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全册教案精品十五篇

三年级数学全册教案精品十五篇。

今日,小编已经为大家筹备好了一篇关于“三年级数学全册教案”的精彩文章。制定详细的教案和课件是教师授课好的基石,所以在准备时老师们可能需要花一些精力。拟定全面的教案是推动高效教学以及提升学生学业成绩的必要之举。您的评论或转发对这篇文章可能对他人会有所裨益哦!

三年级数学全册教案【篇1】

七、轴对称图形 一、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并初步知道对称轴。 2、使学生能根据自己对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在一组实物图案或简单平面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能用一些方法“做”出一些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轴对称图形。 3、使学生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二、  教学时间:2课时       1、轴对称图形 教学内容:P56-61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中的具体事物,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会识别并能做出一些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2、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掌握判别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教学用具:彩纸、剪刀、钉子板、图片。 课前预习:阅读教材P56-61,用铅笔进行自学练习,书上不好填写的做到自己的预习本上。   教学过程:多媒体课件教学 一、情境导入   谈话:同学们,春天到了,天气暖和起来了,美丽的昆虫也都飞起来了,一只美丽的蝴蝶飞到了我们的眼前(出示蝴蝶图片的一半),可它把自己的半边翅膀和半个身体给藏了起来,你知道它的另半边翅膀使半个身体是怎样的吗?   学生选择图片,问:为什么选择这一种? 二、学习新知 1、教学例题   (1)谈话:老师不仅喜欢昆虫,还喜欢旅行,上次利用假期去参观了一个展览馆,那里展出了各种各样的物体,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三样物体的照片(天安门、飞机、杯子)。观察这些照片上的物体,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2)请同学们拿出你课前剪下的这三件物体的平面图,自己折一折、比一比,你们发现了什么?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在全班汇报。  (3)这些图形对折后两边的部分完全重合,我们把这些图形称为轴对称图形。请你们把对折后的图形翻开来看看,还发现了什么?这条折痕所在直线就是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4)课件演示   (5)指名说说什么叫轴对称图形。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题目。问:你打算用什么办法来判断每个图形是步是轴对称图形?   (2)学生拿出发给他们的图形纸片折叠、判断。   (3)汇报自己的判断结果,和预习的结果相同吗? 3、课堂操作练习:想办法做出一个轴对称图形。 (1)学生回报预习自学情况,进行交流。 (2)课堂组织再次操作练习(3)教师指导,拓展操作空间,并进行多媒体课件演示。 三、组织练习1、想想做做2 独立判断并说明理由。 2、想想做做1,多媒体展示   学生独立判断,教师介绍第4个图形。 3、操作:   要求学生在钉子板上做一个轴对称图形。并展示作品。 4、想想做做4   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互查预习效果。 5、想想做做5   观察下面的国旗,你能找出哪些国家的国旗是轴对称图形? 6、想想做做3   画出下面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 7、想想做做6 四、全课总结   谈话:能说说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吗?同学们的收获可真大呀,其实对称给我们的生活创造了许许多多的美,请阅读P60~61的“你知道吗?”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用心去研究,你会觉得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老师更希望你们能用学到的知识去创造更多的美。             2、奇妙的剪纸 教学内容:P62-63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培养在实际生活中的创造性,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2、通过参与创作,合作交流,启迪灵感,感受生活。 3、通过欣赏剪纸作品,感受古今劳动人民的高超技艺,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学习运用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创作美丽的图案。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剪纸作品、剪刀、彩色纸片。 课前预习:阅读教材P56-61,用铅笔进行自学练习,书上不好填写的做到自己的预习本上。 教学过程: 一、作品赏析 1、利用多媒体课件欣赏剪纸作品。 2、介绍:我国劳动人民创造出了中国民间艺术――剪纸,又叫做窗花。这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风格独特,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和学习制作剪纸。 3、问:你最喜欢刚才的哪一幅剪纸?   教师相机对部分作品进行解说。 二、作品分类 1、观察分析。   谈话:在民间艺人的创作中,这些剪纸使分不同种类的,那么你们能进行分类吗?   小组讨论,学生分类只要合理就予以充分肯定。比如:分为人物、动物、花草、文字等类别或以颜色分类。   小结: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从创作内容上看可以分为这几类,我们还可以从创作的方法进行分类,比如有的剪纸图案是由以组或几组完全相同的图案组合而成的,大家来看看有哪些。 2、研究方法   引导观察:你们再来看现在这些作品,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教师拿出其中以一次对折形式剪成的枫叶图案。问:这张剪纸是什么图案?你知道这样漂亮图案是怎样剪成的吗?   组织学生拿出工具进行剪纸。 三、作品创作 1、尝试创作(一次对折剪纸)   教师指导枫叶图案:   一次对折――沿外边画轮廓线――剪去轮廓线以外的部分。   同桌进行交流、评析,将优秀的作品贴在黑板上。   小结:剪纸时对折要整齐,画样要美观,用剪要稳当。 2、二次创作   出示P62下方的剪纸步骤。   提出要求:按照要求及顺序动手试一试,看谁做得好。   组内进行交流,选出优秀作品。   小结:我们通过学习剪纸,发现了很多方法,但基本都是每次只剪出了一幅图案,想一想,能不能一次剪出多幅图案呢?   P63长方形剪花边――叠剪图案 3、独立创作   谈话:剪纸的分类大体可以分成三大类:阳刻(剪去的轮廓线之外的空白部分,保留轮廓线)、阴刻(剪去轮廓线保留其他部分)、阴阳混刻。   要求:可以用对折的形式创作,也可以不用对折进行创作,对纸张的样式也不受限制,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幅或两幅作品。 四、全课总结 1、启发:同学们的作品样式繁多,都很美观,这些作品与我们以往完成的作品有什么区别?   规律:凡是对折后完成的剪纸作品都是轴对称图形,不对折而完成的图形却不是。 2、引导: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原因:折痕就是图形(图案)的对称轴,折痕的两侧是能够完全重合的。 五、课后作业  

三年级数学全册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进一步理解巩固小数加减计算的算理、算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能广泛应用于生活的价值。

教具准备

挂图、计分表等。

活动建议

一、宣布活动内容

1、课题“森里旅游”。

2、出示挂图(课本插图)。说明“森林旅游”的购物情境,营造氛围。

二、活动形式

把“森林旅游”的购物活动组织成同桌之间的数学游戏。其中一人扮顾客,承担提出购物问题的任务,另一个扮服务员,承担解决问题的任务。

这里有两幅(二种情境),当购物地点从森林食品店转到纪念品商店,两人也随着对换角色。

三、活动要求

1、结合具体情境,由顾客提出数学问题。从容易到困难,从简单到复杂,并由服务员解决这些问题。

2、“服务员”、“顾客”都应该加强角色意识,讲究服务态度,讲究礼貌,言语文明。

3、教师巡视,帮助组织活动,注意保持课堂秩序。

四、活动过程

1、出示两张情境挂图。

由于教材上的插图没有注明物品名称。所以,先根据图形形状给物品标上名称。

2、宣布活动规则。

(1)每人有5分的基础分。

(2)“服务员”每解决一个问题并且令“顾客”满意,可加1分。这里的满意包含礼貌用语。

(3)“顾客”能发现并指出“服务员”的一个失误,并被对方认可,可加1分;“服务员”每失误一次扣1分。

(4)如果“服务员”能发现并指出“顾客”对失误的指控是错误的,并能以理服人,那么“服务员”额外加1分,同样,“顾客”应该扣1分。

(5)在事先规定到每家商店购物10分的时间内,积分达到10分以上者,可获“优秀服务员”或“诚信顾客”荣誉称号。

3、发放记分表。

4、活动开始。

同桌同学面对面进行游戏活动,教师进行巡视,加强课堂组织、辅导部分学生。

为增强游戏活动有序而正确地进行,提高准确性,可引导(或准许)学生在活动开始时,先各自记录所要提出的问题,从易到难。然后再把问题向对方提出,要求对方解决。这样也便于检查谁对谁错,从而进行正确地评分。

5、活动小结。

(1)各小组汇报最后得分情况。

(2)评出“优秀服务员”和“诚信顾客”。

(3)小组提供富有新颖的问题,让大家共同分享,引导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富有创意的问题。

(4)分析。总结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领悟什么问题用估算解决,什么问题可以用口算解决,什么问题应该用笔算解决。

五、实践活动

课本第15页的“实践活动”。

这里的第1题,第2题是通过“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与“调查自己家两个月水费、电费开支情况”的实践活动。

要求:

1、按课本要求记录“生活中的小数”。

2、与同伴交流,进一步感受小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并分享实践活动的初步经验与良好的情感体验。

3、用数学日记形式记录下自己对“生活中的小数”独特的发现或对调查现状的感受及节省开支建议。

三年级数学全册教案【篇3】

4、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1) 教学内容:P6-8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结果都等于0。 2、经历探索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课前预习:阅读教材P6-8,用铅笔进行自学练习,书上不好填写的做到自己的预习本上。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多媒体展示例1 问:从图上知道了什么?平均每只兔能采到几个蘑菇,算式怎样列?平均每只猴能摘到几个桃,可以怎样列式? 2、结合旧知,解决问题   三只小猴摘桃,可树上一个桃也没有,那你觉得每只小猴能摘到几个桃呢?   “一个都摘不到“那么0÷3等于多少呢?   如果是4只小猴摘桃结果会怎样?5只呢?9只呢?……算式怎么列?结果呢? 问: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得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3、巩固练习完成想想做做1   (1)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   (2)小结:0除以或乘以任何不是0的数结果都等于0。 二、教学例2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多媒体出示例题图,问:你从图上知道些什么?   问:要求“前3天平均每天生产鸡蛋多少千克“怎样列算式? 2、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谈话:306÷3等于多少?先估算,再算一算。   了解学生的方法,有选择地请学生把他们的方法写在黑板上。   问:306÷3的商大约是多少?你是怎么估算的?   重点学习笔算的方法及书写格式。   分析引导:商的十位上为什么写0(因为0除以3得0),这个0能不写吗?为什么?让学生明确0有占位的作用。   讲解书写格式。   问:对比笔算的结果和估算的结果你觉得怎么样?如果漏写了商中间的“ 0”呢? 三、完成“试一试” 1、出示题目,让学生说说商是几位数。 2、学生在书上检查预习作业,指名板演。 3、让板演的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4、如果学生写出的'竖式不够简便可以进行引导分析:最后一步的竖式计算能否省略?如果省略,商的个位上的0要不要写?还要在哪里写0表示除完? 5、小结:如果被除数的个位上是0,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正好除完,可以直接在商的个位上写0。 四、全课总结   比较例题和“试一试”的题目,你认为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小结:如果被除数的中间或末尾有0,除到0前边的一位正好除完,就直接对齐被除数里的0,在商里写0。 五、巩固提高 1、想想做做2  (1) 多媒体出示题目,让学生说说每题的商是几位数。  (2)同桌互查预习作业,指名板演。  (3)选两题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评讲反馈学生的预习作业。 2、想想做做3,多媒体出示   指名找出3题的错因,同桌互查预习作业,实物展台展示学生的预习作业,评讲分析。 六、作业想想做做4、5       5、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2) 教学内容:P9-10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商1就商0这种除法笔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成功的体验中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课前预习:阅读教材P9-10,用铅笔进行自学练习,书上不好填写的做到自己的预习本上。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题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多媒体出示例题图,问:从图上知道了什么?   要求“后4天平均每天生产鸡蛋多少千克”,算式怎么列? 2、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谈话:432÷4商是几位数,大约等于多少,请同学们先估算一下。   指名回答。   要求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学生的计算情况。   评讲:十位上的3除以4不够商1怎么办?商十位上的0能不能丢,为什么?   问:根据刚才的估算看看我们笔算的结果怎么样?做题之前或之后的估算对笔算会有什么好处?   小结:做笔算除法时,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就在那一位的上面写0。为了防止漏写0,最好在笔算之前或笔算之后再估算一下商的位数或大致结果。 二、完成“试一试”  1、多媒体出示题目,先说说商是几位数,再计算。  2、学生独立检查预习作业,指名板演。  3、统计正确率,帮有错误的同学分析错误原因,再订正。  4、问:“试一试”的两道题和例题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三、巩固提高 1、想想做做1,多媒体出示   (1)学生同桌互查预习作业,选两题让学生说计算过程。   (2)实物展台展示学生的预习作业,评讲分析。 2、想想做做2   (1)学生在书上独立检查,要求:先找出错在哪里,再改正。   (2)谈话:对于这节课所学的内容,你觉得在做笔算除法时要注意些什么? 四、作业   想想做做3、4       6、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P11-12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能列式解决这类实际问题。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进一步培养分析和推理能力。 3、强调要说出每步运算的小标题。 课前预习:阅读教材P11-12,用铅笔进行自学练习,书上不好填写的做到自己的预习本上。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看图体验并解答   图1:显示10盒羽毛球,并出示“一共600个”。   学生可以提问:平均每盒有多少个?   图2:显示很多小袋羽毛球,小袋上标注“6个装”,旁边出示“一共600个”。   学生可以提问:一共有多少袋? 2、根据问题选择条件解答。 二、学习新课 1、观察图意   (1)多媒体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问:图上告诉了我们哪些数学信息?   (2)问:要求什么问题?怎么样列式? 2、自主探索。   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同桌或小组商量,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汇报   ⑴224÷2=112(本) 112÷4=28(本) 问:第一步是根据哪两个已知条件来求的?第二步是根据哪两个条件来求的? ⑵4×2=8(层) 224÷8=28(本)   问:第一步是根据哪两个已知条件来求的?第二步是根据哪两个条件来求的? 4、讨论比较。   问:这两种思考方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 三、应用提高 1、想想做做1   先让学生观察图片,了解图中呈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再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最后让学生交流思考方法。   交流反馈时,教师分别提问:第一步求的是什么?根据哪两个已知条件来求的?   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两种解法进行比较。   2、想想做做2  (1) 联系生活实际,出示一个药瓶,通过课件放大显示药瓶上的相关信息――共“150片,每日3次,每次2片”。   (2)提出问题:这瓶药可以吃多少天?   (3)让学生先讨论这些信息的含义,再商量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交流汇报。   3、想想做做3   出示学生购买乒乓球拍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思考,独立解答。   注意提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找到图中隐藏的已知条件“有两个小朋友”。   解答后同桌学生交流比较。 4、竞赛练习:完成想想做做4 5、合作练习:完成想想做做5、6 四、思维训练:讨论完成思考题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要注意什么?预习自学时那些方面是我们没有做好的? 六、课堂作业   补充题 1、学校把买来的840本图书分给3个年级,每个年级有2个班,平均每班分得图书多少本?   2、商店运来2箱毛巾,每箱4包,一共有480条。每包有多少条毛巾?    

三年级数学全册教案【篇4】

3、练习三 教学内容:P32 教学目标: 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会用交换乘数位置的方法验算乘法。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课前预习:阅读教材P32,用铅笔进行自学练习,书上不好填写的做到自己的预习本上。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P32.1   先同桌互查口算,再由教师随机指名进行口算练习。 2、P32.2  (1) 出示题目,学生独立检查订正。  (2)评讲:计算的正确率和验算的方法,反馈预习作业。 3、P32.3  (1) 阅读表格,明确题意。  (2)独立检查订正表格。   评讲:怎样填出“一共的枝数”,归纳出本题的数量关系。   问:从数据中你能发现什么?(渗透积的变化规律) 二、课堂练习列式计算   13的30倍是多少?  12乘36的积是多少?   23个17相加的和是多少?  25个16是多少?   最小的两位数与54的积是多少?  1000减去24乘23的积,差是多少? 三、拓展练习1、公交公司规定24路汽车每隔10分钟从汽车站开出一辆,2小时内开出了多少辆汽车? 2、买3个篮球要195元,一个篮球比一个足球贵23元,买11个足球要多少钱? 四、全课总结 五、作业:P32.4、5             4、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教学内容:P33-34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估算方法的过程,能估算一些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 2、在具体情境中合理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探索算法喝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课前预习:阅读教材P33-34,用铅笔进行自学练习,书上不好填写的做到自己的预习本上。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谈话:(多媒体出示主题图)今天,明明邀请我们去它加美丽的牧场参观,通过他的介绍,你了解牧场的哪些情况?明明向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 二、探索方法 1、谈话:估算一下,明明家1天大约可以挤奶多少千克?   小组讨论,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 2、全班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引导评析:你觉得他的估算方法时候合理? 3、计算验证:我们估算得对不对呢?请你用竖式计算进行验证(提醒学生注意竖式计算过程中连续进位的问题。)   比较交流:比较笔算与估算的结果,你有什么想法? 4、阅读课本并讨论:书上运用了哪些估算策略?对吗?谁估算的结果更接近正确的计算结果? 5、讲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要求只是确定乘积在什么范围内,估算策略是多样的,只要合理,都是可以的。 三、巩固深化 1、想想做做2   谈话:每组3道题,上下两题可以口算,中间一题要列竖式计算,然后把这3道题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独立计算。   指名在班内说说自己的发现。 2、想想做做3   独立估算,完成连线。同桌交流估算方法。   集体交流,指出:把两个乘数分别看做与它们相近的较小的整十数喝较大的整十数,可以确定积的大致范围。 3、出示:58×42  31×62 68×39   每人选择其中一题进行估算,再计算结果。   小组讨论:怎样估算结果更准确些?为什么?   归纳:把两个乘数分别看做与它们接近的整十数,估算的结果会准确一些。 4、想想做做4   独立估算,并列式计算。   交流:说说你为什么选择这种估算方法。 5、想想做做5   问:你从图中了解了哪些信息?   讨论交流:你认为他可能买哪种篮球?你是怎样想的.?   小结:生活中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 四、总结延伸   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预习自学对我们学习新知有帮助吗?   谈话: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在古人看来是十分困难的问题,人们研究了数千年才研究出了现在所使用的竖式计算。我国古代的人民在这方面也有自己的研究喝创造,明朝的一部数学书《算法统宗》中讲述了一种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叫做“铺地锦”。课本P34“你知道吗?”介绍了这种算法,你们课后可以认真阅读,看能不能弄懂这种算法,并且可以把这种算法与竖式计算相比较,找到相同之处。 五、作业:想想做做1             5、练习四 教学内容:P35 教学目标: 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会用交换乘数位置的方法验算乘法。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课前预习:阅读教材P35,用铅笔进行自学练习,书上不好填写的做到自己的预习本上。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P35.2   出示口算卡片(两位数乘两位数),要求学生进行估算,并说明估算依据。 2、P35.3   ⑴出示第一组题,先让学生进行计算。   组织对比,交流:上下两题之间的联系。(是把16分解乘4与4的积,再同25相乘。) ⑵出示第二组题,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组织对比上下两题之间的联系。(先算出20个34的积,再加上1个34。) ⑶出示第三组题,学生独立计算。 小组之间讨论上下两题之间的联系再班级交流。(先算出30个13的积,再减去1个13。) 3、P35.4   ⑴出示第一组题,组织学生观察题目,得出规律并填空。   (规律:当第二个乘数分别是3的1倍、2倍、3倍……时,积分别是111、222、333、…… ⑵出示第二组题,学生分组观察题目,得出规律并填空。 (规律:当第二个乘数分别时7的1倍、2倍、3倍……时,积分别是91个1倍、2倍、3倍……) 二、拓展练习1、填空   35×2=7×(  ) 15×4=(  )×(  )   25×8=(  )×4   2400=(  )×2+(  )×4 12×6=4×(  )=3×(  ) 2、小明摘了37千克蘑菇,每千克蘑菇能卖1元3角。他想买套50元的图书,用这些钱够吗? 3、王大伯运来一批蔬菜,其中大白菜有65千克,运来的冬瓜是大白菜的14倍,南瓜比冬瓜少128千克。运来的南瓜有多少千克? 三、全课总结 四、作业:P35.1、5      

三年级数学全册教案【篇5】

5、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内容:p.85-86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正方形面积计算,使学生知道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进而自己推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掌握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 2、构建面积单位、长度单位之间的知识结构。 教学过程: 一、操作、比较、认知: 1、取一个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问:谁来用数学语言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正方形? (边长1分米,面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昨天我们学了面积的计算公式,现在能不能用计算公式来得到“1平方分米”呢? 随学生回答板书:1×1=1平方分米 2、摸一条边,问:这边长1分米,还可以怎么说?(10厘米) 那利用计算公式,可以怎么算? 板书:10×10=100平方厘米 3、问:1平方分米和100平方厘米之间是什么关系?为什么? (1)估计有的学生会受长度单位进率的影响,会认为100平方厘米更大 (2)应该会有学生想到正方形没变,它既然可以分别用这两种方法描述,那这两个结果应该就是一样的。 指出: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和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不一样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3、在黑板上画一个边长是 1米的正方形,问这边长可以怎么说? 依次板书:1米、10分米、100厘米 请大家分别用这三种边长,来计算出面积。 交流时依次板书: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0000平方厘米 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以手指帮助记忆。强调:长度间隔1个0,面积间隔2个0。 4、学生在书上填写: 1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平方米=(  )平方分米 5、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 9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5平方米=( )平方分米 7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发现问题,及时请学生找出原因并改正。 二、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1: 2平方米=(  )平方分米 8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6平方米=(  )平方分米 2、完成想想做做2: 6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3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25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学生独立完成上面2题,完成后同桌交流指正。 一起读一遍。 3、想想做做3:公园内的一块长方形草坪,长24米,宽4米。这块草坪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合多少平方分米? 学生独立做完后交流。交流的时候注意正确的书写格式。 4、广告牌(长90厘米,宽50厘米),算出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合多少平方分米? 引导学生用刚才的格式正确解答。 三、思维训练: 思考:把一张长12厘米、宽5厘米的长方形纸,分成长3厘米、宽2厘米的小长方形。怎样分能使分出的小长方形最多? 解读:怎样分能使分出的小长方形最多?这句话该怎么理解? 学生动手试一试,并交流。 四、课堂总结 五、作业:想想做做2、4        

三年级数学全册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实际问题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

教学重点:

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各种可能的方案。

教学难点:

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完成下列填空

2×( )+3×( )=18

(1)括号里可以填哪些数?其中一个括号的数确定了,是否另一个括号里的数就能确定?

(2)如果前面括号里填3,后面括号里填几?

(3)如果后面括号里填2,前面的括号里填几?

2、导入。

谈话:在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中,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常常需要运用各种策略。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运用策略来解决一些问题吧!

二、探究新知。

1、理解题意。

(1)从图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

(2)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谈话:求怎样派车恰好把8吨煤运完就是求载质量2吨的车、载质量3吨的车各安排运几次,使得这两辆车运载煤的总质量等于8吨。实际上可以用式子2×( )+3×( )=18表示。要求出满足这个条件的所有情况该怎么办呢?

2、探索方法。

(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2)汇报交流。

师:如果用“载质量2吨”的车子装煤,最多运几次?

生:在不用“载质量3吨”的车子装煤时,次数最多,最多8÷2=4(次),刚好装完。

师:通过这个计算,我们知道“载质量2吨”的车子只可能运0-4次,运4次时符合条件,如果安排这样的车运3次,那么,“载质量3吨的车”应该运几次才能把煤运完呢?

生:“载质量2吨”的车运2次,能运煤2×2=4(吨),剩余4吨需要“载质量3吨”的车运2次才能运完,但是同样的它们的总运量不能恰好等于8吨。

师:如果1次呢?0次呢?

学生独立完成。

(3)列表法解决问题。

师介绍用列表的方法把各种方案列举出来,这样更好的简便、直观。列表如下:

派车方案载质量2吨载质量3吨运煤吨数

14次0次8吨√

23次1次9吨

32次2次10吨

41次2次8吨√

50次3次9吨

可以看出方案1和方案4符合条件。

3、回顾与反思。

(1)我们在列举的时候应注意什么?(按照一定的顺序)

(2)如果可能的方案无限多,适合用列举的方案吗?(不适合,在能列举出所有方案的情况下选择用列表法列举)

(3)检验一下方案1和方案4是不是恰好可以运完8吨煤。

学生自我探究。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33页“做一做”。

(1)由题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师明确要求怎么付钱,就是求30元里面有几个5元和几个2元,同时需考虑到5元和2元的'张数各自只有6张,即最多只能取6张5元或2元。试问如果没有这个条件,怎么做,加上这个条件后怎么做?这样有什么区别?

(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用列表法把各种可能的方案列出来然后选择合适的方案。

(3)汇报交流结果,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七”第7题。

(1)求“每条船都坐满,怎样租船?”就是求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2)求“哪个租船方案最省钱”怎么做?(学生把每一种合理的租船方案分别按照大船10元,小船8元计算价格,然后比较大小。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你有哪些收获?在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比较多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用列表的方法来列举出所有可能的方案,然后选择符合条件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对于这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板书设计:

三年级数学全册教案【篇7】

3、练习六1 教学内容:P50-51第1-5题 教学目标: 通过综合练习,进一步重视学生基础知识和就基本技能的训练,并进一步注意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课前预习:阅读教材P50-51第1-5题,用铅笔进行自学练习,书上不好填写的做到自己的预习本上。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想想做做1,多媒体出示 (1) 组织学生看图,了解图意。 (2)学生独立完成,并指名说说是怎样思考的。 2、想想做做2,多媒体出示   (1)要求学生独立检查后说明是怎样想的。   (2)复习吨和千克、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背诵。 3、想想做做3   组织学生看图,了解图意和题意。   组织学生讨论,明确解题的关键是先出示意图帮助思考。   独立完成示意图,再思考题中问题。组织交流。 4、想想做做4 (1)多媒体出示图,引导理解图意。   (2)要求先猜测,再指名说说猜测的依据,然后算一算验证猜测的结果。   (3)同桌交流后班级交流。 5、想想做做5   (1)多媒体出示图,明确题意。 (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题目要求,并独立思考除法计算的问题。   (3)组内交流想法,并组织班级交流。   (4)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并解答。 二、课内练习1、选择题   ⑴每块砖重 2千克,(  )块砖重1吨。 A. 5  B.50 C.500 ⑵3辆汽车同时运煤,2天共运120吨,平均每天(  )吨。 A.40  B.60 C.20 ⑶张老师2小时行32千米,估计张老师是(  )的。   A.步行  B.骑自行车 C.乘汽车 2、一只苹果重15克,同样的4只苹果是(  )克。(  )只这样的苹果重量接近1千克。 一辆自行车每小时行15千米,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的路程是这辆自行车的3倍。这辆自行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3、果品公司上午收购苹果25吨,运走9吨,剩下的用一辆载重4吨的卡车来运,几次可以运完? 三、拓展练习超市货架上放着大、中、小三种瓶子装的鲜橙汁。每只小瓶里装500克,每层装的总重量相等。则中瓶、大瓶各装多少克鲜橙汁?   四、全课总结 五、作业:P51.5                   4、练习六2 教学内容:P51-53第6-9 教学目标: 通过综合练习,进一步重视学生基础知识和就基本技能的训练,并进一步注意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在学习不断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课前预习:阅读教材P50-53第6-9,用铅笔进行自学练习,书上不好填写的做到自己的预习本上。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想想做做6,多媒体出示插图  (1) 引导看图,读懂图意。  (2)组织学生从图中收集有用信息,然后运用这些信息去解决问题,最后组织交流讨论。  (3)反馈预习情况 2、想想做做7   (1)看图,明确图意和题意。   (2)独立思考后组内交流,最后班级汇报讨论。 3、想想做做8   (1)独立完成第1个问题后反馈交流。   (2)谈话:同学们可以利用课后时间了解你家每月的用水量大约是多少吨,你家有哪些节约用水的方法,我们将利用实践课的时间进行交流。 4、想想做做9   独立读题后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想法与同桌进行交流。 (7~9题的教学,可以有机地进行勤俭节约和保护地球、保护环境的思想教育。) 二、小常识   P53“你知道吗?” 三、拓展练习1、水果超市有42吨苹果,准备租用卡车把这些水果运到火车站。小卡车载重2吨,每辆车运费50元;大卡车载重5吨,每辆车运费100元。如果要求一次全部运完,怎样租车最省钱?最少要花多少钱? 2、明明家、学校、图书馆在一条直线上,从明明家到学校1900米,从学校到图书馆720米。你能想出它们的位置有几种情况吗?请你计算出每一种情形下,明明家到图书馆的距离。                   5、了解千米 教学内容:P54-55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感知、了解千米的含义,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会查找资料,学会与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前预习:阅读教材P54-55,用铅笔进行自学练习,书上不好填写的做到自己的预习本上。   教学准备: 1、每个学生准备手表或电子表一块。 2、布置学生到图书馆或上网查阅课本P55的相关资料。 3、在100米跑道的起点和终点各插一面彩旗。 教学过程:多媒体课件教学 一、激趣引入 1、谈话:同学们喜欢上室外课吗?今天这节课就和同学们出去走一走,看一看,了解千米。   教师把学生带到100米跑道的起点处,告诉学生两面彩旗之间的长度就是100米。 2、看一看。让学生观察100米的实际长度。 3、估一估:如果让你沿着100米跑道走一走,估一估你大约要走多少步? 二、实践活动 1、走一走   分组让学生沿着100米跑道走一走,边走边数出走的步数,并记录所用的时间。 2、说一说   问题一:谁来告诉同学们,走100米大约走了多少步?用了几分钟?   问题二:通过这几位同学的交流,你发现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3、想一想   谈话:刚才同学们都走了100米的路程,知道了走100米大约需要多少步,用了多少时间,如果让你在100米的跑道上有一个来回,知道走了多少米吗?走几个来回就是1千米呢? 4、算一算   谈话:照这样的步子,算算大约走多少步是1千米,走1千米大约要多少分钟? 5、分组活动,进行验证   谈话:你们计算出的走1千米的步数和所用的时间对吗?想验证一下吗?   分小组在跑道上来回走走,验证走1千米是不是需要这么多步,是不是需要这么多时间,并把得到的数据记下来。 6、分组活动,再次体验1千米的实际长度   谈话:你们现在估计一下,从学校大门口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究竟从校门口到哪里是1千米呢,大家按刚才在跑道上走出的1千米的时间和速度或步数走一走,看能走到哪里,把学生分乘两组,一组留在学校门口,一组走出1千米。 三、应用深化   教师把学生带进教室。   讲述:刚才同学们去室外了解了1千米,并感知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课前老师布置捏们查阅课本P55中的记个相关资料,你们查到了吗? 1、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是通过什么途径知道这些数据的。 2、集体交流汇报,学生填写数据。 3、问:通过交流,你知道了什么?在查阅资料中你还知道了哪些与千米有关的知识? 四、全课总结   问:今天我们一起去室外了解了千米,你有什么收获?课前预习准备重要吗? 五、拓展延伸   谈话:今天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你能应用今天了解到的与千米有关的知识去体验一下你家到学校的距离吗?你打算用什么办法测出你家到学校的距离?      

三年级数学全册教案【篇8】

6、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内容:P36-37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简便算法的过程,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在具体情境中合理地运用口算、笔算和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在与他人的讨论交流中,培养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树立学习的信心。 课前预习:阅读教材P36-37,用铅笔进行自学练习,书上不好填写的做到自己的预习本上。 教学重点: 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笔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审题列式 1、谈话:今天我们仍然到奶牛场去参观,看看奶牛场一天能生产多少牛奶。(出示主题图) 2、问: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 3、在交流中提出问题:“今天挤的牛奶有多少千克?”让学生说出算式后板书:25×30=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1、探讨算法 ⑴问:你想用什么方法来算出25×30的积呢? ⑵谈话: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探索计算方法,算出结果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教师巡视,发现学生使用的不同算法。 ⑶汇报算法。 2、掌握方法。 ⑴谈话:计算25×30时,同学们有的用口算,有的用我们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来计算,这样都可以。 ⑵介绍方法:     第一步列竖式。因为0乘25还得0,所以这一步可以不写。这样就先算25×3,列竖式时可以让3与25中的5对齐,把30中的0写在后面。   第二步计算。先算两位数乘一位数25×3得75,再在积的末尾加上0。注意乘数 末尾有一个0,那么积的末尾也只能加上一个0。   第三步检验。 ⑶问:这两种不同的方法,你喜欢用哪种方法列竖式计算?为什么? ⑷小结。 3、试一试:想想做做1   (1)学生独立检查预习作业,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做题情况,进行个别指导。   (2)集体评讲做法,并让做错题的学生说一说自己错在哪里,并要求及时订正。 4、揭题   今天我们学习了乘数末尾有0的两位数乘两位数。你能说一说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要注意什么吗? 三、巩固新知,综合运用 1、想想做做3   (1)问:题目要的是什么?你怎样比较第一组中的两道题?你能想到什么?   (2)在小组里说说怎样比较第二组、第三组的两道题。   (3)小结: 2、想想做做4   看图说说图意,再列式计算,说说是怎样列式的,又该怎样进行估算。提醒学生用约等号连接估算结果。 3、想想做做5  (1)多媒体出示场景图,让学生说说收集到哪些信息,独立计算后,再指名说说算式,如果学生独立计算有困难,教师重点提问:“20人正好租4条船”能推算出什么?   (2)提倡多种方法解答 4、想想做做6   学生独立阅读题目后,先观察平面图,找到方向标,确定图中的方向,再明确题目要求解决的问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 五、作业:想想做做2             7、练习五 教学内容:P38 教学目标: 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和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会用交换乘数位置的方法验算乘法。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课前预习:阅读教材P38,用铅笔进行自学练习,书上不好填写的做到自己的预习本上。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P38.1   学生独立口算,再由教师随机指出题目指名口算,并要求说出口算依据。 2、P38.2  (1)检查预习作业,同桌互评  (2)评讲对比:找题每组中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简便算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P38.4   学生独立估算结果后班级交流并要求说说估算的理由。 4、P38.5  (1) 组织学生读题后独立完成表格的计算。  (2)组织学生观察表格中数据,问:你发现了什么?(渗透积的变化规律。) 二、课堂练习1、电风扇的价格是99元,电冰箱的价格是电风扇的25倍。电风扇比电冰箱便宜多少钱? 2、学校买来45套课桌椅,每张桌子的价钱是70元,每张椅子50元,学校共用去多少元 ? 3、一只母鸡平均每月生鸡蛋25个,照这样计算,  ?   (你能编一个一步计算的应用题吗?二步计算的呢?) 三、拓展练习1、在方框里填上合适的数。 2、新华小学的70位老师带领26个班的学生去看电影,平均每班有学生52人。电影院一共有1240个座位。电影院的座位够不够? 3、一个数乘10,得到的数比原来的数多63,原来的数是多少? 四、全课总结 五、作业:P38.3、6                           8、单元复习1 教学内容:P39第1-4题 教学目标: 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和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会用交换乘数位置的方法验算乘法。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课前预习:阅读教材P39第1-4题,用铅笔进行自学练习,书上不好填写的做到自己的预习本上。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1、P39.1   学生独立口算,再指名口算出得数并说出口算方法。 2、计算并验算   12×24 52×38   64×20 38×50   分组练习,并要求说出笔算方法。 3、P39.3   出示题目,同桌同学互相进行估算后,再指名估算结果并要求说出估算方法。   (以上三题使学生体会各种计算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各自不同的价值。) 4、P39.4   (1)学生默读题目,理解题意。   (2)独立完成后评讲。   问: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列式?   (3)小结(让学生体会到这个结果尽管只是近似的,但却可以帮助我们在实际生活中作出一些有价值的判断。) 二、课堂练习1、27×78的积的个位是(  )。 2、75×40的积的末尾有(  )个0。 3、65×14的积是(  )位数,积的最高位是(  )位。 4、小红想了一个整数,这个整数乘16后得到的数在480和640之间,这个数可能是(  )。 三、拓展练习1、根据18×4=72,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8×40= 4×1800= 40×18=   180×4= 18×400= 180×40= 2、找规律,用规律:先观察左边的三组算式,找出规律后,直接写出右边算式的结果。   15×15=225 45×45=   25×25=625 55×55=   35×35=1225  75×75= 3、选择题   四、全课总结 五、作业:P39.2                           9、单元复习2 教学内容:P39-40第5-9题 教学目标: 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和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会用交换乘数位置的方法验算乘法。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课前预习:阅读教材P39-40第5-9题,用铅笔进行自学练习,书上不好填写的做到自己的预习本上。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1、P39.5   引导学生观察表格,明确表格填写的要求。   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比较,说说发现了什么。(体会积的大小是随着乘数的变化而变化的。) 2、P40.6   出示表格,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   学生独立填写表格,组织汇报交流并要求说出数量关系。 二、课堂练习1、《少年文艺》的32页有19行,每行有28个字,估计一下,这一页大约有多少个字? 2、一个书架有4层,每层大约放20本书,15个这样的书架大约可以放多少本书? 3、小红买了4卷胶卷,每卷可以拍36张;小方买了6卷胶卷,每卷可以拍24张。谁买的胶卷拍的照片多? 4、工人师傅带来320盏灯,准备给70个灯柱安装灯泡,每个灯柱上装5盏,带来的灯够不够?(你能用两种方法思考解决吗?) 三、拓展练习1、P40.思考题   引导学生观察题目,找出题目之间的关系,并引导得出规律。(两位数与11相乘,积的规律可以概括为“两头一拉,中间相加”。) 2、一个小桶能装19杯水,一个大桶能装4个小桶水。问:一个大桶能装多少杯水?一个打通比一个小桶多装水多少杯? 3、小华买了一杯珍珠奶茶,连杯共重 450克,吸了一半后,连杯重235克,杯重多少克? 4、在一块正方形的土地上,每条边上都种了52棵树,但四个角上都只有一棵树。问这块土地上一共种了多少棵树? 四、全课总结 五、作业:P40.7、8    

三年级数学全册教案【篇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镜子的反射的图案有什么特点。

2、能够根据镜子的反射画出对称图形。

3、使学生经历探索镜面对称现象的一些特征的过程,培养并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和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能力。

4、充分挖掘课程资源,进而培养学生钻研数学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具准备

一面小镜子、美术字“王”、收集一些照片。

教学过程

一、观察导入

事先准备一个小镜子夹在一本书里,然后说:“老师的书里夹了几张伟人的照片,谁想来看一看?但是看完的同学不能够说出来。”

问:你看到了什么?在镜子中看到的是谁?你想到什么?

揭示课题:镜子中的数学。

二、学习新课

1、引导谈话:

镜子能做什么?镜子里的图象和实际中的图象有什么关系?镜子中也有很多的数学知识等着我们去探索呢

老师演示:把镜子放在“王”字的上面,你观察到了什么?

放在一半的蝴蝶图形上面,你又看到了什么?

问:和原来的图有什么不同?这是什么道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2、从镜子中看到的图象是一个什么图形?哪一条线是它的对称轴呢?

3、是不是所有在镜子中形成的图象都是一个对称图形?观察图3,你发现了什么?

在镜子中看到的数字和实际中的数字是相反的,但是形成的图形也是对称图形。

4、运用这个原理,你能想到什么?用镜子观察物体时需要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镜子有什么作用?它能帮我们做什么?你能用镜子做哪些事情?

在学生的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小结。

三、巩固练习

(一)反馈练习:

1、完成18页第1题:

从镜子中看到的是哪一个图形?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操作,正确地进行判断:镜子中的图象和实际的图象是相反的,并是对称的。

1、第2题:

把镜子放在一个对称图形的适当的位置,使你仍然能看到图的全部。

小组讨论,把镜子放在哪里合适?为什么?

实际上镜子放在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上就可以了,想一想这是什么道理?

(二)拓展练习:

从镜子里反射的时间有什么特点?

实践操作:从镜子中观察一个钟表的时刻:5时整。镜子中的时刻是7时整。

再让学生观察一些这样的时刻,引导学生注意发现其中的奥秘。

四、全课总结

本课你学到了什么?小小的一面镜子中蕴藏了哪些知识?

五、布置作业

收集一些对称的图形、图案和照片,班里展览。

三年级数学全册教案【篇10】

教学目标:

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具准备:时钟模型、投影仪、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游戏引入:

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

2、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

①“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

②“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③“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

3、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如:5时,3时20分,6时,9时50分等。

4、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2时=()分

(1)教师:1时等于……?(学生答)那2时呢?

(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3)反馈

a、60+60=120分

b、2时就是2个60分,即60×2=120分

(4)教师小结。

2、完成第4页“做一做”

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教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

方法(1)时、分、秒是从大到小的单位,像百位、十位、个位一样;

方法(2)时、分、秒中从小单位向相邻大单位换算,即秒向分换算,分向时换算是满六十进一,进位原理与个位到十位、十位到百位的进位类似。

60秒=1分(10个1=1个10)

60分=1时(10个10=1个100)

反过来也是一样的。

3、教学例2:

(1)教师投影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

(2)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

(3)学生讨论回答,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

a、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钟。

b、45-30=15,是15分钟。

4、小结

5、请一至两名学生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让台下的学生帮忙算一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5页“做一做”。

集体订正时,可以指名到黑板前的钟表上实际操作一下。

2、填空:

(1)50分比1时少()分,1时比45分多()分。

(2)一节课是()分,课间休息()分,再加上()分,就是1时。

3、竞赛:

教师口头报时刻,如:3时至3时45分,经过几分?学生抢答,看谁抢答得快,教师给予奖励。

四、全课总结,回归评价:

教师:现在是几时几分?我们刚才是从9时开始上课,从上课到现在经过了几分?一节课4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是啊,时间就像金子那样宝贵,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时间,多学一点本领,长大更好地建设祖国。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计算,用家到学生经过的时间来组织教学。一方面教师要相信学生,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得出计算的时间和方法。另一方面教师也要细致引导,通过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总结和实际应用巩固所学。通过不断地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年级数学全册教案【篇11】

教学内容:

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xx的例题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使学生了解24时记时法,会用24时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个时刻。

2.使学生在认识24时记时法的过程中,体会24时记时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猜一猜

1.播放新闻联播片头音乐,让学生猜是什么节目,在什么时刻播出。

2.呈现新闻联播片头视频,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初步揭题。

3.出示电视节目预报表,让学生尝试着说说各自的理解。

 二、比一比

1.分组研究两种记时法有什么不同,讨论喜欢哪种记时法。

2.比较两种记时法的相同点,初步了解转换方法。

 三、互换

1.学习把24时记时法转换成12时记时法。

2.学习把12时记时法转换成24时记时法。

 四、强化零时

1.出示直线,指出用这条直线表示时间,要求在直线上表示今天的一些时刻。

2.讨论一天的时间从几时开始。

3.小组讨论关于0时的几个问题。

五、回顾与质疑

1.回顾上述学习过程,让学生谈谈收获。

2.引导学生进一步质疑。

六、应用

1.讨论银行营业时间。

2.讨论火车票上的发车时间,以及去火车站的时间。

七、游戏

用手臂表示指定的时刻。

三年级数学全册教案【篇12】

教学目标:

1、巩固千克、克、吨的认识,进一步建立千克、克和吨的质量观念。

2、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和吨有关的实际问题。

3、初步经历质量单位的形成过程,结合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4、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巩固千克、克、吨的认识。

教学难点: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吨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某超市招聘售货员的考试,要求应试的人员必须掌握最基础的质量单位的有关知识,刚好我们才学过了这方面的知识,大家有没有兴趣试一试?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称物品,认秤。

学生独立完成并说一说为什么下面两样物品称出的质量用“千克”作单位。

2、贴标签。

以给商品贴上质量标签的游戏形式出现,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千克和克的实际质量,吸引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3、补标签。

教师创设情境:“下面这些物品和动物的质量标签上的质量单位漏写了,你能把它们填补完整吗?”学生用不同的手势表示“千克、克、吨”,集体完成,并请学生陈述自己的理由。

4、比较下面物品的轻重。教师用第3题中单纯的式子变为比较两种标明质量的物品轻重,吸引学生参与。

复试

1、第5、6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第7题。学生独立观察思考、理解图意;尝试列式解答;全班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3、第8题。学生独立尝试解决;同桌交流。

4、第9题。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说说这幅图的意思,在此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解决问题,给每个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最后全班交流,看哪个小组想出的方法最多。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第10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交流,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操作。学生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可能有:10克10克地称5次;先称30克,再称20克;先称2个20克,再称10克等。

6000克=( )千克 3 g=( )g

4吨=( )千克 6000 t =( )g

4千克500克=( )克 3吨70千克=( )千克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第11题。这道思维训练题蕴含着代换的数学思想,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用学具代替苹果梨子摆一摆,增强直观性。解题思路是:3个苹果和3个梨合起来刚好和9个桃子一样重,所以1个梨和1个苹果应和3个桃子一样重。学生若有其他的合理想法,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全册教案【篇13】

7、练习二1 教学内容:P13第1-5题 教学目标: 进一步巩固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通过具体练习,帮助学生区分各种情况,克服相近内容的互相干扰,能正确估算并计算、验算。 课前预习:阅读教材P13第1-5题,用铅笔进行自学练习,书上不好填写的做到自己的预习本上。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1、P13.3  (1)多媒体出示第一组题,指名进行口算。   指名口答。   讨论:上下两题之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口算时有什么区别? 小结:除数不变,被除数和商的变化规律,并板书诵读   (2)多媒体出示第二组题,同桌互相交流进行口算。   讨论:上下两题之间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小结:除数和商的变化规律,并板书诵读 2、P13.1   (1)多媒体出示题目,要求学生进行估算,说出商是几位数。   (2)同桌互查预习注意,集体反馈。   (3)小结。   3、计算并验算   536÷4 321÷3  872÷3   学生分组完成,集体评讲。   讨论三题在计算时的不同。  小结。   4、P13.5   引导读懂表格,理解题意。   明确要求谁拍的最快,谁拍得最慢必须要知道每人每分钟拍球的个数。   学生独立完成。   班级交流反馈。 二、课堂练习1、口答   说出下面各题中商是两位数的,商是三位数的,商中间有0的,商末尾有0的。   563÷4 303÷5 426÷6 912÷3   259÷6 856÷8 700÷5 214÷7   2、拓展题     3、填上合适的数   4、油厂把411千克的豆油分装在最多只能装 5千克的油壶里,至少需要这样的油壶多少只?   5、在一道没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被除数、除数、商的和是135,商是3,那么被除数=,除数=() 三、全课总结 四、作业:P13.2、4               8、练习二2 教学内容:P14第6-9题 教学目标: 进一步了解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能列式解决这类实际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加强说理训练,进一步培养分析和推理能力。 课前预习:阅读教材P14第6-9题,用铅笔进行自学练习,书上不好填写的做到自己的预习本上。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三(4)班有三个小组,每组有6个同学,一共做了108朵红花,平均每个同学做了几朵红花?   2、王叔叔2分钟打了106个字。他平均每分钟打了多少个字?如果他照这样的速度用了8分钟打完一篇文章,你知道这篇文章有多少个字吗?   3、三、四年级各有3个班,要选150名同学参加校园文化艺术节的活动,平均每班要选多少名同学?   4、一个旅行团有153人,他们入住的酒店现在只有5人间的房了,想一想至少需要多少个房间呢?   5、图书室有3个书架,每个书架5层,一共有750本图书。平均每层有多少本?   6、学校新买来840本故事书分给6个年级,每个年级有4个班,平均每班分得多少本?   7、三(4)班有4个小组,每组8人,平均每人采5个昆虫标本。他们班一共采集多少个昆虫标本?   (以上各题均由学生先独立思考解答,再班级交流反馈。) 二、指导练习展评学生的预习作业,加强说理训练 三、拓展练习1、想想做做9   让学生充分理解题意,收集题中信息,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班级交流汇报。   2、P14思考题   独立完成,组织交流讨论。   对学生正确的.解法给予充分的肯定。   3、商业大厦的牛奶,原价每盒7元,现降价为每盒6元。人民商场同样的牛奶每盒7元,买4盒送1盒。小华要买5盒牛奶,你建议他在哪家商店买比较合算呢? 4、校园美了,我们的城市更美了。不过,一些非法广告到处张贴,损害了城市的形象。少先队员们积极地清除乱贴乱画,请观察下面的数据。   三年级 以每分钟清除18张的速度,共清除252张广告。   四年级 清除乱贴乱画387张,共用9分钟。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⑴  ⑵  做完这道题,你有什么想说的?  三、全课总结 四、作业 1、对想想做做6、7两题进行质疑,对困难学生进行启发。 2、作业:P14.6、7               9、复习1 复习内容:P15.1-4 复习内容: 通过复习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一位数除整百、几百几十的数,能比较熟练地笔算一位数除三位数。培养学生估算能力和估算意识,养成良好的检查习惯。 课前预习:阅读教材P15第1-4题,用铅笔进行自学练习,书上不好填写的做到自己的预习本上。   复习过程: 一、基本训练 1、P15.1  (1) 出示口算题,指名口算,并选择几题要求说出口算依据。  (2)展评预习作业,进行反馈 2、P15.2   分组练习,组织比较。进一步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评讲,归纳计算的注意点。   3、P15.3   (1)学生同桌互查预习作业   (2)组织评讲,进行反馈。   (3)总结归纳:你在计算中发现了什么?   (4)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4、P15.4   (1)引导学生理解题目意思。   (2)学生自行检查预习作业。   (3)组织讨论:本题的数量关系是什么?并板书 二、课堂练习1、720是6的(  )倍,它里面有(  )个4。 2、根据460÷6=78……4填写算式:76×(  )+(  )=(  ) 3、从300里连续减去6,减(  )次正好是0。 4、如果没有余数的除法中,商×除数+余数=128,被除数=(  )。 5、最大的一位数除三位数,余数最大是(  )。 6、408是4的(  )倍。 7、831是3的多少倍?9除927是多少? 三、全课总结、 四、作业:P15.1-3         10、复习2 复习内容:P15-16第5-9题 复习目标: 进一步巩固用两步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了解题目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通过具体练习,进一步培养分析和推理能力。 课前预习:阅读教材P15-16第5-9题,用铅笔进行自学练习,书上不好填写的做到自己的预习本上。   复习过程: 一、基本训练 1、P15.5  (1) 先让学生独立填表,再组织交流。  (2)引导学生观察表格,发现挖的天数和每天挖的米数之间的变化规律,适当渗透一些函数思想。   2、P15.6,多媒体出示  (1)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半价出售“的意思,求出每件玩具的半价是多少。   (2)组织讨论能买道哪些玩具。   (3)鼓励学生联系生活经验灵活解决问题。   3、P16.9   (1)组织学生讨论第一个问题,明确所买的商品的理由。   (2)组织讨论第二个问题的解决方法,需要两步计算求出问题。 二、课内练习1、学校新买来840本故事书,分给6个年级,每个年级有4个班,平均每个班分得多少本? 2、三(4)班有4个小组,每组8人,平均每人采5个昆虫标本。他们班一共采集多少个昆虫标本? 3、电器商店里,电饭锅原价250元,电话机原价180元,收音机原价480元,洗衣机原价780元。为了促销,现在所有电器一律半价出售。400元钱能买到哪些电器?最多能买到几件? 4、P16思考题   (1)学生分组完成或独立完成。   (2)组织讨论   左题可先根据除数和十位商的商求出它们的积,再根据十位上的余数2算出被除数的前两位数,然后根据个位上的余数2,填出被除数个位上的数9。   右题商的百位上只能是1,十位上只能是0,个位上可以是2~9中任何一个数。 三、全课总结。 四、作业:P16.7、8  

三年级数学全册教案【篇14】

二、年、月、日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年历,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以及嫉妒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的天数。 2、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运用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活动中增强参与和合作的意识。 二、教学时间:3课时 1、认识年、月、日 教学内容:P17-18 教学目标: 1、在观察年历卡的活动中,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一年有12个月,分为大月、小月和二月,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记住一年中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知道全年有365天。 2、在从年历卡上查找、交流一些有纪念意义的日子等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接受政治思想教育。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一张大的20的年历卡。   学生:每人准备一张年的年历卡,黄、蓝色彩笔各一枝。 课前预习:阅读教材P17-18,用铅笔进行自学练习,书上不好填写的做到自己的预习本上。   教学过程: 一、  引入,多媒体课件教学   谈话:(出示2005年的年历卡)这是一张2005年的年历,(教师在年历上圈出自己的生日),老师刚才圈出的这个日子对老师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大家来猜一猜,你知道为什么吗?你知道自己是在哪月哪日出生的吗?能在自己的年历卡上圈出自己的生日吗?   指名到讲台上交流,并在年历卡上指出自己的生日。   问:你对年、月、日的有关知识有哪些了解,能跟大家交流一下吗?   谈话:在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有关年、月、日的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吗?你还想了解哪些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学生活动后,组织全般交流。   谈话:同学们对年、月、日的知识了解得真不少,同时也提出了一些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年、月、日”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 二、  探究 1、初步认识年、月、日   谈话: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自己手中的年历卡,看看你能发现些什么。 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充分地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如:1、3、5、7、8、10、12月都有31天;4、6、9、11月都有30天;2月有28天……) 2、认识大月和小月   谈话:同学们观察得都很仔细,从一张年历卡上发现了这么多有价值的信息,那么怎样把我们刚才发现的一些有用信息整理出来,以便我们进一步研究呢?先在小组内议一议。 学生活动,教师参与学生讨论中。 反馈: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自己的方法。 问:同学们想了这么多方法,都是可以的,请大家再比较,在这些方法中,用哪种方法来整理最合适? 谈话:用列表的方法把一年中每个月的天数整理出来,简洁明了。书上已经为我们设计好了表格,下面请同学们在2005年的年历卡上,找出每个月的天数,填在P17页的表格里。填好后,再读一读表格下面的一段话,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活动后反馈:先说一说填表的结果,再说一说从表格下面一段话里知道了什么。 小结:一年有12个月,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有30天的月份是小月,2005年的2月有28天,2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3、记住大月和小月。 谈话:请同学们再看自己填好的表格,在一年的12个月中,大月、小月和2月是怎样排列的呢?请同学们拿出彩笔,在表格里把大月涂上黄色,小月涂上蓝色。再想一想,有什么办法能很快记住哪几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并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学生活动,教师参与学生,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 组织交流:学生带着涂上色的表格到台上去说自己的记忆方法。 *如果没有学生交流利用拳头记忆大月、小月的方法,则组织如下活动: 讲解:老师也有一种记忆大月、小月的方法,想跟同学们交流一下,可以吗?老师是用自己的拳头来帮助记忆的(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注意两点:①讲清数的方法;②数到2月虽然在拳头的凹处,但2月不是小月,习惯上称“2月平”。)   学生伸出自己的左拳,跟老师一起数。 4、计算全年的天数。   谈话:同学们,你们能计算出2005年全年的天数吗?   学生独立计算,并选择不同的算法反馈。 三、应用 1、想想做做1   出示题目,在独立完成的.基础上组织交流。 2、想想做做2   出示题目,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在年历里圈出来。   组织交流,并适时地进行一些必要的思想品德教育。   谈话:你还知道哪些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在小组内交流。   小组交流后反馈。 四、总结   问: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年、月、日的有关问题,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今天的学习怎样评价?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谈话:同学们不但知道了很多年、月、日的知识,还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关于这些问题,我们以后还要进一步研究,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再想办法解决好吗?                   2、认识平年、闰年 教学内容:P19-21 教学目标: 1、经历比较、归纳的过程,知道平年、闰年及季度;记住平年、闰年的天数;掌握判断平年与闰年的方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日常生活与数学知识是密切相关的,培养数学应用的意识和能力。 3、了解一些宇宙天体运动规律与年、月、日关系的常识,了解气象部门对春、夏、秋、冬的科学划分,引发对自然科学产生好奇心,激发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判断某一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和2005年的年历卡;~的月历卡。 课前预习:阅读教材P19-21,用铅笔进行自学练习,书上不好填写的做到自己的预习本上。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 1、问: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已经知道了关于年、月、日的哪些知识? 2、谈话:前不久,小明碰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想知道吗?小明有一个非常可爱的弟弟,他是20出生的,再过几天就满一周岁了,全家人都在为弟弟准备过生日呢,小明也为弟弟买了一份生日礼物,准备在弟弟生日钠天送给他。可2005年的年历上怎么没有弟弟的生日呢?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问:你对这个问题是怎样理解的? 二、主动建构,多媒体课件教学 1、探究活动一   谈话: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年和2005年的年历卡,对比着找一找,小明的弟弟应该是2004年哪一天出生的?   小结:2004年2月的天数和2005年2月的是不同的。小明的弟弟应该是 2004年2月29日出生的。可2005年的年历上找不到2月29日。2月只有28天的这一年是平年;有29天的这一年是闰年。   问:谁来说一说,2004年和2005年,哪一年是平年?哪一年是闰年?   活动:这样一来,平年和闰年的天数也不一样,你能很快算出像2004年这样的闰年的全年有多少天吗?你是怎样算的? 2、探究活动二   观察1997~20的2月的天数,完成下面的问题。 ⑴先和同组的同学说一说哪些年份是平年,哪些年份是闰年? ⑵你还有什么发现?将你的发现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   学生按要求活动,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   汇报归纳:通常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问:那么公历年份中哪些年是平年,哪些年是闰年呢?各小组在1997~年这12个年份中找几个平年和几个闰年,分工计算这些年份除以4,看看会有什么发现?   小结:除以4没有余数的是4的倍数,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 3、知识链接:“你知道吗?” 三、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1 ⑴出示题目,问:他们说的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你还能像他们这样说一说一些值得纪念的时间是在哪一年发生的吗?这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先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在班级交流。 ⑵讲解: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例如,是闰年,而21是平年。 2、想想做做2 ⑴出示问题:平年一年有多少天?是几个星期零几天?学生独立完成后反馈。 ⑵问:闰年一年有多少天?是几个星期零几天? 3、想想做做3   学生独立完成,班级交流。 4、想想做做4 问:看了这个问题后,你知道了什么? 说明:季度也是常用的时间单位,从每年的1月份起,3个月为一个季度,一年有四个季度。 要求:独立解决这个问题,算出每个季度的天数,填在相应的括号里。 讲解:一年有四个季度,和通常所说的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不是一回事。 5、想想做做5 指名读题,独立思考,班级交流。 四、总结反思   谈话: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关于年、月、日的有关知识,你还想知道哪些?通过预习自学再学习这节课,你有什么感想? 五、课外实践   带着自己的问题,去看看《十万个为什么》或其他书籍,也可以上网去查一查,把你了解到的知识讲给同学听。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做课本P21思考题,通过计算,不仅能巩固有关年、月、日的知识,还能了解一些农业生产常识。                   3、生日快乐 教学内容:P22-23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综合运用有关年、月、日和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活动中增强参与和合作意识,培养关爱他人的思想感情。 课前预习:阅读教材P22-23,用铅笔进行自学练习,书上不好填写的做到自己的预习本上。   教学过程:多媒体课件教学 一、激发兴趣   谈话:小朋友们,瞧,今天是小明的生日(出示图),他的朋友们都来为他祝贺,你们想对小明说点什么?小明对前来祝贺的朋友表示感谢,并询问了他们是哪一天过生日的,四位朋友都没有直接说出自己的生日,各说了一句有关自己生日的话,你们愿意猜一猜他们的生日各是几月几日吗? 二、组织活动 1、猜课本中小朋友的生日。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并确定是几月几日。然后全班交流。 2、让学生猜自己的生日。

三年级数学全册教案【篇15】

三、平移和旋转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并能在方格纸上将图形平移。 2、通过联系生活经验,使学生体会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培养空间观念。 3、通过设计图案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平移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初步体验几何图形的美。 二、教学时间:2课时 1、平移和旋转 教学内容:P24-26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初步认识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特点,能判断方格纸上图形平移的方向和格数,并能在方格纸上将图形按指定方向和格数平移。 2、通过对物体运动现象的感知,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世界,提高应用数学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从而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的情感。 课前预习:阅读教材P24-26,用铅笔进行自学练习,书上不好填写的做到自己的预习本上。 教学过程:多媒体课件教学 一、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谈话:在生活中,很多物体都在运动着,而它们的运动方式却各不相同。今天这堂课我们将一起来研究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 1、提高典型的感知对象,引出平移现象。   观看一段介绍“上海音乐厅平移工程”的新闻。   观看结束后问:新闻中提到把音乐厅向东南方向直线平移 65.4米是什么意思?   教师用小房子纸片代替上海音乐厅,在方格纸上做歪歪斜斜的运动。   问:上海音乐厅是这样平移的吗? 2、提供更多更贴进学生生活的实例来丰富学生的感知,并引出旋转现象。   多媒体依次出示动态的风车、小火车、升国旗、方向盘、钟摆等的运动状态。   请学生观察并从中找出哪些物体的运动和上海音乐厅一样也是平移,说明理由。   观察剩下物体的运动方式有什么特点,让学生给这些物体的运动方式起一个合适的名字。   引导讨论钟摆的运动是不是旋转。 3、在活动中加强对平移和旋转的体验。 ⑴想想做做1 多媒体依次出示各种物体的运动状态,请学生判断哪些是,哪些是旋转。说明理由。 ⑵想想做做2 让学生举例生活中的平移或旋转现象。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⑶想想做做3   请学生用一个动作来表示平移和旋转,比一比谁的动作最形象、准确。 4、小结:平移和旋转是常见的物体运动,物体或图形在直线方向上移动,而本身没有发生方向上的变化,就可以看做是平移现象。物体以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进行圆周运动,就可以看做是旋转现象。 二、将图形进行平移   谈话:今天我们也来做一回工程师,将我们的“音乐厅”进行平移。 1、移一移。   每人准备一张方格纸和一张小房子纸片,按要求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进行平移。 2、教学例题。   出示下图:     问:在方格纸上的“音乐厅”向哪个方向平移了几格?   学生独立研究,教师巡视指导,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交流时重点解决以下问题:“音乐厅”向右平移了几格?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小结:要数一个图形平移的格数,只要去数某个点或某条边移动的格数。   学生独立分析例题中金鱼图和火箭图的平移情况,完成填空后全班交流。 3、想想做做4   学生独立完成后在组内交流, 互相评价。 4、教学“试一试”   问:如果在方格纸上把“音乐厅”向上平移3格,平移后的图形将在什么位置?你能将平移后的图形在方格纸上画出来吗?怎样画比较好?   组织学生讨论后得出一种比较好的方法是:先确定几个关键的点,再将这些点平移,最后画出平移后的图形,请一个学生当场在投影仪上做示范。   再让学生选择“试一试”中的`图形进行平移,也可以由自己设计一个简单图形来进行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的平移。操作后展示学生作品,并组织评价。如果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只要正确、合理,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5、想想做做5   学生独立画一画。 三、拓展延伸   教你一招:在音乐声中多媒体演示一个简单图案通过平移或旋转变成一组美丽的图案。             2、美丽的花边 教学内容:P27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设计花边,进一步认识平移的特点,初步感受平移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初步体验几何图形的美。 2、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提高学生学习创作的兴趣。 课前预习:阅读教材P27,用铅笔进行自学练习,书上不好填写的做到自己的预习本上。 教学过程:多媒体课件教学 一、创设情境 1、谈话:今天,我们请老朋友丁丁和冬冬一起来学习好吗? 2、课件出示两个虚拟小伙伴――丁丁和冬冬。   丁丁:这是我们为了庆祝五一劳动节创办的手抄报。   冬冬:请同学们当评委,说说谁的作品更漂亮。为什么?   学生比一比,谈谈自己的看法,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到花边在这里起到的美化作用。 3、讲述:同学们都感觉到花边把冬冬的手抄报变得如此美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美丽的花边”。 二、实践操作 1、初步感知。   课件放大手抄报上的简单花边,引导学生观察。请学生分小组讨论:这几条花边有什么特点?猜猜是怎样制作的?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各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学生可能会有下面的发现。 ⑴这些花边都是由一个独立的图案重复连续而成。 ⑵可能运用了前面穴道的平移知识,通过图案平移得到这条花边的。 2、尝试操作。   谈话:同学们对美丽的花边都有了初步的了解,想不想自己也尝试画一条美丽的花边?   P27“画一画”第一个图案,请学生尝试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3、展示交流。 ⑴展示不同水平的学生作品,请同学们评一评,谁的花边画得最漂亮。 ⑵互相交流。 ①  在制作花边时,你觉得哪些地方最不容易画好? ②  请画得好的同学说一说自己制作花边时都注意了什么?有什么好的办法。 4、再次操作。   提出要求,学生尝试,展示作品,自我评价。 三、自主创意 1、欣赏作品。   呈现图案,组织欣赏       2、开展小竞赛   提出要求,学生操作,教师指导,展示作品,总结评价。 四、拓展运用,美化生活   谈话:五一劳动节快到了,我们想更换黑板报,还想装扮一下我们教室的门窗,课后,请同学们用自己创作的美丽花边把我们的教室装扮得更绚丽多彩好吗? 五、全课小结 让学生说说本课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