦”。师领读。(板书)谁能读出柳条的轻柔?(指名读)(师范读)

5、谁能像老师这样读出柳树的美?(指名读)A、从你的朗读中,我听出了你对柳树的喜爱。

B、柳枝像绿色的丝带一样柔软,应该读得再轻柔些。 C、听出来了,柳树的枝条像丝带一样柔软、美丽。

6、男女生读。

7、春天来了,柳树长出了嫩绿的树叶。当我们在公园里看见一棵高高的柳树,我们可以吟诵.....生接读一二行诗。当我们在河堤边看见一棵碧绿的柳树,我们可以吟诵....生接读一二行诗。当我们在居住的小区看见一棵随风摇摆的柳树时,可以吟诵...生接读一二行诗。

8、看到柳树这碧绿如玉、又细又长的树叶,你想知道什么吗?(指名说)

9、诗人看见这又细又长的柳叶时,也产生了疑问。师范读。

10、谁能像老师这样读出疑问的语气?(指名读)把最后几个字的声调上扬就能读出疑问的语气了。你知道是谁裁剪出来的吗?(是春风)

11、你是怎么知道的?(二月春风似剪刀)

12、是啊,二月的春风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把柳叶剪得又细又长。

13、同学们,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我来问你来答。你来问,我来答。女生问,男生答。

14、其实,作者不仅赞美了柳树,还赞美了美丽的春天。下面我们把整首古诗连起来读一次。(配乐读)

15、我们还可以配上动作读这两行诗。(做动作读)

四、吟诗比赛。

1、大家读得可真好。我们来开个吟诗会好吗?看谁最像小诗人?自由的读读整首古诗。看谁最先能把古诗背下来?

2、我们的吟诗会马上就要开始了。一起来试着背诵一次吧。

3、你可以邀请你的小伙伴上台来合作吟诵。

4、哪位小诗人愿意自告奋勇地上台表演?

五、拓展古诗

1、美丽的春天生机勃勃,最受诗人们的喜爱。古往今来,有许多描写春天美景的诗。跟着老师一起读一读。

2、春天来了,大地万物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柳树发芽、冰雪融化,黄鹂唱歌、白鹭飞翔。门前的还停留着准备驶向东吴的船只。

3、春天的太阳暖暖地照耀着大地,都能闻到花草散发出的香味。燕子在天上飞翔,鸳鸯在一起晒太阳。

4、只要你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定也能找到春天的美好。

咏柳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了解词语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学习重点】

学会本课的生字,熟读背诵两首古诗。

【学习难点】

领悟春天自然景物的美,激发学生读书求知的乐趣。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课老师布置的一样特殊的作业给你们:你们完成了吗?

(学生出示收集的柳叶)

2、知道老师为什么要你们完成这样的作业吗?因为,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赞美柳树的古诗。

(板书咏柳)

3、全班齐读课题。

4、我们以前学过一首古诗叫做

(学生答:咏鹅)

5、咏鹅就是赞美鹅的意思,那么咏柳是什么意思?

6、出示课件中的图,你们右图中看到了什么?

7、这首诗的作者就是贺知章。

(简介诗人生平)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1、诗人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请大家先自己读一读,边读古诗边把课后的生字划出来,多读几遍,读准音。

2、学生自由读,认读生字。

3、检查自读生字情况。

4、从读咏、碧、妆、裁、剪要求学生会读,读准。

5、指名读,请其它学生正音,全班齐读。

三、指导朗读,了解诗意

1、指导第一、二句:

⑴(放远处看到柳树的照片)你看到了什么?

⑵诗人从远处看到了柳树,发生了这样的感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课件出示该句)他觉得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成的一样:碧玉可是翠绿晶莹的,美丽极了,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万条丝带,你们看诗人比喻的多好,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怎么来读这两句以表达对柳树的赞美。

2、自读第三、四句:

⑴接下来,诗人又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请同学样和同桌去读第三、四句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⑵学生自读,指名读,读到第三句时,让全班看着采集的柳叶说说柳叶的样子。

⑶读到第四句时,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通过赞美柳树,也赞美了春的创造力。

四、指导说句写句

1、诗人用古诗赞美了柳树,你们能用自己的话来赞美柳树吗?大家去和小伙伴互相说说柳树的样子。

2、指名说和同桌说。

3、把你说的写下来,只要求两三句。

4、讲评学生的小绿笔。

五、指导生字

1、出示要写的生字,学生提出难写的难记的字,老师指导:

垂笔顺要多次书空,记准四横的长度不一样。

裁要注意笔顺,下面的部件与衣字要区别开来,一捺改成一点。

剪字下面是刀。

2、学生自己练习、老师指导。

六、作业

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检查作业

1、背诵《咏柳》。

2、读春,积累词句。

(开火车,每人说一个词语,看谁的胆量大,说一个含有春的词语,看谁的普通话标准,谁的声音好)

3、课前搜集的有关春的佳句名诗,你们都搜集了多少?

4、学生把自己搜集的材料讲出来。

5、老师出示课件(收集的词语、成语、名诗佳句)请学生来读。

二、咏春,享受春天

1、同学们,当春天到来时,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古代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他们对春天是那样欣赏,那样痴情,真可谓是把春天描摹的绚丽多彩,古人赞美春天的诗很多,我们今天学的是南宋诗人朱熹《春日》。

2、今天咱们学的这首诗,谁知道它们题目是什么意思。

3、简介诗人朱熹。

4、请大家自由地大声地读朱熹的《春日》。

5、读了这首诗后,你能猜一猜诗人在写《春日》时的心情吗?

(高兴、喜悦、欢快、舒畅)

(学生板书在黑板两侧)

6、猜测终归猜测,大家能从诗文中找出明确的词句来证明诗人当时的心情。

(说出一处,请学生将词语板书到相应的横线上)

老师点拔如下: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设得、东风面、总是春

万紫千红

7、指导学生诵读古诗,师范读一次。

8、说一说古诗的大意。

三、惜春,书海求知

同学们,诗人朱熹在泗水滨春游,心情为何如此快乐?

原因之一是因为朱熹欣赏到了万紫千红的春色;原因之二,请听我细细说来(出示)《春日》这首诗,不仅是一首咏春诗,而且是一首含意深刻的劝学诗。(板书劝学)劝告大家多读书,因为泗水在山东地区是春秋时期大教育家孔子的家乡和他讲学的地方,寻芳泗水就是说孔子在书籍中寻找知识,书中的知识道理就像是原野上美丽的春色使诗从耳目一新,深感快乐。

试想一个不喜欢读书的人,能有春日寻芳与书海求知的联系吗?我们大家要在书海中求知识,因为书的海洋里也有一片万紫千红的春色。

咏梅课件4篇


本文制作的“咏梅课件”,旨在让您尽情享受美食,欢迎您在这里浏览。对于每位老师来说,教案课件都是重要的教学步骤,也涉及到教学标准的实现。因此,每个老师都要认真规划自己的教案课件。唯有制作好教案课件,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

咏梅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 、把握诗歌赏读方法;

2 、学习咏物词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赏析词的内容、表现手法及炼字;

教学难点:对背景的把握,咏梅与自咏之间的关联;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周敦颐《爱莲说》

二、介绍诗歌赏读方法:意读、情读、美读;

学生集体朗读,整体感知,把握词意,达到意读目标。

分析内容:

(1) 上片写梅愁:梅生长的环境,荒寒寂寥,凄苦困厄;

(2) 下片咏梅品:以群芳反衬,凌寒先发,傲然卓立。

表现手法及炼字的赏析。

三、情读

咏物词的特点:托物言志。言志应知人论世。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本词。

上片:所遇之世:驿外断桥,黄昏风雨,正象喻着作者一生艰难的政治处境和他所遭受的政治打击;

下片:生平品质:争春无意,妒任群芳,正写照了他不屑媚俗邀功,有别于一般官僚政客们的傲岸性格;成泥成尘,香犹如故,凸现了作者即使粉身碎骨也还是坚持爱国理想,民族气节,君子操守的顽强意志。

咏梅是自咏,梅花是作者自我写照,人格化身。

四、美读:学生能读出美感。

古典诗词,贵在凝练,贵在意境,贵在寄托。本词妙在凝练而圆熟的语言,超群脱俗,独标一格。从屈原《橘颂》开始,就有以贞木劲草比拟正人直士,借佳卉幽芳歌颂高风亮节的优良传统,《卜算子》完美地继承、体现了这一优良传统。

五、比较阅读。

山园小梅 宋· 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黄金樽。

比较《卜算子 咏梅》和《山园小梅》各得其妙,各妙在何处?学生探讨。

总结:梅以韵胜,以格高。林逋所重,在其韵;放翁所重,在其格。

六、课后作业。搜集咏梅诗句,写一则关于中国梅文化的读书笔记。

板书设计:(可根据学生回答适当调整)

忧国伤时 托物 写梅愁:荒寒寂寥,凄苦困厄(烘托映衬)

明志——————咏梅

坚贞自守 言志 咏梅品:凌寒先发,傲然卓立(以群芳反衬)

咏梅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2、了解词的大意,感悟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谦逊的作风。

重点难点:

理解词作内容,领略词作意境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比较毛泽东与陆游的词,理解时代不同,性格不同,经历不同,审美情趣不同,所以词的思想内涵也就明显的不同,这是理解本课的一个难点。

教学准备:

歌曲《红梅赞》音乐视频、配乐朗诵磁带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你了解梅花吗?学生交流对梅花的认识。

2、学生观看、听歌曲《红梅赞》音乐的视频。

老师小结:梅花在中国传统诗歌中,和松、竹一起并称为“岁寒三友”,因为它们都是以在严寒节令中保持生机,作为逆境中精神气节的象征。同学们,我们学过《墨梅》、《竹石》、《石灰吟》这三首古诗,学习这三首古诗时,我们接触到了中国诗词的一个重要的表现手法,那就是――托物言志。谁能解释托物言志是什么意思?对,就是借助对一件是物的描写、歌咏来表现作者内心的思想与情感。这节课,我们又将学习毛泽东的一首咏梅词。

二、自主阅读,以读悟情

请同学们反复地读读课文,想想词中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在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带着饱满的感情来读课文。每个人在小组内读,小组推荐人读给全班听,最后大家齐读。

三、交流讨论,激趣导学

1、同学们,你们学过哪些赞美梅花的诗?学生诵读。今天,我们学习的也是一首赞美梅花的词。出示课题:卜算子咏梅

(1)卜算子词牌名(介绍词牌名的有关知识,你还知道哪些词牌名?)

咏梅

题目“咏”是什么意思?(依着一定的腔调缓缓地诵读)

哪些古诗题目上也有“咏”字?

(2)这首词是毛泽东主席读了陆游的咏梅词后写的。作者咏梅要抒发自己怎样的感情呢?

2、学习上阕

(1)梅花生存的环境是什么样的?

飞雪(寒冷的冬天)、悬崖(险恶)、百丈冰(寒冷)总结:寒冷艰险的环境

“风雨”、“飞雪”、“悬崖”、“百丈冰”等词语烘托出了梅花生长的自然环境,表现出梅花坚韧不拔的性格,“风雨”与“飞雪”的并存点出了梅花盛开的季节是早春,这也为下片赞颂梅是报春使者做了铺垫。

(2)理解: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百丈冰:形容极度严寒。犹:尚且,还。

尽管冰凌垂挂于悬崖,北风怒号于幽谷,但是梅花还是开放了,是那么美丽。

(3)配乐吟诵:迎霜斗雪,白雪使她更艳,寒风让她更挺,冰天雪地中只有那一点红色,它是那么生机勃勃,那么俏丽动人,那就是梅花。引读上阕——

现在,你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4)指导背诵上阕

3、学习下阙

(1)梅花还有什么特点值得诗人赞美呢?

出示: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争春”是什么意思?

春天到了,百花怎样?你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能用什么词来表达?

出示: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姹紫嫣红花枝招展

繁花似锦花团锦簇百花怒放(齐读)

从“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可以读出梅是报春的使者,却不争春邀宠,居功自傲,表现了梅花谦逊的作风。

(2)当其他花争奇斗艳时,梅花怎么样?

出示: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从中笑。

4梅花在哪儿笑?怎样笑?笑什么?

从“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从中笑”可以读出百花盛开之时,梅花却无比欣慰地飘落从中,表现了梅的豁达与无私。

(3)再读下阙,想象画面。

(4)介绍毛主席写词背景,再读诗词,体会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四、由情导读,因读成诵

1、过大家的讨论,我们对这首词有了深入一步的了解,请同学们边读边想象画面,有感情地读。

2、播放名家配乐朗诵,让学生学习朗读的技巧。

3、播放音乐,让学生自己配乐朗诵。

五、作业

1、背诵毛泽东的咏梅词,想象“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景象,用简笔画把它画出来。

2、预习陆游的咏梅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有感情地背诵毛泽东的词《咏梅》

2、练习默写,相互订正。

二、学习陆游的《咏梅》

1、范读

2、自由读《咏梅》

3、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开无主:无人过问,无人欣赏。

更著:更加受到

3、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词的意思,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对比阅读,深入感悟

1、阅读陆游咏梅词,简介创作背景。

(乾道二年,陆游因“力说张浚用兵”,受到了卖国派的打击,被罢免了隆兴通判的职位。在山阴寂寞地度过了四年,便开始了西行万里的远游。作品里风雨交加的黄昏、孤独绽放的梅花,正是陆游受打击后心境的写照。)

毛泽东主席在读陆游的咏梅词后,填词一首,却“反其意而用之”,表达了乐观自信的胸怀。郭沫若在读了毛泽东的词后也和词一首,写

6道“曩见梅花愁,今见梅花笑”,鲜明地写出了两首词中梅花的不同形象与两位诗人的不同心境。

2、再读毛泽东的咏梅词,想象“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景象,试着画一画,并给自己的画写上一个题目(引导学生自己给画命题时要有创意,有文采)

3、展示为本课试所配图画及音乐,有感情地背诵咏梅词。

四、作业

背诵并默写两首词。

咏梅课件 篇3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解释课题,介绍写作背景。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自学课文,质疑问难。

教学过程:

-、揭示课题

1.解题。

卜算子是一种词牌名,咏梅是这首词的题目。

2.介绍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毛泽东主席1961年12月读了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陆游,南宋爱国的大诗人。他生在封建统治阶级向侵略势力委曲求和的时代。爱国抱负不为时用,晚年退居家乡,他在《咏梅》词中表现出孤芳自赏、凄凉抑郁的调子。毛主席的这首词用的是陆游的原调原题,但情调完全相反,所以是反其意而用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读,纠正读音。

3.熟读课文,思考:词中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

三、自学课文

(鼓励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的意思,不理解的地方可作上记号,对重点词句的理解可以简单地作一下批注。)

四、质疑问难

(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来解决,有些带有共性的问题,教师进行归纳,待第二课时解决。)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读一读陆游的《咏梅》词。

3.自主探究疑难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弄懂字词及重点句的含义,体会梅花的品格。

2、理解这首词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4、感受梅花不畏严寒,在风雪中怒放之美。

5、想象词中描绘的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景象,并用简笔画画下来。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齐读这首词。

二、合作探究

1.出示学习目标。

2.小组讨论交流。

3.集体汇报,教师适时点拨。

(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学生很容易看出来,但体会梅花的品格学生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来理解。如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一句,讲梅花在冰天雪地里,依然盛开着。赞颂了梅花傲霜斗雪的坚强品格。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一句,讲当山花漫山遍野盛开之时,梅花在百花丛中感到无比自豪和幸福。赞颂了梅花谦逊的品格和宽广的胸怀。)

4.指导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指导学生反复吟诵,读出词的韵律和节奏,从中感受作者坚强的革命意志和谦逊的品格以及宽广的革命胸怀。)

5.激发想像,画一画。

(鼓励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把词中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描绘的景象画下来。)

6.背诵这首词。

(自由背、齐背、指名背。)

三、总结、拓展

1.师生小结

毛主席的《咏梅》一词,用精炼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进而赞颂了梅花坚强、乐观的高尚品格,表达了作者谦逊的品格和宽广的革命胸怀。

2.读写结合。

结合自己对这首词的理解,把它改写成一段话。

咏梅课件 篇4

一.学习目标

⒈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⒉了解词的大意,感悟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谦逊的作风。

二.教学重难点

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的重点。

⒉理解词的思想内涵是本课的难点。

三.课前准备

⒈读读毛泽东诗词。

⒉背背学过的诗词。

四.教学方法:朗读教学法

五.教学用具:课件

六.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⒈背一背我们学过的词。

⒉说一说你知道的词牌名。(忆江南如梦令)

⒊今天学一首毛泽东主席写的词。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⒋说一说哪是词牌名,哪是词的题目?

二.初读课文。

⒈自由读一读。

⒉想一想词中主要写了什么?

⒊检查初读情况。

三.了解陆游的《咏梅》。

1、《卜算子咏梅》是毛泽东主席读了陆游的咏梅词后写的,所以我们在读毛泽东的这首词时也应读一读陆游的原作。

2、学生自由读一读陆游的词。

3、了解词的大意和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

4、陆游的词忧伤、憔悴,音调低沉,我们读毛泽东主席的词有这样的感觉吗?毛主席在词中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呢?

四.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⒈指名读词的上阕。

⒉用自己的话说说词意。

⒊指导朗读。(自由练读--指名试读--示范指导--再练读--再试读,可出示挂图、配上激昂欢快的乐曲)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⒋讨论:写出了梅花的什么特点?(凌寒独放、不畏艰险)

⒌齐读。

⒍试背。

⒎试想象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景象,用简笔画画出来,也可添上颜色。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⒈谁能有感情地朗读词的上阕。

⒉齐诵一遍。

二.继续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⒈自由读读词的下阕。

⒉用自己的话说说词意。

⒊指导朗读。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⒋齐读。

⒌试背。

⒍讨论:写出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

⒎感情朗读。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全文。

⒈朗读后指名配乐背诵。

⒉集体齐背。

四.总结。

梅花的特点:凌寒独放、俏不争春、乐观谦虚。

梅花的品格:不畏艰险、凌寒独放、不居功自傲。

五.课外扩展。

⒈读读背背毛泽东的其它诗词。

⒉读读背背陆游的咏梅词。

六.作业。

预习第二课。

2十六年前的回忆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2、领悟本课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语句。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教学重难点

1、领会描写李大钊革命精神的重点词句。

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准备:

李大钊画像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解题。

1、自由朗读课文前面的预习部分。

2、读题,谁回忆谁的什么事?

二、出示李大钊画像,根据课前搜集,谈谈李大钊事迹及生平。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注意生字的写法、读音,区别字形。

2、注意多音字的读音。

待daidai强qiangqiang夹jiajia

3、理解词语。

幼稚、军阀、恐怖、严峻、会意、沉着、一拥而入、宪兵、绞刑、娱乐、僻静、匪徒

四、师范读课文,生思考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五、生自读课文,给课文分段。(除课文开头外,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分)说说段意。

六、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听写词语。

二、品读课文。

1、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指哪一天?为什么永远忘不了?

2、指名朗读第二段(被捕前)。

(1)被捕前的局势怎样?(严重)从哪儿看出?

(2)在这种情况下,李大钊表现怎样?

(3)有感情地朗读父亲说的话。

(4)父亲为什么说他不能轻易离开北京?

(5)你觉得父亲是个怎样的人?

(6)说说段意。

3、感情朗读第三段(被捕时),画出描写李大钊同志语言、神态的句子。

(1)自由朗读。

(2)表情朗读。(读出宪兵、警察的穷凶极恶;阎振山、李大钊的坚贞不屈)

(3)李大钊的表现怎样?

(4)说说段意。

三、自由、大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指名朗读第四段(被捕后法庭上)。

1.将描写李大钊同志的有关语句画下来,重点朗读,然后分析体会。

(1)从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发、平静而慈祥的脸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什么?

(2)面对哭泣的妻子儿女,父亲只是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3)他脸上的表情为什么非常安定、沉着

(4)在敌人面前,李大钊的表现怎样?课文前面哪些地方还写到他的表现?他为什么有这样的表现?

(5)深入领会李大钊对亲人和对敌人态度的截然不同。

2、概括段落大意。

三、指名朗读第五段,思考并讨论。

1、有感情地朗读描写舅老爷、我、母亲三个人悲痛心情的句子。

2、找出相照应的句子。

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

3、再次感情朗读,概括段落大意。

四、总结回顾,深化理解,学习表达。

1、朗读全文,概括李大钊同志的优秀品质。

2、找出文中前后照应的句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面对李大钊的画像,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4、画出文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读一读。

5、抄一抄需要积累的词语。

五、作业

1、册。

2、预习《灯光》。

3、灯光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理解革命先烈对未来的憧憬和为此作出的牺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重难点

体会郝副营长的献身精神,体会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题,释题。

作者为什么以灯光为题?课文的内容与灯光有什么联系?

二.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的结构,分好段落。

(课文的首尾写现在,中间写往事。)

三.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四.再次快读课文,思考并讨论:

1、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几次,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把有关语句画下来。

2、读读想想,他们在说这句话时,看到了什么?可能想到了什么?

3、再读,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4、为了多好啊!的幸福生活,在战斗中郝副营长是怎么做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画出有关语句,体会郝副营长的牺牲精神。)

5、读读使你深受感动的句子。

五.找出前后照应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六.总结全文。

课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好好珍惜。

七.作业。

1、抄写课文中自己最感动的语句。

2、当你看到万家灯火时,你都想些什么?请写下来。

4、为人民服务

学习目标

1、学会七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彻底、司马迁、鸿毛、兴旺、目标、炊事员、送葬、哀思。

2、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4、初步领悟围绕主要意思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5、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6、领悟围绕主要意思为人民服务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7、查资料,了解时代背景和张思德同志生平。

8、完成预习。

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题.出示张思德画像.

说说你所查到的资料.

二.读文,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段读,要求读得通顺、流利、准确。

2、理解词语:五湖四海、精兵简政、死得其所、泰山、鸿毛、哀思、卖力、彻底。

三.自由朗读课文.

3、认真把课文多读几遍,想想课文主要围绕什么讲的,讲了哪几个方面的意思。

4、给课文分层.(四层或五层)

5、把你觉得含义深刻的句子画下来.质疑问难.

四.总结.

这是一篇议论文,文章围绕着为人民服务,讲了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二是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三是为人民的利益搞好团结,提高勇气,互相爱护,使整个民族团结起来。

五.作业.

朗读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分小组选择喜欢的段落,画出中心句。质疑问难,读议课文。

二.读议第一段。

1、我们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性质是什么?宗旨是什么/

2、这层提出了全文的中心,想想这个中心是什么?

3、联系张思德同志和其他英雄人物的事迹,说说怎样才是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4、小结:这一层讲了我们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性质和宗旨。

三、读议第二段。

1、你是怎么理解司马迁说的这句话。

2、人的死有哪两种不同的意义?主要区别在什么地方。

3、张思德的死有什么意义?为什么?

4、小结:这一层讲人死的两种不同的意义。要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

四.读议第三段。

5、指名读,找出本层中的关联词,并说说有关句子的意思,

6、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地对待批评?

7、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有什么好处?

8、小结:这一层讲要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五.读议第四段。

9、这一段写什么?

10.我们这个队伍的共同革命目标是什么?

11.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应该怎么做?

12.给我们这个队伍里死去`的人开追悼会有什么意义?

小结:这一层讲为人民的利益搞好团结,提高勇气,互相爱护,使整个

人民团结起来。

.六.自由朗读课文,想想文章的中心是什么?是怎样一层一层表达的?

总结:文章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二是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三是为人民的利益搞好团结,提高勇气,互相爱护,使整个民族团结起来。

七.作业。

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预习第五课。

板书

不怕批评

为人民服务不怕牺牲

不怕困难,团结互助

5、延安,我把你追寻

一、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大体了解延安精神的内涵及发扬延安精神的意义。

二、重难点。

1、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含义。

2、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三、课前准备。

1、感情朗读。

2、收集一些有关延安的资料。

四、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二)自由朗读全诗,感知诗的大意。

(三)谈谈你所收集的一些有关延安的资料。

(四)理解诗的内容。

1、读诗,想想各节写什么?

全诗共六节,第一、二节写追求延安精神的急切心情;第三、四节写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第五、六节写继承、发扬延安精神的重大意义。

2、分小组质疑问难。

3、讨论:

(1)作者到底追寻延安什么?

(2)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这些地方象征着什么?

(3)永远告别与却忘不了、丢掉了与却不能丢是否矛盾?

(4)当时延安的生活很艰苦,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纷纷奔向延安?

(五)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2、标出韵脚ang,朗读时,韵脚要加以突出。

3、这首诗多用排比句,节奏感很强,朗读时,要读出排比句的气势。

4、自由练读。

5、指名感情朗读。

6、全班齐读。

(六)作业:

1、背诵诗歌。

2、预习《积累运用一》。

积累运用一

教学要求:

1、读背古诗,了解词写作的时代背景,领略词中的自然美,语言美和思想感情美。

2、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了解延安孩子们的生活,体会孩子们对知识的强烈渴求。

3、引导学生看懂漫画,体会画家的用意,并动笔写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4、指导学生选编自己的作文选。

重难点:

1、读背古词,了解词中蕴含的自然美、语言美和思想感情美。

2、阅读短文,体会孩子们对知识的强烈渴求,激发学生对知识的热爱。

3、引导学生看懂漫画,体会画家的用意。

课时安排:

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教学内容。

完成读背和阅读部分。

二.完成读背部分。

1、师吟颂激趣引入。

(1)师吟颂。

(2)同学们,这是毛泽东同志在1933年夏所写的词,大家想进一步学习它的内容,了解毛泽东同志为什么写这首词的吗?好,今天我们一块来学习《菩萨蛮大柏地》。

2、师板题,简介题目。

3、生简介课前收集的资料。

4、生自由读词,读准字音。

5、自由读,理解词意。

(1)自由读。

(2)讨论。

(3)汇报。

6、理解:装点此关山的是累累弹痕,怎么会更好看?

7、指导朗读,读出词的豪迈。

8、指导背诵。

9、引导学生课余时间自读自悟,阅读毛主席的其它作品。

三.完成阅读部分。

1、回忆本单元的诗歌《延安,我把你追寻》引入。

2、揭题,板题。

3、根据课题展开想象:

延安的生活怎么样?孩子们的生活呢?

4、指导观看录像,从直观上感知延安孩子的生活。

5、自由读文,用简要的语言说说主要内容。

(1)读准字音,了解字意。

匮乏:缺乏。

窑洞:特为住人挖建的洞。

熠熠生辉:闪光发亮或闪耀的光彩。

(2)默读课文,划出成语,积累词汇。

争先恐后、津津有味、如饥似渴、欢呼雀跃、兴高采烈、小心翼翼这些成语都体现出孩子们对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

焕然一新、熠熠生辉写出了图书馆在新书的装点下的全新面貌。

千方百计写出了领导对孩子们的关爱。

(3)再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哪几件事?

(4)根据以上内容,试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讲的是延安的孩子们很爱读书,但是由于条件艰苦,缺少书,校长要求老师自制书籍,周恩来同志知道后,买了许多书和挂图送给孩子们,孩子们读书的劲头更足了。

(5)交流感受,说说自己对课文的哪些内容最感兴趣。

6、齐读课文,对比自己的生活,对学生进行爱生活、爱知识的教育。

四.作业:

1、读背《菩萨蛮大柏地》。

2、阅读有关延安的书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教学内容。

进行漫画的观看和写作指导。

二、谈话,生各自展示,介绍自己喜爱的漫画。

1、师谈话激趣。

2、生各自上台展示自己喜爱的漫画,并做简要介绍。

3、师小结:漫画是一种具有强烈的讽刺性或幽默性的图画。画家从生活现象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来讽刺、批评或表扬某些人或事。我们看不应该只停留在表面,应该透过画面体会画家的用意。

三、出示课文插图,引导看图。

1、这是著名画家华军武画的一幅画,名为《假文盲》,请大家仔细观察,尽量体会画家的用意。

2、各自观看后分小组讨论。

3、汇报。

生:画上画的是一群人正在等候上车,我想车站可能专门有设母子上车处,专门为母子们提供上车方便的。可是很多不是母子的人却堂而皇之地占据了本该由母子们站的位置。

生:这些人是不识字,不认得牌子上点明的母子上车处这五个打字吗?不是,他们是假装没看见或假装不识字,他们想捷足先登,故意装聋作哑,所以,画家华君武称他们为假文盲。

四、再次讨论,畅谈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1、同学们都明白了华君武先生的用意,那么,你同意他的看法吗?由这一幅漫画,你想到现实生活中的哪些人和事呢?请自由谈一谈。

2、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动笔写下来。

五、指导写作。

1、先写画面内容。

2、谈谈画家的用意。

3、联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想法。

六、生写作,师巡视作进一步指导。

七、作业:

继续作文。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师谈此次作文的大体情况。

1、能否看懂漫画。

2、能否谈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3、语言通顺,优美与否。

4、全文布局谋篇与否。

二、共同欣赏佳作。

1、师读佳作。

2、学生说说其突出之处,学会欣赏。

如:(1)语言精练,优美。

(2)能联系生活来谈看法。

(3)中心突出。

三、共同修改病文。

1、指名读病文。

2、指出毛病所在,并谈谈如何修改。

3、指导读修改后的习作,进行比较,得到提高。

4、修改自己或同桌的习作。

四、作业:

修改、抄正作文。

第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师展示作文选,激趣引入。

1、师展示作文选。

2、谈话引入。

3、板题:选编自己的作文选

二、阅读活动要求,明确活动要求。

1、指名读活动要求。

2、明确要求。

(1)收集自己以前在课内外写的比较满意的作文,用稿纸抄写或用电脑打印出来。

(2)再把这些分章整理分类。

如:按写事、写人等分类:

按校内、校外等分类:

按作文时间先后排列------

(3)写一篇编者的话放在最前面。

(4)按排列次序编写目录,装订成册。

(5)给自己的作文起个好听的名字,制作一个漂亮的封面。

(6)给文章配上图画。

(7)作文选编成后,互相交流欣赏,陈列观摩评议。

三、根据要求,分头自己制作,准备两周或一个月、一学期快结束后交流。

四、作业:制作作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