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报告

物联网报告。

一般来说,有付出就有收获,在生活中。我们都需要书写报告,报告的事项通常是自己职权范围内办理完毕的问题。工作总结之家编辑为您整理了关于“物联网报告”的一些必要知识,感谢您的分享分享是传递知识的最好方式!

物联网报告(篇1)

物联网发展与应用探讨

摘 要:

业内专家认为,物联网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大大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 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提供技术动力。它被认为是当前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将 有力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目前,美国、欧盟、中 国等都在投入巨资深入研究探索物联网。物联网的产生及其发展,备受人们的关 注,它涵盖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而且已经用于或将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 从宏观上分析了物联网概念的提出、物联网的发展背景及发展前景、对经济的影 响、应用领域、目前市场的使用情况、物联网目前存在的问题等方面来分析物联 网这个行业。

关键词:物联网 ; 浪潮 ;新兴产业 ; 经济效益 ; 技术动力 引 言:

物联网概念提出来短短的几年时间,就受到了很多的追捧。它的发展空间,它的价值,它对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经济发展的影响,都倍受关注和期望。目前,国外对物联网的研发、应用主要之中在美、欧、日、韩等少数国家,其最初的研发方向主要是条形码、RFID、等技术在商业零售、物流领域应用,而 随着 RFID、传感器技术、远程通信以及计算技术等的发展,今年来其研发、应 用开始拓展到环境监测,生物医疗、智能基础设施等领域。思科、IBM 等公司都 已经开始研究物联网方面的应用。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政府也都给出了发 布了很多相关政策扶持物联网的建设。国内,政府部门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2009 年 8 月温家宝总理在无锡考察 传感网产业发展时明确指示要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并且明确 要求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国”中心。目前清华大学等 众多高校也都纷纷开设物联网专业。目前也有很多的企业也开始了对物联网方面 的研究及开发,部分相关产品也已经开始投入市场了。

1.物联网的基本内涵

物联网被视为互联网的应用扩展,应用创新是物联网的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

英文名: Internet of Things(IOT),也称为Web of Things。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

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

2.从互联网到物联网的演进

在互联网从IPv4向IPv6过渡的同时,移动通信网络已实现了从2G向3G 转变,现正在向LTE演进。移动通信与Internet的融合,极大地延伸了网络的发展应用空间,移动互联网的概念已悄然兴起,“网络即一切(Network is Everything)”的理想正在变成现实。以互联网为主要核心技术,带动了网络信息化技术的发展。

1998年美国率先提出了“数字地球”的概念,这是一个与3S(3S技术即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 和全球定位系统 GPS的有机结合)、网络、虚拟现实等密切相关的概念。其核心思想是用数字化的手段来处理整个地球的自然 和社会活动诸方面的问题,最大限度地优化和利用自然和社会资源,并能通过多种方式技术快速交换与获取信息。从技术层面上看,要实现数字化地球的构想,其主要支撑基础包括信息高速公路(宽带高速网)的建设、高分辨率空间影像和其它相关空间技术的研发、海量数据处理与科学计算、可视化和虚拟现实技术等。

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大学首次提出了物联网概念。物联网即是指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 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最初,物联网只是一个用于物流管理的网络。但随着技术和应用的发展,物联网的内涵产生了较大的变化,2005 国际电信联盟 ITU 的《互联网系列报告:物联网》中强调了物联网是对互联网和移动网络的进一步拓展,并在报告中提出:信息与通信技术的目标已经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连接任何人,发展到连接任何物体的阶段,而万物的连接就形成了物联网。物联网是信息通信网络高度普及、互联网应用渗透到各行各业、以信息化带动传统产业现代化的必然产物,是继人与人之间通信 和信息交互需求得到基本满足之后,向人与物及物与物连接、感知和互动扩,通过将虚拟信息与物理世界进行紧密结合,使人类的经济和社会活动更加智能、便捷、高效。

物联网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因此也是各国战略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美国IBM公司正式提出“智慧地球”(Smart Planet)的概念,不久后成为美国国家战略的一部分。“智慧地球”的核心理念是要把传感器嵌入到各个领域的仪器装备中,形成所谓“物联网”实现全面感知。并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将“物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2009年,温家宝总理提出“感知中国”,则拉开了全面建设中国物联网的序幕。

从技术层面上看,物联网与互联网有着天然的紧密联系,二者都是基于某种开放的网络间通信协议,实现了同构或异构网络的互联与信息交换。如果说互 联网更多的是指利用通信线路把分布在不同地点上 的多个独立的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构成网络资源共享的系统,那么物联网则是要把所有具备信息传感功能的设备或物体互联,从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的传感器智能网,最终可达到“全面感知、可靠传送、智能处理”的综合功能。

要构成一个巨大的感知网络,如何实现感知是至关重要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也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崭新的技术,它综合了传感器技术、嵌入式计算技术、分布式信息处理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等多学科交叉研究成果,在传感器网络内通过无线通信的方式形成个多跳的自组织的系统,其目的是协作感知采集和处理网络覆盖区域中感知对象的信息,它能够灵活地实时监测网络分布区域内的各种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获得详尽而准确的信息传送给用户。无线传感器网络作为终端感知网络,与移动通信网络相结合,将形成物与物(Machine to Machine)、人与人(Man to Man)、物与人(Machine to Man)的互联 网络,也即 M2M。

3.物联网的体系构架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目前尚未建立起一套标准的、开放的、可扩展的物联 网体系架构。但可把物联网划分为一个由传感器层、传送层、物联网服务层和 应用层组成的四层体系。

(1)传感器层及M2M终端,主要包括RFID标签和读写器、摄像头、传感器网络和传感器网关等,在这一层次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是感 知、识别物体,采集信息。为支撑。建设物流领域的信息网络(物流网)是实现物流信息化的关键内容之一 :建立交通通信服务专网系统,采用现代数 字蜂窝移动通信、计算机网络等通信技术,为物流信息的快速传递与处理提供 硬件基础 ;建立物流信息管理平台,组建网上物资贸易和物资配送服务市场,并采用RFID,GIS,GPS,自动数据交换与处理等技术提高物流信息的搜集、处 理和服务能力,缩短物流信息交换与作业时间,提高效率。物流系统的体系架构。

(2)传输层首先包括各种通信网络与互联网形成的融合网络,以将传感器层收集的各类信息进行可靠传送,这一层是目前比较成熟的部分。

(3)物联网服务层包括物联网管理中心、信息中心、专家系统等对海量信息进 行智能处理的部分。

(4)应用层是将物联网技术与行业专业领域技术相结合,比 如物流系统、安全监控、农业监控、灾害监控、智能家居、车辆调度、军事领域等。物联网通过应用层最终实现信息技术与行业专业技术的深度融合,因此发展针对行业应用的物联网最切实际需求。

4.基于物联网的物流系统

(1)物流网的核心是物流管理中心体系架构,建立一个统一的物流服务平台

与客户的终端接口,物流服务平台应与系统内的电子商务系统、调度监.物联网体系架构图控系统、仓储管理系统等星型连接,并建立一个公共综合信息库存储公共信息。

(2)仓储管理系 统利用条码扫描或RFID 标签结合掌上电脑或移动终端形

式,自动化识别配送物品;在运营商的无线业务平台上构建物流配送系统,实现物流配送物品信息、管理信息的无线数据传输,提供广域的无线 IP 连接;通过接受到的物品配送信息、物品储存、物品监控等信息,准确显示物品位置、进行物品出入验证,实现自动化货仓管理。

(3)调度监控系统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信息化监管,使物流车辆和货品能在物流节点被管理和控制。快速、准确地掌握整个流动过程中所发生的信息流、资金流,高效S可靠完成物流配送。

(4)电子商务系统利用互联网技术来完成物流全过程的协调、控制和管理,实现从网络前端到最终用户端的所有中间过程的服务。电子物流包括物流过程中的运输、仓储、配送等各业务流程的组织方式、交易方式、服务方式的电子化。

(5)RFID技术作为物流网前端的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技术,可以实现物品跟 踪与信息共享,极大地提高物流企业的运行效率,实现可视化供应链管理。以上基于物联网的物流系统应用只是简单举例,事实上国内

大部分物联网的业务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首先因为商业模式不清,未形成共赢的、规模化的产业链,其次技术标准规范不统一,可能会影响该业务更大范 围的拓展;终端缺乏标准化、业务运营方面用户认知度低、支撑系统不 完善、成本高等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总之,真正实现大规模推广应用 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5.总结与展望

物联网技术应用市场正在全球范围快速增长,随着通信设备、软件等相关技术的深化,物联网术相关产品成本的下降,物联网业务将逐渐走向全面应用。中国政府也将物联网相关产业正式纳入国家《信息产业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及2020年中长期规划纲要十一五规划》重点扶持 项目。物联网所带来的产业价值要比互联网大几十倍,巨大的经济利益 必然驱使激烈的技术竞争。全球科技大国先后都提出了物联网发展战略,掀起了新一轮物联网的浪潮。2010年国务院指出要着力突破传感网、物 联网关键技术。国内各大著名高校和研发机构竞相跃跃欲试、蓄势待发。许多省份也都陆续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战略,并纷纷兴建示范工程。展望未来,国家和政府已经明确提出了发展物联网“感知中国”的宏伟战略目标。下一步物联网必将向终端标准化、智能化;通信宽带化、多元化、协同化;应用综合化、多媒体化;网络的融合化、自组化、泛在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忠富,杜克明,尹首一.物联网发展趋势与农业应用展望.农业网络信息.2010,5

2.李建中,高宏.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进展[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8。

3.Texas Instruments.A true system-on-chip solution for

2.4GHz IEEE 802.15.4/ZigBeeTM [Z].2006

4.Texas 2430ZDK ZigBee Development Kit Pro User Manual Rev.1.2.1.2006

物联网报告(篇2)

物联网的现状,意义,主要问题,重难点,预期结果:

现状: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革命的浪潮,是一个全新的技术域。传感网于1999年最先被提出,在“互联网概念”的基础上随后引申为物联网这一概念,将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一种网络概念。RFID技术、云计算技术、国内3G发展、二维码技术、传感器技术等领域在物联网的出现基础之上将有空前的发展前景,为全世界信息产业带来又一次跨越式的产业变格,前景广阔,趋势诱人。

意义:随着物联网技术应用在生活的各个领域,通过计算机可以掌控日益激增的最终用户设备,传感器和传动结构,并将它们与后台系统连接。超级计算机可以将成堆的数据转换成可以指导行动的智能,使我们生活各方面:比如,电力、医疗、城市、交通、银行以及其他方面更加智能。

主要问题

1、统一标准。物联网中最主要的核心部分就是机器之间的互联、互通,也就是M2M。现在发展的障碍主要来源于硬件的不兼容和没有统一的标准。M2M涉及领域广泛,连接设备众多,想要形成有效的信息传输,智能控制,需要所有终端接口都有统一标准。

2安全、隐私。在物联网中,传感网的建设要求RFID标签预先被嵌入任何与人息息相关的物品中。如何确保标签物的拥有者个人隐私不被泄露便成为射频识别技术以至物联网推广的关键问题。

重点难点:物联网的四大关键技术:物品标识-RFID传感器技术,物品思考-嵌入式智能技术,物品微缩-纳米技术 论文主要内容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物联网的原理以及架构

第三章:物联网的四大关键技术

第四章:物联网的一些问题弊端

第五章: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进度安排

2011.12.1-2011.12.10:选题

2011.12.11-2012.2.25:收集并查阅资料,开题

2012.2.26-2012.3.20: 阅读相关书籍,了解(掌握)物联网的基本概念的定义及(相关技术原理)应用背景

2012.3.21-2012.5.1:分析总结当前物联网的架构和技术如何真正实现物物相联继而打造智能生活2012.4.1-2012.5.1: 了解并掌握物联网中的主要问题以及难点

2012.5.2-2012.5.25归纳总结,完成论文并打印上交

参考文献参考资料:

【1】李文清,郭宗良。物联网的成长与发展综述。网络信息:2010 第三期

【2】梅方权:智慧地球与感知中国—物联网的发展分析.农业网络信息2007第七期。研究与开发

【3】宁焕生:RFID重大工程与国家物联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4】刘云浩:物联网导论。科学出版社。2010.12

物联网报告(篇3)

物联网被世界公认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在物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职业教育必须紧跟物联网产业发展步伐,做好充分准备。

一、物联网产业发展情况

1.物联网的定义

物联网的概念最早于1999年提出。物联网的英文名称为"the internet of things”,由这个英文名称,我们可以更好的理解物联网的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之上的延伸和扩展的一种网络;第二,物联网不仅仅是现在的互联网的延伸,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对于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2.国内物联网发展状况

我国早在十多年前就开始了物联网相关领域的研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科技计划中已部署物联网相关技术研究并取得重大进展,与欧美发达国家处于同一起跑线,是当前制定物联网国际标准的主导国之一。国务院总理温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工作报告时提出要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其后温家宝总理多次在发表的讲话中强调要促进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开发。工信部也明确表示物联网已正式列入国家重点发展的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在的大力号召下,我国的物联网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发展。目前,北京、上海、江苏、成都、福建、浙江、深圳等多个省、市先后制定了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或行动方案,出台扶持产业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从全国来看,物联网产业正在逐步成为各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领域。

我省是国内物联网产业起步较早和相对集中的地区,在技术标准、市场应用、人才资源等方面拥有一定的先行优势。针对美国“智慧地球”,温家宝总理提出了发展自己的“感知中国”,并将“感知中国”的中心定在无锡。20xx年11月12日,江苏省、中科院与无锡市共建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并初步形成了以无锡为核心,苏州、南京为支撑的物联网产业聚集区。

3.无锡物联网发展状况

无锡市通过做强、做大龙头企业、加快引进优势企业、孵化培育中小企业、鼓励推进现有企业转型,培育物联网产业新的业务增长点。围绕物联网产业的四大核心领域,截至到20xx年6月份无锡市已有各类传感器、新型传感网芯片设计、制造和封装、软件/中间件、

系统集成、网络服务、内容服务、物联网技术应用等企业361家,从业人员7。31万。20xx年底,无锡将在新型传感器、系统集成、应用软件开发、网络运营及信息服务等领域集聚具有较大规模的各类传感网企业500家以上,形成销售额在10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5家以上,孵化一批具备较强竞争力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培育上市企业5家以上,到20xx年,产业规模将达到2500亿元。

二、物联网产业结构和对人才的需求状况

1.物联网系统架构及其产业链

物联网系统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其系统架构如下图所示:

软件、终端,整机、网络到业务应用,主要涉及芯片与技术提供商、应用与软件提供商、系统集成商、网络提供商、系统集成商、运营及服务商、用户七个环节,包括了rfid芯片设计、二维码码制、电子标签、读写器模块、读写设备、读写器天线、智能卡、系统集成解决方案、专业性的软件产品及解决方案、数据的传输承载网络服务、终端接入控制、终端管理、行业应用管理、业务运营管理、平台管理等技术。

物联网的应用领域覆盖到工业、农业、交通、医疗、环境、娱乐、公共事业、安全等各个领域,可以说是包括了各行各业、各个物品。但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不同国家都确定了各自发展的重点。从我国的情况来看,以下五个重点领域值得特别关注:

物联网的五个重要应用领域。

2.物联网对于人才类型的需求

我们对围绕物联网产业链的硬件、软件、系统集成和运营服务四大领域的相关企业如: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中科怡海科技有限公司、无锡软通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无锡英臻科技有限公司、无锡大为科技有限公司、无锡泛太科技有限公司、无锡无线龙科技有限公司、无锡天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无锡慧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美新微纳传感系统有限公司、中科怡海科技有限公司、无锡锐泰节能系统科学有限公司、上海亿道电子有限公司等十多家物联网企业进行了人才需求调研,调研结果显示每家公司都有高科技人才与技术背景,都有公司在物联网产业中的产品,都有自己的核心技术,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划,并已初具产业规模。这些企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如表所示。

调研结果显示,物联网企业对高职层次人才主要需求为:电子产品生产技术员、物联网软件程序员、物联网软件测试员、物联网工程项目技术员、网络维护技术员、物联网系统管理员、物联网应用系统管理员、物联网设备、软件营销与技术支持人员等。

3.物联网对于人才数量的需求

根据各地的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江苏、浙江、广东、北京、成都等地都纷纷上马物联网项目,并制订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其中江苏力拟在20xx年全省物联网产业销售收入超1,500亿元,20xx年超4,000亿元,其中无锡要达1000亿元。浙江要在20xx年物联网产值达到1000亿元。广东提出2年内物联网设备制造业产值超1000亿元;物联网信息服务业产值超100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超过1000家。产业的大力发展造成对物联网人才的大量需求。以无锡为例,无锡到20xx年总投资40亿元,建成引领中国传感网技

术发展和标准制订的中国物联网产业研究院,集聚各类传感网企业500家,实现产值500亿,需要引进和培养高级物联网人才5000名,集聚从业人员5万人。仅仅无锡就需要5000名高级物联网人才,全国需要的物联网人才数量可想而知。

三、物联网相关人才培养现状

虽然我国早在1999年就开始了物联网相关领域的研究,然而目前在我国从事物联网产业的人员,很大一部分都是半路出家,并没有接受过系统和专业的物联网知识培训。目前来说,国内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大型企业是物联网研究的重要力量。

20xx年6月18日,中国电信物联网应用和推广中心与无锡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在无锡新区联姻筹建“物联网技术学院”,成为中国高职类院校中首家物联网学校。众多的高校也纷纷申请设置物联网相关专业。20xx年7月教育部公布的高校新设置的140个本科专业中,共有30所高校设立了物联网工程专业,2所设立了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5所设立了传感网技术专业。

四、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规划

充分发挥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建设优势,紧紧依托全国物联网人才实训基地、省财政支持的计算机软件实训基地、无锡市公共实训基地的资源优势,建立与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无锡市信电局、无锡物联网产业园区、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无线龙科技有限公司等的合作,探索“政、行、企、校”四方联动的合作机制;完善以全国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实训基地及省级软件实训基地等校内实训基地、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研究所)、合作企业、校企信息化交流平台四位于一体的立体化培养平台;完善“师傅带徒弟”式的个性化能力培养平台,深化“立体化培养与个性化能力拓展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按基本能力、专业能力、综合能力三个依次递进的模块,构建“项目主导、模块递进”的专业课程体系,培养方案对接企业岗位任职要求,专业课程标准对接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对接工作过程;建立人才培养、引进、激励机制,校企“互兼互聘、互培共育”, 优化“精专业,强实践”的专兼结合教学团队;建设“内外结合、功能互补”的专业实训基地,推进深度融合型校外实训基地及“厂中校”建设,充分满足实践教学要求;推进校企合作的技术研发,面向行业、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提升“技术研发、技能培训”的社会服务能力。在“十二五”期间,建成社会效益明显、特色优势彰显的江苏省重点专业,对全省高职院校物联网技术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起到引领和带动作用。

物联网报告(篇4)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以及全民创业时代的到来,用户需求以及市场环境使得“快”字成为互联网公司做产品、做市场的第一要务:快速开发产品、快速投向市场、快速响应用户、快速迭代产品。在对速度有如此高要求的情况下,传统企业沟通工具、工作方式是否海能够满足当前工作需要呢?

与此同时,解决企业沟通协作问题saas类产品如雨后春笋一样蓬勃发展。这些产品在百度上做搜索推广的就有一大片,具体的发展情况如何我们不得而知。是真的有这么广泛的需求?还是yammer被收购后,国内开发团队对市场前景产生了误判呢?

带着这些问题,群媒体近期开展了半个多月的面向互联网企业的内外沟通工具的问卷调查,旨在了解互联网企业当前的沟通协作状况以及是否有需求革新传统的沟通协作方式。

根据该《互联网公司沟通交流工具调研》报告结果显示:

qq、微信、邮件为互联网企业主要沟通工具;

72.19%的企业在使用qq作为企业沟通工具;

73.51%的企业在使用微信作为企业沟通工具;

59.6%的企业是主要使用邮件进行沟通的;

24.5%的企业主要依靠会议沟通;

其他项中有被提到的是skype,tower,worktile,qortex等;

注:该题为多选题,所以答案有交叉。总的来说,传统企业的沟通主要是通过qq、微信、邮箱、会议以及口头交流来完成的。

82.12%的人认为传统的企业沟通工具是存在问题的,只有17.88%的人觉得挺好的,不需要改变。其中认为存在具体问题如下:

53.64%的人认为即时聊天讨论氛围差,优质内容无法沉淀;

59.6%的人认为重要信息通过邮件,多人协同参与不便;

22.52%的人认为沟通工具广告多,工作氛围差;

29.14%的人没有合适的地方用于团队学习和讨论,还有6.62%的人认为存在其他的问题;

注:该问卷题目为多选题。

结论:虽然qq、微信、邮件是目前最主流的企业沟通工具,但并不是最佳的,很多企业已经认识到了当前沟通工具存在的问题也开始去尝试一些有更多协同功能的企业沟通产品。

物联网报告(篇5)

----实验分析报告

组员:黄莹洁(09006231)

董清华(09006232)

解淼(09006233)

薛颖(09006234)

仝帆(09006132)

施涛(09006135)

陆辉(09006134)

目 录

1、物联网的历史

2、物联网的概念及分类

3、物联网的架构

4、物联网的实现技术

5、物联网的应用

6、物联网发展的制约

7、物联网的未来发展战略

物联网的发展历史1、1990年 物联网的实践最早可以追溯到1990年施乐公司的网络可乐贩售机——Networked Coke Machine。

2、1999年 在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首先提出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这个概念;是1999年MIT Auto-ID中心的Ashton教授在研究RFID时最早提出来的。提出了结合物品编码、RFID和互联网技术的解决方案。当时基于互联网、RFID技术、EPC标准,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射频识别技术、无线数据通信技术等,构造了一个实现全球物品信息实时共享的实物互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物联网),这也是在2003年掀起第一轮华夏物联网热潮的基础。

3、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提出传感网络技术将是未来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

4、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引用了“物联网”的概念。物联网的定义和范围已经发生了变化,覆盖范围有了较大的拓展,不再只是指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也延伸到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等。虽然目前国内对物联网也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定义,但从物联网本质上看,物联网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一种聚合性应用与技术提升,将各种感知技术、现代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技术聚合与集成应用,使人与物智慧对话,创造一个智慧的世界。

5、2008年后,为了促进科技发展,寻找经济新的增长点,各国政府开始重视下一代的技术规划,将目光放在了物联网上。在中国,同年11月在北京大学举行的第二届中国移动政务研讨会“知识社会与创新2.0”提出移动技术、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代表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形成,并带动了经济社会形态、创新形态的变革,推动了面向知识社会的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下一代创新(创新2.0)形态的形成,创新与发展更加关注用户、注重以人为本。而创新2.0形态的形成又进一步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健康发展。

6、2009年1月28日,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后,与美国工商业领袖举行了一次“圆桌会议”,作为仅有的两名代表之一,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智慧地球”这一概念,建议新政府投资新一代的智慧型基础设施。当年,美国将新能源和物联网列为振兴经济的两大重点。2009年2月24日2009IBM论坛上,IBM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钱大群.公布了名为“智慧的地球”的最新策略。

物联网的概念及分类

一、欧盟提出的概念

基于一定标准和交互通信协议的、具有自配置能力的动态全球网络设施,在物联网内物理和虚拟的“物品”具有身份、物理属性、拟人化属性等特征,它们能够通过一个综合的信息网络来连接,是未来互联网的一部分。

二、物联网概念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英文名称是“The Internet of things”。由此,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三、物联网的分类

1.私有物联网(Private IoT): 一般面向单一机构内部提供服务; 2.公有物联网(Public IoT):基于互联网(Internet)向公众或大型用户群体提供服务;

3.社区物联网(Community IoT):向一个关联的“社区”或机构群体(如一个城市政府下属的各委办局:如公安局、交通局、环保局、城管局等)提供服务; 4.混合物联网(Hybrid IoT):是上述的两种或以上的物联网的组合,但后台有统一运维实体。

物联网的架构

 感知层

 RFID、二维码、摄像头、传感器技术  传感器网络技术、蓝牙技术、ZigBee

 传输层

 2G/3G移动网络、互联网、广电网络、专网  应用层

 数据挖掘、云计算、特定应用服务

物联网的实现技术

 RFID(射频识别)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一项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RFID的意义

通过RFID,可以对任何物品附加并读取对用户有用的属性,为物品与物品相连接提供了信息基础。

 传感器

对被测对象的某一确定的物理信息具有感受与检出功能,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与之对应的有用信号的元器件或装置。传感器的意义

利用传感器可以进行物理环境信息的采集和转化,是实现计算机感知现实世界的基础。

 中间件

一类连接软件组件和应用的计算机软件

它包括一组服务,以便于运行在一台或多台机器上的多个应用软件通过网络进行交互。

位于操作系统之上,应用程序之下。中间件的位置

物联网的集成服务器端

感知层、传输层的嵌入式设备中 物联网 人体

 感知层  人的四肢  传输层  人的身体  应用层  人的大脑

 中间件  人的中枢神经

 云计算

IT基础设施和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即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资源(硬件、平台、软件)或者服务。将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使得企业能够按照应用需求使用有限资源,从而充分利用资源、大幅提高整体计算能力。云计算的意义 提供强大的计算能力 成本低廉

物联网的应用

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环境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花卉栽培、水系监测、食品溯源、敌情侦查和情报搜集等多个领域。应用案例

一:物联网传感器产品已率先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防入侵系统中得到应用。

系统铺设了3万多个传感节点,覆盖了地面、栅栏和低空探测,可以防止人员的翻越、偷渡、恐怖袭击等攻击性入侵。而就在不久之前,上海世博会也与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签下订单,购买防入侵微纳传感网1500万元产品。

二:ZigBee路灯控制系统点亮济南园博园。ZigBee无线路灯照明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是此次园博园中的一大亮点。园区所有的功能性照明都采用了ZigBee无线技术达成的无线路灯控制

三:智能交通系统(ITS)

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利用先进的通讯、计算机、自动控制、传感器技术,实现对交通的实时控制与指挥管理。交通信息采集被认为是ITS的关键子系统,是发展ITS的基础,成为交通智能化的前提。无论是交通控制还是交通违章管理系统,都涉及交通动态信息的采集,交通动态信息采集也就成为交通智能化的首要任务。

四:首家高铁物联网技术应用中心在苏州投用

我国首家高铁物联网技术应用中心2010年6月18日在苏州科技城投用,该中心将为高铁物联网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高铁物联网作为物联网产业中投资规模最大、市场前景最好的产业之一,正在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据中心工作人员介绍,以往购票、检票的单调方式,将在这里升级为人性化、多样化的新体验。刷卡购票、手机购票、电话购票等新技术的集成使用,让旅客可以摆脱拥挤的车站购票;与地铁类似的检票方式,则可实现持有不同票据旅客的快速通行。

清华易程公司工作人员表示,为应对中国巨大的铁路客运量,该中心研发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票务系统,每年可处理30亿人次,而目前全球在用系统的最大极限是5亿人次。

五:国家电网首座220千伏智能变电站

2011年1月3日,国家电网首座220千伏智能变电站――无锡市惠山区西泾变电站日前投入运行,并通过物联网技术建立传感测控网络,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无人值守和巡检”。西泾变电站利用物联网技术,建立传感测控网络,将传统意义上的变电设备“活化”,实现自我感知、判别和决策,从而完成自动控制。完全达到了智能变电站建设的前期预想,设计和建设水平全国领先。

六、首家手机物联网落户 广州将移动终端与电子商务相结合的模式,让消费者可以与商家进行便捷的互动交流,随时随地体验品牌品质,传播分享信息,实现互联网向物联网的从容过度,缔造出一种全新的零接触、高透明、无风险的市场模式。手机物联网购物其实就是闪购。广州闪购通过手机扫描条形码、二维码等方式,可以进行购物、比价、鉴别产品等功能。

物联网发展的制约

 需要解决目前IPv4地址资源不足的问题

 需要有稳定、快速和安全程度较高的通信传输网络  需要快速处理超大规模数据能力的云计算平台  需要制定相关的协议标准  需要完善相关技术  需要推出成熟的产品

物联网的未来发展战略

1、引导政府政策支持

国家发改委在《珠三角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中明确要求,“率先发展‘物联网’,推进基础通信网、应用网和射频感应网的融合。”可见,推进建设物联网的政策时机是成熟的,各公司可积极响应政府需求,以无线城市建设为载体,推动政府将大政策细化为有利于我司的具体政策,利用政府的力量实现与社会各方的合作。

2、搭建基础平台

平台的建设和运营将成为无线城市的核心。

3、推进产业链合作

物联网的发展需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共同努力。目前,物联网需要的自动控制、信息传感、射频识别等上游技术和产业已基本成熟,而下游的应用也已广泛存在。若要加快物联网应用的普及和产业化进程,应促进上下游产业的充分联动和跨专业的联动。

4、加快应用整合与推广

据美国权威咨询机构forrester 预测,到2020 年,世界上物物互联的业务,跟人与人通信的业务相比,将达到30 比1,因此,“物联网”被称为是下一个万亿元级的通信业务。我们国内通信业务应加大对现有业务的整合力度,在政府、金融等关键行业树立精品应用,针对客户企业运营中的特定需求提供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