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美术学习心得体会7篇

2023美术学习心得体会7篇。

若你对“美术学习心得体会”存在不解之处,下面的参考资料能为你解惑,我们邀请你阅读这篇文章并参照。生活中的各种思考和想法可用文字体现在纸上。定期写写感想和心得,能帮助我们从中获得更多的经验和策略。

美术学习心得体会(篇1)

通过这次的学习我们学习了美术,美术,音乐,写作,体育,美术等等。这几天的学习,对我的触动很大,通过这几天的学习,我觉得我们要想在美术教学中有所进步,就必须要学习美术这门课程,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学生喜欢,才能在美术教学中取得成功。

美术的美术教学是以生活为本,以学生的审美能力,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为重点,以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为基本内容的教学。美术教师必须从现代的观念去把握美术教学,创造新的教学方法。

美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求老师从儿童的实际出发,利用生活中的美术材料进行创作。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激发儿童的美术创造和想象能力,努力开发他们的美术天赋。让儿童用自己的情感去描绘、去描绘祖国的大好河山,从而使他们从小热爱美术,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掌握观察事物的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形象、直观、准确的材料进行创作,使他们觉得美术创作并不难。

在美术教学中,我认识到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中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此,我们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要贯彻启发式原则,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

首先,教师要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了解教材编写意图。其次,我们要充分了解教材内容,挖掘教材本身的生命因素。

其次,教师要重视教材体现情境的创设。

三、要努力做好课堂教学中的“四个重要”。

第一,重视创设教学情景,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第二,突出美术学科的特点,优美生动形象的美术作品,使学生产生审美感。

第三,引导学生把握形、色、肌体的特点,注意美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四,引导学生运用艺术形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第五,重视美术的表现和创造,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中生的审美能力。

总之,在美术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2、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3、对后进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对美术学习的认识上有更大进步。

4、加强守纪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不仅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学习,课下也要按校纪班规严格约束自己。

5、教师要利用各种形式,各种机会,尊重学生。

美术学习心得体会(篇2)

课堂教学异彩纷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次外出不仅让我领略到了全市出类拔萃的美术教师的教学风采,也让我从中发觉到了在课堂教学方面自身的不足。现在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一下我的学习心得及体会:

一、参赛内容“全”,自身受益多

这次美术课评选活动内容全,涉及到一至六年级的教学,内容有: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课等多方面的教学内容,开阔了我的教学思路,使我更好的学习了不同知识内容的教学新思想。通过本次听课学习,我对自己的教学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明确了以后教学改进的方向,受益颇多。

二、课上展示“亮”,课下体会多

参赛的教师大多是各县区的优秀教师,有很多新理念;非常有特色。每一位上课的老师都以自己的特色演绎着美术课堂教学内容,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置身于会场中,倾听着老师们精心准备的每堂美术课,我亲身体会到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他们在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课堂最优化的思考:

首先,精彩的导课很重要。参赛的教师几乎都精心设计了课堂导入,有的老师以录像,有的以小游戏等活动导入新课。精彩的导课可以拉近师生距离,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其次,扎实的专业功底和良好的教师素养也同样重要。教学是一门艺术,尤其艺体类教育更是一门艺术既然是一门艺术,那就要求任教老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美术文化素养和非常扎实的基本功。

再次,在课堂上尽量为学生提供尝试的机会,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使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潜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教师评价及时到位,并且多方位进行评价

教学过程中,几乎每位教师都注意了及时评价及激励评价,对学生的赞扬和鼓励不断,如“你真细心”“你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你知道的可真多”“你收集的资料很有价值”等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评价语言,在学生的心里却可以激起不小的情感波澜,对于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的提高也起到了相当程度的积极影响。

我认为:对于学生的评价不仅是“好”,还要对于他回答的问题给予一个准确的评价。才能让学生准确的评断和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以及自己获得信息的准确性。尤其对于那些很少得到表扬的学生,真诚的赞扬会让他充分发挥内在的潜力,甚至会成为他的人生转折点。

本次外出学习,深感获益匪浅。虽然几位老师的水平不一,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参考的东西,俗话说有比较就会有鉴别,所以我会把其中的精华加以吸取,在以后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大胆运用。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更加积极努力的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逐步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

美术学习心得体会(篇3)

一、特色化的先进教育理念

xx二中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高度出发,提出了以课堂教学为核心,以目标性、针对性及高能性为目标,以变备教材、备教法为备学生 为特点的教育理念。备学法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教学效果好起来,师生负担减下来。包括预习、互动、测评三大模块的课堂教学271法则,形成了xx二中教学的最大特色。 271课堂要求学生课前准备紧锣密鼓,学案探究互动热火朝天,学生课后复习温故知新。具体包括以下三个转变师长变学长,变教为启,变教为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教室功能的转变,变教室为学室,变讲堂为学堂。这种课堂解放了学生的头脑,解放了学生的双手,解放了学生的眼睛,解放了学生的嘴巴,解放了学生的空间和时间,

二、高效化的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小组的建立既使学习主体细致化(每组6人,根据学习能力的差异分为A、B、C三个等级),既有利于老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更细致的了解掌握,也有利于老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层次教学,同时学习小组还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自律性,学生自主管理的优势也能得到充分地展现。

三、集体化的导学案

导学案中所涉及的探究问题能真正体现课堂教学过程。知识点挖掘细致,我所听到的语文学科两节课都体现了教学中学习的层次性,学生的主体性,很有实效性。课间通过和几位任课老师的交流,从这些老师的言语中可以透漏出教师的集体备课效率很高。所谓的效率高可以从学案的编写中充分体现出来:学案上有编制者、有审核者、还有审批者和日期,编制和审核均是2个人,执教人有的还不是学案的编制者,说明不是个人编制。

四、广泛的师生阅读

教师首先是勤奋的读书人,在每个学期学校都要求每一名教师至少阅读十本不同类别的书籍并写出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其次让学生畅游书海,每名学生在每个学期要阅读一定数量的书籍,并做好名言警句和美文语段的摘抄。每个年级每周都安排了阅读课,从而使学生的阅读成为了一种习惯;再次是每个年级在每个学期组织一定量的阅读活动,以此来促进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高效性。阅读不仅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而且能为学生的人生增添色彩。

美术学习心得体会(篇4)

一、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大部分的学生只把美术课当成了主要学科负担之后的“休闲”,对美术课的兴趣不是很大。因此,要想让学生学好一点东西,就必须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点燃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呢?

第一、学科教学的人本性。

第二、 教学是以学为主,以教为副的,教是为了学,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学”的研究。教学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我们应该尽可能地提供能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和创造的时间和空间。

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离不开教师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深入研究。我们应该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或讨论,或写生,以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轻松自然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学习美术。另外,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及实物投影技术,生动形象地展示,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形式到内容都要注意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生气勃勃地学好美术。

比如利用实物投影进行示范,效果比直接演示好。教师在示范过程中,往往不可能把弄好的形状都给学生看,这样费时又视觉效果不佳。在实物投影仪上,老师的每一示范过程都显示在大屏幕,让学生看清要求和形式。利用投影让学生上台演示,从中展示优秀,并及时掌握学生学习反馈情况,有针对性进行指导和改正。

第三、课堂实践的层次性。

比如在第二课堂上,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不同的难度层次,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艺术实践,让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

第四、重视作业评价

对作业进行评价,最终的.评价结果以鼓励性的评语为主,用评语进一步鼓励学生学好美术,目的是让学生体验成功,激发兴趣,从而能够积极地影响学生,“以点带面”地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和创新能力,使得学生能以“美的眼光”观察生活,以“美的规律”创造生活。

二、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以往认为:美术课上只要让学生依葫芦画瓢,画出几张画,课堂不出问题就行了。其实,并非这样简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美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创造性思维是思维活动的高级水平,这种思维具有发散性、独创性。美术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1、绘画用发散思维的方式去想象

美术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艺术创造并非易事,因为他们完成作业大部分是临摹,这样一年两年之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临摹中逐渐减弱,已经习惯了照抄别人的模式,习惯性思维占据了学生的脑海。比如在高三的辅导课上,当设题让学生创作时,学生会说:“我什么也画不出来”,“太难了”。出现这种状况,原因之一就是学生长期临摹,缺乏想象力的训练。故在教学中,每一节课先不急于完成作业,而应围绕每节课的内容,尽可能多的去设想,比数量,看谁的想法最多,最有独到之处。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1)、通过观察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写实水平

观察是绘画的第一步,没有观察就没有绘画。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天性,因势利导,又要通过教学来达到提高学生对物象的认识能力和表现能力,在指导中帮助学生把握物体的形体,理解物体大小、前后重叠的关系等等。

(2)、通过临摹教学,促使学生形成各种技巧

在教学中存在这样一种观念:即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与技巧的传授完全对立起来,仿一传授技术,就会压抑学生的创造性。也有的人认为:学生技巧的发展是自然而然地形成的。显然,这二种观念都是不正确的。任何发展都必须在借鉴与吸收的基础上进行,技能的发展也不例外。在这一过程中,临摹是不可避免的,实际上,所有的美术创作,学生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选择模仿对象。正确理解和运用临摹这一教学手段是美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当然,临摹始终不是目的,要避免为临摹而临摹的现象,让学生掌握一种方法,并形成创新的基础。

(3)、让学生自我体现表现的喜悦

教师指导的重点是帮助学生克服学习活动上的种种障碍,获得心理上战胜困难后的满足感。因而,教师在指导时必须注意把对象形象化,使之具有新的感染魅力,以明确主题,让学生体验到自信和完成的喜悦。

三、教师自身素质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作用,担负着在知识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尽可能少遇困难,少走弯路。我觉得好的教师应通过仪表、语言、板书、范画、演示、辅导,评定成绩等一系列活动得到学生的信任与尊重。同时,教师要通过对学生情感上的交流感染学生进行创造思维活动,试想:面对一个面目冷冰冰的教师,学生怎敢各抒己见呢?在课堂上,教师也要以一个探索者的身份出现,对有些问题,可以回答;有些如果不清楚,可以说:“我们一起来琢磨”,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性。

教师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首先要使自己成为一名创造者,要不断探求新的教学方法,创造出富有个性的独特的新颖的教学方式,力争使更多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除此之外,课堂上教师领画、带画,示范都因直观性强易于使学生更快更好掌握。如果我们具备浓厚的作画功底,有独特的创作精神,不仅能博得学生深深敬佩,还将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

美术学习心得体会(篇5)

通过本次学习,使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我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551336.COM 合同帮帮网】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 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

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讲授新课程时应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比较新课程与旧教材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改进,教法上有那些变化,有那些独到的进步和收获,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师生互动等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讲授新课程时应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比较新课程与旧教材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改进,教法上有那些变化,有那些独到的进步和收获,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师生互动等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都有了较大的改观,但对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很多教师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其实,就教与学的关系而言,教师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变,教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无论怎么变都将无济于事。由此可见,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实施课改、落实课改精神最重要最核心的问题之一。下面谈谈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只有在宽松、和谐、民主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敏捷、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从而实现自主发展。要想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合作、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教师必须放下架子,走下讲台,成为学生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开发者、指导者、参与者、学生个性发展的服务者,教师和学生是朋友、伙伴,协作者的关系,是一种感情非常融洽的朋友关系,让学生处于一种很有安全感的心理状态中。然而更重要的是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和学习的主动权,为他们的动口、动手、动脑,提供足够的素材、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并用,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情感波澜中积极参与,主动发展。在教学中,凡是学生自己能看懂的,教师不教;凡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讲;凡是学生自己能探索出结论的,教师不说。另外,课堂上的规矩也可以改一改。课桌不妨摆成“T”、马蹄形、圆形等“主体式”。上课,学生可上台当“老师”,不解时才请教、求援,必要时老师给予启发、引导、点拨。讨论,既可前后左右结队,也可以离开座位与朋友切磋。学生动口多了,可动手写一会儿;坐久了,可站一会儿;动脑多了,可埋头闭一会儿眼睛;只要有助于学得主动,学得积极,给学生“一路绿灯”,不必设防,从而让学生的创新灵感得以迸发,人格个性得以张扬。通过实践,我深感这样的教学给了学生充分的读、思、问、议的时间,从而使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学到了知识,培养了能力,促进了思维的发展。我们的课堂就要达到这样的状态,学生敢想、敢说,愿意想、愿意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推动学生认知活动的巨大推动力。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学生的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师的影响,教师要多动脑筋,在准确把握教材编排的意图上,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但又要不拘泥于教材。创设生动形象、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情景,引发学生的兴奋点,如讲故事、做游戏、画一画、唱一唱、猜一猜等。将各科教学融入语文教学中,敢于创新,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方法,要摒弃束缚人发展的陈旧传统教育观念,启发学生在课堂上想人之未想,发人之未发,逐步培养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别具慧眼、独辟蹊径的素质。善于使用鼓励的语言、信任的表情,及时的肯定和表扬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鼓励每位学生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在教学手段上也要更新,实物展示、音乐启迪、多媒体教学等现代教学手段要充分运用教学中。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要适时地给学生讲明学习的道理,让学生真正明确“为什么要学习?”从而明确自己的学习责任。

传统的教育基本上是“接受式”教育,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学生被动的接受,机械的训练,死记硬背而已,他们只是在继承,没有探究,没有发展,没有创新。学生“接受式”学习的方式必须向“自主、合作、探究”转化,以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他们留下独立思考的空间,让他们去亲身经历和体验一番。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重要的是组织好学生的学习活动,即建立师生、生生互动小组合作学习。它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利于为他们的自我表现和相互间的交流提供更多更广的空间,使他们能够在合作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和教学的需求,把自主学习、小组学习、班级集体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参与、积极活动的状态,为他们实现终身学习并成为创新人才打好基础。不过,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把竞争的意识引进课堂,让学生在竞争中获得成功。做到问题让学生提出;过程让学生操作;知识让学生获得;学法让学生归纳;情感让学生体验;学生争论的问题,教师不急于下结论,让学生去探究。

儿童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认知能力、思维水平、意志、兴趣等各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即使同一年龄阶段也存在明显的个性差异,因此,要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及个性差异。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每个人的智慧类型不一样,他们的思考方式、学习需要、学习优势、学习风格也不一样,因此每个人的具体学习方式是不同的。实际上,有效的学习方式都是个性化的,没有放之四海皆有效的统一方式,对某个学生效的方式,对他人却未必管用。所以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彻底改变过去“一刀切”“一锅煮”的做法,为每一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教师要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学生的可塑性强,发展弹性大,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允许学生犯错误,要用积极的态度对待学生,坚信每个学生都有与生倨来的成功欲望,相信学生的潜能,诊断学生的优势智力,激励他们发展成才。用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学生的天性。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维的火花,思维总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问题是学生产生学习愿望的根本原因。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学生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也就不会深入地去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就不可能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更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的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问题意识是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因而,教师要注意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与培养,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如:激励式、发散式、创新式、逆向式的提问。教师还应利用语言、设备、环境、活动等各种手段,制造一种促使学生提出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善于提出问题,并让学生讨论,使课堂形成一种积极思考,勇于探讨的热烈气氛。让学生在课开始时“带着问题走进来”,课末“带着问题走出去”,以问题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体验是伴随着积极的心理活动,寻求未知的实践过程,是获取直接知识,形成学习能力,唤起创造潜能的基本途径。学生的情感体验就是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身体亲自去经历,用自己的心灵亲自去感悟。有了情感体验,学习过程就不仅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而且,学生通过亲自体验得到的知识和技能等,其影响比教师单纯的说教要深远得多。在教学中教师要大胆放手,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学习和交流的机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展学生自由学习、思考、体验的时空,注重体现学生认知、思维等心理的活动过程。体验性学习应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学生不仅要用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教师要在教学中为学生设计全程体验的程序,让学生在体验感知、体验思维、体验积累、体验情感、体验合作、体验创新、体验挑战、体验成功的过程中,促进语文知识的感知和内化,陶冶情感,开启智慧,积累知识的良好现状。学生学习的真谛在于“自悟”。语文教学的体验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内趋力,增强学生的态度、意识和观念,发展其勇于探索、不断进取的人格力量和价值取向等良好个性,在教学中应予以充分关注。

总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要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要转变教育观念,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与学生密切合作,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创设适合学生的教学情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就能有效的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美术学习心得体会(篇6)

本学期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美术课堂教学研讨活动,通过本次研讨活动,使自己的教学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得到了更新,也使教育教学理论和业务能力有了进一步的加强和提升,同时也使我认识到今后在美术教学中要更加注意到学生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促进他们全面素质的发展。

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是师生共同发展的基础。

在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教师应充分发挥美术教

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呈现形势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同时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了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魅力。

二)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美术学习为主线,注重培养学生的

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为此,我选择了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使不同素质的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为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三)美术作为一门主要的艺术课程,其本身就是一门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美术课程应该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我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个性的健全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引导学生运用观察、绘画、手工制作、实践、想象等方法,来丰富和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提高审美能力。通过美术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四)美术教师要认真贯彻本义新课程标准,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综合素质的发展。为此应加强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国情感,及艺术素养。并鼓励学生多样性地参与美术学习,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并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通过美术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基本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在实践美术活动中,逐步体验美术学习的乐趣,提高鉴赏能力、欣赏水平,并逐步形成良好的审美观念和道德意识。

总之,我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认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尊敬领导,团结同事,热心助人,努力做到在工作上认真,学习上严格要求自己,生活上勤俭节约,做到不乱花钱,不私自乱花钱。

美术学习心得体会(篇7)

今天,我有幸参加了小学科学新课程新理念的培训,通过这些培训,使我对小学科学教学有了更新的认识,也使我对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了新的体会。

这次的培训让我深入体会到了科学课堂就是一个全新的课堂。科学课堂应该是一个让学生感到轻松愉快,学习愉快,学习愉快的课堂。科学课堂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让学生在科学学习的过程中体验科学的探究活动。它是科学课堂中最生动、最形象、最有趣的科学课堂。

科学课堂教学是以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它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科学的观察方法、思维方法、观察力、动手能力。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科学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观察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它的内容是: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兴趣,养成学生的观察方法和思维能力。科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

在学习科学课的过程中,让我更深切地体会到,一节课40分钟,课堂45分钟的课堂应该从哪里来?我们要让学生在科学课上学到知识,学会探究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培养科学精神,形成科学态度和科学意识,提高科学能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实践能力,从而使学生终生受益。

我认识到,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应该充分体现这一要求。

科学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科学课的内容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方法,促进他们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小学科学教师学习心得体会

科学课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对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实施产生积极的作用。

在这次培训中,我认真学习,聆听专家讲座,学习他们先进的教学经验,我觉得他们对科学课程的内容和特点,有着十分深刻的理解,我也不例外,对于小学科学课程的特点和教学方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对科学课更有了一个全新的认知。我们不仅要了解学生,更要了解我们的教育对象,更要了解我们周围的一切。

首先培训中我对科学课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了解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背景。科学课是以培养科学家、科学研究者为主线,以学科知识为主要内容的科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的课程,它的实施主要体现在科学态度和科学技术的普及与应用。它的实施主要体现在科学态度和科学技术的普及与应用,科学技术的普及,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传递和应用,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培养,科学素养和科学能力的提高。

科学课的课程应该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科学意识,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的科学课程。

通过培训使我认识到科学课堂应该有以下几个特点:

科学课的基本特点是:学科性,突出科学性,实践性。

学科课的基本特征是:科学探究的过程应该是科学的情感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应该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

科学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来实现。

第一特征是:以学生的生活为中心,以学生的科学学习为根本的课程目标,以科学探究的过程作为科学的学习的重要形式之一。

第二特征是: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求知欲,以及在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培养和提高。

第三特征是: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第四特征是:在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培养和提高。

通过培训使我对科学课有了一个全新的认知。

在科学课教学中,科学教师应该从知识的传输者转变为知识的引导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培训,让我认识到科学课的教学内容应该从知识的传输者转变为知识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这就要求科学课的教学内容应该从知识技能的传输者转变为知识的组织者,这就要求科学课教学要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第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