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政治课件12篇

七年级政治课件12篇。

我们的动力源于您的需求。我找到了“七年级政治课件”这些内容。教案课件是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第一步,也是成功上好课的必要条件。每位老师都应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因为教案是教学过程的详尽设计。我为你提供这些教案,供你参考,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七年级政治课件 篇1

教学理念:

新课标提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的基本理念,这种“生本教育”的理念正是本课的教学设计理念。本课从“生本教育”出发,通过引导学生对知识、能力、态度的有机整合,体现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力求实现课堂教学的生活性、发展性和生命性。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中第四单元第八课的一课书。该课在新课标中属于社会生活实践板块。课文中介绍的社会中学生面临身边的各种形色的诱惑以及如何面对这些诱惑是中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内容。

本课旨在以身边熟悉的诱惑为例,尝试初步认识并准确的把握社会生活环境中的复杂性,逐步形成辨别是非的能力,帮助学生正确分析和对待身边的诱惑,学会采取正确的方法抵制不良诱惑。同时使学生认识到明辨诱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辨证的方法分析事物的能力,树立学生的自信、自强的信念。

学情分析:

我校学生多来自比较富裕的农村或城乡结合部,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较低,但通过七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以来,他们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逐渐浓厚,学习思想品德的良好习惯已基本养成,并且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意识。

身边的诱惑是学生比较熟悉和探讨的话题,也是学生无法明确分辨是非对错的困惑。据调查,他们在小学的生活中就已经开始不同程度受到了这些诱惑,但很多学生却无法正确处理,因此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熟悉度和好奇心,这为他们深入学习本课提供了有利条件。

针对上述学情分析,课前搜集一个学生身边的具体的事例,在课堂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课堂上通过教师讲故事,丰富学生的听觉和想象能力,使其有身临其境之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身边存在的种种诱惑。知道诱惑的促进作用和不良诱惑的危害。

能力目标: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逐步形成辨别是非能力。初步学会用辨证的方法分析事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追求科学、健康、充实的初中生活。

[教学重点]如何辨证地认识领奖台、金钱的诱惑

[教学难点]如何辨证地认识游戏机、网络的诱惑

[教学形式]多媒体、问卷调查、讨论、活动等形式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或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意图

一、感受诱惑

用一个flash《灌篮高手》引入新课

学生观看,并注意自己的感觉的变化。

让学生注意自己在看动画时出现停顿的感受,简单了解诱惑给人的强烈的想继续完成的吸引力。

二、诱惑大揭秘

发现诱惑,分类诱惑

使学生学会辨证地分析问题的方法。

三、请你分析(创设情景)

教师讲述《小西的故事》

问题:

小西的转变是怎样的?

他身边存在哪些诱惑?

进行心理体验,想象小西的心理转变,激起进一步了解诱惑的兴趣。

以学生意识为理念,从学生思维的角度出发,抓住学生喜爱听故事的心理,通过声情并茂的设问和描述,将学生引入对小西故事的想象,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我做编剧

活动一:故事改写(四人小组讨论)

现在你是命运之神,手上有一次改变小西命运的机会。这样你希望从哪里开始改变他的命运?怎样改变?为什么这样改变呢?(给一个提示,命运的改变可以在任何一个地方,你能想到和别人不一样的方法吗?)

活动一:故事改写

(四人小组讨论)

1、提出设想(问题),思考、讨论并解决之。

2活动:学生根据材料,相互交流,讨论,共同研究如何改变小西命运的方法;

1、“学生需要自由活动的时间就象需要新鲜空气一样”。本课在活动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产生自主控制的掌握命运的能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出自己最感兴趣、与众不同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2、探寻身边的诱惑,让课堂与生活紧密相连,使学生感受到“诱惑就在我们身边”。

3、同时把整个课时的内容贯穿其中,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五、分享收获:

1、本课学习我最大的收获是面对______(领奖台、金钱、网络)我懂得了____________

2、你的同桌在本课学习中是否感兴趣和有独特见解?

通过未完成的句子让学生共同分享在学习中的收获。

进一步感悟、巩固所学知识,共同分享彼此学习中的快乐,实现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在学生分享收获的同时,也可在其中进行了学生评价,目的在于通过这一窗口,了解学生活动的状态,包括学习兴趣、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心理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从而更加全面和客观地评价学生。

六、启思录

上面的例子中,给你们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给我印象最深的可能就是网络了。下面进行一个简单的微型调查。

活动二:比一比

调查结束,进行一个小比赛。左边的两组同学思考网络的有利的一面,右边的两组同学思考网络有害的一面。

通过小小的讨论比赛实践“探究—感悟”式教学方法,要求学生以互助探究、概括为主要学习方法,这是提高学生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和丰富、健全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情感的重要方法。

七、拓展台

课后作业:你的身边有什么可以诱惑你?你是怎样对待的?写下你的故事,让我们共同分享。

产生深入了解自己和身边的诱惑的意愿,同时尝试观察自己的行为方式。

拓展延伸,留有余味。学生的探究学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它不应该只停留在课内,还要延伸到课外。通过布置课外作业,引发学生在课后通过各种形式继续关注、了解自己和身边的诱惑。

学生评价:

新的课程改革强调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和方法的多样化,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兴趣与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本课设计时,在分享收获环节中进行了学生评价,目的在于通过这一窗口,了解学生活动的状态,包括学习兴趣、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心理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从而更加全面和客观地评价学生。

七年级政治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新的学习环境、新同学与新的班级,与同学友好相处,对新的学校和班级产生一定的归属感,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同时对初中生活充满兴趣,满怀信心地迎接初中生活。

教学重点:

珍惜新友谊

教学难点:

珍惜新友谊

教学方法:

事例分析法;讲解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具:

一张空白纸和一支笔。

教学过程:

在打开课本之前,你们来猜一猜我们第一课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

好了,那么从踏入着所学校的大门开始,你们已经从一名小学生变成了一名中学生了。可以说,升上初中是你们人生道路上的一个新的起点,那么,我们该以什么样的心态来迎接这个新的学习生活呢?你们都熟悉了这里的环境,适应了新的校园了吗?你们都认识了周围的同学吗?接下来我们来学习第一课的第一节“新学校,新同学”)

初中生活新体验

1、当你踏入中学的校门,你已经是一名中学生了,进入新的环境,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2、开学以来,你遇到了哪些新鲜的事?

3、你喜欢现在的学校吗?喜欢这里的老师和同学吗?

小结:初中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一个新起点。从这个起点开始,我们将在新的校园里学习,认识新的老师和同学,那么多新的同学组成了这个新的集体,对于我们来说,一切都是崭新的。

珍惜新友谊

那么这些新的同学怎么样才能尽快地熟悉起来呢?老师这里就有一个游戏,让大家尽快熟悉起来。串名字游戏

游戏方法: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先给几分钟时间给你们互相认识,并且呢要记住对方的名字。待会呢,老师就叫一个组的成员来自我介绍,介绍的时候说,例如:我是性格开朗、爱交朋友的徐璇,第二名学员轮流介绍,但是说:我是性格开朗、爱交朋友的徐璇旁边(后面)的热情善良的某某;第三名学员说:我是性格开朗、爱交朋友的徐璇旁边(后面)的热情善良的某某的后面的某某,依次下去……,介绍的一名学员要将前面所有学员的名字和所采用的修饰复述一遍。

注意:其中一组介绍的时候,其他组的同学也要认真记住自我介绍的同学的名字,不可以说话,待会老师还要考考其他同学记住了多少位同学的名字。

算一算你记住了多少新同学的名字?他们是谁?

认识新的同学成为了新的朋友,你快乐吗?你还想认识更多的同学吗?

小结:在我们这个新的班级里,有这么多新的同学聚在一起是一种缘分,让我认识你,也让你认识我,从记住对方的名字开始,大家就成为了好朋友。

交流活动

大家都想认识更多的新同学,同时也想让更多的同学认识你。(那大家想不想学到一种新的认识新同学的方法,认识更多的新同学也让更多的同学认识你呢?)好,现在老师和大家来一个交流活动。请同学拿出一张纸和一支笔来,在纸的左边画上你的自画像,自画像可以简单一点,表现出你的外貌特征就行了。在纸的右边写下以下内容:让咱们尽快熟悉起来。

1、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空白纸和一支笔。(课前已叫准备好)

2、大家先给自己画一幅自画像,注意突出你的特征,能让大家一看就知道画的是你。

3、在纸上写下你的基本信息:

姓名、你的生日、外貌特征、性格特征、毕业的学校、爱好兴趣和你的家庭地址等,

4、收上来,打乱顺序,发回给同学们。

5、你拿到的是谁的自画像?可以说说吗?然后有请这两位同学出来认识一下,先微笑,再握手,表示很高兴认识对方。

小结:同学们,通过这个交流活动,我们又认识了班上的很多名同学。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最基本的是记住彼此的名字。试想,一班同学相处了一周了,还没有一个同学能说出你的名字,你心里会有什么感觉?

通过刚才的交流后,我们会发现这个小小的班级里,有这么多亲密的伙伴。而且,有些同学呢,是跟自己同一所小学毕业的,有些呢是跟自己有着相似的兴趣爱好,甚至呢有些同学还跟自己是同一个月出生的,这份成长中的友谊,将使我们宝贵的初中生活更加精彩,青春的生命将充满阳光。

与新朋友结伴成长

那么现在我们来看看,通过刚才的交流活动,你认识了哪些同学,你跟哪些同学有相同之处。请翻开课本第6页,我们来做一个小作业。

我和xx等是同一所小学毕业的;

我和xx等是同一个月出生的

我和xx等有着相似的兴趣爱好

我和xx等是同一个区(镇)的

总结:通过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新的同学,结交了新的朋友,认识了新同学之后,我们将在这个班级中共同学习和生活,并且呢一起在学习生活中分享成长的快乐。

老师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能够和谐相处,共同进步,在新的起点上共创新的辉煌。

七年级政治课件 篇3

教学内容:

本课包括两框内容:第一框——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第二框——消除心理烦恼快乐成长。

教学重点:

怎样接纳自己的生理变化,弹奏好自己的青春协奏曲,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青春期的烦恼,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

计划用两课时授完,一框一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情境导入:

在不知不觉中,我们悄悄地长大了。成长中的我们是否意识到自己已步入青春的大门?是否发现自己从生理到心理都在发生迅速而明显的变化?我们在享受成长的喜悦和快乐的同时,是否也会产生一些困惑与烦恼?

教师检查课前填写的“小测试”答题情况(见教材p1页)。

看了同学们的测试情况,反映出同学们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困惑或烦恼。

青春是人生的重要时期,我们只有悦纳这个时期的生理变化,消除青春期的烦恼,解决好自己的心理矛盾,才能凑出青春的华美乐章。

2.板书课题第十一课人们说我长大了

(一)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

二、讲授新课

1.我们悄悄长大

情境活动一:(详见教材p3页——“我长大了”)(可结合教材p4页第一段内容)

议一议:从哪些方面看出“我”长大了?

想一想:进入青春期后,自己有哪些明显的生理变化?

(青春期的身体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性机能的发育成熟,②身体外形极具变化,③体内机能迅速健全。)

说一说:面对这些变化自己有哪些心理反应?

(教师指导学生填写,然后让学生讨论交流。)

相关链接:学生自己阅读相关链接的内容,仔细体会自己生理心理的变化。)

2.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

情境活动二:(见教材p5页图文材料)

想一想:面对同样的生理现象,两个女孩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反应呢?

※议一议:怎样接纳自己的生理变化呢?

情境活动三:“小记者与心理健康专家的对话”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5—8页,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

(1)青春期是青少年生理和心理发生急剧变化的时期,出现一系列明显的生理变化是必然的、正常的(教材p5页)

我们应正确认是并坦然接受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减少心理上的混乱与恐慌,以积极的心态去接纳这些变化。面对这些情况,同学们应自觉接受学校的专门教育,主动请求家长、老师的指导,掌握必要的生理卫生知识,从而正确认识并坦然接受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减少心理上的混乱与恐慌,以积极的心态去接纳这些变化。

活动:假如你遇到下列情况自己将如何面对?(教材p6页材料)

①班内许多同学都长高了,而自己却“原地不动”。

②别的男生还没长胡子,自己却长出了毛茸茸的胡子。

③声音变得沙哑难听。

指导学生阅读——相关链接(教材p6页)

活动:阅读材料,思考讨论回答问题(教材p7页材料)

七年级政治课件 篇4

课题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七年级下册第三课第二框题)

版本人教版

设计者

广西师大附属外国语学校叶金平

解读理念

“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这是我国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本课的教学设计注重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依赖的危害,在体验中感悟自立精神的重要性,在感悟中升华树立自立的积极生活态度,在实践中明确自立的意义。

解读教材

内容标准

“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

“养成自立的生活态度,树立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远大志向”。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树立自立的积极生活态度。

在实践中明确自立的意义。

能力目标

培养初步学会用辩证的方法分析事物的能力。

能运用一些方法逐步培养自立的能力。

知识目标

让学生了解依赖的危害,

知道培养自立能力的一些方法。

教学资源

短片、问卷调查、学生已有生活经验

教学重点

明确自立和自主的内在联系;从小事做起,在实践中培养自立能力。

教学难点

明确依靠和依赖的区别。

解读学生

初中时期是学生独立性和依赖性并存交错时期,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立精神和能力。而我校学生绝大多数是住宿生,他们在小学阶段缺乏自立自理的能力,在生活中是比较依赖父母的。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本校这个平台以及教学资源来创建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自立精神和自立能力。

解读方法

教学方法

体验法和探究法。

教学手段

借助电脑、数码相机等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准备

活动一:问卷调查活动二:拍摄情景剧

教学过程

导入

活动一:短片欣赏

播放关于学生日常生活的短片并提出问题:片中反映了什么问题?

学生观看短片并回答问题。

引出问题:一些中学生存在依赖心理且比较严重

正课

不能再有依赖

自立与自主

联系短片内容追问:他们为什么会这样?继续追问:这样发展下去对他们有何影响?

展示一组关于初一学生洗衣服情况的问卷调查数据,衣服种类分为厚重衣物和单薄衣物(如袜子、内衣裤)

活动二:《该听谁的?》

教师播放学生自己编导的片子并提问:面对他人的意见,这位同学是怎样做的?这样做给他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

展示《少年儿童研究》杂志社关于148名杰出青年的童年教育的调查数据,强调自主的重要。

学生思考并联系实际回答问题。

学生分析问卷调查,思考依赖和依靠的区别。

学生观看短片并分析:一个人缺少主见将会给他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分析自主和自立的关系。

七年级政治课件 篇5

课前准备:通过报纸和网络搜集有关老虎伤人及机动车乱停放的新闻图片及文字材料。

教学目标

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懂得法律的含义、作用,本质,树立法律意识。

教学重点:规则的种类、法律的特征

教学难点:法律的作用

教学方法:先学后教,讲透练实;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思考,自己联系实际,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学们展示课前搜集到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展示私家车占道停车等图片谈谈我们生活的规则有哪些?今天我们重点学习其中的一个规范,那就是法律---感受法律的尊严。

二、中考说明(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学有依据,有的放矢,充分调动学生思维)

展示20xx年中考考试说明对这一块的要求

1.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2.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4.法律的规范作用和保护作用

5.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

三、回归教材,夯实基础(设计意图:先学后教,学生自学,教师引导,自己总结的东西理解更深刻)

(一)教师依据考试说明引导学生共同梳理第七课对应的知识点

1、为什么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2、社会生活中有哪些规则?

3、法律的显著特征是什么?

4、法律的作用有哪些?

5、法律的本质是什么

(二)、学生记忆背诵以上内容

1——50号全背

51号以后背1、3、4题

(三)、教师抽查提问

规则有哪些、法律的特征,法律的作用等

四、学习方法点拨(设计意图:贯彻“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理念,提高学生学会用法律知识与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法律的特征及法律的作用是中考高频考点,要能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说明

该专题内容,知识点比较专业。复习时,一方面要学会将此部分内容与其他法律的有关内容练习起来,另一方面注意将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与具体案例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五、中考预测(设计意图:训练学生思维,自己自主学习,自己总结,并思考中考对这一块知识的考试重点)

创新题试做:(课件展示该题)老虎伤人事件

1、说明公民缺乏哪些意识?

2、给我们公民的启示?

七、分层作业(设计意图:自主学习是有层次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自学得有获得感,愉悦感、成就感)

火线100天:26-27页,13-17题。1-60号,全做,61号以后,只做13,14题。

结语:(设计意图:号召同学们,学以致用)

让我们深入领会法律的特征、法律的作用等内容,切实增强法律意识和自觉守法观念,做一个合格公民。

板书(设计意图:提示思路,概括要点,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获得相关学习成果)

知识专题:感受法律的尊严

一、规 则

二、法律的特征

三、法律的本质

四、法律的作用

七年级政治课件 篇6

内容标准 了解青春期闭锁心理现象及危害,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

教材内容分析:

《播种友情》是第五课的第一个项目内容,主要帮助学生认识友情在人成长道路上的作用,引导学生要克服青春期的闭锁心理,积极寻找朋友。本项目有两个层次的内容组成。第一层次讲述“生活需要友情”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人人需要友情。(2)友情的重要作用。第二个层次讲述“克服闭锁心理,积极寻找朋友”。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1)青春期闭锁心理的现象和危害。(2)克服闭锁心理的方法。(3)慎交朋友 。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友谊观,学会与同学、朋友建立发展真正的友谊;友爱同学,增进与同学之间的友情。

(二)能力: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

(三)知识:(1)了解青春期闭锁心理的现象及危害。(2)懂得同学友情在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重点:生活需要友情以及友情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重要作用。

难点:明确闭锁心理,积极寻找朋友,并能认识应交什么样的朋友。

教法学法

教法:情景教学、讨论教学、活动教学、启发式教学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友情是朋友之间真挚的情感、……拥有一种博大的力量。(详见教材P57引言)

可见,友情是财富,生活离不开友情,人人需要友情!

那么,我们如何建立和发展真挚的友情呢?

板书框题: (一) 播种友情

(二)讲授新课

1、生活需要友情

活动一:问卷调查——你有知心朋友吗?(见教材P57页)

想一想:如果你是被调查着,你会怎样回答呢?

议一议:从这份调查中,你能悟出什么道理?

教师总结:友情是每个人渴求的一种心理需要,更是中学生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精神营养。生活中离不开朋友,人人离不开友情——(什么是友情?)

缺乏真正的朋友乃是最纯粹最可怜的孤独,没有朋友则斯世不过是一片荒野——培根。

这一切都说明“人人需要友情”。(板书)

(1)人人需要友情(板书)

(学生阅读教材P57一段。)

板书: 生活离不开朋友 人生离不开友情

(2)友情的作用

活动二:阅读教材P58页材料

想一想:在学习上,自己曾经得到过朋友的帮助吗?

学生:结合教材合身边的事例谈了自己的看法.

教师总结:友情有助于我们增长智慧和才干,更快地进步和发展。

板书 (2)友情的作用

①友情有助于我们增长智慧和才干,更快地进步和发展

活动三:阅读教材P58图——说一说

◇自己最知心的朋友是

他(她)对自己印象最深的一次帮助是

学生积极讨论并发言

教师总结:友情给了我们温暖和力量,使人获得更多的幸福和欢乐

活动四:学生集体读教材59页知识部分内容

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在取得成绩或获得成功时;当出现缺点和犯了错误时 …… 是友情给了我们温暖和力量,使人获得更多的幸福和欢乐。

②友情给了我们温暖和力量,使人获得更多的幸福和欢(板书)

活动四:阅读教材P59”读一读”

讨论思考:从中我们能懂得什么到道理?

教师总结:通过邓稼先和杨振宁的友情,进一步告诉我们同学、朋友之间不仅是学习合作的伙伴、生活中的朋友,更是人生道路上的挚友。

2、克服闭锁心理积极寻找朋友

(1)青春期闭锁心理现象及危害(板书)

活动五:阅读材料,思考回答问题。(教材P59页)

议一议:许娜应该怎样摆脱苦恼?

教师总结:敞开心扉,以积极开放的心态与人交往

学生齐读教材P59知识部分内容

活动六:阅读教材P60页材料

议一议:自己有下列现象吗?如果有,请努力想办法慢慢克服。

(2)克服闭锁心理的方法(板书)

教师讲述:

面对心理闭锁现象只渴求友情是不够的,我们还要积极寻求友情,交到更多的知心朋友,这就要求我们要消除闭锁心理,开放自我,主动与同学、朋友沟通、交往,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

活动七:阅读教材P60材料

探讨:在下列情况下,自己应该怎样做呢?

思考:交友时我们应遵循什么原则?

(教师提示:认真阅读教材P60知识部分内容,回答问题。)

归纳:在交友时,我们要努力做到善交益友,乐交诤友、不交损友。

(3)慎交朋友(板书)

活动八:阅读教材P60

------------相关链接

了解什么是益友、诤友、损友?

(三)课堂小结:

那么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学生讨论由各组推选代表发表谈自己的收获。

教师点拨: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生活离不开朋友,人生离不开友情;友情有助于我们增长智慧和才干,更快地进步和发展;

同时友情也带给我们温暖和力量,让我们获得更多的幸福和快乐。而我们要获得真挚的友情、交到更多的知心朋友,就要消除闭锁心理,敞开自己的心扉,以积极开放的心态主动与他人沟通、交往,培养热情、开朗的性格。于次我们在积极寻找友情的过程中,应注意慎交友,努力做到善交益友,乐交诤友,不交损友,从而交到更多好朋友,建立真挚的友谊。

【让学生上完一节课后,能知道自己学了什么,会了那些,都有那些收获。】

布置作业

自制一张小卡片,写上你的心里话,送给自己想交往的同学。

板书

播种友情

一.生活需要友情

1.人人需要友情

2.友情的重要作用

二.克服闭锁心理积极寻找朋友

1.闭锁心理的现象和危害

2.克服闭锁心理的方法

3.慎交朋友

七年级政治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要求: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及养成自信的生活态度。

本课时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Ⅰ、在分析自己优缺点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悦纳自我的愉快心态。

Ⅱ、树立对自我正确认识基础上的自信的生活态度

能力目标

Ⅰ、学会正确地自我认识对自己作客观的评价。

Ⅱ、运用正确的方法,增强自信心。

知识目标:

知道树立和增强自信的方法

学生分析

初中生处于人格成长的关键时期。由于受自身认识水平的限制,在自我认识上往往出现偏差,对自己的评价过高或过低,对别人的评价难以正确对待,以至形成自负或自卑的心理障碍。而自我认识上的偏差必然带来行动上的偏颇,使得他们在生活、学习中出现诸多问题。因而必须通过教学让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价值有清醒、客观的认识,从而增强自己的自信。只有树立了自信之后,才会以良好的心态接受和发展自己,使自己成为快乐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情感体验教学法

教学过程

同学们看过“超级女生”这个电视栏目吗?那些闯关成功的选手是否是因为很幸运呢?

(多媒体出示课题及学习目标要求和探究的问题

学生自主学习(按自学要求自学课本内容,约10分钟)

检查自学情况:通过自学,同学们是否对以下问题有了初步的感知呢?

1.自信的基础是什么?

2.撑起自信心的最重要支柱是什么?

3.如何理解自信是我们人生道路上最宝贵的财富?

4.个人的自信心和民族自信心有什么关系?

过渡

著名物理学家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能将地球撬起来。今天,我们是否也可以说:给我们一个支点,我们一定能把自信之歌唱响?那么,这个支点是什么呢?

引导

分析:P27“盲人故事”。

这个盲人为什么能用自己的琴声唱响自信之歌?

支点一:看到进步与长处

活动一:说进步,比长处

1、说一说,和小学相比,和上学期相比,和昨天相比,自己都取得了哪些进步?(也可让学生制作一张图表,按学习、交往、处理问题等方面分类,把自己的进步填上)。

2说一说你的长处有多少?(可以选择陈述,也可以才艺展示)。

引:……成绩并不仅仅指分数、奖杯与鲜花。发现自己的长处,是自信的基础。有自信才能有成绩,有成绩就会更自信。

3、帮助同学发现长处(开展“我来引爆他”活动)

小结:……正所谓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我们缺少发现。

引:有人说成功者并非比你聪明,而是他们更善于反思。各位同学有睡前反思的习惯吗?(要求学生学会反思,持之以恒、必定成功!)

过渡:爱迪生说没有失败,只有离成功更近一点!下面来看材料29分析:1、他为什么会成为跨栏冠军? 2、他为什么会成为一流的推销员?

支点二:增强信心与实力

活动二:读一读,看一看,谈感受

仔细研读课本29材料:“在人生的战场上,并不总是强壮的人取胜。但最终取胜的人,一定是那些认为自己能胜的人。”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小结:……自信是我们人生道路上最宝贵的财富。

请看(媒体展示李宁品牌标志)这是什么品牌的标志?有什么广告语?

是否都有可能呢?看《千手观音》视频。

引:从可望而不可及到获得巨大成功,你认为他们迈出的第一步是什么?

下面请你结合自己的情况谈谈你的一次经历,或者从小到大,你得到过的赞赏与鼓励。

过渡:大家都有过不同的体验,有一些自信,你们想为自信增速吗?

观看“刘祥奥运夺金”视频。

你现在有什么话想对大家说?

引:……现在大家年龄尚小,也许还不能像刘翔那样为国争光。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打算。(1)你的人生理想是什么?(2)你准备怎样增强自己的实力,实现自己的理想?

小结:自信的人最美,自信的民族终究会强大。

同学们对“神舟”五号知多少?知道外国人对我们怎么评价?

小结:可见我们国家在航天方面也展现了民族自信。

自信之歌,回荡在个人成长的努力之中,回荡在民族振兴的奋斗之中。我们只有把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发展洁合在一起,我们的自信才有坚如磐石的根基。一个人如果没有民族自信心,他的自信就没有意义很和价值。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请每人写一句自信格言,学习委员收集起来,每天在黑板一角写出一条,作为我们的座右铭。

七年级政治课件 篇8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学会认识青春期的一些思想和行为上的误区,如取笑同学的生理变化。

(2)认识青春不仅是生理和心理的变化,更是一种精神状态。

2、能力目标

(1)能够正确看待自己的成长,对身体和心理上的变化能坦然相对。

(2)能够正确发展男女同学之间的友谊。

(3)能从一种精神气质的角度全面认识青春的内涵,解读青春‘

3、知识目标

(1)认识青春期在思想和行为上的误区。

(2)理解真正独立的意义。

(3)感悟青春,提升精神境界。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青春误读,需要通过彼此的尊重来体会青春成长的美好。

2、青春畅想,从多角度全面认识青春内涵,将自己对青春的理解提升。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设想

由于本课“青春误读”部分主要反映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的许多问题,贴近生活。故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让学生对有些问题展开讨论。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青春是人生最美好的阶段,多少人热情地讴歌它,多少人在失去它的时候充满了惋惜。来,让我们一起感悟青春。

电脑呈现板书——感悟青春

师:对于青春,我们充满了好奇,又充满了困惑。这不仅需要我们通过与同学相互交流,彼此共享成长的体验,也需要我们及时与父母和老师沟通,并接受他们的教诲和指点。这样才能很好体会到青春成长的美好。但在生活中,我们却常常看到这样一幕。(电脑显示活动一的相关内容)

学生对材料中的第一个问题进行探讨、回答(略)

老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相应的评价,然后总结:我认为在同学们中间会出现材料中的现象,最根本的原因是对青春的误读,相信同学们在了解认识自己的生理变化后,都会注意自己的言行,坚持彼此尊重的基本原则,做到尊重别人、尊重自己。

电脑显示板书——(一)青春误读

学生接下来继续探讨材料中的第二个问题(在此过程中老师应及时对学生不同的看法和意见给予点评和引导)

教师就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评析总结: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可以彼此共享成长的体验,增长知识,消除对生理变化的神秘感。但在谈论过程中,一定要互相尊重,讲究语言文明。只有在彼此尊重与关爱的环境下,我们才能进一步体会青春成长的美好,品尝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与幸福。

电脑显示板书——1、怎样看待取笑别人的生理发育特点

接下来进行第二项活动(电脑显示漫画《家庭风波》,结合课本P40的材料,引导学生探讨如何理解长大的含义。)

电脑显示板书——2、怎样理解长大的含义

教师总结:青春使我们渴求用丰富的色彩来装扮自己,但我认为,真正的青春装扮应是符合自己年龄和身份前提下的个性化装扮,真正的成长和长大应是逐渐摆脱依赖,并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电脑显示活动三的内容,要求学生根据主要情节表演小品《学校风波》并对小品中的现象进行评论。

教师总结发言:男女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不仅可以让我们这个集体更加团结、更有力量,同时,还能使男女同学在心理、智力、

能力方面的优势得到互补和发展。但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和同性之间的交往毕竟有所不同,所以掌握适当的方式就显得很重要了。(提出个人的建议:要自然地、落落大方地和同学交往,在交往中要学会尊重对方,要懂得自爱。)

电脑显示板书——3、正确看待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

(过渡)对青春的误读,可能会使我们无意中做出一些伤害他人的事情,也不利于我们健康成长。那么,什么是青春?青春究竟意味着什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畅想青春。

电脑显示板书——(二)青春畅想

引导学生探讨课本P41的问题

教师总结:青春是生命的春天。当我们想到青春的时候,会想到很多美好的事物……

(提问)青春是否只限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带来的身体的变化?它是否更意味着一种新的就精神世界呢?(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青春的内涵)

电脑显示板书——4、青春的内涵——青春不仅仅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带来的年龄变化,青春更多地体现在一个人的心态、气质、想象力和情感中,是从生命潜流中涌动的一种全新的感觉。青春是活力的象征,它蕴涵着智慧、勇敢和意志。

(提问)青春是如何体现在一个人的心理状态、意志和气质、想象力和情感中呢?请同学们用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来概括一下。

(学生的回答略)

教师:青春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伟大力量,它催发着青年人的躯体,启迪着他们的智慧,同时它也灌输着热烈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有了这些,我们便有了克服怯懦的勇气和冒险的魄力。青春会使我们对未来充满新奇,使我们有勇气去面对眼前的一切,使我们坦然地接纳欢喜与忧愁,使我们能够尽情地享受人生的欢乐。

(过渡)青春是美好的!但遗憾的是,青春是短暂的。同学们,你认为我的观点正确吗?下面请同学们就这个话题进行讨论分析。

(学生的讨论略)

总结:青春既是短暂的又是永恒的。说青春是短暂的,主要是从年龄这个角度讲的,主要是希望我们抓住有限的时光,去学习无穷的智慧。说青春是永恒的,是从心理状态来说的,说的是心境。岁月可以使人的容颜变得苍老,但我们的梦想不能苍老。如果我们拥有信心,拥有爱与美丽的梦想,我们将永远年轻。

青春是书的第一章,是永无终结的故事,就让我们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谱写一曲曲荡气回肠的青春之歌吧!

[课堂小结]

相信同学们在积极踊跃的参与下,一定会对青春期易出现的一些认识和行为上的误区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也相信大家对青春应达到的精神境界有了深入的了解。希望大家能认真记下自己的感悟和收获,它将成为你们成长的见证。

七年级政治课件 篇9

【教学内容】:

《文明交往的要求》是广东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学会交往”第三课“文明交往”第二课时的内容,在整体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分别从父母和老师的角度指导学生如何交往的基础上,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交往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由四大板块组成:一是探究园,包括“礼貌与言行”和“成功的秘诀”两部分;二是心灵导航,主要内容是“尊重是交往的前提”、“礼貌是交往的‘名片’”、“文明交往的艺术”;三是实践与评价,包括“礼貌用语小词典”、“情景剧场”以及“成长记录”三部分;四是阅读与感悟。

【学生分析】:

初中学生正值青春期高峰阶段,生理心理的发展使他们逐步摆脱幼稚走向成熟,其中交往需求的日益强烈就是这种成熟的突出标志之一。这一时期的中学生不满足于家庭亲情,努力追求同伴友谊、社会的认同,但由于七年级学生的心理尚未成熟,他们经验不足,往往存在着自我中心现象,使得他们在人际沟通方面缺乏换位思考,缺乏相应的心理品质和技能技巧。因此,指导他们的人际交往,帮助他们适应环境,协调关系,走向成熟是极为必要的。

【设计思想】:.

新课程改革强调以人为本,淡化学科体系,注重学生的感受、经验、体验、学习、升华的过程,变接受性学习为探究性学习,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应学会“用教材教”,既立足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帮助学生进行自主的道德学习,积极引导学生自己认识、自己体验、自己践行,重视学生的参与和思考;注重教学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力求做到在案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比较鉴别中辨认观点,在价值冲突的辨析中澄清观点,在自主探究中提炼观点,让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实际,营造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共同帮助、共同发展的课堂教学。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现有多媒体等教学设备的辅助下,从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出发,采用的教学方法如下:活动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和自我反思法等。启发、引导教学法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达到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思想的升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认识尊重是文明交往的必要前提,学会使用礼貌用语,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巧。学会与人沟通的技巧,提高交往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园”中的“礼貌与言行”的课堂讨论,提高观察、分析、概括及表达能力,学会辨别礼貌与不礼貌的言行。

通过“探究园”中“成功的秘诀”的探索,充分认识尊重是文明交往的必要前提。

通过“实践与评价”中的“礼貌用语小词典”的填写,学习掌握生活中常用的礼貌用语。

结合活动,学习、领悟“心灵导航”阐述的问题,从理性的层面理解本课的知识要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知道哪些是应该提倡和学习的文明礼貌行为,感受文明交往的重要意义。学习交往的礼节与技巧,学会与人、特别是陌生人打交道,在交往中成为受欢迎的人,形成良好、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依据新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实际教学需要,我将本课的重点放在让学生学会文明交往所必备的礼仪和技巧上,因此“如何文明交往”是本课的重点。本课的难点在于“礼貌是现代文明社会必备的‘名片’”,七年级学生由于他们所处的环境相对复杂,他们的交往范围日益扩大,然而对于礼貌在个人交往中的重要性他们理解尚浅,这些都需要加以探讨和引导。

【教学过程】

七年级政治课件 篇10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情绪是人的心理活动的重要表现,以及情绪是组基本的表现形式;懂得喜怒哀惧是人知常情;对喜怒哀惧的感受和表现因人而异。情绪不仅有差异而且还有变化,了解影响情绪变化的因素,从而更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学会做情绪的主人。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下面有几个情境,请同学们设想一下,在这种情况下你会有何感受?

①秋高气爽,万里晴空,你与伙伴们一起去郊游(生答:高兴、开心、快乐)

②有人搞恶作剧弄坏了你的文具(生答:愤怒、伤心)

③妈妈把自己看得正着迷的电视节目关了(生答:伤心、失望)

④夜晚一个人独自走在荒郊野岭中(生答:恐惧、害怕)

⑤考试考了100分(生答:兴奋、开心)

师:刚刚同学们所说的高兴、兴奋、愤怒、伤心、恐惧等等,这些感受是我们没个人都会有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来认识“情绪”。

讲解新课:

师: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我们在学习、生活中会有不同的情绪体验,有时高兴,有时愤怒,有时忧愁,那么,大家来说说你们在生活中都有哪些情绪的体验啊?

(生答略)

师:从刚刚同学们的发言中我们知道了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人的情绪都是由一定的人、事、物引起来的。是人的心理活动的表现。那么既然是心理活动,我们又是如何知道的呢?

生答:可以通过一个人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看出来

师:是吗?我们不妨来试一试。

(活动名称)大家猜?

活动过程:课前老师在几张纸上分别写上描写一些情绪的词语(“喜”、“怒”、“哀”、“惧”都有)。只让上来表演的同学看并要求他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然后让下面的同学猜这位同学所表达的是什么情绪。

师:通过这个活动大家都知道了明白了情绪他是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的。如果说心理是人的内心世界,那么情绪就是这个内心世界的奇妙的“窗口”,透过这个窗口,我们可以观察到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写一写)下面几句话分别表达了哪种情绪

哀民生之多艰

漫卷诗书喜欲狂

怒发冲冠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师:人的情绪多种多样,丰富多彩,但最基本的有四种:“喜”、“怒”、“哀”、“惧”

(说一说)自己最高兴的事是什么?最愤怒的事是什么?最伤心的事是什么?最害怕的事是什么?

从刚刚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可以知道,即使同样的情绪,人们表现会有不同,比如高兴时有人狂蹦乱跳,有人暗自独乐;愤怒时,有人怒发冲冠,有人暗自流泪。即使同样的事,情绪也会有才差别,让学生举例说明。

师:为什么人的情绪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和变化呢?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影响情绪变化的因素吧。

师举例:我国唐代诗人李白,在不同的情绪状态下,面对同样美丽的长江沿岸的景色,写出的诗句的感情色彩也不一样。他在流放途中,情绪极度愁惨愤懑,写出的诗句是:“楚江清若空,遥将碧海通。……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几年后,李白六放自白帝城时,突然得知遇到大赦,他又重新获得了自由,不禁欣喜若狂。在他兴高采烈地返回江陵时,写出的诗句是“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嘀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几乎同样的景物,此时已被染上了诗人明朗、轻快、喜悦的感情色彩。问:为什么同样的事物,情绪会有差别?

(生答略)

师:所以,当环境、遭遇发生变化时,人们的情绪会随之变化。

那么影响情绪变化的因素还有哪些?(让学生分组讨论,举例说明)

情绪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变化;情绪随着个人志向的变化而变化。

(老师适时总结一下)

(议一议)同一个人对前后发生的同一件事会有不同的情绪体验吗?为什么?

七年级政治课件 篇11

学习目标:

1、在掌握自尊含义的基础上,理解自尊与尊重他人相互关系、密不可分;充分认识到维护人格最重要。

2、学会宽容待人的方法,做到自尊者达观。

3、在生活中培养善于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

学习重点:

善于尊重他人,自尊者达观。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我学习,我快乐)

1、阅读教材,回答书上的问题。

2、通过教材P13的“讨论题”,说说维护人格的办法有哪些?人格尊严与哪些因素无关?

3、教材P14司马懿的故事。请分析:怎样对待他人的议论?

4、教材P15陶行知的故事。你认为:陶校长在看到那位男生正想用砖头砸同学,制止并责令他到校长室后,为什么不批评他,反而用糖果奖励他?从“四块糖果”的故事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5、仔细阅读课本,你还发现了什么问题,说出来和大家分享。

二、展示预习成果(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板演展示)

三、合作探究(团结力量大)

1、什么人最有可能得到他人的尊重?

2、小林是七年级的学生。一次,小林为使考试成绩“一鸣惊人”,竟在黄昏破窗跳入老师办公室盗取试卷。正当他寻找试卷时,他的班主任易老师进来了,小林急忙抱头藏在办公桌下。易老师见状,灵机一动说道:“你不要露出你的脸,也不要说话。你回答我的问题,只点头或摇头就行。你来这儿,是找一件你想要的东西吗?”小林点了点头。“这东西是属于你的吗?”小林摇了摇头。“记住我的话,你走吧。明天你来上学的时候,依然是个天真可爱的孩子。”

(1)、你认为易老师这种教育方法可取吗?结合本课所学的内容说明理由。

(2)、当小林走出办公室时,他应该是怎样的心情?请你根据前面的故事情节为这个小故事编一个合理的结局。

3、一次,体育课进行跳马练习。小强个子矮,再加上平时缺乏练习,总是跳不过去,引来周围同学的一阵笑声,小强感到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了很大的伤害,发誓一定要跳过去,而且还要比别人跳得漂亮。从此以后,他加倍练习,逐渐找到了跳马的诀窍。在一次测试中,小强的跳马动作规范而漂亮,赢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请分析:小强的经历说明了什么?

4、我国生物学家童第周,年轻时在比利时留学。同屋的另一个国家的留学生轻蔑地对童第周说:“你们中国人太笨了,不会管理经济,所以中国的经济太落后!童第周听了很生气,对他说:“你说中国人笨,有什么证据,我不许你诬蔑我的同胞,我的祖国。”接着,他一定一顿地说:“我们来比一比,你代表你的国家,我代表我的国家,看谁先取得博士学位。怎么样?你敢吗?”此后,童第周更加发奋读书。他发表的论文,水平越来越高,在欧洲生物学界引起了轰动,被推荐给学术委员会。授学位时,在场的教授、专家纷纷向他表示祝贺。童第周激动地说:“我是中国人!我获得了贵国的博士学位,至少可以说明中国人决不比别人笨!”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

①你认为童第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②在当今社会,国际交往越来越频繁,我们应怎样表现出中国人的自信?

七年级政治课件 篇12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树立磨炼意志的信念。愿意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炼坚强的意志。

过程与方法

能够辨别意志坚强和意志薄弱的各自表现。

知识与技能

知道坚强意志品质的四种表现。知道坚强意志的作用。

重点

坚强意志品质的作用。

难点

坚强意志品质的四种表现。引导学生制定意志磨砺计划,并坚持磨砺意志。

教法

尝试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教 具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设计

学 生 活 动

二 次 备 课

教学内容设计

一、知识回顾

1、挫折的两面性。

2,战胜挫折的方法。

二、导入新课

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四川发生了8.0级特大地震,把无数阳光下鲜活的生命永远地带入黑暗世界。在灾难面前总会涌现出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教材P71页的感人事迹。

思考:

抗震救灾英雄少年身上体现出哪些优秀品质?

灾难只能摧毁我们的房屋,却无法摧毁我们的坚强!在挫折面前我们应该怎样选择?

今天就让我们学习第六课第一框“让我们选择坚强”。

三、出示学习目标

1.知道意志品质的四种表现。

2.知道坚强意志的作用。

3.树立选择坚强、磨练意志的信念。

四、出示尝试题

1、意志坚强的人有哪些表现?

2、为什么要培养坚强的意志?

五、合作研讨

任务一 坚强意志的表现

分组阅读课本P73--74材料,说说每个材料主要体现坚强意志的哪个方面?

材料一:我的初中生活

思考: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中,他为什么能坚持读完初中?体现了坚强意志的哪个方面?

明确:学习目标明确,不怕苦,不怕累,不畏艰辛。(自觉性)

材料二:下岗再创业

思考:他是如何走出逆境的?体现了坚强意志的哪个方面? 明确:面临下岗不气馁,不灰心。果断、机智地另谋出路。(果断性)

材料三:心灵的震撼

思考:他是怎样从一个不爱读书的顽童成为一名博士生的?体现了坚强意志的哪个方面?

明确:是靠顽强的自制力,使他能够给自己立下了一个严格的规划,保证自己有充分的学习时间。(自制力)

材料四:苏格拉底和柏拉图

思考:柏拉图为什么能坚持下来?体现坚强意志的哪个方面? 明确:顽强、 有韧劲、有毅力。(坚韧性)

归纳总结:意志坚强的人有哪些表现?

活动二:比一比

说出与坚强意志有关和相反的词。

活动三:简要说明“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含义。

任务二 实现人生目标的保障

活动三:阅读教材75-77页,材料和相关链接,小组讨论回答:

P75页案例一:她们为什么有不同的选择?

思考:在看电视与做作业只能选择其一的时候,姐妹俩为何有不同的选择?结果如何?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从姐妹俩的故事中我们得知如果具备坚强的意志品质,就能自觉抵制不良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做出正确的选择,坚定正确的人生方向。因此,坚定正确的人生方向,需要坚强意志。

归纳总结作用一:坚定正确的人生方向,需要坚强意志。

案例二:P75页相关链接巴尔扎克的故事,思考:巴尔扎克是怎样走出失败的阴影的?他的成功说明了什么道理?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巴尔扎克成功的经历说明了有没有坚强的意志品质,是能否将失败转化为成功的关键。因此,走出失败的阴影,需要坚强意志。

归纳总结作用二:走出失败的阴影,需要坚强意志。

案例三:富兰克林的故事

富兰克林是美国杰出的实业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思想家和外交家。他为了改掉一些坏的习惯,自己找到了十三条好的习惯去努力改变自己:节制欲望;自我控制;少说废话;有条不紊;信心坚定;节约开支;勤奋努力;忠诚老实;待人公正;保持清洁;心胸开阔;慎言谨行;谦虚有礼。

思考:1、富兰克林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明确:养成良好的习惯。

2、俗话说:学坏三天,学好三年。“学好三年”说明好习惯的养成需要什么品质?

明确: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养成的,它需要坚强的意志经过长期的磨练才能形成。

归纳总结作用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坚强意志。

案例四:居里夫人的故事

居里夫人,法国女物理学家、放射化学家。居里夫人曾经说:“我从来不曾有过幸运,将来也永远不指望幸运……我激励自己,我用尽了所有的力量应付一切,我的毅力终于占了上风。”正是有着这股顽强的毅力,居里夫人在物理学和化学领域,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也是获得两次诺贝尔奖的第一人。

思考:居里夫人取得事业上的成功说明了什么道理?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意志坚强能促使人们不断的战胜学习、工作和科研的一切困难。综观古今中外,凡在事业上有贡献、有成就的人,大都是一些意志坚强的人。

归纳总结作用四:成就一番事业,需要坚强意志。

六、当堂记忆:

1、为什么要培养坚强的意志?

七、小结

事实证明,人们能否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取决于其智力的高低和客观环境的好坏,而取决于是否具有坚强的意志。希望我们所有的同学都能成为一个意志坚强的人,拥有一个成功的人生。

八、当堂检测

练习册选择题、知识回顾

1、挫折的两面性。

2,战胜挫折的方法。

二、导入新课

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四川发生了8.0级特大地震,把无数阳光下鲜活的生命永远地带入黑暗世界。在灾难面前总会涌现出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教材P71页的感人事迹。思考:

抗震救灾英雄少年身上体现出哪些优秀品质?

灾难只能摧毁我们的房屋,却无法摧毁我们的坚强!在挫折面前我们应该怎样选择?今天就让我们学习第六课第一框“让我们选择坚强”。

三、出示学习目标

1.知道意志品质的四种表现。

2.知道坚强意志的作用。

3.树立选择坚强、磨练意志的信念。

四、出示尝试题

1、意志坚强的人有哪些表现?。

2、为什么要培养坚强的意志?

五、合作研讨

任务一 坚强意志的表现

分组阅读课本P73--74材料,说说每个材料主要体现坚强意志的哪个方面?

材料一:我的初中生活

思考: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中,他为什么能坚持读完初中?体现了坚强意志的哪个方面?

明确:学习目标明确,不怕苦,不怕累,不畏艰辛。(自觉性)

材料二:下岗再创业

思考:他是如何走出逆境的?体现了坚强意志的哪个方面? 明确:面临下岗不气馁,不灰心。果断、机智地另谋出路。(果断性)

材料三:心灵的震撼

思考:他是怎样从一个不爱读书的顽童成为一名博士生的?体现了坚强意志的哪个方面?

明确:是靠顽强的自制力,使他能够给自己立下了一个严格的规划,保证自己有充分的学习时间。(自制力)

材料四:苏格拉底和柏拉图

思考:柏拉图为什么能坚持下来?体现坚强意志的哪个方面? 明确:顽强、 有韧劲、有毅力。(坚韧性)

归纳总结:意志坚强的人有哪些表现?。

活动二:比一比

说出与坚强意志有关和相反的词。

活动三:简要说明“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含义。

任务二 实现人生目标的保障

活动三:阅读教材75-77页,材料和相关链接,小组讨论回答:

P75页案例一:她们为什么有不同的选择?

思考:在看电视与做作业只能选择其一的时候,姐妹俩为何有不同的选择?结果如何?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从姐妹俩的故事中我们得知如果具备坚强的意志品质,就能自觉抵制不良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做出正确的选择,坚定正确的人生方向。因此,坚定正确的人生方向,需要坚强意志。

归纳总结作用一:坚定正确的人生方向,需要坚强意志。

案例二:P75页相关链接巴尔扎克的故事,思考:巴尔扎克是怎样走出失败的阴影的?他的成功说明了什么道理?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巴尔扎克成功的经历说明了有没有坚强的意志品质,是能否将失败转化为成功的关键。因此,走出失败的阴影,需要坚强意志。

归纳总结作用二:走出失败的阴影,需要坚强意志。

案例三:富兰克林的故事

富兰克林是美国杰出的实业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思想家和外交家。他为了改掉一些坏的习惯,自己找到了十三条好的习惯去努力改变自己:节制欲望;自我控制;少说废话;有条不紊;信心坚定;节约开支;勤奋努力;忠诚老实;待人公正;保持清洁;心胸开阔;慎言谨行;谦虚有礼。

思考:1、富兰克林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明确:养成良好的习惯。

2、俗话说:学坏三天,学好三年。“学好三年”说明好习惯的养成需要什么品质?

明确: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养成的,它需要坚强的意志经过长期的磨练才能形成。

归纳总结作用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坚强意志。

案例四:居里夫人的故事

居里夫人,法国女物理学家、放射化学家。居里夫人曾经说:“我从来不曾有过幸运,将来也永远不指望幸运……我激励自己,我用尽了所有的力量应付一切,我的毅力终于占了上风。”正是有着这股顽强的毅力,居里夫人在物理学和化学领域,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也是获得两次诺贝尔奖的第一人。

思考:居里夫人取得事业上的成功说明了什么道理?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意志坚强能促使人们不断的战胜学习、工作和科研的一切困难。综观古今中外,凡在事业上有贡献、有成就的人,大都是一些意志坚强的人。

归纳总结作用四:成就一番事业,需要坚强意志。

六、当堂记忆:

1、为什么要培养坚强的意志?

七、小结

事实证明,人们能否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取决于其智力的高低和客观环境的好坏,而取决于是否具有坚强的意志。希望我们所有的同学都能成为一个意志坚强的人,拥有一个成功的人生。

八、当堂检测

练习册选择题

抢答

学生思考

共同学习

学生自学课本,小组讨论尝试解决。

阅读课本第73--74页的情景材料,自主探究后回答。

小组比赛

小组思考,并回答。

小组讨论回答。

阅读相关链接思考,小组合作探究并回答。

听故事并思考,小组讨论会答。

听故事并思考,小组讨论回答。

尝试题1、2.

让我们选择坚强

一、坚强意志的表现:自觉性 果断性 自制力 坚韧性

二、坚强意志的作用:

1.坚定正确的人生方向,需要坚强意志。

2.走出失败的阴影,需要坚强意志。

3.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坚强意志。

4.成就一番事业,需要坚强意志。

让我们选择坚强

一、坚强意志的表现:自觉性 果断性 自制力 坚韧性

二、坚强意志的作用:

1.坚定正确的人生方向,需要坚强意志。

2.走出失败的阴影,需要坚强意志。

3.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坚强意志。

4.成就一番事业,需要坚强意志。

教学反思:(略)

gz85.COM精选阅读

七年级下册政治课件(集锦5篇)


教案课件是教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内容需要由教师加以完善。教案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也许你正在为教案课件的编写而苦恼。今天,我们给大家带来一篇有关“七年级下册政治课件”的全新文章,供您参考和使用,并请收藏和分享!

七年级下册政治课件 篇1

(本环节目的在于吸引学生注意力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说出自强的含义):

师:古人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多媒体展示),现在的人也说自强,他们是怎么说自强的呢?

(生思考,言语中尽是疑惑)

师:或许你们看完下面这则flash,会有所启发。(多媒体播放flash《男儿当自强》)

师:这首歌叫什么名字?

生:男儿当自强!

师:古代和现代都在说“君子”、“男儿”当自强,可是,我们现在在场的除了男生之外,还有女生,那女生该不该自强呢?

生:该!

师:所以,我们今天的主题不是“男儿当自强”,而是“人生当自强”。

师:我们从古至今在说自强,从小到大也说自强,可是,你们知道“自强”的含义吗?如若不大明白,你们可以适当讨论一下。

(生讨论,师走到生中间引导)

(生经过讨论后,能比较正确的阐释“自强”的含义:自强,意味着自力更生,奋发图强;意味着在困难面前知难而进,顽强拼搏。)

七年级下册政治课件 篇2

从名人到自己身边的“小名人”,他们都是怎样走向自强的?

(本环节目的在于考察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引导学生认知如何在日常生活逐步走向自强)

1、多媒体播放名人画像:爱迪生、霍金、桑兰、杨利伟、中国女排,每播放一张画像,要求学生评价这些人是不是“自强不息”的人,为什么他们是自强不息的呢?)

(学生在评价时,都肯定这些人是自强不息的人,并分析了原因。爱迪生:为了能找到适合做灯丝的材料,试验了上千次,也失败了上千次,但最终由于他的勇往直前,坚持到底,获得了成功;霍金:为了将自己有限的生命献给无限的科学,他比医生预计的时间多活了41年,现在成为了世界上的科学巨人;桑兰:在那次意外事故中,她成了残疾人。可是她身残志不残,抓紧时间学习,虽然拿不到跳马金牌了,可是她想拿学习上的金牌,而且她成功了;杨利伟,为了实现中国人的航天梦,在北京航空基地进行了魔鬼式的训练。最终,他成功登上了太空;中国女排,为了拿金牌,在去年的那场奥运决赛局,表现出了坚强的毅力和面对困难的勇气,最终她们为中国拿到了久违了xx年的奥运冠军。)

学生在分析时,对一些人物的分析还不够深入,因此我加了适当的引导。

2、多媒体播放学生身边的“小名人”的相片:本班的副班长,语文科代表,数学科代表,学习委员。要求学生评价,自己身边的这些人,是不是也是“自强不息”的人。为什么?

(相片播放出来后,引起了一场轰动。学生们对自己的本班同学出现在多媒体上表现出了好奇,也开始在讨论这些人是不是自强不息的人。学生们的答案是肯定的,因为这些“小名人”都能够在学习上奋发图强,迎难而上。)

师:我们来现场采访一下这些“小名人”,看看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奋发图强”呢?

(采访了4位同学,他们都说他们的奋发图强就是为了自己的理想:比如“将来能过得好一点”、“当个科学家”、“当个文学家”等)

3、分析总结:

师:同学们,我们刚刚分析了名人和我们身边的“小名人”,在这些人身上都有一些“共性”,这些“共性”成就了他们成为一名“自强不息”的人,同学们,现在让你们来当分析家,分析一下:他们都有那些共性呢?

(生开始讨论,师走到学生中间引导他们接近答案,3分钟后,要求生上来回答。学生的回答是很准确的:他们说道这些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志存高远”;这些人碰到困难的时候都能“勇往直前”;这些人还能够坚持到底,取得成功。这些分析的结果,其实就是“如何走向自强”的答案,也是本课的重点和中心。)

师:现在我想请问一下同学们了,“自强不息”是不是名人的专利?

生:不是

师:为什么?

生:因为我们身边的同学也做到了“自强不息”

师:所以,他们可以做到,你们可不可以呢?

生:可以?

师:那你们会怎么做?

(生陷入沉思中)

师:怎样培养自强精神

1、志存高远

2、用语面对困难,做生活的强者

3、在磨砺意志中自强进取。

我们这节课时间有限,很可惜,可能不能你们在课堂上面发表自己的看法了,不过,老师确实很想知道你们会怎么做。所以,老师给你们布置了一项课外任务——

七年级下册政治课件 篇3

珍惜无价的自尊

自尊自信人人都需要的

1.自尊的表现:注意容貌上的修饰、举止方面的文雅以及行为的后果。

2.自尊:即自我尊重,指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

3.一般来说,一个没有自尊的人,也很难得到别人的尊重。

4.别人欣赏我们的长处,不耻笑我们的弱点与缺点,这种被尊重更能使我们体验到快乐与感动。自尊与被人尊重都是快乐的。

5.真正有自尊心的人,必定是知耻的人。

6.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

7.虚荣心:是一种追求表面上的荣耀、光彩的心理。(认识生活中的虚心的具体表现)

8.世界上最名贵的衣服,不是珍珠衫,不是羽衣霓裳,惭愧知耻是最美丽的服装。

9.尊重他人是人生的一道底线,是人生的一个亮点,自尊无价。

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

1.尊重他人是自尊的需要,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

2.我们有责任去关心他人的自尊,维护他人的尊严。

3.要想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

4.尊重他人的表现:⑴欣赏、鼓励、期待等角度来善待对方;⑵不做损害他人的事情。

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

1.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

2.生活中有损人格的不良习惯:说谎、逃避责任、假公济私、阳奉阴违等。

3.自尊者达观:不必太在意他人的议论和态度,要适度自尊。

4.尊重他人的最基本的表现,就是对人有礼貌,尊重他人的劳动,尊重他人的人格。

5.怎样尊重他人?⑴首先,要善于欣赏、接纳他人;⑵其次,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情。

6.尊重可以使人理智,尊重可以使人悔过,尊重可以唤醒人的良知,产生无法估量的下面效应。

第二课扬起自信的风帆

"我能行!"

1.每个成功者都相信"我能行"。

2."我能行"的经历归结起来,就是在思想上相信我能行,行为上表现我能行,情感上体验我能行。

3.自信,是对自身力量的确信,深信自己能做成某件事,实现所追求的目标。

4.自卑与自负都是自信的误区。⑴自卑的人,轻视自己,看不到自己的能力,可以做得很好,也不敢尝试;⑵自负的人,自以为了不起,过高的估计自己,看不起别人,自以为是。(生活中注意区分这两种人)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1.自负与自卑都是以我为中心,以我为中心的心态会使他远离成功。

2.自信有助成功自信者良好的心理品质:⑴乐观,⑵好奇,⑶专注。

唱响自信之歌

1.有了自信才能有成绩,有成绩就会更自信。

2.看到我们学习、生活中的进步(想一想)

3.发现自己的长处,是自信的基础。

4.实力,才是支撑信心最重要的杠杆。

5.我们只有把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发展结合在一起,的自信才有坚如磐石的根基。

第三课走向自立

自己的事自己干

1.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2.自立在生活中的表现(举例)

3.人生需要自立:走进社会,经历风雨、见世面;法律要求我们自立。

4.走向自立我们需要培养哪些能力?如展示:⑴推销自己的能力,⑵与人沟通、善解人意的能力,⑶远用法律维护自己权益的能力,⑷不断学习、充实自己的能力等等。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

1.依赖思想的危害:⑴会使人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和精神,会使人缺乏生活的责任感,造成人格的缺陷。⑵只想不劳而获,贪图享受,就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甚至危害社会和他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是。

2.告别依赖,一个重要的表现是独立地生活。

3.自己的事自己负责的前提是要自主。(自主就是遇事有主见,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4.自立与自主的关系:自立的前提是自主,自主的表现是自立。

5.有了独立自主的愿望,即自立的意识后,又该怎样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呢?最基本的就是立足于自己当前的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小事做起。多实践多锻炼。正如"要知道梨子的味道,就要亲口尝一尝;要学会游泳,就在水中反复练习。"(请你列举你生活学习中需要自己做的小事或遇到的问题)

6.请你谈:你如何"告别依赖,走向自立"?⑴从思想上认识到依赖的危害,主动告别依赖;⑵学会自主,它是自立的前提条件;⑶立足当前的生活、学习中的小事做起,多实践多锻炼。

第四课人生当自强

人生自强少年始

1.自强,就是对未来充满希望,永远向上,奋发进取。

2.自强精神表现在困难面前:⑴不低头,不丧气;⑵自尊自爱,不卑不亢;⑶勇于开拓,积极进取;⑷志存高远,执著追求;等等。

3.自强是,通向成功的阶梯。

4.自弃与自强是对立的。

5.自弃,是指自己懒惰成性,得过且过,不求上进,不思进取。

6.自弃的人最终将一事无成。

少年能自强

1.所有自强者共同的特点:对人生理想执著追求。

2.自强的关键:战胜自我。自强的捷径:扬长避短。

3.人的敌人:自己。

4.少年怎样才能自强?⑴树立正确的理想;⑵战胜自身的弱点;⑶发挥自己的特长,扬长避短。就能在自强的人生征途中,劈波斩浪,抵达成功的彼岸。

第三单元做意志坚强的人

第五课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

人生难免有挫折

1.挫折,就是所谓"钉子",即人们所遇到的失利、失败和阻碍等。

2.挫折与人生相伴;挫折普遍存在,难以避免。

3.造成挫折的因素有多方面的:⑴不能预测和及时防范的天灾人祸,⑵各种人为因素,⑶个人的道德品质、智力、体力、外貌以及某些生理缺陷等因素的限制。

4.面对挫折和困难,大致有三种人:⑴胆怯、懦弱的人,⑵意志不坚定或者容易满足的人,⑶意志坚强、有坚定信念的人。第三种人善于把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变成垫脚石,从而锋利成功,实现生命的价值,享受真正的人生。

挫折面前也从容

1.挫折的作用:⑴消极作用使人产生忧愁、焦虑、不安、恐惧等消极心理。⑵积极作用磨炼意志,增长才干和智慧。(品味"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蚌病成珠")

2.人们在战胜一次又一次挫折后赢得的最宝贵的礼物:智慧。

3.挫折的有效方法?⑴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⑵正确认识挫折,采取恰当的解决方法。⑶激发探索创新的热情。⑷会自我疏导。

4.战胜挫折、克服消极心理的有效方法:全身心地去探索、去创新,

5.自我疏导的方法:⑴合理宣泄法,⑵移情法,⑶目标升华法。

第六课为坚强喝彩

让我们选择坚强

1.意志坚强的人有哪些表现?意志坚强的人,⑴对自己的行动的动机和目的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⑵能在复杂的情境中冷静而迅速地判断发生的情况,毫不迟疑地采取坚决的措施和行动。⑶在碰到挫折和失败的时候,可以调节自己的消极情绪,控制自己的言行,不灰心、不气馁、不焦躁。⑷能够以顽强的精神、百折不挠的毅力,战胜挫折和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即:自觉性、果断性、自制力、坚韧性。)

2.坚强意志的意义(作用)?⑴坚定正确的人生方向,需要坚强意志。⑵走出失败的阴影,需要坚强意志。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坚强意志。⑷成就一番事业,需要坚强意志。

3.能否将失败转化为成功的关键:有没有坚强的意志品质。

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1.坚强的意志是怎样炼成的?⑴必须树立明确的目标。⑵要从细微之处做起,从小来做起。⑶善于管理自己。⑷主动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你需要从哪些小事做起:想一想

2.品味: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第四单元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

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

走近法律

1.规矩,就是人们说话、做事所依据的标准,也就是社会成员都应遵的行为规则。

2.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十分重要。

3.我们身边的规矩有很多。可分为三类:道德、纪律、法律。

4.法律的显著特征:⑴由国家制定或认可。⑵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⑶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5.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

6.我国法律:作为人民意志和利益和体现,它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7.法律的作用:⑴规范作用。(突出地表现为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⑵保护作用。

法不可违

1.我们维护自尊,培养自信,实现自立,力求自强,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守规矩,尤其是不能违反法律。

2.违法行为,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3.违法行为,可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违宪行为)

4.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又叫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属于严重违法行为,是犯罪行为。

5.刑法,以国名义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对犯罪分子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

6.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法处罚的行为。

7.犯罪具有三个基本特征:第一,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第二,一种触犯刑法的。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第三,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刑罚的当罚性,是犯罪的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的必然后果。

8.刑罚,又叫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

9.我国刑罚的种类分为: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三种。

10犯罪历来是国家法律打击的重点,犯罪分子终究要受到来历的刑事处罚。

防患于未然

1.遵守法律,是践行道德的表现。

2.犯罪行为人的心理都是想获得某种满足。

3.要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

4.规范未成年人行为的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5.想一想,我们身边的不良行为有哪些?并能采取相应的预防和矫正措施。

6.品味:"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忽以恶小而为之,忽以善小而不为"。

第八课法律护我成长

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

1.凡未满18周岁的公民都是未成年人。

2.专门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的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3.在未成年人保护中为我们设置了四道防线: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

4.家庭保护的含义:要求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抚养、监护的职责,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

5.学校保护的含义:要求学校等教育机构依照法律的规定,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并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实施保护。

6.学校保护涉及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发展、人身权利的维护、生命安全的保障等方面。

7.社会保护的含义:要求全社会创造一种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8.社会保护包括对未成年人的社会文化保护、身体健康保护、劳动保护、自由权和精神的保护等方面。

9.司法保护的含义:要求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等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专门保护措施。

善用法律保护自己

1.我们维护权益的最有力的武器就是法律。

2.能够为我们提供法律帮助的机构: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

3.维护我们合法权益的途径:1)非诉讼手段;2)诉讼手段。

4.非诉讼手段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常用的有效手段。它包括:⑴向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有关社会团体等等方面反映问题,寻求帮助,以解决问题;⑵通过调解、仲裁等方式,解决争议、纠纷,保障公民权益

5.诉讼的含义:它是指人民法院主持有利害关系人参与的处理纠纷的程序。

6.诉讼是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手段,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最后屏障。

7.诉讼通常分为三种类型: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

8.刑事诉讼:是指由国家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揭露犯罪、证实犯罪、罪犯的活动。

9.民事诉讼:是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审理案件的解决纠纷的活动。

10.行政诉讼:俗称"打官司",是人民法院在双方当事人的参与下,依照司法诉讼程序解决行政争议案件的活动。

10敢打官司。

11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12违法犯罪分子往往是凶恶、狡猾的。我们与其斗争时,既要勇敢,又要机智。行之有效的好方法:设法稳住歹徒,记住歹徒相貌,歹徒去向,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

七年级下册政治课件 篇4

一、自强是一种优秀的品质

1、自强的含义

2、成就伟大事业的人,都是自立自强的人

3、自强不息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动力。

二、培养自强精神

1、志存高远

2、用语面对困难,做生活的强者

3、在磨砺意志中自强进取。

初中七年级下册政治人生当自强教案相关文章内容就分享到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初一下册政治教案

2.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政治教学计划

3.七年级政治老师教学计划范文五篇

4.七年级政治教学计划范文

5.初一政治说课稿

6.初一下册政治知识点总结苏教版

7.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计划

8.7年级下册政治书内容

9.七年级下册的政治复习知识点

10.初一政治学习方法指导与学习方法总结

七年级下册政治课件 篇5

(本环节目的是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学习环境下,逐步认识到自强的重要性):

(学生演绎三则小品,每演绎完一个小品,都要求在场的学生进行评价)

小品一:甲乙丙三人一起做作业,丙先把作业做好了,约甲乙二人一起去打篮球。但甲乙二人作业都还未完成,于是丙将作业借给了甲乙吵。面对着“做作业就不能打篮球”和“抄作业后就可以打篮球”的考验,甲乙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学生们的评价:假如不能在难题面前坚持到底,对自己的学习是会有所影响的。)

小品二:甲乙二人要一起去上海打工,可在候车厅等车时,却听到了这番对话:上海人好精明,连问路都要收问路费。甲乙听到这番话后,反应截然不同。甲认为上海遍地是黄金,连问路费都可以收,是个挣钱的好地方,决定迎难而上;乙认为上海人太精明,怕被榨光血汗钱,选择回家种田。

(在课堂上,我要求学生设想一下甲乙两人的将来会怎么样。学生们兴致很高,但他们的设想始终围绕着一个中心:甲将来会是一个成功的人,乙却一辈子只能在家务农。因此,他们能够清楚的明白,在困难面前是否能够知难而进,对自己将来的事业和人生有着及其重要的影响)

小品三:一位以强国自居的外交家与我国的一位外交家会晤。当两人握手后,那位以强国自居的外交家立即掏出手帕擦了擦自己的手,然后将手帕叠好揣进了自己的衣兜。我国外交家看了以后……

(本小品采用故事续编的方式,让学生想象——如果你是那位外交家,你会怎么做?学生们充分发挥了想象力:有的学生说要忍住,要表现出强国的风范;有的学生说,这样有损中国的形象,建议跑到洗手间用肥皂洗手;有的学生又争辩说那样的话人家外交家又看不到,应该“以其人之道,还至其人之深”;还有的学生说那样还不够,我们可以擦完手之后,把纸巾扔到垃圾桶……)

(在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他们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么一点:一个国家不自强,就会有损国家的荣誉。)

师总结:所以,大家应该清楚的看到:自强师做人不可缺少的精神,也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大动力!因此,自强重不重要?(生回答)我们应不应该培养自强精神?(生回答)

七年级生物课件12篇


编辑已经为您找到了一篇满足您需求的“七年级生物课件”。为了更顺利地进行教学,老师需要提前准备好教案和课件,并且每份课件都需要进行更完善的设计。学生的反馈是教学过程中不断发展的动力之一。希望您经常关注我们网站的最新动态!

七年级生物课件【篇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生物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本单元主要是引导学生在细胞水平上认识生物体,教学上会有一定困难。这是因为细胞结构微小,距离学生的生活经验较远。因此,应当多给学生提供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机会,增加学生对细胞的感性认识。本节课尽管内容比较抽象,但是学生有了前面的植物细胞的观察作为基础,学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

2、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① 进一步熟练制作临时装片和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说明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

② 区别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

能力目标

提高制作以及观察临时装片的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设计实验、改革实验,开发自己的创新潜能,以此来体会科学探索的思想和方法是不断发展的;继续形成“胆大心细”的心理素质;在“模拟制作”活动中,提高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3、重点和难点

重点:说明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比较动植物细胞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高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难点:制作临时装片过程中的刮取(首次观察自己身体上的细胞,学生感到既新鲜又好奇,取材关系到实验效果)

细胞结构的观察(与植物细胞相比不易观察,略有难度);

设计实验(应用以往的学习经验,是较高层次的学习)。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还是处于一个好动的年龄,在学生已经观察了植物细胞的结构并有一定的了解下,这节课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动手中进一步了解动物细胞的结构。而且在学生实验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下,还不是很强,所以只有充分的感性认识才能吸引学生兴趣,把握课堂的重点。

三、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提出“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就是要把我们在教学中只注重对学生科学知识的传授转向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教育,强调学生在生物学知识、科学探究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领域的全面发展。因此,我在教学中遵循“从做中学,学中做”的原则,运用实验法、比较法、多媒体演示法等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运用小组合作法、比较法、观察法等方法学习。

四、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复习: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温故而知新,提出问题:

①想看看自己身上的细胞吗?

②人的细胞与植物细胞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引导学生联系自身,提出问题,创设学习情境,引入新课。

(二)组织实验,合作交流

出示题目,交流:“看到题目,你有何疑问?

疑问: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在哪?怎样取材?引导、分析。

①设计:根据已有的经验,设计实验方案(注意取材、方法、染色剂的变化);

②制作:同组同学尽量选择不同的方案制作临时装片,增加对比性。

③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然后同学间交换观察。

(三)归纳反思,学以致用

绘制细胞的基本结构图,感知动物(人)细胞的形态结构,注意绘图要领。多媒体演示不同种类的动物细胞。

(四)模拟制作,能力拓展

策略①:按照书中方法分组制作。

策略②:改进。利用现成的果冻,将一枚糖粒放入其中表示细胞核,果冻表示细胞质,包装果冻的塑料壳表示细胞膜。

(五)巩固练习,检测反馈

1、人体或动物体的各种细胞虽然形态不同,基本结构却是一样的,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答案: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2、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相比较,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结构。

答案: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3、回忆所做的《观察植物细胞》和《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

(1)实验中用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口腔上皮细胞制作的玻片标本叫__________。

(2)在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口腔上皮细胞实验中,开始在载玻片上分别用滴管滴一滴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口腔上皮细胞相比,共同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还具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以及黄瓜表皮果肉细胞的__________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

(4)《观察植物细胞》和《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中染色使用的染料都是__________?

(5)回忆《制作动物细胞模型》的过程,你认为细胞是平面的还是立体的?

答案:(1)临时装片(2)清水生理盐水(3)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壁液泡叶绿体(4)稀碘液(5)立体的

4、采取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需要用的工具是

A.消毒牙签 B.消毒棉球

C.消毒镊子 D.消毒玻璃棒

答案:A

5、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在载玻片上先滴一滴

A.清水 B.稀碘液

七年级生物课件【篇2】

1、描述泌尿系统的组成器官和各个器官的功能。

2、概述肾脏的结构,以及肾脏与尿液形成相关的结构特点。

3、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大致过程。

4、描述其他排泄途径。

5、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重点学生能概述泌尿系统的组成难点对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理解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1、温故知新

(1)谁最先发现了血型?包括哪几类?

(2)输血的原则是什么?

(3)小明同学说:“我是万能输血者”,小华同学说:“我是万能受血者”,小明、小华的血型分别是什么类型?

2、导入新课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终产物需要排出体外。糖、脂肪在代谢过程中完全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氨基酸会经过一系列转化后转化为氨、尿素或尿酸。

它们怎样排出体外呢?今天我们来探究: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复习旧知,准备新知。

倾听,思考。

检测上节课的重点问题,温故而知新。

引出主题,吸引学生思考。

讲授新课

一、明确目标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1、知道泌尿系统的组成;

2、理解肾脏的结构及与尿形成有关的结构特点;

3、阐明尿的形成过程及叙述尿的排出过程;

4、描述其他排泄途径。

二、实施目标目标导学一:泌尿系统的组成

1、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勾画知识点。

2、结合教材回答:

(1)人体有哪些废物?

教师出示图示总结:

(2)什么是排泄?什么是排遗?

教师总结:排泄:人体将组织细胞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水和无机盐等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3)人体内废物排出的途径有哪些?

教师总结:排泄器官如:肾、肺和皮肤;

排遗器官如大肠和肛门等。

3、出示泌尿系统示意图,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回答以下问题:

(1)泌尿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

(2)描述肾的位置。

教师总结:肾位于腹腔后壁脊柱的两侧,左右各一个。

(3)描述肾的形态结构。

教师总结:形似蚕豆,前后略扁,表面光滑,呈红褐色。

(4)肾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什么?

教师总结:肾单位

(5)肾小球由什么组成?肾小球有什么特别之处?毛细血管壁的特点是什么?

(6)肾小管有什么特点?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的结构像什么?

教师总结:肾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

目标导学二:尿的形成与排出

1、出示尿的形成示意图,结合教材分析以下问题:

(1)原尿在哪里形成?

教师总结:部分血液中的小分子物质过滤形成原尿

(2)原尿包括哪些成分?

(3)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形成的原尿约180升,而每天排出尿液约为1、5升,为什么有如此大的不同呢?

教师总结: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大部分水分、全部葡萄糖、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吸收进入毛细血管中。

(4)在哪里对原尿进行重吸收?

(5)对原尿重吸收后剩下哪些成份?

教师总结:水和无机盐、尿素

(6)哪些是大分子物质?哪些是小分子物质?

教师出示幻灯片进行总结:

(7)原尿与血液相比不含哪些物质?

(8)尿液与原尿相比不含哪些物质?

(9)流入肾脏的血液和流出肾脏的血液最大的差别是什么?

教师总结:流入肾脏的血液成分:血细胞、蛋白质、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流出肾脏的血液成分:血细胞、蛋白质、水、无机盐、葡萄糖

(10)请归纳尿液的排出过程。

(11)排尿有何意义?

教师总结:排出体内的废物●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目标导学

三、其他排泄途径

1、教师出示幻灯片,分析以下问题:

(1)汗腺由哪两部分构成?

(2)汗液是如何形成和排出的?

(3)请归纳排汗的意义。

教师总结:排出代谢废物;

调节体温。

2、拓展延伸:

运动时汗液显著增多有什么意义?尿液为什么减少了呢?

教师总结:运动时汗液显著增多,汗液蒸发时能吸收人体较多的热量。汗液分泌多,蒸发多,体内散失的热量就多些。由于运动时水主要以汗液的形式排出体外,尿液就相应减少了学生齐读并理解学习目标。

学生朗读教材,从整体上把握本目的知识,初步勾画知识点。

学生结合所知介绍:排遗:食物消化后的残渣形成的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

学生读图,分析教材并回答如: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学生举手汇报,如: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学生根据教材图示回答如:漏斗状。

学生读图,结合教材分析,如: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形成原尿。

学生举手交流: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学生回答如: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对原尿的重吸收。

学生读图分析,如:血细胞、蛋白质学生对比回答:葡萄糖学生小组归纳如: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学生观看幻灯片,分析回答如:汗腺包括分泌部和导管两部分。

学生总结:汗腺的周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当血液经过时,血液中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物质进入汗腺形成汗液。汗液通过细长的导管排出体外。

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有的放矢。

设计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使学生通过阅读,初步感知本目主要内容,便于下面的教学与学。

通过幻灯片展示泌尿系统示意图,使学生形象生动的得知泌尿系统的组成器官及肾脏的位置和形态结构等知识,使学生易于理解和识记。

教师通过幻灯片,出示尿的形成示意图,形象的给学生介绍尿的形成,同时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分析原尿的成份及对原尿重吸收等知识,旨在通过师生共同努力,突出知识重点。

教师通过幻灯片片,形象的展示血液的组成,使学生能够清晰准确的识记知识点。

在讲述其他排泄途径之际,通过幻灯片,形象的展示二氧化碳、无机盐等物质的排泄,梳理重点,同时引出排汗的意义等知识。

复习巩固

1、人体通过呼吸系统排出的废物是()A.尿液B.汗液C.二氧化碳和少量水D.氧气和少量水

2、当尿中发现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时,肾脏发生病变的部位是()A.肾小囊B.收集管C.肾小球D.肾小管

3、一老年病人去医院体检,在他的尿液中,检测到含有一定数量的白细胞,这老人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A.肾小球B.肾小管C.肾小囊D.肾静脉

4、能被肾小管全部重吸收回到血液的物质是() A、水B、无机盐C、葡萄糖?D、尿素

5、肾单位是构成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关于肾单位组成叙述正确的是()

A.由收集管、肾小囊、肾小球构成B.由肾小管、肾小囊、肾小球构成C.由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构成D.由入球小动脉、肾小囊、出球小动脉构成以组为单位,分析思考问题,并在全班交流汇报,共同完成检测练习。

通过复习巩固环节,检测本节课的教学与内的内容,检查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

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知道了泌尿系统的组成器官和各器官的功能,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学生谈收获和体会。

总结升华。

板书知识导图的方式,呈现本节课的知识脉络。

七年级生物课件【篇3】

【知识目标】

1、描述生物学的概念。

2、举例说出生物学与人类的关系。

3、举例说出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1、举例说出生物学与人类的关系。

2、举例说出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教学难点】

举例说出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

(1)预习本节内容。

(2)查询报刊、网络、录像等,搜集一些有关生物学方面的新信息。

教师准备:查询报刊、网络、录像等,搜集一些有关袁隆平与杂交水稻以及生物学方面的新信息。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出示袁隆平在20__年颁奖仪式上的资料,让学生了解袁隆平在生物方面做出的巨大的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二、讨论分享:

1、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生物:

(1)教师ppt介绍三则生物技术对于人类的影响:①青霉素的发现、②人工牛胰岛素的合成、③世界断手再植奠基人,引导学生小组汇报时的条理性。

(2)学生讨论整理后分享

(3)ppt出示,小结生物学的发展与人类生存发展密切相关

衣服的原料,食物的来源;住房的材料等等,通过讨论,学生可以真实地体验到人类要想生存、要想发展离不开生物。

2、出示袁隆平在水稻田中工作的画面,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袁隆平杂交水稻》,然后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袁隆平的新型杂交水稻为我们人类带来了什么好处?

(2)我们应学习袁隆平在科学探索中的什么精神?

(3)袁隆平怎样研究出杂交水稻的?

教师提示:

1、阅读短文时,同学们要领悟科学探究过程,体验科学探险究的基本步骤,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设计、方法等)、验证得出结论。

2、阅读短文时,浓缩文字叙述,抓住关键的句子,用自己的语言如何概括出生物学的概念。学生阅读,做标记,同学之间进行交流,教师巡回,与学生一起交流。

3、师生共同归纳,引出生物学概念。并由叶虫的自我保护、鱼会睡觉吗?蚊子都会吸血吗?雷达是怎样设计的?“研究水稻的生长、发育等生命现象及前后几代水稻的生命活动规律”引出概念。(生物学概念比较抽象,教师应引导学生找出概念中关键的知识点:

(1)生物学是科学。

(2)研究的对象是生命现象、生命活动规律。在此基础上,就学生所熟悉的发生在身边的事例,列举出来,同学之间进行交流,进一步理解这一概念)

三、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些热点问题离不开生物学。

出示一些“人口剧增,能源危机,环境污染及癌症和艾滋病”的画面及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来进一步认识生物学的重要性。

四、课堂小结:通过(二)(三)部分的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总结出人类与生物学密切联系的结论。

师生讨论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学生仔细观察画面,然后学生小组讨论:

同学间充分讨论,感受生物技术对人类的影响。每组请一名代表发言,对有独到见解的同学给予表扬鼓励(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温室大棚对于植物的适应环境和优良品种遗传带来的问题),然后师共同归纳出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生物学必将成为21世纪的领先科学。

【教学反思】

这节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感受生物学给人类带来的影响,既然是影响就有正面的和负面的,教师通过引导使学生感受生物学与人类的关系,但是学生在认识上总是存在这片面性。

这节知识是要通过辩论来让学生感受的,但是还需要掌握一定的生物知识。因此辩论就显得有些不足。

补救措施:在教学最后两章时,同样涉及到生物学与人类的关系,这时在进行充分的辩论较好。

一者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生物知识,同时从时间上来说比较充足,会使学生从客观上有一定的认识。

精选七年级生物教案2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该课题是济南版生物学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二节内容。我是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的。根据要求,我主要谈谈第4个方面。

一、说教材

1、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隶属于课程标准确立的“人与生物圈”课程主线中的主题之一“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中的二级主题,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共同组成绿色植物三大生理作用,教材在编排上将其安排在两者之前,既充分考虑了学生主体的认知规律,也科学考量了三者的辩证关系。本节课的学习既可以使学生对前一节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适应不同的环境有更深刻的理解,又可以为后面光合作用以及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学习奠定基础。因此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全章占居举足轻重的地位。

2、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植物的蒸腾现象,举例说出气孔的数目和分布与蒸腾作用的关系。

(2)、尝试用徒手切片的方法制作临时装片,观察叶片的各部分结构。进一步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能力目标

(1)、通过制作临时徒手切片和使用显微镜观察临时切片标本,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合作学习能力。

(2)、通过对蒸腾作用知识的拓展迁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认同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

(2)、培养敢于实践、乐于探究的生物科学素养;树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3、说重点与难点

重点:练习制作徒手临时切片,观察叶片的结构,理解蒸腾作用的意义。

难点:练习制作徒手临时切片,观察叶片的结构。

4、说学情

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充满好奇,乐于动手,对制作临时装片及显微镜操作有一定的了解。

5、说教学准备

教师:实验用具、材料及医用消毒棉,酒精和纱布,课件等。

学生:兴趣小组准备关于观察植物的蒸腾现象的实验资料。

二、说教法:

1、直观教学法:利用直观教学手段,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实现知识的升华和内化。

2、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发现未知,并在“动脑、动手、动口”状态中提高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3、体验互动法:在师生、生生互动中,实现学生认知过程与情感体验过程的有机结合。

三、说学法:

1、自主探究法:通过观察蒸腾现象实验以及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作学习法:通过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分析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提高交流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说教学流程:

本节课,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优化教学秩序,我是这样导入的:

1、创设情境,激疑导入

首先复习各种植物类群所处的生活环境,明确各种植物类群均需要水,那么植物吸收水分用来做什么呢?此时,多数学生会误认为植物吸收水分用于自身组成。让同学们带着疑惑看典型例子——一株玉米从出苗到结实一生所需的水分约200千克,其中作为植物组成成分的水分为1.827千克,维持植物生理过程的水分为0.25千克,两者的水量加起来约为2.077千克,仅占植物吸入体内水分总量的1%,那其余的99%的水分到哪里去了呢?

此时,学生形成了认知冲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趁此导入课题。(板书课题名称)继而进入第2个教学环节:

2、观察思考,深化认知

活动一:观察植物的蒸腾现象

(由于植物的蒸腾现象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提前一天要求兴趣小组同学做好实验,课堂上呈现实验各装置初始状态图片)

此时兴趣小组展示图片,阐述设计思路:选取三支粗细相近的枝条,甲去掉全部叶片,乙去掉部分叶片,丙不做处理。分别插入三支锥形瓶内,并用塑料袋罩住露出管外的部分,扎紧袋口。在三支锥形瓶内分别加入等量的水,液面上加适量的食用油防止水分的蒸发并做上标记,置于阳光下一段时间。引导学生指出对照实验,明确单一变量。

然后兴趣小组呈现实验装置,通过观察、对比启发引导学生思考相关问题:

(1)、塑料袋的内壁有什么物质生成?

(2)、塑料袋内壁上的水珠是从哪里来的?

(3)、塑料袋内壁上的水珠是以什么状态出来的?

(4)、比较各塑料袋内水珠的多少,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5)、对该实验你还可以怎样设计?

在观察、思考的过程中归纳出蒸腾作用的概念,理解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并能通过对照实验认识到叶片多少影响蒸腾作用效率,为学生理解移栽植物时去掉部分枝叶的做法做知识铺垫。接着提出问题:叶为什么可以进行蒸腾作用呢?当然这与叶的结构有关,自然展开第3个教学环节:

3、自主探究,互动交流

具体操作分两步:

第一步,制作临时徒手切片,让学生按照“五个环节”展开:(1)明确目的要求(2)清点材料用具(3)阅读实验步骤(4)讲解操作要领,强调安全问题(5)做好分工,开展实验。

第二步,观察制好的临时切片,请同学们遵循“四个动作”进行:(1)、看看(显微镜下观察叶片结构)(2)、画画(简单绘制叶片基本结构)(3)、比比(将绘制图与课本叶片结构模式图比对,强化认知)(4)、赛赛(组内抢答各部分结构名称)教师巡视并指导。

在学生对叶片的基本结构有了感性认识之后,教师结合生活实例提出新的问题“为什么叶的正面绿色深些而背面浅些?”“秋天的落叶为什么大多是叶面向下而叶背朝上?”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叶片的结构,完成重点知识的学习,为下一节光合作用的学习奠定基础。然后,利用课件“叶横切面的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对叶片基本结构进行总结概述。(板书:叶片的基本结构)

在学生了解了叶片的基本结构后引导学生继续深入思考,水分到底是从叶片中的什么结构中散失的呢?继而展开第三个活动:

活动三:观察表皮临时装片

为使学生能形象的了解气孔的位置和分布,指导一名学生进行形象演示:

将课前刚摘下的冬青叶一片用镊子夹住浸在盛有70℃以上热水的烧杯中。片刻后学生很容易观察到叶片表面产生气泡。据此使学生明确气泡是从气孔中冒出的,气泡的位置就是气孔的位置;并且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正面和背面气泡数目?并迁移学生的认知:分析气孔的数目、分布特点与蒸腾作用的关系,初步树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气孔是什么样子的呢?组织学生制作蚕豆叶表皮临时装片,甲、乙两组分别制作上、下表皮临时装片,引导学生重点观察保卫细胞和气孔,然后相邻甲乙组互换观察。学生能够观察到气孔是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引导学生明确气孔不但是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并借此引导学生比较保卫细胞和表皮细胞的形态及排列特点。(板书:比较表皮细胞、保卫细胞)

对于影响蒸腾作用强弱的因素这部分教学,展示在“春天阳光下、夏天阳光下、阴天潮湿环境、电吹风吹叶片”四种情况下蒸腾作用强弱的课件,让学生理解蒸腾作用强弱受四种因素的影响:光照强度、环境温度、空气湿度以及空气流动状况;并通过课后思考与练习中“某一植物在一天当中某些时段的失水量”加深认知理解。

接下来回归到开始导入的问题:植物体内99%的水分用于蒸腾作用是不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呢?随即引入第4个环节:

4、体验感悟,讨论交流

活动四:体验感悟蒸腾作用的意义

体验:用吸管喝水。让学生体会到蒸腾作用能使植物体内产生一种使水分向上运输的拉力,从而促进根吸收水分,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感悟:用热棉球擦皮肤。让学生感悟出蒸腾作用能降低叶表面的温度。

讨论交流:结合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及蒸腾作用示意图,在理解蒸腾作用的意义基础上,讨论交流如下问题:

(1)、“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为什么植物体内水却是往高处流的?

(2)、为什么在炎热的夏季,树叶不会被灼伤?

接着引述问题“夏季移栽植物时,应采取哪些措施有利于植物成活?”来拓展学生思维,唤其环保意识,诱其环保行为即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5、拓展思维,环境教育

最后对全体学生的基础知识进行检测及对部分学生的综合技能进行考核,达到因材因情施教目标,引导学生进行第6个教学环节:

6、梳理内化,达标升华

让学生结合板书对本节内容梳理、归纳以求内化,并通过导学案进行达标训练,以求升化。

当堂达标(我能行):(略)

精选七年级生物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概述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说出它们的功能。

⑵描述受精过程以及胚胎发育过程。

2、技能目标

⑴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有关的插图。

⑵收集和分析有关资料。

3、情感目标

与父母交流自己对生育和养育的认识,增进敬爱父母的感情。

二、重难点

1、重点

概述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说出它们的功能。

2、难点

⑴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有关的插图。

⑵与父母交流自己对生育和养育的认识,增进敬爱父母的感情。

三、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材料和相关用具

2、学生

课前预习:①请教家长:我是怎样来到世上的?

②请教母亲怀孕时间是多久?怀孕时有什么感觉?

③收集和分析有关资料,谈谈酒精、烟草和某些药品为什么会对胎儿的发育产生不利影响,有哪些表现。

四、教学策略

本节介绍的是人的个体形成方面的内容。学生一方面对人的生殖有一定的神秘感,渴望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往往有怀有羞怯的心情。教师在理解学生这种心情的前提下,要有针对性的设计引入环节。教师可以先给出自然界生物生殖的图片,例如花、海马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根据上学期学习的知识知道花是生殖器官。教师接着指出其实所有生物都有生殖现象,人类也同样有。生殖是自然界很普遍的现象。新生命的诞生更是是一件神圣的事情。要正确的看待生殖。进入人的生殖的学习。那么我们每一个人作为一个个体又是怎样来到世上的呢?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课前对父母的询问来回答问题,调动课堂的气氛。并且指出人的生殖同被子植物的开花结果相类似,也是由雌雄生殖细胞相结合,通过胚胎发育形成新个体的。加强学生的正确认识。

接着,教师让学生互相观察指出男女外观的差别,再让学生判断小孩相片的性别,让学生感觉到男女最本质的区别是生殖器官。进入生殖器官的学习。这一部分可以让学生自己看图识图,讨论或独立完成课本图iv-4和iv-6,并且完成课后习题2。教师课前准备相关的答案纸条,让先做完的那一组学生上来将答案对应的贴上去,再提问男性和女性分别哪种结构是重要的,为什么等。课后习题2的答案用投影的形式打出来。

了解了生殖系统后,进入生殖过程的学习。老师播放一段关于生殖过程的录像,请学生观看录像后,完成课前老师发下去的纸条(见附)。播放前请学生先看清楚纸条上要求回答的问题,可以相互讨论完成。第1题的答案用投影公布出来。在讲这道题时,结合课后习题1,让学生用课前的调查回答。在讲完第3题后,教师可以紧接着提问母亲在怀孕是神秘感受呢,遇到哪些事情,酒精、烟草和某些药物对胎儿有哪些影响等等。学生可以根据课前调查回答,体会到母亲怀孕的辛苦。从而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知道对母亲来说生育不容易,对父母来说养育子女更辛苦,懂得疼爱父母,孝敬父母。

精选七年级生物教案4

教学目标:

1.概述生物学的概念,举例说出生物的生命现象和基本特征

2.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生物的基本特征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多媒体展示图片:

①蚂蚁:好多好吃的哦!

②大雁:南方也是我的家!

③春芽:我也想长高哦!

④蜜蜂:花蜜是我的最爱!

⑤向日葵:我的笑脸总是迎向太阳!

⑥织布鸟:家的感觉真好!

世界是如此的神奇和美妙!在自然界里,我们可以观察到蚂蚁觅食、大雁南飞、春芽吐绿、蜜蜂采蜜、葵花向阳、小鸟的筑巢和觅食等等,这些都属于生命现象。

你能举例说出自然界中生物的生命现象吗?

一、生物的概念

什么是生物?你能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生物的概念吗?

小结:生物是有生命的物体。

思考:熊猫玩具是生物吗?机器人是生物吗?

活动:火眼金睛辨识生物和非生物

多媒体展示图片:白头叶猴、手上的细菌、水蚤、蘑菇、落叶、蝉蜕后的壳

二、生物的基本特征

1.生物大多都有细胞结构

多媒体展示图片:一只美丽的蝴蝶落在树叶上

一只美丽的蝴蝶落在树叶上,虽然它们看起来那么的不同,但它们有共同的特征。观察图片,说一说动物和植物相似的特征是什么?

小结:生物体大多都是由细胞组成。

2.生物能生长和发育

多媒体展示图片和文字:一颗小小的檞果经过一段时间能长成一棵大橡树,想一想幼苗是如何长成橡树的?这个过程发生了哪些变化?

多媒体展示图片:葵花籽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生长

生物的另一特征是生长和发育。生长是变大的过程,如一粒向日葵种子萌发、生长,长出幼嫩的小叶,这就是生长。

同样,动物也要生长发育。如受精卵经过胚胎发育,长成胎儿。

小结:生物能生长和发育。

3。生物都需要营养物质和能量

细胞要完成生长和发育等生命活动必须消耗能量,如此时的你正坐在教室里学习,不仅你的眼睛和大脑的细胞在工作,你的胃肠细胞在消化食物,血细胞在体内运输。若此时你受伤了,则会有一些细胞来“修补”这个创口。

生物完成生命活动需要能量,能量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请同学们观察下列一组图片。

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捕食

小结:生物都需要营养物质和能量。

4.生物都能繁殖

多媒体展示图片:我要飘到远方播种喽!

多媒体展示图片:①两只鹿蛾在南天竺的叶子上交尾;②猴子:是妈妈哺育我长大!

小结:生物都能繁殖后代

5.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

人们常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这说明生物之间普遍存在着什么现象呢?

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

小结: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现象

6.生物都能适应和影响环境

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

小结:生物能适应和影响环境。

举例说出自然界中常见的生命现象,如蚂蚁搬家、燕子衔泥、孔雀开屏等。

举例说出动物、植物、微生物都是生物。说出生物是有生命的物体。

说出机器人和熊猫玩具都不是生物。

观察图片,思考、说出白头叶猴、手上的细菌、水蚤、蘑菇是生物;落叶和蝉蜕的壳是非生物。

观察图片,从图片上获取信息,动物由动物细胞组成,植物由植物细胞组成。

说出生物体大多是由细胞组成。

观察图片,说出生物能够生长、发育。

观察葵花籽的萌发生长

观察图片,说出动物以植物或别的动物为食,从中获取营养物质。

观察图片,说出植物能够繁殖后代

观察图片,说出动物也要繁殖后代

观察图片,说出生物能够适应和影响环境

7.生物也要呼吸

多媒体展示图片:

①伸伸懒腰,喘口气;

②树:我也需要新鲜空气;

小结:生物都能呼吸。

生物除了以上的特征还有哪些特征呢?

师生共同归纳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大多都由细胞组成;生物能够生长、发育;生物都需要营养物质和能量;生物都能繁殖后代;生物有遗传和变异现象;生物能适应和影响环境;生物能够呼吸、排泄废物等。

多媒体展示视频:生物的基本特征

说出还有排泄废物等。

七年级生物课件【篇4】

一、设计思路:

顺利完成本节教学,需要学生充分掌握呼吸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相关内容并且在本节课中灵活运用。

这一节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肾单位的结构以及尿液的形成过程。在学生巩固“第三章人体的呼吸”和“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引出尿液的形成过程。再从资料分析以及图文讲解得出尿液的形成过程,理解肾单位的结构、泌尿系统的作用、人体其他排泄途径。最后回到课前提出的问题,利用所学知识解释尿毒症以及血液透析的原理。

二、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的内容。这节课的内容主要涉及《生物课程标准》“生物圈中的人”一个一级主题。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第三章人体的呼吸”和“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内容之上的学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第一部分内容“尿的形成与排出”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本章的难点。本节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紧密,因此探求新知前首先复习‘’泌尿系统的组成“和血液的组成,有利于知识的衔接,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重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与关爱生命的情感。

(2)教学对象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对人体八大系统知识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并在不久前刚刚学习了《人体的呼吸》和《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的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一定基础。本节内容涉及很多与自身相关的知识与实例,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

(3)教学条件分析:

随着多媒体计算机的普遍应用,学校各教师已安装了多媒体电子白板,教学更加多样化,教学效果更加灵活。教师可使用传统的黑板,也可使用多媒体电脑和电子白板。图片、音频以及动态视频等普遍使用于教学中。教学效果有了显著的提升。

(4)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肾单位的结构及其功能;

2、尿的形成和排出。

教学难点:

尿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描述其他排泄系统。

2、能力目标:能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肾脏的结构是与它承担的功能相适应的。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通过生活实例以及与泌尿系统相关的疾病,引出泌尿系统的作用。了解泌尿系统的结构,并对肾脏有一个新的认识。通过课本、以及资料的分析,让学生试着描述原尿中的成分种类有哪些,以及原尿与尿液的区别。通过教师的详细讲解,对肾单位的结构以及尿的形成和排出有了一定的认识。通过学生已有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迁移人体还有哪些其他的排泄途径。

七年级生物课件【篇5】

一、重点难点

1.根的组成和根系的概念及根系的种类。

2.须根系与不定根的关系。

3.根尖各部分结构和功能。

4.识别根尖各部分细胞结构特点。

5.根尖的生长、发育与根生长的关系。

6.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7.根对无机盐的吸收是根的功能之一。

8.合理施肥原理和无土栽培技术。

二、知识点

1.根主要是有主根、侧根和不定根之分的。这三种类型的根,主要是从其发生部位来划分的。

2.主根是由胚根生长发育而成根;侧根是在主根生长到一定长度时,在主根上生出的许多的分枝根。这种根与主根一般呈一定的角度生长。侧根可以再生侧根,反复分枝,如菜豆幼苗的根。还有一类根可以在茎、叶、老根或胚轴上生出,这种根叫不定根。如:小麦的根系绝大多数是由不定根组成的。

3.主根比较长而粗,侧根比较短而细,主根与侧根有明显的区别,这样的根系就叫做直根系。一般双子叶植物的根系都是直根系。

4.根系主根不发达,主根生出以后不久就不再继续生长了,另在原来胚轴的部位和茎的基部生出许多不定根。像这样主要由不定根组成的根系,叫做须根系。须根系中,主根与不定根在粗细、长短和大小上是没有区别的。一般单子叶植物的根系都是须根系。

5.植物的根系有向地生长的特性——向地性;还有向水性和向肥性。根系地下分布的深度甚至可以超过地上主茎的高度。

6.根尖分成四部分,即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

7.根冠是由许多薄壁细胞组成。它的外层细胞因为当根在土壤中生长时不断地受到磨擦损伤而脱落,在根冠附近的生长点细胞不断进行细胞分裂,来补充因磨擦而损伤的根冠,使根冠始终保持一定的形状和厚度。

8.分生区一般全长约1~2毫米,大部分被根冠包围着,是产生新细胞的主要地方。属于分生组织,能使根尖细胞数目不断增加。细胞排列紧密,壁薄、核大、质稠。

9.伸长区:位于生长点和根毛区之间,长度约为几毫米。伸长区细胞逐渐伸长,细胞中液泡开始加大,细胞质和细胞核逐渐被液泡挤到细胞边缘。

10.根毛区:根毛区也叫成熟区。因为此区的细胞已停止生长,属于成熟的细胞。根毛是由一个表皮细胞形成的。

11.导管是由死细胞构成的,它与茎、叶中的导管是相通的。这样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就可以沿着导管输送到植物体各部。

12.植物细胞可以吸水,也可以失水;细胞吸水或失水,主要取决于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和细胞液的浓度的大小;当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吸水,当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失水。

13.根毛细胞吸水以后,水分逐步渗入到根表皮以内的每层细胞,最后进入导管,再由导管输送到茎和其他器官。

14.不同植物对各类无机盐的需要量是不同的,同一种植物随着生长期的不同,对无机盐的需要量也不同。

15.无土栽培是指不要用土壤或用其他物质(如砂石)代替土壤,根据植物生活需要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按照一定的比例配成营养液,来培养植物。

七年级生物课件【篇6】

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一、教学目标

1.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知道主要营养物质的作用和营养物质的食物来源。

2.了解无机盐和维生素的来源和缺乏症状。

3.加深对科学探究一般过程的认识,进一步提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处理数据和分析探究结果的能力

4.关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认同人类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

1.营养物质的类别;探究的一般过程及对探究数据的处理。

2.探究活动的组织及如何减少实验的误差是本节的难点。

三、教学准备

教师:将学生分成4~5人的小组,选出组长,并分工负责操作、记录、处理数据和发言;准备好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的各种材料、用具。

四、课时分配 2课时

五、 教学过程

(一、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新 课 第 一网

认真听题,积极思考并举手回答。

写出两种常吃的食物,查阅课本P41-42“常见的食物成分表”,并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填写在教科书上。

讨论: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物质呢?不同食物所含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数量是否相同?通过比较、归纳,得出结论。

设疑、提问、引入新课。

巡视,指导学生查阅有关表格。

大多数学生完成后,引导学生对这两种食物的营养成分进行比较,并引导学生讨论,适时给予鼓励性评价。

1.1细胞的生活离不开物质和能量。

那么,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与人体细胞所含物质和能量有什么关系? 糖类、脂肪、蛋白质的作用和来源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并且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来源广泛。

在教师指导下看书自学并与同学交流。举出含糖类较多的食物,写在图IV—18的旁边,再举出含蛋白质较多的食物,写在图IV—20的旁边。

讨论:细胞的生活离不开物质和能量。

思考: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与体细胞所含物质和能量有什么关系?

创设情境,指导学生看书。

当大多数学生完成后,组织讨论交流,评价。

(二、探究: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2.1提出问题

看课本P23中的插图,互相交流,各小组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并确定问题。

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确在探究食物中的能量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提出的问题不同,作出的假设也就不同,实验的方法步骤也会有区别。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教师到各个小组中进行个性化指导。

2.2作出假设

各小组根据自己小组提出的问题,充分讨论后作出假设。

2.3.制定实施计划

根据小组确定的探究课题,制计划。对制定的计划进行讨论、完善后,各小组用咱制的装置和教师提供的材料器具,按照课前的分工进行操作。

2.4得出结论

对实验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得出结论:食物中含有能量,不同的食物含的能量多少不同。

为学生提供实验材料和用具,指导学生完善探究方案。

提示学生注意安全和尽量减小实验误差。

巡视并对探究过程予以适当的点拨指导。

2.5表达交流

小组代表发言,小组间进行交流。

水与无机盐维生素的种类,缺乏时的病症和相应的食物治疗

对误差人进行反思。

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同时产生强烈的探求欲望。

引导学生从各组的报告中发现问题,吸取经验。

指导学生分析误差的原因。

创设疑问,引入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三、.膳食纤维

根据角色扮演情况,将相关知识填人课本P25表l及P26表2。

组织、引导学生诊断、讨论。

小结

积极发言,谈自己的收获及感想。

练习巩固

自行完成练习,也可小组讨论。

六 教学反思

七年级生物课件【篇7】

一、重点难点

1、叶片的结构,叶片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2、叶片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关系。

3、光合作用的概念(包括产物、场所、原料和条件)

4、光合作用的实质。

5、光合作用的意义以及种植农作物时要合理密植。

6、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

二、知识点

1、总结:表皮细胞排列紧密,无色透明,细胞外壁上有一层透明不透水的角质层。这样的表皮有什么用呢?功能:这种结构既有利于透光,又可防止叶片过多的散失水分,对叶片还有保护作用。因此,表皮属于保护组织。

2、表皮上有什么特殊结构?看图指出表皮细胞之间有一些特殊细胞两两成对,其中每一个半月形的细胞叫做保卫细胞,一对保卫细胞之间的孔隙,叫气孔。气孔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保卫细胞控制气孔的开闭。

3、栅栏组织:接近上表皮,细胞呈圆柱形,排列较整齐,含绿色颗粒较多。

海绵组织:接近下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排列较疏松,含绿色颗粒较少。

叶肉细胞内部的许多绿色颗粒结构是叶绿体,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等多种色素,它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4、叶脉主要是由两种细胞构成的管道组成的。导管是由一些中空、横壁消失的细胞连接成的长管,这些细胞是死细胞,导管具有运输水和无机盐的功能。筛管也是由一些管状细胞上下连接而成,在细胞上下连接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叫筛孔,这些细胞是活细胞,筛管是运输有机物的通道。:叶片的结构有哪些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特点?

5、表皮透光保水,气孔可进行气体交换;叶肉含大量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叶脉可运输光合作用所需要的物质。

6、光合作用的公式:

7、从实质上说,光合作用包含了两个方面的转化:

8、食物中的各种有机物,都是直接或间接由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成的。不仅如此,自然界中的各种有机物,包括我们熟悉的棉、麻、糖、橡胶等,也都是由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提供的。

9、光合作用是生物界食物的、能量的和氧气的。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地球上一切生物的生存、繁荣和发展的基础。在农作物种植技术上,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增大单位空间的叶总面积,以提高光能利用的效率。合理密植和立体高效种植,可以将植物在空间和时间上进行最优化组合,以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七年级生物课件【篇8】

一、重点难点:

1.组织、器官、系统的概念。

2.植物体、动物和人体的结构层次。

3.细胞的分化。

4.生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二、知识点

1.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2.几种组织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在一起,相互联系,构成一个具有一定形状,能够完成多种功能的结构才能够满足植物体某一方面生命活动的需要,这样的结构叫做器官。

3.植物体基本结构的层次:细胞一组织一器官一整体。

4.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5.四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并且以其中的一种组织为主,形成器官。

6.动物或人体内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了系统。

7.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七年级生物课件【篇9】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2.概述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水循环的作用。

能力目标

通过演示实验等观察,培养学生观察、综合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认同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水循环的意义,认同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水循环的意义,初步形成节约用水、保护森林、爱护植物的意识,从而培养一种“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校园风气。

[教学重难点]

1.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2.认同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水循环的意义,初步形成节约用水、保护森林、爱护植物的意识,从而培养一种“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校园风气。

[教学方法]

以学生生活中熟悉的各种图例现象,引导小组合作学习,分析、讨论,从现象归纳出本质结论,并表达交流。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2、演示蒸腾作用的盆栽植物;3、染红的瓶装水;4、6号针筒和滴液管;5、接水盘。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利用“雨林谷”等图片引入植物体内的水分来源于土壤中。进而导出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二、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观察:多媒体展示水分运输演示实验。

思考:1.植物体内水分运输的结构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2.植物体内水分运输的方向是怎样的?

三、植物的蒸腾作用

1.蒸腾作用的概念

观察植物蒸腾作用的演示实验,概述出蒸腾作用的概念。

思考问题:植物吸收的水分,通过蒸腾作用大量地散失掉了,这对植物来说是一种浪费吗?

2.看图说话,归纳蒸腾作用的自身意义。

图1为何刚游完泳上岸的人会觉得冷?

图2为何大树底下好乘凉?

图3为何植物内的水是往高处流的?

四、绿色植物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1.观察思考生物圈中的水循环过程是如何进行的。

设问:

①不同环境(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中水之间是如何转换运动的?

②如果没有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水循环还能进行吗?

③生物圈中的水循环有什么作用?

④为什么说一片森林就是一座绿色水库?

2.(根据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的作用)想一想我们应该怎么做?

引导谈谈自己的感受,懂得爱护植物,保护森林,也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

家园。所以我们应该多植树造林,还应该多节约用水等。

五、课堂小结:说说你的收获!

六、课外作业

1.学习指导2.课外实践调查:当地水资源状况、农田灌溉方式及建议。

[板书设计]

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一、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运输结构 导管 (无机盐)

运输方向 由下往上↑

二、植物的蒸腾作用

1.概念

2.意义

降温

拉力

三、绿色植物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七年级生物课件【篇10】

一、重点难点

1、芽的概念,芽的种类。

2、芽的基本结构和伸展过程。

3、顶芽发育和侧芽发育的辩证关系。

4、木本植物茎的结构和各部分结构的主要功能。

5、草本植物茎的结构和各部分结构的主要功能。

6、年轮形成的原因。

7、茎的输导功能。

8、保护树皮的意义和茎的贮藏功能。

二、知识点

1、芽有许多种类,分类的标准不一样,名称也不一样,如:按着生位置区分,可分为顶芽、侧芽;按将来发育成什么分,可分为叶芽、花芽、混合芽。

2、叶芽的基本结构包括:生长点、芽轴、叶原基、幼叶和芽原基。

3、生长素多集中在顶芽等生长旺盛的部位,并能往下运输。在含量微少时会促进植物生长,含量稍多就会抑制植物生长。一般情况下顶芽生长素含量少生长快,侧芽生长素多生长慢或停滞。这就叫做顶端优势。当顶芽去掉后,生长素往下运输的量减少了,侧芽处生长素含量降低,顶芽对侧芽的抑制解除,侧芽开始生长,并能发育成侧枝。

4、

木本植物茎

草本植物茎

维管束组成

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

韧皮部、木质部

维管束排列

呈筒状

散生在薄壁细胞中

茎的加粗

可以逐年加粗

不能逐年加粗

5、年轮是木本植物茎横切面上的同心轮纹。每一个同心轮纹是木本茎在一年中形成的木质部。因为形成层的活动受季节的影响,春夏季所生木质部色淡而宽厚,细胞大,壁薄,称春材(早材);夏季至秋季所生木质部则色深而狭窄,细胞小,壁厚,称秋材(晚材)。当年春材与秋材逐渐过渡,组成一轮,而春材与次年秋材之间,界线分明,出现轮纹。年轮线只指春材与次年秋材之间的分明界线。根据树干基部的年轮数,可推测出树木年龄。

6、茎中的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木质部里的导管向上运输的;而叶里制造的有机物,是通过茎的韧皮部里的筛管运输的。

7、茎除了有输导作用外,还有贮藏作用,比如甘蔗、马铃薯、藕等植物的茎就贮藏了大量的有机物。

七年级生物课件【篇1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营养繁殖的概念和用茎繁殖的主要方法;

2、了解嫁接的意义;

3、了解组织培养的意义、原理和在实践上的应用。

能力目标

通过植物营养繁殖操作的实习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了解我国组织培养技术所取得的成果及其应用实例,增强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并继续树立生物科学的价值观。

教学建议

知识体系图解

教材分析

1、嫁接的概念、方法和意义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

从茎繁殖的种类看:嫁接是其中的一种方式。但是,和其它两种比较(压条、扦插)操作起来较复杂,技术性相对较强。

从嫁接的意义上看:嫁接又是果树栽培上一种广泛运用的方法。它能使一些通过种子繁殖不能保持亲本的优良品质的植物,利用嫁接而保持下去。还可以通过嫁接提高植物的抗寒力、抗旱力和抗病虫害的能力,此外通过嫁接还可以改善果实的品质。所以说:嫁接的技术在农村是有用武之地的。

2、组织培养的概念、原理和意义也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从概念上讲,组织培养指的是:在人工配制的营养物上(培养基)、在无菌的条件下,离体培养植物的器官、组织、细胞或原生质体,并使其生长、增殖、分化以及再生植株的技术。这种技术虽然早在20世纪初就开始研究,但真正成熟和大规模发展及利用还是近几十年的事。它是植物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植物生物技术的组成部分。

从原理上讲:组织培养是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在离体情况下,培养植物体上的一个体细胞使其生长发育成为一株完整的植物体。

从意义上讲:组织培养可以广泛的应用在:植物学基础理论研究、植物快速繁殖、植物品种改良和细胞大量培养上。

3、理解“细胞的全能性”和准备营养繁殖的教具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难点。学生一般认为:植物的根、茎、叶等器官都是由种子发育而来的。而植物体上的一个细胞在特定的环境中也能培养出一株植物体,在一定程度上理解起来有困难。所以,教师要设法使学生能够明白:植物体上的任何一个细胞都含有全部的遗传信息。在离体培养下,这些信息可以表达出来,从而使植物细胞产生完整的植株。

教法建议

本节课的重点,不是要求学生学会营养繁殖的具体技术,而是把营养繁殖与以前学过的基础知识联系起来。例如,扦插时为什么要选择健壮的枝条?这可以联系有机物的贮藏。

关于扦插的直观教具,可以提前剪取健壮的月季、天竺葵等的枝条,将枝条的下部浸在清水里,在温暖向阳的条件下,不久就在枝条下部长出不定根,上课时可以展示长有不定根的枝条。

关于嫁接的直观教具,可以提前对红梅、碧桃、菊花等进行嫁接,上课时展示嫁接成活的植物体。

为了让学生初步掌握营养繁殖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本章还安排了一节实习。为了便于上好实习课,也可以指导学生用番茄、菊花以及仙人掌科的植物等进行操作练习。

关于组织培养,最好在课前收集一些图片资料,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组织培养具有多项用途,千万不能让学生得出片面的结论,以为组织培养只是一项用来进行营养繁殖的先进技术。

教学设计示例

重点:嫁接的概念、方式和意义;组织培养的概念、原理和在生产实践上的意义。

难点:通过演示实物或直观教具,让学生增加对营养繁殖和组织培养的感性认识。

手段:教师讲解与学生观察相结合。

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讲比较陌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录像介绍让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了解,重点要求学生掌握营养繁殖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1课时)

一、导入:

提出问题:“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绿色开花植物是靠种子来繁殖的。那么,你能举出不靠种子繁殖的例子吗?”

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回答问题。

引入新课题:植物体依靠营养器官(根、茎、叶)进行的繁殖,称为营养繁殖。

二、讲授新课:

(一)用茎繁殖:

播放录像:介绍扦插、嫁接、压条的具体操作方法。

组织学生观看录像。

讲解三种营养繁殖的特点。

提出问题:你认为这种营养繁殖的方式具有哪些特点?

组织学生讨论。

总结:用营养繁殖可以保持植物体的优良特性,加速繁殖的速度。

(二)植物的组织培养:

讲解:

近几年的研究发现: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即:任何一个植物细胞内都含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全部遗传信息。在离体培养下,这些遗传信息可以表达出来,从而使植物细胞(或组织)产生出完整的植株。

播放录像:介绍组织培养的过程。

讲解:

组织培养是指:在人工培养基上,离体培养植物的器官、组织、细胞和原生质体,并使其生长、增殖、分化以及再生植株的技术。

提问:你认为组织培养的技术,可以帮助人们解决哪些问题?

组织学生讨论、发言。

讲解:

1、利用组织培养,快速、大量地生产有经济价值试管苗,移入苗圃栽培,供应市场需要。

2、利用组织培养进行工厂化育苗。

3、大量生产无毒苗,改善苗木的质量,提高经济产量。

板书设计:

营养繁殖

一、用茎繁殖:

1、扦插

2、嫁接

3、压条

二、植物的组织培养:

原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探究活动

植物部分器官的生根

用一花盆装入潮湿的沙子,并放在阴凉处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另外要保持沙子的湿润,你可以在沙子中栽上下面的任何一种植株:

(1)各种球茎;

(2)切一段秋海棠或天竺葵埋于沙中;

(3)切下一块甘蔗茎埋于沙中;

(4)一段竹子,把节埋在沙里;

(5)胡萝卜、小萝卜和甜菜每样都要带些根;

(6)一个洋葱头;

(7)一段鸢尾属植物的茎;

(8)含有芽眼的土豆块;

(9)一根柳枝等。

观察根的生长情况。

七年级生物课件【篇12】

空气质量与健康

教学目标

1.描述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尝试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

教学重点

1.通过收集资料和分析资料,了解空气

2.质量对人体健康有哪些影响。

3.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教学准备

1.教师:指导学生课前收集有关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关系的资料;指导学生调查家庭成员的吸烟情况;准备有关吸烟危害性的资料。

2.学生:调查家庭成员吸烟情况;收集相关资料。

课时分配

2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回答问题。

复习提问:呼吸运动是如何进行的?

导言:我们时时刻刻都在呼吸,一天要呼吸两万多次,空气质量直接影响人的健康。

2.空气质量影响人体健康

2.1资料发布

2.1.1几位学生上讲台发布所收集的有关空气质量影响人体健康情况的资料,其余学生聆听并对资料内容表示惊讶,产生触动。

课前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有关信息,上课时指导学生发布这些信息。

2.1.2阅读课本P52~53的资料分析,并分组讨论问题。学生代表本组同学的意见,组内其他学生补充。

指导阅读,组织并参与学生讨论,分析、评价,给予鼓励。

资料分析

2.1.4说出调查结果。通过交流分析,了解吸烟的危害。

课前组织学生调查各自家庭成员的吸烟情况,为家长算笔吸烟帐。

引导学生认识到吸烟的危害性。

分析资料,并质疑:吸烟危害健康,为什么有人还要吸烟呢?

小组成员阐明对吸烟的看法,并提出可行的策略方案。

2.1.5展示从报纸上剪贴的吸烟危害健康的资料,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

2.2在教师的引导下交流,说出治理沙尘暴的对策。

出示沙尘暴的资料,让学生了解沙尘暴对人体的危害,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2.2.1结合肺内气体交换的原理,理解煤气中毒的原因,提高防范意识。

讲述煤气中毒的原理,加强学生的防范意识,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3.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

阅读并提出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疑惑。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的探宄方案,让学生通过阅读,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采集和测算空气中尘埃粒子及探究方法

强化认识,进一步了解探究的方法和步骤。

展示探究步骤,提出在探究中应注意的事项。

小结和练习

用自己的语言说出通过本节课所学习到的知识和能力方面的提高。讨论如何完成课后练习。

课后探究

课后分组,小组成员分工采集和测算当地空气中的尘埃粒子,并将结果进行公布和交流。

组织分工,强调活动的注意事项,参与交流,对学生的活动进行评价。

课后活动

到有关部门获取有关当地空气质量的资料,了解当地存在的空气质量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可行的改进建议。

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

英语七年级上册课件(汇编12篇)


资料主要是指生活学习工作中需要的材料。当我们的学习遇到难题时,经常都会用到资料进行参考。参考资料有助于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可是你知不知道我们国家的资料有哪些呢?小编推荐你不妨读一下英语七年级上册课件(汇编12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动动手指请收藏一下!

英语七年级上册课件 篇1

青铜峡第五中学 王俊霞

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1)、词汇:have,soccer,ball,tennis racket,ping-pong ball,volleyball,basketball sport,bat,2)、语言结构:A、Do you have a ping-pong ball?Yes,I do。Do you have a ping-pong bat?Not,I do not。Does she/he have a pen?Yes,she/he does

2、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本单元的教学主要内容是:学习have的一般现在时的疑问式的肯定和否定回答,该话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容易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很有帮助,特别是说的能力。

本单元仍在继续学习一般现在时,这是一个生活中离不开的时态,也是最基本的一个时态。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重点掌握一般现在时,这在英语中使用频率很高,学好这一时态的用法对以后其他时态的学习和交际有很大的帮助。

二、学生分析

学生现有的能力与已掌握的知识:

学生在已经学过词汇:What is this ? What is that? 句型: Where is„? It’s in / on / under/„

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词汇,掌握了一定的目标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

三、教学目标

1、语言知识

词汇:A、重点掌握表示有关各种运动球类的名词, 如basketball, soccerball,so on 重点句型:? Do you/they have a TV? Yes,I/they do./No,I/they don’t.Does he/she have a soccer ball? Yes,he/she does./No,he/she doesn’t.2、语言技能

1)、能看着图片说;Do you/they have a TV? Yes,I/they do./No,I/they don’t.Does he/she have a soccer ball? Yes,he/she does./No,he/she doesn’t.3、学习策略

1)、利用老师所提供的图片卡片做出简单的判断。

2)、通过与同学交流,学会使用一般现在时的疑问形式及肯定和否定回答。

4、情感态度

1)通过各小组的对话练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通过学习本单元,教会学生之间互相有无的主要句式

重点难点

1、Have 的一般现在时的疑问式用法;

2、Have的一般现在时的疑问句,及其肯定,否定回答;

3、简单拓展主语第三人称单数的句型。

教学手段:采用最简单的卡片图片、课本以及肢体语言。理念与思路、教法

1)采用图片进行直观教学。

2)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口头训练应成为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内容。教学突破:Section A重在通过使用动词have对物品的所属进行提问和回答的交流式口语活动,学习由助动词do或does引导的一般疑问句的构成以及回答。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比较行为动词的疑问句和be动词的疑问句在构成和回答上的区别,通过大量和反复地操练以达到运用自如。

四、教学流程

一、第一教学环节:情景创设,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Section A主要内容是通过使用have对物品的所属进行提问和应答,来学会使用do和does引导的一般疑问句。所以在教学中可采取问答式导人法:

掌握新单词.采用各种方法学习单词。

1、升降语调、拼读、接龙和肢体的方式记忆单词。2.检查学生记忆单词的成效。

3、学生看1a的图片,使字母和单词相对应。

第二教学环节;老师和学生互动:学习掌握重要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看图片练句型)

分片进行演示:I have a footba11.Do I have a football? 自己回答:Yes,I d0. 再问:Do I have a basketball? 自己回答:No,I don’t.再使用其它物体和图片询问学生:Do I have„? 询问学生:Do you have„? 询问学生:„? 询问学生:Do they have„? 在学生充分掌握的第一,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 的复数。

2.学生回答:Yes,you do.,you don’t.学生回答:Yes,I do.No,I don’t.学生回答:Yes,he/she does.No,he/she doesn’t.学生回答:Yes, they do.No,they don’t.掌握它的肯定和否定回答。

3、要求学生完成1b的听力,达到教学应完成的任务。

4.引导学生展开Pairwork活动,完成lc部分口语交际的教学任务,学会运用助动词do进行问答,可采用师生互动带动学生互动的交流方式:

5.Pairwork活动,完成lc部分口语交际的学习任务,学会运用助动词do进行问答并上台展示口语交际。

三、第三教学环节:合作交流,巩固提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学生巩固练习活动,完成课堂练习和总结及笔头练习的教学任务。

2、让总结本课的 主要内容,如果不周到,教师可以补充完成。

3、游戏:让一个学生在课前 作各种动作,其他学生跟根据他的动作写单词和句型,然后核对结果。这种活动既可练习have一般疑问句的构成和回答的写法,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有效。

4、习题练习,巩固课堂。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动词的第三人称单数形式:当句子的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时,即:不是I,不是you的其它单数形式时,谓语动词必须改变形式,也就是在词尾加一s或 一es(同名词的复数形式),我们可以简称为“三单形式”。有些动词的变化是特殊的,如:have的三单形式是has。在构成否定句时。要在动词前加助动词don’t或doesn’t;在构成疑问句时,则要在主语前加上助动词do或does,does/doesn’t是do/don’t的第三人称单数形式。助动词后应该用动词的原型。

五、教学反思:(成功和不足)

本单元重点学习的语法是do 和 does 引导的一般疑问句以及它们的回答方式,与此同时学习与运动有关的一些词汇。为此,在本单元我运用不同形式鼓励学生使用目标语言,在任务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一些错误,本人就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他们,愉快的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积极影响力。首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我努力在这方面去做,不足的请各位多提宝贵意见。

教无定法,教师不要为了任务活动而忽略了语言的传授。学生的信息交流要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给他们参与的机会。任务的完成不是语言学习的结束,而是另一个高度的开端。加强学生语言的实践是改革的关键,要给学生机会去说、去做、去思考。

新目标英语上册/Unit 1 My name's Gina 教学目标

1、学会询问周围新同学的姓名,并且将自己刚认识的好朋友介绍给全体同学。

2、通过学生制作名卡或桌卡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体现英语的实用性。

3、通过以上任务活动,掌握形容词性物主代词的用法及其与人称代词的主格的区别,并且在第一节课让学生对英语的学习产生兴趣。

4、德育目标:热爱班集体,团结同学。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形容词性物主代词的用法

2、在任务活动中掌握you和your,he和his, she和her 的用法

3、重点句型(斜体字为扩展句子):

Hi / Hello!Good morning / afternoon / evening.How are you? Fine, thank you!/ Very well / So-so /All right.What’s your name? My name is … / I’m … What’s his/ her name? His/Her name is …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

利用网络查阅中英文姓名及初次见面时各国或各地风俗,礼仪体会它们的不同之处;

准备硬纸片和水彩笔;

用英文介绍自己的姓、名。

2、教学器材:录音机、电脑、图片。

3、教学课件:中英文名字展示片。

教学设计

Tasks Students’ activities Teacher’s activities

1.Game: ask and answer the question: What’s your name? Students make a self-introduction and pass the sentences one by one.At first, teacher makes a self-introduction.2.Two students act out how to greet people.Act out the greeting forms they are familiar with or they find on the students the pictures of other countries’ customs with computer.3.See who can make the most friends and get the most information.Then report their results with his or hers.Move around to make friends with the ones they are interested in.Make the students move around to make friends with others. and make their name and make their name cards in groups.Ask them to design their name cards and see which group is the best.教学过程设计

任务一:结识新朋友。

1、老师首先向学生做一个自我介绍,将名字写在黑板上: My name is …, My first name is…, My last name is …同时介绍一下名字的意义,然后学生就近组成若干小组,进行自我介绍。例如:一个学生叫徐烨,他说:My name is Xu Ye.Ye means light;一个叫王超的学生介绍说: My name is Wang Chao.Chao means Superman。这个任务能够激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扩大词汇量。

2、“What’s your name?”传句子比赛。学生按行分组,一个同学问,“What’s your name?”第二个学生回答,“My name is …”然后再接着问第三个人, “What’s your name?” 第三个人答,“My name is … His/ her name is …”再接着问第四个人What’s your name?”。。看哪个组最先获胜。

任务二:学生利用电脑向大家展示他们所搜集的中英文姓,问候语名及各国或各地初次见面时的礼仪,体会它们的不同之处;然后由抽签决定各组同学分别用哪个国家或哪个地区的礼仪(例如:日式、美式、法式和学校版的礼仪)来表演两个人初次见面时的问候语及谈话内容(用英文),看哪一组同学表演的形象,语言准确,最后评出最佳组合。

任务三:找朋友。并将他或她加入你的朋友记录中。该任务是通过学生自己去询问他们感兴趣的同学的爱好,找出他们之间的共同点,然后和他们交朋友(利用时间争取和所有的同学交朋友,了解他们各自的优点),并将自己所掌握的新朋友的信息介绍给全体同学,让大家了解他(们)。在该任务的执行过程当中,学生可以尽量施展他们的才能,倾尽其所学的英文知识来展示自己并且看谁能获得最多的信息。因此,这项任务在调动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同时,也反复操练了本单元的关键句型和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尤其是he and his, she and her;同时运用到一些超出本课教学内容的语言知识,学生参与性强,最大限度的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同时也为学生树立了英语学习的信心。

Name Hobbies Other information

任务四:制作姓名卡。制作姓名卡,由小组协作共同完成姓名卡的设计与制作,姓名卡中要求包括学生的汉语名字(拼音书写)和英文名字,其他的内容由各组自行设计,但要求每个人的姓名卡的设计要有创意、体现小组的共性、美观大方、经久耐用、语言准确。因此,该任务既体现个性,又体现共性;既有分工,又有合作。

任务五:作业。为自己、父母、亲朋好友找一个有意义的英文名字,同时将他们介绍给你的同学们。

教学点评(或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体现了任务型教学的特点,同时整个任务链的设计均以学生的兴趣

为主,由易至难,逐层递进,逐步完成各个任务,使学生在愉快的完成每一个任务的同时,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乐趣,并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都有所提高。本节课由于是新学期的第一节课,在教学中,本着 “新学期、新起点、新观念、新

认识”的观点设计了四个快乐的任务,同时这几个任务相互连接,环环相扣,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任务链。整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始终很浓。尤其是“找朋友”这个任务,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们说出了很多精彩的句子。而在制作姓名卡时,各小组通力合作,氛围和谐,作品各具特色,体现了任务型教学中共同合作与个性张扬的优势。在解释自己名字的任务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表现欲,学生们的名言经整理后被保留下来,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在各国礼仪表演中学生既学到了英文知识,又了解了其他各国各地的风俗,将知识“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因此,这节课中的活动具有可操作性,并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出发,使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审美情趣得到发展,从而提高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

另外,本节课的德育目标,使英语教学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

当然本节课中也存在几个需要继续探索的问题:

一、师生均是初次接触任务型教学,对其仅是好奇及尝试,尚未能领会其主旨。

二、活动中课堂秩序稍有些乱,在以后课堂中应加以指导。

教师本身也需要提高对新课标和任务型教学的认识,以完善今后的教学。

英文版英语说课稿

Good morning, everyone!Today, I’ll say something about Unit 5 Section A in Book1 of GO FOR IT English.Background on the reformation of curriculum, this book can connect the life and act, emphasize the interest and experience of the Ss, the pictures are active and vivid.Grade four is the initial stage of English learning, so it stresses on the emotion of the Ss, creates a well beginning for the Ss.This Unit has 7 parts, we’ll learn sectionA mainly, it embodies the repeating characterize.Review the learned language points “Where’s„”and the new language points will be represented in the following units.So this unit forms connecting links with a special meaning in this book.The content of this period is to use “Where’sare„” to determine the place.And according to the contents and the fact of the Ss, I establish the following three teaching aims of this period: Aims on the knowledge: students can listen, read, say and spell the following words: a glass, a fridge, an egg, bread and a table.Aims on the abilities: students can listen, read, say and write the following daily expressions: What’s for breakfast?

Have some juice then.Aims on the emotion(1)To foster Ss’ consciousness of good co-operation and proper competition.(2)To lead Ss to show their loveliness to the poor.III.Key-points of this lesson(1)To help Ss ask and answer the question: What’s in it?

(2)To enable Ss to study in groups and co-operate skillfully.(3)To develop Ss’ interest in English.IV.Difficult points(1)To help the Ss ask and answer the question “What’s in it?” and make sure they can use the plural nouns correctly.(2)To finish the survey by themselves.V.Teaching methods As we all know: the main instructional aims of learning English in primary school is to cultivate pupils’ basic abilities of listening and speaking and their good sense of the English language.So in this lesson I’ll mainly use “Task-based” teaching method.That is to say, I will let the Ss learn in real situations, finish a task by making a survey to help the Ss to get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key structure of the dialogue.I will arrange four kinds of activities: singing, guessing game, finishing a survey and having a competition.And in this lesson a recorder, PPT, school things and a printed form will be needed.Students should prepare some school things.VI.Teaching procedures and purposes of my designing.I’ll finish this lesson in five steps.Step 1.Warm-up and preview 1.Free talk between T and Ss about things in the classroom.2.Sing the song together: Books and pencils.3.Do some TPR, for example: Show me your English me your crayon.4.Review the numbers by asking: “How many crayons do you have?”

Purpose: It is important to form a better English learning surrounding for the Ss by singing and doing some total physical response and at the same time.it provides situations to review learned knowledge for the next step.Step 2.Presentation Now I’ll mainly talk about this step.1.Present the pattern: “My schoolbag is heavy.” “What’s in it?.”(1)Show a bag and say: “Look!I have a bag.” Carry it and say: “Oh, it is heavy.My schoolbag is heavy.” Help the Ss understand the meaning with the help of my body language.Then lead the Ss to read the sentence.Make sure they can say it correctly.(2)T: My schoolbag is heavy.Open the bag and say: “What’s in it? What’s in my schoolbag?” Take out a Chinese book.Then do the action again.Let the Ss read the sentence.2.Play a guessing game.Divide the whole class into four groups to have a competition.Let them guess: What’s in the bag? How many?

Purpose: To present the key structures one by one is much easier for the Ss to learn and grasp the per competition can arouse the Ss’ interest in English learning.3.With the help of the PPT to present the dialogue.Set a situation to help Ss understand: Two Ss are coming.One girl is carrying a heavy bag on her back.They are talking.Girl: My schoolbag is heavy.Boy: What’s in it?

Girl: 20 story-books, 32 pencil, 9 rulers, 12 crayons and 30 picture-books.Etc.Boy: What will you do? Girl: They are for the poor.Boy: Great!I’ll bring some school things too.The boy comes back home and puts a lot of things into the bag.Then he goes to school again and gives them to a teacher.While he is taking them out, he is counting the numbers of all things.The teacher says: Thank you soooooooo much.4.Mention that we should take care of the poor.5.Play the tape.Let the Ss listen and imitate the dialogue.Pay attention to their pronunciation and intonation.Purpose: PPT can provide a real situation for the Ss to understand the dialogue an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people better.Tell the Ss we should show our loveliness to the Ss.Step 3.Practice Divide Ss into groups of six children.Each one would finish the printed form by asking and answering: How many storybooks do you have? Find out which group finishes faster.Purpose: Task-based teaching method is used here to develop Ss’ ability of communication and also their ability of co-operation will be well trained.Step 4.Assessment Help Ss finish “Let’s check” of this unit and workbook.Purpose: To check the knowledge Ss have learned in this period.Step 5.Add-activity 1.Let Ss tell each other how many school things they have after class.Tell their parents how many school things they have at home.2.Take care of everything they have.Purpose: Revision is so important that Ss should speak English as much as they as in class or after class.It is necessary for the Ss to do some extensive exercise after class to consolidate the knowledge they learned.In a word, the whole period is based on tasks, which are designed from easy steps to steps that are challenging.When the Ss are carting out the tasks, they can acquire information, knowledge, and have their ability and skills trained.That’s all.Thanks a lot for your attention.

英语七年级上册课件 篇2

知识目标:

(1)复习Wh-questions。

(2)学生收集朋友的有关信息特别是人物的外貌描写。

(3)学生能用不同的句型来介绍个人信息,如:My…’snameis…;His/Her favourite hobbyis…;He/She is…years old,…centimetershigh.He/She lives in…etc。

技能目标:(1)听说――学生能从听力中抓住描述人物的信息。(2)写――学生能把听到的信息正确地填入表格。

I Sing a song.

II.Duty report(Ask the students some Wh-questions about the duty reporter)

1.Get ready for the listening.

Pay attention to the words:length n.长度,height n.高度,birth n.出生,blond adj.金色的.

2.Explain how to do the two parts of the listening.

A.Fill in the blanks in the table for the first time to listen.

B.Write the numbers 1-4 under the correct photos for the second time to listen.

3.Read the dialogues after finishing the listening.Pay attention to the Wh-questions.

IV.Practice in pairs.

1.Practice the dialogues in pairs.

You:What colour is your hair?

Your deskmate:It’s_________(brown).

You:How long is your hair?

Yourdeskmate:It’s_________(very long).

You:What colour are your eyes?

Yourdeskmate:_____________(Brown).

Yourdeskmate:I’m___________(155)cmtall.

Yourdeskmate:I am from_________(theUK).

You:What’s your favourite sport?

Yourdeskmate:_____________(Tennis).

You:What’s your best subject?

2.Then fill in the information in the table.

3.Introduce your deskmate to the class

My deskmate is______________.He/She is____________.

He/She has________________hairand___________eyes.

His/Her favourite hobby is____________

His/Her best subject is_____________.

And he/she wants to be_____________.

Describe one of your favorite teachers in our schoo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英语七年级上册课件 篇3

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5SectionA(1a-2c)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1)、词汇:do, have,tennis, ball,ping-pong ball, bat, soccer ball, volleyball, basketball, volleyball.2)、语言结构:A、Do you have a ping-pong ball?Yes,I do.Do you have a ping-pong bat?Not,I do not。Does she/he have a pen?Yes,she/he does

2、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本单元的教学主要内容是:学习have的一般现在时的疑问式的肯定和否定回答,该话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容易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很有帮助,特别是说的能力。

本单元仍在继续学习一般现在时,这是一个生活中离不开的时态,也是最基本的一个时态。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重点掌握一般现在时,这在英语中使用频率很高,学好这一时态的用法对以后其他时态的学习和交际有很大的帮助。

二、学生分析

学生现有的能力与已掌握的知识:

学生在已经学过词汇:What is this in English? What is that in English?It’s…

句型: Where is…? It’s in / on / under/…

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词汇,掌握了一定的目标语言,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

三、教学目标

1、语言知识

词汇:A、重点掌握表示有关各种运动球类的名词, 如basketball, soccer ball,so on

重点句型:? Do you/they have a TV? Yes,I/they do./No,I/they don’t.Does he/she have a soccer ball? Yes,he/she does./No,he/she doesn’t.2、语言技能

1)、能看着图片说;Do you/they have a TV? Yes,I/they do./No,I/they don’t.Does he/she have a soccer ball? Yes,he/she does./No,he/she doesn’t.3、学习策略、1)利用教材SectionA1a,2b所提供的图片卡片做出简单的判断。

2)通过与同学交流,学会使用一般现在时的疑问形式及肯定和否定回答。

4、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各小组的对话练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通过学习本单元Section A,教会学生之间互相有无的主要句式.重点难点

1、Have 的一般现在时的疑问式用法;

2、Have的一般现在时的疑问句,及其肯定,否定回答;

3、简单拓展主语第三人称单数的句型。

教学手段:采用最简单的卡片图片、课本以及肢体语言。理念与思路、教法

1)采用图片进行直观教学。

2)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口头训练应成为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内容。

教学突破:Section A重在通过使用动词have对物品的所属进行提问和回答的交流式口语活动,学习由助动词do或does引导的一般疑问句的构成以及回答。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比较行为动词的疑问句和be动词的疑问句在构成和回答上的区别,通过大量和反复地操练以达到运用自如。

四、教学过程

第一教学环节:情景创设,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Section A主要内容是通过使用have对物品的所属进行提问和应答,来学会使用do和does引导的一般疑问句。所以在教学中可采取问答式导人法:

掌握新单词.采用各种方法学习单词。

1、升降语调、拼读的方式记忆单词。2.检查学生记忆单词的成效。

3、学生看1a的图片,使字母和单词相对应。第二教学环节;老师和学生互动:学习掌握重要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看图片练句型)

1.分片进行演示:I have a footba11.Do I have a football? 自己回答:Yes,I d0.再问:Do I have a basketball? 自己回答:No,I don’t.再使用其它物体和图片询问学生:Do I have…? 询问学生:Do you have…? 询问学生:…? 询问学生:Do they have…? 在学生充分掌握的第一,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 的复数。

2.学生回答:Yes,you do.No,you don’t.学生回答:Yes,I do.No,I don’t.学生回答:Yes,he/she does.No,he/she doesn’t.学生回答:Yes, they do.No,they don’t.掌握它的肯定和否定回答。

3、要求学生完成1b的听力,完成任务。

4.引导学生展开Pair work活动,完成l c部分口语交际的教学任务,学会运用助动词do进行问答,可采用师生互动带动学生互动的交流方式:

5.Pair work活动,完成l c部分口语交际的学习任务,学会运用助动词do进行问答并上台展示口语交际。

第三教学环节:合作交流,巩固提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学生巩固练习活动,完成课堂练习和总结及笔头练习的教学任务。

2、让总结本课的 主要内容,如果不周到,教师可以补充完成。

3、习题练习,巩固课堂。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动词的第三人称单数形式:当句子的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时,即:不是I,不是you的其它单数形式时,谓语动词必须改变形式,也就是在词尾加-s或-es(同名词的复数形式),我们可以简称为“三单形式”。有些动词的变化是特殊的,如:have的三单形式是has。在构成否定句时。要在动词前加助动词don’t或doesn’t;在构成疑问句时,则要在主语前加上助动词do或does,does/doesn’t是do/don’t的第三人称单数形式。助动词后应该用动词的原型。

五、教学反思:

本单元重点学习的语法是do 和 does 引导的一般疑问句以及它们的回答方式,与此同时学习与运动有关的一些词汇。为此,在本单元我运用不同形式鼓励学生使用目标语言,在任务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一些不足,本人仍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他们,逐渐地完善他们。愉快的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积极影响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至关重要,这方面,我正不断努力去做。

教无定法,教师不要为了任务活动而忽略了语言的传授。学生的信息交流要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给他们参与的机会。任务的完成不是语言学习的结束,而是另一个高度的开端。加强学生语言的实践训练是改革的关键,要给学生机会去说、去做、去思考。

英语七年级上册课件 篇4

各位老师:大家好!

让学生愉快地、充满自信地走进我的英语课堂,是我最大的愿望,让学生在我的英语课堂上享受快乐和成功是我孜孜以求的。今天,借此平台,希望各位老师指导我的说课,使我更快地成长。

我说课的内容是Unit 1 Topic2 SectionC.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等方面作具体的阐述。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数字0-10,并结合日常生活,练习数字的表达,为听力做好准备。再通过四组图片所创设的情景,呈现询问和告知电话号码的表达" What’s your telephone number?", " It is ?" 以及表示感谢的另一表达法 "Thank you very much.", 同时综合复习前面所学内容。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与同伴进行问答练习。

2、重点与难点

仁爱七年级上册课文

重点:学习英语数字0-10.

难点:数字的运用和熟练掌握。

3、教学目标: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要求:初学生能用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谈话,并从中获取信息和观点;能就简单的话题提供信息,表达简单的观点和意见,参与讨论;能与他人沟通信息,合作完成任务;能根据话题进行情景对话;能简单描述人物或事件。且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了就用。因此,结合教学重难点我把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4个方面:

1.语言知识

(1)语音

①初步了解单词的重音

②能识别并正确使用不同的语调。

(2)词汇

掌握one two three four five six seven eight nine ten telephone number(3)语法

人称代词主格的用法。

(4)功能与话题

询问他人的电话号码 What’s your telephone number?

My telephone number is?

It is?

2.语言技能

(1)听:能听懂0-10的数字。

(2)说:能询问别人的电话号码和说出自己的电话号码。

(3)读:能用英语读出生活中的数字。

(4)写:能写0-10数字的英文单词和询问别人电话的句子。

3.情感态度

通过采用游戏、小对话、小表演等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

4.学习策略

运用卡片并结合日常生活中的数字加以练习。

二、说教学策略

我们大部份的学生来自农村,英语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对知识的领悟、掌握及运用能力有较大的差距,大部分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课程标准中提出:基础阶段教育的英语课程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学生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的是"分层导学、先学后教、精讲互动、合作训练"的教学模式,从差生抓起,力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受到合适的教育。

在"分层导学、合作训练"的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及能力分为A、B、C、D四个层次;各小组的英语成绩及能力水平大体相同。这有利于展开讨论并在同等条件下展开小组竞争。

三、说教学方法

(一)教法

以交际为教学核心并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我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任务型教学法:学生通过自编一篇对话,以完成任务为动力,在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把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实现学生掌握、使用重点词组及句型的能力目标,突破重难点。

2、竞赛教学法:通过单词游戏、表演比赛,激发学生学习的强烈兴趣,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及反应能力。实现学习策略目标。

3、听力训练法:通过听录音、回答问题,在听中感知、模仿达到提高学生听力的目标。

4、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各类图片,增加记忆、加深印象,活跃课堂气氛。

(二)学法及学法指导

1、养成听的习惯

学生要经常听录音,听教师讲英语,听同学们讲英语,这对学好英语大有好处。

2、及时巩固,反复记忆

凡是教师在课堂上所讲到的语言难点,学生应及时整理,再次认识并积极使用。对前面已学过的课文,学生要有计划地经常复习,否则,常常是学了新的,忘了旧的。

3、积极操练,重在口头

在课堂上,学生要积极参与教师设计的每个教学活动,要大胆开口,创造性地说自己想说的话。课后和其他同学及时进行英语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将书本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提高语言能力;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脱口说英语的目的。

四、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通过复习询问个人信息及出生地的句型,导入本课新单词。(5分钟)(二)呈现:通过学习0-10的数字,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语感。

(10分钟)

1、教师手持0-10的数字卡片,上面是阿拉伯数字,下面是英文单词。对折卡片,只出示阿拉伯数字,先示范每个数字的读音,要求学生先静听,再跟读。

2、教师连续朗读这11个数字,强调前10个数字用升调,最后一个用降调,并要求学生跟读。目的是培养学生语感。

3、播放2b 录音,让学生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

4. 双人活动。一个学生用中文说出数字,另一个学生用英文说出这个数字,从而使学生能够准确熟练地掌握数字0-10的英文说法。

5、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几组数字,让学生试着以最快的速度读出。

6、让学生读出自己家的电话号码,练习数字的读法。

(三)巩固:把数字融入实际生活,让学生会说英语数字,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10分钟)1、启发学生用英语数自己的手指,文具盒里的笔,书包里的书本,教室里的窗和灯等,把枯燥无味的数字融入现实的情境中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在黑板上写出英文数字,让学生说出汉语。

3、两人一组,一个同学用英语说出一串数字,先从位数少的说起,另一个同学用汉语说出来。

(四)练习:通过询问电话号码,培养学生简单的英语交际能力。(8分钟)(五)综合探究活动:通过制作名片和玩数字游戏,练习英文数字,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记忆单词。(7分钟)

1. (两人一组相互提问,交换信息。仿照3b中的名片,帮你同伴制作名片。)2. (顺风耳——数字单词记忆比赛。)

(1)教师请学生闭上眼睛,听老师拍球的次数,随后快速抢答,说出对应的数字和该数字的拼写。

(2)几轮之后由学生拍球,指名回答。

(3)可加大难度,快拍与慢拍相结合让学生猜。

3. (数字读写。)

(1)学生六人一组。

(2)教师事先准备好卡片,卡片上有几组数字。

(3)各组轮流选两名学生,一名读数字,另一名把所听的数字写在黑板上。在规定时间内停止。换下一组,最后写得又快又正确的组获胜。

4. Homework:

(1)帮自己的父母制作卡片。内容包括:姓名、国籍和电话号码。

(2)收集各类号码,认读并用英文书写在作业本上。

五、板书设计

Where are you from?

Section C

zero, one, two, three, four, five, six, seven, eight, nine, ten—What’s your telephone number?

—My telephone number/It is ?

英语七年级上册课件 篇5

Good morning ladies and gentlemen,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新目标七年级上册英语Unit8 when is your birthday? Section A部分。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我的说课内容。

一、教材分析

1、Section A是本单元的重点部分,也是核心教学。为口语练习课,主要学习日期的表达。它上承Unit7的数字教学,下接Section B与以后有关日期的英语教学。因此本部分是前后知识的载体,在本单元以及今后的英语学习中都占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中说: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了就用。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目标

①词汇掌握1-12月份,序数词1-31的表达

②日常交际用语when is your birthday?

My birthday is ….

③语法掌握日期表达法

(2)、能力目标

在连贯的听说读写活动中,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快速反应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熟练应用:when is your birthday?句型及其回答。

(3)、情感目标

热爱生命,孝敬父母的思想教育

3、本课的重点难点及其理论依据

根据《课程标准》,重点是掌握句型when is your birthday ?及其回答.

难点是日期表达中月份和序数词的正确使用。

二、教学策略

教学的实质是交际,为此我选用了以下教法:

1.提问引入法通过提问,由集体,分组,分行回答,或学生逐个回答的形式开展教学,检查和巩固新旧知识。

2.交际功能法通过集体,分组,两人,个人操练等形式,达到交际的目的。

三、学情分析

新制定的《英语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树立自信心,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策略,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精神”放在了首位。依据新课改的精神,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⒈学习方法的指导

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以及思维能力。用生动的课件调动学生的感观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

⒉学习积极性的调动

我在教学过程中创造一种开放的,和谐的,积极互动的语言氛围,把课堂变成有声有色的舞台,让学生在乐中学。

⒊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过连贯的听说读写,游戏,竞赛等,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程序及设想

本课以交际为核心教学,我采用三步教学法,并且灵活穿插使用各步教学。

Step1 warming up(热身)

① Greeting体现师生之间的初步交际

②根据实际情况,用句型:what is your number?询问学生的学号,复习数字,激活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做铺垫。

③问学生:Are you happy today?告诉学生说:I am very happy today.Because today is my birthday.Would you like to sing a song for me?引导学生集体唱生日快乐歌。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带着积极活跃的心情进入课堂。

Step2 Presentation(呈现)

①利用歌曲的承上启下作用,说:Today is my birthday.When is your birthday?

How to say our birthday dates?从而引出月份的教学。

②利用多媒体手段,在一页页翻动的日历中学习1-12月的新单词。

③指着挂历上的日期说:My birthday is Oct.20th.加重语气重复20th,让学生初步感知序数词的读法。自然呈现序数词的教学。

④序数词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观察,归纳序数词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和总结归纳能力。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启发性教学原则。

⑤用卡片突出操练序数词中的几个特殊的数字,突破难点。

Step3. practise

① Ask and answer反复操练句型:when is your birthday? My birthday is ….通过集体练,小组练,两人练,个人轮流练习等方式,训练学生的语音,语调,提高语感。

②做相关练习1b和设计的练习,将听说读写有机结合,巩固新知识。

③布置作业:课后两个学生为一小组,就询问对方的生日编一段对话,第二天请学生上台表演。

五.板书设计:

January一月1st 2nd 3rd 4th 5th 6th

February二月7th 8th 9th 10th 11th 12th 13th 14th

March三月15th 16th 17th 18th 19th 20th 21st 22nd

April四月23rd 24th 25th 26th 27th 28th 29th 30th 31st

May五月

June六月

July七月When is your birthday?

August八月My birthday is October fourteenth.

September九月

October十月

November十一月

December十二月

英语七年级上册课件 篇6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人教版《新目标》的第六单元。这本教材的词汇量很大,内容新颖,尤其是生动活泼的卡通化的画面,很符合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其中还囊括了很丰富多彩的文化知识,以及合作探究的活动,十分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

本单元的主要话题food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贴近学生生活,能引起学生的特别关注,易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欲望和兴趣,是学生乐于参与各种英语实践活动,这是英语新课程标准中规定所必须掌握的内容,是交际英语中必不可少的项目。因此,本单元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并通过self check检测,积极地、及时地寻找各自的不足,以便学生树立良好的内在动机,不断获得成就感。

二、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⑴知识目标

Section A主要话题是食物及偏好,其中主要涉及内容如下:

A、Functions功能:谈论喜欢和不喜欢的食物、

B、Structures语法结构:动词like的肯定句,否定句,疑问句及其回答;主语是单数第三人称时like的用法,助动词do的用法、

C、Target Language日常交际用语:

Do you like salad?Yes,I do、 No,I don’t、

I like bananas、

I don’t like apples、

Does he/she like salad?Yes,he/ she does、 No,he/ she doesn’t、

He/ She likes apples、

He/ She doesn’t like apples、

D、Vocabulary词汇:like,banana,hamburger,tomato,broccoli,French fries,orange,ice cream,salad,strawberry等。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句型谈论喜好和饮食习惯。

(3)情感目标

通过询问他人喜好的食物和事物,学会关心他人,增进彼此感情、

通过学习,使学生养成健康饮食习惯、

2、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并运用谈论喜好及食物的交际用语及词汇。

(2)难点:动词like肯定句,否定句,疑问句及回答的用法。以及单三人称的使用

3、教具准备:多媒体支持,大量相关图片,动画以及资料

4、课时安排:本课是unit 6的第一节课,包括Section A全部P31—P33、

三、 教学设计理念

本课时教学设计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结合学生实际,谈论学校喜欢和不喜欢的食物。提倡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和方法,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体验、实践、参与、探索和合作等方式,发现语言的规律,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不断调整情感态度,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方法

1、听说法:以听、说、读、写、练为主,通过对本课重点句型的学习培养学生听力、口语以及书面语的能力。

2、交际法:注意语言的运用能力,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相互作用。

五、学法分析

新课标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

1、每个都有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事物,学会询问他人也就学会了与人和谐相处,大家应养成经常使用英语谈论的习惯,提高口语能力。

2、学习英语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求学生长期练习,多听、多说、多练,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学习好英语。

六、说教学程序。

本课主要学习句型Do you like salad?Yes,I do、 No,I don’t、 I like bananas、 I don’t like apples、 Does he/she like salad?Yes,he/ she does、 No,he/ she doesn’t、 He/ She likes apples、 He/ She doesn’t like apples、运用这些句型谈论食物及喜好

七、教学过程

1、导入设计:教师事先安排学生看一段小故事,引出Do you like …?Yes,I do、No,I don’t、

2、整体感知:

(1)充分利用图片以及实物进行直观教学,引出本课的主题—food,like

(2)呈现大量图片,并引导学生谈论图上的食物以及个人喜好

(3)检测讨论学习结果,完成la里的内容。

(4)听力检测:听录音完成lb里的内容

(5)、Pair work角色扮演。学生4人一组,用所学语言问答练习、进一步熟悉所学语言:单词及句型,训练学生口语、

(6)做练习2a和2b,进一步练习学生听力、

(7)播放另一段故事引出Does he/she like salad?Yes,he/ she does、 No,he/ she doesn’t、 He/ She likes apples、 He/ She doesn’t like apples、运用这些句型谈论食物及喜好、复习单三、

(8)给出图画,让学生谈论名人的喜好,练习单三用法

(9)用同一幅图,让学生写出句子,练习以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方式写文章、给出时间写文章并读出来,练习读写能力、

3、总结本课,巩固知识、

把主要内容重新展示,并留出HW,巩固学习成果、

英语七年级上册课件 篇7

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上册

Unit7 How much are these socks?

Section A(1a-2e)湛江市霞山职业高级中学 蔡景茜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 7 How much are these socks?第一课时,以Shopping为主线,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会用英语谈论服装的颜色、尺寸和价格,学生运用所学语言,模拟在商场售货和购物。教学内容简单且富有生活情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好奇心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词汇:掌握有关服装、尺寸和颜色的单词 句型:(1)--How much is …?--It’s….(2)--How much are …?--They’re….2.能力目标:学会询问价格及使用购物用语

3.情感目标:树立节约用钱合理消费的正确消费观念 学习重点:学会使用询问价格的句型,并能正确回答 学习难点: 区分服装的单复数

三、学情分析

抓住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好胜心强的特点,引进小组竞争机制,倡导其参与活动。在教学中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他们大胆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四、教法分析

1.情景引入法: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引入新知识,吸引学生注意力,使他们对即将学习的新知识产生好奇。2.听说法:对目标语言进行反复操练,以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

3.任务型教学法:设计一系列的任务活动,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目标语言。

五、学法分析 1.分组合作学习。

2.‚为用而学,用中学,学了就用‛:本课时的目标语言是询问物品的价格,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所以应该充分利用创造的情景和实物给与学生练习英语口语的机会。

六、教学过程 Step1 Warming up Show a picture T: I’m very happy these days because Nov 11 online shopping carnival is coming soon.I want to buy a lot of clothes.Can you help me put them into the shopping cart? 【设计意图】通过双十一购物狂欢节引入新课,使学生在欢快自然的气氛中不知不觉进入教学,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热情,活跃课堂气氛,并为本课任务的开展做热身准备。Step 2 Presentation 1.Present the new words about the picture of a sweater T: Look!What’s this?

Ss: It’s a sweater.In the same way, learn the other new words about clothes.Match the words with the things in the picture, and then check the answers together.2.Present the words about size: big, small, long, short.3.Present the words about colors.4.Present the monetary unit of yuan and dollar 【设计意图】通过大量的图片引入,直观地呈现新单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理解单词。Step 3 Listening 1.Listen to the conversations and circle the things you hear, and then check the answers.2.Listen again and fill in the price tag, and then check the answers.【设计意图】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看书上的六幅插图,听音圈物品,核对答案;再听录音,填价签,通过这项操练,锻炼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在听力中使用目标语言,为下一个任务做准备。Step 4 Practice 1.Present the new sentence patterns: ‚How much is /are…? It’s/They’re …‛

2.Get the students to practice the dialogues in pairs.【设计意图】通过呈现询问价格的句型,让学生总结‚How

much is / are…? It’s / They’re…‛ 的特点:单数用is ,复数用are,并通过结对操练加以巩固。Step 5 Read and act 1.Let the students try to fill in the blanks in the conversation, read and act it out.2.Translate the sentences into English.【设计意图】通过补充对话中所缺的单词和句子,进一步熟悉购物时所需的交际用语,为下一任务做准备。Step 6 Consolidation Scene play: Thanksgiving Day is coming, please buy some clothes for your friends.【设计意图】通过‚shopping‛这个生活平台,学生不仅可以在愉快的氛围中运用本节课所学询问价钱等语言,而且使学习的过程变得生动有趣,这一活动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Step 7 let’s be a doctor Get the students to correct some wrong sentences.【设计意图】通过易错点的呈现和改正,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Step 8 Summary and Homework 1.Summarize what we have learned in this lesson 2.Homework: write a dialogue about shopping 【设计意图】通过鼓励学生小结本课的收获,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本作业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相匹配,既帮助学生巩固了已学语言材料,又提高学生写作的能力。

教师用一长一短的pants和shorts呈现long和short,用一大一小的sweater呈现big和small, 并让学生跟着老师做手势。

[教学思路] 通过猜图游戏引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

跃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能愉快地参与课堂活动,用实物和肌体语言,直观地呈现big,small , long and short等形容词,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理解单词。Show some pictures, get the students to practice the new sentence patterns: ‚How much is / are…? It is / They are…‛ Step3、教授、练习新句型,完成活动1c 将dollar与人民币单位yuan相比较,注意dollar的单复数变化。

此环节中结合图片设计师生对话、结对活动、小组活动等任务,让学生分小组竞赛,练习巩固新句型。在练习的过程中,将重点句型How much is it?发散为How much are they?重点掌握单复数在此句型中的变化。Step4.综合运用

How much is that red hat? It’s 6 dollars.How much are your white trousers?

They are 10 dollars.加大句子难度继续操练,巩固新词汇和句型。

此环节将表示颜色的形容词带入操练句型中,并结合学生穿的毛衣、裤子、身边的尺子、书包、铅笔、橡皮擦擦等物品让学生自己编对话。

Step5、总结回顾

1、词汇:T-shirt, sweater, skirt, jacket, socks, shoes, trousers, shorts

2、句型:--How much is this T-shirt?--It’s 7

dollars.--How much are these socks?--They are 2 dollars.Homework: Ask about prices of your friend’s clothing, and write down your conversations.询问你朋友衣物的价格,并将你们的对话写下来。Step6、板书设计

Unit 7 How much are these socks?(Section A 1a ~2d)Clothing jacket A: How much is this T-shirt? a pair of socks B: It’s seven dollars.two pairs of trousers A: How much are these socks? Shorts shoes skirt sweater

B: They are two dollars.(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新目标‚Go for it‛七年级上册unit 7 How much are these pants?的第一课时。本节课是新课引入,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就是通过学习section A(1a—2c),认识并初步掌握谈论衣物,询问价格这一情景中的运用。教学内容简单且富有生活情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好奇心理,更主要的是学生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会用英语谈论服装的颜色和价格,学

生运用所学语言,可以模拟在商场售货和购物。第一课时的引入在整个单元中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同时也是一座桥梁,是正确引导学生由说到写的第一步。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就落在反复熟练地运用语言上,通过大量的口头交际,为第二课的教学做好扎实的准备。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语言水平,本节课的核心任务是让学生学会用英语谈论服装的颜色和价格,并可以模拟在商场里售货和购物。学生要达到以下五个目标:

语言知识目标:掌握本课书的重点词汇、语言结构。

语言技能目标:学会谈论衣服的名称,颜色和价格。

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创设人文情景,学生亲自感受和体验,使语言学以致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善于学习的习惯,并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成功。

学习策略目标:能对所学内容主动练习和实践,提高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文化意识目标: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英语能力,使学生进一步

明白语言也是文化,扩展他们的文化视野,增强他们的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学生上完本节课后,学会用英语谈论服装的颜色和价格。

(三)学生分析

①初一学生有着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和愿望,乐于参与多种调查、采访、表演等实践活动。到学期后段,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英语基础,并在unit 5 Do you have a soccer ball?和unit 6 Do you like bananas?中进行过有关调查活动、设计过野炊菜单、外出活动安排表;有过寻宝、建立俱乐部、给父母准备生日礼物等英语实践活动的体验。

②本班大部分学生有较为明确的英语学习动机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能积极和他人合作,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有不少学生表达较艰难,因此,在位置安排上,应把他们平均分配到各组,让好的学生带动他们学习,设计任务时应易到难、难易适中,教师在活动过程中经常跟他们交流,给予帮助和鼓励。

(四)设计理念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在本课中一共设计了三个任务:‚从认识物品‛到‚谈论价格‛,再到‚现场购物‛实现了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由知识向能力的过渡,让学生在活动中学英语。同时也着重于能力的培养和思维的

扩展,如小组合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通过作业的布置,使课堂内外任务相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特别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动手能力。

孩子们是教育的重要资源、是动力之源、能源之库。本节课主要依靠学生,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由于孩子们爱表现自己,通过现场购物这一任务,让孩子们学会创新、学会配合,连成绩不好的孩子也会大大方方地说上几句英语,这一活动将课堂气氛推向最高潮,孩子们学到了知识,急于即时运用。让孩子们在实际语言材料中感知,在课堂上享受着学习的快乐。

(五)教学过程

根据任务型教学模式,我将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Step 1 Warming up

(Two minutes)

1、Sing an English song.2、Greetings.Who is wearing yellow today? Yellow today , yellow today.Who is wearing yellow today? Yellow today.①Black

②White

Green

⑤Blue

③Red

④[教学思路]通过Sing a song of color 引入新课,使学生在欢快自然的气氛中不知不觉进入教学,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热情,活跃课堂气氛,并为本课任务的开展做热身准备。

Step 2 Presentation

(Seven minutes)

1、present the new clothing words.T: Boys and girls , I thought LingShui is very hot.But today it is cold , you see , I am just in a blouse now.I feel so cold.What should I do ? Oh, I must go to the shop to buy some clothes.教师布置任务:What am I going to buy ? Can you guess?

学生回答:毛衣∕裤子。

(逐渐展示毛衣的完整图片)

T:Oh!It is a sweater.Read after me ‘‘sweater‛.Ss: ‘‘Sweater‛.(Then show another picture with a boy and a woman come to the clothes shop ,What are they going to buy ?Can you guess?)

T:(Pointing to the boy)

What is LiLei going to buy ?

Ss: 裤子、短裤、短袜和鞋子。

T: Excellent!He is going to buy pants, shorts, socks and shoes.Read after me ‘‘pants ,shorts, socks and shoes‛.Ss:

‘‘Pants , Shorts, Socks and Shoes‛.T:

(Pointing to the woman)

What about his Chinese teacher Miss Li ?

Ss: She is going to buy a sweater and a T—shirt.T: It is very clever of you to say so!

2、Present: big , small, long, short.教师用一长一短的pants和shorts呈现long和short,用一大一小的sweater呈现big和small, 并让学生跟着老师做手势。

[教学思路] 通过猜图游戏引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能愉快地参与课堂活动,用实物和肌体语言,直观地呈现big,small , long and short等形容词,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理解单词。

Step 3 practice and present‚How much is /are…? It is/They are …‛。(Six minutes)

1、教师先通过多媒体呈现短裤、男衬衣、毛衣等图片,鼓励学生说出相应物品的名称,由复习衣物名称导入How much is/are ……? It is /They are 等句型。

T:(Pointing to the sweater)What is this in English ?

Ss: It is a sweater.T: What color is it ?

Ss: It is red.T: How much is the red sweater ?

Ss: …(学生可能不知所云,教师快速点击鼠标,一张8元人民币的价签已挂在毛衣上。)

T:It is 8 Yuan , Read after me ‚It is 8 yuan‛.Ss:‚It is 8 Yuan..‛

T:You are so intelligent , and I think it is 3 dollars.(教师快速点击鼠标,挂上3美元的价签,从而引出生词dollar.)

教师教读几遍后,快速在裤子、短袜、鞋等服装上挂上价签,反复让学生练习How much is…? It is…的句型。

2、教师通过多媒体呈现两件挂有7美元价签的pants和三件挂有9美元价签的shorts问学生,由教‚How much is…? It is…‛过度到教‚How much are…? They are…‛.T:How much are these pants?

Ss:They are seven dollars.学生回答时可能想不到dollar需加s ,教师可通过dollar 与 yuan的货币学习,讲解人民币和美元的不同写法及用法,并简单介绍汇率的概念。

[教学思路]通过鼓励学生说出相应的衣物名称引出目标语言‚How much is are…?It is / They are…,‛产生信息沟,学生有交流的动机和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新课

呈现时,以兴趣为出发点,通过图片及信息沟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在特定的语境中引出生词dollar ,做到了‚词不离句‛让学生有意义地学习单词。

Step 4 Group work(Six minutes)

①T:I like shopping very much.Do you like shopping? Now come with me to the clothing shop again.Go over how to say them in English and how to buy them.Boys and girls , are you ready? Ss:Ok.T:This is a sweater.(学生重复说a sweater ,并用手拼写sweater.)

T:What color is it?

Ss:It is red.(并用手拼写red)

T:How much is the red sweater?

Ss:It is eight dollars.通过实物图,教师提问,学生集体回答,由单数名词到复数名词,反复操练新句型。

②Then , students play a guessing game:

T:How much is the red sweater /are the white shoes ?

Can you guess?

Ss:Is it /Are they 3 dollars?

T:No , it is / they are move expensive / cheaper.Well done!You are right.[教学思路]利用多媒体动画,给学生提供明确,真实的语言信息,把表示衣物名称、颜色、大小、长短的新单词和句型‚How much is / are…? It is / They are…‛融合在一起进行操练。接着,考虑到学生有一定的基础,如果单纯看图机械操练,虽使用了target language ,但学生兴趣不大,仍是无意义操练,于是设计了‚猜衣物价格‛游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使本课教学目标中的重、难点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Step 5 Listening(Seven minutes)1、1c练习对话

先让学生齐读1c,接着让学生分组角色,变换角色,反复运用衣物名称、颜色、大小、长短的新单词和句型进行自由操

练,然后教师检查几组同学的操练情况,目的是保证他们能正确而迅速地说出新语言,最后总结句型‚How mach is / are…? It is / They are…‛ 的特点:单数用is ,复数用are.2、2a,听对话,圈出你听到的物品。3、2b,再听一遍录音并填写价签。

[教学思路]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看书上的六幅插图,复习服装名称及‚How much is / are…?‛句型,然后听音圈物品,核对答案;再听录音,填价签;第三遍听录音,写出对话中衣物颜色及名称的单词,通过这项操练,锻炼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在听力中使用目标语言,为下一个任务做准备。

Step 6 Consolidation(Ten minutes)

任务活动:赠送生日礼物

教师创设情景:今天是Ann的生日,她的几位好朋友要去购买服装、鞋帽作为礼物送给她,5分钟内,看哪小组购买的服装最经济实惠。学生从小组为单位,模拟在商场购物。

①教师先和一名学生一道示范对话。

②学生四人一组,自己编对话表演,教师巡视帮助解决困难。

③成果汇报以给过生日的同学赠送生日礼物的形式呈现,并评出最佳小组。

[教学思路]通过‚shopping‛这个生活平台,学生不仅可以在愉快的氛围中运用本节课所学询问价钱等语言,而且使学习的过程变得生动有趣,这一活动将课堂气氛推向最高潮。

Step 7 Summary and Homework(Three minutes)

①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总结出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学会了什么,作自由发言。

②教师呈现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③在布置家庭作业时,教师设计了一个简单的书面练习,课后写一段购物活动中的对话,以巩固本节课的语言知识。

④教师用一句Are you happy ? 来了解学生在这节课上开心与否来做为评价方式,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结束学习。

[教学思路]通过鼓励学生小结本课的收获,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本作业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相匹配,既帮助学生巩固了已学语言材料,又提高学生写的能力。

英语七年级上册课件 篇8

教学内容:Unit 6 Do you like bananas?

教材解读

本单元主要讨论各种食物以及喜欢或不喜欢某种食物;询问某人是否喜欢某种食物及回答;会描述一日三餐,会合理搭配一日三餐。

like的一般现在时、一般疑问句及肯、否定回答;肯定句和否定句。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认识到在平日饮食中要做到不挑食、不偏食、合理饮食。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基本词汇:food、banana、hamburger、tomato、broccoli、French fries、strawberry、orange、ice cream、salad。

2.掌握句型:Do you like bananas? Yes, I do./No, I don’t.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听说读写等任务型活动,熟练应用所学单词和动词词组。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并了解各种食物,能分清水果和蔬菜并能认识到水果和蔬菜对人体有益。通过询问对方是否喜欢某食物来引起话题。

教学重点

基本单词、词汇和句型。

教学难点

1.认识并掌握重点词汇。

2.能流利地与对方开展关于食物喜好的对话。教法导航

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并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同时考虑学生的不同层次采取分层递进的教学方法。

学法导航

让学生在游戏的情景中感受到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环境气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从而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愿望,增强学习兴趣。

教学准备

PPT、关于食物的图片。教学过程

Step 1: Greetings.Greet the students as usual.Step 2: Revision Show the students pictures and ask:What’s this? It’s a soccer ball.Do you have a soccer ball? Yes, I do./No, I don’t.Do you like it? Yes, I do./No, I don’t.Step 3: New words Show the students some food and ask:

2What’s this? It’s a hamburger.Do you like it? Yes, I do./No, I don’t.What are these? They’re bananas.Do you like bananas? Yes, I do./No, I don’t.运用图片和对话教学单词:hamburger、banana、tomato、broccoli、French fries、strawberry、orange、ice cream、salad,并运用这些单词进行对话。

Step 4: Pair work Work in pairs and try to match the words with the pictures of 1a.Step 5: Listening 1b Listen and number the conversations.After listening, show the dialogue on the screen and get the students to practice the conversations, and then make their own conversations.Step 6: Listening Listen and circle the food you hear.First get the students to check their answers in groups and then report their answers.Step 7: Listen again Listen again and fill in the blanks.I like hamburgers.Do you like hamburgers? Yes, I do.Do you like______? No, I don’t like ______.Let’s have _______.Oh, no.I don’t like_________.Step 8: Group work Make a food survey in groups by asking: Do you like...? Then fill in the blanks to complete the form.How many students like hamburgers? How many students like bananas? Step 9: Summary Let’s sum what we have learned this class.Words:banana, hamburger, tomato, ice cream, salad, strawberry.Sentences:Do you like hamburgers? Yes, I do./No, I don’t.Step 10: Homework 1.Remember the words in this class.2.Practise the dialogue in pairs.课堂作业

1.写出下列名词

(1)汉堡 ____________(2)西红柿 _____________(3)沙拉 ____________(4)草莓 ____________(5)梨 ____________(6)牛奶 __________(7)面包 __________(8)冰激凌 _________2.根据句意完成句子

(1)A:_______ you like salad? B:No, I _______./Yes, I ______.(2)I __________(喜欢)hamburgers.(3)_____________(你喜欢)hamburgers?(4)____________(我们吃)strawberries.参考答案:

1.(1)hamburger(2)tomato(3)salad(4)strawberry(5)pear(6)milk(7)bread(8)ice cream

2.(1)Do, don’t, do(2)like(3)Do you like(4)Let’s教学反思

这节课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话题,用丰富多彩的实物和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踊跃参加课堂活动,效果很好。

英语七年级上册课件 篇9

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3 SectionA说课稿

谢燕娥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Unit3 This is my sister.中的SectionA部分,整个说课我将分成六个大部分进行讲述:即 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 及 板书设计。

第一板块:教材分析

(一)、说教材

《新目标英语》教材的语言教育理念是:知识用于行动,强调“语言应用”,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发展“学习策略”。它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教材中每单元都设计一个或几个与该单元话题有关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使用英语获取信息,用英语进行交流,培养运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课是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教材以This is my sister.为中心话题,围绕着谈论有关家庭成员的用语,并学会询问别人的情况,介绍自己的家庭,谈论自己的情感。并在此任务中认识到名词复数的概念及其运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a)学习单词: mother.father.brother.sister.these.are.those 等b)学习并掌握句型:Is this your sister?No, it isn’t./ Yes, it is.This is my friend.These are my friends.That is my brother.Those are my brothers.2.能力目标:通过Introduce people和Identify people使学生学会介绍他人和

识别他人,掌握基本This is/ That is...These are/ Those are…

等句型,培养学生实际交际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介绍家人和朋友,对学生进行亲情教育,使他们学会感恩。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习重点单词,句型和语法点: This is my friend.These are my

friends.That is my brother.Those are my brothers.2.难点:名词复数形式及其正确的运用

第二板块: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发育期,他们有较高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希望自己的表现能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认可。且该阶段学生已具备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较强的记忆力与模拟能力。对他们所熟悉的话题学生的爱好会更浓,而本单元的话题正符合这一特点,所以我就设计任务型的课堂活动,让学生人人参与,增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自信心。

第三板块:说教法

新教材重视以人为本,强调素质教育。在教学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空间留给学生。抓住初中生活泼好动,表现欲强的心理特点,课堂上我设计了大量听、说、读、写的训练,启发学生动脑思考,鼓励学生大胆开口,畅所欲言,尽可能运用英语表达实际意义,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任务型教学法,情景结合教学法,分层法和通过学习五步教学法,精讲巧练,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近地深化教学内容。展开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双边活动。

第四板块:学法指导

1.引导学生用小组合作学生的方式来完成任务型教学所设计的各项活动。全班分为7个小组,每组6-7人,各组英语水平相当,并引入竞争机制。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

2.采取的教学手段是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利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自制课件,用生动的课件调动学生的感官,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五板块:教学过程

Step 1.Leading-in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出示一些实物,如钢笔、钥匙、尺子等,用下面句型引导学生与同伴之

间进行交谈。复习前面学过的句型,为新授作好铺垫。

S1: Is this your pen?-----Yes, it is.S2:Is that her ruler?-----No, it isn’t.It’s my ruler.Step 2.Presentation 新课讲解,呈现教学内容

我先出示一张照片,通过创设情景,师生对话,引出新知识: e.g.:T:What is this ?------Ss: It’s a photo.T:Is this your photo?-------Ss: No, it isn’t.-------

T:It’s not your photo.It’s my photo.And this is my sister.从而引出本课时重点句型: This is my sister.并在此基础上讲解“this

is…”是用来向对方介绍他人的。同时运用这句型“This is…”进行教学新单词:mother , father , sister , brother , grandfather 等所有家庭成员。让学生先对本课所要讲的内容有个初步的感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Step 3.Practicing反复操练,巩固运用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深化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并逐步向长时

记忆迈进、发展。我将利用多媒体生动活泼呈现多张家庭成员图片。让学生将单词与图中人物匹配,认识家庭成员。并学会使用This / That is my …和 These are / Those are … 介绍家人和朋友,巩固知识、操练知识。在此同时,要注意与讲解名词的复数形式 以及 让学生能够正确的运用。

Step 4.Listening and doing口语操练,加深印象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对新的知识形成了初步的新知识结构,但

在名词复数结构上还存在着模糊点,这时通过一系列的综合练习可以巩固、发展及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a)通过播放1b录音,学生听,模仿说,完成任务,巩固语言材料,培养

学生听说能力。

b)让学生准备几分钟,运用本课所学的句型“This / That is …”和“These /

Those are …”对1a 中戴夫家庭成员进行介绍。进一步巩固本课的重难点。

c)对学生进行分组,分别完成2c对话之后。让学生用自己的照片,编出自

己的对话,到前面进行对话表演。转换角色,练习对话。

Step nsolidating课堂练习,巩固知识

在学生已在大脑中构建新的认知结构基础上,提供适当的课堂练习,不仅能让学生在实践中自我学习、自我改进、达到自我完善;而且能够充分地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获得并不只是单方面的‘输入’过程,更重要的是知识的‘输出’” 也就是说能够根据外部实际情况对新知识准确地提取并加以运用。

因此我会出示一些与本课语言点相关的选择题和情景对话,要求学生当场完成。课堂练习的目的在于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以便教师发现学生缺漏,及时补充。同时也有助于进一步巩固,加强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和运用。Step 6.Homework课外作业

1.掌握所学词汇。

2.向同学介绍家人或朋友。

第六板块:板书设计

板书反映出一节课内容的知识体系,精心设计的板书,它既有利于教师帮助学生的思路,又有利于学生掌握教学的重难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也有助于把学生思维中已有的知识作重调整,让散乱的知识边的条理清楚,同时也让学生学会把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概括。不仅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而且对于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判断的能力,有积极的作用,还使学生获得的知识不容易遗忘。

Section AUnit 3

New words:Grammars:

mother, father, sister, brother,Is this your sister?

parent,grandfather,grandmother,-----Yes, it is./ No, it isn’t.friend, these, are, those.This / That is my friend.These / Those are my friends.以上就是我说课的整个内容,谢谢。

英语七年级上册课件 篇10

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的第一节课《字母能表示什么》,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过程设计与说明”、“设计追求的特色”四个方面组织说课。

本节课北师大出版的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三章的第一节课,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比较熟悉对具体数的操作,这是学生初次接触用较为抽象的字母来表示数,对字母表示数含义的理解有助于代数式以及方程的列出,是学习后续知识的关键。

1.知识目标:在现实情景中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明确字母可以表示任何数,会用字母表示探索的规律,能用字母表示运算律和公式。

2.能力目标:经历探索数量关系,发现规律,运用字母表示规律,并通过运算验证规律的过程。

3.情感目标:一是体会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形成初步的符号感;二是进一步感受数学魅力,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探索数学奥妙的内在动力和外在的积极性,并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1.立足本人的分析确定的: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数学规律的探索及符号表达,这些内容也是本课的难点。

2.可能基于学生个性差异、基础差异在学习过程中感觉困难的地方也是本课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认真注意,并尽力帮学生突破。

我校是定点的移民子女、进城务工子女就读学校,留守生在班级中占38%,学生的个性、基础能力差异很大,加上七年级学生处于小学与初中的衔接过渡初期,所以本节课我选择引导探索与分层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在新知的引出过程中,注意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尤其在形成新知生长点的时候,充分发挥分层教学法的优点,帮学有余力的发挥潜能,挖掘

潜能,在先行的基础上发挥他们“先学后教”(后教就是帮助老师教,当老师的助手,在过程中达到教学相长的功效),教师抽出精力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帮助有“怪问题”的学生。注重时间分配,尽量做到先学在当堂,同层竞赛在当堂,异层帮辅在当堂,练习探讨在当堂、激发兴趣在当堂。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一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促成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情景导入:利用电子白板的幕布创设问题情境(插入背景音乐,增加形象性和趣味性):“一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1声扑通跳下水。两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2声扑通跳下水。三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3声扑通跳下水。6767”,让学生把这首儿歌继续唱下去,唱几句即可,然后老师提问:在这首儿歌中假如有a只青蛙,那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应该有多少张嘴,多少眼睛多少腿,以及多少声普通跳下水?问题设计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引出可以用字母表示数。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体现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数学是从人的需要中产生这一认识的基本观点。

(二)实验操作:用电子白板拉出问题。鼓励学生用火柴棒或木棒,按照“口”、“日”、 “目”搭建正方形,然后填表,找规律。按照同层独立先竞争、异层小组后合作、全班交流分享的办法进行。

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充分抓住新知的生长点做文章,前四个空是铺垫,后一个空是新知生长点。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求把100变成10000填空。这样做既培养了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帮扶意识和合作品质,还激发了学生的进取精神。

(三)问题解决和方法交流:按照小组交流和班级分享的办法进行。展示出想到的各种方法,小组推荐代表发言,鼓励学生对发言进行诊断评价,及时提醒学生注意发言、评价有无不妥,充分发挥教师平等中的首席作用。在这个过程中,还注意数学学习氛围的打造,保持教师刻意打造学习氛围的意识。

(四)随堂练习。分层次推出练习。设置三组,一是必做题2个;二是挑战题2个;三是攻坚题4个。设计时注重了层次,必做体现了保底;挑战和攻坚有层次的观注了个性差异。在同层之间进行竞赛性的统计,控制了学生思考的松紧度。

随堂练习的评价由先行的学生负责,教师给予适当的提醒。基本按照学生先做----代表评价-----教师适当帮助的步骤进行。

(五)课堂小结:主要通过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内容,从内容、应用、数学思想方法、获取新知的途径方面先进行小结。教师尽量不补尾巴。以免形成学生总结时注意力不集中,教师总结才听的局面,在学生总结不全面可以给足时间让学生补充,真正当好平等中的首席。

控制时间,尽量让学生当堂完成,不加重课后负担,不降低学习的积极性。

在本节课的设计过程中,我注重把握了以下几点:

1.既研究了教法,也研究了学法,基本按照以学定教的.思路进行设计。

2.重视了新知生长点,在新知生长点创造学生思考的问题,给足思考的空间。

3.注重了先学后教,而且尽可能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去教,实现将带兵,兵促兵,兵教兵的局面。

4.发挥先进的教学手段如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5.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摆正教师平等中的首席地位。

6.尽量做到课外不留作业,作业、练习分层安排,真正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7.注重创设学习氛围,激发兴趣,培养兴趣,巩固兴趣。

英语七年级上册课件 篇1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习并掌握描述天气的词汇:rainy、windy、sunny、cloudy、snowy

(2)掌握句型结构:

—How is the weather(in +地点)?/What’s the weather like?(in +地点)?

—It’s rainy/windy/sunny/cloudy/snowy.2、能力目标

学会使用本单元的单词和句型询问天气并作出恰当的应答。

3、情感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

(2)通过谈论天气,了解一些地理常识。

(3)通过学习天气,培养学生的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描述天气的词汇:rainy、windy、sunny、cloudy、snowy

(2)掌握句型结构:

—How is the weather(in +地点)? /What’s the weather like?(in +地点)?

—It’s rainy/windy/sunny/cloudy/snowy.2、教学难点

(1)名词转换形容词的构词法:sun—sunny、rain—rainy、wind—windy、cloud—cloudy、snow—snowy

(2)国外城市的读音和拼音

三、教学方法

教师采用任务型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小组合作探究,迅速有效地开展各项活动。

四、教学辅助工具:黑板、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

1、热身运动

(1)师生共唱“rain? go? away”, 活跃课堂气氛。

(2)做个模拟下雨的游戏,引出本课有关天气的话题。

2、导入生词:

(1)以weather为中心词,让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回忆有关天气的词汇,然后观看PPT图片导入本课新单词:rainy、windy、sunny、cloudy、snowy

(2)教师带读,让学生熟记单词。

3、呈现句型

(1)给出句型结构:

—How is the weather(in +地点)? /What’s the weather like?(in +地点)?

—It’s rainy/windy/sunny/cloudy/snowy.(2)分别用两个句型进行游戏比赛,让学生在游戏中反复巩固新句型和新知识点。

4、听力练习,课本37页,1b5、PPT呈现中国气象地图,让学生小组讨论并抽代表上讲台模拟天气预报,并作出评价。

6、课堂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单词和句型

7、课堂练习

8、情感升华

六、教学反思

1、课堂板书设计得应该更能适合本节课的总结这一环节,以后注意板书的书写

2、课堂口语需加强,有些突发状况还不能立即用英语表达。

英语七年级上册课件 篇12

课题Starter Module2 Unit1课型listeningandspeaking

教学重点What’s this/that? It’s a/an… book,bag,chair,desk…

教学课程1.Greeting.

T: What’s this in English?

T: How do you spell it?

Work in pairs. Ask and say.

S1: What’s this in English/

S1: What’s that in English?

S1: How do you spell it?

1) Listen and repeat.

2) Compelete the sentences and read.

3) Write the sentences.

课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