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一元二次方程课件精选

解一元二次方程课件精选。

工作总结之家的编辑为您精心准备了“解一元二次方程课件”的相关资讯敬请查阅,感谢您阅读本网页希望您会成为我们的忠实读者。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备好教案课件,准备教案课件的时刻到来了。教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产物。

解一元二次方程课件 篇1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阅读教材P39页的有关内容,虽然新课程标准没有要,教材上也作为阅读教材,但由于其内容太重要了,因而必须把它作为一堂课来上。它的作用在于让学生能尽快判定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

2、教学内容: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对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配方后得到的(x+       )2 =     2                          的观察,分析,讨论,发现,最后得出结论:只有当                                                     2

b2-4ac≥ 0    时,才能直接开平方,进一步讨论分析得出根的判别式,从而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3、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由于根的判别式作为删去内容,虽然其内容重要,因而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只能要求作了解性深入,练习尽可能简捷明确。

4、教学目标 :

(1)知识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在知识上了解掌握根的判别式。在能力上在求不解方程能判定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根据根的情况,探求所需的条件。

(2)情感目标: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相互交流、培养与他人交流的能力,通过观察、分析、感受数学的变化美,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

(2)用根的判别式解决实际问题。

2、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

(1)x2 -1=0           (2)x2  -2x =-1

(3)(x+1)2- 4=0    (4)x2  +2x+2=0

1、回顾: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过程。

x2+    x =-

x2+    x+(       )2=(       )2 ―

2

2

2、观察(x+      ) 2=           2     在什么情况下成立?

3、学生分组讨论。

4、猜测?

5、发现了什么?

6、总结:2(先由学生完成,后由教师补充完整),通过观察分析发现,只有当 b2-4ac≥ 0时,                 才能直接开平方,也就是说,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只有当系数a,b,c都是b2-4ac≥ 0时,才有实数根。(注意有根和有实数根的区别)

(1)当b2-4ac> 0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b2-4ac= 0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b2-4ac< 0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总结:

(1)比较分析学生的讨论分析结果。

(2)由学生总结。

(3)教师根据学生总结情况补充完整。

把b2-4ac叫做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的判别式。

(1)当b2-4ac> 0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b2-4ac= 0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b2-4ac< 0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应用新知:

1、不解方程判定下列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

(1)x2-x-6=0        b2-4ac=______          x1=_____     x2=_____

(2)x2-2x=1        b2-4ac=______           x1=_____     x2=_____

(3)x2-2x+2=0       b2-4ac=______              x1=_____     x2=_____

2、根据根的情况,求字母系数的取值范围。

例1:当m取什么值时,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2x2-(m+2)+2m=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并求出方程的根。

(1)读题分析:

A、二次项系数是什么?                     a=_______

B、一次项系数是什么?                     b=_______

C、常数项是什么?                            c=_______

例2:说明不论m取什么值时,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1)(x-2)=m2,不论m取代的值都有几个不相等的实根。

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2x2-(2m+1)x+m=0的根的判别式是9,求m的值及方程的根。

(五)小结:把_________叫做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的判别式,并会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把例1、例2整理在作业 本上。

2、有余力的.同学把练习题整理在作业 本。

四、教学后记:

解一元二次方程课件 篇2

在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常常需要用到分解因式,但是教材中一般只介绍了提公因式法、平方差公式法和完全平方公式法.

本期我们将介绍一种在因式分解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方法:十字相乘法.

先来看一个等式:

(x+a)(x+b)=x²+(a+b)x+ab.

把这个等式反过来写就是:

x²+(a+b)x+ab=(x+a)(x+b).

此时我们可以发现,如果一个式子可以化成x²+(a+b)x+ab的形式,它就可以通过因式分解得到(x+a)(x+b).

而x²+(a+b)x+ab的特点是:二次项x²的系数是1,一次项的系数与常数项有联系,一个是a+b,一个是ab.

现在我们来看两个例题:

分析:因为x的系数是1,所以我们要找两个相加等与1的数,而且这两个数乘积是-6. 于是我们找到了-2和3.

=(x+3)(x-2)=0.

分析:因为x的系数是5,我们就要找两个相加等与5的数,而且这两个数乘积是6. 于是我们找到了2和3.

x²+5x-6=0;

x²+7x+12=0;

x²+3x-10=0;

x²-5x+6=0;

x²-4x+3=0.

有的读者会问为什么叫十字相乘法,这与用这种方法解题的方式有关. 这要从这种方法的更一般的形式说起.

=acx²+(ad+bc)x+bd.

这个等式反过来写就是:

=(ax+b)(cx+d).

我们如果把二次项acx²的系数ac和常数项bd按下图的方式写在一个正方形的四个顶点处,那么,让同一条对角线上的两个数相乘之后,我们就得到两个乘积:ad和bc.

让这两个乘积相加,则有ad+bc,这正好是一次项(ad+bc)x的系数.

而在同一行,横着的两个数,让左边的数乘上x再加右边的数,就得到:ax+b和cx+d两个式子,这正是因式分解后得到的结果(ax+b)(cx+d)中的两个因式.

而上图中出现的那个“×”,像个斜放着的“十”字,所以我们称这种方法为:十字相乘法.

这个方法的应用如下:

分析:分别把6和-28进行分解,然后作十字相乘,找可以得到-2的结果.如图:

这里,6分解成2×3,-28分解成4×(-7),作十字相乘,得到两个乘积:-14和12,让两个积相加,就得到一次项的系数-2. 每一行,横着的两个数,左边的数乘x再加上右边的数,得到:2x+4和3x-7.

5x²-25x+20=0.

解一元二次方程课件 篇3

2

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般式ax+bx+c=0(a≠0)及其派生的概念;?应用一元二次方程概念解决一些简单题目.

1.通过设臵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模仿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给一元二次方程下定义.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及其有关概念. 3.解决一些概念性的题目.

4.通过生活学习数学,并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重难点关键

1.?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其一般形式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并用这些概念解决问题. 2.难点关键:通过提出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再由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迁移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教学过程

笨人执竿要进屋,无奈门框拦住竹,横多四尺竖多二,没法急得放声哭。 有个邻居聪明者,教他斜竿对两角,笨伯依言试一试,不多不少刚抵足。 借问竿长多少数,谁人算出我佩服。

如果假设门的高为x?尺,?那么,?这个门的宽为_______?尺,长为_______?尺, ?根据题意,?得________. 整理、化简,得:__________. 二、探索新知

(1)上面三个方程整理后含有几个未知数?

(2)按照整式中的多项式的规定,它们次数是几次? (3)有等号吗?还是与多项式一样只有式子? 老师点评:(1)都只含一个未知数x;(2)它们的次数都是2次的;(3)?都有等号,是方程. 因此,像这样的方程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

一般地,任何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能化成如下形式ax+bx+c=0(a≠0).这种形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2

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化成ax+bx+c=0(a≠0)后,其中ax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例1.将方程3x(x-1)=5(x+2)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2

分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ax+bx+c=0(a≠0).因此,方程3x(x-1)=5(x+2)必须运用整式运算进行整理,包括去括号、移项等.

注意:二次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一次项系数、常数项都包括前面的符号.

2

例2.(学生活动:请二至三位同学上台演练) 将方程(x+1)+(x-2)(x+2)=?1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次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一次项系数;常数项.

分析:通过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把(x+1)+(x-2)(x+2)=1化成ax+bx+c=0(a≠0)的形式. 解:略

=0 (4) x-4=(x+2) (5) ax+bx+c=0 x

例3.求证:关于x的方程(m-8m+17)x+2mx+1=0,不论m取何值,该方程都是一元二次方程.

2

分析:要证明不论m取何值,该方程都是一元二次方程,只要证明m-8m+17?≠0即可.

? 练习: 1.方程(2a—4)x—2bx+a=0, 在什么条件下此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在什么条件下此方程为

2.当m为何值时,方程(m+1)x+27mx+5=0是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 五、归纳小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 本节课要掌握:

2

(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bx+c=0(a≠0)?和二次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一次项系数,常数项的概念及其它们的运用. 六、布臵作业

1.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概念;

2.?根据题意判定一个数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及其利用它们解决一些具体题目. 教学目标

了解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概念,会判定一个数是否是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及利用它们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提出问题,根据问题列出方程,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列式求解;由解给出根的概念;再由根的概念判定一个数是否是根.同时应用以上的几个知识点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重难点关键

2.?难点关键:由实际问题列出的一元二次方程解出根后还要考虑这些根是否确定是实际问题的根.

问题1.前面有关“执竿进屋”的问题中,我们列得方程x-8x+20=0

老师点评(略) 二、探索新知 提问:(1)问题1中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是多少?问题2?中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是多少? (2)如果抛开实际问题,问题2中还有其它解吗?

老师点评:(1)问题1中x=2与x=10是x-8x+20=0的解,问题2中,x=4是x+7x-44=0的解.(2)如

果抛开实际问题,问题2中还有x=-11的解.

回过头来看:x-8x+20=0有两个根,一个是2,另一个是10,都满足题意;但是,问题2中的x=-11的根不满足题意.因此,由实际问题列出方程并解得的根,并不一定是实际问题的根,还要考虑这些根是否确实是实际问题的解.

2

例1.下面哪些数是方程2x+10x+12=0的根? -4,-3,-2,-1,0,1,2,3,4.

分析:要判定一个数是否是方程的根,只要把其代入等式,使等式两边相等即可.

2

解:将上面的这些数代入后,只有-2和-3满足方程的等式,所以x=-2或x=-3是一元二次方程2x+10x+12=0的两根.

2

例2.若x=1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 x+bx+c=0(a≠0)的一个根,求代数式(a+b+c)的值

练习: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1) x+x+a-1=0的一个根为0,则求a的值

点拨:如果一个数是方程的根,那么把该数代入方程,一定能使左右两边相等,这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经常用到,同学们要深刻理解.

例3.你能用以前所学的知识求出下列方程的根吗?

分析:要求出方程的根,就是要求出满足等式的数,可用直接观察结合平方根的意义. 解:略

教材 思考题 练习1、2.

四、归纳小结(学生归纳,老师点评) 本节课应掌握:

(1)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概念;

(2)要会判断一个数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3)要会用一些方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夹逼”方法;平方根的意义) 六、布臵作业

1.教材 复习巩固3、4 综合运用5、6、7 拓广探索8、9.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运用直接开平方法,即根据平方根的意义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降次”,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目标

理解一元二次方程“降次”──转化的数学思想,并能应用它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2

提出问题,列出缺一次项的一元二次方程ax+c=0,根据平方根的意义解出这个方程,然后知识迁移到解

2

2

1.重点:运用开平方法解形如(x+m)=n(n≥0)的方程;领会降次──转化的数学思想.

2.难点与关键:通过根据平方根的意义解形如x=n,知识迁移到根据平方根的意义解形如(x+m)=n(n≥0)的方程. 教学过程

(1)x-8x+______=(x-______);(2)9x+12x+_____=(3x+_____);(3)x+px+_____=(x+____). 问题1: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可得:(1)16 4;(2)4 2;(3)(

问题2:目前我们都学过哪些方程?二元怎样转化成一元?一元二次方程于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不同?二次如

4

上面我们已经讲了x=9,根据平方根的意义,直接开平方得x=〒3,如果x换元为2t+1,即(2t+1)=9,能否也用直接开平方的方法求解呢? (学生分组讨论)

老师点评:回答是肯定的,把2t+1变为上面的x,那么2t+1=〒3 即2t+1=3,2t+1=-3

例1:解方程:(1)(2x-1)=5 (2)x+6x+9=2 (3)x-2x+4=-1

分析:很清楚,x+4x+4是一个完全平方公式,那么原方程就转化为(x+2)=1.

2

例2.市政府计划2年内将人均住房面积由现在的10m提高到14.4m,求每年人均住房面积增长率. 分析:设每年人均住房面积增长率为x.?一年后人均住房面积就应该是10+?10x=10(1+x);二年后人均

2

住房面积就应该是10(1+x)+10(1+x)x=10(1+x) 解:设每年人均住房面积增长率为x,

直接开平方,得1+x=〒1.2 即1+x=1.2,1+x=-1.2

因为每年人均住房面积的增长率应为正的,因此,x2=-2.2应舍去. 所以,每年人均住房面积增长率应为20%.

(学生小结)老师引导提问:解一元二次方程,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共同特点: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降次”,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我们把这种思想称为“降次转化思想”.

例3.某公司一月份营业额为1万元,第一季度总营业额为3.31万元,求该公司二、三月份营业额平均增长率是多少?

分析:设该公司二、三月份营业额平均增长率为x,?那么二月份的营业额就应该是(1+x),三月份的营

2

业额是在二月份的基础上再增长的,应是(1+x). 解:设该公司二、三月份营业额平均增长率为x.

2

那么1+(1+x)+(1+x)=3.31 把(1+x)当成一个数,配方得:

因为增长率为正数,

本节课应掌握: 由应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形如x=p(p≥0),那么x=

解形如(mx+n)=p(p≥0),那么mx+n=

1.教材 复习巩固1、2.

解一元二次方程课件 篇4

掌握b2—4ac>0,ax2+bx+c=0(a≠0)有两个不等的实根,反之也成立;b2—4ac=0,ax2+bx+c=0(a≠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反之也成立;b2—4ac

通过复习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b2—4ac>0、b2—4ac=0、b2—4ac

1。重点:b2—4ac>0 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b2—4ac=0 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b2—4ac

从具体题目来推出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b2—4ac的情况与根的情况的关系。

(学生活动)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

(1)2x2—3x=0 (2)3x2—2 x+1=0 (3)4x2+x+1=0

老师点评,(三位同学到黑板上作)老师只要点评(1)b2—4ac=9>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2)b2—4ac=12—12=0,有两个相等的实根;(3)b2—4ac=│—4×4×1│=

请观察上表,结合b2—4ac的符号,归纳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证明你的猜想。

从前面的具体问题,我们已经知道b2—4ac>0(

求根公式:x= ,当b2—4ac>0时,根据平方根的意义, 等于一个具体数,所以一元一次方程的x1= ≠x1= ,即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当b2—4ac=0时,根据平方根的意义 =0,所以x1=x2= ,即有两个相等的实根;当b2—4ac

(1)当b2—4ac>0时,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有两个不相等实数根即x1= ,x2= 。

(2)当b—4ac=0时,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有两个相等实数根即x1=x2= 。

(3)当b2—4ac

分析:不解方程,判定根的情况,只需用b2—4ac的值大于0、小于0、等于0的情况进行分析即可。

这里a=16,b=8,c=3,b2—4ac=64—4×16×3=—128

不解方程判定下列方程根的情况:

(1)x2+10x+26=0 (2)x2—x— =0 (3)3x2+6x—5=0 (4)4x2—x+ =0

(5)x2— x— =0 (6)4x2—6x=0 (7)x(2x—4)=5—8x

例2。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2)x2—2ax+a+1=0没有实数解,求ax+3>0的解集(用含a的式子表示)。

分析:要求ax+3>0的解集,就是求ax>—3的解集,那么就转化为要判定a的值是正、负或0。因为一元二次方程(a—2)x2—2ax+a+1=0没有实数根,即(—2a)2—4(a—2)(a+1)

解:∵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2)x2—2ax+a+1=0没有实数根。

∴(—2a)2—4(a—2)(a+1)=4a2—4a2+4a+8

a

本节课应掌握:

b2—4ac>0 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b2—4ac=0 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有两个相等的实根;b2—4ac

1。教材P46 复习巩固6 综合运用9 拓广探索1、2。

1。以下是方程3x2—2x=—1的解的情况,其中正确的有( )。

2。一元二次方程x2—ax+1=0的两实数根相等,则a的值为( )。

3。已知k≠1,一元二次方程(k—1)x2+kx+1=0有根,则k的'取值范围是( )。

A。k≠2 B。k>2 C。k

1。已知方程x2+px+q=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则p与q的关系是________。

2。不解方程,判定2x2—3=4x的根的情况是______(填“二个不等实根”或“二个相等实根或没有实根”)。

3。已知b≠0,不解方程,试判定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a+b)x+(a+ab—2b2)=0的根的情况是________。

1。不解方程,试判定下列方程根的情况。

2。当c

3。不解方程,判别关于x的方程x2—2kx+(2k—1)=0的根的情况。

4。某集团公司为适应市场竞争,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每年将销售总额的8%作为新产品开发研究资金,该集团投入新产品开发研究资金为4000万元,销售总额为7。2亿元,求该集团20到20的年销售总额的平均增长率。

解一元二次方程课件 篇5

1、知识与能力目标: 要求学生会根据实际问题列出一元二次方程,体会方程的模型思想,培养学生归纳、分析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回顾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自己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数学建模的分析、思考过程,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体会做数学的快乐,培养用数学的意识并与校园绿化相结合。

教学重点:通过实际问题模型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认识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形式.

2。难点:通过实际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再由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迁移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问题一:学校有一块面积为900平方米的长方形绿地,并且长比宽多10米,则绿地的长和宽为多少?

整理可得 。

问题二:有一块矩形绿化带,长100cm,宽50cm,在它的四角各栽种一个同样的正方形花坛,如果去掉四周矩形的底面积为3600cm2,那么四周花坛面积是多大的正方形?

整理可得 。

问题三:要组织一次环保竞赛,参加的每两个班之间都要比赛一场。根据场地和时间等条件,赛程计划安排7天,每天安排4场比赛,比赛组织者应邀请多少个班参赛?

【设计意图】因为数学来源与生活,所以以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为素材创设情景,易于被学生接受、感知。同时帮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数学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和抽象能力。情景分析中学生自然会想到用方程来解决问题,但所列的方程不是以前学过的,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顺利地进入新课,并激发学生环保意识。

解一元二次方程课件 篇6

从试题结构看,共分三个大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解答题,相对来说试题比较简单。从学生的答卷来看,存在以下问题:

一、学生计算能力总体差.

如:最后计算题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出错和一大题的一半出错.

二、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如:

填空题7题和10题,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一次方程的条件理解不透彻

三、基本的概念定理不清楚

如:选择题14和15题有关角平分线和垂直平分线定理的考查好多学生出错.15题是有关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一次方程和整式方程,分式方程的考查,包括有优生都出错.

对于95%的学生证明步骤依然是他们的弱点,是初三阶段的训练目标.

针对上述问题,今后需采取以下措施:落实基础,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规范学生的书写及解题格式的规范程度,针对我们班及格人数和其他班有差距,需要加强及格边缘学生的个别关注,尤其充分利用辅导课的时机有针对性的辅导.对不同的学生给以不同的关注,使每个学生都能克服其缺点以提高学习成绩.

解一元二次方程课件 篇7

1、已知方程x2-6x+q=0可以配方成(x-p)2=7的形式,那么x2-6x+q=2可以配方成下列的( )

2、已知m是方程x2-x-1=0的一个根,则代数式m2-m的值等于( )

3、若α、β是方程x2+2x-=0的两个实数根,则α2+3α+β的值为( )

4、关于x的方程kx2+3x-1=0有实数根,则k的取值范围是( )

5、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根为x1=1,x2=2,则这个方程是( )

6、已知关于x的方程x2-(2k-1)x+k2=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那么k的最大整数值是( )

7、某城底已有绿化面积300公顷,经过两年绿化,绿化面积逐年增加,到底增加到363公顷,设绿化面积平均每年的增长率为x,由题意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

8、甲、乙两个同学分别解一道一元二次方程,甲因把一次项系数看错了,而解得方程两根为-3和5,乙把常数项看错了,解得两根为2+ 和2- ,则原方程是( )

解一元二次方程课件 篇8

由“倍数关系”等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并通过配方法或公式法或分解因式法解决实际问题.

掌握用“倍数关系”建立数学模型,并利用它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通过复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等建立数学模型,并利用它解决实际问题,引入用“倍数关系”建立数学模型,并利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下表是某一周甲、乙两种股票每天每股的收盘价(收盘价:股票每天交易结果时的价格):

乙 13.5元 13.3元 13.9元 13.4元 13.75元

某人在这周内持有若干甲、乙两种股票,若按照两种股票每天的收盘价计算(不计手续费、税费等),则在他帐户上,星期二比星期一增加200元,星期三比星期二增加1300元,这人持有的甲、乙股票各多少股?

老师点评分析:一般用直接设元,即问什么就设什么,即设这人持有的甲、乙股票各x、y张,由于从表中知道每天每股的收盘价,因此,两种股票当天的帐户总数就是x或y乘以相应的每天每股的收盘价,再根据已知的等量关系;星期二比星期一增加200元,星期三比星期二增加1300元,便可列出等式.

上面这道题大家都做得很好,这是一种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数量关系建立的数学模型,那么还有没有利用其它形式,也就是利用我们前面所学过的一元二次方程建立数学模型解应用题呢?请同学们完成下面问题.

(学生活动)问题2:某工厂第一季度的一月份生产电视机是1万台,第一季度生产电视机的总台数是3.31万台,求二月份、三月份生产电视机平均增长的百分率是多少?

老师点评分析:直接假设二月份、三月份生产电视机平均增长率为x.因为一月份是1万台,那么二月份应是(1+x)台,三月份应是在二月份的基础上以二月份比一月份增长的同样“倍数”增长,即(1+x)+(1+x)x=(1+x)2,那么就很容易从第一季度总台数列出等式.

解:设二月份、三月份生产电视机平均增长的百分率为x,则1+(1+x)+(1+x)2=3.31

以上这一道题与我们以前所学的'一元一次、二元一次方程(组)、分式方程等为背景建立数学模型是一样的,而我们借助的是一元二次方程为背景建立数学模型来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类型.

例1.某电脑公司20xx年的各项经营中,一月份的营业额为200万元,一月、二月、三月的营业额共950万元,如果平均每月营业额的增长率相同,求这个增长率.

分析:设这个增长率为x,由一月份的营业额就可列出用x表示的二、三月份的营业额,又由三月份的总营业额列出等量关系.

(1)某林场现有木材a立方米,预计在今后两年内年平均增长p%,那么两年后该林场有木材多少立方米?

(2)某化工厂今年一月份生产化工原料15万吨,通过优化管理,产量逐年上升,第一季度共生产化工原料60万吨,设二、三月份平均增长的百分率相同,均为x,可列出方程为__________.

例2.某人将20xx元人民币按一年定期存入银行,到期后支取1000元用于购物,剩下的1000元及应得利息又全部按一年定期存入银行,若存款的利率不变,到期后本金和利息共1320元,求这种存款方式的年利率.

分析:设这种存款方式的年利率为x,第一次存20xx元取1000元,剩下的本金和利息是1000+20xxx・80%;第二次存,本金就变为1000+20xxx・80%,其它依此类推.

则:1000+20xxx・80%+(1000+20xxx・8%)x・80%=1320

整理,得:1280x2+800x+1600x=320,即8x2+15x-2=0

解得:x1=-2(不符,舍去),x2= =0.125=12.5%

本节课应掌握:

利用“倍数关系”建立关于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并利用恰当方法解它.

1.教材P53 复习巩固1 综合运用1.

1.20xx年一月份越南发生禽流感的养鸡场100家,后来二、三月份新发生禽流感的养鸡场共250家,设二、三月份平均每月禽流感的感染率为x,依题意列出的方程是( ).

A.100(1+x)2=250 B.100(1+x)+100(1+x)2=250

2.一台电视机成本价为a元,销售价比成本价增加25%,因库存积压,所以就按销售价的70%出售,那么每台售价为( ).

A.(1+25%)(1+70%)a元 B.70%(1+25%)a元

C.(1+25%)(1-70%)a元 D.(1+25%+70%)a元

3.某商场的标价比成本高p%,当该商品降价出售时,为了不亏损成本,售价的折扣(即降低的百分数)不得超过d%,则d可用p表示为( ).

1.某农户的粮食产量,平均每年的增长率为x,第一年的产量为6万kg,第二年的产量为_______kg,第三年的产量为_______,三年总产量为_______.

2.某糖厂20xx年食糖产量为at,如果在以后两年平均增长的百分率为x,那么预计20xx年的产量将是________.

3.我国政府为了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决定下调药品价格,某种药品在涨价30%后,20xx年降价70%至a元,则这种药品在年涨价前价格是__________.

1.为了响应国家“退耕还林”,改变我省水土流失的严重现状,20xx年我省某地退耕还林1600亩,计划到20xx年一年退耕还林1936亩,问这两年平均每年退耕还林的平均增长率2.洛阳东方红拖拉机厂一月份生产甲、乙两种新型拖拉机,其中乙型16台,从二月份起,甲型每月增产10台,乙型每月按相同的增长率逐年递增,又知二月份甲、乙两型的产量之比是3:2,三月份甲、乙两型产量之和为65台,求乙型拖拉机每月的增长率及甲型拖拉机一月份的产量.

3.某商场于第一年初投入50万元进行商品经营,以后每年年终将当年获得的利润与当年年初投入的资金相加所得的总资金,作为下一年年初投入的资金继续进行经营.

(1)如果第一年的年获利率为p,那么第一年年终的总资金是多少万元?(用代数式来表示)(注:年获利率= ×100%)

(2)如果第二年的年获利率多10个百分点(即第二年的年获利率是第一年的年获利率与10%的和),第二年年终的总资金为66万元,求第一年的年获利率.

二、1.6(1+x) 6(1+x)2 6+6(1+x)+6(1+x)2

3.

三、1.平均增长率为x,则1600(1+x)2=1936,x=10%

即16x2+56x-15=0,解得x= =25%,y=20(台)

(2)50(1+P)(1+P+10%)=66,整理得:P2+2.1P-0.22=0,解得P=10。

解一元二次方程课件 篇9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七年级和八年级已经学习了整式、分式、二次根式、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分式方程,在此基础上本节课将从实际问题入手,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知识技能:

1、 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正确认识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数学思考:

1、通过一元二次方程的引入,培养学生建模思想,归纳、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概念理解的完整性和深刻性.

3、由知识来源于实际,树立转化的思想,由设未知数、列方程向学生渗透方程的思想,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

在分析、揭示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工具,增加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感性认识.

情感态度:

1、培养学生自主自主学习、探究知识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2、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体会学数学的快乐,培养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般形式.

教学难点:

1、由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的转化过程.

2、正确识别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形式中的“项”及“系数”.

【问题1】有一块面积为900平方米的长方形绿地,并且长比宽多10米,则绿地的长和宽各为多少?

【分析】设长方形绿地的宽为x米,依题意列方程为:x(x+10)=900;

【问题2】学校图书馆去年年底有图书5万册,预计至明年年底增加到7.2万册,求这两年的年平均增长率。

【分析】设这两年的年平均增长率为x,依题列方程为:5(1+x)2=7.2;

【问题2】学校要组织一次排球邀请赛,参赛的每两个队之间都要比赛一场,根据场地和时间等条件,赛程计划安排7天,每天安排4场比赛,比赛组织者应邀请多少个队参赛?

【分析】全部比赛共4×7=28场,设应邀请x个队参赛,则每个队要与其它 (x-1)队各赛1场,全场比赛共场,依题意列方程得:;

(设计意图:在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引入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同时可提高学生利用方程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探究】(1)上面三个方程左右两边是含未知数的 整式 (填 “整式”“分式”等);

(2)方程整理后含有 一 个未知数;

(3)按照整式中的多项式的规定,它们最高次数是 二 次。

等号两边都是 整式 ,只含有 一 个求知数(一元),并且求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2 (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一般地,任何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能化成如下形式:

这种形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强调】方程ax2+bx+c=0只有当a≠0时才叫一元二次方程,如果a=0,b≠0时就是一元一次方程了。所以在一般形式中,必须包含a≠0这个条件。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已熟练掌握了整式、分式、一元一次方程等概念,所以从未知数的个数及最高次数提问,引导学生归纳共同点是符合学生的认知基础的。学生的自主观察、比较、归纳是活动有效的保证,教学中应当让学生充分的探究和交流。同时,在概念教学中类比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概念的有效方法。)

【对应练习】判断下列方程,哪些是一元二次方程?哪些不是?为什么?

(1)x3-2x2+5=0; (2)x2=1;

(3)5x2-2x-=x2-2x+; (4)2(x+1)2=3(x+1);

(设计意图:此问题采取抢答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其目的是为了及时巩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同时让学生知道判断一个方程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首先要对其整理成一般形式,然后根据定义判断。)

【例1】 已知方程(a-3)x|a-1|-2x+5=0,当 a=-1 时,此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当a=0,2或3 时,此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

(设计意图:通过例1的学习,一是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并注意其最基本的条件: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2,二次项系数不为0;二是使学生了解一元二次方程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联系与区别。在填第一个空时要让学生注意a值的取舍,填第二个空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分类讨论。)

【例2】将方程3x(x-1)=5(x+2)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分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ax2+bx+c=0(a≠0).因此,方程3x(x-1)=5(x+2)必须运用整式运算进行整理,包括去括号、移项等.

其中二次项系数是3,一次项系数是-8,常数项是-10。

(设计意图:通过例2的学习,一是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注意强调二次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一次项系数、常数项都包括前面的符号;二是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方程的变形过程。)

本节课你学了什么知识?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1、a≠0是ax2+bx+c=0成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必要条件,否则,方程ax2+bx+c=0变为bx+c=0,就不是一元二次方程。

2、找一元二次方程中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应先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

1、下列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是 ①④⑤ 。

①3x2+x=20, ②2x2-3xy+4=0, ③, ④ x2=0, ⑤

2、某学校准备修建一个面积为200平方米的矩形花圃,它的长比宽多10米,设花圃的宽为x米,则可列方程为x(x+10)=200,化为一般形式为x2+10x-200=0。

3、方程(m-2)x|m|+3mx+1=0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则 m= -2 。

4、将方程(x+1)2+(x-2)(x+2)=1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 2x2+2x-4=0 ,其中二次项是 2x2 ,二次项系数是 2 ,一次项是 2x ,一次项系数是 2 ,常数项是 -4 。

(设计意图:随堂检测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了解反馈和调整后续教学内容与教法。)

解一元二次方程课件 篇10

教学目标:

1、经历抽象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2、理解什么是一元二次方程及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3、能将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一般形式,正确识别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1、一元二次方程及其它有关的概念。

2、利用实际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

1、建立一元二次方程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索:(学生通过自学,经历思考、讨论、分析的过程,最终形成一元二次方程及其有关概念)

1、请认真完成课本P39—40议一议以上的内容;整理化简上述三个方程.。

2、你发现上述三个方程有什么共同特点?

你能把这些特点用一个方程概括出来吗?

你觉得理解这个概念要掌握哪几个要点?你还掌握了什么?

二、学以致用:(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及其有关概念的理解与把握)

2、判断下列方程是不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如果是,写出它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1)3-6x2=0(2)3x(x+2)=4(x-1)+7(3)(2x+3)2=(x+1)(4x-1)

3、若关于x的方程(k-3)x2+2x-1=0是一元二次方程,则k的值是多少?

4、关于x的方程(k2-1)x2+2(k+1)x+2k+2=0,在什么条件下它是一元二次方程?在什么条件下它是一元一次方程?

5、以-2、3、0三个数作为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的系数和常数项,请你写出满足条件的不同的一元二次方程?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1、下列方程中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有A、1个B、2个 C、3个D、4个

(1)(2)(3)(4)(5)(6)2、将方程-5x2+1=6x化为一般形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其二次项是_________,系数为_______,一次项系数为______,常数项为______。

3、关于x的方程(m2-4)x2+(m+2)x+2m+3=0,当m__________时,是一元二次方程;当m__________时,是一元一次方程.

1、已知关于的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则为何值?

2、.当m为何值时,方程(m+1)x+1+27mx+5=0是关x于的一元二次方程?

3、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m-1)x2+x+m2-1=0有一根为,则的值多少?

4、某校为了美化校园,准备在一块长32米,宽20米的长方形场地上修筑若干条道路,余下部分作草坪,并请全校同学参与设计,现在有两位学生各设计了一种方案(如图),根据两种设计方案各列出方程,求图中道路的宽分别是多少,使图(1),(2)的草坪面积为540米2.?

课比赛,这次的优质课采用市里要求的1/3模式,这对于我们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所谓“1/3模式”,就是把课堂教学时间大致分为3个部分,1/3的时间个人自主学习,1/3的时间小组合作学习,1/3的`时间全班交流讨论。在1/3模式中,整个教学过程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每个环节1/3的时间只是大致的划分,可根据学习内容灵活安排。这就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首先要准备好学案。学案就是学生学习的依据。在学案里,教师要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学习要求可包括以下方面:完成学习任务的时间、学习内容的范围、完成学习任务所要达到的程度、自主学习成果展现的形式等。这就要求教师要提前考虑周全,对于学生学习的要求要一次性提出,内容上有梯度。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要深入学生当中,观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检查学习任务完成的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教师对自主学习方法和途径的指导要适度,既要满足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需要,又不能挤占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

其次,学习氛围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关键之一,教师要营造安全的心理环境、充裕的时空环境、热情的帮助环境、真诚的激励环境,只就要求教师在语言上也要有较高水平,会发动学生,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

再是,由于课堂上主要是以学生为主。这就要求教师尽量少讲,要充当好组织者、引导者、倾听者的角色,不要急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只要学生能讲的教师就不要讲,要避免因为教师呈现自己的观点而打破学生的讨论。学生说完的东西,如果没有问题,教师就不要重复。教师对学习内容要点的讲解要有的放矢,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在学生原有的水平上进行提升,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我们只有在教学中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改进自己,才能保证我们的课堂很精彩,是名副其实的优质课。

gz85.COM精选阅读

二元一次方程课件9篇


请阅读由栏目小编为你编辑的“二元一次方程课件”。老师上课前有教案课件是工作负责的一种表现,而现在又到了写课件的时候了。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教案。如果你发现了一家好的餐厅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二元一次方程课件 篇1

一、阅读教材P99-P102内容

二、独立思考;

1、用加减消元法解方程组 ,如果要消去x,方法是_______________,得到__________,如果要消去y,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方程 有两个解分别是 和 则 =_________, =___________。

3、解方程组 为了计算较简单,最好是( )

A、①7-②3 B、①-②3 C、①+②3 D、①2-②

4、已知方程组 ,则 与 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点A( ),点B( )关于 轴对称,则 的值是_____________。

6、解方程组 比较简单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7、大数和小数相差8,和是32,由大数是___________,小数是_______________。

8、已知方程组 ,则 =__________________。

互动课堂教学

探究一:用加减法解方程组 。

步骤 名称 具体做法 目的

1 变形 使方程中某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相等或变成相反数的形式。

2 加减

3 求一元

4 求另一元

5 写出解

探究二:用加减消元法解方程组的一般步骤;

探究三:2台大收割机和5台小收割机均工作2小时共收割小麦3.6公顷,3台大收割机和2台小收割机均工作5小时共收割小麦8公顷,1台大收割机和1台小收割机每小时各收割小麦多少公顷?

自我能力评估

一、课堂作业:

1、教材P102练习第1.2.3题。

二、作业布置:

教材P103习题8.2第3、5、7、8、9题

三、自我检测

(一)填空题

1、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是________,其中常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

2、用加减消元法解下列方程组 ,较简单的消元方法是:将两方程左右两边_________,消去未知数______。

3、已知方程组 用加减消元法消去x的方法是_________,用加减法消去y的方法是_______。

4、方程组 ,可用______________消去未知数y,也可用___________消去x。

5、方程 的解是_________________。

6、用加着消元法解方程时,你认为行消哪个未知数较简单,填写消元的过程,不解:

(1) ,消元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消元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已知方程组 ,不解方程组,则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8、 满足 ,那么 的值是__________________。

9、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把它的周长分为6cm和9cm两部分,则它的底边长是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解方程组比较简单的消元方法是( )

A、用含y的式子表示x,用代入法 B、加减法

C、换元法 D、三种方法完全一样

2、用加减法解方程组 ,下列解法不正确的是( )

A、○13-○22,消去x B、○12-○23,消去y

C、○1(-3)+○22,消去x D、○12-○2(-3),消去y

3、用加减法解方程组 ,其解题步骤如下:(1)○1+○2得 ;(2)○1-○22得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步骤(1)、(2)都不对 B、步骤(1)、(2)都对

C、本题不适宜用加减法解 D、加减法不能用两次

4、若二元一次方程 有公共解,则m等于( )

A、-2 B、-1 C、3 D、4

5、已知方程组 的解为 ,则 的值为( )

A、4 B、6 C、-6 D、-4

6、以方程 的解为坐标的点P( )一定不在(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7、如果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的解x、y的差是7,那么k的值是( )

A、-2 B、8 C、0.8 D、-8

(三)解答题

1、用加减法解下列方程组:

(1) (2) (3)

2、用适合的方法解下列方程组:

(1) (2) (3)

3、若方程组 的解满足 ,求m的值。

4、已知方程组 中 的系数已经模糊不清,但知道其中表示同一个数,也表示同一个数,且 是这个方程组的解,你能求出原方程组吗?

5、已知关于 有方程组 的解是 ,求 。

6、解方程组 。

7、在一本书上写着方程组 的解是 ,其中y的值被盖住了,你能求出p的吗?

8、已知 , ,求 的值。

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两点的坐标满足方程

10、解这个方程组

二元一次方程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学生通过解决问题,了解代入法与加减法的共性及个性。

重点:探寻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的方程组的进程。

难点:消元转化的过程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探索交流课型新授课教具投影仪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情景设置:

小明买了两份水果,一份是3kg苹果、2kg香蕉,共用去13.2元;另一份是2kg苹果、5kg香蕉,共用去19.8元。设苹果x元/kg,香蕉y元/kg.列出方程。

新课讲解:

列出方程组

1.解方程组

分析:关键的出方程〈1〉中的2y与方程〈2〉中的-2y互为相反数。想象出如果相加两个方程,会是什么结果?

板演:

解:〈1〉+〈2〉得:

4x=6

x=

把x= 代入〈1〉得

+2y=1

解出这个方程,得

y=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是

2.解方程组

通过议一议,让学生都有感觉消去含x或y的项都可以,但哪个更简便?

解:〈1〉 3,得

15x-6y=12 〈3〉

〈2〉 2,得

4x-6y=-10 〈4〉

〈3〉-〈4〉,得

11x=22

x=2

将x=2代入〈1〉,得

5 2-2y=4

y=3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是

加减消元法:把方程组的两个防城(或先作适当变形)相加或相减,消去其中一个未知数,把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解一元一次方程。

练一练:

解方程组

小结:

加减消元法关键是如何消元,化二元为一元。

先观察后确定消元。

教学素材:

A组题:解下列方程组:

(1)

(2)

(3)

(4)

(5)

B组题:运用转化的思想方法,你能解下面的三元一次方程组吗?

(1)

(2)

学生读题,议一议

学生想一想,如感到困难则看道简单题。

由学生观察,如何求出x,y的值,学生再讨论。

试一试。学生口述。

老师板演

得到一元一次方程

学生再观察,议一议

①消去哪个未知数

②怎样消去?

P112 1(1)(2)(3)(4)

作业习题11.3 P112 1(3)(4) 3 , 4

二元一次方程课件 篇3

一。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的消元思想,化未知为已知的化归思想。

(二)能力训练要求

1、会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了解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消元思想,初步体会数学研究中化未知为已知的化归思想。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在学生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消元思想,从而初步理解化未知为已知和化复杂问题为简单问题的化归思想中,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信心。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

1、会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了解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消元思想,初步体现数学研究中化未知为已知的化归思想。

三。教学难点

1、消元的思想。

2、化未知为已知的化归思想。

四。教学方法

启发自主探索相结合。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并从中启发学生如果能将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便可获解,从而通过学生自主探索总结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

五。教具准备

投影片两张:

第一张:例题(记作7。2A);

第二张:问题串(记作7。2B)。

六。教学过程

Ⅰ。提出疑问,引入新课

[师生共忆]上节课我们讨论过一个希望工程义演的问题;没去观看义演的成人有x个,儿童有y个,我们得到了方程组成人和儿童到底去了多少人呢?

[生]在上一节课的做一做中,我们通过检验是不是方程x+y=8和方程5x+3y=34,得知这个解既是x+y=8的解,也是5x+3y=34的解,根据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定义得出是方程组的解。所以成人和儿童分别去了5个人和3个人。

[师]但是,这个解是试出来的。我们知道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有无数个。难道我们每个方程组的解都去这样试?

[生]太麻烦啦。

[生]不可能。

[师]这就需要我们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Ⅱ。讲授新课

[师]在七年级第一学期我们学过一元一次方程,也曾碰到过希望工程义演问题,当时是如何解的呢?

[生]解:设成人去了x个,儿童去了(8-x)个,根据题意,得:

5x+3(8-x)=

解得x=

将x=5代入8-x=8-5=

答:成人去了5个,儿童去了3个。

[师]同学们可以比较一下:列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列一元一次方程设未知数有何不同?列出的方程和方程组又有何联系?对你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有何启示?

[生]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设出有两个未知数成人去了x个,儿童去了y个。列一元一次方程设成人去了x个,儿童去了(8-x)个。y应该等于(8-x)。而由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个方程x+y=8根据等式的性质可以推出y=8-x。

[生]我还发现一元一次方程中5x+3(8-x)=34与方程组中的第二个方程5x+3y=34相比较,把5x+3y=34中的y用8-x代替就转化成了一元一次方程。

[师]太好了。我们发现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便可寻求到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即将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便可。如何转化呢?

[生]上一节课我们就已知道方程组的两个未知数所包含的意义是相同的。所以将中的①变形,得y=8-x③我们把y=8-x代入方程②,即将②中的y用8-x代替,这样就有5x+3(8-x)=34。二元化成一元。

二元一次方程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会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简单的应用题并能检验结果的合理性。

2.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根据实际问题列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难点

1.找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

2.彻底理解题意。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二、新课。

例1. 小琴去县城,要经过外祖母家,头一天下午从她家走到个祖母家里,第二天上午,从外外祖母家出发匀速前进,走了2小时、5小时后,离她自己家分别为13千米、25千米。你能算出她的速度吗?还能算出她家与外祖母家相距多远吗?

探究: 1. 你能画线段表示本题的数量关系吗?

2.填空:(用含S、V的代数式表示)

设小琴速度是V千米/时,她家与外祖母家相距S千米,第二天她走2小时趟的路程是______千米。此时她离家距离是______千米;她走5小时走的路程是______千米,此时她离家的距离是________千米20xx年-20xx学年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教案。

3.列方程组。

4.解方程组。

5.检验写出答案。

讨论:本题是否还有其它解法?

三、练习。

1.建立方程模型。

(1)两在相距280千米,一般顺流航行需14小时,逆流航行需20小时,求船在静水中速度,水流的速度

(2)420个零件由甲、乙两人制造。甲先做2天后,乙加入合作再做2天完成,乙先做2天,甲加入合作,还需3天完成。问:甲、乙每天各做多少个零件?

2.P38练习第2题。

3.小组合作编应用题:两个写一方程组,另两人根据方程组编应用题。

四、小结。

本节课你有何收获?

二元一次方程课件 篇5

1 在方程2x+3y=5中,如果x=y,则x=_____, y=_________.

2 如果x=2a,y=3a.则2x+3y=__________.

3 设第一个数是第二个数的2倍,第一个数与第二个数的2倍之和为20,求这个数?

(设第一个数为x,第二个数为y,则有 ,所以)

三 利用投影:一个苹果和一个梨的质量合计这个苹果的质量加上一个问苹果和梨的质量各为多少克?

☆ 教师评语:在这个问题中如果设苹果和梨的质量分别为x克和y克,同学们能列出几个方程,请同学们把它们写出来(x+y=

☆ 教师然后解释:方程x+y=200和方程y=x+10中,x ,y都分别表示同一个未知数,也就是说,X,y的值必须同时满足上述两个方程,因此可以把这两个方程合起来,写成

☆ 教师归纳:像这样由两个一次方程组成,并且含有两个未知数的方程组叫作二元一次方程组。

△ 课堂练习P(让学生填表格,然后教师将表中答案说明

2 分四个小组将①②③④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结果填入相应的位置

☆ 教师归纳:同时满足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各个方程的解叫作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例如 就是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 的`解。

例:小聪全家外出旅游,估计需要胶卷底片120张,商店里有两种型号的胶卷:A型每卷36张底片,B型每卷12张底片。小聪一共买了4卷胶卷,刚好有120张底片,如果两种胶卷分别买x卷和y卷,请根据问题中的条件列出关于x,y的方程组,并且列表尝试的方法求两种胶卷的数量。

分析:(1)审题,该问题情境涉及哪些量?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

所求的是哪两个量?问题情境中两种胶卷及底片的总数有什么要求?

(2)分析数量关系,该问题情境主要数量关系有:

每卷胶卷底片的张数×胶卷数=底片总张数:

A,B两种胶卷的总卷数=4

A,B两种胶卷的底片总张数=120

(3)建立数学模型,选择二元一次,则有

△ 课堂练习P91第1,第2题分组合作讨论完成。

△ 探究活动 :略

四 归纳小结,反思提高

1 通过本课的探讨学习,你获得了哪些新知识,你认为有哪些方面的进步。

(让学生进行总结,通过学生个人回顾、合作交流,总结本节课的所作所听所感,让知识系统化、合理化。)

的概念。

3 让学生体验对于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实际问题可以用方程组来解。

分析数量关系,让学生选择数学模型。

二元一次方程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培养学生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 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

让学生体会到数学 在实际生活中的有用之处

让学生积极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

重点:

1培养学生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难点:

1培养学生利用二元一次方程 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法

教具准备:幻灯片十张

预习提示

通过预习你能说出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和基本步骤吗?

教学过程:试一试

探究一

养牛场原有30只大牛和15只小牛,一天约用饲料675千克,一月后又购进12只大牛和5只小牛,这时一天约用饲料940千克,饲养员李大叔估计每只大牛一天约需饲料18-20千克,每只小牛一天约需饲料7-8千克。你能通过计算检验他的估计?

分析:题中包含的基本等量关系式是 1——

2——

若设每只大牛每天约用饲料x千克,每只小牛每天约用饲料Y千克,根据等量关系可列方程组

解这个方程组可得

这就是说,每只大牛每天约用饲料——千克,每只小牛每天约用饲料——千克, 因此,饲养员李大叔对大牛的食量估计——

对小牛的食量估计——

检测题

1 有大小两种货车,2辆大车与3辆小车一次可以运货15.5吨,5辆大车与6辆小车一次可以运货35吨.。求每辆大车与小车每次各运多少吨货物?

2 买10支笔和15个笔记本需35元,买20支笔和40个笔记本需60元,问每只笔和每个笔记本各多少钱?

探究2

据统计资料,甲 ,乙两种 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之 比为1:1.5,现要把一块长200 米,宽100米的长方形土地分成两小块长方形土地分别种植这两种 作物,怎样划分这块土地,使甲 ,乙两种 作物的总产量之 比为3:4?﹙结果取整数﹚

分析:甲作物的总产量=甲作物的种植面积 单产量

乙作物的总产量=乙作物的种植面积 单产量

若设AE=x 米, BE= y米,则种植面积分别是——,——基本等 量关系——,——于是可得方程组{

解这个方程组可得{

过长方形土地长端约——米把这块土地分成两块,较大的一块种——,较小的一块种——

检测题

1 用白铁皮作罐头 盒,每张铁皮可做盒身25个或盒底40个,一个盒身与两个盒底配成一套罐头 盒。现有36张铁皮怎样分配可使制成的盒身与盒底正好配套?

2现有10立方米木料 来制桌子,已知1立方米木料可制桌面15个或桌腿40个。一个桌面和4个桌腿配成一张桌子。怎样分配木料可使制 成的桌面与桌腿正好配套?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其关键是找准等量关系,列方程组。

作业

108页 4,9

二元一次方程课件 篇7

教学内容: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第2节P96页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与技能目标:会用代入消元法解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索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的过程,理解代入消元法的基本思想所体现的化归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提供适当的情境资料,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合作讨论中学会交流与合作,培养良好的数学思想,逐步渗透类比、化归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关键

教学重点: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难点:探索如何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感受“消元”思想。

教学关键:把方程组中的某个方程变形,而后代入另一个方程中去,消去一个未知数,转化成一元一次方程。学生分析授课对象为少数民族地区的七年级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特别是对一元一次方程内容掌握的不够透彻,再加上厌学现象严峻,团结协作的能力差,本节课设计了他们感兴趣的篮球比赛和常用的消毒液作为题材来研究二元一次方程组,既能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又能解决本节课所涉及到的问题,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做好铺垫。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主要内容是在上节已认识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等概念的基础上,来学习解方程组的第一种方法——代入消元法。并初步体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消元”。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求解,不但用到了前面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是对过去所学知识的一个回顾和提高,同时,也为后面的利用方程组来解决实际问题打下了基础。通过实际问题中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体会学数学的价值和意义。初中阶段要掌握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消元解法有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两种,教材都是按先求解后应用的顺序安排,这样安排既可以在前一小节中有针对性的学习解法,又可在后一小节的应用中巩固前面的知识,但教材相对应的练习安排较少,不过这样也给了学生一较大的发挥空间。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ppt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问题引入——探究解法——归纳反思”的教学方法,坚持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篮球联赛中,每场比赛都要分出胜负,每队胜一场得2分,负一场得1分,保安族中学校队为了争取较好的名次,想在全部22场比赛中得到40分,那么这个队胜负场数分别是多少?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第一步,初步了解代入法1、在上述问题中,除了用一元一次方程解答外,我们还可以设出两个未知数,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学生活动:分别列出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两个学生板演①设胜的场数是x,负的场数是y

x+y=22

2x+y=40

②设胜的场数是x,则负的场数为22-x

2x+(22-x)=40

2、自主探究,小组讨论那么怎样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呢?上面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关系?

3、学生归纳,教师作补充上面的解法,第一步是由二元一次方程组中一个方程,将一个未知数用含另一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来,再代入另一方程,实现消元,进而求得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这种方法叫做代入消元法,简称代入法。

第二步,用代入法解方程组把下列方程写成用含x的式子表示y的形式(1)2x-y=5(2)4x+3y-1=0学生活动:尝试自主完成,教师纠正思考:能否用含y的式子来表示x呢?

例1用代入法解方程组x-y=3①3x-8y=14②

思路点拨:先观察这个方程组中哪一项系数较小,发现①中x的系数为1,这样可以确定消x较简单,首先用含y的代数式表示x,而后再代入②消元。

解:由①变形得X=y+3③

把③代入②,得3(y+3)-8y=14

解这个方程,得y=-1

把y=-1代入③,得X=2

所以这个方程组的解是X=2y=-1

如何检验得到的结果是否正确?学生活动:口答检验。

第三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代入法解方程组

例2根据市场调查,某种消毒液的大瓶装(500g)和小瓶装(250g)两种产品的销售数量(按瓶计算)比为2:5.某厂每天生产这种消毒液22.5吨,这些消毒液应该分装大、小瓶装两种产品各多少瓶?思路点拨:本题是实际应用问题,可采用二元一次方程组为工具求解,这就需要构建模型,寻找两个等量关系,从题意可知:大瓶数:小瓶数=2:5;大瓶所装消毒液+小瓶所装消毒液=总生产量(解题过程略)教师活动:启发引导学生构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模型。学生活动:尝试设出:这些消毒液应该分装x个大瓶和y个小瓶,得到5x=2y500x+250y=22500000并解出x=20000y=50000

第四步,小组讨论,得出步骤学生活动:根据例1、例2的解题过程,你们能不能归纳一下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呢?小组讨论一下。学生归纳,教师补充,总结出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

①选取一个系数较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变形,用含有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

②将变形后的方程代入另一个方程中,消去一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在代入时,要注意不能代入原方程,只能代入另一个没有变形的方程中,以达到消元的目的.);

③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

④将求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入

⑤用“{”联立两个未知数的值,就是方程组的解;

⑥最后检验求得的结果是否正确(代入原方程组中进行检验,方程是否满足左边=右边).

(三)分组比赛,巩固新知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巩固所学的知识,我把全班分成4个小组,把书本P98页练习设计成必答题、抢答题和风险题几个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独立版块,练习是由易到难、由浅到深,以小组比赛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团队精神,也使各类学生的能力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归纳总结,知识回顾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2、你认为在运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五)布置作业1、作业:P103页第1、2、4题2、思考:提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来解决的实际问题。设计说明代入消元法体现了数学学习中“化未知为已知”的化归思想方法,化归的原则就是将不熟悉的问题化归为比较熟悉的问题,用于解决新问题.基于这点认识,本课按照“身边的数学问题引入—寻求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探索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代入消元法—典型例题—归纳代入法的一般步骤”的思路进行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坚持启发式教学.教师创设有趣的情境,引发学生自觉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使知识发现过程融于有趣的活动中.重视知识的发生过程.将设未知数列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过程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相比较,从而得到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代入(消元)解法,这种比较,可使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使新知识得以掌握,这对于学生体会新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是十分重要的。

二元一次方程课件 篇8

一、课堂练习

教材P98练习1、2题,P99练习第3、4题

解下列方程组

(1)(2)(3)

二、作业布置

教材P103习题8.2第1、2、4、6题。

三、自我检验

(一)填空题

1、在方程中,若用x表示y,则y=__________________,若用y表示x,则x=____________.

2、用代入法解方程组较简单的解法步骤为:先把方程______变为_________________,再代入方程________,求得_______的值,然后再求_________的值。

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为_______________。

4、若是方程组的解,则m=_________,n=__________。

5、在方程中,若x与y互为相反数,则x=_______,y=___________。

6、从方程组中消去m,得x与y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7、如果方程组的解是方程的一个解,则m=________________。

8、用代入法解方程组由得到用x的式子表示y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用代入法解方程组使得代入后化简比较容易的变形是()

A、由得B、由得C、由得D、由得

2、用代入法解方程组时,代入正确的是()

A、B、C、D、

3、解方程组的最佳方法是()

A、由得再代入B、由得再代入

C、由得再代入D、由得再代入

4、方程的一个解与方程组的解相同,由m等于()

A、4B、3C、2D、1

5、如果是方程组的解,那之间的关系是()

A、B、C、D、

6、在式子中,当时,其值为3,当时,其值是4,当时,其值为()

A、B、C、D、

7、某校八年级学生在会议室开会,若每排坐12人,则有11人无处从,若每排从14人,则余1人独从一排,则这个年级的学生总数为()

A、133B、144C、155D、166

(三)解答题

1、用代入消元法解下列方程组:

(1)(2)(3)

2、已知方程组的解中x与y互为相反数,求m的值。

3、已知方程组的解是方程的一个解,求a的值。

4、已知方程组与方程组有相同的解,求a、b的值。

5、解下列方程组的过程中,是否有错误,如有错误,请指出来。

解方程组

解:由①得

把代入中,

∴y是任意数

∴x是任意数

因此方程组有无数个解

6、若求的值。

7、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字比个位数字大2,若将十位数了和个位数字交换位置,所得的数比原数的多3,求这个两位数。

8、甲、乙两人同解方程组,甲正确解得,乙因抄错C,解得,求A、B、C的值。

9、已知等式对于一切数都成立,求A、B的值。

10、根据有关信息求解:

(1)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求每件T恤衫和每瓶矿泉水的价格。

(2)用八块相同的长方形地砖拼成了一个大长方形,求每块地砖的长和宽。

二元一次方程课件 篇9

(二)难点

灵活运用加减消元法的技巧.

(三)疑点

如何“消元”,把“二元”转化为“一元”.

(四)解决办法

只要将相同未知量前的系数化为绝对值相等的值即可利用加减法进行消元.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通过复习上节课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及其解题思想,引入除了消元法还有其他方法吗?从而导入新课即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通过引例进一步让学生探究是用代入法还是用加减法解方程组更简单,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用加减法解题的优越性.

3.通过反复的训练、归纳、再训练、再归纳,从而积累用加减法解方程组的经验,进而上升到理论.

七、教学步骤

(-)明确目标

本节课通过复习代入法从而引入另一种消元的办法,即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二)整体感知

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键在于将相同字母的系数化为绝对值相等的值,即可使用加减法消元.故在教学中应反复教会学生观察并抓住解题的特征及办法从而方便解题.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2)用代入法解下列方程组,并检验所得结果是否正确.

学生活动:口答第(1)题,在练习本上完成第(2)题,一个同学说出结果.

上面的方程组中,我们用代入法消去了一个未知数,将“二元”转化为“一元”,从而得到了方程组的解.对于二元一次方程组,是否存在其他方法,也可以消去一个未知数,达到化“二元”为“一元”的目的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教法说明】由练习导入新课,既复习了旧知识,又引出了新课题,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进行代入法和加减法的对比,训练学生根据题目的`特点选取适当的方法解题.

2.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第(2)题的两个方程中,未知数 的系数有什么特点?(互为相反数)根据等式的性质,如果把这两个方程的左边与左边相加,右边与右边相加,就可以消掉 ,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进而求得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解:①+②,得

把 代入①,得

学生活动:比较用这种方法得到的 、值是否与用代入法得到的相同.(相同)

上面方程组的两个方程中,因为 的系数互为相反数,所以我们把两个方程相加,就消去了 .观察一下, 的系数有何特点?(相等)方程①和方程②经过怎样的变化可以消去 ?(相减)

学生活动:观察、思考,尝试用①-②消元,解方程组,比较结果是否与用①+②得到的结果相同.(相同)

我们将原方程组的两个方程相加或相减,把“二元”化成了“一元”,从而得到了方程组的解.像这种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叫加减消元法,简称“加减法”.

提问:①比较上面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是用代入法简单,还是用加减法简单?(加减法)

②在什么条件下可以用加减法进行消元?(某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

③什么条件下用加法、什么条件下用减法?(某个未知数的系数互为相反数时用加法,系数相等时用减法)

【教法说明】这几个问题,可使学生明确使用加减法的条件,体会在某些条件下使用加减法的优越性.

例1  解方程组

哪个未知数的系数有特点?( 的系数相等)把这两个方程怎样变化可以消去 ?(相减)

学生活动:回答问题后,独立完成例1,一个学生板演.

解:①-②,得

把 代入②,得

(1)检验一下,所得结果是否正确?

(2)用②-①可以消掉 吗?(可以)是用①-②,还是用②-①计算比较简单?(①-②简单)

(3)把 代入①, 的值是多少?( ),是代入①计算简单还是代入②计算简单?(代入系数较简单的方程)

练习:P23  l.(l)(2)(3),分组练习,并把学生的解题过程在投影仪上显示.

小结: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条件是某个未知数的系数绝对值相等.

例2  解方程组

(1)上面的方程组是否符合用加减法消元的条件?(不符合)

(2)如何转化可使某个未知数系数的绝对值相等?(①×2或②×3)

归纳:如果两个方程中,未知数系数的绝对值都不相等,可以在方程两边部乘以同一个适当的数,使两个方程中有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绝对值相等,然后再加减消元.

学生活动:独立解题,并把一名学生解题过程在投影仪上显示.

一元二次方程课件8篇


在下文中您将学习到有关一元二次方程课件的全面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每个老师都需要在课前准备好自己的教案课件,通常老师都会认真负责去设计好。教案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的有效途径。

一元二次方程课件(篇1)

教学目的 1.了解整式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会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

3.通过本节课引入的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和难点:重点:

1.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

2.会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

难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含义.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引例:剪一块面积是150cm2的长方形铁片,使它的长比宽多5cm、这块铁片应该怎样剪?

分析:1.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求出铁片的长和宽。

2.这个问题用什么数学方法解决?(间接计算即列方程解应用题。

3.让学生自己列出方程( x(x十5)=150 )

深入引导:方程x(x十5)=150有人会解吗?你能叫出这个方程的名字吗?

二、新课

1.从上面的引例我们有这样一个感觉:在解决日常生活的计算问题中确需列方程解应用题,但有些方程我们解不了,但必须想办法解出来。事实上初中代数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方程。这部分内容从初一一直贯穿到初三。到目前为止我们对方程研究的还很不够,从今天起我们就开始研究这样一类方程--------一元一二次方程(板书课题)

2.什么是—元二次方程呢?现在我们来观察上面这个方程:它的左右两边都是关于未知数的整式,这样的方程叫做整式方程,就这一点来说它与一元一次方程没有什么区别、也就是说一元二次方程首先必须是一个整式方程,但是一个整式方程未必就是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这还取决于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几。如果方程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这样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板书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3.强化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下列方程都是整式方程吗?其中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哪些是一元二次方程?

(1)3x十2=5x—3:(2)x2=4

(2)(x十3)(3x·4)=(x十2)2;(4)(x—1)(x—2)=x2十8

从以上4例让学生明白判断一个方程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不能只看表面、而是能化简必须先化简、然后再查看这个方程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否是2。

4.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延伸

提问:一元二次方程很多吗?你有办法一下写出所有的一元二次方程吗?

引导学生回顾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分析一元二次方程项的情况,启发学生运用字母,找到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ax2+bx+c=0 (a≠0)

1).提问a=0时方程还是一无二次方程吗?为什么?(如果a=0、b≠就成了一元一次方程了)。

2).讲解方程中ax2、bx、c各项的名称及a、b的系数名称.

3).强调: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中“=”的左边最多三项、其中一次项、常数项可以不出现、但二次项必须存在、而且左边通常按x的降幂排列:特别注意的是“=”的右边必须整理成0。

强化概念(课本p6)

1.说出下列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

(1)x2十3x十2=o(2)x2—3x十4=0;(3)3x2-5=0

(4)4x2十3x—2=0;(5)3x2—5=0;(6)6x2—x=0。

2.把下列方程先化成二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再写出它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

(1)6x2=3-7x;(3)3x(x-1)=2(x十2)—4;(5)(3x十2)2=4(x-3)2

课堂小节

(1)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一类很重要的方程—一一元二次方程(如果方程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2,这样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二次方程);

(2)要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十bx十c=0(a≠0)并且注意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中“=”的左边最多三项、其中二次项、常数项可以不出现、但二次项必须存在。特别注意的是“=”的`右边必须整理成0;

(3)要很熟练地说出随便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中一二次项、一次项、常数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

课外作业:略

一元二次方程课件(篇2)

一元二次方程是中学数学的主要内容,在初中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应用在初中数学应用问题中极具代表性,它是一元一次方程应用的继续,又是二次函数学习的基础,它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重要模型。本节课以一元二次方程解决的实际问题为载体,通过对它的进一步学习和研究体现数学建模的过程帮助学生增强应用认识。

一元二次方程解实际问题的应用相当广泛,在几何、物理及其它学科中都有应用,因此它成为了初中数学学习的重点。这种应用的广泛性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能让学生体会到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的快乐,本节课主要侧重于一元二次方程在几何方面的应用

大量事实表明,学生解应用题最大的难点是不会将实际问题提炼为数学问题,而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比可以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要复杂一些。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比较缺乏社会生活经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较弱,这就构成了本节课的难点。

(二)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我根据新课标对方程的具体要求和初三学生的认知的特点,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的:

1、知识与技能:能根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某些问题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以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为载体,加强学生对数学建模的基本方法的掌握。

2、过程与方法: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探索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一元二次方程对之进行描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用一元二次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应用的价值,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做数学的快乐,培养用数学的意识。

一元二次方程课件(篇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能正确、熟练地运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求根公式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提高运算能力并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感受解法的多样性,在学习活动中获取成功的体验。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难点】

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回顾: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配方,得

(四)小结作业

小结:引导学生做知识总结:本节课学习了什么叫公式法,怎样运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如何判断一个方程是否有实数根?

作业:课后练习题,试着用多种方法解答。

四、板书设计

一元二次方程课件(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经历探索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过程,理解一元二次方程中的二次项、一次项、常数项;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会将一元二次方程转化成一般形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抽象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提高数学的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意识;经历独立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其形式。

教学难点:

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探索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今天我们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温故而知新,我们都学过什么方程?(一元一次方程,分式方程,方程组)同桌两人说说学过这些方程的定义都是什么。你觉得学过这些方程难吗?只要你拿出你的学习热情来,就会感觉这节课的内容,也很简单。请你打开课本39页,从39页到40页议一议以上的内容,希望你准确而又迅速的在课本上列出方程,不用求解。列出方程后组内对一下答案,如有错误,出错的原因。(3’)

二、探索新知

列方程正确率百分之百的请举手。祝贺你们,没举手的同学加油!(列对的同学多就问,否则问现在会列这些方程的请举手)

请你将上述三个方程,化简成等号右边等于0的形式。完成后组内对一下答案,先完成的小组把你们的成果写在黑板上,其余组跟黑板上的答案对一下,有不同意见的把你们组的答案也写上去。(黑板上的答案对吗?如有没约分的,问哪个更好?)

观察、思考刚才这3个方程2x2-13x+11=0,x2-8x-20=0,x2+12x-15=0,以及又加入的这两个方程x2+3x=0,4x2-5=0是一元一次方程吗?你猜这些方程叫什么方程?对,这样的方程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一元二次方程。

请大家先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导学案中探究一中的问题2到6,组长找好本题发言人,最后全班交流你们组对问题5和6的看法。

2、以上方程与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3、你能说说什么样的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吗?

4、如果我们借助字母系数来表示,那么以上方程能都化成一个方程--------------------------,用字母表示系数时,要注意什么吗?

5、你们组归纳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与课本40页的定义有区别吗?谁的更好?好在哪?

6、你认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中重点要强调的是什么?为什么?

请3组同学交流一下你们讨论的问题5、6的结果。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有针对性的提出为什么这样想?你的理由是什么?以强调a≠0。并板书(1)含一个未知数(2)2次(3)整式方程,一般形式ax2+bx+c=0(a、b、c、为常数a≠0)有没有要补充或者要发表不同看法的小组?

请你抢答问题7。

7、判断下列方程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同桌两人能举出几个一元二次方程的例子吗?

探索二

先自学课本40最后一段话,然后同桌两人说出黑板上3个方程的二次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一次项系数、常数项。

找一元二次方程各项及其各项系数时,需要注意什么吗?(先要是一般形式,系数带符号)请你完成探究二中问题1,请2组、4组选派一名同学分别上黑板(10、(2)两题。完成后对照课本41页例1自己检查对错,有困难的同学找组长和我。

1、判断下列方程是不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如果是,写出它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1)3x(x+2)=4(x-1)+7(2)(2x+3)2=(x+1)(4x-1)

问题3做对了的同学请举手?祝贺你们。出错的同学能不能把你的宝贵经验告诉我们,我们下次也好注意一下,别再出错?请你说说,谢谢你对我们的提醒。

三、巩固练习

请看问题2,

2、已知关于x的方程(1)k为何值时,此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2)k为何值时,此方程为一元一次方程?谁能回答?为什么这样想?

四、课堂:

先小组内说出本节课你的收获,然后全班交流你们组的收获。大家看看哪个小组的收获多。

五、自我检测:

看看我们的收获是不是真的

硕果累累,请你完成自我检测给你5分钟时间,做完的给我和组长检查。老师和小组长当堂批改

1、三个连续整数两两相乘,所得积的和为242,这三个数分别是多少?

根据题意,列出方程为------------------------------------。

2.把下列方程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形式,并写出它的二次项系数、常数项:

方程

一般形式

二次项系数

常数项

3x2=5x-1

(x+2)(x-1)=6

3、关于x的方程(k-2)x2+2(k+9)x+2k-1=0

(1)k为何值时,是一元二次方程?k--------------是一元二次方程。

(2)k为何值时,是一元一次方程?k-------------是一元一次方程。

六、小组

请小组长本小组今天大家的表现。

七、作业

课本42页1(2),2(1)(2)(3)

能力挑战:

已知关于x的方程(k2-1)x2+(k+1)x-2=0

(1)k为何值时,此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并写出该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2)k为何值时,此方程为一元一次方程?

板书设计:一元二次方程

(1)3x(x+2)=4(x-1)+7(2)(2x+3)2=(x+1)(4x-1)

2x2-13x+11=0(1)含一个未知数(2)2次

x2-8x-20=0(3)整式方程

x2+12x-15=0一般形式ax2+bx+c=0(a、b、c、为常数a≠0)

二次项一次项常数项

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系数

参加区优质课评比反思:

这次有幸参加我区优质课评比,感受颇多。

一、对三分之一课堂模式有了更深的理解。数学课的三分之一模式不是简单的把课堂分成三大块,也不是自主探索、小组合作、教师引导,一定是严格的都是15分钟,这要根据课程的内容,灵活的把握。我讲的《一元二次方程》这一节中,简单问题我就让大家自主探索,对于难度大的问题,自主探索后先小组合作,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归纳。

二、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通过参加这次活动,我想,我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就要用优质课的进行教学,如果平时的授课方式和优质课的方式差别很大的话,虽然是经过加工了的课,但最后一定会带有很多平时上课的影子,很多不规范的方面还是难以改正的。

三、集体的智慧很重要。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集体的力量是无限的。我很感谢我们数学组的各位老师对我的大力支持,他们一遍一遍的给提出修改建议,一次一次的跟我去听课,尤其是李老师、战老师、林老师,她们给了我教学理念上的很多建议,让我的教学理念有了很大的提升。

一元二次方程课件(篇5)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用配方法解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

2、能利用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探索利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转化的数学思想。

2、在理解配方法的基础上,熟练应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培养学生用转化的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启发学生学会观察,分析,寻找解题的途径,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配方法,能够灵活运用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难点:通过配方把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x+m)2=n(n≥0)的形式。

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及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及已有的知识水平,本节课采用问题教学和对比教学法,用“创设情境——建立数学模型——巩固与运用——反思、拓展”来展示教学活动。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复习旧知

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下列方程:

(1)9x2=4 (2)( x+3)2=0

总结: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形如(x+m)2=n(n≥0)的方程。

二 创设情境,设疑引新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需要用一元二次方程来解决。

例:小明用一段长为 20米的竹篱笆围成一个矩形,怎样设计才可以使得矩形的面积为9米?

三 新知探究

1 提问:这样的方程你能解吗?

x2+6x+9=0 ①

2、提问:这样的方程你能解吗?

x2+6x+4=0 ②

思考:方程②与方程①有什么不同?能否把它化成方程①的形式呢?

归纳总结配方法:

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式的方法,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解,这样的解法叫做配方法。

配方法的依据:完全平方公式

配方法的关键:给方程的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点拨:先通过移项将方程左边化为x2+ax形式,然后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进行配方,然后直接开平方求解。

四 合作讨论,自主探究

1、 配方训练

(1) x2+12x+( )=(x+6)2

(2) x2-12x+( )=(x- )2

(3) x2+8x+( )=(x+ )2

(4) x2+mx+( )=(x+ )2

强调:当一次项系数为负数或分数时,要注意运算的准确性。

2、将下列方程化为(x+m)2=n

(n≥0)的形式并计算出X值。

(1)x2-4x+3=0

(2)x2+3x-1=0

解:X2-4X+3=0

移向:得X2-4X=-3

配方:得X2-4X+2^2=-3+2^2(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即:(X-2)2=1

开平方,得:X-2=1或X-2=-1

所以:X=3或X=1

方程(2)有学生完成。

3、巩固训练:课本55页随堂练习第一题。

五 小结

1、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为一的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路:先将方程化为(x+m)2=n(n≥0)的形式,然后两边开平方就可以得到方程的解。

2、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为一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1) 移项(常数项移到方程右边)

(2) 配方(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

(3) 开平方

(4) 解出方程的根

六 布置作业

习题2.3第1,2题

两个学生黑板上那解题,剩余学生练习本上计算。

学生观看课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得到:设该矩形的长为x米,依题意得

x(10-x)=9

但是发现所列方程无法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于是引入新课。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方程的左边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可以化为( x+3)2=0,然后就可以运用上节课学过的直接开平方法解了。

方程②的左边不是一个完全平方式,于是不能直接开平方。学生陷入思考,给学生充分思考、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在学生思考的时候,老师引导学生将方程②与方程①进行对比分析,然后得到:

x2+6x=-4

x2+6x+9=-4+9

(x+3)2=5

从而可以用直接开平方法解,给出完整的解题过程。

在学生充分思考、讨论的基础上总结:配方时,常数项为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

检查学生的练习情况。小组合作交流。

学生归纳后教师再做相应的补充和强调。

学生分组完成方程(2)和课后随堂练习第一题

学生分组总结本节课知识内容。

一元二次方程课件(篇6)

教学内容

一元二次方程概念及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式及有关概念.

教学目标

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般式ax2+bx+c=0(a≠0)及其派生的概念;应用一元二次方程概念解决一些简单题目。

1.通过设置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模仿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给一元二次方程下定义。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及其有关概念。

3.解决一些概念性的题目。

4.态度、情感、价值观

4.通过生活学习数学,并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重难点关键

1.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其一般形式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并用这些概念解决问题。

2.难点关键:通过提出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再由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迁移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列方程.

问题(1)《九章算术》“勾股”章有一题:“今有户高多于广六尺八寸,两隅相去适一丈,问户高、广各几何?”

大意是说:已知长方形门的高比宽多6尺8寸,门的对角线长1丈,那么门的高和宽各是多少?

如果假设门的高为x尺,那么,这个门的宽为_______尺,根据题意,得________.

整理、化简,得:__________.

问题(2)如图,如果 ,那么点C叫做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

如果假设剪后的正方形边长为x,那么原来长方形长是________,宽是_____,根据题意,得:_______.

整理,得:________.

老师点评并分析如何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并整理.

二、探索新知

学生活动:请口答下面问题.

(1)上面三个方程整理后含有几个未知数?

(2)按照整式中的多项式的规定,它们最高次数是几次?

(3)有等号吗?或与以前多项式一样只有式子?

老师点评:

(1)都只含一个未知数x;

(2)它们的最高次数都是2次的;

(3)都有等号,是方程.

因此,像这样的方程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一般地,任何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能化成如下形式ax2+bx+c=0(a≠0).这种形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化成ax2+bx+c=0(a≠0)后,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例1.将方程(8-2x)(5-2x)=18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分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ax2+bx+c=0(a≠0).因此,方程(8-2x)(5-2x)=18必须运用整式运算进行整理,包括去括号、移项等.

解:去括号,得:

40-16x-10x+4x2=18

移项,得:4x2-26x+22=0

其中二次项系数为4,一次项系数为-26,常数项为22.

例2.(学生活动:请二至三位同学上台演练) 将方程(x+1)2+(x-2)(x+2)=1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次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一次项系数;常数项.

分析:通过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把(x+1)2+(x-2)(x+2)=1化成ax2+bx+c=0(a≠0)的形式.

解:去括号,得:

x2+2x+1+x2-4=1

移项,合并得:2x2+2x-4=0

其中:二次项2x2,二次项系数2;一次项2x,一次项系数2;常数项-4.

三、巩固练习

教材P32 练习1、2

四、应用拓展

例3.求证:关于x的方程(2-8+17)x2+2x+1=0,不论取何值,该方程都是一元二次方程.

分析:要证明不论取何值,该方程都是一元二次方程,只要证明2-8+17≠0即可.

证明:2-8+17=(-4)2+1

∵(-4)2≥0

∴(-4)2+1>0,即(-4)2+1≠0

∴不论取何值,该方程都是一元二次方程.

五、归纳小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

本节课要掌握:

(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bx+c=0(a≠0)和二次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一次项系数,常数项的概念及其它们的运用.

六、布置作业

一元二次方程课件(篇7)

学习目标:

1、使学生会用列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解决有关增长率的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会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关于增长率问题的应用题。

学习难点:

如何分析题意,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

学习过程:

一、 复习提问:

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二、探索新知

1.情境导入

问题:“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是国家为了解决西部地区水土流失生态问题、帮助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一项战略措施,某村村长为带领全村群众自觉投入“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行动,率先示范。2002年将自家的坡耕地全部退耕,并于当年承包了30亩耕地的还林还草及管理任务,而实际完成的亩数比承包数增加的百分率为x,并保持这一增长率不变,2003年村长完成了36.3亩坡耕地还林还草任务,求①增长率x是多少?②该村有50户人家,每户均地村长2003年完成的亩数为准,国家按每亩耕地500斤粮食给予补助,则国家将对该村投入补助粮食多少万斤?

2.合作探究、师生互动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关于环保的情境导入问题,这是一个平均增长率问题,它的基数是30亩,平均增长的百分率为x,那么第一次增长后,即2002年实际完成的亩数是30(1+x),第二次增长后,即2003年实际完成的亩数是30(1+x)2,而这一年村长完成的亩数正好是36.3亩.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方程解决问题:

①30(1+x)2=36.3;(1+x)2=1.21;1+x=±1.1;x1=0.1=10%,x2=-2.1(舍去),所以增长的百分率为10%

②全村坡耕地还林还草为50×36.3=1 815(亩),国家将补助粮食1 815×500=907 500(斤)=90.75(万斤)

三、例题学习

说明:题目中求平均每月增长的百分率,直接设增长的百分率为x,好处在于计算简便且直接得出所求。

例、某产品原来每件是600元,由于连续两次降价,现价为384元,如果两降价的百分率相同,求每次降价百分之几?

(小组合作交流教师点拨)

时间 基数 降价 降价后价钱

第一次 600 600x 600(1-x)

第二次 600(1-x) 600(1-x)x 600(1-x)2

(由学生写出解答过程)

四、巩固练习

一商店1月份的利润是2500元,3月份的利润达到3000元,这两个月的利润平均增长的百分率是多少(精确到0.1%)?

五、课堂总结:

1、善于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严格审题,弄清各数据间相互关系,正确列出方程。

2、注意解方程中的巧算和方程两个根的取舍问题。

六、反馈练习:

1.某商品计划经过两个月的时间将售价提高20%,设每月平均增长率为x,则列出的方程为()

A.x+(1+x)x=20% B.(1+x)2=20%

C.(1+x)2=1.2 D.(1+x%)2=1+20%

2.某工厂计划两年内降低成本36%,则平均每年降低成本的百分率是()

3.某种药剂原售价为4元,经过两次降价,现在每瓶售价为2.56元,问平均每次降低百分之几?

一元二次方程课件(篇8)

学习目标

1、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的推导

2、会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

3、通过运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

学习重、难点

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

难点:求根公式的条件:b2 -4ac≥0

学习过程:

一、自学质疑:

1、用配方法解方程:2x2-7x+3=0.

2、用配方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是什么?

3、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计算比较麻烦,能否研究出一种更好的方法,迅速求得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数根呢?

二、交流展示:

刚才我们已经利用配方法求解了一元二次方程,那你能否利用配方法的基本步骤解方程ax2+bx+c=0(a≠0)呢?

三、互动探究:

一般地,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

(a≠0),当b2-4ac≥0时,它的根是

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称为公式法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是由方程的系数a、b、c确定的.因此,在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先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然后在b2-4ac≥0的前提条件下,把各项系数a、b、c的值代入,就可以求得方程的根.

注:(1)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后,在确定a、b、c时,需注意符号.

(2)在运用求根公式求解时,应先计算b2-4ac的值;当b2-4ac≥0时,可以用公式求出两个不相等的实数解;当b2-4ac

四、精讲点拨:

例1、课本例题

总结:其一般步骤是:

(1)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进而确定a、b,c的值.(注意符号)

(2)求出b2-4ac的值.(先判别方程是否有根)

(3)在b2-4ac≥0的前提下,把a、b、c的直代入求根公式,求出 的值,最后写出方程的根.

例2、解方程:

(1)2x2-7x+3=0 (2) x2-7x-1=0

(3) 2x2-9x+8=0 (4) 9x2+6x+1=0

五、纠正反馈:

做书上第P90练习。

六、迁移应用:

例3、一个直角三角形三边的长为三个连续偶数,求这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

例4、求方程 的两根之和以及两根之积

解一元一次方程课件(通用六篇)


资料的定义范围较大,可指代生产资料。平常的学习工作中,我们会经常使用到一些资料。有了资料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学习工作!你是否收藏了一些有用的资料内容呢?下面,我们为你推荐了解一元一次方程课件(通用六篇),请阅读后分享你的朋友!

解一元一次方程课件【篇1】

教学目标:

1、能说出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

2、知道“元”和“次”的含义;

3、熟练掌握最简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理论依据;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准确运算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3、通过解方程的教学,了解化归的数学思想.

德育目标:

1、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通过对方程的解进行检验的习惯的培养,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习惯和责任感;

3、在学习和探索知识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合作精神及勇于探索的精神;

2、最简方程的解法;

一、旧知识的复习:

1.什么叫等式?等式具有哪些性质?

2.什么叫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

(2)未知数的次数都是一次。

想一想:

(1)你认为最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是什么样的?

(2)怎样求最简方程(其中是未知数)的解?

1、通过练习,请你总结一下,解方程(是未知数)把系数化为1时,怎样运用等式的性质2,使计算比较简单。

2、最简方程(其中是未知数);

3、解最简方程的主要思路和解题的关键步骤及依据。

五、课堂作业。

解一元一次方程课件【篇2】

一、目标:

知识目标:能熟练地求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 不含去括号、去分母)。

过程方法目标:经历和体会解一元一次方程中“转化”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目标: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和意志力,激发学习兴趣。

二、重难点:

重点:学会解一元一次方程

难点:移项

三、学情分析:

知识背景:学生已学过用等式的性质来解一元一次方程。

能力背景:能比较熟练地用等式的性质来解一元一次方程。

预测目标:能熟练地用移项的方法来解一元一次方 程。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一头半岁蓝鲸的体 重是22t,90天后的体重是30.1t,蓝鲸的体重平均每天增加多少?

(二)实践探索,揭示新知

1.例2.解方程: 看谁算得又快:

解:方程的两边同时加上 得 解: 6x ? 2=10

移项得 6x =10+2

即 合并同类项得

化系数为1得

大家看一下有什么规律可寻?可以讨论

2 .移项的概念: 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方程中的某些项改变符号后,可以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 ,这样的. 变形叫做移项。

看谁做得又快又准确!千万不要忘记移项要变号。

3.解方程:3x+3 =12,

4.例3解方程: 例4解方程 :

2x=5x-21 x- 3=4-

5.观察并思考:

①移项有什么特点?

②移项后的化简包括哪些

(三)尝试应用 ,反馈矫正

1.下列解方程对吗?

(1)3x+5=4 7=x-5

解: 3x+ 5 =4 解:7=x-5

移项得: 3x =4+5 移项得:-x= 5+7

合并同类项得 3x =9 合并同类项得 -x= 12

化系数为1得 x =3 化系数为1得 x = -12

2解方程

(1). 10x+1=9 (2) 2—3x =4-2x;

(四)归纳小结

1.今天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新的简便的写法?

2.要注意什么?

3. 解方程的 一般步骤是什么?

4.. (1) 移项实际上 是对方程两边进行 , 使用的是

(2)系数 化为 1 实际上是对方程两边进行 , 使用的是 。

(3)移项的作用是什么?

(五)作业

1.课堂作业:课本习题4.2第二题

2.家作:评价手册4.2第二课时

解一元一次方程课件【篇3】

(1)本节课是七年级第七章《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第3课时,主要学习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路程问题。通过上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本节课在此基础上,结合路程问题,进一步学习如何从实际问题中分析数量关系,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对学习函数、不等式与其他方程解实际问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能借助“列表”的方法审题、找等量关系,进而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路程问题。

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认识数学的价值和学习数学的必要性;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让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体育。

3、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经历借助“列表法”找等量关系,用一元一次方程模型解决路程问题的过程。

知识、方法重要,其获取过程更重要,在教学中不能只重结果而忽视过程中学生经历的观察、分析、交流等活动,不然学生就不具备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和持续发展的动力,只会成为解题工具,所以我把方法获取过程作为本课的重点。

掌握用列表的方法审清题意,抽象具体问题中的数学背景,建立数量间的等量关系。

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找到等量关系。体会“列表法”在把握路程问题等量关系的优越性,进而掌握这种方法是学生感到困难的,所以把它是本节课的难点。

本节课主要采用“学生主体性学习”的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问题让学生想,设计问题让学生做,方法技巧让学生归纳。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促进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归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信息,而是在“结合具体情景、设计解决策略、与他人合作交流、自我反思”的过程中学习。

我把本节课设计为5个环节:

张叔叔和他的朋友们开着越野车一同去森林探险,他们来到了森林不久不幸被一条毒蛇咬了,这种毒性在8小时就会发作,他们知道离森林大约600千米的地方有一个大医院,本医院的救护车60千米/小时,可他们开的越野车40千米/小时,你们想想,用什么办法就可以救张叔叔呢?

通过救人情境的创设,既对学生已有知识的检测,又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在不知不觉中引入路程问题――相遇问题。

引入问题后,学生独立思考如何确定问题中的等量关系,然后课堂交流理清题意、找到等量关系的方法(画图或列表)。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如何用列表的方法理清题目中的数量,让学生初步感受“列表”表示数量关系的优越性。

本环节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交流探讨中感受“列表法”,让学生参与的`知识获取过程,真正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第二场龟兔赛跑:兔子为了体现自己的速度确实比乌龟快的多,他们约定兔子让乌龟先行40分钟,并且在比赛中兔子和乌龟都每跑1分钟,停1分钟,如果乌龟以每分钟1.2米的速度爬行,兔子以每分钟12米的速度行进,试问兔子追上乌龟需要多长时间?追上的地点距出发点有多远?

以同学们熟悉的故事为背景,配以形象生动的动画,引入路程问题――追击问题。然后让学生应用列表法表示追击问题的数量关系,思考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根据不同等量关系,设不同未知数,列出不同的方程),进一步体会“列表”表示数量关系的威力。

教学过程不能简单地重复,学习过程也不能使机械地模仿,而应在螺旋上升的过程中不断提高。由相遇问题到追击问题,由一种方法到两种方法,就是这一理念的直接体现。学生在应用“列表”法的过程中,提高对“列表”法表示数量关系优越性的认识。

浙江奥运健儿孟关良,在雅典奥运会上的夺冠为水上项目获得了第一枚金牌,掀开了水上项目的新章。金牌后面是无数的汗水,在千岛湖,孟关良是这样艰苦训练的:一艘快艇与孟关良的皮艇在同一起点,快艇以每秒5米的速度先行了20秒,孟关良为了追上快艇,必须奋力前划,同学们,请你想一想他如果以每秒6米的速度划行多少秒才能追上快艇?

本环节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本题以“奥运”为背景,不仅反映了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同时也体现了知识的实用价值,而且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数学化”的过程。这一环节既对路程问题进行了巩固练习又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

编写一道应用题,使它的题意适合一元一次方程60x=40x+100,要求题意清楚、联系生活、符合实际、有一定的创意。

本环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编写题目。

前面的环节是由实际问题到数学模型,现在是由数学模型到实际问题,不仅有利于学生获取知识,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展示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和发展创新。以小组为单位编写题目不仅可以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和团队意识。

这节课体验到了什么?

让学生本节学习收获和感受,全体同学交流。

对学生数学学习的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课后设计的畅谈收获,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他们收获,交流疑问,当堂消化本节内容,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

(1)本节课在情境的创设上,突出了现实性、趣味性和挑战性,学生喜闻乐见,使他们能快速进入问题的解决。

(2)让学生经历实践―C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螺旋上升,符合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

解一元一次方程课件【篇4】

一、学习目标

1.知道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去分母步骤,并能熟练地解一元一次方程。

2.通过讨论、探索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和容易产生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和概括能力。

二、重点:

解一元一次方程中去分母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去分母法则的正确运用。

三、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解方程:(1);(2)2(x-2)-(4x-1)=3(1-x)

2、回顾: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及每一步的依据

3、(只列不解)为改善生态环境,避免水土流失,某村积极植树造林,原计划每天植树60棵,实际每天植树80棵,结果比预计时间提前4天完成植树任务,则计划植树_____棵。

(二)学生自学p99--100

根据等式性质,方程两边同乘以,得

即得不含分母的方程:4x-3x=960

X=960

像这样在方程两边同时乘以,去掉分数的分母的变形过程叫做。依据是

(三)例题:

例1解方程:

解:去分母,得依据

去括号,得依据

移项,得依据

合并同类项,得依据

系数化为1,得依据

注意:1)、分数线具有

2)、不含分母的项也要乘以(即不要漏乘)

讨论:小明是个“小马虎”下面是他做的题目,我们看看对不对?如果不对,请帮他改正。

(1)方程去分母,得

(2)方程去分母,得

(3)方程去分母,得

(4)方程去分母,得

通过这几节课的学习,你能归纳小结一下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吗?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

1.依据;

2.依据;

3.依据;

4.化成的形式;依据;

5.两边同除以未知数的系数,得到方程的'解;依据;

练一练:见P101练习解下列方程:(1)(2)

(3)思考:如何求方程

小明的解法:解:去百分号,得同学看看有没有异议?

四、小结:

谈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以及解带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五、课堂检测:

1、去分母时,在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乘以各个分母的_____________,从而去掉分母,去分母时,每一项都要乘,不要漏乘,特别是不含分母的项,注意含分母的项约去分母分子必须加括号,由于分数线具有

2、解方程(1)2x+5=5x-7(2)4-3(2-x)=5x(3)=3x-1

(4)=+1(5)

六、作业

P102:3,10.

解一元一次方程课件【篇5】

①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②学会合并(同类项),会解“ax+bx=c”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③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④初步体会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价值,感受数学文化.

重点: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会解 “ax+bx=c”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难点: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出示背景资料)约公元825年,中亚细亚数学家阿尔一花拉子米写了一本代数书,重点论述怎样解方程.这本书的拉丁文译本取名为《对消与还原》.“对消”与“还原”是什么意思呢?通过下面几节课的学习讨论,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回答这个问题.

出示教科书76页问题1:某校三年共购买计算机140台,去年购买数量是前年的2倍,今年购买的数量又是去年的2倍。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多少台计算机?

设问2:怎样解这个方程?如何将这个方程转化为x=a的形式?学生观察、思考:

根据分配律,可以把含 x的项合并,即x+2x+4x=(1+2+4)x=7x.

设问3:以上解方程“合并”起了什么作用?每一步的根据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师生共同整理:

“合并”是一种恒等变形,它使方程变得简单,更接近x=a的形式。

例1 解方程7x-2.5x+3x-1.5x=-15×4-6×3.

对于问题1还有不同的未知数的设法吗?

一个黑白足球的表面一共有32个皮块,其中有若干块黑色五边形和白色六边形,黑、白皮块的数目之比为3:5,问黑色皮块有多少?

学生思考、讨论出多种解法,师生共同讲评。

提问:

1、你今天学习的解方程有哪些步骤,每一步依据是什么?

2、今天讨论的问题中的相等关系有何共同特点?

学生思考后回答、整理:

教科书第93页习题3.2中1、3①②、4、6.

解一元一次方程课件【篇6】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提升观察与总结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提升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从实际问题到一元一次方程的分析过程。

【难点】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问题:(1)用一根长24cm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通过提问如何解决引导学生想到算术法和方程法。

(二)讲解新知

再出示两个问题:

(2)一台计算机已使用1700h,预计每月再使用150h,经过多少月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检修时间2450h?

(3)某校女生占全体学生数的52%,比男生多80人,这个学校有多少学生?

组织同桌合作列方程,并说明等号两边的意义及列式依据。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板书:

组织同桌两人一组,观察并讨论三个方程的共同特点。提示学生从式的角度思考,关注项、次数、字母种类等。

通过师生问答形式引出只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次数都是1等号两边都是整式的特征后,教师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注意解释元的含义。

组织学生总结从上述实际问题到一元一次方程的分析过程,归纳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