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方案范例

小学数学方案范例。

按照领导的指示和要求,我们需要清楚我们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是什么了。工作计划是为了让我们对时间管控更为合理。你是否知道工作计划该怎么写呢?以下为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方案范例,建议你收藏本页和本站,以便后续阅读!

小学数学方案 篇1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一个人思维的发展,离不开数学的学习。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我们数学教学的目标。为了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营造热爱数学、钻研数学的文化氛围,经研究决定,举行xx三小第六届“趣味数学节”活动。

本次活动以“和谐的数学、快乐的数学、创新的数学”为根本宗旨,以一系列数学活动为基本载体,为全体学生展示自身的聪明智慧提供平台,感受数学的魅力,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让学生们体验“学数学,其乐无穷;用数学,无处不在;爱数学,受益终身”。

通过举办校园数学节,丰富校园数学文化,凸显数学元素,提高学习数学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激发全校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营造浓厚的数学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得到锻炼,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让数学文化渗透校园,让快乐和智慧走近学生,让每一个学生真正走进数学,感受数学,喜欢数学,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得到快乐,从而加强我校数学文化建设。

1、启动(开幕式)3.23日(星期三),横幅一条,电子显示屏宣传

小学数学方案 篇2

创新数学实践传播数学文化彰现数学魅力

―――厦门市湖里区天地学校第一届“数学数学嘉年华”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加强数学学习氛围,展示学校数学课程成果,促进学校特色建设。本次数学节以“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为宗旨,以一系列数学活动为载体,搭建学生展示数学智慧的平台,启迪学生数学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让学生通过数学节活动,真正走进数学,感受数学,喜欢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独特魅力,从而提升数学素养,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体验,推进我校数学文化建设。

二、活动主题

创新数学实践传播数学文化彰现数学魅力

三、活动氛围营造

1.学数学,其乐无穷;爱数学,受益终身;

2感受数学的魅力,享受学习的乐趣;

3.欢乐数学节,思维大碰撞;

4创新数学实践传播数学文化

四、领导小组

组长:庄晓莉

副组长:林朝枝、廖振辉

组员:全体数学老师

五、活动时间、对象

时间:对象:一年级全体学生

六、活动内容

f * *忘记f * * ot f * * ot / f * * ottenGZ85.cOm

bet 赌 bet bet

七、活动相关材料筹备

具体安排

一、启动(前期工作)

讨论修订数学节活动计划,制定活动计划。

二、比赛项目及相关说明

1.“趣味七巧板”平面图形拼摆比赛(对应教材“第一单元《认识图形(2)》”)

参加对象及要求:一年级学生。数学老师组织选课,每班推荐5名。以年级为单位评选出

一、二、三等奖(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获奖作品将张贴在展板上,供全校师生**。

评委:一年级数学教师

2.“口算”比赛

参加对象及要求:一年级学生。由数学老师任教班级组织班级比赛。以班级为单位评选出

一、二、三等奖(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获奖作品将张贴在展板上,供全校师生**。

评委:一年级数学教师

三。思维能力竞赛(奥数)

参加人员及要求:新生。评选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3名。

评委:一年级数学教师

4.巧算“扑克24”竞赛

参赛者及要求:根据班级开展的活动,推荐3名选手参加比赛。评选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3名。

评委:一年级数学教师

5.“数学小故事”

中午,在绘本时间,老师讲数学故事(提前准备)

三、表彰:

总结数学节活动,并对获奖者进行表彰。对各项目一等奖获得者进行“数学之星”颁奖。

四、相关事项说明

每各项目负责活动过程中资料的收集整理,并撰写活动简报,活动结束后第二天放假前交给教研组长。

数学教研组

2018年3月2日

小学数学方案 篇3

研修主题 :

以服务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与发挥名师的示范、指导和辐射作用紧密结合的原则,以课堂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研究、网络研讨为主要形式开展活动,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理论水平高、学科造诣深厚、业务技能精湛的优秀教师,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研修目标:

1搭建科研平台,促进教师成为研究型、专家型、学者型教育者;

2加强讨论,解决新课程改革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3. 多源聚合,实现长远发展

以研修团队为建设平台,以专家团队资源为能量源,以uc、论坛、博各、**群为研修平台,将聚合的能源作用于名师工作室,引领团队成员发展,并带动团队成员身边的数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形成点→轴→网状式的发展路线,从而为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活动步骤:

一、成立研修活动领导小组

(1) 校长是研究培训的第一责任人,统筹安排全校校本科研工作。

(2) 学校成立了校本研究领导小组,对校本研究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3) 教育部组织实实校本培训。

2、 建立健全科研培训体系,完善档案工作。

(1) 要完善校本研修制度,制定校本研修的时间、内容和要求,确保校本研修活动的有效开展。

(2) 校本研修应长期谋划、短期安排、重落实、勤记录、勤抓过程。

(3) 建立校本研修档案。

3、 在活动中逐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1) 主题驱动:通过专题研究,形成校本办学特色,改善教师行为。

(2)集体充电:要求全体教师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由教育专业人员为教师“充电”的教师继续教育学习,变被动接受学习的局面为主动吸取养分的过程,使理论与实践融合真正成为可能。

(3)观摩听课:广泛开展观课活动,落实观课后的评课和讨论环节,为大家提供交流的契机,运用理论分析实践,提高教育理论修养和自身实际教学水平的良好机会,引导教师获得有益信息,达到资源共享。

(4)个人自修:教师自己确定目标,寻找相应教育理论和知识武装自己,在自修和实践中不断反思、调整,实现自我改进和提高。

小学数学方案 篇4

一、活动目的:

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在全校掀起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热潮。我们学校开展以游戏为主的数学节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数学文化氛围,让数学走近学生,让数学思维闪光,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活动主题:“让快乐与数学同行”

三、活动时间:3月14日———4月1日

四、活动内容:

(一)活动筹备:3月7日—3月14日

1、大队部组织特色晨会,主题围绕数学节展开。

负责老师:各校区大队辅导员。

2、数学节“节徽”设计大赛。3月7日—3月11日

负责:林芒等美术老师。

(二)学生活动:分两大版块3月14日—4月1日

版块一:展现“数学之美”

(一)数学节“节徽”设计大赛

参赛对象:一~六年级全体学生

参赛作品要求:

1、作品必须运用到数学中的有关知识,如:对称、平面或立体图形等,并在作品简介中加以说明。

2、作品可由美术老师加以指导,每件作品须配以文字简介,署明班级、姓名及指导老师。

大赛流程:

1、公布大赛方案。

2、由美术老师将方案向学生作说明,学生根据要求进行创作。

3、班主任将本班作品交于各校区汇总负责老师参加联评。

4、获奖作品制成宣传板,于数学节期间进行展示。选中一幅作品作为数学节的节徽。作品上交截止时间:3月17日

总负责:xx

作品汇总负责老师:东校区——x 南校区——xx 校区——xx

版块二:感受“数学之趣”

活动一速算接力游戏

活动时间:3月25日下午第二节课后

活动地点:各班教室

参赛对象:全体一年级学生

带队教师:各班班主任

活动过程及要求:

1、活动准备:全班学生分成10人一组(多余的人数为一组),在教室举行。学校提供比赛口算题卡。(正反两面各100题,每位学生完成一列20题。)

活动开始:裁判吹响口哨,接力比赛开始。第一位学生开始写口算卡,写完一列后,交给同桌写口算,两人写好后,交给后面的同学,依次进行。活动过程中的口算卡的分收均有裁判负责,要收齐张数。

2、评奖方法:

(1)按正确率和比赛时间综合评奖。评奖排名原则上是参照比赛顺序,以考卷的正确率为主,如遇到考试成绩相同的情况,再以比赛时间来排名。

(2)每个年级评出“优胜班级奖”和“参与班级奖”,评出团体奖由学校颁发证书。

活动负责人:

本次活动由一年级数学教研组负责,其中东校区由x负责,南校区由x负责,李臻诚负责出卷工作。

活动二“数独”游戏

游戏时间:3月23日下午第一节课后

地点:各校区自定

参加对象:二年级每班派10名代表。

带队教师:各班数学老师

活动过程及要求:

1、活动准备:二年级任教老师利用数学课向学生讲授“数独”游戏,分发一些游戏练习,让学生积极参与“数独”游戏。通过班级的预赛,每班选拔10名学生参加游戏。

2、游戏要求:

(1)各参赛选手不得迟到,须在比赛开始前5分钟进入比赛现场。迟到5分钟不得参赛,作弃权处理。

(2)独立完成“数独”比赛卷,比赛时间20分钟。在比赛过程中不允许讲话、走动,如有问题可举手请主持人老师解决。

(3)比赛时间一到,不管有没有完成预定的内容,整个比赛阶段结束。

奖项设置:

现场赛取个人每校区前20名(西校区10名),评为“数独小能手”。

活动负责人:

由二年级数学组负责,黄海燕设计测试卷,具体负责人:xx

活动三“巧移火柴棒”游戏

游戏时间:3月25日下午第二节课后

游戏地点:各校区自定

参加对象:三年级每班派10名代表。

带队教师:各班数学老师

活动过程及要求:

1、活动准备:三年级任教老师利用数学课向学生讲授“巧移火柴棒”游戏,分发一些游戏练习,让学生积极参与“巧移火柴棒”游戏。通过班级的预赛,每班选拔10名学生参加比赛。

2、要求:

(1)各参赛选手不得迟到,须在比赛开始前5分钟进入比赛现场。迟到5分钟不得参赛,作弃权处理。

(2)独立完成“巧移火柴棒”比赛卷,比赛时间20分钟。在比赛过程中不允许讲话、走动,如有问题可举手请主持人老师解决。

(3)比赛时间一到,不管有没有完成预定的内容,整个比赛阶段结束。请选手离开场地。

奖项设置:现场赛,取个人每校区前20名,评为“巧移火柴棒小能手”。

活动负责人:由三年级数学教研组负责活动,具体负责xx负责设计比赛卷。

活动四“24点速算”游戏

游戏时间:3月30日下午第一节课后

游戏地点:各校区自定

参加对象:四年级每班派8名代表。

带队教师:各班数学老师

活动过程及要求:

1、活动准备:四年级任教老师利用数学课让学生学会用扑克牌玩“24点速算”游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通过班级的预赛,每班选拔8名学生参加比赛。

2、游戏要求:

(1)各参赛选手不得迟到,须在比赛开始前5分钟进入比赛现场。参赛选手自带扑克牌。

(2)将参赛学生随机分成四人小组。一小组提供一幅扑克牌,每人10张牌。比赛开始,每次四人同时出1张牌,先算而且算对的人赢得四张牌,如果算错了,将由第二人来算,依次类推。比赛过程中,每10分钟停一次,手中扑克牌张数最少的被淘汰,剩下的选手重新组成四人小组再比赛。

奖项设置:现场赛取个人每校区前20名,评为“速算小能手”。

活动负责人:

由四年级数学教研组负责,东校区由x总负责,南校区x负责,xx担任裁判。

活动五“玩转魔方”游戏

游戏时间:4月1日下午第二节课后

游戏地点:各校区自定

参赛对象:五年级每班派10名代表。

带队教师:各班数学老师

活动过程及要求:

1、活动准备:五年级任教老师利用活动课让学生学玩“玩转魔方”游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每班选拔10名学生参加游戏比赛(5人参加单面复原,5人参加六面复原)。

2、比赛要求:

(1)各参赛选手须在比赛开始前5分钟进入比赛现场,参赛选手自带魔方。

(2)比赛分两场进行。第一场:单面复原比赛。四人一组,先将同伴的魔方转乱。比赛开始,每组按时间先后取请两名,胜出的选手继续分组比赛。第二场:六面复原比赛,方法同上。

奖项设置:现场赛取个人每校区前20名,评为“玩转魔方小能手”。

活动负责人:

由五年级数学教研组负责,具体负责人xxx等担任比赛裁判。

活动六:我是数学小编辑

活动要求:

1、小报的内容是生活中的数学,自然界中的数学,体现数学的用途(尽量避免出现数学题)。

2、小报统一用a4大小的纸张,手抄报或电子小报(需打印)均可。

3、小报背面务必写清作者的班级、姓名。

参加对象:六年级学生。

活动流程:

1、在全体六年级学生参与的基础上,各班择优推选5—6幅作品参赛,于3月30日前交各校区教导处。

2、各校区组织相关教师认真评选上交的“数学小报”,选出优胜奖和鼓励奖若干名,并选取其中的部分作品制成展板,在校园里进行展示。

活动负责人:

由六年级数学教研组负责。具体负责人:xx等。

五、奖励办法:

集体奖项:优秀组织团队奖(针对教研组、年级组组织活动的情况进行评定)

最佳活动集体奖(针对班级组织活动的情况进行综合评定)

学生奖项:

(1)分项目设立单项奖次。

(2)根据各年级现场竞赛得分累计情况评选“数学小博士”“数学小能手”等称号。

小学数学方案 篇5

教学内容:

教科书48页的“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这些加法的口算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算一算:

25+50= 24+5=

2.口算:

34+40= 21+6= 8+81=

75+2=60+15=70+23=

二.练习.

1.想想做做4

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2.完成“想想做做”5

先计算,再交流结果,最后比较谁跳得快?

3、“想想做做”第6题。

给充足的时间学生去做,并教育学生检查的习惯.做的全对的给予表扬.

4.完成第7题.

给充足的时间学生去做,并复习大于、小于、等于的符号。

(先指名说,集体订正。)

5、完成第8题。

师读题,生解答。

三.布置作业:

四.教学后记:

让学生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小学数学方案 篇6

小学数学特色活动方案

导语:

数学是一门极具挑战性的学科,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为了激发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其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设计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数学活动方案。

一、数学拼图比赛:“积木世界”

数学拼图比赛是一项能够锻炼学生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的活动。我们设计了“积木世界”这个主题,以木块组成的各种几何形状为主要拼图元素,挑战学生拼出各种困难程度的几何图案。比赛中,学生们将根据要求,借助已知形状的木块,拼出与所给图案相同的几何图形。比赛能够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耐心。

二、数学实景游戏:“数学探险家”

数学实景游戏是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场景相结合,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数学的乐趣和应用价值。我们设定了一个奇幻的场景,让学生们成为数学探险家,通过解决数学难题来解开谜题。比如在一个古堡里,学生们需要通过测量墙壁长度和宽度等数学运算,找到一把隐藏在古堡中的宝藏。游戏中学生不仅能够通过实践应用数学知识,还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数学创意绘画:“数学的色彩”

数学创意绘画是将数学与艺术相结合,让学生们在创作中体验数学的美感。我们鼓励学生们用各种线条和形状来表达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比如让学生们通过绘画来展示平面图形的对称轴和中心,或将数字的规律性用色彩丰富的画面形式呈现。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不仅能够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还能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四、数学趣味竞答:“数疯狂”

数学趣味竞答是一种活跃的课堂互动形式,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我们设计了“数疯狂”这个游戏,将数学题目与赛跑相结合。在游戏中,学生们可以通过回答问题来前进,快速而准确的回答将有机会获得加分或道具,以增加游戏的趣味性。这种团队竞争的方式既可以激发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又可以提高他们的应对压力和时间管理的能力。

总结:

以上的数学特色活动方案,旨在通过创设趣味的数学学习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些特色活动,学生们能够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数学学习,并在游戏中快速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同时,这些活动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通过寓教于乐的方法,我们将为小学生们提供一个丰富多样的数学学习环境,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小学数学方案 篇7

活动意义: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经常犯这样的错误。他们的作业、练习册、试卷等会出现很多错题老师对错题详尽的分析、讲解学生们无动于衷,缺乏学习热情,照样会出错。对于一些反复强调讲过的题目老师更是觉得愤怒和委屈,甚至歇斯底里地批评学生,使老师和学生都陷入尴尬的境地。

有的学生偷偷借用其他同学的作业,抄袭老师,但问题一直没有解决。久而久之,恶性循环已经形成。学生学的越多,难度就越大,对学习的兴趣就越低,学习情况也不会好。

事实上,错误问题暴露了学生的学习问题,反馈了教学效果,是教学研究的重要素材。有些题目老师讲过了,学生改过了,仍然会忘记。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数学错题,帮助学生积累错误问题作为学习素材,从而发现学习漏洞,定期巩固复习。

一个专家说过,“做十道新题,不如做一道错题”。我们可以看出积累错误问题并利用它们改进教学的重要性。

活动目的:

通过小报形式收集学生容易出错的问题,提高学生收集错误问题的意识,从而发现学习漏洞,定期巩固和复习。

活动参与者:一至六年级全体同学参加,每班交5-10篇优秀作品

活动流程:

2013年5月中旬,各班组织全体学生开展活动;

2013年5月31日(截止日期):每班选出的学生优秀作品交教务处评审;

2013年6月6日(星期四),教育部组织人员对提交的作品进行评审;

2011年6月10日前:揭晓获奖作品并举行颁奖典礼。

活动内容:

各年级、各班根据本班特点开展活动,学生在此期间根据自己的错误问题进行收集。

小报要求:a4纸以上。小报的登记和排版应由学生自由创作。

评委:所有数学老师的交叉得分

1庄召会、杨静萍、郑凌负责小报和计分表的发放和发放

2、获奖名单电子**后期整理及上报:由伍婷、陈蓉负责

三。获奖作品的电子稿件将由张露、罗图整理上报。

小学数学方案 篇8

第一课时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

教学内容:

教科书46~47页的例题,“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这些加法的口算方法。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维。

3.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的自主探究意识﹑主动合作意识和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课。

1.复习(出示卡片)①数的组成;②一位数加一位数;③整十数加整十数。

2.(同学们学得这么开心,汽车兄弟也想跟我们一起学。)多媒体演示:大客车有45个座位。中客车有30个座位。小轿车有3个座位。

提问:观察这场景,你能提出哪些求和的问题,各怎样列式?

45+3045+330+3

再问:这三道式中,哪道能算出得数,得多少?学生回答后擦去30+3。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教学45+30(两位加整十数)。

(1)自我探索算法。

提问:你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来计算这道题?(四人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算法。

(3)整理算法。(板书)

45 + 30 = 75

40 5

70

(4)解答问题。

现在有一辆有35座的客车和一辆20座的客车。(你可以提出一个求和的问题吗?)口答。

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然后小组讨论:哪种方法算得快,简便一些?

2、学习45+3(两位数加一位数)。

(1)独立思考。

提问:根据这种算法,你能很快地想出45+3该怎样算吗?

(2)交流算法。(板书)

45 + 3 = 48

40 5

8

3、比较45+30和45+3。

提问:这两道题在计算时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突出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加。)

三、巩固深化,应用算法。

1、“想想做做”第1题。

(小组讨论,先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再交流方法。)

2、“想想做做”第2题。

(先独立完成,再开火车。)

3、“想想做做”第3题。

指名说出图意。

各自列出算式解答。

四、课堂作业。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的学得真不错,很多同学非常积极开动脑筋,老师为你们感到骄傲。现在你想出两道题来考考大家吗?

教学后记:学生学得真不错.学习气氛活跃.

小学数学方案 篇9

小学2019年数学节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通过丰富有趣的校园数学活动,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展示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造才能,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用数学的热情。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让每个学生真正走进数学,感受数学,喜欢数学。

二、活动主题

感受数学魅力,享受学习乐趣

三、活动时间

10月20日至10月27日

四、具体安排

(1) 宣传启动阶段(时间:10月13日、10月19日)

1布置校园环境,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

2各级数学教师根据活动计划组织学生备战。

3.10月20日举行开幕式

4.10月27日举行表彰颁奖典礼

(2) 组织实施阶段(10月20日-10月27日)

五、各年级活动项目

1.听算小达人

参加对象:

一、二年级全体学生

活动:听录音,回答问题。计算20道口算题,根据题号记录答案。

活动于10月22日12:10开始

奖励设置:前40%按1:3:6的比例授予

一、二、三等奖

2.玩转二十四点

参加对象:

三、四年级全体学生

活动方式:

(1) 每各班在不同的时间举行班级选拔赛,评选出前十名

一、二、三等奖。

(2) 班级选拔赛的第一名选手将参加校级竞技场比赛。(该生不算在班级神算手奖项内)

(3) 在班级选拔赛中,前十名选手作为小观众参加校级竞技场比赛的现场观摩。

活动时间:10月22日12:10班级竞技场比赛开始

校级竞技场比赛于10月23日中午12:10开始

奖项设置:

班级魔术手: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

校级策划:金奖1项,银奖2项,其余为铜奖。

3.数学嘉年华

参加对象:

五、六年级全体学生

活动方式:在规定的时间内解决一系列数学难题,通过数学了解神秘世界。

时间:10月22日中午12:1012:40

奖励设置:前40%按1:3:6的比例授予

一、二、三等奖

注意事项:

1.活动前,请各备课组认真学习活动方案,充分做好预案,积极动员所有学生参与,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2活动期间,请注意活动安全,组织学生活动,记录学生表现。做好文本和**数据的收集整理工作。

三。活动结束后,各班要根据全班同学的参与情况对数学节活动进行总结,并及时上交相关资料。备课组资料档案在10月31日前交校区教研组长,校区教研组长在11月7日前把数学节完整档案材料台账和电子档案交校区德育处备案含方案、总结、过程性材料、**、获奖名单,学生典型优秀作品等。

要练说,得练听。倾听是说话的前提。只有正确地听,才能正确地模仿,不断地掌握更高层次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4三校区教研组要及时撰写和上传新闻报道。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5.活动所需材料,请各校区负责人提前与总务处联系,做好准备。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

”;《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

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小学数学方案 篇10

教学目标:

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1、呈现下围棋的录像或画面,介绍有关围棋赛的事例(或战绩)。

2、放大棋盘学生观察结构。(明确棋盘面由纵横19道线交叉组成)

3、把棋子放在纵横线的交叉点上,引出问题:“棋盘上一共有多少个交叉点?”

4、生说一说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列出算式19×19。导入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

1、各组讨论:怎样计算19×19。把想出的计算方法写在纸上。

2、全班组织交流。

3、师生评议。

(1)请学生说一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2)教师对学生发表的意见作以肯定或补充。使学生了解每一种算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3)重点评议笔算。

用检查竖式每一步计算的方式,再现笔算过程。在此基础上,夸赞学生:能用刚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解决今天的新问题。并且,能正确解决乘的过程中的进位问题。你们真棒!

三、实践应用

1、用竖式计算第65页“做一做”中的4道题。完成计算后,组织交流。说出笔算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笔算过程的了解。

2、完成练习十六第1题。独立计算,集体订正。根据班上出现错题的情况,和学生一起讨论错误的原因,请学生订正错题。请学生注意:计算时要认真仔细。

3、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六第3、4题。完成后,请学生向全班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四、总结

1、请学生讨论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并交流。

2、教师强调:用竖式计算时,每次乘得的数的末位应该和那一位对齐。还要注意记住进位数,正确处理进位问题。

教后反思:(略)

小学数学方案 篇11

为推进常州市教科院新版“中小学教学建议”(小学数学)的学习与实施细化,积极探索“创造适合每一位学生的数学教育”的学科追求,不断提高乡村学校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及课程实施水平,促进乡村数学学业综合质量提升。近日,常州市小学数学乡村骨干教师教学研修暨“解决问题的策略”专题在线教研活动如期举行。

线上教学研修现场

据介绍,本次云教研受到了广大一线数学教师的关注,百余所学校教研组集中线上观摩,近20_人围绕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从“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本质”“策略如何内化”等,展开在线研讨,以实践智慧碰撞,探寻提升学生问题解决意识与能力,促进学科关键能力发展。活动由市教科院小数教研员蒋敏杰老师主持,市级学科中心组及学科教研员全程参与本次线上教研。活动共分课堂展示、互动评课、总结提升三个环节。

活动首先进行在线课堂观摩,三位来自乡村的一线教师同题异构,以不同的思路展开不同时段的策略教学。新北区孟河实验小学的陈雨老师执教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陈老师注重学生体验,让学生主动建构解决问题策略的一般步骤;常州经开区横山桥中心小学蒋文老师执教三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蒋老师充分预设,精编习题,重视对学生困难的指导,引发由问题架构条件的思路;溧阳市燕湖小学的彭琪老师执教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灵活选择)》,彭老师注重学生不同思维路径的引导,让学生逐步掌握和接受策略。

线上教学研修现场

研讨环节,三位乡村教师结合课堂观察,进行主题评课。新北区孟河中心小学的张思月老师以“厘清解题思路,促进思维提升”为主题,天宁区郑陆实验学校恽洁老师以“理解解题思路,促进思维提升”为主题,溧阳市河心小学的王佳玲老师以“经历体验,感悟提升”为题进行了互动评课,三位老师围绕“策略”学习中儿童的学习心理及思维过程,以课堂教学组织的视角,阐述了对学与教,思维迁移内化的理解。

其后,在线研讨开启互动环节,老师们针对每一节课的具体环节,展开了具体而准确的评析思考,不时还提出自己的疑问以供专家解答。从视频中可见了,有的学校年级备课组围拢,有的则以学科组为单位,边听边想、边听边研、边听边议,研讨氛围异常热烈,研究效果非常好。

江苏省特级教师溧阳市教师发展中心苏瑜老师上线交流。她指导大家思考以下问题,并给出了实施建议:如何理解这三节课在策略教学中的价值,如何帮助学生形成策略,如何依据教材特点建构解决问题的教学框架。她强调教师应重视“策略的形成”而不是“具体的问题解决”。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潘小福副院长围绕解决问题的策略“教什么,怎样教”展开论述,他强调教师应重视策略教学的一般结构:“产生策略需求——明晰策略步骤——灵活运用策略——内化掌握策略”。同时,潘院长还对我们这次线上专题研讨的模式提出表扬,他鼓励常州市各小学创新教研模式,多加展开专题研讨,形成自己的教研成果,为创造“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数学教育”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小学数学方案 篇12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2、认识厘米,会用厘米作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体会厘米的含义。

3、在测量、交流等活动中,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体会测量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能估计较短的物体,培养初步的估测意识,。

教学准备:双面胶,直尺、同样长的小棒一包、整根铅笔、蜡笔、新橡皮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测量

二、自主探索交流体验

1、估计铅笔和蜡笔的长度,

2、用蜡笔量出铅笔的长度,验证自己的估计。

3、交流自己的测量方法。渗透归纳出测量的方法。

4、激发学生用实物测量桌面的长度的兴趣,引导学生感悟为什么同是一样的课桌测量的结果会不一样,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最后引导学生用统一的工具(小棒)去测量。

5、教师谈话引出直尺。

6、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1)引导学生观察直尺。

(2)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cm)

引导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

(3)引导学生学习用厘米作单位进行测量的方法,并测量物品的长度。 ①测量橡皮的长度。掌握测量的方法。

②测量新铅笔的长度,学会估计、测量,进一步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

三、综合实践拓展应用

1、小组合作,完成练一练第2题自选几种学习用品,先估计,再测量,把结果都填在统计表中。

2、“个人特别小档案”活动。

从生活实践引入,沟通数学与相识生活的练习,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让学生经历估计——验证——交流——归纳的全过程,培养学生估测意识,提高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在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归纳出测量的方法。 让学生经历用身边的物品做工具(单位)去测量另一物品长度的过程。亲自参与测量活动,通过汇报交流,促使学生体会到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让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和工具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理解测量方法多样化,提高操作能力。

教师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操作、思考、交流、研讨、汇报,激发学生参与测量活动的兴趣,始终保持积极主动地参与测量、思考、汇报、交流等活动。 让学生始终经历反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感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通过不同的体验活动,让学生了解直尺,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含义。测量、划线、用手比划、举出实例等不同的形式和手段,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

在应用厘米做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活动中,进一步体验测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尝试估计,学会测量。

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与同伴共同解决有价值的问题,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小组中取长补短,进一步尝试估测和学会测量,而且充分体验与同学合作解决测量问题,感受成功的喜悦。

学习测量,感受测量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测量延伸到课外。

教师谈话:(教师拿出一支铅笔和一支蜡笔)要知道这支铅笔的长度,我们怎么办?要知道这支腊笔的长度我们怎么办?要知道课桌有多高,又可以怎么办?分别引导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揭示课题

我们都要进行测量。本学期第一节数学课我们就学习测量。

教师拿出一支铅笔和一支蜡笔,请同学们先估计一下这支铅笔的长度大约等于几根蜡笔的长度?

学生估计后发言。

要知道估计的是否准确,就要测量。

下面就请你拿出一根铅笔和蜡笔来量一量,看你估计得准不准。

学生试量后交流。(可能出现不同的量法)

首先教师通过谈话过渡引出用身边的物品作工具,同桌合作,测量课桌面的长度。 教师提示参与活动的方法:先估计课桌面的长度有几个测量物体那么长,然后再测量,

预设交流测量方法和结果:

①用铅笔来量的课桌的长度,有4根铅笔那么长;

②用文具盒量的课桌的长度,有3个文具盒那么长;

③我们是用拃量的,大约有6拃。

教师谈话和学生一起思考、感悟为什么同是一样的课桌测量的结果会不一样。 引导学生思考得出:用文具盒量,用铅笔量,还有用拃量;┅┅测量的工具不一样,所以测量结果不同。

教师引导:要是我们测量的课桌的长度结果一样,我们必须用同样的一种测量工具而且一样长的来测量。下面我们就都用小棒去量,看结果是多少?请学生用一样长的小棒再测量一下课桌面的长度。(学生按照要求去操作,然后汇报交流) 教师:今后测量长度只要都用这样的小棒不就可以了吗?(让学生质疑)别人没有这样的小棒怎么办?

看来要知道物品的长度,就要使用统一的工具和长度单位来测量。那现在都用什么工具呢?(尺子)

教师:请大家都拿出直尺,认真观察一下,然后用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交流汇报:

直尺上有“厘米”;有小格;有数字0、1、2、3、4??;还有cm等。

尺子上的“厘米”就是国际上统一使用的一个长度单位。“厘米”用字母“cm”来表示。

请大家找到1厘米,从“0”到“1”就是1厘米长。

请学生用在直尺上找一找、用

手比一比、在练习本上画一画1厘米的线。然后进行比较,结果都一样长。 学生自由找出几种约长1厘米的物品。如:手指的宽度、图钉的长度、订书钉长度等。

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又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厘米,你能用它正确测量物品的长度吗?请大家用直尺测量一下一块新橡皮的长度,测量、交流、汇报,同时展示他们的测量方法。 重点让学生展示要从“0”开始量。

教师引导学生测量新铅笔的长度:要求先估计,再测量。然后交流、汇报,说出是如何测量的,和测量的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参加测量活动:然后展示各组的测量成果,表扬合作出色,测量正确的小组同学,并以发“合作优秀”卡奖励。

学生在测量前往往不喜欢先估计,教师应给与重视:可让学生比一比谁估计的最准确,这样也有利于学生估测意识的培养。为了使小组合作学习顺利有效的进行,可以这样安排:学生前后桌4人一组,分工测量文具长度,测量前每个人都要估计,填在估计表格中,然后一人用直尺测量,一人监督,一人读书,一人记录。如此轮换分工,比一比谁估计的最接近,谁测量、读数不出现错误。 教师深入到各组参与,指导。学生随便测量自己的身体各部位,然后填“个人特别小档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