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的大石头课件四篇

奇怪的大石头课件四篇。

教案课件是教师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每位教师都对撰写教案课件非常熟悉。教案是进行完整教学的前提条件,那么您认为一份优秀的教案课件应该具备哪些特点呢?通过我们特别为您量身定制的“奇怪的大石头课件”,肯定能够给您提供极大的帮助。为了能够帮助其他朋友,我将我的经验总结提供给您参考!

奇怪的大石头课件 篇1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

教学过程:

板画激趣,谈话导入

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

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检查预习,质疑解难。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李四光。

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指导写字,完成作业。

1.认读要写的字。

2.争做写字小老师:那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3.各自抄写。

第二课时4周1节

学习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复习生字新词

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

感知巨石形象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

如果使用电脑多媒体课件的话,继续演示李四光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遮住了李四光,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找不到他的情形,引导学生根据内容描述。

感受好问精神

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

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解开巨石之谜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自然段。

读后讨论。

a.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

b.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交流读后感想

1.完整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

3.小结鼓励: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愿我们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板书:7、奇怪的大石头

产生疑问

李四光多方求教

学习地质

专门考察

冰川遗迹--震惊世界

奇怪的大石头课件 篇2

一、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玩耍时,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在老师和父亲都未能解答的情况下,通过自己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了巨石的由来。

本文脉络清晰,先介绍了李四光是著名的地质学家,接着讲了李四光玩耍时对怪石产生了疑问,然后讲向师长请教和去英国留学,逐渐明白了其中的原因;最后讲回家乡进一步考察,取得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表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在写法上,本文通过对话展示人物的内心活动,发现他善于思考、提问的能力。

读懂课文,感受李四光勤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品质是文章的教学重点,领会李四光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是文章的教学难点。

二、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会认6个字,会写14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等20个词语。

2、读懂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收集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自读自悟、小组合作、教师指导下读懂课文。

2、学习作者按事情发展顺序有重点地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并学习李四光勤于动脑、不懈追求的可贵品质。

三、教学建议:

1、课文中涉及到一些地质学知识,如:陨石、冰川等,课前可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帮助理解课文。但不能把大量的时间都用于地质学知识的渗透上,偏离本文主旨。

2、虽然学生有了一定的识字能力,但在识字方面还不能完全放手,而应进行适当的扶。本文要求写的字中包含要求认识的字,所以可以将两类字进行整合,鼓励学生发现新方法,教师则要对藏、卧、震、贵等字进行强调。由于刚开始练习用钢笔写字,教师还要加强写字指导,注重示范,强调写字姿势。

3、理解课文时,可在学生课前对课文有所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质疑,梳理出有价值的问题后,与课后练习相交融,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合作交流,并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四、教学设计:识字教学片断

1、对照课文,把预习时画出的生字及含有生字的词多读几遍。

2、(大屏幕出示除域以外的所有生字)学生看大屏幕各自读生字,注意把字音读准确,如果不认识,可向老师或同学请教,并与同桌交流记字方法。

3、指名或集体认读生字,交流识字方法,给生字组词,读课文中的词语,理解词语。

4、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写自己认为难写的字。汇报,教师重点指导书写藏、遗,其他字同桌互相指出不足。

5、游戏巩固生字。

奇怪的大石头课件 篇3

《奇怪的大石头》是鲁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七课,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故事。体现出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数十年执着求索的可贵品质。

这篇课文主要通过对话来展示人物内心的活动。选编的意图一是让学生懂得遇事要勤于思考、善于动脑,只有执着的追求才会取得成功的道理。二是体会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事例把这种品质写具体的。

结合本课内容,根据“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会认8个字,会写2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等词语。

2、读懂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收集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自读自悟、小组合作、教师指导下读懂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其中,读懂课文,感受李四光勤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品质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领会李四光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是文章的教学难点。此外,虽然三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识字、写字能力,但在识字写字方面还不能完全放手。

为了更好的体现新课标精神,高效的落实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我打算采取以下的教学策略。新课标注重课程的开放和生成。因此,我打算让学生自己质疑解疑,以读代教,在解疑过程中,引导他们回归课本,仔细阅读课文,在读中发现,在读中品味,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升华。重点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来感受李四光的品质。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为了高效率的完成教学任务,我深入研读了教材,了解了学情,设计了如下几个教学环节。

首先是课前交流预习时遇到的问题?教师随机播放相关课件。课前交流的目的一是考察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这也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二是为下一步学习课文扫清障碍。

接下来进入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质疑导入。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教师引导质疑:看到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在这里我预设了几个问题: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它从哪来的?点拨孩子,只要我们认真读课文,善于思考,大家的问题都可在文中找到答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齐读课题。

第二个环节是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每一次读书我都会给学生提出明确的阅读要求,本次朗读的要求是:放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以后,对本课的字词加以检查。这是本课的一些重点词语,有一些是容易读错的生词,有的是本课的关键词。在学生读的过程中我将既是要求会认,又是要求会写的字加以整合,指导书写,如“著”、“秦”。读完后让学生用上其中的一些词语讲一讲,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这里设计的意图有三点。一是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让学生初步学会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二是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三是教给学生一种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那就是重点词语连缀法。刚升三年级的孩子,一上来就直接让他们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对他们而言有一定的困难,通过连缀关键词语的方式也相应降低了难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育理念。

奇怪的大石头课件 篇4

板画激趣,谈话导入

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

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质疑解难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一李四光。

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1)对预习认真,能主动、正确解疑的同学给予表扬。

(2)主要解决以下疑难:

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

突兀:高耸。

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250万年前至今。此时高纬度地区广泛地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

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儿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

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语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

(3)完整地齐读课文。

(4)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内容。

gz85.COM小编推荐

最新奇怪的大石头课件(锦集十二篇)


学生们在课堂上通常需要有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而这就离不开老师提前备好的教案和课件。现在,大家可以开始动手写自己的教案和课件了。教案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参考标准,它包括了很多不同的部分。

首先是教学目标,教案需要明确教学的目标是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接下来是教学内容,即要讲解的知识点和概念。然后是教学方法,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的具体方法和策略。教学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比如讲解、示范、讨论、实验等等。再之后是教学过程,也就是具体的教学步骤和活动安排。最后是教学评价,即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估和反馈。

本文聚焦于与“奇怪的大石头课件”紧密相关的主题,通过阅读这篇文章,你将了解到一些有用的知识。同时,也别忘了与你的朋友们分享这些有益的知识哦!

奇怪的大石头课件【篇1】

本教学设计力图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所以,十分注意对文本词句的品味和感悟,而对文本词句的品味和感悟常常有时伴以品读的方式进行的,既“以读悟语”,又“以读悟情”。换言之,“悟悟”就有多深;反言之“悟情”深了,又能进一步加深对语言字运用之妙的理解。据此,对以上的设计,一般应先引导学生感悟语言,而后再加强感情朗读的训练。本设计还十分致意依据字理进行识字和析词。实践证明,字理是识字和析词的根本,一般情况下应依据字理探寻出字词的本义,然后再联系上下文理解其文中之义。然而,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大多仅停留在表层的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上,我认为这样的学习是不够扎实的。依据字理了解本义,再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之义,这应当逐渐成为中高年级段理解词语的主流教法。当然,由于汉字的演化和简化,有些字的形义变化已经较大,很难从字理词源上去探求它的本义了,对此是不能牵强附会地乱解瞎说的,仅联系上下文理解其文中之义即可。但是,对大部分的字词来说,仍然是可以或多或少、或深或浅地依据字理解说的,因此,在一般情况下,我们还是应当先依据字理找出本义,然后再联系上下文理解其文中之义。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

浙江省杭州市半山实验小学 周德颖

今天,区进修学校的邹清老师来学校教学调研,听了我上的《奇怪的大石头》一课。既肯定了我的优点,也给我提出了不少有效的建议。

我在上这课时,由“你知道李四光的哪些知识?”导入,揭示课题。学生针对课题提出了2个疑问:

1、这块大石头“怪”在哪里?

2、他是怎么解决自己提出的疑问的。这是两个切中要害的问题,我将问题及时打在电脑上,呈现给全班学生作为自学的导向问题。学生通过自读自学,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我也将本节课的重点定在讨论问题一。

孩子们发言积极,找到了许多重点语句,我虽然表面镇定地在讲课,带领孩子挖掘语言的重点、训练感情朗读。可是此时,我的心里已经开始发虚了。因为我知道孩子的思维在无限制地扩张,体悟的点铺得太开了,显得很散,影响整个课堂的严谨性,可是我又想不住及时刹车的方法,怎么办?好不容易,终于有同学说到了我课前预设的句子了,赶快抓住,将问题的讨论缩小到第二段。

课后我仔细思考了这个插曲,我逐渐认识到自己的缺陷。

1、我第一次接触新教材,对这篇课文读得不够透彻:

只重视了文中重点词句、语言训练点和思想感情的渗透,忽略了这篇文章的结构体系。这篇文章可以分为两部分:一到二段为第一部分,主要讲这块石头的 “大”,从而引发了李四光孩提时的疑问。其他段落为第二部分,讲述李四光不断探究问题的答案,终于成为了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所以,如果将目标再锁定明确一些,就不会出现课堂上孩子说话如此散的现象了,我可以这样安排学习任务: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找看从哪里可以看出这块石头的“大”?第二课时再安排后半部分来历怪的特点。最后在学完课文之前,结合板书指向课题,石头“大”,来历“怪”,怪不得叫“奇怪的大石头”呢!齐读课题下课。唉!怎么没早点发现。而且这归段的能力,是三年级重点要培养的,错过了一次好机会。

不错,细节决定成败,就这样一个小小的疏忽,让我觉得整节课留下了一个很大的遗憾。

2、朗读的形式过于单一:

不知为什么,我总是会忽略朗读形式的问题,学着学着就变成齐读为主了,整个课堂齐读的比例占到了80%,学生读得口干舌燥,还得继续奋战。朗读可以分为:个别指名朗读、小组朗读、男女生对读、小组赛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课堂上,每一种形式的朗读都尤其重要的功效。比如个别指名读可以将全体同学的注意力集中到一个焦点,通过个别学生的朗读达到示范、纠错、突破重点等多项指向明确的功能,同时体现了一个朗读的个性,关注每个孩子的发展。齐读可以很好地调控课堂纪律,使朗读有气势,但不易抒发孩子个人的朗读情感。再说赛读,这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朗读方式,他们喜欢小组竞赛,喜欢那种获胜的感受,尤其是当两组站起来的时候,特别精神,特别投入。因此,课堂应是多种朗读方式的结合体,让朗读扬长避短,发挥更大的功效。

另外课堂也有成功之处,需要坚持的。

1、识字的自主学习:

到了三年级,识字写字部分已不是教学的重点,此时就应该根据两年多学习的识字方法,放手让孩子自主识字。自学生字后,让学生说说有哪些生字容易出错要提醒大家注意的,然后我再挑几个重要的字范写、讲解、书空、强调。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培养了孩子自主识字的能力。

2、问题由学生中来再由学生来解决:

让学生通过自读课文获仔细读课题,提出自己想问的问题,经过归并、筛选后将问题呈现作为课堂主要研究的方向。这样的方法学生会仔细地去读课文,积极思考发现问题,在课堂上努力地解决问题。

3、重点语句的探究放手让学生自己学懂

三年级的孩子已有一定的思辩能力,一些重点的语句在每个孩子读来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通过个别发表见解的互补及点拨,让孩子自主理解重点语句,通过抓字、词的体悟,帮助理解含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连感情朗读的任务也由学生完成了。

课堂就是这样一门遗憾的艺术,我将在课堂上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

浙江省桐乡市濮院小学 施红梅

今天,师傅来听课,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但上课时,还是免不了紧张、激动。

《奇怪的大石头》是一篇自己较喜欢的课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一块大石头产生的疑问,问老师和爸爸没有得到答案,长大后靠自己出国解决疑惑的故事。通读全文,印象深刻,课前我认真做了备课,设计了教学方案。首先明确课文教学目标:

1、让学生们正确流利的朗读全文。

2、了解童年李四光对石头产生的疑问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特别把“意义”两字放得很关键。

上课时先让学生们通读全文,搞清楚教材讲了一件什么事,接着让学生说说李四光给你留下了一个什么印象?让他们去思考,去提问,积极发言,并针对提出的问题去展开教学,逐个分析问题,最后探讨李四光是怎么样解决内心疑惑的?带着这种思路把学生们引入课本内容中,课上的很成功,学生们听得也很有味。

《奇怪的大石头》题材的主人公──童年李四光,塑造的这位鲜明的人物形象和内心蒙发的精神更对学生求知欲和好胜心的激发得到启发,故事也点出了一个精髓:善于提问、善于思考的好习惯是要从小培养的,所以我要让我的学生通过这篇教材受到更大的启发和对学习的动力,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和在思考的同时进行阅读的学生,就不会在学习上落伍。”是啊,“思考”与“阅读”。记得自己孩堤时,全然不知上学的目的是什么?只知道机械的去上学和放学,对老师的害怕也远远大于父妈,那时就树立了对老师的尊敬和崇敬,直到今天自己也做了教师,面对自己的学生特别亲切,角色中我是他们的老师,而在我老师眼里我永远是她的学生,今天我把小时候的迷惑问了我的学生:“父母为什么送你们上学?”面对这群三年级孩子的回答,让我既为之懈动又惊叹,内心深深的感慨。

脑海中不得不把自己童年时的坦然无知与他们进行比较,出生在八十年代初和出身在九十年代末这十几年时光里,令如今的孩子蒙受了更大的学习压力和对未来理想生活的崇高向往,看到孩子们每天带着承重的包袱起早抹黑,作为他们的老师深深为之感动,但令我们为之愉悦的更是看到当今孩子的聪明、活泼、文明礼貌以及多才多艺。

作为教育工作者,作为学生的老师看到的、想到的、要做的都很多很多,面对的压力也很大。有的孩子父母送孩子上学的目的是为了让他们为自己长大后工作做准备,而学校的教育是多方面的:教育不仅仅是学习事实。首先我们上学是为了学会如何学习,这样,当我们离开学校时,我们能继续学习。一个懂得学习的人总是一个有成就的人,因为不管他何时做以前从未做过的事,他都会教自己如何以最好的办法来做,因此,学校的目的不仅仅是教语言、数学、地理等知识,也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奇怪的大石头课件【篇2】

一、学习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二、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搜集有关李四光其人的资料。

2、准备生字卡片。

3、制作ppt课件及有关冰山推动巨石的科普vcr。

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检查预习效果:

⑴《奇怪的石头》讲的是谁的故事?

⑵请同学们展示自己查找到的有关资料并介绍李四光其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学习要求,学生读文:

(1)边读边找出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借助后边的拼音争取把字音读准确。

(2)再读课文,进行自我测试,看看自己是否还需要借助课后的生字表。

2、检查生字识记情况。

出示生字,生齐读,教师随机纠正读音,点评。

3、指名生分段朗读课文,以便对课文的脉络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三、指导写字

1、ppt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一、朗读感悟

1、导语切入复习后精读课文

2、请同学们画出李四光幼年时围绕这块奇怪的大石头提出的问题(课件演示)

⑴朗读指导:你认为该用什么语气来读?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⑵“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来的呢?”

这是一块怎样的石头?(大石头)说说你从哪看出来的?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相机理解“孤零零”“严严实实”。

⑶分角色朗读(第一到第八自然段)

3、观看科普vcr,明白冰川推动巨石的原理:

拓展:假如你是李四光,请你做有关“冰川移石”的科普讲座,你准备怎么把这个知识讲清楚,现在请你整理好你的演讲稿。

4、复述课文内容。

二、交流感想

读了这个故事后,你受到了哪些启发?

用“李四光爷爷,我想对你说______________”的句式说一说。

三、分组交流

四、课外拓展

1、有多少在工作上做出一番成就的人,他们从小就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探索,最后为他们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回去找找这方面的材料。

2、我的奋斗计划:拟订一份奋斗计划,看自己需要怎么做,才能向这些伟大的人靠近。

分析:

教学设计是适合三年级孩子的。由那块奇怪的大石头入手,能激发孩子的兴趣,接着直接抓住重点词句在读中感悟、体会李四光执着求索的精神。在教师努力创设的情境中,使孩子们受到一种感染,使他们对李四光产生一种崇拜的心理。这才是学生与文本平等对话的意义所在。新课程理念的课堂上应以学生为主体,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小组合作学习当然也是由此发展而来的。而刚刚由低年级才走入中年级的孩子,合作学习的能力、方法都不具备,在合作学习中,应当设计一些适合的互动环节,关注全体,不给提供偷懒的机会。

奇怪的大石头课件【篇3】

一、教材分析:

1、关于教材:《奇怪的大石头》是鲁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组的一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从小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疑问,通过自己多年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感人故事,表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2、编写意图: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不仅使学生懂得遇事要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追求才会取得成功,还要让学生体会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事例把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追求写具体的。

二、学情分析。

课文中难理解的词语比较多,像“突兀、秦岭、陨石、第四纪冰川”,第四纪冰川活动的地质知识和李四光学生也很陌生,可以课前布置学生收集相关资料。

根据本组训练重点和学生实际,确立了本课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1、认识8个字,会写“藏”。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教学难点:领会李四光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知道作者是如何抓住这两点把内容写具体的。

三年级的学生已有独立识字的能力,因此本课的字词学习将由学生在家预习完成。学生课前收集相关资料。课件。

六、教学方法:

以新课标为指导,以人为本,着眼于学生实际,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理念贯穿教学的始终,落实好工具性、人文性本质统一。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在教学中抓住重点句子让学生多种形式、反复朗读,以读促思,读中感悟。

学法渗透:根据以上教法,学生可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学习本课,让学生运用问、读、思、议等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手、动口,通过多种感官参与获取知识,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也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七、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走近李四光。

1、(课件示:李四光照片)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眼前这位老人是谁吗?学生交流对李四光的了解。教师重点简介李四光的成就。

2、李四光爷爷为什么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他小时候的故事——《奇怪的大石头》。

教师板书课题并齐读。

(二)质疑问难,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学贵有疑,从课题处着眼,引导学生产生疑问,有了好奇心,学生自然会投入到学习中来。学生质疑中兴趣浓厚,为下面的学习探究做了铺垫。)

(三)、检查认读生字。

1、(出示词语)自己认读词语。指名读词、(注意读准翘舌音“著、震”易错音“陨”),互动纠错、齐读。

2、谈对词语“突兀、秦岭、陨石、第四纪冰川”的理解。

(设计意图: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经过预习,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锻炼。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要逐步培养学生预习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奇怪的大石头课件【篇4】

感知巨石形象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

1.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教师用电脑多媒体课件显示巨石,讨论:

(1)这是块怎样的石头?(注意文中的巨石、孤零零)

(2)李四光和伙伴们是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

电脑多媒体课件继续演示李四光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遮住了李四光,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找不到他的情形,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描述。

(3)小伙伴们转来转去找不到李四光,咦,这是为什么?(石头大,便于躲藏这也是原因之一)

感受好问精神

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

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解开巨石之谜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读后讨论:

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

引导学生认识以下要点:

(1)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许多年;

(2)长大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3)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4)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交流读后感想

1.完整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

3.小结鼓励: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巨大价值。愿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奇怪的大石头课件【篇5】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数十年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使学生懂得遇事要勤于思考、善于动脑,只有执著的追求才会取得成功的道理;二是体会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事例把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追求写具体的。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学情分析:

本文围绕奇怪的大石头是从哪里来的,叙述了几个与此相关的事件,表现了李四光积极思考、不懈追求的可贵品质。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所感知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细读课文。为促使学生思考,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也可以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在师生、生生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可以围绕“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和“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的疑问的”两个问题展开讨论。学生在结合上下文对上述几方面内容进行理解、探讨、交流的过程当中,一方面要通过课文所描写的事件,懂得勤于思考、善于动脑,只有执著的追求才会取得成功的道理,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另一方面,要了解作者是怎样把李四光勤于思考、执著求索写具体的。

学习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体会李四光是怎么问问题的。

2.了解童年的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

课前准备:

1.发动学习收集李四光的生平资料、图片、童年故事。

2.预习课文,不理解的词语,知识查字典找资料。

3.生字、新词卡片。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诊断预习

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

二。呈现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三。达标教学

(一)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著名、藏在后面、孤零零、悄悄、躲闪、陨(yǔn)石、大坑(kēng)、卧进、突兀(wù)、旅行、考察、秦(qín)岭、流域(yù)、遗(yí)迹、研究、震(zhèn)惊

(二)检查预习,质疑解难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李四光。

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1)对预习认真,能主动、正确解疑的同学给予表扬。

(2)主要解决以下疑难:

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

突兀:高耸。

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从距今250万年前至今。此时高纬度地区广泛地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

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

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褶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解线。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

(3)完整地齐读课文。

(三)指导写字,完成作业。

1.认读要写的字。

2.争做写字小老师:那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

“藏”字17画,第六笔为“┖”。

“卧”字,左“臣”,右“卜”,注意“臣”的笔顺,第三笔为“┐”。

“旅”字,注意左下部分的笔顺。

3.各自抄写。

(四)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各两行。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四。检测反馈

1.连线。

流域      遗产      著名      考察      躲闪

kǎo chá   duǒ shǎn   liú yù   yí chǎn   zhù míng

2.辨字组词。

著(    )    遗(    )    闪(    )    旅(    )

暑(    )    遣(    )    闭(    )    旋(    )

第二课时

一。诊断预习

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

二。呈现目标

1.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三。达标教学

(一)感知巨石形象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

1.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教师板画石头(或实物投影仪显示课文插图,或电脑多媒体课件显示巨石),讨论:

(1)这是块怎样的石头?(注意文中的“巨石”、“孤零零”)

(2)李四光和伙伴们是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

如果使用电脑多媒体课件的话,继续演示李四光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遮住了李四光,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找不到他的情形,引导学生根据内容描述。

3.小伙伴们转来转去找不到李四光,咦,这是为什么?(石头大,便于躲藏这也是原因之一)

(二)感受好问精神

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

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三)解开巨石之谜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自然段。(读后讨论)

1.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引导学生认识以下要点:

(1)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二十多年;

(2)长大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3)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2.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四)交流读后感想

1.完整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

3.总结鼓励: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愿我们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五)拓展延伸

1.有多少在工作上做出一番成就的人,他们从小就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探索,最后为他们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回去找这方面材料。

2.朗读课文。

四。检测反馈

1.阅读课文片段,回答下列问题。

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

小时候,他喜欢和小伙伴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每次他都爱藏[   ]在一块大石头的后面。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一听到小伙伴的脚步声,他就悄悄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   ]来转去,也找不到他。时间长了,他对这块大石头发生了兴趣: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那儿来的呢?

(1)给加点的字注音。

(2)李四光对什么发生了兴趣?他提的问题是什么?

板书设计:

小时侯发现问题

7、奇怪的石头                                震惊

世界

长大后勇于探索

教学反思:    略。

奇怪的大石头课件【篇6】

1、理解课文资料,感受人物完美品质。

2、学习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语句意思。

3、感受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追求的可贵品质对一个人的事业成功是十分重要的。

1、导语:生活中同学们必须也有很多不明白的问题,不理解的自然现象,能向同学老师展示一下你的疑惑吗?(学生自由表达)当你心中有疑惑时你会怎样做呢?(生回答)

2、导入新课:这天,我们要欣赏的两篇文章中也有小孩遇到了疑惑,他们又是怎样对待自己的困惑的呢?我们先来走进《奇怪的大石头》中听一听李四光的疑惑,看一看他是怎样对待自己的疑惑的吧!

1、出示导读提纲:

①、大声读一遍课文,思考: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在书上划出有关词句。

②、在文中李四光提出了哪些问题?用括号画出来。

③、小组内交流你的思考奇怪的的大石头“怪“在哪?读一读李四光的问题,从他的问题中你觉得李四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交流:

同学们读得真认真,我看到有的同学眉头都紧锁了,哪个小组汇报你们的思考?

谁来做李四光提出自己的问题?

你觉得李四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①、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展开讨论:

它是独立的──“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

这块石头体积庞大──“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

时间久──“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没有人说得清它的由来──“爸爸也说不清楚”。

谁来做李四光提出自己的问题?

你觉得李四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②、这么大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呢?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必须十分大。它就应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这块突兀的大石头到底是怎样来的?为什么它的四周都是平整的土地,没有一块石头呢?

③、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执着追求的人。

三、(交流)朗读交流,发现阅读乐趣

这些问题因何而来呢?这还得从李四光小时候的玩捉迷藏说起。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石头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石头,他们是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吧?

1、出示导读提纲:

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第2自然段,他们是怎样围着这块石头捉迷藏的?并画出有关语句。

2、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3、电脑多媒体课件显示巨石讨论:

李四光和伙伴们是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

4、小伙伴们转来转去找不到李四光,咦,这是为什么?(石头大,便于躲藏这也是原因之一)

天长日久,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产生了兴趣:越来越觉得奇怪,不由得在心里想:这么大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1、出示导读提纲:

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样问?老师怎样答的?李四光又会怎样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分主角演一演3——8自然段。

2、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3、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4、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

(一)探索中心,升华文章主题。

1、出示导读提纲:

听了老师、爸爸的回答,李四光是不是就放下了自己心中的疑团呢?之后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样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自然段

读后讨论。李四光怎样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

引导学生认识以下要点:

2、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二十多年。

3、长大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冰川能够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4、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最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那里来的。

(抓住“许多年、直到、才、专门、考察、发现”几个关键词语,理解李四光执着探索的可贵品质。)

5、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6、一块大石头,引发了一项重大的科学研究成果,这个成果震惊了全世界!所以我们自豪地说(引读):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

是呀!同学们,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追求的精神,不但替自己解决了小时的困惑,他的善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追求的精神还为我国的石油事业做出了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急需石油,但很多外国专家断定中国没有石油。而李四光经过长期的研究,认定我国的陆地必须有石油。也就是根据他的研究成果,我国先后找到了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大油田,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所以我们骄傲地说(引读):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

读到那里的时候,你心里有什么要跟李四光爷爷说的吗?

李四光爷爷,我想对你说:____________________。

1、谈话,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李四光爷爷小时侯看到了一块巨大的石头,引发他的思考和探索,之后出现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两百多年前,有一个孩子看到苹果往下掉后,也引发了思考:“为什么苹果既不往旁边飞,也不往天上飞,偏偏要往地下落呢?究竟是什么东西在吸引它呢?”经过他反复推测、不断研究,最后发现了宇宙间的规律──“万有引力定律”,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你们明白他是谁吗?

3、出示导读提纲;

⑵文章里写到了小牛顿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你最欣赏小牛顿哪一点?画一画,与同学分享。

4、学生自主阅读。

5、交流,指导朗读。

同学们,谁能想到,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的地质事件,童年时伙伴的一句嘲笑竟能促进一个科学家的诞生,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愿同学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1(读)课外继续搜集、阅读其他名人故事,和同学们谈谈你的感受。

2(写)学了这两篇文章,你必须有很多想法,把它写出来吧。

3(做)用自己的慧眼去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小嘴去提出问题,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解决,用自己的双手去探索发现,相信明天的你们会更棒。

奇怪的大石头课件【篇7】

《奇怪的大石头》是三年级上册一篇新教材,讲述的是李四光小时候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兴趣,长大后他仍然没有放弃探索巨石由来的研究,最后取得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课文贴近孩子的生活,同时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求索的精神也为孩子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在授课前我设计了第二课时的两份教案第一份是按部就班地依照课文的顺序进行教学程序。

1、大石头是什么样子?找句子大声练读,体会“孤零零”、“严严实实”两个词义。

2、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了疑问,他怎么解决的?分角色练读他与老师的对话。重点体会他第三次是怎么问倒老师的,感受他善于思考的可贵品质。

3、后来李四光对大石头的研究放弃了吗,自学第9~10自然段。出示资料袋理解“冰川”“遗迹”“秦岭”等学术名词;抓住“直到……才”“专门”“终于”等重点词句体会李四光留学国外仍坚持不懈执着探索的精神。

第二份教案是按照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理念来设计的。

1、首先复习引入,谈谈初读故事后的感想。(李四光爱提问,喜欢追根问底,不懂就问,勇于探索等)

2、就这些感想是怎么体会出来的(主体性问题)进行合作学习。

3、汇报合作学习结果:

以辅助性问题进行引导:

⑴ 李四光是怎么问老师的,从三次对话你们看出了什么?重点体会他善于观察,善于思考,问倒老师的词句。

⑵ 他对大石头的兴趣后来放弃了吗,自读课文。抓住“直到、才”“专门”“终于”等词句感悟李四光的执着精神。再质疑,理解“冰川”“遗迹”“秦岭”专用名词。

⑶ 李四光为什么会对大石头产生兴趣呢,看图片,找句子,体会他在玩中发现问题,不断探索才有了日后的成功。

4、出示李四光的资料袋,把你们对他的敬佩,你们的想法说出来。

奇怪的大石头课件【篇8】

教学难点。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1.发动学习收集李四光的生平资料、图片、童年故事。

2.预习课文,不理解的词语,知识查字典找资料。

3.生字、新词卡片。

教学过程。

1.整体感知。

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有什么问题吗?

好,我们先来看看同学们提出的不理解的词。

地质学?冰川?突兀?

突兀:山石等物高高地立在一个地方。

这篇课文讲了什么?

师:问老师和爸爸有没有解决疑惑?

师:很好,说明你认真的读了课文并且去思考了.真是爱思考的好孩子。

b生:讲了李四光的事。

师:有两个时间。

生:长大后,李四光出国学习终于知道了答案。

(放幻灯片)。

爱提问/爱思考/善观察板书:爱提问(提炼同学的观点写上)。

爱思考。

你说。

a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师:很好,这句话李四光是放在心里还是说出来的?

生:说出来的。

师:是说出来的吗?看看课文:时间长了,他对这块大石头产生了兴趣:”……”

生:放在心里的。

师:很好,他还提了什么问题?

生:b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呢?

师:还有没有?你说。

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这个问题好不好,好在哪里?

a好,李四光通过捉迷藏对大石头产生了疑问,而其他小伙伴没有却产生疑问。

b好,有问题就去想办法解决,跑去问老师。

嗯,不懂就问,这是很好的学习态度。有了问题,就要大胆的去问。

生: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师:有点疑惑的感觉了,还有没有读得更疑惑的?

师:还有没有认为读得比他好的?

师:读得更疑惑一点----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生: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师:你问老师连称呼都没有,真没礼貌。老师不回答你这个问题,重新问一遍。

生:老师,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师:我怎么听不明白呢,哪里的石头?注意联系上下文想象一下,你说说。

生:老师,草地上的大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师:老师是怎么回答他的。谁来做老师,回答他?

生: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历史了,我小的时候它就在那儿了。

师:老师的语气应该怎样呢?还有没有谁来做老师?你来。

生: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历史了,我小的时候它就在那儿了。

师:从这句话发现了什么?

生:发现老师不确定。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

生:恐怕。

师:好,那该怎么读?谁来当老师?

生: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历史了,我小的时候它就在那儿了。

老师没有正面回答李四光的问题,所以李四光又问了个问题。

b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呢?

这个问题好不好,好在哪里?

生:老师没有正面回答李四光的问题.他就问得更深入了.想知道是谁放在那里的。

师:哦,有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谁做老师来回答他?你说。

生: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

师:从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生:老师不肯定。

师:从哪里看出来?

师:好,怎么把老师的不确定表达出来呢?谁来读?

生: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

好,老师的回答,李四光又问了个问题。

这个问题提得好吗?好在哪里?

a他通过分析老师的回答进一步的提出了问题,爱动脑筋.勤于思考。

b善于分析老师的答案。不仅善于问还善于分析问题,不盲从。

板书:爱动脑,勤思考,善分析,不盲从。

那老师怎么回答呢?谁来做老师?

这我可说不上来了。

老师当时答不上来,他说这句话是心里会怎么想?

不好意思/被问住了/。

好,那应该怎么读?谁来?

这我可说不上来了。

嗯,很好.大家想不想当小演员?—想。

……。

演得真好。再叫两个同学来演,

不错,大家给掌声表扬他们。

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谁愿意做旁白?

男同学读李四光,女同学读老师的。

读了这一段话的对话有没发现和前面课文的对话有些什么不一样?

没有提示语。

还发现了什么。

每人的话都成一个自然段。

4.李四光解决了疑惑没有?怎样解决的?

生:解决了。他去英国学习地质学,明白了冰川可以推动巨石。

师:是解决了吗?他明白了家乡的石头是从哪儿来的了吗?

生:没有,他还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那块那石头,才弄明白是从秦岭来的。

师:怎样考察?想象一下考察会做什么呢。

生:可以拿个放大镜看看那块石头,可以看看草地周围。

4.李四光的故事对你什么启发?

生:要向李四光一样爱思考/勤动脑/打破沙锅问到底。

(放幻灯片,打出李四光的照片)。

师:看,李四光爷爷来了,你们对他说些什么?

生:李四光爷爷,你真爱学习。

生:李四光爷爷,我要学习你爱思考,勤动脑。

师:说的真好,好好学习,勤于动脑。

教学建议:

课文内李四光和老师、和爸爸的对话每人只有一两句,而且,也没有动作神态等方面的描写,可以让学生分角色读读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去表演,不能为了表演而表演。

教学反思:

这堂课在课始初读课文时,学生说了对李四光的印象后,我让孩子仔细读课文,找找自己观点的理由,看谁的理由最要充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胜心被激发,进入积极备战状态。于是在课本上勾勾、画画、写写,留下思考的痕迹,这样做就是优化孩子与文本的对话,让孩子有自己的个性阅读。然后我不急于让孩子发言,而是让他们在组内再次交流自己找到的理由,再次让孩子与文本进行碰撞,撞初个性化的火花。在交流时,我十分重视学生的表达,让学生按照句式“我从这句话中看出……”或者“我觉得这句话可以看出……”抑或“我认为……”让孩子的语言也带上个性化的色彩。我想,尝试让孩子在课本上留下思考的痕迹,也该是阅读教学中中段学习向高段学习过渡的重要一环吧!

奇怪的大石头课件【篇9】

教学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课前准备

1.发动学习收集李四光的生平资料、图片、童年故事。

2.预习课文,不理解的词语,知识查字典找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

二、查预习情况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主人公——李四光。

2.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3.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藏在后面、孤零零、悄悄、躲闪、陨(yǔn)石、大坑(kēng)、

卧进、突兀(wù)、旅行、考察、秦(qín)岭、流域(yù)、遗(yí)迹、

研究、震(zhèn)惊

三、解决一些术语词

1.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2.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

3.突兀:高耸。

4.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从距今250万年前至今。此时高纬度地区广泛地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

5.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

6.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褶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解线。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

四、读课文思考

1、小李四光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教师相机板书学生对李四光的印象。如:爱思考,爱提问,好问好学,等等。

2、能用书上的话来充分说明你的观点吗?

五、再读课文,合作研读

1、再读课文,划出说明自己观点的理由。

2、小组合作,互相说说自己的观点和句子。

由记录员做好记录,准备全班交流。

六、指导写字,完成作业

1.认读要写的字。

2.争做写字小老师:那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

“藏”字17画,第六笔为“┖”。

“卧”字,左“臣”,右“卜”,注意“臣”的笔顺,第三笔为“┐”。

“旅”字,注意左下部分的笔顺。

布置作业

1、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检查生字词默写

2、朗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感受人物品质

(一)感受巨石之“怪”。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这块奇怪的大石头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

(1)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课文,思考: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在书上划出重点词句。

(2)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展开讨论:

一怪,它是独立的──“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

二怪,这块石头体积庞大──“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

三怪,时间久──“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四怪,没有人说得清它的由来──“爸爸也说不清楚”。

(3)朗读课文,再次体会巨石之怪和李四光的疑问。

(二)体会李四光是怎么提问题的。

按课文内容填空:这么重的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它应该()。可它()?

(三)感受人物品质

大石头可真怪!李四光有了和大家一样的感受,他产生了疑问,他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的疑问的呢?

全班交流:

老师随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研读有关句子。

如:

1、时间长了,他对这块大石头发生了兴趣: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为什么李四光会对这块石头感兴趣呢,这块石头有什么奇怪的地方吗?

可用因为……所以……让学生说说原因。让学生感知巨石形象及李四光的好奇之心。

2、李四光跑去问老师……

想象情境,进行说话练习。

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同桌演一演对话。

指名演一演。

3、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

老师的回答令李四光满意吗?

说话练习:

这么重的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应该会把草地(),可它没有卧进土里,所以一定()。

从而让学生感受李四光好问好质疑的品质。

4、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

师生演演这次对话。

李四光在请教多人失败后,你觉得他会怎么想?

5、这个问题李四光一直想了很多年,直到……才……

用直到……才……说话。感受李四光的执着,认真的态度。

6、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

感受李四光的执着探索的可贵品质。

7、一块大石头,引发了一个重大的科学研究成果,这个成果震惊了全世界!读到这里的时候,你心里有什么要跟李四光爷爷说的吗?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李四光爷爷,我想对您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分角色朗读

四、交流读后感想

1.完整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愿我们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五、课外积累

找一找课外资料,搜集名人小时候敢于质疑,勤学好问的故事。为口语交际做好准备。

奇怪的大石头课件【篇10】

一、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捉迷藏、悄悄、躲闪、严严实实、转来转去、兴趣、平整、推动、旅行、考察、秦岭、遗迹、研究、成果、震惊等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教学的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

四、教学准备:课件

五、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简介李四光,导入课题。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大朋友课件出示李四光头像,简介他的生平。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小时候的故事,看看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3、你对小李四光有什么印象?

教师相机板书学生对李四光的印象。如:爱思考,爱提问,好问好学,等等。

4、能用书上的话来充分说明你的观点吗?

三、再读课文,合作研读

1、再读课文,划出说明自己观点的理由。

2、小组合作,互相说说自己的观点和句子。

由记录员做好记录,准备全班交流。

四、写字指导。

重点指导藏、卧、旅、考

第二课时

一、认读词语。

二、全班交流。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研读有关句子。

如:

1、时间长了,他对这块大石头发生了兴趣: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为什么李四光会对这块石头感兴趣呢,这块石头有什么奇怪的地方吗?

可用因为所以让学生说说原因。让学生感知巨石形象及李四光的好奇之心。

2、李四光跑去问老师

想象情境,进行说话练习。

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同桌演一演对话。

指名演一演。

3、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

老师的回答令李四光满意吗?

说话练习:

这么重的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应该会把草地(),可它没有卧进土里,所以一定()。

从而让学生感受李四光好问好质疑的品质。

4、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

师生演演这次对话。

李四光在请教多人失败后,你觉得他会怎么想?

5、这个问题李四光一直想了很多年,直到才

用直到才说话。感受李四光的执着,认真的态度。

6、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

感受李四光的执着探索的可贵品质。

三、总结升华

1、小李四光从一块巨石质疑,通过自己的探索,研究初的成果震惊了全世界,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有什么感想?

学生畅所欲言

2、你想对李四光爷爷说什么话?

四、课外积累

找一找课外资料,搜集名人小时候敢于质疑,勤学好问的故事。为口语交际做好准备。

课后分析:

尝试让课本留下思考的痕迹

新课程注重课程的开放和生成。经常看到有的老师上课时让孩子海阔天空的发表自己的高见,孩子们在课堂上忙着左一个讨论,右一个交流,却无暇捧起书本细读,有时甚至使孩子的思维脱离文本,教师也不作引导,任其夸夸其谈,课堂看似热闹,却无多少实质。有时自己也放这样的错误。这堂课在课始初读课文时,学生说了对李四光的印象后,我让孩子仔细读课文,找找自己观点的理由,看谁的理由最要充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胜心被激发,进入积极备战状态。于是在课本上勾勾、画画、写写,留下思考的痕迹,这样做就是优化孩子与文本的对话,让孩子有自己的个性阅读。尔后我不急于让孩子发言,而是让他们在组内再次交流自己找到的理由,再次让孩子与文本进行碰撞,撞初个性化的火花。在交流时,我十分重视学生的表达,让学生按照句式我从这句话中看出或者我觉得这句话可以看出抑或我认为让孩子的语言也带上个性化的色彩。我想,尝试让孩子在课本上留下思考的痕迹,也该是阅读教学中中段学习向高段学习过渡的重要一环吧!

奇怪的大石头课件【篇11】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奇怪的大石头》,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下面我将从设计理念、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教学构想。

在新课标指导下,我本着“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真实基础为教学起点,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为目标,力求为学生创设愉悦、轻松、自主、开放的学习空间和语文实践环境,引导学生立足文本语言,凸现语文本体,在浓浓的语文味中弘扬人文,积淀精神;努力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

下面,我就“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先来谈谈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

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玩耍时,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在老师和父亲都未能解答的情况下,通过自己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了巨石的由来。

本文脉络清晰,先介绍了李四光是著名的地质学家,接着讲了李四光玩耍时对怪石产生了疑问,然后讲向师长请教和去英国留学,逐渐明白了其中的原因;最后讲回家乡进一步考察,取得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表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在写法上,本文通过对话展示人物的内心活动,发现他善于思考、提问的能力。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默读和朗读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名人身上的优秀品质,并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

依据上述的教材分析以及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故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字。正确读写“奇怪、严严实实”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2、在自读自悟、小组合作、教师指导下读懂课文。

3、感受并学习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追求的精神。

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读懂课文,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本着“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原则,根据中段的阅读教学要求,我围绕“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体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疑问的为主线,读、思、义结合,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通过多种读书方法,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

在学法的确定上,我注重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课文,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顺学而导,从而促进目标的达成,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预计本课分两个课时完成。第一教时主要是初读课文,教学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下面我详细地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安排。我打算从以下三个环节展开教学。 (一) 直接揭题,质疑导入;(二)多点勘探,突破重点;(三)交流感受,教师总结。

板书课题,齐读,能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你有什么问题?针对学生的质疑,总结有价值的问题:大石头“怪”在哪里?和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的疑问的?

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倾听过程中发现他们困惑的焦点,帮助教师把握学情,然后以学生的自主提问组织教学程序,以学定教,围绕这样两个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究式学习,增强学生课堂的主体性、自主性。

这个环节,我分两个小环节进行:

第一个小环节是感知怪石形象。

首先利用课文插图,(出示石头图)引起学生好奇心,提出问题,这块石头怪在哪里?(板书:奇怪)这时,我引导学生在默读的基础上,找出关键语句,使他们通过抓住重点词句,深化理解,感悟大石头之怪。

学生有可能从这几个方面来回答,

出示4个句子:

①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

②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

③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 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④这块突兀的大石头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它的四周都是平整的土地,没有一块石头呢?

学生说到哪儿就理解到哪儿,真正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如果学生说到句一句二,我将在他们交流的基础上,抓住一个“孤零零”凸显其中一怪,它是独立的。 抓住一个“严严实实”彰显石头之大,这是二怪。

学生谈到这里时(句三: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我将引导他们体会作者用词精妙,用换词的方法展开讨论,“很深很深”缩减为“很深”,“卧”改换成“陷”好吗?为什么?从而使他们透过语言文字品味词语运用的准确性,进而看出李四光很会提问题。

对于李四光提出的问题,老师和爸爸都说不清楚。

当学生说到这里时(句四:这块突兀的大石头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它的四周都是平整的土地,没有一块石头呢?)

我将着重引导学生运用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的方法理解“突兀”一词。继而引导学生用这种方法进一步加深对上文中“孤零零”一词的理解。(四周都是平整的土地,没有一块石头)。

通过抓住关键细节,咬文嚼字,品味鉴赏,感受巨石之怪,那么,一块巨石竟然引出了李四光一连串的疑问,从这儿看出了李四光是个什么样的人?学生则可以通过交流真正感受到李四光的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等一系列好问精神。学生透过语言文字读懂了它的内涵,真正做到了品味重点语言,突破难点。在理解品味之后进行角色演读,情景再现,先师生分角色读,再邀请学生表演读,重点读出李四光表示疑问的语气。通过自主阅读,让学生反复体验生活情境,感受石头的奇怪和李四光思考问题的过程,既是对这一部分的一个回归,也是朗读的一个展示,让学生互读、师生对读充盈到整个课堂。

阅读教学应以读悟语,以读悟情,因此,本环节设计重在引导学生在品词品句、品读中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和受到文本蕴含的人文熏陶。

面对这样一块怪石,李四光是如何思考,解决自己疑问的呢?教师板书:?

这个问题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我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老师与李四光的对话,重点指导学生读这段话: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会怎么着)。它应该把草地(怎么样),可它(却怎么样了呢)?

让学生读、思、议结合,感知李四光思考问题的过程。

在老师,父亲没有解决自己的疑问的情况下,他放弃了吗?(让学生明确这正是李四光的可贵之处)。

他是怎样解决自己的疑问的呢?

让学生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后谈体会,从“许多年、直到、才、专门、考察”等关键词体会出李四光勤学好问执著求索的精神。教师相机板书:好问、执著。

引导学生通过谈体会,在交流过程中体会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同时进一步解决了怎样把李四光勤于思考、执着探索这一内容写具体的这是一教学难点

通过过渡语:童年的疑问终于解开了,但李四光没有停止研究,出示“经过进一步的考察……”课文最后几句话。生朗读。

此时此刻,你想对李四光说些什么?在学生述说感想的基础上,教师激情总结:正是李四光小时侯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品质,才有了震惊世界的研究。如果我们从小也有好问、执著的品质,就会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迹,就会取得巨大成功,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设计这一环节,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基础上,进一步感悟名人身上所具有的优秀品质,同时培养学生敢于求索的意识和精神,升华了情感,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地统一。

奇怪的大石头课件【篇12】

1、读《奇怪的大石头》有感

平湖市实验小学304班  张啸天

我有一个不小的缺点——做事不认真,作业常常因粗心而做错。比如写日记的时候经常漏字,爸爸妈妈总是批评我,但我老是改不掉。

自从学了《奇怪的大石头》这篇课文,我有许多感触。这篇文章主要写了李四光小时侯和小伙伴一起玩游戏时,发现一块奇怪的大石头孤零零的立在草地上,李四光觉得很好奇,就提出了两个问题,他向老师和爸爸请教,可是都没有答案,李四光想了许多年,才明白了道理。后来,李四光成为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

读了这篇课文,我要向李四光学习,要向他一样爱动脑筋,碰到困难,虚心向老师、同学请教,在学习这开动脑筋,认真仔细做好作业,打好基础,长大做一个有用的人。

指导教师:吴老师

奇怪的大石头

你见过这么大的石头吗?这块奇怪的大石头使少年李四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原来成为地质学家的李四光从小就爱动脑筋。这是我学了课文《奇怪的大石头》后最深的感受。

这篇课文讲述了李四光爷爷小的时候和小伙伴们一起捉迷藏,他发现了一块奇怪的大石头。他想知道这块石头的来历。于是,他去问了老师和爸爸,可是都没有完整的答案。这个问题李四光想了许多年。直到他长大以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才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他终于明白了,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而他的这一研究成果,震惊了全世界。

这个故事对我启发很大,我想,李四光童年的故事,使我们懂得遇事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我现在已经是三年级的小学生了,我也应该像李四光爷爷那样从小爱提问,多读课外书,掌握更多的科学本领。我也要成为像李四光那样的人。

群星学校小三a班 王晓慧 指导老师 杨静

2、吴如雪 发表于 2006-9-22 0:07:00

读《奇怪的大石头》有感

今天,我们学了奇怪的大石头这篇作文,里面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故事:李四光小时候喜欢与小伙伴玩捉迷藏,他常常躲在一块大石头后面,时间一长,他就对这块大石头产生了兴趣,产生了疑问……李四光长大以后成了著名的地质学家。

李四光还对我国的石油事业做出过巨大的贡献,在我国急需石油的时候,许多外国专家断定我国没有石油,可李四光说我国一定有石油,据他的研究成果,我国先后找到了许多油田,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

我们应该学习李四光执着的精神,不懂得问题,要先问问父母、老师,如果他们都不知道,自己在动动脑筋想一想,想不出也不要硬想,现在科技非常发达,可以上网、或者在书籍中查查资料。

这篇作文让我受益不少,我一定会学习李四光这种精神的。

读《奇怪的大石头》有感

301 周文

谁能想到呢?一块大石头而以。

今天我读了《奇怪的大二石头》这篇课文,感觉李四光爷爷太伟大了,仅仅是一块大石头,他就能追问不休,问了老师,问了父亲,一直到长大了都还在问。这石头简直就像我们的《十万个为什么》,引导李四光不断成长,最后居然发现了震惊全世界的“长江流域有大量第四冰川活动的遗迹”这一研究成果。

这一成果的源头是什么呢?一块大石头而以。

我们天天都可以看到石头,没什么感到奇怪的呀!为什么李四光爷爷小时候就能不停的问个不停呢?也许是因为它是平地上的唯一一块吧。

想到最近爸爸讲的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也就是一个苹果掉到脑袋上,居然引导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苹果和石头一样,都很常见,很普通,可他们都由有重大发现。为什么呢?

一块大石头,一个苹果,就可以有重大发现,这就是他们不停的问这什么的缘故吧。

读《奇怪的大石头》有感

302 高尚平

做事不认真,作业常常因粗心而做错——这是我身上典型的缺点。比如作业常记错,标点常漏掉,为此我挨了不少批评,可就是改不掉。

可自从学了《奇怪的大石头》这篇课文,我有许多感触。

《奇怪的大石头》主要写了李四光小时侯和小伙伴一起玩游戏时,发现一块奇怪的大石头孤零零的立在草地上,李四光觉得很好奇,就提出了两个问题,他向老师和爸爸请教,可是都没有答案,李四光想了许多年,才明白了道理。后来,李四光成为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

我要向李四光学习,和他一样爱动脑筋,碰到困难,虚心向老师、同学请教,努力开动脑筋,认真做好作业,打好基础,长大做一个有用的人。

302  何启南

今天,我们学了《奇怪的大石头》这篇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故事,内容是这样的。

小时候李四光喜欢与小伙伴玩捉迷藏,他常常躲在一块大石头后面,时间一长,他就对这块大石头产生了兴趣,产生了疑问,并不停探索,后来有了一个震惊世界的大发现。

李四光长大以后成了著名的地质学家,对我国的石油事业做出过巨大的贡献。这应该和他在这一课中反应出的不耻下问(嘿嘿,我刚学会的一个成语)和执着精神分不开吧。

我要学习他的这种精神,不懂就问,问同学、问老师、问父母,一直问到清楚为止,我相信我也会有重大发现的。

对了,我又有问题了,我用的不耻下问对不对呀!是什么意思我又忘记了。

黄山奇石课件十二篇


为了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课堂上的知识点,老师们需要提前准备好教案。如果老师没有完成教案,就必须尽快完成。了解学生的反应可以帮助教师提高上课的效率。在网上有许多值得推荐的优秀教案课件。如果您想更好地理解“黄山奇石课件”,栏目小编特别推荐阅读这篇文章。感谢您的阅读,希望这篇内容对您有帮助!

黄山奇石课件 篇1

《黄山奇石》是部编教材语文二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讲的是闻名天下的黄山风景区有无数奇石,景色神奇,十分有趣。课文围绕着“奇石”具体写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四个景点,根据岩石的形状展开合理的想象,把岩石写得形象、逼真、有趣。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课文最后一段还简单列举了一些奇形怪状的石头,强调黄山的奇石很多、很有趣。

本文语言浅显优美,描述生动形象,是一篇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热爱之情的好教材。

作为小学低段的学生,他们对事物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知识,表现欲望较强,喜欢展示自己。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已经能够自主学习,能够与他人合作学习。但学生对黄山奇石没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语言表达能力、对事物的细致观察能力也处于薄弱阶段,对课文理解有一定难度。

因此,根据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及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本课我设定两课时,课文教学在第二课时。今天说课中的教学过程为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黄山奇石的独特和美丽。

2、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体会黄山奇石的生动有趣,学习你人、比喻的手法的运用。

3、指导书写“闪、狗”2个生字。

4、结合图片想想其他奇石的形貌,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体会黄山奇石的生动有趣,学习你人、比喻的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结合图片想想其他奇石的形貌,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1、情境教学法;

2、问题教学法;

3、延缓评价法;

1、合作学习,培养团结协作能力;

2、读议结合,感知文中的意象美;

3、入境促说,训练观察能力及口语表达;

4、自由想象,强化感受,发展书面语言。

2、认读词语。

二、品读课文,欣赏“奇石”。品读2~6自然段。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的2~5自然段,用笔画出文中所描写的黄山奇石的名字。

2、边读边想:如果我们全班都去黄山,你会在那快石头前面拍照?

(1)课文中哪个自然段介绍了仙桃石?翻开书找一找。

(2)谁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仙桃石是什么样子?你从哪儿看出来?(看着图说一说)

(3)仙桃石这么大,又在这么高的地方,它是怎么来的呢?加上想象说一说。

(4)指导朗读说的真神奇、真有趣,更有趣的是仙桃正好稳稳当当的放在了石盘里,像招待客人一样。其实这是谁的功劳呀?对,是大自然创造出来的,让我们读出仙桃石的有趣,和对大自然的赞美吧!

(1)同学们,刚才老师引导大家抓住仙桃石的样子,加上丰富的想想体会了它的神奇、有趣,那么,课文中是怎么介绍“猴子观海”的呢?(出示图片,指名朗读。)

(2)从哪儿体会出“猴子观海”的神奇、有趣?

哪几个词写出了猴子的动作?请你坐在凳子上学一学。有趣吗?更有趣的是,猴子竟然在干什么?(看云海) 课文中哪个词也讲了黄山高呢?(陡峭)

4、齐读第6自然段。

5、回归文题,体会“奇”的意思。

欣赏了这些黄山奇石,你觉得这些奇石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有趣、神奇)题目中“奇”字的意思可以用文中哪一个词来概括?(奇形怪状

五、关注写字,提高写字习惯。指导写“闪、狗”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这节课我安排学习“陡峭”两个字,它们是一个词语,也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有利于书写指导上的迁移与模仿,能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少说一些,多练一些。

黄山奇石课件 篇2

低年级阶段的语文学习,注重识字教学,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语。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

本组以美丽的秋天为主题,安排了一个识字与4篇课文及语文园地一。分别是《识字1》《1秋天的图画》《2黄山奇石》《3植物妈妈有办法》《4古诗两首》。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五谷丰登,瓜果飘香,硕果累累。读着本组教材,我们感到了“爽”,天高云淡,秋高气爽,金秋时节,神清气爽;我们感受到了 “美”,大雁南飞,山河壮美,春华秋实,劳动创造美。通过读本组教材的导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可通过朗读导语,走进秋天,了解秋天。教材内容丰富,以秋天为线索,又不局限于秋天的景色。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受秋天的美好,体会美好的生活是勤劳的人们创造的,领略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兴趣,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秋天景物和气候特点,知道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这是一篇介绍黄山奇石的记叙性短文。课文重点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和“金鸡叫天都”。本课图文并茂,黄山奇石有趣,作者写得也有趣,一块块本无生命的石头,被描绘得活灵活现,惟妙惟肖。不由我们惊叹黄山的神奇,惊叹大自然的创造。学习本课应在培养学生观察力与想象力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

本课语言优美、生动形象,特别适合朗读,教学中以读为主,以读代讲。让学生多在读中感悟、体验、领会文意,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老师要指导他们在趣味阅读中落实识字教学。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学会生字,并能正确书写。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新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就本课而言,“黄山奇石”的“奇”是全文精华所在,为了使学生在学习中真切感受到千姿百态的黄山石,课前我就要求学生通过上网等方式收集关于黄山的资料。在讲到“翻滚的云海”时,学生就可运用课前收集的有关“黄山四绝”的知识帮助理解,

又如在教学本课第1自然段时,我有意识地要求学生交流一下“你从这一段中知道了什么?”唤起学生对文字信息的关注。

同学们,我们现在学习的第一单元的主题是,美丽的秋天,本单元的内容分别是:(知识树)今天我们学习第2课黄山奇石。

今天我们学习第2课黄山奇石。黄山在我国的安徽省,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那里风光秀丽,景色神奇,最著名的就是: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那么今天老师就带领同学们去领略一下黄山的怪石。揭题:2 黄山奇石(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运用整体建构的教学思想,由单元知识树本课内容导入新课,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并通过生动有趣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好本节课做好准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喜爱黄山,向往去黄山看奇石。

(设计意图:在导入新课后,向学生出示了清楚、具体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白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为后面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

1.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课外收集的有关黄山石的`资料,边出示边讲解,将自己收集的奇石的种类及成因介绍给大家。

2.出示介绍奇石或介绍黄山其他奇特风光的资料,针对学生的兴趣,教师可让学生在班上进行交流。

3.自主读课文,归纳一下书中主要介绍了哪几种“奇石”。图文结合,边读边悟、边悟边读。

4、认识生字,把课文中的生字拼读正确。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资料,结合段落整体了解黄山风景区的秀丽神奇。,激起学生进一步研读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究“黄山奇石”的热情。学生自学生字,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检查识字情况:

(1)读一读。自由朗读课文,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2)认一认。同桌将生字卡片上的生词互相读一读,检验字音的掌握情况。

(3) 辨一辨。“风景区”与“巨石”——找出“区”“石”字型的异同点;给“区”“石”组出其他的词语;朗读词组:风景区、地区、区分、山区,巨石、巨大、巨人、巨轮。“脖子”与“胳膊”——出示人物图像,指出脖子、胳膊以及脸、腿、脚各部位;观察字形,说出自己的发现;小结与身体有关的许多字都带月字旁。

(4)玩一玩,做变字小魔术。

黄山奇石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黄山奇石的神奇,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2、能读懂课文第2自然段是怎样具体写两块奇石的奇形怪状的,有是怎样把并列的两个内容连接起来。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课前两分钟准备:板书:山

今天课前两分钟许老师想让大家说说带山字的词语。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刚才有同学说到了黄山那我们现在就来聊一聊有关黄山的话题。

课件出示黄山。

2、有没有同学到过黄山,许老师也没有,那我们一起去实地考察一下,真的有你们介绍的那么美吗?课件出示:看黄山资料录象。

3、现在你想说什么吗?(看录象后进行交流)

黄山是中国的名山,素有人间仙境之称,自然景色变幻莫测,山体雄伟奇特,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黄山四绝。今天我们着重去研究一下黄山的奇石。(课件出示:黄山奇石)

齐读课题。(奇是少有、特殊的意思,因为这样的奇石只有黄山才有。)

二、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找一找、划一划课文写了黄山哪些奇石?

2、进行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⑴课文中写到的黄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

⑵黄山的奇石连名字都那么有趣。那神话故事中的仙桃、仙人、金鸡、天狗都在黄山聚会了,那童话故事中才有的猴子观海、狮子抢球也出现在黄山的山峰了。

⑶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详细的介绍,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简单介绍。

小结:这样的写作方法我们可以运用在我们平时的作文里。黄山的奇石既然那么神奇,我们得仔细研究一下,他奇在何处。今天我们来着重研究这四块奇石。

三、学习第2自然段

猴子观海

1、自由读一读,猴子观海它奇在何处?

2、交流:读懂了什么?

⑴让学生细读重点句,从中找出抱着蹲望这些描写动态的词语,以及一动不动这个描写静态的词语,品味想象的意境。这是我让学生结合看图,自己描述看到的景象。有的说:这只蹲在山顶上的猴子被翻滚的云海惊呆了。有的说:这只猴子被眼前的云海吓坏了。还有的说:这只猴子望着翻滚的云海在沉思。这是我抓注时机,让学生将自己看到、想到的情景进行即兴表演,把图中景物,由语言变为动作。

⑵猴子观海的奇妙不仅在于它的外形像一只猴子蹲着,更引人注意的是这猴子所处的位置奇特,它蹲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让学生理解了陡峭的词义,就会感到奇怪:这只猴子为什么要蹲在那么陡、那么险的山峰上?学生再读课文后恍然大悟,原来猴子是为了观看黄山秀丽神奇的景色之一──翻滚的云海。细究翻滚的云海就更能感受到猴子所处位置之奇特了。因为平时我们从下往上看,天空中的云层通常几乎是静止不动的,而猴子正由于它所处的位置高,所以从上往下看到的云,就像大海的波涛那样上下翻滚。(课件播放:云海)学生明白了这一番道理,再读课文,肯定会为猴子观海这一奇石大声叫绝。

⑶猴子指山峰上的一块巨石像一只猴子,所以猴子加上了引号。观海指望着云海;云海指的是云,而不是海,因为山峰很高,从搞出往下望时,萦绕在山腰的云像海洋一样。猴子观海是两种景物融为一体。

如果不是一只石猴,而是一只真猴,面对翻滚的云海,它会想些什么?

3、小结:你觉得这块石头奇在什么地方?

像:外形像、姿势像。

有情趣:云海很壮观,猴子不顾劳累攀登上陡峭的山头,久久观赏着,一动不动地,都看得入迷了。读一读

仙人指路

1、仙人指路又神奇在什么地方呢?自由读

2、交流:

⑴作者用了打比方的方法把仙人指路这块奇石写形象、写具体了。

⑵仙人指路的神奇在于它就像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通过朗读课文,学生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走到那里就会有位仙人帮我们指明方向。一个仙字给这块石头蒙上了神奇的色彩,使人觉得有趣极了。

齐读第2自然段,你们还发现什么吗?

这一段并列写了两块石头,当中用仙人指路也很有趣把前后写两块石头的内容连接起来了。

四、学习第3自然段

还剩下两块神奇的石头,我们来开展一次竞赛,每两个小组共同来研究一块石头,看看哪个组所研究的石头神奇之处多。

1、小组研究学习,教师巡回指导。

2、交流:

在交流的过程当中,如果其他两小组对另外两小组提议有看法或需补充,应该在认真听完以后在举手发言,好吗?

仙桃石

⑴这段话用打比方的方法具体地写了仙桃石这块奇石的样子。(把仙桃石比作刚从天上飞下来的大桃石,人见人爱。)

⑵第一,从外形看,它真像一个大桃子,这已经很神奇了。

第二,从来源看,这么大的石桃子人间少有,只能是从天上飞下来的吧,这就更神奇了。

第三,从动词的运用看,一飞一落把那石写活了,那么大一块石头宛如小鸟一般轻松自如地从天上飞来,落在了山顶的石盘上,真是妙不可言。(我问学生桃石会飞吗?这块像桃子似的巨石在山顶上是静止的。用飞和落两个词语描述它,变静为动,把这块桃石写活了,寓于了神气的色彩,作者就是这样运用想象的手法把景物描写的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⑶这块石头的样子像桃子,可以称它为桃石,为什么前边还要加一个仙字呢?这一问,学生们开始动脑筋了,有的说:加了一个仙字,表示它很神奇,像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有的说:加里一个仙字,表明它有灵气。还有的说:加一个仙字说明它是神仙特意放到那里的吧!抓住这个机会我总结说:看,这么一个普通的桃石,前边家了一个仙字,会使我们产生了这么多的联想,而这些联想都是我门根据这个桃石,想出来的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的形象,(天上掉下来的,有灵气,神仙放到那里的)这就是想象。

金鸡叫天都

⑴从几块巨石和一只雄鸡中理解金鸡叫天都是有几块巨石组合起来的,而不是指一块巨石。

⑵每当太阳升起的时候,看过去这几块巨石才像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

⑶不仅形似而且还有色彩,可谓绝了。

小结:金鸡叫天都的奇妙乃是一个变字道出的。天都峰上的几块巨石的形状像只雄鸡本来就很奇怪了,而太阳升起时,巨石还能变得金光闪闪,像只美丽的金鸡,这就更令人惊奇了。让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太阳升起时天都峰上的景象,他们便能切实感受到金鸡叫天都的奇妙了。

五、总结

刚才我们一起去欣赏了这四块巨石,你想说些什么?

黄山的奇石不止这四块,你瞧(课件录象),你想近距离观看欣赏吗?我们下一节课继续。

【板书】

黄山奇石

猴子观海 陡峭 抱 蹲 望

仙人指路 像

仙桃石 像 飞 恰好 落

金鸡叫天都 几块巨石 变 金光闪闪 伸 啼叫

黄山奇石课件 篇4

【课前透视】

黄山雄姿灵秀,气势磅礴,是著名的旅游圣地。本文向我们展示的是“黄山四绝”之一的黄山石。在作者笔下,一块块本无生命的石头显示出它神奇,惟妙惟肖、活灵活现、趣味横生。不禁让人由此及彼,更加喜爱黄山。本文是一篇描写景物的散文,共六个自然段,有三个自然段配有图片,可说是图文并茂,为理解课文提供了良好的资源。

黄山是名胜,可孩子年纪小,真正去过的不多。因此教师要调动学生利用多种方式来收集相关资料,拉近教材内容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引导学生朗读感悟,大胆想像,体会黄山石的神奇,从而激发学生喜爱黄山,热爱祖国之情。

【教学目标】

1、学习会认的14个生字的正确读音,掌握会写的8个生字的笔划笔顺;

2、读熟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喜爱黄山,向往去黄山看奇石。

【教学重点】

识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信息资料】

1、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2、搜集黄山的有关资料。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课件演示:

(出示文中三幅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画面上的石头像什么?选择其中的一块想一想、说一说。)刚才小朋友看到的和描述的是黄山的石头,它以奇特闻名世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黄山奇石》,看看课文是怎么描写的。板书课题。

课件演示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敢想敢说,发挥了主体作用。

2、启发谈话。同学们,喜欢旅游吗?都去过哪些好地方?今天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乘上旅游专列一同去安徽的黄山,去欣赏那里闻名遐迩的奇石,愿意吗?板书课题。

联系学生爱旅游的实际,创设了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对话平台

一、自读

1、自由读,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

2、同桌互相学习,检查读音。

3、小组合作读,要求:彼此帮助,读得流畅。

4、大组赛读,要求:比比哪组读得有情感。

引导学生成为读书的主人,采用活泼的形式促进学生朗读,培养学生自主读书的能力。

二、识字

1、小组识字。小组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不会的可以请教其他同学或请教老师。

2、汇报识字。选出小组的代表,带领大家认读生字。

3、分层次读字词。先出示带有拼音的词语,再去掉拼音读生字词。

4、交流识字方法。

5、游戏检测。教师读生字,学生和教师玩“照镜子”的游戏。评选“识字小能手”。

识字环节要创设识字的情境,保持学生识字的热情,在交流中多了解识字方法,提高自己的识字能力。

三、朗读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分自然段指读,其他同学点评议。

3、小组合作通读全文。

发挥学生读书的自主性,在朗读的方式上不要限制,要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

四、写字

1、教师出示要写的生字:尤、其、区、它。学生认读。

2、观察字形,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3、教师示范,重点对难写的字进行指导。如:“区”字的笔顺:一区

4、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就要让学生多观察,多练习。

黄山奇石课件 篇5

一、品味课题,理解“奇”字

以问题导入,提问:课题中哪个字最能说明黄山奇石的特点?你觉得“奇”是什么意思?带着你对“奇”的理解,再读课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课题“黄山奇石”,懂得这里的“奇”是少有、特殊的意思,因为这样的“奇石”只有黄山才有。此时,“奇”字吸引了学生,使他们产生了学习的兴趣,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一个良好的情绪基础。

课前教师搜集有关黄山的各类资料,整理成图片、文字。如分成怪石、奇松、云海、温泉、天下第一奇山等。

二、导读第一自然段,揭示“奇石”

教学中抓住重点词语“闻名中外”“秀丽神奇”“尤其”,让学生体会出黄山“奇石”的秀丽神奇、有趣极了,知道作者下文要介绍,描写的正是“奇石”。学生头脑中想象着黄山奇石到底有多神奇,多有趣,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愿望。

三、默读感知,找出“奇石”

教学中让学生默读课文,画奇石的样子,说自己认为最奇、最有趣的石头并想它的样子,读出自己的感受。目的是培养了学生的阅读习惯,使他们主动、专注,兴致勃勃地去读。选自己喜欢的内容学,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出自己的喜爱之情,改变了教师的“指令性”行为,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四、品读课文,欣赏“奇石”

1、比较句子,体会“奇”

如:仙桃石

句子1: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句子2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从天上下来的一个大桃子,在山顶的石盘上。”

出示两个句子,让学生比较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学生很快发现第一句比第二句多了“飞”和“落”两个字。于是抓住这两个词,让学生想象,体会到仙桃石不会飞,这块像桃子似的巨石在山顶上是静止的,用了“飞”和“落”两个词语描述它,变静为动,把这块桃石写活了,赋予了神奇的色彩。

2、抓重点词语,领悟“奇”

如:猴子观海

教学中抓住抱、蹲、望三个字,让学生体会这三个字把猴子写活,使得这块石头不但像猴子,而且它还有猴子的动作、神态,多像一只看海入迷的猴子呀!

“陡峭”和“翻滚的云海”是学生不容易理解的词语。因此,播放陡峭的山峰录像,帮助学生生动形象的理解陡峭一词的含义。没有去过黄山的人,很难想像云海的样子,播放录像,让学生亲眼看到云海翻滚的景象,深刻的体会云海的浩瀚与壮美。这时再让学生读,学生对“猴子观海”这一奇特景观理解的更为深刻。

3、展开想象,感悟“奇”

如:仙人指路

让学生边做动作边想象这位仙人的样子,想像他会说些什么。(站 伸 指)

又如:金鸡叫天都

在指导学生理解“金”时,想想金光闪闪的雄鸡什么样。理解“叫”时,提问:难道这只鸡还会叫吗?结合句子想像它伸着脖子,好象在那里对着天都峰啼叫。这时,巧妙地导入了一段空谷回荡的金鸡鸡叫声,金鸡鸣叫其实是作者的联想,课件的运用,是为了帮助学生体会作者的感受,引发情感的共鸣。

4、师生同读,加深“奇”

引读2-5自然段。用答的形式,欣赏黄山奇石怎么奇。就说仙桃石吧:学生接;还有有趣的猴子观海呢:学生接;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著名的金鸡叫天都怎么样!

5、发散思维,创造“奇”

在学习第6自然段时运用课件直观演示,说自己想象中的奇石的样子,为没有名字的奇石起名字。目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口头表达的能力,在这里学生的个性得以舒展,灵感得以释放,语文课堂真正成为了他们尽情想象和创造的乐园。

五、关注写字,提高写字习惯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这节课我安排学习“陡峭”两个字,它们是一个词语,也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有利于书写指导上的迁移与模仿,能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少说一些,多练一些。

六、自主选择性作业:

课前学生收集了黄山风景图片,课下小朋友互相介绍。安排此题的目的一是培养学生自主选择的意识,二是鼓励学生初步学习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丰富积累。激发学生热爱黄山,热爱祖国之情。

黄山奇石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背诵自身喜欢的局部。

3、喜爱黄山,向往去黄山看奇石。

【教学重点】

学会字词。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课前同学和老师收集一些黄山的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黄山的美丽景色

1、由同学介绍自身收集的有关黄山的图片。

2、欣赏课件:黄山风景。

3、导语:

黄山风景如此美丽,我们去看看课文是怎么样给我们介绍它的神奇魅力的?

4、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渎课文,注意读准确、读通顺。

2、考虑:

你知道黄山在哪吗?黄山奇石奇在哪儿呢?

3、交流问题,指名回答。

三、朗读感悟

1、指导朗读第一段:

相机认读“区、尤、其”三个字。

启发同学自主识字。

2、展示“奇石”的图片,看看你最喜欢哪一块奇石?把它贴在相应的图片下面,并朗读相应的段落。

3、集体交流:

⑴ 指名读,注意正音,朗读困难处,教师范读。

⑵ 小组内把自身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相互评价。

⑶ 小组推荐代表在全班展示读。

⑷ 教师随意挑选段落,愿意朗读的同学起立朗读。

⑸ 引读:

就说“仙桃石”吧……

“猴子观海”又怎么样呢?……

“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

4、组内介绍自身的黄山图片。

四、学习生字

1、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先自由朗读,不会的同学互相帮助。

2、各种形式读,巩固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1、开火车边读字卡边组词。

2、读儿歌,巩固识字:

黄山石,形状奇,山峰巨,石盘立。金鸡啼,有名气,仙桃石,天下奇。小猴子,身脖子,胳膊举,看仔细。

二、齐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读出自身的感情,体会黄山的优美。

2、齐读课文,再次感受黄山奇石的神奇,美丽。

3、趣味背诵:

出示某一块奇石图片,谁能背诵出该段落,图片就奖给谁。

三、指导写字

1、字形分析与范写。

2、同学描红,临写。

四、想象说话和绘画

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想一想“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几块奇石的样子,挑选一块说一说,先小组交流,再集体交流,然后把想象中的奇石画下来。

黄山奇石课件 篇7

1.课题

2.黄山奇石(第一课时)

2.课型 讲读课

3.辅助工具 教具:字卡、挂图

4.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初读课文,学会14个生字,会写8个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情感与态度:初步体会黄山奇石的奇,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美。

5.教学内容

教材简析:那些惟妙惟肖、趣味横生的奇石,不是神话,是大自然的创造。我们仿佛被作者带到了景色秀丽神奇的黄山。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每一幅图,都是一个神奇的童话。 重点:1、初读课文,学会14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观察图画以理解词语的意思。 难点:1、初步体会黄山奇石的奇,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美。 2、根据学生实际需要补充的内容 3、课堂练习设计

课堂练习设计: 比一比,再组词: 区( ) 尤( ) 它( ) 块( ) 巨( ) 龙( ) 安( ) 快( )

6.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年龄特点及已有知识经验的局限,在引导学生朗读中感受和体会黄山石的奇妙时要让学生在听和读中去感悟,尽量避免抽象的分析。

7.教学方法

1.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并且力求在各个教学环节中体现出来。

2.读想结合,让学生在诵读中受到感染,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8.教与学

教师的教学过程

学生的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想象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文中三幅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我们看这三幅画面上的石头像什么呀?选择其中的一块石头想一想、说一说。

2.同学们想得好,说得好,老师真为你们骄傲。刚才,小朋友们看到的和描述的是安徽省黄山的石头,它以奇特闻名世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黄山奇石》,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画出生字。

三小组讨论,学习生字。

方法:四人为一小组,先读准字音,易错的字音相互提醒;再分析字形,易写错的字找出来,一齐学习。找出最巧妙的识记方法。

四汇报学习情况。

请一组同学汇报,汇报后,重点指导以下字形。

区:共4画,最后一笔是竖折。

胳膊都是月字旁。

五理解词义。

1.观察图画、理解词义。

2.哪些词义不懂提出来,同学一齐解决。

重点理解:

闻名:有名。闻名中外,就是在中国和外国都很有名。

尤其:表示更进一步。

秀丽:清秀美丽。

神奇:非常奇妙。

陡峭:山势坡度很大,好像直上直下似的。

翻滚:多指水、云等上下滚动。

六指导书写。

区:共4画,最后一笔是竖折。

它:要和安区别字形。 其:上横短,下横长。里面第二横在横中线上,避免其写得下坠。

七作业。

1.熟读课文。 2、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 齐读课题。 学生初读课文,画出生字。 小组合作学习,找出最巧妙的识记方法。 学生汇报 观察图

画、理解词义。 指导书写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9.

反馈

10.

板书设计 黄山奇石 区 尤其仙盘峰 胳膊巨 当脖著 形 状

黄山奇石课件 篇8

教材分析

《黄山奇石》一文向读者再现了黄山四绝之一“奇石”的奇与趣,详细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和“金鸡叫天都”的外形特点,运用准确的词语,把“静”的石头写“活”了。简略介绍了“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引起读者联想,并且吸引着大家去游览。

学生分析

本文所描写景物大部分学生没见过,所以要让学生多看图片,加深了解和认识。

设计理念

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将“奇石”形象与真实的形象进行对比,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感知语言的魅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黄山有哪些著名的奇石,从文字和图片感受它们的样子。

3. 正确认读本课十八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有感情朗读,想象文中事物。

2. 找学生上台表演,深刻理解。

3. 引导学生查阅资料或适当补充资料,加深对所描写景物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并能发挥想象,赋予事物生命力。

重难点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 正确认读本课十八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个生字。

教学方法

要让学生多看图片,加深了解和认识。要让学生抓住语言特点,反复朗读,以读促悟。

教具准备、搜集黄山及奇石的资料、图片。

课堂教学设计及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一 、图片导入,激发情趣。

出示黄山风景的图片,让学生观看。教师简单介绍引起学生兴趣,导入本课学习。展示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 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认识生字,读通课文。

出示自读提示。

2. 教师指名读课文,了解学生认读课文的情况。

3. 播放课文录音,订正字音。学生思考:课文介绍了哪些内容?

4. 学生交流。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从两个大的方面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1)黄山风景区简单介绍。

(2)介绍了黄山奇石。

三、细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介绍的几种黄山奇石。

1. 自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介绍了哪几种黄山奇石?它们各是什么样子的?

出示学习提示。

2. 学生交流第二自然段,品读写“仙桃石”的部分。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该段,注意“飞”和“落”等关键词的读法。

出示仙桃石图片。

3. 学生交流第三自然段,品读写“猴子观海”的部分。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该段,注意边读边想象画面。

可以采取让学生表演模仿的方式帮助理解。

出示猴子观海图片。

4. 学生交流第四自然段,品读写“仙人指路”的部分。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该段,注意边读边想象画面。

可以采取让学生表演模仿的方式帮助理解。

出示仙人指路图片。

5. 学生交流第五自然段,品读“金鸡叫天都”的部分。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该段,注意边读边想象画面。

出示金鸡叫天都图片。

6. 学生再读课文第二至五自然段,整体感悟黄山奇石之“奇”。

四、教师小结。

从了解黄山开始,到了解“黄山奇石”,体现了学生认识事物的层次性。

识字与阅读教学有机整合,音、形、义分步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自读自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用简明的话题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加强朗读指导,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第二课时

一、回顾复习,导入本课。

1. 认读生字新词。

2. 指名读课文。学生思考回答:课文主要介绍了哪几种黄山奇石?各是怎样介绍的?

学生回答。

3. 教师小结。

二、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进行想象等拓展练习。

1. 教师导入结尾段的阅读:黄山的怪石号称“黄山四绝”之一。黄山的怪石也不仅仅是课文中详细介绍的这几种。读课文的第六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样介绍其他怪石的。

出示学习提示。

2. 根据“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些名字,想象出它们的具体样子。分小组说一说,选出一个代表给全班同学说。

出示学习提示,以及相关图片。

三、练习书写本课生字。

教师给本课生字分类,请学生认真观察,并总结规律。

出示

秀、每、其:上下结构,但是上下部分占格位置不同。

神、伸、状、形:都是左右结构,前三个字要写得左窄右宽,“形”字左右等宽。

区、巨:对比练习,注意笔顺。

尤:注意笔画的书写,注意不要多写一撇。

检查生字认读和课文朗读情况,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巩固第一课时学习效果。

这一环节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又锻炼表达能力,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培养归类识字的能力,达成把字写好看的教学目标。

黄山奇石课件 篇9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理解22个新词的意思。

2、能读懂课文第三自然段是怎样具体写两块奇石的奇形怪状,又是怎样把并列的两个内容连接起来的。

3、能背诵课文第2、3自然段,听写第四自然段。

4、了解黄山石的神奇,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认识并列段式,读懂用并列段式写的第3自然段。

教学难点:

理解并列段式,能根据材料初步组六:=>1段式。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有关词语意思。

2、知道课文重点写了哪几块奇石,初步感受黄山的神奇。

3、认识并列段式,能读懂第3自然段是怎样具体写两块奇石的形状,又是怎样把并列的两个内容连接起来的。

教学过程

1、谈话揭题:

小朋友,你去过黄山吗?可知道黄山是个什么样的地方?(生答后,(师简介黄山)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等

被称为“黄山四绝”,今天这节课,老师带大家去欣赏“四绝”之一的“奇石”(板书)。

2.检查预习:

(1)指名拼读生字,给生字组同;集体认读。

①区:强调部首

②字形辨析:

,猫”与“微”“尤”与“龙”“状”与壮”

(2)抄写生字1遍,认为难写的抄写3遍。

(3)交流如何巧记难字。

3、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听课文第1自然段录音,思考:

这段话共儿句?哪一句总写了黄山石的神奇?哪个词点明了在黄山景色中,“奇石”是最有名的,(尤其)给“尤其”找个近义词。

(2)继续听课文录音,思考:

课文介绍了黄山的哪些奇石?用“——”划下来。

(3)师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上粘贴写有奇石名称的小卡片…

(4)讨论:课文重点写了哪几块奇石?(根据回答师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移至前面)

(5)这4块奇石分别在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在卡片前,师标上段序)

(6)你觉得文中哪个段落与众不同?为什么?(第3自然段写了两块奇石,而2,4段各写了一块)

4、研读第3自然段:

(1)投影出示第3自然段:

“仙桃石”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远远望去,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

指导学生认识并列段式

(2)学习“单元学习提示”,说说:并列段式可分几步来学?讨论后出示小黑板:

①这一段讲了几个内容?

②每个内容是怎样写的?

③这几个内容是怎样连接的?

(3)根据学法学习第3自然段:

①指名读第3自然段,思考:这一段讲了几个内容?

②这两个内容分别是怎样写的?

③这两个内容是怎样连接起来的呢?

默读,用“~~”划出这句话,并圈出最重要的连接词。

指导朗读这句话。

你能把“更有趣”换个词说说吗?

(4)小结:口头完成作业本上第5题。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2、4两个自然段,能尝试根据材料把2、4两段组合成一个并列段式。

2、进一步感受黄山石的神奇。

教学过程

1、复习。

2、指名读,讨论:

①课文第2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哪句话具体写“猴子观海”?

②课文围绕“猴子观海写了哪几方面内容?

在那里“观海”“陡峭”是什么意思?看看课文插图中哪个地方最陡峭,把这个词写上去。

观什么“海“(云海)

怎样“观海”?

③你认为“猴子观海”这块石头奇在哪里?

(a像:外形像;b有情趣:云海壮观,猴子观海入了迷)

(2)指导朗读。背诵这段话,体会“猴子观海”的神奇。

3、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

(1)自由读第4自然段。

(2)(出示“金鸡叫大都”投影片)讨论:

①“金鸡叫天都”与前面介绍的几块奇石有什么不同之处?(“金鸡叫大都”由几块石头组成?)

②为什么把这一组石头叫做“金鸡叫天都”?

这一组石头的形状酷似引颈啼叫的雄鸡

太阳升起后,石头金光闪闪,颜色也酷似雄鸡

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

4、迁移训练。

(1)我们学过的第3自然段是并列段式,

第3课时你能根据并列段式的特点,把2,4两个自然段也组合成并列段式吗?(把“猴子观海”与“金鸡叫大部”两张卡片放在一起)

(2)讨论:如何组合?

(把两段话合并在一起,中间加连接句)

(3)

投影出示两段活。

(4)指名练加连接句,然后连起来读读全段话,看是否有需要修改的地方。

(最后一句,“不用说,……”要去掉,因为这个意思连接句中已说明了)

(5)请用上你喜欢的连接句,把2,4两个自然段连起来说一说。

5、作业:

(1)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2)(2)完成《作业本》第4题。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最后一段话;仿说一段话,介绍两块奇石。

2.感受黄山石的神奇,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3.听写第4自然段,指导完成有关作业。

教学过程

1.练习。

(1)看拼音写词语(完成作业本第1题)。

(2)听写课文第4自然段(作业本第6题)。

校对,订正。

2.学习课文最后一段,仿说练习。

(1)师谈:上两节课,我们欣赏了“猴子观海”、“仙桃石”、“仙人指路”和“金鸡叫天都”4块黄山奇石,黄山奇石是否就这些呢?

齐读第5自然段,讨论:

黄山的奇石很多,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2)出示黄山全景投影。

①辨认“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

②试给你看到的岩石起名。

(3)仿说练习。

①复习第3自然段结构特点。

②仿说。

a,如何说?(“天狗望月”——天狗十月亮……)

b,想象形状。颜色。动作。服装等,把几方面写具体。

c,中间用一句话把这两方面内容连接起来。

③练说。

各自准备一指名说,集体评议一同桌互说。

3、总结全文:

黄山石奇在哪里?

师小结:

黄山石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有机会,大几家不妨亲自去看一看,你一定也会陶醉期间的。

4、按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全文。

5、质疑问难。

黄山奇石课件 篇10

【教学目标】

1.会读“区、尤、其”等14个生字,会写“南、部、巨”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黄山奇石的独特和美丽。

3.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体会黄山奇石的栩栩如生,感受拟人、比喻的描写手法。

4.通过反复阅读、分析、理解课文,结合图片想象其他奇石的形貌,并且培养对黄山的向往之情和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体会黄山奇石的栩栩如生,感受拟人、比喻的描写手法。

教学难点:

通过反复阅读、分析、理解课文,结合图片想象其他奇石的形貌,并且培养对黄山的向往之情和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方法】

教法:

讲授法、朗读指导法、启发式教学法

学法:

想象感悟法、圈点批注法、读写结合法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有关黄山图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黄山奇石的照片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搜集有关黄山奇石的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去过哪些地方旅游的(生自由回答)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黄山看一看,看一看黄山的风景看一看黄山的怪石。你们愿意吗?

二.揭示课题

1.师生一起板书。

2.全班齐读课题。

3.释义“奇”:这里的“奇”是什么意思?(少见的、奇怪的)

三、初读课文,感知黄山

(一).初读要求

1.大声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字词可以多读几遍。

2.用“______”划出文中写了几种黄山奇石。

(二).生字学习

出示生字:

wén míng jǐng qū shěng bù

闻 名 景 区 省 部

xiù yóu qí xiān jù wèi

秀 尤 其 仙 巨 位

zhù xíng zhuàng

著 形 状

1.个别读,教师相机正音。

2.教师打乱生字卡片,小火车读。

3.齐读。

出示词语:

中外闻名 姓名 景色 风景区

安徽省 南部 秀丽神奇 尤其

其它 神仙 巨石 一位

著名 形状 奖状

1.自由读、开火车读

2.小老师领读,教师相机正音。

3.齐读。

四.整体感知

1.课文一共写了几个自然段?读一读第一自然段,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归纳: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景色秀丽神奇、怪石有趣极了。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提醒笔画“南”、“部”:这两个字的哪些笔画需要相互提醒?(提醒“南”字里面不是“羊”)

(3)书写生字“南”、“部”:教师范写,学生描一个写两个。

2.书中介绍了哪几种有趣的怪石呢?读一读2-5自然段。

(板书: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

3.多么奇形怪状的的石头啊,如果我们全班都去了黄山,你会在哪块石头前面给自己留影。或者说你觉得哪块石头最有趣?怎么有趣?再来读一读课文。

读文要求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的第2至第5自然段。

2.读完后小组讨论

五、再次读文

1.同学们再次读一读2-5自然段,把四块有趣的怪石再记一记。

2.谁有兴趣单独读一读有趣的怪石,找四位同学读。

3.黄山上除了这几块石头,还有吗?(生答)齐读第六自然段。

4.黄山的石头说完了吗?你从哪里看出。(生答)

5.黄山的怪石千奇形怪状,大家给其他的怪石起个有趣的名字吧?(出示图片,生给奇石起名字)

六.教师总结:

我们领略了黄山的美景,欣赏到了有趣的千奇百态的怪石。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内容。

七.作业

如果你是导游,“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你会怎么跟游客介绍呢?

板书设计:

黄山奇石课件 篇11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写景的短文,本课图文并茂,生动地介绍了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有趣的奇石、怪石,课文语言生动、描写形象,富有情趣。

全文共有六个自然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先介绍了黄山风景区的地理位置,然后概括地描写黄山的景色——秀丽神奇,还特别指出了黄山的奇石有趣极了。第二自然段至第五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段落,各具体形象的介绍了一处奇石的景点,如:“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最后一个自然段概括的介绍了其它怪石,表现了黄山奇石数量之多和形状之怪,突出了奇石的有趣。为了帮助学生增强感性认识,课文中配有四幅色彩鲜明的图画,分别与课文得一、二、三、四自然段相对应,便于学生了解这些奇石的形状,在头脑中浮现出这些奇石的样子。

设计意图:

通过看图、学文,引导学生运用讲、读、演等各种方式学习语言文字,体会黄山石的奇妙,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预设目标:

1、会认“区、尤”等14个生字,会写“尤其”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喜爱黄山,向往去黄山看奇石。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字形区别“膊——脖——胳”和“区——巨”;体会黄山奇石的“奇”

教学时间:3教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词,会写“尤其、区、巨、它、安”;学习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学习第二至第五自然段。感受奇石的神奇之处。

第三课时:学习第六自然段,挑选一块奇石仿说;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书写其余的生字。

教学准备:介绍黄山风景秀丽的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明代的大旅游家徐霞客游览了五座名山(即山东的泰山,陕西的华山,湖南的衡山,山西的恒山,河南的嵩山)后,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板书:五岳归来不看山,意思是:游览了这“五岳”,再也不用观赏其他的山了,因为天下所有山的特色,这五座山几乎全有了!出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看看位于安徽省南部,被人们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板书:黄山)

2、揭题: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是因为黄山有四奇:怪石、奇松、温泉、云海。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看看黄山的奇石。(补充课题:奇石)。指名读课题;齐读。四个字哪个字读得最有意思?指名读,齐读,质疑。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受“奇”

1、黄山奇石奇在哪儿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课件播放黄山奇石的风光)。

2、美吗?打开课文读读。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解决,也可以请教老师。学生自由读课文。

3、检查生字:

(1)认读词语:仙桃石石盘巨石山峰

胳膊脖子天都峰

著名风景区奇形怪状每当

(带拼音读)注意指导“膊”读轻声。

⑵去掉拼音读。

⑶认读生字。区尤其仙盘峰膊巨当脖著形状

4、再读课文,划出描写奇石名称的词语,同桌交流。

5、课件出示填空:黄山的奇石,叫得出名字的有()、()、()、()、()、()、()、()等等。而那些叫不出名字的()的岩石,正等着我们去给它起名字呢!

读读这些奇石的名字,你有什么发现?”。)

三、品读第一段,突出怪石的“奇”

1、世界闻名的黄山到底在哪儿呢?自己读读课文的第一段。

2、出示句子。

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

指名读,听出哪儿读得特别好?齐读。理解“闻名中外”。看地图简介“安徽省”。

3、补充句子,学会运用“尤其”,初步感受“奇”。

我们班同学都很喜欢朗读,

尤其

是 朗读得最美。

我喜欢上课,

4、读课文第二句。

5、导书写“尤、其”。

四、巩固字词。

1、再次读生字。

2、指导书写“区、巨、它、安。”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1、出示词语认读:著名风景区安徽省奇形怪状巨石山峰尤其每当

2、选择一个或几个词语说几句话。

一、品读课文2——5自然段,探究奇石

1、师:现在我们一起走进黄山去看看奇石吧!生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思考:课文中具体描写了那几块奇石?用“☆”标出。板书:仙桃石、仙人指路、猴子观海、金鸡叫天都。

2、现在我们全班同学和老师都要去黄山旅游。请你当小导游,你挑选自己最喜欢的那块石头,向我们介绍?解说词就是我们的课文,看谁把自己喜欢的奇石读得奇,读得妙,让我们听得啧啧称赞,就是一位好导游。

3、选择自己喜欢的奇石向全班介绍。评读哪里读得好,读得奇。

“仙桃石”:可以组织小游客质疑为什么叫仙桃石?感悟“飞落”的妙处。

“猴子观海”:哪里读得特别有趣?引导想象:几千年来,这只神奇的石猴为什么一动不动的呢?它到底在想什么呢?会说些什么?指导朗读:指名读——评议——再读

“仙人指路”:表演读。小游客们你们看到这么一位仙人,会怎么想?

“金鸡叫天都”:小导游你觉得奇在哪儿?指导读好最后一句。

4、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二、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书写“站、块”。

第三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上节课我们已经欣赏了哪些“奇形怪状”的岩石?还有哪些奇形怪状的岩石呢?学习最后一段。

二、展开想象,创编奇石

1、指名读最后一段。张开想像的翅膀,我们先一起去欣赏那一幅幅天然的山石画卷。

2、看课件欣赏奇石。黄山怪石星罗棋布,数不胜数,已经得了雅号的有120多处,这是——这是——这是——这是……(点击课件,学生欣赏怪石)

3、创设情境,争做小导游。生自任选“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三块中的任一块介绍,可仿造课文的样子。

4、给其它奇石取名字:有的怪石因为受青睐,还有两个名字呢(孔雀戏莲花,天鹅孵蛋)还有许许多多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等着你们给它们起名字呢!(看课件欣赏奇石,为奇石取名字。)

学生为自己找到的黄山奇石的其它图片取名。

三、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配乐朗读全文,师:今天,我们游览了黄山的奇石。你们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富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表现了黄山奇石的神奇、美丽。难怪我国古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曾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你们有机会一定要去游一游黄山。

2、作业:宽带网

A、我找到了黄山的其他图片

B、我当导游介绍黄山

C、我给大家提供有关黄山的网站

板书:

黄山奇石

仙桃石天狗望月

猴子观海仙女弹琴

仙人指路狮子抢球……

金鸡叫天都

黄山奇石课件 篇12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奇石的奇妙,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3.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弄懂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词句,了解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黄山奇石,并用自己的话复述。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教学课件,黄山的相关图片、资料等。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看图、学文,运用学生讲、读、画、表演等各种方式体会黄山石的奇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在读中真切体会黄山石的奇特,有趣。

教学难点: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黄山的图片、资料。课文重点段落制作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造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大家去过黄山吗?黄山之美,堪称中国名山之最。兼得泰山之雄伟,庐山之飞瀑,衡山之烟云,峨眉之清凉,因而又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其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乃黄山“四绝”。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来欣赏一下黄山的四绝之一,板书:黄山奇石。请齐读一遍课题。

2.此时,老师相信大家一定有很多想法,谁愿意说一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这黄山的奇石,看看它奇在哪里。

二、初读课文,感“奇”

1.词语过关。(开火车)

2.课文介绍了哪些奇石?具体写了哪块奇石的样子?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标出这些奇石,把具体介绍的石名圈出来,读好后小组交流。

3.你们觉得黄山石的名字取得怎么样?它们有什么特点?

4.生齐读这些石名。

三、细品课文,探究其“奇”

1.小组合作学习、观察图片,互相说说图上石头的样子。

2.画出介绍黄山奇石的句子。

3.认真读,把介绍自己最喜欢的那块奇石的句子多读几遍。

第一块奇石——仙桃石。

图片展示,找到仙桃石。

课文怎么描写这块石头的?抓住“落”“飞下”。

第二块奇石——猴子观海。

自由朗读,说一说你觉得哪里有趣?

(1)“一动不动”,对比猴子好动的特点,为什么现在一动不动?(观云海)看得出神了。会想些什么?“一动不动”把猴子认真看云海的神态写出来了。

(2)“两只胳膊抱着腿”,写出了猴子的动作。真是太有趣了。

(3)体会“翻滚的云海”。观看图片,感受云海的美丽。

(4)用读的方式,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猴子观海”的有趣。

第三块其实——仙人指路。

(1)请问这位仙人,你所指的地方是哪里?风景美吗?

(2)如果你是这位指路的仙人,你会对游客说什么?

第四块奇石——金鸡叫天都。

(1)课文没有插图,你能想象出这块石头的样子吗?金鸡对着天都峰说什么?

(2)读出它的奇特有趣。

四、看图联想,表达“奇”

1.黄山的奇石真有趣呀,可惜像“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等就没有具体说了,我们也能用有趣的语言给大家介绍,敢和书上写的挑战吗?

2.小组合作,想象这三种“石头”分别是什么样的。

3.交流、汇报。

4.。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

“天狗望月”:做一做“望”的动作。“天狗”望见了什么?可能在想什么?试着一句一句说出来。

如“一只雪白的天狗蹲在山头,呆呆地望着玉盘似的月亮,正在想:真想把这块月饼一口吃下去呀。”

“一位美丽的仙女,端坐在山头,被黄山秀丽的风景吸引,优雅地弹奏起美妙的乐曲。”

五、总结全文,拓展练习。

1.教师小结:徐霞客曾经说过:“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比五岳的景色还要美、还要神奇。如果你们有机会,一定要去黄山看一看那奇石的美景。登黄山,天下无山。

2.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

3.有感情地齐读课文,读出自己对黄山奇石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板书设计:

黄山奇石

闻名中外

仙桃石

天狗望月

猴子观海

狮子抢球

仙人指路

仙女弹琴

金鸡叫天都

叫不出名字的

详写

略写

秀丽神奇

教后反思:

黄山奇石的课件范例6篇


在给学生上课之前,老师会早早准备好教案和课件。每份课件都要经过老师精心设计,以使其更加完善。一份优秀的教案需要考虑到学生的生活实际,并且是否有网络上的优质教案和课件可供借鉴呢?不过,您无需担心,我们为您特别准备了“黄山奇石的课件”,相信这份材料一定能够满足您的需求。如果您有时间,不妨读一读本文,希望您会喜欢!

黄山奇石的课件(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12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看图、学文,运用学生讲、读、画、表演等各种方式体会黄山石的奇妙,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黄山的奇妙和大自然的伟大,激发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读中真切体会黄山石的奇特,有趣。

难点:如何发挥学生主动性,引导学生在自读中自悟。

教学方法:

以读为主,读中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大家去过黄山吗?黄山之美,堪称中国名山之最。兼得泰山之雄伟,庐山之飞瀑,衡山之烟云,峨眉之清凉,因而又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其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乃黄山“四绝”。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来欣赏一下黄山的四绝之一,板书:黄山奇石。

二、初步感知:

1、运用课件录音欣赏黄山奇石课文插图。

2、观察完图,学生观察图说像什么?

3、初读课文,标出生字和自然段。

4、接读课文,生评价。

5、师范读课文,生边听边想像画面。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读中了解“秀丽神奇、闻名中外、尤其”等词语意思。

2、配乐读出情。

3、小组练读课文。

4、分角色朗读课文。

5、请学生当导游,带领大家去游黄山。

板书设计:

黄山奇石

奇特

仙桃石

猴子观海

有趣

仙人指路

金鸡叫天

教学反思:

通过朗读欣赏,角色扮演等方式,学生积极性很高,兴趣很浓厚,激发了孩子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怀。但课堂上学生参与得还不够,需要继续努力。

第二课时(详案)

一、导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记住了生字的字音,了解了黄山上有哪些奇石,并且还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这节课我们继续欣赏这一课,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新授: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觉得黄山石怎么样?生答。

老师用“奇特、有趣”两个词来概括大家的发言,好不好?(板书:奇特、有趣)

2、那么你觉得哪块黄山石最奇特、最有趣呢?请同学们结合课文插图,读读课文,看看你最喜欢哪块奇石,边读边把描写它奇特、有趣的地方画下来。当然,在读的过程中,如果有不理解的词语,就把它标出来,待会儿一起解决,好吗?

3、生画。然后问:你有哪些词不理解?请提出来!

4、下面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奇石介绍给大家听听?介绍的方式有很多种。如果你愿意结合刚才画的词句给大家讲出它的奇特有趣,就讲;如果你愿意读,就有感情地读一读;如果你能通过动作把石头奇特的样子表演出来,你就表演给大家看;如果你能在短时间内画图表示出它的奇特,你就画。下面自己抓紧想一想,小组可以讨论讨论。

5、下面谁先来介绍?(顺序依学生回答的为准。)

(1)仙桃石:生说自己的理解。谁愿意来读读?(一生读)老师把其中一个句子改写成这样,你看看哪句好?为什么?(这说明作者用词非常准确。)好,谁还想来读读?别看就一句话,想读好也不太容易。谁再试试?(生读)还是让我们大家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吧!

(2)猴子观海: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他们的理解。下面,谁能再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读出你的喜爱之情?(一生读)谁认为自己能比他读得还好,读得更有趣?试一试(一生读)老师帮你一把,给你配上音乐来读,一定会更棒,谁想来试试?(一生读)齐读。试背一遍。

(3)仙人指路:生说。多么奇特、有趣呀!谁能读好?试一试!找个同学比一比。配乐读。试背一遍。

(4)金鸡叫天都:生说。课文没有插图,谁能想象出他的样子?它好象在对天都峰说什么呢?谁能把它的奇特有趣读出来?找生读。配乐读。齐读一遍。

6、课文是不是就写了这几块奇石?在哪一自然段还写了?找生读最后一段.

7、又写了什么奇石?想象一下“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它们是什么样的?

8、你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黄山上的石头可真奇特有趣呀!并且还有许多石头等着咱们去给它起名字呢!现在,你心里在想什么?

9、你喜欢黄山吗?那老师现在就带你去游览一下黄山好吗?这次咱们就不单单看奇石了,还记得老师上节课讲的黄山四绝吗?除了“怪石”,还有什么?(生答)好,同学们等不及了吧!请看录象。

10、美不美?请你们带着对黄山的喜爱之情再来有感情地读一遍课文。

11、下面用你喜欢的方式选两段你认为最好的课文背诵一下。

12、检查背诵。

13、同学们,黄山石奇特、有趣,黄山更美!其实,祖国大地上还有许多这么著名的风景区,课下同学们可以读读有关的课外书。另外,告诉大家,下一单元就有一篇介绍宝岛台湾风景秀丽迷人的日月潭的文章,课下同学们可以先睹为快!

好!这节课就学到这儿,下课!

第三课时(简案)

一、背诵课文。

二、学习生字。

三、处理课后题。

四、出示一幅怪石图训练学生想象力,先说话,再写话。

板书设计:

黄山奇石

奇特仙桃石

猴子观海

仙人指路

金鸡叫天

有趣

黄山奇石的课件(篇2)

课程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会认双横线中的8个字和一个多音字“ 都 ”。

2、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二)过程与方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在朗读中体会黄山奇石的奇妙。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石的奇妙,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朗读课文;难点是体会黄山奇石的奇。

教学准备

生字卡、词卡、自制多媒体课件。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趣味识字,学习课文1、2自然段,学习五个生字。

教学过程:(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3至12自然段,学习三个生字。

一、 复习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 8课,齐读课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一、二自然段,

指名来读读吧!

二、 学习第3自然段

1、自己读读第3自然段,看看第3自然段为我们介绍了哪种奇石,它奇在哪里?

2、理解“陡峭”。

3、出示句子:(看课件)

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

4、指导感情朗读,理解“云海”。

5、齐读第三自然段。

三、 学习第4自然段

1、课文还为我们介绍了哪种奇石,它奇在哪里?读读第四自然段你们就会知道。

2、出示句子:(看课件)

远远望去,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

3、指导感情朗读。

4、男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四、 学习第五自然段

1、自己读读第5自然段,看看第5自然段为我们介绍了哪种奇石,它奇在哪里?

2出示句子:(看课件)

3、、出示句子:(看课件 )

它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地啼叫。

4、指导感情朗读。

5、自己读读第5自然段,看看谁读得最好。

6、 指导感情朗读第5自然段。

五、学习第六自然段

1、自己读读第6自然段,看看第6自然段还为我们介绍了哪些奇石?

2、出示句子:

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正等着你去给它们起名字呢!

3、理解“奇形怪状”。(看课件)

4、指导感情朗读。

5、四人小组讨论讨论,给岩石起名字。

6、女生齐读第六自然段。

六、总结全文,朗读全文。

七、指导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八、学写生字

1、读田字格中的生字“形、状、岩 ”。

2、同位说说有什么好方法记住他们。

3、在田字格里怎么摆才好看了。

3、师范写“岩”字。

4、巡视指导,纠正写字姿势。

板书:

18 黄山奇石

仙桃石 天狗望月 仙人指路 仙女弹琴

猴子观海 狮子抢球 金鸡叫天都 ——

黄山奇石的课件(篇3)

一、概述

本节课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第三册第2课《黄山奇石》的第二课时。这是一篇写景的短文,本课图文并茂,生动地介绍了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有趣的奇石、怪石,课文语言生动,描写形象,富有情趣。

全文共有六个自然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先介绍了黄山风景区的地理位置,然后概括地描写黄山的景色——秀丽神奇,还特别指出了黄山的奇石有趣极了。第二自然段至第五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段落,它不仅具体形象地介绍了文中四幅插图的奇石,而且在最后一个自然段概括地介绍了其它怪石,表现了黄山奇石数量之多和形状之怪,突出了奇石的有趣。本课时重点解决2——5自然段。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复习生字词和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2)看懂图意,能抓住“奇”字欣赏奇石的特点。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黄山有哪些著名的奇石,它们都是什么样的。

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能力的当堂熟读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看图、学文,运用讲、读、写、画等形式体会黄山石的奇特,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黄山奇石》形象生动的语言文字,极具感染力地把祖国的黄山奇石描写得活灵活现。但据调查,很多学生没有到过黄山,没见过黄山那种变化多端,形态各异的奇石,大多数学生缺少对黄山的直接经验。又结合二年级的学生能独立阅读一定数目的篇章,能根据学习的要求进行品词,品句,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所以,本课时的重点是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培养。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根据上述目标和学生的情况选择和采用了如下策略:

(1)自主学习策略

自主学习策略的核心是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其着眼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学”。

(2)创新学习策略

创新学习的课堂教学,打破了教师教学用书和学生教材的局限。从单一的,一刀切的“封闭式”教学转变到了多层次,多样化的“开放式”的教学,把课堂教学的内容与现实生活,当代科技相结合,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入课堂。

1,新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结合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教育理论,就本课而言,“黄山奇石”的“奇”是全文精华所在,为了使学生在学习中真切感受到千姿百态的黄山石,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通过大量文本的阅读及表象素材的感悟,拓展本课语文学习内容,让学生发现问题,主动学习和思考,独立判断,养成主动性地,创造性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

2,对语文来说,要最终落实到“读”和“写”。多媒体环境下的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跨越式资源,这些资源内容丰富,而且与课文的主题,教学目标有关,深具实效性和科学性。这样的学习内容,不仅激发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掌握的知识面大大增加,而且还为学生的打写创作积淀了创作的源泉,让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感悟语文,欣赏语文,最后还生成了属于自己的语文学习成果。这也充分体现了跨越式教学试验中“以生为本”的教学指导思想,尊重学生的自主权。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学图片;flash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观看录像,揭示“奇”

师:(播放介绍黄山风景录像片断。)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黄山奇石(点出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受“奇”

1、谁来读读课题,你觉得“奇”是什么意思?

带着你们对“奇”的理解,一齐把题目读一遍。

2、课文介绍了哪些奇石?具体写了哪块奇石的样子?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标出这些奇石,在具体介绍的石名旁打记号,读好后小组交流一下。

课文介绍了黄山上的“猴子观海、仙人指路、仙桃石、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些奇石。

具体介绍的石头是“猴子观海、仙人指路、仙桃石、金鸡叫天都”。

师:(课件依次点击石名,指名一学生读这些奇石)

三、品读探”奇”

1、课文介绍了很多奇石,先让我们来看看第一块奇石“猴子观海”(点出“猴子观海”图),哪块石头像猴子?(指名学生上台指出)同学们看图,你觉得猴子在干什么?

2、课文是怎样写这块石头的呢?(学生找出相关句子,读读,教师点出课件出示句子: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课文这几句话,写得怎么样?小组讨论一下。

3、“猴子观海”有趣,“仙人指路”也很有趣。

(点击课件,播放”仙人指路”图及相关文字:远远望去,它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出手臂指向前方。)

自由读这几句话,谁来学做一下这块石头的样子。

4、同学们假如你在黄山游玩,山路一转,突然看到远处高高的山峰上有一块这样的石头,你会觉得怎样?

5、谢谢各位小仙人。在黄山,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块酷似猴子观海的石头,高高的山峰上有一位仙人在指路。这一切是多么的有趣!让我们一起美美地把这一段话读一读。

四、观图联想,写“奇”

1、作者经过观察,抓住黄山石的样子,展开合理的想象,通过打比方,把静止的石头写活了,写具体了。(点击课件,播放“仙桃石”、”金鸡叫天都”图片)下面我运用这种方法,选择大屏幕上的其中一块石头,抓住它的样子,写几句话。

2、课文是怎样写这两块石头的呢?请你们闭上眼睛。(师配乐朗读课文第3段)你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

五、读画诵说,赞“奇”

1、能让你们产生如此丰富想象的是作者笔下的“仙桃石”和“金鸡叫天都”,可见黄山奇石是多么不同寻常,多么神奇。来让我们一起认认真真读这段话,如果你朗读比较好,就用感情朗读,读出它们的神奇;

如果你画画比较好,就用简笔画画出它们的神奇;

如果你记性比较好,就用书上的句子加上你自己的话说出它们的神奇。

2、看了,听了你们表现,让我们真真切切地理解了黄山奇石的奇特之处。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谁愿意把自己这节课的收获与大家分享一下?

(六)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放学回家以后,查找一下有关黄山奇石的资料,为自己设计一条游览黄山的导游图。

七、教学评价设计

在这节课中总体思路要做到:目标具体,教学环节清晰,学生主体性与主动性充分发挥。让学生通过学习,在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都的得到较好的提高和发展。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要处处能体现出老师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能力而进行的教学设计。

另外,在教学过程方面要充分体现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和探究性的特点。通过学生阅读资料,发现问题,主动学习和思考,独立判断,养成主动性地,创造性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在学生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黄山奇石的课件(篇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读准生字字音,会读有关词语,结合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能力目标:

正确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想象,有选择地说说黄山奇石的样子。

情感目标:

体会黄山奇石的生动有趣,产生去黄山看奇石的愿望和爱黄山的情感。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2—5自然段,了解黄山奇石的样子。

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体会黄山奇石的有趣。体会“奇”在哪里。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引入,揭示课题,质疑。

(利用遮屏功能遮住题目和图片)

开课质疑,课件出示课题“黄山奇石”,同学们你们看图上都有什么?(石头,松树…)这幅图是我国著名的黄山风景图。黄山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它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而著名!被称为黄山“四绝”之一的怪石,以奇取胜,以多著称。已被命名的怪石有120多处。其形态可谓千奇百怪,令人叫绝。似人似物,似鸟似兽,情态各异,形象逼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课。(移动遮屏),齐读课题《黄山奇石》其中“奇”字用批注功能批注。让学生解释什么是奇?(谁能说一说奇是什么意思?)

二、欣赏课文的情景朗读,初读课文质疑对课文有个大致的了解。

“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有哪些疑问?”在学生充分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归纳出具有代表性的问题。然后,请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课件情景朗读课文。让学生通过欣赏、领略黄山美景,为下面的教学做好铺垫。然后让学生把书打开,自由小声读课文,并把课文中的生字词读一遍。然后出示课件,检查学生们生字词掌握情况

三、精读课文,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内容。

1学习第一自然段(利用课件创设情境,抓注重点词语理解本段内容,导读全篇)

(1)自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是从哪些词语知道的,请你画出来。

(2)交流:

重点词语:闻名中外景色秀丽神奇尤其

(3)课件演示:

安徽地理位置——黄山风景区——资料介绍(黄山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导语:黄山四绝,所以说黄山风景区是“闻名中外”的,相比之下,怪石更突出,所以用“尤其”。(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环境理解词语的意思)

(4)指导朗读:你喜欢黄山风景区吗?将你的理解和感受读出来。

2学习2——6自然段

(1)读课文,同桌画找:课文介绍了哪些怪石?把它们的名字画下来,再读一读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2)交流:

提问:哪些怪石是具体介绍的?哪些怪石是简单介绍的?(教师板书怪石的名字)

(3)学习内容

(注:按学生的回答,选择一种怪石进行精读指导,总结方法,其他几种怪石按此方法学习)(此环节设计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会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如:名字:猴子观海

样子:抱着腿、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

想象:猴子在干什么,看到什么?把你想象的说一说,有什么感觉?把你的感觉读出来。

课件演示:猴子观海

小结方法:名字样子想象(师生共同完成)

(2)课件演示:(拓展内容)

(有名字的怪石欣赏,没有名字的怪石,发挥你的想象给他起名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当教学到“仙桃石”时,课件出示仙桃石的图片,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图片,(用聚光灯突出仙桃石)可以看到山顶的巨石就像一个大桃子,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落在山顶的石盘上。让学生结合看过的神话传说,如《西游记》等,发挥想象,想象一下仙桃石的来历,编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讲一讲。

当教学到“猴子观海”时,课件出示猴子观海的图片,教师引导学生看到,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块形状像猴子的石头,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学生对“翻滚的云海”理解起来有困难,可以让他们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并看看课件出示的翻滚的云海的图片,以此解决心中的疑团。

当教学到“仙人指路”时,课件出示仙人指路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上的巨石就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好像正在给游人指路呢。可以让学生学一学仙人指路的动作,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在讲课过程中穿插着朗读训练,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和体会黄山石的奇妙。

第二自然段指导学生要读出对仙桃石来历的一种猜想。读第三自然段要突出猴子观海的有趣,声音可以轻一点,仿佛怕惊动了正在观海的猴子。而第四自然段则要读出仙人指路这个传说的神秘感。朗读的方式也要多样化,有自由读、小组读、男女生分开读、表演读等。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部分练习背诵。

在学习第五自然段时,可让学生将描写“金鸡叫天都”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理解什么是“金光闪闪的雄鸡”、“不住地啼叫”是什么意思。然后指导学生根据课文的描述,发挥想象,画一画“金鸡叫天都”,再选几幅学生作品展示出来,大家来评一评谁画得好。

最后一自然段,让孩子们在课文中勾出课文还写了那几种怪石。(利用批注功能批注还有那些怪石)省略号是什么意思?

四、扩展想象

然后让学生欣赏黄山其它被命名的怪石。再仿照课文练习说话,如:天鹅孵蛋,它好像……..最后欣赏没有名字的怪石,让孩子试着给起名字,看看谁起的名字好,并说明自己的观点!

黄山奇石的课件(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石的奇妙,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学会12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4、朗读课文,并选两段背诵。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石的奇妙之处。

2、把课文中描写的画面想象出来。

教学过程:

一、探究性准备

(一)布置学生收集有关黄山的图片资料或文字资料。

(二)自读课文及相关内容。要求借助工具书,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并文图结合,分别在书中画出”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等。

二、激趣性导入

借助媒体(图片、多媒体影音)或以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观察课文的特点(图文结合),提示学习“看图学文”的方法。

三、体验性阅读

(一)知“石”

1、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课外收集的有关黄山石的资料,边出示边讲解,将自己收集的奇石的种类及成因介绍给大家。

2、出示介绍奇石或介绍黄山其他奇特风光的资料,针对学生的兴趣,教师可让学生在班上进行交流。

3、自主读课文,归纳一下书中主要介绍了哪几种“奇石”。图文结合,边读边悟、边悟边读,对感兴趣的内容,不仅要读熟,而且要求能背诵。在积累中感悟表达的准确性,潜移默化地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说“石”

1、读课文,对照插图,分别说说“仙桃石”“仙人指路”“猴子观海”“金鸡叫天都”等奇石的样子,引导学生既要说出石“形”,又要说出石“神”。

2、读课文,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分别说说“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奇石。这几处奇石,教材仅提及而已,因此,要鼓励学生大胆想像。

3、对学生课外收集的其他奇石的样子进行表述,充实观察、表达的内容,增强学生课外学习的兴趣,训练学生掌握课内外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三)悟“石”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分别想像一下:“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这些石头的来历,可以以神话、童话故事的形式进行表现。比一比,看谁说得形象、生动、情节完整。

2、在广泛想像的基础上,选择一块奇石,就自己所想像的来历讲给父母听一听,然后写下来。

3、在自读、自悟及创造性想像的基础上,感悟大自然的神韵,陶治学生的情趣。

四、整理性阅读

整理性阅读,是指在网络资源、自读自悟、广泛交流的基础上回归于文本。

(一)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自读、齐读、小组读均可)。

(二)通过学习,你有何收获(知识能力、情感方法、特殊感受等),有何疑问。

五、拓展性练习

本拓展性练习,主要是走出教材,适当增加阅读量,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其练习的资料既可以是《自读课本》上的内容,也可以是其他儿童读物上的有关写景状物、有益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像能力的短文。从来源的渠道上讲,既可以是教师收集的,也可以是布置学生自己收集。在拓展的要求上,尽量体现理解的层次性和多元化。

黄山奇石的课件(篇6)

《黄山奇石》这篇课文即有抽象概括的描写--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又有具体形象的描写--仙桃石,猴子观海等4种奇石。作者形象生动语言文字极具感染力地把祖国的黄山奇石描写得活灵活现!就在校的学生来讲,很少有人到过黄山,没见过黄山那种变化多端,形态各异的奇石,大多数学生缺少对黄山的直接经验,可是本学期出,在归类识字中,通过看图识字,学习安徽黄山"等风景名胜,学生又对桃、猴、鸡、等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这样,我在教学中,便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借助电化教学手段,声情并茂,生动形象地强化学生感知,努力学懂这篇课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下来。

2、通过读课文,体会黄山奇石的生动有趣。

3、通过观察图画,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引导学生欣赏好词佳句,培养学生主动积累词语的意识。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读课文,了解黄山奇石的特点。

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卡片、图片、课件

(热身播放课件)同学们,让我们在快乐中学习语文,在语文中感受快乐。上课之前,请你像我这样做:学会自信、学会尊重、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好了,上课!

1、录像引入,激趣质疑。

2、师简介黄山:黄山是我国五大名山之一,黄山风景区位于我国安徽省南部,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山体雄伟奇特,有“岩、洞、潭、瀑”等自然景观,素有“人间仙境”之称。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并称“黄山四绝”。今天这节课,老师带大家欣赏一下“四绝”之一的“奇石”(师板书)。

(评:创设情境,激情激趣)

3、教师范读课文。

4、学生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的读音。

5、说说课文的三幅图分别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内容相对应。

二、图文结合,细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是从哪些词语知道的,请你画出来。

2、交流:

重点词语:闻名中外、景色秀丽、神奇、尤其

3、课件演示:

安徽地理位置——黄山风景区——资料介绍(黄山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导语:黄山四绝,所以说黄山风景区是“闻名中外”的,相比之下,怪石更突出,所以用“尤其”。

4、指导朗读:你喜欢黄山风景区吗?将你的理解和感受读出来。

(评:利用课件创设情境,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本段内容。导读全篇)

(二)学习第二至第五自然段

1、学生轻声读第二至第五自然段,思考:

(1)这四个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第二和第四自然段写法相同,第三和第五自然段写法相同)。

(2)这四段分别介绍了哪些奇石?(板书: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

2、学习第三自然段,指导学法:

(1)出示课件“猴子观海”,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

①图上的岩石像什么?你从哪儿看出来的?(板书:看)

课文的哪一段是写这幅图的?

②你看了这幅图的奇石后有什么问题吗?

(2)请同学们带着刚才提的问题自由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3)默读第三自然段,画出描写奇石的句子。再从句子中找出具体描写“奇”的词,用“”画下来。(板书:找)

(4)议论:这些词写得好在哪里?(板书:议)

(“抱”、“蹲”、“望”写出了猴子观海的动作,把石猴子写活了。石猴子入迷的神态:一动不动。)

(5)谁愿意到前面来表演一动不动观看云海的姿势?

[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寓教于乐的教学思想,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在表演中学习了课文,理解了课文,并能复述课文,得到能力培养]

(6)理解“陡峭”、“翻滚的云海”。(可以让他们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并看看课件出示的翻滚的云海的图片理解词语)。

(7)几千年来,这只猴子为什么一动不动呢?它到底在想什么呢?

(8)讲述故事,学生任意编,教师可提示(孙悟空有一个跟头翻十万八千里的本领,它飞到这里,被这里的景色迷住了,舍不得走了。它想这里真是太美了,我可要多欣赏一会儿)猴子观海多么有趣啊!我们要用赞美的语气来读,“抱”“蹲”“望”“一动不动”,要读得重一些。学生自由读后,教师引读这一段。(板书:读)

3、师生看板书总结第三自然段的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看→找→议→读

下面由学生按照上面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二和第四、五自然段。

[评:此环节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会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三、展开想象,进行说话练习

(一)学习第六自然段

1、边读边思考:这一段介绍了哪些奇石?

2、这些奇石作者有没有具体地描写出来,你能按下面的提示,仿照第二至第四自然段的表达方法,把自己喜欢的奇石的样子具体说一说吗?

温馨提示:

(出示大屏幕)①就说天狗望月吧,什么样的天狗,望着什么样的月儿,在想什么?

②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什么样的狮子,在怎样抢球,抢怎样的球?

这就是有趣的狮子抢球。

学生先同桌说,然后老师再指名说。

3、你还从书上哪里看出黄山的奇石很多。

齐读最后一句。

(二)按图片上奇石的样子给它起名字。

出示图片(几块奇石),由学生讨论给它们起个诗情画意的名字。

《评:让学生浮想联翩,浮想联翩中闪烁着学生们创新的火花,显示了课堂的生命活动,学生们的想象、思维、表达等能力潜移默化地得到了培养》。

四、回归整体,升华情感

师:读了课文,看了图画,你想夸夸黄山吗?

如果学生能用上课文中的词语说,教师一定要加以引导:你能运用书上的词语夸黄山,说明你不仅善于学习,而且会积累,并会主动运用。

《评:注重尊重学生不同的感受和体验》。

五、总结全文

看了,听了你们的表现,让我们真真切切地理解了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的一句话。(大屏幕点击)“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确如此,你们有机会的话随父母去黄山游玩一下。

[评:此环节使学生产生去黄山看奇石的愿望和爱黄山的情感,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板书设计:

2、黄山奇石

奇形怪状有趣极了

仙桃石飞落天狗望月

猴子观海抱、蹲、望狮子抢球

仙人指路站、伸、指仙女弹琴

金鸡叫天都伸、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