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控感工作总结分析

医院控感工作总结分析。

指缝很宽,时间太瘦,悄悄从指缝间溜走。我们在某些事情中会有很多的收获,可以说,写总结是不可避免的了,总结也是对自己的更优秀的自己负责,写好的总结范文需要注意哪些地方呢?小编为大家呈上收集和整理的医院控感工作总结分析,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

在全面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医院消毒卫生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11月版)》、《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通知的规范精神后,严格依法行医,进一步贯彻落实《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07年医院管理年活动督导工作的通知》,加强控感质量管理,确保医疗安全,仍是今年的主题与目标。在组织管理方面,新成立了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小组;坚持控感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发挥了各级组织的医院感染管理职能,实施部门负责制、提高自我监控管理意识,一年来医院控感工作得到了院领导的重视和支持,通过全院各级人员的共同努力,使这项工作得以良好的运行,全年共接受上级行政部门及执法监督部门工作检查七次,均获较好评价。

围绕今年的主题与目标,首先加大了依法行医,加强控感质量管理力度,继续做好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进一步贯彻执行国家、卫生部的法规、规范精神,做到逐条对照,逐条完善,使规范真正融于在每项医疗工作中。根据苏州市环境保护局文件 苏环字固管 5号《关于规范使用后一次性输液瓶管理的通知》在控感管理制度方面,今年完善修订了XX市X医院医疗废物安全管理规定、医疗废物暂时贮存地清洁卫生及隔离消毒制度;根据XX市卫生局 X卫医 13号文件转发《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消毒供应中心(室)验收管理的通知》的精神,完善修订了消毒供应中心(室)制度共十六项、38条内容;结合本院实际工作情况,制定了XX市X医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感染控制指南、XX市X医院关于产妇分娩后胎盘处理规定、XX市X医院节假日医院职工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补救措施及处理程序、XX市X医院X艾滋病职业暴露后紧急处理措施流程图、XX市X医院X医务人员预防艾滋病等经血传播性疾病的防护流程图、XX市X医院X针刺伤补救措施流程图、XX市X医院X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流程示意图发放各科室、部门组织员工学习。并完善修订了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在控感知识培训方面,今年仍然特别强调洗手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在职人员法制观念,规范自我行为。

在控感知识培训方面,按计划组织在职员工、新职工、工人进行控感在职教育培训25次,共有1522人次参加了培训。今年共有26人次参加了江苏省级、苏州市级的控感培训学习7次。

根据卫生部、XX省、XX市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仍坚持医院感染病例的前瞻性监测,采取了前瞻性监测与回顾性监测相结合的全面综合性监测工作方式,定时下病区收集临床资料,及时掌握医院感染发病率、多发部位、多发科室、高危因素、病原体特点及耐药性情况,为医院感染的控制,及时提供了科学依据。今年还开展了呼吸内科病房有关住院病人呼吸系统医院感染情况的目标性监测工作。按时完成省监控网医院和XX市监控网医院有关医院感染发病情况的调查汇总分析,并按季上报,及时完成省、市控感监控网办公室下达给我们监控网医院的指令性任务。完成了江苏省护理学会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的江苏省护理人员锐器伤情况调查工作。

在环节质量管理上,着重完善了一些可能出现问题的关键接口,切实抓好重点部门、重点环节的感染管理。特别是今年接到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消毒供应中心(室)验收管理的通知精神后,医院加大了对供应室必要硬件设备配备,增添了二台自动器械清洗消毒机、器械灭菌撑开架、安装投入了水处理系统。在手术室增添了一台低温内镜(腔镜)自动清洗灭菌器。对血透室、医疗废物暂时贮存地在重新选址后,进行改建建筑、规范布局流程工作。

进一步协调、解决和改进重点部门、重点环节的医院感染问题,提供控感的技术指导和帮助。包括:医院抗生素软件数据安装问题分析及解决办法;将所有门诊小手术均改放到医院手术室(因门诊手术室的建筑布局流程不规范);对核医学科的放射、重金属及有害物质规范排放问题;儿科病房、特婴室的医院感染管理要求;病理科感染管理要求和职业暴露防护指导;对骨科病区和手术室进行爱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和防护要求(病人为HIV感染者);ICU、神经外科病区的MRSA病原菌的预防和控制措施;重申了门诊部各重点科室(门诊注射室、换药室、五官科、计划生育室、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对照省《供应室验收标准》实地进行行政查房,并对医院医疗废物安全管理方面,除进行行政查房外,还规范了医疗废物安全处置、收集、管理,做好个人防护工作,提供技术帮助,减少杜绝了医院感染和医源性感染的危险隐患。

在终末质量管理上,每月坚持医院感染管理的考核工作,全年累计考核全院各部门共767个门次数;按时召开工作例会,并且做好质量反馈,通过每月、每季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和季度分析、医院感染的细菌学监测及相关因素分析调查,及时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了控感信息与依据,有力地保障了三级医院的质量控制指标。

定期和不定期地对医院进行消毒灭菌效果和卫生学的监测,年内共进行消毒隔离监测抽查采样2791份,结果100%合格。所有监测要求内容均按卫生部规范要求执行。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措施,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一年里(06.11~07.10),全院出院人数17989人,调查出医院感染病人1008人,为1156例次数,已报1156例次数,无漏报情况发生,医院感染人感染率为5.60%;例次感染率为6.43%;漏报率为0;住院病人标本送检率112.80%。住院病人较去年同期增加了1249人,人次、例次医院感染率较去年同期分别上升了1.27%、1.57%,无Ⅰ类手术切口感染发生,与去年同期相同,均符合三级医院控感质量指标要求。

根据今年我院医院感染发病部位分析显示:下呼吸道感染占59.34%(686/1156);上呼吸道感染占9.60%(111/1156);胃肠道感染占8.56%(99/1156);泌尿道感染占10.57%(97/1156);我院医院感染发病的前四个部位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差异。下呼吸道感染依然在我院独占鳌头,比去年同期上升了9.34%;上呼吸道感染比去年同期上升了0.86%;胃肠道感染、泌尿道感染,分别较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4.49%、2.45%。提示了我院今后预防医院感染的重点部位。严格消毒隔离制度,加强对医院探陪人员感染管理,加强住院病人饮食卫生,尽量减少侵入性操作,是2008年本院感染管理的关键所在。

从各科医院感染发病情况,感染率大于10%质控指标要求的前七位科室分别为:ICU 73.70%、呼吸内科25.50%、神经外科17.40%、老年病科16.80%、血液内科14.70%、神经内科13.70%、肾内科12.20%。ICU、呼吸内科、神经内科、肾内科科室较去年同期相比,均分别上升了10.50%、10.20%、2.10%、2.10%;血液内科、老年病科、神经外科科室较去年同期相比,均分别下降了3.10%、2.10%、0.40%,今后应特别注重加强对这些高危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根据疾病分类与医院感染发病情况来看,我院大于10%质控指标要求感染发病率高的疾病为:患交界恶性肿瘤疾病类患者占17.60%;患恶性肿瘤疾病类患者占16.90%;患精神行为障碍类患者占16.70%;患循环系统疾病类患者占14.20%;患呼吸系统疾病类患者占12.10%,对这五类高危疾患人群,应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的控制。

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显示,气管切开/插管、使用呼吸机而导致的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分别为80.83%、78.57%;泌尿道插管导致的泌尿道感染发生率为14.46%。以上三项危险因素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了2.71%、8.22%、42.28%,从这些统计数据提示出,医院的侵入性操作仍是诱发医院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

今年(06.11~07.10)住院病人17989例,发现有12087例病人在入院后先后均使用了抗生素,住院病人抗生素使用率为67.14%,虽然较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84%,但与三级医院抗感染药物使用率应小于50%标准,还相差甚远。

一年里(06.11~07.10),从医院感染病例中,共培养出病原体893株,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08株,其中真菌356株占首位,占39.87%,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1.82%;其次为不动杆菌属106株,占11.87%、假单胞菌属90株,占10.08%、克雷伯氏菌属71株,占7.95%,较去年同期相比,占比情况分别上升了4.86%、4.11%、1.20%。其主要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共670株)和胃肠道(共72株)、泌尿道(共57株);排序与去年同期相同。从科室与医院感染病原菌种属分布情况看,肿瘤外科、心内科、肾内科、内分泌、神经内科、普外科、消化内科、呼吸内科、放疗科、心胸外科、血液科、肿瘤内科、ICU室,均以二重感染(真菌感染)多见,从而需进一步加强对以上科室、感染病原菌和感染部位的防范与治疗,正确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应按2006年2月8日《江苏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要求,抗菌药物使用率应力争小于50%(调查结果显示,我院今年住院病人抗生素使用率为67.14%,在这方面还需加强努力),减少交叉感染及内源性感染的发生。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从医院感染病例中,细菌实验室共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65株,其中有59株为MRSA(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此菌耐药率已达90.77%,该耐药菌株除1株为ICU的泌尿道感染部位外,其余均分布在下呼吸道,其中ICU病区该菌占比例为52.54%(31/59),神经外科病区占25.42%(15/59)。经上半年度分别对ICU、神经外科病区实地进行MRSA病原菌感染发病情况的调查分析,提出了具体预防、控制措施后,我院的MRSA感染发生率已从上半年度的62.71%(37/59)下降为下半年度的37.29%(22/59),下降率为25.42%。对于医院感染特殊耐药菌株的情况以及分布部位,今后特别应引起临床医师们的注重。

临床上对疑似或确诊医院感染病例仍然要及时留取临床标本,按省规范病原学检测送检率三级医院应该达到80%,此工作在今年开展得很好,但仍是今后控感工作的重点,降低抗感染药物使用率,针对药敏结果,减少滥用,控制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Gz85.Com更多总结小编推荐

医院院感控制工作总结


医院院感控制

我院在上级卫生部门领导和关怀下,认真贯彻执行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了相应的医院感染控制计划,并组织实施,使我院院感发生率控制在较好的范围,本年度未发生院内感染暴发流行。现将2012年度院内感染工作总结如下:

1、完善管理体系,发挥体系作用

为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工作,明确责任,落实分工,今年重新调整充实了医院感染管理领导小组,由院长亲自负责,配备了专职预防保健人员,明确了医院感染管理职责。制定了各科院感管理制度。定期召开医院管理会议,及时发现医院在医疗活动中存在的医院感染问题,针对各部门的反馈意见,及时正确指导及处理。增强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保障了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2、认真学习传染病的防治法,完善疫情报告制度

组织全院职工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建立完善了《传染病报告登记制度》、《传染病报告制度》、《传染病报告奖惩管理制度》切实履行法律赋予的责任。发现传染病病人,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时限及时进行电子网络报告。今年报告乙类传染病3例。

3、强化消毒、灭菌意识,保证消毒灭菌质量

组织全院临床医务人员"学习新的《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严格执行消毒、灭菌制度。各科室的注射、穿刺、采血器皿保证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对应用的一次性医疗器械用后立即销毁,并做详细记录,杜绝2次使用隐患,我院对所购消毒剂及一次性医疗器械进行了备案制度。

科室所有的诊疗器皿,均标有明确的消毒更换日期和详细的记录。

全院严格执行紫外线消毒制度,对消毒时间、地点均有严格要求,并认真做好记录,对所有紫外线灯管每周进行擦拭消毒,即保证了灯管寿命又提高了消毒效果。及时更换紫外线灯管,坚决保证工作环境符合卫生要求。

我院供应室对蒸汽压力消毒锅的消毒进行严格效果监测,按消毒规范要求,对所有消毒物品,每天每次均做B-D试验,并做详细标记和记录,保证消毒灭菌质量,为临时提供了可靠安全的医疗保障。

4、加强医疗废物管理,提高院感质量

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要求,我院今年在环卫局的指导和帮助下对医疗废物用储备室进行了重新改造,使之达到的的卫生要求。对全院的医疗、生活垃圾做到日产日清,各环节均有严格的交接,对所有医疗废物分类包装标识均有严格。重新设计了医疗废物回收登记本,利于回收存档。对医疗垃圾的外运数量,有详细的登记和严密的交接制度。责任明确,分工到人。并对全院职工进行了医疗废物处置的专业培训学习,使医疗废物的管理更符合实际,减少了污染和医务人员受伤害的机会,同时为防止疾病传播,保护人民健康而做出努力。

5、加强院内卫生环境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为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使患者就诊建立一个良好的卫生环境,建立了严格的卫生检查制度,开展了每月一次卫生环境大扫除的工作;()进行了大规模的灭蟑螂工作;改变了原来不良的用餐习惯。全体职工在食堂大厅就餐,餐后在食堂清洁间内清洗,杜绝了在科室就餐,污染科室卫生环境的问题。为提高卫生质量,院感领导小组对各科室仪容仪貌、科室卫生、消毒工作记录、消毒隔离、药品使用、医疗废物处理等方面做出了周检查、月检查、季检查的制度,促使院内感染管理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6、开展多种形式院感培训,提高医务人员院感意识

为强化医院感染控制意识,普及医院感染、消毒技术、传染病防治等相关法律法规知识,院感领导小组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案安排,采取多种形式的感染知识培训,做到了集中学习,分组学习,学有记录、有笔记、有签到并进行现场提问和实际操作的考核,对全院临床医务人员进行院感知识试卷考核,考核成绩归入个人档案。

结束语

本年度,我们院感领导小组在院组织和全体职工的支持下,做出了一点成绩,但差距还很大,如对院内环境的监测,医务人员的手监测,抗生素使用调查等院感工作还未开展。我们决心在下一年度更好地开展医院院感工作。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是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手段。提高医疗质量,是医疗安全的有力保障。

现代医院院感领导小组

医院院内感染监控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在医院感染委员会的领导下,按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要求,积极完成了各项工作,经常对新生儿科、手术室、产科分娩室、供应室等重点部门进行重点督查,对可能发生医院内感染的重点环节、重点流程、危险因素进行逐一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现场进行指导,并提出整改意见,要求限期整改。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 医院感染监控工作开展情况

1、医院成立了组织机构,制定了相关规章制度,兼职人员克服了很多困难,工作认真负责,很好地完成任务。

2、医院感染管理能按照标准进行各项工作,年有工作计划及工作总结,检查工作有记录。

3、各种登记本规范记录,高压消毒物品有记录,消毒包内有指示卡监测、包外有指示胶带监测。

4、医疗废弃物处理有记录,一次性用品用后送污物室有记录。换药室、检查室、治疗室、冲洗室配置脚踩式医用污物桶。各科室统一使用了洗手液,手卫生得到进一步规范。

5、能够进行医院感染病例的监测及消毒灭菌和医院环境的监测。

三、存在问题

1、制度完善但执行不力,无专职人员,身兼几职,文字资料操作性不强。院内感染监测不到位。

2、在职医务人员掌控医院感染知识水平有待提高:对有关法规法律掌握不够。

3、重点部门的院内感染管理工作有待加强:布局不合理,流程不符合要求。

4、医疗废弃物的处理方式不符合要求:各科废弃物乱堆放、收集运送过程存在隐患,医疗垃圾桶未使用医用垃圾袋放置,各科未使用利器合放置针头。

四、下一步工作要求

1、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健立健全组织机构,制定年(工作总结之家:;卫生资讯网:;卫生健康网:)度工作计划,年终要有工作总结。并认真对医院感染进行监测。

2、认真对照院内感染控制有关法律法规及文件的要求,同时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及时修订和完善本院规章制度并认真组织落实。

3、加强对全院医务人员院感管理、个人防护、无菌操作技术等知识的培训,提高全员的素质,争取全院重视并参与这项工作。

4、加强重点部门的管理工作,不断改善布局及流程,规范器械的清洗、消毒操作规程,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证消毒灭菌效果。以保证医疗安全。

5、加强对消毒药械的管理,感控科确实履行对购入产品的审核职责。医院购入的消毒药械必须是取得卫生部批件的产品。

6、全员培训《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医疗废物的管理;规范使用医用垃圾袋及利器合。

医院门诊感控工作总结


2012年度,本部门在医院感染控制监控科的领导下。以保护病人,提高医疗质量,减少病人经济支出为目的,特完成了以下工作。如下;

一﹑医院感染监控实行规范化管理:

1﹑各种消毒剂的使用,以及各种污染物品的处理都已严格按《消毒技术规范》及《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法规进行操作。

2、全年每月都能按时上报当月统计资料。

二、坚持做好院感检测:

1﹑本科室发热门诊,肠道门诊,门诊注射室,抽血室,妇科检查室,妇科手术室每月进行空气培养。除了五月份门诊妇科手术室检测结果为:355CF/m3.结果不达标。已进行原因分析并采取了持续改进措施。其他每月均达标

2﹑每季度由感控科对本科室的发热门诊,肠道门诊,门诊注射室,抽血室,妇科检查室,妇科手术室进行物表﹑手﹑消毒剂采样做细菌培养。每月达标。

3﹑每半年由部门的专人检测紫外线强度。对强度不合格的紫外线灯管已及时进行更换。

三﹑加强消毒隔离环节质量管理

1﹑每月由感控科对各种消毒液有效浓度﹑无菌操作﹑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对一次性医疗用品由专人进行管理,科室领导定期检查。对已过期的物品及时进行处理,标率99%。

四﹑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

1﹑实行自控﹑科控﹑院控三级管理体系。

2﹑积极配合全院性多重耐药菌检测。

五﹑实行院感在职教育:

1﹑对科室的医护人员及卫生人员进行岗前培训考试。

2﹑科室员工参加医院院感知识培训考核。

3﹑每月参加科内院感﹑知识学习。

六﹑本部门院感监控指标:

1﹑院感发病率小于8%

2﹑漏报率小于20%

3、一次性注射器﹑输液﹑输血器用后毁型率100%。

七﹑缘感资料上报:

1﹑每月按时向市感控中心上报院感相关内容。

2﹑科室全员配合区感控﹑市感控做好相应工作。

八、存在问题

1、妇科手术室空气培养超标

2、存在消毒剂未注明开瓶日期

3、治疗室环境不洁

4、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有混放现象

九、整改措施

1、空气培养时要按规定时间放置培养皿。

2、加强监督检查,及时书写开瓶日期。

3、工作环境做到每日清洁一次,每周彻底清洁一次。

4、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分类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