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党课课件锦集

讲党课课件锦集。

每位教师都必须认真准备教案和课件,因为这是上课所需的重要物品。设计优秀的课件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那么,如何才能制作出令人满意的课件呢?今天栏目小编为大家推荐了一篇与“讲党课课件”相关的好文,相信你能从中获取所需的内容!

讲党课课件 篇1

1 、通过对中共中央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的学习、廉政小故事的宣传讲述,了解廉政建设的重要性,作为党员和干部如何廉洁自律,共同推进学校党风廉政建设。

2 、统一认识,提高觉悟;率先垂范,做好宣传。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严明党的纪律,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着力解决反腐倡廉建设中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突出工作重点,狠抓任务落实,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成效迎接党的胜利召开。

各级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坚持加强对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和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相结合,坚持抓好反腐倡廉长期性基础性工作和解决反腐倡廉建设中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相结合,坚持严肃查办案件和注重预防腐败工作相结合,坚持抓领导机关、领导干部和抓基层相结合,坚持运用成功经验和推进改革创新相结合,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的进展,积累了新的经验,呈现出鲜明特点。

总书记 强调,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进一步坚定信心、加大力度,继续把反腐倡廉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做出成效。

实践证明,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只有不断保持纯洁性,才能提高在群众中的威信,才能赢得人民信赖和拥护,才能不断巩固执政基础,才能实现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全党都要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高度,从应对新形势下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出发,充分认识保持党的纯洁性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不断增强党的意识、政治意识、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切实做好保持党的纯洁性各项工作。

在新的形势下保持党的纯洁性,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坚持强化思想理论武装和严格队伍管理相结合、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和加强党性修养与党性锻炼相结合、坚决惩治腐败和有效预防腐败相结合、发挥监督作用和严肃党的纪律相结合,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始终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要大力保持党员、干部思想纯洁,加强思想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认真学习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不懈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要大力保持党员、干部队伍纯洁,把好党员入口关,加强思想上入党教育,选好干部配好班子,加强日常教育管理,建立健全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制度。要大力保持党员、干部作风纯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持群众路线,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检验纯洁性的试金石,坚持奋发向上、百折不挠的精神,弘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作风。要大力保持党员、干部清正廉洁,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坚决查办腐败案件,加大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力度,加强警示教育。要大力加强监督和严明纪律,加强党内民主监督,推进党务公开,发挥舆论监督积极作用,严格执行党的纪律。

从国际社会来说,经济全球化风起云涌,文化交流日趋频繁,西方先进的,落后的东西都自觉不自觉地传入中国 . 从国内来讲,政治、社会、经济、文化都在不断地向前推进,在此过程中,党员干部的思想也在发生着变化,党中央正是看到了这些,使党风廉政建设的方式依据形势的变化不断进行着调适。在前十年,主要开展了整党工作,从思想、作风、纪律、组织等四个方面进行,保持党的纯洁性。同时,民主生活会、建立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每年一次对党员进行民主评议。在中间十年,主要采取引导与惩治处分相结合的方法,因而一方面制定了方方面面的文件、规章,让党员干部有章可循。同时,建立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党员在自己小结自评的同时,进行民主评议,并建立和完善党的组织生活会制度。另一方面加大惩治力度。 .

最近十年,主要采取教育与惩治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是采取教育的方式,在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以 “ 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 ” 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在全党开展以实践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同时,建立健全党内监督机制,加强党内监督,制定颁发 “ 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 ” ,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另一方面加大惩处力度,这一系列措施进一步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总之, 30 年来,中国共产党党风廉政建设经历了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并创造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方法和模式, , 党风廉政建设已取得了成效。党风廉政建设是一项艰巨而又系统的工程,是执政党面临的重大课题。因此,应做到通盘考虑,总体推进,明确目标,完善机制,遏制源头,标本兼治,惩防并举,综合治理,预防为主,加强惩处。只有这样,党风廉政建设才能真正扎实有效地推进,也才能使人民群众真正满意。

清初,陈居官至闽浙总督。他为官清廉,生活俭朴,临终时仍身着粗袍布履。他在台湾任职期间,把自己应得的三万两银子全部用于修复炮台等公务。任闽浙总督期间,应得的银两也分文不取。他常说: “ 贪取一钱,即与百千万金无异。人之所以贪污妄取,都是因为奢侈挥霍,取用无度,不能节制。我初任知县时,一钱不取也不至于缺衣少食,就是因为重视节俭。 ” 康熙皇帝称赞他为 “ 清廉中之卓绝者 ” 。

清朝人李(音ji à o)刚做官时对家人说: “ 为官者除公家俸禄,任何所得都是不应该的。你们切忌贪取一文一物。 ” 县衙内有两株桂花树,他对家人说: “ 这也是公家的财物,不可采摘。 ” 有一次外出,仆人在路旁摘了一个桔子,李斥责他坏了规矩,命令他照价赔偿。李做了三年知县,因为上司向他索取贿赂,他抵制了上司的要求,辞去了官职。临行时,老百姓恋恋不舍,哭泣相送。

康熙年间,任湖广总督的郭琇为官清正,但他在做江苏吴江县令时,恋于游玩山川,处理疑案不慎,还有贪污问题。江南巡抚汤斌准备上书弹劾,郭琇猛然惊醒,他求见汤斌,发誓痛改前非。被获准后,郭琇回吴江让人用清水把县衙内外和自己的居处洗刷一新,显示他洗心革面的决心。他说到做到,从此日夜辛勤,政绩显著,深得民心。任御史、总督时,他不仅自己清廉不贪,而且胆量过人,敢于揭发朝廷大臣的不法行径。那些结党营私、背公纳贿之徒都非常怕他。他也因此成了康熙年间的刚正名臣。

明时,周新担任司法按察使后,一天,有人给他送来一只烤鹅,他坚决不受,但送礼人已经抢先出门了。于是,周新叫家人把烤鹅挂在屋子后面,以后凡是送礼者,他就让家人领着去看那只已经风干了的烤鹅。从此,再没人自讨没趣了。

1 、认真贯彻、落实市区教育系统有关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部署。

( 1 )学校要做到支部领导,领导小组具体实施,齐抓共管,各负其责,群众监督。学校定期召开支委会、行政会,进行干部专题生活会和党员有关党风廉政教育。

( 2 )在党风廉政建设中,学校党政一把手认真履行一岗双责。

①主持、召开学校支委员会及行政会的专题工作研究、汇报,总结学校党风廉政建设情况。

②对群众有反映的问题,要及时开会研究,属于干部和党员自身问题的,利用多种形式加以解决。

③定期召开党员 “ 廉政 ” 专题民主生活会,由个人进行此方面思想汇报和评估学校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及时找出问题,制定解决措施。

④对班子成员进行一次廉政谈话,严明纪律,明确要求,切实做到告诫在先,提醒在前,时刻保持警钟长鸣。

( 3 )、召开班主任会议,对班主任的廉洁自律提出要求,不索要收受家长财务。班主任对学生提出要求,要求学生勤俭节约,不铺张浪费。

2 .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加强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 1 )我们要把学习胡锦涛同志 “ 领导干部作风整顿 ” 重要思想与加强学校党风廉政建设活动紧密 结合起来,引导全体干部和党员自觉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自觉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提出 “ 三个结合 ” :即把学习“ 三个代表 ” 和 “ 党的十七大 ” 与学校党风廉政建设活动紧密结合,把学校党风廉政建设与加强学校干部、党员队伍建设紧密结合,把党风建设与加强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紧密结合。我们还要提出 “ 三个认同 ” ,即 “ 学校每一位干部的工作思路,要与学校的办学思想相一致;每一位党员的言行,要与上级的各项要求相符合;每一位教职工的职业道德,要与教育工作的长期、艰巨等性质相适应。 ” 特别强调,警惕腐败现象就在我们身边(比如学校腐败现象之一的乱收费),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就要从 “ 小事 ” 做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 2 )充分利用宣传阵地,进一步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宣传 “ 三要八不准 ” 等相关师德规定,在广大党员教师中征集教育格言,在宣传栏中展出,加强反腐倡廉的舆论导向作用。

( 3 )在学习先进人物的活动中,学校党支部将以绩效考核为契机,让全体教职工参与,推举身边的优秀党员,学习、宣传他们的优秀事迹,树立本单位的先进典型。开展向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吴大观同志学习活动,学习他清廉为公,一心为民的优秀品质。这么做的好处可以使党员教育的针对性更强,极大促进党员树立做好本职工作,为党做贡献的自觉性,从而更好的增强广大党员反腐拒腐的免疫力。

( 4 )对全体党员进行党员党风廉政教育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要使每一个党员认真学习党章党纪,结合党章党纪做深刻的剖析,并且针对存在的不足指定整改措施。

3 、继续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不断规范干部行为。

( 1 )自觉贯彻上级部门文件精神。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在平时工作中要加班加点、勤奋努力,无怨无悔。

( 2 )高度重视并采取有力行动改变一些直接影响干部形象、群众容易反感的问题。现在学校还处于创业阶段,艰苦奋斗不仅仅是为学校节省几个钱,更重要的是为了维护党的形象,增强学校凝聚力;即使将来财力宽余了,也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4 、认真落实上级有关中小学收费等各项规定。

认真学习,常提常新。在校支委会及行政会上,组织干部、党员学习十七大有关党风廉政建设的文件、规定,向全体教职员工重申 “ 三要八不准 ” 、《师德规范》等;不断用典型实例来教育党员、干部,清除 “ 学校是一方绿地,是清水衙门 ” 、 “ 贪污腐化轮不到小人物 ” 等错误认识,不断提高思想重视程度,提高防腐抗变的自身免疫力。

1 、收集廉正格言:

◆要在人间扬正气,不给百姓留骂名。

◆ 腐败是祸事前兆,勤廉是幸福源泉。

◆ 权力失去监督是祸害,私欲失去控制是灾难。

◆ 听听群众的呼声,摸摸自己的良心,想想自己的言行。

◆ 薪薄常知足,位卑亦自尊。

◆ 地位是脚下的台阶,并非你的真正高度;官衔是脸上的脂粉,并非你的真正肤色。

◆ 下要不负人,上要合天理,中要守王法,横竖不攀比。

◆ 反腐莫论事大小,倡廉不在位高低。

◆ 党员监督,群众监督,层层监督;健全机制,正本清源净源头。

◆ 廉者胸怀磊落,夜不闭户寝自安。

◆ 廉则民爱,碑自立;贪则民弃,墓自掘。

◆ 出于公心自会宠辱不惊,两袖清风始能正气凛然。

2 、家庭作业:以 “ 党风廉政建设从我做起 ” 为题,写一篇 300 字左右的感悟。

讲党课课件 篇2

大家好,我是共产党员卢xx,xx区委党校干部,今天,我与大家共同交流学习的题目是《不忘初心强化党性意识做合格共产党员》。

目前,我国正处于关键转型期,在这关键时期,共产党员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其中,做合格党员是首要的要求。开展的“两学一做”活动,其宗旨就是要强化党员的党性意识,让党员干部对党的理想信念再升华,让每个党员在发展奋斗的征途中,争做理想信念坚定、勇于奉献、遵守纪律的党员。怎样做才算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呢?

做合格共产党员,必须坚定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也是我们每个共产党员的奋斗动力和前进目标。当今时代,共产党人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就是要实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树立起这样的理想信念,就能坚定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一名党员,任何时候理想信念都不能丧失,思想行为不能滑坡,总书记也说过,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因此,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牢记入党誓言,坚定理想信念。既要有远大理想,又要有奋斗目标。具体到工作实际,必须坚持以做好本职工作为重点,牢固树立全局上下一盘棋的思想,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奋力拼搏,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

做合格共产党员,必须勇于建功立业

当前,各个行业压力大,市场竞争激烈,如果党员干部萎靡不振、胸无大志、不思进取,要实现发展目标是不可能的。因此,党员干部一定要志存高远、肩负道义,视事业为生命,一个碌碌无为的人,不仅会失去社会的认可,还会失去别人对自己的信任和尊重。作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就要以目标为己任,以坚忍不拔的敬业精神、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和争创一流的干劲“在其位,谋其政”,把精力放到干事业上,把功夫下到抓落实上,时刻以争先进、站排头的精神建功立业。

做合格共产党员,必须具有奉献精神

讲奉献是—种崇高的精神境界。奉献是无私的给予,是真诚的付出。党员要把奉献作为必须履行的义务,把社会需要、单位需要、群众需要放在首位,有了这种奉献精神,就会把工作看作是应尽的义务,就能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做合格共产党员,必须不断加强学习

“思路决定出路”,不学习哪来的思路,不学习哪来的创新。因此,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时刻对学习有危机感、紧迫感,养成自觉学习、终生学习的习惯。作为党校教师更应如此,带头学习,一是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现阶段尤其是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丰富内涵、精神实质。要在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方面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在思想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提高个人的理论修养、文化修养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要加强业务学习,每个部门的同志都要成为自己所在部门岗位的专家、行家里手。

谢谢大家!

讲党课课件 篇3

A.鱼凫(fú) 石栈(zhàn)边塞(sài) 长吁短叹(xū)

B.猿猱(náo) 扪参(shēn)喧豗(huī) 嗟来之食(jiē)

C.巉岩(chán) 吮吸(yǔn) 砯崖(pīnɡ) 峥嵘岁月(zhēnɡ)

D.凋零(diāo) 湍急(tuān) 崔嵬(wéi) 多难兴邦(nàn)

【解析】选C。“吮”应读shǔn。

A.两个“何”字相同,两个“但”字也相同。

B.两个“何”字相同,两个“但”字不同。

C.两个“何”字不同,两个“但”字相同。

D.两个“何”字不同,两个“但”字也不同。

【解析】选C。①什么;②多么;③④只。

【解析】选B。B项为动词的为动用法,为……发愁。A、C、D三项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分别为“使……凋谢”;“使……滚动”;“使……舞动”。

【解析】选B。B与例句均为宾语前置句。A、C、D三项为状语后置句,另C、D两项也是省略句。

A.“问君西游何时还”,这里的君是指入蜀的友人。

B.“又闻子规啼夜月”,暗含古代蜀王杜宇死后化为杜鹃(即子规)的典故。

C.作者描绘“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是借景抒情的写法。

D.作者大肆渲染了旅愁及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目的在烘托入蜀友人的感受。

【解析】选D。作者并未谈及友人的感受。

A.这首诗大体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的特点,以展示蜀道之难。

B.这首诗融贯着诗人的浪漫主义激情,主要表现在诗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对自然景物不是冷漠的观赏,而是用奇特的想像让景色带上浓郁的主观色彩,赋予诗人情感的气质。

C.这首诗以七言为主,其余是散文化的杂言,句式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形成了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

D.殷璠编的《河岳英灵集》称此诗“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也”,是因为李白在这首诗中创制了新乐府的诗歌形式。

【解析】选D。这首诗不是新乐府的诗歌形式。

8.名句填空。

(1)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见悲鸟号古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愁空山。

(3)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剑阁峥嵘而崔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仿照下面的句子,另选两位名人,写一段文字。

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是他人生价值的宣言,也是他作为一位天才诗人高度自信达观豪放的写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他自己的写照,也是他作为一个伟大作家的全部人格的体现。

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是他临终的'遗嘱,也是他作为一位爱国诗人终生追求的梦想。

10.把下面的四句话按恰当顺序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

唐诗难道不正是表达了中国青少年的梦么?唐诗是早晨,是少年,不是下午茶。_________我们要让我们的民族在长途跋涉风尘仆仆中有做梦的机会,历尽坎坷风霜满面仍有少年精神,那么,就让我们的下一代多读唐诗吧!

【解析】①句与④句相对,应跟在④句之后,④句承前接“不是下午茶”;③②两句是对“早晨”的解释,应跟在①后,且③句为比喻说法,宜放在②句之前。

11.诗篇前四句写诗人面对美酒珍肴,却表现出反常的举动,“停”“投”“拔”“顾”这四个连续动作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停”“投”侧重写诗人无心宴饮的苦闷。“拔”

“顾”是前两个动作的升级,既写不甘安于现状的愤激,又写走投无路的惆怅。

1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句采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采用了象征手法,“黄河”“太行”象征作者追求的宏大理想。用“冰塞川”“雪满山”写道路艰难,象征自己仕途受阻的艰难处境。

(二)(2008•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13.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颔联“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抓住其中的关键词“吴宫”、“晋代”,可知写的是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时的情况。颈联“三山半落青天外, 一水中分白鹭洲”,抓住其中的关键词“山”、“青天”、“水”、“白鹭洲”可知写的是南京的自然景色。前一联是昔,后一联是今,目的显而易见,古今对比, 抒发作者古今兴亡盛衰之感。

参考答案: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14.“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中用了何种修辞方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结合作者经历及诗歌内容,可以推知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浮云”比喻那些蒙蔽君王的奸邪小人,他们使自己不得见长安,自然不会为统治者所重用

参考答案:比喻。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讲党课课件 篇4

我今天要讲的党课题目为:中国梦之发展历程篇,将对中国梦的发展历程作一个简要的讲解。

定义“中国梦”时说到--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所以,我希望在历史长河中去找到前进的方向。

本文将以重要历史事件为分割点,分为3个部分:

第一部分:1840年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把“康乾盛世”后中国人“万国来仪”的梦想打破了,自鸦片战争开始,中国被迫走入长达百年的屈辱历史,各界仁人志士、团体纷纷为“救亡”而努力。“中国梦”一度是实现民族解放的梦。

无数仁人志士屡踣屡起,不懈探索奋斗。有洋务运动的曾国藩,戊戌变法的谭嗣同,辛亥革命的秋瑾等。以及后来的孙中山先生,他也第一次提出了中国要建成最文明、最进步、最发展、最强大、最富有、最幸福的国家。

然而真正把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带上实现“中国梦”的人间正道的,是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自19诞生之日起,就在华夏大地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在这场史无前例的伟大革命中,中国共产党从蹒跚学步的幼年迅速成长起来,经历过一次又一次血与火的考验。从大革命失败的血雨腥风到井冈山的星火燎原,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到经过万里长征后在抗日烽火中再起,从奋起反击国民党军的全面内战到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正可谓“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第二部分:从1840年起,中华民族为实现中国梦,整整走过了1,才迈出了赢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第一步。在这一百余年的前80年间,中国人民始终在黑暗中探索。只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奋斗,才把中国从黑暗引向了光明。

“中国梦”也随之进入新的阶段,就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然而,探索的道路并不平坦。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实行彻底的民主革命并取得胜利固然不易,在这样的大国穷国中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更是一件前无古人的伟业。)

面对“弯路和学费”。同历次犯错误一样,从失误中警醒,并以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彻底纠正错误的,不是别人,而是中国共产党。

Gz85.Com小编推荐

锦瑟课件集锦


这篇文章将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探讨“锦瑟课件”,让我们一起变得更加有价值和适应市场。为了教学更有顺利,老师会需要提前准备教案课件,需要老师把每份课件都要设计更完善。教案是学生成功学习的关键。

锦瑟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遵循物象→意象→意境的认识途径,学习鉴赏古诗的基本方法。

2.把握诗歌运用的比兴、用典、象征等手法的妙处。

3.品味意象,体悟诗人心中“悲”的丰富内涵。

教学重点:

反复吟诵,通过对核心意象“晓梦”“春心”“珠”“玉”等的品味,体悟诗人心中“悲”的丰富内涵。

一、导入

《诗大序》里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志是什么呢?是你心里面的思想、意念、感情。

那么我们怎么才能解读出诗人的思想情感呢?从意象,从作者经历。

意象就是带上了主观情感的物象,那么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从物象说起。

二、检索“物象”

请大家齐读整首诗,说说这首诗里写了哪些物象?

锦瑟、华年,庄周、蝴蝶、晓梦、望帝、杜鹃、春心,明月、暖日、珠、玉。

人:庄周、望帝;物,锦瑟、明月、暖日、珠、玉,蝴蝶、杜鹃。

回忆:华年眼前:锦瑟。

传说典故,眼前之景。

直观的物,抽象的年华、春心。

这些物象,在诗中着上了作者的感情色彩,就直接可以说是意象了。如此纷繁交错的意象,难怪诗歌让人感到朦胧模糊难懂了!当然难懂并不是没法读懂。“解铃还须系铃人”,我们还从这些物象入手。

三、剖析“意象”

看看它们之间的关系,看看哪些是核心意象。

1.先看首联

锦瑟是漂亮的瑟。

华年是花样年华、美好时光。

问题一:这里重在强调锦瑟还是华年?锦瑟在这里的作用?起兴(借题发挥),比兴。

比,以彼物比此物。兴,是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也。

问题二:锦瑟的“一弦一柱”为什么会让我想到华年?

数字上:一弦一柱正像一年一年,正好代表经历的年华和时间。

音乐内容上:五十弦的表现力更丰富更细腻,想到我的年华也更细致更悲切。

漂亮的瑟无缘无故有五十弦,(“无端是无缘无故,实际上并不是无缘无故,而是有它特殊的沉重的情感,现在大家还认识不到,等理解了诗意之后,回头我们再来品读它。”)

2.下面来看颔联的意象,

问题一:这句话的核心意象是什么?

晓梦。

结合资料看,作者的梦想是什么?光耀门楣、仕途通达、卖与帝王家、国家栋梁。当庄周梦为蝴蝶的时候,是多么美丽、多姿多彩,所以他完全沉溺在这种美好的感情。当诗人谈到梦想时也必然痴迷忘我吧,因为这种渴望光耀门楣的人生理想也是融在骨子里,化在血液里的存在了。然而这种梦想有没有实现呢?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呢?

“晓”,梦的短暂,梦要结束,理想落空。“晓”是说天快要亮了,“晓梦”是破晓以前的梦,这是言梦之短,因为天很快就要亮了,你马上就要醒了。人们常说“夜长梦多”,夜长,你爱做多少梦就做多少梦,所以“晓梦”极言其梦境之短暂,梦要结束了。

看下一句的内容。解读典故:望帝托杜鹃。望帝是蜀国的君主,望帝让位给臣子,却没想到这位臣子是个暴君,老百姓苦不堪言。望帝死后,他的魂魄变成了杜鹃,因为一直怀念故国,所以杜鹃的叫声好像是“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而且杜鹃总是要一直叫到口中流出鲜血为止。

问题二:这里的核心意象是什么?春心。李商隐另外有一首诗《无题》,最后两句是“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他说,你那份春天觉醒的,追求的向往的心不要跟花一样争着开放,“春心莫共花争发”,因为你把这么热烈、深刻的感情投入进去,你最后落到的下场是“一寸相思一寸灰”,你每一寸相思的情感、你燃烧的结果是变成灰烬。可见,“春心”在李商隐的诗里多表示追求,向往的心。

望帝的春心是什么?爱国之心。李商隐的春心是什么?成为国家栋梁的仕途之心。

诗人和望帝一样只能把那一份感情,那追求、向往的“春心”“托杜鹃”。可见,李商隐借杜鹃啼血来哀鸣自己理想落空的人生。

小结:从颔联看,不管梦多么美好,春心多么执着,最终理想破灭,这是追忆年华诗人心中的第一层痛。

大家来读一读,揣摩一下情感。核心意象要重读。

过渡:理想是要建立在自身的实力之上。李商隐认为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诗歌的颈联也就是第三联回答了这个问题。

3.问题一:颈联哪些物象可以看出李商隐对自己的评价?珠、玉。

珠玉的珍贵和稀有,为它们蒙上了一层神秘感。在古典文化中,珠和玉具有特定的内涵,你知道哪些?

①怀玉之才②明珠暗投(有才能的人没有得到重视)③隋珠弹雀,比喻大材小用。珠喻指才华或有才之人。④“一片冰心在玉壶”:喻指品行的高洁。

⑤《礼记》中,孔子赋予了玉十一德,即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还强调“古之君子必佩玉”(《礼记・玉藻》)。玉为温润、高洁的文化符号。

⑥李商隐字义山,为什么号玉溪生?因为李商隐出生在丹河之滨,河水清澈,一年四季清澈见底,如玉一样清澈透明,因此起名叫玉溪生,也有自我勉励之意。

⑦典故:沧海遗珠(大海里的珍珠被采珠人遗漏)卞和泣玉意在告诉我们贤能之人不被重用。

⑧贾宝玉生下时口中含的那块玉,是女娲补天时遗漏下的一块石头,因为不甘于才华被埋没,请求道士将它带入凡间,投胎作贾宝玉。

可见:“珠”、“玉”乃诗人自喻,喻指自己的才华、能力、德行。

问题二:自己满腹才华,却是怎样的遭遇呢?你能不能从诗歌中读出来?

典故:鲛人泣珠,海中美人鱼,美丽而神秘,只在大海深处,对水质很挑剔,不愿在不洁的水中生活,月明之夜,它的眼泪会化为晶莹剔透、饱满圆润的珍珠。天上有明月,地下有明珠,“珠有泪”鲛人的眼泪变成珠,

作者在此已经活用这个典故,情感上也有变化。“珠”是作者才能的喻指,“泪”是自己心境的活现。这种组合就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感伤。

蓝田是产玉的地方,典故本身的内容,对表达情感没什么作用。日暖才会生烟,尤其玉,在阳光下会有流动的感觉,象烟云流动,古人又称之"良玉成烟",烟是玉存在的表现,生烟是让人看到玉的存在,现在却空有其烟,无人发现。

小结:良玉空有其烟,明珠空有其美,作者以珠、玉自比,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感伤。这是追忆年华诗人心中的第二层痛。这两层痛的关系是因果关系。先果后因,正因为怀才不遇才会理想落空。

请一位同学来示范朗读一下,突出核心意象。

4.看尾联,

问题一:根据上面的内容,“此情”代指什么?

怀才不遇、梦想落空的伤感、迷惘。

如果一个人华年不再,理想破灭,才华不得重用,他转念想想,只要奋斗过,就无怨无悔,倒也可以聊以自慰。可是诗人笔锋一转,他说,这些情感难道是今天追忆才感慨的吗?在当年我已经预感到了,会是迷惘而无所得,会是一场空啊。

问题二: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什么?明知一场空,却还要去实现它,明知无能为力,却又无可奈何。回想一生,感伤身世。

同学们,你无法把握你的人生,这是不是人生的悲剧。

李商隐的一生的确是无可奈何的。他是想凭借才华走向仕途,并不想卷入党争之中,但事与愿违,朋党这根无形的绳索却死死地缠绕在他身上,让他举步维艰、一生漂泊、不得其志,只得到处投靠藩镇、疆吏当僚属幕宾来维持生计。可以说“空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补充提问:于是再来看“无端”,无缘无故,是谁无缘无故?

表面上诗人在责怪埋怨锦瑟,锦瑟呀,你的弦为什么偏偏要是五十根,勾起我这个年近五十的老人的伤心之处,使我不得安宁呢?明明是自己有苦难言,无处发泄,却来责怪、埋怨锦瑟,

所以深层次看是诗人无缘无故,是诗人无理。而正是这种“无理”,才让我们体会到诗人这种深深的懊恼和伤感,更能体会到他的无助和无可奈何。

四、领悟“情感”

本诗首联由锦瑟起兴,引发对华年的回忆。颈联颔联是具体的表述,抒发的是理想落空,怀才不遇的感伤,反过来,正是因为才德被弃,才会理想落空,也才会有在人生暮年追忆华年的感伤和无奈。如果前两者是精神层面的困境,是精神之困,追忆年华则是生命之悲。尾联总结,引出更深的无奈和悲情。整首诗追思华年、感伤身世,笼罩着一种浓浓的悲情。

请大家一起朗读这首诗,突出核心意象,或者老师范读。

五、鉴赏“手法”

从鉴赏的角度来总结一下诗歌主要用了哪些手法?

比兴。既增加了朦胧美又显得顺理成章

用典。但并不用典故的内涵,只是取字面义,借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本身也就增加诗歌的朦胧美。(什么是朦胧美?雾失楼台,山色空濛,月下荷塘,••••••清晰美美在一览无余,巨细毕现的饱和的满足感。朦胧美美在对缺失不断寻求中的焦灼和发现时的欣喜。我们这节课其实就是在充分体验这首诗作的朦胧美。)

比喻。以珠玉来自喻。神秘又耐人寻味。

总结:

李商隐并不是非常明确地为一时一地,一草一木而悲伤,他在感慨自己的一生,他在追思自己的华年。这一生的曲折坎坷、颠沛流离,这一生的华丽开场又黯然落幕,这一生的孜孜追求却又无能为力、无可奈何。

这首指向并不十分明确的诗为什么能成为经典中的经典,为什么能脍炙人口,备受推崇?不仅仅是其比兴、典故、象征等手法的巧妙运用,更主要的是思想。技巧只是一时的惊艳,思想才能永久的流传。古往今来文人士子读起这首诗,可能并不能说清道明,但都“心有戚戚”,正是这种人类的共通感,才使得经典拥有了无穷的魅力。

学生再次齐读。体悟诗人曲折的人生和内心复杂的情感。

附:板书设计

锦瑟

李商隐

(首)追思华年

(颔)理想落空、精神之困、生命之悲

(颈)才德被弃

(尾)感伤身世

锦瑟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解作家生平,作品风格,本诗的创造背景;理解李商隐诗歌的多种解法,并背诵全诗。

思维发展与提升把握诗歌哀怨的感情基调及朦胧迷离的艺术境界;体会李商隐非写实的艺术表现手法;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体会李诗神秘的美感,提高学生对文学艺术的审美情趣;强调美对人精神的涵养作用,鼓励学生注重提高审美的境界。

体会诗歌中通过用典、意象等寄托诗人情感的传统。品味诗歌哀怨的感情基调及朦胧迷离的艺术境界;体会李诗神秘的美感,提高学生对文学艺术的审美情趣。

重难点:寻找突破点、切入角度理解诗歌,即“理解诗歌的多义性”;体会本诗非写实的艺术手法。

一、导入解题

1、中国古代诗歌浩如烟海,其中的名诗佳句多如繁星。人们也许并不知道它们出自何人之手,却能将其熟记于心,并千古传诵。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完成下面的诗句对接。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你能说出这些诗句的作者是谁吗?(李商隐)

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李商隐的代表作《锦瑟》。

2、文学常识: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河南沁阳人。李商隐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锦瑟》这首诗流传最广、影响最大、争议最多、晦涩难懂、众说纷纭,被人们称为“斯芬达科斯之谜”、古典诗歌中的“哥德巴赫猜想”。

二、赏析诗歌

(一)初读,知内容

1、播放朗诵视频。

2、学生自由朗读、背诵诗歌。

3、看注解,理解字面上的意思。

无端(没有理由,无缘无故地)

可(难道,哪能)

惘(wǎnɡ)然(迷惘,茫然)

用现代语句翻译诗歌:锦瑟琴为什么要有有五十根弦,每根弦都让我追思美好青春。我曾经像庄周梦为蝴蝶一样沉迷在美好的境界中,最终我只能像望帝那样,把自己的伤心托付给杜鹃。我的眼泪止不住地流着,过去生活的图景如同蓝田玉山上的缕缕玉烟,依稀可见。这种悲欢离合的感情岂待如今追忆时才有,在事情发生的当时就已经感到惘然若失了。

4、讨论:初读这首诗有什么样的感觉?你觉得诗人想表达什么?

指导提示:压缩诗歌,抓诗眼,感诗情。

压缩成七绝: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压缩成五绝:锦瑟五十弦,弦柱思华年。此情可追忆,当时已惘然。

再压缩:锦瑟弦,思华年。(内容诗眼)可追忆,已惘然。(情感诗眼)

5、小结:诗人看到锦瑟,听到锦瑟幽幽的旋律,不由想起了自己青年时代。那是一段多么美好而又感伤的回忆啊,可是往事却如一片云烟,令人难以真切把握。诗的内容是回忆往事,情调低沉,诵读时要放慢速度,给人迷惘的感觉。

(二)再读,析“此情”

1、朗读中间两联,掌握四个典故。

①庄周梦蝶: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庄子齐物论》)

庄周梦中蝴蝶快乐

梦后怅然

诗人早年及第娶妻仕进快乐

现在发妻早逝沉寂下僚怅然

②望帝啼鹃:相传战国时蜀王杜宇称帝,号望帝,为蜀治水有功,后禅位臣子(鳖灵),退隐西山,死后化为杜鹃鸟,啼声凄切,后常指悲哀凄惨的啼哭。

一说,通于其相之妻,惭而亡去,其魂化为鹃。

望帝国家生命哀伤

诗人青春爱情哀伤

③鲛人泣泪:晋张华《博物志》:"南海水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能泣珠。"

④暖玉生烟:相传宝玉埋在地下,上空会出现烟云,阳光下见得分明。

珠玉沉于海埋于土泣泪生烟

诗人沉寂下僚半世蹉跎自伤自怜

年少时玉生烟今日珠有泪

2、分析重点词语,探讨“此情”。(各抒己见,不拘一格)

①“迷”——迷恋、痴迷、入迷、迷失;“梦”——理想、抱负、恋情、美好的时光等等。此情实为一种迷惘之情。

②“托”——寄托、托付(生而不能,死则续梦);“春心”——伤春之心,不忍逝去;爱情。此情实为一种怀恨、执着之情,也可为一种殷切的思念之情。

③“泪”——遗珠泪,理想不能实现,才能不被人识,深情无人领会。此情实为一种伤感、悲伤之情。

④“烟”——暖玉烟,可望不可及,幽微飘渺无法把握。此情实为一种无奈、嗟悼之情。

3、小结:所谓“此情”者,指的正是颔、颈两联中所写的“晓梦”之痴迷,“春心”之深挚,“珠泪”之哀伤与“玉烟”之无奈,种种情事岂待成追忆时才感哀痛,华年流过之时,便已体会到了其中的苦涩悲哀。

(三)三读,悟诗情

1、请结合李商隐的生平及本诗的写作背景,试着探讨他究竟是为了什么具体的事情而如此哀怨悲痛。(开放题,学生只要能自圆其说都可。)

李商隐才华横溢,少有文名,抱负远大,受牛党成员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后来又与李党成员王茂元的女儿相爱成婚,牛党认为他背恩负德。牛党掌权后,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压抑,从此仕途坎坷,壮志成灰,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46岁时死在荥阳。

本诗作于诗人晚年,此时李唐王朝气息奄奄,作者经历宦海沉浮壮志成灰,妻子也已早亡。他一生的回忆,一生的苦心孤诣,一生的诗,一生的情,像一部高度浓缩的写意默片,都在这首《锦瑟》中了。后人认为此诗是李商隐的压卷之作。

有人说,《锦瑟》是中国诗歌史上解人最多、争论最大、聚讼最繁的一首诗,古往今来解读这首诗的作品不下数百,解读的派别多达十余种。晚唐以来留有姓名的解家就达百位以上。

关于《锦瑟》的诗意,最新的资料总结竟达十四解以上,大致包括令狐青衣说、音乐说、悼亡说、自伤身世说、哀唐室衰亡说、诗序说、情场忏悔说等。

相思说:思念恋人不能相聚的痛苦。看到“瑟”,想到琴瑟和谐的恋情。看到“锦瑟”,想到恋情的华美。锦瑟,你为何无缘无故有五十根弦,如此华美、丰富,每一弦、每一柱都勾起我对恋情的记忆。感觉幸福、遥远又迷惘。像庄生梦蝶一样如梦如幻,像望帝化鹃泣血哀啼一样执着和凄美。感觉恋情如沧海明月中鲛人哭泣的眼泪化成的珍珠一样晶莹、纯洁,又如蓝田暖日里美玉所升腾的缭绕烟云一样可望不可及。多想把这份记忆珍藏,可在过去恋情发生之时就已迷惘!

悼亡说:对亡妻的深切悼念之情。“此悼亡诗也。意亡者喜弹此,故睹物思人,因而托物起兴也。瑟本二十五弦,弦断而为五十弦矣,故曰‘无端’也,取断弦之意也。‘一弦一柱’而接‘思华年’,二十五岁而殁也。‘蝴蝶’‘杜鹃’,言已化去也。‘珠有泪’,哭之也;‘玉生烟’,已葬也,犹言埋香瘗(yì)玉也。此情岂待今日追忆乎?是当时生存之日已常忧其至此而预为之惘然,必其婉弱多病,故云然也。”

自伤说:诗人独自哀伤之情。锦瑟呀,你为何要有五十根弦,如此华美、丰富,每一弦、每一柱都让我想起过去的青春年华。感觉是那样美丽、虚幻、飘渺、伤感。自己曾如庄生梦蝶一样追逐美好梦想,曾如让贤亡国、化鸟悲啼的望帝一样执着。可理想未能实现,自己如沧海朗月中的鲛人泣泪为珠,虽然是沧海遗珠,未受重用,未展抱负,但依然如明珠一样,闪亮依旧,晶莹依旧,纯洁依旧,丝毫不减高洁节操!可毕竟美好年华和理想如蓝田暖日中的美玉升腾缭绕起来的烟云一样可望不可及。年华和理想多么美好,真想永远珍藏,只是当时心中已是迷惘一片,而现在才终于明白。

李商隐的一生,固然是在党争的政治派别夹缝中求得生存的,受过一些大官的恩惠,也因之被另一些人排挤,有过短暂的荣光,更有长期的失意。但他政治上的得失悲欢,未必用这样朦胧的诗歌来表现,不能硬套中国古典诗歌“香草美人的传统”(以爱情隐喻君臣际遇)。否则,李商隐的那些写爱情的无题诗,像“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之类的,就都可当做政治诗读了。个人认为,《锦瑟》还是一首写恋情的诗,是一个垂暮老人回首锦瑟年华所唱出的一曲哀婉凄美的歌。

当然,诗歌欣赏本就是“仁者见仁”的愉快活儿。有自己的观点,并能说明理由就行。

2、小结:《锦瑟》,像一座美轮美奂的迷宫,古往今来多少人为之惊叹心驰,却寻不到进入的路径,他们一开始便迷失在路口,惝恍猜测,未知所踪。元好问在《论诗绝句三十首》中写: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清朝诗论家、一代诗宗王士禛也在诗论中说:一篇《锦瑟》解人难。虽然这首诗的主旨我们无法确定,但是一千多年来它依然深深的吸引众多读者,每个人似乎都能在这首七律中或多或少找到自己的感情寄托。王蒙先生就曾说:“情种从《锦瑟》中痛感情爱,诗家从《锦瑟》中深得诗心,不平者从《锦瑟》中共鸣牢骚,久旅不归者吟《锦瑟》而思乡垂泪,这都是赏家与作者的合作成果。”总之,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篇《锦瑟》。

(四)四读,体美感

1、梁启超先生曾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但我觉得他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样化的,神秘的。”张中行也说:读这首诗“不如重点取意境而不求甚解”。

2、思考:诗歌中间两联描绘了怎样的意境?他们又是如何体现丰富的情感的?

明确:这两联的手法和首尾两联不同,不是直抒胸臆,而是“立象尽意”,所立的意象,不是单独的,各个意象之间隐含着和谐的关系。蝴蝶和杜鹃,庄生和望帝,属同类,通过“晓梦”、“春心”将之深化到梦中和心中,就不是一般的,而是心灵的画图。同样,沧海月明、蓝田日暖,在时间上是一早一晚,在空间上是一海一陆。在色彩上冷暖交融,而在情调上则是珠泪之悲和如遇寒而雾,这是联想的统一。而且此联表面上与前联不相属,但在意脉上渗入了“可望不可即”的性质。照应了首联的“思华年”,又为“成追忆”作了铺垫。这样,就以静态的画图沟通了首尾两联意脉的律动。使得全诗不但统一和谐起来,而且将意象和抒情、视觉和心像、静态和动态丰富统一在圆融的意境之中。

象征的手法;跳跃的逻辑;联想的统一;写意的手法,朦胧美。

3、演读欣赏。

三、总结延伸

1、诗歌总结:

诗歌内容:

(首联)锦瑟牵情,回首往事

(颔联)往事如梦,感伤深沉

(颈联)对月而泣,美梦如烟

(尾联)追忆此情,当时惘然

诗的情感:追忆华年的迷惘与感伤

艺术手法:用典,象征,联想

李商隐对心灵世界作出了前人未曾有过的深入开拓与表现,他开拓了一个全新的艺术表现领域:非逻辑的、跳跃的意象组合;朦胧情思和朦胧境界的创造;把诗境虚化。完全不同与白居易强调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样的非写实的艺术表现手法,不仅极大地扩大了诗的容量,而且留给读者更大的联想空间。就艺术表现手法的创新而言,在中国诗史上是空前的。直到清朝,西方的很多文化进入中国,对此才有了“唯美主义”这个西方人发明的标签。到了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朦胧诗派

2、《红楼梦》第32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里,宝玉对黛玉诉肺腑后,二人感情笃定。假设黛玉题帕,会送李诗的哪一联给宝玉呢?

参考:第一种看法:送颔联——美好的爱情像蝴蝶梦一样朦胧而又浪漫,令人神往迷恋;一片思慕春心付与悲啼的杜鹃,绵绵不绝。既能表现黛玉的痴情与忠贞,又蒙着一层悲剧色彩,与原著相符。

第二种看法:送颈联——宝黛奇情,有还泪说。那月下沧海的鲛人分明是黛玉的化身,爱情不为礼教认可,孤寂伤感,夜夜流泪成沧海。蓝田美玉也能预表宝玉,纯洁,有才华,埋于山中不外现。两句表达了高洁的感情,是爱慕,执着,又是不敢亵渎,哀思叹婉的。

3、课外阅读李商隐的两首《无题》,体会其诗歌的艺术风格。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锦瑟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创作特色。

2、领会这首诗的意境、情感、主旨和艺木技巧。

重点难点:

诗的意境、情感、主旨和艺木技巧。

学习方法:

诵读,理解,思考,讨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与内容:

一、导入与作者简介。

1、导入新课

中国古代描写音乐的著名诗文:

(1)白居易的《琵琶行》。

(2)李贺的《李凭箜篌引》。

(3)苏轼《赤壁赋》。

(4)刘鹗《明湖居听书》。

(5)韩愈《听颖师弹琴》。

(6)郎士元《听邻家吹笙》。

(7)李白《听蜀僧浚弹琴》。

(8)李商隐《锦瑟》。

2、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生于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作有22首被收录,位列第4。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都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之诮。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荥阳。

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诗歌创作中,则写出了大量抒情感怀类的诗篇,尤以晚年的无题诗和咏史诗成就最大,本课选读的两首诗,就是其代表作。

3、关于《锦瑟》

《锦瑟》一诗,堪称李商隐诗集中的压卷之作。然而,对于这首诗的旨意,千百年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这首诗,如果从具有高超的艺术成就和具有丰富的多解性两方面看,可以说古代诗歌无一能比。元代的元好问就曾发出这样的感叹:“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论诗三十首》)意思是说,像《锦瑟》(以及受李商隐影响的宋初的西昆体诗)这样的诗固然好,可是就算东汉的大训诂学家郑玄再世,也只能望之兴叹,无力为它作注。清代的大诗人大学者王士祯也曾发出“一篇《锦瑟》解人难”(《论诗绝句》)的浩叹,可见这首诗的特异之处。

二、如何理解《锦瑟》的字面意义?

1、理解典故

①庄周梦蝶

从前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一会儿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呢?这则寓言是表现庄子齐物思想的名篇。庄子认为人们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不快乐。它写得轻灵飘渺,常为哲学家和文学家所引用。

②望帝啼鹃

望帝,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的称号。传说他因水灾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中,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啼声非常悲凄。

③鲛人泣泪

《博物志》里有海中鲛人泣泪成珠的故事。

④暖玉生烟

传说蓝田美玉深埋地下,不为人所见,但它那温润的精气却能透过泥土,烟雾般升腾到空中。

2、翻译诗歌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不知什么缘故,锦瑟会有五十根弦,我现已年近半百,回首往事,历历在目,心情难以平静。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像庄周那样,我在清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飞舞的蝴蝶;像古蜀国的望帝,把那幽怨的心事,寄托在杜鹃鸟的悲鸣中。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大海茫无际涯,明月照在苍碧的水面,鲛人的眼泪化成万千明珠;蓝田山的美玉,沉埋在泥土里,天晴日暖,生出袅袅轻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种种感慨岂待现在回顾追忆?它发生的当时我已经惘然失意,事后更何从追寻呢?

三、如何理解《锦瑟》的深层意境?

第一联:起兴。锦瑟的五十根弦,象征诗人将近五十岁的人生(李商隐活了46岁)。瑟之发音,清幽哀怨,故借用之以示伤感。“一弦一柱”,两个“一”字,更加强了“五十弦”之繁多的感觉,既暗示了感觉的细致繁复,也暗示了悲哀的沉重缠绵。则兴寄遥深,感情凝重;“思华年”为全篇主唱,以下文字皆因此生发出来。

中问两联,是全诗的主体部分,也是诗人追忆的内容。承首联中的“思”字追忆往昔,诗人慨叹怀才见弃,自伤一生遭际。

第二联:寄情于物,将“晓梦”、“春心”之情借“蝴蝶”、“杜鹃”之物来表现。用了两个古老的典故来传达哀怨感伤之情,表达对美好情感的追怀。往事是不堪回首的,年少才高,却卷入晚唐的政治漩涡中进退维谷,怀才不遇而竟致终生潦倒无为,挚爱的妻子早逝于华年,如今只留下诗人自己在孤独凄凉中追忆往事。犹如庄子“梦蝶”,不知哪种状态是真实的自我了。

第三联:借景生情,以“沧海月明”、“蓝田日暖”之景象来写“珠有泪”的悲哀与“玉生烟”的迷惘。神话里说,月满则珠圆,可是,月夜下的沧海明珠依然有泪,在茫茫无际的大海里,每一颗珍珠都是一个泪点,蓝田山中出产美玉,有玉之处烟霭蒙蒙,而人们只见山中烟霭,不知玉在何处,美玉如同沧海遗珠一样深埋水底,不能相见,无人赏识。

最后一联:尾联自问自答,点出此诗系追忆往昔,痛定思痛。所谓“此情”者,指的正是颔、颈两联中所写的“晓梦”之痴迷、“春心”之深挚、“珠泪”之哀伤与“玉烟”之迷惘,种种情事岂待成追忆时才感哀痛,华年流过之时,便已体味到了其中的苦涩悲哀。在暖玉生烟的缥缈里,诗人回望华年往事,追忆往日情缘,空留当年的怅惘,令他再一次不胜嗟叹:回头问残照,残照更空虚。

四、究竟《锦瑟》一诗的主旨和情感是什么?

李商隐在月夜弹响了他的《锦瑟》。一曲凄婉的千古绝唱倾倒了后世无数的聆听者,历来也曾经引起过很多不同的解说和猜测,金人元好问在其《论诗绝句三十首》中便曾说过这首诗是“一篇锦瑟解人难”。

《锦瑟》一诗,境界扑朔迷离,情感深长绵藐,对于《锦瑟》一诗的主旨,历来歧见纷纭,确实是一个千古之谜。

1、咏瑟诗。有人以为这首诗的内容是咏“瑟”这种乐器的,言“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四句是分别写了瑟的适、怨、清、和四种乐调。

2、悼亡诗。认为诗人是在孤独凄凉中思念亡妻,躬自哀悼。

3、政冶诗。还有很多学者把它当做政治诗来读。并从诗人的经历中寻找蛛丝马迹,阐幽发微。

4、爱情诗。认为《锦瑟》是一首写恋情的诗,是一个垂暮老人回首锦瑟华年所唱出的一曲哀婉凄美的歌。

5、伤世诗。认为此诗的主旨是“怅触人生,情怀历乱”。它向读者传达的是一种人生的感受、感悟和迷惘之情。诗歌约作于作者晚年,当是他回忆往事,对一生坎坷而发的感慨,尽管描写委婉,旨意朦胧,但显然有其寄托。李商隐在诗中隐去了平生所历具体之事,以缘情造物的写法,含蓄委婉地从多个不同角度抒写了自己坎坷的际遇和哀怨感伤之情,痛惜华年流逝、抱负成空。

6、理想诗。认为此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思念和追求。

我们认为:(并不要求学生认同)

这首诗应该是感时伤世诗。《锦瑟》这首诗全篇笼罩着一层浓重的哀伤低徊、凄迷朦胧的情调氛围,反映出一个衰颓没落的时代中正直而不免软弱的知识分子典型的悲剧心理。它向读者传达的是一种人生的感受、感悟和迷惘之情。含蓄委婉地从多个不同角度抒写了自己坎坷的际遇和哀怨感伤之情,痛惜华年流逝、抱负成空。

五、怎样理解《锦瑟》一诗的表现手法?

1、比喻象征,形象鲜明。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情感。“锦瑟”“蝴蝶”“杜鹃”“珠”“玉”象征着美好事物。

2、意蕴深厚,朦胧梦幻

《锦瑟》一诗,无论是“锦瑟”,还是“蝴蝶”“杜鹃”“珠”“玉”等,它们表现的情调心知肚明,完全意会,但究其具体,却云雾遮目,不甚明了。虽不能说李商隐开启了朦胧诗的先河,但这种艺术尝试和创新是独特的,对后世影响很大,也许,正是李商隐诗歌中表现出的这种意蕴深厚的朦胧美,才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近人梁启超曾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词》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的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他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

六、背诵诗歌。

锦瑟课件 篇4

知识与技能:

1、 品味诗歌的形象,理解内部结构;

过程与方法:

2、 理解诗歌写意的几种常用方法,掌握诗歌的基本的鉴赏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理解李商隐诗歌的多种解法,品味命运多舛的晚唐才子的情感脉搏。

教学重点:

掌握诗歌的基本的鉴赏方法:品味诗歌的形象。

教学难点:

对本诗内部结构和思路的理解,以及典故的理解。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古代诗歌浩如烟海,其中的名诗佳句多如繁星。人们也许并不知道它们出自何人之手,却能将其熟记于心,并千古传诵。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完成下面的诗句对接。

1、资料链接1——名诗对接。

①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②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③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你能说出这些诗句的作者是谁吗?(李商隐)

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李商隐的代表作《锦瑟》。

二、 赏析《锦瑟》

(一)教你方法:读诗三步走

读: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悟:感受形象,体味意境。

品:咀嚼涵泳,品味语言。

(二)诵读诗歌,初步感知。

1、请两名同学诵读诗歌,老师及其他同学指出其诵读的不足或错误。

听朗读录音。

2、学生听读,在听读中把握诵读节奏,感受诗的韵律,体味诗的意境。

3、学生结合注释译读诗歌,了解诗歌内容,理解诗歌主旨。

(三)感悟诗意,理解主旨。

1、字面译诗

这锦瑟毫无来由,具备了五十根丝弦,每根弦,每根弦,都使我想起逝去的华年。

地庄周在清晨的梦中,变成蹁跹的蝴蝶,是望帝将伤春的心事,寄托给哀鸣的杜鹃。

明月临大海,闪烁着晶莹的珠泪,蓝田的日光和暖,升腾起美玉的轻烟。

往日的那些情事,又何必今天追忆!就是在那时候,我也已经不胜惘然。

2、 理解主旨: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这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李商隐的诗风跟白居易截然相反,白居易的诗妇孺皆懂,而李商隐的诗虽好学深思之人读来也很费力,特别是他的无题诗,大多有一种朦胧的境界,不易得到确切的解释。尽管如此,如果单从艺术鉴赏的角度来读,它又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这首诗虽题为《锦瑟》,但并非咏物,不过是按古诗的惯例以篇首二字为题罢了,所以也要算做一首无题诗,解读极为不易。我们暂且单从艺术鉴赏的角度来解读它吧:

【参考】“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看到眼前锦瑟上的一弦一柱,就仿佛看到自己曾经有过的灿烂岁月、花样年华,这些可都是真情的付出,热血的凝铸。可恨可叹的是这些辉煌已成为过去,并且是如此短暂──单单是“五十弦”,为什么单单是“五十弦”呢?难道就没有别的什么可以选择了吗?诗人以“锦瑟”喻美好的“华年”,以“思”引发“无端”之问,一上来就开门见山,点出自己对人生价值的深深思考。

【参考】“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对人生终极价值的思考不唯我独有:有着“鲲展翅九万里”远大志向的庄子,在梦中也不忘记对这个问题的探索,以致于梦生蝶翅,己蝶难辩;贵为人主的望帝死后仍化作嗓子出血也要叫个不停的杜鹃鸟,来诉说自己心中的疑惑。“蝴蝶梦迷”着“晓”字指明,使原本自迷自恋或徘徊彷徨之意转为富于幻想之境,是盼望旭日东升照亮自己的人生之路;“杜鹃心托”依“春”字点破,使旧有的怨恨怅惘之情化出勃勃生机之感,是希望春光永驻激励自己向前搏击奋斗。

【参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沧海中的珍珠只有在明月之夜,才能流下晶莹的泪花;蓝田下的美玉只有在日暖之时,才能升腾飘逸的烟霞。物犹如此,人当如是。“沧海月明”与“蓝田日暖”优美意境的创设,不仅仅是诗人精妙绝伦艺术素养的表现和挥洒,更是诗人回答人生价值的标准和尺度。诗人以物推人,拓展深化了诗作的主题,整篇的闪光点在此,魂亦在此。

【参考】“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追忆过去,尽管自己以一颗浸满血泪的真诚之心,付出巨大的努力,去追求美好的人生理想,可“五十弦”如玉的岁月、如珠的年华,值得珍惜之时却等闲而过;面对现实:恋人生离、爱妻死别、盛年已逝、抱负难展、功业未建……,幡醒悟之日已风光不再。如泣如诉的悲剧式结问,又让诗人重新回到对“人生价值到底是什么?到底该怎样实现?”深深的思考和迷惑之中,大大增强了诗作的震撼力。

三、探究能力:

历来对该诗主旨常见的几种理解:

1)思念而不能相聚的痛苦;

2)亡妻的深情悼念;

3)作者的自伤。

我想大家在读的过程中一定有所感悟,现在就请同学们来谈谈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你从诗中捕捉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或者你认同上述哪种主旨理解)?可就全诗内容谈,也可就其中一字一句给你的感受来谈。

下面摘录当代著名学者张中行的一段话,以备参考:

古今解此诗者总不少于几十家吧,其结果自然就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有时想,与其胶柱鼓此锦瑟,不如重点取意境而不求甚解。我曾用这种办法试解:“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一晃年已半百,回首当年,一言难尽。“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曾经有梦想,曾经害相思。“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可是梦想和思情都破灭,所得只是眼泪和迷惘。“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现在回想,旧情难忘,只是一切都如隔世了。这样解,虽然近于六经皆我注脚,总比大力考索而把意境弄得支离破碎好一些吧?(摘自张中行著《诗词读写丛话》)

四、检测:

1、经过追忆往事,诗人的情感凝结在哪个词语上?(惘然)

2、作者为什么而“惘然”?(为“此情”。)

3、“此情”到底是什么情? (恋情说、悼亡说、自伤身世说……)

4、结合具体的诗句谈谈诗的语言特点,感情基调等方面的艺术特色。

诗歌艺术特色:哀怨的基调

凄迷的意境

华美的语言

5、该诗构思新奇,你认为体现在什么地方?

开头写锦瑟诉说“一弦一柱思华年”思之殷切,思之缠绵。声声诉述思念之切。结尾句“当时惘然”“追忆此情”,使悲欢离合之情更令人断肠。可见作者构思之精巧。

6、有人说,诗歌具有朦胧美,你认为又体现哪些方面?

诗人用“庄生”梦中的浪漫神奇想象,把人人带入美好的梦幻景象,令人神往;又用“望帝”把心托给“杜鹃”仿佛置身于“杜鹃啼血”的氛围中,更感受到离别后的思念这深。梦中的朦胧美如一幅画,雾也朦胧,水也朦胧,美人鱼落泪,蓝田美玉在阳光下闪光,仿佛燃烧出缕缕轻烟,冉冉飘拂。

五、结束语:

这节课,我们走进了李商隐的情感世界,共同学习了他的《锦瑟》,尽管这是李诗中最晦涩的一首,但我们还是触摸到了这位才华横溢、命运多舛的晚唐才子的情感脉搏,这足以说明,只要用心体会,心灵总会相通。

[补注用典]:

用典一:庄生晓梦迷蝴蝶

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后来梦醒,庄周仍在,不知蝴蝶何往。诗人借此典的虚缈的梦境隐喻年轻时沉迷的美好的情境。

用典二:望帝春心托杜鹃

传说周朝末年蜀地君主杜宇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杜鹃,啼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诗人借此以冤禽托写恨怀,亦表达殷切的思念。

用典三:沧海月明珠有泪

传说珠生于蚌,蚌生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海,珠得月华,始极光莹;又有南海鲛有泣泪,颗颗成珠的故事。计人借此把月珠泪合而为一,构成了一个朦胧的妙境,表达一种复杂的怅惘情怀,既有对其高旷浩净的爱赏,又有于其凄寒孤寂的感伤。

锦瑟课件 篇5

[对全诗进行大意解说]

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这用的是民歌的起兴手法。大意是一晃年已半百,回首当年,一言难尽,感慨万千。

颔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此联紧承上文思华年一语,写诗人回忆中的感受。出句用庄周梦为蝴蝶事,似乎有这样的意思:昔日的理想和情思是那样美好,在回忆中又是如此真切,的确使人迷恋,致使诗人觉得它才是真实的存在,而眼下的困顿状况只不过是一场梦。但又可以反过来理解:如果眼下的困顿状况是真,则昔日美好的理想和情思岂不成了虚幻的梦?这真是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诗人已经完全陷入一种迷惘的境界之中了。对句用望帝魂化杜鹃事,则似乎表明了诗人对华年的一往情深,即无论是梦是真,他都不会让自己的春心(也就是他的美好理想和情思)自生自灭,即使他死去,也要像望帝那样借杜鹃的啼声唱出自己的悲哀。这两句各用一事,而衔接得如此自然,如出一意,也反映了诗人用典的工巧。

翻译出来:因为不能相聚,故而思念极深,真觉得此身为虚,而梦境才是真实的,即使杜鹃啼血也难表达我的相思之苦。

颈联: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本来,在颔联里诗人用庄生望帝两典似乎已将他的华年之思说得差不多了,往下确实难以为继,孰料诗人在瞬息之间视通万里,给我们展示了这两幅美好的画面,真可谓奇峰突起。前一幅以深青色的大海和天上的一轮明月为背景,塑造了鲛人泣泪成珠的形象。这是从民间传说中演化出来的,但又有作者的创造。珠有泪者,珠光、泪光融成一片,难以分清之谓也,它使人怅惘而又联想无穷。试想,鲛人在痛苦中哭泣,其泪却化为人们喜爱的珍珠,其中有多少情味可供读者品尝!至于这泪究竟是影射美人之泪还是作者本人之泪,大可不必去管,反正这意境是够美的了。后一幅以蓝田秀丽的群山和温暖的阳光为背景,塑造了玉生烟的形象。玉沉埋在地下,不为人所见,但它那温润的精气却能透过泥土,烟雾般升腾在空中,为山增辉。这个想象来源于古老的说法(晋陆机《文赋》里石韫玉而山辉一句也来自这个说法)。但诗人引用这个说法的意义非同寻常:从玉被掩埋这一面来说,那是很可悲的;从生烟这一面来说,却又使人感到欣慰,其中的况味也真是一言难尽。这两幅画面尽管色调不同,但在表达作者怅惘、悲伤之情上是完全一致的。至于它们的象征意义如何,那就有待专家们各抒己见了。

翻译出来:明月生于沧海的时候,我的泪水如珠,蓝田玉山之上,那玉烟缕缕升腾,何尝不是从我心中飘出?

尾联:这一联意思极为明白,但要注意它行文上有一个反跌:此情可待成追忆犹言上面说的那番感慨哪里是到今日回想往事时才有,所以接着就补足一句只是当时已惘然。言外之意是,当时既有怅惘之情,则今日追忆必定更加怅惘,的确是不堪回首了。

翻译出来:我痛苦的相思,何须等到今日才有,就在我倾心于她的那一刻,我就已经感到惘然若失了。

[板书设计]

锦瑟课件 篇6

1、题解:

“锦瑟”或名无题,题目“锦瑟”是取句着两字。是一首广为传诵的有人认为是缠绵悱恻的爱情诗,或有人认为可能别有寄托或悼念亡妻之外,大抵是表现封建士大夫隐秘难言的爱情生活。

2、译诗:

这锦瑟毫无来由,具备了五十根丝弦,每根弦,每根弦,都使我想起逝去的华年。

地庄周在清晨的梦中,变成蹁跹的蝴蝶,是望帝将伤春的心事,寄托给哀鸣的杜鹃。明月临大海,闪烁着晶莹的珠泪,蓝田的日光和暖,升腾起美玉的轻烟。往日的那些情事,又何必今天追忆!就是在那时候,我也已经不胜惘然。

3、品典:

品典一:庄生晓梦迷蝴蝶。

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后来梦醒,庄周仍在,不知蝴蝶何往。诗人借此典的虚缈的梦境隐喻年轻时沉迷的美好的情境。

品典二:望帝春心托杜鹃。

传说周朝末年蜀地君主杜宇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杜鹃,啼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诗人借此以冤禽托写恨怀,亦表达殷切的思念。

品典三:沧海月明珠有泪。

传说珠生于蚌,蚌生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海,珠得月华,始极光莹;又有南海鲛有泣泪,颗颗成珠的故事。计人借此把月珠泪合而为一,构成了一个朦胧的妙境,表达一种复杂的怅惘情怀,既有对其高旷浩净的爱赏,又有于其凄寒孤寂的感伤。

品典四:蓝田晶暖玉生烟。

蓝田的玉山为日光煦照,蕴藏其中的美玉的精气冉冉上腾,远察如发,近观却元。诗人借此具有极高美学意味的理想景色,抒发一种对于高洁情感无法亲近的怅恨。与典三所涵一致。

4、结构与主题:

1~2句:由听瑟弦诉说思念往昔。

3~4句:由庄周化蝶,望帝托鹃思念亲人。

5~6句:由美人眼泪化珍珠,蓝田美玉化轻烟进一步眷恋。

7~8句:追忆悲欢离合仍是一片茫然。

这首诗的主旨隐藏得很深,我认为是作者追忆心中思念的亲人。众说纷坛,莫衷一是,可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妨自己品味。

5、鉴赏要点:

构思新奇:

开头写锦瑟诉说“一弦一柱思华年”思之殷切,思之缠绵。声声诉述思念之切。结尾句“当时惘然”“追忆此情”,使悲欢离合之情更令人断肠。可见作者构思之精巧。

朦胧美:

诗人用“庄生”梦中的浪漫神奇想象,把人人带入美好的梦幻景象,令人神往;又用“望帝”把心托给“杜鹃”仿佛置身于“杜鹃啼血”的氛围中,更感受到离别后的思念这深。梦中的朦胧美如一幅画,雾也朦胧,水也朦胧,美人鱼落泪,蓝田美玉在阳光下闪光,仿佛燃烧出缕缕轻烟,冉冉飘拂。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乐游园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党课的课件(集合7篇)


假如您仍有疑虑,或许可以看看“党课的课件”的内容。在课堂上,教案课件是老师的重要工具,所以老师需要认真制作。同时,老师精心编写的教案课件也能够促进其教学水平的提高。仅供借鉴,欢迎大家阅读!

党课的课件(篇1)

在和平建设年代,共产党员已经不再是高举手榴弹炸碉堡的那个光辉形象了,我们在时代改革的潮流中要明白自己要扮演的角色。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就必须要尽到一名教师的责任,以学生为根本,踏踏实实地工作,把每一个学生都放在心上,点燃他们心中的明灯,指引他们前进,当他们成为社会栋梁的时候,飘扬的五星红旗上也有我们的风采! 作为青年,我们是国家的希望,是民族的前途;作为党员,我们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心骨;作为教师,我们是人类灵魂工程师,是培育祖国花朵的辛勤园丁。我们应如何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对此,我认为青年党员教师必须坚定远大的共产主义信仰,严守党的纪律,坚持刻苦求索精神,实现“奉献社会”的人生目标,誓为党旗增光辉,甘为教育献青春,用青春行动践行“三个代表”思想,谱写壮丽的青春之歌。信仰是人生精神支柱,是心中熊熊的烈火。信仰,赋予我们一种坚定的精神和态度;信仰,支撑起我们的理想大厦,为理想之舟配备前进的风帆;信仰,引导我们追求人生更高目标,提高我们的精神境界,塑造我们崇高的人格。

现在国际风云变幻,各种思潮冲击,然而我们对共产主义的信仰矢志不渝。无论在得与失、荣与辱、生与死的处境中,我们有了这种信仰,就会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就会在艰巨的事业中保持高昂的热情和不竭的勇气,就会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生死关头毫不犹豫献出自己的满腔热血。

作为青年党员教师,坚持党员先进性,我们必须要坚守党的纪律,才能牢固树立和落实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政治和组织上,我们要对党忠诚,坚持民主集中制,服从党的指挥,顾全大局,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在生活上,我们要艰苦朴素,清正廉明,严于律己;在工作上,我们要热爱教育,坚守岗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另外,坚守党的纪律,我们必须采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教育方式,这样才能改进思想意识,净化灵魂,提高修养,做好表率;这样才能团结和帮助同志,增强党性,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青年兴则民族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在科教兴国的今天,我们青年党员教师肩负起培育社会主义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务必刻苦求索,率先垂范。

《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一文中提出两个思考题:人为什么活着?人生的目的、意义和价值在哪里?作为青年党员教师,我们用我们的行动来作答:我们的人生就是为国家和社会奉献自我!“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正是我们崇高师魂的内涵诠释。

奉献是我们人生的目标,是我们教师职业和党性的最基本要求。教育具有时代的前瞻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在于教育,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我们青年党员教师,应该坚守三尺讲台,热爱学生,奉献教育,淡泊名利,辛勤耕耘;我们青年党员教师,应该敬业乐业,孜孜不倦,忠于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用崇高的人格影响人,用过硬的业务带领人,用奉献精神感动人。在“科教兴国”大战略中,奉献自己的青春才华,永做学习实践“三个代表”思想的排头兵。

当前我们教育教学工作就是进行“二期”课改,全面深入地推进素质教育,作为自己是一名党员就应当积极投入到“二期”课改中,更新理念,尊重学生,在教育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争做教育教学改革的排头兵。我的孩子很小,丈夫近日被医院调入重症监护室工作,三天一值班,工作非常忙碌;家中老人身体又欠佳。在种情况下,除了担任两个班的英语教学,我还担任了一个直升班班主任和英语备课组长的工作。有时一天忙碌下来连作业也顾不上批,只好带回家去批,有时,为了帮助差生补差、补缺,回

答学生的问题,我就放弃自己中午和放学以后休息时间??虽然很吃力,但想到自己是党员,就鼓起干劲又忙起来,同事们都认为我工作很投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在党支部的领导下,以实际行动落实“三个代表”的精神,以身边的优秀党员为镜子,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净化自己的品德,不计时间、不计报酬,兢兢业业地做好本职工作,为风华添彩,为党旗增光辉。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很多人脱口就能说出来的东西,但要如何实现,这需要每个人去落实。如果大家都只是在说,而不去做,那就只能空谈。常言道: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只有每一个人在党的核心领导下,都参与到其中去,做好自己本职工作,才能够最终实现科学发展观的目标。

因此,我们党员包括普通党员都应积极参加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提高自身素质,树立科学发展的思想,坚持科学发展从我做起,从工作及身边的平常事、简单事、平凡事做起,用实际行动努力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做贡献。

党课的课件(篇2)

以来,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务实为民,勤政廉政,狠抓作风纪律建设,大力倡导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推行“八项规定”,强调指出“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这既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新标准新要求,也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抓好工作落实的重要保证。

根据上级有关党委书记讲廉政党课的要求,今天由我为大家上一堂廉政教育课,和大家一起重点来探讨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如何忠实践行党的宗旨,提高廉政意识,做勤政、廉政、能政的表率。

“常修为政之德”的“德”包括廉政之德、勤政之德、仁政之德。孔子有言:“为政以德”。“为政以德”包括德政和政德两个层面。“常修为政之德”,指的是党员干部要经常修炼自身的行政道德和职业道德,以利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治国方略的有效实施。做人无德不足以立身,从政无德不足以建功。党员干部要从“廉政、勤政、仁政”等方面入手去“常修为政之德”。

(一)常修“廉政之德”。廉政是德政的基础。政风是否廉洁,决定民风好坏,决定民心向背。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更加复杂和严峻。当前一些地方和单位组织软弱涣散,缺乏凝聚力战斗力,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问题突出,奢侈浪费现象严重,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更加尖锐。正如强调指出的,“反复倡廉必须长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前段时间,市纪委、县纪委下发的《警示案例通报》,大家都学习过,讲的就是我们身边的一些典型案例,很多同志当初都很优秀,年轻有为,业绩突出,有的还身居要职,肩负组织赋予的重要任务,但随着级别的提高、权力的增大,一些人就把持不了自己,尤其在金钱、美色、权力的诱惑面前,定力不够,败下阵来,逐渐步入违法犯罪的深渊。为官从政,思想品德修养是最基本的前提之一。缺德少才者,无法成为党员干部。有德无才者,无法胜任新环境新任务。有才无德者,其才不可用,同样不能走上一定岗位。因此,党员干部的政德如何,反映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决定着精神状态的好坏和才能发展运用的方向,最终决定着政绩的大小和好坏。那么,如何加强品德修养,改造主观世界?一要自重。就是要尊重自己的人格,珍惜自己的名誉,塑造好自己的形象,勤奋工作,不辱使命,既不骄傲自满,又不妄自菲薄。特别是在赢得“鲜花掌声”时,更应保持清醒头脑,切记得意忘形。二要自省。就是要经常想想自己,所言所行是否符合职工群众的意愿和要求,是否符合共产党员的标准,是否符合领导干部的身份。三要自警。就是要管住小节,警钟长鸣,时时以党纪国法告诫自己,用党性原则要求自己。

(二)常修“勤政之德”。勤政是德政的关键。勤而不廉要出事,廉而不勤要误事。唐代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的“十思”,其中之一是“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懈于政务,怠于政事,是历朝历代人亡政息的重要原因之一。广大党员干部要努力改变“不想事、不谋事、不干事”的慵懒作风,积极倡导“想正事、谋大事、干实事”的勤政之风,逐渐形成“勤想事、勤谋事、勤干事”的良好作风。当前,面对深化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我们各级党员干部能不能认清形势任务?能不能统筹各项建设?能不能改进工作方法?能不能开创新的未来?我想这应该是我们各级党员干部平时多想的问题,经常勤做的事情。尤其对于我们的年轻干部,更要深入学习,努力工作,不断提高能力素质,一要学好党的创新理论,用最新的理论成果指导实际工作;二要钻研业务知识,努力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三要学点哲学知识,善于把平时的工作经验上升为科学方法,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四要学点法律知识,养成依法开展工作的习惯;五要学点管理知识,学会运用科学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六要学点人文知识,静下心来,多读些增长智慧的经典、提高本领的精品、拓展知识的名著;七要学点网络知识,开阔思维视野,扩展信息量,改善知识结构。

(三)常修“仁政之德”。仁政是德政的目标。仁政体现在两方面。首先,仁政体现在对施政客体实行“仁爱”。首先,“仁首先爱”就是要高度重视和维护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坚决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执政为民首先要有爱民之心、亲民之举。对群众态度暴躁,干工作行为粗暴,是有害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其次,仁政还体现在对施其次,其次政主体要求“节俭”。古语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毛主席曾经讲:“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奢侈浪费是对创造物质财富的老百姓的极大“不仁”官员的。因此,我们党员干部要牢记“两个务必”,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反对铺张浪费和大手大脚,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糜之风,在各项工作中要贯彻勤俭节约原则,精打细算,严格把关,真正把有限的资金力资源在刀刃上。任何时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都不能忘,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都不能变,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的劲头都不能减。要时刻把群众的冷暖安危挂在心上,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当前,结合正在深入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调研工作,各级党员干部要密切联系群众,深入了解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主动协调,采取措施,齐抓共管,解决问题,让广大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常思贪欲之害”的“害”包括愚蠢之害、健忘之害、疯狂之害。古人云:“贿随权生,祸从欲起。”贿赂随着权力而生,灾祸随着贪欲而起。对手握权力的人来说,“贿赂”像影子一样跟着你,“贪欲”像绳子一样绊着你。贪欲有三害:愚蠢、健忘和疯狂,必须引起我们高度警惕。

(一)常思“愚蠢之害”。贪欲使人变得愚蠢,对腐败代价丧失权衡力。纪委从政治账、经济账、自由账、亲情账、名誉账等方面开展”算腐败代价账”活动。”算经济代价账”,是对领导干部经济利益的得失权衡。以原韶关市曲江区枫湾镇党委书记陈健梅为例。陈健梅年合法收入达5万多元。现年32岁的她按女性公职人员到55岁退休算,其合法收入达118万元。按女性平均寿命算,她退休后的收入也达120万元。然而,陈健梅却因为贪污21.5万元公款,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零6个月,开除党籍和公职。算一算她的“经济代价账”:118万+120万+21.5万=0。把这笔帐目抽象起来就是:“合法收入+贪污所得=0”。这个等式虽然简单,但不少人并不会算。等到东窗事发再来进行利益权衡时,“一切归零”。

(二)常思“健忘之害”。贪欲使人健忘,对惨痛教训丧失记忆力。前任刚发案,后任又忙贪;前任刚枪毙,后任又收钱。贪官们只盯着钱,不长记性。7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局长杨某被执行死刑。罪行主要是他为八家制药企业在药品、医疗器械的审批等方面谋取利益,受贿人民币649万余元。竺海潮,曾经是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管委会副主任,兼任韦区科技产业园管委会主任,是组织一步步培养起来的副局级干部,当权力增大了,个人私欲也膨胀了,在企业入园、工程建设上他收受贿赂50多万元,逐渐道德败坏、生活腐化,在外包养情妇,最终滑入违法犯罪的深渊而不能自拔。我们必须引以为戒,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目标,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清正廉洁,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官。

(三)常思“疯狂之害”。贪欲使人疯狂,对堕落行为丧失控制力。古语道:“贪如火,不遏则自焚;欲如水,不遏则自溺。”原韶关市公安局长叶树养是当今最有“奋斗目标”的贪官:“留下万给儿子、2000万给女儿女婿、2000万给自己安度晚年。“为了疯狂敛财6000万,单是为一名干警作平级调动就收受港币20万元。为了疯狂敛财6000万,单是一个年节就收一二百万元。为了疯狂敛财6000万,单是将一名跨国贩毒主犯由刑事拘留变更为取保候审就收受港币800万元。叶树养经过多年疯狂地敛财,6000万贪腐目标只完成一半就被“判处死刑”。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的好,可以用来有序控制和科学管理社会,造福于社会,造福于人民;反之,权力被滥用,就可以践踏社会公共秩序,贻害于社会,贻害于人民。面对贪欲之疯狂,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利益观,分清私人利益和公共权力的界限,防微杜渐,警钟长鸣,做到常思贪欲之祸,常除非分之想,常修为官之德,永葆人民公仆的本色。

“常怀律己之心”的“心”包括畏法之心、思齐之心、探汤之心。严以律己是共产党员应有的品质,党员领导干部必须以身作则,廉洁自律。

(一)常怀“畏法之心”。在《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的讲话中指出:干部要常怀敬畏之心、戒惧之意,自觉接受纪律和法律的约束。原沈阳市市长慕绥新被查处前曾扬言:“国家的法令、法规在我这里也得变通执行。我同意的执行,我不同意的就不能执行。”原江西省副省长胡长清被查处后说道:“组织的管理和监督对我而言,如同是牛栏关猫,进出自由。”当前,党员干部要在学习贯彻《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工作规划》当中,用敬畏之心来学习贯彻《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克服四种不良心理。一要克服放任心理。放任,是自我堕落的开始。在放任心理支配下,个人欲望就会不断膨胀,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不断放任自己,最终导致一发不可收拾。这方面的案例很多,一定要引起警觉,千万不要在这方面栽跟头。二要克服侥幸心理。现在,一些人认为自己违纪手法高明,不留痕迹,他人查不出;或者认为有关系、有门路,出了问题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或者认为作案前已订好攻守同盟等,因此心存侥幸,甚至铤而走险,以身试法,这种侥幸心理实质上是自欺欺人,自作聪明,“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存有侥幸心理最终会害了自己。三要克服攀比心理。攀比心理是造成一些干部心理失衡、违法违纪的重要因素。有的看到社会上一些人用不正当的手段暴富,认为自己的能力并不比他们差,于是就不择手段地敛财捞钱;还有的觉得别人能捞,自己不捞实在吃亏。这些人在物质与享受上盲目攀比,抱着不捞白不捞的错误思想,在钱、色欲望的驱使下,以身试法,最终成为钱、色的俘虏。四要克服见怪不怪心理。现在社会上有些人,对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习以为常。这种见怪不怪的心理很危险,发展下去就可能同流合污。对此要十分警觉起来,对于不正常的现象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制止,以实际行动推动反腐倡廉工作。

(二)常怀“思齐之心”。孔子说:“见贤思齐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雷锋的成长是与他对黄继光、白求恩的“见贤思齐”分不开。他在日记中写道:“在最困难最艰苦的工作中,我就想起了黄继光,浑身就有了力量,信心百倍,意志更坚强……每当我得到福利和享受的时候,就想起了白求恩,就先人后己,把享受让给别人”、“工作上,要向积极性最高的同志看齐;生活上,要向水平最低的同志看齐。”党员干部“见贤思齐”,要向裕禄、孔繁森、郑培民等时代先锋看齐,用他们模范行为激励自己。拿郑培民来说,他从大学读书起就把“吾日三省吾身”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和必修课,30多年从不间断。正是由于不断坚持自省,才使得郑培民的道德品质日臻完善。在中央党校学习时旅差费的活期利息8元多钱,他如数上缴;到党校讲课,他拒收讲课费;工作调离、女儿结婚、父母辞世时不搞吃请;对于老乡或老朋友的礼物,他都付款……郑培民同志“严以律己”到如此程度,“防微杜渐”到如此细节,不愧为廉政模范、时代标兵。

这正是我们共产党人的价值观,以个人利益与国家、社会、集体利益相结合,以国家、社会、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为原则。当前,有人根据处理公与私问题的不同态度将人划分成六种,即:”大公无私为圣人,公而忘私为贤人,先公后私为好人,有公有私为常人,先私后公为小人,损公肥私为罪人。”按照这种划分,我们党员干部都应是”圣人”或”贤人”,因为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之外,我们不谋求任何个人私利。如果认为这样的要求太高还很难做到的话,起码也应做一个先公后私的”好人”。总不能去做那种先私后公的”小人”,更不能去做那种损公肥私的”罪人”。

(三)常怀“探汤之心”。孔子说:“见不善如探汤。”遇见那些不良诱惑,就像手伸到沸水一样,要赶紧缩手。改革开放以来,干部面临的诱惑实在太多太多。权力诱惑、金钱诱惑、美色诱惑等等,都是“来者不善”,都是“沸水烫手”。“权力诱惑”是最中心的诱惑。原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厅党组书记、腐败分子褚之田“发明”了“权力中心论”:“对于男人而言,金钱、权力、女人,一个都不能少。而权力则是中心,离开了权力这个中心,金钱、地位、女人等都是海市蜃楼。”原重庆市司法局局长文强之所以走向不归路,也是因为笃信这个“权力中心论”。在文强那里,权力是供自己享受的工具,收受金钱意味着收获权力。他最高的享受是权力,色等等只是他享受权力的具体方式而已。钱、不玩权,就玩不来钱;不玩钱,就玩不了女人。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利益观、地位观,要用“探汤之心”远离各种诱惑,见权力诱惑如“探汤”,见金钱诱惑如“探汤”,见美色诱惑如“探汤”……切莫向权力、金钱、美色等伸手,“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党与人民在监督,万目睽睽难逃脱。”

古人讲:以铜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对于我们党员干部来讲,既要抵御住物欲横流,做一个清清白白的人;也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抑制住欲望、把持住关口,过好”人情关”“金钱关”“名利关”“美色关”;更要不断学习,严格自律,加强党性修养,强化服务意识,始终做到廉洁一生,平安一生,快乐一生,幸福一生。

党课的课件(篇3)

《桃花源记》艺术构思精巧,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下面我们一起看一下它的微型课教案。

理解桃花源作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理想社会的象征含义。把握其永恒性和局限性

教学难点:理解桃花源作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理想社会的象征含义。把握其永恒性和局限性

1、“世外桃源”这个成语给人怎样的联想?

2、“世外桃源”何以称为“世外”?她究竟在何处?围绕她又有怎样的传奇?

4、提问理解有疑问的语句,合作探讨;落实全文翻译。

1、你认同“不足为外人道”的说法吗?桃花源有哪些方面是值得向外人称道的?

2、桃花源中人强调“不足为外人道”,其中蕴含了怎样的意味,流露出哪些信息?

3、平淡日常的农耕生活为什么被桃花源中人如此珍视?(桃花源作为一面镜子,反照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背景?)

4、桃花源这一理想社会反映了陶渊明怎样的内心世界?寄托了他怎样的精神追求?

1、桃花源是真实存在的还是作者虚构的?作者在行文中侧重于体现其真实性的一面还是侧重于体现其虚幻性的一面?

2、作者对桃花源亦真亦幻的处理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增强其传奇色彩,更令人难忘,更引人遐想。

3、作为中国知识分子共同精神家园的桃花源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理想社会怎样的特点?

4、如果确有一个机会,你是否会选择生活在这样一个世外桃源中?

1.文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异景象)的语句是: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2.本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夹岸数百步”都是桃树,没有一棵杂树,很是奇特。

3.本文中描写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4.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宁的`句子是: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本文中明显了桃花源人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明显精神面貌)的句子是: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7.“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人为何叹惋不已?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8.交代桃花源的人来历的句子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9.“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暗示了桃花源中人不愿也不屑与世俗交往的心情,同时也为渔人出而复寻,“不复得路”,埋下伏笔。)

11.“不足为外人道也”这句话,表明桃花源中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虽“叹惋”却仍然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

①桃花源中人厌恶源外战争,追求宁静、和平、幸福的生活;

②桃花源中景色很美。

12.最后写想重入桃花源“不复得路”,刘子骥“规往”而“未果”的意图是什么?

①表明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

3.中心思想:表达作者对没有剥削、没有**、和平生活的向往,对平等和谐自足的幸福生活的追求

4.桃花源是理想社会的原因: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人人各尽所能的参加劳动,老人和孩子都生活幸福,愉快,人与人之间都极其融洽友好。

发现桃花源----访问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

作者在文中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那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自由安乐,彼此和睦相处。这是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陶渊明的社会及政治理想,也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美好意愿。“桃花源”是个虚构的理想社会,既反映了人民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争的愿望,也批判了当时的黑暗现实,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这在当时阶级社会中只是一种不能实现的空想,又是作者隐逸、逃避现实的思想反映。

本文艺术构思精巧,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采用虚写、实写相结合手法,也是本篇一个特点。语言生动简练、隽永,看似轻描淡写,但其中的描写使得景物历历在目,令人神往。文章有详有略,中心突出。

《桃花源记》的故事和其他仙境故事有相似之处,描写了一个美好的世外仙界。不过应当强调的是,陶渊明所提供的理想模式有其特殊之处:在那里生活着的其实是普普通通的人,一群避难的人,而不是神仙,只是比世人多保留了天性的真淳而已;他们的和平、宁静、幸福,都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取得的。古代的许多仙话,描绘的是长生和财宝,桃花源里既没有长生也没有财宝,只有一片农耕的景象。陶渊明归隐之初想到的还只是个人的进退清浊,写《桃花源记》时已经不限于个人,而想到整个社会的出路和广大人民的幸福。陶渊明迈出这一步与多年的躬耕和贫困的生活体验有关。虽然桃花源只是空想,只是作者理想当中的社会,但是能提出这个空想是难能可贵的。

“桃花源”是陶渊明理想中的社会。要弄清作者理想的实质,必须先看原诗,因为在某些实质性的问题上诗比记还要说得明确些。例如“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正是原始共耕社会中“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种和平生活的写照;“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说的是没有君主统治,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社会制度;“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则是古代理想中的大同社会“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这一原则的具体化。概括起来说,这些描写都表现了原始共耕社会的特点。记,则是先通过渔人所见来展示这个社会生活的风貌,从村落、房舍、良田、美池等一直写到男女耕作、老幼欢乐的情形;后通过村人“自云”来揭示这个社会的由来,又通过接待渔人来表现他们的精神风貌。诗和记,二者相互补充,十分清晰地勾出了这个理想社会的轮廓。

应当指出,作者这一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的社会的批判,在客观上也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带有一定程度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过不少以游仙为题材的作品,如曹植的《洛神赋》、郭璞的《游仙诗》等,多是假托游仙抒发作者的不平感和对现实的不满。《桃花源记》不是写作者本人“游仙”,但渔人的桃花源之行颇与“游仙”相类(唐王维《桃源行》中就有“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的诗句)。为了把桃花源写成一个似有若无的仙境,作者采用了层层设疑的写法。因此,开头虽然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但并未确切指出年代和地名;主人公也只说他是个渔人,不著姓名,这些都无从查考。接着写桃林奇景,似为人间所有又似为人间所无,又不说出它的确切地点,因为渔人已“忘路之远近”。写桃林的通道更为奇特,洞口小而“仿佛若有光”,路“极狭”而可“通人”,正是“洞天福地”的景象。待到渔人进入桃源后,眼前出现的又是一幅活生生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可是,后来渔人出而复寻,本已做好的标记却又全部消失,桃源似乎又成了一个虚无缥缈的世界,无迹可寻。最后再虚写一笔,说高士刘子骥“欣然规往”,给好奇的读者带来微茫的希望,但刘子骥又“未果”而“病终”。这样一来,桃源这个虚实难定的境界就真的成为“千古之谜”了。这种层层设疑的写法,表达了作者希望在现实中看到一个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也能激发读者的兴趣。

陶渊明的文章似淡而浓,似癯而腴,很值得品味。品味的方法之一就是运用想像来探究故事中的某些细节。例如:

1.渔人“忽逢桃花林”是否出于无意?

过去的诗人对此就有不同解释。唐代诗人王维曾写道:“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桃源行》)按这种说法,渔人这天并非出来打渔,而是为了欣赏山光水色,在不知不觉间来到桃花林的。南宋诗人谢枋得的看法与此不同,他写道:“飞花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庆全庵桃花》)这是说,渔人“沿溪行”恰好在溪的下流,桃林中既“落英缤纷”,自然有不少花儿落在水面,随流而下,渔人是在看到这些花瓣后,逆流而上到达桃花林的。这两种说法都有理,不必辨其是非,却也无妨以此引起学生的想像。

2.渔人何以敢入洞?

渔人见桃林面积之广(“夹岸数百步”),又是纯一色的桃树(“中无杂树”),为人间所罕有,已有“寻仙”之意;待到行至桃林尽头,发现了“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他以为这是“天外有天”的标志,便决意去追寻光源,满心希望能由此而直达仙境。

3.村人听渔人“具言所闻”后,为什么“皆叹惋”?

桃源村人为“避秦时乱”而来此,至晋太元中已将近六百年。文中没有提到渔人所说的具体内容,但从村人“皆叹惋”的反应中,可以推知他说的是外界的人们在改朝换代的战争浩劫中所遭受的灾难。

为培养学生想像力而提出探究性的问题不宜过多,更不宜琐碎,要给学生留出自己发挥想像的余地,办法就是要求学生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表达了作者对安宁祥和的美好生活向往及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客观的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要求.(中考考点)

党课的课件(篇4)

主题:企业党课——规范行为,弘扬正气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要将党的全面领导贯穿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过程,必须从源头上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进行。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党的工作大前提之一。开展企业党课是增强企业内部党组织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手段,具有推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深入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推进企业中心工作的多重功能。在这场“十四五”战略发展的历史节点,加强企业党课的教育工作,更是刻不容缓。

二、企业党课的目的与意义

1.目的

通过开展企业党课教育,深入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集中宣传党和国家最新方针政策,是最有经济效益、最有效的内部宣传方式,延续和拓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企业文化,强化了企业服务员工、服务社会的意识。

2.意义

企业党课是一种非常有效且必要的管理方式。通过开展党课,可以使企业员工意识到企业文化和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提高“四个意识”,使企业文化更有凝聚力和战斗力。树立正确价值观,增强中心工作责任感,以更积极的态度和更强的执行力来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从而达到加强团队合作,提升员工素质,共创企业品牌的目的。

三、 如何开展企业党课

1.为党课制定主题

党课主题要紧扣企业发展的重点任务,围绕理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究,选题需要具有科学性和针对性,同时又要具有可操作性。

2.严格筹备与组织

党课筹备既需要党组织的精心筹备也需要广泛的群众参与和深入的调研。党组织应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如筹备资料、准备讲师、准备礼品等等。组织者需要发挥团队协作能力,积极互动,提高会议效果与质量。草根员工、外部公众和党员的参与也是非常重要的,他们的参与不仅可以促进会议的开展,同时也可以让人们更加了解党的工作和方针政策。

3.注重学习效果

开展企业党课,不仅要有所有人的参与,还要有良好的学习效益。主讲人必须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讲述与企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规划,同时还要结合国家政策及行业现状,讲解如何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和企业创新优势。其次,制造互动氛围,做到讲师和听众之间的互动交流,让听众在真正的学习中获得知识和经验。

4.管理层的支持

企业的管理层需要承担起责任,对企业党课的开展要发扬鲜明的理论创新精神,强化宣传意识,确保党课教育组织有序、课题严谨、内容深入。同时,领导干部的积极参与、组织协调、示范带头,也是企业党课开展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四、企业党课的质量保障

1.科学规划,合理安排

企业党课的开展要量力而行,科学规划、合理安排时间和时间表,确保时间充足,充分展示理念、推广政策。

2.注重讲师素质

讲师的素质也非常重要,要善于运用资料和信息,精通讲授技巧,同时,要掌握先进的知识和方法,可以引导听众更好的理解课程。

3.严谨的内容讲解

党课内容一定要严谨,全面,具有感召力和权威性,避免盲目发表意见,需要有文献支撑,并与实际情况紧密结合,既要有重大的影响,也要有好的标志。

五、党课成效测评

企业党课的成效要通过测评和改进来实现。要从四个方面对党课的成效进行测评,即:信息透明度、知识的掌握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同时,组织方要根据测评结果做出相应改进,从而提高党课教育工作的水平。

六、结语

在如今社会发展的时代环境下,企业的不断壮大和发展,需要各种各样的资源和动力,企业党课便是其中一种。企业党课的开展不仅是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吸纳先进文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并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是提高企业领导者和员工领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于理论,运用学习到的理论去指导实践和识别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认真贯彻落实相关要求、不断完善企业党课工作,是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措施。

党课的课件(篇5)

《狼》微型教案八种 余映潮   〔说明〕在教学研究中,发现不少课对学生的课堂活动安排比较杂乱,用四个字来概括就是:无序、不透。课中缺乏起主导作用的、起支撑作用的、有训练力度的教学板块。笔者认为,在阅读教学的每一节中,都必须有一两个相当突出的训练板块,以突出教师的教学意图和对学生的训练,以突出教法和学法,以突出教学艺术的实施。为此,特编写了关于《狼》的8种微型教案,以供参考。 这8种微型教案,共展现了常规手段下的8种教学角度:诵读,辨读,说读,析读,品读,写读,听读,练读。这每一种教学角度,实际上就是相关教学过程中的最为突出的、最为重要的教学板块。 教案一 一、教学角度:诵读――朗读课文,背读课文。 二、主要教学步骤:1.检查预习情况。2.组织学生进行课文字词理解比赛。3.进行朗读训练。4.背读课文。 三、诵读训练实施过程:1.学生自由竞读课文,理解文意。2.教师教给朗读的方法――“分层背读法”。所谓“分层背读法”,就是用语音停顿来表现段中句子所表达的一层层意思,从而清晰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和脉络,进而达到流畅地背诵。《狼》这一课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写人必写狼,写狼必写人,二者相互交织,构成段内的层次。如开头“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这一段,由两层构成,一层写人,一层写狼,朗读时必须在“剩骨”后小停一下。3.学生进行读法实践,演读全篇课文。4.教师再教给一种朗读的方法――“表现情景法”。《狼》是一篇小说,有扣人心弦的情节,要运用语音的急缓高低来再现小说中的情景。5.学生再进行读法实践。6.运用各种形式竞读、竞背课文。 教案二 一、教学角度:辨读――对词义进行体会、辨析。 二、主要教学步骤:1.以带有“狼”的`成语导入。2.指导学生熟读课文。3.边译边读。4.进行对字词的寻读、辨读。 三、辨读训练实施过程:1.学法之一介绍:学习文言字词,方法之一是成语印证法。所谓成语印证法,就是根据课文中字词的含义,找出含有此词此义的成语,二者相互进行印证,从而加深理解,扩大积累。2.学法实践,学生分组活动找成语。如:一屠晚归,归心似箭;苫蔽成丘,一丘之貉……3.学法之二介绍:学习文言字词,还有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辨析一词多义,也就是将一课中或若干课中的某一个词所有的用法和义项集中,进行词义的体会与辨析。《狼》这一课,对不少的词语进行了重复的运用,如两个“敌”、三个“止”、三个“前”、四个“后”、四个“之”、四个“以”、六个“其”……4.学法实践,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十几组同、近义词。5进行词义理解的分类整理。 教案三 一、教学角度:说读――用“说”的方式带动课文的阅读。 二、主要教学步骤:1.自由朗读。要求不漏字,不加字,不倒字。2.竞读比赛。或分组,或对手赛,要求读出情境,读出叙、议的层次。3.组织讨论,突出“说”的训练。 三、说读训练实施过程:1.引导学生对课文读出情境,读出叙、议的层次。2.根据课文内容与教学要求,教师提出三个问题,请同学们讨论:①阅读提示中说,这个故事表现屠户和狼的斗争,层层相扣,紧张曲折。你能否就“紧张曲折”从课文中举一例说明。②阅读提示中说,故事篇幅短小,结构紧凑,语言简洁生动。“语言简洁生动”表现在哪些地方?③综合课文内容,说说“狼”的狡诈表现在哪里?3.同学们自选问题进行准备,争取发言。4.就以上三个问题组织小小组、小组、全班三个层次的发言。5.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提出“请同学们对课文添枝加叶”的思考要求。6.同学们分小组“创编故事”。7.“添枝加叶”讲故事。 教案四 一、教学角度:析读――对课文内容进行多角度的评析。 二、主要教学步骤:1.检查预习情况。2.就课文的语文常识、字词、情节内容进行质疑问难比赛。3.组织学生对课文进行“析读”――评点式阅读。 三、析读训练实施过程:1.教师范读课文,每读一段,学生就配读课文中编者写好了的对课文的评点。2.学生读课文,每读一段,老师也同样配读课文中的评点。3.教师讲解:我们应学习课文的评点方法,把它运用到阅读中去,就是一种“评点式阅读”的方法。如课文对第一段是这样评点的:“写屠户遇狼,点明时间、地点和矛盾的双方。这是故事的开端。”我们还可以这样评点:“文章开门见山,点出两狼,扣人心弦。”“‘担中肉尽,止有剩骨’为情节的展开埋下了伏笔。”同学们可从用词造句、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性格特点、故事波澜等各方面对课文的各段进行分析、评点。4.学生分组、分任务进行课文评点,教师组织交流。5.互读互“评”:一组读,二组评点;二组读,三组评点……读读评评,评评读读。 教案五 一、教学角度:品读――品味赏析课文的美点妙处。 二、主要教学步骤:1.导入,抢答(检查预习)――作者、体裁、形象、层次……2.同学们读课文,读注释。请同学们向老师自由提问,看还有哪些字词不认识,哪些字词的意思弄不懂。老师顺势问学生,落实如下三组字词:倚、薪、暇、黠;止、犬、洞、隧;课文练习三的六个“其”。3.读课文。4.品课文。 三、品读训练实施过程:1.教师介绍学法:阅读文学作品,如小说、诗歌、散文,可以用一种“妙点揣摩法”。所谓“妙点揣摩”,就是从词语运用、形象塑造、情节结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段、构思特点等方面体会课文的妙点,以使自己透彻地理解课文。2.教师示范。如:课文妙在写投骨而不止狼,使人感到屠户面临巨大危险;妙在写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表现了屠户随时有受到攻击的可能;妙在写狼的一走一留,让人担心屠户是否会中计……3.学法实践,学生进行课文妙要列举,每人用一句话说明一个“妙点”。4.组织学生用“分类”的方式整理“妙点”。5.教师就最为重要、最为精彩的内容小结,学生记录。6.自由背读,课文小结。 教案六 一、教学角度:写读――就课文内容写课本剧。 二、主要教学步骤:1.导入,播放短的动物卡通录像片。2.指导学生熟读课文,理解情节、人物。3.同学们编写课本剧。4.交流与评价。 三、写读训练实施过程:1.说明:编课本剧,是一种改写训练,就是将带有情节性、故事性的课文用剧本的形式表现出来。2.介绍有关“台词”“舞台说明”的知识。台词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等。台词要简练、生动、个性化。舞台说明写在剧本的开端、结尾和故事情节展开的对话里。它的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上下场以及对人物表演时的表情、动作、神态的要求等等。舞台说明不能过少,特别是对人物动作、表情的要求,一定要恰切而适当地安排在对话之中。3.同学们进行编写。全班若分为四个小组,则两个组的内容要以“狼”为主角,两个组的内容要以“屠户”为主角。4.组内交流,评选。5.全班交流。 教案七 一、教学角度:听读――听不同方式的朗读,听记有关的资料。 二、主要教学步骤:1.学生读课文。2.听读,学读。3.听讲析,作记录。4.检查学习效果。 三、听读训练实施过程: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读出层次,学生听读、学读。2.听对课文第四段的配乐朗读,学生跟读。3.听老师对第五段的不同语气的朗读,学生竞读。4.听(两遍)课文分析的录音,学生作听音笔记:蒲松龄通过对两只恶狼一系列动作的描写,着力揭露了狼的凶残而又虚弱、狡诈而又愚蠢的特点。作者的高妙之处在于,凡写狼的动作神情之处,无不表现狼的本性。请看:“缀行甚远”――表现狼贪婪的企图;“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并驱如故”――表现狼的配合作战和虚张声势;“狼不敢前,眈眈相向”――狼胆怯,并在伺机而动;“径去”“犬坐”――狼在变换手法,制造危机;“目似瞑,意暇甚”――伪装轻松善良;“洞其中”――表现狼在迂回包抄,准备前后夹攻。值得强调的是,作者完全没有写狼对屠户进行正面进攻,在作者看来,阴险狡诈比穷凶极恶更可怕、更可恨,因此他极力写狼的狡诈。狼越是狡诈,屠户的胜利也就越有意义。5.学生以“《狼》中之‘狼’”为题发表看法。 教案八 一、教学角度:练读――进行有力度的课堂书面练习。 二、主要教学步骤:1.熟读课文。2.同学们自编课内百字小练习,以两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自测。3.再读课文。4.教师发课堂智能练习。学生做练习,教师组织评讲。 三、《狼》课堂智能练习。 第一层次练习――解释词义。 1.一狼得骨止( ) 止( )有剩骨 2.盖以诱敌( ) 恐前后受其敌( ) 3.一狼洞其( )中 以攻其( )后 4.目似瞑,意( )暇甚 意( )将隧入以攻其后 5.变诈几何( )哉 顷刻( )两毙 第二层次练习――理解句义。 6.将文中的议论段写为现代文。。 第三层次练习――语段阅读。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只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7.解释下面的字词。 ①方 ②薪 ③尻 ④股 8.选出加点词词性、词义相同的一组。( ) A.犬坐于前 前狼 B.以攻其后 自后断其股 C.久之 毙之 D.意将隧入 身已半入 9.指出加点词的意思。 ①其一犬( )坐于前 ②一狼洞( )其中 ③意将隧( )入以攻其后也 ④又数刀( )毙之 10.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②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11.选出下面说得正确的项。 A.“径去”的意

党课的课件(篇6)

“诚信”是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道德规范,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行为规范,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本素质要求。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全社会各个单元都要坚持以诚为本,以诚立信。党和国家强调进程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并重,具体落实到高等学校就是要坚持依法办学与以德治校并举我们呼唤建立规范、科学、操作性强的大学生诚信度评价体系。

除了诚信,我们也应该倡导勤俭。

众所周知,勤俭是一种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勤俭。作为个人“修身”直到,犹如诸葛亮所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为“齐家”之宝,正如司马光所著《训俭示康》教育儿子司马康要勤俭节约;作为“治国”经验,有闻毛泽东教育党员干部要艰苦朴素、厉行节约、勤俭建国。可见,勤俭的美德犹如甘露,能让贫瘠的土地盛开富有的鲜花,能让富有的土地结下智慧的硕果。

抗日战争时期,当美国作家斯诺来到延安时,看到毛泽东住着简陋的窑洞、穿打补丁的衣服,周恩来睡着土炕、穿一双黑皮鞋,朱德一辈子“术素浑如田舍翁”,彭德怀穿着用缴获的降落伞改制的背心,深切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所拥有的一种伟大力量,断言这是“兴国之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历来重视廉政建设。而后中央根据实际情况,本着与时俱进的理念,又提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和谐社会的要求。

但是,看看我们的同学周围,奢侈浪费现象比比皆是。互相攀比、讲究吃穿;阳光明媚的大白天,教室里的灯依然亮着;食堂里同学们没有吃完的食物可以倒好几桶……类似现象在我们校园里并不少见。显然,这和党中央提出的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和谐社会的要求是相违背的。

因此,我们首先应该加强勤俭意识,认清时代责任。作为21世纪中国的建设者,时代赋予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面对我国资源缺乏的严峻形势,充分认识资源供给不足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制约因素,应该从有效开发和利用资源出发,崇尚节俭、适度消费的理念,牢固树立资源危机意识、勤俭节约意识和节约资源人人有责意识。

除了责任意识的加强,勤俭更应该体现在行动上。建设节约型社会离不开每一位公民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努力实践。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社会环境的净化需要从我作起,从身边作起,从一点一滴作起。“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度电、节约一张纸、节约一粒米、节约一分钱、节约一寸土”,倡导使用循环用水、节能产品和再生材料,倡导俭朴的生活方式和适度消费,推广办公电子化和资源变废为宝。

同时,还应该利用我们的所学所知,结合本专业技能,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和谐社会的伟大行动献计献策,增砖添瓦。

因此,我们要时时以一名优秀研究生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让美好的思想融入灵魂,让文明的行为成为一种习惯,为周围的人树立好的榜样,以此期待大学校园和谐氛围的不断形成。当一所所大学成为一面面鲜艳的旗帜,在中华大地上处处飘扬,呈现一派勃勃生机之时,民族的振兴、国家的繁荣指日可待。

党课的课件(篇7)

曾经强调,“欲知平直,则必准绳;预知方圆,则必规矩。”社会的正常运行需要规矩,党政建设如此,干部特别是青年干部修身同样也需如此。

青年干部作为党和政府最新鲜的血液,与前辈们相比,有一定的优势,比如拥有更高的学历、更开阔的眼界、更先进的工具,但由于没有经历过革命战争的洗礼,理想信念不够坚定,一路从学校走出来,并没有和群众建立深厚的感情等。一直以来,市面上总是有许多所谓的“为官之道”、官场技巧等的学问或书籍,也不乏被某些干部尤其是初入官场的青年干部奉为“秘籍”,其中言语大抵逃不过溜须拍马、结党营私、钱色贿赂等的所谓“捷径”,对那些有见地、有主见的领导干部来说也许只是“博君一笑”而已,可对犹如一片白纸的青年干部来说,如果真的照此行事不仅会误入歧途,虚度了青春、枉费了精力,甚至最终可能锒铛入狱。

奉劝各位青年干部,为官那有什么捷径或秘籍,如果真有什么诀窍的话,以我所见也无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虚怀若谷行谦虚谨慎”这句老话,前者是宗旨和信仰,让你知所以然,后者为持身之道,让人有所敬畏。正如近年来,我党通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等活动,为新形势下党员干部如何修身做人、为官用权、干事创业立下纪律规矩,说白了最终目的就是要大家“守纪律讲规矩”,所以青年干部们一定要把“守纪律、讲规矩”作为追求进步的“试金石”,修身律己、责任在心,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这才是青年干部应该做为政之道、成事之要和做人准则的真正“秘籍”。

2023宣讲家课件(集锦13篇)


如何撰写对自己有意义的主题演讲稿呢?这就像攀登高山一样艰难,也像奔跑长途一样辛苦,但只有充分激发大家的情绪,演讲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而演讲稿能够帮助演讲者更好地掌握演讲进度,关于“宣讲家课件”这个主题,编辑想和大家一起深入探讨。欢迎大家访问我们的网站,以获取更多相关信息!

宣讲家课件(篇1)

活动目标

1、关注学生的心灵,关注学生与他人的交往和合作。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善于与他人交往合作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挫折和失败的辨证认识能力和面对挫折失败的心理承受能力。

2、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学会查询资料,组合资料,提炼信息。

3、了解演讲相关知识,体验演讲之魅力,培养演讲能力。

4、通过合作写演讲稿学会提炼观点,会运用材料,让材料为观点服务,还要学会运用适当的表达技巧抒发情感。

活动过程指导

1、布置话题:

以“微笑着面对失败”“学会善待他人”“做一个善于合作的人”其中之一为话题,写一篇演讲稿,发表演讲。

2、学生根据自己对话题的兴趣自主组合,以使小组成员能够兴趣相投,合作愉快。

3、素材的收集,整理: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学习资源,例如图书馆、网络等,提倡资源共享。除了收集历史上的一些代表事例,还要倡导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演讲的材料。教材上三个演讲的话题,既与学生的生活相关联,又是社会热点话题。应该指导学生通过调查访问,认真搜集一些事例材料、格言、谚语等材料,作为自己演讲的题材。

如:“微笑着面对失败”

──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曾经被吴国打败,成了吴王的奴仆。越王没有消沉,而是卧薪尝胆,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积累力量,终于战胜了吴国。

──居里夫妇,在提取新元素的实验中,虽然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可他们毫不气馁,信心十足,不断总结,坚持试验。他们终于成功了,发现了镭。

──拿破仑一生亲自指挥过50次战役,其中胜35次,败15次。但奇怪的是他获胜之处无迹可寻,而失败有纪念馆的遗址就起码有3处:一是滑铁卢;二是莫斯科郊外的博罗迪诺村战役博物馆;三是德国莱比锡战胜拿破仑的纪念碑。但拿破仑似乎并不怕失败,他有一句格言:“人生的光荣,不在永不失败,而在于能够屡仆屡起。”

──唐代大诗人杜牧曾写过一首气宇轩昂的诗:“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谚语“再平的路也会有几块石头”“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见识”“小挫之后,反有大获”。

──“失败是成功之母”“胜败乃兵家常事”。

4、指导演讲稿的写作:

写演讲稿,首先要选好话题。话题应该是大家感兴趣而自己又熟悉的,有话可说,有独立见解,有真情实感。不要人云亦云,或者说假话、空话。其次,演讲稿应该做到观点鲜明,不能摸棱两可。同时,要做到条理清晰,逻辑严密,事例典型,有说服力。第三,要注意运用表达技巧。遣词造句要简明准确,善于运用设问,设问要发人深省,比喻要生动形象,排比要富有气势。陈诉事实要感人,抒发感情要有感染力。

5、搜集素材,写好演讲稿。小组成员共同修改。

6、演讲技巧的指导。

7、每个小组挑选一位普通话规范、口齿清晰、感情充沛、大方、有表现力的同学担任演讲手,其他成员担任“培训教练”,反复训练。

8、观看曲啸或其他人的论述性的演讲录象。

9、通知演讲时间,邀请学校的教师担任评委,发出邀请函,确立主持人,主持人准备好串词,做好演讲程序的安排工作。

10、演讲开始。

11、评选出演讲优胜者和稿件优胜组。

宣讲家课件(篇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细节描写及侧面烘托的人物写作方法。

2、引导学生学习叙事中表现人物的方法,重点剖析第四段、第五段和第八段。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2、学习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

3、学习演讲的一些技能技巧。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中国文学,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作者怎样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情。

难点:作者如何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

★ 教学设想

1、适当补充课外资料,如《箜篌引》和《桃花扇》原文,激起学生想象的情感,更好的体会人物讲演时的形象更好的体会人物讲演时的形象和性格。

2、从课外搜集梁启超事迹,让学生讲述,以全面了解他的人格魅力。

3、练习给课文加旁注是高中生学习语文理应进行的一项专门的基本训练。本课在练习当中设了一道作旁注的题,是一种引导,以后每学一课都最好照此办理。

宣讲家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⑴ 了解演讲的特点,了解伏尔泰的历史贡献和启蒙思想的伟大意义,理解全文的感情基调。

⑵ 体会雨果充满激情的赋予浪漫主义色彩的语言风格,品味作品中赋予表现力的语言能力。

⑶ 学会演讲。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 课前搜集有关演讲的知识,查阅历史课中关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内容,预先了解启蒙运动对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⑵ 抓住“赞美”这一全文的感情基调,在反复朗读中体验演讲的风格,语言的风采和澎湃的激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朗读中受到自由、平等、和谐、正义等思想的熏陶,通过雨果对的伏尔泰的崇高赞美,培养学生追求真理、崇尚正义的高尚情操。

【教学方式】

1、自主阅读。

2、自主探究与合作。

【教学构思】

1、第一课时,紧扣课文,通过自由读,了解文章内容;通过老师富有激情的朗读,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通过启发让学生声情并茂的表演读,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

2、第二课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把那场惊世骇俗的演讲再现出来,小组讨论重点:

⑴ 选择小组同学喜欢的段落、语句集中分析理解,并确定所选语句应有的`语气、语调、节奏、表情、动作等。(此举意在加深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⑵ 选组中表现最好的同学做代表,在班上展示组内合作的成果,小组间作互评,老师做总结,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实地演讲的要点。

3、第三课时,基于上节课的总结,本节课趁热打铁,完成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演讲:微笑着面对生活》。这样此课的教学才是完整的,看别人演讲──学演讲──会演讲,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齐头并进,让学生感觉到学以致用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承前启后

上节课我们把一百多年前雨果激情澎湃的演讲呈现了出来,很精彩,而且又总结出作好演讲的注意要点:

1、有声语言,根据情感的变化,把握轻、重、缓、急;

2、态势语言,根据演讲的内容不同,要配合适当的姿态、动作、手势、表情等;

3、出于对观众的尊重和增强演讲者的亲和力,注意得体的衣着、发型、体态等。但是,这只是完整演讲的一部分,一次成功的演讲除了要有极强的临场表现能力,更重要的还要有一篇好的底稿。那么我们就来完成写演讲稿的步骤,让你们最终成为一个会演讲的人。

二、步入正题

讲解课本P52如何写好演讲稿的内容(结合《在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第一课时讲解的内容,以加深理解)。

1、要选好话题:

要求:有话可说,见解独到,有真情实感。

2、要观点明确:

要求:条理清楚,逻辑严密,事例典型,有说服力。

3、要注意运用表达技巧:

比如,课文《在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中运用到的对比鲜明、文采飞扬、比喻生动、渲染夸张等。

三、动笔写作

从三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演讲稿。

四、转入实战

当堂构思实战演讲的细节。

(学生可以独自设计,也可以征求他人的意见。)

五、破课本原有课程设计程序,把综合性学习提到下节课完成,这样不仅能提高教学实效,而且也使原本比较散乱的内容变得紧凑整齐

宣讲家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会选择恰当的话题演讲,观点鲜明,逻辑严密,事例典型,具有号召力和鼓动性。

⑵培养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能够有理有力有节地说服他人。

2、过程与方法:

⑴学会选择自己熟悉又引人注意的演讲主题,有话可说,以理服人。

⑵根据主题活动提供的三个话题,搜集有关方面的诗歌俗语名言警句等资料,写一篇演讲稿,在班内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和胜利。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话题,写一篇演讲稿,并能够在班内发表一次演讲。

教学难点

写一篇观点鲜明、见解独到、情感真实、逻辑严密、具有说服力和号召力的演讲稿。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查找几篇比较优秀的演讲稿,印发给学生。

2、学生准备:

选择几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结合三个主题,事先查找相关的资料。

教学方法

座谈法、讨论点拨法、探究拓展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感受魅力

选择几篇演讲名篇,今以兼顾中外,印发给学生,和学生一起朗读,感受演讲的力量。

二、笑对失败

1、播放

所谓以礼待人,即用你喜欢别人对待你的方式对待别人。

──英国

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待人要在有疑处不疑。

──胡适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

4、学生畅谈:我们应该怎样善待他人?

5、老师点拨: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学会做事从表面上看来是个人在追求成功,是自己的事情,与他人无关,但实际上,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任何人也离不开与他人的合作。老师要依靠学生的学习才能成为一名好老师;学生要依靠教师的教育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老板要依靠员工的工作才能完成经济活动;作家则要依靠读者的阅读才能成为大作家。从这个角度来看,做事离不开他人的支持。如果你想获得成功,就应该想方设法获得周围人的支持和帮助。那么,怎么才能得到他人的合作呢?答案是与人为善。只有你真诚地去对待别人,善意地帮助别人,别人才会心甘情愿地与你合作,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挺身而出。可见,与人为善是我们在寻求成功的过程中必须遵守的一条基本准则。在当今这样一个合作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更是一种互动的关系。孟子曾经说过:“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那些慷慨付出、不求回报的人,往往容易获得成功。而那些自私吝啬、斤斤计较的人,不仅找不到合作伙伴,甚至有可能成为孤家寡人。有的同学会问:怎样才算与人为善呢?与人为善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包括相当广泛的内容。如:关心他人,当朋友遇到困难的时候,主动伸出友谊之手;尊重他人,不去探究他人的隐私;不在背后议论、批评他人;善于和别人沟通、交流;善于和那些与自己兴趣、性格不同的人交往;承认对方的价值和努力,对于错误要负起自己该负的责任……总的说来,善待他人的最重要原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凡事要从对方的角度来考虑。如果你能遵从这个原则,你将获得许多好朋友伙伴。

三、善于合作

1、第三组代表讲故事

故事一:兀鹰的故事

在阿根廷的沙漠地区,飞翔着一种凶猛的兀鹰:它们矫健、敏捷。奇怪的是,尽管兀鹰个个都是捕捉猎物的高手,但却很少单独行动。兀鹰往往是三三两两在天空中盘旋,一旦发现地面上的猎物,就从各个方面俯冲而下,在最短时间内将猎物杀死。然后,每个参与者都能获得—份食物……

科学家经过长期观察研究,得出结论说,这都是沙漠地区自然生态恶劣;环境差、食物少造成的,因为在这种环境下,为了避免被天敌捕捉,许多弱小动物都有很强的逃生能力。而对于兀鹰来说,要想获得足够的食物,单干不如集体行动有收获。

故事二:两个饥饿的人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根鱼竿和—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要了一篓鱼。另一个要了—根鱼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得到鱼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连鱼带汤就被他吃了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

另—个人则提着鱼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可当他已经看到不远处的那片蔚蓝色的海洋时,他浑身的最后一点力气也使完了,只能眼巴巴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间。

又有两个饥饿的人,他们同样得到了长者恩赐的一根鱼竿和—篓鱼。只是他们并没有各奔东西,而是商定共同去寻找大海。他俩每次只煮一条鱼,经过遥远的跋涉,来到了海边。从此,两人开始了以捕鱼为生的日子,几年后,他们盖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渔船,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故事三:黄蜂的悲哀

有人曾做过这么一个实验,把七八只黄蜂同时关进—个密封的小木箱里。几天以后将它打开,发现木箱的四壁,分别出现了七八个小洞。每个洞里各有一只死去的黄蜂,而这些小洞,最浅的也已超过了木板厚度的一半。也就是说,只要这些黄蜂能够团结合作,每一只都在同一个位置轮流钻上—段。那么它们完全可以钻通木箱,化险为夷,走出绝境。可遗憾的是,它们一个个只顾各自逃命,最后全部命丧黄泉,无—幸免。

反躬自问,假如我们处在这样的情况厂,是否会比黄蜂们高明?团结不仅仅只是力量,有时候它其至就是生命

2、全班学生畅谈感受。

3、小组展示收集的名言警句:

善于合作

团结就是力量

团结1+1>2,不团结11<2。

把工作当事业,把同事当朋友。

学会工作,学会生存,学会与他人合作。

与人分享快乐,快乐便成倍了,与人分担痛苦,痛苦便减半了。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

和以处众,宽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

──[宋]林逋《省心录》

4、学生畅谈:我们怎样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5、老师点拨:

竞争无非两种指向:一是相互激励,一是相互毁损。

为了达到目的,在竞争的过程中诋毁对手,是一种很卑劣的行为。竞争并不排斥合作,从某种意义来说,竞争也是一种合作。大赛的桂冠只有一个,最终获胜者毕竟只是少数,因此对大多数参赛者来说,重在参与。竞争的目的是提高自己,在竞争的过程中与选手们交流、切磋、砥砺,以求得共同的发展。由于参赛者共同的合作,创造了一种竞争的氛围,正是在这种竞争的过程中,选手们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

竞争应以不伤害别人为前提,竞争以共同提高为原则。竞争不排斥合作,良好的合作促进竞争。

四、指导学生如何写演讲稿

演讲方法指导:要进行一次成功的演讲,首先要写好演讲稿。那么,怎样写好演讲稿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演讲稿具有一般文章的共性,写作时只要符合一般文章写作的共同要求,同时再注意到它的自身特点就行了。它并不神秘,同学们写作起来也不会很困难的。

其次,我们必须掌握它的自身特点。

1、观点鲜明,内容具有鼓动性:

演讲稿观点鲜明,显示着演讲者对一种理性认识的肯定,显示着演讲者对客观事物见解的透辟程度,能给人以可信性和可靠感。演讲稿观点不鲜明,就缺乏说服力,就失去了演讲的作用。而且,演讲之所以最容易激发听众的情感,使听众的思想为之震动,精神为之感奋,情绪为之激昂,热血为之沸腾,就在于演讲内容的鼓动性。因此,同学们写作时要在表达上注意感情色彩,把说理和抒情结合起来。既有冷静的分析,又有热情的鼓动;既有所怒,又有所喜;既有所憎,又有所爱。当然这种深厚动人的感情不应是“挤”出来的,而要发自肺腑,就像泉水喷涌而出。

2、结构清楚,层次简明:

一般文稿主要是供人阅读的,读者有思考的余地,在层次结构上可以跌宕起伏,曲折多变;在内容上也可以盘根错节,错综复杂。而演讲稿是口头表达,演讲语言稍纵即逝,听众对演讲中每一句话的含义,几乎没有思考玩味的余地,其结构特点是内容的内在联系与有声语言动态交流的统一,注重有声性。因此,演讲稿特别注重结构清楚,层次简明。

3、语言流畅,深刻风趣:

要把演讲者在头脑里构思的一切都写出来或说出来,让人们看得见,听得到,就必须借助语言这个交流思想的工具。因此,语言运用得好还是差,对写作演讲稿影响极大。要提高演讲稿的质量,不能不在语言的运用上下一番功夫。

写作演讲稿在语言运用上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⑴要口语化:

这是对演讲语言的基本要求,也就是说演讲的语言要口语化。演讲,说出来的是一连串声音,听众听到的也是一连串声音。听众能否听懂,要看演讲者能否说得好,更要看演讲稿是否写得好。如果演讲稿不“上口”,那么演讲的内容再好,也不能使听众“入耳”,完全听懂。由于演讲稿的语言是作者写出来的,受书面语言的束缚较大,因此,就要冲破这种束缚,使演讲稿的语言口语化。

⑵要通俗易懂:

演讲要让听众听懂。如果使用的语言讲出来谁也听不懂,那么这篇演讲稿就失去了听众,因而也就失去了演讲的作用、意义和价值。为此,演讲稿的语言要力求做到通俗易懂。列宁说过:“应当善于用简单明了、群众易懂的语言讲话,应当坚决抛弃晦涩难懂的术语和外来的字眼,抛弃记得烂熟的、现成的但是群众还不懂的、还不熟悉的口号、决定和结论”。

⑶要生动感人:

好的演讲稿,语言一定要生动。

五、以小组为单位,围绕小组选定的话题写出一篇演讲稿,再选出小组最佳作品,修改完成后,推选一名学生准备在全班比赛

六、组织小组发言进行点评

点评标准:

1、演讲内容:

要求紧扣主题,观点鲜明,层次清楚,选材真实典型,语言生动形象,格调积极向上。

2、语言表达:

要求尽量脱稿演讲,普通话标准,口齿清楚,表达流畅,声音大小快慢适中,感情充沛。

3、形象风度:

要求衣着整洁,仪表大方,举止得体,能灵活运用表情、手势等演讲技巧。

4、观众反应:

根据现场听众反应评价。

七、评比出最佳演讲稿和最佳演讲者

板书设计

怎样写好演讲稿?

一、观点鲜明,内容具有鼓动性。

二、结构清楚,层次简明

三、语言流畅,深刻风趣

口语话通俗易懂生动感人

宣讲家课件(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作主题演讲的能力。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心理素质。

3、使学生学会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

4、培养学生写作演讲稿的能力。

活动过程

1、三项活动,任选一项,均衡分组进行。

2、联系学生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先讲述事例,后具体诠释这三个话题的内涵,让学生对话题有具体的深刻的认识。“事例+诠释”的口头交际也是为写演讲稿的有理有据做准备。

如:笑对失败包涵着坚持不懈的意志,明天会更好的乐观心态,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勇气,再来一次的坚韧,正视磨难的积极心态等等。

3、布置学生准备事例,搜集、提取依据,形成观点。倡导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演讲的材料。写演讲稿。

4、每一位同学根据52页的《写好演讲稿》,拟定演讲稿的评判标准。大组间互批演讲稿。

5、每一组选代表演讲。(一课时)

6、其余同学课堂打分。

7、每人修改演讲稿,上交,师批改。

以理服人观点明确条理清楚逻辑严密事例典型以情动人语言生动语言有感染力

话题设计

见课文50、51页。

技法指导

见51页《写好演讲稿》。

活动反思

初二的课前三分钟演讲主要目的是拓宽语文课程资源,培养学生大胆发表自己意见的习惯。这次的演讲如何讲得好,不是重点。重点应在于怎么把演讲稿写好。这其实是议论文写作的一次训练。

宣讲家课件(篇6)

本课在第30--36页。在纪念“法兰西思想之王”伏尔泰逝世一百厨年的讲坛上,法兰西另一位伟大的斗士――维克多・雨果发表了这篇激情澎湃、鼓舞人心的演讲。

这不仅仅是一篇纪念性的演说词,它更显示了雨果对伏尔泰人格的景仰、对伏尔泰精神的追随,对自由和真理的呼唤。

1.掌握灵柩、陨落、睿智等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2.学习作者抓住伏尔泰的“笔”和“微笑”两个特征刻画他的“斗士”和“智者”形象的方法。

1.通过课外查找有关资料,并共享资源,形成对伏尔泰和雨果的整体了解。

2.通过范读、集体或个人朗读,体会雨果语言的浪漫主义风格。

1.理解雨果对伏尔泰的歌颂和景仰。

2.理解伏尔泰作为“法兰西思想之王”带给同时代及后世的思想革命。

1.理解在形似散乱的内容下层次分睨、思路清晰的结构。

2.体会伏尔泰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影响,以及雨果对于伏尔泰、对于先哲、对于自由和民主的景仰。

1.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1.第一课时前,布置预习作业,能够流畅、充满激情地朗读课文,并查找伏尔泰和雨果的相关资料。

2.第二课时前,准备阿累的《一面》中描写鲁迅先生的文字和伏尔泰的挂图。◆学生准备    完成预习作业,能够读通全文,并查找伏尔泰和雨果的资料、故事等,有条件的可以阅读他们的文章。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组织学生走近伏尔泰和雨果,由此导 1.结合所查找的资料,交流讨论,进入入新课。    新课。

2.范读节1,从课文中把握作者的感情   2.仔细听教师朗读,把握文章的感情基基调。                                        调。

3、引导学生分析“斗士”形象。    3.从“笔”和“独自一人”入手,理解“斗

与景仰之情感染。

请学生展示自己查找的资料。

经历和成就。

伏尔泰评价的一个词和一句话。

b.为什么雨果认为伏尔泰是永生的?

泰的评价。

2.分析“斗士”的形象。组织学生自读、

b.对象是谁?

c.以何种方式?

d.具体的表现是什么?

出了微笑”。

2.积极讨论,自发解决问题:

君主专制,司法黑暗。    ‘

宣讲家课件(篇7)

【教学目标】

1、了解梁任公及梁实秋其人。

2、学习细节描写及加旁注的阅读方法。

3、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

2、搜集梁启超、梁实秋背景材料。

3、找出描写梁启超的精彩生动语句,仿照研讨一作些旁注。

【教学过程】

一、竞猜题导入

我想给大家出一道竞猜题,请根据我对他的描述猜一猜他是谁?

1、他给二十世纪文坛留下20xx多万字的作品;

2、他的散文豁达洒脱,亦庄亦谐,旁征博引,中西逢源;

3、他的散文小品集前后印行300多版;

4、他用近40年时间翻译《莎士比亚全集》,他的《雅舍小品》审美地享受人生。

他就是──梁实秋,20世纪华语散文天地的一代宗师。

二、合作探究

为一代大师试着评改文章,给他写评语,做旁注。可评点精彩描写,可给作者挑毛病,如语法错误

1、四人一组讨论交流,语法问题当时解决,题目、文章写法等问题可写在黑板上。

2、学生质疑解答:

⑴ 大约在民国十年左右(删大约);

⑵ 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一次);

⑶ 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约二十余年(删约);

⑷ 不少人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产生兴趣)

3、质疑用词写法:

⑴ 秃头顶不是在丑化梁启超吗?

⑵ 引用《箜篌引》十六字有什么作用?

⑶ 写我二十多年后渡河,用意何在?

⑷ 热心肠体现在哪里?

4、探究明确:

⑴ 秃头顶如实描写,无损人物。光芒四射是赞美之词。

⑵ 十六个字二十多年后作者仍记忆犹新,凸现梁任公才华横溢。

⑶ 侧面烘托梁任公的才华。

⑷ 热心肠属古今异义,本文指感情浓烈,照应第8段。

5、评点大师:

作旁注:

⑴ 走进一位短小精悍光芒四射。

旁注:如实描写人物肖像,气度不凡,布衣难掩其风采。

⑵ 启超没什么学问可是也有一点喽!

旁注:谦逊又自负,风趣幽默又爽直。

⑶ 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背诵下来了。

旁注:独特的方式,个性的动作,表现先生博闻强志。

⑷ 他真是手之舞之张口大笑了。

旁注:如此率真、奔放、激情澎湃,至情至性,古来大学问家能有几人?

6、表演开场白:

为梁任公开场白作旁注时,请一位同学上台表演开场白,用普通话,配上动作、神态。

三、教师小结

本课重点品文品人。品文本课同学们探讨了文章写法并且为精彩描写作了旁注。品人作旁注时品味了梁启超的性格、品质,瞻仰了一代大师的风采。

四、布置作业

梁任公的肖像描写与凤姐出场的肖像描写异曲同工,展示凤姐肖像,明确其身材相貌气质的写法,任选班上某位同学或老师进行肖像描写,50字以内。

【教学设计说明】

梁实秋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质朴而隽永,品人品文是教学重点,为落实《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本教案从评改大师的角度切入,即为大师修改文章、评点文章,极大地引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确认了学生阅读主体的地位,既使学生不迷信权威,又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深入地探究了文本。布置作业则采用参照式阅读方法,目的在于使学生在阅读中的收获转化为文字表达能力。

宣讲家课件(篇8)

2、识记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

能力目标:

1、理清本文的结构,理解文中重点语句。

2、欣赏语言,体会充满激情的、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演讲语言风格。

情感目标:

明了伏尔泰对人类的贡献,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一、课前检查。小组检查导学内容。

1、 走近作者及伏尔泰(查阅资料,把你知道的有关作者及伏尔泰的知识写在下面)。

2、找出文中生字词,通过查字典词典,能说出生字的音形及词语的意思。

3、找出文中的经典语句,结合文下注释,弄懂它们的意思。

4、本文可分几部分?

5、伏尔泰为人类做出了那些贡献?

二、预习检测:

三、提供资料,激趣导入新课。以作者资料、写作背景资料导入。

四、自学生疑。

1、速读课文,找出自己认为的生字难词、难理解的句子。

2、列出课文结构提纲。

3、提出学习中的疑问。

五、学习释疑。(小组合作学习,交流释疑,教师从不同小组中找出三名学生分别板书结构、生字词、疑难问题。)师生共同讨论明确:

六、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提出疑问,查找资料,联系实际,自己深入学习课文,领会要旨及写作方法。2、找出精彩语段反复阅读,体会它的精彩之处。3、做《学检》中的基础知识部分。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由学生学习中的疑问导入课文。

1、从雨果的演讲中,可以了解到伏尔泰为人类文明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2、雨果为什么把伏尔泰生活的时代看作是“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始?

1、作者认为“伏尔泰不仅是一个人,他是一个世纪”的原因是什么?

2、“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进步的两个方面很清楚地显示出来。“其中”两个方面“是指什么?

四、品味语言:

1、学生自由发言,其他学生品评交流。

2、教师举例。

3、总结语言特点:雨果在这篇演讲中很好展现了浪漫主义的语言风格。体现了对比鲜明、文采飞扬、比喻生动、渲染夸张等特点。

五、拓展提高:

1、读了本文后,你认为应向伏尔泰学习什么?

六、当堂训练:

七、布置作业:1、做《学检》中的练习。2、做《配套》中的练习。

宣讲家课件(篇9)

1、要深入解读文本这篇文章,如果按常规教法,停留于了解梁任公先生的率真和热情,读完之后,会让学生感到很轻松,但是,当我们了解了梁任公先生充满激情的深层原因,了解他的有关事迹之后后,就不那么轻松了,反而会是一种沉重,这种沉重与他的炽烈的爱国之情密切相关所以,教师首先要把握本文的深层含义

2、要体现平实文章的人文色彩这篇文章看起来很平易朴质,但所记述的是一次《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的学术演讲,教这篇文章应注重其人文内涵,重在体察人物品格、情操,把细节描写作为手段当然,要把握梁启超的真性情与爱国情怀还是要通过对文本中的有关细节赏析来认识的

3、 教学设计的角度要新颖切入教材的角度很多,但本篇课文,最佳切入角度是“热心肠”,以这个词语带动全文,引导课堂的进展

4、要与单元教学目标保持一致要有板块意识,不能孤立地为教这一篇文章而忽略本单元的其他篇目

宣讲家课件(篇10)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记梁任公的一次演讲》(板书)。从文题当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次“演讲”,其主人公是“梁任公”。那么梁任公先生的这次演讲成不成功,精不精彩呢?

二、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用笔画出你认为能够体现出这次演讲成功与精彩之处的文字,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三、小组讨论

小组之间相互讨论,并在书上的相应位置记下讨论结果。

四、展现成果

(小组代表发言)

1、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点拨:通过对比(板书),来说明梁任公先生的演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板书)。

2、他的讲演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

点拨:“预先写好”,“整整齐齐”可以看出梁任公先生的认真负责(板书),“秀丽”,“美观”可以看出梁任公先生的修养很高(板书)。

3、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点拨:“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可以看出梁任公先生不算英俊,但是由于作者对先生怀有无限的景仰之情,所以先生的“缺点”反成了优点,成了梁实秋喜欢先生的理由。“长袍”是中国文人的传统服饰,但“肥大”却表现了任公先生不喜被束缚,崇尚自由(板书)。“步履稳健”可以看出先生的从容不迫、悠闲自然之情,“风神潇洒”(板书)凸显梁任公年岁虽长,不改才子本色,“左右顾盼,光芒四射”更显其眼睛炯炯有神。智慧和灵气一看便知。

4、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得听到的。

点拨:“扫”字可见先生的沉着冷静,“翻”字形象地刻画了梁任公做思考状,“点”字又表现其自信。“启超没有什么学问——”可见其谦逊(板书),“可是也有一点喽!”又见其自负(板书)。这样一个风趣幽默(板书)的形象跃然纸上。

5、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二十余年,偶然获得机缘在茅津渡候船渡河。但见黄沙弥漫,黄流滚滚,景象苍茫,不禁哀从中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

点拨:突出先生的演讲的影响深远,以及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黄沙弥漫,黄流滚滚,景象苍茫”也见演讲的生动形象(板书)。

6、先生博闻强记,在笔写的讲稿之外,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诵得出。

点拨:突出先生的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板书)。

7、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叹息。

点拨:让学生做出相应的动作,感受文中强烈的情感(板书)。

……

五、总结成果

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写出一句话,来总结梁任公先生的形象。

(点评学生答案)

参考答案:梁启超是一个有思想,有个性,感情丰沛,沉稳睿智,风神潇洒,有热心肠而又谦逊的学者,或“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板书)

六、手法探讨

如此生动形象的人物,文中是用什么手法表现、刻画的呢?

(学生讨论)

点拨:语言、神态、肖像、动作等细节描写(板书)。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板书)。

七、实践练习

这样刻画人物的方法你学会了吗?请以《记牛老师的一次讲课》为题,写一段100字左右的文字。

学生例文:

记xxx老师的一次讲课

熊思聪

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万里无云的下午,教学楼的教室里坐满了学生,随着一阵上课铃响,走进来一位高大威“梧”,仪表堂堂的人物,穿着西装,步履稳健,神采飞扬,面带微笑,这就是“刘”老师。

他走上讲台,微笑着对同学们,再回过头看一下黑板,然后迅速转过来,头一句是:“上课。”同学们本来还像小鸟一样叽叽喳喳的便马上安静下来,(他)随后翻开书,与我们讲课。

他讲课也是极具特色的,先是走下台来,左右巡视,来查探同学们是否做好课前准备,然后点点头,依旧是微笑着,来开始讲了。

记“刘”老师的一次讲课

我清楚的记得,在一个乌云密布的下午,xxx班教室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上了一位高大威武,穿西装和皮鞋,步履稳健,面带笑容(的人物),这就是“刘”老师。

老师博闻强记,满书笔记,大部分讲课内容都能背诵得出,有时他不记得,他就上台瞥一下课本。讲到紧张处,老师便露出一脸笑意。他风趣的话语,让我们在“坐”听众狂笑。真不风趣!

(点评:两篇文章都有正面与侧面相结合的手法,符合练习的要求。但要深入细致的刻画出人物的形象,必须要仔细观察,如“面带微笑”,“面带笑容”是如实描写,但还可深入,描写笑容中的不同,刻画人物的个性。文章要纪实,如“万里无云”,“乌云密布”这是矛盾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描写。注意文中的错别字。)

八、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刻画人物的方法,如果大家留心的话,应该不难发现在《记念刘和珍君》中通过叙事来刻画人物,在《小狗包弟》中隐藏在字里行间中的真挚的情感,希望大家能够认真体会,并学会运用。

九、板书设计

讲稿 认真负责修养很高

人物 风神潇洒崇尚自由

记梁任公先生开场 谦逊自负风趣幽默正面描写

的一次演讲讲演 学识渊博旁征博引(细节描写)有学问

情感强烈率真酣畅有文采

背诵 自由洒脱有热心肠

对比印象深刻生动形象侧面描写

宣讲家课件(篇11)

教学目的

1.把握文中生字词,了解莫泊桑的文学成就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激情朗读,体会作者对莫泊桑的崇高敬意和无比痛惜。

3. 学习演说辞的感情饱满,以情动人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

1、感情饱满,以情动人。

2、语言富有感染力。

设计思路: 从听众的角度解读演说:说什么(演说内容),为什么这么说(演说目的)、怎么说的(演说技巧)。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以介绍莫泊桑、左拉及其亲密关系导入

莫泊桑简介:

莫泊桑(1850―1893),法国作家。他的文学导师是著名作家福楼拜。莫泊桑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有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美称。主要作品有《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项链》《俊友》等。

作者简介:

左拉(1840―1902),19世纪后半期法国重要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自然主义文学理论的主要倡导者,一生写成数十部长篇小说,代表作为《萌芽》。

左拉与莫泊桑交往甚密。

本文是他在得知莫泊桑英年早逝的消息后不胜痛惜,以无比悲伤的心情于1893年7月6日在莫泊桑葬礼上发表了演说。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点勾画出文中的生字词和能表达出作者思想感情的词句,了解演讲的基本内容。

2.检查学习情况

①音、形、义

跻(jī)身 精湛(zhàn) 醒豁(huó) 重荷(ha) 寥寥(liáo liáo) 卷帙(zhì)浩繁 无懈(xia)可击 洗耳恭听:专心地听(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

下车伊始:原指官吏初到任所,这里指刚步入文坛。

跻身:使自己上升到(某种行列、位置等)。

炉火纯青:比喻学问、技术或办法达到纯熟、完美的地步。

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

醒豁:意思表达得清楚遵循。

离经叛道:原指不遵循经书所说的道理,背离儒家的道统。这里比喻背离占主导地位的思想或传统。 卷帙浩繁:形容书籍多。卷帙,书籍。

无懈可击:没有漏洞可以攻击。懈,漏洞。

②演讲基本内容

明确:全文六段,可分成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写向莫泊桑致敬。

第二部分(第2―3段):写对莫泊桑的深情回忆。

第三部分(第4―5段):精辟地论述莫泊桑在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

第四部分(第6段):以“永在”的赞词结束演说。

三、真情朗读,体会思想感情

这是一篇葬礼上的演讲辞,死者是“世界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演讲的是与死者交往甚密的法国重要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自然主义文学理论的主要倡导者左拉,想象一下参加葬礼的来宾应该都是写什么人,有多少人来参加??

请你拟以左拉身份真情朗读这篇演讲辞,思考:

1、第1段是演讲的开头,作者一上来表达的是怎样的情感?

2、文中从几个方面来追忆莫泊桑的?第2段从莫泊桑的哪些方面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第3段怎样具体回忆莫泊桑的成名经过及其杰出的文学成就?作者在叙述这些内容哪些事一般人所不知道的?从这些语句中透露出他对死者莫泊桑怀有怎样的思想感情?

3、死者已矣,活着的总是要给他们的一生给予评价。左拉又是如何对莫泊桑进行评价的?第4段中作者对莫泊桑作品评价的句子有那些?第5段中作者怎样评价莫泊桑在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

4、演讲辞结尾,左拉这种强调了什么?从中我们清晰地感受到的是他对英年早逝的莫泊桑的怀有怎样的情感?听了佐拉的演讲辞,你觉得莫泊桑真的'就这样离开了我们吗?

朗读后,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引导明确:

1. 以法兰西文学的名义向莫泊桑“致以崇高的敬意”,炽烈的痛惜 深切的缅怀。

2. 追忆初识莫泊桑(外貌、神态、品质、睿智、性格特征、身体)回顾莫泊桑成名经过(羊脂球-高产、稳产)

及其杰出的文学成就;神态、品质、睿智、性格、身体等细节,对密友的强烈缅怀,对英才早逝的痛惜。

3.莫泊桑的作品是“明晰”、“清澈” 、“面包”; 在褒贬对比中高度评价“无懈可击的完美的典范”是“交口相传”。

4. 强调“他的作品将永生,并将使他获得永生。”热烈地赞扬之情。

小结:

左拉以法兰西文学的名义,热烈地赞扬莫泊桑的文学天才,充分地肯定莫泊桑的文学成就,并在褒贬对比中精辟论述莫泊桑在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满怀敬意地预言莫泊桑将与他的作品一样获得永生。

四、赏析探究,学习演讲辞写法

演讲辞一般分开头、主体、结尾三个部。开头:或开门见山,揭示主题 ;或说明情况,介绍背景;或提

出问题,引起关注。

主体:需要确定结构形式,组织好材料,构筑演讲高潮;结尾:言简意赅、余音绕梁、能够使听众精神振奋,并促使听众不断思考和回味。本文是一篇精彩的演说辞,请大家就演说辞写作方法进行探究。

学生分组合作探究,组内归纳后,提交班级讨论明确

1.开头:直接自己炽烈的痛惜之情和深切的缅怀之情全部地托出,为演讲的展开奠定了强有力的感情基调;另一方面也把听众“同样的情感”引发出来,形成情感和认识上的一致和共鸣。

2.主体:

回忆初识――回顾成名经过――评价作品――评价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健康、可爱 不断有作品问世 纯朴、明晰 无懈可击 典范

3.结尾:用“这就是莫泊桑荣光”收束上文,用“他的作品将永生,并将使他获得永生。”来热烈颂扬。

4.各部分联系:以文学之名讲话,这样健康、可爱的人,这样不断有作品问世的创作,作品纯朴、明晰是无懈可击的完美的典范,所以说“他的作品将永生,并将使他获得永生。”前后贯穿一气

紧相呼应。

5.语言表达

①作者感情饱满,以情动人。

描写传神细腻

结合议论抒情。

②语言富有感染力。

以通俗易懂的的词语表达深刻、抽象的道理

综合运用比喻、反问、反复等多种修辞手法

小结

这篇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辞,是作者用血和泪写成的,以饱蘸炽烈的情感的特点,使听众在情感、认知上引发了强烈的共鸣,从而使演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五、布置作业

写演讲辞练习

设想一下:某德高望重的死者或你敬仰的已故名人的周年纪念日将近,请你为他写一悼词,并将在纪念日进行演说。

宣讲家课件(篇12)

1、领略两位杰出人物的思想光辉。

2、品味雨果包含激情、诗化的语言。

从题目上我们可以知道这是维克多,雨果为纪念伏尔泰百年(1778-1878)冥诞的演说词。为什么要纪念伏尔泰?(他有哪些贡献)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雨果的演说。

雨果,法国作家,父亲是拿破仑军官。

伏尔泰,法国作家、哲学家、启蒙思想家。出生于资产阶级家庭。从小喜爱文艺。中学毕业后,因作诗讽刺宫廷而遭囚禁。在狱中完成第一个悲剧《奥狄浦斯王》,出狱后因宣传启蒙思想,多次受迫害并被放逐国外。为避开当局追捕,晚年避居法瑞边境,积极参加政治斗争。

1、从雨果的演讲中,可以了解到伏尔泰为人类文明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伏尔泰以猛如雷电的笔写下不朽的文章,提示封建君主的残暴,法官、神甫欺压人民的本质,教导人民从混沌愚昧中起出来,推翻君主统治,开创一个民主文明的法兰西。

2、雨果为什么把伏尔泰生活的时代看作是“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始?

在伏尔泰生活的时代前期,统治阶级压迫人民,而人民却甘心受迫,不敢、也不懂起来反抗,社会愈加昏暗腐败。这时许多像伏尔泰这样的启蒙主义思想家用自己的写下了不朽的篇章,唤起了人们反抗的意识,投入到为民主而斗争的自由中去,所以,雨果把伏尔泰生活的时代看作是“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始。

3、作者认为“伏尔泰不仅是一个人,他是一个世纪”的.原因是什么?

伏尔泰的一生经历了达到极点的专制时期和刚刚露出一线晨曦的革命时代,伏尔泰比国家领袖更重要,他是思想的领袖。

4、“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进步的两个方面很清楚地显示出来。“其中”两个方面“是指什么?

第一:做一个人,我们要行使自己的权力,第二:做一个公民,我们要恪尽职守。

四、小结:

这篇演说,是对人类先贤的崇高礼赞,对思想与人格力量的热情颂扬,也是对人类社会永远需要正义的呐喊、对良知的呼唤。

选择你最喜欢的部分背诵。

宣讲家课件(篇13)

1、知识与能力了解文学常识识记字词。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叙事中表现人物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品味语言。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梁实秋对师长的敬爱之情同时把他们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精神力量。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个世纪初,正当我们华夏处于孱弱挨打时,有一位先驱满怀豪情与希望地说出了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的壮语,他是谁?(梁启超)今天让我们跟随作者领略大师演讲风采。(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听写并注意加点字的字音:

迥乎不同短小精悍博闻强记手舞足蹈精彩分呈淋漓尽致无人问津莅临叱咤风云酣畅拭泪

2、让学生简介梁启超和梁实秋(学生介绍之后课件展示):

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1895年追随康有为发送“公车上书”,1898年参与“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1916年策动蔡锷组织护国军反袁。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早年所作的政论文流利畅达,感情奔放。晚年在清华大学讲学,著述丰厚,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梁实秋(1902~1987),中国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浙江余杭人。1915年就读于清华大学。1923年留学美国。回国后曾先后任教于东南大学、济南大学、青岛大学、北京大学等校。创作以散文小品著称,风格朴实隽永,有幽默感,以《雅舍小品》为代表作。主要著作有《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译著《莎士比亚全集》等,主编《远东英汉大辞典》。

三、整体感知课文把握内容(听课文配乐朗读)

1、本文是一篇生动有趣而又饱含深情的写人记事的回忆性散文,借一次演讲来表现梁任公崇高的品质,并表达对老师崇敬之情。梁先生的这次演讲,效果怎么样?何以见得?明确:非常成功。从第9段可得知,有许多人受感动,甚至还因此爱上中国文学。(分小组讨论推荐代表发言,教师归纳板书。)

2、梁先生是怎样做得如此成功?请同学们讨论,来借鉴他的演讲技巧。

明确:

⑴开场白独特:“梁启超没有什么学问”“可是也有一点喽”这样的开场真是闻所未闻,足以见梁氏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和他富有感染力的人格气质,这是文章中一个亮点。

⑵声音沉着有力,富有感染力。语速、节奏、语调、重音三方面来定诗文的感情。

⑶表情丰富,常言道“要感动别人就得先感动自己”,梁先生在演讲时,不光在用他的渊博学识,还灌注了他的全部感情。最典型第8段讲到《桃花扇》与杜甫的《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时表现忽喜忽忧,忽而痛哭流涕,忽而开怀大笑,极富感染力,作者精确地用了一个词──“大汗淋漓”来表现。

板书:

开场白──独特

演声音──沉着有力

讲内容──丰富而有趣

表情──成为表演酣畅淋漓

3、通过这次演讲你能看出梁任公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生读课文,勾画写人物的语句,然后回答,老师引导整理。)

明确:

⑴外貌:

①身材──短小精悍

②眼神──光明四射

③步履──稳健

④气质──潇洒

⑵演讲时的神态、语言、动作──生动有趣、旁征博引、手舞足蹈(自负而谦逊、博闻强记、自由洒脱)

总之他是一个有文采有激情的学者。

总结:同学们分析很在理,我们在描写人物时,一定要抓住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心理外貌等方面的独特之处。用语准确,在读者面前展现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

4、在看这篇文章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选材很讲究,只选取几个片段的记忆、片段印象,就象摄影只选取几个镜头,集中表现人物光彩的一面。

5、再好的材料和感情还得通过语言来表述,下面我们来细细品味一下梁实秋的语言艺术,请同学们读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和句子并总结特点?(带情感朗读。)

明确:语言简洁,如文章后面写梁任公演讲完后“先生大汗淋漓,状极愉快”,仅两句话却极有形象感,让人回味无穷。

6、这么简洁的语言蕴含作者这样的感情?(请大家深入体会。)

明确:

简洁的语言中透露出作者对恩师真挚而浓厚的情感对老师的尊敬、钦佩、爱戴之情。

“过去也有不少显宦……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可见给作者留下印象深,对作者影响大。

7、本文梁实秋给我们展示了一次精彩的演讲,我们作为学生听的课不计其数,大家回忆一下,有没有哪位老师的一节课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请同学们用自己的生花妙笔记录下来,与人分享。

8、作业:描写是凸显人物个性的有效手段,你最喜欢那段描写?仿写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