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乘小数课件

小数乘小数课件。

期盼这份"小数乘小数课件"能够为您提供更全面的信息,我们将不断改进和提高希望您能多多关注我们的网站。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要是还没写的话就要注意了。设计教案需要注重对学生的关爱和支持。

小数乘小数课件 篇1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小数乘小数》。是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是教学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教材一共安排了两道例题和4道练习题。

一、分析教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

小数乘以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乘以整数、整数乘以小数及整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既是小数除法学习的基础,也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学习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由于前面的学习,学生已有很多丰富的感性经验,还有一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已懂得了计算的方法,但是对于算理的理解还是不到深刻。

(三)教学的要求及重、难点的确定

教学目标:

1、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主动探索和教师引导,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小数的算理,掌握算法,并能正确进行笔算。

2、在探索过程中,通过观察、比较、归纳与概括的过程中,学会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交流,渗透转化思想。

3、使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是研究的过程,感受探索成功的愉悦,分享与同伴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小数乘以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两个因数都扩大10倍,积就扩大100倍的理解。

二、说教法、学法

(一)学法

尝试-----探索交流-----总结方法-----运用解决问题

学生的学习就是紧紧依托已有知识和经验,顺应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取向,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和讨论交流,在不断地“尝试、探索交流、解释心中一个又一个的迷团,总结出方法、最后会运用方法解决问题”这一循环过程中,发现“积中小数位数与因数小数位数”的关系,得出计算的方法。

(二)教法

引导交流,深化提炼。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的主动、积极参与的课堂才是具有灵性的课堂,真实的课堂。《积极学习101个策略》中提到,教会别人是最好的学习策略。再一个学生的思维与成人之间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学生的方法才最好。所以把课堂让给学生,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得新知,使得课堂充满活力。

(三)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引出可探索的“数学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更服务于生活。通过对学生熟悉的住房面积计算,既复习了旧知,又自然的引出了本课要探索的新知,同时,赋予了计算一定的生活意义与实际意义,使学生感悟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产生计算的迫切需要,在急于要弄明白的求知心理驱动下,激起了探索的欲望,为下一步的自主探究创造了良好的心理条件。

2、对算理和算法的自主探索。

放手让学生尝试运用已有知识自己去探索,凭学生自己的理解来寻找解决新问题的方法。通过相互的交流,相互的质疑,不断产生认知冲突,思维碰撞出火花,营造出继续探索规律,解释新问题的氛围。

(1)独立尝试。独立计算,学生会根据对前面小数乘以整数,整数乘以小数的算法和算理的理解来进行计算,这一尝试可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有助于教师充分了解学生计算小数乘以小数时在认知上的难点,为教师接下来有针对性、有重点的教学找准了最佳的切入口。

(2)交流算法碰撞思维。在交流中,不同层次的学生畅谈自己的算法与想法,老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不同的思维生长点和认知区别。尊重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到计算的探索过程中来,对学生算法、算理和结果上的对与错不作判断,而是把各种不同的算法与想法展示给全班学生,让其产生认识上的冲突和思维的碰撞,这样从错误到理解,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小数乘小数课件 篇2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小数的产生和理解小数的意义。

2、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

二、教育方面:

1、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其价值,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三、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中的“小数的意义”问题。

2、内容分析:教材选用测量黑板、课桌,一方面这两种事物都是教室里学生非常熟悉的,另一方面学生在测量之后除了能够体会小数的产生于实际需要以外,还可以将测量结果作为一般的常识来掌握。考虑到学生对长度单位比较熟悉,教材仍选用了米尺作为教学小数意义的直观教具,以长度单位为例说明小数的实质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教材通过分米(厘米、毫米)改写成米数,三个层次共同说明,把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可以用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表示,再进一步用小数表示。教材着重从“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的角度说明小数的含义,最后教材说明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由学生自己填出。

3、学情分析:小数的意义属于概念教学,比较抽象,在操作中要重过程。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对概念认知的思维特点,我们在制定本课教学环节时注意联系生活,尽量联系学生身边的事物,充分利用有效资源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使他们在动手、动脑、动口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学会思考、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初步认识小数的基础上知道小数的产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五、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明确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小数与分数的联系、小数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小数意义的探究过程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测量工具(米尺)。

六、教学过程:

(一)操作导入:

1、让两名学生测量黑板、课桌长度。(用米作单位)

2、交流测量结果,展开讨论。

3、引导小结:

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来表示。(板书课题: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黑板、课桌长度的活动,当让学生用米作单位说出黑板的长时,学生心理产生了矛盾,因为测量黑板时多出的部分不够1米,课桌也不够1米,无法得到整数的结果,需要用其它数来表示,由此引出“小数”。学生通过测量亲自体验了小数产生的必要性。

(二)引导探究:

1、认识一位小数。(出示米尺)

(1)在米尺上找出1分米的地方。

①用米作单位,怎样用分数来表示?为什么?(结合分数的意义说明)

②用小数表示是:0.1米。

③谁来说说0.1米表示什么?(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1分米,是米,也可以写成0.1米。)

板书:1分米=米=0.1米。

(2)讨论:

①用米作单位,3分米怎样用分数和小数表示?7分米呢?

②分别说说0.3米、7分米表示什么意思?

2、认识两位小数。(出示米尺)

(1)在米尺上找出1厘米的地方。

①用米作单位,怎样用分数来表示?为什么?

②用小数表示是:0.01米。

③谁来说说0.01米表示什么?(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厘米,是米,也可以写成0.01米。)

板书:1厘米=米=0.01米.

(2)讨论:

①用米作单位,3厘米怎样用分数和小数表示?6厘米呢?

②分别说说0.03米、0.06米各表示什么意思?

3、认识三位小数。(出示学生尺)

(1)在尺上找出1毫米的地方。

①用米作单位,怎样用分数来表示?为什么?

②用小数表示是:0.001米。

③谁来说说0.001米表示什么?

板书:1毫米=米=0.001米。

(2)讨论:

①用米作单位,3毫米怎样用分数和小数表示?6毫米和13毫米呢?

②说说0.003米和0.006米各表示什么意思?

照这样分下去,还可以得到万分之一米……也可以写成0.0001米。

象刚才小圆点后面一位的小数叫一位小数,两位的小数叫两位小数_____。

(三)概括:

1、概括小数与分数的关系。

(1)什么样的分数可以用一位、两位、三位_____小数来表示?

(2)一位、两位、三位小数分别表示几分之几?举例说说。

2、概括小数的意义。

师: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设计意图】小数的意义是十分抽象的概念,学生比较难理解。要改变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方式,防止重结论,轻过程的做法。因此,我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使学生始终参与到概念的探究过程中,通过比较、归纳、分析和综合,理解小数、分数之间的关系,最后抽象出小数的意义。从具体事例推进到语言描述,这个过程需要迁移类推,更需要抽象概括,这样能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小数的计数单位和进率

(1)小数的计数单位是什么?(展开讨论)板书:(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

(2)1米里有几个0.1米?0.1米里有几个0.01米,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3)师:因为整数和分数相邻两个单位间进率都是10,所以这些分数也可以仿照整数的写法,写在个位的右面,用一个小圆点(小数点)隔开,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

【设计意图】老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小数的计数单位是什么,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而是让学生从解决问题中发现、归纳出来。这样能促使学生进行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的探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通过讨论交流和概括总结,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五)巩固应用

1、学生看书并完成例1的空白。

2、P51“做一做”用分数、小数表示涂色部分。

3、闯关练习:

(1)括号里能填几?你是怎么知道的?

0.3里面有()个,0.09里面有()个;0.08里面有()个。

(2)下面的括号里能填几?

0.1米里面有()个0.01米。

0.01米里面有()个0.001米。

0.001米里面有()个0.0001米。

4、说说这些小数的计数单位分别是什么?它里面含有多少个计数单位?

0.3、0.18、0.25、0.036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小数和分数的关系,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和对计数单位的认识,让所学知识得以巩固。

(六)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七)板书设计: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小数的产生:在进行计算和测量时,往往得不到整数的结果。

整数分数小数

一位小数:1分米=米=0.1米。

两位小数:1厘米=米=0.01米。

三位小数:1毫米=米=0.001米。

七、小数的计数单位:

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

八、教学反思

1、有关小数知识,三年级学生已有了初步认识,在生活中也有所接触,如购物中的数学问题等。本节课,我通过让学生量一量来引入,从现实情景中感受小数的产生,促进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在引入小数意义的教学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更多地通过自主探究、深入感悟开展学习活动的。教师给学生提供了教大的学习空间。本节课学习的基础是分数初步认识,教师利用米尺,将分母是10的分数与一位小数相联系,通过学生的观察、体验,感悟新知识,掌握新知识,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探究二位小数、三位小数的意义。课堂教学中始终应该关注学生的有效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课堂结构体现层次性。课堂教学安排要努力体现学生的认知规律,先易后难,先扶后放。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所采用的“一引、二放、三收获”正是体现了我的设计思想。在小数意义和小数计数单位教学中,首先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如借助于直观工具,建立一位小数的意义。我认为,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正确表象非常重要。在小数计数单位的教学中,我也同样如此安排。

小数乘小数课件 篇3

一、说教材

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出版的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三单元第38-39页的“文具店”―――小数乘法意义。该内容的呈现与过去的教材呈现有区别,没有细分为“小数乘以整数,小数乘以小数”两个部分,而是删繁就简,重点体会“小数乘整数”的意义。这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元、角、分与小数”、“小数的意义”、“小数的加减法”和掌握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在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纵观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对教材的剖析,我确立了该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技能目标:通过具体情况和实践操作,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能从多角度想出简单小数乘法的结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渗透类推、迁移、转化的数学思想。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新大纲倡导对概念性的内容不下准确的定义,而是通过系列探究活动,让学生感知、理解其内涵所在,能用自己的话表述即可。因此,让学生感知、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和利用已学的知识基础计算其结果就成为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如何突破重难点,完成上述三维目标呢?根据教材的特点,本节课采用多媒体为主要教学手段,以讨论交流、合作探究为主要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较丰富、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在复习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自主研究发现小数乘法意义,用已有知识来求解简单小数乘整数的结果,并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整个教学按以下四个环节组织进行:①创设情境,激趣导入,②合作探究,明理获知,③深化运用,巩固新知,④回顾小结,质疑问难。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在这个环节中,我分两步组织教学。一是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具体情境,拉近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体会到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因此,在教学中,我首先出示课件①,即欣欣文具店全景图。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提问“如果你来买某种文具,怎样才能知道你该付多少钱呢?”旨在让学生明白要知道购物中需要付多少钱,必须知道物品的单价和所购的数量。待学生回答后,紧接着出示课件②,即文具专柜。在学生观察中提问“你从这个文具柜中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这样设计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二是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从学生提的数学问题中,选择“买3支钢笔需要多少元?”让学生自主解答,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列式,算式2×3表示什么意义?从而为后面小数乘法意义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合作探究,明理获知

首先是在合作交流中,初步感知体会小数乘法的意义。在学生回顾整数乘法意义之后,提问“买三块橡皮需要多少元?”,学生自主思考如何解决,学生这时应该不难就能列出算式0.2×3,随即追问“为什么要这样列式?你是怎么想的?”,在学生充分回答的基础上初步感知0.2×3表示的意义。紧接着设问“0.2×3的结果是多少?”,放手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指导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计算0.2×3的方法。这样,既尊重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又增强了学生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学会了运用已学的小数意义、小数加法和将小数转化整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随机渗透了类推、迁移、转化的数学思想,也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进一步加深了小数乘法意义的理解。

再就是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能用自己的话阐明小数乘法的意义,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几是多少?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揭示课题并板书。

(三)深化运用,巩固新知

在这个环节,我设计四组闯关题。第一关是试一试:①买3支铅笔需要多少元?②买两把直尺需要多少元?这关是模仿性练习,让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第二关是涂一涂,即根据算式涂涂得出结果。第三关是填一填,即根据加法算式写乘法算式和根据乘法算式写加法算式,这两关是提高性练习。是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小数乘法意义的理解。第四关是想一想:0.2×3=0.6,3×0.2=?这关是深化性练习,一是让学生明白整数乘法的交换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二是让学生体会一个整数乘小数的意义也是求几个几是多少。

通过这样闯关练习,不仅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层次练习中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体会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喜悦。

(四)回顾小结,质疑问难

帮助学生整理,解决疑惑问题。

总之,本节课这样设计是基于让学生能够实实在在从课堂学习中感受到、体验到、领悟到、思考到新知的获取,建立数学模型。能否达到效果,关键在于教师在课堂中对“生成”和“开发”的关注如何,把握如何,调控如何。

小数乘小数课件 篇4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是在学生三年级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装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今后学习小数四则运算打好基础。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明确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小数与分数的联系,小数的计数单位,从而对小数的概念有更清楚的认识。

教学难点是:抽象小数的意义。

知识教学点是:

1、使学生了解小数的产生;

2.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3.掌握小数的计算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

教具准备:

米尺、课件.

能力训练点是:

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2.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为达到上述目标,我在这节课的主设计中采取了以下方法。

一、采用“一引、二扶、三放”三层次教学,促使学生眼、脑、手同时作用,获得丰富表象,引发学生理解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意义。 第一层次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米尺图,在教师启迪下,学生积极思维,根据严密的逻辑性,探索出规律。第二层次先出示米尺让学生感知,然后提问,不直接回答,留 给学生思考余地。再通过填空的形式把思考过程反馈出来。第三层次的教学是通过教师点拨和学生观察、讨论、语言叙述,将规律灵活运用的过程,达到进一步清晰 表象的目的。

二、运用分数的有关知识作迁移,类推出小数的意义,揭示其本质特征。如再次引导学生观察米尺,结合板书讨论问题:把1米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1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然后结合板书讨论出小数的计数单位,以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三、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利 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文字、图片、声音、音乐、动画等直观形象地展现给学生,以调动学生的视听觉等多种感观,使学生的内心体验推向高潮,使他们产生一种学习的冲动,求知的欲望。如一开始让学生听课件中的读一读。小数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是有体验的。这样设计就可以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认识,消除抽象的数学与学生的距离感。

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1、猜一猜,量一量,这两条带子有多少长,不能得到整“米”数时,须用其它数来表示,教学小数的产生。

3、结合课件教学一位小数、二位小数、三位小数……,教学小数的义意。

4、完成填一填,教学小数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进率是10。

5、完成连线题,

6、学生阅读课本内容,提出问题。

7、学生进行全课小结。

8、练习“思维训练”。

板书设计: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小数乘小数课件 篇5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第一课时《小数的意义》的教学内容。小数的意义是一节概念教学课,这是在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学习的。掌握小数的意义,是这单元教学的重点,直接关系到小数的性质、单名数和复名数相互改写等相关知识。

2、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小学数学概念中较抽象,难理解的内容。一位小数是十分之几的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学生虽然对分数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也学过长度单位、货币单位间的进率,但理解小数的含义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同时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小数方面出现的很多问题是属于小数概念不清。

因此,理解小数的含义(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既是本课时的重点、又是难点。在教学中要注意抓住分数与小数的含义的关键。

二、说学情

对四年级学生进行学习前测表明: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分数的基本知识,会根据具体的情景写分数;会读写小数,能结合具体的计量单位说出小数表示的实际含义,会进行简单的一位小数的加减,会比较简单的两位小数的大小;知道米、分米、厘米之间的进率,知道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这些知识都是本节课教学的起点。

三、说学习目标的确定

基于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我将本节课教学目标确定为:

1、能通过观察了解小数的产生,体会小数产生的必要性。借助熟悉的十进制关系的现实原型多角度理解小数和分数的关系,理解计数单位0。1、0。01、0。001。

2、明确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以及良好的数学学习品质。

四、说重难点的确定

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学生的学情以及教材的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

重点为:理解一位、两位、三位小数的意义,知道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难点为:理解一位、两位、三位小数的意义。

五、说教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完成目标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组合。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了尝试法、引导发现法、等方法的优化组合。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

小数的含义是属概念教学,较为抽象、凝练,根据学生对概念的认知,一般遵循:感知——表象——抽象概括——形成概念的这一规律。

六、说学法

通过本节教学,要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

1、学会通过观察、测量、归纳,可以发现生活中处处都存在小数 。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通过指导独立看书,汇报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交流的好习惯。

七、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谈话:同学们,你们认识小数吗?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小数?你能举出些小数的例子吗?过去,我们学习长度单位时,都测量过自己的课桌高度,那么你们想知道老师的讲桌的高度是多少吗?指名测量,其它同学观看

2、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举出相关例子。

3、小结:在日常生活中,测量一个物体的长或高时,往往得不到整数结果,这时,我们就要用到小数。那么,小数的意义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来学习。(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学生在日常购物、测量的过程中都见过小数或用过小数,对小数已经不陌生。想通过学生说一说、想一想、量一量,进一步发现 小数应用的广泛性。这样的设计,旨在把枯燥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引发起学主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求知欲望的火花,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为主动探究新知识聚集动力。

(二) 探究新知

1、出示米尺图提问:上图把1米平均分成了多少份?每份在尺子上是多少米?写成分数是多少? 1分米为什么可以1/10米表示呢?根据学生的汇报师引导。

2、请同学们看米尺。

从0到30,从0到50,应该是几分米,十分之几米?用小数怎样表示呢?同桌交流、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1/10米、0。1米、3/10米、0。3米……

3、让学生观察1/10米和0。1米,4/10米和0。4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接着让学生观察1/10米=0。1米,4/10米=0。4米,从这个等式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谈自己的发现(分母数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

4、提问:十分之几的数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那么,请同学们猜一猜,两位小数与什么样的分数有关?

(出示米尺)讲解:1厘米是1/100米;1/100米写成0。01米;0。04 米是两位小数,请同学们想一想,4厘米、7厘米,用米来作单位是百分之几米?怎样用小数表示?学生汇报:

(板书: 1/100=0。01 4/100=0。04 7/100=0。07)

5、提问:如果我们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每一份是多少?

6、讲解并提问:从0刻度线到第一条短刻度线表示1毫米,它是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呢?

(1)(学生合作交流)让学生说出两个用毫米作单位的长度,并请自己的同桌把它用小数表示出来。

(2)学生交流,并汇报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多角度的强化认识,理解小数是十进制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在初步理解一位小数意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直接观察教具,在老师引导和同学们的合作之下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和进率,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具体意义,有效的锻炼了学生的多种能力,突破了学习的重难点,再一次渗透了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

7、课堂小结:

(1)根据学生的汇报再次提问:从这里你们又发现了什么?汇报。

(2)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这节课学习的知识,你都发现了什么?同桌先交流,后汇报。

(3)根据学生的汇报,(师)小结:分母是10、100、1000……的 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4)进一步提问:在分数中,十分之几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几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千分之几的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请同学们想一想,小数的计数单位分别是多少?学生交流:根据学生的交流汇报师进行归纳整理。

【设计意图】:师生共同梳理本节课的学习所得,既能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能够加深对本节课的知识的掌握。

(三)巩固新知 教学课件

(1)将阴影部分用小数和分数表示 (2)找朋友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设计意图】: 通过三个层次的训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小数与十进制分数的关系,并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特别是在拓展性练习中,让学生在数轴上认识小数,从而可使学生直观地看到小数的大小,还可以体现出小数之间的关系和无限性,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四)作业布置

教材36页1、2、3

【设计意图】:布置实践性的作业,使学生把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结合起来,体验教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八、说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

1 分米 1厘米 1 毫米

1/10 米 1/100 米 1/1000 米

0。1米 0。01 米 0。001 米

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 ……,分别写作 0。1,0。01,0。001……等。

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10。

【设计意图】:板书力求简洁明了,突出新授知识重点,旨在让学生直观了解所学知识。

九、说教学反思

三年级时,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和小数,尤其在小数的知识上,不仅能利用米尺将几分米、几厘米写成以米作单位的数,利用元角分的关系写出小数,也会用小数表示线段图、面积图中的涂色部分。在此基础上,我设计了复习学案,旨在帮助学生充分回忆起分数和小数的智慧,并初步感知小数和十分之几、百分之几的关系。

探究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学时,利用学生的复习学案内容以及学生已有学习经验组织教学,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让学生经历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从学生熟悉的尺子图入手,然后再以面积图为主进行直观探究一位小数的意义。

而两位小数和三位小数则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利用手里的学案和三个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在学习一位小数之后,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能较好的完成任务。

通过一系列的具体操作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明确了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这样轻松理解了小数的意义,并运用知识迁移,明确了四位小数、五位小数等多位小数与分数的关系,提高了教学的时效性。进而补充了数位顺序表。

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小数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本节课的一个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因此在教学小数的意义时就开始渗透0。1和1的关系,后面通过课件演示,是学生明确进率为什么是10。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不足,比如在学生自主探究两位小数和三位小数时,学生不知道怎么交流,应该是前面一位小数的学习还是不够深刻,部分学生对小数的意义、小数的计数单位和数位掌握不牢,所以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出现困难。再如,问到“小数部分有没有最小的计数单位?有没有最大的计数单位时”,学生不能准确回答,是因为对小数的意义的掌握时不扎实、不理解。

这些都是本节课的重点,而出现这些问题说明本节课教学设计还有一些问题,在教学重点知识时,要慢下来,让学生充分理解、掌握。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需要继续探究、改进。

小数乘小数课件 篇6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法则。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从已有的知识除法,通过类比的方法得到新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通过自主的观察和思考,在老师的引导下归纳总结出计算法则。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难点∶运用计算法则及正确的确定小数点的位置。

三、教学过程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小学数学组2号考生,今天我试讲的题目是小数乘整数,下面我将正式开始我的试讲。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导入】

导入:同学们,你们都喜欢放风筝吗?有三位小朋友也非常喜欢放风筝,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仔细观察这张图片,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请你来说,你观察的可真认真,请坐。有三位小朋友正在买风筝,每个风筝的售价是3.5元,他们想买三个风筝,那你们能根据刚刚发现的数学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请你来说,你提的这个问题可真有价值,请坐。他们买三个风筝一共需要多少钱?那我们该如何列算式呢?对,3个3.5是多少,就用3.5x3。我们一起来观察这个算是它有哪些特点呀?对,是一个小数乘整数,那像这类的算是同学们会计算吗?

那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小数的世界,去探究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新授】

活动一:

像这个算式我们该如何计算呢?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老师相信小组的力量是强大的,老师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赶紧开始吧。好时间到,哪位同学愿意向大家分享一下你们小组的讨论成果?老师看一组的同学手举的像小树林一样,那就一组的三号同学请你来说。

你这方法可真不错,是运用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来计算的。三个3.5,我们用加法来表示就是3.5+3.5+3.5等于10.5元。那其他同学还有不同的方法吗?来三组2号同学请你来说,你这方法也非常棒,是运用转换单位来计算的。将3.5元拆分成三元和五角,三元乘三等于九元,五角乘三等于15角。15角就是1.5元,所以九元加1.5元等于10.5元。

六组同学请你来说。非常不错,是用列竖式来计算的,赶紧来说一说你的计算过程,思路非常清晰,请坐。用3.5元乘3,末尾对齐。然后我们该如何计算,谁来说一说?请你来说,思路非常清晰,请坐。将3.5元转化为35角,也就是35角乘3,得105角。最后将得到的结果105角,换算为以元为单位,就是10.5元。同学们,你们都是这样计算的吗?那我们带来看一看这个过程,它是首先用单位换算把元转化为了角,通过这样一转化,把小数转化为了整数,又用整数乘法竖式计算,最后再转化为以元为单位。同学们为什么能想到这个方法呢?对呀,通过这样一转化,我们将我们是没有学过的小数乘法转化为我们之前学过的整数乘法来运算,难度降低,更容易计算了。同学们可真棒这么快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来计算。

活动二:

我们带来仔细观察一下这个方法,因数中的小数与我们的积中的小数有什么共同点呢,谁来说一说?请你来说,你的目光可真敏锐。对呀,我们积的小数是一位小数,因数中的小数也是一位小数,所以因数的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是相同的。这是一种巧合还是一种规律呢?如果我们的这个小数不代表的是钱数,我们又该如何计算?

活动三:

同学们请看这道算式,0.72x5,我们该如何计算呢?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再与同桌交流,讨论开始。谁来说一说你的计算过程?请你来说,你的思路可真清晰,我们再来一些计算一下。

首先,0.72x5,末尾对齐,接下来我们该如何计算?谁来说一说?请你来说,哦将0.72乘100,小数点儿向右移动两位,变成了整数72。所以用72x5变成了整数乘法,结果是360。那是不是0.72x5的结果就是360呢?对呀,根据积的变化规律,我们0.72乘100,积也乘100。要想回到原数,我们需要将它的积除以100。所以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变成了3.60,最后我们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可以将小数末尾的0去掉。变成3.6。我们看一看这个算式的因数与积有什么关系啊。对呀,因数的小数是两位小数,积也是两位小数。

那根据这两个算式,你能试着懂结出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呢?请你来说。说的头头是道,真像一个小老师,请坐。

计算小数乘整数时,我们要先把小数转化为整数,按照整数乘法算出积,根据积的变化规律,再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也就是先按整数乘法先来计算,一算,按照整数乘法计算出结果,最后再看因数中一共是几位小数,二看,再从积的右边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三点。最后积的小数部分的末尾的0能去掉。整数部分的0不能去掉。

观察一下黑板上这些内容,以上就是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巩固练习】

这么自信,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挑战?请看大屏幕。第一题谁说出他的答案,请你来说,同学们,你们都同意他的答案吗?看来同学们对这节课的知识掌握的非常扎实了。

【课堂小结】

不知不解本节课已经接近了尾声哪位同学来说一说本节课都有那些收获呢?班长你手举得最高你来说,他说啊通过本节课学习了一种新的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式,就是运用竖式进行计算,计算的过程中要注意小数点的位置和数位对齐。看来啊本节课上特听讲非常认真,请坐!

【作业布置】

那接下来老师老师给大家布置一个小任务,课下去利用今天所学习的知识帮助爸爸妈妈解决一个生活中遇到的小问题。下节课一起来交流讨论一下。

本节课就先上到这,下课,同学们再见!

尊敬的各位考官,我的试讲到此结束,感谢各位考官的耐心聆听!

小数乘小数课件 篇7

教学内容:

P66页例8,“练一练”,练习十二第1、3、4、5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掌握小数乘小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使学生掌握确定积的小数位数时,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确定积的小数位数时,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

教学难点:

确定积里小数点的位置

教学准备:

课件、展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出示练习十二第4题

根据第一栏的积,写出其他各栏的积(说说是怎样想的?)

二、教学例8。

出示例8。

(1)花架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怎样列式?

指名回答,师板书算式。

(2)学生试做。

0.28

小数乘小数课件 篇8

[教学内容]

教材第82~83页例1、“试一试”以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相应的式题。

2、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教学活动,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他们初步的推理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并能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进行交流。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探究活动本身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教学难点]

理解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后,得到的积回归小数乘法积的推理过程。

[教材简析]

本课学习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其教学的生长点是整数乘法。然而,“按整数乘法相乘后怎样得到原来的积”,则需要经历一个严密的推理过程,教材安排两次探究活动:第一次在例1,思考虚线框里三个箭头以及上面的“×10”“÷100”的意思,扶着学生经历推理过程;第二次在“试一试”,让学生在三个箭头上面的括号里填数,并写出左边竖式的积,独立进行推理。在两次探究以后,比较各题中两个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发现“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这一规律,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得出在积里点小数点的操作方法。同时通过归纳推理的方式总结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在“情境”中引发问题

1、复习旧知:小明搬了新家,这是他家的建筑平面图。你能计算每个房间的占地面积吗?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书房的面积:3×3=9平方米

厨房的面积:2.7×2=5.4平方米,先按照整数乘法进行计算,因为2.7中有一位小数,所以积中也有一位小数。

客厅的面积:3.21×5=16.05平方米先按照整数乘法进行计算,因为3.21中有两位小数,所以积中也有两位小数。

2、提出问题:有没有同学能计算卧室的面积?

列出算式:3.6×2.8(学生苦于无法计算,面露难色)

指导观察:“3.6×2.8”和刚才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从计算“房间的面积”这个生活原型引入,突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计算房间面积过程中,既复习了已有知识,激活了新知的生长点,又引出了“小数乘小数”的新的数学问题,给计算教学增添了浓郁的现实意义。)

二、在推理中实现转化

(一)尝试计算,引导推理

1、估一估,确定积的范围

先估计一下,“3.6×2.8”的积大约是多少?

估算方法一:4×3=12平方米,把3.6和2.8分别看成最为接近的整数,把两个数都看大了,准确得数比估计的数小,所以积小于12平方米。

方法二:3×3=9平方米,把3.6和2.8分别看成比较接近的整数,把3.6看小,2.8看大,所以积在9平方米左右。

确定范围:通过刚才的估计,我们知道“3.6×2.8”的积应该小于12平方米或是9平方米左右,那么准确得数究竟是多少呢?我们可以用竖式来计算。

(设计意图:在竖式计算之前先估一估,一方面使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在不要求精确结果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估算方法很快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不同估算方法得到的结果也能为探索笔算方法提供正确结果的大致范围。)

2、点拨转化方向

根据我们以往计算小数乘整数的经验,猜测一下:用竖式计算小数乘小数可以怎样计算?(把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先按整数乘法进行计算,点上小数点。)

3、尝试计算,突现矛盾

学生独立尝试计算,小组相互交流。而后,选择不同的方法板书在黑板上。可能有以下两种方法:

3.63.6

×2.8×2.8

288288

7272

100.810.08

(a)(b)

方法a:把3.6×2.8看成36×28来计算,结果是1008。因为两个因数都是一位小数,所以积也是一位小数,结果是100.8。

方法b:我也是把3.6×2.8看成36×28来计算,结果是1008。因为两个因数都是一位小数,所以积中肯定也有两位小数,积是10.08。

突现矛盾:两种算法似乎都有各自的道理。那么,根据你的理解,哪种算法可能是正确的?(学生可以从刚才估计的结果来判断)大家一致认为10.08是合理的答案,看来关键问题是积的小数位数。计算3.6×2.8的积为什么要点出两位小数?我们继续研究。

4、激活旧知,引导推理

尝试解释:计算3.6×2.8的积为什么要点出两位小数?你能想办法说明吗?

可能出现两种解释方法。方法一:把3.6米和2.8米分别改写成分米作单位,算出面积是1008平方分米,再还原成平方米作单位.所以积是两位小数。方法二:运用“积的变化规律”和“小数点移动规律”,计算时把3.6和2.8分别看作36和28,把两个因数都乘了10,算出的积1008就等于原来的积乘100。为了让积不变,就要把1008除以100。

引导推理: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分析推理图,你能看懂虚线框里的意思吗?谁愿意说说自己的理解?

3.6

×2.8

288

72

1008

看着分析图,引导学生完整叙述整个推理过程。

第一个箭头“×10”是把3.6看成36是乘10;第二个箭头“×10”是把2.8看成28是乘10;把两个因数都乘10,得到的积就等于原来的积乘100;最后一个箭头“÷100”表示要得到原来的积就要把得到的整数积除以100。

现在你们知道算法a错在哪里了吗?(两个因数都乘10,积也就乘了100,算法a只把得到的积除以了10。)

小结:两个因数都乘10后,得到的数就等于原来的积乘100,要求原来的积,就要反过来把1008除以100,从右边起数出两位点上小数点。所以3.6×2.8的积是两位小数。

通过推理,我们证明了3.6×2.8=10.08,和估计的结果是一致的,积确实小于12平方米或是9平方米左右。

(设计意图:最现实的教学起点是学生认知上的困惑与矛盾处。学生根据以往小数乘整数的经验,能够凭借直觉判断小数乘小数也能转化乘整数乘法进行。然而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后如何回归到小数乘法的积,恰是学生的思维困惑处。适时呈现推理图,让学生思考虚线框里的箭头图及提示算式的意思,扶着学生一步步完成整个推理过程。)

(二)独立推理,实现转化

1、提出问题:刚才我们求出了小明房间的面积,阳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呢?

根据例题学习的方法,先想一想可以怎样计算2.8×1.15,再根据自己的思考过程,结合分析图完成。

1.15

×2.8

920

230

2、交流推理过程:你是怎样得到1.15乘2.8的积的?追问:得到3220后为什么除以1000呢?

引导学生表达(结合分析图):把两个因数都看成整数,等于把一个因数乘100,另一个因数乘10,所以得到的积就等于原来的积乘1000。要求原来的积,就要用3220除以1000,从3220的右边起数出三位,点上小数点。

3.220可以化简吗?根据是什么?

(设计意图:这里学生独立经历推理的过程,看图填数,依着箭头图的提示进行完整的思考。通过扶放结合,循序渐进的数学推理活动,学生在探索中感受着计算思维的内在魅力,感悟着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解决新问题的有效途径——转化策略,同时对“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小数位数”的关系也有了初步的体验。)

(三)专项对比,概括方法

1、专项对比:两次探究之后,我们来比较各题中两个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你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小数与小数相乘时,如果因数里一共有几位小数,那么积里面就有几位小数。)

2、你能给下面各题的积点上小数点吗?

8.772.916.5

×0.9×0.04×0.6

7832916990

3、概括方法:通过探索,大家对小数乘小数的方法都有了各自的理解。那么,你觉得小数乘小数应该怎样计算?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在全班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完整表达: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跟我们刚才的猜测是吻合的,关键是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设计意图:探索之后应是发现与提升。通过比较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自然发现积里点小数点的操作方法。随后归纳概括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在“应用”中发展思维

1、基本练习

(1)根据148×23=3404,很快地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4.8×23=148×2.3=14.8×2.3=1.48×2.3=0.148×23=

(2)完成练习十四第1题。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同桌互相检查计算过程。

2、解决问题

(1)星期天,小明的妈妈去超市买东西。

商品名称

色拉油

饼干

大米

单价

38.7元/瓶

15.6元/千克

5.8元/千克

数量

2瓶

1.5千克

18.4千克

总价

(2)这是小明的爸爸去某地出差乘出租车的一张发票,显示以下信息:单价1.6元,里程5.5千米,起步价8元/3千米。学生讨论算法,尝试计算。

3、拓展练习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使算式成立。

()×()=0.48

(设计意图:这里既有突出重点方法的专项练习、基本练习,又有运用方法解决问题的实际应用,更有拓展思维的挑战性练习,希望通过一系列有层次的练习活动,实现学生计算教学中的基础性和发展性的和谐统一。)

四、在“交流”中提升经验

让学生畅谈学习的感想,并总结本课的主要知识。

(设计意图:反思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在新课即将结束时,引导学生回顾与反思方法与技能的获得过程,能帮助学生提升转化这一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丰富学生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