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教案热门六篇

鸦片战争教案热门六篇。

教师都需要提前为每堂课做好教学课件的规划,每一位教师都要致力于让教案课件的设计更为出色。教案和课件设计精良,是教学得以成功的重要因素,那么优秀的教案课件应该是怎样的?如果您想要了解“鸦片战争教案”,工作总结之家小编在此为您提供帮助,感谢您的使用,愿我们共同进步!

鸦片战争教案 篇1

1、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恶行径,清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使中国举世闻名的皇家宫苑付之一炬,主权进一步丧失,土地被强暴割占,以及在国难当头的岁月里,农民起义军反抗斗争的历史史实。

2、本课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听、看、议),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并透过现象看本质即列强之所以肆无忌惮,如此嚣张、放肆的根源所在)从中领会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斗争的首指目标为什么是清政府(不彻底消除腐朽的根源,今天赶走“法兰西”“英吉利”,明天还有新的“法兰西”“英 吉利”接踵而至)。

3、分析民族的强与弱,国家的先进与落后与它们的命运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大发愤学习,努力奋斗。通过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史实进行中国人民一贯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和光荣传统的 爱国主义教育。

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是一个重点,对这部分的内容学生只须掌握其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时间及发动战争的国家即可,但教师应抓住课文的标题,讲述这次战争为什么叫第二次鸦片战争,它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关系,使课 文内容上下衔接。“列强侵华罪行”是课的又一个重点,也是本课大量篇幅所叙述的内容,为使学生化繁为简,轻松掌握这一段史实,可把其罪行归纳为八个字“洗劫空前” (英、法)、“割地最多”(俄)。

2、本课的难点可以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上,这里应讲清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农民起义军的斗争目标首指清政府,即推翻清朝的统治(清政府的腐朽,是国难当头的罪魁祸首);一是通过太平军抗击洋枪队,讲 述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及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

教学设计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复习提问:

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严重后 果?列强是否满足既得的利益?这些灾难都转嫁到了农民身上。于是爆发了清末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

过渡:就在清政府,忙于内战的时候,列强趁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总结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时间、过程并提问:

1、为什么要叫做第二次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教案 篇2

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首先,教师可以进行复习提问:清朝封建统治走向衰落时,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其目的是什么?开辟中国市场,推销英国工业品,掠夺中国廉价的工业原料。教师提醒学生注意,这就是英国侵略中国的根本原因。

英国资产阶级先后采取了哪些手段来掠夺中国?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如下步骤:

1839年8月,中国禁烟的消息传到伦敦的英国外交部。10月1日,英国内阁会议决定“派遣一支舰队到中国海去”。第二年就发生了中国近代史上清政府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第一次较量――中英鸦片战争。

以这场战争为什么叫“鸦片战争”?展开讨论,最后指出当时如果没有林则徐禁烟,英国侵略者也会寻找其他借口发动战争。

提示学生注意鸦片战争开始的标志:以侵略军封锁珠江口挑衅为标志,中英鸦片战争正式开始。

教师应该强调当时道光帝的惊恐动摇;突出在谈判桌上屈服的琦善和在虎门抗敌殉国的关天培正反两个人物,给学生以强烈的对比冲击。

“清逆将军”奕山秉承道光帝“进剿”以显“国威”的使命,但这是一个污蔑“粤民皆汉奸”;提出广东“患不在外而在内”,“防民甚于防寇”的反动主张的昏官。这样做的恶果,摧残了抗英力量,有利于英军侵略。在妄图侥幸一战成功失败后,奕山最终“伏在一隅,半筹莫展”,只好竖起白旗,命广州知府出城乞和。

可以请一名朗诵水平较高的学生读课文中三元里人民抗英的小字内容,然后请学生看“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和旗帜武器”图。“逆夷自破虎门以来,未有如此之受创者”。另外特别指出帮助英军脱出重围的人是奕山。对此时奕山的行径,可以引用当时的爱国思想家魏源的诗作加以评价,“前时但说民通寇,此日翻看吏纵夷”――魏源《寰海》。在中国近代史上确实可以看到“洋人怕百姓,百姓怕官,官怕洋人”这样一个三角关系的怪圈,尽管有的官员并没有丧失攘夷之志。

这是鸦片战争中英军第二次进攻定海。教师应突出定海三总兵的英勇事迹和宁波一带的农民组织黑水党的抗敌斗争。

吴淞守将年近七十的江南提督陈化成以死报国恩的事迹,与两江总督牛鉴临阵狼狈脱逃形成鲜明的对比,教师通过比较给学生以冲突。

首先,赞扬镇江守军的英勇抗敌,可引用恩格斯的话:“如果这些侵略者到处都遭到同样的抵抗,他们绝对到不了南京。”此外,还必须声讨英国殖民者犯下的战争罪行:攻陷镇江后,大肆烧杀劫掠。镇江出现“无市不空,无家不破”,“妇女尸体满道上”的悲惨景象。

恩格斯指出:“英军作战时自始至终采取了极端残酷的手段,这种手段是和引起这次战争的走私贪欲完全相符的。”

1842年8月,英国的炮舰终于直逼南京,停泊于南京下关江面。清王朝的最高决策者道光帝派钦差大臣赶到南京,与英军议和。清政府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第一次较量以失败而告终。

此时可以思考:为什么爱国军民的浴血奋战,但最终中国仍然战败?请同学们来谈谈鸦片战争清政府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该题难度大,在组织讨论中,一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史实中概括结论;二要视学生水平和课堂时间引导讨论深度。第一种讨论,可从琦善、奕山、牛鉴以及道光帝等人的昏庸、妥协、投降的行为,深刻揭露清朝封建统治的腐败,得出这是导致清政府失败的主要原因的结论。第二种讨论,可从琦善等人行径、清军装备及作战情况诸方面,概括出清朝的政治腐败、经济技术落后,军队战斗力弱等;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鸦片战争中出现的偶然现象吗?结合第5课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情况,得出中国的封建统治已经走向衰落,尽管局部地区爱国军民奋起抵抗,但是清政府根本不可能在战争中组织有效的、始终如一的抵抗。第三种讨论,如果学生在分析时谈到英国军事装备先进;又是蓄谋侵略,教师可从内因外因的角度,引导学生认识清政府战败的根本原因是封建统治的腐败,因而无法在与西方资本主义国有的较量中取胜。

1842年8月29日是中国的“第一个国耻日”。教师可以提问:英国侵略者通过条约获得了哪些侵略权益?清政府是怎样丧权辱国的呢?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南京条约》及《南京条约》附件的主要内容并一一分析其给中国带来的危害,注意结合外交知识分析其破坏中国主权的类型。

探讨为什么美国政府专使顾盛得意洋洋的说“美国及其他国家,必须感谢英国,因为它订立了南京条约,开放了中国门户。但现在,英国却和其他国家,也须感谢美国,因为我们将这门户开放得更宽阔了。”?

中国的门户向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敞开了。中国社会开始发生历史性的变化,变化的转折点是鸦片战争,此后,中国人民开始了反对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的民主主义革命。建议教师利用图示,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推导出社会性质→主要矛盾→革命任务→革命时期的变化这一逻辑关系,得出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这一结论。

鸦片战争教案 篇3

⑴讲述发明珍妮机的故事,了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一系列工作机的发明;

⑵知道瓦特改进蒸汽机的史实,认识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

⑶简述发明“旅行者号”机车的基本史实,认识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

记住工业革命首先开始的国家和时间;记住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进蒸汽机,富尔敦建造第一艘汽船,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的基本史实;认识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和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理解工业革命的概念和英国首先发生了业革命的原因以及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

通过对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和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工业革命中一系列工作机相互作用以及各部门间相互促进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比较、判断、联系、推理分析历史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工业革命中的一系列发明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

通过工业革命中一系列国家的科学家在发明创造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史实,让学生树立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开放性观点;

通过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发展需要技术革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一、重点:英国最早进行丁业革命的原因;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创造及工业革命的影响。

二、难点:工业革命中各环节的相互促进和工业革命的影响。

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讲述为主,辅以讨论法、列表法、图示法、问题探究法。

【教具媒体】 计算机和多媒体课件、图表。

导入新课:

(教师设问引导)同学们,你们乘坐过火车和轮船吗?你们知道它们发明于什么时候?谁为它们的发明做出了重要贡献?(学生回答后教师过渡)这两种重要交通工具诞生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那么,第一次工业革命最先发生在哪个国家?其间有哪些重要发明创造?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影响?本节课我们一起探讨。(板书课题,引入新课)

学习新课:

(教师过渡)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生产从工场手工业过渡到大机器生产的重要阶段。那么,工业革命是怎样兴起的呢?我们先探究第一个问题。(板书第一标题)

1.工业革命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2.工业革命何时最先发生在哪个国家?

3.工业革命最先发生于哪个部门?

1.兴起原因:工场手工业生产不能满足不断扩大的国内外市场市场需要。

(指导学生看书,了解一系列系列纺织机械的发明情况,并理解纺纱与织布是如何相互促进的)

(教师强调瓦特制成的是改良蒸汽机;改良蒸汽机是动力之源;改良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推动了其他工业部门的技术革命)

(指导学生看书,举出火车、轮船的发明者和第一辆火车(汽船)的名称,认识火车、轮船的发明重大意义)

美国人,富尔敦,世界上第一艘汽船“克莱蒙号”;

英国,史蒂芬孙,世界上第一辆火车“旅行者”号。

1.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直接导致了工厂企业形式的出现;

2.促进了城市的兴盛和城市人口的增长;

3.工业革命使英、法、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强大的工业国。

拓展思考:

(通过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发展需要技术革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鸦片战争教案 篇4

1.知识要求:了解或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垄断组织的形成原因、主要形式、作用。

2.能力要求:

(1) 分析和比较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2)通过对垄断组织的形成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物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到,随着生产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生产力的进步越来越依赖于科学技术的新发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生产的发展,导致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

1.重点分析:本节重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垄断组织的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深层次分析,它反映了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即历史发展的规律性,这是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垄断组织的形成,就其内容来说,它是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转折时期,它使现代意义的资本主义经济模式基本定型,它对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乃至世界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就其能力要求来说,它需要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分析,才能对这一时期的历史现象形成正确的认识。

2.难点分析:本节难点是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的分析,学生往往只停留在教材的字面分析,难于深入理解其深层含义。

师: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

鸦片战争教案 篇5

教材内容:本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课)共有3个子目,分别是“欧洲以外的诱惑”、“哥伦布的发现”和“首次环球航行”。第一子目介绍了从15世纪开始欧洲航海家的探险动机和条件。第二子目介绍了哥伦布的探险活动。第三子目介绍了迪亚士、达?伽马的探险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第三子目最后用两段课文从正反两个方面阐述了新航路开辟的积极意义和消极后果。

复述哥伦布的主要活动,初步认识新航路开辟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所起的作用。

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动机及技术条件。了解哥伦布的探险经过,知道哥伦布是新大陆的发现者。知道迪亚士、达伽马的航行以及麦哲伦首次环球航行探险的经历。归纳并阐明新航路开辟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后果,逐步培养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预习课文并搜集相关资料,编演小品,体验航海探险的艰难。巧设历史情境,以现场采访的形式深入感受探险的艰难,分析探险家们共同具备的心理素质。比较郑和下西洋与欧洲探险家的远航,分析二者的异同。

通过对欧洲航海家在航海历程中体现的勇气、决心及团结合作精神的了解,培养学生坚毅、进取的性格。学习哥伦布敢于打破常规向西航行的创新精神。

课程标准中“复述哥伦布的主要活动”,可以通过课堂表演由学生自主来学习。教师再把具体的知识点设计成问题放在课堂表演后由学生来讨论回答,达成学习目标。本课难点在“初步认识新航路开辟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所起的作用”,这一点可以通过课堂导入(从古代文明交流的角度切入)先进行铺垫。再通过场景对话的活动从不同角度展现新航路开辟对东西方社会历史发展起到的作用。

请学生回忆八年级下册学习的马可?波罗的故事并介绍《马可?波罗行记》,从古代文明交流的角度引入本课。

教师提问:1、文明之间的交往方式有哪两种?2、两种交往方式比较,各有什么利弊?对东方和西方各产生什么影响?3、你知道欧洲进入近代以后怎么与东方世界交流的呢?

步骤一:回眸——追寻探险者的足迹(自主学习,完成知识盘点,初步构建知识结构):

①从( )世纪开始,欧洲各国相继开始了持续二百多年的( )、( )、( )和( ),史称“ ”,主要国家是( )和( )。

②( )年,哥伦布从( )出发,横渡( ),先后到达( )、( )、( )等,使广大中、南美洲地区成为( )的殖民地。他称那里的土著居民为“ ”,加勒比海上的这些岛屿为“ ”。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边讲解知识结构,边板书或使用多媒体展示:

(1)准备:选出节目主持人,推选哥伦布、麦哲伦、西班牙国王、记者的扮演者,其余同学作为现场观众。

(2)设计过程:先再现四个场景,然后以谈话形式进行现场的问答,最后由全体观众讨论问题。

鸦片战争教案 篇6

A.在国际上产生很深远的影响 B.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C.在与印度等国家的交往中多有体现 D.只适用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

2.新年来临之时,胡锦涛同志发表了题为《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新年贺词,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这与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的哪一原则的基本思想保持了一致? ( C )

A.一国两制 B.民族区域自治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科教兴国战略

5、下列不属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是 ( B )X A.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B.独立自主 C.互不侵犯 D.平等互惠

阅读分析材料:

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失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1972年中日政府《联合声明》

请回答:

1、《联合声明》中的“战争”是指哪一场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怎样重大的损失?

2、日本在《联合声明》中表示,对过去侵华的罪行“深刻的反省”。中日建交30多年来,日本恪守《联合声明》的精神了吗?请举例说明。

1、20世纪70年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B)

A、中国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国在解决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2、阅读下列材料:

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同时,会议应将这些共同的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协议。

请回答:

(1)这次国际会议的名称是什么?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召开的?

(2)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什么原则?

(3)会议结果如何?这次会议反映的精神是一种什么精神,被称作什么?

答:周恩来的发言博得与会各国代表的高度赞扬,有力推动了亚非会议取得成功。人们把这次所表现出来的亚非国家要求摆脱大国政治干涉、平等协商、和平共处、友好合作的精神,称做“万隆精神”。

GZ85.com延伸阅读

鸦片战争教案经典


资料可以指生产、生活中必需的东西。如: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在学习工作中,我们有可能会使用到资料。参考资料有助于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所以,您有没有了解过资料的种类呢?以下是由小编为你整理的《鸦片战争教案经典》,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喜欢!

鸦片战争教案 篇1

教材内容:本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课)共有3个子目,分别是“欧洲以外的诱惑”、“哥伦布的发现”和“首次环球航行”。第一子目介绍了从15世纪开始欧洲航海家的探险动机和条件。第二子目介绍了哥伦布的探险活动。第三子目介绍了迪亚士、达?伽马的探险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第三子目最后用两段课文从正反两个方面阐述了新航路开辟的积极意义和消极后果。

复述哥伦布的主要活动,初步认识新航路开辟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所起的作用。

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动机及技术条件。了解哥伦布的探险经过,知道哥伦布是新大陆的发现者。知道迪亚士、达伽马的航行以及麦哲伦首次环球航行探险的经历。归纳并阐明新航路开辟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后果,逐步培养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预习课文并搜集相关资料,编演小品,体验航海探险的艰难。巧设历史情境,以现场采访的形式深入感受探险的艰难,分析探险家们共同具备的心理素质。比较郑和下西洋与欧洲探险家的远航,分析二者的异同。

通过对欧洲航海家在航海历程中体现的勇气、决心及团结合作精神的了解,培养学生坚毅、进取的性格。学习哥伦布敢于打破常规向西航行的创新精神。

课程标准中“复述哥伦布的主要活动”,可以通过课堂表演由学生自主来学习。教师再把具体的知识点设计成问题放在课堂表演后由学生来讨论回答,达成学习目标。本课难点在“初步认识新航路开辟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所起的作用”,这一点可以通过课堂导入(从古代文明交流的角度切入)先进行铺垫。再通过场景对话的活动从不同角度展现新航路开辟对东西方社会历史发展起到的作用。

请学生回忆八年级下册学习的马可?波罗的故事并介绍《马可?波罗行记》,从古代文明交流的角度引入本课。

教师提问:1、文明之间的交往方式有哪两种?2、两种交往方式比较,各有什么利弊?对东方和西方各产生什么影响?3、你知道欧洲进入近代以后怎么与东方世界交流的呢?

步骤一:回眸——追寻探险者的足迹(自主学习,完成知识盘点,初步构建知识结构):

①从( )世纪开始,欧洲各国相继开始了持续二百多年的( )、( )、( )和( ),史称“ ”,主要国家是( )和( )。

②( )年,哥伦布从( )出发,横渡( ),先后到达( )、( )、( )等,使广大中、南美洲地区成为( )的殖民地。他称那里的土著居民为“ ”,加勒比海上的这些岛屿为“ ”。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边讲解知识结构,边板书或使用多媒体展示:

(1)准备:选出节目主持人,推选哥伦布、麦哲伦、西班牙国王、记者的扮演者,其余同学作为现场观众。

(2)设计过程:先再现四个场景,然后以谈话形式进行现场的问答,最后由全体观众讨论问题。

鸦片战争教案 篇2

A.在国际上产生很深远的影响 B.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C.在与印度等国家的交往中多有体现 D.只适用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

2.新年来临之时,胡锦涛同志发表了题为《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新年贺词,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这与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的哪一原则的基本思想保持了一致? ( C )

A.一国两制 B.民族区域自治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科教兴国战略

5、下列不属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是 ( B )X A.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B.独立自主 C.互不侵犯 D.平等互惠

阅读分析材料:

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失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1972年中日政府《联合声明》

请回答:

1、《联合声明》中的“战争”是指哪一场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怎样重大的损失?

2、日本在《联合声明》中表示,对过去侵华的罪行“深刻的反省”。中日建交30多年来,日本恪守《联合声明》的精神了吗?请举例说明。

1、20世纪70年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B)

A、中国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国在解决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2、阅读下列材料:

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同时,会议应将这些共同的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协议。

请回答:

(1)这次国际会议的名称是什么?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召开的?

(2)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什么原则?

(3)会议结果如何?这次会议反映的精神是一种什么精神,被称作什么?

答:周恩来的发言博得与会各国代表的高度赞扬,有力推动了亚非会议取得成功。人们把这次所表现出来的亚非国家要求摆脱大国政治干涉、平等协商、和平共处、友好合作的精神,称做“万隆精神”。

鸦片战争教案 篇3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学习目标】1、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以下基础知识: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俄国侵占中国大片领土,太平天国农民起义。2、  通过学习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史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认识到:中国人民一贯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和光荣传统。【重难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自学指导】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一、           列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是什么?战争的起止时间及发动国各是什么?二、           列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三、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火烧圆明园的是谁?阅读课文了解火烧圆明园的情景,完成同步训练p6-7页材料题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一、           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我国北方领土表(要求默写)不平等条约名称割占领土范围中俄《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堪分西北界约记》中俄《改定条约》及五个勘界议定书最终割占了我国领土的总面积是多少?太平军抗击洋枪队一、太平天国起义爆发的原因、时间、地点、领导人及都城,斗争的目标是谁?二、洋枪队何时建立,由谁统领?三、太平军与洋枪队在青浦的战斗由谁指挥?太平军在哪里的战斗中击毙了洋枪队头目华尔?精讲透析【思维拓展】1、英法发动的这次战争为什么叫第二次鸦片战争?2、归纳概括这一时期列强侵华的罪行【当堂训练】完成同步训练。【学习心得】

鸦片战争教案 篇4

三.教学准备:

引入① 播放一段关于烽火狼烟的视频。

③ 接着分析发生在身边的事,提问:同学们举手的动作传递着什么呢?学生观看视频,回答问题。

信息与我们的 学习和生活① 请同学们看书P1中的图1-1、图1-2、图1-3、图1-4

思考回答问题让学生感受我们生活在信息社会里,信息与我们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 信息的记录方式与计算机朋友① 请同学们看书P2了解信息记录方式的变化 ② 请同学们观看信息记录变化的一段视频短片

② 学生回答问题,谈谈自己对信息记录方式变化感受让学生初步了解信息记录的相关知识

激趣,促使同学们想和计算机交朋友,让它成为我们生活和学习中的好朋友 计算机基本组成及其功能① 提问:请孩子们说说自己所见过的计算机的样子? ② 演示视频、图片、实物等介绍计算机的发展过程

③ 请学生看书P4图1-9试着填图 ④ 提问:试着说说计算机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⑤ 做游戏:《角色扮演》每4-5个孩子分别扮演计算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并相互讨论说说各自的作用①

⑤学生参与游戏学生在自身知识建构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想法、看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对计算机相关知识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学习计算机基本组成部分及其功能的相关知识巩固学生对计算机组成及功能知识的掌握

计算机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过渡:同学们我们已经了解了计算机的许多知识,现在让我们大家自己来说一说,我们可以用计算机做哪些事情?

②视频或图片或实物演示计算机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情况。

③计算机有那么多的用处,它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我们的好朋友呢? 评价

④ 引出使用计算机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⑤ 并用视频、图片或现场演示在计算机使用中的一些现象和表现。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大胆的说出自己的观点看法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计算机应用方面知识,为学好计算机知识激发兴趣。

学生通过谈自己的体会,然后通过现场表演、视频、图片的演示可以加深学生对计算机使用规则的深刻印象,对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促进作用。

鸦片战争教案 篇5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基本史实。掌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认识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通过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吸取鸦片战争“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重点:一是林则徐虎门销烟;二是中英《南京条约》。

难点:怎样理解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收集资料、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一、老师展示预习目标,检查学生自学(找一排学生依次回答)。

预习目标:

1、虎门销烟的背景、经过及其意义。

2、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时间、结果。

3、《南京条约》签订的时间和内容。

4、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中国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

3、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四、多媒体展示。

五、课堂展示并小结。

在图上指出:

1、中英《南京条约》强迫中国开放的五处通商口岸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2、中英《南京条约》强迫割给英国的香港岛。

3、中英《南京条约》的签字地点南京。

2、 预习新课。

教学反思:

鸦片战争教案 篇6

纵观经典教科书,岳麓书社出版,刘宗绪主编,八年级历史教材,第一页至第五页,知识点,虎门销烟,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的内容和历史意义。教科书告诉我们的讯息,正常的贸易中国有利;鸦片的走私,中国不利;林则徐奉命扭转不利,做出了虎门销烟;英国不答应,发动战争;结果清政府大败,赔款又割地。反思如下:

一、中国占据了道义的制高点,英国出师无名,为什么英国所向披靡。正义为什么被邪恶踩在脚下?正义为什么不堪一击?以后强盗出身的英国,为什么又被美国踢飞?虎门销烟滚烫的石灰水,为什么熄灭在英吉利的炮火间?林则徐做的是好事呀,为什么被问罪充军?文明是这样摇晃出来的吗?

二、当西方已经有坚船利跑,中国人为什么还相信法水符章,是谁蒙住了人民的双眼 ,是谁愿意拒绝学习和追赶的目光,是谁乐意让人民愚蠢 ,是谁喜欢老百姓愚昧无知,又是谁希望掩耳盗铃,忽悠百姓?忽悠的结果,谁又是最大的受害者。鸦片战争,是中国的不幸还是中国的福音?抑或喜忧参半?

三、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那块浮雕,我们今天该怎么办祭奠和思量?是反对鸦片,是反对侵略,还是反对霸权?如果我们不好好想想,不牢牢记住,我们的正义还会不会再一次遭到欺凌?我们今天记住了什么,还仅仅是英国欺负人吗?泰坦尼克号沉沦了,那条航线都记住教训啦,我们要仔细思量。

四、闭关锁国,切断对外界的t望,以愚黔首,是伊拉克萨达姆之流死无葬身之地的历史教训,也是清政府死的难瞧的原因吗?美国死了几百人,就灭了一个国家,应该十六艘军舰,四艘武装汽船,二十八艘运输船和四千名士兵,记住只是四千名士兵呀,就把地大物博,人口四点五亿的那么大 ,那么大的清政府击打的满地找牙。以小击大,以弱胜强,老鼠击败了狮子,狮子真的睡着啦,还是狮子变成了蟑螂?四点五亿对四千,那是一场什么样的战争呀,1840年六月打到1842年8月,这仗是怎么打的呀?

五、清政府害怕洋人 ,也害怕老百姓,洋人是洪水,老百姓是野兽,一个害怕自己的人民的政府,一个不敢发动人民抵抗的政府,有力量吗?英国军队区区四千人,为什么就把那么地大人多的清政府收拾的那样子?原因可能是慈禧昏庸无能,挥霍无度;可能是大小官员贪污腐化,天天抽鸦片,天天无所事事;可能是国和家的割裂,可能是人民对国家的绝望;可能是人民对清政府的绝望,可能是清政府腐烂到了骨髓。清政府一方面,清高的不得了,从来都以天朝第一人自居,俯视全球,自认为自己真的永远永远是世界的中心,永远是上天的宠儿,永远是天之骄子,骄傲的邪乎,自大的不得了,狂妄的无以复加;从而拒绝学习,拒绝改进,拒绝认真的看看现实,认真的看看差距,天天掩耳盗铃,天天感觉好的不得了;可是一旦和英国交手,又不认真准备,认真备战,认真筹划,认真找寻自己的长处和敌人的短处,匆忙迎战,结果当然是一败涂地,一败涂地的从天上跌落尘埃,跌落地狱,跌落的狼狈和无耻,跌落的没有任何的主见和尊严;于是,量中华之物力 ,结与国之欢心;于是割地赔款;于是开放口岸,开放国门,开放屋子的大门 ,开放卧室的小门;于是和外国联合收拾义和团,收拾太平军,收拾起来救国的自己的人民;这样的国家还是国家吗? 这样的政府还是政府吗?这样的政府不惨败,不灭亡,不屈辱符合天理吗?

六、今天,我们因为有了共产党,有了,有了正确的理论和正确的策略,有了共产党依靠人民,团结人民,发动人民和信任人民,才在贫穷,落后,百废待兴的土地上建立了属于我们自己的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建立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新中国,建立了初步繁荣,昌盛,富强的新中国,我们用不到四十年的时间,成就了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世界第一消费大国,世界最大的制造大国,历史会证明,也必将证明,只有依靠人民,相信人民,发动人民,我们的祖国就会无往不胜,否则,一个脱离人民,残害人民,与人民为敌的政府,不管你怎么装模作样,结果也不过是,纸老虎,是贵州的那匹驴子。

七、讲述完鸦片战争的历史,我的耳边依然回荡着杜牧的话: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鸦片战争教案 篇7

1.知识要求:了解或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垄断组织的形成原因、主要形式、作用。

2.能力要求:

(1) 分析和比较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2)通过对垄断组织的形成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物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到,随着生产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生产力的进步越来越依赖于科学技术的新发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生产的发展,导致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

1.重点分析:本节重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垄断组织的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深层次分析,它反映了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即历史发展的规律性,这是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垄断组织的形成,就其内容来说,它是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转折时期,它使现代意义的资本主义经济模式基本定型,它对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乃至世界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就其能力要求来说,它需要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分析,才能对这一时期的历史现象形成正确的认识。

2.难点分析:本节难点是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的分析,学生往往只停留在教材的字面分析,难于深入理解其深层含义。

师: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

鸦片战争教案 篇8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及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记住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时间及意义;知道虎门销烟的过程;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性质,记住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掌握《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主要内容。在地图上指出《南京条约》规定开放的口岸。

2、能力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对鸦片战争前西方国家和中国社会的对比,分析出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培养学生学会把中国近代历史放在世界历史的大背景中去考察、学会宏观分析历史现象,把握历史的发展规律。

引导学生逐条分析《南京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内容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影响,提高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比较战前的中国和世界,了解迅速发展中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掠夺原材料和倾销商品,怎样把侵略矛头指向正在走向腐朽没落的中国,使学生认识到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从而使学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从而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通过揭露鸦片贸易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严重危害,使学生认识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的卑鄙丑恶,认识鸦片作为毒品对吸食者身心带来的巨大痛苦和伤害,教育学生自觉地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通过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引导学生树立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自觉地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虎门销烟,《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 难点: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中国古代史是一部辉煌灿烂的历史,是一部中国人引以为骄傲的历史,曾创造了举世文明的文化成就,古代的天文历法、建筑、医学、数学等诸多方面领先于世界,商文化、秦汉文化、隋唐文化和宋元文化对世界来说有着无穷的魅力。商代青铜制造艺术,汉代的丝绸、冶炼铸造等都远播到中亚、罗马和欧洲地区。隋唐文化更是博大精深、全面辉煌,既影响了亚洲文明的发展,也促进了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宋元文化中的印刷术、指南针及火药技术的对外传播,这对以后整个世界面貌的改变起了巨大的作用。然而当历史演进到17世纪时,我们却落后了,中国一步步走向屈辱挨打的历史,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学习——鸦片战争。

学习新课

(一)虎门销烟

1、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 师:看图片,这是什么? 生:罂粟。

师:俗名大烟。它的果肉经干燥就可制成棕黑色的干膏状块。它是一种强烈的麻醉剂,最初是用作安神止痛的药材。后来用来吸食,毒性很大,一旦吸食上瘾,就很难戒掉,使人身体逐渐衰弱,精神萎靡,以致衰竭死亡。师:就是这种毒品,英国商人却把它大量的走私到中国,请看英国鸦片走私船和贩卖鸦片的趸船

英国东印度公司的鸦片仓库

师:阅读课本第2页,想一想为什么英国要向中国走私鸦片呢? 生:

师:这就要从当时的世界形势来分析。

19世纪初,统治中国的清王朝已由盛转衰,土地兼并严重,政治腐败,军队装备陈旧、军纪败坏,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准广州一口对外通商,封建统治已危机四伏。如此落后,怎不挨打?而西方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时期。经过资产阶级革命强大起来的有荷兰、英国、法国、美国等。而英国又率先发生了工业革命,从手工工场时代过渡到了机器大生产时代。英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大量的工业品在自己国内已无法销售。所以处心积虑的把侵略矛头指向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中国。师:然而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它的商品销路好不好呢?哪个国家处于更有利的地位呢?

生:不好。中国。中国人不喜欢它们的毛、棉制品。它们喜欢中国的茶叶、丝织品。

师:为什么中国会处于入超的有利地位呢?请看图示。所以为了牟取暴利,英国商人丧心病狂的把毒品鸦片大量偷运到中国。师: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数量激增表

图表说明了什么?

生: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数量激增

师:我们已经知道这鸦片的毒性巨大。但是中国吸食的人却超过了200万。鸦片的大量输入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的危害。比一比:请你把鸦片对中国的危害归纳成几条写出来。比一比看谁归纳得内容全面、文字简练。生:

师:毒品有这么多的危害,但目前我国的禁毒形势不是很严峻的。我们青少年对毒品应该持什么态度呢? 生: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师:这是虎门广场被折断的烟枪雕像。它向我们召示了什么? 师:面对鸦片给中华民族带来的严重灾难,有一位非常爱国的大臣主张严厉禁烟。他是谁呢? 生:林则徐

师:对,他在给道光皇帝的奏折中,痛陈鸦片泛滥的危害。他是怎么说的呢?大家来齐读一下。学生齐读:“鸦片流毒于天下,则危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师:道光皇帝同意没有呢? 生:同意了。

师:道光皇帝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

林则徐到达广州后,采取果断措施,迫使英国商人交出了110多万公斤鸦片。于是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爱国—虎门销烟发生了。为什么用“销”,不用“烧”? 生:

师:销更环保。

请同学起来说一说虎门销烟的故事。学生回答: 师:为了纪念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第一幅浮雕就是记载的这一伟大历史事件。师:虎门销烟有何历史意义?

生:虎门销烟沉重打击的英国侵略者,振奋了民族精神,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维护民族尊严和坚强意志。林则徐出色的领导了禁烟运动,不愧为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英雄。师: 讨论:有人认为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林则徐禁烟,有人认为不是,你的观点呢? 英国如此多的鸦片被销毁了,英国是不会甘心的,英国政府的驻华代表义律向致信达愤怒,英国国会同意决定向中国派出一支侵华远征军,鸦片战争爆发了。

(二)鸦片战争

师:1840年6月,英国军舰40多艘驶进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进行挑衅,鸦片战争开始。

看一看:

师:思考战争的性质。

师:对英国来说,侵略的非正义战争,对中国来说是一次正义的反侵略战争。简要叙述:在广州由于林则徐做了充分的战争准备,英国舰队只好沿途北上,攻陷定海,打到天津大沽炮台,直逼京师。道光皇帝吓得要命,派直隶总督琦善去南京谈判。

师:结果是什么? 师:为什么会失败?

生:由于清王朝政治腐败,经济和军事技术落后,加上道光帝举棋不定,忽战忽和,虽有广大爱国官兵和人民群众英勇抵抗,仍挽救不了中国战败的命运。师:看关天培的英勇事迹。生:

(三)中英《南京条约》

师:归纳《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生:

师:逐条分析对中国的主要危害。师:香港岛与香港的区别 师:《南京条约》的附件是什么条约?签订时间取得了哪些侵略权益? 生:

师:美国和法国趁火打劫也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什么条约?获得了什么权益? 生:

归纳:鸦片战争的影响? 生:

师:什么是半殖民地半封建? 师:反思和教训

小结: 图示

齐读历史歌谣回答问题 巩固练习

鸦片战争教案 篇9

《鸦片战争》教案

在中国历史上,鸦片战争这场战争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历史事件。这场战争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关键事件,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现代中国的命运。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原因和影响。

2.学习和掌握鸦片战争的课文内容和相关历史知识。

3.锻炼学生分析、判断和归纳的能力。

4.促进学生的国家自豪感和历史文化认同感,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课堂活动、情景演练等。

三、教学程序:

1.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和原因(30分钟)

首先,教师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和原因,包括:

① 清朝内外因素:满洲贵族的势力下滑以及因与西方列强贸易不平等条约使得中国失去主权,导致了清朝内外的问题日益加剧。

② 外资银行对中国金融的掌控:长期以来,外资银行已经在中国完成了对金融的掌控,当时的外货买卖是世界市场的显著特点之一。

③ 鸦片的“烟”火:鸦片的输入东方将对大清国产生巨大的影响,毒品的大量生产和输入,使中国成为鸦片交易的中心之一,同时也通过这种手段被西方殖民者的原始资本利用。

2.鸦片战争的主要内容(30分钟)

教师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主要内容:

① 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于1840年,持续了3年时间。最终清政府于1842年9月签订了南京条约。

② 南京条约的内容:清政府向英国支付2300万银元,并以香港割让给英国,向英国开放广东、厦门、福州、宁波交易口岸,授予英国的新贸易佣金在其他口岸生效。

③ 鸦片战争结束的点:鸦片战争结束后,西方列强陆续向中国开放了自己的贸易口岸。这也标志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正式拉开帷幕。

3.鸦片战争的影响(30分钟)

教师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影响:

① 英国向清政府索取的巨额赔偿金导致中国的经济困境加剧,人民的疾苦加重。

② 鸦片战争,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事件。

③ 鸦片战争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的影响,是深远而长久的。

④ 鸦片战争的失败也导致了中国对西方文化的逐渐接受和改良。这一时期,中国逐渐拥有了现代化建设所需的技术和知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鸦片战争的三个主要内容。

2.对鸦片战争的影响的准确理解。

3.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的影响进行分析。

五、教学评价:

1.考试

2.个人作业和小组演讲

3.教学实践任务

六、教材选择:

1.中学历史教材

2.相关历史材料

3.图书和电子书籍

鸦片战争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 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或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和战争的性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英法联军攻战天津及《天津条约》的签订;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及《北京条约》的签订;九龙司地方一区被英国割占;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2. 能力方面:

(1)通过对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手段及其战争影响的教学,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从而培养历史学习的比较思维能力。

(2)通过对《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内容及影响的教学,培养学生依据史实推理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

(3)通过对课本提供的材料的运用,培养研读、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

3. 态度、价值观方面:

(1)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影响的教学,激发学生对非正义侵略行为的憎恨情感,从而增强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的历史责任感。

(2)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的研讨性教学,进行国情教育,使学生认识民族的独立与富强是弥足珍贵的。

(3)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及其部分官员、将领腐败无能表现的了解,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清政府的腐朽本质及清朝不可逆转的衰败趋势。

4. 学法指导方面: (1)指导学生比较的方法学习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和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2)引导学生对课本中的历史资料进行研读,让学生学习从第一手材料中获取与辨析历史知识的方法。

(3)指导读图表,学习利用图表掌握历史知识的方法。

1. 重点分析:

(1)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导致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加深,导致6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加剧,这根源于英法美发动战争的动机。应通过讲授、研读史料等方法,使学生认识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亦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相关历史知识。

(2)《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是重点。资本主义列强所获取或扩大的侵略权益正是通过这些条约而得到的。应指导学生通过比较、推理的方法,分析条约的内容,弄清列强又获取或扩大了哪些侵略权益,对中国的经济政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中国近代的大片领土丧失于沙俄之手,沙俄是最凶恶的侵略者之一。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表和激情的语言等信息的刺激,让学生认识这一历史事实。

2. 难点分析: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是难点。学生还缺乏足够的世界近代史知识的储备和一定的哲学、政治理论。应帮助学生从当时世界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本性要求的角度去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并对比说明两次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从而使学生得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的认识。突破此难点,其它知识层面上的“继续”亦不难解决。

鸦片战争教案 篇11

1、知道《神曲》,复述达?芬奇的主要活动,初步认识文艺复兴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所起的作用。

2、说出《最后的晚餐》的作者和艺术风格。

知道但丁和《神曲》。说出达芬奇的主要成就。说出《最后的晚餐》的作者和艺术风格。知道莎士比亚的主要作品。通过对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作品的朗诵与分析,理解其中蕴涵的人文主义思想,认识文艺复兴是欧洲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感受文化巨人对封建教廷的抨击与控诉、对人性的渴望与追求,形成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人生观,认识文化变革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根据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对教材、学生等因素的分析,本课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确定本课教师的活动以启发、引导为主,多媒体课件演示为辅,通过看图说话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探究,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引入:改革开放以来,对个性的追求成为一股潮流。近30年来,很多大中小学生在他们的毕业留言册上都写过这句话,或者在憧憬未来时表达过这样的思想。同学们,在你们的留言册上有过这句话吗?你们谁能说出这句名言的作者和他揭示的主题思想吗?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作新课导语:社会越是发展,对个性的追求就越为社会所尊重。作为新新人类的“90后”,同学们是追求个性化的主力军。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这段人类历最早追求个性解放、尊重人权的思想解放潮流——文艺复兴运动。

1、自主学习,完成知识盘点,初步构建知识结构:

①西欧社会的主宰力量是( ),他们的专制统治禁锢思想,扼杀人性。

②( )世纪,西欧许多人发掘和继承( )和( )的文化传统,追求( )和( ),表现了人类( )的本性。这一思想文化运动被称为“ ”。

③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他的代表作是《 》,被认为是欧洲开始从( )向( )过渡的标志。这部作品批评了( )的罪恶,强调( )的伟大;提倡追求( ),反对( )。

④达?芬奇是意大利的画家、( )、( )和( ),还涉足( )等各个科学领域。堪称( )的文化巨人。

⑤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 )国的文学家。他的代表作品有《 》、《 》、《 》和《 》,合称为“ ”。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总结:以上是我们本节课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那么,同学们看看四个子目的内容之间是什么关系?(学生回答后,边讲解知识结构,边板书或使用多媒体展示)

教师提问:比较上面两幅图画,你觉得画中人物的表情有什么不同?图二人物内含“神秘的微笑”,其含义是什么?(通过中世纪宗教绘画与《最后的晚餐》的比较让学生找出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与以前相比反映了什么思想的光辉。教学目标:说出《最后的晚餐》的作者和艺术风格。说出达芬奇的主要成就。)

学生带着感情朗诵后教师提问:《神曲》表达的主题内容是什么?结合《哈姆雷特》的节选,谈谈你如何理解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并简要概括这些作品是怎样体现人文主义思想的。(教学目标:知道《神曲》,知道莎士比亚的主要作品。)

北京大学教授林庚老先生说:“由于文艺复兴,欧洲社会才逐步地步入了一个富于创造性的自由发展时代,同时也就使自然科学得到更大的发展,所以才会有了这个时代的胜利。”钱学森老先生说:“欧洲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也是科学的伟大复兴,它把人们从上千年的封建枷锁和神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使人重新认识了世界、认识了人自身。因而,给了人们无穷的力量和勇气,为人类的才能和智慧的发挥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教师提问:结合我们现在受到的教育,体会两位文化老人语句的深刻含义。(教学目标:感受文化巨人对封建教廷的抨击与控诉、对人性的渴望与追求,形成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人生观,认识文化变革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②15世纪以抨击教会、反封建为思想核心创作一部文学作品,对它评价的应该是

④如果让你出一期“张扬人性——欧洲中世纪的终结”的主题板报,请完成下列题目:

在人物方面你选择的是 、 和 。

你会选用他们的哪些成就(文字或画作)展示在板报上(每人一项)?

如果让你对他们的成就做个评论,你怎样描述他们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作用?

用三个词写出你在学习生活中从他们身上学习的优良品质:

鸦片战争教案 篇12

作为一堂公开课,本节课最大的败笔就是托堂,对课堂时间把握不好,前松后紧,导致对第三小节处理粗躁,仓促结尾。我觉得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在有些问题的拓展上,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如:鸦片的危害,林则徐虎门销烟等地方,占用时间过多。关于这一点,我也想了很多:历史的作用是什么?历史的作用就是在于启示后人,以史为鉴,所以碰到能够教育学生、启示学生的问题,总觉得弃之可惜,不但要讲,而且自觉不自觉地就拓展了很多。

2)本节课教学中过多的关注了对学生的评价、以及学习方法的传授。如,讲述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答题的方法,学生的创新能力的肯定等。这样也就占用了大量的时间。

3)关于第三小节的处理,课前我也作了思考:到底是要还是不要,要的话,课堂容量太大,不要的话,对于全面理解鸦片战争的影响会造成一定的知识缺失,以前的老教材只是从危害和消极方面来谈影响,但新教材却以魏源编著《海国图志》,再次加深或者帮助学生理解这次战争在客观上给我们带来的积极作用。所以,授课中还是保留了这一小节。关于现行历史新教材一课中的知识容量,在我们平时的授课中,时常会出现课堂时间不够的现象,因为看起来内容简单,但实际上老师要补充的内容很多。这也是一直困扰我的一个问题。如果在本节课的实际教学中,根据当时的情况,将本节内容灵活去掉,也许可以避免本节课的最大败笔。

4)小节内容环节设置过于繁琐。

下来我对教学结构作了一下调整:把小节小结去掉,加一个知识拓展,在课堂容量很大的情况下,可能会节约一些时间,授课效果会好一些。

鸦片战争课件范例9篇


资料所覆盖的面比较广,可以指学习资料。在学习工作中,我们有可能会使用到资料。资料对我们的学习工作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你知道资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吗?由此,小编为你收集并整理了鸦片战争课件范例9篇欢迎你的品鉴!

鸦片战争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 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或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和战争的性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英法联军攻战天津及《天津条约》的签订;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及《北京条约》的签订;九龙司地方一区被英国割占;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2. 能力方面:

(1)通过对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手段及其战争影响的教学,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从而培养历史学习的比较思维能力。

(2)通过对《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内容及影响的教学,培养学生依据史实推理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

(3)通过对课本提供的材料的运用,培养研读、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

3. 态度、价值观方面:

(1)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影响的教学,激发学生对非正义侵略行为的憎恨情感,从而增强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的历史责任感。

(2)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的研讨性教学,进行国情教育,使学生认识民族的独立与富强是弥足珍贵的。

(3)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及其部分官员、将领腐败无能表现的了解,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清政府的腐朽本质及清朝不可逆转的衰败趋势。

4. 学法指导方面: (1)指导学生比较的方法学习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和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2)引导学生对课本中的历史资料进行研读,让学生学习从第一手材料中获取与辨析历史知识的方法。

(3)指导读图表,学习利用图表掌握历史知识的方法。

1. 重点分析:

(1)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导致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加深,导致6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加剧,这根源于英法美发动战争的动机。应通过讲授、研读史料等方法,使学生认识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亦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相关历史知识。

(2)《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是重点。资本主义列强所获取或扩大的侵略权益正是通过这些条约而得到的。应指导学生通过比较、推理的方法,分析条约的内容,弄清列强又获取或扩大了哪些侵略权益,对中国的经济政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中国近代的大片领土丧失于沙俄之手,沙俄是最凶恶的侵略者之一。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表和激情的语言等信息的刺激,让学生认识这一历史事实。

2. 难点分析: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是难点。学生还缺乏足够的世界近代史知识的储备和一定的哲学、政治理论。应帮助学生从当时世界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本性要求的角度去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并对比说明两次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从而使学生得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的认识。突破此难点,其它知识层面上的“继续”亦不难解决。

鸦片战争课件 篇2

第1课鸦片战争

邮编 843000

单位 阿克苏市第九中学

姓名 郑凤玲

电话 ***

第1课 鸦片战争

[教学分析]:

本案例采用的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中国历史》教材第一课的内容—《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教材将这段内容放在第一课,具有一定的历史影响和历史地位。林则徐虎门销烟不仅是鸦片战争发生的直接原因,它还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和尊严,显示了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勇气和决心。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它的签订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教学中不仅仅要学生掌握一定的基本史实,更重要的是学会分析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此外本课中鸦片的相关内容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可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提高学生的禁毒意识,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学情分析]:

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的内容,八年级的学生虽然经过一年历史学科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的学习历史的方法,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分析问题的能力还不高,具有片面性和表面性,而且活泼好动,求知欲表现欲强。由于我校是一所普通中学,而且学生大多为打工子女,在课余查阅资料的途径有很大局限性,大多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主要来源于课本和课堂教学,因此教师教学中要注意利用现有资源,借用图片﹑配音﹑录像﹑小品等方式制造意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心理,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实效。

[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教学目标:

⒈基础知识: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掌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⒉能力训练与过程方法:通过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和《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指导学生阅读资料、插图、自由阅读卡,获取相关史实,培养学生由现象到本质、由表及里的辩证思维,锻炼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记取鸦片战争“落后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责任感。教学重点:

一是林则徐虎门销烟;二是中英《南京条约》。

教学难点:难点是怎样理解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教学方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创设情景教学法和问题启发式教学法及分组自学讨论法。

教学手段:1.“课标”内容标准。

2.教材及《中国历史地图册·八年级(上)》

3.教学挂图和《中国国耻大事记》中有关鸦片战争的内容。4.教师提供与“鸦片战争”历史相关的资料、录像、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中国自近代以来,屡遭外国列强和帝国主义的侵略,今天我们要学习中国近代史上遭受到的第一次外来侵略—鸦片战争。放映林则徐虎门销烟和鸦片战争的插曲﹑图片导入新课。﹙二﹚、讲授新课: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1出示英国工业革命和中国闭关锁国相关图片、史料,学生四人一组讨论回答问题: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

组织学生充分交流讨论后,提问学生代表回答。老师给与表扬和鼓励并进行总结。

2、学生朗读《炮子谣》,阅读“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激增表”,结合以下材料 材料1:由于鸦片的进口而“漏银”,“以中国有用之财,填海外无穷之壑,易此害人之物,渐成病国之忧。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臣不知伊于胡底”。——引 自黄爵滋的奏疏

材料2:从吸食者来说。“其初不过纨绔子弟,习为浮靡”,“嗣后上自官府缙绅,下至工商优隶,以及妇女、僧尼、道士、随在吸食,置办烟具,为市日中。” 验证鸦片危害中国社会的史实,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吸毒现象和我国政府的禁毒决心,让学生思考讨论,对学生进行远离毒品的德育渗透,并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3.设问:面对严重的鸦片走私,一些具有民族自尊心和改革倾向的清朝官员,主张严厉禁烟,你们知道代表人物是谁吗?

放映影片剪辑(林则徐上书道光帝的片段),使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了解当时的历史史实。

出示林则徐相关图片及史料,介绍林则徐,并指出他是道光年间最有见识的一位大臣。还可提一下林则徐在新疆的相关史料,放映短片《林则徐销烟》,指出林则徐到达广州后,很快就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他宣布: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林则徐禁烟的故事及名言并给予简要评价。然后提出问题:

面对着鸦片的危害,林则徐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收到什么效果?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并指出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表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现在每年6月3日的“国际禁烟日”和6月26日的“国际禁毒日”就是为了纪念林则徐呢﹗

活动:就“我心目中的林则徐”一题进行讨论

小结、过渡:林则徐虎门销烟打击了鸦片贩子的嚣张气焰,挫败了英国用鸦片打开中国大门的美梦,在全世界人民面前展示了中国严禁鸦片的动人画卷,开创了人类历史上大规模打击毒品走私这一罪恶活动的先河,虎门销烟是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的表达。那么,面对中国的这场禁烟运动,英国方面的反应是怎样的呢?

展示幻灯片:英国外相巴麦尊在议会上发表的讲话:

二、中英《南京条约》

1、教师指出,林则徐虎门销烟打击了鸦片贩子的嚣张气焰,他们就悍然发动侵略战争,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

放映《鸦片战争》短片,出示《鸦片战争形势图》,学生阅读本目,四人一组讨论思考回答问题:

⑴这场战争为什么称之为“鸦片战争”?

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引用德国近代著名军事学家克劳塞维茨“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 的名言,指出打开中国市场是英国资产阶级的既定政策,这场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保护鸦片贸易、推行殖民扩张政策的必然和继续,没有林则徐的禁烟,他们也是要这样做的,只是时间的早晚而已。由于这场战争是因鸦片走私引起的,所以马克思说:“英国用大炮强迫中国接受一种名叫鸦片的麻醉剂”,因此,这场战争就被称为鸦片战争。

⑵有人说:因为林则徐禁烟,鸦片战争才爆发。你们是否赞同这一观点。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是要使中国成为英国商品自由开放的广阔市场,要打开中国的大门。试想,如果没有林则徐的禁烟运动,英国资产阶级也会寻找出另一借口来发动战争的,这是毫无疑问的。由此可见,鸦片战争的爆发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2、出示相关史料感受历史再现。

材料1:英军攻入定海,将全城洗劫一空,一个参加了这次战役的英军官记载到:“军队登陆了,英国国旗竖起来了。从这一分钟起,可怕的掠夺在眼前展开了。横暴的闯入每幢房子,打开每一只箱箧,„„这一切都被席卷而去,剩下来的只是被无情炮火击毙击伤的死户和伤员,„„直到再没有什么东西可拿的时候,抢劫才停止。”——古柏尔等著《殖民地保护国新历史》

材料2:三元里的抗英:“逆夷自破虎门以来,未有如此之受创者。”“乡民熟睹官兵不可恃,激于义愤,竭力抵抗,一呼而起,遂令英夷胆落魂飞,骤解围困”。——引自林增平《中国近代史》

教师指导学生看鸦片战争示意图,讲述鸦片战争的两个阶段:一是攻广州、陷定海、逼天津,道光帝将林则徐撤职查办;二是占香港、进吴淞、到南京,清政府被迫签订城下之盟。再归纳提示:由于清王朝入主中原后,采取闭关锁国政策,造成了固步自封、愚昧落后的心理,结果“落后就要挨打”,在战争中吃了败仗。尽管中国所进行的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尽管有关天培这样的爱国将士的英勇抵抗,但仍然挽回不了失败的结局,腐败的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3、出示条约内容,并找学生朗读。指出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结合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请你分析一下,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

教师带领学生阅读《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指导学生看割让香港岛示意图。引导学生将条约的主要内容归纳为割地、赔款、通商六个字。再与学生交流讨论、分析,得出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论。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总结,指出割让香港岛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巨额赔款,增加了人民负担;开放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结果,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延伸: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有哪些影响呢?

一是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中国从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二是中国的社会矛盾也发生了变化,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三是革命任务的变化,中国人民开始了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总之,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讲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涵义:“半封建”指原有的封建经济已被破坏,有了一定成分的资本主义经济形式,但仍保持着封建剥削制度。“半殖民地”指当时形式上独立,但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受帝国主义压迫和控制的国家。

4、学生交流讨论、自由发言,将《19世纪上半期的中英两国的情况对比表》再次用投影展示在学生面前,这场正义与邪恶、文明与野蛮、自卫与劫掠的搏击,其结局是:正义遭到惩罚,野蛮亵渎了文明,劫掠者弹冠相庆,自卫者俯首求降。为什么会是这种结局呢?

师:(从学生讨论中归纳、概括)具体原因是清政府政治腐败;中国封建经济落后;军事技术和装备落后;综合国力衰弱;掌握战争领导权的清朝统治集团战和不定,军事指挥失当。根本原因是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抵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总结:中国和欧洲的资本主义萌芽几乎是同时产生的。但是,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却受到封建专制主义的严重阻碍,一直处于萌芽状态。相反,欧洲的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欧洲社会的一系列活动、运动都在促进它的成长发展。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功,促使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迅猛发展,特别是英国,成了号称‚世界工厂‛的资本主义第一强国。这样拥有先进生产力和近代战争武器的英国在同清王朝的较量中就明显处于优势,这也就决定了社会制度和生产力落后的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必然失败的结局。战争虽然结束了,但是留给我们的是沉痛的思考:为什么中国会战败?实际上,归根结底,失败的根本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战胜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是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深刻的历史教训

三、课堂练习:(使用多媒体)﹙略﹚

四、巩固小结

本课通过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吸取鸦片战争“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树立我们的民族意识和忧患意识。只有大力发展“科教兴国”战略,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自立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国家的强大是我们赢得平安的保障。

五、作业:

1、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5页“练一练”。

2、完成《优化设计》的第五题和第六题。

六、板书设计:

第一课 鸦片战争

㈠ 林则徐虎门销烟:

1、背景:

2、经过:

3、意义: ㈡鸦片战争:

1、原因:

2、时间:

3、经过:

4、结果:

㈢鸦片战争对近代社会的影响:

1、性质:

2、影响:

七、教学反思:

历史学科不只是关于过去的学科,还是一门具有现实性、时代性的学科。在教学中我们应力求做到贴近学生、贴近社会。在我看来,兴趣是历史教学的第一要务,无兴趣这无真正的有效教学。

在本课的教学中通过展现教材文本以外的更丰富的历史,以多种史料图片、音频相配合的形式,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创设情景教学法和问题启发式教学法及分组自学讨论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课堂实效,这是设计这节课的思想。本课的教学基本是成功的,表现在:课前预设的教学目标基本得以实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表现出较浓厚的学习兴趣并积极主动参于其中。特别是问题情境的设计,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深层次的参与教学。比如在解答鸦片对中国社会造成哪些危害时,学生的回答不仅很全面,还联系到了现实社会的吸毒现象和毒品走私,自发地意识到要远离毒品,还有一些学生联想到了国际戒烟日和国际禁毒日,不仅使历史教学渗透了德育教育,而且使历史课堂成为展示自我的舞台。

但在教学中我也发现有两个问题很难处理,一是如何精选史料、图片,也就是围绕什么问题、通过什么途径以及如何筛选史料的问题,常常使我们感到困惑。有针对性、灵活的选择使用史料、图片不仅要不断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素质,还要发挥集体的力量,资源共享。其二是如何设计更好的问题,调动全体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在本课中虽然我力图让问题设计得更适合学生,但由于学生的知识储备不够充足,认识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等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加之课堂学习时间有限,有些问题学生不易答出,教师自能采取自问自答的模式,使得设计的问题有落空的感觉。例如在解答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以及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时学生就觉得很茫然,不知该从哪里下手,未能很好完成这一教学目标。

鸦片战争课件 篇3

第1课 鸦片战争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基本史实。掌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认识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2、通过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签订《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记取鸦片战争“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中国古代史和近代史之间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和分水岭。鸦片战争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奋起抗争、探索富强的开始。中国近代史发展的三条线索都可以在本课找到源头,它决定了中国近百年的历史走向,是本册书中的重要单元。这节课的特点是内容庞杂,联系广泛,既有贯穿古、近代的纵向联系,又有沟通中、外的横向联系,理论要求较高。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关于虎门硝烟、鸦片战争的视频、资料,并制成多媒体课件。

2、教师课前可按照学生的兴趣,将其分为中国组和英国组,分别研究鸦片战争前的中英概况。各组搜集相关资料,着眼于中英双方国情的综合性比较。课堂上两组陈述两国概况,大家讨论中英两国情况说明了什么?鸦片战争是否可以避免?

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情境讨论式教学法、启发式谈话法。由浅入深,层层推进,从高度、广度、深度上开拓学生的思维,师生共同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语(2分钟):请大家看一幅图片:罂粟花,这种花外表非常的美丽,这种花的汁可以熬成鸦片,具有麻醉作用。鸦片确实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但它也是一种毒品。人一旦吸食就不易戒除容易上瘾,大量吸食不仅对人体有害,而且给社会带来许多不安定的因素,如倾家荡产、家破人亡等。这些毒品是英国作为商品向我国非法输入的,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呢?

二、教授新课: 学和练(28分钟)任务一: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

1、相距遥远的英国为什么向中国走私鸦片?

教师讲解:19世纪英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迅速发展,在对外政策上采取殖民扩张,力求打开国外市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它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中国。(中国是西方人一直梦寐以求的地方。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的旅行纪中这样描述过,东方遍地是黄金,更是激起了西方对中国的向往。在清康熙帝时,英国曾有使节到中国访问,结果无功而返。)

而此时的中国,仍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对外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国势日益衰弱,逐渐落伍于西方各国。英国通过广州十三行销往中国的商品(呢绒、布匹)没有市场,在中英贸易中处于出超(赔钱)。后来,英发现从事毒品贸易可谋取暴力,就向中国走私鸦片。从教材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的激增表中可以看出,到1838年已达到40200箱,获利白银519万两。所以说,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根本原因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思想教育:英国资产阶级认为鸦片有害,应严格限制国内消耗;而一方面为了获取巨额利润而鼓励外销。这一目的彻底暴露了英国资产阶级的无耻和伪善,认识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

2、鸦片的危害有哪些?

指导学生看自由阅读卡、阅读P3《袍子谣》分析鸦片战争的危害:银外流、国贫弱、人体弱。许多白银流入英国,加剧了中国的贫弱。官僚吸食鸦片,腐蚀了清朝的统治机构。严重摧残了吸食者的体质,中国国民素质整体下降。官兵吸食鸦片,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给中华民族带来沉重的灾难。

3、简述虎门销烟的背景、时间、地点、历史意义。

讨论:你将如何面对因鸦片走私所带来的严重局势。在学生充分讨论、各抒己见后,教师再归纳鸦片走私已严重危及清王朝的统治,所以道光帝派林则徐到广东禁烟。林则徐实行严厉的禁烟措施,派人暗访密查,缉拿烟贩。强迫交出鸦片,并写下保证书。加强海防,训练水师、民团。虎门销烟并将缴获的230多万斤鸦片在虎门海滩销毁(销烟是采用化学反应的方式方法进行,并非烧烟)(林则徐卓越的组织才能和高尚的人格精神)

虎门销烟时间:1839年6月3日,地点:虎门,历史意义: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讨论:近年来我国吸毒人数呈上升趋势,面对这种情况,谈谈在“拒绝毒品,养成文明生活方式”方面,我们青少年应当怎样做?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

任务二:学习“中英《南京条约》”(课本4-5)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林则徐虎门销烟打击了鸦片贩子的嚣张气焰,挫败了英国用鸦片打开中国大门的美梦。他们决心发动侵略战争,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教师提问:这场战争是否因林则徐的禁烟引起的? 经过学生的辩论,最后师生达成共识:打开中国市场是英国资产阶级的既定政策,这场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保护鸦片贸易、推行殖民扩张政策的必然和继续,没有林则徐的禁烟,他们也是要这样做的,只是时间的早晚而已。所以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林则徐禁烟只是英发动战争的一个借口。(英国人的三块敲门砖:正常贸易——鸦片——炮舰)

鸦片战争的结果如何?原因何在?对我们有何启示?

教师指导学生看鸦片战争示意图,讲述鸦片战争的两个阶段:一是攻广州、陷定海、逼天津,道光帝将林则徐撤职查办;二是占香港、进吴淞、到南京,清政府被迫签订城下之盟。可得出鸦片战争的结果是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

对于清政府失败的原因,可由学生从政府机构、生产力水平、武器装备、军队战斗力、对外国策、综合实力等方面指导学生讨论,最后教师归纳总结:由于清王朝入主中原后,采取闭关锁国政策,失去了通过对外经济文化交往来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的机遇,造成了固步自封、愚昧落后、夜郎自大的心理,结果“落后就要挨打”,在战争中吃了败仗。尽管中国所进行的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尽管有关天培这样的爱国将士的英勇抵抗,但仍然挽回不了失败的结局,腐败的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失败的根本与原因: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清朝腐朽的封建制度。英国军事实力,军事装备优于中国;清王朝的落后、腐败、无能,没有重用贤能;妄自尊大,闭目塞听;缺少必要的准备,打无准备之仗;没有充分发动人民群众。

启示:“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是硬道理”“ 弱国无外交” 应该怎样做:以史为鉴,奋发图强,避免历史悲剧重演。2、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的时间、地点及内容。

让学生阅读《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指导学生看割让香港岛示意图。引导学生将条约的主要内容归纳为割地、赔款、通商、关税协定十个字,学生自主掌握。教师可结合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分析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危害:割让香港岛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赔偿巨款,增加了人民负担;开放五口,协定关税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输出。再与学生交流讨论、分析,得出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开始了反对外来侵略、反对本国封建主义的斗争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教师解释什么是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的含义是形式上独立,但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受帝国主义控制和压迫的国家。半封建社会的含义是原有封建经济遭到破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成分,但仍保持着封建剥削制度。而后依据中英《南京条约》内容引导学生讨论分析,认识条约签订后,中国虽然是形式上独立的国家,但其独立自主的政治已开始受到外来的干预;以自然经济为特征的封建社会也受到外来资本主义的冲击,已不是完整的封建社会,因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板书设计:

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走私鸦片→鸦片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林则徐禁烟、虎门销烟→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清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英国通过三块敲门砖:正常贸易——鸦片——炮舰,打开了中国的市场,迫使中国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我们要以史为鉴,努力学习,振兴中华,避免历史悲剧重演。

鸦片战争课件 篇4

第二课 教学内容 《四川省义务教育改革实验教科书小学信息技术》 五年级上册 第二课《用“看图软件”欣赏图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认识ACDSee软件的界面;学会ACDSee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了解图片文件名特点和图片格式(扩展名)。 过程与方法 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下,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相互讨论和动手操作,认识ACDSee软件的界面,自主学习ACDSee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 学会使用快捷操作栏 教学难点 理解“文件浏览界面”和“图片观看窗口”两种界面的关系和转换方法 课前准备 1、在每台学生电脑的“我的文档”->“My Pictures”文件夹中,放入几十张漂亮的图片,主题应为五年级学生感兴趣的动物、动漫等内容。图片格式应该多种多样,至少应该包括jpg、bmp、gif等常见格式。其中,有部分图片经过90、180、270等不同角度的旋转,以供学生操作。 2、学生讨论可以就近分组,也可不分组,同桌或邻近的同学进行讨论。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提出问题引入课题 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很多漂亮的图片,(教师演示其中若干张),今天要请同学们好好欣赏。 在电脑上观看图片,需要用到“看图软件”,ACDSee就是一种很常用的“看图软件”,使用它,能方便地观看各种格式的图片。 ACDSee软件怎么使用呢?同学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用过许多软件,对常用软件的界面和使用方法,都有一定的认识,今天,我希望同学们阅读教材,通过讨论和动手操作,自己来学会ACDSee软件的使用方法。   学习新课 学习任务一:使用ACDSee软件观看老师为同学们准备的精美图片 1、首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一节和第二节,然后动手试一试,用ACDSee软件观看老师为大家准备的漂亮图片。 2、(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小结(运用讲解、演示、提问和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ACDSee软件的启动、两种界面的转换方法、快捷操作栏的位置和使用方法 4、(重点讲解和演示“文件浏览界面”和“图片观看窗口”两种界面的关系和转换方法,强调在不同的需要时,使用相应的界面:在查找图片位置、大致浏览图片的时候,使用“文件浏览界面”;在详细查看和欣赏图片的时候,使用“图片观看窗口”)   自主阅读教材第一节和第二节; 启动ACDSee软件; 进入“图片观看窗口”,尝试“前翻”和“后翻”图片;   学习新课 学习任务二:认识常见的`图片文件格式 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三节,了解关于图片文件格式的知识,再用ACDSee软件在老师给你们准备的图片中找找看,你认识哪些图片文件格式,把你认识的图片文件格式说给同桌的同学听一听。 2、(教师巡视、参加部分同学讨论) 3、小结(运用提问和演示):常见的三种图片文件格式   自主阅读教材第三节; 用ACDSee软件在图片中找出认识的图片文件格式,说给同桌的同学听一听。 学习任务三:用旋转的方法调整角度不合适的图片 1、刚才同学们欣赏图片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一些有问题的图片啊?对了,有一些图片是横着的或者倒着的。怎样才能把它们纠正过来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四节,然后自己动手操作,把这些图片的方向旋转正确。 2、(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小结(请同学演示):旋转工具的使用方法   自主阅读教材第四节; 用旋转工具把方向不正确的图片纠正过来。 整理和 拓展 1、总结:整理本课知识;小结学生学习情况。 2、拓展(“做一做”2):我们已经学会怎样旋转图片,可你知道翻转图片有什么效果吗?赶快动手试一试吧!   动手操作,自主学习翻转工具的使用方法。  

鸦片战争课件 篇5

教材内容:本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课)共有3个子目,分别是“欧洲以外的诱惑”、“哥伦布的发现”和“首次环球航行”。第一子目介绍了从15世纪开始欧洲航海家的探险动机和条件。第二子目介绍了哥伦布的探险活动。第三子目介绍了迪亚士、达?伽马的探险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第三子目最后用两段课文从正反两个方面阐述了新航路开辟的积极意义和消极后果。

复述哥伦布的主要活动,初步认识新航路开辟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所起的作用。

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动机及技术条件。了解哥伦布的探险经过,知道哥伦布是新大陆的发现者。知道迪亚士、达伽马的航行以及麦哲伦首次环球航行探险的经历。归纳并阐明新航路开辟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后果,逐步培养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预习课文并搜集相关资料,编演小品,体验航海探险的艰难。巧设历史情境,以现场采访的形式深入感受探险的艰难,分析探险家们共同具备的心理素质。比较郑和下西洋与欧洲探险家的远航,分析二者的异同。

通过对欧洲航海家在航海历程中体现的勇气、决心及团结合作精神的了解,培养学生坚毅、进取的性格。学习哥伦布敢于打破常规向西航行的创新精神。

课程标准中“复述哥伦布的主要活动”,可以通过课堂表演由学生自主来学习。教师再把具体的知识点设计成问题放在课堂表演后由学生来讨论回答,达成学习目标。本课难点在“初步认识新航路开辟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所起的作用”,这一点可以通过课堂导入(从古代文明交流的角度切入)先进行铺垫。再通过场景对话的活动从不同角度展现新航路开辟对东西方社会历史发展起到的作用。

请学生回忆八年级下册学习的马可?波罗的故事并介绍《马可?波罗行记》,从古代文明交流的角度引入本课。

教师提问:1、文明之间的交往方式有哪两种?2、两种交往方式比较,各有什么利弊?对东方和西方各产生什么影响?3、你知道欧洲进入近代以后怎么与东方世界交流的呢?

步骤一:回眸——追寻探险者的足迹(自主学习,完成知识盘点,初步构建知识结构):

①从( )世纪开始,欧洲各国相继开始了持续二百多年的( )、( )、( )和( ),史称“ ”,主要国家是( )和( )。

②( )年,哥伦布从( )出发,横渡( ),先后到达( )、( )、( )等,使广大中、南美洲地区成为( )的殖民地。他称那里的土著居民为“ ”,加勒比海上的这些岛屿为“ ”。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边讲解知识结构,边板书或使用多媒体展示:

(1)准备:选出节目主持人,推选哥伦布、麦哲伦、西班牙国王、记者的扮演者,其余同学作为现场观众。

(2)设计过程:先再现四个场景,然后以谈话形式进行现场的问答,最后由全体观众讨论问题。

鸦片战争课件 篇6

第一课 《鸦片战争》 学案

教学目标: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带来的危害;掌握虎门销烟的壮举;

理解《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让学生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增强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虎门销烟        《南京条约》

一:课前预习

1.虎门销 烟:    年   月  日,林则徐在        销毁鸦片。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        的伟大胜利,显示了             坚 强意志。林则徐是             。

2.鸦片 战争:时间:     结果:签订              影响:中始沦为        社会,是                        的开端。

3.《南 京条约》:     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       。条约内容:割      给英国;   赔款       万元;开放    、   、     、    、   五处为通商口岸 ,英商进出口货物交 纳的税款,中国须同       商定。

二:内容研讨

1. 引导学生依据教学目标仔细阅读课文 内容。

2. 分组研讨以下问题:

① 结合课文内容归纳鸦片的危害

② 概况虎门销烟的知识点:时间 、地点、人物、意义

③ 介绍“鸦片战争”的名称,分析战争的两个阶段

④ 归纳清政府战败的原因

⑤ 朗读《南京条约》的内容并理清:时间、双方、内容

⑥ 教师结合内容分析影响,指出鸦片战争 是中国 近代史的开端

三:练习反馈

㈠. 选择题

1. 清朝有位官员开展禁烟运动,并取得重大胜利。这个人是

a.关天培    b.林则徐    c.魏源     d.李鸿章

2. 在《南京条约》中,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完整的条款是

a.赔款2100万元      b.开放广州等无处为通商口岸

c .割让香港岛 d.英商进出口货物交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 国商定。

㈡:材料题

1. 上图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史上哪一件重大历史事件?

2. 这件事发生在哪一年?领导人是谁?这件事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鸦片战争课件 篇7

教师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还可以从战争的手段上来比较。引发学生思考。由此导出 “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阅读教材中《天津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下面三个思考题:

①有否与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相似的内容?②有哪些新增加的内容?③与鸦片战争后的不平等条约对比分析,《天津条约》使列强得到或扩大了哪些侵略权益?

学生经过分析思考,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

关于战争再起,教师首先提醒学生关于世界历史上的两个值得注意的事件:一个是1857年,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一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再一个就是英国于1859年刚镇压了它的殖民地--印度的反英大起义。以使学生对战争再起有较清醒的认识。

关于《北京条约》的签订,由学生看书,掌握《北京条约》内容既可。

教师首先介绍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美俄两国的不同表现,然后由学生分析美国只是帮凶的原因。再分析俄国此时侵略中国的特点是什么?表现是什么?影响有什么?由学生回答。

鸦片战争课件 篇8

教学目标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和经过;中国军民的英勇抗争;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主要内容;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的签订;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危害;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通过对《南京条约》及其附件、《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内容的分析,使学生明确其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导致封建经济逐渐解体,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通过指导学生结合史实讨论中国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利用科学观点分析历史因果关系的能力,以及论从史出的史学研究方法。

通过分析使学生明确,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蓄谋已久的侵略中国的非正义战争。通过介绍鸦片战争中为国捐躯的爱国将领,培养学生崇敬英雄、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唤起他们的历史责任感和献身精神,树立正确的“社会―个人”的社会价值和生存价值观。

1.教材分析:

知识分析:1840年,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将中国变为其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腐朽的清政府战败求和,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地位分析: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以鸦片战争为起点,中西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中国丧失了国家主权的独立和领土的完整,丧失了对外交往的主动权,被西方列强强行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又引起社会主要矛盾、革命性质的变化,中国历史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重点分析:

(1)战争爆发的原因是重点。要批驳一种认为禁烟运动是导致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的错误观点。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是要使中国成为英国商品自由开放的广阔市场,如果没有林则徐的禁烟运动,英国资产阶级也会寻找出另一借口来发动战争的。鸦片战争的爆发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2)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主要内容是重点。作为中国近代史上外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订立的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作为鸦片战争的结果,不但使中国蒙受重大损失,而且使中国社会的性质开始发生根本的变化。

(3)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是重点。需要从两个层次来看,具体原因是清政府政治腐败;中国封建经济落后;军事技术和装备落后;综合国力衰弱;掌握战争领导权的清朝统治集团战和不定,军事指挥失当。根本原因是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抵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4)鸦片战争的影响是重点。需要学生全面了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难点分析:

(1)对一些专用名词的理解和把握是难点。如“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由于这涉及到外交、外贸方面的专业知识,初中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

(2)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即中国开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化是难点。社会性质、社会矛盾和革命性质变化等问题较为抽象,初中学生不具备足够的理论基础,所以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

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⑴通过对鸦片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和经过的学习,启发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对鸦片战争的性质做出正确的分析,澄清和批驳一些错误认识和谬论,以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2)通过分析中英《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危害,初步培养学生透过现象揭示事物本质的能力,从政治、经济的角度理解中国发生重大转折的能力。

2.教法分析:

关于“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主要内容”,建议教师讲完《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后,指导学生看书,依次分析以下三个问题:《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所有内容的目的是什么?侵犯了中国什么权利?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然后利用扩展资料,给出相关专有名词的定义。结合“鸦片战争的影响”这另一个重点一起思考。

关于“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首先提出问题,“中英鸦片战争的结局是:正义遭到惩罚,野蛮亵渎了文明,劫掠者弹冠相庆,自卫者屈膝求和。为什么会是这种结局呢?”指导学生就表面的具体原因和根本原因进行分析。得出文明衰败的根源,一般说来,主要不在于外部力量的打击,而在于内部机制的退化这一被历史无数次证明的结论。

关于“对一些专用名词的理解和把握”,建议教师对这些名词结合条约规定进行专门的解释、分析。

关于“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建议教师结合《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危害,利用图示,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推导出社会性质→主要矛盾→革命任务→革命时期的变化这一逻辑关系。

教学重点: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主要内容、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鸦片战争的影响

教法设计:教师讲解,学生就部分问题进行探究。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本资源库提供的网络型课件,进行网络教学。

板书设计:

鸦片战争课件 篇9

《第一课 鸦片战争》说课稿

2010-9-6 顾新凤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和地位

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前后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两个阶段。从内容上看,第一课 鸦片战争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侵略与抗争探索,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结构上看,这段历史有两大线索,一是列强发动鸦片战争,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渐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二是中国人民面对侵略进行的反抗斗争等。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在具体感知历史的基础上,获取历史信息,有效提高多层面、多角度的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落后就要挨打”,感受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2、教学目标:

1、记住:(1)知道: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2)简述鸦片战争的过程。

2、结合《南京条约》的内容,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带来的危害。

3、认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设置依据: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

3、教学重点:

侵华战争与条约,反抗斗争与民族英雄。

【依据:学习历史,不仅仅要学生记住基础知识,还要认识历史事件对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考点。】

教学难点: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依据:通过学习基础知识,归纳成线索成主题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弱项。从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出发,将此定位难点。】

4、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同步训练》

【依据:利用课件演示历史发展线索、出示导航问题,展示事物间的因果关系,《同步训练》重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诊断性练习,以练促学。】

二、说学生

初二学生通过初一的学习,对分析历史事件有了一定的方法,学习自主性已有很大提高,因此,教学设计突出学生的自主先学。同时,初二学生在对历史的学习中还是侧重于知识点的记忆,缺少对历史线索构建的有意性和主动性,因此,设计中突出学生对线索的构建和展示。

三、说教法

鉴于上述情况,我采用自主先习、知识结构导学、问题导航、典型例题总结等方法相结合。

四、说学法

自主学习法、对比分析法、归纳法、合作探究等方法相结合。因为学生对学习内容已有了一定预习,自主学习法比较实用,对比、归纳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鉴于初二课时容量大,难度大的特点,用合作探究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五、说教学流程

1、整体感知:通过直接呈现中国近代史的知识线索和分期,让学生整体感知这段历史,并设问“中国近代史的社会性质”,以进步区分“社会性质”“革命性质”。

【[意图:呈现线索,整体感知,为课时学习做准备。】

2、自学提炼:出示问题“通过预习,你认为本课重点介绍了哪些问题?” 让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线索图。【意图:一是检查学生的先学情况,二是培养学生建构知识线索的能力。】

3、出示学习目标,进行目标定向。【意图:学有目的】

4、先学后教:依次出示自学指导

(一)(二)

(三),呈现导航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检查,点拨。归纳综合问题:(1)说出《南京条约》的时间、主要内容、影响。(2)结合《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一下,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危害?

(3)中国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有什么教训? 【充分讨论、展示,教师及时点拨方法】

5、总结建构:出示鸦片战争线索图,引导学生建构知识网络。【用线索图的方式建构知识网络】

5、达标练习:学生练习——矫正——点拨 【利用练习,巩固基础知识】。

6、推荐作业:推荐预习第二次鸦片战争,注意分析战争的方法。【让学生掌握分析历史事件的要素和方法。】

舞蹈教案(热门六篇)


资料的意义非常的广泛,可以指需要查到某样东西所需要的素材。当一次学习即将开始时,我们通常会接触到一些资料。有了资料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所以,你有哪些值得推荐的资料内容呢?小编特别整理来自网络的舞蹈教案(热门六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舞蹈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欣赏乐曲,理解ABA的曲式结构,感知音乐欢快的情绪和节奏特点。

节奏。

3.体验随音乐玩游戏的乐趣。

活动重点

欣赏乐曲,理解ABA的曲式结构,感知音乐欢快的情绪和节奏特点。

活动难点

学会有控制的用身体动作表现乐曲的速度和节奏。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了解键盘是用来打字的,有观察使用键盘打字的经验。

2.物质准备:《打字机》音乐,《打字机》视频,乐曲图谱,键盘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观看打字机视频,引发幼儿活动兴趣。

提问:视频里的人在干什么?

出示打字机图片,引发已有经验。

小结:很多年前没有电脑,人们就是用这种老式打字机打字。在美国有一个叫安德森的音乐家,他用这种打字机打字的声音写了一首有趣的乐曲,名叫《打字机》,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音乐。

二、幼儿欣赏乐曲,初步感受乐曲节奏、内容及结构

1.幼儿欣赏乐曲

提问:听了之后,你有什么感觉?心情怎么样?

叮的声音含义。提问: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叮的声音代表什么意思?

小结:原来打字员在工作的时候会发出“哒哒哒哒”的打字声,当出现“叮”的声音时,是打字机在提醒我们,这一行打满啦,该换下一行了。

三、结合图谱理解音乐,用动作表现乐曲节奏和内容

1.结合图谱,感知乐曲结构。

刚刚有人给我们发来一份新文件,希望打字员们又快又好的打出来,你们想不想接下这份工作?一起来看!(边看图谱边听音乐)

提问:文件有点长,听了音乐后你觉得可以分成几部分?你还发现什么了?

2.分段欣赏,用动作表现乐段内容

(1)欣赏A段,对应图谱符号与音。

提问:你觉得文件上的符号代表什么声音?最后一句和前面一样吗?哪里不一样?乐曲里叮了几下?叮的时候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示?

幼儿完整表现A段,教师根据幼儿表现点评。

(2)教师带领幼儿边看图谱边做B段内容

提问:眼睛代表什么意思?当我们停下来检查的时候可以做什么动作?你还发现什么不同了?

幼儿练习做两遍,第一遍看图谱做,第二遍加入第三段的内容。

提问:最后的手势代表什么意思?

(3)幼儿用动作完整表现音乐

3.引导幼儿利用小椅子开展游戏。

提问:用小椅子当打字机,你会在哪里打字?

(四)出示游戏道具,尝试有控制的表现音乐。

教师示范打字机游戏,幼儿认真观察。

提问:我是什么时候抽的文件?每次抽多少?

课后延伸:

在表演区投放音乐和道具,鼓励幼儿自主创编动作声音,尝试加入碰铃,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舞蹈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组合训练,让学生掌握“双勾脚”、“双绷脚”、“屈膝勾脚外旋”、“绷脚内旋”“交替勾绷脚”等的做法及名称。

2、技能目标:通过舞蹈基础性训练组合让学生能够较好的做到上身直立、勾绷脚组合动作规范。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脚部灵活性及协调能力,舞蹈时初步具有乐感。

教学重难点:

1、舞蹈基础性训练的规范性。

2、勾绷脚和身体的配合

教学方法:

说教法、模仿法

课时:

四课时

教具:

舞蹈教室

教学过程:

一、整队集合,教师清点人数,师生问好

二、准备部分

软开度练习

1,全身放松组合练习(要求:动作最大限度的伸展)

2,压肩练习(要求:膝盖直立,后背平直拉伸,双手与肩同宽,肩部放松)

3,腰的练习(要求:动作连贯,呼吸匀称,顶腰时要一节一节往上走,顶到最大限度,以达到腰的训练)

4,压腿练习(要求:双腿伸直,挺腰,收跨,压腿时做到从大腿根断开,用腹部贴大腿)

5,压垮练习(要求:后背平直,脊柱最大限度拉伸)

6,立半脚尖(要求:五指留在地板上,双腿直立)

三、基础部分

《勾绷脚》组合

双绷脚

动作:正部位伸腿坐,双脚并拢,脚背脚尖往下绷。

要求:绷脚时脚背最大限度伸展,与小腿呈优美的弧线。

组织教法:

1)教师示范讲解双绷脚的`做法

2)教师带领学生集体练习

3)教师纠正学生动作,讲解动作的规格要领

4)学生自己做动作

双勾脚

动作:绷脚准备,用脚尖带着整个脚往小腿方向勾。

要求:脚后跟最大限度伸展,脚背与小腿形成小于90°的角。

组织教法:

1)教师示范讲解双勾脚的做法

2)教师带领学生集体练习

3)教师纠正学生动作,讲解动作的规格要领

4)学生自己做动作

四、结束

1,教师总结本节课内容

2,宣布下节课内容

舞蹈教案【篇3】

2012年—2013年上学期舞蹈教学教案

第一、二周(一周的教案包含4个课时,共8课时)教学课题:舞蹈基本功训练——压腿踢腿练习

教学内容:

1、介绍舞蹈基本功的作用;

2、教学生练习舞蹈基本功腿部柔软度的方法。 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学习舞蹈的条件;

2、教会学生练习舞蹈腿部软开的的方式方法;

3、训练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忍受力,表扬学生进行舞蹈的勇气。

重点、难点:主要解决开度和软度,让学生在认识练习腿部柔软度的正确方法,避免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拉伤韧带。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基本功练习

1.向学生介绍舞蹈基本功的重要性,它是学好舞蹈的基石。并向学生介绍舞蹈基本功在舞蹈中的作用。2.准备活动

跳绳

1分钟×3组 3.把杆上的压腿练习

这是舞蹈基础训练中最为基本的训练内容,分别为压前、旁、后腿。压腿的练习有助于打开学生腿部关节的韧带。压腿时要注意腿部关节的直立,脚背向外打开绷直,并保持上半身的直立。向下压至上半身和腿部之间的没有缝隙。个别学生韧带太紧,在压腿的过程中不要苛求一定要压下去,保持正确的姿态,日积月累就可以拉长韧带,达到要求。特别注意的是胯部要端正。压旁腿和后腿 的时候学生最容易出胯和斜胯,需要及时矫正。在压旁腿时,同侧的手扶住把杆,另一只手臂紧贴在耳边,向腿上靠近并尽量向远处伸展,拉长旁腰。压后腿时,注意肩膀端平,颈部不要缩,撑住头部别掉下去,并向后伸展。向前8个8拍,抱腿4个8拍; 向侧8个8拍,抱腿4个8拍; 向后8个8拍,抱腿4个8拍; 换个方向重复一遍。

要求:腿要直,脚背绷紧,上身直立,节奏准确。4.把杆上的踢腿练习

是培养腿的力度和开度的训练。不论是前腿还是旁腿,都要保持上半身直立,中段夹紧,眼睛注视前方。踢腿的过程中,同样要注意脚背和膝盖的绷直。有许多学生在踢腿的时候,为了让腿部可以碰到身体,上半身极力向前够。这样做,颈部便往回缩,头向前探,双膝弯曲,非常难看。所以,在踢腿前要告诫她们,踢不高没有关系,最重要的是保持正确的姿态。在这一前提下,经过刻苦练习,腿会越踢越高,韧带越拉越长。除了身体和腿要注意外,两只手臂也不能忽视,在踢腿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手臂端平,不能放松下来。向前8个8拍; 向侧8个8拍; 向后8个8拍; 换个方向重复一遍。

要求:腿要直,脚背绷紧,上身直立,节奏准确。

三、做一些简单的放松练习

四、课后作业

每位同学用文字把压腿和踢腿的方法记录下来。

第三周(一周的教案包含4个课时)

教学课题:舞蹈基本功训练——下腰,手位练习

教学内容:

1、教学生练习舞蹈基本功要部柔软度的方法。

2、教学生练习芭蕾手位的动作。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芭蕾的七个基本手位;

2、教会学生练习舞蹈腰部软开的的方式方法;

3、训练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忍受力,表扬学生进行舞蹈的勇气。

重点、难点:学生熟记芭蕾的基本手位,能优美的做出。让学生在认识练习腰部柔软度的正确方法,避免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拉伤韧带。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基本功练习1.准备活动

跳绳

1分钟×3组

2.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压腿。

向前8个8拍,抱腿4个8拍; 向侧8个8拍,抱腿4个8拍; 向后8个8拍,抱腿4个8拍; 换个方向重复一遍。

要求:腿要直,脚背绷紧,上身直立,节奏准确。3.复习把杆上的踢腿练习向前8个8拍; 向侧8个8拍; 向后8个8拍; 换个方向重复一遍。

要求:腿要直,脚背绷紧,上身直立,节奏准确。5.学习芭蕾的七个基本手位

首先进行站立的练习,站立的时候要双腿并拢,双脚小八字站立,挺胸抬头提臀收腹,肩膀下沉,下巴微微上抬。

芭蕾手位:一位手、二位手、三位手、四位手、五位手、六位手、七位手。

要求:练习时手的位置要准确,动作要柔和 6.学习下腰

刚开始的时候,先进行地面上的撑起后腰练习,通过练习学生能体会撑起腰部的动作,锻炼手臂和腿的力量,为以后的下腰练习做好准备。

练习完后,双脚并拢蹲下来,双手抱住双膝,头埋下来.教师顺着脊柱给学生做按摩,保护她

们的脊柱不受到伤害。

五、做一些简单的放松练习

六、课后作业

每位同学用文字把手位和下腰的方法记录下来。

第四、五周(一周的教案包含4个课时,共8课时)

教学课题:舞蹈基本功训练——把杆动作和下腰动作的练习

教学内容:

1、教会学生把杆上动作擦地、小踢腿,蹲,划圆的动作。

2、教学生练习舞蹈基本功要部柔软度的方法。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把杆动作;

2、通过练习加强学生的上身感觉和腿部的紧张绷直的感觉。

3、教会学生练习舞蹈腰部软开的的方式方法;

4、训练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忍受力,表扬学生进行舞蹈的勇气。

重点、难点:学生熟记把杆动作,能在保持上身优美姿势的情况下的做出来。在做的过程中腿要直,脚背绷紧,上身直立,节奏准确。让学生在认识练习腰部柔软度的正确方法,避免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拉伤韧带。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基本功练习1.准备活动

跳绳

1分钟×3组 2.压腿练习

向前8个8拍,抱腿4个8拍; 向侧8个8拍,抱腿4个8拍; 向后8个8拍,抱腿4个8拍; 换个方向重复一遍。

要求:腿要直,脚背绷紧,上身直立,节奏准确。3.踢腿练习

向前8个8拍; 向侧8个8拍; 向后8个8拍; 换个方向重复一遍。

要求:腿要直,脚背绷紧,上身直立,节奏准确。4.把杆动作学习

基本的把杆动作组合:

(1)(双手/单手)扶把,一位脚擦地组合(2)(双手/单手)扶把,一位脚蹲组合(3)(双手/单手)扶把,一位脚划圈组合(4)五位脚,单手扶把 小踢腿组合 5.复习芭蕾的七个基本手位

6.继续学习下腰动作

有些学生腰的柔韧性不错,但是手脚都没有力量,支撑不住身体,常常是用头顶住地面下腰.教师都要给学生以适当的帮助,保护她们,纠正下腰的姿态,告诉她们用力的部位和下腰的方法.双脚打开至肩宽,双臂向上伸直,五指打开,手心朝前.下腰时,上半身向后仰,头抬起来向后找自己的脚后跟,身体和手都向脚后跟靠齐并往里卷.下好以后,手臂和膝盖都尽力撑直,眼睛看脚后跟.练习完后,双脚并拢蹲下来,双手抱住双膝,头埋下来.教师顺着脊柱给学生做按摩,保护她们的脊柱不受到伤害。

三、做一些简单的放松练习

四、课后作业

每位同学用文字把练习把杆动作的步骤记录下来。

第六、八周(一周的教案包含4个课时,共8个课时)教学课题:舞蹈基本功训练——波浪动作的练习

教学内容:让学生学会身体和手臂的一些波浪动作;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波浪动作练习学生的手臂和身体的灵活和协调性。

2、让学生通过练习感受到舞蹈的美感。 重点、难点:波浪动作的连贯性和延展性。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基本功练习1.准备活动

跳绳

1分钟×3组

2.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压腿。

向前8个8拍,抱腿4个8拍; 向侧8个8拍,抱腿4个8拍; 向后8个8拍,抱腿4个8拍; 换个方向重复一遍。

要求:腿要直,脚背绷紧,上身直立,节奏准确。3.复习把杆上的踢腿练习向前8个8拍; 向侧8个8拍; 向后8个8拍; 换个方向重复一遍。

要求:腿要直,脚背绷紧,上身直立,节奏准确。4.复习手位 5.复习下腰

6.波浪动作的学习(1)手臂波浪(2)身体波浪

波浪组合学习:(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学生边看边学,然后逐个纠正)

前奏 准备动作,“双背手”,“双跪坐”,身向1点。

1-4 胸前“小波浪”四次。同时,右、左交替“倾头”各两次。

5-6 “旁大波浪”一次:当“大波浪”上提时候,“跪立,仰头”,当“大波浪”、下沉时,“跪坐、低头。”

7-8 “前大波浪”一次:当“大波浪”上提时候,“跪立,仰头”,当“大波浪”、下沉时,“跪坐、低头。”

9-10 向右“转腰”,同时“旁大波浪”上提。

11-12 腰还原,手由原路线落至“旁按手位”。

13-16 向左“转腰”,同时“旁大波浪”上提。

第二遍

1-4 双臂上举至“前斜上位”,做“小波浪”四次,同时,右、左交替“倾头”各两次。

5-8 同第一遍5-8。

9 左“单托手”,右“旁按手”。

10 向右“旁弯腰”,右手扶地。

11 上身还原。

12 左手“旁按手”位。

13-16 “单托手”,做9-12的对称动作。

结束句 “双背手”,上体右、左交替摆动各两次。

要领和注意点:

第一,“小波浪”以“提腕,压腕”为主要动力。重拍时腕上提。

第二,强调手腕,手掌,指关节的连续性。

第三,小臂要配合手部的“波浪”运动轻微随动,不能主动和大动。

第四,“大波浪”以肩关节展动,肘的上提和下沉为主要动力。延续至手部 时,以完整的“小波浪”运动配合。

第五,“低头”、“仰头”即手动眼随有机配合的结果,是完美的“大波浪”运动不可缺少的条件。

三、做一些简单的放松练习

四、课后作业

每位同学用文字把波浪组合动作的做法记录下来。

第七周国庆节放假一周第九、十一周(一周的教案包含4个课时,共8个课时)教学课题:舞蹈基本功训练——地面组合动作的练习

教学内容:串联之前所学的一些柔韧波浪等动作的地面组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地面的组合动作,综合复习了之前所学的内容。

2、让学生通过练习锻炼了学生的协调性,柔韧性,让学生感受到舞蹈的美感。 重点、难点:动作的优美性和准确性。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基本功练习1.准备活动

跳绳

1分钟×3组 2.压腿练习。3.踢腿练习。向前8个8拍; 向侧8个8拍; 向后8个8拍; 换个方向重复一遍。

要求:腿要直,脚背绷紧,上身直立,节奏准确。4.地面组合的学习

准备姿势:双腿前伸并拢,腰部坐直。

1—8:前4拍双手波浪前身体前屈,后4拍身体起来; 2—8拍同上。

3—8拍:1至4拍屈膝起来,脚尖点地;5至8拍膝盖向左侧倒,腰部扭转,眼睛看前方。4—8拍:1至4拍屈膝起来,回屈膝直立的位置;5至8拍膝盖伸直。5—8拍同3—8,6—8拍同4—8拍。

7—8拍

1、2拍左腿屈膝,3、4拍伸直上举,5、6拍屈膝,脚尖点香右腿膝盖外侧,7、8拍收回坐直。

8—8拍同7—8拍,换右腿。

9—8拍:

1、2拍双腿屈膝,3、4拍伸直上举,5至8拍由左右两侧伸直划圆回直立双腿并坐位。

10—8拍同9—8拍。

11—8拍至16—8拍为勾绷脚背、脚背交替勾绷和划圆练习。17—8拍双腿屈膝上去收回成跪坐。

18—8拍:

1、2拍身体前去双手向前随身体起来,3、4拍双手前后推波浪,左手前上举,右手后撑地。5—8拍同1—4,换右手。

19—8拍:1至4拍身体前屈波浪起来成跪姿,双手三位手,5至8拍双手侧推波浪,左手左侧下,右手右侧上,左腿左侧伸直侧开,下左腰。20—8拍同19—8拍,方向向右。

三、做一些简单的放松练习

四、课后作业

每位同学用文字把波浪组合动作的做法记录下来。

第十周实训军训一周第十二——十六周(一周的教案包含4个课时,共20个课时)教学课题:简单的幼儿成品舞蹈学习

教学内容:幼儿简单的成品舞蹈学习。

教学目标:

1、通过简单的幼儿成品舞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的了解幼儿舞蹈的编排。

2、让学生通过练习锻炼了学生的节奏感和表现力,让学生感受到舞蹈的美感。 重点、难点:动作的优美性和准确性。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基本功练习

(一).压腿练习。

(二).踢腿练习。 向前8个8拍; 向侧8个8拍; 向后8个8拍; 换个方向重复一遍。

要求:腿要直,脚背绷紧,上身直立,节奏准确。

(三).简单的幼儿舞蹈的学习。 舞蹈动作:

1.身体左侧,迈左脚。 2.分腿,左手屈肘。3.右脚向左迈 4.左脚向右伸。5.交换左右脚。

6.双手曲肘,与肩齐平。 7.双手举起。

8.臂膀与肩齐平,手肘垂下。 9.臂膀与肩齐平,双手举起。10.右脚向前迈步 11.左右腿交叉

12.双手曲肘,与肩齐平。 13.屈肘,抬左腿

14.双手曲肘,与肩齐平。 15.臂膀与肩齐,手肘垂下。16.双手平举。

17.臂膀与肩齐,手肘垂下。 18.臂膀与肩齐,双手举起。19.向右迈步,左手屈肘。20.向左迈步,右手屈肘。21.侧身,微迈左腿。22.向右迈步,左手屈肘。23.双手曲肘,与肩齐平。24.身体前倾,右脚脚尖着地。25.双手曲肘,与肩齐平。

26.右脚向前伸,双手握拳向前推。 27.双手向后摆,右腿迈出。

28.向左扭胯。

29.单腿立地,抬右腿。 30.向右迈步。

31.屈肘,左腿向左迈出。 32.向右扭胯。

33.右手向右上伸出。

三、做一些简单的放松练习

四、课后作业

每位同学用文字把完整的舞蹈动作的做法记录下来。

舞蹈教案【篇4】

1、舞蹈的分类:自娱性舞蹈、表演性舞蹈、古典舞、民间舞。 自娱性舞蹈、表演性舞蹈。(社会作用看)自娱性舞蹈:

从字义上讲,就是“跳舞以自娱”,借跳舞达到自我娱乐的目的。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轻松自如的娱乐性,这种自娱性的舞蹈形式,十分自由,情绪热烈,不限人数,不拘场地,舞蹈的动作简便易学,而且在统一的节奏中,舞蹈者可以即兴的发挥。

自娱性:活动场所广场,称广场舞。随意、灵活、群众性;

样式:单人,对舞,集体舞。

(如:彝族,烟盒舞 藏族:锅庄、弦子 汉族:秧歌、腰鼓、花灯)秧歌地区:东北、河北、山东胶州、海阳、鼓子秧歌等。表演性舞蹈:

从艺术专业的角度讲:活动场所舞台,称舞台舞蹈。形式多,风格各异,规范严格。是指专门为观众欣赏而表演的节目。通过扮演者的表演感染观众。自娱性的舞蹈中也有一些是具有表演性质的。

表演性舞蹈有三个特点:

1、舞蹈的主题思想、情节结构,它通过人物的抒情,或缘物以寄情,总之,是通过角色表达创作者的意图。

2、舞蹈有编导编排而成,受音乐长短所限,舞者不能随意发挥。

3、它受舞台或表演场地空间的限制,但也可以充分利用舞台的各种条件,如灯光、舞美等,来帮助帮助表达作品的内容。

古典舞:

是在民族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较长时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被认为是具有一定典范意义的和古典风格特点的舞蹈。一般来说,古典舞都具有严谨的程式、规范性的动作和比较高超的技。

融合了许多武术、戏曲中的动作和造型,特别注重眼睛在表演中的作用,强调呼吸的配合,富有韵律感和造型感,独有的东方式的刚柔并济的美感,令人陶醉。中国古典舞主要包括身韵、身法和技巧。身韵是中国古典舞的内涵,每个舞蹈的韵味不同,两个人跳同样动作,韵味都不同。身法则是指舞姿还有动作。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沃土的古典舞蹈非常强调 “形神兼备,身心互融,内外统一”的身韵。神韵是中国古典舞的灵魂。神在中而形于外,“以神领形,以形传神”的意念情感造化了身韵的真正内涵。

民间舞:

产生并流传于民间、受民俗文化制约、即兴表演但风格相对稳定、以自娱为主要功能的舞蹈形式。不同地区、国家、民族的民间舞蹈,由于受生存环境、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民族性格、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因素影响,以及受表演者的年龄性别等生理条件所限,在表演技巧和风格上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异。民间舞不乏朴实无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等特点,历来都是各国古典舞、宫廷舞和专业舞蹈创作不可或缺的素材来源。

舞蹈的表演形式: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组舞、歌舞、歌舞剧、舞剧等。

1.独舞:

可以是一个完整的作品,如男子独舞《希望》、《海浪》、《残春》和女子独舞《雀之灵沙》、《木兰归》等。这类独舞内容完整,独立成一个作品。独舞还可以是一部舞剧或一个舞蹈作品中的领舞,如《天鹅湖》中奥吉塔、《丝路花雨》中英娘都有表达自己情感的独舞。这类独舞就其内容而言往往只是一个舞蹈或舞剧片断,在形式上也往往有群舞演员陪衬在后。这类独舞有时并非独自一个在舞台上,而是指某一角色有一段相对完整、不同于其他演员的表演(即用不着动作整齐划—)。还有一类独舞是指芭蕾双人舞“变奏”的一部分,即在双人合舞之后,有男、女各自独立表演的舞段。这主要是用来展示演员高超的转和跳跃技巧的。2.三人舞:

舞蹈样式之一。因作品由三位舞者表演而得名;但非三人表演的舞蹈部可以称为“三人舞”。如果三位舞者始终以整齐划一的动态表演,那只是一个小群舞。“三人舞”大部分是具有情节性的小型舞蹈作品,是能够组成性格冲突的最小舞蹈样式。如三人舞《金色种子》表现了姐弟俩与破坏生产的坏分子的冲突;三人舞《绳波》则表现了夫妻俩不和而孩子在夹逢中生存的情景。根据性格冲突来设计舞段和舞台构图,三人舞的运动方式主要是非对称的,矛盾的;使之成为一种具有特色的舞蹈样式。

3.群舞:

没有复杂的情节,而是以情代叙,重在意境和情绪的抒发,它没有多种人物角色,而是通过一个统一的集体形象,来塑造某个民族的某种性格。群舞又可分为“情绪舞”和“情节舞”舞蹈样式之一。一般指3人以上表演的多人舞。从表演的性别上可分为男子群舞、女子群舞和男女大群舞;从内容构成上可分为情节性群舞和抒情性群舞。群舞可以是一个独立的舞蹈作品,如《小溪、江河、大海》、《娜琳达》等;这类群舞以抒情性群舞居多,群舞也可以是舞剧中的一个片断,如《小刀会》中的《弓舞》、《鱼美人》中的《珊瑚舞》等。这类群舞服从于舞剧性格的塑造和情节的推进,通常为故事发生的场景描绘和群众情态表现。群舞的一个重要表演特征是动作整齐、风格一致。

4.组舞:

组舞是将几个舞蹈贯穿在一个主题下的舞蹈形式。组舞中的每一个舞蹈又有其相对的独立性,也可以单独抽出来表演。舞蹈体裁的一种。通常是将几个相对独立、完整的舞蹈作品组合在一起来进行表演。组合在一起的舞蹈,有的是依据共同的主题,如《月芽五更》就是把表现黑土地上人们生息劳作这一主题的五个舞蹈组合在一起,有的是依据共同的形态,如《汉风》便是把再现汉画像砖舞姿的几个作品组合在一起;也有的是依据编导或演员自身的创作或表演风格为组合,前者如陈惠芬的《星星河》组舞,后者如《丁洁舞蹈晚会》的五个作品。组舞本身可以独立表演,也可以成为舞剧中渲染气氛、推进情势的一种手段。如舞剧《鱼美人》中,其“海底”一幕就用《水草舞》、《珊瑚舞》、《金鱼舞》等一组舞蹈来渲染气氛。

5.歌舞:

歌舞是由舞蹈者边唱边跳进行表演的舞蹈,它是将“歌”与“舞”融为一体的艺术形式,是歌唱与舞蹈从并行的角度去表现、加强共同的主题、内容。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表演者自歌自舞。中国戏曲和许多民间舞蹈就以这种载歌载舞的形式出现。二是舞者占据主要表演场地,歌者在场边或幕侧伴唱。如歌舞《幸福水》就是如此。三是以一歌手为核心,舞者与其一起歌舞,舞蹈处于陪衬地位,这种舞蹈又称为“舞伴歌”。现在许多流行歌手的表演就是这种形式。综合音乐、舞蹈、诗歌等艺术手段,边歌边舞的艺术形式。歌舞既能抒情又能叙事,声情并茂,通俗易懂,能表达比较细致复杂的思想感情和广泛的生活内容,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世界上许多国家和民族都有这种表演形式,中国汉族民间舞蹈花灯、采茶灯、打花鼓、打莲湘、唱春牛、地花鼓、二人台、二人转,藏族的弦子舞,蒙古族的安代舞等均属歌舞一类。

6.舞剧:

舞剧是以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形式,它具有完整的戏剧结构,舞剧中的舞蹈一般分为情节性的舞蹈和表演性的舞蹈两类,形式上包括了独舞、双

(三)人舞、群舞、组舞等。情节性的舞蹈表现舞剧的剧情,从中刻画人舞的性格和行为,表演性的舞蹈是剧情中作为舞蹈表演而出现的——既舞中之舞。

舞蹈教案【篇5】

活动目标:

愉快的情绪。

2.借助简单的节奏型,尝试在乐句开始部分做出即兴动作。

3.在乐句结束部分准确交换舞伴,享受交换舞伴和与舞伴共舞的快乐。

活动重点:借助简单的节奏型,尝试在乐句开始部分做出即兴动作。

活动难点:在乐句结束部分准确交换舞伴,享受交换舞伴和与舞伴共舞的快乐。

活动准备:

PPT,活动前熟悉音乐,了解音乐结构。

照镜子游戏,找朋友游戏。

3.手环两色,分成两组。提前了解面向圆上与面向圆心的动作。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玩“老狼游戏”进场,感受音乐简单的节奏型。

1.教师在前扮演 “老狼”,幼儿在后,感受跑跑停一停的节奏型。

2.完整欣赏音乐,说一说听到音乐的感受。

二、单圈玩“照镜子”游戏,了解固定的动作模式

拍、扭一扭”的动作模式,让幼儿模仿。

2.引导幼儿用新动作替换拍手。可以是拍身体其他部位,也可以创编小动物动作或日常生活中的动作。

3.全体幼儿随音乐玩“照镜子”游戏,邀请幼儿轮流做领头人。提出要求:做领头人的.幼儿要提前想好动作,尽量和别人不一样,还要听音乐的节奏。

三、双圈玩“照镜子”游戏,尝试两人配合游戏

1.面对面玩“照镜子”游戏,请一对幼儿示范,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示范者的动作,发现其特点。做的动作一模一样,方向也一样。

2.幼儿分成两组,面对面玩“照镜子”游戏,教师检查幼儿动作。

四、学习交换舞伴

1.听指令交换舞伴,外圈幼儿不动,里圈幼儿顺时针交换舞伴,和新朋友握握手。

2.听音乐换舞伴,幼儿随音乐找新朋友。

五、观看图谱,清晰音乐结构。

1.出示图谱,明确各个动作。

2.听音乐看图谱,清晰音乐结构与动作。

六、完整听音乐跳双圈集体舞

把 “老狼游戏”“照镜子”“换朋友”三个游戏连起来随音乐舞蹈。

舞蹈教案【篇6】

在学校教育中,舞蹈作为一门身心协调、艺术性强的课程,不仅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表达能力。而在舞蹈课程中,我们可以引入一种受欢迎的元素——小马,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本篇文章将详细讲述一种名为“舞蹈小马”的教案,帮助教育者更好地设计和实施这样的课程。

第一节:小马与舞蹈的结合

小马作为一种可爱而受欢迎的动物,适合用来吸引学生们对舞蹈的兴趣。在教学前,教育者可以准备一些有关小马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们讨论小马的特点和动作。以此为基础,引入舞蹈的概念,探讨舞蹈与小马的相似之处。

第二节:舞蹈小马动作的学习

在第二节课程中,教育者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小马和舞蹈的视频,以帮助他们理解舞蹈小马的动作。接下来,教育者可以选择一种流行的舞蹈曲目,并把它与小马的特点相结合,创造一套适合学生们学习的舞蹈小马动作。例如,小马可能会有轻盈的步伐、优雅的挥动尾巴等特点,这些都可以被融入到学生们的舞蹈动作中。

第三节:舞蹈小马的编排和表演

在第三节课程中,教育者可以引导学生们逐渐编排和组合舞蹈小马的动作,将它们融入到整个舞蹈表演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们共同设计和排练一段舞蹈,表达他们对小马和舞蹈的理解和想象。同时,教育者还可以组织一次小型的舞蹈展示活动,让学生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成果,并与同学们互相欣赏。

第四节:舞蹈小马的创作

在第四节课程中,教育者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创作潜能,鼓励他们通过舞蹈小马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教育者可以提供一些舞蹈创作的指导和技巧,例如如何运用不同的舞蹈动作、音乐和舞台布景来表达特定的主题或情绪。这样,学生们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创作一段具有独特风格和表现力的舞蹈小马作品。

总结:通过“舞蹈小马教案”,可以帮助教育者更好地设计和实施舞蹈课程,引导学生们对舞蹈产生兴趣,并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表达能力。同时,这样的教案也可以增加学生们学习舞蹈的动力和乐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教育者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创新,使这个教案更加贴近学生们的实际需求和学习特点。在实施过程中,教育者需要注重培养学生们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鼓励他们发挥个人潜力,并通过舞蹈小马教学带给他们愉悦和成长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