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人糕教案锦集五篇

千人糕教案锦集五篇。

教师将主要教学内容从课本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因此编写教案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教案课件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工作总结之家小编为大家精选了题为“千人糕教案”的文章,希望大家喜欢,并建议您将本文保存下来以便参考!

千人糕教案(篇1)

一、说教材

《千人糕》一文以父子对话的形式,介绍了千人糕的制作过程,告诉我们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社会更美好的道理。

二、说教学目标:

发展语言的关键是创设能使孩子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同时孩子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根据《纲要》中语言领域的目标和指导要点提示以及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我制定了以下目标:

1.认识“糕、特”等13个生字,会写“能、桌”等9个生字。

2.试着默读课文,能借助图画说出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

3.能联系自己的生活,举例说说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根据教学目标和本课的内容、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重难点为: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千人糕背后蕴含的意义。

下面我来说说本课的教法和学法。

三、教法和学法

教法:朱熹在《孟子集注》中说过,“事必有法,然后可成。”教学方法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生动、有趣、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此,我选择了导读法、谈话法、讨论法来组织教学,指导学生在感悟文章的主旨,理解“千人糕”的制作过程,明白许多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

学法:结合本课蕴含深刻道理的特点,我在这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指导学生用默读法、复述法、讨论法来把握文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说教学设计:

(1)激趣导入

谈话导入。课的开始谈话,从糕点引入,让学生自由说吃过的糕点,提问质疑引入课堂。

(2)整体感知

老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内容,不用任何教具,依据孩子无意注意站主要地位,有意注意还不稳定的特点,为了避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影响孩子对故事内容的感知,通过听课文朗读,提出问题,课文是谁和谁的对话,谈话的内容是什么?

(3)品读课文

借助插图练说。借助课文的两幅插图,观察图画上的事物、人物,通过课件理解米糕的制作过程,从看图到看文字,找出讲述图画内容的句子。最后借助提示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体现了“学表达”的语言运用要求,需要学生经历从阅读理解到内化转换再到说话表达的学习语言运用的全过程。

(4)拓展延伸

结合生活经验,生活实际,仿照课文进行说话,感悟课文的主题,让学生明白不仅是千人糕还是生活的每一样东西,都需要经过很多人的劳动,才能供我们食用和使用。

五、板书设计

6 千人糕

大米 农民种的稻子加工

糖 甘蔗汁、甜菜汁熬

甘蔗、甜菜 人种出来的

米糕完成 包装、送货、销售

《千人糕》这个故事,主要的借助孩子经常吃到糕点,揭示一个生活哲理:每一样物品都凝聚了大量的劳动,享用时,应该对劳动者心生感激之情。延伸到国学诵读,特别是已学过的《悯农》,理解粮食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粮食,爱护劳动成果。

千人糕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

难点:

理解课文所揭示的道理。

教学具准备:

字卡,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10千人糕

2、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课文

读后讨论:千人糕就是什么糕?(重阳糕)为什么称重阳糕为千人糕?

2、自由练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

3、试读课文

(1)试读第一自然段。

A、出示生字卡片:重、米、普、吗

指名认读,注意:“重”是后鼻音,“吗”是轻声。

B、出示句子:这不就是普通的糕吗?

领读句子,指名读句子。

C、指名试读课文。

读后师生共同评议。

(2)试读第二自然段。

A、出示生字卡片:碾、磨

指名认读生字,注意:“碾”是鼻音。

B、指名试读课文。

师生共同评议。

(3)试读第三自然段。

A、抽读生字卡片:接、需、厂、纺、纱、制、加、锅。

提醒学生读准下列字音:厂、纱、制。

B、出示句子:

一说起布,就会想到种棉花的,摘棉花的,纺纱的,织布的,还有制造纺织机的……

这句话读时要注意停顿。

C、指名试读课文。

(4)试读第四自然段。

A、提醒读准边音“劳”。

B、指名读课文。

要求注意句子中间的停顿。

4、再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读后讨论。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给下列生字加上音节。

()()()()

锅重吗厂

()()()

制劳碾

二、精读课文

1、精读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师介绍“重阳节”的来历和有关知识。

(3)比较句子,指导朗读。

A、出示:这不就是普通的糕吗?怎么说是千人糕呢?

B、讨论:这两句话是什么句式?两句话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谁能把第一句话换个说法?

(两句话后面都是问好,但第一句话并不表示疑问,它可以改说成:这是普通的糕。第二句话表示的是疑问。)

C、指导读句子。

第一句要用肯定的语气读,第二句要读出疑问的语气。

D、指名试读,齐读。

2、精读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2、3两个自然段。

这两个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A、妈妈一共说了几句话?

B、指名读妈妈说的第二句话,妈妈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C、指导读妈妈说的第一句话。

“怎么不是?”什么意思?我们应该怎样读?(用肯定的语气)

教师范读,指名读。

D、指名读妈妈说的第三句话。

指名读句子,这句话后面用的是什么标点符号?我们应该怎样读?

(这句话后面是感叹号,要读出感叹的语气)

E、小结第2自然段。

这段话告诉我们,做糕需要米粉,米粉来得不容易。

(3)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A、我们蒸糕需要哪些东西?

(板书:锅、煤、布)

B、锅、煤、布是怎么来的?

C、除了课文中提到的人外,还有哪些人的劳动?

D、指导朗读、

提醒学生要用谈心的语气读,速度要不快不慢,最后一句话要读出感叹的语调,“还”要重读。

齐读第三自然段。

E、小结第三自然段。

3、精读第四自然段。

(1)默读第四自然段。

(2)出示句子:

哪怕是一块普普通通的米糕,也是成千上万人劳动的成果呀!

A、比较词语:普通普普通通

(普普通通比普通程度上要深些,在上面的句子中强调了米糕的普通)

B、指名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一块普通的糕,都要经过成千上万人的劳动,那么,一个不平凡的东西不更是如此吗?看来,世界上任何一样东西都要许多人共同劳动,才能创造出来。)

C、练习说话。

以你生活中的任何一样东西为例,学习课文的表达方式,说说这东西也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出来的。

D、小结: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我们需要的东西五花八门,而这一切需要许许多多的人共同努力,互相协作,才能得到。

三、总结课文

1、齐读课文。

2、指名说说学习过这篇课文后,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四、课堂练习

1、口头扩词

劳:()()()()()

普:()()()()()

接:()()()()()

制:()()()()()

2、填空。

(1)“这不就是普通的糕吗?”这句话的意思是

因为,所以说是千人糕。

(3)读了这篇课文,我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

五、作业

练习背诵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指名朗读课文。

2、同桌练习背诵课文。

二、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引导自学生字字形。

要求:找出形近字。

找出难写难记的字。

2、检查自学情况。

(1)哪些字与我们学过的字有点像?

重童米木吗妈广厂加功

(2)指名说哪些字笔顺难把握。

制重普

3、指导书写。

制:左宽右窄。

接、吗:左窄右宽。

重、厂、米:要居中写。

三、课堂练习

1、抄写生字两遍。

2、读一读,再抄写。

重阳劳动需要笑着说

中午制造还要接着说

3、比一比,再组词。

木()马()广()功()

米()妈()厂()加()

4、照样字写词语。

普通普普通通

()()

()()

()()

()()

千人糕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16个汉字,会认会写9个字学习新的偏旁部首正确读写有关词语。掌握多音字“的'”的用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教学重点:

1、认识16个汉字会认会写9个字学习新的偏旁部首正确读写有关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同学们看到题目的时候,你想说些什么啊?今天我们一起来尝一尝这个“千人糕”好不好?

2、齐读课题《千人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我们读一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在讲些什么?

2、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3、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4、教师逐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5、努力把文章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三、生字认读,读准字音

1、课文同学们已经读熟了。现在课文中的生字宝宝,从课文中走出来了,你还认识它们吗?

2、出示生字指读:糕、特、嘛、买、糖、蔗、汁、菜、熬、算、销、售、劳、的、确、应。

3、注音领读。

4、重点认读:特、的、确、应、汁。

(1)比较认知“特”和“确”: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由偏旁加上学过的旧字组成的,比较容易识记。(出示谜语帮助识记生字。)

(2)“的”字强调音节是“dí”,还有一个读音“de”。要注意区分开,在文中的词语“的确”中读第一个音节。

(3)“应”字强调音节是“yīnɡ”,还有一个读音“yìnɡ”。要注意区分开,在文中的词语“应该”中读第一个音节。

(4)“特”字也是左右结构的字。出示谜语,帮助理解生字。

(5)出示图片帮助识记生字“甘蔗”和“甜菜”。

5、猜谜语。

寺旁有头牛——特

加水十次——汁

石头一角——确

6、开火车读准字音。

四、情景朗读,感知文本

导学:同学们看到题目的时候,你想说些什么啊?今天我们一起来尝一尝这个“千人糕”好不好?一起来学习《千人糕》。

1、一天爸爸对孩子说:“今天我们来吃千人糕吧。”(把句子读通顺。)

2、“爸爸,什么是千人糕?”孩子好奇地问。(想一想如何才能读出“好奇”的语气。)

3、“需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的糕。”爸爸回答。(真好奇啊!这到底是什么样的啊?)

4、孩子想:这糕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一定特(tè)别大,也许比桌子还大吧?(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哦。这句话后面用的是什么标点符号?我们应该怎样读?)

5、爸爸端来一块糕,那糕看上去跟平时吃的糕没有什么两样。难道它的味道很特别吗?孩子急忙尝了尝,笑了:“这就是平常吃过的米糕嘛(mɑ)!您给我买(mǎi)过。”(到底是什么回事呢?)

6、爸爸说:“是的,就是平常吃的米糕。你知道这糕是怎么做成的吗?”(很想知道,你呢?)

7、孩子说:“是把大米磨(mò)成粉做的,还加了糖(tánɡ)。”

8、爸爸说:“是啊,大米是农民种的稻子加工出来的。农民种稻子需要种子、农具、肥料、水……”(朗读时注意顿号的停顿时间。)

9、爸爸接着说:“糖呢,是用甘蔗(zhè)汁(zhī)、甜菜(cài)汁熬(áo)出来的。甘蔗、甜菜也要有人种。熬糖的时候,要有工具,还得有火……就算(suàn)米糕做好了,还得要人包装、送货、销(xiāo)售(shòu),这些又需要很多人的劳(láo)动。”(注意把长句子读通顺、流利。)

10、爸爸拿起面前的糕,说:“你想想,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bǎi)在我们面前。”(大家的力量!)

11、孩子听了爸爸的话,仔细想了想,说:“爸爸,这糕的(dí)确(què)应(yīnɡ)该叫‘千人糕’啊!”(原来是这样!,流利,读通顺哦!)

五、课堂展示

1、比较句子,指导朗读。

A、出示:

这就是平常吃过的米糕嘛!

就是平常吃的米糕。

B、讨论:

这两句话是什么句式?

两句话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C、指导读句子。

第一句要读出疑问的语气。

第二句要用肯定的语气读。

2、小组推荐优秀小选手分角色朗读课文。

3、练习说话。

以你生活中的任何一样东西为例,说说还有哪些东西也是千万人合力得来的,让我们心怀感恩吧。(播放音乐:感恩的心)

六、学写生字

课文同学们读得真美。现在我们拿出小手来写生字吧,相信你也可以写得很好。

1、出示生字:能、味、买、具、甘、汁、甜、菜、劳。

2、指导学生观察写法,板书笔顺。

3、打开“优教学生字”,讲解生字的意义与写法。

重点学习:“味、具、汁、劳”的注意要点。(预设:“具”三横不要少一横。“味”注意“未”上横短,下横长。“汁”想一想其它“氵”的字。“劳”注意偏旁下面没有一点。)

4、学生临习生字。

七、巩固练习

1、打开“基础训练—《千人糕》”,一起来闯关吧!

2、完成配套练习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出示本课生字,学生认读,出示拼音练读。

2、给生字组词,开火车组词。出示词语,开火车读词语。

3、出示词语,大家抢读,美读,大声读,体会语言的美好。

4、复习生字,出示形近字组词,大家进行开火车。

5、出示多音字、同音字,进行训练与积累。

6、学习生字,说一说同一个偏旁的字有什么特点。

7、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二、课文赏析

(一)品读第1—4自然段。

导学:同学们看到题目的时候、你想说些什么啊?今天我们一起来尝一尝这个“千人糕”好不好?一起来学习《千人糕》。一天,爸爸对孩子说:“今天我们来吃千人糕吧。”“爸爸,什么是千人糕?”孩子好奇地问。

“需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的糕。”爸爸回答。

孩子想:这糕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一定特(tè)别大,也许比桌子还大吧?

1、你在这些文本中读到了什么?

2、你从哪些词语中读到的呢?

3、“千人糕”是什么呢?我也很好奇,小朋友们,你好奇吗?

4、为什么用“很多很多”呢?

5、在孩子的想象中,“千人糕”是怎样的呢?

(二)课堂展示

观察一下标点符号的用法。

A、提示语在前面,加:“”

B、提示语在中间,加“”,“”

C、提示语在后面,加“。”

(三)品读第5—9自然段。

爸爸端来一块糕,那糕看上去跟平时吃的糕没有什么两样。难道它的味道很特别吗?孩子急忙尝了尝,笑了:“这就是平,吃过的米糕嘛(mɑ)!您给我买(mǎi)过。”

爸爸说:“是的,就是平常吃的米糕。你知道这糕是怎么做成的吗?”

孩子说:“是把大米磨(mò)成粉做的,还加了糖(tánɡ)。”

爸爸说:“是啊,大米是农民种的稻子加工出来的。农民种稻子需要种子、农具、肥料、水……”

爸爸接着说:“糖呢,是用甘蔗(zhè)汁(zhī)、甜菜(cài)汁熬(áo)出来的。甘蔗、甜菜也要有人种。熬糖的时候,要有工具,还得有火……就算(suàn)米糕做好了、还得要人包装、送货、销(xiāo)售(shòu),这些又需要很多人的,(láo)动。”

1、难道它的味道很特别吗?

2、试着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3、平常吃过的米糕为什么就叫做“千人糕”了呢?

4、“那糕看上去跟平时吃的糕没有什么两样”这个是什么意思呢?

5、观察一下标点符号的用法。

6、顿号用途:分隔同类的并列的事,通常是单字、词语或短句,当中的停顿较逗号短。

7、用上“就算……还得……”说一句话。

8、用上“要有……还得有……”说一句话。

9、仿照例子写句子。

AABB:平平常常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四)品读第10—11自然段。

爸爸拿起面前的糕,说:“你想想,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bǎi)在我们面前。”(大家的力量!)

孩子听了爸爸的话,仔细想了想,说:“爸爸,这糕的(dí)确(què)应(yīnɡ)该叫‘千人糕’啊!”

1、“才”,说明了“千人糕”制作的不易。

2、想一想“经过”的意思,并用上“……经过……”说一句话。

3、的确:确乎,确实。试着说一句话吧!

4、为什么叫它“千人糕呢”?

三、交流分享

1、生活中还有什么也是通过大家合作得来呢?(播放音乐:众人划桨开大船)

2、句式训练。

例:

看到“千人糕”,我想到了农民、稻谷、大米、甘蔗汁、包装……

看到“衣服”,我想到……

看到“铅笔”,我想到……

四、中心点击

世界上任何一样东西都要许多人共同劳动,才能创造出来。

五、巩固练习

打开“阅读训练—《千人糕》”,一起来闯关吧!

六、作业布置

1、写会本课生字。

2、把积累的好词好句子写到小本本上。

3、把自己懂得的道理写在“我的小本本上”。

千人糕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16个汉字,会认会写9个字学习新的偏旁部首正确读写有关词语。掌握多音字“的”的用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教学重点:

1、认识16个汉字会认会写9个字学习新的偏旁部首正确读写有关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同学们看到题目的时候,你想说些什么啊?今天我们一起来尝一尝这个“千人糕”好不好?

2、齐读课题《千人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我们读一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在讲些什么?

2、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3、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4、教师逐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5、努力把文章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三、生字认读,读准字音

1、课文同学们已经读熟了。现在课文中的生字宝宝,从课文中走出来了,你还认识它们吗?

2、出示生字指读:糕、特、嘛、买、糖、蔗、汁、菜、熬、算、销、售、劳、的、确、应。

3、注音领读。

4、重点认读:特、的、确、应、汁。

(1)比较认知“特”和“确”: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由偏旁加上学过的旧字组成的,比较容易识记。(出示谜语帮助识记生字。)

(2)“的”字强调音节是“dí”,还有一个读音“de”。要注意区分开,在文中的词语“的确”中读第一个音节。

(3)“应”字强调音节是“yīnɡ”,还有一个读音“yìnɡ”。要注意区分开,在文中的词语“应该”中读第一个音节。

(4)“特”字也是左右结构的字。出示谜语,帮助理解生字。

(5)出示图片帮助识记生字“甘蔗”和“甜菜”。

5、猜谜语。

寺旁有头牛——特

加水十次——汁

石头一角——确

6、开火车读准字音。

四、情景朗读,感知文本

导学:同学们看到题目的时候,你想说些什么啊?今天我们一起来尝一尝这个“千人糕”好不好?一起来学习《千人糕》。

1、一天爸爸对孩子说:“今天我们来吃千人糕吧。”(把句子读通顺。)

2、“爸爸,什么是千人糕?”孩子好奇地问。(想一想如何才能读出“好奇”的语气。)

3、“需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的糕。”爸爸回答。(真好奇啊!这到底是什么样的啊?)

4、孩子想:这糕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一定特(tè)别大,也许比桌子还大吧?(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哦。这句话后面用的是什么标点符号?我们应该怎样读?)

5、爸爸端来一块糕,那糕看上去跟平时吃的糕没有什么两样。难道它的味道很特别吗?孩子急忙尝了尝,笑了:“这就是平常吃过的米糕嘛(mɑ)!您给我买(mǎi)过。”(到底是什么回事呢?)

6、爸爸说:“是的,就是平常吃的米糕。你知道这糕是怎么做成的吗?”(很想知道,你呢?)

7、孩子说:“是把大米磨(mò)成粉做的,还加了糖(tánɡ)。”

8、爸爸说:“是啊,大米是农民种的稻子加工出来的。农民种稻子需要种子、农具、肥料、水……”(朗读时注意顿号的停顿时间。)

9、爸爸接着说:“糖呢,是用甘蔗(zhè)汁(zhī)、甜菜(cài)汁熬(áo)出来的。甘蔗、甜菜也要有人种。熬糖的时候,要有工具,还得有火……就算(suàn)米糕做好了,还得要人包装、送货、销(xiāo)售(shòu),这些又需要很多人的劳(láo)动。”(注意把长句子读通顺、流利。)

10、爸爸拿起面前的糕,说:“你想想,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bǎi)在我们面前。”(大家的力量!)

11、孩子听了爸爸的话,仔细想了想,说:“爸爸,这糕的(dí)确(què)应(yīnɡ)该叫‘千人糕’啊!”(原来是这样!,流利,读通顺哦!)

五、课堂展示

1、比较句子,指导朗读。

A、出示:

这就是平常吃过的米糕嘛!

就是平常吃的米糕。

B、讨论:

这两句话是什么句式?

两句话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C、指导读句子。

第一句要读出疑问的语气。

第二句要用肯定的语气读。

2、小组推荐优秀小选手分角色朗读课文。

3、练习说话。

以你生活中的任何一样东西为例,说说还有哪些东西也是千万人合力得来的,让我们心怀感恩吧。(播放音乐:感恩的心)

六、学写生字

课文同学们读得真美。现在我们拿出小手来写生字吧,相信你也可以写得很好。

1、出示生字:能、味、买、具、甘、汁、甜、菜、劳。

2、指导学生观察写法,板书笔顺。

3、打开“优教学生字”,讲解生字的意义与写法。

重点学习:“味、具、汁、劳”的注意要点。(预设:“具”三横不要少一横。“味”注意“未”上横短,下横长。“汁”想一想其它“氵”的字。“劳”注意偏旁下面没有一点。)

4、学生临习生字。

七、巩固练习

1、打开“基础训练—《千人糕》”,一起来闯关吧!

2、完成配套练习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出示本课生字,学生认读,出示拼音练读。

2、给生字组词,开火车组词。出示词语,开火车读词语。

3、出示词语,大家抢读,美读,大声读,体会语言的美好。

4、复习生字,出示形近字组词,大家进行开火车。

5、出示多音字、同音字,进行训练与积累。

6、学习生字,说一说同一个偏旁的字有什么特点。

7、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二、课文赏析

(一)品读第1—4自然段。

导学:同学们看到题目的时候、你想说些什么啊?今天我们一起来尝一尝这个“千人糕”好不好?一起来学习《千人糕》。一天,爸爸对孩子说:“今天我们来吃千人糕吧。”“爸爸,什么是千人糕?”孩子好奇地问。

“需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的糕。”爸爸回答。

孩子想:这糕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一定特(tè)别大,也许比桌子还大吧?

1、你在这些文本中读到了什么?

2、你从哪些词语中读到的呢?

3、“千人糕”是什么呢?我也很好奇,小朋友们,你好奇吗?

4、为什么用“很多很多”呢?

5、在孩子的想象中,“千人糕”是怎样的呢?

(二)课堂展示

观察一下标点符号的用法。

A、提示语在前面,加:“”

B、提示语在中间,加“”,“”

C、提示语在后面,加“。”

(三)品读第5—9自然段。

爸爸端来一块糕,那糕看上去跟平时吃的糕没有什么两样。难道它的味道很特别吗?孩子急忙尝了尝,笑了:“这就是平,吃过的米糕嘛(mɑ)!您给我买(mǎi)过。”

爸爸说:“是的,就是平常吃的`米糕。你知道这糕是怎么做成的吗?”

孩子说:“是把大米磨(mò)成粉做的,还加了糖(tánɡ)。”

爸爸说:“是啊,大米是农民种的稻子加工出来的。农民种稻子需要种子、农具、肥料、水……”

爸爸接着说:“糖呢,是用甘蔗(zhè)汁(zhī)、甜菜(cài)汁熬(áo)出来的。甘蔗、甜菜也要有人种。熬糖的时候,要有工具,还得有火……就算(suàn)米糕做好了、还得要人包装、送货、销(xiāo)售(shòu),这些又需要很多人的,(láo)动。”

1、难道它的味道很特别吗?

2、试着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3、平常吃过的米糕为什么就叫做“千人糕”了呢?

4、“那糕看上去跟平时吃的糕没有什么两样”这个是什么意思呢?

5、观察一下标点符号的用法。

6、顿号用途:分隔同类的并列的事,通常是单字、词语或短句,当中的停顿较逗号短。

7、用上“就算……还得……”说一句话。

8、用上“要有……还得有……”说一句话。

9、仿照例子写句子。

AABB:平平常常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四)品读第10—11自然段。

爸爸拿起面前的糕,说:“你想想,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bǎi)在我们面前。”(大家的力量!)

孩子听了爸爸的话,仔细想了想,说:“爸爸,这糕的(dí)确(què)应(yīnɡ)该叫‘千人糕’啊!”

1、“才”,说明了“千人糕”制作的不易。

2、想一想“经过”的意思,并用上“……经过……”说一句话。

3、的确:确乎,确实。试着说一句话吧!

4、为什么叫它“千人糕呢”?

三、交流分享

1、生活中还有什么也是通过大家合作得来呢?(播放音乐:众人划桨开大船)

2、句式训练。

例:

看到“千人糕”,我想到了农民、稻谷、大米、甘蔗汁、包装……

看到“衣服”,我想到……

看到“铅笔”,我想到……

四、中心点击

世界上任何一样东西都要许多人共同劳动,才能创造出来。

五、巩固练习

打开“阅读训练—《千人糕》”,一起来闯关吧!

六、作业布置

1、写会本课生字。

2、把积累的好词好句子写到小本本上。

3、把自己懂得的道理写在“我的小本本上”。

千人糕教案(篇5)

《千人糕》是一篇文浅情深,易于理解的课文。在新课标指导下的教学,我首先想到的是重在对学生文化的认识,知识的积累和情感的熏陶,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引导学生从这三方面加以理解。

一、 文化认识,共同努力互相协作。 全文的中心是赞美合作精神,要让学习懂得任何一样东西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结果,怎样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热情,我首先从导入上设悬,让学生带着思考步入对课文的认识,基于这一点,学生能较快找出文章的中心,从而从客观上实现时文章的突破,在细节的处理上我注重口语训练,表达情感,因为口语表达训练是语文能力的外?在读中加以认识,在认识中加以理解,在理解后方有感悟。

二、 知识积累。 所谓知识积累,就是希望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的同时同旧有的知识加以融会贯通,只有在学习的过程中加以链接,才能让学生的学习过程产生兴趣,加深理解。比如我在教学时,注重启发学生头脑中旧有的知识,在学习课文时,注重同学生现实的生活联系起来,从而从真正意义上体现了新课标所提出的人文性、生活性,让语文学习同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三、 情感熏陶,阅读拓展。 本节课我认为最好的设计就是在于对学生情感的熏陶,阅读的拓展。让学生通过对传统节日的认识,丰富自身的情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种拓展,不仅仅体现为知识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实现情感的`接受,我发现当我打开这些传统节日时,学生眼中充满着新奇,这不是我们教学收到的最佳效果,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只有用心的老师才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只有情感上得到满足的学生,才能真正证明一堂课的成功。 学生不仅受到传统文化的教育,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了解,又增加了阅读兴趣,扩展了知识面,同时学会了一种新的学习方法,还为第三单元《传统节日》一课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最后通过对本节课的教学,我也认识到学生的表现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中间有思维敏捷的,有后进的,在这个过程中我就感受到我的设计还应更大地面对全体学生,怎样才能把这一环设计好。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是学生学好课文的前提,但我们还应面对全体学生,把每一个细节都要落实好,把具体的操作过程要把握好,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今后更要注重体现达到目标教学中过渡目标的设置,一环扣一环,一脉相承。

GZ85.com扩展阅读

千人糕教案精品十二篇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预先准备好的,教案课件里的内容是老师自己去完善的。编制好的教案可以为学生的知识掌握提供必要的保障。探索“千人糕教案”这个主题的奥秘让我们一起去揭开它们,如果您觉得本文有用请把它加入收藏夹中!

千人糕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糕、特”等16个生字,会写“能、桌”等9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的”的读音。

2.默读课文,能借助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千人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

3.能联系自己的生活,举例说说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教学重难点]

1.自主识字,初步掌握用默读的方式了解米糕制作的过程。

2.能联系生活实际,懂得劳动成果来之不易的道理。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出示图片:同学们,这是什么?(蛋糕)你们知道它是怎么制作而成的吗?(学生自由回答,师不予评价)

2.今天,我们的小作者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份糕点,看看和我们平常吃的糕点有什么不一样吧!(板书课题)

3.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

二、读文识字,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想一想文中讲了些什么。

2.标注自然段,画出课后生字,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3.出示生字词,指名读,开火车读。

(1)重点认读:“蔗、汁”为翘舌音,“菜、算”为平舌音;“嘛”读轻声;“应”读一声;“的确”的“的”是多音字,读“dí”。

(2)出示图片,帮助识记“甘蔗”和“甜菜”。

4.指名朗读各段,思考课前质疑的问题是否得到解答,学生交流,教师总结。

5.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告诉了我们什么?(通过父子的3次对话,爸爸告诉孩子,千人糕是很多人共同劳动的成果。)

过渡:千人糕到底是怎样做成的呢?让我们一起去瞧瞧吧!

三、学习课文第1~5自然段

1.自由读第1~5自然段,想一想千人糕是什么样的。

2.分角色朗读这几段话。

3.思考下列问题,从文中找出答案。

(1)千人糕是什么样子的?

(2)出示:难道它的味道很特别吗?这就是平常吃过的米糕嘛!

指导朗读:第一句读出好奇、疑惑的语气,第二句读出肯定的语气。

(3)千人糕是怎么做成的呢?(需要很多很多人共同劳动才能做成的糕,互相讨论)

四、书写指导

1.学习“能、桌、味、买”四个生字。

能:左下部的“月”字撇画要改为竖画,右边两个“匕”字分写上下格,下“匕”略大。

味:右边“未”字,上横短,下横长,注意与“末”字区别。

买:起笔横勾居上居中,末笔要写成长点,而不是捺画。

2.学生练习书写,师生共同评价。

3.练习组词说句子。

4.查字典填空。

“能”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再查音节;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再查画。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积累近义词。

好奇特别急忙

2.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千人糕,但是千人糕是怎么做成的,我们还没有找到答案,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

二、研读第6~11自然段

1.指名读第6~9自然段。

(1)出示问题:千人糕是怎样做成的?

(2)分组讨论,得出结论。

出示课本句子及千人糕制作流程图:千人糕是把大米磨成粉做的,还加了糖。

(3)从千人糕的制作过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讨论)

(没有工人叔叔和农民叔叔以及其他人的合作,没有他们的辛勤劳动,我们是很难吃上这香甜的'“千人糕”的。)

2.读第10~11自然段。

出示句子: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

(1)比较词语:平常——平平常常(“平平常常”比“平常”程度上要深些,在上面的句子中强调了米糕的普通)

(2)指名说这句话的意思。(一块普通的糕,都要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那么,一个不平凡的东西不更是如此吗?看来,世界上任何一样东西都要许多人共同劳动,才能创造出来。)

(3)练习说话。以生活中的任何一样东西(衣服、文具等)为例,学习课文的表达方式,说说这东西也是由很多很多人共同劳动创造出来的。

(4)小结: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我们需要的东西五花八门,而这一切需要许许多多的人共同努力,互相协作,才能创造出来。

3.齐读课文,思考: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珍惜劳动成果)

三、指导书写

1.学习“具、甘、甜、菜、劳”5个生字。

2.学生互相交流写字方法。学生提出难写的字,教师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

具:框内三短横等长,注意不要漏写。

甘、甜:带有相同的偏旁“甘”,都表示甜的意思。

菜:上“艹”下“木”,中间是“爫”。

3.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注意提示执笔和写字姿势。

4.评议学生写的字,学生积累本课喜欢的词语。

[教学板书]

6千人糕

[教学反思]

《千人糕》一文的中心是赞美合作精神,让学生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很多很多人共同劳动的结果。怎样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呢?我首先从导入上设悬,让学生带着思考步入对课文的认识,基于这一点,学生能较快找出文章的中心,从而实现对文章的突破。在细节的处理上,我注重口语表达训练,因为口语表达训练是语文能力的外延,在读中加以认识,在认识中加以理解,在理解后方有感悟。

千人糕教案(篇2)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自主识记,交流方法,游戏巩固并正确读写生字。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自读自悟,合作学习,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所揭示的道理。

第一课时

(一)投影画面,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美食——千人糕。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质疑: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为什么叫做“千人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提出要求:

画出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读通课文,读准字音,不多字,不少字,不重复;标出自然段序号。

2、我会读生字。(多媒体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nénɡ wèi mǎi jù ɡān zhī tián cài láo

能味买具甘汁甜菜劳

(1)读第一行生字:同桌互读。同桌读有困难的地方帮助他纠正,读得好的地方表扬他并向他学习。师生共同订正:

“甜”三拼音节,“菜”是平舌音,“汁”是翘舌音,“甘”是前鼻音,“能”为后鼻音。

代表读,开火车读,齐读。

出示:

ɡāo tè mɑ zhè áo suàn xiāo shòu dí què yīnɡ

糕特嘛蔗熬算销售的确应

(2)指名读第二行生字,纠正以下几个生字的读音。

“算”是平舌音,“蔗、售”是翘舌音。

“应”:整体认读音节,后鼻音。

(3)检查评价。谁能大胆、响亮地读给大家听?指生读。

大家觉得他读得怎样?评价后再读。

3、再读课文,初知内容。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了解课义内容,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

(2)自由读文,小组交流。

(3)汇报交流,师总结。

课文写了听爸爸讲千人糕的复杂制作过程。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能味买具甘汁甜菜劳

读一读生字,并扩词。

2、这些生字,你们是怎么记住的?

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字:

加一加:“口+未”就是“味”,“舌+甘”就是“甜”,“艹+菜”是“菜”。

减一减:“实”减掉宝盖头上的的两个点,就是“买”。“熊”减掉“灬”就是“能”。“真”减掉“十”就是“具”。

换一换:“叶”去掉“口”,换成“氵”,就是“汁”。

猜谜语:“草桥飞云动”,是“劳”;“要知甜不甜,快去用舌舔一舔。”是“甘”。

3、自由组合学习生字,观察一下上面的生字,想一想怎样才能把他们写正确、美观?

4、让学生相互交流分析生字字形,生自由说,师适当补充。

出示生字的田字格课件:能味买具甘汁甜菜劳。

“能”;右边的两个“匕”,是先写撇,再写竖弯钩。

“具”上面不是“且”,要多一横。

“劳”注意不要漏掉中间的“冖”。

另外,“汁”左右结构,左窄右宽。“菜”上下结构,上窄下宽。“甘”是独体字,横基本压住横中线上。

5、当小老师教,说说生字的笔顺,教师范写。

6、学生书写生字。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7、交流反馈,展出写得好的学生作业。说说好在哪里。

8、游戏巩固识字。

(1)“找朋友”。出示形旁和声旁,学生根据形旁和声旁组成生字。

(2)“我指你认”。一个学生指生字,一个学生在文中找含生字的词或句子。

(四)课堂回顾,教师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千人糕的`复杂制作过程,还认识了许多生字朋友,收获可真不小。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学习课文讲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质疑导入。

1.检查认读生字词。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了千人糕的制作是很复杂的,到底有多复杂呢?下面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二)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1、精读课文第1—5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比较句子,指导朗读。

A出示:难道它的味道很特别吗?

B讨论:这句话是什么句式?谁能把这句话换个说法?

(这句话是反问句。它可以改说成:它的味道并不特别。)

C指导读句子。

读出反问的语气。

D指名试读,齐读。

2、精读第6—9自然段。

(1)指名读6—9自然段。

这几个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千人糕是怎么做成的。)

自由读6—9自然段。回答下列提问:

A种大米需要哪些东西?

(板书:种子、农具、肥料、水……)

B糖是怎么来的?

(从甘蔗、甜菜中熬出来。)

C熬糖需要什么工具?

(工具、火)

D米糕做好后,怎么卖出去?

(包装、送货、销售)

E指导朗读、

提醒学生要用谈心的语气读,速度要不快不慢,最后一句话要读出感叹的语调,“还”要重读。

齐读第6—9自然段。

3、精读第10、11自然段。

(1)默读第10自然段。

(2)出示句子:

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

A比较词语:平常平平常常

(普普通通比普通上要深些,在上面的句子中强调了米糕的平常)

B指名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一块普通的糕,都要经过成许多的劳动,那么,一个不平凡的东西不更是如此吗?看来,世界上任何一样东西都要许多人共同劳动,才能创造出来。)

C练习说话。

以你生活中的任何一样东西为例,学习课文的表达方式,说说这东西也是成许多人共同劳动出来的。

(一张普普通通的白纸,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

(三)小结全文。

1、齐读课文。

2、指名说说学习过这篇课文后,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板书设计

6千人糕

米粉 米 稻子 农民

糖 甘蔗 甜菜 农民

熬糖 锅 煤 工人

米糕 包装 送货 销售 商人

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协作,才能使社会更美好!

千人糕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协作,才能使社会更美好!

读后讨论:千人糕就是什么糕?(重阳糕)为什么称重阳糕为千人糕?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

(1) 试读第一自然段。

领读句子,指名读句子。

C 指名试读课文。

读后师生共同评议。

B指名试读课文。

师生共同评议。

(3) 试读第三自然段。

一说起布,就会想到种棉花的,摘棉花的,纺纱的,织布的,还有制造纺织机的……

这句话读时要注意停顿。

C 指名试读课文。

(4) 试读第四自然段。

A 提醒读准边音“劳”。

B 指名读课文。

要求注意句子中间的停顿。

(2) 读后讨论。

千人糕教案(篇4)

《千人糕》是一篇文浅情深,易于理解的课文。在新课标指导下的教学,我首先想到的是重在对学生文化的认识,知识的积累和情感的熏陶,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引导学生从这三方面加以理解。

一、 文化认识,共同努力互相协作。 全文的中心是赞美合作精神,要让学习懂得任何一样东西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结果,怎样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热情,我首先从导入上设悬,让学生带着思考步入对课文的认识,基于这一点,学生能较快找出文章的中心,从而从客观上实现时文章的突破,在细节的处理上我注重口语训练,表达情感,因为口语表达训练是语文能力的外?在读中加以认识,在认识中加以理解,在理解后方有感悟。

二、 知识积累。 所谓知识积累,就是希望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的同时同旧有的知识加以融会贯通,只有在学习的过程中加以链接,才能让学生的学习过程产生兴趣,加深理解。比如我在教学时,注重启发学生头脑中旧有的知识,在学习课文时,注重同学生现实的生活联系起来,从而从真正意义上体现了新课标所提出的人文性、生活性,让语文学习同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三、 情感熏陶,阅读拓展。 本节课我认为最好的设计就是在于对学生情感的熏陶,阅读的拓展。让学生通过对传统节日的认识,丰富自身的情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种拓展,不仅仅体现为知识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实现情感的`接受,我发现当我打开这些传统节日时,学生眼中充满着新奇,这不是我们教学收到的最佳效果,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只有用心的老师才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只有情感上得到满足的学生,才能真正证明一堂课的成功。 学生不仅受到传统文化的教育,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了解,又增加了阅读兴趣,扩展了知识面,同时学会了一种新的学习方法,还为第三单元《传统节日》一课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最后通过对本节课的教学,我也认识到学生的表现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中间有思维敏捷的,有后进的,在这个过程中我就感受到我的设计还应更大地面对全体学生,怎样才能把这一环设计好。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是学生学好课文的前提,但我们还应面对全体学生,把每一个细节都要落实好,把具体的操作过程要把握好,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今后更要注重体现达到目标教学中过渡目标的设置,一环扣一环,一脉相承。

千人糕教案(篇5)

一、说教材

《千人糕》一文以父子对话的形式,介绍了千人糕的制作过程,告诉我们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社会更美好的道理。

二、说教学目标:

发展语言的关键是创设能使孩子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同时孩子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根据《纲要》中语言领域的目标和指导要点提示以及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我制定了以下目标:

1.认识“糕、特”等13个生字,会写“能、桌”等9个生字。

2.试着默读课文,能借助图画说出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

3.能联系自己的生活,举例说说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根据教学目标和本课的内容、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重难点为: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千人糕背后蕴含的意义。

下面我来说说本课的教法和学法。

三、教法和学法

教法:朱熹在《孟子集注》中说过,“事必有法,然后可成。”教学方法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生动、有趣、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此,我选择了导读法、谈话法、讨论法来组织教学,指导学生在感悟文章的主旨,理解“千人糕”的制作过程,明白许多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

学法:结合本课蕴含深刻道理的特点,我在这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指导学生用默读法、复述法、讨论法来把握文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说教学设计:

(1)激趣导入

谈话导入。课的开始谈话,从糕点引入,让学生自由说吃过的糕点,提问质疑引入课堂。

(2)整体感知

老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内容,不用任何教具,依据孩子无意注意站主要地位,有意注意还不稳定的特点,为了避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影响孩子对故事内容的感知,通过听课文朗读,提出问题,课文是谁和谁的对话,谈话的内容是什么?

(3)品读课文

借助插图练说。借助课文的两幅插图,观察图画上的事物、人物,通过课件理解米糕的制作过程,从看图到看文字,找出讲述图画内容的句子。最后借助提示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体现了“学表达”的语言运用要求,需要学生经历从阅读理解到内化转换再到说话表达的学习语言运用的全过程。

(4)拓展延伸

结合生活经验,生活实际,仿照课文进行说话,感悟课文的主题,让学生明白不仅是千人糕还是生活的每一样东西,都需要经过很多人的劳动,才能供我们食用和使用。

五、板书设计

6 千人糕

大米 农民种的稻子加工

糖 甘蔗汁、甜菜汁熬

甘蔗、甜菜 人种出来的

米糕完成 包装、送货、销售

《千人糕》这个故事,主要的借助孩子经常吃到糕点,揭示一个生活哲理:每一样物品都凝聚了大量的劳动,享用时,应该对劳动者心生感激之情。延伸到国学诵读,特别是已学过的《悯农》,理解粮食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粮食,爱护劳动成果。

千人糕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

难点:

理解课文所揭示的道理。

教学具准备:

字卡,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10千人糕

2、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课文

读后讨论:千人糕就是什么糕?(重阳糕)为什么称重阳糕为千人糕?

2、自由练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

3、试读课文

(1)试读第一自然段。

A、出示生字卡片:重、米、普、吗

指名认读,注意:“重”是后鼻音,“吗”是轻声。

B、出示句子:这不就是普通的糕吗?

领读句子,指名读句子。

C、指名试读课文。

读后师生共同评议。

(2)试读第二自然段。

A、出示生字卡片:碾、磨

指名认读生字,注意:“碾”是鼻音。

B、指名试读课文。

师生共同评议。

(3)试读第三自然段。

A、抽读生字卡片:接、需、厂、纺、纱、制、加、锅。

提醒学生读准下列字音:厂、纱、制。

B、出示句子:

一说起布,就会想到种棉花的,摘棉花的,纺纱的,织布的,还有制造纺织机的……

这句话读时要注意停顿。

C、指名试读课文。

(4)试读第四自然段。

A、提醒读准边音“劳”。

B、指名读课文。

要求注意句子中间的停顿。

4、再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读后讨论。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给下列生字加上音节。

()()()()

锅重吗厂

()()()

制劳碾

二、精读课文

1、精读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师介绍“重阳节”的来历和有关知识。

(3)比较句子,指导朗读。

A、出示:这不就是普通的糕吗?怎么说是千人糕呢?

B、讨论:这两句话是什么句式?两句话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谁能把第一句话换个说法?

(两句话后面都是问好,但第一句话并不表示疑问,它可以改说成:这是普通的糕。第二句话表示的是疑问。)

C、指导读句子。

第一句要用肯定的语气读,第二句要读出疑问的语气。

D、指名试读,齐读。

2、精读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2、3两个自然段。

这两个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A、妈妈一共说了几句话?

B、指名读妈妈说的第二句话,妈妈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C、指导读妈妈说的第一句话。

“怎么不是?”什么意思?我们应该怎样读?(用肯定的语气)

教师范读,指名读。

D、指名读妈妈说的第三句话。

指名读句子,这句话后面用的是什么标点符号?我们应该怎样读?

(这句话后面是感叹号,要读出感叹的语气)

E、小结第2自然段。

这段话告诉我们,做糕需要米粉,米粉来得不容易。

(3)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A、我们蒸糕需要哪些东西?

(板书:锅、煤、布)

B、锅、煤、布是怎么来的?

C、除了课文中提到的人外,还有哪些人的劳动?

D、指导朗读、

提醒学生要用谈心的语气读,速度要不快不慢,最后一句话要读出感叹的语调,“还”要重读。

齐读第三自然段。

E、小结第三自然段。

3、精读第四自然段。

(1)默读第四自然段。

(2)出示句子:

哪怕是一块普普通通的米糕,也是成千上万人劳动的成果呀!

A、比较词语:普通普普通通

(普普通通比普通程度上要深些,在上面的句子中强调了米糕的普通)

B、指名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一块普通的糕,都要经过成千上万人的劳动,那么,一个不平凡的东西不更是如此吗?看来,世界上任何一样东西都要许多人共同劳动,才能创造出来。)

C、练习说话。

以你生活中的任何一样东西为例,学习课文的表达方式,说说这东西也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出来的。

D、小结: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我们需要的东西五花八门,而这一切需要许许多多的人共同努力,互相协作,才能得到。

三、总结课文

1、齐读课文。

2、指名说说学习过这篇课文后,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四、课堂练习

1、口头扩词

劳:()()()()()

普:()()()()()

接:()()()()()

制:()()()()()

2、填空。

(1)“这不就是普通的糕吗?”这句话的意思是

因为,所以说是千人糕。

(3)读了这篇课文,我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

五、作业

练习背诵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指名朗读课文。

2、同桌练习背诵课文。

二、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引导自学生字字形。

要求:找出形近字。

找出难写难记的字。

2、检查自学情况。

(1)哪些字与我们学过的字有点像?

重童米木吗妈广厂加功

(2)指名说哪些字笔顺难把握。

制重普

3、指导书写。

制:左宽右窄。

接、吗:左窄右宽。

重、厂、米:要居中写。

三、课堂练习

1、抄写生字两遍。

2、读一读,再抄写。

重阳劳动需要笑着说

中午制造还要接着说

3、比一比,再组词。

木()马()广()功()

米()妈()厂()加()

4、照样字写词语。

普通普普通通

()()

()()

()()

()()

千人糕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16个汉字,会认会写9个字学习新的偏旁部首正确读写有关词语。掌握多音字“的'”的用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教学重点:

1、认识16个汉字会认会写9个字学习新的偏旁部首正确读写有关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同学们看到题目的时候,你想说些什么啊?今天我们一起来尝一尝这个“千人糕”好不好?

2、齐读课题《千人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我们读一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在讲些什么?

2、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3、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4、教师逐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5、努力把文章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三、生字认读,读准字音

1、课文同学们已经读熟了。现在课文中的生字宝宝,从课文中走出来了,你还认识它们吗?

2、出示生字指读:糕、特、嘛、买、糖、蔗、汁、菜、熬、算、销、售、劳、的、确、应。

3、注音领读。

4、重点认读:特、的、确、应、汁。

(1)比较认知“特”和“确”: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由偏旁加上学过的旧字组成的,比较容易识记。(出示谜语帮助识记生字。)

(2)“的”字强调音节是“dí”,还有一个读音“de”。要注意区分开,在文中的词语“的确”中读第一个音节。

(3)“应”字强调音节是“yīnɡ”,还有一个读音“yìnɡ”。要注意区分开,在文中的词语“应该”中读第一个音节。

(4)“特”字也是左右结构的字。出示谜语,帮助理解生字。

(5)出示图片帮助识记生字“甘蔗”和“甜菜”。

5、猜谜语。

寺旁有头牛——特

加水十次——汁

石头一角——确

6、开火车读准字音。

四、情景朗读,感知文本

导学:同学们看到题目的时候,你想说些什么啊?今天我们一起来尝一尝这个“千人糕”好不好?一起来学习《千人糕》。

1、一天爸爸对孩子说:“今天我们来吃千人糕吧。”(把句子读通顺。)

2、“爸爸,什么是千人糕?”孩子好奇地问。(想一想如何才能读出“好奇”的语气。)

3、“需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的糕。”爸爸回答。(真好奇啊!这到底是什么样的啊?)

4、孩子想:这糕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一定特(tè)别大,也许比桌子还大吧?(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哦。这句话后面用的是什么标点符号?我们应该怎样读?)

5、爸爸端来一块糕,那糕看上去跟平时吃的糕没有什么两样。难道它的味道很特别吗?孩子急忙尝了尝,笑了:“这就是平常吃过的米糕嘛(mɑ)!您给我买(mǎi)过。”(到底是什么回事呢?)

6、爸爸说:“是的,就是平常吃的米糕。你知道这糕是怎么做成的吗?”(很想知道,你呢?)

7、孩子说:“是把大米磨(mò)成粉做的,还加了糖(tánɡ)。”

8、爸爸说:“是啊,大米是农民种的稻子加工出来的。农民种稻子需要种子、农具、肥料、水……”(朗读时注意顿号的停顿时间。)

9、爸爸接着说:“糖呢,是用甘蔗(zhè)汁(zhī)、甜菜(cài)汁熬(áo)出来的。甘蔗、甜菜也要有人种。熬糖的时候,要有工具,还得有火……就算(suàn)米糕做好了,还得要人包装、送货、销(xiāo)售(shòu),这些又需要很多人的劳(láo)动。”(注意把长句子读通顺、流利。)

10、爸爸拿起面前的糕,说:“你想想,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bǎi)在我们面前。”(大家的力量!)

11、孩子听了爸爸的话,仔细想了想,说:“爸爸,这糕的(dí)确(què)应(yīnɡ)该叫‘千人糕’啊!”(原来是这样!,流利,读通顺哦!)

五、课堂展示

1、比较句子,指导朗读。

A、出示:

这就是平常吃过的米糕嘛!

就是平常吃的米糕。

B、讨论:

这两句话是什么句式?

两句话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C、指导读句子。

第一句要读出疑问的语气。

第二句要用肯定的语气读。

2、小组推荐优秀小选手分角色朗读课文。

3、练习说话。

以你生活中的任何一样东西为例,说说还有哪些东西也是千万人合力得来的,让我们心怀感恩吧。(播放音乐:感恩的心)

六、学写生字

课文同学们读得真美。现在我们拿出小手来写生字吧,相信你也可以写得很好。

1、出示生字:能、味、买、具、甘、汁、甜、菜、劳。

2、指导学生观察写法,板书笔顺。

3、打开“优教学生字”,讲解生字的意义与写法。

重点学习:“味、具、汁、劳”的注意要点。(预设:“具”三横不要少一横。“味”注意“未”上横短,下横长。“汁”想一想其它“氵”的字。“劳”注意偏旁下面没有一点。)

4、学生临习生字。

七、巩固练习

1、打开“基础训练—《千人糕》”,一起来闯关吧!

2、完成配套练习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出示本课生字,学生认读,出示拼音练读。

2、给生字组词,开火车组词。出示词语,开火车读词语。

3、出示词语,大家抢读,美读,大声读,体会语言的美好。

4、复习生字,出示形近字组词,大家进行开火车。

5、出示多音字、同音字,进行训练与积累。

6、学习生字,说一说同一个偏旁的字有什么特点。

7、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二、课文赏析

(一)品读第1—4自然段。

导学:同学们看到题目的时候、你想说些什么啊?今天我们一起来尝一尝这个“千人糕”好不好?一起来学习《千人糕》。一天,爸爸对孩子说:“今天我们来吃千人糕吧。”“爸爸,什么是千人糕?”孩子好奇地问。

“需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的糕。”爸爸回答。

孩子想:这糕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一定特(tè)别大,也许比桌子还大吧?

1、你在这些文本中读到了什么?

2、你从哪些词语中读到的呢?

3、“千人糕”是什么呢?我也很好奇,小朋友们,你好奇吗?

4、为什么用“很多很多”呢?

5、在孩子的想象中,“千人糕”是怎样的呢?

(二)课堂展示

观察一下标点符号的用法。

A、提示语在前面,加:“”

B、提示语在中间,加“”,“”

C、提示语在后面,加“。”

(三)品读第5—9自然段。

爸爸端来一块糕,那糕看上去跟平时吃的糕没有什么两样。难道它的味道很特别吗?孩子急忙尝了尝,笑了:“这就是平,吃过的米糕嘛(mɑ)!您给我买(mǎi)过。”

爸爸说:“是的,就是平常吃的米糕。你知道这糕是怎么做成的吗?”

孩子说:“是把大米磨(mò)成粉做的,还加了糖(tánɡ)。”

爸爸说:“是啊,大米是农民种的稻子加工出来的。农民种稻子需要种子、农具、肥料、水……”

爸爸接着说:“糖呢,是用甘蔗(zhè)汁(zhī)、甜菜(cài)汁熬(áo)出来的。甘蔗、甜菜也要有人种。熬糖的时候,要有工具,还得有火……就算(suàn)米糕做好了、还得要人包装、送货、销(xiāo)售(shòu),这些又需要很多人的,(láo)动。”

1、难道它的味道很特别吗?

2、试着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3、平常吃过的米糕为什么就叫做“千人糕”了呢?

4、“那糕看上去跟平时吃的糕没有什么两样”这个是什么意思呢?

5、观察一下标点符号的用法。

6、顿号用途:分隔同类的并列的事,通常是单字、词语或短句,当中的停顿较逗号短。

7、用上“就算……还得……”说一句话。

8、用上“要有……还得有……”说一句话。

9、仿照例子写句子。

AABB:平平常常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四)品读第10—11自然段。

爸爸拿起面前的糕,说:“你想想,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bǎi)在我们面前。”(大家的力量!)

孩子听了爸爸的话,仔细想了想,说:“爸爸,这糕的(dí)确(què)应(yīnɡ)该叫‘千人糕’啊!”

1、“才”,说明了“千人糕”制作的不易。

2、想一想“经过”的意思,并用上“……经过……”说一句话。

3、的确:确乎,确实。试着说一句话吧!

4、为什么叫它“千人糕呢”?

三、交流分享

1、生活中还有什么也是通过大家合作得来呢?(播放音乐:众人划桨开大船)

2、句式训练。

例:

看到“千人糕”,我想到了农民、稻谷、大米、甘蔗汁、包装……

看到“衣服”,我想到……

看到“铅笔”,我想到……

四、中心点击

世界上任何一样东西都要许多人共同劳动,才能创造出来。

五、巩固练习

打开“阅读训练—《千人糕》”,一起来闯关吧!

六、作业布置

1、写会本课生字。

2、把积累的好词好句子写到小本本上。

3、把自己懂得的道理写在“我的小本本上”。

千人糕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

难点:理解课文所揭示的道理。

教学具准备:字卡,小黑板

主要板书计划:

米粉米稻子农民

米糕锅、煤.工人

布农民、工人

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协作,才能使社会更美好!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抄写字词、扩词、填空、照样子写词语。

课外:读背课文。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6、千人糕

2、质疑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课文

读后讨论:千人糕就是什么糕?(重阳糕)为什么称重阳糕为千人糕?

2、自由练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

3、试读课文

(1)试读第一自然段。

A出示生字卡片:重、米、普、吗

指名认读,注意:重是后鼻音,吗是轻声。

B出示句子:这不就是普通的糕吗?

领读句子,指名读句子。

C指名试读课文。

读后师生共同评议。

(2)试读第二自然段。

A出示生字卡片:碾、磨

指名认读生字,注意:碾是鼻音。

B指名试读课文。

师生共同评议。

(3)试读第三自然段。

A抽读生字卡片:接、需、厂、纺、纱、制、加、锅。

提醒学生读准下列字音:厂、纱、制。

B出示句子:

一说起布,就会想到种棉花的,摘棉花的,纺纱的,织布的,还有制造纺织机的

这句话读时要注意停顿。

C指名试读课文。

(4)试读第四自然段。

A提醒读准边音劳。

B指名读课文。

要求注意句子中间的停顿。

4、再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3)读后讨论。

千人糕教案(篇9)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自主识记,交流方法,游戏巩固并正确读写生字。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自读自悟,合作学习,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1.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一)投影画面,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美食——千人糕。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质疑: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提出要求:

画出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读通课文,读准字音,不多字,不少字,不重复;标出自然段序号。

(1)读第一行生字:同桌互读。同桌读有困难的地方帮助他纠正,读得好的地方表扬他并向他学习。师生共同订正:

“甜”三拼音节,“菜”是平舌音,“汁”是翘舌音,“甘”是前鼻音,“能”为后鼻音。

代表读,开火车读,齐读。

出示:

o tè m zhè áo suàn xio shòu dí què yn

(2)指名读第二行生字,纠正以下几个生字的读音。

“算”是平舌音,“蔗、售”是翘舌音。

(3)检查评价。谁能大胆、响亮地读给大家听?指生读。

大家觉得他读得怎样?评价后再读。

3.再读课文,初知内容。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了解课义内容,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

(2)自由读文,小组交流。

(3)汇报交流,师总结。

课文写了听爸爸讲千人糕的复杂制作过程。

读一读生字,并扩词。

2.这些生字,你们是怎么记住的?

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字:

加一加:“口+未”就是“味”,“舌+甘”就是“甜”,“艹+菜”是“菜”。

减一减:“实”减掉宝盖头上的的`两个点,就是“买”。“熊”减掉“灬”就是“能”。“真”减掉“十”就是“具”。

换一换:“叶”去掉“口”,换成“氵”,就是“汁”。

猜谜语:“草桥飞云动”,是“劳”;“要知甜不甜,快去用舌舔一舔。”是“甘”。

3.自由组合学习生字,观察一下上面的生字,想一想怎样才能把他们写正确、美观?

4.让学生相互交流分析生字字形,生自由说,师适当补充。

“能”;右边的两个“匕”,是先写撇,再写竖弯钩。

“具”上面不是“且”,要多一横。

“劳”注意不要漏掉中间的“冖”。

另外,“汁”左右结构,左窄右宽。“菜”上下结构,上窄下宽。“甘”是独体字,横基本压住横中线上。

5.当小老师教,说说生字的笔顺,教师范写。

6.学生书写生字。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7.交流反馈,展出写得好的学生作业。说说好在哪里。

8.游戏巩固识字。

(1)“找朋友”。出示形旁和声旁,学生根据形旁和声旁组成生字。

(2)“我指你认”。一个学生指生字,一个学生在文中找含生字的词或句子。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千人糕的复杂制作过程,还认识了许多生字朋友,收获可真不小。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学习课文讲了什么。

(一)复习生字,质疑导入。

1.检查认读生字词。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了千人糕的制作是很复杂的,到底有多复杂呢?下面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二)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1.精读课文第1-5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比较句子,指导朗读。

C指导读句子。

读出反问的语气。

D指名试读,齐读。

2.精读第6-9自然段。

(1)指名读6-9自然段。

这几个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E指导朗读.

提醒学生要用谈心的语气读,速度要不快不慢,最后一句话要读出感叹的语调,“还”要重读。

齐读第6-9自然段。

3.精读第10、11自然段。

(1)默读第10自然段。

(2)出示句子:

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

B指名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一块普通的糕,都要经过成许多的劳动,那么,一个不平凡的东西不更是如此吗?看来,世界上任何一样东西都要许多人共同劳动,才能创造出来。)

C练习说话。

以你生活中的任何一样东西为例,学习课文的表达方式,说说这东西也是成许多人共同劳动出来的。

(一张普普通通的白纸,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

(三)小结全文。

1.齐读课文。

2.指名说说学习过这篇课文后,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协作,才能使社会更美好!

苏州园林教案锦集五篇


这是工作总结之家为你整理的“苏州园林教案”类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您想要更多地了解这个话题请关注我们的网站。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没有写的老师就需要抓紧完成了。教案是教学质量监测的重要手段。

苏州园林教案【篇1】

教学目的及要求:

1、学习本文说明事物特点得计种说明方法。

2、认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重要性。

3、初步认识和了解说明文和记叙文的区别。

教学重点:

说明事物应紧扣事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

说明文语言特点的学习。

教学设想:

1、抓好预习,熟悉课文。

2、抓住关键文体特点进行教学。

3、领导学生在抓住中国石拱桥主要特点的基础上,列出文章的结构提纲,进一步领会文章的内容。

4、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点:1、理清课文层次,理解总和分的关系。

2、进一步学习说明文的文体特点。

二、教学过程:

单元一:扫清阅读障碍

1、字词注音或写字:弧形拱桥陡坡和谐张zhuo 饮涧桥墩匀称

2、解释:巧妙绝伦惟妙惟肖匀称

3、作者介绍:茅以升,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主持修建了我国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桥梁钱塘江大桥。

单元二:分析课文

一、整体感知,通读课文思考。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主要介绍了那几座桥?石拱桥为何会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它的前景如何?

2、根据上述问题给课文划分层次。

二、分析第一部分:

1、中国石拱桥有哪写特点?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分别说明的,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说明的?

2、石拱桥形式优表现在何初处?

3、2段中作者用“不但,而且”来说明桥的特点,能否删去或颠倒?为何?

4、第3段在全文结构有何作用?

单元三:抓重点,解难点,学习第二部分。

1、读4—8完成课后第一题

2、读5自然段(1)划分层次

(2)说明顺序是

(3)对“赵州桥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一句中“可算”如何理解?

(4)作者如何说明赵州桥特点的?

(5)2、3句采用怎样的说明方法?分别说明了哪些方面?

3、读6—9段回答

(1)6段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作者主要抓住了该桥()()两个方面来写。它是一个()桥

(2)8、9段分别写了()()

4、总结(板书)

一、(1--2)总特点:形式优美 打比方 外

结构坚固 ↓

历史悠久 内

二、(3--9)赵州桥 特点 历史 结构外形、设计者 整体-局部

卢沟桥 特点 外形 历史意义

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首先 其次 再次

三、(10)桥梁事业的新发展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课文的层次特点,说明语言的准确,常用的说明方法。

教学过程:

单元一:复习梳理

1、本文共分几部分?中国石拱桥有何特点?

2、赵州桥和卢沟桥分别有何特点?

3、介绍桥的特点用了什么顺序?

4、课文才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介绍赵州桥的特点?

单元二:小结全文

一、分析课文层次特点

1、根据课文1、2段,9、10段中句子和段落内容的关系,可以看出说明文段落大意有何特点?

明确:中心句

2、全文在结构上有何特点?

明确:由总到分

二、分析本文说明方法:

1、举例子“举赵州桥、卢沟桥为例”

2、列数字3、作比较打比方4、作引用

三、分析本文说明语言:

1、简朴(精练)语句短明快,读来自然。

2、用词准确严密

例:(1)桥拱桥石拱桥

(2)说“旅人桥”时用“可能”表估计,用‘有记载”表确实存在,用“最早”表程度。

(3)9段中用“首先,其次,再次”分条理说明,由人到物,由主到次,严密且又全面。(4)生动且富有文采,恰当运用比喻、引用,必要时描写。

单元三:巩固练习

1、第1、2、3段(导学、导练第12页“精讲名题”)

2 第5自然段(名师教案第13页“阅读理解赏析”)

3、配套练习

苏州园林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感知园林的画意美。

2、学会抓住特征来说明事物,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重难点:

学会抓住特征来说明事物,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昨天是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我们的国家曾经经受了战火的洗礼,但这掩盖不了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古典园林的流光溢彩。今天我们继续走进《苏州园林》板书课题、作者)去领略那别样的美丽!

二、初读课文,鉴赏园林美。

1、同学们初读课文,能找出本文的说明对象的特征码?

2、为了说明这个特点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说明的?

3、请同学们速读3—6节,看看依次写了什么?和我们刚学的内容有什么关系?3—6节依次照应第2节中的四个“讲究”。

4、仅从大处讲究能称得上是“完美”的图画吗?不能,还要从小处注意处处体现画的完美。速读7—9节看看要注意什么?

5、从3—9节4个“讲究”、3个“注意”我们可以看出课文的主体部分采用哪种结构形式?

6、板书全文结构。

三、精读课文,品析语言美。

合作探究:

本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及语言特征(生动性和准确性)来体现“苏州园林”的美?

四、总结:诗歌(听听她的声音)

她,是一个标本,一个鉴赏我国园林的标本。

她,是一扇大门,一扇开启艺术宝库的大门。

她的亭台轩榭,布局精美,

她的假山池沼,配合绝伦。

她的花草树木,彼此映衬,

她的近景远景,层次甚蕃。

她,是一个标本,一个充满画意的标本,

她,是一扇大门,一扇通向自然的大门。

要求:

1、运用总分的说明顺序;

2、运用两种以上的说明方法;

3、语言准确生动。

苏州园林教案【篇3】

教学目标:

熟悉课文,把握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

把握全文结构、说明顺序,把握中心句的特点与作用。

细读课文,理解本文说明语言的多样性、精练性。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特点。(标本—完美的图画—四个讲究、三个细节)

理解课文说明语言的多样性、精练性。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出示对联)

师:俗语说“上有天堂”,大家知道下一句是什么吗?(下有苏杭)

投影: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还有两幅对联: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冠江南。

窥苏州园林之一斑,见全国园林之全豹。

明确::“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是总的赞美了苏杭,而第2、3联,明确得写出苏州园林在全国园林建筑中的地位。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叶圣陶先生写的《苏州园林》,看他是怎样写苏州园林的。

二、了解作者、解题

大家看课本105页的注释,补充:叶圣陶先生,江苏苏州人,22岁之前,他一直生活在苏州,对苏州园林很熟悉,而且有深厚的感情。这篇文章是叶圣陶先生为摄影集《苏州园林》所写的序言。知道什么是序言吗?序言:一般写在着作正文之前的文章,有作者自己写的,多说明写书的宗旨和经过。也有别人写的,多介绍或评论本书内容。而这篇文章就是介绍摄影集《苏州园林》的。

大家看注释,课文原题为“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诸”字是许多的意思,就是说,这篇课文不是单独讲某一个的,而是总的讲苏州园林。“拙政园”是苏州园林的四大名园之一,还有沧浪亭、狮子林、留园。“寄深眷”表明了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深切情意。现在,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看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介绍苏州园林的。

检测字词

1、注音:

轩榭(xuan xie) 重峦叠嶂(chong luan die zhang) 丘壑(qiu he) 嶙峋(lin xun)

相间(xiang jian) 池沼(chi zhao) 应地制宜(ying di zhi yi)

2、解释词语:

(1)因地制宜:根据各地不同的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2)败笔:字写得不好的一笔;画画得不好的部分;诗文中写得不好的词句。

(3)重峦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峰。峦,小而尖的山;嶂,直立如屏障的山峰。文中指假山堆叠的形状。

(4)俯仰生姿:有的向下,有的向上,形成各种美好的姿态。

(5)珠光宝气:珍珠与美玉发出的光辉。

(6)明艳照眼:鲜明艳丽,使人眼明目亮。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想想

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这些共同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时间大概5—7分钟)

明确:(第2自然段)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务必是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些共同特点表现在七个方面:

前四个方面学生比较容易找到,后面三个要稍为归纳(第7、8、9自然段)

板书: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角落的构图美

门窗的图案美、雕镂美

建筑的色彩美

苏州园林教案【篇4】

《苏州园林》是 介绍园林建筑艺术的说明文。文章高度概括了 苏州园林

建筑的成就,详细介绍了园林建筑的布局,分析了园林建筑的原理,写得情文并茂,趣味盎然。读这样的作品,既可以使学生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又可以丰富关于园林建筑艺术方面的知识,受到一次生动的审美教育。

教学目标:

1 、掌握重点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理清文章内容,把握苏州园林的特征,分析本文的结构和说明顺序。

3 、了解说明文常用的一些说明方法。

4 、体味文章语言的多样性,揣摩用词的准确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法国雕塑艺术家罗丹曾说道:“生活中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欣赏一组图片,看看能不能发现其中的美。

图片展示:美在粗犷 美在清新 美在原始古朴 美在静谧 美在气势

苏州园林美在什么?

2 、欣赏苏州园林的图片,说说自己的感受。

3 、作为苏州人的叶圣陶认为苏州园林有一种怎样的美?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图画美)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一直以来苏州园林在我国的园林艺术上独树一帜,以它独特的结构和组合方式以及那与众不同的建筑风格而标新立异。

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

1997 年12 月,江苏苏州古典园林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苏州城历史悠久,私家园林始建于公元前6

世纪,至明代建园之风尤盛,清末时城内外有园林170 多处。为苏州赢得了“ 园林之城” 的称号。

现存名园十余处,闻名遐尔的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狮园、怡园等。苏州园林占地面积小,采用变换无穷、不拘一格的艺术手法,以中国山水花鸟的情趣,寓唐诗宋词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假山、树木,安排亭台楼阁、池塘小桥,使苏州园林以景取胜,景因园异,给人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

拙政园享有“ 江南名园精华” 的盛誉。宋、元、明、清历代园林各具自然的、历史的、文化的、艺术的特色。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美丽的园林。

二、简介作者

叶圣陶(1894 ~1988 ),

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

名绍钧,字秉臣,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

他创作态度严谨,语言洗练优美,风格朴素自然,有“优美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代表作品:

散文集有《脚步集》

童话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

长篇小说有《倪焕之》。

三、检查预习

1 、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轩榭 ( )( ) 丘壑( )嶙峋( )( )镂空( )蔷薇( )( )

2 、辩明词义:

鉴赏:对艺术品或文物的欣赏和评价。

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适当。

因地制宜:根据具体地形,设计或选择适合的事物。

重峦叠嶂:重重的山峰,层层的峭壁。

四、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并思考下列问题:

1 、苏州园林的总特征是什么?

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2 、为了说明这幅美丽的“图画”,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苏州园林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落叶树和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

角落的修饰

门窗的图案

色调的处理

运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说明的结构是怎样的?(总分)

欣赏图片感受

小结:苏州园林无论是整体,还是它的每一个局部,甚至每一个细部处处都注意到了图画美,作者反反复复用图画作比,目的在于始终强调苏州园林总的特征。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说明文始终要注意紧紧抓住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五、合作探究

讨论:

分析本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结合实例说说其作用。

小结:本文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引用等多种说明方法,既突出了事物的特征,又使语言达到了准确、简明而又形象生动的要求。

六、品味语言:

认真品读课文,并讨论下列句子意思:

⑴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标本”原指实物原样或经过整理、供学习研究时参考用的动物、植物、矿物。这里是典范、样本的意思。用这个词非常简练地说明苏州园林在各地园林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各地园林的广泛影响。

⑵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

艺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结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技术意味着固定的程序和方法,其结果是具有实际实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

⑶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去掉“一切”、“决不”可以吗?)

不能去掉,“一切”、“决不”表示十分肯定的意思,强调苏州园林的总特点。

小结:语言特点准确、简明、周密

六、欣赏中国十大美景

1 、万里长城 2 、北京故宫 3 、承德避暑山庄 4 、安徽黄山 5 、杭州西湖

6 、桂林山水 7 、西安兵马俑 8 、苏州园林 9 、长江三峡 10 、台湾日月潭

七、作业:

下面两题中选做一题:

1 、以”美”为话题,写一段话,谈谈你喜欢的美。

2 、写一篇文章,介绍你游玩过的一座园林。

苏州园林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积累本文优美的词语;理解本文总说和分说的结构及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2、过程和方法:整体感知课文,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运用的说明方法,培养说明文的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领略中国园林的图画美,逐步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力;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热爱祖国的爱国思想,感受写作大师的语言美,增强热爱母语的感情。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

2、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1、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

2、搞清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简介作者

1、导入新课(多媒体显示“苏州园林”美景)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足以说明苏州之美。苏州的园林艺术历史悠久,现存园林远则上千年,近则四五百年,全城有一百多处园林,可以说是集历代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分别代表了宋、元、明、清四代不同的艺术风格。叶圣陶先生从欣赏者的角度,抓住苏州园林的基本艺术特征,作了具体而生动地说明。

2、简介作者:

叶圣陶(1894~1988)现代文学家、语文教育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1923年出版的《稻草人》是我国第一部童话集。1928年创作了优秀长篇小说《倪焕之》。他原籍江苏苏州吴县,22岁之前,他一直生活在苏州,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又有深厚的感情和深入的研究。本文是叶老病愈后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言。

二、教学新课:

1、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xuānxièqiūhèlínxún

轩榭丘壑嶙峋

xiānglòuqiángwēi

相间镂空蔷薇

zhēnzhuóchóngluándiézhàng

斟酌重峦叠嶂

(2)解词:

自出新裁胸中有邱壑嶙峋镂空

标本——指在同一类事物中可以作为代表的事物。

布局——全面安排(多指作文、绘画等),这里指分布的格局。

败笔——字写的不好的一笔;绘画中画的不好的部分;诗文中写的不好的词句。

阅历——由经历得来的知识。

2、整体感知:精读课文,完成思考题

(1)苏州园林给作者总的印象是什么?

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2)这是一篇事物说明文,被说明的事物——苏州园林具有怎样的共同点?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具体表现的特点分别对应了后文的哪些段落?

共同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具体表现: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依次对应:3、4、5、6段。

(3)课文的第3、4、5、6段内容与第2段是什么关系?

第2段是总说,第3、4、5、6段是分说。每一段与前面的一个“讲究”相照应,具体说明苏州园林某一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图画美。

(4)课文第7、8、9段写了什么内容?与中心有何关系?

这三段从园林角落、门窗以及色彩方面说明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点。

这是细部次要介绍属非重点,所以放在后面,写得简略。

(5)读第10段,本文结尾有何特点?

文章收尾留有余地,引人回味。

(6)给课文划分结构脉络,并归纳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①:突出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总领全文。

第二部分②—⑨:从园林建筑的各个方面,说明苏州园林图画美的总的特征。

第一层②:指出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

第二层③—⑥:分别从四个方面说明苏州园林四个“讲究”所体现出的图画美。

第三层⑦—⑨:从角落、门窗、色彩等方面进一步说明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第三部分⑩:指出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点不止于此,留有余地,引人回味。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大体感知了苏州园林的图画美,了解了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下节课,我们将一起深入去探究作者所使用的说明方法,感受其优美严谨的语言。

四、作业:

1、完成课后第一题。

2、课后请同学们去查找有关说明文的资料(如小学六年级课本、初中语文课本或者上网搜索),看看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哪些?说明顺序有哪些?

3、精读课文,去领略中国园林的图画美,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感受叶圣陶大师写作的语言美。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精读课文,进一步了解作者抓住了苏州园林的哪个特征,又是怎样突出这个特征的。

2、理清结构,学习本文严谨的结构层次。

3、学习为了突出说明事物的特征,运用了由主要到次要、由概括到具体的说明顺序,掌握相关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检查课后第一题:

总说分说

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园林整体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园林局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门窗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

建筑物颜色与花草搭配和谐

二、观察表格,本文运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

(补充介绍: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

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

从原因到结果、从结果到原因、

从主要到次要、从次要到主要、

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

从具体到一般、从一般到具体、

从概括到具体、从本质到现象。)

本文运用的说明顺序:从概括到具体、从整体到局部、从主要到次要。

三、作者在描绘苏州园林的美时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补充介绍: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引资料、列数字(列图表)、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作引用、作假设等。)

作比较——突出说明对象的特征

说明方法的作用:举例子——使被说明的事物更具体,有助于理解

打比方——形象具体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

引资料——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夏秋季节池沼之美

概括(总说)——具体(分说)

内容特征说明方法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不对称③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

无论站在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艺术④主要(整体)举例子、引资料

哪个点上,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重画意⑤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

眼前总是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景致深⑥举例子

一幅完美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享受⑦举例子

的图画②门窗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图案美⑧次要(局部)

建筑物颜色与花草搭配和谐——安静闲适⑨作比较、举例子

四、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揣摩语句,理解语句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表达方式灵活多变,语言准确、简洁、生动的特点。用多媒体显示:

(一)读下面的句子,说一说加横线的词对说明事物所起的作用。

1、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绝”字突出数量之多,更显出苏州园林的独特。

2、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仅”字说明假山的堆叠不仅是技术,也是一项艺术。

(“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

“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

3、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极”字突出数量之少,但也不是一点儿没有,避免绝对化。

(二)分析下面句子在语言上的特点:

1、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后半句能否改为“谁就不该错过苏州园林”?

不能,原句突出了“苏州园林”。

2、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去掉“一切”“决不”,可以吗?)

不能去掉,“一切”“决不”表示十分肯定的意思,强调苏州园林的总特点。

3、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去掉“往往”好不好?)

去掉“往往”,使表达失去了分寸。原句强调“大多是这样,但又不全是”这一层意思。

(以上句子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三)分析下面句子在语言上的特点:

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标本”原指实物原样或经过整理、供学习研究时参考用的动物、植物、矿物。这里是典范、样本的意思。用这个词非常简练地说明苏州园林在各地园林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各地园林的广泛影响。

(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简明。)

(四)分析下面句子在语言上的特点:

1、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这体现了本篇说明文语言的生动。)

五、课堂小结

本文介绍了苏州园林艺术的整体特征,说明顺序合理,说明方法得当,说明语言准确简明又生动,既突出了被说明事物的特点,结构又显得清楚有序,实为一篇难得的好文章,显示了叶圣陶先生驾驭复杂事物的非凡笔力。我们在领略苏州园林图画美的同时,了解了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感受到了叶圣陶大师写作的语言美。今后我们可以借鉴作者说明的技巧、优美严谨的语言,力求学以致用。

六、作业

完成学法练习题。

切蛋糕教案


想要系统地了解“切蛋糕教案”的知识点我们为您推荐这篇文章,我们会在网站上发布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并留意。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老师在写教案课件时还需要花点心思去写。一份好的教案能够引导学生课堂互动激发其学习兴趣。

切蛋糕教案(篇1)

一、活动目标

(一)认知目标

1.帮助幼儿认识动物脚印的不同形状,学习分辨它们的不同特征,培养思维的严谨性。

2.通过画面内容的提示,启发幼儿学习续编故事情节,培养幼儿大胆想像、完整说话的能力。

3.丰富词语:脚印、蛋糕、可口的。

(二)情感与人格目标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发展探索性和独创性。

二、活动准备

(一)物质准备

1.教学挂图:蛋糕失窃案中小鸭、小鸡、小猫及三种相应的动物脚印图片。(可自己画)

2.幼儿脚印图一幅;故事操作卡片每人1套。

(二)知识经验准备尝试用不同材料印不同脚印。

三、活动过程

1.游戏印脚印,引起幼儿学习兴趣。

玩印脚印游戏后,出示鸭、鸡、猫等动物脚印图片,让幼儿知道不同的动物有不同形状的脚印,并学习分辨它们的特征。(丰富词语:脚印)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故事画面内容,并启发幼儿根据提示续编故事。教师用提问的形式帮助幼儿了解故事内容:图上有谁?为什么它会这么高兴?(幼儿回答后,教师再有表情地讲述图一内容。)丰富词语:蛋糕、可口的。出示图二,教师继续讲述故事,讲到蛋糕没有了一半时,停下引导幼儿观察图画,启发幼儿大胆续编故事情节:蛋糕怎么没了一半?地下还有许多脚印,这是怎么回事?

3.教师讲述故事后,幼儿学习完整讲述故事。

①幼儿续编故事后,教师根据幼儿续编的情况,有表情地把故事完整地讲述一遍。

②幼儿边操作图卡边根据自己的想像练习完整地讲述故事,教师帮助能力差的幼儿学习较完整地讲述故事。

③请个别能力强的幼儿在集体前,讲述自己续编的故事。

4.教师小结。

表扬大胆想像和积极发言的幼儿,并教育幼儿凡事都要多动脑筋想一想。此外,根据幼儿续编的情况,教育幼儿不拿别人的东西,让幼儿知道这种行为是不对的。

四、各领域渗透社会:教师根据本班情况,引导幼儿讨论一些事情的对错。通过讨论,让幼儿学习辨别事情的是非,并教育幼儿做事前要先想一想,再去做。

五、生活中渗透通过自由的、有目的的语言活动,培养幼儿大胆说话,乐意与同伴交往,共同合作的习惯。

六、环境中渗透教师在墙角上粘贴若干不同内容的图片,让幼儿在自由的情况下,通过观察图片,想像不同的故事情节,从而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七、家庭中渗透让幼儿把自编的故事讲给父母听。

切蛋糕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能愉快地参与活动,体验创作的乐趣。

2、了解烟花的形状、色彩,感受烟花的形态。

3、能大胆地想象并表达自己的想法,尝试用不同的色彩,以点、线等形式画出烟花。

活动准备:

PPT课件、各种颜料、黑色卡纸若干、细绳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观看烟花课件,激发幼儿兴趣。

1、课件引入,触发幼儿已有经验。

③它们的放出来的形状都一样吗?(它的造型各不相同。重点引导孩子发现烟花是由线条和点组成的。)

二、引导幼儿观察画画材料,教师示范讲解。

1、烟花都是五颜六色,各种造型的,有的放得高,有的放得低。我们大家都很喜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画画烟花。

①介绍棉签和颜料(第一次使用颜料,注意不要把不同的颜色混在一起。)

②教师示范,用线和点的方式画出烟花。

③请个别幼儿示范。

④鼓励幼儿大胆动手作画,看看,在你们和我的共同努力下烟花颜色更多,造型更独特。

三、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2、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你们看,夜空中放出了这么多五彩缤纷,不同形状的烟花,真美!我们到教室里教教其他的小朋友如何画烟花吧!

切蛋糕教案(篇3)

一、设计意图:

幼儿美术教育活动是以培养幼儿创造能力为核心的一种创造性教育活动,每个幼儿都有创造的潜力,同时又是一种需要他们手、眼、脑并用,并且把自己所想象到的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的一个过程。

《纲要》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并要以幼儿为本。所有再设计本节美术活动时,整个思路就是以这两点为依据。鱼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动物,对于鱼的外型特征幼儿已相当的了解和熟悉,所以要从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和绘画发展水平出发,以幼儿发展为本,充分体现以幼儿为主体的活动设计,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充分调动幼儿的绘画热情和兴趣,变“被动”为“主动”,通过创设“小鱼不见了”的问题情境勾起幼儿强烈的好奇心,激发幼儿探索及创作的欲望。并运用多种绘画材料、工具及载体,通过用蜡笔和水粉间的常用又独特的组合方式进行美术创作,引导幼儿自主创造,表达自己的意图及对美术作品的感受,让幼儿尽情地表现,画出自己喜欢的、富有创造性、个性的鱼,从而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在教学方法上利用直观教学和幼儿操作法相结合。

二、活动目标:

1. 尝试用蜡笔和水粉笔组合进行美术创作,体验“变鱼”过程带来的快乐。

2. .养成良好的作画常规。

三、活动准备:

指导语:今天让我们坐上潜水艇去海底探险吧!来,准备好了吗?出发吧!(幼儿跟着老师听音乐做相应的动作进场,坐成半圆形)

这是一只魔术笔,它一定知道鱼躲在哪里?

魔术笔粘上颜料涂在纸上,鱼就出来了。

(1)在变鱼前先要用淡色的蜡笔画出自己喜欢的鱼和水草,鱼要画得多些,画的重些。

(2)画好鱼和水草后,再用水粉笔涂上颜料就可以了。

(3)在涂色时水粉笔的水分不要太多,不然颜料会流出来。

(4)保持桌面和衣服等的干净,手脏了要及时擦干净。

5. 幼儿分散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请动作快的小朋友坐上潜水艇去观察水里的鱼,老师指出有特色的鱼和幼儿一起分享,这鱼漂亮吗?为什么?

师:小朋友变出了这么多的鱼,我们把自己的作品带到教室里,让其他小朋友一起看看吧!

五、课后反思:这是一堂比较成功的美术活动,本次教学活动让我最感欣慰的应该是:这是真正属于幼儿自己的绘画活动,真正体现幼儿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整堂课环节思路清晰流畅,形式新颖,真正体现幼儿为主体这一教学宗旨。

1.引导幼儿用暖色表现炎热、用冷色表现凉快,描绘夏天的景色。

谈话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小朋友,夏天到了,你们看到夏天是怎么样的?

教师:小朋友,夏天到了,你们看到夏天是怎么样的?

人们在夏天里穿什么衣服?怎样才能凉快些?

引导幼儿交流自己对夏天的认识和体验。

教师:如果我们把夏天画出来,想一想用什么颜色可以表现出夏天的炎热呢?

那什么颜色看上去凉爽些呢?

教师总结:夏天的太阳像个大火球,夏天的树叶很大很密,看上去很凉爽。

夏天人们穿得很少,喜欢在大树下乘凉、吃西瓜。红色、橙色看上去比较暖,可以表现炎热。

蓝、绿色看上去比较冷,可以表示凉爽。

3.交代要求,引导作画,教师指导。

教师:今天我们来画一幅夏天的画,我们用拓印颜料来印画树叶,再添画夏天的风景。

先想画什么内容,画的时候还要注意颜色是不是符合夏天的特征,怎样画才能使画面更漂亮。

4.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鼓励幼儿在绘画中可以互相商量,正确选择夏天风景的颜色,并保持画面清洁,画出夏天的特征。

展出幼儿作品。

请小朋友根据自己的画面谈谈夏天的风景以及对夏天的感受。

活动目标:

1、通过玩颜色,对色彩的变化感兴趣。

2、学习简单的拓印方法,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准备红、黄、蓝三种颜料,每人准备毛笔一支、调色盘一个,铅画纸、白纸、夹子等。

师:“今天王老师要请小朋友一起来当小小魔术师好不好?”

教师出示调色盘,引导幼儿认识一下颜色:“你们看,老师盘子里准备了一些颜料,这些颜料是什么颜色的呢?”(红、黄、蓝)

2、引导幼儿大胆的尝试变色游戏。

(1) 师示范并讲解:“今天我们就要用红黄蓝三种颜色来变魔术看看王老师是怎么来变的好吗?先拿一支毛笔蘸点水蘸上红色,把它放在盘子里,然后呢再蘸点黄色,把红色和黄色搅和在一起变变变,你们看变出了什么颜色?(橘黄色)把变出来的颜色涂在这个铅画纸上。”师再选择别的颜色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变色1-2次。

(2) 幼儿进行调色操作,教师观察,并进行适当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地进行变色。师:“现在王老师要请小朋友来变魔术了,看看哪个小朋友变的颜色最多,变出来的颜色我们把它涂在铅画纸上,呆会有大用处。”(提出卫生要求——魔术师要小心啊,千万别把魔术变到外面,

(3) 学习拓印的方法:(师出示一张白纸)“看王老师手里有一张白纸,我们把它按在刚才画好的画上,用夹子夹住,然后轻轻的在上面压压,再轻轻的提起来,你们看印出了什么?”

3、添画。

(1) 师示范给印出来的画添画。“王老师觉得有点象一只螃蟹的壳,王老师把它变一变,变成一只螃蟹行不行。”

(2) 幼儿操作。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添出与其他小朋友不一样的画。

4、分享活动的乐趣,积累经验。

扬一些作品富有创造力的幼儿。

二、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运用随意折叠、涂色块的方法表现不同的船帆。

2、初步培养幼儿对色彩的感受力。

3、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

三、活动准备:

2、帆船底座人手1个、用来制作船帆的形状各异的白纸、黑色水彩笔、油画棒

2、启发幼儿观察周围的帆船,说说帆船上少了什么?(部分船没有帆)

3、师:“帆船没有帆能航行吗?为什么?那怎么办呢?”

1、鼓励幼儿自由讨论船帆的制作方法。

2、引导幼儿观察“大海”上自制的帆船,讨论船帆是怎样做成的。

师:“你知道这些船帆是怎么做的吗?”(引导幼儿观察船帆上的折痕并发现这些折痕是通过反复折叠而产生的。)

3、给每个幼儿一张白纸,请幼儿折叠并观察折痕。

4、师生共同总结制作方法:将纸随意折叠数次,注意尽量用力折叠,使折痕明

显,然后打开,用水彩笔描出折痕,最后上色,尽可能浅色和深色互相搭配或有规律地交替使用颜色。船帆做好后,把它插在底座上。

1、请美味幼儿自由选择一张图形纸当船帆进行设计、装饰。

2、启发幼儿将纸沿各种角度折叠,建议幼儿折叠次数不要过多,鼓励幼儿折出与别人不同的图案。

3、鼓励幼儿正反面均匀涂色。

4、帮助幼儿将船帆插在底座上。

1、请幼儿将自制的帆船送到“大海”上。

2、幼儿互相欣赏,感受帆的造型美和色彩美,体验成功的乐趣。

3、幼儿自由举行“帆船比赛”。

活动目标:

1.复习画乌龟,鼓励幼儿合理地布局画面。

2.通过欣赏课件,感受画面布局的重要性。

2.乌龟手偶。

3.画纸、勾线笔人手一份。

“今天,我请了我们的好朋友来,你们知道是谁吗?”

“乌龟不高兴了,它迷路了,你们知道它住在哪里吗?”

2.展示课件,帮助幼儿感知乌龟“住”不同的地方,画面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1)出示海水图,听听乌龟说了什么?(“谢谢你们给我找了一个家,可是我应该住在哪里呢?”)

(2)让乌龟分别住在右上角、左上角、画面中下部,请幼儿说说乌龟住在这里好不好?为什么?听听乌龟是怎么说的。(“不好不好,我的头、脚都在水外面了;不好不好,我住在草堆里不舒服”)

(3)让乌龟住在画面中间,听听乌龟怎么说?(“太好了,我最喜欢在水中间游来游去的了。)

(4)出示一个小乌龟在中间,听听它怎么说?(“这么大的海,就我一个人住?我很孤单哦!”)请幼儿想想办法?

(5)增添许多个小乌龟(画面较饱满),听听乌龟怎么说?(“太好了,这样我就不会孤单了。”)

(6)出示一个小乌龟,一个大乌龟,感受知画面。

3.请幼儿也来给乌龟安一个家。(1)提出要求:先想好是给大乌龟安家还是给小乌龟安家,给1个还是给几个乌龟安家,安在哪个地方,乌龟最高兴呢?

(2)幼儿绘画,教师巡视指导。

(3)作品展示。

幼儿互相欣赏、介绍作品,感受画面布局的美。

反思:

画面布局是幼儿比较难掌握的一个问题。以前,幼儿已有了画乌龟的经验,但在绘画过程中,总是会画的太小或太偏了,画面给人的感觉总是不太漂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设计了这个活动《可爱的乌龟》。

我改变了以往的绘画模式:引起幼儿兴趣→教师示范→幼儿绘画→作品评价的方法,而是制作了课件,将整个布局的问题放在课件中来解决,并且运用了幼儿较易接受的拟人化的手法及音效,帮助幼儿感受乌龟住在海水里的不同地方画面的感觉及乌龟的感受,乌龟说的话更能帮助幼儿理解画面布局的重要性,更易让幼儿接受。

在幼儿绘画过程中,教师的指导显得更形象了,以往要幼儿将物体画中间,画大一些,画满一些,总是用平直的语调说,总有些孩子只顾自己画,不去理会老师的话,但这次通过展示课件后再画,有的幼儿画了一个乌龟,我便说:“你想想,这只乌龟一个人住,它会怎么想呢?”幼儿很自然的就会多画几只乌龟了。

幼儿在合理布局画面的基础上,也充分显示出自己的想法与创造,有的幼儿画了许多只小乌龟,在前面画了一只大乌龟,他说:“大乌龟带着小乌龟做操呢!”有的幼儿把小乌龟画在大乌龟身上,他说:“这只小乌龟玩累了,在爸爸身上休息呢!”还有的幼儿画了一个大乌龟、中间壳是空的,再在旁边画了只小乌龟:“妈妈刚把小乌龟生下来,正教它游泳呢!”可见幼儿的想象也是非常丰富的。

在评价过程中,我组织幼儿一起欣赏了同伴的画,幼儿都能大胆地说出自己画的是什么,讲述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整个活动,这个课件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但解决了幼儿的布局问题,还拉近了幼儿与乌龟的距离,幼儿在绘画过程中能考虑乌龟的感受,达到了一定的效果。

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各种粘贴材料、蜡笔、各色颜料。像救生圈形状的作画纸。

欣赏活动室四周的救生圈,引导幼儿观察这些救生圈上的各种图案花纹。

向幼儿介绍:夏天去游泳能使自己凉快,但不能一个人去游泳,必须在大人的带领下去,并要套好救生圈,游泳时也要文明游泳。

1.出示做的救生圈,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2.讨论制作方法:

1)用蜡笔在救生圈上画上自己喜欢的花纹与图案。

2)找自己喜欢的手工纸,剪出各种形状进行粘贴。

3)用颜料粉刷救生圈的颜色。

让幼儿根据救生圈上的花纹或者图案,进行封闭式数数,数出的总数就是救生圈的价格。找找价格最贵的是哪一只救生圈。

“动手角”里有许多的材料,明天我们还可以继续做出各种款式的救生圈来。

切蛋糕教案(篇4)

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培养幼儿初步的发现美、感受美和体现美的能力。

1、通过装饰奶油蛋糕,引导幼儿学习简单的装饰技能,感受劳动的愉快。

3、激发幼儿热爱同伴的情感,学习主动关心别人。

(评析:本活动的目标是统一从教师的角度入手来表述的。从三条目标的表述可以看出,目标考虑到了幼儿的认知、情感和技能的发展。但是,这些表述不是太合理。第一条过于笼统、抽象,缺乏操作性,也不便于评价。第二条提出了引导幼儿学习简单的装饰技能,但没有明确指出具体的技能。第三条也过于笼统,缺乏操作性。)

准备:

录音《生日歌》、各种蛋糕照片、蛋糕胚子40个、水果糖若干、奶油、巧克力豆若干、装好各色奶油的纸筒20个

过程:

一、 开始部分

通过音乐《生日歌》导入

师:这是什么歌?

幼:生日歌

师:我们都知道生日时才会唱《生日歌》,那你们知道今天谁生日啊?

幼:吴之剑

师:平时你生日的时候,爸爸妈妈会给我们准备一个什么呀?

幼:蛋糕

二、 基础部分

1、出示蛋糕照片,谈谈你喜欢的蛋糕

师:看这里有这么多的蛋糕,你们找一找,你喜欢哪一个?为什么喜欢这个蛋糕?

幼:我喜欢一半水果一半奶油的那一个。因为它看上去很好吃

幼:我喜欢象心一样的蛋糕。它让我看了很温馨、很开心。

幼:我喜欢心的那一个蛋糕,我想送给灾区的小朋友吃。

幼:我喜欢两层的那个蛋糕,上面有许多水果、花,很漂亮。

幼:我喜欢紫色的那个,因为它象晚上的天空。

(教学反思:介绍蛋糕的不同装饰,激发引导幼儿大胆描述。)

2、出示范例,引导观察蛋糕的制作方法

师:今天老师也做了一个蛋糕给小寿星,看看我的是怎么装饰的?

幼:中间有颗心

幼:蛋糕上有桔子、 弥猴桃、好多东西奥。

师:看看它们是怎么摆着的?还有什么?

幼:边上有一朵朵绿色的奶油花。

幼:还有QQ糖

幼:一朵花一颗QQ糖,一朵花一颗QQ糖

幼:还有许多彩线

幼:还有字

幼:“生日快乐”

(教学反思: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思考、探究教师作品,激发制作蛋糕的兴趣,掌握制作方法,为后面的创作打下基础。)

3、充分发挥幼儿想象力,构思自己心目中的蛋糕

师:除了象老师这样装饰,你还想怎样装饰?

幼:在边上写上1、2、3、4……

幼:中间用奶油来做一辆小汽车

幼:画上动物

幼:写上我的名字

师:刚才说了中间怎么装饰,那边上怎么装饰?

幼:一颗红QQ糖再一颗绿QQ糖

幼:放上水果

幼:用奶油做上花边

幼:放上小动物饼干

幼:放上巧克力豆

(教学反思:幼儿从制作方法和步骤上表达自己的探索中,教师自始至终都很少介入,而是幼儿相互间的对话和讨论,说明宽松的心理环境和教师包容的态度对幼儿创造至关重要,同时也说明幼儿有能力去探索创造的)

4、尝试制作蛋糕

A、师:你们一定也很想做吧。我为你们准备了每人一个蛋糕胚子,还有水果、QQ糖、巧克力豆、奶油等。

B、重点学习“挤“的动作

师:怎么把奶油挤出来呢?先跟我学挤的动作。挤的时候放高一点,可以做花,可以拉线。先戴上帽子,再擦手,就可以做了。

(教学反思啊:教师的示范只是局部的、重点的。因为教师示范,幼儿临摹的教学方法常常对幼儿创造力发展起到消极的作用。对儿童自己探索的机会,放手让他们试试。指导也应讲究重点、难点,进行恰到好处的引导,这种引导应是启发式的,而不是注入式的。当然示范和临摹的方法不是说不可以用,而是说它从来不是唯一的,更不是最佳的美术教学方法,特别是在学前这一年龄阶段。)

C、放音乐,幼儿做蛋糕,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反思啊:尊重幼儿,允许对同一物体做不同的描述,帮助幼儿用美术语言、个人的感受、情感完成自己的创意,让较感性的、触觉型和较理性的视觉型的幼儿得到发展机会。我对趋于视觉型、触觉型和介乎两者之间的幼儿予以不同的激励,一般来讲视觉型幼儿是从环境开始形成,以旁观者的感受较客观地表现对象,我不强调他速度快,鼓励他仔细观察,客观地表现他观察到的“蛋糕”,而触觉型幼儿凭借情感、生活体验表现自己想要表现的“蛋糕”。我鼓励视觉型的幼儿在创造行动上从物体的外轮廓开始表现,然后以细节描述蛋糕,鼓励触觉型幼儿以触觉经验大胆流畅地表现心中所要表现的“它”。)

三、 结束部分

1、把幼儿做好的蛋糕展示出来,请幼儿选出自己最喜欢的蛋糕,说说为什么。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家的蛋糕并选出你喜欢的蛋糕,请作者说说它是怎么做的?(幼儿相互议论)

幼:我喜欢有巧克力豆的

幼:我在边上放上各种颜色的巧克力豆,中间是一只牛,因为我属牛。

幼:我喜欢有粉红色花边的蛋糕

幼:我用奶油在中间做了一朵大花,边上做了许多小花

幼:我喜欢有水果、QQ糖的蛋糕

幼:我在蛋糕上放了许多水果,边上我先放一颗红QQ糖再一颗绿QQ糖再放一颗红QQ糖……

幼:我喜欢上面画着一颗心的蛋糕

幼:老师做的心蛋糕很漂亮,所以我也画了一颗心,还画了许多彩带。让人觉得很热闹、很漂亮。

2、送蛋糕

师:你想把蛋糕送给谁?

幼:吴之剑

师:想想送蛋糕前你要对吴之剑说句什么话

幼儿议论

幼:祝你生日快乐

幼:祝你越来越漂亮

幼:我们喜欢你

幼:我明天带玩具给你玩

3、一起唱《生日歌》,为吴之剑过生日

4、师:你们还想请谁谁吃蛋糕。

幼:园长

幼:小班的弟弟妹妹

幼:大班的小朋友

幼:爸爸、妈妈

幼:奶奶、爷爷

幼:灾区的小朋友

教学评析:

不管是从幼儿的年龄特点还是心理特点,都决定了这一时期的孩子对所有的事物都感兴趣,总想对它们摸一摸、玩一玩、做一做,弄清其中的奥秘。所以说,幼儿园的教学,就是充分利用环境中各种有利的因素,让幼儿的各种感官都能参与教育教学活动,从而获取知识技能。《制作生日蛋糕》这一活动,正是符合了幼儿的这一特点 。从他们的兴趣出发,让他们亲自参与并动手制作蛋糕,从幼儿身心素质上来看。

这堂教学活动我强调了幼儿的表现直觉性,创设了一种宽松、自由的气氛,让善于用视觉和触觉感知的幼儿得到尽情的表现,人人趋于精神饱满的状态,作品一人一面,所有的幼儿把自己的情感、意识融进了作品中。我根据罗恩菲德的美术教育理论提出的儿童心智成长七个方面:感情成长、智慧成长、生理成长、知觉成长、社会成长、美感成长和创造性的成长,设计组织以上教学活动,收效颇大。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强调的:

1、 它促进了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

这一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每人提供了许多的材料:未经装饰的蛋糕胚子、水果、QQ糖、巧克力豆、奶油等。活动开始时,先让幼儿观察别人的成果,再说说你想做一个怎样的蛋糕。为下面的制作打好基础,做到心里有数。然后放手让幼儿去尝试。在此过程中,孩子会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做,充分体现了他们的主体地位,保证了他们的兴趣和愉快的心情。在这种心情下,幼儿不仅容易接受事物的美好部分,形成美感,而且当人处于这种良好的情绪状况时,就会注意力集中、想象力丰富、思维灵活,他有益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有利于他们的发育成长。

2、 它促进了幼儿动作的发展。

这一活动中,幼儿要做各种各样的蛋糕,很自然的会讨论到挤牛奶。如何挤呢?幼儿又会特别愿意模仿“挤”这一动作,从而不知不觉中促进了幼儿动作的发展。

3、 它促进了幼儿智力的发展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这一活动的特点是体力活动与思维活动的紧密结合。从一定意义上讲,也是幼儿的社会实践。他们在自身尝试的过程中,为了把蛋糕做的更精美,常常要全神贯注、手脑并用、耳听眼看、机智灵活。从而促进了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当然,在幼儿的尝试中,也可能遇到他们解决不了的难题,这时教师又鼓励幼儿坚定信心、战胜困难、不达目的不罢休。从而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锻炼了他们的意志,促进了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4、 它也促进了孩子的优良品德。

这一活动的导入以“今天是XXX的生日”为切入点,又在评价过程中提到“蛋糕送给谁。”培养了孩子关心他人、与人分享的良好品质。在边送蛋糕边放音乐中,感受关心别人,被人关心的情感。

因此这堂课最显著的特点,是根据孩子心理特点和教育规律,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孩子的主体作用通过环境创设、尝试操作及孩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孩子做一做、摸一摸、练一练,从而激发孩子创造的兴趣、创造的灵感,逐步了解创造的方法,培养勇于探索、勇于创造的精神和积极动脑动手的习惯

切蛋糕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用多种材料进行测量,探索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次数、长度的关系,对测量活动感兴趣。

2、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蜂蜜蛋糕树绘本ppt;大图(次数一样,测量工具不一样;长度一样,测量工具不一样);测量工具(棉签、回形针、小棍);笔

活动过程:

一、阅读绘本,感知测量(8—9分钟)

师:今天,张老师带来一个有趣的故事,一起来看看。

1、阅读绘本前几页,引出问题

提问:小老鼠和阿力挖到蜂蜜了吗?为什么没有挖到?

【引导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出示图片,了解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长度的关系

师:小熊猫从家门口走路5步,小老鼠它们也走路5步,它们是用什么测量的?

【说出脚步,一种自然测量工具】

师:这是它们走一步的距离,你们觉得哪个是小老鼠一步的距离?哪个是阿力走一步的距离?

【幼儿进行选择正确的脚印】

师:小老鼠走了5步的距离有多远呢?我们一起来测量一下?

【老师示范测量,运用儿歌复习正确的测量方法。】

师:大河马阿力也走了5步,阿力走的长度,谁来测量一下?

【请个别幼儿测量】

师: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它们没有挖到蜂蜜了吗?

师小结:小老鼠的脚步小,用来测量的测量工具短,所以测量出来的长度短;河马的脚步大,用来测量的测量工具长,所以测量出来的长度也长,因此,虽然都走了5步,测量了5次,但是长度不一样。

3、再次阅读,发现秘密

师:我们看看它们有没有发现?

小结:原来,小小的测量还有这样一个秘密,怪不得它们挖不到蜂蜜。测量还有什么小秘密呢?请你们来发现一下。

二:操作体验,探索关系(15分钟左右)

1、幼儿测量

师:老师把大熊猫的家到蜂蜜的距离画出来了,请你用老师提供的测量工具来测量一下,看看测量结果都一样吗?

【师交代要求:请你每次选择一种测量工具,测量好后,把测量次数记录下来。】

2、记录结果

师:用回形针测量时测量了几次?用棉签测量用了几次?用小棒测量了几次?

【师幼共同记录】

3、发现关系

师:用什么测量工具测量的次数最多?用什么测量工具测量的次数最少?为什么?

师小结:相同的长度,测量工具越长,测量次数越少,测量工具越短,测量次数越多。

三:经验迁移,应用生活(6分钟)

师:你们喜欢测量次数多一些还是少一些呢? 小结:测量次数少一些会更准确. 你们经过三年的幼儿园生活都长高了,马上要上小学了,会学习用尺子测量自己的身高还有学习用品等,今天老师带来一些常见的尺子,你们猜猜测量不同的物品时会选用哪种尺子呢?

【引导幼儿选择量具,激发测量兴趣。】

小朋友们真聪明,故事里的小老鼠也很聪明,我们看看它有没有挖到蜂蜜?

活动反思:

指南中指出引导幼儿感知和体会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数,要求鼓励和支持幼儿发现、尝试解决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的用处,活动测量体现了生活中的数学,用脚步进行自然测量,最后回归到生活,测量我们的身高、教室等,对测量感兴趣,对进入小学学习根深的内容埋下伏笔。

选择绘本内容提高了活动的趣味性,将数学知识渗透在故事中。通过阅读图文并茂的小故事,能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吸收基础的数学概念,这些概念简单易懂,可以快速地增进孩子的基础数学认知,促进思维发展。

切蛋糕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培养幼儿对色彩的运用。

2、让幼儿熟练掌握用蜡笔涂色的方法。

教学准备:

油画棒(根据幼儿的人数定),生日蛋糕范画,画有生日蛋糕的图画本,音乐,干净的擦手毛巾(大概8条),贴纸一张。

教学过程:

1、用手指操稳定幼儿情绪:《数字歌》。

2、教师出示图片提问小朋友这是什么?(生日蛋糕),这生日蛋糕是什么味道的呢?(红色是甜甜的、黄色是酸甜的鈥Γ淌Τ鍪旧盏案獾姆痘K氚焉盏案獯丶遥氚职帧⒙杪璩阅兀?/p>

3、教师讲解涂色时方法,涂色时要教师先做个示范该怎么涂颜色:涂色的时候不可以太用力、太轻,涂的时候沿一个方向进行涂色,涂色时不可以把颜色涂在生日蛋糕的里面涂不要超出轮廓线。手脏了要拿擦手毛巾擦,不能擦到衣服上,教师把已画好在图本上的图画本派发给幼儿涂色。

4、让幼儿操作,并播放音乐,教师巡视指导,奖评的作品。

5、结束课堂,幼儿排着队念着儿歌去上洗手间。

切蛋糕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学习统计的方法。

2、激发创造力。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搭配小种籽「长大好快乐」、「不一样的蛋糕」、幼儿庆生的相片、生日图表、海绵蛋糕、奶油及装饰食材、工具(抹刀、挤花袋)。

活动过程

1、展示為幼儿举办庆生会时所拍摄的相片(蛋糕图案明显的),询问幼儿喜不喜欢过生日?生日给你什麼样的感觉?為什麼要庆祝生日呢?

2、透过小种籽「长大好快乐」p.8~9与幼儿讨论过生日所吃的食物(猪脚麵线、红蛋)及庆祝的方式,再请幼儿分享自己过生日的经验(如:生日当天吃到哪些东西、曾在生日时许了什麼心愿)。

3、询问幼儿知不知道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好朋友的生日又是哪一天?(.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接著,展示生日图表〔附〕请幼儿轮流向前找到自己生日的月分(如幼儿不知道老师可查询幼儿资料簿),签名或画上代表自己的图案。

4、带领幼儿进行数算,并找出最多及最少人生日的月分分别是哪个月,再将统计表张贴在教室中,让幼儿可以互相讨论。

5、引导幼儿观察相片中蛋糕的样式和图案,再请幼儿分享曾吃过什麼图案的蛋糕,是哪种口味的,询问幼儿,如果自己是製作蛋糕的师傅会想怎样装饰蛋糕呢?请幼儿自由发表,引发製作蛋糕的兴趣。

6、透过小种籽「不一样的蛋糕」的画面,将幼儿分组,发给每组一个海绵蛋糕、工具和食材进行蛋糕的製作。

7、请各组轮流上臺展示及介绍创作的蛋糕,老师将各组的蛋糕集合在一起,邀请当月的寿星上前,大家一起為他们唱生日快乐歌后,请寿星许愿,再一同分享生日蛋糕。

评量

会使用统计表进行统计。

能与同伴合作创作生日蛋糕。

活动结束

安排幼儿到蛋糕店参观蛋糕师傅製作生日蛋糕的过程。

切蛋糕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喜欢阅读图书,能根据故事内容进行大胆的猜想。

2、能观察、理解狐狸两次抢蛋糕的不同结果,理解故事情节。

3、知道欺骗别人最终会得到不好的下场。

4、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重点:

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讲述、猜想活动。并用较为清楚、连贯地话来表述。

活动难点:

理解狐狸两次抢蛋糕时小动物们的不同表情,及老虎吃了两次蛋糕的两次不同表现,知道欺骗别人最终会得到不好的下场。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蛋糕图片。

2、材料配套:教育挂图《领域活动、语言、第二块蛋糕》。

活动过程:

1、谈话引题。

引导语:(出示蛋糕图片)问:你们看这是什么呀?你们吃过蛋糕吗?你们吃过的蛋糕是怎么样的?什么味道的?

2、讲述故事前半部分,以提问的形式帮助幼儿理解故事。

(1)出示教育挂图《第二块蛋糕》①②,讲述故事的前半部分。

(2)提问:

①小兔、小猪和小猫想要干什么?

②这时发生了什么事?你们说狐狸抢走了蛋糕,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③小动物们的表情怎么样?会说什么?(块还给我们,这是我们的蛋糕)它们为什么很着急?(因为这是它们自己做的蛋糕,给狐狸偷走了。)

④狐狸把蛋糕给了谁?

⑤老虎拿到蛋糕后觉得蛋糕好吃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⑥老虎会表扬狐狸吗?它还会对狐狸说什么?(好吃好吃,在再给我做一块蛋糕,我还要吃。)

⑦这下狐狸怎么样了?(狐狸不会做蛋糕,有点发愁了.)

(3)小结并过渡:是啊,狐狸不会做蛋糕,所以发愁了,你们猜猜狐狸会怎么做呢?(鼓励幼儿大胆猜想。)你们各有各的说法,那结果到底怎么样呢?让我们继续看图片吧。

3、讲述故事后半部分,以提问的形式帮助幼儿理解故事。

(1)出示教育挂图③④,讲述故事的后半部分。

(2)提问:

①狐狸第二次偷蛋糕是从哪幅图上看出来的?

②小动物们的表情怎么样?它们为什么在笑呢?(因为蛋糕里面加的不是巧克力而是烂泥巴。)

③狐狸第二次抢了蛋糕给老虎,这回老虎吃了怎么样?老虎第一次吃蛋糕吃得津津有味,为什么这一次却皱起了眉头,火冒三丈呢?

④第二次,小动物们为什么要做一个泥巴蛋糕呢?(因为小动物们知道狐狸肯定还会再来抢蛋糕,所以就想好了办法,让狐狸上当。)

⑤你们猜,这时狐狸的心里是怎么想的'?最后,老虎是怎么样对付狐狸的?(狐狸得意洋洋,它还蒙在鼓里呢。最后它挨了老虎的揍。)

(3)小结并过渡:看来狐狸再狡猾也斗不过聪明的小动物。狐狸啊狐狸,你可不能再抢别人的东西,要改邪归正了。老师再把这个故事讲一遍,我们大家一起来分享这个有趣的故事吧。

4、完整讲述故事,组织幼儿进一步讨论。

(1)师幼再次讨论:蛋糕是从哪儿来的?狐狸两次抢蛋糕时小动物们的表情有什么不一样?第二块蛋糕里有什么秘密?

(2)教师根据幼儿说的内容翻到相应的画面,与幼儿共同阅读,分享故事。重点引导幼儿说说狐狸两次抢蛋糕时小动物们的表情为什么不一样,抢第二块蛋糕时小动物们为什么不追,反而还站在旁边笑。

(3)讨论:小动物们真的是很聪明,如果你是小动物,狐狸来抢你的第二块蛋糕时,你该怎么办?会想出什么办法?

活动延伸:

1、在美工区投放橡皮泥,供幼儿制作"蛋糕"。

2、在平时生活中,鼓励幼儿要做个诚实的好孩子。

活动反思:

活动一开始,我充分调动了幼儿对蛋糕的已有经验,从而引出了课题;接着边猜测边阅读的形式集体阅读大图书;我引导孩子们分两部分进行阅读,第一部分先和孩子们一起阅读狐狸抢第一块蛋糕的情节,在观察与猜测中让孩子理解狐狸抢蛋糕的过程,从中感受小动物们很生气的心情。第二部分,在孩子们已对故事的背景有了了解后,再通过阅读来寻找答案,解决疑惑,使孩子们知道了狐狸抢蛋糕原来是给老虎吃。xx后,在孩子们的不同猜测中,让孩子们知道了原因的真相是蛋糕里放了泥巴,从而狐狸得到了被老虎踢下山去的下场;这时,孩子们一下子情绪高涨,非常兴奋,都瞪大着眼睛,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在笑声中他们感受到了这意想不到的答案的有趣性,同时也从中感受到了狐狸上了小动物们的当以及抢别人东西而得到的不好的下场。

整个活动开展的比较顺利,目标也基本达成。孩子们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大胆想象、猜测,并用简单的语言进行表达,充分感受了故事的趣味性。但从各个环节看,还有些不足,如,由于时间的关系,在活动中让孩子想象、表达的空间还有些不够,没有满足大多孩子的表达欲望。

切蛋糕教案(篇9)

6月25日,我满怀着欣喜与兴奋的心情来到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参加了20xx年省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学习。十天的培训过程中,我聆听了专家、教授、主持人的`专题讲座,通过与培训老师、专家、同学的深入交流、研讨,使我每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的巨大冲击,以及在教育教学理念上的提升。作为一名教育者,这些经历令我受益匪浅,感想颇深。为此,制定个人研修和发展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通过骨干教师培训,不断提高教师道德修养、自身的专业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以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需求,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肩负起到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

二、研修目标:

1、通过培训提升我的思想政治与教师职业道德水准,以及专业知识与学术和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

2、优化课堂教学和教研活动,提炼自己的教学风格,使自己从学习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转变,逐渐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3、潜心课题研究,做课题研究的牵头人,和老师们共同探索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和创新性问题。

三、研修要求:

1、不断学习,充实自我

加强教改理论学习,不断充实自我。广泛阅读教学方面的书籍和文章,丰富、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养。

2、积极开展教学教研活动,提高业务能力

小蚂蚁吃蛋糕大班音乐教案2

活动目标:

能感受音乐的基本节奏,配合音乐做律动。

学会歌唱本首歌曲。

认真倾听并积极参与歌唱活动。

活动准备:

图谱音乐情景图片

活动过程:

初步感知音乐做律动(第一遍听音乐)

教师带领幼儿边听音乐边做律动。

根据图谱,理解乐曲节奏

引出小故事教师讲故事情节一遍。

出示图谱

提问:图上哪些哪些是小蚂蚁们在刷牙洗脸?哪些地方是小蚂蚁在找蛋糕呢?

哪些地方是小蚂蚁在大口吃蛋糕?……帮助幼儿理解图谱。

教师跟着音乐边看图谱,边做动作(第二遍听音乐)

再次听音乐,请能力强的幼儿指图谱(第三遍音乐)

创编动作

引导幼儿看图谱波浪线部分,幼儿大胆创编小蚂蚁开心准备出发,开心等动作。

教师哼唱节奏表演创编的动作。

完整听音乐表演

全体幼儿根据情景,跟着音乐节奏一起完整表演乐曲。

结束:将蛋糕送给其他小蚂蚁分享。

切蛋糕教案(篇10)

设计意图:

近期,我班有好几个小朋友过生日,蛋糕对孩子来说十分的熟悉,绝大部分孩子喜欢蛋糕,但蛋糕上的精美花纹又往往会引起小朋友“啊”的一声。因此,让孩子们亲自动手制作自己喜欢的事物,一定会让他们心花怒放,喜笑颜开,在充分满足其好奇心的同时,又能真切地感受做蛋糕的快乐,在此过程中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帮助他们懂得珍惜食物,懂得感谢他人,同时,在制作的过程中,使孩子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得以更进一步的发展。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标花蛋糕,初步了解蛋糕纹样的基本制作过程。

2、学习挤捏的动作,锻炼幼儿手指的活动力度。

3、培养幼儿懂得珍惜食物,学会感谢他人的情感。

活动难点:

能用适当的力度进行挤捏,并能标出简单的花纹

活动准备:

事先制作完成的成品标花蛋糕一个,教师示范用的蛋糕一个,幼儿制作用的小蛋糕、奶油装袋人手各一份;切好的小水果若干;擦手用的毛巾每人一块。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师:今天是老师的生日,客人送来了一样礼物

1、引导 幼儿说说蛋糕是什么样的?

2、说说自己最喜欢蛋糕的哪一部分,为什么?

二、了解、学习蛋糕纹样的基本制作方法

1、你们知道蛋糕上漂亮的花纹是怎么来的吗?

2、示奶油袋

师:瞧!这是什么呀?你看它的样像什么?

3、教师讲解演示:

A、演示:这顶伞我们呀要倒着来用,用手握住伞柄,将伞尖朝蛋糕,用五个手指用力的挤捏,让奶油从袋里出来,标到蛋糕上

B、引导幼儿观察手指用力与不用力时奶油的变化,并练习捏的动作。

三、幼儿操作

1、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标出与老师不同的纹样。

2、提醒幼儿留意挤捏的力度,动作稍慢些。

3、表扬标出不同花纹的小朋友,并为制作完成的小朋友提供小水果,加以点缀。

四、作品展示

小朋友的蛋糕太美了,我们一起开个生日会吧!结束。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的设计新颖有趣,积极创设教学情景,在相对宽松和自由的环境和氛围中,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各种感官,做做、玩玩,在玩乐中满足了幼儿探索、希望尝试的欲望,为本次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环境的支撑。在整个活动中我把主动权放给孩子,充分体现了孩子的主体地位,坚持“活动在前,认识在后”、“发现在前、结论在后”、“尝试在前、引导在后”的原则,让幼儿看看、说说、试试,通过自己探索和掌握裱花的方法,让幼儿在玩乐中制作好了漂亮的蛋糕。

切蛋糕教案(篇11)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情节,懂得未经他人允许,不能拿别人的东西。

2、愿意模仿角色进行问答。

3、了解小动物爱吃的食物。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5、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活动重点:

愿意模仿故事中的角色进行问答。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幼儿用书《谁咬了蛋糕》、自制咬过的蛋糕教具。

活动过程:

1、发现问题:

-"今天我请你们品尝我的奶油蛋糕,好东西我们一起分享!"

(打开奶油蛋糕)"哎呀,不好了,我的蛋糕怎么啦?"

幼儿根据自己看到的情况,说出蛋到底怎么了。

2、看看找找:

-"哦,我想起来了,我的屋子里还住着这些小动物呢,我们一起看看他们是谁?"

教师出示挂图:

-"会是谁咬了我的蛋糕呢?"

幼儿自己观察讨论。

3、解决问题:

幼儿学习动物的对话语言:

-"小羊小羊,蛋糕是你咬的吗?小羊:不是不是,我爱吃青草,蛋糕不是我咬的。"

"我们一起来问问小兔把?"

鼓励幼儿一起说与小兔鱼的对话:

-"谁愿意来问问小狗呀?"

"我们一起来问问问小猫吧!"

"小猫会怎么说?"

"那会是谁呢?"

幼儿与自己身边的同伴商量。

情景表演:(小老鼠的声音)看来我的房里还藏着一只小老鼠:

-"小老鼠,小老鼠,快出来,别躲着啦,我们已经发现你啦。"

讨论:小老鼠偷吃别人的东西对吗?

教师小结:生活中我们应该懂得未经别人允许,不能拿别人的东西。

活动反思:

《谁咬了我的大饼》小猪的形象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整个故事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就好像那只小猪就生活我们身边一样。这样的绘本故事更能引起幼儿情感上的共鸣。根据这本绘本内容的特点与小班幼儿好奇的求知心理,教师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制造一个接一个的悬念,将幼儿的注意引入与绘本故事有关的情境中,并在观察、猜测图片信息中获得结果解释疑惑。这样的提问简单有趣但是具体,围绕故事情节而展开,足以吸引幼儿全神贯注地阅读与倾听教师讲述书中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