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激昂生命读书心得之一

教育激昂生命读书心得之一。

我们不用去强求别人的想法跟我们一样,阅读或观看过程中的感悟把它记下来就成了心得体会。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大家都对心得体会很是熟悉吧,心得体会重点的是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意见。我们写心得体会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教育激昂生命读书心得之一”,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书中提出:学习者拥有强大的享受成长的机制,在他们面前,教师应是伺服器。教育者应知道儿童有这样的机能,于是等候时机,加以激扬,促使生命获得更充分的成长,获得更浓烈的成长享受,从而天天向上。教育者应作为仆人帮助他集中和方便于做核心的事情。只能通过开启之,导引之,让学习者走一条容易发挥自己天赋的途径。对于学生生命体,教师应是一个牧者,要有像牧者那样地率领生命的管理思想,牧者不去代替或包办羊群的吃食,而是把羊群带到水草丰盈之处,让它们自主地快活地吃草,这意味着既管理着羊群(当然也负着安全和保护之责),又尊重着羊群的独立的生命活动。如: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时,教师只要激发学生兴趣,营造积极、主动、快乐地学习氛围,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尝试,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让他们通过自主探究、相互交流、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真正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有的将一个圆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一份看做一个三角形,计算出三角形的面积后再算出整个圆的面积。有的将一个圆平均分成若干份,然后将其拆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计算出圆的面积。最后都能推导出S=Pi;r?。也即自古华山一条道,条条道路通罗马。当然教师应及时发现,在危难之际显身手,及时点拨、引导,效果远远超过教师越俎代庖式的说教。

gz85.COM精选阅读

读书心得: 爱的教育的读后感之四


每个人对事情,对作品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有时我们需要将自己对观看或阅读过的内容以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大家都对心得体会很是熟悉吧,心得体会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关于好的心得体会要怎么样去写呢?以下“读书心得: 爱的教育的读后感之四”由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在此温馨提醒你在浏览器收藏本页。

前几天,我读了一本书,名字叫《爱的教育》。

这本书写的是:单纯的孩子就像一张白纸。形形色色的人或事都像一支笔,画在这张纸上,相互关爱、相互照顾是最浓重的一笔。朴素是这本书最大的特点,纯洁的看待世界也是它的特色。

在这本书中,看似微不足道的故事,却深深打动了我。

卖炭人与绅士的故事:绅士,一个对孩子呵护有佳,每天护送孩子的父亲,当他的孩子对劳动者的孩子歧视的时候,毫不客气的教育了孩子,让他的孩子向卖炭者道歉。这段描写冲激了我小小的心灵。真正的绅士待人平等,知错能改,不溺爱孩子,这个行为打动了卖炭者。

父亲的先生,一位奉献毕生精力给教育事业的的老者,将其一生化作了一本本孩子们的作业和名单。父亲相隔几十年后见到了他,先生的严厉批评在他的脑海中还不时浮现。年迈的先生已不记得父亲的名字,但当父亲提起的时候,先生竟然找出了他当时的作业。父亲被感动了,书外的我也被打动了。先生谆谆教导影响了一群孩子,他的奉献精神感染了大家。父亲念念不忘的看望慰藉了年迈的先生的心,他老泪纵横。书中先生曾说:“不,不!我没有学校没有孩子了!没有孩子是不能生存的。我的末日大约就到了吧!”多么可敬的一位老先生。

一本书就像一个世界,使我足不出户学习了很多。以后,我还要多读一些书,懂更多的道理。

生命的意义读书心得8篇


欢迎阅读我们为您准备的“生命的意义读书心得”相关信息。我们都会对遇到的事情产生想法,养成撰写心得体会的习惯,对我们很有益处。在心得体会中需要表现出自己的思考和行动的成果。想了解更多关于该主题的信息请继续向下阅读!

生命的意义读书心得 篇1

你口口声声念叨着人间不值得,深究原因,无非是觉得对自己无能为力。你对周围的环境无能为力,因为你要工作,你需要生活,你改变不了老板的想法和决定,所以你觉得无能为力,你觉得工作没有意义;

你对自己的生存现状无能为力,你觉得自己受到了太多的限制,生存的压力让你不敢去追求梦想,辛苦赚来的钱都给了房东,你觉得生活没有意义;

你对自己无能为力,你控制不住你自己的堕落(也许只是你自己觉得),你做不到自律,你不仅控制不了外界因素,你连自己都觉得控制不住,你觉得活成这样也没什么意思了。

但是,这些都不能成为你放弃自己的理由。

你还没有那么不幸,你还有救。不要轻易放弃生活的勇气,毕竟勇气这种东西,一旦失去,就很难再找回来。

当你看完《活出生命的意义》本书,你会惊讶地发现,在集中营那种完全失去自由,随时面临死亡的情况下,很多人依然没有放弃生活的希望。

即使在集中营,他们也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弗兰克尔对曾经救助过自己的一位犯人至今感激不尽。在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情况下,仍然有人,保持着对生命和生活的美好希望。

虽然这种人数量很少,但是已经足以说明:

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是的,你改变不了别人。但是,你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完全可以由你自己来决定。你选择放弃决定,那么生活会替你做出决定。你没有资格不满,这是你自己的选择。你要明白的是,能够拯救你的,只有你自己。

生命的意义读书心得 篇2

生命有什么意义?

胡适先生说:“生命本没有意义,你要能给他什么意义,他就有什么意义。与其终日冥想人生有何意义,不如试用此生做点有意义的事。”

尼采说过:“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本书作者维克多·弗兰克尔:“因为生命的意义在每个人、每一天、每一刻都是不同的,所以重要的不是生命之意义的普遍性,而是在特定时刻每个人特殊的生命意义。”

第一部分 集中营的经历

囚徒对集中营生活的精神反应可以被划分为三个阶段:收容阶段、适应阶段、释放与解放阶段。

第一阶段显露的症状是惊恐,有时,这种恐惧在进入集中营之前就已经产生了。

第二阶段的主要症状是冷漠、迟钝、对任何事情都漠不关心。这也是必不可少的自我保护机制。在这期间,情感进入一种死亡状态。

第三阶段,已经丧失了感受快乐的能力,要慢慢地重新培养这种能力。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得到解放的犯人最初的感觉叫“人格解体”。一切都显得不真实、不可能,像是在梦中一样。我们不能相信这是真的。除了由于集中营生活的压力突然消失带来的道德出轨外,还有两大因素可能损害被解放囚犯的人格:回到原来正常生活后的心酸和理想情景的幻灭。

第二部分 意义疗法

意义疗法着眼于未来,着眼于患者在将来应当完成的意义(意义疗法是着重于意义的心理疗法)。同时,意义疗法还对所有的恶性循环群系和反馈机制进行散焦,因为它们在神经官能症的发展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样做就破解了而不是持续地促进和强化神经官能病患者的自我中心症结。

追求意义

人类对生命意义的追求是其主要的动机。这种生命的意义是独特的,因为只是并且只能是由特定的某个人来完成。也只有这样,他才满足了自己追求意义的独特愿望。

存在之挫折

人对意义的追求也会遇到挫折,这就是意义疗法所谓的“存在之挫折”。“存在”一词有三种含义:存在本身,比如人特定模式的生存;存在的意义;对个体存在之意义的追求,即对意义的追求。

意源性神经官能症

意源性神经官能症的发生不是由于欲望与本能的冲突,而是由于存在本身出现了问题。其中,追求意义过程中遇到挫折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心理—动力

世界上再没有别的能比知道自己的生活有意义更能有效地帮助人活下去(哪怕是在最恶劣的环境下)。因此,应毫不犹豫地以患者有待完成的潜在意义去激励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唤醒他内心潜在的追求意义的意志。

存在之虚无

在最近时期,人类还遭受到另一种丧失,那就是原本作为其行为根基的传统迅速地消减。丧失了告诉他必须做什么的本能,丧失了告诉他应该做什么的传统,有时人甚至连自己想做什么都不知道。这样,他要么去做别人所做的事(随大流),要么做别人希望他做的事(集权主义)。

生命之意义

因为生命的意义在每个人、每一天、每一刻都是不同的,所以重要的不是生命之意义的普遍性,而是在特定时刻每个人特殊的生命意义。

存在之本质

生命的意义总是在变化,但作为意义永远不会消失。使患者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因此必须使他决定自己为什么负责、对什么负责以及对谁负责。

发现生命之意义的三种方法

通过创立某项工作或从事某种事业;通过体验某种事情或面对某个人;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某种态度。

爱之意义

爱是直达另一个人内心深处的唯一途径。只有在深爱另一个人时,你才能完全了解另一个人的本质。通过爱,你才能看到所爱的人的本质特性,甚至能够看到他潜在的东西即他应当实现而尚未实现的东西是什么。只有通过爱,才能使你所爱的人实现他的全部潜能。

苦难之意义

意义疗法的要义之一:人主要关注的不是获得快乐或避免痛苦,而是看到其生命的意义。这也是人们为什么甚至准备着去受苦,在这个意义上,他的痛苦有了意义。在勇敢接受痛苦之挑战时,生命在那一刻就有了意义,并将这种意义保持到最后。换句话说,生命之意义是无条件的,因为它甚至包括了不可避免之痛苦的潜在意义。

集体神经官能症的三大表现

抑郁、侵犯和成瘾依赖——都是由于意义疗法中所谓的“存在之虚无”,即空虚感和无意义感导致的。

弗兰克尔说,“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追求真我,无问西东。

生命的意义读书心得 篇3

《活出生命的意义》

20xx年第29本书。

《奇葩说》辩题“感兴趣的工作总是996,我应不应该886”里面诞总推荐的书,再加上这个简介,可以说非常吸引我了。自己过得不怎么样,老爱从书里去学别人到底是怎么活的

著名心理学家弗兰克尔是20世纪的一个奇迹。纳粹时期,作为犹太人,他的全家都被关进了奥斯威辛集中营,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于毒气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幸存。弗兰克尔不但超越了这炼狱般的痛苦,更将自己的经验与学术结合,开创了意义疗法,替人们找到绝处再生的意义,也留下了人性史上最富光彩的见证。

弗兰克尔一生对生命充满了极大的热情,67岁仍开始学习驾驶飞机,并在几个月后领到飞机驾照。—直到80岁还登上了阿尔卑斯山。

弗兰克尔发现可能找寻到生命意义的三个途径:工作(做有意义的事)、爱(关爱他人)以及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

一个很大的启发引领我思考,每个人都有其独特和不可替代性,为了这个,才能活下去,而我的不可替代是于谁而言?于家庭?于工作?自己给自己打分,好像都不是太不可替代。有点悲凉,但也是警醒,说明自己还做得远远不够,不够让自己无可取代,不够让别人没了我,让工作没了我,就无法顺利进行,所以如果是目前的我进集中营,应该生的意志并不会很强烈。

活着的意义,每个人都不同,但有些意义确是要通过不可避免的苦难才能彰显。找到自己为之愿意付出时间甚至生命的人和事,这就是活着的意义。有时候总感觉活得不够透亮,被情绪、功利支配,着急、焦虑,其实不过也是没有认清自己的使命,如果真的心系庄严的使命,应该很多琐碎和细枝末节就真的不在意的,所以自己还真的是凡夫俗子一个。

“不要只想着成功——你越想成功,就越容易失败。成功就像幸福一样,可遇而不可求。它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产物,是一个人无意识地投身于某一伟大的事业时产生的衍生品,或者是为他人奉献时的副产品。幸福总会降临的,成功也同样:常常是无心插柳柳成荫。我希望你们的一切行为服从良心,并用知识去实现它。总有一天你会发现,当然是相当长的时间之后——注意,我说的是很长一段时间后!——正是由于这种不关注,成功将降临于你。”

希望接下来的人生,能够只牢记自己的使命,为孩子快乐习得英语不断努力和钻研,形式很多,只希望自己万变不离其宗,不要让性格中的倔强和不必要的自尊挡住了自己看清真正要走的那条路的视线,择一事,做一生,踏实前进。

生命的意义读书心得 篇4

用集中营的事实轨迹说话,前半平实、后半惊艳。

恰到好处的阐宗明义。

Quote:

治疗师就该明白自己的责任是使患者摆脱虚无主义,而不是向其灌输犬儒主义以对抗虚无主义。

(犬儒主义,古希腊四大学派之一,主张清心寡欲,鄙视荣华富贵,力倡回归自然。)

弗兰克尔给那些追寻生存困境之答案的读者提出一个关键性指令:

他不是告诉人们该做什么,而是告诉人们为什么他们必须那么做。

Cento:

意义疗法

意义疗法着眼于未来,着眼于患者在将来应当完成的意义。

意义疗法把人看成这样一种存在:他主要的担忧是实现某种意义,而不仅仅是满足欲望和本能的需求,或者是调和本我、自我与超我之间欲望的冲突抑或适应社会和环境,在这一点上,它与心理分析分道扬镳。

存在之虚无

有时人甚至连自己想做什么都不知道。这样,他要么去做别人所做的事(随大流),要么做别人希望他做的事(集权主义)。

存在之本质

我们说人要担负起责任,要实现生命的潜在意义,是想强调生命的真正意义要在世界当中而不是内心去发现,因为它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

我将这种构成特点表述为“人类存在之自我超越”。它表明了一个事实: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他总是指向某种事物或某人(他自己以外的某人)——不论是作为有待实现的意义还是需要面对的他人。人越是忘记自己——投身于某种事业或献身于所爱的人——他就越有人性,越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所谓自我实现,绝不是指某种可以实现的目标,因为人越是追求这个目标,越是容易失去它。换句话说,自我实现可能是自我超越唯一的副产品。

至此,我们已经说明生命的意义总是在变化,但作为意义永远不会消失。按照意义疗法,我们可以用三种不同的方式来发现生命之意义:

1 通过创立某项工作或从事某种事业;

2 通过体验某种事情或面对某个人;

3 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某种态度。

第一种就是成就或成功,其意义显而易见。第二种和第三种需要进一步解释。

找到生命之意义的第二种方法是通过体验某种事情——如真善美——通过体验自然和文化或体验另一个人的独特性——就是说去爱某个人。

爱之意义

找到生命之意义的第三种方法就是忍受苦难。

超级意义

人需要做的,不是像某些存在主义哲学家所教导的那样去忍受生命的无意义,而是忍受自己不能以合理的方式去把握生命之无限意义。意义比逻辑要深刻得多。

本身没有意义的事情,仅仅通过使其延续下去,并不能赋予其任何意义。

作为一项技术的意义疗法

戈登·W.奥尔波特在《个人与宗教》一书说:“学会自嘲的神经官能症患者可能就学会了自我管理从而治愈。”

对泛决定论的批评

自由是人的生命消极的一面,而其积极的一面就是责任。实际上,如果人不能负责任地生活,那自由会堕落为放任。

生命的意义读书心得 篇5

本书的作者是维克多弗兰克尔,一名精神病学家,在执业的过程中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被关进了集中营,在最著名的奥斯维辛集中营渡过一段时间。

作为一个生活在现代和平社会的人很难感同身受的理解集中营里的生活。当我去思考生命的意义的时候,我能想到的是广泛的几种答案,诸如:有人认为人生没有意义,人死如灯灭;或者有人认为还有来世;也有人认为灵魂永恒存在……答案各种各样。

不同的人持有不同的观点就有了不一样的人生意义观,也就有了不同的行为动力。世界也因此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当我没有看或者思考人生的意义的时候,生活可能还是原来的轨迹。一旦认知发生了改变,行为就会产生相应的变化。世界总是充满未知,保持好奇心是人类不断进步的动力。

世界上充满了各种关于生命的学说,终归还要自己去选择。无论我们主动还是被动的选择,都会去赋予自己生命一些意义。

对于自己生命意义的坚持或许会在某些情况中发生变化。这就像当时的许多人在集中营里会彻底激发出本性来。

在这里没有名字,只有去人性化的编号代表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这里最不缺少的是死亡和恐惧,情感变得多余,麻木也成为了自我保护的应对措施。

对自己遭遇的解释会让人产生很多信念的震荡,比如弗兰克尔说“我否定了自己的前半生”,让我印象深刻。这种集中营的生活是大多数被囚人员终其一生最痛苦的经历,这种痛苦也是最深入灵魂的,更是激发许多人思考人生的意义,这时的他们对于宗教的虔诚更是达到了难以想象的高度。对于被拯救的希望、美好生活的回忆或向往成为被囚者活下去的力量。

在这个恐怖的环境中,一旦丧失活着的希望,很快就会死亡。饥饿折磨着每个被囚者,疾病缠绕着大多数人,生理和心理的极限被不断的挑战。但是弗兰克尔还是心怀希望,同命运抗争,他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着并采取正确的行动。这里并不像人们想的那样人性泯灭,这里有高尚的`人,也有卑鄙的人,或许是某个囚犯为更需要的人献出仅存的半块面包,或许是某个看守自费改善囚犯的生存条件等等。

在我们每个人的经历中总会经历痛苦的事情,并且还很多,当我们能够为痛苦找到意义的时候,痛苦就从无名变成了有名的代价,痛苦也就变得更容易承受了。作者的这种积极思想,不仅帮助了他挨过最艰难的日子更是对我们以后的生活有良好的启发。

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做决定,都处在当下的人际关系当中,不在以后也不在过去,做决定是自主的也是自由的。说到这里弗兰克尔认为生命的意义是负责任。他的人生意义是为了帮助他人活得有意义。

负责任的自由才是真自由,否则就是放纵。作者对于生命意义的发现和坚持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对于身处痛苦的人更是值得一读。

生命的意义读书心得 篇6

此书的作者弗兰克尔经历可谓曲折和传奇。他本来有机会逃出纳粹的魔掌,接到美国驻维也纳领事馆领取移民签证的邀请,怀着对亲人深深的爱,他却选择了留下。书中写到:年迈的父母闻讯后欣喜万分,他们一直指望着我能够平安离开奥地利,然而我却变得有些犹豫。我真能忍心撇下双亲,让他们独自面对等待着被送往集中营的厄运吗?身为儿子,我的责任在哪里?我应该移居到一块能够让我安心创作的乐土吗?是集中精力发展我的意义疗法,还是应该担负起儿女真正的责任,尽一切可能保护父母?我左思右想,实在想不出更好的办法;这也是一种两难境地,人们通常希望得到“上苍的暗示”。正在此时,我注意到了我家桌子上的一块大理石。我向父亲问起它的来历,他告诉我说,这是他在被纳粹焚烧的维也纳最大的犹太会遗址上发现的。他把这块石头带回了家,因为上面镌刻了《十诫》的`部分内容。父亲向我解释那些希伯莱文字说,它代表了《十诫》中的一条。我急忙问道:“是哪一条?”他答道:“荣耀你的父母,地上的生命将能得到延续。”就在这一刹那,我决定留下来,陪伴我的父母,就让美国签证过期吧。

留下的代价是沉重的,作为犹太人,他的全家都被关进了奥斯威辛集中营,他的父母、妻子和哥哥全都死于毒气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幸存。弗兰克尔不但超越了这炼狱般的痛苦,更将自己的经验与学术结合,开创了意义疗法,替人们找到绝处再生的意义,也留下了人性史上最富光彩的见证。之所以传奇,是因为弗兰克尔在晚年的表现。弗兰克尔一生对生命充满了极大的热情,67岁仍开始学习驾驶飞机,并在几个月后领到飞机驾照。长久的爱好是登山,直到80岁还登上了阿尔卑斯山。

生命的意义读书心得 篇7

活出生命的意义活着是为了什么?相信每个人都曾经问过自己这个问题,而心理学家往往思考得更透彻。然而,心理学家们的观点往往有自身经历的影子。譬如弗洛伊德宣扬生活是为了简单的祈求快乐,阿德勒则教导自立自强,争权夺利。经历了集中营的弗兰克尔则说,人们活着是为了寻找生命的意义,这也是人一生中被赋予的最艰巨的使命。弗兰克尔发现可能寻找到生命意义的三个途径:工作(做有意义的事)、爱(关爱他人)、以及拥有客服困难的勇气。

人的一生可能会有很多的境遇,也有一些不可控的力量会夺走你许多东西,但它唯一无法剥夺的是你自主选择如何应对不同处境的自由。这种不断的自主选择,决定了你的一生。给我印象深的有几点。一是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的成功,并不是作者所预料到的。他仅仅花了九天时间撰写这本书,包括他的自传部分(集中营的经历)和理论部分(存在主义分析治疗)。起初他坚持匿名出版,并没有期望它会给作者带来文学方面的声誉。然而在众多著作中恰恰是这本书带给他巨大的成功。

所以弗兰克尔告诫他的学生:“不要只想着成功。你越想成功,就越容易失败。成功就像幸福一样,可遇而不可求,它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产物,是一个人无意识的投身于某一伟大事业时产生的衍生品,或是为他人奉献的副产品。”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二是在集中营的经历,让他意识到人可以习惯任何事物。他开始用专业的眼光来观察和研究自己以及其他的“囚徒”,从而发现在人的身体和思想受到压迫而处于原始状态的情况下,人还是可以深化自己的精神生活,从而提高生存能力。进入集中营的“囚徒”们的第一阶段是痛苦得想自杀,然而过几天后就不再惧怕死亡。第二阶段是冷漠,对眼前的一切不再惊讶,向更原始的精神生活倒退,保证基本生活和谋求生路就是努力的最终目的,与此无关的事情都可以被忽略。

然而,丰富的精神生活,譬如宗教,爱,艺术,幽默,都能让人暂时漠视痛苦。(需要培养一点幽默感了…)最重要的,虽然人不可避免的受致于环境,但在任何环境下,人都有选择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自由。三是书中不止一次出现尼采的名言:“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追寻生命的意义,可以在极端困难的时刻让人着眼于未来,并专注于此,这就是救赎之道。生命的意义不是某个含糊的东西,而是非常具体的。它构成每个人独特的命运,在不同时刻采取正确的应对,而不是随波逐流。有时候需要深思熟虑,但有时候也许顺其自然是正道。四是意义疗法把人看成这样一种存在:他主要担心的是实现某种意义,而不是仅仅满足欲望和本能的需求,或者是调和本我,自我与超我之前的冲突抑或适应社会或者环境。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把人的存在往上提高了一个档次,人不是为了自身的欲望或者适应性而活,而是更主动的去寻找存在的意义。

意义疗法认为,负责任就是人类存在之本质。突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去创造,去爱,去克服困难,去奉献和负责任。五是意义疗法在改变自己行为方式的独特性:“要像在经历第二次生命,仿佛你已经获得重生,再不要像过去那样,一定要避免犯同样的错误!”首先,它要求你设想现在就是过去;其次,过去能够被改变和修补。在我看来,这几句话对我的帮助最大。它让我回溯自己过去犯的错误,设身处地来到过去的情境,对比过去和现在,惊讶地发现,过去和现在好像没有差别,所以很难改变。只有当你回溯过去,明确找出自己的错误,代入到现在遇到的相似的问题中,才能改变自己的行为。六是书中强调人要担负起责任,要实现生命的潜在意义,是想强调生命的意义要在世界当中而不是内心去发现,因为它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人的社会性决定人越是忘记自己,投身于某种事业或献身于所爱的人,他就越有人性,越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弗兰克尔活出了自己生命的意义,即帮助他人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

重生的经历让他给出自己的忠告:“尽情享受你现在的生活,就像是在活第二次,不要像你的第一次生命一样,错误的行事与生活。”这不仅是因为生命短暂且只有一次,更让人随时反省,改变然后重生。

生命的意义读书心得 篇8

本书的作者是维克多弗兰克尔,一名精神病学家,在执业的过程中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被关进了集中营,在最著名的奥斯维辛集中营渡过一段时间。

作为一个生活在现代和平社会的人很难感同身受的理解集中营里的生活。当我去思考生命的意义的时候,我能想到的是广泛的几种答案,诸如:有人认为人生没有意义,人死如灯灭;或者有人认为还有来世;也有人认为灵魂永恒存在……答案各种各样。

不同的人持有不同的观点就有了不一样的人生意义观,也就有了不同的行为动力。世界也因此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当我没有看或者思考人生的意义的时候,生活可能还是原来的轨迹。一旦认知发生了改变,行为就会产生相应的变化。世界总是充满未知,保持好奇心是人类不断进步的动力。

世界上充满了各种关于生命的学说,终归还要自己去选择。无论我们主动还是被动的选择,都会去赋予自己生命一些意义。

对于自己生命意义的坚持或许会在某些情况中发生变化。这就像当时的许多人在集中营里会彻底激发出本性来。

在这里没有名字,只有去人性化的编号代表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这里最不缺少的是死亡和恐惧,情感变得多余,麻木也成为了自我保护的应对措施。

对自己遭遇的解释会让人产生很多信念的震荡,比如弗兰克尔说“我否定了自己的前半生”,让我印象深刻。这种集中营的生活是大多数被囚人员终其一生最痛苦的经历,这种痛苦也是最深入灵魂的,更是激发许多人思考人生的意义,这时的他们对于宗教的虔诚更是达到了难以想象的高度。对于被拯救的希望、美好生活的回忆或向往成为被囚者活下去的力量。

在这个恐怖的环境中,一旦丧失活着的希望,很快就会死亡。饥饿折磨着每个被囚者,疾病缠绕着大多数人,生理和心理的极限被不断的挑战。但是弗兰克尔还是心怀希望,同命运抗争,他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着并采取正确的行动。这里并不像人们想的那样人性泯灭,这里有高尚的人,也有卑鄙的人,或许是某个囚犯为更需要的人献出仅存的半块面包,或许是某个看守自费改善囚犯的生存条件等等。

在我们每个人的经历中总会经历痛苦的事情,并且还很多,当我们能够为痛苦找到意义的时候,痛苦就从无名变成了有名的代价,痛苦也就变得更容易承受了。作者的这种积极思想,不仅帮助了他挨过最艰难的日子更是对我们以后的生活有良好的启发。

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做决定,都处在当下的人际关系当中,不在以后也不在过去,做决定是自主的也是自由的。说到这里弗兰克尔认为生命的意义是负责任。他的人生意义是为了帮助他人活得有意义。

负责任的自由才是真自由,否则就是放纵。作者对于生命意义的发现和坚持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对于身处痛苦的人更是值得一读。

激荡三十年读书心得


在日常的学习以及工作中,我们和别人往往会产生不一样的看法见解,我们可以梳理一下思绪,汇集成文。心得体会相对来说比较注重在工作,学习,生活以及其他各方面的主观认识和感受,我们为您整理了一份“激荡三十年读书心得”,供你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激荡三十年读书心得 篇1

这段时间里,我沉浸在这本《激荡三十年》中久久不能自拔。作者吴晓波先生站在国际视野的高度,透过民间观察的角度,用真实和激情相交融的优美文字,整体和个体相结合的描述手法,将一部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企业发展史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本书不同于传统教科书和财经类书籍那样充斥着冷冰冰的数字和模型,《激荡三十年》更像是一本情节跌宕起伏的小说。

作者按照编年的体例介绍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每年出现的重要事件或现象,并归纳出这些事件或现象的原因,并在每年都附上一个典型的案例介绍,作者以尖锐的视角帮我们概括了中国这三十年这样一个发展模式。

改革开放这三十年的确是令人心潮澎湃,灿烂辉煌的三十年,特别是对于在经历了无数艰难曲折的历史又沉默了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来说,它承载着许许多多国人的光荣与梦想。同时这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吴晓波对这群英雄的特征描述得相当入骨:“他们出身草莽,不无野蛮,性情漂移,坚忍而勇于博取。他们的.浅薄使得他们处理任何商业问题都能够用最简捷的办法直指核心,他们的冷酷使得他们能够拨去一切道德的含情脉脉而回到利益关系的基本面,他们的不畏天命使得他们能够百无禁忌地去冲破一切的规则与准绳,他们的贪婪使得他们敢于采用一切的手法和编造最美丽的谎言。”《激荡三十年》正是由这些英雄的一个个故事串联起来的,这些人的命运与这个充满了变化和激情的大时代紧紧捆绑在一起,是注定要在中国企业史上留下色彩斑斓的一笔。

这漫长的三十年的时光在吴晓波的笔下变成了一个个大事件、大人物、大品牌,如张瑞敏,把当年一个亏空147万元的集体小厂一步步发展成为营业额达上千亿元国际大品牌“海尔”;柳传志,在一间仅有20平方米的小平房里创建起日后将成为全球500强的“联想” 企业集团;牟其中,从首个中国“首富”变成“首骗”而锒铛入狱;史玉柱,从当初的创业“巨人”到一夜破产,负债2。5亿,再到靠着脑白金东山再起,变成如今的保健巨鳄、网游新锐……这些小人物蜕变成大人物看来近乎神话的故事,却真真实实的发生在这堪称神奇的三十年里,而且我所列举仅仅只是当中的一部分。

作者吴晓波是一名记者,他把事实的发展经过以及前因后果清楚地告诉读者。对于我们这群享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衣食无忧幸福生活的“80后”来说,这样的书更能让我们能从中深刻体会到我们的国家这三十年来为使她的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所做出的种种努力,以及一个个“小人物”在那个跌宕起伏的时代里与贫穷和卑微的苦苦抗争。

这本书让我深深地懂得了两个道理,时势造企业,识时务者为俊企业。在中国特定的国情背景下,事业要有所成就,一定要及时关注中央的政策走向,把握历史的风向,因为根据“丛林法则”——存活下来的物种,不是那些最强壮的种群,也不是那些智力最高的种群,而是那些对变化做出最积极反应的物种。只有能够不断适应政策及时代变化的企业才能长治久安,才能长盛不衰。企业这样,人亦如此!

激荡三十年读书心得 篇2

尽管任何一段历史都有它不可替代的独特性,可是,1978-20xx年的中国,却是最不可能重复的。

《激荡三十年》这本书叙述了中国的企业家们在1978-20xx这三十年中的奋斗历史,它也是一部中国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瓦解,祖国崛起的历史。本书通过一个个企业家的成功或者失败,勾勒出了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发展进程。就如作者吴晓波自己所说的:“要完成一次跨度长达30年的宏大叙事毕竟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我的学术基础、掌握历史的经验、创作的技巧和方法论,甚至是我的时间和体力等等,都面临空前的考验。”他站在民众的角度,以真切而激扬的写作手法描绘了中国企业在改革开放年代走向市场、走向世界的成长、发展之路。

书中记记载了祖国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里,数百位企业家的成长经历,如王石、刘永好、任正非、柳传志、史玉柱等这一代人的发家史和奋斗史以及像丁磊、陈天桥、马云、江南春、求伯君这一代在中国IT界叱咤风云的精英人物,并且记述了年广九、孙大午、褚时健、牟其中、唐万新、禹作敏、张国等经历了命运沉浮的商业。其中有柳传志、张瑞敏、王石、马云、吴仁宝等成功的典型,也有禹作敏、牟其中、姬长孔、沈太福等昙花一现的悲剧人物。无论如今他们依旧被鲜花簇拥,或者沦为阶下囚,他们见证了经历激荡三十年里中国企业所有的兴衰荣辱和世事变迁,他们是这个时代的骄子和民族财富。

读完这本书后,我思绪万千。回顾中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我明白一个道理:永远都不要忽视蕴藏在民间的巨大的、可畏的、令人尊敬的顽强生命力和创造力。如网易丁磊若干年后讲的那样,“在三十岁之前,我最大的收获不是赚到两三个亿,而是有过亏掉两三个亿的经历”。牟其中和储时健们更应该赢得我们的尊敬和感谢,他们从未输给过市场本身,他们输给的是体制,他们输给了他们无法超越的意识束缚,他们的失败给前进中的改革上了最深刻的一课。改革开放,归根到底就是解放曾经被牢牢束缚的人性,让人性释放出伟大的光芒,为我们指引向一个无法预知的未来。

我始终相信,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勇敢的面对苦难,一切都会解决的。

生命的真相读书笔记朱自清《春》读书笔记《会玩才有翅膀》读书笔记激荡三十年读后感

激荡三十年读书心得 篇3

《激荡三十年》一直陪伴着我,并让我在一年年回顾中品味和感动。激荡1978-,回顾起来,事实上也是我本人的成长史。在读书、看纪录片中,很多名词是非常熟悉的,而当时年纪小,很多细节和缘由并不了然,如今细细品味,当真感觉到了这三十年只能用激荡来形容。

唯有变革才能发展。时代总是推进历史前行,改革是永远的 篇章,也是创新发展,或者说是生存发展的唯一出路。读书时,非常感慨。1978年起,“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日渐瓦解,一群小人物把中国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试验场,它在众目睽睽之下,以不可逆转的姿态向商业社会转轨。”试错是需要气魄的,感谢那一批大多出身草莽,敢于突破,敢于挑战的先锋商业族群。是的,在当时,改革的前途是莫测的,它充满着挑战、分歧、陷阱和种种的困扰,但是从邓小平到每个中国人,都在直面……。他们有的失败了,有的成功了,有的甚至成功到忘乎所以,但更有的'脚踏实地直到如今。

唯有坚持才能胜利。改革永远是一条布满荆棘和鲜花的路途。在《激荡三十年》中,在1978年到中,我们看到无数熟悉的名字在商海中沉浮,跌倒了,爬起来,仍是一个巨人。看纪录片的访谈回顾,我看到几乎每一位被采访者,不管是记者、企业家还是政府官员,每一个人的眼中都饱含着深情的泪花。那是只有深切付出过才能有的体会。我相信,他们感怀的,还有当时坚持前行的情怀。未来,可以计划却不可以预测。好在在这三十年中,有这样一群中坚力量,在摸爬滚打中坚持下来,这样的积累才能造就当今强大的中国。我为之自豪。

唯有眼界才能成就。读到90年代后期到21世纪初,一种深深感慨涌上心头。这段历史,也是对我而言更加熟悉和有体验的。然而回过头来看,我要对那些具备卓越眼光的企业家门致以深深的景仰之礼。在哪个年代里,可以说是枭雄群起。何以成就,靠吃苦耐劳是不够的。资本游戏,大起大落,或可速登云顶,但也意味着急速跌落的可能,注定难以成就大业。从国家领导层面讲,无论是邓小平、还是朱F基,都是极具战略眼光的。而观看企业家,这种特质就更加凸显,从史玉柱对《征途》的定位,再到被认为是骗子的马云在互联网世界中“流浪”后最终确定做电子商务网站,我不得不敬佩这些充满前瞻眼界的企业家。

一篇读后感,写不出这三十年的精髓,道不了这三十年的感慨。大国崛起,的确,仅仅这四个字就足以让人热血沸腾。“208月8月,烟花满天的北京之夜,历史的完成了一段曲折跌宕的、神话般的宏大叙事。”如今离2008年又已六年,这六年中,又发生了多少让我们激荡感怀的事情?故事永远不会结束,未来仍在前行。让我在这三十年的回顾中,让深刻体会到警醒的意义。今天,再看1978,距今已有三十六年。未来怎样,梦想能否照进现实, 篇章,由我们书写。但愿,三十年后再回顾今天,不会有遗憾!

激荡三十年读书心得 篇4

初读这套书已经是一年前的事情了。现在重新翻看一点也不觉得乏味,而是又会马上被那独特的视角、精确的记叙和精彩的评论深深吸引。这套被称为“新货殖列传”的“企业史记”的确值得每一个关心中国经济发展、社会变革和国家命运的人精读和珍藏。尤其是我们这些出生在这三十年前半段、并且在经济领域工作的年轻人,更应该仔细阅读和认真思考,了解我们所成长的时代发生了怎样的巨变。形势比人强。只有我们把握住时代的脉搏,才能因势利导,取得进步。

首先,我觉得这本书有几个写作特色。

一是编年体和标题语。作者把这三十年罗列开,一年一章,逐年叙述,又穿插对相近年份的比较和类似事件的评述,让读者比较容易把握时间坐标,还能够触类旁通,自己挖掘贯穿全书的诸多线索。作者还用几个字的短语或短句分别作为每年的标题语,如1981年“笼子与鸟”,1992年“春天的故事”,“入世与出局”等,都准确提炼了每年的大事,提纲挈领,一目了然。对现在许多不谙历史的年轻人来说,这种按时间线索进行的梳理和总结最为直观和有效。

二是春秋笔法和民间视角。作者吴晓波是财经记者出身,与书中很多人物都有过交流。他在这套书里并没有打官腔、唱高调,而是以一个亲历者和记史官角度,以思考者和知识分子的情怀,对事件和人物尽量如实记叙,娓娓道来,字里行间让我们既能看到重大事件原貌,又能感受到他对人物前途、民族命运的殷切关心。这一点给我印象最深之处就是对健力宝之父李经纬的描绘。作者真实地写出了在那个并不遥远的年代,一个企业家与政府在企业产权问题上的博弈和必然失败的结果,也配以那幅几乎是整本书最具震撼力的照片——李经纬在公司股权被转让他人的仪式上泪眼问苍天——和文字来说明一个创业者在特殊环境下的悲情和无奈。这正是作者理性和感性的结合。

三是似曾相识,志在高远。读这套书,让我联想起茨威格的《人类群星闪耀时》和曼切斯特的《光荣与梦想》两本书。吴晓波毫不掩饰对前一本书的崇拜,认为它“令人血脉喷张,激动难以”。在《激荡三十年》中,那挥之不去的浪漫主义色彩和对历史性重大事件的着重描绘正是茨威格的血脉。而后一本书的文体可能对吴的影响更大,无论是编年体裁还是“企业人物史”单元,更像是对曼切斯特致敬。这两本书一个是薄薄的册子,一个是厚厚的巨著,却同样是传记中的经典。《激荡三十年》一书吸取前者之魂,后者之体,既是对前辈伟大传记的效仿和超越,又填补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史的空白,其志不小。另外,现在吴晓波作为专栏作家还在用同样的笔触记叙晚清和民国的企业和企业家,传承了他在本书中的一贯风格。

回到本书。我很喜欢这套上下两册的传记,因为它不仅具有很强的史料价值,还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引人深思:

第一,在中国从事商业活动,不懂政治是最大的风险。要知道,这段三十年传奇的起点就是政治因素引发的。其间,“腾笼换鸟”,南巡讲话,产权改革,宏观调控等等,政治或者说政策上的变化让人应接不暇。在这跌宕起伏的三十年里,很多企业和企业家因为把握政治脉搏能力的不同而得到了完全不同的命运。我们既能看到李经纬、仰融在政企博弈中的悲剧,也能看到鲁冠球、柳传志如何老树常青;既为铁本戴国芳和复兴郭广昌在同一轮宏观调控中的不同结局而唏嘘,也为“温州八大王”在“投机倒把”罪名下的共同苦难而慨叹。

这对我们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应时刻保持对政治和政策的敏感度,在行业选择、经营地域、资金调配等诸多方面顺势而为,才能趋利避害,发展壮大。

第二,企业经营必须要有社会责任意识和道德感。改革开放三十年,是中国企业从幼稚走向成熟中的一个阶段,是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中的一个阶段。改革开放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种财富失衡刺激着普罗大众的神经,只要能赚到钱什么都可以做,所以保健品不求实效只拼广告、南德牟其中天马行空要炸珠峰、证券市场庄家横行丑闻不断等等,乱象横生,不一而足。企业经营的目标是盈利,不过企业的生命来源于社会,必须要对社会和公众负责。责任和道德感的缺失是中国企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企业对消费者不负责任,消费者反过来就不信任企业。信心缺乏造成经济负外部性过大,交易成本居高不下,经济效率难以提高。不解开这个死结,中国的市场经济不可能得到长远发展。

最后,中国企业在这三十年里出现的很多问题仍然未能得到解决。我们现在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仍然在摸着石头过河,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从《激荡三十年》里,我们看到沈太福集资如何让人倾家荡产,吕梁和德隆系如何在股市坐庄,各种富豪排行榜如何变成“落马榜”。直到今天,这些问题仍然一再出现:就在数天前,号称“民间天使投资第一人”的刘晓人涉嫌非法集资被捕,他与沈太福一样是个“包装高手”,只不过换了个创投概念而已;现在的股票市场仍然庄家遍地,这是证券界“公开的秘密”,只不过资金量更大,手法更隐蔽;至今很多有钱人仍然畏惧上富豪榜,前首富黄光裕的锒铛入狱又一次验证了“福布斯咒语”。这也是我读完此书后最大的遗憾:中国的市场机制仍不够完善,我们的政府、企业和个人在解决这个问题上任重道远。

当然,我们不能因为出现了一些问题而因噎废食,裹足不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和产生的重大进步是不容抹杀的。如今,我国GDP已经从三十年前的世界第十上升到第四,与在金融危机之下欧美国家惨淡经营相比更是蒸蒸日上。《激荡三十年》中记叙的企业史,正是这三十年发展的一个绝佳注脚——企业是微观经济层面最为活跃的个体,在当今世界,企业的兴衰在一定意义上也就是经济的兴衰,国家的兴衰。

其实,历史记叙是冰冷的,事件亲历者的悲欢离合对于他们自己是刻骨铭心的,对于我们读者却只是印在这几百页纸上的文字。历史记叙也是残酷的,那些被读者认定的成功者和失败者,似乎就此已盖棺定论,胜王败寇。历史记叙还是狭隘的,作者所处年代、所掌握材料和所持观念往往会影响记叙的真实性。

因此,我们喜爱《激荡三十年》,却不能过于迷恋它。它无法告诉我们仰融此刻在大洋彼岸是何心情,无法告诉我们牟其中是否能东山再起,无法告诉我们郭广昌再面对宏观调控会有何作为。这些都需要我们超越图书,自己去寻找答案。也只有自己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勇于实践,我们才有机会超越前辈,超越这段历史,在下一个三十年的伟大历程中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激荡三十年读书心得 篇5

1978-20xx,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

1982-20xx,我个人经历了过去三十年中的大部分时间,尽管生命的最初阶段缺乏对外界的感悟,但不管怎么说,我总是经历了这样一段重要的时间。

我要对《激荡三十年》的作者——吴晓波表达敬意。对于一位未满40岁的年轻人来说,想要真实客观地描绘出1978年-20xx年这30年的改革开放史,确实是一件异常艰难的任务。尽管有这样那样的缺陷,吴晓波仍旧努力地为我们展现出这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说它波澜壮阔,并不是夸大其词。因为历史如河,只有在个别拐弯处、大落差处,才可一见激流险滩和汹涌的瀑布。而我们所处的时代,恰巧位于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的一个大峡谷,这条峡谷幽深漫长,已历一百多年尚未结束,而就在这二三十年,一段最绚丽的奇景在身边徘徊。

我们起码要用20xx年的跨度去揣摩这个时代。在上一个20xx年初,一个被称为“礼崩乐坏”的时代,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百家争鸣、诸子学说,继而始皇一统天下,建立煌煌20xx年封建帝制;不久,始皇崩,俄尔“高祖提剑入咸阳,炎炎红日升扶桑”,开创了大汉400年的基业。

在上一个20xx年末,八国联军侵中华,炎黄子孙一再屈辱忍让,孙文始创共和,帝制结束,继而倭人入寇,无恶不作,华夏儿女绝地反击,驱逐东洋,内战4年,建立人民共和国;于黑暗中摸索三十年,才逐渐打开国门,融入世界大潮。

20xx年的历史跨度,正如冥冥之中的某种呼应;20xx年未有之变局,仍能找寻出神秘的轨迹。回去探究1978年的那个春天,以及近三十年来的种种变化,那些细枝末节的事端,仿佛全是起因于偶然。假如缺少了其中一样,今天便不成为今天的模样。

然而世界大势,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三十年来,乃至百多年来的变革,其实就是上应天时,下合民意。哲学上说,由量变到质变,那么,我们就是存在于这质变的过程中。

身处这变革的时代,是我们的大幸,亦是我们的不幸。我们能看到历史长河百曲缭绕、飞流直下的美景;也能体察到各种矛盾的滋生和成长的痛苦。那就让我们愉快地、义无反顾地投入进去吧,在变革中成长,在变革中搏斗,在变革中思索。

只是,不要忘记,我们所做的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使这个混沌的时代快点过去,去创造一个更加美好、和谐、幸福的新世界。

《激荡三十年》是一本好书,不仅在于其完整记录了过去30年这段激动人心的岁月变迁,也激发了我的一点小小的思考,关于历史,关于政治,关于自我。

家长教育读书心得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产生许多内心的想法和感悟,如果能够及时记录下来,就能够得到一份宝贵的心得体会。在阅读过程中,我们也可以记录下自己的心得体会,这有助于我们不断进步。笔者精心挑选了一篇最为精彩的文章,题目为“家长教育读书心得”,希望您可以从中获得有益的内容!

家长教育读书心得 篇1

三宽家长教育观后感认识到教育孩子的紧迫性、重要性,然后不断加强学习。可以阅读相关书籍,可以向身边优秀的家长学习,可以向专家请教。只有这样,家长才能提高自身素质,培养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另外,做为一名班主任,我们希望学校多开展这样的活动,使我们掌握更多更好的教育方法,从而提高我们教育孩子的能力,让我们的孩子在老师和家长的培养下更加优秀。

通过这次学习,我同时也感受到为人师的辛苦和快乐,也更加深切的体会到自己的责任重大。

一个班集体就像一个大家庭,同学们如兄弟姐妹般相互关心着、帮助着、团结着。一个班集体更像一个小社会,社会上有什么,一个班集体便可能有什么。既然是一个小社会,就应该有一个管理问题。赵华剑老师谈到班级管理时,他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让每位学生都能在班集体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为每一个学生创设平等参与的机制,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时时有事干”。学生是班级的主人,培养学生以班级主人的姿态为班级做工作、尽责任,人人参与管理,民主制约,班主任也轻松了很多,正如赵老师所说的“班主任要学会偷懒”。学生能处理的事,放手让学生去做,充分的信赖就创造了一个美好的境界。

三宽家长教育观后感孩子开始小升初了,爸爸妈妈就变成“蛋白质”(网络用语,笨蛋、白痴、神经质,专家在讲座中提到的)?怎样才能跟孩子友好相处,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每天与孩子一起吃饭的时候,到底要不要谈学习呢?家庭教育专家指出,家长要学会“三宽”,孩子才能“三好”。

请大家跟我一起放松,闭上眼睛,脑子里不要想红色,绝对不要想红色。大多数人会发现,睁开眼睛后满脑子都是红色!

这就是我们家庭教育的一个小的提示,当你对孩子说不要这样做,不要那样做时,有时候反而会得到反作用。

沟通是最大障碍

沟通不在于你说了多少,而在于孩子听了什么;不在于孩子说出了多少,而在于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其实家庭教育沟通不畅的四大原因:言路不通、心路不通、出路不通、学路不通。

家长应该做的是“少说多听”,让孩子多说一点。小学六年级的孩子心智发展还不完全成熟,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疑惑,父母忙于自己的工作而忽略了孩子,很少停下来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心事,对自己的孩子不够了解,是导致沟通失败的重要原因。“为什么要学习?什么才是成功?”这些问题上家长应该和孩子好好聊一聊。

家长教育读书心得 篇2

做好榜样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这期的教育视频看完之后,作为家长,我对如何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塑造榜样的力量产生了深深的思考。我们都知道,孩子到这个世界上来之后,接触最多的就是父母,父母什么样,孩子就会模仿成什么样,所以孩子是否优秀,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是否能够发挥好榜样的力量。要想发挥好榜样的力量,我认为父母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行动上言传身教。针对这个方面如何能够做到言传身教,相信每位家长都有每位家长的做法,都有针对不同孩子独特的、行之有效的言教之法,我就不拓展开来讲了。但是,我认为父母如何提高自身例如自律、坦然、坚毅等素质和品质,是孩子在将来成长过程中,慢慢地才能从父母身上感受到的。这些品质是我们做家长的在日常教育孩子过程中,需要和孩子同步提高,共同深造的。

二、思想上平等相待。我们虽然自认为比孩子懂更多的道理,比孩子经历过更多的世事,但我们绝不能认为我们所认识到的世界、看世界的角度一定是对的。我们应该和孩子交朋友,教育孩子的同时,从孩子的角度看待世界,这样一来可以给我们一个新的角度来理解和认识世界;二来可以让我们能够更容易理解孩子日常生活中,产生一些特殊言语或行为方式的原因。填鸭式的教育,并不会把孩子变得比我们更强,只会让我们培养的孩子以我们为天花板。

三、处事中端正观念。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还有一个最重要,也是最不容易直接传授给孩子的品质,那就是我们作为父母,在陪伴孩子的日常生活中面对问题,思考问题的方式和做法。有些父母考虑问题从面子出发、有些从个人利益出发、有些从整体利益出发,还有一些坦然接受与世无争。其实无论哪种做法都不为错,但是我们想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就要注意自身在处事的过程中是否会让孩子跟着我们学习那种处事的观念,否则就是学其表而未学其里。

家长教育读书心得 篇3

当孩子说起或询问一件事情时,最好的反应通常是不要针对事件本身,而是要针对事情暗示的联系。

六岁的弗洛拉抱怨说,最近她收到的礼物比哥哥的少,她的妈妈并没有否认她的抱怨,也没有对弗洛拉解释说哥哥年长,应该收到更多的礼物,她也没有保证纠正这个错误。她知道,孩子真正关心的是他们和父母关系的深度,而不是礼物的大小和数量。弗洛拉的妈妈说:“你担心我爱你是不是跟爱他那样多?”她没有再多说一句话,而是紧紧拥抱了弗洛拉,弗洛拉惊喜地笑了。这就是这段谈话的结束,而它原本可能会变成一段无休止的争论。

许多孩子的问题的真正意图,是他们对放心的渴望。对于这样的问题,最好的回答就是向孩子保证我们对他们永久不变的爱。

当孩子讲起一件事时,不要就事情本身回应他,而是要就孩子对这件事的感受作出回应,这样通常比较有效。七岁的格洛里亚回家时心情很不好。她告诉父亲,她的朋友多丽是如何从人行道被推到积满雨水的沟里去的。她的父亲没有追问事件详细的情形,也没有威胁说要惩罚冒犯多丽的人,他就女儿的感受回答了她,他说:“这件事一定让你很不舒服,你当时一定对做这件事的男孩子很生气,现在你还在生他们的气呢。”

对这些话,格洛里亚深有感触地回答说:“是的!”当她的父亲说:“你担心他们也会这么对你吗?”格洛里亚斩钉截铁地回答道:“让他们试试!我会把他们一起拖下水,那一定会溅起水花呢!”她想像着那幅画面,然后大笑起来。这段谈话以开心结束,它原本可能会成为一场应该如何帮助多丽自卫的、毫无用处的、冗长的说教。

当孩子回到家,不停抱怨他的朋友、老师,或者生活时,最好顺着他的语气回应他,而不要先试图查明事件的真相。

十岁的哈罗德回到家就开始发脾气、抱怨。

哈罗德:多么痛苦的生活啊!老师说我是骗子,只是因为我告诉她我忘了家庭作业,她冲我嚷嚷,她确实在嚷!她说她要给你写条子。

妈妈:你今天很倒霉。

哈罗德:确实是的。

妈妈:在全班同学面前被叫做骗子一定让你尴尬极了。

哈罗德:确实很尴尬。

妈妈:我打赌你心里一定骂了她几句!

哈罗德:是的!你怎么知道?

妈妈:当有人伤害了我们时,我们通常都会这么做。

哈罗德:我感觉轻松多了。

当孩子发现他们的感受是正常人经历的一部分时,他们会感到深深的安慰。传达这种安慰的最好办法就是理解他们。

当孩子对自身做评价时,通常不要只是以赞同或不赞同来回答他,而要用具体的细节来表达超出孩子期望之外的理解。

一个孩子这样说:“我的算术不好。”如果你告诉他:“是的,你对数字的反应很糟糕。”这样说是没多大帮助的,驳斥他的观点也没有用,或者给他一些肤浅的意见,如“如果你再用功一点,会好一些的”也没有用,这些轻率的好意只会伤害他的自尊,这种直接的教训只会降低他的自信。

你可以用诚挚和理解来回答他说的“我的算术不好”,下面任何一句回答都行:

“算术是一门很难的课程。”

“有些题目很难解答。”

“老师的批评不会让算术变得容易些。”

“算术让人觉得自己很愚蠢。”

“我敢断定你一定希望快点下课。”

“下课时,你会感觉安心的。”

“考试时一定特别难熬。”

“你一定很担心不及格。”

“你一定很担心我们会怎么想。”

“你一定很担心我们会对你失望。”

“我们知道有些课目是很难的。”

“我们相信你会尽力的。”

一个十二岁的女孩说,当她拿着不及格的成绩单回家,她父亲用如此理解的态度跟她说话时,她几乎要晕倒,她在心里说,我一定要对得起父亲对我的信任。

只要时间一长,几乎所有的父母都会听到自己的女儿或儿子宣称:“我很笨。”父母当然知道他不笨,于是他们开始说服他,让他相信自己是聪明的,就像下面这位父亲做得一样:

查尔斯:我很笨。

父亲:你不笨。

查尔斯:我就是很笨。

父亲:你不笨。记得你在夏令营时多聪明吗?辅导员认为你是最聪明的人之一。

查尔斯:你怎么知道他怎么想?

父亲:他告诉我的。

查尔斯:是么,那么他为什么总是说我笨?

父亲:他只是在开玩笑。

查尔斯:我是很笨,我知道,看看我在学校的分数。

父亲:你只是需要更用功一点。

查尔斯:我已经用功多了,但是还是一点用都没有。我没长脑子。

父亲:你很聪明,我知道。

查尔斯:我很笨,我知道。

父亲(大声地):你不笨!

查尔斯:我就是笨!

父亲:你不笨!笨蛋!

如果一个孩子说自己很笨,或者很丑,或者很坏时,我们无法说出一些话或做一些事能让他立刻改变对自己的看法。一个人对自己根深蒂固的看法,通常无法直接改变。就像一个孩子对他父亲说的那样:“爸爸,我知道你是对我好,但是我还没蠢到把你的话当真的程度。”

当孩子表达了对自己消极、否定的看法时,我们的否定和反对对他没什么帮助,他们会更坚定地确信自己的看法,我们能给予的最大帮助是告诉他,我们不仅理解他的感受,还理解他的特别的暗示。例如:

伊凡:我很笨。

父亲(认真地):你真的那么觉得么?你不觉得你很聪明?

伊凡:不觉得。

父亲:那么你心里一定很难过?

伊凡:嗯。

父亲:在学校里,你一定非常担心时间,担心不及格,担心分数低。当老师叫你回答问题时,你一定很慌乱,甚至即使知道答案,你也无法正确说出来,你怕你的话听起来很愚蠢……老师会批评你……同学会笑话你。所以,很多时候,你宁愿什么也不说。我想你大概记得你说了什么而大家笑话你的情景,这让你觉得自己很愚蠢,同时也觉得受到了伤害,很生气。(这时,孩子可能会告诉你一些他的经历。)

父亲:看,儿子!在我眼里,你是优秀的,只是你自己有不同的看法。

这段对话可能并不会使孩子立刻改变对自己的看法,但是可能会在他心里埋下怀疑的种子,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那么无能。他可能会在心里想:如果爸爸理解我,认为我是一个优秀的人,那么可能我并不是那么没用。这段谈话产生的亲密可能会让儿子要努力地无愧于父亲对他的信任,最终,他会逐渐发现自己身上的许多优点。

家长教育读书心得 篇4

三宽家长教育,致力于以家长教育为切入点,通过“家校社共育”模式,改善未成年人教育生态环境,提升公民整体素养,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倡导并践行宽厚、宽容、宽松的“三宽”家长教育理念。近年来,三宽教育专家,在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149个大中城市举办6038场公益讲座。至今已经在xx等省服务近千家学校单位。

今天,我们就在此隆重举行我校第一批“网络三宽家长培训”活动,希望大家珍惜此次机会,认真学习当前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为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和健康的人格、创设良好的教育生态,付之行动!

首先非常感谢xx小学给予我们家长这样的学习机会,我们通过观看三宽家长学校里xx老师的讲座《如何让孩子懂得宾主之道》,听了之后我感悟很深,通过xx老师引用典故和分享身边的故事,给家长们讲授了待客之道和拜访礼仪两个课题内容,让我们家长受益匪浅。我们都知道我们的国家是礼仪之邦,那么如何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就懂得待客之道明白拜访礼仪呢?那么作为家长,我们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形象,给孩子做榜样,这样才是言传身教。

让孩子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中接受熏陶,相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孩子一定会跟随家长成为一个知书达礼的人。

一个小时的时间聆听了三宽家长学校的xx老师的专题讲座使我受益匪浅!

“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这句话一语中的说出了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同时也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就是只有家长学好做一个合格家长,孩子才能有进步。当孩子出现问题时,我们应该先从自身找原因。再结合孩子的特点找到对应的解决办法,孩子是会进步的。孩子良好的习惯和品德的形成不是一劳永逸的,也不是一朝一夕的,我一定要用今天学的知识,来给孩子改正错误的时间。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想,仅仅听了一次讲课是永远不够的,家长首先要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教育孩子的紧迫性、重要性。然后不断加强学习。可以阅读相关书籍,可以向身边优秀的家长学习。只有这样,家长才能提高自身素质,培养教育好孩子。

通过这次学习,我同时也感受到为人师的辛苦和快乐,也更加深切的体会到自己的责任重大。

家长教育读书心得 篇5

我十分有幸地通过家庭教育半月一讲进行学习。围绕着家庭教育这一专题,聆听到省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李幼伍同志,给大家带来了极富养分的讲座与分享,互动交流。

通过此次的学习,我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我深刻体会到家庭教育的重要。家庭教育学习让我真真切切感到家庭教育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有重大意义。当今社会,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同时也是社会、家庭的责任。尤其是家对孩子教育的影响越来越大。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

一、家长要重视家庭教育。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孩子最容易模仿家长的言行,只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才能收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二、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是必要的。对孩子生活中好的行为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之成为习惯,让孩子在好习惯的陪伴下学习、生活。

三、做好与孩子的沟通。沟通要注意讲究方法,首先要善于倾听。其二,家长和孩子间存在年龄、心理和思想的差异,理解需要一个过程。

四、给孩子当好榜样。父母必须处处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得做到,要求孩子不要做的,自己首先不去做。无论做人、做事还是学习生活,应该先做好表率,再去要求孩子,这样孩子才能跟在父母后面学习他们的优点,摈除自己身上的缺点。放下手机拿起书籍,增加榜样的力量,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

工作之外,我们总是不由自主地拿起手机点开浏览器、抖音、快手、微信对话框,总是在不断催眠自己是在学习中、进步中,偶有时候确实收藏了一些学习资料和教育孩子的文章,但是第二次打开的次数寥寥可数,最终还是在刷新各种视频和聊天中度过了充实的一天。最是书香能致远,清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永远不会过时,明明所有的道理我们都懂,但却还是堕落了,这样的我们怎么能够成为孩子的榜样?

我们作为父母就应该在繁忙的工作之外多读书,读好书,将读书融入到个人的工作、学习与生活之中每天抽出时间读书,每月多读几本好书。使读书成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以读书充实我们的精神生活,增强自身修养,提升职业技能。

注重知行合一,将读书的体会和成果转为自我素养,不断增强榜样的力量。家长爱看书,爱学习,少碰手机,当着孩子的面就要多看书,多学习,不碰手机,直至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父母及周边人对小孩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接触最多最容易模仿的对象就是父母,对于父母的言行无论好坏都去照搬照学,父母要想让孩子变得更优秀,首先应该做好自己。这次的家庭教育是充满学问。然而深刻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

家长教育读书心得 篇6

《爱的教育》值得父母和孩子一起细细品味。首先要感谢新世纪小学给家长提供这样一个机会,让我们和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我到现在还只读了一半,书中有关于孩子、家长、老师的一个个感人的故事给我和孩子留下深刻印象。

作为一名家长同时也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看了这些故事深深感到其中的爱!《爱的教育》采用日记的形式,以一个叫安利柯的小男孩的角度讲述他在读书期间每天发生的有趣或有意义的事情,真实记录了他的成长过程。书中的每一个小故事看似简简单单,平平凡凡然而一个“爱”字却贯穿全文,有大至国家、社会、民族的大我之爱,也有小至父母、师长、朋友间的小我之爱。插班进来的格拉勃利亚的小孩,通过老师的介绍不仅让孩子们感觉到祖国的伟大,还让代洛西代表孩子们展示同学之情,兄弟之爱。

这本原来我怀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去读的书,竟然能够如此震撼我的心灵!当我看到父亲教育儿子的细节,我常常想,生活中的我好象少了些耐心,多了些浮躁;少了些宽容,多了些挑剔;少了些鼓励,多了些批评……自己希望孩子在怎样的环境下成长?又希望孩子成为怎样的人?孩子原本是可爱的,在其成长的路上真的需要爱的精神,爱的教育,教会孩子学习,让她拥有爱心,让她懂得做人。

我相信世界上没有父母不爱自已的孩子的,广义讲社会做的一切也都是为了后代,《爱的教育》告诉我们,只有爱是不够的,还得有效地传递。《我的妈妈(爸爸的信)》是用信的形式来传递妈妈对孩子的爱的,给了孩子心灵上的震撼,加深了母子之情。书中爸爸或妈妈的信均是孩子处于认识的十字路口时所提供的一盏明灯,其实质是在有效地传递爱。纯粹的说教有时是没有用的,而应当通过各种途径有效地传递我们的爱,这种爱的力量就会真正成为其正确认识世界的动力。

《爱的教育》这本书让我领悟到了许多的道理,对我们教育孩子是大有禆益的。作者以单纯而幼稚的心,充分表达了心中有爱,所有的爱与情感都是人间最神圣的东西。世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便是爱。是呀,在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一份纯洁的爱,爱是无私的,爱是博大的,只有拥有爱,人生才有最宝贵的价值观;拥有爱,在前的道路才能迈出更强劲的一步。

家长教育读书心得 篇7

读了《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后,让我充分了解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及特殊性,并从中了解到作为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不足之处,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养成良好习惯方面将起到很大的作用。虽然,我们在家里对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等习惯方面都进行了努力和要求,但读了这本书后,还是觉得自己要做的还有很多。首先,我觉得要尊重孩子,也要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作为家长,一般都教育孩子要听话家长的话,这样才是好孩子,才能得到奖励、表扬。但通过读这本书,现在我们改变了想法。我们认为孩子虽然未成年,但他也是一个独立的,有思想的人,需要人去尊重,需要人理解。所以现在家里发生一些有关他的事情时,我们都会问询问他的意见,有时他也能对我们表达自己的意见,有时也需要我们对他进行稍作引导。这样以来,我们觉得他的主见性和自信心也在逐步增强。

其次,对待孩子要保持心平气和的心态。有时,我们叫他做某事或讲解作业时,如果出现不愿意或不明白时,我们就会不耐烦,导致他也出现哭或不愿意做我们要求的事情。但是,现在如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会心平气和给他讲解事情的原委,并且会让他认识到做这些事情的必要性,这样我们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就增多了

以前,我们都不太让他做事情,即使孩子愿意,我们也不愿他插手,怕把事情越做越糟。现在随着孩子一天一天的长大,我们认为做事情可以锻炼他的动手和自理能力,在吃饭时,我们要他摆碗,吃完饭后,我们让他收拾碗筷,在节假日时,他还主动提出要洗碗筷,我们也同意了,当他洗完后,我们还表扬了他。从此,当他提出要帮我们分担家务劳动时,我们一般都不会拒绝他。通过这些事情,我认为激发了孩子多实践、多动手的良好习惯,同时也培养了孩子做事的条理性和责任心。

通过读这本书,让我也认识到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成长的两大环境,学校的教育是大家一视同仁,那么怎么让孩子优于别人呢?就要从加强家庭教育开始,因为家庭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全方位。

家长教育读书心得 篇8

读着《爱的教育》,我思绪万千;合上《爱的教育》,我心潮起伏。这本书没有大事情,不讲大道理,只是用朴素平淡的语言,塑造出了一个个貌似渺小,但实际上却很不平凡的人物,自然生动,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例如铁匠的儿子、少年鼓手、父亲的老师、叙利亚、齐齐勒等等。这些平凡的小人物的命运和情感故事,在我心中激起了一阵阵感情的涟漪。

爱的教育这四个字,说来容易,做起来又何其难!在安利柯的生活中,父母老师如此细腻的用行动教会孩子怎样去爱。看看他们,想想自己,生活中的我好象少了些耐心,多了些浮躁;少了些宽容,多了些挑剔;少了些鼓励,多了些批评经常拿出一副家长的样子来,大有说一不二之势让孩子无条件服从,不能细致地去感受一颗童心。总是感觉孩子已经上学了,长大了,应该懂事了。经常拿大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当孩子达不到要求时,就认为是孩子没有认真的对待这件事,没有专心的去做,进而去批评孩子甚至是打骂孩子,却从来没有认真考虑过自己又是否能真正做到,做的更好。虽然我们在物质生活上给予孩子很多,甚至应有尽有,但是却没有真正走到孩子的心里去,没有成为孩子真正的朋友,孩子对我们的爱怎么会不打折呢?

孩子就是孩子,她不是成年人,要以对待孩子的态度去对待她,去爱她,去尊重她,孩子原本是可爱的,在其成长的路上真的需要爱的精神,爱的教育,教会孩子学习,让她拥有爱心,让她懂得做人。父母是孩子生活中的老师,每天都生活在一起,一言一行,都对孩子有着很大的影响,家长在不经意间的流露,可能给孩子留下很深的印象。我相信自己不会再象以前那样对待孩子了。我会加强与孩子的交流,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让孩子把我当成朋友,而不是只会训斥她的妈妈。我要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正直,诚实,自信,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孩子,以实际行动告诉孩子,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要学会爱自己,更要爱他人,要学会尊重、关爱、友善、感恩,让爱在孩子的心里扎根,让孩子在爱的环境中自由、健康、快乐地成长!

这高尚、纯洁、美好的典范读本,带来我的情感激荡与精神享受远甚于孩子,感谢这一份爱的作业!

家长教育读书心得 篇9

当我今天观看了季淑华老师的讲座后,我感悟颇深,我们作为父母的,应当平等地与孩子交流,给予他尊重,同时理解并鼓励他而不是一味地去克制。

首先与孩子如何平等交流呢?尊重、理解和鼓励是最好的办法,尊重既指对孩子无条件地接纳,也意味着平等与信任,更意味着真诚理解是指对孩子的情感给予支持和回应,这不仅可以让孩子得到爱与归属感,也可以让孩子更加懂得爱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并思考问题。

鼓励既夸奖孩子,会给孩子一种可以自己掌握的感觉,会让孩子认识到成功与否掌握在自己手中。

当我们做到了尊重、理解和支持孩子后,不仅可以实现和孩子平等交流,更能帮助孩子成就更好的自己。

随着时代的进步,生活越来越美好,教育也越来越受重视。望子成龙是每个家长的心愿,在望子成龙的路上,家庭教育是密不可分的。

今天看了这个家庭教育之平等交流,予以尊重,理解和鼓励,我深有体会!

小时候父母都是农民,不懂什么家庭教育,只要你按时上学就行了。可是现在不一样了,网络发达了,小孩接触的东西多了,心理也发生了变化。十几岁正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也是叛逆期,这时他就需要大人的理解与尊重。这时候他就像个小大人,有了自己的想法。

就说我儿子吧!满脑子都是奇奇怪怪的想法,但他愿意跟我交流,我也经常鼓励他去做。

从一个个案例可以看出一个孩子的成长,好的家庭教育是不可缺少的!作为家长我们更应该多学习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培育好我们的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