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围屋导游词精选

客家围屋导游词精选。

摘抄自相关专家精彩谈话的文章“客家围屋导游词”我们推荐给您,分享可以拉近我们之间的距离也可以让我们开始了解彼此更多。即便是有知识的人,写起导游词来也会有没有主意的时候,导游词究竟是什么呢。导游词是一种具有丰富表达力的口头语言,在很多时候,就是是借鉴的导游词,在经过自己的改写后,也可以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客家围屋导游词【篇1】

赣州市位于江西南部,赣江上游。它四周依山,三面临水,洋溢着浓郁的南国风情,古有“富丽江城”之称。赣州市总面积479平方公里,人口40多万,居住有汉、回、壮、舍等16个民族。它扼守赣、湘、闽、粤四省要冲,秦汉以来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现为赣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赣州是一座古老的城市,自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县至今,已经有二千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古时曾名虔州,又称虎人城。历史上赣州曾是沟通赣、湘、粤、闽的南方重镇,素称“闽粤咽喉”,历来与广东及东南亚有着紧密的贸易往来。当年借着赣江黄金水道和岭南古驿道之便,这里“商贾云集,货物如雨”,留下了“南方丝绸之路”的美名。透过历史的烟云,我们仿佛看到一队队马帮驮着景瓷、香茗、竹木等士特名产,过赣州、越梅岭、源源不断运往广州以至南洋。

赣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从东门到西门的宋代古城墙,沿江而筑,婉蜒三千六百多米,历尽宋、元、明、清、民国多代,垛墙、炮城、马面、城门保存依旧,宋城的雄姿依旧,古韵犹存,被专家们誉为宋城博物馆。耸立在章贡两江合流处的胜景八境台始建于北宋,现为三层,飞檐斗拱,画梁朱柱,雄伟挺拔,巍然壮观。位于贺兰山上的`郁孤台是最引人景仰的去处,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在这里留下了千古绝唱:“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一曲《菩萨蛮》使赣州名闻遐迩。还有巍峨的慈云塔,形若游龙的古浮桥,规模宏大的七里镇古瓷窑,全省首屈一指的文庙,苏阳长谈的夜话亭,客家风情浓郁的民居建筑群,一处处古迹,一座座名胜,犹如群星,把赣州装点得绚丽璀灿。

客家围屋导游词【篇2】

赣南围屋构成了奇异的客家民居人文景观。据万幼楠考察研究:围屋,顾名思义即围起来的房屋。其外墙既是围屋的承重外墙,也是整座围屋的防卫围墙。其大门门额多有如"磐安围"、"燕翼围"、"龙光围"等题名。赣南围屋产生于明末清初,尚存500余座,主要分布在龙南、定南、全南以及信丰、安远、寻乌。大的占地面积万余平方米,而最大的龙南栗园围竟达37000平方米,小的五六十平方米。从平面上可分"口"和"国"字形成两大类。其形制多是方围,也有部分圆形、半圆形和不规则形的。结构形式则既有三合土、河卵石构筑的,也有青砖、条石砌垒的。尚存最具代表性的围屋有龙南关西的新围、杨村的燕翼围、桃江的龙光围、安远镇岗的东生围、定南鹅公的田心围等。

赣南围屋是古代集祠、家、堡于一体,具有鲜名防卫特征的坚固民居。围屋外墙厚1米(燕翼围墙厚1.45米),高三四层,四角构筑有朝外和往上凸出的多样的碉堡。为消灭死角,有的在碉堡上再抹角悬挑单体小碉堡。围屋顶层设置排排枪眼炮孔。门墙特别加厚,门框皆用巨石制成,厚实的板门还包钉铁皮。板门后多有设闸门,闸门后还设重便门。门顶还设漏以防火攻。除少数大围外,一般只设一孔围门。围屋顶屋多为战备用,并取墙内侧2/3墙体作环形夹墙走廊贯通一气,方便占时人员机动。围屋内掘有水井,多辟有粮草贮藏间,有的还用蕨分,或用糯米粉、红糖、蛋清拌和粉刷墙壁,久困缺粮,可剥下充饥。

赣南围屋绝大多数是方形,四角(少数在对称两角)都构筑强固的碉楼。外墙为坚实的封闭体,遍布枪炮眼口。外形森严冷峻,固若金汤。很明显,它的形象与广州墓明器“坞堡”和鄂州出土东吴“孙将军门楼”十分酷似。

赣南围屋不论小到一边只有三开间的“猫柜”到大至占地11亩多的关西“新围”,它同样都具有坚固的防御功能和宗族群居的亲和性,方围四周都是简单的围屋,一般都有是两三层,也有多至四层者,为悬挑外廊结构。较大围子内部还建有祖厅;更大的则是多层的套围。围子外墙多是河石、麻石、青石、青砖构筑的坚固墙体,厚度甚有达两米者。内部粮仓、水井、排污道等等一应俱全。

客家围屋导游词【篇3】

赣南围屋,全称赣南客家围屋,属于客家民居中的一种,主要分布在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县(龙南镇)、定南县(历市镇)、全南县(城厢镇)、信丰县(嘉定镇)、安远县(欣山镇)、寻乌县(长宁镇)6县境内。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江西赣南客家围屋导游词,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

江西赣南客家围屋导游词1

赣南围屋构成了奇异的客家民居人文景观。据万幼楠考察研究:围屋,顾名思义即围起来的房屋。其外墙既是围屋的承重外墙,也是整座围屋的防卫围墙。其大门门额多有如“磐安围”、“燕翼围”、“龙光围”等题名。赣南围屋产生于明末清初,尚存500余座,主要分布在龙南、定南、全南以及信丰、安远、寻乌。大的占地面积万余平方米,而最大的龙南栗园围竟达37000平方米,小的五六十平方米。从平面上可分“口”和“国”字形成两大类。其形制多是方围,也有部分圆形、半圆形和不规则形的。结构形式则既有三合土、河卵石构筑的,也有青砖、条石砌垒的。尚存最具代表性的围屋有龙南关西的新围、杨村的燕翼围、桃江的龙光围、安远镇岗的东生围、定南鹅公的田心围等。

赣南围屋是古代集祠、家、堡于一体,具有鲜名防卫特征的坚固民居。围屋外墙厚1米(燕翼围墙厚1.45米),高三四层,四角构筑有朝外和往上凸出的多样的碉堡。为消灭死角,有的在碉堡上再抹角悬挑单体小碉堡。围屋顶层设置排排枪眼炮孔。门墙特别加厚,门框皆用巨石制成,厚实的板门还包钉铁皮。板门后多有设闸门,闸门后还设重便门。门顶还设漏以防火攻。除少数大围外,一般只设一孔围门。围屋顶屋多为战备用,并取墙内侧2/3墙体作环形夹墙走廊贯通一气,方便占时人员机动。围屋内掘有水井,多辟有粮草贮藏间,有的还用蕨分,或用糯米粉、红糖、蛋清拌和粉刷墙壁,久困缺粮,可剥下充饥。

江西赣南客家围屋导游词2

赣南围屋绝大多数是方形,四角(少数在对称两角)都构筑强固的碉楼。外墙为坚实的封闭体,遍布枪炮眼口。外形森严冷峻,固若金汤。很明显,它的形象与广州墓明器“坞堡”和鄂州出土东吴“孙将军门楼”十分酷似。

赣南围屋不论小到一边只有三开间的“猫柜”到大至占地11亩多的关西“新围”,它同样都具有坚固的防御功能和宗族群居的亲和性,方围四周都是简单的围屋,一般都有是两三层,也有多至四层者,为悬挑外廊结构。较大围子内部还建有祖厅;更大的则是多层的套围。围子外墙多是河石、麻石、青石、青砖构筑的坚固墙体,厚度甚有达两米者。内部粮仓、水井、排污道等等一应俱全。

江西赣南客家围屋导游词3

赣州市位于江西南部,赣江上游。它四周依山,三面临水,洋溢着浓郁的南国风情,古有“富丽江城”之称。赣州市总面积479平方公里,人口40多万,居住有汉、回、壮、舍等16个民族。它扼守赣、湘、闽、粤四省要冲,秦汉以来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现为赣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赣州是一座古老的城市,自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县至今,已经有二千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古时曾名虔州,又称虎人城。历史上赣州曾是沟通赣、湘、粤、闽的南方重镇,素称“闽粤咽喉”,历来与广东及东南亚有着紧密的贸易往来。当年借着赣江黄金水道和岭南古驿道之便,这里“商贾云集,货物如雨”,留下了“南方丝绸之路”的美名。透过历史的烟云,我们仿佛看到一队队马帮驮着景瓷、香茗、竹木等士特名产,过赣州、越梅岭、源源不断运往广州以至南洋。

赣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从东门到西门的宋代古城墙,沿江而筑,婉蜒三千六百多米,历尽宋、元、明、清、民国多代,垛墙、炮城、马面、城门保存依旧,宋城的雄姿依旧,古韵犹存,被专家们誉为宋城博物馆。耸立在章贡两江合流处的胜景八境台始建于北宋,现为三层,飞檐斗拱,画梁朱柱,雄伟挺拔,巍然壮观。位于贺兰山上的郁孤台是最引人景仰的去处,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在这里留下了千古绝唱:“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一曲《菩萨蛮》使赣州名闻遐迩。还有巍峨的慈云塔,形若游龙的古浮桥,规模宏大的七里镇古瓷窑,全省首屈一指的文庙,苏阳长谈的夜话亭,客家风情浓郁的民居建筑群,一处处古迹,一座座名胜,犹如群星,把赣州装点得绚丽璀灿。

江西赣南客家围屋导游词4

青山环抱,绿水环绕,赣州宛若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赣汁的源头。市内绿树成荫,碧湖成群。六大公园分布其中,景色各异,有的波光浮翠,流水淙淙;有的奇葩荟萃,花似锦;有的曲径通幽,园林点缀。

赣州交通便利,四通八达,空运、水运、铁路、公路相结合的交通运输网络已经形成。黄金机场航班可达广州、厦门、内昌等地;赣州港是江西六大港口之一,沿赣江上下航行,可与区内、省内及长江沿线的省市相通,有明显的水运优势。贯通我国南北九个省市的京九铁路,把北京、香港与赣州连成一体,赣州成为了全国铁路网上的一点,与各大城市相通。以赣州市为中心的公路主干线幅射四方:北行,经昌赣二级公路可至南昌;南行,有多条干道通广东,经大余可至韶关,赣粤西线二级公路可达广东、深圳,沿赣汕公路,经梅州可抵达汕头;东行,沿赣闽柏油公路,经瑞金,可达福建长汀、龙岩、厦门、泉州;西行,经崇义,遂川、井冈山、莲花,可抵湖南郴州、衡阳。

赣州山河佳丽,风光旖旎,历史悠久,古迹甚多,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已成为江西旅游热线之一。赣州市有古建筑300余处,古墓群10处,古遗址10处,古石龛摩岩石刻5处,革命遗址5处,名胜16处,这些都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江西赣南客家围屋导游词5

赣南围屋产生于明末清初,如今尚存500余座,主要分布在龙南、定南、全南以及信丰、安远、寻乌。

赣南,史称“南抚百越,北望中洲,据五岭之要会,扼赣闽粤湘之要冲”,故秦汉时便建有县治,至汉末已设有府一级的行政机构。唐末五代时,中原衰乱,赣南因地广人稀,相对偏僻安静,因此,成为避乱者的理想栖身之所,大量中原难民拥入赣南,到北宋初年人口剧增十倍,外来移民已远远超过原有的土著居民,从而极大地改变了当时居民的成分和文化传统结构,于是,在此特定的历史和地理环境中,慢慢地孕育出一个新的特殊民系——客家。同时及此后,从中原迁入赣南的客家先民或客家人,又不断往闽西、粤东迁徙。赣南比同为客家人聚居地的闽西、粤东地区,建县建州时间都要早的多,秦代时便设有南墅县(今南康或大余县内)。

据《淮南子》载,秦始皇为统一祖国南疆,曾令大将屠雎率五十万大军,分五路进军百越,成功之后,其中便留“一军守南墅之界”。这是史书上最早所见中原汉人进入赣南的记载。这便是客家形成的渊源及前身,在以后的历史演变中,客家人构成了赣南居民中一个独特的群落,赣南围屋则构成了奇异的客家民居人文景观。据万幼楠考察研究:围屋,顾名思义即围起来的房屋。其外墙既是围屋的承重外墙,也是整座围屋的防卫围墙。其大门门额多有如“磐安围”、“龙光围”等题名。

江西赣南客家围屋导游词

客家围屋导游词【篇4】

客家土楼分布的主要区域是分处博平岭南脉西东两侧的闽西南和粤东北几个县市,特别是客家话和闽南话这两大方言交界地区。如龙岩、湖雷、古竹、岐岭、大溪、湖坑、下洋几个乡镇,南靖西北部的奎洋、梅林、书洋3乡,平和西部的芦溪、霞寨、合溪、秀峰、九峰几个乡镇,诏安西北部的秀篆、官陂2乡,以及大埔东南部的双溪、枫朗、桃园、丰顺西部的官西,饶平北部的上善、三饶等几个乡镇。历史上自宋代以来,这里是汀州、漳州、梅州、潮州4州分界线,迄今除极小析分以外,基本无变化。十分值得注意的是,汀州、梅州2州境内居民悉为客家人,而漳、潮2州边境有客家人渗透现象。3种典型土楼中,五凤楼主要分布在永定高陂、坎市、湖雷3乡,这里平川面积较大,耕地多且交通便利,自古就是客家地区中盛产粮、烟、煤的聚宝盆,与一般“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贫瘠景象大不相同,应该看到,正是这里的发达经济提供了使五凤楼得以建造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地位。同时因为距离边境冲突地区较远,生存环境相对安宁。故住宅强调尊卑秩序而无须专注于防御,五凤楼总数甚少。方楼主要分布在龙岩、永定、南靖交界地区。博平岭纵贯其间,宋代至今,为汀、漳2川的区划所在。方楼在3类土楼中数量最多。永定高陂镇649座(其中2座6层),坎市镇1016座(其中1座6层),抚市镇统计暂缺,湖雷镇609座,古竹乡统计暂缺,岐岭乡376座,大溪乡155座,湖坑镇201座(其中6座6层),下洋镇统计暂缺。南靖奎洋乡34座,梅林乡62座,书洋乡230座。无庸赘言,永定方楼总数占支配份量,撇开分布零散的几个乡镇不计,已有统计数字的6个乡镇共3006座。以平均500座计,则统计暂缺的3个乡共1500座,则永定一县3层以上的方楼总数超过4500座,真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另须指出,上述全部方楼的楼主或建造者几乎都是客家人。龙岩适中镇居民属性不明,其通行土话亦非客家话非闽南话,但“适中大楼建筑师来自永定金丰,如肖姓,操木工而在适中定居”。南靖县11乡镇中,8个乡镇全为闽南人,只有奎洋、梅林、书洋3乡客家人闽南人混居,而且方楼集中客家人村落中。永定则为纯客家人居住县。方楼分布地是平川向山脊过渡区域,这里耕地较少,经济较差,交通不甚便利,历史上匪患械斗多发。因而方楼同五凤楼比,显然秩序感减弱而防御性增强。

江西客家围屋导游词5

赣南围屋构成了奇异的客家民居人文景观。据万幼楠考察研究:围屋,顾名思义即围起来的房屋。其外墙既是围屋的承重外墙,也是整座围屋的防卫围墙。其大门门额多有如"磐安围"、"燕翼围"、"龙光围"等题名。赣南围屋产生于明末清初,尚存500余座,主要分布在龙南、定南、全南以及信丰、安远、寻乌。大的占地面积万余平方米,而最大的龙南栗园围竟达37000平方米,小的五六十平方米。从平面上可分"口"和"国"字形成两大类。其形制多是方围,也有部分圆形、半圆形和不规则形的。结构形式则既有三合土、河卵石构筑的,也有青砖、条石砌垒的。尚存最具代表性的围屋有龙南关西的新围、杨村的燕翼围、桃江的龙光围、安远镇岗的东生围、定南鹅公的田心围等。

赣南围屋是古代集祠、家、堡于一体,具有鲜名防卫特征的坚固民居。围屋外墙厚1米(燕翼围墙厚1.45米),高三四层,四角构筑有朝外和往上凸出的多样的碉堡。为消灭死角,有的在碉堡上再抹角悬挑单体小碉堡。围屋顶层设置排排枪眼炮孔。门墙特别加厚,门框皆用巨石制成,厚实的板门还包钉铁皮。板门后多有设闸门,闸门后还设重便门。门顶还设漏以防火攻。除少数大围外,一般只设一孔围门。围屋顶屋多为战备用,并取墙内侧2/3墙体作环形夹墙走廊贯通一气,方便占时人员机动。围屋内掘有水井,多辟有粮草贮藏间,有的还用蕨分,或用糯米粉、红糖、蛋清拌和粉刷墙壁,久困缺粮,可剥下充饥。

赣南围屋绝大多数是方形,四角(少数在对称两角)都构筑强固的碉楼。外墙为坚实的封闭体,遍布枪炮眼口。外形森严冷峻,固若金汤。很明显,它的形象与广州墓明器坞堡”和鄂州出土东吴孙将军门楼”十分酷似。

赣南围屋不论小到一边只有三开间的猫柜”到大至占地11亩多的关西新围”,它同样都具有坚固的防御功能和宗族群居的亲和性,方围四周都是简单的围屋,一般都有是两三层,也有多至四层者,为悬挑外廊结构。较大围子内部还建有祖厅;更大的则是多层的套围。围子外墙多是河石、麻石、青石、青砖构筑的坚固墙体,厚度甚有达两米者。内部粮仓、水井、排污道等等一应俱全。这种易守难攻的围楼简直就是一个独立王国,一座小小的城池。

客家围屋导游词【篇5】

赣南围屋构成了奇异的客家民居人文景观。据万幼楠考察研究:围屋,顾名思义即围起来的房屋。其外墙既是围屋的承重外墙,也是整座围屋的防卫围墙。其大门门额多有如"磐安围"、"燕翼围"、"龙光围"等题名。赣南围屋产生于明末清初,尚存500余座,主要分布在龙南、定南、全南以及信丰、安远、寻乌。大的占地面积万余平方米,而最大的龙南栗园围竟达37000平方米,小的五六十平方米。从平面上可分"口"和"国"字形成两大类。其形制多是方围,也有部分圆形、半圆形和不规则形的。结构形式则既有三合土、河卵石构筑的,也有青砖、条石砌垒的。尚存最具代表性的围屋有龙南关西的新围、杨村的燕翼围、桃江的龙光围、安远镇岗的东生围、定南鹅公的田心围等。

赣南围屋是古代集祠、家、堡于一体,具有鲜名防卫特征的坚固民居。围屋外墙厚1米(燕翼围墙厚1.45米),高三四层,四角构筑有朝外和往上凸出的多样的碉堡。为消灭死角,有的在碉堡上再抹角悬挑单体小碉堡。围屋顶层设置排排枪眼炮孔。门墙特别加厚,门框皆用巨石制成,厚实的板门还包钉铁皮。板门后多有设闸门,闸门后还设重便门。门顶还设漏以防火攻。除少数大围外,一般只设一孔围门。围屋顶屋多为战备用,并取墙内侧2/3墙体作环形夹墙走廊贯通一气,方便占时人员机动。围屋内掘有水井,多辟有粮草贮藏间,有的还用蕨分,或用糯米粉、红糖、蛋清拌和粉刷墙壁,久困缺粮,可剥下充饥。

赣南围屋绝大多数是方形,四角(少数在对称两角)都构筑强固的碉楼。外墙为坚实的封闭体,遍布枪炮眼口。外形森严冷峻,固若金汤。很明显,它的形象与广州墓明器“坞堡”和鄂州出土东吴“孙将军门楼”十分酷似。

赣南围屋不论小到一边只有三开间的“猫柜”到大至占地11亩多的关西“新围”,它同样都具有坚固的防御功能和宗族群居的亲和性,方围四周都是简单的围屋,一般都有是两三层,也有多至四层者,为悬挑外廊结构。较大围子内部还建有祖厅;更大的则是多层的套围。围子外墙多是河石、麻石、青石、青砖构筑的坚固墙体,厚度甚有达两米者。内部粮仓、水井、排污道等等一应俱全。这种易守难攻的围楼简直就是一个独立王国,一座小小的城池。

赣南客家围屋交通:自驾车从广州出发,上赣粤高速公路,只要5个小时的车程便可到达。

赣南客家围屋住宿:推荐赣州的明珠大酒店、赣龙大酒店、赣南宾馆、虔城大酒店、赣州宾馆。

赣南客家围屋饮食:赣南客家饮食别具特色,客家地区盛产大米、豆类、薯、芋、花生等,以大米为主粮。仅仅是一把大米,将它磨浆、蒸煮、煎炸之后,便有了米果、珍珠粉、云片、水酒、粉蒸笼等众多的客家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