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一位母亲与家长会读后感(汇集6篇)

2023一位母亲与家长会读后感(汇集6篇)。

撰写出优秀的读后感,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当我们认真阅读作者的著作时,我们会从中受益匪浅。本文将为你详细介绍“一位母亲与家长会读后感”的各个方面,包括文章的深度内涵,让你写出真正高质量的读后感。请务必将本文收藏起来!

一位母亲与家长会读后感 篇1

读了这篇文章后,我深深地被这位母亲所感动。她隐瞒了老师对自己孩子的真实评价,用鼓励的话语激起儿子奋发向上的信心。她用爱,找回了儿子的自信心,这位母亲,用其独特的方式,帮助了儿子。

不同的母亲,有不同的爱子方式。有的母亲,是用全身心来爱自己的孩子;有的母亲,是用打或骂的方式来爱自己的孩子;有的母亲,是用独特的方式来爱孩子的。

记得,我上二年级的时候,有一次,考试考了满分,回到家里,我伸着考试卷让我妈妈看,妈妈看过后,对我说:“你考得真棒!但是你不能骄傲呀。妈妈小时候啊,也是经常考满分的,后来就有些骄傲了,考试就没考满分,老师脸上露出了失望的表情,家长也不满意,后来成绩一度不好呀。”妈妈又语重心长地说:“不要因为一次考好就不努力学了,也不要因为一次没考好,就放弃学习。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更加努力,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要有自信心”

我听完后,当时心里不是太明白,但我知道了,学习要有自信心,要努力的道理。我妈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给我讲道理,这是一种爱。

母爱是伟大的,能使我们前进;母爱是无私的,能给我们力量;母爱是细微的,有时很容易被忽略。我们所有的孩子都应该心怀感恩之心,每一位母亲,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都付出了很多。难道我们不应该感谢我们的母亲吗?

一位母亲与家长会读后感 篇2

今天,我读了《一位母亲与家长会》初读题目,我猜想家长会上的母亲是什么样子呢?是为孩子优秀的成绩无比骄傲还是为了孩子糟糕的成绩愤怒不已,为孩子不佳的成绩焦急万分还是……结果却出乎我的意料。

文章中的这位母亲,参加了孩子的三次家长会。

第一次,是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老师说:“你的孩子气有多动症,有板凳上三分钟都坐不住。”可妈妈却对他说,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第二次家长会,孩子的成绩是全班倒数第二名,老师怀疑他智力有障碍,妈妈却告诉孩子,老师说你不笨,这定能超过你的同桌;第三次家长会上,虽然老师告诉妈妈,孩子考上重点高中有些困难,但是妈妈带着惊喜的心情对孩子说,只要你努力就一定能考上重点高中。直到儿子拿到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彼此多年的秘密,化成了母子相拥留下的泪水。

好一个伟大的母亲,好一份真挚的母爱。母亲每次都在家长会回家的路上流泪,哪一个母亲不盼望着望子成龙,哪个母亲不愿意听见儿子表扬,然而这位坚强的母亲选择了面对现实,用自己的胸怀去温暖孩子的心,给了他战胜伯勇气。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这样一句话:如果人类没有母亲最无私的帮助,我们的心灵便是一片沙漠。让我们永远以孩子的名义向母亲致敬!

一位母亲与家长会读后感 篇3

读完《一位母亲与家长会》,我不禁为那位母亲对那位妈妈对孩子的爱感到温暖。

其实,不就是简单的参加家长会吗然而,却表达了妈妈深深的爱。文中讲一位母亲三次参加家长会,都遭到教师的批评,可他的妈妈回家后并没有责骂自我的孩子,而是用善意的谎言去安慰自我的孩子,最终使孩子取得了成功。

无论是那位书法家的妈妈也好,文中那位妈妈也罢,她们对孩子的爱是一样的。让我悟出一个道理:母爱是伟大的,比如那位妈妈,即使别人怎样数落她的孩子,怎样看不起她的孩子,她都会用善良的谎言去鼓励她的孩子,那位书法家的妈妈也一样,即使他写的再不好。

她的妈妈也会为了让他有信心,说他写的很好,是她们的妈妈让他们取得了成功,同时也让我明白了:以前,我们总是认为,妈妈对我们付出是理所当然的,此刻,我才懂得了,世界上每一位母亲,都是最伟大的,她们在背后的努力,是我们看不到的,她们是我们成功背后的英雄,或许,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的今日,所以,我们也需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对待她们。

为方便家长了解孩子在幼儿的表现情景,我们的班级QQ也会定期更新,及时上传孩子的教学资料以及幼儿活动照片,

母亲的一段话我觉得很有道理:“我们是穷。可是穷有什么错富也罢,穷也罢,都是日子的一种过法。穷人不见的可怜,富人也不必须高贵。再穷,也要看得自我。要是看不起自我,心就穷了,那可就真穷了!”学会做人,学会做“穷人”!

一位母亲与家长会读后感 篇4

我今天读了一篇短文:《一位母亲与家长会》。这篇短文主要写的是:一位母亲在参加第一次家长会时,幼儿园老师告诉她,她的儿子有多动症,母亲回到家,强忍了眼泪,告诉儿子老师夸他进步了。在接下来的小学、高中,母亲也都强忍泪水,编出一个个善意的“谎言”,鼓励他奋发向上。最终,她的儿子成了清华学子,这个故事令我懂得了一个母亲对自己的孩子付出了一切,尽管说了“谎话”,但用心良苦。

记得在上二年级时,我上了一个美术班,老师教我们画儿童画,我画得不好,没有足够的想象力,所以在我的房间里总能看到一张张废纸。老师跟我妈妈说:“您的孩子不适宜画画,她没有一丁点灵感!”而我问她时,她却说:“老师说你有进步了只要努力,一定会成功的。”说完,她朝我笑了笑,有时还坐在我身边帮助我,一张不行画两张,终于有一次我在参加全国绘画比赛时,获得了二等奖,我很高兴,但我知道这一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妈妈有一半的军功章。晚上,我的眼角湿润了,原来,老师并不是鼓励我,而是妈妈编了个善意的谎言“骗”了我,我站在妈妈房间门口偷听到了。

啊,妈妈,别人会说您的爱比天高,比海深,我说,您的那一个伟大的善意“谎言”,鼓励我奋发向上。

一位母亲与家长会读后感 篇5

父母的鼓励是最重要的,父母说的“假话”是光明的。

这是一个成绩很差又好动的孩子的母亲,她刚刚从学校走出来,这是她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可是她却受到了很大的打击,老师说她的孩子又多动症,要她带孩子去检查检查。可她却对自己的儿子说老师表扬了他。每次家长会,老师都批评这位母亲,这位母亲又一直对她儿子说“假话”,说他表现很好。直到高考前的一次家长会上,老师没有念到她儿子的名字,于是喜悦的离开了学校,刚好遇到她儿子,她对儿子说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高中毕业了,孩子从学校回来哭着对母亲说是母亲一直在“骗”自己,才能让我考上高中!

还是那句话,父母的鼓励是最重要的,即可以不伤害我们的自尊心还可以让我们有信心,父母的爱是无私的,父母的爱让我们一步步的成长。其实不要嫌父母啰嗦,他们的啰嗦可以让你以后在社会上出人头地,父母可以为了儿女献出一切,给我们吃喝,给我们穿,可我们却不顾一切的享受着,我们长大后要把培养我们成长的父母借来一起住,好好的感谢他们,表示敬意。

父母给我们的奉献是无私的,父母说的“假话”是光明的。

一位母亲与家长会读后感 篇6

读过这片文章后,我懂得了一个道理:要谨记父母的情。

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位母亲去开家长会,幼儿园老师告诉她,她的儿子有多动症,让他带儿子去医院看看。母亲回到家没有批评儿子,而是表扬了他。她的儿子上小学,家长会上,老师怀疑她的儿子有智障,因为她的儿子在班里排第四十九名(全班50名同),她回到家对儿子充满信心。她的儿子上中学了,开家长会,老师告诉她,她的儿子考重点高中有危险,回到家她给儿子说,他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最后,这位母亲的儿子考取了清华。

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文中的母亲,三次开家长会,她都能把学校老师的批评,变成鼓励,激励着儿子充满自信、不沮丧地成长。每次开家长会过后回到家忍着泪水,和她的儿子说“这些”话。

就像感恩提示中说道的:母亲把失望与痛苦的泪水留给自己,一直用积极的话语鼓励儿子,儿子的进步与优异的成绩是母亲用爱换来的。

母爱是多么的伟大,母亲这样做可以让一个学习很不好的孩子变成一个可以考取清华的孩子,母亲这样做可以让一个沮丧的孩子变成一个对自己学习有信心的孩子,这位母亲用自己伟大的母爱成就了一个清华才子。

我悟出了一个道理:谨记父母的恩情,回报父母的恩情。

GZ85.cOm延伸阅读

2023做最好的家长读后感汇集11篇


想要深入了解“做最好的家长读后感”请跟随我们一起来学习吧,通过阅读作者所写的作品,我收获颇多。我们可以写一篇读书笔记来表达自己阅读后的所思所感,欢迎大家把这份资料分享到自己的公众号或博客上让更多人看到!

做最好的家长读后感(篇1)

放寒假那天,儿子递给我一本书,并且很严肃地跟我说:“妈妈,这是你的作业,看完它,写一篇文章,开学的时候我交给老师,别弄坏喽,还得还给老师呢。”我小心翼翼地接过来,《做最好的家长》——著名教育专家李镇西老师的教养女儿手记。戴老师拿来的这本书犹如一场及时雨,因为对于刚荣升为小学生家长一个学期的我来说,心中有许多关于教育孩子的疑虑,迫切地想找到答案。

书中讲到,好习惯在小学阶段养成。首先要让孩子永远快乐地学习。对刚进小学的孩子,保护他对学习的兴趣、信心和快乐感,是第一重要的。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宇宙,每一个家长都要欣赏自己的孩子,发现自己孩子独一无二的优势,觉得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强,我始终认为,这是培养优秀孩子的前提。宽容孩子的第一次挫折,哪个家长不希望孩子考试成绩好,但是,面对已经很糟糕的考试成绩,如果家长一味地责怪孩子,那么孩子的自信心必然会受到挫伤,这比糟糕的考试成绩更糟糕,相反,如果我们能及时鼓励孩子,并认真帮孩子一起分析问题、总结教训,那么这正是孩子学习进步的开始。孩子的学习信心比学习成绩更重要。儿子进入小学这一个学期,我真的感到非常欣慰,用省心二字来形容最贴切了。我一直比较重视培养他的学习兴趣,让他在快乐中学习,不过分关注他的分数,更不跟其他任何人比,只要做最好的自己就行了。刚开始的时候,他会因为没考满分自责,我反而有些担心了,不断的开导他,告诉他,他是最棒的,分数代表不了什么,咱们一起找出问题,解决问题就好了。慢慢地他也自信满满了。轻装上阵,学习应该更快乐更有效率吧。有时候问他,现在如果让你重回幼儿园,你愿意不?他会痛快地说,不愿意。为什么呢?因为上学可以学知识。能看得出,他爱上学习了,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孩子应该有怎样的学习习惯呢?李镇西老师在书中讲了几个方面,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首先,不要用粗心来原谅自己。这也是我们经常出现的问题。不少孩子包括家长爱用“粗心”来原谅或者说掩饰学习上的问题。其实更多的时候,考试的失败不是由于粗心而是由于知识不熟炼所致。比如说,我们平时回家,即使心不在焉也不会迷路,为什么?因为我们对回家路线非常熟悉,以至形成了不受意识支配的条件反射。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对所学知识也烂熟于心,即使我们在做题时不是百分之百的细心,但出错的几率还是要小得多。因为轻松的一句“我粗心”,把自己在掌握知识方面存在的许多问题都掩盖了起来,等到下一次再因同样原因考试失利,又会用“我粗心”来原谅自己,如此恶性循环,会给自己下一步的学习带来多么大的'危害啊!怎样解决粗心的问题呢?平时要求孩子做到:把粗心错题归类分析、训练快速一次对的习惯、准备一个错题本。解决了粗心的问题,接下来就是要严格执行学习计划,善于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归纳整理学习资料,乐于与他人交流学习。

李镇西老师讲到了,小学阶段,最重要的习惯是读书的习惯。他对孩子的引导,主要有,营造家庭的书香气,用书香气熏陶孩子的书卷气;和孩子一起读书,并尽可能让孩子在玩儿的气氛中接触好书;自然而然地让孩子多背一些古典诗文。这几方面,我们的戴老师也是一直引导孩子和家长在做,比如去暖暖心的亲子共读,要求背诵古诗词、论语,孩子每天都会很自觉地拿出几本书来看,这种习惯不是强迫他去做的,而是慢慢培养的他发自内心的喜欢做,对于共读,以后我要严格要求自己,对孩子不能有一丝完成任务般的勉强,而仍然是游戏一般的心态,和他一起快乐读书。

学习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遇到挫折怎么办呢?李镇西老师讲到,寻找增强孩子自信心的切入点,珍视和放大孩子的光荣和自豪。这让我想起了戴老师曾把孩子的日记敲在电脑上,写进博客里,虽然只是简简单单的日常记录,但在网络上看到自己的作品,看到老师的鼓励,孩子还是相当自豪的,对本来有些情绪的他来说,这无疑是一剂良药,孩子期末考试的双百成绩,和老师给予的鼓励是分不开的,真的感谢老师。

培养孩子的人格魅力,让孩子拥有美好的品格,最最基本的是善良。不一定每一个人都能成为科学家,但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善良的人——给别人带去快乐,因而自己也快乐。小孩子的心是最最纯净最最善良的,有时候给同学辅导一下功课,自己都开心的了不得,有时候给同桌让一让,同桌的一声谢谢,都让他感动不已。书中推荐了一本《爱的教育》,一定要拿来跟孩子一起读读,希望一起从书中感受“爱”的魅力,让孩子一直做一个善良的人。

引用李镇西老师的一句话:做一个好家长,并不一定是把孩子培养得光环耀眼,功成名就,而是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是让他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能力,赢得幸福快乐的人生!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怀着感动和爱与孩子一起快乐成长,做最好的家长,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做最好的家长读后感(篇2)

李镇西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他对孩子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十分熟悉。他对青少年教育的难点和重点有了长期的思考、探索和智慧。我曾经阅读过他的《爱心与教育》、《做最好的老师》等。他的文章声情并茂、词句通俗易懂。将深奥的教育思想理念暗藏在一个个生动的有血有肉的案例情节当中,让人看了以后感到既亲切又深受教育。他渊博的知识、豁达的品格、对事业孜孜不断的追求、对孩子对家长认真负责的态度;构成了他的完美、高尚、崇明吸引力的人格魅力。不断的激励着我们教师行业的工作者们朝着更优秀、更人性、更具教育艺术性的方向去努力去奋斗!

今天,我阅读了他的另一篇著作:《做最好的家长》一书。书中用生动的具体事件阐述了作者在家庭教育方面积累的一些非常有价值的观点和经验,讲述了一个父亲从孩子刚生下那天起,就开始为孩子写日记,记录孩子每天成长中的点点滴滴的趣事,以至到后来让孩子自己坚持写每天的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心得体会并一直到孩子考上大学的故事。书中一些作者真实的感受经历催人泪下,让我们了解了作者是怎样既做好孩子的老师、又做好孩子的慈父的心理历程。同时,我们也被作者强烈的培养祖国接班人的责任感所深深的打动。

文章中说到家长就是教育者,家长生活的每一瞬间,甚至不在家的时候都教育着儿童。家长怎样穿衣服、怎样跟别人谈话、怎样谈论其他人、怎样表示欢欣和不快,怎样对待朋友和敌人、怎样笑、怎样读报。所有这一切对儿童都有很大的意义。家长神色态度上的一切转变,无形中都会影响儿童。只不过家长没有意识到罢了。父母对自己的要求、父母对自己家庭的尊敬、父母对自己一举一动的检点,都是首要的和基本的教育方法。

家庭教育首先要做到尊重孩子。家长对孩子的尊重首先是对其心灵世界的尊重,尊重孩子的心灵世界,就要保护孩子的个性。认识到孩子首先是一个独立的人。那些企图迫使孩子成为第二个自己的家长是愚蠢的。要使父母子女之间有尽可能多的共同点,也是不错的。问题是这不能以磨灭孩子的个性为代价。而且,从人才学的角度讲,越是有个性的人将来越具有创造性。家长为社会贡献一个个个性鲜明的儿子女儿,就为这个缤纷的世界又抹上了一笔艳丽的色彩!

尊重孩子的选择与让孩子尊重家长的选择是不矛盾的。在充满民主气氛的家庭中,尊重是相互的。家长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充分理解并善于听取孩子的合理主张,这实际上是为孩子树立一个尊重他人建议的榜样。在这样的家庭里,每个人都有发表不同观点并做出自己选择的权利。同时每个人也有尊重他人并服从正确观点的义务。权威不属于年龄和辈分,只属于真理。这样的家庭所培养的孩子,将来很容易成长为善于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自由与纪律、权利与义务、自尊与善待他人对立统一关系的现代公民。

他的这些观点和科学的论证,为我的工作特别是家长工作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上的指导和帮助。使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以及家长工作方面,有了更加明确的努力方向和目标。相信自己在今后的工作、生活实践中,会不断的思考总结,做一名最好的老师;做一名最好的家长!

做最好的家长读后感(篇3)

我很惭愧。我老是对儿子说妈妈工作有多少忙,没有功夫写读后感,其实这是在找借口。由于工作忙而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这不是一个好的借口,我应该先检讨一下。

做为一个家长,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光宗耀祖”,于是就用自己的想法去左右孩子,或者是大人自己没有实现的目标,一定要求孩子去达到这个目标。说的好听点是为了孩子好,其实,是大人自私的一种表现,这样只会限制孩子的发展,现在讲的是全面发展。任何家长碰在一起都会谈如何教育孩子,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说的是头头是道。但是实际并不是如此,为什么按照书中的方法总是教育不好自己的孩子呢?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个性,我们应该根据孩子不同的个性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并且每天关心孩子的细小变化,学会尊重孩子的精神世界,按照孩子的个性引导其成长。我们应该学习一些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断反思,总结。也就是一个教育和自我教育的过程。

我想我也会不断的反思总结,做一个民主的妈妈,并且和孩子一起成长。

做最好的家长读后感(篇4)

出于对孩子教育培养的需要,也是出于对教育孩子成功经验的借鉴,我从女儿学校推荐家长阅读的一系列教育丛书中选读了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做最好的家长》。

本书中,李教授告诉我们“家长也是教育者”,“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在我们教育子女的同时子女也在教育着我们,而且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应该是和谐的统一,作为家长首先应该是一位当之无愧的教育者,是孩子永远的老师,无论是学校老师或家长,其教育的目的都是为了把孩子培养成优秀的可造之才。我从未认为教育孩子只是学校老师的事情,也从不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自己就完全放心,万事大吉。但在实际行动中却在这样做,读完本书后自觉惭愧。

李教授在书中强调:“和许多年轻的`父母一样,我非常爱我的女儿,但我不把我曾有过的‘科学家梦’、‘艺术家梦’强加给她。我抱定一个信念,我要让她成为一个快乐的人!”而什么是快乐?快乐绝不是单纯的笑闹,绝不是一味的顺从,其含义应该是科学的、有着许多健康的东西存在其中。因此李教授告诉女儿:“快乐,源于善良,让人们因我的存在感到幸福,就是最大的快乐!快乐,源于知识,畅游在浩瀚知识的无边海洋,就是最大的快乐!快乐,源于童心,永远保持赤子般的纯净无暇,就是最大的快乐!快乐,源于超越,战胜自己并争取做最好的自己,就是最大的快乐!”读后我即把这段话赠与我的女儿。我的女儿也是千千万万普普通通中学生中的一个,但我也希望她能做个如此“快乐”的人,“做最好的自己”。

“让女儿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和女儿一起快乐的成长!”是李教授坚定不移的家庭教育理念,也应该成为我们教育子女坚定不移的理念。

再就是有感于李教授教育的恒心和毅力。李教授记录女儿生命成长的历程,是用心在记录。从女儿一颦一笑到女儿许多的第一次,无不体现了一位伟大父亲对女儿的记挂和关爱。第一次随爸爸妈妈坐公交车,第一次呈现出笑的表情,第一次独坐,第一次“手足舞蹈”地跳舞……无不体现出伟大的爱心。十八年,父亲从年轻到中年,从女儿呀呀学语到幼儿园到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到亭亭玉立的大学生,失败则鼓励,迷惘则开导,困惑则解惑。始终充满期待充满微笑,个中艰难唯有做父母的知道。父爱相同,而付出不一。而作为母亲的我更该好好反省自己,善待我的女儿!

总之,读完李教授的书,我觉得书中每一篇小文章,每一个小故事,每一个微小的人生片段,一两句话的教育感悟……都给人一种温暖的、健康的、向上的感觉,一种爱的感觉。

最后,用李教授的话共勉吧:“与女儿一起成长,是责任、是幸福、也是一门艺术。”

做最好的家长读后感(篇5)

看完了李镇西的《做最好的班主任》,我又开始阅读他的另一力作《做最好的家长》。

我用心感悟它的每一篇《手记》。作为一位普通孩子的家长,我也同时反思着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情不自禁地感到汗颜,有时也会感到羞愧,以及悔恨。

从儿子出生的那一天起,我们夫妇俩就开始描画着“重点培养”的宏伟蓝图,我们试图把孩子培养成为“全才”。当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我就开始教他背唐诗,朗诵经典名篇,小家伙伊伊呀呀一段时间之后,就没有耐性了。

我给他报了美术班,小家伙涂鸦了一段时间之后,又放弃了。

接下来,他参加了“小黄莺”合唱班,还是无疾而终。

当孩子读一年级的时候,我让他学习弹钢琴。

刚开始,孩子还挺有兴趣的,毕竟钢琴刚入门,曲目较为简单,易于掌握。当时,钢琴老师经常表扬他,孩子特有成就感。

随着曲目的难度加大,小家伙开始不乐意了,每一次练琴都要闹脾气。我软硬兼施,甚至拿着棍子威胁他,好歹把他唬住,就这样,勉勉强强坚持了两年。

后来,孩子的钢琴老师因家庭事务繁多,实在抽不出时间继续教孩子弹钢琴。

小家伙就开始嚷嚷,一副“打死我也不想再学弹钢琴”的样子。

在家里,孩子的原始本性总是暴露无遗的,他可不像在学校那般听话哟!不容置疑,我对孩子的教育偶尔也会触触礁,也会让我不胜其苦。

不过,事后想想,我也犯了作为家长们普遍所犯的错误,有时违背孩子的意愿,不准他这样做,不准那样做,应该这样,必须那样...... 总是给孩子的行为贴标签,把自己的主观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还美其名曰:一切都是为了你好!孩子在自己的管教之下,失去了自由,失去了支配自己生活的权利,他很不满,他在抗议。

但是,他还小,无法反抗,他只好把他的不情愿和怨恨埋在心里。

就像这次学弹钢琴,他的兴趣却不在那儿。

然而,我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强迫他去学。

为此,他每天闷闷不乐。我的心是揪结的,我为自己曾经的行为深深地自责,为自己无意间带给孩子的伤害而后悔。

但是,孩子做事总是半途而废,我感到非常担忧。

而我又不能逼迫他,让他违背自己的意愿,做自己不乐意的事情!百般无奈之下,我只好跟孩子谈“条件”。

让他选择一件自己喜欢做的事,但是,必须服从我的另外一个安排每天阅读三篇英语小短文。权衡再三,孩子禁不住我的“诱惑”,他最终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事:每逢假日去打羽毛球。于是,打羽毛球,风雨无阻;自然而然,每天的英语阅读,便如约进行。

教育和培养孩子不是一件“立竿”就能“见影”的事情。它是经历着难以避免的磕碰,再磨合;持续不断的冲突,再磨合......

《做最好的家长》中也提到:与孩子共同成长!随着孩子的不断长大,家长将很难满足其对更多知识的渴求。培养、教育孩子,首先要提高家长自己。家长的素质决定着对子女教育的成败。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知识、品格修养,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孩子,以实际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才会让健康向上的教育理念渗透进孩子的心灵。

孩子的成长是无法阻挡的,我们能选择的是:要不要与他们一起共同成长?以前,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我,总是粗浅地认为,教育孩子,那毕竟是我的“专业”啊!

殊不知,育人是一门高深的学问,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学习。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呀!

我要慢慢学会成为孩子的知己,关怀而不干涉,尊重而不放纵,分享而不教导,邀请而不要求,看似简单,我知道要做到真的不容易,但,我必须努力做到!

做最好的家长读后感(篇6)

一个拥有良好品质的人,才真正能为这个世界这个社会做贡献!在李镇西对女儿的教育中,品质教育无疑是占了最大比重的,而且,这也是教育孩子首当其冲的目标,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但现实是,在孩子的教育中,品质教育反倒显得越来越不重要了;并不是家长没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而是在这样一个快节奏的、充满竞争的、以金钱地位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商业气息浓厚的现实社会,人与人之间与来愈冷漠,人们越来越自我。对于自我的关注、自我价值的体现愈来愈重视。快节奏的生活,使人们无暇关注事情的过程,只关心结果。但一个人良好的品质往往体现在举手投足间,体现在做事的过程中。如同升大学,人们关注的只是最后的结果:高考多少分,考上了什么大学,有谁会去关心你上高中时做了些什么呢?这也许就是晴燕那些同学“自私”的原因吧!

在讲求实效、追求经济利益的当今时代,无疑知识能力的“变现”速度是最快的,而思想品质的“变现”是最为缓慢的,甚至是不凸显的。正因为这种不凸显,致使我们广大家长漠视了“品质”教育。但它恰恰影响着决定着你会成就一个什么样的人,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

使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大概是我们在孩子初来人世间时最单纯的愿望了。但是随着孩子开始上学,这个愿望的空间就被挤占的越来越小了。在李镇西老师看来,身体健康、精神快乐在孩子成长学习的过程中,是首先要保障的。由一个健康的身体,有一种乐观向上的态度,才能正确面对漫漫人生道路上的酸甜苦辣、挫折和成功……身体的健康,相信所有家长都很关心、重视,所以无需多说。精神的健康,却往往是我们忽视了的。我们常常在媒体报端看到听到这样的消息:因高考失意,某某学生自杀身亡;因不堪忍受学习压力离家出走等等。我们的第一反应是:现在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这么差!那么导致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的根源是什么呢?没有人去深究!其实就是忽略了孩子的精神健康,我们把目光过多的投放到了孩子的学习成绩上,没有去关心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和情绪的变化。可能有的家长意识到了孩子的情绪变化,但是没有有效的沟通,致使孩子没有一个正确的排泄不良情绪的通道,只能用自己的方式或消化或堆积。也可能有的家长看到了,但思想上没有重视,想当然的认为:小孩子会有什么烦恼?其实,这又是一个问题,对家长来说。当家长,是一辈子的事,要有正确的思想、科学的方法。不能因循着老一辈家长教育自己的方式方法想当然的去做。时代在发展,我们作家长的也应该通过读书学习跟上时代的步伐,用科学的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已这份一辈子的“职业”。李镇西老师在女儿的学习上首先考虑的是不要让女儿有过多的压力,乐学,才能学好!我想,对于我来说,这也应是我对女儿学习的一个正确态度。

“因材施教”,对老师说的比较多,其实对于家长也同样适用。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不同的个性、不同的思想、不同的优势。不能盲目的拿自己孩子和其他孩子比较,而且,我们家长最大的错误是拿自己孩子的缺点和其他孩子的优点比较。比来比去,往往是比的孩子没有了自信。李镇西老师对自己的女儿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认为自己的孩子就是一个普通的孩子。这一点可不容易,普天下的父母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对孩子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在这个基础上再结合孩子的兴趣和优势确定教育孩子的方向。“别老想把自己的孩子当天才”,“鼓励孩子做最好的自己”,这是李老师的教育心得,也是我们家庭教育中应该首先明确的。

孩子的学习成绩不是最出色的,并不意味着他不能成为一个出色的人!李老师的女儿晴燕就是这样一个出色的人。晴燕以“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为座右铭,并且时时处处以行动来建设自己的理想。不仅如此,晴燕的交际能力、责任感、正义感都是非常强的。这难道不是孩子能力的体现吗?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再仅仅是成绩优异,而是具有优秀品质、团队精神、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人。成绩,仅是一个方面。所以,我们在关注孩子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

这本书给我的启示,还不仅仅如此。其实,最重要的是:做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一个漫长的不断变化的过程,它需要你源源不断的付出你的耐心、精力和时间。

做最好的家长的读后感,来自新华文轩网上书店的网友:一次购买了李镇西老师的两本作品,以前就阅读过李老师的书,是与我们一样奋斗在教学前线的老师写下的作品特别深入我们内心,真正是我们需要阅读的东西。

做最好的家长读后感(篇7)

出于对李镇西老师的教育理念的认同,以及对李镇西老师个人的崇拜,20xx年暑假的一天,我一口气买下了李镇西老师的好几本大作,其中包括《爱的教育》、《做最好的家长》、《做最好的家长》。由于工作繁忙,有些书一直没有时间系统阅读。或许是出于对孩子教育培养的需要,也是出于对李老师教育孩子成功经验的借鉴,春节期间,我集中精力,一口气两次阅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家长》一书。

李镇西老师在《做最好的家长》一书最前面的自序中所告诉我们的核心理念是:家长也是教育者,这是他告诉我们的第一个意思。

接着在引言中他又告诉我们家庭教育的另一个核心概念:民主。

我认为在孩子教育中,这两点都非常重要。

家长也是教育者,这个观点我一直都非常认同。我从不认为教育孩子只是学校老师们的事情,也从不曾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自己就可完全放心,万事大吉。可实际上在行动中我却这样做过,至今回忆起来心中仍感愧意连连。记得那是女儿幼儿园毕业刚上小学时,我当时的教学任务非常紧张,担任班主任和高三毕业班的教学,每天忙得晕头转向。早上出门的时候,女儿还在睡梦之中;晚上回家的时候,女儿已在睡梦之中;只有在中午吃饭的时候可以见上女儿一面,但那时吃饭是百米冲刺的速度,根本没机会和她交流;有时见她慢吞吞的,还一个劲地催她(现在想想,自己干教育工作,没能力处理好一切,却时常因自己的慌张而搞得全家人一块慌乱不堪),所以在那种情况下,就忽略了女儿小学起始阶段的引导和帮助,结果女儿的基础不扎实,直到现在她还有一些拼音搞不清楚,她也因此而自卑。

虽然我懂得家长同样是一个教育者,可是究竟应该如何教育,我却常常束手无策。在这一篇中,李老师说:让女儿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和女儿一起快乐的成长。这是他坚定不移的教育理念。可快乐的含义决不是单纯的笑闹,决不是一味的顺从,其含义应该是科学的,有着许多健康的东西存在其中。

真正难以理解的是李老师所说的第二个意思。因为民主这个词太难理解,太难真正把握科学民主和盲目顺从的界限,好多事情都是经过后才知道的,年轻的父母又不可能有这方面的经验。李老师在本篇中介绍了民主的几个:一、尊重;二、平等;三、尊重选择权。

尊重,即尊重其心灵世界,尊重其精神世界,保护其个性,宽容其逆反心理。

平等,即父母应保留一颗童心,应勇于向孩子认错,应平等看待每一个人。

尊重选择权,即培养人的独立性,让孩子自己做主,或和孩子一起商量,而不是代替孩子做决定。

正因为这些理论说起来容易,在实际中又很难把握其分寸,所以李老师又介绍了容易出现的误区。我认为,家长在具体做法上,在涉及对错的时候,应坚持一个原则,而不能迷失立场。

《做最好的家长》是一本很好的书,一本很实用的书,当在孩子教育中出现难题的时候,出现困惑的时候,好好看看这本书,在书中与教育高手交流交流,便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书到用时方恨少,临时抱佛脚肯定是不行的,因为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只有多学才能活用。

做最好的家长读后感(篇8)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过,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学校。可是现在我们的“第一学校”出了问题,包括我自己在内。中国很多家长只会“养”不会“育”,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只有身体和学习是实在的,看得见,摸得着。至于精神需求则是虚的。什么善良、自由、情感、宽容等等,都没有分数来得重要……偶有一些家庭教育的成功者,让他们来谈谈经验,却又隔靴搔痒,不得要领,无法把经验上升到一个层面,并进而辐射开来……然而,有一位始终站在一线的教育大家,特别是在学校教育中取得辉煌成就的李镇西老师,他将要谈谈家庭教育,他将打通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隔阂,并且用他女儿一个成功的个案来解读家庭教育的密码,这就是《做最好的家长》一书最吸引人的地方。

没有好家长,就没有好教育!虽然自己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但我却和很多家长一样,有着共同的疑惑:“我的孩子很普通,很一般,怎么教?”李镇西老师认为: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成才!李镇西的教育具有魔力,长期担任班主任,对孩子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十分熟悉,他对青少年教育的难点和重点有了长期的思考、探索和智慧,这都体现在作者卓有成效的家庭教育中。这是一本别具特色的家庭教育专著。作者以教育自己的女儿为个案,阐述了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幼儿时期的启蒙教育阶段好习惯的培养、善良人格的塑造、青春期教育、学习方法的指导、坚强意志的磨练习、“代沟”的超越、读书习惯的养成、传统文化的熏陶、宽广胸襟的拓展、高三冲刺阶段的关照……为各阶段孩子的家教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和具体的操作模式。作者的女儿是一个很普通的女孩,父女间的许多苦恼、挫折都有普遍性,而作者和女儿共同克服成长道路上一个又一个困难而形成一套良好的家教模式值得学习,而其中的许多做法,与我的思想产生了碰撞,发生了共鸣。

《做最好的家长》一书,最大的特色就是细节,平凡的甚至琐碎的细节,但正是这些细节构成了李镇西家庭教育的特色。“正如一个燕子造不成春天,短暂的、间歇的、偶然式的教育,也不会带来理想的教育效果。”家庭教育是一项伟大的工程,要求你年年月月日日时时,为这个工程挥洒汗水,捕捉每一个细节,并在长时间的重复中完成习惯和品质的培养。这是对人意志的极大考验,在赋予孩子成长的同时,当然自己也收获了成长的快乐,这正是李老师书名的缘由。比如,从晴雁出生的那一天开始,李老师就用成长日记记载了晴雁成长的点点滴滴。等到晴雁到了小学,又让晴雁自己用日记记载成长过程,日记成了父女之间的道德长跑和道德接力。有人可能要问,成长日记我也在写,那么,李镇西的特色在哪里?作为教育家,李镇西的特色就在于他能够揭示普通的教育行为背后所蕴涵的教育意义,从而极大的挖掘出教育现象潜在的实用的价值。比如“成长日记”,李镇西揭示它的教育意义在于:“第一,是让以后长大了的女儿感受到父母之爱。第二,这也是一种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最好的素材。第三,记载童心的纯真,让日记成为孩子自我教育的资源。第四,写孩子成长日记的过程,也是父母不断进行教育反思的过程。”在成长日记中,李镇西赋予了它四个要义。爱心教育,让孩子学会爱父母,爱自己,爱一切值得爱的人;生命教育,让孩子理解成长的艰难,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并进而探求生命的意义;“原初”教育,让孩子不断追问,本善的心灵,纯真的童心那里去了?然后,在和原初比照中,找回自我;还有一个层面,是家长的反思教育,家长哪些教育是冲动的无效教育,给孩子成长过程带来什么样的弊端,反思之后,不仅会逐渐明晰,还会有必要的补救措施。这种清醒自觉的教育行为,当然有利于教育价值的实现。

晴雁升初中考试失利,我认为这是晴雁成长中一个重大的关节点。面对孩子的失败,李老师没有简单地责备,也没有苍白的说“你能行”,而是细心的寻找,寻找增强女儿自信的切入点。因为占据不了“尊严的制高点”,就换回不了切实的自信。最终,李老师让晴雁利用暑假,编写一本作文选,这项活动,不仅能梳理晴雁的过去,加强她的自我教育,而且着眼于将来,着眼于晴雁自信心的最终确立。终于,晴雁不仅学会了打字,而且整理出了四万多字的《晴雁展翅》!这种成就感深深鼓舞了晴雁,李老师又趁热打铁,出版了一百本《晴雁展翅》。请看这个案例处理带来的积极影响。

“渐渐地,有叔叔阿姨来向晴雁索要《晴雁展翅》,他们听说晴雁这本书很不错,都想拿去让自己的孩子好好学一学。一时间,晴雁签名赠书,真成了忙人!不到一个月,100本《晴雁展翅》就“告罄”了!晴雁感觉十分良好,阳光又映在了她的脸上……”应该说,这个案例的意义不仅在于当下,还活在时间的长河里。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当类似的挫折到来,晴雁一定会从当初的体验中,寻找到实在的解决方法和战胜困难的精神动力。而李老师自然也可以用先前的晴雁来鼓舞激励当下的晴雁,这就是教育的正效应。

我觉得:做李老师的女儿真幸福!同时也可怜自己的孩子:如果他也有一位如此懂教育的家长,那他也会像晴雁一样幸福的!因此,我要努力像李老师学习育儿经验。

另外一个重大特色是,整个书的构思以时间为序,基本上涵概了各个时段“成长中的烦恼”。每个问题,李老师都用浅显易懂的理论引导,接着,辅之具体的切实可行的处理办法,再反馈实践的成效,最后还有李老师的贴心建议。毫不夸张的说,每个贴心建议都闪耀着智慧,都给人实在的启发。在手记十三中,李老师告诉我们,当孩子到了青春期,要坦然地和孩子“谈情说爱”。因为爱情是一个人美好精神的组成部分,是美好人格的要素。而且,今天的孩子就是明天的妻子或丈夫、母亲或父亲,他们理应懂得爱,并知道怎样去爱。因此,李老师把爱情教育作为人性教育和人格教育的一部分!然后,用苏霍姆林斯基的爱情教育观来教育晴雁,并帮助晴雁正确区分“爱情”和“友情”,让孩子珍惜友谊,正确交往。让孩子成为自己情感的主人,成为自己意志的主人,成为自己心灵的监护人!这就由他律转化成自律,并自然升华为德行的萌生和诉求。

李老师的一个重要观点是:家长也是终身教育者。

我们的身份双重的,即是家长,又是教师,而我体会最深的,绝大多数家长把孩子交给老师便万事大吉,教育孩子的事便完全推给了老师,成也老师,败也老师。还美其名曰交给老师我们放心,只要是为了孩子好,要打要骂随便,决不袒护,绝对支持。见过多的是这样的家长,想想自己从孩子入学起也加入了这些家长的行列中,自己却浑然不觉。还常常感叹:能教育好别人的孩子,对自己的孩子却束手无策,读此书后愧疚:自己在推卸责任。家长要养育孩子,不仅养孩子,而且还要育孩子。不仅管衣食住行,而且管怎样成长。养育从孩子的第一声啼哭就开始了,我们就成了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启蒙老师,我们生活的每一瞬间都教育着孩子。怎样穿衣,怎样更别人谈话,怎样谈论别人的事,怎样表示欢欣和不快,怎样对待朋友和仇敌,怎样表示痛苦和愤怒……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不知不觉中担任着教育者的身份,和孩子一起走下去,和孩子一起成长。不要半途而废,孩子上学就把教育任务完全交到了老师的手中,孩子不是接力棒,而是一块尚需雕琢的石头,需要工匠(家长)的辛勤劳动,需要大师(老师)的支点、挖掘,才能成就一件惊世作品。家长是孩子的终身老师。

李老师的第二个重要观点是:养成好习惯。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习惯是人生的基础,是美德的源泉。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让孩子拥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就给了孩子一个幸福的人生。行为习惯,不仅仅是学习方面的,也包括人的行为习惯。李老师对孩子的行为习惯的培养近似完美,和孩子一起商量制定学习、生活常规,希望养成的好习惯也包含其中,和孩子一起努力将常规变成行动,并坚持下去。和李老师相比,我这个家长惭愧,无地自容。孩子许多行为习惯需要加以提升。读完此书,豁然开朗。李老师为我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进行了及时有效的方法指导。

我最欣赏的李老师的第三个观点是:做最好的自己。

“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

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成绩永远不满意,这是因为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总把自己的孩子当成天才,而不把孩子当成一个普通人。是天才,每次考试都应该满分,所以家长永远对孩子表示失望。一个人不应该简单的与别人相比,而应该跟自己比,用昨天的我跟今天的我相比,看是否有进步。不要对自己的孩子太苛求,遗传、环境等很多外因和内因注定了孩子成长的差异,天生我才必有用,只要你在同个领域,自己一天比一天进步,长此下去,你就是最好的自己。

做最好的家长读后感(篇9)

“妈妈,今天我在学校给你借了一本非常好的书”。这是接儿子放学时,孩子见到我的第一句话,儿子从书包里拿出来给我。接过来一看——《做最好的家长》。在儿子心里,也许我做的不够好,想让我学习学习;也许儿子对我也有期盼,想让我更加优秀。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生命的延续。做父母的都是呕心沥血,含辛茹苦,为的是自己的孩子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成为有出息的人。从孩子出生到上学接触最多的就是我们家长,爸爸妈妈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第一个引导者,爸爸妈妈的日常生活习惯,潜移默化地引领着孩子的认知与方向。

儿子飞扬今年已经十岁了,这十年来,我与孩子的朝夕相处,从未离开过。十年来的形影不离,造成我们母子的关系是时好时坏,有时是“话不投机半句多”,一开口就是开战;有时是无话不谈,犹如朋友。

早几年,由于生活所迫,我不得不边接送着孩子上学边上班工作。生活中没人搭把手的急躁,工作中的竞争,让我的性格变的越来越暴躁。孩子天天跟着我在商场写作业,而我却无暇顾及他,致使孩子的性格也变得有点性急没耐性。现在,纵使我变换了多种方法,向很多人请教,我和儿子的关系也几乎上没有改善。

我看到《做最好的家长》,犹如看到了救命稻草,希望能从这本书中找到答案。周末,推掉一切计划,在家好好读书,寻找“金钥匙”。我一边读这本书,一边认识到了做家长的多种错误,不是自己的孩子不够优秀,而是我做家长的自身都没有做好,总是用自己的认知来要求孩子,逼迫孩子,每当我和儿子心平气和的相处时,孩子的懂事,孩子的细心体贴,总会让我感动地落泪。其实,孩子的优点也是非常的多,只是我总是忽略掉了他的优点,天天指责他的缺点,总想让他改掉什么,成为什么样,这是我做家长的不合格。

“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读完这本书,让我真正体会到读书的价值,以前总是催孩子读书,我在玩手机或看电视,读这本书让我真正明白了,做家长的更需要读书,家长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读书才能做好孩子的榜样,才能适应社会,才能跟上孩子的步伐。以后,我不敢保证我能做到最好,但我会做到慢慢改正自己以前的不当之处,多听听孩子的意见,多以朋友的方式倾听孩子的内心想法。

爱抚和温柔的力量远远超过了愤怒的方式,作为家长更不应该把工作中、生活中的负面情绪传递给孩子。只有这样父母才能和孩子一起成长,才能真正做一个懂孩子的人,才能成为孩子的朋友和最真挚的伙伴。

从此,我不再做指挥官!要做一个陪孩子一起飞的家长!

做最好的家长读后感(篇10)

做最好的家长!相信是每个家长的理想,也是我的理想。可怎样做才是最好的家长呢?我带着虔诚的向学之心跟随李镇西老师走进他“最好的家长”世界。

《做最好的家长》通读下来,可以看出李镇西老师在教育孩子方面一直遵循这样三个简单的原则:一是培养女儿良好的品质,这是教育孩子的第一要务;二是使女儿健康快乐的成长;三是因材施教。说它简单,是因为我们每个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肯定都有过这样的想法和意识。但是说起来简单,往往做起来难!起码,我在孩子学习没有达到自己要求的时候,盛怒之下,这些念头就全飞了。这就是与“最好的家长”的差距吧!

一个拥有良好品质的人,才真正能为这个世界这个社会做贡献!在李镇西对女儿的教育中,品质教育无疑是占了最大比重的,而且,这也是教育孩子首当其冲的目标,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但现实是,在孩子的教育中,品质教育反倒显得越来越不重要了;并不是家长没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而是在这样一个快节奏的、充满竞争的、以金钱地位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商业气息浓厚的现实社会,人与人之间与来愈冷漠,人们越来越自我。对于自我的关注、自我价值的体现愈来愈重视。快节奏的生活,使人们无暇关注事情的过程,只关心结果。但一个人良好的品质往往体现在举手投足间,体现在做事的过程中。如同升大学,人们关注的只是最后的结果:高考多少分,考上了什么大学,有谁会去关心你上高中时做了些什么呢?这也许就是晴燕那些同学“自私”的原因吧!

在讲求实效、追求经济利益的当今时代,无疑知识能力的“变现”速度是最快的,而思想品质的“变现”是最为缓慢的,甚至是不凸显的。正因为这种不凸显,致使我们广大家长漠视了“品质”教育。但它恰恰影响着决定着你会成就一个什么样的人,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

使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大概是我们在孩子初来人世间时最单纯的愿望了。但是随着孩子开始上学,这个愿望的空间就被挤占的越来越小了。在李镇西老师看来,身体健康、精神快乐在孩子成长学习的过程中,是首先要保障的。由一个健康的身体,有一种乐观向上的态度,才能正确面对漫漫人生道路上的酸甜苦辣、挫折和成功……身体的健康,相信所有家长都很关心、重视,所以无需多说。精神的健康,却往往是我们忽视了的。我们常常在媒体报端看到听到这样的消息:因高考失意,某某学生自杀身亡;因不堪忍受学习压力离家出走等等。我们的第一反应是:现在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这么差!那么导致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的根源是什么呢?没有人去深究!其实就是忽略了孩子的精神健康,我们把目光过多的投放到了孩子的学习成绩上,没有去关心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和情绪的变化。可能有的家长意识到了孩子的情绪变化,但是没有有效的沟通,致使孩子没有一个正确的排泄不良情绪的通道,只能用自己的方式或消化或堆积。也可能有的家长看到了,但思想上没有重视,想当然的认为:小孩子会有什么烦恼?其实,这又是一个问题,对家长来说。当家长,是一辈子的事,要有正确的思想、科学的方法。不能因循着老一辈家长教育自己的方式方法想当然的去做。时代在发展,我们作家长的也应该通过读书学习跟上时代的步伐,用科学的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已这份一辈子的“职业”。李镇西老师在女儿的学习上首先考虑的是不要让女儿有过多的压力,乐学,才能学好!我想,对于我来说,这也应是我对女儿学习的一个正确态度。

“因材施教”,对老师说的比较多,其实对于家长也同样适用。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不同的个性、不同的思想、不同的优势。不能盲目的拿自己孩子和其他孩子比较,而且,我们家长最大的错误是拿自己孩子的缺点和其他孩子的优点比较。比来比去,往往是比的孩子没有了自信。李镇西老师对自己的女儿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认为自己的孩子就是一个普通的孩子。这一点可不容易,普天下的父母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对孩子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在这个基础上再结合孩子的兴趣和优势确定教育孩子的方向。“别老想把自己的孩子当天才”,“鼓励孩子做最好的自己”,这是李老师的教育心得,也是我们家庭教育中应该首先明确的。

孩子的学习成绩不是最出色的,并不意味着他不能成为一个出色的人!李老师的女儿晴燕就是这样一个出色的人。晴燕以“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为座右铭,并且时时处处以行动来建设自己的理想。不仅如此,晴燕的交际能力、责任感、正义感都是非常强的。这难道不是孩子能力的体现吗?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再仅仅是成绩优异,而是具有优秀品质、团队精神、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人。成绩,仅是一个方面。所以,我们在关注孩子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

这本书给我的启示,还不仅仅如此。其实,最重要的是:做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一个漫长的不断变化的过程,它需要你源源不断的付出你的耐心、精力和时间。

做最好的家长读后感(篇11)

以前读过一些关于对孩子教育方面的丛书,只是走马观花粗略的去读,经老师推荐我认真仔细的读完了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做最好的家长》一书真是受益匪浅,同时也自觉惭愧。

这是一本家庭教育专著,书中记录了李镇西老师和女儿成长的故事,通过一个个普普通通的故事提供给所有家长教育的经验。书中的每个故事可能都在我们身上发生过,拿最贴近我们的事例来说,就是面对孩子青春期叛逆的问题该怎么办,李老师的做法是冷处理,尽量避免和孩子正面冲突,大家心平气和之后再坐一起沟通,如果是孩子的错误,孩子必然会向我们道歉,但是家长错了,也得向孩子道歉,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李老师经常提醒自己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一下,一个优秀的家长一刻也不应该忘记自己曾经是一个孩子!在文中,我不止一次看到诚信、平等、宽容等字眼,这也是他在女儿成长道路上所一直要求女儿遵循的信条。“人无信不立”。诚信作为人立身之本,应当将贯穿于教育始终,不仅教育子女、学生要诚信,家长、老师更应该首先诚信。说到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平等、宽容地待人接物,也是一个人处世的基本原则。我们一直提倡“宽以待人,严于律己”,也正是这一点的体现。其实通篇就是教我“做人”。做人做好了,“小树”就会长成栋梁之材。歪七扭八的树再大也不会有太大用处。在正确合理地引导下,让孩子自然发展,不要过于干涉,只要在他遇到困难与挫折时能及时地拉他一把。

教育更多的是要给孩子以鼓励。要经常肯定孩子取得的进步或成绩,哪怕再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给予夸奖,要善于从细微之处经常发掘他的闪光之点,强化他的信心和自豪。任何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考试成绩好,但优秀不只学习成绩一方面来体现。假如孩子一时表现不很出色,如果家长只是一味地批评、怪怨,那么孩子的自信心必然会受到打击、挫伤,久而久之很可能会形成习惯和接受自卑,破罐子破摔,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对孩子的鼓励和信心的培养,李镇西老师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

教育是要让孩子快乐的学习。李镇西老师说:“让女儿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和女儿一起快乐的成长!”这也是他坚定不移的教育理念。快乐是人生的一大追求,“快乐”二字说起来很容易,但真正践行起来却不那么简单。以大人的看法,稚气单纯,无忧无虑的孩子应该是“快乐的”。但成人的想法和孩子的感受往往并不一致,甚至会有冲突,他们眼觉心受是和成人不一样的。作为家长应该学会从孩子的角度体会他的心灵,并适当引导。要给孩子提供一个宽松的氛围,尊重他们的心灵世界,以一种平等态度和他沟通对话。要知道只有他们自己感受到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也只有他们自己体验到的欢乐才会给予他们真正的动力。

让我们和孩子一起快乐的成长吧!

2023家长课堂读后感(集合9篇)


每个人对事情,对作品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体会心得一般分为学习体会,工作体会,教学体会,读后感,观后感。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我们经常都会遇到写心得体会,写心得体会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心得体会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2023家长课堂读后感(集合9篇)”,相信你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家长课堂读后感(篇1)

人的行为习惯多形成于幼年阶段,而家庭又是孩子成长的环境,它是否能成为孩子成长温床和沃土,要看这个环境给孩子的教育如何。作为家长,我自问在教育孩子上没有什么良方,但我却认识到孩子早期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一生都有深远的影响,因此,我觉得,孩子早期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用爱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家

家庭环境是影响孩子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一个孩子应先有健康的身心,才能有健康人格,继而才能发展成高素质人才,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造就了孩子良好学习习惯。而一个人拥有一个好的习惯,它将使人终身受益。因此,在家庭教育中,我把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放在首位。 二、提高自身素质做孩子的典范

父母喜欢看书,忘情工作,都会给孩子留下深刻印象。同时给他们起到一个潜移默化的作用 所以家长教育最大的特点是潜移默化,耳薰目染,,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手一抱足都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孩子未来,有说,家庭教育是“不教而教”是很有道理的。

二、讲道理,多引导,注意防微杜渐。

孩子在人生的成长道路上,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由于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还较差,社会上的一些不好的东西往往会在小孩身上反映出来,这都需要家长平时留心观察,及时发现给予教育引导,而不能用打或骂的方法。比如:我女儿读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她表姐给她一支指甲油,她非常高兴地把自己的手甲脚甲都染了,等我回家后得意洋洋地对我说:“爸爸你看我的指甲多靓!”当时我马上意识到这种好美贪靓的行为不可取,不及时纠正会让她误入歧途,影响学习,于是就耐心地给讲明道理,使她改正了

三,让孩子一心一意做作业。

有的孩子写作业时没有专心投入,“附加动作”太多,一会儿东张张西望望一会儿摸摸这玩玩那,还有的孩子喜欢几个人凑在一起边聊天边写作业,或者喜欢边听音乐、边看电视、边吃零食边写作业,如此三心二意当然不能保证作业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家长应当要求孩子在做作业时集中注意力,不要做与作业无关的事情,孩子的书桌上也不要摆放令孩子分心的东西,在孩子做作业时不要去打扰孩子:“今天在学校表现好不好,有没有受老师表扬”,“肚子饿了吗,要不要吃点心”,“做几道了?还有几道?”

四, 期望值不过高,但仍要严格要求。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材,我们同样有这种心理,但我们不会强迫她学她不喜欢的事情我的想法是让孩子能够干她喜欢的事就够了。做到爱好广泛,做事认真,对社会有用的人。

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起来的。只要我们有耐心,有毅力,持之以恒,我相信每一位孩子都能够发出自己最耀眼的光芒。

家长课堂读后感(篇2)

曾经读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男孩带着他心爱的狗跟随他的父亲第边散步,狗在奔跑中踩坏了一个女孩的小水渠,小女孩在男孩的道歉的情况下仍无理地要她做富商的父亲买下这条狗并打死它。男孩的父亲没有代替儿子出是否卖狗的选择,只是告诉富翁,狗的主人是他的儿子,应该由他的儿子作决定。

我很赞同这位父亲的做法,他没有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儿子,而是让儿子独立思考,自己选择,对自己的事情负责。

这样做看似简单,但我却认为不简单。首先,这是对孩子的尊重,父母只有尊重子女,才会受到子女的尊重与信任,这样就为两代人的沟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现在我许多家长包办了孩子的一切,从吃的到穿的,甚至包办他们的思想行为,家长只要求孩子读好书,而很少去关心他们的心灵。这样,家长和子女的隔阂越来越大,沟通也越来越难了。

其实,让孩子自己选择,还可以了解他们为人处世的思想态度和方式方法,就如开头说这则故事,最后在富商开价到起初的十倍后,男孩仍不动心,坚决不愿出卖他的狗,这说明男孩具有的美德和正直的心。如果这个男孩在金钱面前动摇,暴露出了弱点,他的父亲也就可以教育他了。

此外,这样做可以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一个人总要自己去面对人生,父母不可能一辈子当子女的指导者。孩子如果长期受父母思想的主宰,没有独立思考,生活的能力,就无法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生存下去,更谈不上有所作为了。

最后,它还培养了孩子的责任心试想,一个没有责任心的人,又如何能够面对现实,面对人生呢?

因此,我认为,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当非常重视子女,尊重他们的意愿,多征求他们的意见。

敬爱的家长们,你们都爱自己的孩子,那就请多多营造这样的氛围,让你们的孩子在这样的家庭教育氛围中健 康成长吧!

家长课堂读后感(篇3)

《父母课堂》是一本及时的书,帮我解决了很多教子过程中的问题。一向以来,我觉得自己是教师出身,读过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书,也经常涉猎育儿书籍,所以自认为对于孩子的教育能够应对自如。其实,我遇到了很多棘手的问题。如随着女儿青春期的到来,她会提出很多奇怪的问题,而且总是问个不停。又如:在这个网络社会中,如何引导孩子正确对待网络。再如:对孩子要求总是很严格,喜欢训孩子,因此与女儿经常会起冲突。如此种种,我想找到一个老师来请教,正好女儿拿回了《父母必读》。

这本由国家关工委领导出任主编的杂志,栏目周全,分类详细,并且针对性强。

首先,它的开卷很像《读者》。以一篇具有哲理思考的短文来开卷是再恰当但是的了。打开最近一期的开卷,是毕淑敏的《孝心无价》。以前在哪里读过这篇文章,但是这一次读感觉个性强烈。它根于人的亲情和伦理道义,述说为人子就应做的。对父母的孝心是无条件的和务必的,不允许有任何的理由。这样的文章对于父母和子女的教育都是很到位的。

刊物的每个栏目都能介绍优良的教子经验,从心理学、教育学以及很细微处,告诉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注意的事情。我最近个性关注亲子加油站中的走进青春期,很多困惑在那里得到了答案。我能够冷静理智的对待孩子的青春期,并且引领女儿顺利走入青春期,与她共同经历特殊时期的一些问题。《父母课堂》教我智慧地帮忙女儿处理新鲜事儿、麻烦事。如女儿回来告诉我说:有男生跟她开玩笑说男生女生如何如何,甚至有男生口吐秽语,让女儿很生气。我没有把这件事当做一个道德问题看待,以青春期问题看待更有道理。于是我先安抚女儿,不要理这些男生,这是青春期现象,他们想要明白一些成长期的问题,或者对性别问题怀有兴趣,所以才那样说的。幸好女儿是一个大度的孩子,经常与男生玩耍,有些男孩性格。但是我还是觉得就应与班主任老师沟通一下。班主任老师也觉得奇怪,说真没发现这些男生会这样,期望以后持续联络。老师也及时了解了事情的经过,告诉那个男同学要正确对待男女同学之间的说话方式。最后,我们的努力得到了效果。

《父母课堂》是每个家长的良师益友,期望家长朋友们必须好好阅读,我觉得每一篇都是真金美玉,值得学习和借鉴。

另外,我个性喜欢封二的艺术殿堂栏目,它刊登的都是著名的经典画作,很具有审美情趣。家庭心理健康测试我也很爱做,结果发现我还是个比较称职的家长,心里高兴极了。

但是呢,也有地方需要商榷,比如上期的封面上,所登照片有欠恰当。妈妈与女儿的耳朵戴了耳钉和耳环。按照校规,学生不允许打耳孔的。恐怕这是编者的一个失误吧。因为小学生一般心都比较仔细,善于发现,正确的引导他们吧,是开启他们成功殿堂的大门!

家长课堂读后感(篇4)

房祖名说:基本上我妈,我觉得对我来讲,是牺牲了她的一生吧。就从生我的那一刻,就全部都付在我的身上。她的时间,她所想的,她所有的。就是她现在可能她今生所有的东西都会想要说以后要留给我这样。

把林凤娇拿出来说,不是因为趁火打劫,也不是为了吸引眼球,确实因为她是名人,大家对她的事情都知道,都明白,不用铺垫,而她也代表了大量中国母亲的想法。我曾想过这篇文章对林的伤害,和对读者的益处,我评估了一下,以我的影响力实在伤害不到人家什么,但我相信有一批像她一样的妈妈,包括曾经的我自己,会从中有一些启发,会让他们的育儿观念和人生方向有一点的变化,或者只是起了一点想要改变的念头。这就够了。万事发乎于心。

为孩子牺牲,把全部的时间、精力、、感情,都投入到孩子身上,为他而活,是一部分中国妈妈的现状。可我想说,这,并不伟大。

扪心自问一下,当你看着孩子熟睡甜美的笑脸,说出:亲爱的,我这辈子就为你而活的时候:你真实的内心是什么样子的?是一片繁花似锦,还是一派荒芜之地;你的夫妻关系是什么样子的?是夫妻恩爱,家庭和睦,还是感情淡薄,缺乏温暖;你的人生规划是什么样子的?是拥有梦想和实施的计划,还是一片迷茫;你对未来的信念是什么样子的?是充满了希望,浑身是劲儿,还是内心冰冷,充满绝望

答案自在你心。事实上,一个为孩子而活的母亲,往往拥有一个不堪接受的自己。孩子成为你逃避自我,依附于人的救命稻草。可怜的宝宝,多么稚嫩娇小,就被动的接受了如此大的压力,如果他们能表达,一定会说,妈妈,求求你,不要为我而活,你的生命很重,我承担不起。

我不清楚为孩子而活是不是中国特色,但一定在中国最为风行。这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社会环境有关。首先,我们是一个没有信仰的国度。我始终认为,一个人如果没有信仰还能活的有支撑,有追求,有力量,面对死亡不恐惧,他一定是内心非常强大的人。但很可惜,这种强大的人非常少。我们大部分人,总是要找一点活下去的依靠。于是有人说,中国人的信仰,就是后代。把生命的意义加诸于孩子身上,就是因为自己不敢去体会一下,生命真的就是没有意义的虚空,也没有能力和勇气去探索一下,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其次,中国糟糕的夫妻关系。一个女人,从自己的丈夫身上得不到爱的呼应,自己又不够强大的时候,就会转头扎向自己的孩子。很多女人是把对老公的爱,对孩子的爱,对自己的爱,集于孩子一身。这个现象非常普遍,而且恶果非常严重,如果孩子是个儿子的话,也为将来的婆媳关系埋下了祸根。一个妈妈,始终在与自己的儿媳妇抢夺老公,因为她很久以来,就已经在心理上把儿子当老公来爱和占有了。她自己的老公去哪儿了?也许像成龙一样在外面花天酒地;也许没有出轨,但是因为不懂爱,在工作上消耗着自己的情感和精力;更糟糕的,也许在自己的妈妈那里充当着爱的慰藉。就是这样一个恶性循环。

最后,中国一直以来对于牺牲自我的一种颂扬,让妈妈们不自觉的产生做这种伟大母亲的冲动。妈妈们在说出我为你而活的时候,不但不会对自己贫瘠的人生感到羞愧,不会为自己对生命的放弃感到难堪,反倒认为这是一种伟大和荣耀。包括外界,也不会认为这有什么问题。孩子虽然深感压力,但也会对母亲的这种牺牲感恩戴德。

其实,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无论什么样的母亲,当必要的时候,牺牲自己的利益,保全孩子的利益,都是本能;孩子在某一个特定的时期,需要母亲放下一切,投入所有时间精力去照顾他们,也属正常。我们批评的是那种放弃自我,一生只为孩子而活的做法。

当林凤娇对儿子传递出,我这辈子就是为你活着,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包括我现在的所有,将来也会留给你。实际上,她传递的一个信息就是,我是一个没有生命尊严的人,我放弃了我的生命尊严。而当一个母亲放弃了自己的尊严,她亲手带到的孩子就不会知道什么是尊严。

我们希望放弃自己,来成就一个健康、快乐、幸福有尊严的孩子。但很遗憾的是,孩子活出的,不是我们希望的样子,而恰恰是我们本身的样子。有心理学家认为,孩子往往会活出我们最真实的一面,我们不讨论这种观点的对错,但我们必须承认,父母就是孩子的榜样。身教甚于言传千千万万倍。

母亲为了孩子,委屈自己,承担痛苦,孩子其实都是可以感知到的,你的愤怒,你的怨恨,你的绝望,都会投射到他的身上。孩子爱妈妈,他自觉不自觉地会与你一起承担这种痛苦,你长期压抑着的欲望和情绪,也都会在孩子身上得到释放。我见到一个非常温柔善良隐忍一切的妈妈,她带出来的孩子反倒特别自私。因为孩子从小就意识到,母亲在这种压抑的生活里,并不快乐,他把母亲没有表达的对外界的愤怒,甚至对父亲的憎恨表达了出来。靠苦行僧似的自我牺牲,教育不出来一个健康的孩子。你希望孩子坚强,你自己就得坚强,你希望孩子快乐,你自己首先要快乐,把自己的生命活成一个典范,孩子才有可能会幸福。我们要为孩子活出幸福的样子,孩子才会知道什么是幸福,而不是我们天天用一种不幸福的状态告诫孩子如何如何幸福。

家长课堂读后感(篇5)

家长课堂读后感

成长需要沟通

走进孩子的心灵,不是靠怀疑、监视,而是靠沟通。

与成人沟通,是今天的孩子特殊的精神需要。他们渴望被尊重,被信任,被理解,更渴望与父母沟通,与父母建立伙伴关系。

要想走进孩子的心灵,就要靠沟通。良好的沟通能使我们在家庭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反之,不量的沟通则会破坏这种关系。

每天孩子放学回到家里,会主动对我叙述在学校的生活和学习。有快乐的,也有郁闷的。当他说到一天愉快的学习生活时,我会与他一同分享。当他倾诉不悦和困惑时,我又与他一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关心孩子不仅在物质上,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抚慰,让孩子真正拥有一个倾诉的对象。在孩子与父母之间建立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李昶的妈妈

读“家长课堂”感想

今天读了家长课堂关于家庭教育十大误区及十大建议,和感人的七个经典教育故事,让我受益非浅。

加强家庭教育基本理论学习。读了这些文章,我觉得自己在教育知识和教育方法上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比如对孩子自学能力的培养,多看到孩子的长处,并给以赞美;重视对孩子意志品质的磨练等。

婳婳上四年级后,学习上有了很大进步。但学习的自主性较差,比较以来父母,时常需要提醒才能完成。仔细想来,这都和我平时每晚陪她做作业有关。她逐渐习惯了妈妈帮她安排一切,今后我一定注意改正。

谢谢老师为我们提供的学习资料。

张喆婳家长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的确孩子在家庭中的教育是每一个家长都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读了《家庭教育十大误区及十大建议》的文章,让我们触动很大。说实在的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真难。

比如说“以分数论‘英雄’”,每次孩子考完试,作为家长心里想的就是考的怎么样?能得多少分数;有时守着孩子完成作业,现场指导孩子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如果孩子考试中成绩不理想,作父母的想的最多的是什么时候能考一个全班第一名。孩子心里有了解不开的问题,父母开导孩子的耐心是有限的。有时候想我们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却收效甚微,达不到我们所希望的预期效果,这就是“拔苗助长”的家长式教育。同时,对孩子的意志品质的磨练往往轻于孩子的学习教育。有时候对孩子的娇宠有余,管教不足,助长了孩子脆弱、依赖、任性等不良品质。究其根源就是我们自我学习还不够,没有很好地掌握教育孩子这门科学。

所以教育孩子首先从提高家长素养做起,不断完善家庭教育存在的缺陷!!

胡皓然爸爸

我们一直认为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但要把理论上的认识变为实际的行动并使之有效果这是很艰巨的任务。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越发感到教育孩子在我们家中是最头痛的头等大事。

记得看过一篇文章,孩子身上出现的这样那样的毛病都是大人行为或教育不当的折射, 归根结底是大人造成的。随着时间推移,真真切切体会到确实是如此。这十大误区,我们或多或少都存在,之所以觉得孩子越来越难管,就是因为我们没有按规律办,不是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而是事事从我们大人的意愿出发,强加于他。没有以平等的方式与他交流,总是以教育者的姿态高高在上管教他。总之,对孩子的尊重不够,以工作忙等借口,很少与他交流。当然我们也经常能及时发现大人们存在的问题,经常开家庭会议研究解决办法,可实现起来又感到力不从心。不过我们一直没有放弃努力,只要发现孩子有点问题,马上就找原因,帮助他改变。

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也是我们大人自我教育的过程,有了孩子,有了对孩子培养教育的过程才发现原来我们自己还有很多地方是无知的。但愿我们与孩子一起健康快乐成长。

家长课堂读后感(篇6)

作为家长,我一直认为:每天让孩子吃饱穿暖就算尽到一个做家长的责任。自从读了《父母课堂》后,我感到以前的想法还远远不够做一个现代家长的要求。

通过学习《父母课堂》,我觉得要想教育好孩子,首先家长要学会与孩子共同学习,自觉地在教育孩子的实践中去感悟,要了解孩子的特点和真正需求。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多鼓励和表扬,只要孩子有一点进步就及时地表扬他。家长不能一味地追求孩子的学习成绩,要精心呵护孩子的自信心,让他相信自己能学好,保护孩子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比分数更重要。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读书的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当天的作业当天完成的习惯。 通过学习《父母课堂》,使我明白了父母日常的言行举止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如果家长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孩子就容易受到感染,形成热爱学习,自觉学习的好习惯及浓厚的学习兴趣。

感谢《父母课堂》,让我学会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与孩子一同快乐成长!

家长课堂读后感(篇7)

《父母课堂》》这本书对我来说受益匪浅,让我从一个无知妈妈成长为一个略有点教育孩子的方法。选读这本杂志对提高自身的素养是有帮忙的,里面的资料丰富多彩,涉及的层面也很广,给我指明了教育孩子的正确道路。

教育孩子的确是一门学问,不懂教育的家长又怎能培养出合格的下一代呢。孩子不光要学习好,各方面都要全面发展,以后才能适应这个多变的社会。而如今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娇宠习惯了,什么事情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自理潜力实在差,如果离开了父母,孩子们会干啥?以后又怎样能去适应社会?先别说洗衣做饭,就是独自出门购物恐怕很多孩子都做不到。遇到事情独立解决的潜力就更差了。光学习好不是全部,生活的白痴更可怕。所以培养孩子的自理潜力及独立潜力也是很有必要的。

家长对孩子要放开手脚。不要什么事情都担心孩子会出错,而不让他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久而久之家长就剥夺了孩子的锻炼机会,就会无意中扼杀孩子对解决问题的潜力。所以,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放开手脚,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是,放手让他独立去做,就如家里的家务活要他亲自参与并实践,洗碗、拖地他此刻不在话下,做起来得心应手。同时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让孩子用心设法解决问题,而不是消极的等待。实践锻炼是很有必要的。家长在这过程中要给予孩子最大的鼓励与支持。这样能给孩子无穷的力量,孩子会在以后的行动中更用心的去应对去解决。

再就是不能以家长的身份高高在上的与孩子相处,就应以平等的身份去下孩子沟通、交流。就如生活中的实例来说吧,我老是教育儿子不要老是记得玩电脑游戏,沉迷于游戏中就什么也不想去做,对视力、身体都是有不同程度的伤害,也无法静下心来学习,所以在这个信息时代要适度的掌控学习与游戏的尺度,让孩子高兴的学习和快乐的游戏。在这方面我也是一个自私的人,自己也没有以身作则,得空时就往电脑里钻,对此,儿子也劝说我好几次,让我亲身体会到言传不如身教还更加来得实在。之后,在儿子的几次劝说就不这样做了,我俩互相监督,只要有一个人做不对时就及时纠正,让我母子俩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

经过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认为教育孩子要结合当前的环境施之恰当的教育模式,因材施教,循序见进引导孩子,不要急于求成,孩子不是一天就能长大的。

透过读父母课堂,让我了解到很多,孩子不能圈养,要放开,要融入社会。要给他们一些关爱,要从小锻炼他们。给他们带给小小的舞台尽情施展发挥,将来就能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崭露头角,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家长课堂读后感(篇8)

从孩子出生直到上学,每个家长作为初学者,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都是摸索着前进的。我也和所有的父母一样,也有“望子成龙”的“理想”,可是怎么教育却感到非常困惑甚至是棘手。好在《父母课堂》向我“伸出”了援助之手,犹如一缕春风吹开了我一直以来在教育孩子方面迷茫和困惑。

《父母课堂》告诉我:“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她以循循善诱的语言告诉我们,作为父母要和孩子一起成长。字里行间洋溢着指路明灯似的爱。从那时起,我便爱上了她。

《父母课堂》告诉我:儿童心灵的启蒙是从家庭教育开始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即是如此。在家庭中,母亲的角色是至关重要的,从孩子出生以后甚至于在母亲的身体里孕育开始,母亲就会在孩子的心中播下一粒粒语言的种子。当种子在孩子的心中扎根时,(以爱为话题的作文)亲子之间建立起的亲密关系是无法切断的。所以让语言,特别是带有感情的温暖的、生动的的语言,深植于孩子的心中,会促进孩子心智的健全发展,而不是机械的语言。直到现在我都非常庆幸,如果我当时发了火,如果没有《父母课堂》,我的孩子会不会是今天这样的优秀……

我把《父母课堂》当作我的社会大学,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的指路明灯,她给所有的父母以启迪,烛照我们模糊的认识,使我受益匪浅。

家长课堂读后感(篇9)

父母课堂每期必读。如今读父母课堂成了我生活中的一个习惯。 凡是有责任感的父母,选读这本杂志对提高自身的素养是有帮助的。里面的内容丰富多彩,涉及的层面也很广。让家长们受益匪浅,这本书好像一盏灯,给家长们指明了教育孩子的正确道路。。

教育孩子的确是一门学问,不懂教育的家长又怎能培养出合格的下一代呢。孩子不光要学习好,各方面都要全面发展,以后才能适应这个多变的社会。而如今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娇宠习惯了,什么事情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自理能力简直太差,如果离开了父母,孩子们会干啥?以后又怎么能去适应社会?先别说洗衣做饭,就是独自出门购物恐怕很多孩子都做不到。遇到事情独立解决的能力就更差了。光学习好有啥用,生活的白痴更可怕。所以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及独立能力也是很有必要的。

家长对孩子要放开手脚。不要什么事情都担心孩子会出错,而不让他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久而久之家长就剥夺了孩子的锻炼机会,就会无意中扼杀孩子对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放开手脚,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是,放手让他独立去做。同时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让孩子积极设法解决问题,而不是消极的等待。实践锻炼是很有必要的。家长在这过程中要给予孩子最大的鼓励与支持。这样能给孩子无穷的力量,孩子会在以后的行动中更积极的去面对去解决。

但是也不能过于放开。我绝对反对象韩国家庭教育方式:狼型教子法。太残忍了。我不能眼睁睁的去整自己的孩子,因为我不是母狼,孩子也不是小狼。不能让他们从小就成了没有感情的冷血动物。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我更愿意让孩子更多的领略到关爱。如果没有爱,象狼一样的自强自立的人在社会中会无法生存,无法自保。象澳大利亚人那样的捍卫隐私,我也接受不了。因为自己的孩子不能全部扔给学校,完全由学校来掌控孩子的一切,而当家长的却一无所知。学校能负担孩子的一切吗?学习成绩当家长的不了解又怎能有针对性的去引导孩子的某些方面?

总之,要结合当前的环境施之恰当的教育模式。以前我可从未有过这么深刻的体会。通过读父母课堂,让我了解到很多,孩子不能圈养,要放开,要融入社会。要给他们一些关爱,要从小锻炼他们。给他们提供小小的舞台尽情施展发挥,将来就能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崭露头角,成为一颗耀眼的明星。

母亲读后感


你知道怎样发挥读后感写作技巧吗?读完一篇优秀作品时,难免有许多深思。推荐大家写一篇读后感来进一步理解“母亲读后感”,以提高阅读水平。这篇文章绝对值得一读!

母亲读后感 篇1

母亲,是这个世上最亲、最爱我们的人,同时,世界上最无私的爱也就是母爱,母亲时时刻刻都在关心着我们,并用她那微小的动作来告诉我们。《母亲的手》这篇文章就让我懂得了这个道理

作者的母亲每晚都会给她掖被子,还会用手拨开她的头发,然后吻她的前额。随着时间的流逝,母亲的手变得粗糙,而有一天作者对母亲的做法很反感,便对母亲发起了牢骚,而母亲听后却没有停止这种做法。作者长大后,很怀念母亲每晚的那一吻,也经常想起那天她对母亲发的牢骚,心里感到十分愧疚。当她向母亲诉说自己的羞愧之心时,才得知母亲早已忘记了这件事,早已原谅了她。

俗话说的好:母爱是伟大的。在我失败的时候,母亲会在身边鼓励我,给予我力量,在我伤心的时候,母亲会安慰我,让我开心;在我成功的时候,为我加油;在我

记得有一次,我在英语短剧比赛中取得的成绩不是很理想,我伤心地流下了眼泪,比赛结束后,妈妈带我到超市买了许多零食和玩具,并且还一路安慰、鼓励着我,给予我希望,让我不再伤心,继续加油!我被妈妈的话语所打动,顿时豁然开朗:是呀!机会是有很多的,只要平时多多练习,机会来时要抓住,那么成功就会离我越来越近。

母亲对我们的爱无处不在,也许,是一句简单的话语;也许是一个深情的眼神;也许,是抚摸你脸颊的手;也许,是一个甜甜的微笑总而言之,母亲的每一个动作,都留下了对我们深深的期望!

母亲读后感 篇2

《母亲》是我极为欣赏和喜欢的一部作品。它描写了前苏联时期工农人民为真理,为平等,为自由,为过上好的生活而不断奋斗的故事场面。

巴威尔·符拉索夫是工人区中钳工的儿子。他偷偷地学习,因为这是工人所不能拥有的权利。一些工人的子女和他一起读书、讨论问题、办报、散发传单,干起革命事业。母亲起先担忧自己的儿子,慢慢的,她喜欢并钦佩这些年轻的革命者们,自己也受到了教育,参加了革命工作。随着革命事业的不断壮大,沙皇反动政府开始迫害革命者。但以巴威尔为首的组织却冒着生命危险宣传革命思想。工农运动越来越浩大,群众的反响越来越强烈,母亲的思想觉悟也越来越高,她将整个心灵献给了属于人民自己的革命事业。

《母亲》是一部思想上的革命作品。它号召人民团结起来,为自身利益而奋斗。小说中,巴威尔这一群青年将自己的青春献给了壮丽的革命事业。他们不顾个人安危,为无数平民的利益到处奔走,演说、散发传单,用宣传去唤醒人民,使人民从以沙皇反动政府为主的压迫大众的机构中解脱出来。他们追求真理、热爱和平,所以他们要奋斗,要用行动去****一切不平等的现象,去捍卫群众的利益,去创造社会主义的社会,去实现无产阶级的和平梦想。他们崇高的理想和真诚的呼吁使无知的工农阶级觉醒,他们伟大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感染了身边的人。母亲正是从一个柔弱、温顺、忧郁的传统工人区妇女变成了一个有着深刻见地、满腔热情、勇敢无畏的新时代革命工。她不辞辛劳地长途跋涉送报纸、传单,不顾警察的残酷毒打向群众宣传革命真理;她和青年们一起带头,高高举起代表理性、真理、自由的旗帜,向世界宣告着革命者强有力的信仰;她忍受着儿子被捕、骨肉离别的痛苦,在一个个革命者接连入狱后仍坚持着实现自己的宿愿……当法庭审理这些革命者时,年轻人振奋人心的微笑显示着革命事业的光荣与革命工的顽强,他们慷慨激昂的演说宣示着坚定的信念:“……你们使人们无法生活,毁灭他们;社会主义却要把遭到你们摧残的世界连成一个不可分割的伟大整体,而且这一点——一定要实现!”他们的眼睛里闪烁着正义的光辉。

这部小说使人热血沸腾,令人强烈地感受到可敬的革命者们的勇敢不屈、正气凛然,由衷地赞叹他们对理想的坚持,钦佩他们对伟大事业的献身精神。特别是母亲这个人物的思想转变,由胆小、明哲保身的保守派到热爱生活、传播真理的革命先驱。这壮丽、激昂的革命故事震撼着我,我看到了生命的真谛。

从文学技巧的角度看,《母亲》以一个母亲的改变为脉络描写振奋人心的革命。这使得小说更贴近读者,使读者感受更真实,更深刻。这一做法有着相当大的效果,它使小说情节更紧凑、引人入胜,并使革命显得更人性化。

记得小说的最后一幕。母亲在人群中呼喊着散发传单,向人们演说。宪兵扑上去毒打母亲。不屈的母亲高呼:

“复活的灵魂——是杀不死的!”

“真理是用血的海洋也扑不灭的……”

《发现母亲》是教育学家、社会心理学家王东华用十年的时间写出的一部关于母亲与教育的书籍。

“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是天才的母亲”,“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这两句话贯穿了全书的中心,是作者最有价值的发现。

放假之前朋友说:“我给你推荐一本书,这本书对我们做教育工作的尤其是女性有很大的教育性和指导性,书名是《发现母亲》。

寒假期间认真阅读了此书,《发现母亲》不止是从一般意义上论述了母亲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影响,而是从文化学、社会学、教育学等不同的角度揭示了现代社会演进过程中,母亲角色的悄然变易、社会观念对母性的支配以及教育制度对母性的重塑。在这本书中,作者不但号召人们关心母亲,更要给为人之母营造做母亲的环境,让每一个母亲都成为孩子成材的推动摇篮之人。

阅读之后细细回味,书中提到的每位杰出的人的背后都有一位伟大的母亲,他们都是在母亲的启蒙和引领下走向了成功。如:孟母、岳母等等这些伟大的母亲成就了儿子的辉煌。所以王东华教授提出“上帝之所以先造出男人,并不是因为男人比女人优越,而是因为男人比女人好造,上帝先造出男人这个试验品后才去造女人。当上帝把女人造出来后,上帝造人的任务也就完成了:它把这一任务交给了女人!母亲的工作正是上帝的工作!”“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母亲的手中!” 也就是说:母亲不仅可以直接为社会创造财富,母亲还可以通过培育子女完成对人类的贡献,是世界未来的创造者。

有那位女性能比她的工作更忙,以至于不能照顾孩子。如果因为工作而放弃对孩子的教育是最错误的选择,你的工作可以由更多的人去做,但孩子因此被毁掉的一生却是永远没有人能弥补的,对于母亲工作孩子应该兼顾,如果不行,应该毫不犹豫的选择孩子。即然生下孩子就要为孩子负责,也是为国家负责,把一个合格的人送进社会是比自己工作更重要的事。

做一个好母亲并不只是生下孩子给孩子喂饱这么简单,母亲不能只是用手把孩子捧起,更要用心把孩子捧起来。母亲喂给孩子的不仅仅是奶水更应该用自己的精神素养喂养孩子幼小的心灵。因此母亲要有足够的自我认识,知道自己肩负的是怎样重要的便命。

母亲读后感 篇3

浓眉大眼,樱桃小嘴……有点q版,有点卡通,这就是我的妈妈。

我的妈妈十分有个性,她时而温柔,时而严肃,时而活泼,时而文静,我非常喜欢我的妈妈。

我的妈妈是个急性子,每当我上学有点磨蹭,妈妈就催促我:“快点,快点!”我会很烦她,但是妈妈从来没让我迟到。

我的妈妈很严厉,每当我考试考不好的时候,妈妈就会拍拍我的肩,严厉地讲起道理来,从此以后考试就难不倒我。

我的妈妈很温柔,当我生病的时候,妈妈忙手忙脚,一会为我拿水,一会帮我拿药。我看见了,妈妈的眼神流淌着温柔。

我的妈妈很可爱,她会陪我玩,会调皮地眨眼睛,有时还会不顾形象地哈哈大笑,她还会讲笑话,让我笑得合不拢嘴。

我的妈妈就是这样的“变色龙”,她时而生气地批评我,时而开心地逗我玩,时而温柔地抚摸我的头……我十分爱我的妈妈,我觉得妈妈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

我爱我的母亲!

母亲读后感 篇4

明天就是母亲节了,我怀着喜悦的心情读了《我的母亲独一无二》这篇感人的文章。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作者的母亲为了他,成了一名“素食者”。自己的母亲患了各种各样的疾病他都不知道。直到母亲去世后的三年半,他才得知母亲死了。母亲发生了什么事情作者都不知道,那是因为他的母亲不想打扰他美好的生活。

这篇文章告诉了我们,母亲是永远陪伴着你的步伐。即使母亲死后,但母亲还是永远爱你的!从小到大,无论我们做任何事情,是失败还是成功,伴随我们的始终还是母亲,母亲做的所有事情,为的还是我们。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我们的母亲。

读了这篇文章,使我不禁想起了我的妈妈。记得有一次,妈妈对我说:“女儿,你已经长大了,还要妈妈帮你洗衣服,你应该学会自己洗衣服!”我不以为然,生气的说:“可是我们班的同学都是妈妈帮他们洗衣服啊,为什么我要自己洗衣服?”妈妈听完我说的话后,并没有说话,而是把我昨天穿过的脏衣服给了我。我又生气的说:“我不洗啦!”说着,我把脏衣服扔在地上。日积月累的脏衣服越来越多,我极不情愿的把脏衣服拿到洗脸盆上,开始洗衣服。衣服干后,我发现衣服洗得很干净,便以为是自己洗得很认真。谁知有一天晚上,我睡觉正睡得香,但要去上厕所,我便跑到洗手间,我发现妈妈正在洗衣服,仔细一看,那些衣服正是今天自己刚洗过的衣服!

我终于知道自己洗过的衣服为何如此干净,并明白了母亲当初让我洗衣服的目的!

当我们做任何事情成功时,陪伴我们的不一定是母亲。但当我们失败,遇到挫折、委屈,或遇见了不开心的事情时,在我们身旁悄悄走过的必定是母亲!这是《我的母亲独一无二》给我的主要启示!

明天就是母亲节了,在这里,我祝全世界的母亲都身体健康,生活越来越美满!

母亲读后感 篇5

父母对我们的爱总是难以回报的,可怜天下父母心,谁人的父母不伟大?偶读老舍的《我的母亲》深有感触,老舍以其平实的笔触为我们塑造意味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形象,激起我内心的共鸣。

在老舍的文中,这是一位含辛茹苦的母亲,这是一位善良的母亲,这更是一位坚强的母亲。

她的母亲“即使在最危险的时刻也要用单薄的身体保护自己的孩子”。在老舍眼里“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实生命的教育”,“她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

母亲“最会吃亏”,遇到困难都是“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她的泪会往心里落”!

在母亲那里,他看到对一切人和事都应采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当作当然的,他继承那种“软而硬”的性格。当他的三姐出嫁时,“母亲的手就和冰一样凉,脸上没有血丝-那是阴历四月,天气很暖。大家都怕她晕过去。可是,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地走去……”当老舍入学时,母亲“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

然而,当老舍再次想起他地母亲时永远是歉疚地,永远是恐惧。“失去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香有色,却是去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溉的”。当再次回忆起母亲,老舍只能以“心痛!心痛”结尾,无言以对。

“儿女的生命是不依顺着父母所投下的轨道而一直前进的,所以老人总免不伤心”。我们作为子女的,应时刻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感谢父母,感谢他们所付出的,感谢他们带给我们的一切。即便身在远方,也要常回家看看,毕竟那是你永远的根。不要让老人操心,也不要让老人孤独,因为他们付出的够多,因为你是他们的命。

母亲读后感 篇6

读了《怀念母亲》这篇文章,我觉得作者写的非常好,让我很感动。当作者写了他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他知道这个消息后,哭了几天几夜,饭不吃,觉不睡,还想随母亲一起长眠于地下。我也很想哭,我能看得出他们母子之间那种深厚的感情。

作者很后悔不该离开母亲,应该陪在母亲身边,让她开心的过每一天,当他最后一次回故乡,他看见母亲的棺材放在那里,便大声痛哭起来,当时他心里真想一头撞死。他舍不得母亲离开,因为母亲在她心中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母爱是伟大的,每个人的母亲都很伟大,在我们小的时候母亲话了多少心血,吃了多少苦头,才把我们养大成人。母亲真伟大,从小我们调皮捣蛋,虽然母亲打我们,骂我们,当时我知道母亲都是为了我们好,打我们后她自己心里比我更痛。为了让我们能够成才,她才这样做的。所以说我们不能忘记母亲对我们的爱,要好好学习,不能辜负母亲对我们的期望。

母亲读后感 篇7

今天,老师带着我们品读了《怀念母亲》一文,学完课文,我感悟良多。

我也有一个深爱着我的母亲,生活中,我总是觉得妈妈对我要求过于严格,什么都要管,管我写作业、管我吃饭、管我看电视、管我穿什么衣服、管我几点睡觉……我也不知道妈妈哪来的旺盛精力,每天不但要忙工作上的事情,还要时刻关心我的学习生活,妈妈的管束常常让我有些喘不过气来,总想着有一天能摆脱妈妈的束缚,那就太好了,终于,一个周末,妈妈告诉我,单位派她出差,她要离开家几天,一听这消息,我乐得差点蹦了起来,终于盼来了我渴望已久的自由!妈妈刚走,我就打开了电脑疯狂地玩了一个上午,吃过午饭我又跑出去跟朋友玩了一个下午,等到傍晚才回家,可一回到家,我才感觉到少了妈妈的家,有些冷冰冰的,安静得让人有些烦燥,心里有些空落落的,少了妈妈的监督,做什么事,都提不劲来,脑子里总是不断地回忆妈妈出差前对我说的话:“别忘了写作业,不要总玩游戏对眼睛不好,晚上睡觉盖好被子,一定要按时吃饭……”一想到妈妈的叮嘱,我的眼泪开始不听话地往下掉,妈妈不在身边,我感觉自己像一个没有灵魂的人,直到妈妈回来,我的心情才开始好起来。妈妈出差的这段日子,让我体会到了没有母亲的日子是多么的难受。

六年级:吴姿宣

课文主要讲了季羡林爷爷怀念她两位母亲的事。季爷爷六岁就离开了自己的母亲,跟母亲生活的时间并不长,他原本想着大学毕业后,就奉养母亲,弥补多年来对母亲的亏欠,可母亲却去世了,这让他很懊悔。后来,他又到国外留学,异国他乡,他不仅怀念母亲,更思念着自己深爱的祖国母亲。文章中,季爷爷对自己母亲的思念,让我感同身受。

我懂季爷爷怀念母亲的心情,是季爷爷教会了我要好好珍惜母爱!

母亲读后感 篇8

我终生一生没世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养我的生身母亲,而另一个却是我宏大的15亿人都领有的故国母亲。我从未失去过这任何一名母亲,而季羡林爷爷却得到了他的生身母亲,还写了一篇感想的作文:《怀恋母亲》。

《怀念母亲》主要讲的是:作者季羡林读大二时,年仅四十多岁的母亲就过世了,这对作者来说是个不小的进攻。他很思念生身母亲。过后去外国留学,他进一步觉得到了本身的孤寂与伤感,又一遍遍留念着本身的祖国母亲,从未断过。这类留念之情,始终随同着作者在国外留学的十一年。

过后,季爷爷到外国留学,第一次离开了祖国母亲的怀抱,是以极为思念,是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祖国母亲与生身母亲频来入梦。季爷爷写了一篇叫《寻梦》的散文以来告白他对两位的怀念与酷好。我是家中的小珍宝,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家人每天围着咱们转圈,享尽了全家人的宠爱,而我呢,不单不知恩图报,还满口诉苦这个不好,那个厌恶。我真应该好好反思一下,我应当珍爱此刻家人带给咱们的爱,并要试着去回报,可能是为阿妈洗碗,为老爸捶背,考个好成绩……不要等到老了的时候,像季爷爷那样构成为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可惜,所以,请朋友们,和我一块儿好好珍惜陪伴在家人身边的每一分,每一秒,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让他们为咱们而自豪,因我们而骄傲。

母亲读后感 篇9

自从我读了这篇文章,就感觉母亲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人物,为了自己的孩子都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东西。

这篇文章主要写自己的孩子生病了,母亲怕他去世,因为她小孩的脸蛋已经没有血色了,然后,死神就把小孩给带走了,所以母亲就要救回小孩,经过中间的苦难,终于到了死神的家里,并要回了自己的小孩。

在这篇文章里最让我感动的是在中间,在母亲找回她的小孩的时候,一个女人说,必须给我唱歌,我才告诉你儿子的去向,母亲含着泪唱歌,然后这位女人终于说出了她儿子的去向。走着走着,母亲就碰到一丛荆棘,母亲问:“你看到了我的孩子没有?” “看过,”荆棘说,“不过你必须把我抱在你的胸脯上温暖一下,否则我不会告诉你他在哪的,我在这儿都快被冻死了。”母亲忍着痛抱着荆棘,荆棘的刺把母亲的胸脯扎出了血,但是荆棘长出了叶子并开了花,于是荆棘就告诉母亲寻找的方向。母亲又来到了一个大湖边,大湖说“只要你把眼珠给我,我就告诉你,因为你的眼珠是我见过最亮的眼珠子。”于是,母亲把眼珠哭了下来给大湖,大湖就送母亲过去,母亲又碰到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她说:“只要你把头发给我,我就告诉你死神在哪里。”最后,母亲把头发送给了老人,然后老人把母亲送到死神的房间里,这里有好多花,这些花正是别的小孩的生命,过了一会,死神来到这里,把母亲的小孩带到一个很遥远的地方。

从这里我读出了母亲都是伟大的.,为了孩子不惜牺牲一切。

母亲读后感 篇10

这部小说使人热血沸腾,令人强烈地感受到可敬的革命者们的勇敢不屈、正气凛然,由衷地赞叹他们对理想的坚持,钦佩他们对伟大事业的献身精神。特别是母亲这个人物的思想转变,由胆小、明哲保身的保守派到热爱生活、传播真理的革命先驱。这壮丽、激昂的革命故事震撼着我,我看到了生命的真谛。

从文学技巧的角度看,《母亲》以一个母亲的改变为脉络描写振奋人心的革命。这使得小说更贴近读者,使读者感受更真实,更深刻。这一做法有着相当大的效果,它使小说情节更紧凑、引人入胜,并使革命显得更人性化。

记得小说的最后一幕。母亲在人群中呼喊着散发传单,向人们演说。宪兵扑上去毒打母亲。不屈的母亲高呼:

“复活的灵魂——是杀不死的!”

“真理是用血的海洋也扑不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