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的课件(精选8篇)

祝福的课件(精选8篇)。

导师在每堂课上通常都需要一份教案和课件,撰写出优质的教案和课件是每位导师必备的基本技能。教案和课件是提升导师教学实践水平必不可少的技巧。经过仔细总结,小编为您整理了这份“祝福的课件”,欢迎您的到来,希望我们能成为您信赖的阅读网站并加以收藏!

祝福的课件【篇1】

一、【说教材】

教学重点、难点:体味青春的幸福

知识目标:对青春的意义以及青春是否能永恒有了一定的认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归纳分析的能力以及表达交流的能力。

道德情感目标:在课上彼此交流中学会友善地开展争论、并使珍惜青春落实到点滴行动上。

根据新课和标准的要求和创新教育理念,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是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学的快乐,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师生换位,积极参与设置创新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分析归纳、概括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应变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自我教育,引导学生认识体会青春不仅仅只是生理和心理的变化,更意味着一种精神状态。全面把握青春的内分泌,既立足于现在,又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引发他们对青春的意义进行一些思考,寄语青春,放飞理想!这也是对课标内容的拓展。

二、【说学生】

有句话叫“生在福中不知福”,如果把它用来形容此时的初中学生,那时最贴切的了。的确,现在的初中生在物质上得到极大的满足时,但由于年龄和学习上的压力而对自己所拥有的幸福没有更深刻的认识,因此,很多学生都认为其他人比自己更幸福,对青春缺乏一种渴望的热情。因此,科学引导学生的认识,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就显得尤为必要。

三、【说教法】

本课通过学生的体验和行动祝福自己的青春,以积极乐观的心态迎接青春期的到来。

“活动——体验”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目的

第一阶段创设情境参与体验认识自我

第二阶段再现情境分析解惑调试自我

第三阶段扩展情境感悟方法展现自我

四、【说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阶段

同学们,通过前边两个框题的学习,我们知道,青春是美好的,是珍贵的,青春让我们深感困惑不解,也让我们充满了希望,充满了激情,充满了勇气和力量。同学们,正处于青春期的你,为你正拥有青春而感到幸福吗?对于青春,你又寄有怎样的期望和祝福呢?这正是我们这一节课要探究和讨论的话题。

课堂实施阶段。

1、亲子活动:“青春的幸福”

①请家长代表谈谈自己的青春年华是如何度过的?如果时光可以倒流,将如何度过青春?

(通过这一步,让学生了解父母的青春往事,知道每个人都曾拥有青春,拥有梦想和激情。而父母以过来人的身份谈青春,将会有更深刻、更理性的见解,让学生从父母的言辞中领会青春的美好、珍贵。)

②学生将自己与父母的过去做比较,看看我们拥有什么,又缺少什么?谈谈与父母相比,我们拥有更多的…

(通过这一步,让学生明白,与父母相比,我们正值青春,正可以尽情放飞自己的梦想,青春是我们努力拼搏、不怕失败的资本。与年轻时的父母相比,我们拥有一个更现代化但也更需要奋斗才能立足的社会。因此,我们的青春轨迹应该比父母的更绚丽。)

1、衷心祝福

学生每个人将自己对青春的祝福写在一张纸条上,放入提前准备好的箱子中。将纸条摇乱后,每位同学上台随意抽取一张,作为对自己的激励,并读给大家听。家长也对自己的孩子说出自己最想说的话,祝福他走好自己的青春之旅。

(通过这一步,让学生从同学的祝福中汲取力量,同学之间在成长的道路上互相鼓励,互相鞭策。而家长的祝福更多的将是期望或警醒,可以更好地提醒学生好好珍惜青春。)

(三)“青春闪光誓言”

教师导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曾经说过:“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至于因为虚度年华而痛恨,也不至于因为过去的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①学生结合自身的特长和优势、学习与发展的潜能,初步确定自己的“青春誓言”

②小组同学相互交流、分享,并为对方提出建议。

③小组推选出“闪光誓言”在全班交流,并相互点评。

④由学生把“青春闪光誓言”写在红色的卡片上面,并将它们挂在一棵郁郁葱葱、充满生机活力的柏树上,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提升课堂实效。

特别注意

1、生活动,最好安排学生给以评价,老师完善补充。

2、在适当环节强调“解决的实际问题”或“情感作用”。

3、在讨论一些敏感话题时,应准备引导避免负作用产生。

五、【说总体预测】

通过比较的方式让学生体验青春的幸福,再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实践活动祝福青春,突出欢乐的主题,使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心态迎接青春的到来,引导学生认识体会到青春不仅仅只是生理和心理的变化,更意味着一种精神状态,全面把握青春的内涵,既立足于现在,又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引发他们对青春的意义、价值更进一步的思考,这也是对课标内容的拓展。

结束语:

正如陶行之所说:把学生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解放他们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他们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他们的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他们的嘴,使他们能说。所以在政治课教学中我力求政治活动成为学生想像探究的蓝天,成为学生培养创造能力的睛空。只要实现这一点还愁创造不出美丽的彩虹吗?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祝福的课件【篇2】

本课时的主要教学目的是:整体感知,梳理情节。

1、播放电影《祥林嫂》中主人公初到鲁镇和其悲惨结局的片段,激发大家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检查预习情况,对文中重点词语进行注音与释义。

3、对鲁迅及其作品进行介绍。

4、挑选几位同学说出故事梗概。要求:a)能够整体把握故事情节;b)能够从具体细节分析、不带个人感情。

在复述课文的基础上,通过个人思考、小组讨论、师生共同归纳总结等方式,对文章进行分段,得出本文线索提纲:

序幕: 鲁镇祝福景象和鲁四老爷

结局: 祥林嫂寂然死去

开端: 祥林嫂初到鲁镇

发展: 被卖改嫁

高潮: 再到鲁镇

尾声: 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5、布置学生课后细读课文,注意主要人物的语言、肖像、对话描写、环境描写;为第二课时的人物分析,环境分析作预习。

祝福的课件【篇3】

【设计意图】小说的教学一般是从人物、情节、环境的分析中,获得对小说的理解。本课堂设计试图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理念,重点抓住小说中几个容易被人忽略的小问题,来把握人物的主题,体会小说的创作技巧。

【问题设计】一个日子;二次微笑;三样眼神;四场飞雪:五张账单。

【课堂准备】投影仪、视频材料

【课堂时数】二课时

【一课时】

【教学要点】感知课文,理清情节线索。分组研究问题。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

我们在初中曾经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孔已己》,其中由活泼可爱而变成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已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开始学习鲁迅的又一篇杰出小说《祝福》,这篇小说是鲁迅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小说后来被改编成电影或多种话剧。它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魅力呢,请看课文。

二、初步感知课文:

⒈速读课文,划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⒉指名学生讲述故事梗概,理清情节。

⒊解读课文的叙述技巧。

板书:

情节内容时间

序幕祝福景象和鲁四老爷

倒——结局突然死去——————

叙开端初到鲁镇三个半月五

发展被迫改嫁两年

——高潮再到鲁镇约两年——年

尾声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⒈“祝福”的日子到底在那一天?具体时间呢?

⒉祥林嫂在祝福前夜寂寞死去,但她生前曾给世人留下过甜甜的笑容,请你找出来读读,你能在这些笑容背后发现什么吗?

⒊鲁迅先生说“要极俭省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在本文中,鲁迅是怎样实践他的写作主张的?请你找出本文描写祥林嫂眼睛的句子,并品出其中的内蕴。

⒋鲁迅先生在他的《花边文学》中的《大雪纷飞》一文中,盛赞《水浒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段中写雪的“神韵”。其实,他《祝福》中的四次写雪更加值得一赞。请你找出来,品味品味。

⒌熟读课文,找出小说中关于金钱零星表述的语句。比较阅读,看看能发现什么。

【二课时】

【教学要点】交流心得,总结课文。

【教学点拨】

⒈“一个日子”:

简析:“我”是在“送灶”的这一夜回到鲁镇的,在鲁四老爷家里呆了两天,“我”遇到祥林嫂是“昨天下午”,“又过了一夜”,所以我从短工那里知道祥林嫂死的消息是二十五日或二十六日“晚饭前”。短工说祥林嫂是昨天夜里死的,即二十四或二十五夜里。“我”回忆祥林嫂的半生事迹是在二十五或二十六上半夜。“我”给“极响的爆竹声惊醒”,当时在二十六或二十七日“五更将近的时候”,鲁四老爷祝福正是这个时候。

点拨:小说从鲁镇准备祝福写起到“我”听到祝福的爆竹声结束,都是围绕这个日子、紧扣题目展开情节的,所以用“祝福”为题。而又把祥林嫂的悲剧安排在这样的环境里,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有钱人在祝福中祈求幸福,穷苦人却在祝福中悲惨地死去。这对旧社会进行了有力的揭露和讽刺,使作品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⒉“二次微笑”:

简析:这是指小说主人公祥林嫂露出的两次笑容。一次是祥林嫂从婆家逃出,在鲁四家做工的时候,“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这是一种真心实意地笑,心满意足的笑,透过这“笑影”,我们领略到的是祥林嫂在婆家非人生活的辛酸和她随遇而安的保守心理。祥林嫂的第二次笑,是在厨房里同柳妈闲聊的时候,柳妈取笑她改嫁反抗后的屈从,祥林嫂在无奈之中“笑了”,这是一种含羞的笑,是以“笑”来掩盖新婚之夜那些难以启齿的行动,同时也可以看作是对过去短暂而和美生活的甜蜜回忆。在写法上,这是伏笔,为鲁镇人嘲笑祥林嫂又提供新的资料,同时也是“以乐写哀倍增其哀”的反衬写法。

点拨:两次笑容突出地表现了祥林嫂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贫困。由此引发出去可以进一步读到祥林嫂的悲惨命运。

⒊“三样眼神”:

简析:第一次是在小说34自然段,写她“顺着眼”,突出的是祥林嫂安分守己的性格;第二次是在小说第66自然段,也是“顺着眼”,但“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这是她在又一次遭受夫死子亡打击后痛苦心灵的写照;第三次是小说开头,“我”看到沦为乞丐的祥林嫂“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这时的祥林嫂已失去对生活的希望,只在渴盼死后的安宁,精神已经完全麻木。

点拨:通过品读三次眼睛描写,我们可以勾画出祥林嫂一生悲苦命运的轨迹,从而更加清醒认识到封建礼教吃人的罪恶。

⒋“四场飞雪”:

简析:是指小说中四处看似轻淡点染|、实际上却颇具意蕴的飞雪描写。第一处是为祥林嫂悲惨的死作环境烘托和气氛渲染: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又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第二处是在祥林嫂死后,表现“我”的雪样心情——无可奈何和无法言说的愤懑: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到沉寂。第三处写雪穿插在柳妈同祥林嫂谈话之前和之间,有两句,点到即止:“微雪点点的下来了”和“祥林嫂似乎很局促了,立刻敛了笑容,旋转眼光,自去看雪花”。这里一方面将过去短暂生活的甜美与现实生活的冷酷形成强烈对比,另一方面又暗示柳妈讲的雪样故事将对祥林嫂造成严重的精神打击。第四处写雪在小说的结尾:远处的爆竹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这里借雪的猖狂,讽刺了封建势力暂时的得意,更为含蓄地展示出了下层劳动人民无法抗拒的雪样命运。

点拨:雪的阴冷之气,也是作品的情感基调。

⒌“五张账单”:

简析:是指小说中零星流露出的关于钱的表述。概括起来有如下五处:①福兴楼的清炖鱼翅:一元一大盘;②初到鲁家的工钱:每月五百文;③婆婆从鲁家支走的工钱:一千七百五十文;④卖祥林嫂的钱:八十千;娶亲费用:五十千;剩余:十多千;⑤捐门槛的价钱:十二千(十二元鹰洋)。

点拨:分析这五张帐单能够以小见大剖析封建制度下政权、神权、族权、夫权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无情压榨:祥林嫂辛辛苦苦做工三个半月,还买不下两盘“价廉物美”的清炖鱼翅,可见封建卫道士代表鲁四老爷对她经济上的盘剥;婆婆能从鲁家支走钱并把祥林嫂一抓一捆一塞就把她给卖了八十元,花了五十元给小儿子娶媳妇,除其它花销外,还净赚十多元,这是族权和夫权在替其婆婆撑腰;祥林嫂把自己两年做工挣得的工钱干干净净捐了门槛,还“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这也是神权思想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深毒害。

【课堂小结】(重点从研究性的学习方法去总结)

【学习迁移】用研究的眼光在本单元的小说单元中去发现问题,探讨和解决问题。

祝福的课件【篇4】

我说课的题目是《祝福》,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讲述:

一、说教材《祝福》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小说写的是一个质朴的农村妇女祥林嫂的悲剧一生,从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文化思想的流弊和余毒。本单元是高中阶段的第一个小说单元,在高中语文六册书中,中国现当代小说及外国小说共占两个单元,可见,本单元在整个高中小说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既是初中小说学习的焊接点,又是整个高中小说学习知识技能的伸展点。

根据教材的地位、作用及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学习分析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所起的作用”,我确定我的教学目标是:

(一)知识目标1、了解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2、了解小说中人物描写的几种方式。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鉴赏小说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认识到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教学重点的确定是依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至于教学难点则是就学生接受而言,学生经过预习,还存有疑问、理解还困难的地方。

根据以上这些,我确立本文的教学重点:对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教学难点:环境描写对于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二、说教法 新课程理念很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基于此,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设法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独立自主的解决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一)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步深入

(二)点拨法——分析引导,拓展思路

教学方法的最本质特征就是要促进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促进全体学生积极动脑。因而,我较多的采用了分组讨论,师生对话、探究等方式。

三、说学法(一)预习:此文长达万余字,要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读全文是不现实的,因此,要强调预习,培养阅读的自觉性。(二)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拓展思路。

(三)比较阅读:由于小说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对于今天的学生来说,较为陌生,所以采用课堂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将本篇课文与鲁迅先生的另一篇小说《孔乙己》进行比较。

四、说教学过程本课文的教学用两课时

(一)第一课时本课时的主要教学目的是:整体感知,梳理情节。引导学生掌握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

1、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我先播放电影《祥林嫂》结局片断,以浓厚的悲剧色彩和强烈的视觉冲击激发情感,创设氛围,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检查预习 挑选几位同学复述祥林嫂的不幸经历。要求:(1)只作纯粹的叙述,不带议论分析。(2)叙述时要突出与悲惨命运有关的细节(3)要有感情地复述,尽可能进入祥林嫂的情感世界,真切地体验祥林嫂的痛苦与不幸。

3、理清情节 在复述课文的基础上,通过个人思考、小组讨论、师生共同归纳总结等方式,得出本文的线索提纲:

序幕:鲁镇祝福景象和鲁四老爷

结局:祥林嫂寂然死去 开端:祥林嫂初到鲁镇 发展:被卖改嫁 高潮:再到鲁镇 尾声: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4、分析人物形象(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细节描写)

(1)引导学生分析肖像描写

教师提问:本文有几处描写到祥林嫂的眼睛?从这些描写中你觉得祥林嫂有哪些性格特点?

初到鲁镇:顺着眼——善良、安分

再到鲁镇:顺着眼,眼角带着泪痕——再受打击,内心痛苦

讲阿毛的故事:直着眼,瞪着眼——精神有些麻木

捐门槛:分外有神——又有希望

不让祝福:失神——再受打击

行乞:眼珠间或一轮——麻木

问有无灵魂:忽然发光——一丝希望

(2)引导学生分析人物语言描写

与我对话灵魂有无——封建迷信桎梏下矛盾的心理

对四婶讲阿毛——痛苦、自责

对大家讲阿毛——麻木、空虚

与柳妈的对话——精神重压,陷入恐惧

(3)引导学生分析人物行动描写

反对再嫁——逃、撞 怕被分身——捐(门槛) 怀疑灵魂——问

5、总结

祥林嫂守寡不成(遭劫被卖)——守家不成(丧夫失子)——守命不成(赎身行乞),是一个不幸的女人。祥林嫂这个善良的劳动妇女被毁灭了,她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

6、布置作业:

学生课后思考,为下一节的课堂讨论作准备:

(1)祥林嫂遭受挫折的时间多在春天或临近春天,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含义?

(2)小说为什么以《祝福》为题?

(3)谁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

(二)第二课时

本课时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作品的主题。总结阅读小说的方法。

1、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1)祥林嫂遭受挫折的时间多在春天或临近春天,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含义?

春天是美好的季节,给人无限的生机和希望,但给祥林嫂的却只是打击与绝望。鲁迅先生巧妙的安排更加突出了祥林嫂命运的悲剧性。

(2)小说为什么以《祝福》为题,而不是祥林嫂?

作者在一开篇就首先为鲁镇笼罩了一片喜庆的祝福气氛,直到文末,仍然让人们沉浸在祝福的欢乐中。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中间一再写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着密切的关系,祥林嫂却在这样的氛围中倒毙在雪地上,把悲剧性的情节安排在喜庆的大背景下,更显其悲哀,更令人思索。题目用《祝福》,与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形成鲜明对比,增加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剧性。

2、理解作品主题

(1)谁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 从小说情节分析、总结入手,祥林嫂为什么做工?为什么改嫁?为什么捐门槛?为什么行乞?得出结论:罪魁祸首是封建制度。

4、总结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理清情节——分析人物性格命运——理解环境描写的含义——理解主题

3、比较阅读:比较阅读鲁迅的另一篇小说《孔乙己》,分析两个主人公命运的异同。

提示:(1)在思想内容方面,其一,它们的题材相同,但是各有不同的生活侧面,《孔乙己》反映的是读书人的生活,,而《祝福》反映的则是压在底层的被雇佣的乡村劳动妇女的生活;其二,虽然都表现了反封建的主题,但侧重点各不相同,《孔乙己》侧重于对封建科举制度的否定,而《祝福》则是对封建的政权、族权、神权、夫权等全面而猛烈的抨击,作者对祥林嫂的同情也甚于对孔乙己的同情;其三,就生活环境而言,祥林嫂所处的环境比孔乙己要恶劣得多,她不像孔乙己那样好吃懒做、自视清高,却也同样遭到周围人们的冷遇,她一生勤劳、朴实,但是最后却落得一无所有,可见其命运更悲惨,更令人同情。(2)在表现形式上,虽然都是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但《孔乙己》在顺叙中有补叙,使历史和现实连为一线,以此来揭示主人公性格发展的必然性。而《祝福》则采用了倒叙,把祥林嫂的被沦为乞丐和悲渗的死提在篇首,与地主阶级“祝福”的欢乐声形成鲜明的对照,然后再追叙祥林嫂的生前事迹,揭示两个阶级严重对立的社会根源表达作者对吃人的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切齿痛恨和愤怒鞭挞。

经过这样的比较研究,学生不仅能够捕捉课文的新意和灵魂,而且也提高了质疑、析疑、释疑的能力,使原有的认识结构和思维模式在深度和广度上有所提升,同时,也为今后的学习积累了可以借鉴的经验。

4、总结 虚伪的封建伦理道德扼杀了祥林嫂——一个普通的下层劳动妇女的幸福。最后,在富人的声声“祝福”声中绝望地离开了人世。鲁迅以其对历史和人生深邃而独特的思考揭穿了封建礼教的虚伪,给后人更多的警示和希望。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因为同愚昧和邪恶的思想斗争是所有追求“科学”与“文明”的现代人的共同心愿及义务。

5、布置作业 组织学生观看电影《祥林嫂》的砍门槛的情节,让学生谈一谈对电影中增添了祥林嫂捐门槛不被承认后砍门槛的情节的看法,分析这是否符合人物性格特征?通过此题,深化学生对于人物性格以及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五、板书设计:

情节:序幕→结局→开端→发展→高潮→尾声

人物:肖像、语言、行动主题:封建礼教吃人本质

环境:祝福场景

祝福的课件【篇5】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与学活动,使学生对青春有更全面的把握,懂得珍惜青春,从而提升到精神上的追求,并乐于为青春付出,拼搏。

2.能力。学会把自己的感受写成精炼的语言,制作青春箴言,学会评价别人,学会赞美别人的技巧。

3.知识。青春有多种含义,但本质是智慧拼搏意志。青春需要我们珍惜,更需要我们付出。

二.教学重点:解读青春的多种含义,升华青春,真正地把握青春。

教学难点:青春不由年龄决定,拥有青春的体验,并不意味着拥有真正的青春,拥有并保持青春是需要不断努力的。和别人相比,我们拥有着青春就是最幸福的。

三.教学过程:

1.想像青春。通过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从各个角度讨论认识青春的含义。同时找出它们的共同之处或本质的东西。结论:青春是活力的象征,它蕴涵着智慧勇敢意志。青春是一种不断进取的精神,是一种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

2.解读青春。把青春的含义用字母的形式续写,通过讨论知道了青春时代有多种含义:需要充满希望,需要运动拼搏,需要对自己行为负责,需要不断进取,需要友谊,需要尊重┅┅

3.珍惜青春,感受青春的幸福。

1)采访父母,分享父母对青春岁月的美好回忆,感受自己正拥有的幸福。

2)同时搜集父母对我们的青春寄语和希望。

4.寄语青春,升华青春。

1)搜集名人的青春箴言,并交流。

2)教师的青春寄语,放录音,谈感受。

3)本人自己创作的青春寄语,送给同学,包含对青春的理解,感悟,希望,努力┅┅

5.共唱青春歌曲,共度欢快的青春节拍。

祝福的课件【篇6】

一、三维教育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小说三要素及小说情节结构

2、了解小说中任务描写的几种方式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能力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创新思维。

(二)、过程与方法

1、训练学生概括小说情节的能力

2、着重体会鲁迅小说中“我”的感情及作用

3、进一步锻炼学生读说写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要注意领悟鲁迅先生冷峻的叙述之中所蕴涵的强烈的爱憎之情

二、重、难点分析

着重认识环境与人物命运的必然联系

1、小说中的“我”是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我”反封建的思想倾向,憎恶鲁四老爷,同情祥林嫂。对祥林嫂提出的“灵魂”的无,之所以作了含糊的回答,有其善良的一面,同时也反映了“我”的软弱和能。在小说的结构上,“我”又起着线索作用。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都是通“我”的所见所闻来展现的,“我”是事件的见证人。

2、小说《祝福》通过对祥林嫂的三次肖像描写,表现了她每况愈下的悲惨遭。这种成功的肖像描写,起到了刻画人物、突出主题的作用,是对封建礼教和建迷信摧残无辜百姓的有力鞭挞和控诉。

3、小说《祝福》的环境描写堪称我国现代文学的典范。作者多处运用精细的笔法描写,其中包括陈腐、压抑的年节气氛的描写,包括封建势力代表人物鲁四老爷书房的描写,特别是对于祭祀习俗和祥林嫂周围的世态人情的描写,这些描写揭示了社会环境与人物命运的关系,透露出主人公性格发展和悲剧命运的社会原因。第一课时

三、教学方法

直接探讨祥林嫂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非常枯燥,也难以操作。我通过反复研究课文发现祥林嫂几次不幸遭遇,大都发生在“春天”,所以就以“春天”为突破口,以“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为话题设计了教学思路:春天是什么为什么说祥林嫂没有“春天”谁剥夺了祥林嫂的春天

祥林嫂在新社会获得了“春天”,集听说读写与思想教育为一体,物象、意象相统一。

为什么说祥林嫂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提示:祥林嫂几次不幸遭遇发生在什么时间

立春之日,丈夫死亡孟春之日,被卖改嫁

暮春之日,痛失爱子迎春之日,一命归天。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祥林嫂真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

四、学生活动设计

1、让学生理清小说结构,画出集中描写祥林嫂外貌的三段文字,反复诵读,体味这些看似冷峻的描写中所蕴涵的深情。

2、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结合环境描写,分析任务形象,把握小说主题。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回忆鲁迅先生的作品:关于《呐喊》和《彷徨》

正音,明确学习目标

(二)学生快速阅读,理解课文的内容,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分析结构特点

(1)序幕写祝福景象

结局祥林嫂寂然死去

开端祥林嫂初到鲁镇

发展祥林嫂初卖改嫁

高潮祥林嫂再到鲁镇

尾声再写祝福景象

(2)倒叙的作用

(三)

1、请学生按照时间顺序,分析祥林嫂的外貌变化,并深入挖掘其社会根源。

初到鲁镇,情形如何?再到鲁镇,情况怎样?临死前,有何不同遭遇?

2、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出他的眼睛。——鲁迅

找眼睛论特点

初到鲁镇——顺着眼安分

再到鲁镇——

讲阿毛故事——

捐门槛——

不让祝福——

行乞——

问有无灵魂——

3、请学生依据以上分析讨论,概述“祥林嫂”这个人物形象的深刻含义。

善良能干——包办婚姻——被卖——再嫁——社会的根源

归纳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

祥林嫂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她勤劳善良,朴实顽强,但在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旧社会,她被践踏、被迫害、被摧残,以至被旧社会所吞噬。封建礼教对她的种种迫害,她曾不断地挣扎与反抗,最后还是被社会压垮了。祥林嫂的悲剧深刻揭示了旧社会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摧残和迫害,控诉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四)祥林嫂是非死不可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样把她往死地里赶,是一样使她增加痛苦。———丁玲

1、鲁四老爷:是当时农村中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政治上迂腐、保守,思想上守旧、反动,为人自私、冷酷。他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一个重要人物。

2、柳妈:和祥林嫂一样是旧社会中受压迫的劳动妇女的形象,她虽然同情祥林嫂,但由于受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毒害很深,最终也造成了祥林嫂的悲剧。

3、“我”是全文的线索人物,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都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展现的;是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同情劳动人民,不满黑暗现实,但也有软弱和无能的一面。

(五)环境描写

小说描写了几次“祝福”?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小说为什么以“祝福”为题?本文的环境描写有什么特点?

1、环境描写——祝福

祝福1:揭示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预示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

祝福2:推动情节发展,增强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祝福3:首尾呼应,深化主题。

2、以“祝福”为题:

起于祝福,终于祝福,中间一再写到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密切相关;

祥林嫂的悲惨遭遇是在祝福的欢乐气氛中展开的,鲜明的对照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六、作业布置

试比较祥林嫂和秀禾(电视剧《橘子红了》)的性格和命运。(练笔)

七、教后反思

祝福的课件【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把握小说的情节结构,理解倒叙手法的运用。

2.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3.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4.理解环境的作用。

【教学重点】

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2.把握环境描写的巨大作用,体会环境与人物命运的必然联系

【教学难点】

1.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2.领悟鲁迅先生冷峻的叙述之中所蕴涵的强烈的爱憎之情

【教时安排】

3教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鲁迅先生曾在《灯下漫笔》中将中国封建社会概括为两个时代,在《狂人日记》中他说:“中国的历史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在浸透了封建文化的环境当中生活着的中国百姓,不敢对生活有什么奢求,他们只求生能存命,死后安魂。可就是如此可怜的要求,也被社会冷漠的拒绝。这即所谓先生所说“想做奴隶而不得”。在天地圣众歆享牲醴的爆竹声中,一个“想做奴隶而不得”的可怜女人,躺在了写着“吃人“二字的历史上!今天,我们一起来看鲁迅先生的《祝福》。

二、整体感知

[互动设计1]相关知识

《彷徨》:《彷徨》是鲁迅的第二部小说集。1926年8月出版。收录了1924年至1925年所写的小说11篇。《祝福》是第一篇。

这一时期的鲁迅基本上还是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还不可能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观察社会现状,有时就不免发生怀疑,感到失望。他把这一时期的小说集叫做《彷徨》,显然反映了当时自己忧愤的心情。但鲁迅毕竟是一个“真的猛士”他决不会畏缩、退避、而是积极奋斗。

写作背景:辛亥革命后的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依旧。妇女始终处在社会的最底层。民国初年政府颁布的“褒扬条例”中,就有“表彰节烈”的条款。“五四”运动前后,“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嫁二夫”,“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礼教观念流毒甚广。鲁迅一向痛恶封建思想观念,同情劳动妇女。1924年前后,鲁迅写了《娜拉走后怎样》《论雷峰塔的倒掉》等抨击束缚妇女的封建伦理道德的杂文,《祝福》则是以小说的形式来剖析病态社会,以引起疗治的主意。

贞节:从宋代起,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封建思想趋于保守、僵化、反动,反映这种趋势的理学出现了,代表人是程颐、朱熹。理学口号是“存天理,灭人欲”。夫权自然是“天理”,而寡妇再嫁,就是以正常的“人欲”破坏了这个“天理”。理学提倡妇女守节,“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寡妇再嫁当然不可以,就连未婚夫死了,也要为他守一辈子。最后更残忍地提出妇女要为死去的丈夫或未婚夫自杀殉死,并为这样的妇女立牌坊。封建思想已经发展到灭绝人性的地步。

秩序:封建思想的核心是维护封建秩序,提倡“三纲五常”。“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就是臣要绝对服从君,子要绝对服从父,妻要绝对服从夫,不能破坏尊卑秩序。“五常”,也叫“五伦”,是封建礼教所规定的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之间的关系,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妇女的三从四德:封建秩序对妇女的压迫尤为深重。妇女没有人身权利,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即“三从”。违背了这一秩序的妇女都被视为“罪人”。“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即妇女的思想品德、言语举止、仪容态度以及家务劳动都要严格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

祭祀:对祖先的崇拜也是封建文化思想的一个方面。所以鲁四老爷对祭祀非常重视,像已经是“罪人”的祥林嫂,不配在仪式中扮演哪怕是最小的角色。

[互动设计2]梳理结构

小说的情节结构一般分为几个部分?要求快速浏览小说,划分出情节结构。

点拨: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⑴序幕:祝福景象和鲁四老爷

⑵结局:寂然死去

⑶开端:初到鲁镇

⑷发展:被卖改嫁

⑸高潮:再到鲁镇

⑹尾声: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三、合作探究

[互动设计3]关于倒叙

1.本文在叙述方法上有什么特点?这种叙述方法有什么作用?

点拨:倒叙。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形成了一股浓厚的悲剧气氛,可是,这样的一个悲惨结局非但没有人同情,竟然引起鲁四老爷的震怒,甚至被骂为“谬种”,这就造成了一系列的悬念:祥林嫂是什么样的人?她为什么会落到这样的境遇?她为什么会得罪鲁四老爷?……

2.运用倒叙的方法一定要注意衔接,文中哪一句是在结构上承上启下,显示由倒叙转为顺序的?

点拨:“然而先前所见所闻她的半生事迹的断片,至此也联成一片了。”

[互动设计4]形象刻画

找出文中关于祥林嫂的三处肖像描写,比较它们的异同,思考其用意。

△第一处:初到鲁镇。

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

顺着眼

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

△第二处:再到鲁镇。

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

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第三处:死前与作者相遇。

五年前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作者通过肖像描写首先显示出的祥林嫂的性格特点:勤劳,朴实,善良,温顺,要求极低,易于满足。但再到鲁镇时,两颊和眼睛发生了变化,说明精神上受到刺激,极度悲伤。而第三处则显示其遭遇悲惨,乞讨无路,陷于绝境,内心深处受到摧残,精神麻木,已是濒于死亡。

作者正是用白描手法,在对比中显示人物的境遇,内心的痛苦和悲哀。

初到鲁镇时,虽可看出祥林嫂一定在婆家生活境遇不佳,但我们仍可看到在她身上还有着青春的活力,但再到鲁镇时,这种青春活力已经不复存在,而第三处则更显示了不仅青春活力不再,甚至连生命力都已失去。

△肖像描写是本文刻画人物的一个特点。本文围绕人物的遭遇,三次刻画了祥林嫂的肖像,尤其是她的眼睛。从开始时的“顺着眼”,到第二次来鲁镇时的“眼角带着泪痕”,“没有先前那样精神”,捐了门槛以后“眼光分外有神”,可四婶一声喝,第二天“眼睛窈陷下去”,到临死前的“瞪”着眼,“眼珠间或一轮”,都有丰富的内涵。眼睛与其他肖像描写相配合,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反映了祥林嫂悲剧的几个过程。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要极节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

[互动设计5]祥林嫂死因探源

1.祥林嫂死了,死因是什么?自然死亡?自杀?他杀?

写作《关于祥林嫂死因的分析报告》。

2.哪些人与祥林嫂之死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鲁四老爷、四婶、婆婆、大伯、卫老婆子、柳妈

这些人是如何将祥林嫂逼上死地的?

△鲁四老爷:

鲁四老爷对雇用祥林嫂最初的态度是“皱眉,讨厌她是寡妇。

祥林嫂被抢走时,鲁四老爷反应可以用两次“可恶”和“然而”来概括:鲁四老爷估计祥林嫂是逃出来的,“皱一皱眉”表示反感,却没有丝毫同情心。寻人时,也仍然是“踱”。发现祥林嫂被抢走,鲁四老爷说了两次“可恶”,“然而”。我们细细分析一下就可以发现,里面没有丝毫是对祥林嫂的同情。第一次“可恶”的是婆婆“抢”的举动,给自己带来了麻烦。“然而”是书面语重转连词,后面隐含的意思是:祥林嫂私自逃出,礼教不容;婆婆作主,理所当然,而且表示了鲁四老爷的假斯文。第二次说可恶是针对卫老婆子的,对卫老婆子先荐祥林嫂然后又合伙劫她,闹得沸反盈天,有损鲁家的体面。“然而”找到像祥林嫂这样比男人还勤快的劳动力是不容易的。

第一部分有一部分鲁四老爷的大骂新党及书房的描写。这一切都能可看出鲁四老爷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他迂腐、保守、顽固,反对一切改革和革命,尊崇理学和孔孟之道,自觉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他自私伪善,冷酷无情,对祥林嫂的迫害大都是他授意或得到他默许的,是他通过“祝福”阻断了祥林嫂的生路,把她逼向死地。他是导致祥林嫂惨死的人物。

△婆婆和大伯:

婆婆强迫祥林嫂改嫁,说明旧社会劳动妇女没有人身自由,丈夫死了还得受制于婆婆。绳子一捆,塞在花轿里,以八十千的价格“卖”掉了。祥林嫂的出格反抗也不可能改变她的命运。从中我们还可看到一个矛盾:婆婆卖媳妇是应该的,甚至人们还夸她精明,祥林嫂的反抗是不应该的。在这个角度上,封建思想是支持她婆婆的,婆婆可以支配媳妇的命运。但改嫁又偏偏是祥林嫂最大也是唯一的罪名。在这个方面,封建思想又不可能原谅祥林嫂的“罪”。在这个矛盾中,我们看不到祥林嫂的活路。

大伯收房子也是应该的。原因很简单,祥林嫂没了儿子,也就是没了贺家的后代,也就成了贺家的外人,房子是不能给她的。但封建思想又教育女子们:生是夫家人,死是夫家鬼。在这个矛盾中,我们也看不见祥林嫂的生存空间。

△柳妈

柳妈和祥林嫂同样是一个旧社会的受害者,虽然她脸上已经“打皱”,眼睛已经“干枯”,可是在年节时还要给地主去帮工,可见她是一个受压迫的劳动妇女。但是由于她受封建迷信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毒害很深,相信地狱、报应之类的封建迷信思想和“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理学信条。柳妈以剥削阶级统治人民的思想——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为指导,来寻求解救祥林嫂的“药方”,这不但不会产生疗救的效果,反而给自己的姐妹造成难以支持的精神重压,把祥林嫂推向更恐怖的深渊。祥林嫂花了12元鹰洋去捐门槛,是她的又一次反抗和挣扎,她要顽强地活下去,争取恢复一个普通女佣的地位。所以捐了门槛以后“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祥林嫂以为从此可以摆脱厄运了。可是四婶在祭祀时的一句话使祥林嫂陷于绝境。祥林嫂捐门槛后本已告诉四婶,可四婶仍不让她沾手。祥林嫂受到了致命的打击。“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不济”,胆怯,惴惴,是一个木偶人。祥林嫂精神上的巨大变化,显示了心灵上的巨大创伤。最终,祥林嫂竟被鲁四老爷一脚踢开。

△鲁镇上的人们

鲁镇上的人们对祥林嫂的遭遇没有任何的同情,他们一开始只是用祥林嫂的悲剧满足一下自己的猎奇心理,等到厌倦了,便对之嘲笑唾弃,表现出一种冷漠厌烦的态度,他们也是深受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思想毒害的人,正是由于这种思想统治了他们的灵魂,所以,他们鄙视祥林嫂,他们的态度,也增加了祥林嫂精神上的痛苦,他们和鲁四老爷一起,把祥林嫂逼上了死路。

“祥林嫂是非死不可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样把她往死地里赶,是一样使她增加痛苦。”——丁玲

[互动设计6]祥林嫂悲剧的社会原因

点拨:祥林嫂的悲剧形象地揭示了封建礼教、封建思想对劳动妇女的迫害和摧残。作品中,封建礼教(鲁四老爷为代表)、家庭(婆婆、大伯)、社会(鲁镇的人们),无不一步步把祥林嫂推向绝境。社会迫使她不能守节,又不能不守节,“要做奴隶而不得”,正是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造成了祥林嫂的悲剧。

思考:有人说祥林嫂自始至终都没有反抗过,你认为呢?

点拨:“反抗”主要表现在:面对婆婆的逼嫁,祥林嫂以死抗争;面对加诸身上的罪名,努力清洗;对死后魂灵的有无的怀疑则说明了她最后对整个传统的封建观念发生了怀疑(祥林嫂的三个问题有一个核心,死掉的一家在地狱能否见面。她希望其有,这样就可以和阿毛及贺老六见面,又希望其无,因为害怕被锯成两半。这是长期困扰她的内心深处的矛盾和痛苦。祥林嫂提出这个问题,是在遭受一连串的摧残和折磨后对封建传统观念的怀疑。祥林嫂对生活本无多少希求,只想用自己辛勤的劳动换得起码的生存条件,可是尽管她不断努力地追求,拼命地抗争,却得不到这起码的满足,反而成了有罪的人。所以,她对整个传统的封建观念发生了怀疑。)

“没有反抗”主要表现在:面对婆婆的逼嫁,祥林嫂以死抗争,只是为了所谓的贞节;面对加诸身上的罪名,努力清洗,却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捐门槛上。

由此可见,祥林嫂本人也是个受封建礼教思想毒害很深的人,她把封建礼教思想和迷信思想当作救命稻草,结果反而使自己陷入更恐怖的深渊。因此,我们可以说,祥林嫂也是杀害自己的凶手之一,她的死,既是他杀,也是自杀。但不管是他杀还是自杀,归根到底,是封建礼教将可怜的祥林嫂逼上了绝路。小说反封建的深刻主题,也就不难理解了。正如鲁迅先生的挚友许寿裳先生有关《祝福》的一段精辟的论断所说:“(《祝福》)描写一个旧社会中的女牺牲者,极其深刻,使知人世惨事,不惨在狼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吃祥林嫂。”

四、整合评价

[互动设计7]作品中“我”的形象

点拨:作品中的“我“是一个具有正义感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我”反感鲁四老爷,厌恶封建礼俗,同情祥林嫂,但另一方面又是软弱无能,无力给祥林嫂以帮助。在小说结构上,“我”又起着线索作用,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都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反映,“我”是事件的见证人。

[互动设计8]小说起名《祝福》的含义

点拨: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密切联系。鲁四老爷正是通过祝福把祥林嫂逼上绝路的。同时,祥林嫂是在祝福中死去,题为“祝福”就用祝福的热闹繁忙来反衬祥林嫂的悲剧命运。另外,祝福是一种封建习俗。在旧社会,劳动人民无福可祝,无福可言,而祥林嫂正是因为这祝福而逼上绝境的。可见,小说取名为《祝福》具有深刻含义。

五、拓展延伸

[互动设计9]答记者问

指导学生自由提问,教师答记者问。

如果学生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将提出以下一些问题:

1.文中的几个细节

△“一个日子”

“祝福”的日子到底在那一天?具体时间是什么时候?(从“死的其所、死的其时”着手)

简析:“我”是在“送灶”的这一夜回到鲁镇的,在鲁四老爷家里呆了两天,“我”遇到祥林嫂是“昨天下午”,“又过了一夜”,所以我从短工那里知道祥林嫂死的消息是二十五日或二十六日“晚饭前”。短工说祥林嫂是昨天夜里死的,即二十四或二十五夜里。“我”给“极响的爆竹声惊醒”,当时在二十六或二十七日“五更将近的时候”,鲁四老爷祝福正是这个时候。

小说从鲁镇准备祝福写起到“我”听到祝福的爆竹声结束,都是围绕这个日子、紧扣题目展开情节的,所以用“祝福”为题。而又把祥林嫂的悲剧安排在这样的环境里,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有钱人在祝福中祈求幸福,穷苦人却在祝福中悲惨地死去。这对旧社会进行了有力的揭露和讽刺,使作品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二次微笑”:

简析:这是指小说主人公祥林嫂露出的两次笑容。一次是祥林嫂从婆家逃出,在鲁四家做工的时候,“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这是一种真心实意地笑,心满意足的笑,透过这“笑影”,我们领略到的是祥林嫂在婆家非人生活的辛酸和她随遇而安的保守心理。祥林嫂的第二次笑,是在厨房里同柳妈闲聊的时候,柳妈取笑她改嫁反抗后的屈从,祥林嫂在无奈之中“笑了”,这是一种含羞的笑,是以“笑”来掩盖新婚之夜那些难以启齿的行动,同时也可以看作是对过去短暂而和美生活的甜蜜回忆。在写法上,这是伏笔,为鲁镇人嘲笑祥林嫂又提供新的资料,同时也是“以乐写哀倍增其哀”的反衬写法。

点拨:两次笑容突出地表现了祥林嫂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贫困。由此引发出去可以进一步读到祥林嫂的悲惨命运。

△“三样眼神”:

简析:第一次是在小说34自然段,写她“顺着眼”,突出的是祥林嫂安分守己的性格;第二次是在小说第66自然段,也是“顺着眼”,但“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这是她在又一次遭受夫死子亡打击后痛苦心灵的写照;第三次是小说开头,“我”看到沦为乞丐的祥林嫂“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这时的祥林嫂已失去对生活的希望,只在渴盼死后的安宁,精神已经完全麻木。

点拨:通过品读三次眼睛描写,我们可以勾画出祥林嫂一生悲苦命运的轨迹,从而更加清醒认识到封建礼教吃人的罪恶。

△“四场飞雪”:

简析:是指小说中四处看似轻淡点染|、实际上却颇具意蕴的飞雪描写。第一处是为祥林嫂悲惨的死作环境烘托和气氛渲染: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又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第二处是在祥林嫂死后,表现“我”的雪样心情——无可奈何和无法言说的愤懑: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到沉寂。第三处写雪穿插在柳妈同祥林嫂谈话之前和之间,有两句,点到即止:“微雪点点的下来了”和“祥林嫂似乎很局促了,立刻敛了笑容,旋转眼光,自去看雪花”。这里一方面将过去短暂生活的甜美与现实生活的冷酷形成强烈对比,另一方面又暗示柳妈讲的雪样故事将对祥林嫂造成严重的精神打击。第四处写雪在小说的结尾:远处的爆竹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这里借雪的猖狂,讽刺了封建势力暂时的得意,更为含蓄地展示出了下层劳动人民无法抗拒的雪样命运。

点拨:雪的阴冷之气,也是作品的情感基调。

△“五张帐单”是指小说中零星流露出的关于钱的表述。概括起来有如下五处:①福兴楼的清炖鱼翅:一元一大盘;②初到鲁家的工钱:每月五百文;③婆婆从鲁家支走的工钱:一千七百五十文;④卖祥林嫂的钱:八十千;娶亲费用:五十千;剩余:十多千;⑤捐门槛的价钱:十二千(十二元鹰洋)。分析这五张帐单能够以小见大剖析封建制度下政权、神权、族权、夫权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无情压榨:祥林嫂辛辛苦苦做工三个半月,还买不下两盘“价廉物美”的清炖鱼翅,可见封建卫道士代表鲁四老爷对她经济上的盘剥;婆婆能从鲁家支走钱并把祥林嫂一抓一捆一塞就把她给卖了八十元,花了五十元给小儿子娶媳妇,除其它花销外,还净赚十多元,这是族权和夫权在替其婆婆撑腰;祥林嫂把自己两年做工挣得的工钱干干净净捐了门槛,还“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这也是神权思想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深毒害。

六、研讨练习

1.写好《“我”的日记》;

2.写好《关于祥林嫂死因的分析报告》;

3.代阿毛写《我的母亲》

祝福的课件【篇8】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为妈妈送祝福的话,利用各种方式表达对妈妈的爱。

2.让妈妈和幼儿一起游戏,感受亲子活动的快乐,激发幼儿爱妈妈、祝福妈妈的情感,增进母子之间的亲情。

活动准备:

1.亲子制作(创意项链)材料:彩色花朵、叶子、吸管、绳子根据幼儿人数人手一份。

2.每班准备幼儿为妈妈祝福的歌曲磁带3.动物饼干,小碗若干,筷子若干。

4.动物汉字卡片8张5.幼儿事先学会唱祝福妈妈的歌曲

活动过程:

一、亲子庆祝活动(9:20—10:20)

1.导入活动师:三月,阳光明媚;三月,春暖花开,三月,我们还迎来了一个节日。小朋友知道三月八号是什么节日嘛?( “三八”妇女节)那你们知道“三八妇女节”是谁的节日吗?

师:“三八妇女节”是妈妈、奶奶、外婆、阿姨等所有妇女的节日,所以我们今天特意请来了妈妈和小朋友一起欢度这个节日,大家高不高兴呀!今天,让我们用特别的方式(唱歌、手工、游戏)向妈妈表达感激之情,希望你们在爱的沐浴下茁壮成长,祝愿大家在今天的活动中玩得开心、快乐!

2.夸夸我的好妈妈师:世上只有妈妈好,妈妈照顾宝宝很辛苦,让我们一起来夸夸自己的好妈妈吧!

(1)夸妈妈请个别幼儿来介绍自己的妈妈(可以介绍妈妈的工作、本领)

(2)赞妈妈请幼儿分组用歌曲来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歌曲:画妈妈*歌曲:雨中接妈妈*歌曲:小乌鸦爱妈妈*歌曲:风儿找妈妈

3.亲子游戏乐融融

(1)游戏内容:心有灵犀游戏规则:家长看动物字卡,然后用身体动作表演,让孩子猜猜是什么动物,看看哪个孩子能猜对,哪队妈妈和宝宝最有灵犀。

游戏规则:

(2)游戏内容:喂妈妈吃饼干游戏规则:请孩子喂饼干给妈妈吃,要求幼儿用筷子夹起5块饼干,比比谁的速度快。

4.我给妈妈送祝福

(1)师:妈妈你给了我生命,更是我温暖的依靠,当我哇哇啼哭时,你用体温温暖着我;当我牙牙学语时,你用慈爱的目光引领着我;当我蹒跚学步时,你用双手搀扶着我;当我开始长大时,你用微笑祝福着我……幼儿(齐):妈妈、谢谢你,我的好妈妈。

师:今天让我们一起做一串项链来祝福您、感谢您。这串项链上有小朋友的祝福和感谢……

(2)出示操作材料,请家长与幼儿共同制作创意项链。

(3)请幼儿将项链戴在妈妈身上,对妈妈说一句祝福的话。

(4)请妈妈戴上创意项链,和宝宝一起进行走秀活动。

5.集体祝福妈妈播放歌曲“我爱我的家”

拥抱自己的妈妈,再次喂妈妈送上祝福。

师:今后我们将用行动表达对妈妈的爱,为妈妈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帮妈妈做家务,给奶奶捶捶背,这些你们能够做到吗?老师相信,我们中班的小朋友都是懂事的孩子,都知道回报长辈的爱。

6.结束活动,请孩子跟自己的妈妈说再见。

二、家长会(10:20—1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