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变化的实践报告七篇

家乡变化的实践报告七篇。

如何撰写出一篇优秀的报告?在如今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里,我们经常需要撰写报告。报告不仅是展示自己给领导们的机会,而且对于我们的职业发展也至关重要。经过精心策划,我今天带来了备受期待的“家乡变化的实践报告”,热烈欢迎大家阅读本文,但请注意本文仅供参考!

家乡变化的实践报告(篇1)

20xx年1月底,我在自己的县里--xx区,进行了一次关于本市的社会实践。对于一直在外上学的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经历。

xx区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中北部,是古时兵家必争之地。我印象中的xx,固然有“晋北锁钥”之称,可是发展却极其落后,单从破旧的街道与脏乱的秩序上就可见一斑,就说“晋北锁钥”这个牌子的悬挂地--北城门楼吧,虽然我很少从这里路过,可印象中店商小贩横七竖八,本就街狭路窄的小巷更显拥堵不堪,垃圾遍地污水横行,简直如入鲍鱼之肆;可是这次回来,街上的情形却大有改观,翻天覆地来说亦不为过。

首先是有序的道路和整齐的房舍。xx区从前年起就下大力整治老城区建设,包括北城楼在内的几个老城区皆修缮一新,街道被扩宽,沿街的商铺民宅皆以滴水飞檐修葺,道路两旁装上古色古香的路灯,走在街上还真有点“梦回唐汉”的感觉,三年未见,我竟还真有点不认识了,关键是与之毗邻的地标性建筑北城门楼广场也修建起来,水池喷泉有模有样,亭台座椅一应俱全,广场正前方还置放了一块二人摔跤的石像雕塑——忻州自古就有摔跤之乡的美誉,石像两侧的空地上,几位建筑工人正紧张有序的扎花绑灯--春节快要到了,看来这城楼还要热闹一番呢。

其次便是忻州的重头戏,也是近几年忻州变化最为显着的地方--忻州市7451重点工程了。xx 年,市委、市政府全面启动忻州市中心城区“七路、四桥、五馆、一院”重点工程建设,简称“7451”工程。“七路”即中心城区规划区域新建七条主干道,形成四横、三纵干道网。四横:云中河北路(云北街)、云中河南路(云南街)、北环街、城北街;三纵:芦芽山路、傅山路、云中山北路,另外还有和平街西拓及元遗山路北拓;“四桥”,即在新修的路上架设四座风格各异、独具特色的桥,包括芦芽山路桥,傅山路桥,云中山路桥、七一路桥;“五馆一院”,则是为了全面提高城市文化魅力而打造的“艺术馆、科技馆、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和歌舞剧院”。

走在新修的大路上,双向十车道,放眼过去,也觉天高地阔,心情舒朗,当然,道路两旁还是推平的黄土,不过这就更显现代化的雄壮与气魄。从雁门大道(也即云中山路)一路往北,就来到了雁门桥(也即云中山路桥),雁门桥将雁门关古城墙的记忆与符号融入此桥的设计,桥头堡以雁门关长城峰火台为原型,栏杆设计上也沿袭了城墙的造型。主墩处设有便于洪水通过的拱洞,形同古城墙上的拱门,忻州悠久的历史就仿佛飘荡在桥的四周;沿傅山路一路向南,就看到傅山路桥,它以“鲲鹏展翅、忻州腾飞” 为设计构思,现代风格的拱桥,拱肋如振翅腾飞的羽翼。交错的圆弧优雅大气,富有动感。外倾的主拱和内倾的副拱,丰富了桥面空间,空间变化的拱肋动感十足,简洁大气,表现出极强的现代气息,无论从何角度看去都似展翅的鲲鹏,大概寓意着忻州在发展的道路上越飞越高吧;芦芽山路桥的设计理念则是忻城古韵,仿佛是唐代古建,将精美繁复的木构件应用到桥梁上,在桥上形成亭台与楼阁,突出了忻州悠远的文化传承。 借鉴忻州特有的古建形式来表现忻州悠久的历史,融合山西古建元素,建筑感强,与周围人文环境协调,突出了其古典气质。

第三便是通过对南云中河的景观重塑了。云中河景观带设计了康体湿地段、行政中心段、宜居滨水段等三大功能区,依托场地本身及周边的自然山水及景观资源, 借“山”、理“水”、荣“城”、育“林”,因地制宜,架构起“山、水、城、林、”的点线面有机整体、实现城市与滨水区的综合衔接 。从打造芦芽山路桥、傅山路桥、七一路桥和云中山路桥四大地标性桥头景观,分别体现了植物景观游赏、城市形象展示及观演集会、文体休闲三大功能特征,真不愧是展现生态保育、创造区域生态价值的康体湿地段,树立城市门户、塑造城市形象的行政中心段,体现文体休闲、提升市民生活品质的宜居滨水段。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促使大学生向工农群众学习,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对于我们军校学员来说,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在校的观念得到更新,眼界得到了开阔,吸收了新的思想与知识。小半个月的社会实践一晃而过,却让我从中领悟到了很多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将让我终生受用。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感情,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军校学员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忻州在党的坚强正确领导下,一步步走向了繁荣、走向了富强,以小见大,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的国家也一定能够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更加富强、更加文明、更加民主、更加和谐!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我将不懈奋斗,投身到伟大的强军实践中去,矢志强军梦想,争做红色传人!

家乡变化的实践报告(篇2)

xx市,作为黄冈市区的一个县级区域,如今其规模已经为地市级,从其名字而言,我的家乡是xx市,而非xx县,近几年来,它作为“古老xx,魅力xx”的形象展现在父老乡亲面前,展现在大众面前,它是鄂东县域经济发展较快的显示之一。

xx市城乡人口已经超过120万,它本是一个集老区、山区、贫困区于一体的农业大市,但近几年以来,在家乡人民的努力下,这里的区域经济正沿着又好又快的目标稳步进入快车道。

截止20xx年,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已经三十三年了。三十三年以来,作为湖北省重要城市安庆市有了前所未有过的积极发展。经济、文化、思想解放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一).工业:“聚变”与“裂变”中壮大

45个厂房气派、环境优美、经营火爆的现代化企业扎堆成4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2个二级站组成的铁路运输枢纽,三纵六横共40公里的街道框架,五通一平的配套工程,功能齐全的各项社会事业项目,4个社区联手营造着和谐的社会氛围,组合成35平方公里的省级经济开发区,正在形成xx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新的增长点,成了xx强市富民的希望区。

xx开发区经历了16个年头的开发建设,总共花了15亿元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28亿元的工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初步形成了冶金机械、汽车配件、食品加工、轻工纺织、医药化工、建筑材料六大工业体系和汽配等三个产业群。20xx年,开发区实现工业产值9.85亿元,利税5740万元,在xx经济总量中的贡献率分别达到44%和25%。今年一季度,产值、税收两项主要指标同比分别增长60.6%和39%。

xx的工业,基本形成了以开发区和三个工业园区为主,以乡镇为补充的区域发展格局。这种发展格局的形成,从一般意义上讲,靠的是xx市委、市政府确立了一个明确的总体发展战略、思路和目标;实行了一个企业,一名领导,一个专班,一个部门,一名责任人,一名民警的“六个一”领导举措,设立了中小企业发展专项基金和一系列奖励政策。然而,说起xx工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聚变与裂变合作引发的能量” 。

所谓裂变,指的是国企改革;聚变则是指招商引资和全民创业。

xx的国有和集体企业改革改制起步较早,力度较大。到20xx年,完成民营化改制的国有企业达106家,占应改制国有企业的79%。加上乡镇集体企业的改制,全市企业改制面达90%以上。共卖断资产10.56亿元,卖断职工身份19954人,置换职工身份15560人。国企改革改制,爆发出一股强劲的裂变能量,xx人把这种能量称之为“一个企业倒下去,一大批同类企业崛起来”。所以他们对国企改革改制的体会很深,深切感受到“国企改革改制的过程,就是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家发展壮大的过程”。

三环汽门公司,曾在很长时期内一直是xx工业的支柱。后来随着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变化和国内同行业的冲击,一度步履维艰。改为民营后,活力来了,奇迹也产生了。20xx年,他们采取由外方控股的办法,与德国勒马公司合资,并引入西方管理机制。德方追加投资5000万元,装备一个全自动化车间,新建一栋6000平方米厂房,新上三条自动化轿车汽门生产线,并计划5年内共扩大投资6亿元,把三环建成全球第一家规模最大、汽门品种最齐全的专业化生产基地。三环的发展,使产业链上的民营企业频频诞生。

湖北力美公司系xx第一家由台商全资收购的汽配企业。几年来,这个企业的卖断,不仅发展壮大了自身,其产品全部与国内的一汽、二汽等重点汽车制造公司配套,10多种产品获省以上科研成果奖,其中的电磁排气制动阀系列产品获国家实用型专利;而且分化出一大批民营企业。原老厂的一批能人纷纷自立门户,三年中办起了诚悦机械、宇成汽配、奥申

汽配、纳福传动等20家民营企业。这些中小民营企业的蓬勃兴起,与那些通过改制后获得壮大的大企业一起,使xx的汽配产业堂堂正正地进入全省50个重点产业集群。

就这样,xx市在汽车配件、冶金机械、纺织服装、医药化工、轻工食品、电力能源等产业和商贸领域大刀阔斧地改革改制,强力推动着全民创业热潮的兴起。原企业中的技术、销售、管理人员在卖断和置换身份后,成批成批地自立门户。他们充分自主地发挥自己所熟悉的专业、练就的能力和所掌握的市场等优势,围绕从事过的产业,或按同类产品扩展,或在延伸产业链上做文章,或另辟蹊径新开门路,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仅20xx年一年中,xx就新发展私营企业180余家,个体工商户2000余户。

体现聚变效应的招商引资,也给xx的工业和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增添了活力。到20xx年底,xx全市共引进各类项目126个,固定资产到位资金11.8亿元,其中,当年新引进的项目80个,实际到位资金7.59亿元。华新水泥落户xx,实现了xx引进国内500强企业零的突破。

20xx年引进河南老板周迎春先生兴建的兴业钢铁炉料有限责任公司,是武钢、鄂钢、冶钢等大型钢铁集团在华中地区唯一的冶炼原材料配送中心。其占地面积411亩,总投资11000万元,分两期建成。一期于20xx年初建成投产后,当年实现销售收入9亿元,上缴税收3800万元。今年二期建成投产后,成为全国同行业排名第二大企业,当年可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实现税收过亿元。与之配套的相关企业,构成了xx第一个冶金机械产业年产值跨20亿元的主业集群。

裂变与聚变同时爆发出的能量,体现出的效应是xx工业的又好又快发展。20xx年,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30.1亿元,同比增长70.34%;完成工业增加值9.05亿元,增长22.8%;产销率达101.36%;规模工业企业达102家,同比净增24家,是十年来增加户数最多的一年。

(二).城市:投入与产出的互动

xx的城市变化给人“士别三日,刮目相看”之感。xx在黄冈率先实现了主要街道刷黑,率先提出了建设宜居、宜商、宜游的省级园林城市目标。2002年,xx市委、市政府请来了华中科技大学的城建专家、教授,按照“山水园林城市”、“大别山中心城市”、“交通枢纽城市”格局定位,花了130万元对xx市的城市规划进行修编。紧接着,一个放开胆量,放开手脚,放开大步经营城市这样一个体现空前思想大解放的设想从规划中走向了实践。他们经营城市是全方位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一起拿出来经营。

近年来,xx转变观念,不是单纯抓城市建设,而是把城市当作经济实体来经营,向城市要产出,从经营城市中得到建设城市的资金。政府每年直接用于城市建设的投资仅400万元,连供城建城管人员的工资和一般开销也不够。然而,这六七年中整个新老城区建设和改造的投入却达5亿元,其中有2.7亿元来自于经营城市。xx市“四大家”办公的新大楼是黄冈10县市中最好的,但新大楼并不是政府投钱建造,而是通过置换,由开发商还建。老城区内原25个部门的办公楼,全都面向社会公开挂牌拍卖,由开发商进入,采取还建或变现后自建的办法,实现了搬迁,既为老城区腾出商贸空间,也加快了新城区发展,还改善了机关办公条件。无形资产经营也走出妙棋。陵园路中段冠名权拍卖后改名融辉路,所得470万元用于道路刷黑。步行街因电费问题,每天晚上10点关闭路灯,全街一片漆黑。后将沿街路灯改建成灯箱广告位出租,由商家付电费,政府不再花一分钱电费,每年还可收取租金48万元。xx城市建设规划好,思路开,基础实,机制活,得到国家开发银行肯定,成为我省继武汉、仙桃、大冶后,第四个获得开行城建贷款支持的城市。20xx年,xx城建投入达到3.2亿元,创历史新高。

经营城市的结果是使城市建设资金出现了良性滚动的态势。鄂东最大的建材市场、两条步行街和一片连一片的商品房住宅小区,在老城区相继耸立起来;以行政、文化为主要功能的新城区,25个部门的高层办公大楼,竞相竖起。如此一来,整个xx市区的城市内涵和外延都得到了同步扩展,市区面积由原来约10平方公里发展到23.66平方公里,绿化率达到33%,提高了10个百分点。

经营城市,实现了由投入向产出的转化。

此前的xx市,每年的房地产建安税收、集贸税收和政府调控的土地出让金三项收入各为100万元。现在,房地产建安和契税5000多万元;集贸市场税4800万元,且每年还在以30%左右的幅度增长;政府调控土地出让金收入达5100万元。这三项收入合计突破了15000万元,形成了xx城市建设资金新的来源。

近7年来,xx市用于整个城市建设的资金达5亿元,除靠经营城市所得27000万元外,还有向上、向外争取项目这一大块,其所占城建投资的比例不足50%。20xx年,他们在争创省级园林城市中,共完成各项建设投入3亿余元,创历史新高。其中“十大市政工程”和“九大绿化工程”完成投资6405万元;城区5条主街道刷黑7.3公里、12.2万平方米;金桥广场、烈士陵园、将军广场、护城河一期整治等工程如期完工;垃圾场迁建、金通湾新区启动、神光花园建设、京广大道硬化等重点工程均按计划推进;新增城区绿地面积8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提高1.5个百分点。一年中在城市建设方面办了这么多实事,如果没有经营城市这一招儿,那是很难想象的`。

xx城市建设突飞猛进的过程,也是给市区内22万居民营造和谐人居环境的过程。项目引进,直接增加了新的就业岗位;房地产开发规模进一步扩大,拉动了市区的商贸业。二者不仅帮助3200余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而且还新增4500多名农村居民进城就业;带动近5000名困难企业离退休人员全部进入医保;101户城镇低收入家庭享受到了廉租住房补贴金;推进了农村危房“福彩安居工程”的实施,解决了3100人的住房困难。

(三).旅游:“绿色”、“红色”与“古色”异彩纷呈

“人间四月天,xx看杜鹃”。

xx有十分丰富且正在开发的旅游资源。

巍巍大别山绵延其境内约3000平方公里,群峰耸立,集雄、奇、险、秀于一体。特别是被称为“天下第一龟”的龟峰山风景区内,不仅有能代表xx山景的奇山险谷,而且还有成万亩一片的天然古杜鹃花海,堪称“中国第一杜鹃山”;加上被称为“百鸟家园”的道教圣地五脑山国家森林公园、传说“九龙缠顶”的九龙山地质公园等,构成了xx的山中乐园。境内的巴水、举水两大河流和253座大中小型水库,如条条玉带和颗颗明珠,镶嵌在群山之中,形成了xx的水上胜景。

xx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黄麻起义就发生在这里,这里是鄂豫皖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大革命时期起,xx共有13.7万人参加革命,在册烈士12532人,诞生了王树声、陈再道、许世友、王宏坤等28位将军。境内现保存着的烈士陵园、乘马岗会馆、王树声故居、苏维埃政府旧址等数十处革命遗址,成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也构成了xx具有传奇鲜红色彩的旅游景观。

悠远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xx旅游资源的又一组成部分。这里有吴楚柏举之战古战场遗址,有麻秋和麻姑的传奇故事,有魏晋一代文豪曹操亲临龟峰题写的对联、唐太宗李世民登龟峰留下的“能仁寺”御笔、唐杜牧和宋苏轼曾饮酒赋诗的遗址杏花村、明李贽著书讲学的遗址钓鱼台,还有周恩来、董必武、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的题词赋诗,江泽民、李鹏视察xx时签名及留下的故事等等,加上移民文化、村名文化、民俗文化、姓氏文化等,构成了xx旅游的古色古香。“绿色”、“红色”、“古色”,“三色旅游”,异彩纷呈。

xx市委、市政府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高瞻远瞩,科学谋划,把旅游资源当成经济资源开发。共投入资金1.2亿元,开发出“三山”(龟峰、五脑、九龙)、一村(杏花村)、一线(红色旅游线)七大旅游板块,打造生态观光游、人文游、红色旅游、休闲避暑游、寻根游、乡村体验游等六大旅游产品。同时完成了龟峰山、五脑山、九龙山、杏花村等四大景区的规划评审;进一步完善龟峰山风景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全面启动杏花村历史文化名村建设,推进五脑山森林公园开发,重点建设红色旅游经典景区,龟峰山创建为国家AAA景区,五脑山创建为国家森林公园,实现旅游发展新突破。特别是投资2600多万元改造、扩建烈士陵园、乘马会馆和革命历史博物馆,出台优惠政策促景区农民搞“农家乐”,这一切明晰的思路,有力的举措,打造着xx经济发展的新热点。

“借交通线,打旅游牌,唱经济戏,富老百姓”。这是xx市委、市政府抓旅游业的一大宗旨。

20xx年,全国人民迎奥运,中华民族添喜庆。20xx年,也是xx人民的喜庆年、吉祥年:沪汉蓉快速铁路建成通车、大广高速公路全线贯通、武麻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大京九的电气化改造,xx将成为中国境内又一个名副其实的交通枢纽城市;同时大别山电厂并网发电。

开发旅游,举办杜鹃文化旅游节,就是抢抓这一历史机遇、顺势而为促进xx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选择杜鹃花作为xx文化旅游节的品牌,是因为杜鹃花浓缩了xx文化之精华,寄托着xx人民无限的精神向往。举办杜鹃文化旅游节,聘请公益性城市形象代言人,开全国县市先河;以杜鹃为节会标志,叫响xx品牌。一方面以节造势,提升xx文化、旅游知名度;一方面以节会友,扩大对外开放,促进招商引资。借助办节会契机,xx全市正掀起招商引资大比武热潮。今年一季度已新引进项目12个,总投资达6 . 87亿元,其中工业项目8个,创历史同期之最。

(四).农村:特色产业与劳务经济比翼齐飞

作为有120万人口的传统农业大市和贫困地区,“三农”问题如何破解?xx市委、市政府重点从两个方面突破,一是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二是抓剩余劳动力转移,发展劳务经济。

xx把发展特色产业与扶贫开发结合起来,经过近10年努力,打造出九大特色农业板块。粮食生产方面,xx成为“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经济林开发,打造出盐田河“全国板栗第一乡”,全市板栗总面积达75万多亩,年产量1.28万吨;蚕桑板块总面积8.5万亩,被商务部定为“东桑西移”项目试点地区;畜牧板块总产值6.5亿元,是“全国秸秆养牛示范县(市)”、“全省畜牧生产大县(市)”;药材板块总面积2.5万亩,福田河镇种植菊花2万亩,被誉为“全国菊花第一镇”;传统的老米酒得到深度开发,成为亿元大产业,已发展配套优质糯稻生产基地3万多亩。据统计,特色产业占农业总收入的比例达到九成。20xx年,xx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3000元大关,达到3062元,同比增收381元,增幅为14.2%。农民收入增长快,得益于劳务经济。全市50万农村劳动力已有30万从事非农产业,打工年收入达2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占到了65%。具有本地特色的8大农业板块和30万农民工形成的“打工经济”,成为xx农村经济的两大亮点,推动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xx市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特色产业为支柱,以“打工经济”为带动力,有力地把农村经济引上了又好又快发展的轨道。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41.1亿元,同比增长

8.9%,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3000元,达到3062元,同比增收340元,增幅为12.7%。农村经济从特色产业起步,围绕扶贫开发做文章,在xx已坚持走过了10年的历程。现在形成的8大板块,连成了5条产业带,总面积达66万多亩。其中优质稻板块25万亩,年产量达46万多吨,优质小麦板块10万亩,年产量30000多吨。此两个板块总产量近50万吨,被列为“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和“粮食生产先进单位”;蔬菜板块12.7万亩,其中大棚蔬菜50000亩,年蔬菜总产量达60万吨;板栗板块集中打造了盐田河“全国板栗第一乡”,以盐田河为主板,向四周发展,总面积达50000亩,年产量达1.28万吨,系列收入7000万元;蚕桑板块总面积为8.5万亩,50000多农户从事桑蚕业,蚕茧年产量为40.5万公斤,产业系列产值达1亿多元,被国家商务部定为“东桑西移”项目试点地区,其中“万亩生态桑园基地项目”被正式立项;畜牧板块已初步形成了麻中的猪、麻东的牛、麻北的黑山羊、城郊的家禽各具规模的养殖格局,总产值达6.5亿元,是“全国秸秆养牛示范县市”、“全省畜牧生产大县市”;药材板块总面积达2 . 5万亩。“菊花之乡”福田河镇被誉为“全国菊花第一镇”,面积为20000亩,年产量达2200吨以上;老米酒板块集中在木子店、张家畈、三河口等乡镇,酿造老米酒的农户达40000余户,已发展老米酒原料优质糯稻生产基地30000多亩,年产老米酒10000多吨,产值突破亿元。xx可耕用土地为81.65万亩,8大板块占其8成以上,占农业总收入41.1亿元的90%以上。

xx农村经济收入的另一大来源是劳务收入。

89万农村人口的xx市,拥有50万劳动力。其中外出打工的人数达25万人,加上在本地从事非农业的50000人,合计有30万劳动力从事劳务经济,年收入达22亿元,与农业总收入之比为53.5%,人均突破2000元,占年人均纯收3021元的66%以上。

如此收入规模,理所当然地成了xx市委、市政府紧抓不放的重点。他们把“劳务经济”与工业强市、产业固本一起,当作xx摘掉贫困帽子,巩固扶贫开发成果,又好又快地进入发展快车道的渠道之一。其能够体现实效的举措就是抓住农村劳力的培训和转移。

近些年来,他们抓住上级组织实施的“阳光工程”、“雨露计划”、“技能就业计划”、“巾帼家政培训”等机遇,办起了10个农民技能培训基地;坚持走自主创新培训、转移农民工的路子,实施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和“温暖工程”,共培训农民工10万多人次,仅20xx年就新增培训、转移劳力12000人,同比增长5.3%。尤其值得一提的是“xx海员”已成为“全国优秀劳务品牌”。现在,xx成立了专门培训海员的“海员培训中心”,采取学、训、送、管四位一体的经营办法,被中远集团作为海员培、送基地。xx现有农民海员1321人,今年又有300名农民即将通过培训从事海洋运输劳务。农业和劳务经济的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基础。去年,xx贫困人口减少

4.3万;与通乡镇、通村公路建设相配套的建设资金得以保证,新建县乡道22公里,硬化通村公路550公里,使总里程达到1200公里;已解决2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完成3100口沼气池建设;完成基本农田土地整理9万亩;完成德援项目新造林1.5万亩、退耕还林荒山造林1.2万亩;完成185个新农村村庄规划;新建和改造村级组织办公场所370个。新增“万村千乡”农家店121家;1.4万户、3.2万人农村特困对象享受低保,并全部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促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84.3%,共兑付补偿资金3200余万元。

(五).六大特色农业带:

蔬菜、板栗、蚕桑、畜牧、老米酒、菊花

xx围绕发展农业特色经济,努力打造“一乡一特”、“一乡一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建设特色产业协会,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探索订单农业。目前,全市“六大特色农业产

家乡变化的实践报告(篇3)

【摘要】1987年,神州大地竖起了一面改革开放的大旗,在瞬息万变的国际形势下,这杆大旗一直指引着中华民族前进的方向。而今,这面大旗在神州大地矗立整整30年,30年间中国各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xx年寒假,以寒假返乡为契机,北京科技大学560名同学在全国三十余省市进行“改革开放三十年家乡变化”主题调研。调研采用统一调研标准,东中西部、城乡进行区分,综合运用访谈法、文献法、调查法对家乡的三十年变化进行调研。针对同学们反馈的大量调查问卷和调研报告,进行数据分析和调研报告整理后撰写此文,以期对改革开放三十年神州巨变起到管中窥豹的作用。

【关键词】改革开放三十年 变化 城乡 区域 调研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的改革开放的决定,使得古老的中国主动的与世界接轨。时至今日,已经是改革开放的第三十个年头,改革开放是影响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大历史决策,对中国步入世界强林之列起着无法取代的作用,在改善民生、增加民主等方面也是其他政策无法比拟的。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这三十年期间全国各地究竟有什么变化?为此,北京科技大学以寒假假期为契机,组织学生对家乡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变化进行调研。共有560名同学加入调研行列,计回收4880份调查问卷(其中有效问卷4865份)和554份有效调研报告,同学们调研的足迹北抵齐齐哈尔南到南宁,东到上海西至张掖,遍及30个省市自治区。综合运用访谈、调查问卷、查阅文献相结合的方式,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各自家乡三十年间的变化进行调研,回校后,经过对同学们的调研报告进行整合并对调查问卷进行数据分析,撰写此文,以期对改革开放三十年神州巨变起到管中窥豹作用。

在4865份有效问卷中,问卷填写者的男女比例为2684:1181,年龄由最小18岁到最高81岁,年龄跨度为63岁,调查地区大城市、中小城市、乡镇(县)、农村的比重大约为1:2:2.5:5,基本上反映出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全国各地区的变化。

一、东部发展

东部基本概况:中国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11个省市,是全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1978年,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中共中央做出了关乎国家前途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大幕正式拉开,古老的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在改革开放历程中,东部地区不仅自己保持快速、稳定发展,同时对西部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这里,我们将分别就东部地区城市和农村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中的巨大变化进行比较分析。

改革开放伊始,城市便率先行动起来。作为改革开放的“急先锋”,城市在经过三十年的变化后呈现了一片繁荣的景象。这种变化体现在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改革开放前,大多数农村的人民生活在贫瘠土地的怀抱之中,特别是山里面,那里没有一寸公路,没有便利的交通设施,过的几乎是与世隔绝的生活。人们世世代代在土里刨食,繁衍生息,且封闭贫困。自从国家进行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的百姓也渐渐觉醒了。他们不甘一辈子都困在这贫穷的大山里。他们有自己的梦想和憧憬,于是借着这股改革开放的风他们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开路不止,默默奉献。于是,公路网如叶脉从城里向乡村延伸,一条条公路抛向崇山峻岭,一座座桥梁飞架于大河两岸,乡与乡,山城与乡村抹去了天然的分隔,携手连成一体。然而,美中不足的是,通往各行政村的道路多是机耕道,路面狭窄,被雨水冲刷得坑坑洼洼,雨天泥泞,路难行。有的路段甚至在雨水的几次冲击下就坍塌了。而且农村人想出一趟远门依然不是那么的方便。为了去一个地方,人们常常要花上不少时间,有的时候还要车、船等不断的周转才能到达目的地。这样的情况确实让人担心。不过20xx年以来,中央加大“三农”的投入,农村公路建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农村人民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全力拼搏,迎难而上,一场农村公路建设的攻坚战全面打响!

除了农村交通的变化,村里的其他设施也有了不小的变化。以前农村里没有人会想到娱乐设施和公共设施。

2、农村公民就业及收入变化

从农村基础设施的进步到农村教育的深化,从农村政策的改良到农村休闲方式的更新,无不体现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以前,农村人大多靠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来养活自己。这样单一的劳动方式很难让农村富裕起来。所以改革开放以后,农村也不断引进新的技术,新的品种,实现多元化发展。

以福建某地为例,在农业品种的引进方面,以前人们主要种植的是山药,油菜籽,小麦等作物,目的是养家糊口,储备粮食。随着改革开放,外来品种的不断引进,人们已经开始种植胡萝卜、药材等经济作物,来获取更大的收入,发展本地经济,建立胡萝卜市场,发挥市场调节的重要作用。只有打开市场,才能引进更好品种,才能卖出农产品,才能提高生活水平,达到并超越小康。

此外农业结构也有了一定的变化,河北某地农业结构30年来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前单纯的一年一熟的玉米和小麦轮番种植,现在作物的种类已经五花八门数不胜数。先前的麦地已经建起了一座座草莓或蔬菜大棚,曾遭人弃置的荒地已经变成今天的蘑菇基地,当初不景气的小店已经养起了奶牛为附近居民提供鲜奶,而原来被堆在路边的秸秆现在已被放入沼气池发酵成了燃气。这些举措不仅使人们腰包鼓起来,生活环境也改善了不少。与此同时,农村也发展了其他的经济,希望以多元化的经济结构促进农村的发展。特别是民营企业数量有了明显的增多,一些类似小作坊的手工业增多,随着改革的浪潮,人们的思想也越来越活跃。以唐奉镇为例,它依托区域优势,培育丝网产业。目前,入驻唐奉镇丝网小区的丝网企业已近20家。此类现象不胜枚举。农村在民营企业发展浪潮中有了长足的发展。

3、住房条件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前,农村的人们大多居住在一间低矮的土屋里,有的甚至是两户人家共用一间房屋,村里的厕所也是乱七八糟、臭气熏天。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生活发生很大的变化,经济也发展的比较快。这时人们就想到了自家房屋的改建,之后各村便进行了大范围的住房改建。所以近些年来,农村里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套房逐渐取代了低矮的土坯房。在改革开放的30年中,大家的居住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变,不论是在居住面积还是居住质量环境都改善了,过去是一大家子,祖孙三代,兄弟好几房都挤在一个房子里,即使房子很大也是很拥挤。而现在基本上是小家制,一家三口住一个房子,有的甚至造房子三层四层,即使是五层的也不少,这样子居住面积便和空间伸展了,而房子的装潢也十分豪华,里面的设施,如洗手间、浴室、厨房等都齐全,居住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4、医疗保险方面

农村医疗方面的改善,农业税改的益处也同样是令人欣慰的。农业医疗保险:改革开放以前农村鲜有人去买医疗保险,农村人病了大多是自己去山里找些草药自己煎着吃,医疗状况堪忧。随着改革开放在不断深化,人民的生活在不断改变,改革措施的不断实施,使百姓越来越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基本上实现人人都有医疗保险,每人仅需交10元钱就可以享受一年的保险。国家的强大依赖于人民的强大,有了医疗保险,农民就有了一大保障,真正在强大起来。

农业税收方面,自从实行“三农”政策以后,国家减免了一切农业税,农民收有所得,感受到了国家政策的优越性。农业税还尚未减免的时候,有时税收,政府人员强制执行政策。甚至拉马,只要能抵偿农业税的,什么都拉,目的是让农民用钱来赎,有时候会出现打斗现象,农民自行组织多次的上告现象,现在农业税的减免,不仅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而且也稳定了社会,增进了农民务农的积极性,对于国家富强起到了很大促进作用。

5、教育方面的变化

作为觉悟比较早的东部人来说,是绝对不会置教育于不理的。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各县各村就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措施来改善农村的教育状况。东部人对外来的知识了解得比较多,他们明白正是知识让美国、英国等地区迅猛发展起来的,所以他们对知识都有着渴求。在生活得到改善时就让孩子进入学校学习,当然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这么想的。不过幸好有国家的政策帮助人们提高觉悟,国家实行的九年义务教育保证了每一个孩子都有上学的机会。对于一些实在有困难的家庭,国家和社会也是一直在帮助他们,保证让他们都能上的起学。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现在农村人民的教育水平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

6、思想及文化生活方面

随着农村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也开始追求精神生活的享受了。这在改革开放之前人们是不敢想象的。虽然目前农村里的人们并不能都像城里人那样以出国旅游来作为自己的休闲方式,但是他们也有属于自己的休闲方式:踩高跷、扭秧歌、跑旱船、架鼓、舞狮等,这些娱乐方式丰富了农村人民的娱乐生活。而以前由于贫穷,很少有时间进行这样的活动。近年来,人们的业余时间多了,原本许多濒临失传的珍贵民间艺术也重放异彩。村中扭秧歌,唱戏,书法社等民俗活动近几年更是发展迅速。人们在闲暇时或是拿起扇子跳两下,或是撩起嗓子唱两句。舞步与歌声真正体现了人们日子越来越红火,越来越好。数字电视、电脑使人们在休闲的时候也与世界紧紧联系在一起,时刻了解世界上的各种动态,而不仅仅只是做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人。

从以上东部地区的城市以及农村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的变化来看,改革开放对东部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城市的飞速发展,东部紧随其后无不体现了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大势头。

二、中部发展

三十年前,也就是1978年12月,当位于中国中部的安徽省凤阳县的小岗村的18户农民为了摆脱贫穷的命运,冒着极大的风险,秘密签订契约,决定将属于集体的耕地承包到户,打破公有制的限制搞起生产责任制的时候,他们并没有想到中国历史上一场深刻的变革――改革开放,就此拉开了序幕。

中部地区作为改革开放的发源地,三十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城市到乡村、从基础设施到社会福利、从传统农业、制造业到现代服务业、信息产业、从人民生活水平到生活方式、从休闲方式到思想观念,在各个地点、各个方面的变化都让世人称赞不已。

城市的变化和发展

1、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和全国其他地区的各个城市一样,三十年前中部地区各个城市的基础设施是极不完善的。城中道路路况差,下雨后有积水,没有路灯;交通干线基本都是自然形成的,道路规划不科学;城市电网连接混乱,输电能力差,断电现象十分常见,有的小城甚至还没有通电;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基本没有,污水大多直接排放等。

而今中部地区的各个城市,大部分城区的主要道路都是水泥路面,两旁配有人行道。有的城市还有较好的街边绿化。现在各个城市的交通干线都经过了科学的规划,道路流通能力大大增强。绝大部分城市都早已完成了电网改造工程,不仅输电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而且电网的安全性也大大提高。大部分城市都有了自己的高楼群。城市基础设施的变化还表现在城市供热供暖设施日益完善等方面。

以山西省大同市为例:

据了解,近7年间,大同市区的配套城市道路灯光工程投资达6000多万元,共安装1.5万盏灯。

下面是对近七年来大同市大型道路建设工程的简单统计。

时间 投资/元 项目

20xx年9000万新建北路、迎宾东西路、宾西街道

20xx年1.1亿“三大五小”道路拓宽工程

20xx年4亿“1111”道路拓宽工程

2004年2.6亿同泉路、新胜东西街、迎宾大道续建工程

20xx年1.4亿同泉路等8条主干道拓宽工程

20xx年1.8亿迎宾大道、环城高速公路建设工程

20xx年3.6亿环城高速公路建设、新胜东西街延伸段续建工程

2、城市居民就业与收入方面

改革开放前,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中部地区城市居民大多是工厂里的工人。他们的收入来源以工资收入为主。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整体低下和社会经济的整体落后,工人们虽然端着“铁饭碗”,但是“铁饭碗”里的“馍馍”并不多。其他行业的从业人员比较少,而且他们的收入不稳定,生活相对比较困难。1978年普通工人月工资总收入在3050元左右。

3、住房条件方面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部地区城市居民的住房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三十年前,绝大多数民房面积小、装修差,配套设施极不完善。那时人们住的是十分拥挤的筒子楼。九十年代宽敞明亮有独立卫生间的三室一厅是人们追求的标准,到了21世纪人们对住房条件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房屋本身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生活的需要,还要求房屋附近要有较好的环境、购物条件,以及要便于子女上学等。

以湖南省长沙市为例,该市6年来先后实施了棚户区改造、经济适用房建设等德政工程,好房子、新房子越来越多。与此同时,513条老街小巷也旧貌换新颜,让广大市民充分享受到了经济发展的成果。全市50米以上的高层建筑已超过200座,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由2000年的19.8平方米增加到了20xx年的27.2平方米,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xx年末,拥有房屋所有权的家庭达到89%,住上了单元式配套住宅的家庭达到91.25%,拥有两套住房以上的家庭有17%。使用管道煤气、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的家庭达到94.25%。

4、医疗社会保险方面

改革开放前,中部地区大小城市的医疗条件比较落后,医疗机构不多,从医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因此死亡率较高。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设备的性能得到很大的提高。很多城市的大小医院都引进了许多国外的先进设备和技术,极大的促进了中部地区医疗条件的改善,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调查显示太原市到07年,全市共有医疗机构3305个,实有医疗床位23116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7张。各类专业卫生技术人员32186人,其中,职业医师11924人,职业助理医师1026人,注册护士11634人。每千人拥有医生4人。

5、教育观念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居民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自己的子女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在很大部分人看来已经成为了头等大事。很多人在教育上的投入已居各项投入的首位。同时各地政府也更加重视教育,进一步加大了对教育事业的投资。

以山西省朔州市为例:改革开放以来,朔州市的教育事业以不断改革为动力向前快速发展,截至到20xx年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893所、幼儿园24个,教职工17853人,在校学生312105人,在园幼儿17908人。

6、思想方面

思想对于人的行为具有极大的导向性,因此任何方面的改变都不如思想的改变来的深刻和影响持久。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现在的人们早已不是以前的思想保守、观念落后的民众了。人们的思想一步一步的变得活跃和开放、变得更易接受新事物。

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中部各个农村地区的农民收入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据调研,1978年以前农民人均月收入大都低于10元。80年代家庭年收入在120元以下和120-360元之间的均占45%。而现在的中部地区农民腰包鼓起来了,农村家庭年收入在6000-12000元之间的占63%。很多乡村的人均年收入已达2900元,人均月收入大都在500元,。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农民的收入水平有了显著提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粮食产量增多价格升高,猪羊牛鸡等副产品价格提高农民在农副产品上的收入增加;另一方面,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收入自然多了。现在的农村大部分青壮年都会外出务工,大多数农村人从事建筑或服务等行业,还有的做小生意。

当然有的地区还利用了自身的特色优势。比如有的农村地区可以利用某些历史文化遗址来开发旅游业,增建一些文化设施,吸引游客从而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这自然而然的就增加了当地人的创收渠道提高了收入水平。

以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为例:1978年以来农民年人均收入情况如下

住房条件方面

改革开放前,中部地区相对于全国其他地区而言是较贫困的。农村居民的住房条件极差。相当一部分群众住的仍是旧社会时二三十年代建的房屋,就是以茅草稻草为屋顶以竹篾土胚为墙的房子。现在的中部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修了新房。有很大一部分人还修起了小洋楼,过起了住别墅般的生活。

调查显示,山西省昔阳县三十年前人们住得是用石头堆砌的石屋和低矮的土窑洞。遇到下雨天,外面是倾盆大雨,石屋里面就是淅沥小雨,锅碗瓢盆摆了一地接着落下的雨水。窑洞里早已漫进大量雨水,苦不堪言。而现在,小楼平地而起,配套着一个个清新干净的小院,错落有致的出现在这片土地上。宽敞明亮的屋子,喜气洋洋的笑脸构成一幅和谐的画卷。调查问卷显示,有62、5%的人觉得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中,自己的居住条件变化较大,居住质量及环境都大幅改善。

农村的医疗和保险

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间,农村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很快。农村保险事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再到壮大的发展历程。三十年前的中部农村地区和全国其他地方的贫困地区一样,医疗卫生条件极差。医生少甚至没有,医生医术、素质低。农村基本没有医院。在当时的农村保险事业更是一片空白。

改革开放前的中部农村地区,大多数医院设备落后,医务人员少。因此在很多的时候,面对病情严重的患者,乡里的医生顾虑重重,都敢医治,只有申请将患者转到市医院去。由于当时交通不发达,很多时候只能靠水路运输或是直接步行,这很容易使病人错过最佳治疗时间。最近几年,公路的全面建设兴起,交通的发展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发展。于是医院也引进了很多新的设备,乡镇居民的医疗条件有了保障。特别是近年来,医疗社保制度在农村的实施,使乡民们在生病时终于可以不用那么担心高昂的医疗费用,可以放心的到医院就医了。

三、西部地区的发展

建国以来至70年代前期,在国家建设三线地区等战略的影响下,西部地区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建成了一批重要的重工业生产基地,在比较落后的地区形成了一批城镇。而70年代中后期,国家的发展战略发生转变,经济重点开始由内地转向沿海地区,沿海地区在国民经济中的投资比例开始上升。这在一定程度上拉大了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差异。而在世纪之交,西部大开放的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地区的又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每时每刻都在以极快的步伐追赶东部地区的发展脚步。

城市的变化和发展

1、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改革开放以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建设能力差,西部地区的城镇基础设施规划及建设极不完善。城镇普遍存在工业区、居住区等布局不合理的情况,而城镇里的交通及城镇之间的公路联通状况均较差。尤其是在一些地形复杂的地区,城镇居民的出行有很大不便。在一些地区,由于电网及供水线路的不完善,居民在用水用电方面存在问题,尤其是西北地区,由于水资源本身比较缺少,再加上没有足够设施有效的水利工程,导致居民用水困难。

西部地区城镇存在的这些情况在改革开放至今受到了足够的重视,并得到了很好的改善。经过三十年的积极建设,尤其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地区的城镇基础设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首先,在交通方面,西部地区,尤其是地形复杂地区的交通在三十年里有了质的飞跃。大多数城镇内部的规划越来越趋向合理化,环城路、网状路等使城镇内的交通越来越便捷;而城际间相互连接的铁路、省道、国道甚至是高速公路也越来越多,大大便捷了西部居民的出行。在一些省会城市或旅游业较发达的城市,还建起了机场,方便当地居民及国内外的游客的出行与来访。

2、经济收入方面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前,受地区环境及经济政策的制约,西部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普遍较低。城镇中第二产业不发达。据统计,1978年西部城镇普通工人月工资总收入仅在30元左右。相比于第二产业,城镇第三产业的发展情况更是不容乐观,一些基本的服务行业由于受经济政策等方面的制约,没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后,国家的经济政策与以往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针对西部地区工业的发展政策,使西部地区的工业经济有了极大发展,城镇居民的收入普遍大幅提高。同时,由于政策放宽,经济体制改革,出现了不少以个体经营为主的第三产业,在给城镇居民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做出了较大贡献。

以地处西南的云南省腾冲市为例:改革开放以来,腾冲市的工业通过改组改造和结构优化升级,工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明显改善,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由1978年的12%提高到20xx年的19%。初步形成了制药、林产品加工、绿色食品、矿业、旅游产品、建材等六大支柱产业。

3、居住条件方面的变化

通过这次调研发现,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西部城镇居民的居住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具体表现在住房条件的改善和居住地周边的环境改善两方面。

首先,在住房条件方面,三十年前,即使是处在西部的城镇地区,居民的住房条件也比较差,楼房很少,基本都是居住在平房中,而且居住面积小。同时,居民居住的平房大多为砖混结构甚至是土坯房,安全系数不高且封闭性差。

以对巴彦卓尔市的调查为例:改革开放以前,巴彦卓尔市的居民住房均是一些破旧的砖瓦房,人多空间小,经常是五、六口人挤在十几平米的小房子内。城镇的街道两旁大都是比较低矮且卫生条件较差的店铺。而如今,一座座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居民居住的都是宽敞明亮的楼房,面积大,居住条件好;而街道两边更是出现了许多繁华的商场等。

4、思想观念方面的发展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喀什地区的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在整个地区全面落实“两基”教育,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加强教师队伍的整顿与管理,做好免费义务教育和核定中小学机构编制及补充教师工作,推行教师平聘制度,改善教学条件。

家乡变化的实践报告(篇4)

一路颠颇,几经辗转,总算回到了一年不见的家和家乡。走在昔日熟悉的乡间小道上,心中满溢的是喜悦,激动与自豪。我被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所震撼。

一、政策效果。

(一)村容村貌有了新变化。以前村里的路都是土路,凹凸不平。我们那时侯穿高一点的鞋就会不断的崴脚,穿平的鞋却会十分的硌脚,总之是怎么走都不舒服,骑车就更不要提了。那时侯村里养鸡的特别多,每条巷都堆着满巷的鸡粪,一到夏天更是苍蝇漫天,臭气熏天。还有随意堆放的垃圾堆。我们每天都呼吸着混杂着各种味道的空气。还有墙上那各式各样小孩们的“涂鸦作品”。现在回想起来童年是美好的,可是我的家乡却也可以说是满目疮痍。

而如今,在全国范围建设新农村的总动员下,通过环境整治,目前各村主干道路基本上达到道路的硬化、村庄的绿化、河道的净化、路灯的亮化以及断墙残壁的拆除,彻底改变了农村的“脏、乱、差”现象,卫生保洁制度的健全,使环境卫生得到长效管理机制的保障,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二)群众环保意识有了新提高。通过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群众不但对庭院卫生意识有了转变,对公共卫生也有了讲究,树立起讲卫生、美环境的新意识,形成“人人讲文明、个个爱清洁、户户讲卫生”的良好氛围。现在垃圾不随处乱扔,家禽的粪便也不随处乱倒,都有了统一的安排和处理。现在到哪都是干干净净的水泥地,让人的心情也十分的舒畅。

(三)物质生活得到新突破。以前农村人就只会守着那一亩三分地过日子,吃穿用都很简单随便,只要不饿着肚子,不冻着就很满足了。而如今在中国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农民也意识到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物质水平,开始不断寻求致富的道路。现在我们村里不仅发展了养殖业,还有很多小型的铁厂,煤厂等厂矿,同时给一大批的妇女门提供了就业岗位,现在每家都是两个人在赚钱,手里的钱多了,物质生活便有了提高,每天来村里卖东西的多的犹如赶集似的。什么饺子,鱼,鸡之类以前只能在过年吃上的东西现在随时都可以吃了。穿衣服也开始追求起名牌来。用的就更不用说了,什么电热锅,微波炉之类都上了农民的锅台。

(四)精神文明建设得到新发展。物质生活上去了,精神生活也随着提高了,以前一到秋收后,不论大人小孩,都是在赌博。现在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夏天晚上在大队部跳舞,冬天则是扭秧歌,不仅扭正了村里的风气,还愉悦了每个村民的身心。

(五)团结协作精神有了新转变。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群策群力,齐动手,齐出工,做了大量的工作。集体出资和群众集资紧密结合,全村上下拧成一股绳,团结协作精神得到进一步发挥。村领导还坚持把宣传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先导工程来抓,组织乡村干部深入一线,以对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广泛深入地宣传。充分利用会议、横幅、标语、黑板报、宣传橱窗等形式,宣传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

二、存在问题。

通过本村与其他一些村的对比发现还存在一些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因素。

一是宣传发动工作不够深入,群众认识不到位。主要是宣传的力度和广度不够,再加上当前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还没有具体的标准,从而导致于少数村干部在认识上存在偏颇,误认为只要搞好村庄规划,建成小康新村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还未正确看待,有的认为这是政府的“形象工程”,领导的“面子工程”,误认为又要搞创建,又要搞验收。

二是村级积累薄弱,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配套资金大多要靠地方财政投入,而乡村两级财力有限,有的还背着沉重的农村债务(如普九欠债、历年欠款),有的村连村干部工资也难以正常兑现),部分解决了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但仍然捉襟见肘,特别是诸如公共服务与活动陈地建设就没有列入发展规划。

三是劳动力转移滞后,农民难以“洗脚上岸”。近年来,通过大力实施“阳光工程”、农民工转移培训和农民知识化工程,培养了一批适应进城务工的新型农民。但其效果仍然很不明显,所从事的主要行业依然是从事简单劳动的建筑小工、家政服务和制造行业,而且外出务工人员年龄参差不齐,大至60岁,小至15、6岁,究其原因还是现行农民知识化工程不贴近农村,不贴近农民,与农民的需求造成了脱节,因此培育新型农民任重道远。

四是农村公共文化事业严重“贫血”,塑造新风貌困难重重。在调研中我发现,农村电话、手机、广播、电视覆盖率虽然较高,但农村科技培训和文化生活相对脆弱,许多设施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使农村文化活动停留在自发的、散乱的、无组织状态,难以发展壮大。再加上外出务工人员增加,农村基本上在家的是儿童和老人,少数人仍沉迷于“赌码”等陈旧的习气主,难以跟上现代文明。

五是村干部队伍不稳,后顾之忧难以解决。年轻农民多数外出务工,村里仅有的几个年轻党员主要是复员退伍军人,存在后继乏人的问题。村干部待遇比较值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积极性,村组干部缺乏必要的保障,既担心退下来后遭他人打击报复,又没有养老等社会保障,年轻的村干部想外出务工、想打工致富心切。

三、对策建议。

如何调动和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如何引导农民群众推进新农村建设?按照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结合对我村的调研,我提出几点肤浅的看法和思路:

1、加强村级班子组织建设,提高村级班子凝聚力。一是要从农村党员中选拔政治觉悟高、致富本领强的党员干部担任主职领导。在对我村调研中我了解到,本村之所以班子比较团结、有战斗力和凝聚力,在群众中有威信,关键是有一个好的“班长”,村党支部书记在村组合并前就是我村的当家人,是全县第六届专业技术人才,不仅在群众中有威信,更重要的是能够为农民群众提供实实在在的技术和服务。二是要过基层组织“五好”创建等活动载体,完善村级党组织制度建设,在农村乡土能人、经营人才中发展党员,发挥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三是要关爱村组干部,建议多方筹资建立养老保险基金和年老生活补助制度,解除村组干部的后顾之忧,稳定农村干部队伍。

2、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着重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继续采取对上争取、多方筹资的办法,争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推进包括末级渠系、农村能源、田间道路、土地平整等基础设施建设;要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在巩固乡镇综合配套改革成果,全面创新农村公益性服务机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现有农村科技服务设施功能,积极探索与农业科研单位和院校的合作,引进适合本地自然资源的“三新”(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项目,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要围绕全县农业“34111”工程,大力发展农村中介协会组织,增强带动、辐射能力,网络更多的农户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就是要围绕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不断拓展增收空间。要引导农民群众利用现有资源优势与条件,把主导产业做大做强,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支撑;要继续发展打工经济,关键在于建立健全外出务工的服务网络,为外出务工农民提供法律救助、信息服务、转移培训,为打工经济创造宽松的环境和条件;要结合落实中央农村政策、建设节约型社会,落实惠农政策增收、强化农资市场监管增收、科技增收、抗灾增收、节本增效增收等综合措施,不断拓展农民增收的渠道和来源。

3、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建设小康新村。要坚持规划先行、试点示范、分步推进的原则,引导有条件的农民在规划区内通过整理集聚、拆旧建新、移民迁建等途径,开展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搞好配套设施建设,搞好村庄绿化美化和环境卫生,不断提高居住环境。要开展扶贫开发、巩固农村义务教育和新型合作医疗成果、探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农民群众养老等社会保障,不断提高生活质量。要注重困难群众生产生活救助体系建设,关注弱势群体,实现共同致富。

4、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新型农民。首先,是要加强农民群众的教育、宣传与引导,解决好农民群众的认识问题。其次,是要增强农民致富的本领,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培育尽量多的农村种养大户、乡土能人,提高农民群众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综合素质。第三,是要围绕精神文明建设,培育综合素质较高的新型农民。通过农民培训、加强文化等基础设施和阵地建设,开展农村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构建和谐农村。

5、推进民主管理,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一是规范党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保障群众“四权”。二是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民主理财制度、村级财务依法委托乡镇管理制度,健全“一事一议”制度,探索“联户议事”、“联组议事”、“联村议事”等农村事务决策的议事新形式,把权利交给人民群众,真正做到事由民理、家由民当。三是各级干部要转变作风,增强服务意识,巩固送政务下乡成果,强化农村公益性事业服务的质效,提供能够满足农民群众实际需求的实实在在的便民、惠民服务。

四、结束语

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相信未来的三r村,一定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十多天的是社会实践就这样匆匆结束了,让我深入了解到的是,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如何去做新农村建设工作,以及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未来农村城镇化是大势所趋,顺应时代的潮流我们必将有所作为,干出一番属于自己,属于这个时代的伟大事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求索背后包含的汗水与智慧,我们应在大学这个舞台上练就……

家乡变化的实践报告(篇5)

我的家乡在皖北农村,在农村长大的我对家乡这几年的变化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衣食住行文卫几个方面,家乡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穿衣由简单朴素,难以保暖,到华丽大方,结实舒适。现在的农村人摒弃了曾经的单调乏味的服饰,换上了色彩艳丽的品牌服装,保暖已不是主要的追求,经济舒适逐渐成为最终目的。原来的追求填饱肚子,现在的追求饮食营养健康。

农民种地原来种地缺乏专业知识,亩产几百斤,还得缴纳农业税,现在农民种地有了技术,知识增加了,亩产千斤以上,同时种地还能得到国家的补助。农村还实现了机械化生产,收割机,水泵,插秧机,大型的机械让原本复杂的劳作变得简单。

农村劳动力剩余,继而吸引了大批投资商到农村办厂,既利用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又能利用农村成本低的优势,实现了互利双赢。粮食产量提高了,农民的腰包鼓起来了,加上国家的优惠政策让农民种地的积极性大大提高,生产生活都得到了大幅度改善。

农村以前的建筑多以低矮的草房土房为主,现在大部分都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平房,条件好的盖起了小洋楼,有的年轻人在外工作还选择在城市里买房。室内的家居设备也信息化,现代化。原来用电都困难,使用的是煤油灯,土质锅灶,有个收音机就不错了;现在用电那是最最基本的,室内从白炽灯过渡到了节能灯,彩电已不足为奇,液晶电视开始受到亲睐;农民也开始接触到了计算机,与信息高速公路接轨,真正体会到了地球村的感觉;太阳能,冰箱,洗衣机,电磁炉等等,全都走进了寻常百姓家。在通讯方面,每家每户都装上了固定电话,手机也越来越普及,人们享受到了无线通讯的快捷与方便。

以前的农村,通的是最难走的泥路,路上跑的是笨重的大三轮,手扶车,牲畜拉的车走起来颠簸不用说,还扬起漫天灰尘;现在村村通上了平坦的水泥路,国家的汽车下乡让有条件的家庭配上了面包车,小轿车。摩托车,电动车逐渐成为大众化的代步工具。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还通上了公交车,远近交通都很方便。

农村的文化建设也得到了显著改善。国家重视三农,努力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搞三下乡活动,使得农民的文化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原来的上不起学,买不起书,到现在的义务教育,设立助学金等,农村孩子摆托了文盲的束缚,接收到了文化教育,素质提高了。老一代农村人深刻体会到了没文化的痛苦,十分重视子女的教育,鼓励读书,期盼能把孩子送到高等学府,接受高等教育,成为国家栋梁之才。在这样的环境下,农村的孩子发奋读书,考高中,考大学,乃至出国深造,在外打拼,让农村人都扬眉吐气了。

原来农村人看病难,没钱看病,也没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大病小病都没个着落。而现在,农村的卫生条件大为改善,药店,诊所,大的医院都基本上能解决农民的身体问题。为了照顾农村,国家还给农村办了医疗保险,看病报销让农村人看病更加省钱,农民有病不再拖延,健康状况较以前提高了许多。

改革开放的伟大政策改变了中国的道路,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农村生活必然奔小康。

家乡变化的实践报告(篇6)

实践时间:20__年2月1日至20__年2月22日

实践目的:随着时代的进步,我的家乡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利用寒假的闲暇时间,走遍了大半个村庄,研究了近几年来家乡的变化。

实践内容:

我的家位于一个小县城中的一个偏僻的小村庄,最近几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边缘的推进,我的家乡也是日新月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裕了。

十几年前,村里的路大多都是土路,最好的也就是一条砖头路而已,一下雨就变得泥泞不堪,行走十分困难。雨过天晴之后,土路就变得坑坑洼洼 。后来村里修进了柏油路,慢慢的覆盖了整个村庄,修到了每家每户的门口,人们的出行变得方便了。现在,泥土小路已经不多见了。

过去村里村外都有大片大片的农田,一年四季都不会闲着。冬春种冬小麦,夏秋便种上玉米,有时候也有一些人种各种杂粮,例如红薯、黄豆、芝麻等等。收获是最开心的时候,割小麦,掰玉米,刨红薯,摘棉花……虽然有些累,但是每个人都很高兴。如今,大片的田地被侵占,或者干脆荒废,在田地里辛苦耕耘的人越来越少。许多耕地被建造上了工厂,厂房和办公楼如雨后春笋迅速耸立起来。剩余的耕地也不如从前那样茂盛,专心种地的农民越来愈少了,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外出打工,或者在新建的工厂里上班。村庄里的人们渐渐地从农民转变为工人。

打工拿到的工资要比种地的收入多得多,耕地被占也让不少人拿到了钱。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上升,便不再满足于过去的小房子。于是,越来越的人扒掉了他们住了几十年的红砖瓦房,盖起了二层的小楼,装修的精致无比,十分体面。如今小楼房随处可见,而红砖瓦房越来越少,仅有的不多个也掩盖在小楼的阴影之下,而青砖土墙的房屋早已不见了踪影。

年轻一辈的人则更加努力的工作赚钱,每逢过节,尤其是过年的时候,便会有各种牌照的车从全国各地赶回家,和依旧住在村里的父辈们一起过节。现在小汽车进村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了,柏油路修得宽阔,小汽车都停在自家门口,也不会妨碍什么。小孩子们对汽车已经见怪不怪了,自然也没那么好奇了。说起交通工具的变化,早几年前就不见了自行车的踪影,如今在周围工厂里上班的人们都骑着电动车,村里一位在邮局工作的老邮递员几年前也将坐骑换成了绿油油的电动车。

过去,每逢饭时,村里各处便会升起袅袅的炊烟,如今几乎没有人再用那种地锅炉了,秸秆也没有了用武之地,任其堆在墙边,大多数村民更加喜欢使用干净方便的电磁炉。人们新盖的小楼,也不会去新砌一个炉子了。因为挖一个沼气池会有一定的补贴,虽说用起来不是很方便,也有一些人家平时多用沼气做饭。

家乡的人们在过年的时候也和以前不一样了。放烟花的人家越来越多,家家户户的鞭炮一年比一年长,年夜饭也越来越丰盛,小孩子的新衣服一件比一件鲜艳。甚至还有在家门口挂起红灯笼的,无一处不体现着过年时欢喜的气氛,也显示了村里人的生活更好了。

总结:总的看来,家乡发生了变化,其实就是村里人越来越富裕了,生活水平渐渐提高了,这正是改革开放和家乡人民的努力带来的结果。我相信未来我的家乡还将变得更加美好,更加富裕,人们更加幸福。

家乡变化的实践报告(篇7)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房价问题的调查

改革开放以来,腾飞的经济发展给家乡禹城带来了巨大的变化。1993年禹城撤县设市,从此一个发展中的城市开始了他的蜕变。经济的发展使禹城呈现出崭新的面貌,办公环境,居住环境,娱乐休闲环境逐渐改善,与城市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渐提高,从小百货店到现在的国贸大厦,从寥寥的生活必需品到现在琳琅满目的商品,从过去的培房瓦房到现在的高层居民小区,从羊肠小路到现在东西交错南北纵横的柏油路面,餐饮界,服装界,旅游界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同时新增了人民公园,汉槐公园,孔雀公园,糖城广场,人防广场,九一广场等娱乐健身场所。

近年来,与城市的房地产事业突飞猛进,陆续开发了安居小区,嘉和园小区,东城小区,湖滨小区,宜家北苑,禹王贵府,玉荷苑小区等高档居民小区,其中玉荷苑小区更是二三十层的高层建筑,这表明我是发达城市的因素越来越多,禹城市正在向新的发展迈进。

为适应低收入人群依然存在的现象,为使低收入人群也可以住上楼房,禹城市开发了经济适用房,符合条件的市民可以享受高优惠政策购买住房。

2008年至今禹城市进行了城中村的改造和社区新农村建设

废除城中村以高层建筑取代之,是禹城市规划建设的一个新路线,也是令禹城市貌焕然一新的一个正确方针。关于城中村的拆迁和安置,市建委采取了产权调换并结算差价的政策,在飞出城中村的大势所趋下,这一补偿政策为大多数拆迁户所接受。禹城市的拆迁和建筑工作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即将呈献给我们的又是一番新的面貌。

禹城市的社区新农村以马庄,城角韩庄等为试点,进行社区改造。所谓“新农村”包括5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具体措施是,拆除现农村分散的居民院,统一建设“符合节约型社会”的居民楼,同样采取产权调换并结算差价的政策,让农民们统一住上方便整洁的楼房。同时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道路、水电、广播、通讯、电信等配套设施要俱全,让现代农村共享信息文明;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使“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成为现实。

房地产事业的飞跃式发展,势必影响我市的房价起伏。借亲人在物价局工作之便,我调查了禹城市几个高档住宅小区和经济适用房的房价,先调查结果如下:

嘉和园:2500—3000元/平 禹王贵府:2700—3100元/平 东城小区:2500—3100元/平 宜家北苑:2700—3200元/平 湖滨小区:2400—2800元/平 安居小区:2400—2900元/平

玉荷苑小区(高层住宅):3200—3500元/平 经济适用房: 1400元/平

调查结果显示,禹城市房价居高不下,是禹城市的一个重大问题,它制约着禹城人民追求更高水平的住房,是禹城市越来越多的居民背上房奴的重大担子,“买房”成了人们一生都强烈关注并为之奋斗的事情。

禹城市的房价远远超过一个县级市该有的水平,禹城市房价堪比德城区,比同为德州县级市的夏津县高出约1000元/平。这不可避免的引起了打算买房的市民的忧虑。

按照经济学的观点: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而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上下波动的范围又是由供求关系来决定。这一定义适用于一切商品,当然包括中国现在的房地产价格。中国房地产价格正是由于求大于供,才使房价居高不下。那麽,究竟从哪来那麽大的求呢?为什麽本地大多数人买不起,求从何来? 这要取决与目前的中国房地产的特征----保值增值。这一特征决定了求的扩大,供的相对紧张。从而驱动价格不断走高。

同时,房价的居高不下也与房地产商人的不断开发和过度开发有关,商品房的不断增多,带动了整个房市的价格上涨。当商品房建成后,新房子的价格必然会高于周边地区的房子。而周边地区的会在商品房的影响下再次上涨,周边地区房价的上涨又会从新引起商品房价格的上涨。二者相互影响、二者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导致整个地区的房价上涨。该地区的房价推动周边的房价,周边的房价推动整个城市的房价,整个城市的房价反过来又会促进各个地区以及商品房的房价。开发商不断开发新的商品房,导致低价房越来越少,高价房越来越多,不断地沧桑巨变,整个城市的高房价在未来就会推动整个中国的房价。这种规律周而复始,不断地循环下去,低房价在与高房价不断地斗争中败下阵来,低房价最终被高房价所代替。

对于房价过高的现状,经济适用房也可从中起一定的调剂作用。

经济适用房,是指政府提供优惠政策,限定建设标准、供应对象和销售价格,购房人拥有有限产权的、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住房。新建、改建经济适用住房套型建筑面积控制在60平方米左右。经济适用房的申请条件为:申请人及共同申请的家庭成员具有本市市辖十区城镇户籍(不含从化、增城两县级市,含单位的集体户口,不含蓝印户口),并在本市工作或居住。无自有产权住房,或现自有产权住房人均居住面积低于10平方米。

经济适用房是针对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为主出售的住房,自从实行经济适用房政策以来,很多买不起商品房的中低收入家庭因此而受惠,因此可以说,随着经济适用房的大量建设,这种结构影响因素势必将在房价平稳上起到一个制衡器的作用,使得未来的房价走稳,至少是不再一味的攀升了。

当然了,房价的深度调整可能来得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快,一切都是需要时间的。经济适用房对房价有杠杆作用,但如何完善我国的公共住房保障制度,使经济适用房建设发挥更好的作用是专家需要研究的另外一个重大课题。

通过这次调查,我认识到更多,电视剧《蜗居》中残酷的现实在生活中真真实实的存在着,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了好日子的同时,飞快的经济发展也有它的弊端,房地产事业的迅猛发展带给普通百姓的是越来越高的房价,越来越渺茫的住房希望。房价涨了,国家税收增多,开发商收入增多,银行贷款,利息增多,GDP上涨……好象是一举多赢。但是被忽略的却是普通老百姓的利益。俗话说,“安居乐业”。就是说,只有只有安居才能乐业。但是房价在近几年成大踏步的上涨,而且到了普通百姓难以承受的地步。房价的上涨严重降低了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我们多出的买房子的钱本应该是用在购买生活用品,用在衣食住行等必须和其他生活花销上的,甚至是以后子女的抚养费用,教育费用。现在我们必须把这些花销一再节约,而且以后生活上的可支配收入也就大大的减少了。很明显严重的影响了我们以后20年甚至更多年的生活。

2009年温家宝提出了政府对于房价上涨提出的四项重要措施:第一,就是要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力度,加快棚户区的改造。对这两项工作,在资金、土地以及税收上,都要给予优惠和保障。第二,要鼓励居民购买自住房和改善性住房。但与此同时,要采取措施抑制投机。中国的国情决定了我们的住房必须坚持安全、经济、适用和省地的原则,特别要重视中小套型和中低价位房屋的建设。第三,要运用好税收、差别利率以及土地政策等经济杠杆加以调控,稳定房地产的价格。第四,要维护房地产市场秩序,打击捂盘惜售、占地不建、哄抬房价等违法违规的行为。

我认为单位自建居民楼是控制房价上涨的方法之一,单位严格按照楼房的成本开制定楼房的价格,这样一是可以缓解供求不平的房产市场,二是可以带动商品楼的价格下降。

贫富悬殊与泡沫经济都是改革开放的弊端同时也是改革开放进一步发展的阻碍。因此国家在进行改革开放的同时更要发现其弊端,解决其弊端。

参考文献:百度搜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内容》

百度搜索《中国房价居高不下所被忽视的原因》 百度搜索《经济适用房的申请条件》

百度搜索《温家宝提出控制房价四项措施》

Gz85.Com更多工作总结范文小编推荐

家乡的变化实践报告锦集九篇


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中,我们往往都需要撰写报告,报告是一个可以把我们展示给领导的机会,对我们的职业发展非常重要。报告正确写法是什么?工作总结之家的编辑认真阅读多篇文章后选出了“家乡的变化实践报告”作为精品,请您认真看完本文!

家乡的变化实践报告 篇1

一路颠颇,几经辗转,总算回到了一年不见的家和家乡。走在昔日熟悉的乡间小道上,心中满溢的是喜悦,激动与自豪。我被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所震撼。

一、政策效果。

(一)村容村貌有了新变化。以前村里的路都是土路,凹凸不平。我们那时侯穿高一点的鞋就会不断的崴脚,穿平的鞋却会十分的硌脚,总之是怎么走都不舒服,骑车就更不要提了。那时侯村里养鸡的特别多,每条巷都堆着满巷的鸡粪,一到夏天更是苍蝇漫天,臭气熏天。还有随意堆放的垃圾堆。我们每天都呼吸着混杂着各种味道的空气。还有墙上那各式各样小孩们的“涂鸦作品”。现在回想起来童年是美好的,可是我的家乡却也可以说是满目疮痍。

而如今,在全国范围建设新农村的总动员下,通过环境整治,目前各村主干道路基本上达到道路的硬化、村庄的绿化、河道的净化、路灯的亮化以及断墙残壁的拆除,彻底改变了农村的“脏、乱、差”现象,卫生保洁制度的健全,使环境卫生得到长效管理机制的保障,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二)群众环保意识有了新提高。通过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群众不但对庭院卫生意识有了转变,对公共卫生也有了讲究,树立起讲卫生、美环境的新意识,形成“人人讲文明、个个爱清洁、户户讲卫生”的良好氛围。现在垃圾不随处乱扔,家禽的粪便也不随处乱倒,都有了统一的安排和处理。现在到哪都是干干净净的水泥地,让人的心情也十分的舒畅。

(三)物质生活得到新突破。以前农村人就只会守着那一亩三分地过日子,吃穿用都很简单随便,只要不饿着肚子,不冻着就很满足了。而如今在中国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农民也意识到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物质水平,开始不断寻求致富的道路。现在我们村里不仅发展了养殖业,还有很多小型的铁厂,煤厂等厂矿,同时给一大批的妇女门提供了就业岗位,现在每家都是两个人在赚钱,手里的钱多了,物质生活便有了提高,每天来村里卖东西的多的犹如赶集似的。什么饺子,鱼,鸡之类以前只能在过年吃上的东西现在随时都可以吃了。穿衣服也开始追求起名牌来。用的就更不用说了,什么电热锅,微波炉之类都上了农民的锅台。

(四)精神文明建设得到新发展。物质生活上去了,精神生活也随着提高了,以前一到秋收后,不论大人小孩,都是在赌博。现在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夏天晚上在大队部跳舞,冬天则是扭秧歌,不仅扭正了村里的风气,还愉悦了每个村民的身心。

(五)团结协作精神有了新转变。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群策群力,齐动手,齐出工,做了大量的工作。集体出资和群众集资紧密结合,全村上下拧成一股绳,团结协作精神得到进一步发挥。村领导还坚持把宣传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先导工程来抓,组织乡村干部深入一线,以对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广泛深入地宣传。充分利用会议、横幅、标语、黑板报、宣传橱窗等形式,宣传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

二、存在问题。

通过本村与其他一些村的对比发现还存在一些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因素。

一是宣传发动工作不够深入,群众认识不到位。主要是宣传的力度和广度不够,再加上当前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还没有具体的标准,从而导致于少数村干部在认识上存在偏颇,误认为只要搞好村庄规划,建成小康新村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还未正确看待,有的认为这是政府的“形象工程”,领导的“面子工程”,误认为又要搞创建,又要搞验收。

二是村级积累薄弱,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配套资金大多要靠地方财政投入,而乡村两级财力有限,有的还背着沉重的农村债务(如普九欠债、历年欠款),有的村连村干部工资也难以正常兑现),部分解决了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但仍然捉襟见肘,特别是诸如公共服务与活动陈地建设就没有列入发展规划。

三是劳动力转移滞后,农民难以“洗脚上岸”。近年来,通过大力实施“阳光工程”、农民工转移培训和农民知识化工程,培养了一批适应进城务工的新型农民。但其效果仍然很不明显,所从事的主要行业依然是从事简单劳动的建筑小工、家政服务和制造行业,而且外出务工人员年龄参差不齐,大至60岁,小至15、6岁,究其原因还是现行农民知识化工程不贴近农村,不贴近农民,与农民的需求造成了脱节,因此培育新型农民任重道远。

四是农村公共文化事业严重“贫血”,塑造新风貌困难重重。在调研中我发现,农村电话、手机、广播、电视覆盖率虽然较高,但农村科技培训和文化生活相对脆弱,许多设施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使农村文化活动停留在自发的、散乱的、无组织状态,难以发展壮大。再加上外出务工人员增加,农村基本上在家的是儿童和老人,少数人仍沉迷于“赌码”等陈旧的习气主,难以跟上现代文明。

五是村干部队伍不稳,后顾之忧难以解决。年轻农民多数外出务工,村里仅有的几个年轻党员主要是复员退伍军人,存在后继乏人的问题。村干部待遇比较值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积极性,村组干部缺乏必要的保障,既担心退下来后遭他人打击报复,又没有养老等社会保障,年轻的村干部想外出务工、想打工致富心切。

三、对策建议。

如何调动和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如何引导农民群众推进新农村建设?按照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结合对我村的调研,我提出几点肤浅的看法和思路:

1、加强村级班子组织建设,提高村级班子凝聚力。一是要从农村党员中选拔政治觉悟高、致富本领强的党员干部担任主职领导。在对我村调研中我了解到,本村之所以班子比较团结、有战斗力和凝聚力,在群众中有威信,关键是有一个好的“班长”,村党支部书记在村组合并前就是我村的当家人,是全县第六届专业技术人才,不仅在群众中有威信,更重要的是能够为农民群众提供实实在在的技术和服务。二是要过基层组织“五好”创建等活动载体,完善村级党组织制度建设,在农村乡土能人、经营人才中发展党员,发挥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三是要关爱村组干部,建议多方筹资建立养老保险基金和年老生活补助制度,解除村组干部的后顾之忧,稳定农村干部队伍。

2、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着重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继续采取对上争取、多方筹资的办法,争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推进包括末级渠系、农村能源、田间道路、土地平整等基础设施建设;要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在巩固乡镇综合配套改革成果,全面创新农村公益性服务机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现有农村科技服务设施功能,积极探索与农业科研单位和院校的合作,引进适合本地自然资源的“三新”(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项目,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要围绕全县农业“34111”工程,大力发展农村中介协会组织,增强带动、辐射能力,网络更多的农户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就是要围绕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不断拓展增收空间。要引导农民群众利用现有资源优势与条件,把主导产业做大做强,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支撑;要继续发展打工经济,关键在于建立健全外出务工的服务网络,为外出务工农民提供法律救助、信息服务、转移培训,为打工经济创造宽松的环境和条件;要结合落实中央农村政策、建设节约型社会,落实惠农政策增收、强化农资市场监管增收、科技增收、抗灾增收、节本增效增收等综合措施,不断拓展农民增收的渠道和来源。

3、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建设小康新村。要坚持规划先行、试点示范、分步推进的原则,引导有条件的农民在规划区内通过整理集聚、拆旧建新、移民迁建等途径,开展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搞好配套设施建设,搞好村庄绿化美化和环境卫生,不断提高居住环境。要开展扶贫开发、巩固农村义务教育和新型合作医疗成果、探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农民群众养老等社会保障,不断提高生活质量。要注重困难群众生产生活救助体系建设,关注弱势群体,实现共同致富。

4、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新型农民。首先,是要加强农民群众的教育、宣传与引导,解决好农民群众的认识问题。其次,是要增强农民致富的本领,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培育尽量多的农村种养大户、乡土能人,提高农民群众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综合素质。第三,是要围绕精神文明建设,培育综合素质较高的新型农民。通过农民培训、加强文化等基础设施和阵地建设,开展农村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构建和谐农村。

5、推进民主管理,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一是规范党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保障群众“四权”。二是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民主理财制度、村级财务依法委托乡镇管理制度,健全“一事一议”制度,探索“联户议事”、“联组议事”、“联村议事”等农村事务决策的议事新形式,把权利交给人民群众,真正做到事由民理、家由民当。三是各级干部要转变作风,增强服务意识,巩固送政务下乡成果,强化农村公益性事业服务的质效,提供能够满足农民群众实际需求的实实在在的便民、惠民服务。

四、结束语

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相信未来的三r村,一定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十多天的是社会实践就这样匆匆结束了,让我深入了解到的是,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如何去做新农村建设工作,以及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未来农村城镇化是大势所趋,顺应时代的潮流我们必将有所作为,干出一番属于自己,属于这个时代的伟大事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求索背后包含的汗水与智慧,我们应在大学这个舞台上练就……

家乡的变化实践报告 篇2

假社会实践报告:家乡的变化

一月底,我在我的县,区**进行了一次关于这个城市的社会实践。对于一直在国外学习的我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经历。

**忻州区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中北部。这是古代战略家们的必争之地。我印象中的**,固然有“晋北锁钥”之称,可是发展却极其落后,单从破旧的街道与脏乱的秩序上就可见一斑,就说“晋北锁钥”这个牌子的悬挂地--北城门楼吧,虽然我很少从这里路过,可印象中店商小贩横七竖八,本就街狭路窄的小巷更显拥堵不堪,垃圾遍地污水横行,简直如入鲍鱼之肆;可是这次回来,街上的情形却大有改观,翻天覆地来说亦不为过。

首先是有条不紊的道路和整洁的房屋。**区从前年起就下大力整治老城区建设,包括北城楼在内的几个老城区皆修缮一新,街道被扩宽,沿街的商铺民宅皆以滴水飞檐修葺,道路两旁装上古色古香的路灯,走在街上还真有点“梦回唐汉”的感觉,三年未见,我竟还真有点不认识了,关键是与之毗邻的地标性建筑北城门楼广场也修建起来,水池喷泉有模有样,亭台座椅一应俱全,广场正前方还置放了一块二人摔跤的石像雕塑--忻州自古就有摔跤之乡的美誉,石像两侧的空地上,几位建筑工人正紧张有序的扎花绑灯--春节快要到了,看来这城楼还要热闹一番呢。

其次是忻州的戏,这也是忻州近年来最重大的变化——忻州市7451重点工程。xx 年,市委、市**全面启动忻州市中心城区“七路、四桥、五馆、一院”重点工程建设,简称“7451”工程。“七路”即中心城区规划区域新建七条主干道,形成四横、三纵干道网。

四横:云中河北路(云北街)、云中河南路(云南街)、北环街、城北街;三纵:芦芽山路、傅山路、云中山北路,另外还有和平街西拓及元遗山路北拓;“四桥”,即在新修的路上架设四座风格各异、独具特色的桥,包括芦芽山路桥,傅山路桥,云中山路桥、七一路桥;“五馆一院”,则是为了全面提高城市文化魅力而打造的“艺术馆、科技馆、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和歌舞剧院”。

走在新修的大路上,双向十车道,放眼过去,也觉天高地阔,心情舒朗--当然,道路两旁还是推平的黄土,不过这就更显现代化的雄壮与气魄。从雁门大道(也即云中山路)一路往北,就来到了雁门桥(也即云中山路桥),雁门桥将雁门关古城墙的记忆与符号融入此桥的设计,桥头堡以雁门关长城峰火台为原型,栏杆设计上也沿袭了城墙的造型。主墩处设有便于洪水通过的拱洞,形同古城墙上的拱门,忻州悠久的历史就仿佛飘荡在桥的四周;沿傅山路一路向西,就看到傅山路桥,它以“鲲鹏展翅、忻州腾飞” 为设计构思,现代风格的拱桥,拱肋如振翅腾飞的羽翼。

纵横交错的弧线优雅而动感。外倾的主拱和内倾的副拱,丰富了桥面空间,空间变化的拱肋动感十足,简洁大气,表现出极强的现代气息,无论从何角度看去都似展翅的鲲鹏,大概寓意着忻州在发展的道路上越飞越高吧;芦芽山路桥的设计理念则是忻城古韵,仿佛是唐代古建,将精美繁复的木构件应用到桥梁上,在桥上形成亭台与楼阁,突出了忻州悠远的文化传承。 借鉴忻州特有的古建形式来表现忻州悠久的历史,融合山西古建元素,建筑感强,与周围人文环境协调,突出了其古典气质。

三是重塑南云河景观。云中河景观带设计了康体湿地段、行政中心段、宜居滨水段等三大功能区,依托场地本身及周边的自然山水及景观资源, 借“山”、理“水”、荣“城”、育“林”,因地制宜,架构起“山、水、城、林、”的点线面有机整体、实现城市与滨水区的综合衔接 。从打造芦芽山路桥、傅山路桥、七一路桥和云中山路桥四大地标性桥头景观,分别体现了植物景观游赏、城市形象展示及观演集会、文体休闲三大功能特征,真不愧是展现生态保育、创造区域生态价值的康体湿地段,树立城市门户、塑造城市形象的行政中心段,体现文体休闲、提升市民生活品质的宜居滨水段。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促使大学生向工农群众学习,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对于我们军校学员来说,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在校的观念得到更新,眼界得到了开阔,吸收了新的思想与知识。半个月的社会实践转眼间就过去了,但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这些东西会让我终生受益。

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感情,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军校学员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忻州在党的坚强正确领导下,一步步走向了繁荣、走向了富强,以小见大,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的国家也一定能够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更加富强、更加文明、更加民主、更加和谐!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我将不懈奋斗,投身到伟大的强军实践中去,矢志强军梦想,争做红色传人!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家乡的变化》

做一个感恩的人演讲稿3篇

尊敬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今日我演讲的题目是《做一个感恩的人》。

我相信大家知道徐本禹的故事都很感动。徐本禹出身贫寒,但他很勤奋。在他最冷的日子里,许多好心人伸出手来帮助他。因此,他感受到了爱的温暖。

在感恩之情的驱使下,他一个人孤单单的在大山深处,在摇摇欲坠的小木屋中,在破旧不堪的讲台前,面对着山区孩子们求知的双眸,尽着他自己微薄的一份力。正如他日记里那首小诗所说的:我愿做一滴水/我知道自己很渺小/但当爱的阳光照来时/我愿将它毫无保留地反射。

我想,面对着这样一个人,又看到了这么多求知的双眸,看到了他们那么艰苦的生活,难道我们就不应该珍惜在我们身边的幸福吗每天我们来到宽敞明亮的教室,由老师教给我们知识,还有电教设备做为辅助教学的工具。而我们呢有些同学竟不珍惜时间,当老师将知识传授给我们时,他们竟然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认真完成,平常不注意这些小细节,导致成绩不好,追悔莫及。刚刚进行的期中考试并不是最好的例子。不劳而获。

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作为学生,我们有那么优越的条件,那么多负责人的老师,还有父母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想到徐本禹老师,想到在大山深处渴望获得知识的学生,难道我们不应该感谢父母的照顾,感谢老师的关怀,感谢学校给我们提供这么优越的学习环境吗作为学生,学习是我们的任务。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想想帮助过我们的人和他们的期望。我相信你会充满力量。当你看到身边有需要帮助的人,想想徐本禹老师的精神和他那一首令无数人感动的小诗,相信你就会毫不犹豫的伸出自己的双手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遇到任何人或事,都要用一颗坦诚感恩的心去面对,才会勇敢,不会逃避。像徐本禹先生一样,他有非凡的忍耐力去克服困难。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感恩演讲稿:做一个感恩的人

尊敬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今日我演讲的题目是《做一个感恩的人》。

我相信大家知道徐本禹的故事都很感动。徐本禹出身贫寒,但他很勤奋。在他最冷的日子里,许多好心人伸出手来帮助他。因此,他感受到了爱的温暖。

在感恩之情的驱使下,他一个人孤单单的在大山深处,在摇摇欲坠的小木屋中,在破旧不堪的讲台前,面对着山区孩子们求知的双眸,尽着他自己微薄的一份力。正如他日记里那首小诗所说的:我愿做一滴水/我知道自己很渺小/但当爱的阳光照来时/我愿将它毫无保留地反射。

我想,面对着这样一个人,又看到了这么多求知的双眸,看到了他们那么艰苦的生活,难道我们就不应该珍惜在我们身边的幸福吗每天我们来到宽敞明亮的教室,由老师教给我们知识,还有电教设备做为辅助教学的工具。而我们呢有些同学竟不珍惜时间,当老师将知识传授给我们时,他们竟然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认真完成,平常不注意这些小细节,导致成绩不好,追悔莫及。刚刚进行的期中考试并不是最好的例子。不劳而获。

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作为学生,我们有那么优越的条件,那么多负责人的老师,还有父母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想到徐本禹老师,想到在大山深处渴望获得知识的学生,难道我们不应该感谢父母的照顾,感谢老师的关怀,感谢学校给我们提供这么优越的学习环境吗作为学生,学习是我们的任务。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想想帮助过我们的人和他们的期望。我相信你会充满力量。当你看到身边有需要帮助的人,想想徐本禹老师的精神和他那一首令无数人感动的小诗,相信你就会毫不犹豫的伸出自己的双手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遇到任何人或事,都要用一颗坦诚感恩的心去面对,才会勇敢,不会逃避。像徐本禹先生一样,他有非凡的忍耐力去克服困难。

让我们永远充满感激之情!懂得爱别人,懂得爱别人,相信自己是一个感恩的人!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感恩演讲模式:做一个感恩的人

尊敬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今日我演讲的题目是《做一个感恩的人》。

我相信大家知道徐本禹的故事都很感动。徐本禹出身贫寒,但他很勤奋。在他最冷的日子里,许多好心人伸出手来帮助他。因此,他感受到了爱的温暖。

在感恩之情的驱使下,他一个人孤单单的在大山深处,在摇摇欲坠的小木屋中,在破旧不堪的讲台前,面对着山区孩子们求知的双眸,尽着他自己微薄的一份力。正如他日记里那首小诗所说的:我愿做一滴水/我知道自己很渺小/但当爱的阳光照来时/我愿将它毫无保留地反射。

我想,面对着这样一个人,又看到了这么多求知的双眸,看到了他们那么艰苦的生活,难道我们就不应该珍惜在我们身边的幸福吗每天我们来到宽敞明亮的教室,由老师教给我们知识,还有电教设备做为辅助教学的工具。而我们呢有些同学竟不珍惜时间,当老师将知识传授给我们时,他们竟然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认真完成,平常不注意这些小细节,导致成绩不好,追悔莫及。刚刚进行的期中考试并不是最好的例子。不劳而获。

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作为学生,我们有那么优越的条件,那么多负责人的老师,还有父母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想到徐本禹老师,想到在大山深处渴望获得知识的学生,难道我们不应该感谢父母的照顾,感谢老师的关怀,感谢学校给我们提供这么优越的学习环境吗作为学生,学习是我们的任务。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想想帮助过我们的人和他们的期望。我相信你会充满力量。当你看到身边有需要帮助的人,想想徐本禹老师的精神和他那一首令无数人感动的小诗,相信你就会毫不犹豫的伸出自己的双手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遇到任何人或事,都要用一颗坦诚感恩的心去面对,才会勇敢,不会逃避。像徐本禹先生一样,他有非凡的忍耐力去克服困难。

让我们永远充满感激之情!懂得爱别人,懂得爱别人,相信自己是一个感恩的人!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家乡的变化实践报告 篇3

感受家乡的变化

研究性学习报告

一、课题的确立

老师和父母经常对我们说:比起他们的童年,我们生活在这样的时代,真的是太幸福了,还说我们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可是真有这么大的差别吗,家乡的变化真的有这么大吗?为了弄清我们是否真的不知道自己是否幸福,我们小组决定选择这个课题来进行我们的研究性学习。

二、成员安排

组长:孟醒

组员:李欣欣、夏旭、赵娇娇、李强、关伊白、东东、谭龙王、雪祖、巧莹、刘明月

三、时间安排

2008年1月15日确定研究课题

2008年1月16日至2008年2月25日,开展了研究活动。(包括学校调查、收集资料、请教有关专家三个研究活动)

2006年2月26日至2月28日数据整理

2006年2月29日至3月2日结束(撰写研究报告)

四、实施过程

1研究方法:调查、走访相关人员、上网查询

2、研究的问题:

为了此课题的顺利完成,我们小组首先召开了一次小组会议,经过我们的讨论,我们决定从以下几个问题入手,进行本次的研究性学习。

(1)、家庭收入上的变化;

(2)、家庭支出上的变化;

(3)、衣的变化;

(4)、食的变化;

(5)、住的变化;

(6)、行的变化;

3、研究方案

[活动一]调查

为了弄清我们身边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我们小组决定在自己所居住的村屯内进一次调查。首先,我们在研究后制作了一个调查表,然后分为三组进行调查。

调查表性别年龄:

1五年前你的家庭收入是多少?现在是多少?

2、您的收入五年前是怎样支出?现在是怎样支出的?

3、您家里餐桌上最近几年都些什么变化?

4你外出时选择什么交通工具?

5你的衣服和几年前相比有什么变化吗?

6你的住房条件与几年前相比有变化吗?

7如果你的家庭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你认为原因是什么?

孟醒、李欣欣、夏旭负责对大齐村和董家村进行调查。赵娇娇、关伊、刘明月负责金家村的调查。谭龙、王雪、祖巧莹负责范屯村的调查工作。

我们共发出1200份调查表,收回1115份,93%的村民对我们的调查非常感兴趣,并认真的填写了调查表。对于返回的问卷,四组学生各负其责,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在组内进行了充分的沟通。

李欣欣介绍了他们小组的分析结果:我们负责大齐和董家村的调查任务,一共发出500表,收回了480过我们的分析,我们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大齐和董家村的村民的家庭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有的家庭收入甚至增加了几倍,他们的收入不仅仅用在穿衣和吃饭上了,更多的用在了孩子的教育上,更多用在了提高自己和家人的精神生活上。

赵娇娇接着汇报了他们的调查结果:我们小组负责金家村的的调查,调查表发出300份,收回275份,经过分析整理,金家村的人们生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以前的每到年节才可以吃到鱼、肉,到现在只要想吃什么时候都可以吃到,而且他们的住房条件也有很大的改善,有75%的家庭都翻盖了自己的房子,还有的家庭盖起了二层小楼。

谭龙说:我们队负责范屯村的调查。对这个村的调查情况进行了分析,共发出调查表400份,收回360份,和以上二组一样我们调查的范屯村人民的生活同样发生巨大的变化,就拿交通工具来说,由前几年的自行车、马车已经换成了电动车、摩托车还有的家庭都开上了汽车,他们身上的衣服不仅仅再是保暖了,颜色由单一变成五颜六色,越来越时尚。

经过我们的综合分析,我们达成了共识,我们身边人的生活水平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我们也从调查表中看出来,带给他们这些变化的是党的好政策。

[活动二]资料收集与处理

(一)收集

调查所反映出来的状况,让我们兴奋不已,生活在现在这个时代我们真是很幸福。为了更多的感受家乡的变化,为了弄清家乡发生变化的原因,我们对家乡人的衣、食、住、行进行了资料的收集。

我们的战士分两种方式:孟醒、李欣欣、夏旭、赵娇娇、李强、关伊拿笔、本和像机上街采访拍照。在街上,我们主要采访了40岁左右的叔叔阿姨,询问他们近年来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愉快地接受了我们的采访,热情地回答了我们的问题,这给了我们很多第一手资料。我们还带了一台像机为这个变化中的家乡拍了很多**。白东东、谭龙、王雪、祖巧莹、刘明月上网去查找资料,因特网上信息资源真是丰富,我们分工合作很快就从各个方面找到家乡变化的资料,而且还找到了李欣欣他们用照像机拍不到的家乡以前的旧**,收获还真是不小啊!

(二)资料整理

我们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整理,并在小组中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孟醒说:通过到街上采访我们得到了很多信息,我主要说一下家乡在“衣”上的变化:在“衣”的方面,从五六十年代的一片“蓝海洋”“绿海洋”,到如今的色彩缤纷,衣着的变化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人们的穿着越来越讲究。服装的**往往反映一个家庭的消费水平。

李欣欣说:在“食”的方面,从最初的“添饱肚子”到现在的“食不厌精”。食品消费向讲营养、讲风味、讲方便等方面转变。

市场、商店、饭店里各种各样的食品数不胜数,水果、蔬菜、海鲜已经不再有季节性,随时随地你都可以挑选到自己喜欢的食品。糕点,奶和奶制品的消费占食品总消费的比例呈线性增长。平均每人每年在外就餐的花费也越来越多,特别是逢年过节全市各个大小饭店全部爆满。

白东东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在“住”的方面,原来大片的平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片高楼大厦。十年前,50-60平方米的房子很宽敞。如今,有两三百平方米房子的居民相当多。

更重要的是,室内装饰、家具和家居用品与早年的日本不一样。此外,随着旧城改造和新城区的开发建设,将有更多的家庭住房条件得到改善。

刘明月总结到:在“行”的方面,从“自行车王国”进入“汽车社会”,是我市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显著标志。近两年来,我市私家车数量急剧增加,旅游也也迅速发展。道路狭窄已成为一个极待解决的问题。

几年内,解放路、松柏路、杭州街、北京路等10多条城市道路完成了改造。使我们的城市更加美丽,也大大加快了我们城市的发展。

[活动三]请教**工作人员和老师

看到这了些变化,我们更急于了解是什么原因使我们的家乡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使人民的生活和质量得到提高,通过我们这阶段的调查、采访我们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是我们的党和**给我们带来的变化,那么到底是党的哪些政策呢?为了找出这个问题,我们咨询了**的工作人员和我们的老师。他们非常耐心地告诉我们我们的会诊情况。特别是中共工作人员向我们详细讲解了党的一些富民政策,终于解决了我们的疑惑。

四、成果展示

为了让全校学生了解我们家乡的变化,让同学们都更加热爱我们的家乡我们的祖国,我们把这一次活动的感受都用笔写了下来并且得用板报的形式张贴了出去。

活动的总结

经过我们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我们要研究的问题都得到了解决,我们的合作能力,以及信息的收集与处理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在这次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我们也有很多收获和经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家乡和祖国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能够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都是因为党的好政策,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作为当代的中学生们。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努力学习,掌握更先进的科学文化。为我们创造更多的幸福、生活和更美好的未来。

教师点评

这次研究性学习活动,从确定研究课题,到研究活动的开展,以及撰写研究报告,对于这些学生们来说,有许多要学的东西,有许多困难需要他们去克服,在组长的带领下,经过全体组员的努力下,他们顺利的完成了。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也锻炼了他们的意志品质,也许并不是很完美,但更重要的是这次活动,他们通过家乡的变化,感受到了党的正确领导和对人民群众的深切关怀,了解了社会在经济、文化、政治的发展进步,增强了他们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情感。

我真的为他们感到高兴和自豪。

指导教师:王辉

锦州太和四中

家乡巨变

祖巧莹赵娇娇

噼啪噼啪”,新年已经来到了。在正月里,同学们一定会走亲访友吧!但我们必须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调查这个新农村有什么变化和发展!

时间:1月18日

地点:大齐村

访谈对象:当地农民、小学生、老人。

人物:当地农民

问题:近两年你们农村都有哪些新的变化?

答:是的,人民**对我们双方都采取了许多优惠措施和政策。又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修筑了宽阔的公路,将我们的房屋重新改建成了新房,现在我们家已经是小洋楼了。(说完,这位老家开心地笑了!)

人物:当地小孩

问:你认为现在农村有什么新变化吗?

回答:有啊,我们现在学校里的设备都更新了,还可以学习电脑,不仅如此,还让我们高兴的是从现在开始我们读书可以免去学杂费了。

人物:当地老人

问:你现在生活中最快乐的事是什么?

答:最近几年有很多快乐的事情。生活水平提高了,食物更好了,睡眠更香了。最开心的事还得算我们二都搞开发,在家里就办起了“农家乐”,增加了我们的收入。

以前孩子上学都要步行或者骑自行车,我们家长都很担心他们的交通安全,现在可心坐车子,又快又放心了!

的确,农村的变化是日新月异的:以前那泥泞的山路变成了宽阔的大马路,农民依靠**的政策收入也随之提高了……

这一切都是社会主义富民政策的结果!

家乡的变化

刘明月现在家家户户都有电视机、冰箱、电扇、饮水机这些都是人们辛苦换来的。想到这里,我不禁要赞扬那些用汗水换来的辛勤劳动的人们

一、变化前

过去,人们用泥砖盖房子,没有电风扇。在夏天的夜晚,只有一些叶子可以用来驱赶蚊子;大多数人家都没有电视机,只要邻居家的一台黑白电视机,人们都笑得合不拢嘴了,吃了晚饭就抬着一条小凳到那户人家的家里去看电视,到了八点半人们就都回家睡觉去了;当然,没有冰箱,人们三两天就煮好食物,他们不得不扔掉。

二、变化后

现在人们住的不是北京平就是楼房,住在里面舒服极了。夏天天气热的时候,一边看电视一边开电扇,真是生活的一大享受。有些人甚至听流行歌曲!现在大鱼大肉摆在人们面前,人们吃得不多。

电冰箱里的食物实在太多了。

现在人们的经济越来越好了。我相信在未来,我们会越走越好。所以现在我要努力学习,努力为我们的国家做出贡献,使我们的国家从一个发展中国家变成一个发达国家。

家乡的变化

王雪我们的家乡在短短的几年里,从窄小的石子小路变成了宽敞的水泥大道,从没有电视变成了有电脑,从旧泥屋到高楼等。今年翻天覆地的变化真的是日新月异。

我常常听奶奶说起以前,人们十分困难,连一日三餐都吃不饱,还要起早贪黑地干活,逢年过节能吃上顿面饭就不错了,更不要说鸡鱼肉蛋、生猛海鲜了。

从前,没有电。家家户户都用煤油灯照明。他们住在低矮的茅草房里。他们晚上做作业或看书时看不清东西。就拿我们邻居来说吧,以前住茅屋,每天吃二三碗稀饭,即使这样,家里还揭不开锅,改革开放以后,他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慢慢地建设自己的家园。他天天省吃俭用,钱积攒下来。

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劳动,用自己的血汗钱盖起了一幢三层小楼,外面贴上了别致新颖的瓷砖,里面装璜得的非常漂亮;还摆着新颖时尚的家具。现在,这个家庭变得全新了。 这一切都是改革开放和艰苦奋斗的结果。

家乡的变化实践报告 篇4

1987年,神州大地竖起了一面改革开放的大旗,在瞬息万变的国际形势下,这杆大旗一直指引着中华民族前进的方向。而今,这面大旗在神州大地矗立整整30年,30年间中国各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1年寒假,以寒假返乡为契机,北京科技大学560名同学在全国三十余省市进行“改革开放三十年家乡变化”主题调研。调研采用统一调研标准,东中西部、城乡进行区分,综合运用访谈法、文献法、调查法对家乡的三十年变化进行调研。针对同学们反馈的大量调查问卷和调研报告,进行数据分析和调研报告整理后撰写此文,以期对改革开放三十年神州巨变起到管中窥豹的作用。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的改革开放的决定,使得古老的中国主动的与世界接轨。时至今日,已经是改革开放的第三十个年头,改革开放是影响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大历史决策,对中国步入世界强林之列起着无法取代的作用,在改善民生、增加民主等方面也是其他政策无法比拟的。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这三十年期间全国各地究竟有什么变化?为此,北京科技大学以寒假假期为契机,组织学生对家乡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变化进行调研。共有560名同学加入调研行列,计回收4880份调查问卷(其中有效问卷4865份)和554份有效调研报告,同学们调研的足迹北抵齐齐哈尔南到南宁,东到上海西至张掖,遍及30个省市自治区。综合运用访谈、调查问卷、查阅文献相结合的方式,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各自家乡三十年间的变化进行调研,回校后,经过对同学们的调研报告进行整合并对调查问卷进行数据分析,撰写此文,以期对改革开放三十年神州巨变起到管中窥豹作用。

在4865份有效问卷中,问卷填写者的男女比例为2684:1181,年龄由最小18岁到最高81岁,年龄跨度为63岁,调查地区大城市、中小城市、乡镇(县)、农村的比重大约为1:2:2.5:5,基本上反映出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全国各地区的变化。

一、东部发展

东部基本概况:中国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11个省市,是全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1978年,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中共中央做出了关乎国家前途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大幕正式拉开,古老的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在改革开放历程中,东部地区不仅自己保持快速、稳定发展,同时对西部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这里,我们将分别就东部地区城市和农村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中的巨大变化进行比较分析。

改革开放伊始,城市便率先行动起来。作为改革开放的“急先锋”,城市在经过三十年的变化后呈现了一片繁荣的景象。这种变化体现在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改革开放前,大多数农村的人民生活在贫瘠土地的怀抱之中,特别是山里面,那里没有一寸公路,没有便利的交通设施,过的几乎是与世隔绝的生活。人们世世代代在土里刨食,繁衍生息,且封闭贫困。自从国家进行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的百姓也渐渐觉醒了。他们不甘一辈子都困在这贫穷的大山里。他们有自己的梦想和憧憬,于是借着这股改革开放的风他们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开路不止,默默奉献。于是,公路网如叶脉从城里向乡村延伸,一条条公路抛向崇山峻岭,一座座桥梁飞架于大河两岸,乡与乡,山城与乡村抹去了天然的分隔,携手连成一体。然而,美中不足的是,通往各行政村的道路多是机耕道,路面狭窄,被雨水冲刷得坑坑洼洼,雨天泥泞,路难行。有的路段甚至在雨水的几次冲击下就坍塌了。而且农村人想出一趟远门依然不是那么的方便。为了去一个地方,人们常常要花上不少时间,有的时候还要车、船等不断的周转才能到达目的地。这样的情况确实让人担心。不过2003年以来,中央加大“三农”的投入,农村公路建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农村人民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全力拼搏,迎难而上,一场农村公路建设的攻坚战全面打响!

除了农村交通的变化,村里的其他设施也有了不小的变化。以前农村里没有人会想到娱乐设施和公共设施。

2、农村公民就业及收入变化

从农村基础设施的进步到农村教育的深化,从农村政策的改良到农村休闲方式的更新,无不体现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以前,农村人大多靠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来养活自己。这样单一的劳动方式很难让农村富裕起来。所以改革开放以后,农村也不断引进新的技术,新的品种,实现多元化发展。

以福建某地为例,在农业品种的引进方面,以前人们主要种植的是山药,油菜籽,小麦等作物,目的是养家糊口,储备粮食。随着改革开放,外来品种的不断引进,人们已经开始种植胡萝卜、药材等经济作物,来获取更大的收入,发展本地经济,建立胡萝卜市场,发挥市场调节的重要作用。只有打开市场,才能引进更好品种,才能卖出农产品,才能提高生活水平,达到并超越小康。

此外农业结构也有了一定的变化,河北某地农业结构30年来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前单纯的一年一熟的玉米和小麦轮番种植,现在作物的种类已经五花八门数不胜数。先前的麦地已经建起了一座座草莓或蔬菜大棚,曾遭人弃置的荒地已经变成今天的蘑菇基地,当初不景气的小店已经养起了奶牛为附近居民提供鲜奶,而原来被堆在路边的秸秆现在已被放入沼气池发酵成了燃气。这些举措不仅使人们腰包鼓起来,生活环境也改善了不少。与此同时,农村也发展了其他的经济,希望以多元化的经济结构促进农村的发展。特别是民营企业数量有了明显的增多,一些类似小作坊的手工业增多,随着改革的浪潮,人们的思想也越来越活跃。以唐奉镇为例,它依托区域优势,培育丝网产业。目前,入驻唐奉镇丝网小区的丝网企业已近20家。此类现象不胜枚举。农村在民营企业发展浪潮中有了长足的发展。

3、住房条件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前,农村的人们大多居住在一间低矮的土屋里,有的甚至是两户人家共用一间房屋,村里的厕所也是乱七八糟、臭气熏天。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生活发生很大的变化,经济也发展的比较快。这时人们就想到了自家房屋的改建,之后各村便进行了大范围的住房改建。所以近些年来,农村里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套房逐渐取代了低矮的土坯房。在改革开放的30年中,大家的居住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变,不论是在居住面积还是居住质量环境都改善了,过去是一大家子,祖孙三代,兄弟好几房都挤在一个房子里,即使房子很大也是很拥挤。而现在基本上是小家制,一家三口住一个房子,有的甚至造房子三层四层,即使是五层的也不少,这样子居住面积便和空间伸展了,而房子的装潢也十分豪华,里面的设施,如洗手间、浴室、厨房等都齐全,居住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4、医疗保险方面

农村医疗方面的改善,农业税改的益处也同样是令人欣慰的。农业医疗保险:改革开放以前农村鲜有人去买医疗保险,农村人病了大多是自己去山里找些草药自己煎着吃,医疗状况堪忧。随着改革开放在不断深化,人民的生活在不断改变,改革措施的不断实施,使百姓越来越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基本上实现人人都有医疗保险,每人仅需交10元钱就可以享受一年的保险。国家的强大依赖于人民的强大,有了医疗保险,农民就有了一大保障,真正在强大起来。

农业税收方面,自从实行“三农”政策以后,国家减免了一切农业税,农民收有所得,感受到了国家政策的优越性。农业税还尚未减免的时候,有时税收,政府人员强制执行政策。甚至拉马,只要能抵偿农业税的,什么都拉,目的是让农民用钱来赎,有时候会出现打斗现象,农民自行组织多次的上告现象,现在农业税的减免,不仅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而且也稳定了社会,增进了农民务农的积极性,对于国家富强起到了很大促进作用。

5、教育方面的变化

作为觉悟比较早的东部人来说,是绝对不会置教育于不理的。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各县各村就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措施来改善农村的教育状况。东部人对外来的知识了解得比较多,他们明白正是知识让美国、英国等地区迅猛发展起来的,所以他们对知识都有着渴求。在生活得到改善时就让孩子进入学校学习,当然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这么想的。不过幸好有国家的政策帮助人们提高觉悟,国家实行的九年义务教育保证了每一个孩子都有上学的机会。对于一些实在有困难的家庭,国家和社会也是一直在帮助他们,保证让他们都能上的起学。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现在农村人民的教育水平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

6、思想及文化生活方面

随着农村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也开始追求精神生活的享受了。这在改革开放之前人们是不敢想象的。虽然目前农村里的人们并不能都像城里人那样以出国旅游来作为自己的休闲方式,但是他们也有属于自己的休闲方式:踩高跷、扭秧歌、跑旱船、架鼓、舞狮等,这些娱乐方式丰富了农村人民的娱乐生活。而以前由于贫穷,很少有时间进行这样的活动。近年来,人们的业余时间多了,原本许多濒临失传的珍贵民间艺术也重放异彩。村中扭秧歌,唱戏,书法社等民俗活动近几年更是发展迅速。人们在闲暇时或是拿起扇子跳两下,或是撩起嗓子唱两句。舞步与歌声真正体现了人们日子越来越红火,越来越好。数字电视、电脑使人们在休闲的时候也与世界紧紧联系在一起,时刻了解世界上的各种动态,而不仅仅只是做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人。

从以上东部地区的城市以及农村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的变化来看,改革开放对东部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城市的飞速发展,东部紧随其后无不体现了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大势头。

二、中部发展

三十年前,也就是1978年12月,当位于中国中部的安徽省凤阳县的小岗村的18户农民为了摆脱贫穷的命运,冒着极大的风险,秘密签订契约,决定将属于集体的耕地承包到户,打破公有制的限制搞起生产责任制的时候,他们并没有想到中国历史上一场深刻的变革——改革开放,就此拉开了序幕。

中部地区作为改革开放的发源地,三十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城市到乡村、从基础设施到社会福利、从传统农业、制造业到现代服务业、信息产业、从人民生活水平到生活方式、从休闲方式到思想观念,在各个地点、各个方面的变化都让世人称赞不已。

城市的变化和发展

1、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和全国其他地区的各个城市一样,三十年前中部地区各个城市的基础设施是极不完善的。城中道路路况差,下雨后有积水,没有路灯;交通干线基本都是自然形成的,道路规划不科学;城市电网连接混乱,输电能力差,断电现象十分常见,有的小城甚至还没有通电;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基本没有,污水大多直接排放等。

而今中部地区的各个城市,大部分城区的主要道路都是水泥路面,两旁配有人行道。有的城市还有较好的街边绿化。现在各个城市的交通干线都经过了科学的规划,道路流通能力大大增强。绝大部分城市都早已完成了电网改造工程,不仅输电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而且电网的安全性也大大提高。大部分城市都有了自己的高楼群。城市基础设施的变化还表现在城市供热供暖设施日益完善等方面。

以山西省大同市为例:

据了解,近7年间,大同市区的配套城市道路灯光工程投资达6000多万元,共安装1.5万盏灯。下面是对近七年来大同市大型道路建设工程的简单统计。

时间投资/元项目

2001年9000万新建北路、迎宾东西路、宾西街道

2002年1.1亿“三大五小”道路拓宽工程

2003年4亿“1111”道路拓宽工程

2004年2.6亿同泉路、新胜东西街、迎宾大道续建工程

2011年1.4亿同泉路等8条主干道拓宽工程

2011年1.8亿迎宾大道、环城高速公路建设工程

2011年3.6亿环城高速公路建设、新胜东西街延伸段续建工程

2、城市居民就业与收入方面

改革开放前,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中部地区城市居民大多是工厂里的工人。他们的收入来源以工资收入为主。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整体低下和社会经济的整体落后,工人们虽然端着“铁饭碗”,但是“铁饭碗”里的“馍馍”并不多。其他行业的从业人员比较少,而且他们的收入不稳定,生活相对比较困难。1978年普通工人月工资总收入在3050元左右。

3、住房条件方面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部地区城市居民的住房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三十年前,绝大多数民房面积小、装修差,配套设施极不完善。那时人们住的是十分拥挤的筒子楼。九十年代宽敞明亮有独立卫生间的三室一厅是人们追求的标准,到了21世纪人们对住房条件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房屋本身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生活的需要,还要求房屋附近要有较好的环境、购物条件,以及要便于子女上学等。

以湖南省长沙市为例,该市6年来先后实施了棚户区改造、经济适用房建设等德政工程,好房子、新房子越来越多。与此同时,513条老街小巷也旧貌换新颜,让广大市民充分享受到了经济发展的成果。全市50米以上的高层建筑已超过200座,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由2000年的19.8平方米增加到了2011年的27.2平方米,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1年末,拥有房屋所有权的家庭达到89%,住上了单元式配套住宅的家庭达到91.25%,拥有两套住房以上的家庭有17%。使用管道煤气、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的家庭达到94.25%。

4、医疗社会保险方面

改革开放前,中部地区大小城市的医疗条件比较落后,医疗机构不多,从医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因此死亡率较高。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设备的性能得到很大的提高。很多城市的大小医院都引进了许多国外的先进设备和技术,极大的促进了中部地区医疗条件的改善,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调查显示太原市到07年,全市共有医疗机构3305个,实有医疗床位23116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7张。各类专业卫生技术人员32186人,其中,职业医师11924人,职业助理医师1026人,注册护士11634人。每千人拥有医生4人。

5、教育观念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居民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自己的子女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在很大部分人看来已经成为了头等大事。很多人在教育上的投入已居各项投入的首位。同时各地政府也更加重视教育,进一步加大了对教育事业的投资。

以山西省朔州市为例:改革开放以来,朔州市的教育事业以不断改革为动力向前快速发展,截至到2011年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893所、幼儿园24个,教职工17853人,在校学生312105人,在园幼儿17908人。

6、思想方面

思想对于人的行为具有极大的导向性,因此任何方面的改变都不如思想的改变来的深刻和影响持久。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现在的人们早已不是以前的思想保守、观念落后的民众了。人们的思想一步一步的变得活跃和开放、变得更易接受新事物。

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中部各个农村地区的农民收入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据调研,1978年以前农民人均月收入大都低于10元。80年代家庭年收入在120元以下和120-360元之间的均占45%。而现在的中部地区农民腰包鼓起来了,农村家庭年收入在6000-12000元之间的占63%。很多乡村的人均年收入已达2900元,人均月收入大都在500元。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农民的收入水平有了显著提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粮食产量增多价格升高,猪羊牛鸡等副产品价格提高农民在农副产品上的收入增加;另一方面,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收入自然多了。现在的农村大部分青壮年都会外出务工,大多数农村人从事建筑或服务等行业,还有的做小生意。

当然有的地区还利用了自身的特色优势。比如有的'农村地区可以利用某些历史文化遗址来开发旅游业,增建一些文化设施,吸引游客从而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这自然而然的就增加了当地人的创收渠道提高了收入水平。

据了解,1978年清徐县农民年人均收入为106元,2011年人均收入6379元,是78年时的近60倍。

住房条件方面

改革开放前,中部地区相对于全国其他地区而言是较贫困的。农村居民的住房条件极差。相当一部分群众住的仍是旧社会时二三十年代建的房屋,就是以茅草稻草为屋顶以竹篾土胚为墙的房子。现在的中部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修了新房。有很大一部分人还修起了小洋楼,过起了住别墅般的生活。

调查显示,山西省昔阳县三十年前人们住得是用石头堆砌的石屋和低矮的土窑洞。遇到下雨天,外面是倾盆大雨,石屋里面就是淅沥小雨,锅碗瓢盆摆了一地接着落下的雨水。窑洞里早已漫进大量雨水,苦不堪言。而现在,小楼平地而起,配套着一个个清新干净的小院,错落有致的出现在这片土地上。宽敞明亮的屋子,喜气洋洋的笑脸构成一幅和谐的画卷。调查问卷显示,有62、5%的人觉得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中,自己的居住条件变化较大,居住质量及环境都大幅改善。

农村的医疗和保险

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间,农村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很快。农村保险事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再到壮大的发展历程。三十年前的中部农村地区和全国其他地方的贫困地区一样,医疗卫生条件极差。医生少甚至没有,医生医术、素质低。农村基本没有医院。在当时的农村保险事业更是一片空白。

改革开放前的中部农村地区,大多数医院设备落后,医务人员少。因此在很多的时候,面对病情严重的患者,乡里的医生顾虑重重,都敢医治,只有申请将患者转到市医院去。由于当时交通不发达,很多时候只能靠水路运输或是直接步行,这很容易使病人错过最佳治疗时间。最近几年,公路的全面建设兴起,交通的发展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发展。于是医院也引进了很多新的设备,乡镇居民的医疗条件有了保障。特别是近年来,医疗社保制度在农村的实施,使乡民们在生病时终于可以不用那么担心高昂的医疗费用,可以放心的到医院就医了。

三、西部地区的发展

建国以来至70年代前期,在国家建设三线地区等战略的影响下,西部地区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建成了一批重要的重工业生产基地,在比较落后的地区形成了一批城镇。而70年代中后期,国家的发展战略发生转变,经济重点开始由内地转向沿海地区,沿海地区在国民经济中的投资比例开始上升。这在一定程度上拉大了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差异。而在世纪之交,西部大开放的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地区的又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每时每刻都在以极快的步伐追赶东部地区的发展脚步。

城市的变化和发展

1、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改革开放以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建设能力差,西部地区的城镇基础设施规划及建设极不完善。城镇普遍存在工业区、居住区等布局不合理的情况,而城镇里的交通及城镇之间的公路联通状况均较差。尤其是在一些地形复杂的地区,城镇居民的出行有很大不便。在一些地区,由于电网及供水线路的不完善,居民在用水用电方面存在问题,尤其是西北地区,由于水资源本身比较缺少,再加上没有足够设施有效的水利工程,导致居民用水困难。

西部地区城镇存在的这些情况在改革开放至今受到了足够的重视,并得到了很好的改善。经过三十年的积极建设,尤其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地区的城镇基础设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首先,在交通方面,西部地区,尤其是地形复杂地区的交通在三十年里有了质的飞跃。大多数城镇内部的规划越来越趋向合理化,环城路、网状路等使城镇内的交通越来越便捷;而城际间相互连接的铁路、省道、国道甚至是高速公路也越来越多,大大便捷了西部居民的出行。在一些省会城市或旅游业较发达的城市,还建起了机场,方便当地居民及国内外的游客的出行与来访。

2、经济收入方面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前,受地区环境及经济政策的制约,西部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普遍较低。城镇中第二产业不发达。据统计,1978年西部城镇普通工人月工资总收入仅在30元左右。相比于第二产业,城镇第三产业的发展情况更是不容乐观,一些基本的服务行业由于受经济政策等方面的制约,没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后,国家的经济政策与以往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针对西部地区工业的发展政策,使西部地区的工业经济有了极大发展,城镇居民的收入普遍大幅提高。同时,由于政策放宽,经济体制改革,出现了不少以个体经营为主的第三产业,在给城镇居民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做出了较大贡献。

以地处西南的云南省腾冲市为例:改革开放以来,腾冲市的工业通过改组改造和结构优化升级,工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明显改善,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由1978年的12%提高到2000年的19%。初步形成了制药、林产品加工、绿色食品、矿业、旅游产品、建材等六大支柱产业。

3、居住条件方面的变化

通过这次调研发现,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西部城镇居民的居住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具体表现在住房条件的改善和居住地周边的环境改善两方面。

首先,在住房条件方面,三十年前,即使是处在西部的城镇地区,居民的住房条件也比较差,楼房很少,基本都是居住在平房中,而且居住面积小。同时,居民居住的平房大多为砖混结构甚至是土坯房,安全系数不高且封闭性差。

以对巴彦卓尔市的调查为例:改革开放以前,巴彦卓尔市的居民住房均是一些破旧的砖瓦房,人多空间小,经常是五、六口人挤在十几平米的小房子内。城镇的街道两旁大都是比较低矮且卫生条件较差的店铺。而如今,一座座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居民居住的都是宽敞明亮的楼房,面积大,居住条件好;而街道两边更是出现了许多繁华的商场等。

4、思想观念方面的发展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喀什地区的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在整个地区全面落实“两基”教育,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加强教师队伍的整顿与管理,做好免费义务教育和核定中小学机构编制及补充教师工作,推行教师平聘制度,改善教学条件。

家乡的变化实践报告 篇5

一、实践目的:通过对朝阳的调查反映近年来的发展面貌,从而体现出朝阳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在生活和经济方面取得巨大的进步,为朝阳以后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政策和经验。并为将来的朝阳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

二、实践过程:

实践安排:①从报纸、新闻、网上查询资料文件;②走访个别乡镇,调查相关部门;

实践时间: xx年寒假。

实践地点:朝阳各乡镇及相关部门

社会实践内容:

1、五年来家乡取得的成就和发生的巨大变化:xx年,我们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各族人民,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奋进,埋头苦干,圆满完成了市八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46亿元,增长20.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1.6亿元,增长45.1%;国地税收入完成67.7亿元,增长45.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68亿元,增长60%,实现了“奋战三年、再造朝阳”的首战告捷。回顾过去五年,面对国家宏观调控常态化的新形势、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新机遇、又好又快发展的新要求、各种要素制约的新考验,我们朝阳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胜利完成了“十五”计划,实现了“xxx”规划的高起点开局和高质量运行,连续三年在省政府工作指标考评中进入前三名,绘就了朝阳历史崭新的篇章。

2、五年来城乡生态环境发生的变化:

五年来,我们以科技创新、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为突破口,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迈出了坚实步伐。争创国家环保模范城工作全面展开,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连续两年保持下降态势,空气质量优良率由79%提高到95%。我市还主张还林还草,荒山更是栽上了各种果树,城市的绿化建设更是无以言尽。我市还先后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具魅力金融生态城市、中国和谐可持续发展城市等殊荣。

3、五年来城市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建设情况:新建和完善了44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新改扩建医疗服务用房30万平方米,覆盖全市96%以上的街道。市县乡三级医疗及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4、五年来农村合作医疗的进展:新农合人均保障标准提高到100元,以村、家庭人口为单位参合率分别达100%和93.5%。25万城镇居民开始享受全民医保。派驻1337位(次)名医进行下乡义诊,4.6万农民群众享受免费医疗服务。

5、五年来人民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中心城区、县(市)区政府所在地、农村非农业人口低保标准分别提高36元、30元和29元。新建农村饮水解困工程436处,彻底结束了重度缺水群众取水远、吃水难的历史。通过项目扶持,有效改善了2万多水库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就业、社保、扶贫等工作全面完成预定任务,城镇登记失业率下降到4.02%。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分别实现10700元、4940元和370亿元,分别增长18.8%、19.6%和16.8%。

6、五年来家乡的教育取得的成就:七是新建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17所,新增寄宿学生2.55万名。全部免除了城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全部免除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课本费。提高了1.08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寄宿学生生活补贴标准。全市新建普通高中7所,对原有高中和县级职教中心全部进行了改扩建,基本实现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城镇化;大力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撤并农村中小学807所,新建农村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78所;新组建了朝阳工程技术学校,职业教育在校生实现倍增;中国民航大学朝阳飞行学院实现招生,朝阳师专迁建一期工程开工建设,教育事业已整体进入全省先进行列。

家乡的变化实践报告 篇6

xx年1月底,我在自己的县里**区,进行了一次关于本市的社会实践。对于一直在外上学的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经历。

xx区位于xx省xx市中北部,是古时兵家必争之地。我印象中的**,固然有“晋北锁钥”之称,可是发展却极其落后,单从破旧的街道与脏乱的秩序上就可见一斑,就说“晋北锁钥”这个牌子的悬挂地--北城门楼吧,虽然我很少从这里路过,可印象中店商小贩横七竖八,本就街狭路窄的小巷更显拥堵不堪,垃圾遍地污水横行,简直如入鲍鱼之肆;可是这次回来,街上的情形却大有改观,翻天覆地来说亦不为过。

首先是有序的道路和整齐的房舍。**区从前年起就下大力整治老城区建设,包括北城楼在内的几个老城区皆修缮一新,街道被扩宽,沿街的商铺民宅皆以滴水飞檐修葺,道路两旁装上古色古香的路灯,走在街上还真有点“梦回唐汉”的感觉,三年未见,我竟还真有点不认识了,关键是与之毗邻的地标性建筑北城门楼广场也修建起来,水池喷泉有模有样,亭台座椅一应俱全,广场正前方还置放了一块二人摔跤的石像雕塑--xx自古就有摔跤之乡的美誉,石像两侧的空地上,几位建筑工人正紧张有序的扎花绑灯--春节快要到了,看来这城楼还要热闹一番呢。

其次便是xx的重头戏,也是近几年xx变化最为显着的地方--xx市7451重点工程了。XX 年,市委、市政府全面启动xx市中心城区“七路、四桥、五馆、一院”重点工程建设,简称“7451”工程。“七路”即中心城区规划区域新建七条主干道,形成四横、三纵干道网。

四横:云中河北路(云北街)、云中河南路(云南街)、北环街、城北街;三纵:芦芽山路、傅山路、云中山北路,另外还有和平街西拓及元遗山路北拓;“四桥”,即在新修的路上架设四座风格各异、独具特色的桥,包括芦芽山路桥,傅山路桥,云中山路桥、七一路桥;“五馆一院”,则是为了全面提高城市文化魅力而打造的“艺术馆、科技馆、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和歌舞剧院”。

走在新修的大路上,双向十车道,放眼过去,也觉天高地阔,心情舒朗--当然,道路两旁还是推平的黄土,不过这就更显现代化的雄壮与气魄。从雁门大道(也即云中山路)一路往北,就来到了雁门桥(也即云中山路桥),雁门桥将雁门关古城墙的记忆与符号融入此桥的设计,桥头堡以雁门关长城峰火台为原型,栏杆设计上也沿袭了城墙的造型。

主墩处设有便于洪水通过的拱洞,形同古城墙上的拱门,xx悠久的历史就仿佛飘荡在桥的四周;沿傅山路一路向西,就看到傅山路桥,它以“鲲鹏展翅、xx腾飞” 为设计构思,现代风格的拱桥,拱肋如振翅腾飞的羽翼。交错的圆弧优雅大气,富有动感。

外倾的主拱和内倾的副拱,丰富了桥面空间,空间变化的拱肋动感十足,简洁大气,表现出极强的现代气息,无论从何角度看去都似展翅的鲲鹏,大概寓意着xx在发展的道路上越飞越高吧;芦芽山路桥的设计理念则是忻城古韵,仿佛是唐代古建,将精美繁复的木构件应用到桥梁上,在桥上形成亭台与楼阁,突出了xx悠远的文化传承。

借鉴xx特有的古建形式来表现xx悠久的历史,融合xx古建元素,建筑感强,与周围人文环境协调,突出了其古典气质。

第三便是通过对南云中河的景观重塑了。云中河景观带设计了康体湿地段、行政中心段、宜居滨水段等三大功能区,依托场地本身及周边的自然山水及景观资源, 借“山”、理“水”、荣“城”、育“林”,因地制宜,架构起“山、水、城、林、”的点线面有机整体、实现城市与滨水区的综合衔接 。

从打造芦芽山路桥、傅山路桥、七一路桥和云中山路桥四大地标性桥头景观,分别体现了植物景观游赏、城市形象展示及观演集会、文体休闲三大功能特征,真不愧是展现生态保育、创造区域生态价值的康体湿地段,树立城市门户、塑造城市形象的行政中心段,体现文体休闲、提升市民生活品质的宜居滨水段。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促使大学生向工农群众学习,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

尤其是对于我们军校来说,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在校的观念得到更新,眼界得到了开阔,吸收了新的思想与知识。小半个月的社会实践一晃而过,却让我从中领悟到了很多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将让我终生受用。

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感情,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军校学员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xx在党的坚强正确领导下,一步步走向了繁荣、走向了富强,以小见大,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的国家也一定能够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更加富强、更加文明、更加民主、更加和谐!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我将不懈奋斗,投身到伟大的强军实践中去,矢志强军梦想,争做红色传人!

家乡的变化实践报告 篇7

一、实践目的

通过对朝阳的调查反映近年来的发展面貌,从而体现出朝阳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在生活和经济方面取得巨大的进步,为朝阳以后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政策和经验。并为将来的朝阳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

二、实践过程

实践安排:

①从报纸、新闻、网上查询资料文件;

②走访个别乡镇,调查相关部门;实践时间:xx年寒假。实践地点:朝阳各乡镇及相关部门2、五年来城乡生态环境发生的变化:五年来,我们以科技创新、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为突破口,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迈出了坚实步伐。争创国家环保模范城工作全面展开,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连续两年保持下降态势,空气质量优良率由79%提高到95%。我市还主张还林还草,荒山更是栽上了各种果树,城市的绿化建设更是无以言尽。我市还先后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具魅力金融生态城市、中国和谐可持续发展城市等殊荣。

3、五年来城市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建设情况:新建和完善了44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新改扩建医疗服务用房30万平方米,覆盖全市96%以上的街道。市县乡三级医疗及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4、五年来人民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中心城区、县(市)区政府所在地、农村非农业人口低保标准分别提高36元、30元和29元。新建农村饮水解困工程436处,彻底结束了重度缺水群众取水远、吃水难的历史。通过项目扶持,有效改善了2万多水库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就业、社保、扶贫等工作全面完成预定任务,城镇登记失业率下降到4。02%。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分别实现10700元、4940元和370亿元,分别增长18。8%、19。6%和16。8%。

5、五年来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哪些改变:生活好了,人民的腰包鼓起来了,不会再因为吃不饱穿不暖而发愁了。在这样小康生活的`基础上,人们也都开始注重起了精神享受,闲暇的时候打打牌,放长假的时候旅旅游,逛逛街等等一系列非物质的享受。热门的思想变了,他们不再只是追求面包,而是进入了对快乐生活的追求。

6、家乡养老保险的现状和养老的方式: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标准提高97元,10。3万企业退休人员从中受益。农村非企业退休人员也购买养老保险以保险老年的时候能有个生活保障

7、五年来人们居住条件改善情况:城镇楼房建设显著增多,城市人口也都搬进了崭新的居民区。在农村,二层小洋房也越来越多,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质的飞跃。

8、城乡业余文化生活变化情况:在城市内,公共健身设施的安装工作已经完成,大量的健身设施都已投入使用。人民公园已经免费向市民开放,而且有更多的公共场所供市民们活动;在农村个乡镇还举办了秧歌表演队,农民朋友们也可以在闲暇的时候出来放松一下。

三、实践结果总结

改革开放以来,朝阳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和市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不断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国民经济步入快车道,人民生活蒸蒸日上,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朝阳这个小小的城市在党领导下,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贫困到小康生活,矮平房到高楼大厦,黑白电视变彩电,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除了解决温饱问题,还注重精神生活。四、实践总结或体会:作为一名中专生,这是我进入中专后的第一个假期,而这次的社会实践活动也是我第一次真正地进入社会,靠自己的力量做一点事;第一次尝试在去有意识的完成一个课题;第一次去做一些调查,第一次去做自己不熟悉、不了解的事情;第一次体会大家一起用心,劲往一处使,努力完成调查,分析问题所在,并提出解决方案。

总之,参加这次社会实践,这次实践活动让我体会了很多,深深感受到家乡经济发展的巨大变化以及人们生活的日益优越,更感受到了国家政策的优惠对家乡发展提供良好基础。对于自身,不仅丰富了阅历,增加了经验,还有利于我们树立自己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坚信朝阳的美好前途指日可待。

家乡的变化实践报告 篇8

前言:

随着全球气温的上升,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大家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不管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经济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成为负相关因素。可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今年暑假,为了比较深入地了解社会,锻炼自己,我和邻里几个玩伴组建了一个环保实践队,现将活动过程做如下说明。

因为今年来家乡的环境持续恶化,自然环境日趋严重,这些都给家乡的群众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我们几个提议创建一支环保队。

主要目的:

1:对家乡的生态环境开展调查

2:找出家乡环境持续恶化的原因

3:在周围邻里间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4:为环保提一些可行性建议,希望对家乡环境改善起到力所能及。

首先,我们在家乡的城镇大街,十字路口处观察了过往行人乱丢垃圾的行为且进行了适当的记录。我们发现大部分人都没及时把垃圾投放到指定的垃圾箱内,随手乱扔的现象随处可见。因此,在我们家乡能真正爱护环境又能了解物品回收利用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因为这样,容易导致家乡主街道的环境卫生恶化,影响市容。然后,对市主河流深入实地调查。我们发现由于人们环境意识的薄弱,把不少的生活垃圾倒入了河里,河边,使得主河流被众多生活垃圾所污染。其中大多是一些废弃塑料,生活废品,污水,严重影响了河道卫生与清洁。我们也调查了解到由于家周边没有较大型的处理生活垃圾的场所,所以一些居民为了贪图方便,便把垃圾丢到河里,使河中许多地方淤塞,河水也变色了。

其次,更大的原因是存在一个大型工厂,它经常排放污染性的气体,污水导致河流,以及大片空气收到严重污染。空气不新鲜,直接导致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生命安全有了很大程度上的威胁。

最后,走基层,下附近的农村,我们能明显感受到大家生活方面有很多的不注意,以至于导致附近村庄的环境不怎么良好。和街上所见的现象相似的是,大家似乎都不把保护环境,维护身边的花花草草当成是一项义务。只是一味的像大自然索取而不加呵护。例如那些被糟糕的空气污染过的树木,没有人去为身边的树木浇水绿化,更不用说维护。当然这些问题也源于当地政府,他们没有给出好的政策去美化周围的环境,给当地的村民营造良好的氛围。非一人之力就可以解决的问题,环保是我们所有公民为之奋斗的目标。建设美丽乡镇,要靠我们一齐努力。

为此我们大力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给生活在当地的群众多一些建议和措施,鼓励大家一齐协调环境。比如种植绿色植物,经常修剪花草。还有日常生活上要注意垃圾要回收处理,不可随地丢,尤其是在交通繁忙的街道上,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本次活动让我认识到:

1.环保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事业,政府,企业,公民缺一不可。

2.“团队精神,共同合作”尤为重要。

3.预先准备工作在整个过程中的重要性。“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4.我觉得做一件事,只要你用心去做了,不管结果怎样都是成功的。

总结心得:

通过这次活动,让我真正学到不少,对社会的理解也在活动中加深了。实践中学习其他知识,不断从各方面武装自己。作为新时期的一名大学生,我们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努力学好各类知识。此外,必须参加各种社会活动锻炼自己的意志,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及适应社会的能力,为自己大学毕业完全进入社会做好必要准备。

在做完这项调查后,群众没有采取积极的处理的态度措施,而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早进行处理,日积月累,对生态环境势必产生不良的后果。对阻碍生态环境进程的因素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民没有维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这是最关键的一条。很多时候农民不是不愿意去维护生态环境,而是他们根本没有生态环境和污染的概念。对于生活污水,他们不觉得随手倾倒有甚末不对,只要是倒出了家门且没有影响别人就不存在问题,他们不会联想到污染,不会联想到生态环境。就地焚烧,只要是方便,怎末会把一些烟雾和大气污染联系到一起呢?在他们的意识里没有全球变暖,没有酸雨的概念,更不会把这些抽象的东西和自己的生活联系在一起。

二、重视程度不够。在一定程度上,未对本地区的生态环境做过详尽的调查,制定过保护的措施,更无从谈起维护。

三、缺乏生态环境方面的人才。21世纪注定是一个社会高度关注环境问题的世纪。当前,我国已经走出低收入国家行列,正向中等收入国家迈进,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发展时期。一方面,经济体制转型提供了经济持续增长的强大动力;另一方面,经济、社会和环境的不均衡,又使得各种矛盾不断暴露;同时,这一时期也是消耗资源最多、人与自然较量最为严重的时期。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和谐发展是我们的历史责任。

家乡的变化实践报告 篇9

家乡的变化暑期调查报告

姓名 徐旺班级 电气11003序号29

调查地点:麻城市白果镇

调查对象:白果镇当地居民和工作人员

调查时间:2012年7月23日

调查步骤:1.实地观察。

2.采访。

3.对比、总结。

2012年7月23日到8月20日,我来到位于湖北麻城市区南17.5公里处,与宋埠、城关同为麻城市三大重镇的白果镇,经人介绍在白果财政所实习。对于我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在一个月的时间内感到了浓厚的乡村气息,也对自己所实践的课题内容有了一些认识。白果镇是麻城市第一人口大镇。下辖51个行政村,1个村民小组和1个居委会。境内山区、耕地、水域比例大体为3:6:1,耕地面积70050亩,水域面积25118亩,宜林面积45803亩,森林覆盖率60%。白果属综合性新型城镇,工、农、商并重,全面发展。2001年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重点建设的200个中心镇之一。

当我刚进白果镇的时候,首先引起我注意的就是有序的道路和整齐的房舍,以及道路两旁那既有经济效益又能美化环境的果树,与我想象中的农村有着相当大的区别。待融入到村中去以后,可以深切的感受到村里的治安情况相当好。经济上的宽裕和生活上的安宁,使我毫不夸张的用了"安居乐业"来作为白果镇谈家畈村给我的第一印象。以前,谈家畈是白果镇有名的后进村,村级经济落后,生产生活条件恶劣,干群关系紧张。自96年付运贵担任该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他身体力行,以富民强村为己任,狠抓村级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在短短几年内,村级工作走上正轨。近年来,出现了村级经济良性发展,村风村貌有较大改观。进来中央再次将农业问题作为一号文件,并与时俱进的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对于白果镇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遇。

在我实习的地方,财政所通过进行补贴等一系列利民的措施来促进农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财政所实习期间,发现白果镇与其他农村有一处显著的不同,即白果镇的主要财政收入并不是像其他农村那样主要来源于农业,白果针的主要财政收入来源于工业。2005年全镇工业系统有棉麻纺织、机器机械制造,皮革制造加工,粮食食品加工,建筑建材五大产业系列,企业255家,从业人员4790人。拥用省级获奖产品6个,部级获奖产品2个。引进外地企业11家,资金5500万元。尤其是冷冻机厂、压缩机厂等骨干企业

立足市场需求,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联合,开发了一系列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名优产品,打开了国内国际市场,企业得以壮大发展。九十年代,压缩机厂、冷冻机厂成为鄂东地区唯一能生产整机的厂家。压缩机厂还获得国家颁发的生产许可证,该厂生产的0.03立方米空气压缩机远销美国。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冰淇淋机,DB系列蛋卷盃机畅销俄罗斯、蒙古、越南等国家。

工业是一个国家强大的根本,而对于一个农村来说也是如此,白果工业的发展一部分来自于起自身顽强的力量,另一部分也来自政策的支持,招商引资,建设新农村都极大的促进了白果经济的发展。工业得到发展,白果镇的城乡建设也去得了可喜的成就,

1986—2005年白果城镇建设投资大,见效快,城乡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全镇大力推进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森林植被恢复到解放以来较好水平。加强了对污染企业整顿改造,环境保护工作有一定进展。

白果镇区为全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8406余人。区内街道呈“七纵六横”的格局,初步拉开了小城市道路框架。街道全长21.2公里,其中硬化路面17.98公里。街道两侧下水道,绿化带,路灯配套完善。主街白果大道长1000米,宽30米,聚集了大多数政府职能部门,金融单位和政法机关。白果正街长800米,为商业中心,街道两侧店铺林立。西环路长2500米,北段宽50米,南段宽42米,属经济开展区。西后街市场占地3500平方米,农副产品交易活跃。镇区内有麻城市第三中学、白果镇中心学校、白果小学、中心卫生院等140多家镇直机关单位,厂、场企业和350多家商店。城镇社会服务功能齐全,水厂日供水3000吨,环卫工人清扫镇区卫生。供电、邮政、电信、交通、政法、城管等部门各司其职,为镇区人民群众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1986年以来,农民的居住条件、交通、通讯、饮水卫生得到很大改善。交通实现了村村通机耕路,2003年—2005年,张脑、七松等13个村率先建成了通村水泥路12.67公里。1999年—2004年实施饮水工程,辖区内农村新建自来水厂(站)56个,压水井8700个,受惠群众2.8万人。2005年全镇居民建住宅楼3648栋。农村具有发展农业得天独厚的条件,虽说在白果工业对财政的贡献比农业大,但农业是在农村来说始终是重中之重,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根本。全镇耕地面积70050亩,其中水田面积49680亩,旱地面积20370亩,水田中灌溉面积37923.2亩。白果是全市主要粮产区,农业主要作物有稻谷、小麦、油菜、大豆、花生、芝麻、红苕、黄麻等品种。2005年粮食总产36097吨,皮棉693吨,油料3941吨。农业产值19112万元,耕作机械161台。1986年以来,白果、麻溪河两个乡镇大力推

广杂交稻等粮食优良品种,推广应用面积达到90%以上。粮食亩平单产提高200—300斤。棉花普及了营养钵育苗移栽,二十年期间,单产提高100%,创亩产皮棉389.5斤的历史记录。油菜通过普及“双低”油菜大苗移栽,单产提高150%,经济效益翻了一番。桑蚕、苎麻、黄麻等多种经济生产成阶段性发展。1986—2002年,麻溪河、白果大力发展桑蚕生产,共植桑3200亩,产茧15万斤。1986—2001年,全镇大面积种植黄麻,并与企业签订长期购销合同,上世纪九十年代,黄麻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年产黄麻 300万斤。1997—2000年连续4年利用秋季小农闲大搞山丘开发,共连片开发荒山、岗地14000亩,改造老基地1500亩。1999年秋黄冈市在木牌楼果树基地召开基地建设现场会。以木牌楼果树基地为龙头的林果产业在全镇迅速发展。2005年,全镇以梨子、板栗为主的林果基地1.3万亩,年产水果454吨。全镇畜牧饲养品种主要有猪、牛、羊、鸡、鸭等。2005年出栏黄牛1145头,牲猪17308头,在市场经济的导向下,农户饲养家畜的积极性不断高涨,涌现了一大批专业养殖户、养殖大户。2005年全镇养殖大户334户,其中养牛大户23个,养猪大户127个,养鸡大户81个。农业的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要求和标准,白果镇的农业发展始终走在麻城市农业发展的前列,从省到市都给了白果巨大的财政支持,白果的财政收入年年不断增长,农民收入不断提到,生活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林业是白果镇又一支柱。全镇林地面积48503亩,其中有林面积29279亩。2005年森林覆率为60.4%。境内主要林木品种有松树、杉树、竹、板栗、梨树、银杏、桃子、油桐、意杨等。山林权属分集体所有、个体所有两种形式,集体占39%,个体占61%。1991年开始,麻溪河、白果分别在辖区内开展“灭荒绿化”活动,历时四年,共灭荒2.1万亩。1994年一举通过省政府组织的灭荒验收。1996—2000年全镇完成林业生态建设项目两个,投资100多万元,造林1671亩,其中世行贷款造林1500亩,京九绿化长廊171亩。2002—2005年全镇大面积退耕还林,到2005年,共退耕还林4268.6亩,荒山岗地造林18650亩,栽植各种树苗553.7万株。白果镇工业、农业、林业的发展与白果针的农村改革是分不开的,比如说,白果镇税费改革:2002年,全镇农村税费改革总额为6440634元,其中农业税5229901元,农业税附加1045980元,农业特产税137295元,农业特产税附加27459元。比改革前(1999年)农民六项负担11836315.27元,减少5395681.27元,减辐45.6%,农业税及附加亩平负担由143元减少到78元,净减65元,下降45%。人平负担由155元减少到85元,净减70元,减幅为45%。2004年,在2002年的基础上,农业税由原来的6440634元减少到3518567元,并取消农业特产税。直到2005年,全面取消农业税。再比如说,白果镇综合配套改革:2002年,从农村税费改革开始,全镇综合配套改革随之启动。当年撤销7个农村办事处,镇政府内设机

构由7个减为5个,设立党政办公室、农业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村镇建设办公室和财贸办公室。镇直事业单位减少4个,即撤销教育组;将农技站、农机站、水产站合并为农业服务中心;将经管站和统计站并合为农经统计站。全镇行编人员由74名减至57名。村干部由297人减至185人,精减片会计,组干部582人。镇政府及镇直各单位清退临时工、借用人员、无编人员,代课教师163人。2004年,继续深入综合配套改革。对全镇186名民师进行一次性妥善安置,其中民办转公办24人,退养77人,辞退85人。精减镇党政领导班子职数,由原来22人减至9人。内设机构由5个减至3个,设立党政综合办公室(加挂综治办牌子)、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加挂计生办牌子),行政编制由57人定编到45人。农业服务中心、水利服务中心和文化服务中心等单位整体转制。财政所和经管站职能整合,人员经过考试,综合测评后有21人顺利上岗。

如今的白果的发展离不开工、农、林的发展,也离不开不短的正确的改革!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白果人的梦想,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则是一段时间内最重要的任务。经过一个月在白果的所见所闻,由那些安居乐业的场景,我相信社会主义新农村离白果正在越来越近!

家乡实践报告(精华15篇)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不管我们是学习,还是工作中。一般都会写报告,编写报告,可以让我们在未来的工作中扬长避短,优秀的一篇报告有什么诀窍呢?为了尽快满足您的需求我整理了以下信息:“家乡实践报告”,如果你觉得这个信息有用请不要吝啬你的分享让更多人受益!

家乡实践报告 篇1

家乡观察实践报告

尊敬的评审委员会:

我通过一系列的参观和实地考察,已经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并观察了我的家乡的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等方面,并从中得到了很多启示和收获。现在,我想向您汇报这次实践的成果和体会。

一、政治方面

观察了我家乡政府的工作情况,得以了解政府在土地规划、税收等方面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政府在协调市场资源、保障市场公平竞争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此外,我家乡也存在官僚主义现象,对于企业家尤其是小型企业家的支持不够,对于创业者的扶持力度也有待加强。

二、经济方面

观察了我家乡的经济模式,了解了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新兴产业、引进优秀企业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同时,也得出了一些启示,在基于市场与政府协作的前提下,本地政府可以在资金、人才资源等方面给予适当扶持,以刺激本地企业的发展。

三、社会方面

观察了我家乡的社会状况,了解了民生与社会发展中的种种问题。从中得到的启示,社会公平与良好的民生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的关键,需要从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开展有针对性的政策和计划,以减少社会矛盾的出现。

四、文化方面

观察了我家乡的文化特点,了解了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以及生态文化建设方面的情况。从中得到的启示,通过保护家乡的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提高其文化知名度和发展旅游业,以实现家乡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本次实践使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我家乡的情况,得到了许多启示和体会。我相信在政府、企业家和社会大众的共同努力下,我家乡定能实现全面的可持续发展。

谢谢您的耐心听取。

家乡实践报告 篇2

我的家乡实践报告

我来自一个美丽的小城市——南宁市,这里有着美丽的山水之美,有着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也有着发展迅速的现代化城市气息。在这样一个城市里,我有幸参与了一些以家乡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自己的家乡,也更加珍视它。

第一次实践活动是我在初中时参加的文化科技节展示活动。我的展示主题是南宁的风土人情,我在展台上展示了南宁市民的日常生活和文化习俗。通过这次活动,我更深入地了解了自己的家乡,学会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展示自己的实力。此外,还能够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增进了我们之间的友谊。

第二次实践活动是我在大学时曾经参与过的地理实践活动。我们的目的是调查南宁城市的土地利用状况,以及城市环境与自然生态的相互影响。我们分成若干小组,涉足南宁市的不同地段,包括城市中心区、郊区、山区等。在实地考察的过程中,我发现南宁的城市规划远远没有达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的矛盾突出,城市里充斥着建设垃圾和废弃物。我们通过本次实践活动的经验,提高了我的社会责任感和环境保护意识。

此外,在大学期间,我们还曾走进了南宁市的一些贫民区进行志愿服务活动。我们带去了爱心物资,并帮助当地的社区服务中心进行志愿者招募和宣传工作。与长期生活在城市中心的我们不同,当地的居民生活环境、饮食、卫生设施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距,社区中心的人们心情普遍沮丧。我们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掌握相关技能,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多的关注和帮助,愿为贫困地区尽一份绵薄之力。

总之,在参与这些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更加爱护自己的家乡,更深入地了解南宁市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在社会实践中感受到责任意识和社会责任。同时,通过这些实践活动的经历,我也明白了要想让自己的家乡更美好,自己首先要努力学习、充实自己,以更好地为社会做出贡献。

家乡实践报告 篇3

我作为一名年轻的观察者,有幸回到了我成长的家乡,深入挖掘、探索和观察家乡的各个方面,以期更了解和感受家乡的美好与发展。

首先,我来到了家乡的市场上,观察了市场的运作方式,以及市场上的交易氛围。在市场中,各种蔬菜、水果、家禽、家畜、日用品等琳琅满目,体现出我家乡良好的生产力和丰富的物质供给。同时,我发现,市场上的交易是以货币为媒介,在价格博弈中,消费者和卖家在寻求一个平衡点,每个人都希望能够在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获得最好的市场交易体验。在市场上,承载着家乡必需品的圆满往来与和谐交流,也体现出了家乡居民互相支持和帮助的精神。

其次,我来到了我家乡的园林公园,欣赏了家乡公园的美景。家乡的园林公园中,绿树成荫,漫步其间,仿佛回到了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如此美景,之所以能够存在,是家乡已有多年的绿化工作持续不断的努力,以及对环境的保护和重视。在家乡的公园中,我深感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也更深刻体验到了家乡生态文明建设的努力和成就。

最后,我走进了一些在建工地, 细致的观察着家乡的建筑和规划的情况。家乡正在不断的发展和壮大,各种新的建筑和规划正在不断的推进。在建筑中,家乡开始注重环保和绿色建设,大量的自然元素,花园、阳台甚至是墙上的绿色植物都被广泛采用。在这个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家乡也在不断寻求一个生态和城市均衡发展的方式,较高质量的建筑和规划体现着我们家乡的未来愿景。

在总结观察后,我对父母的陈述有了更深的理解。我发现家乡的景点、市场、公园和建筑已经不再是那个我从幼儿园到高中时的样子了。家乡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我有幸亲眼见证了这一过程并受到启发,知道我有义务分享和推动家乡的发展,以便在不久的将来,家乡能够取得更好的成就和发展。

家乡实践报告 篇4

家乡记忆的实践报告

前言:

家乡是一个人成长与发展的地方,家乡的印记深深地刻在每个人的心中,激发着人们忆起家乡的美好。作为一名重庆来的学生,我有着丰富的家乡记忆,这些记忆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珍贵。在本文中,我将分享我的家乡记忆,并探讨如何通过实践来实现对家乡的回忆与传承。

一、我的家乡记忆

重庆是一个充满山水之美和特色文化的城市。我小时候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一个小区里,那里是我的家乡。每当我想起家乡,我会想起它独特的火锅文化、山城的夜景、吹皱了的江水以及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

在我的家乡,火锅是我们的代名词。它不仅仅是一种食物,也是一种文化。每位游客到来都会被带到不同的火锅店,并品尝着千姿百态的美味佳肴。一种如此丰富多彩,充满生命力的食物文化,不仅展示了家乡的美食,同时也彰显了家乡的自信和热情。此外,家乡还有独特的山城夜景。从小山丘上能够看到整个城市的夜景,泛着灯光的长江与两岸高楼是一幅绝美的画卷。

家乡的美景也丝毫不输给它的美食文化。重庆是典型的山城市,因此即使是在市中心,也总能看到高耸入云的青山和湍急的江水。枯黄的梧桐叶像枫叶一样随风飘落,让人们与大自然的距离更近。

综上所述,我的家乡对我来说是一个温馨的家,一个独特的城市。这些记忆深深地刻在我心中,并成为我追求事业和生活的动力。

二、传承家乡文化的实践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家乡的美丽和独特,我积极参与并组织了一些家乡文化的传承活动。以下是我参与的主题活动:

1. 《重庆小吃》主题晚会

在这个活动中,我邀请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当地小吃摊主来到学校,向大家展示家乡的美食文化。他们向我们透露了家乡小吃背后的文化和历史。学生们在一旁品尝着这些美食,并了解到了小吃背后的故事。

2. 《重庆水乡记忆》书法展

这个活动的目的是向人们展示家乡的自然美景。我们邀请了一些著名书法家,来到学校,用他们的书法作品展示家乡的山水。这些作品不仅传达了家乡的美感,还展现了家乡人民深深的感情,使人们了解到了家乡文化的内涵。

3. 《我眼中的重庆》摄影比赛

这个比赛旨在通过学生们的镜头记录下自己眼中的家乡。学生们在比赛中用自己的方式展现了家乡的不同面貌,比如人文景观、夜景、美食及当地群众生活等。

以上活动不仅帮助我们传承了家乡文化,也让外部人士能够了解家乡,感受家乡的温情与美好。

结语:

作为一个重庆人,我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家乡的内涵与独特之处。丰富的家乡记忆不仅是我们的骄傲,也是我们二十一世纪发展的动力。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投身于家乡文化的传承传播工作。

家乡实践报告 篇5

搞好家乡环境实践报告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家乡的环境也愈发受到关注。我们生活的环境是影响我们身心健康的关键。因此,针对家乡环境问题,我和几位志愿者一起出发,进行一场以搞好家乡环境为主题的实践活动。

实践一:清洁河道

首先,我们选取了一个靠近我们家乡的河流。因为这条河流位于市区,沿岸有各种大小商户,部分商户常会把垃圾倾倒在河流上。为了改善这种不文明的行为,我们开始进行清理工作。我们穿上胶鞋,一边小心行走在岸边,一边拿着长钳把河道里的杂物、塑料袋、瓶子以及烟盒等等垃圾装进袋子里。几个小时后,我们把袋子装满,让垃圾运回社区处理。我们注意到河水不再浑浊,沿岸路边也变得更加清新了。

实践二:绿化行动

随后,我们也意识到环境最重要的是能让市民感受到它的可持续性。因此,我们想到了发动市民共同参与绿化行动,增强社会环保意识。我们快速发动社区青年组织,和他们在一个周末上午一起来到一家植物园。在园里,我们通过植树、挥锄浇水来增强环保意识和人与大自然的关联性,并采取立碑进行介绍。如今,这些标志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文化石”已经立起,进一步强化了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

实践三:小区垃圾分类

最后,我们认识到回收垃圾和垃圾分类是非常重要的。考虑到一个人一己之力难以大规模行动,我们集中于合适的小区进行分类回收工作。我们带着宣传册,和居民及物业管理人员介绍如何分类垃圾、如何回收、垃圾分类的重要性、维护美丽环境的方法以及帮助居民修改环保习惯。之后,我们让居民在小区内设立了分类垃圾桶,并进行实际操作,鼓励大家从自身小事做起,不断推广这项工作。

总结

通过以上不同的环保实践措施,我们成功地落实了环保行动,且有效地提高了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这一工作要求我们做到的不仅仅是在每个具体行动中随时随地维护环境卫生、绿化身边等,更重要的是应该从养成环保自身的习惯、培养家庭、社区环保氛围,倡导环保理念,强化环保意识和加强环保宣传。因此,我们要发扬环保好习惯,共同为祖国的绿色发展谱写出更加美好的篇章。

家乡实践报告 篇6

暑假绿色家乡实践报告

近年来,环境保护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之一。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家乡的绿化环境。作为中学生,我也积极参与到暑假绿色家乡实践中。

在这个暑假,我租住在我家附近的一个小城镇,并加入了当地的环保组织,以了解当地的环保情况和开展相关活动。通过参与这次实践,我深刻认识到家乡绿化建设的重要性,并且学到了很多有关环境保护的知识和技能。

首先,在我家乡的绿化方面,我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例如,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建筑工地和道路施工导致了大量的尘土飞扬和水土流失。此外,城市中的垃圾问题也十分突出,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还严重污染了土地和水源。同时,也有一些居民对环境保护缺乏意识,乱扔垃圾、乱割伐树木等行为仍然存在。

针对这些问题,我与环保组织一起制定了一系列的行动方案。首先,我们开展了一次社区论坛,邀请了专家学者和志愿者加入,共同探讨家乡环保问题的解决方案。我们通过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了居民的环保意识和知识水平。针对垃圾问题,我们组织了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并在社区中设置了分类垃圾桶。同时,我也参与了一次植树活动,帮助种植了一批树苗,为家乡提供了更多的氧气和防护。

除了宣传教育活动之外,我们还积极向当地政府提建议并推动环境保护的政策实施。我们向政府反映了建筑工地和道路施工所带来的灰尘和水土流失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我们还研究了其他城市的绿化经验,以寻找适合我们家乡的模式。通过不断与政府沟通合作,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环境保护问题得到了一定的缓解。

通过这次实践,我对环保工作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政府、组织和每个人的努力才能取得成功。作为一名中学生,我将继续参与环保工作,以实际行动保护家乡的绿水青山。

回顾这次实践,我从中收获了很多。首先,我深刻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环境。其次,我学到了很多实践操作的技能,包括植树、垃圾分类等。最后,我也发现了一些环保问题,并通过实践与政府合作推动问题解决。

绿色家乡实践报告结束了,但环保事业将持续下去。我会继续积极参与环保工作,并将环保理念传播给更多的人。我相信只有每个人都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的家乡才能变得更加美丽和宜居。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为绿色家乡而努力!

家乡实践报告 篇7

主题:“家乡观察实践报告——发掘小镇文化魅力”

一、前言

每个人的成长历程里都离不开家乡的经历,而家乡又是我们熟悉又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本次实践报告的主题是“家乡观察——发掘小镇文化魅力”,通过对家乡的深入了解和观察,发掘家乡的文化、特色,从而更好地认识和了解家乡,为家乡的发展建设提供有益的建议。

二、实践过程

本次实践报告的发掘地点是我所在的一个小镇。首先,我在实践开始前做了充分的调查和了解,收集有关小镇的基本情况,包括小镇的历史文化背景、人文特色、经济发展、旅游资源等相关信息。接着,我开始对小镇进行实地考察和观察,在参观了小镇的名胜古迹、民俗节庆和文物建筑等地点后,我进一步深入了解小镇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在我的观察中,我发现小镇的美食文化非常丰富,小镇的特色美食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品尝。除此之外,小镇还拥有着独特的手工艺品文化,这些手工艺品具有本地化的特色,从而与其他地方的手工艺品有着很大的不同。此外,小镇还有着浓郁的民俗风情,在传统节日中,人们的生活和娱乐派对活动中,民俗文化和娱乐很有特色。

三、发掘的文化魅力

小镇的美食文化是小镇的一大特色,小镇的特色美食包括了蜜饯、葡萄糕、小米粥、面皮、蒸包子等多种类型。其中,葡萄糕是当地居民的特色点心,这里的葡萄糕制作独特、味道鲜美。在考察过程中,我发现,葡萄糕的制作方法依据当地的老百姓所传下来的传统方法,选用优质的葡萄进行加工和制作而成。这种糕点不仅味道美,而且也有着一定的营养价值,因此受到了游客的欢迎,成为了小镇的一大特色。

除此之外,我在观察中发现,小镇还有一些精美的手工艺品,其中以陶器和织物制品最为突出,手工陶器在小镇的艺术创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手工制作的陶器具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情和艺术魅力。在小镇的常年市集上,我见到了许多手工制品,如毛织品、花布等,这些织物制品也是当地的传统手工艺品,同样有着一定的市场和经济价值。

此外,小镇的民俗风情也非常的多彩,传统的中国春节和中秋节是小镇最具特色的节日,每年这里都会举办大型的节日庆典活动、民族歌舞表演等节目,人们在庆祝中体验着浓厚的民俗气息。此外,小镇也有自己的传统大型娱乐派对,人们在这里可以玩游戏、听音乐、欣赏民间艺术表演等各种娱乐活动,这些活动也展示了小镇浓郁的民俗文化。

四、发掘的启示

通过对小镇的实践观察和探讨,我发现小镇拥有很多的文化魅力,这些文化魅力为小镇的发展和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契机。首先,通过美食文化的发掘,可以通过加强美食的推广和运营,发展相关的饮食和旅游产业链。其次,通过手工艺品的发掘和创新,可以促进小镇的手工艺品产业的发展和繁荣。最后,通过民俗文化的发掘和宣传,可以将民俗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与小镇的经济发展和旅游业融合,从而实现多元文化相互促进的效果。

五、总结

通过这次实践观察和分析,我深深感受到了家乡文化的丰富和多元化,也对发现和挖掘家乡文化魅力的重要性有了更充分的认识。我们应该从家乡的传统文化遗产出发,发掘家乡的文化价值和特色,为建设了解家乡提出更加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建议,同时也为家乡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

家乡实践报告 篇8

暑假绿色家乡实践报告

一、引言

暑假是学生们放松心情,回归家乡的好时光。在这个暑假,我参与了一个绿色家乡的实践活动。通过这次活动,我深刻地认识到了绿色环境的重要性,并积累了保护环境的实际经验。在这篇报告中,我将详细描述这次活动,并提出一些关于绿色环境的观点和建议。

二、实践活动的描述

在这个实践活动中,我和其他参与者一起参观了家乡的自然保护区和环境教育中心。首先,我们参观了自然保护区,那里有茂密的森林、清澈的河流以及各种珍稀的动植物。我们得知,这个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这些珍稀物种和生态系统而设立的。保护区的管理者向我们介绍了他们的工作,包括巡逻、宣传教育和监测保护区的状况等。通过这次参观,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了保护区的重要性,以及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保护环境的行动。

接着,我们参观了环境教育中心。这里有一系列关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展览,通过互动和模拟,向我们展示了各种环境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我们还参加了一些环保讲座和工作坊,学习了如何节约能源、回收垃圾和保护水资源等。这些知识不仅增长了我们的见识,也激发了我们的环保意识。

三、对绿色家乡的观点和建议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对绿色家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绿色家乡不仅指的是环境绿色,也包括经济的绿色和社会的绿色。环境绿色指的是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经济绿色指的是发展可持续的产业和创造绿色就业机会;社会绿色指的是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为了实现绿色家乡的目标,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加强环境教育。环境教育是提高人们环保意识的关键。应该加强环境教育的宣传力度,让更多人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解决的方法。

其次,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政府应制定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和政策,并加大执法力度,严惩环境违法行为。同时,应鼓励企业和个人从源头上减少污染和浪费。

再次,推动可持续发展。发展可持续的产业和创造绿色就业机会是实现经济绿色的重要途径。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大对绿色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技术创新和能源节约。

最后,构建和谐社会。社会绿色是绿色家乡的关键环节,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公民素质,加强社会文明建设,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四、总结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深刻地认识到了绿色家乡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些关于绿色环境的观点和建议。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家乡将变得更加美丽、绿色、可持续发展。让我们行动起来,为绿色家乡贡献力量!

家乡实践报告 篇9

家乡春节消费实践报告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家庭团聚、亲朋好友相聚、吃喝玩乐是春节的主题。作为一名年轻人,我深刻体会到春节期间的消费压力和家乡春节习俗的变化。在这篇报告中,我将分享我的消费实践和对家乡春节的观察和思考。

一、消费实践

1. 过年买买买

春节前的购物热潮在家乡也是一样的,各种年货、年服、年货装饰品应有尽有,抢购场面热闹非凡。我也不例外,为了过个精致的春节,相信大家都少不了买买买的环节。

今年,我决定提前准备年货和新年装饰品,并且计划好预算,避免银行卡透支或花费超出预算。我还利用了一些优惠券、促销活动来降低开支,这样就能享受优惠,又不失尊严。此外,我也避免了听从销售员的劝说和购买不需要的东西的风险,以免财务组织遭受损失。

2. 用心准备年夜饭

春节的重头戏当然是年夜饭,它既是一道菜品,也代表了一种特殊的重要仪式意义。今年,我们家决定自己打理年夜饭,以个人为目标提高烹饪技巧和品味判断力。

为了做好菜品,我提前了解食材价格、用料方法,并享受家中厨师的指导。我发现准备年夜饭其实很给人充实感,对于家人来说也是一个共同的期望和追求。在实践中,我们不仅锻炼了生活技能,提高了厨艺水平,而且节约了不必要的开支。

二、家乡春节习俗观察

1. 电子发红包代替传统现金红包

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腾讯和阿里巴巴等平台的红包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原本的传统现金红包已被电子红包所取代。

与传统的现金红包不同,电子红包金额远远不像过去一样固定,可以通过抢红包游戏来获得各种金额不等的红包,而且还很方便、快捷,无需跑到银行排队换钞票。

2. 充实的年夜饭

过去很多家庭的年夜饭都是在早上准备好的,然而现在,更多的年轻人会提前一周准备,并计划好要做哪些菜,食材如何搭配,尝试更丰富的味道和创新的口感。

并且随着各种厨具、美食节目、菜谱分享等信息的传播,普通百姓也可以轻易了解各种菜品的制作,这在以前是很难想象的。

3. 支付方式多元化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和移动支付的普及,现在已经有固定的采用QR码和条码支付的收银台。

作为年轻一代,我们更喜欢采用移动支付方式,因为它是方便,快捷和安全的,避免了携带现金的麻烦。对于商家来说,通过扫描支付,可以减少人工付款速度慢的问题,提高了交易效率。

总之,消费实践和探究家乡春节习俗带给我的不仅是财务智慧和文化体验,更是对自我的锻炼和人生的思考。希望我的报告能对读者有所启发,让我们共同成长。

家乡实践报告 篇10

我的家乡实践报告

家乡是一个温馨的地方,这里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童年的记忆,是我不断成长的土地。在这里,我度过了快乐而充实的童年生活,同时,也接受了许多社会实践的机会,这些经历让我更加深刻的了解了家乡,也让我更加热爱家乡。

家乡是一座美丽而安静的城市,她位于江苏省北部的淮安市,是淮安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里交通便利,气候宜人,是一个适宜居住的城市。在这里,人们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历史名人辈出,同时也是著名的经济开发区。家乡是一个充满朝气、富有活力的城市,她正朝着更加美好的未来迈进。

在我童年时代,家乡的社会实践活动如火如荼。每到周末,我们的社区就会举行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譬如说,有环保周活动,这个活动有助于提高我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提高我们的环境意识;还有文艺汇演,这个活动展现了我们个个社区的风采,使我们相互认识、相互学习;此外,我们还会在社区里开展各种健康活动,例如长跑比赛、游泳比赛等等,这些活动让我们能更好的建立起健康的生活习惯。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身心得到了许多锻炼。在文艺汇演中,我有机会认识了许多新朋友,共同感受和学习各个社区的文化和风俗;而在环保周活动中,我们的志愿者团队一起参与清理垃圾,保护我们生活的环境;在健康活动中,我们通过源源不断的运动和锻炼,逐渐建立了合理的生活习惯,让我们更加健康和长久地享受生命。

在社会实践中,让我最难忘的是我们去帮助当地的贫困家庭,为他们送去生活的帮助和温暖。我们一起去购买米面、菜品和日用品,进门就开始打扫、整理收纳,挂上灯笼、祝福,共同为这个家庭的生活增加些许温度。作为当时活动的组织者之一,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了贫困对于当地一些家庭带来的生活多么大的困扰,让我更加感恩我那充实而温馨的家庭。

在大学时,我积极参加了社会实践志愿活动,到贫困地区去扶贫,给贫困孩子关爱和支持。这个活动不仅让我更加了解贫困带来的影响和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也让我的团队成员和我感觉到了自身力量的融合和向上。我们帮助当地孩子解决了基本的生活问题,也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外来的支持和关爱,让他们得到了学校教育的免费资金和物资,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社会实践让我对自己的家乡更加了解了解和热爱,在将来,我也愿意为城市的建设和社会的文明和谐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家乡。

家乡实践报告 篇11

家乡观察实践报告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每一个地区、每一个城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和风景。而作为一个中华儿女,我更为关注的是自己的家乡。近日,我进行了一次家乡观察实践,旨在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风景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情况。下面,我将就此进行一份简要的报告。

一、 总体概况

我的家乡位于中国的中部地区,是一个典型的宜居城市。该城市建立于唐朝,历经千年沧桑,既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又有新老交替的现代城市风貌。与此同时,该城市还拥有特别优越的自然环境,生态保护得也相当到位,可以说是城市发展和生态环境和谐共存的典范。

二、历史遗产

这个城市建立于唐代,曾经是一个地处商道上的繁华之地,其灿烂历史给这里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遗产。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古城墙和古建筑。

古城墙建造于唐朝,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古建筑有明清时期的宅院和庙宇。这些历史遗产不仅是城市的文化瑰宝,更是全国文化遗产的代表。保护这些古迹,弘扬中华文明,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

三、城市风貌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城市风貌也在不断变更。在现代城市和历史名城的结合中,使人们充分地感受到了过去与现在、传统与现代交融的艺术气息。

同时,城市化的进程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比如,经济发展的过快导致的环境的恶化和人口过度的聚集等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一一解决,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四、文化与民俗

在家乡的文化和民俗方面,该城市也有其独特之处。这里不仅有本地的传统节日,同时还有其他地区的节日庆典。这里的人们持家家户户的传统习俗,如春节吃团圆饭、端午节赛龙舟等,丰富多彩。

然而,我们也必须面对文化衰败、传统失传等问题。在当今文化多元、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坚守传统文化和中华文明、让更多的人理解、传承和发扬,是一个需要我们共同探讨的话题。

五、社会发展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进程的发展,社会发展也在逐步加快。城市不断扩建和优化,服务行业和产业的不断成长,使城市成为了一个充满机遇和活力的地方。与此同时,社会治理和安全问题也成为了城市管理的重要问题。

总体上,社会发展的充分发挥和和谐发展,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齐心协力,共同营造一个更完善的社会体系。

六、结论

家乡是我们根的地方,它拥有着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本次家乡观察实践,使我更加认识到家乡的独特魅力和潜力,对于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发扬自己的家乡文化也有更深的思考。

无论是现代化建设,还是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我们都需要尊重历史,保护自然环境,发扬民俗文化,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家乡。

家乡实践报告 篇12

家乡记忆的实践报告

近几年来,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不断流动,很多人已经离开了自己的故乡,开始在外地生活和工作。但是,无论你在哪里,家乡总会是你心中最重要的地方。家乡是我们成长的地方,也是我们最初的梦想之乡。因此,保持家乡记忆的实践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我的故乡是一个美丽的小县城,位于江南水乡,人文历史十分悠久。在我小时候,我经常在村里的小山岗上玩耍,在那里我看见了一些奇怪的动物和鲜花。那个时候,我并不知道那些动物和鲜花是什么,只是觉得它们非常美丽。

后来我长大了,慢慢地发现这些奇怪的动物和鲜花原来是我家乡的特产,它们代表着我家乡的文化和历史。于是我开始了一段保持家乡记忆的实践之旅。

首先,我去了自己家乡的博物馆和图书馆,看了一些有关家乡历史和文化的书籍和文件。在那里,我发现原来我家乡的文化历史非常悠久,已有近千年历史,有很多名人曾在这里诞生和成长,而我以前并没有了解这些。通过这些读物和资料,我了解到了自己家乡的文化和历史,让我对家乡充满了自豪感和爱。

其次,我去了家乡的农贸市场,寻找一些家乡的特产。在那里我发现了很多我小时候曾经看到过的鲜花和动物,比如金银花、梅花鹿、长臂猿等等,这些动物和鲜花都是我家乡的特产。在市场上,我还发现了有些家乡的传统手工艺品,比如蜡染、刺绣等等。这些手工艺品让我感到家乡的文化非常独特。

最后,我在我的镜头下记录了家乡的生活。我将镜头对准了家乡的小街小巷,记录了家乡的美景和美食。在这个过程中,我重新审视了家乡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家乡。

保持家乡记忆的实践让我更加了解我的家乡,让我对家乡产生了更加深厚的感情和爱。在这个过程中,我体会到了家乡的文化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保持家乡记忆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家乡实践报告 篇13

“有一种生活,你不曾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你不曾体会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你不曾拥有过,就不知道其中的纯粹。”就是这句感动了无数颗心的话也感动了我们,于是我们一行16人踏上了云南支教的道路,为了那最纯粹的想法——陪伴。

共同的目标真的有很强大的力量,它让我们原本互不相识的十几个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支教前,我们一起搜集各种资料,一起准备教案修改教案,一起在九点后安静的一教楼里试讲,一起采购支教所需的物品,一起品尝了支教地点前后换了5次的心酸无奈,一起谈论着为什么支教该怎么支教以及大家的理想,一起经历了40个小时痛苦但却有趣的车程,辗转了上海六盘水之后终于到达目的地。

支教过程

1、镇雄云岭初印象

支教的地方是镇雄县属于国家及贫困县,我们想象了很多次那边的情景,但真的只有走进当地,踩着脚下的土地,才能感受到那种真正的贫穷,特别是教育的落后。支教的学校只是平房,两间破旧的教室,没有水也没有电,几条比较高的长凳便成了孩子们的课桌,学校只有两名老师,只有两个年级,也只有语文数学品德三门课,这些的确带给了我们不小的震撼以及和想象中的落差感。但是,人生中的每一件事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可能最初我们都想要好好地一起做好这件事,但是现实总是比理想骨感很多。我们还是相信越是艰苦的坏境就越是一种挑战。

云岭乡是一个很美的地方,每一天清晨推开房门就能看到雾气时浓时浅的群山之巅。每一天,都可以以俯视的角度看到被开垦了一大半的青山。这样的风景,可能这辈子能这样真切的感受的,没有几次。一眼望去,都是大片大片的玉米和烤烟,还有那数不尽的群山。

2、带着责任去上课

7月12日,住在村民家里,一切安顿下来着手开始教学。由于都放了暑假,所以招生工作都需要我们自己去完成。采取了最原始的方法,我们开始分成几组挨家挨户的上门宣传,村民们的热情给了我们极大的信心。招生工作十分顺利。我们的课程有趣味数学、英语、绘本、寓言、手工、美术、音乐、梦想、体育、舞蹈等,基本都是拓展视野培养兴趣类的课程,我们想带给他们的是一些能让他们快乐的东西,希望他们能在轻松的氛围下学习,而不想给他们带去压力。7月15日举行了开营仪式,学生挤满了教室,一些家长也来旁听,这是我们来到这的第一次成功,很是欣慰。

正式上课在16号拉开了帷幕。由于条件有限,所以只有两个班级,一二三年级一个班,四五六年级一个班。虽然我们之前准备了很多课程,但是有好多是不符合当地实际情况或者是用不上的,所以连夜一群人备课便成了长有的事。我负责的是高年级的趣味数学和梦想课,我忘不了第一节课时学生们嘹亮清脆的那句“老师好”,忘不了趣味数学课上他们争先恐后玩“巧算24”的活跃和积极,忘不了他们在彩色的卡纸上写下的他们那些彩色的梦想和制作的特色个性名片,忘不了他们在美术课上第一次接触到刮画时那种惊喜和开心的表情,忘不了他们音乐课上毫不拘束的大声歌唱,忘不了他们在课上的偶尔调皮捣蛋……第一次当一名小老师,一堂课下来口干舌燥,但是得到他们的认可受到他们的喜欢欢迎,那种疲惫感真的可以一下子消失,那种发自内心的快乐真的很美好。

可是问题开始出现,我们最初的想法只是给他们带去更多的陪伴和乐趣,上课的时候不仅启蒙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也带给他们欢乐,设计课程的时候,尽可能地避开了主课。上了几天课以后,才发现,这里的小孩子完全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个样子。他们会主动地问我们什么时候才上数学课,什么时候上语文课、英语课。他们习惯用方言交谈,很多小孩子都没有学过普通话,学过的用得也很生涩,也不好意思开口说。他们急切地希望我们能帮他们提高成绩,六年级的学生会找我们希望我们可以给他们补习初一的内容,一个孩子在上刮画的时候,在画上写着“求进步”。其实他们也只是孩子,有着孩子调皮捣蛋的天性,却又早早地种下了关于未来的梦想。他们远比我们想象中早熟,他们相信知识能改变命运,然而他们眼中的“知识”,只是应试的,他们只能够知道,有了好成绩就可以继续读下去,才有可能最后走出大山。然而学与用的关系,他们还不那么明白。语文能考高分,不会说话,不能和山外的人交流,又有什么用?可是,这不是他们的`错,生活教予了他们这些。面对那样的眼睛,面对这些要求,我们只能慢慢地调整我们的课程,多补基础,但这是不是违背了我们陪伴的初衷?时间会告诉我们一切。

3、学生篇

山里的孩子很辛苦,当城市里的孩子们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时,他们却早早地干起了各种农活。早上很早起来去挖土豆,背着一个很大的竹筐,把竹筐装满了背回家,我们的队员也去体验过,只背一点点就站不稳特别是还要走陡峭的山路,然而他们连很小的孩子都可以背很多。放学后,他们会去割猪草,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小孩竹筐里装的草远远地高过了他们的头顶,看了很让人心疼。在我们看来,他们很辛苦,但其实他们已早已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可能也不觉得这是件辛苦的事了。

他们多是留守儿童,只和爷爷奶奶生活,家里一般都有很多兄弟姐妹,他们独立性很强。一次上课,我问了一个问题“今天你开心吗”,他们几乎都是笑的很灿烂的回答“很开心”,为什么开心呢?有人是因为今天外出打工的爸爸给自己打电话了,有人是因为得到了老师的夸奖,有人是因为今天去赶集买东西吃了,甚至有人是因为今天天气好太阳大所以很开心,其实他们的内心很简单快乐,也很容易知足。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他们很幸福很叫我们羡慕。他们总爱拉着我们去他们家玩,总爱问我们大学怎么样。他们很喜欢给我们折一些桃心百合花等,用他们自己的方式传达着他们的情感和对我们的感谢。在他们眼中我们是很神圣的老师,来自很远的地方,知道很多他们不知道的事,但与其说我们是老师,还不如说我们是大哥哥大姐姐,陪伴着他们。学习,是互相的,他们教给我们的,在我看来,反而比我们教会他们的更多。

有一句话叫人穷命贱,难道真的是这样?有一个学生的右眼坏死了,是因为好几年前不小心弄伤了眼睛没有及时医治等到去治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很帅气的一个小男孩,我们很为他可惜,也感到很心酸,要是在城市他这只眼睛绝对不会废。有一个小女孩的膝盖被割草的镰刀划开了,划得很深很深,可是却没有去医院,家里给他用点草药随便包扎包扎。他们好像都没有把自己的身体和健康当回事,可能是生存环境的影响,这让我们很担心,愿他们以后一切安好。

4、调研的日子

我们这次活动的内容,除了支教,还有很大一部分是调研和家访。我们的目的是收集云岭村五所社小的资料以及了解学校的需求,收集家庭贫困孩子的信息,把资料反馈给灵山基金会以便他们日后开展各种捐助。于是每天没课的人,开始往外跑。山区不同于平原,学校很分散,而且有的地方只能靠步行。调研很累,最多的一次我们的队员一天走了七个小时山路才能收集到一所学校的资料。调研路上,我们体验到过摩的飞奔在山间小路的惊悚,我们饱尝饿肚子的感受,也感受到了面包车开在山路上震的胃都快翻过来的颠簸,但是我们都觉得着特别有意义,对于自己,对于云岭村而言,都是。相比调研,家访就显得轻松了很多,村民们很淳朴也很热情,我们会和他们聊生活,聊打工,聊学生,聊当地的教育,我们学会了很好地和村民打交道,也从村民口中得到了好多我们看不到的信息。家访,走入村民家中也让我们有种真正融入当地生活的感觉,这种感觉很奇妙。

5、我们的生活

在我看来,这次支教很大的一部分是让我们学会了生活。一群人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听着听不懂的方言,生活了二十几天,有时想想,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我们分成了四个值日组,轮流做饭打扫卫生。好多从未做过菜的队员最后也能面对一大堆土豆烧出一个很可口的菜了,虽然几乎每餐都只有土豆,可是我们却都吃的特别满足和开心。山上经常停水停电,停水的时候水只够用来做饭,队员们都开始特别节约水,到最后都是好多人共用一盆水洗衣服,甚至连刷牙的水都舍不得用。

我们会在晚上看特别美的星星,会因为赶集吃到了一个炸鸡腿欣喜若狂,会和孩子们一起去山上采摘各种野果,会因为走又陡又窄的山路而摔跤,会坐在木头墩子上相互调侃有多少天没洗澡了,会因为收到了学生的小礼物而激动不已,会在一起掼蛋到疯狂,会听着鸡叫声醒来闻着鸡屎味睡去,会抱怨我们把多少第一次奉献给了这里,我们一起做的事太多了,除了白天上课调研,我们每天晚上都会开会,大家讨论一天的收获,反映出现的问题。单纯的目标,一群单纯的人聚在一起,干净的生活,这其实是一种享受。傍晚吃过晚饭,我们会陪着孩子到学校门前的平地上玩各种游戏,丢手绢,老鹰捉小鸡,好像回归到了童年,那一刻,才感觉真正忘记了自己是谁,就像一个孩子,那种发自内心的快乐很难用言语形容,那些纯粹的笑脸我将永远铭记。这里的生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我们也渐渐变得比以前更知足,更快乐。

我们身上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大学生总惯于用游戏、电视剧和纸牌游戏来填补,即使是在这里,我们也没有逃掉那些恶习。有些东西,并非有意,但城市的劣性却总是比文明更容易进军山村。在我们意识到之前,房主人家的小孩子已经迷上了电脑里的游戏。往后的日子,我们的守则里又多了许多关于娱乐方面的条规。有小孩子在场的时候,不可以玩游戏、看电影之类;有空的时候多出去走走,认识脚下的土地等等。我们一直在反思。

6、离别

时间总是短暂的,二十几天很快,8月1号闭营,举办了一个闭营仪式,也是孩子们的汇报表演,有诗朗诵《我相信》,有舞蹈《采蘑菇的小姑娘》,有手语表演《感恩的心》,有合唱《种下爱》,有老师的寄语,即使再多的不舍我们也只能离开。看到孩子们由原来的害羞到现在的胆子大表演出色的节目我们很欣慰。离别总是伤感的,“老师,再见!”“老师,我会想你们的!”“老师,一路顺风!”“我会去找你们的!”“你们一定要来看我们”二十几天的陪伴,和他们的感情早已很深,可是对于孩子们的“老师明年你们还来吗?”我不敢回答也不敢承诺,看着他们湿润的眼眶我们也特别难受,我相信,我们还会再相见。给孩子们最美好的祝愿。

后记

我们当初是抱着去收获的心态走上这个未知的旅途,最后我们离开的时候,我们知道我们所做的支教是怎么样的了,知道暑期短期支教大概是怎么样的。每个队伍,都会有不一样也会有一样的地方。每一份不一样的经历都是一笔不一样的财富。这一次,我们选择了在七月对人生做一个小小的偏折,离开自己原本运行的轨道去另外一个不一样的地方看看。或许,未来会因为这小小的偏折而发生巨大的改变,又或许,命运又将它改回原轨。事实上,世上太多事,本就无可预知,此时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所经历的每一个故事,都不知道会在未来会有怎样的影响意义。或许冥冥之中,你会感觉到什么,或许,最平凡的事给了你最不一样的意义。这就是生活。

所谓支教的意义、支教的影响、支教的收获,在开始之前、过程之中、结束以后,我们都从未停止过追寻的脚步,正如千千万万前前后后如我们一样鼓起勇气偏移自己人生的人们一样。事实上,有很多前人很早就灌输过支教的意义,或许我们之前只是理所当然地接受这样的理解,或许我们也会对后来的人做出这样肯定的回答:“对,这便是支教,足以让你一生铭记,影响深远的支教。”我想,这前后的答案即使相似甚至相同,在回答者那里早就不同。有时候一份经历带给人们的感觉并不是简单的言语便可以描述,好比自然带给人们的震撼。它所改变的是一种心态,一种眼神。在那里我们收获了一份对彼此来说都不同寻常的友谊,在那里我们体验到了一种完全不一样的生活,在那里我们遇见过曾经没有见过的不一般的风景,在那里,还有一群孩子曾陪伴我们走过这一段不一样的时光,但在未来里生命轨迹里,会因为这样一份经历发生怎样的变化,现在,我们并不能够回答。

我不知道我们做的这些在孩子眼里会是怎样的解读,只是希望,对于那群孩子,那块土地,我们并没有带去太多不好的影响。希望我们所做的真的是对他们来说的一种“陪伴”。

感谢这场旅途,感谢在美好的7月遇到的最美丽的你们。

家乡实践报告 篇14

家乡观察实践报告

一、前言

家乡是我们成长的地方,它伴随着我们的童年和青春。随着社会的变化和人口的流动,家乡的面貌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去了解和关注自己的家乡,为了更好地了解家乡,我选择了进行家乡观察实践。本文将详细介绍我在家乡观察实践中所发现的情况和感受。

二、家乡概况

我所在的家乡位于江苏省盐城市,属于三角洲平原地带,地势平坦,气候温和,资源丰富。家乡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素有“稻米之乡”的美誉。人口大约有十万,以农民为主,同时也有不少移民工人。

三、家乡观察实践

1、农村的变化

农村是我们家乡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观察现在农村的变化,我可以发现一些问题。首先,农民的收入水平有所提高,现在有许多农户不再种植粮食作为主要生产,而是种植一些经济作物来获得更高的收益。其次,农村基础设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道路硬化、供水、供电、通信,各类公共设施得到了不断的进步。但是,农村的垃圾处理和环境治理问题也已经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还有一些农民离开农村进城打工,而这个社会问题也需要我们的关注和思考。

2、城市发展

城市是家乡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速,城市的人口在不断增加。城市的建设也在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公共设施散落在各个角落。但是,城市的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隐患。例如,交通拥堵和污染问题,大楼越来越高,楼间距越来越小,对阳光和空气流通的影响也越来越严重。

3、社会问题

社会问题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在我所在的家乡,社会治安状况比较稳定,但是,城市化和工业化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例如人口流动、就业机会匮乏等等。

四、个人思考

作为一名普通青年,我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来关注家乡,了解家乡,关心家乡的发展。我们应该积极投入家乡建设中,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此外,我们也应该从个人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积极传递正能量,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总结

在家乡观察实践的过程中,我发现我们家乡正在迎来巨大的变革,而这个变革既带来了机遇,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隐患。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做起,投入到家乡的建设中去,为家乡的发展添砖加瓦,为家乡的美好未来奋斗。

家乡实践报告 篇15

家乡观察实践报告

一、实践目的

本次实践的目的是通过对家乡的观察和研究,了解家乡的文化、社会和经济情况,为更好地了解家乡做出贡献。

二、实践过程

为了更好地了解家乡的情况,我选择了对家乡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的观察和研究。首先,我走访了家乡的各个旅游景点,了解了这些景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以及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其次,我到市场和超市观察了当地的商品的种类和价格,并了解了当地居民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最后,我进行了訪談,与一些当地的老人交谈,了解他们对家乡的历史和文化的了解和看法。

三、实践结果

通过对家乡的观察和研究,我了解到了家乡的许多特点和问题。首先,家乡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这些文化遗产对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由于当地的旅游业还没有很好地发展起来,这些文化遗产的价值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其次,当地居民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正在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选择便捷和快捷的生活方式。

四、对策建议

针对家乡存在的问题,我提出了如下的建议:

1. 加强旅游宣传,充分发挥家乡文化遗产的价值,推动家乡的旅游业的发展。

2. 鼓励当地居民更多地保护和传承家乡的文化遗产,提高居民对家乡文化的认识和重视。

3. 鼓励当地居民购买当地的商品,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4. 加强对当地居民的教育和引导,提高居民的消费文化和消费观念。

五、心得感想

通过这次实践,我深入了解了家乡的情况,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方案。我深刻认识到,了解家乡的情况和问题,为家乡的发展做出贡献是我们每个人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我会继续努力,为家乡的发展和繁荣努力工作和贡献。

家乡社会实践报告实用五篇


日月如梭,这一阶段的工作已经结束,但下一阶段的工作指日可待,此时我们应该好好准备这一段时间工作总结,总结不只是对情况与事实作概略性的综合归纳,而主要是对事物作本质的分析。好的工作总结是怎么写的呢?经过收集并整理,小编为你呈上家乡社会实践报告实用五篇,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家乡社会实践报告(篇1)

(一)村容村貌有了新变化。以前村里的路都是土路,凹凸不平。我们那时侯穿高一点的鞋就会不断的崴脚,穿平的鞋却会十分的硌脚,总之是怎么走都不舒服,骑车就更不要提了。那时侯村里养鸡的特别多,每条巷都堆着满巷的鸡粪,一到夏天更是苍蝇漫天,臭气熏天。还有随意堆放的垃圾堆。我们每天都呼吸着混杂着各种味道的空气。还有墙上那各式各样小孩们的“涂鸦作品”。现在回想起来童年是美好的,可是我的家乡却也可以说是满目疮痍。

而如今,在全国范围建设新农村的总动员下,通过环境整治,目前各村主干道路基本上达到道路的硬化、村庄的绿化、河道的净化、路灯的亮化以及断墙残壁的拆除,彻底改变了农村的“脏、乱、差”现象,卫生保洁制度的健全,使环境卫生得到长效管理机制的保障,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二)群众环保意识有了新提高。通过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群众不但对庭院卫生意识有了转变,对公共卫生也有了讲究,树立起讲卫生、美环境的新意识,形成“人人讲文明、个个爱清洁、户户讲卫生”的良好氛围。现在垃圾不随处乱扔,家禽的粪便也不随处乱倒,都有了统一的安排和处理。现在到哪都是干干净净的水泥地,让人的心情也十分的舒畅。

(三)物质生活得到新突破。以前农村人就只会守着那一亩三分地过日子,吃穿用都很简单随便,只要不饿着肚子,不冻着就很满足了。而如今在中国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农民也意识到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物质水平,开始不断寻求致富的道路。现在我们村里不仅发展了养殖业,还有很多小型的铁厂,煤厂等厂矿,同时给一大批的妇女门提供了就业岗位,现在每家都是两个人在赚钱,手里的钱多了,物质生活便有了提高,每天来村里卖东西的多的犹如赶集似的。什么饺子,鱼,鸡之类以前只能在过年吃上的东西现在随时都可以吃了。穿衣服也开始追求起名牌来。用的就更不用说了,什么电热锅,微波炉之类都上了农民的锅台。

(四)精神文明建设得到新发展。物质生活上去了,精神生活也随着提高了,以前一到秋收后,不论大人小孩,都是在赌博。现在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夏天晚上在大队部跳舞,冬天则是扭秧歌,不仅扭正了村里的风气,还愉悦了每个村民的身心。

(五)团结协作精神有了新转变。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群策群力,齐动手,齐出工,做了大量的工作。集体出资和群众集资紧密结合,全村上下拧成一股绳,团结协作精神得到进一步发挥。村领导还坚持把宣传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先导工程来抓,组织乡村干部深入一线,以对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广泛深入地宣传。充分利用会议、横幅、标语、黑板报、宣传橱窗等形式,宣传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

家乡社会实践报告(篇2)

目前,在xx区务工的外来农民工约2万余人,大多从事建筑、加工、服务等劳动强度大、收入报酬低的工作,主要集中在我区的建筑工地、工厂、饭店、娱乐等场所。外出务工人员6万余人,主要是在北京、广州、深圳、珠海等沿海经济发达城市从事制造、建筑、加工、电子产品生产等工作。

当前,xx区农民工具有以下特点:

(一)经济上贫困,生活质量低下

当前,我市60%以上的农民工月收入在800元以下,30%左右月收入在800~1200元之间,只有少数能拿到1500元以上的工资。经济上贫困决定了生活质量的低下,农民工衣着简朴、粗陋,一般都暂住在工地、厂区或合伙租住于城乡结合部,由于农民工的劳动强度普遍较大,劳动时间较长,闲暇时间少,基本上处于一种工作、吃饭、睡眠的生活状态。

(二)中青年居多

xx区的农民工中约80%是中青年,留在家种田的大多是老人、妇女。

(三)文化水平普通偏低、职业技能差、谋生能力弱

农民工大中绝大多数为初中毕业,少数为高中毕业,由于文化水平偏低,农民工的工作主要集中在服务业、建筑业和加工业等几大领域,从事普通的劳务性工作,对职业技能没什么要求,收入不高,在城市生存能力较弱。

(四)法律意识不强

xx区农民工中很多人没有接受完整的教育,在学校学到的法律知识很少,从各种途径接受的法律宣传教育少,法律意识普遍不强。

(五)具有群体性特征

农民工一般都是属于一个地方或区域的,经朋友、老乡等介绍工作的,很少有单个农民出来打工,呈现群体性的特征。

家乡社会实践报告(篇3)

改革开放30多年取得的成就是前所未有的,然而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许多问题:

1、自然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环境问题一直是全世界人们所关心的问题,对于我们的村子来说,环境问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我檀江境内有条河檀江河,近年来由于河的上游工厂和养猪场的污染,以前的碧水已不复存在,从远处看就像一条黑绿色的带子摆在河床上。河水变成了黑绿色,这就害苦了那些鱼类、藻类。现在再也看不到鱼、蟹等动物,只能闻到恶臭。

2、白色垃圾危害严重。由于人们生活中大量使用塑料袋,塑料瓶、一次支柱产业形成难,农民收入增幅不快,支柱产业没有形成是重要原因。

3、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些檀江贫困村在产业的选择上,没有结合本村的地理条件、气候、环境等实际,不考虑市场因素,凭个人主观臆断,盲目鼓动群众发展,一年一个产业,一年一个品种,从而导致村内的产业品种杂、规模小、效益低,在遭遇市场冲击后,产业宣告失败,最终利益受损的只有群众。性塑料餐盒等,造成大量实用科技推广难。

4、一是对科技推广的投入较少,缺乏长效的培训机制。近几年国家对老区在科技培训上给予了一定的投入,但是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笔费用真正用于农业实用科技推广方面的并不多;在培训方式上也仅仅局限在培训几个村干部上,农民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二是科技培训的技术人员严重匮乏。目前,农村实用技术的培训力量,主要依靠乡镇农业技术部门,然而由于乡镇农业技术部门待遇差,贫困地区工作环境不理想,致使乡镇农业技术力量匮乏,没有技术人员来具体从事技术推广工作,这一现象已严重制约了农业新型实用技术在贫困地区的推广。三是科技培训主体严重不足。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农民外出务工拓宽增收渠道,已成为老区贫困群众增加现金收入的有效途径,因而打工经济在广大农村应运而生。由于受到打工经济的影响,老区贫困村有一定文化的轻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打工,导致农业实用新型技术在这些地方无法推广,从而造成了老区生产力水平难以提高。白色垃圾。这些生活垃圾都是不可降解的,对环境的危害特别大。它们被人们随手丢弃后,随风飘扬,影响环境美观。

以上就是我们所调查的上庄在改革开放30年所取得的成就,通过这次调查,我们认为30年来我们取得的成就是前所未有的、空前绝后的,现在与30年前相比简直有着天壤之别。

但目前的现状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此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改善环境建设。禁止河上游工厂和养猪场将废水排入河中,通过政府调控,恢复自然景观,使河水保持在以前的水平,达到生态平衡的目的。

2、减少对料袋的使用。针对人们生活中大量使用塑料袋,塑料瓶、一次性塑料餐盒的情况,政府应下大力气从根本上治理。多生产可降解的塑料袋和餐盒,提倡环保布袋的使用,实行垃圾的分类回收等,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3、重视对农民的文化教育。政府部门应多开设一些“农民文化站”,应该针对农民需求,丰富“农民文化”的形式和内容,开设特种养殖和种植讲座,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更新他们的思想观念。

4、开展农副产品的深加工。上庄是北京的牛奶、水果、蔬菜供应基地,农副产品只限于粗加工,很难获得高收益。政府要引进科技含量高的加工企业,通过深加工提高农副产品的价值,提高农民的收益。

家乡社会实践报告(篇4)

1、招商引资图发展。石家河地处山区乡镇,地理位臵、交通条件比较差,工业基础落后,招商引资、发展工业经济相对比较难,为了做好这一工作,本乡确立了“对外依托城区平台猛促招商,对内发挥资源优势生态招商”的基本思路,一方面利用各种媒体加大宣传,让客商了解临朐及石家河的投资环境、优惠条件和待遇,一方面做好服务工作,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让前来投资的客商放心、安心、顺心。近几年,向城区引进千万元以上的大项目14个,总引资额4.5亿元。临朐鑫德远东艺品、旗胜新科技、春远有色金属等规模企业已经投产达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落户乡内的中江禽业有限公司、香炉子山果品基地、五维山林等项目,为壮大支柱产业、建设生态石家河奠定了基础。

2、广开渠道抓财源。加快农产品加工为重点的龙头企业的发展,大力扶持私营企业的发展,逐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其对财政的贡献率;大力发展含税农业,以财政体制和财税政策为导向,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发展黄烟、肉鸭、建筑园林等支柱产业,逐步提高产业化水平,提高创汇增税能力;加强砂资源和矿山管理,有效杜绝国家资源、税收的流失。

3、借助外力搞建设。贫困的乡镇保吃饭都有困难,搞建设凭自身力量的确是“画饼充饥”,近几年,本乡借助外力促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山东桓台五维实业有限公司投资280万元建成鳄鱼山庄;沂源果品销售有限公司投资120万元建成明海果品基地;潍柴、潍坊城市信用社、北京金王集团等投资100多万元分别建成潍柴希望小学、春蕾希望小学、金王希望小学等。如果不是借助外力,单靠乡镇财力,以上建设项目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4、严格控制消耗性支出。一是按照“保工资,保吃饭”的财政开支原则,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严格控制控制招待费、车辆燃修、水电、话费等一系列消耗性支出;二是按办公室岗位确定基础包干,超支部分由个人负担;三是以岗位定办公费、交通费,实行基数包干到人,超支不补,结余留用。通过严控硬挤的办法,让有限的财力,发挥最大的效益。

5、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对全乡的预算资金实行收支两条线,严格控制支出,专款专用,堵塞预算外资金管理漏洞,杜绝不合理的开支,壮大财政实力。

6、加强财政干部自身建设。创新理财思路,用市场经济的观点开展财税工作;加强政治学习,提高财政队伍素质;加强廉政建设,依法理财,用扎实的作风,务实的态度,热情的服务,树立财政部门的新形象。

家乡社会实践报告(篇5)

返乡创业,富民兴县。面临新形势,实现新发展,我们一定要以开放的思维、开阔的眼界、开明的心态、开拓的精神,抢抓发展机遇,强化发展举措,全力推进我县返乡创业快速发展。

1、积极鼓励,营造返乡创业的浓厚氛围。

一是要搞好创业宣传。充分利用报、电视台、政府网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我县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和优良环境。同时,要利用主题报告会、创业宣讲会、经济研讨会和交流恳谈会等形式,广泛深入地进行创业动员教育活动,让想创业、议创业、盼创业的氛围日益浓烈起来。

二是要培育创业文化。创业文化是返乡创业经济的精神内核和思想动力,要让创业文化主导社会思潮,让全民创业的主流意识奔涌起来。大力弘扬“开明、开放、奋进、和谐”的创业精神,树立永不满足、永不停步的开拓理念,树立甘冒风险、敢于突破的历险理念,树立自力更生、奋发进取的自强理念,树立工商皆本、义利皆容的道德理念,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尊重商家、崇尚创业的社会风尚,形成人人争做创业主体、个个都是创业环境的发展局面。

三是要激励创业典型。要对返乡创业人员,坚持做到经济上给实惠、社会上给地位、政治上给荣誉,在评选劳动模范、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时,给予优先考虑。每年组织开展“十大创业明星”评选活动,对评选出的创业明星在县三级干部大会上予以表彰,要建立创业明星档案,对他们的创业事迹、创业成果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建立和健全创业明星享受待遇的有效机制,在全社会形成支持创业者,褒奖创业者、尊重创业者的浓厚氛围。

2、正确引导,拓展返乡创业的广阔空间。

一是要把返乡创业作为富民兴县的`一项战略举措。返乡创业人员带回了资金、信息和技术,也带来了商机、项目和产业,为农民增收、财政增长拓宽了渠道。我们要认识到返乡创业“三步跳”的发展规律和必然趋势,即第一步把全县富余劳力输出务工,让其积累资本、增长本领,第二步把在外成功人士引回创业,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增强产业要素的吸引力,第三步把返乡创业成长起来的领军人物引向全国、走进世界,增强地方经济在国际国内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每一步转化都是一个惊险的飞跃,都会带来一次经济腾飞,如温州就是走这个路子发展起来的。我们要正确引导,始终把返乡创业作为我县一项重要的经济工作,纳入全县目标管理单独考评;把返乡创业作为我县“xx规划”一个战略重点,制定完善其发展的总体规划。只有把返乡创业工作摆正位置、正确引领,我县发展返乡创业经济就会生机无限、潜力巨大。

二是要把返乡创业作为招商引资的一个主攻方向。发展经济,主要还是要靠人,这已成为大家的共识。我们要把返乡创业作为招商引资的一个主攻方向,打好亲情、乡情、感情牌,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要在人较集中的地方,尽快建立商会,借助商会的组织推动作用,开展招商引资和返乡创业活动。要把外地商会在建设总部大楼,创办总部经济作为招商引资一个新亮点,积极引导在外成功人士把企业总部放到、把经营税收留在。要完善招商引资考核考评体系,注重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成效。

三是要把返乡创业作为解决就业的一条重要渠道。就业是民生之本。返乡创业项目的实施,带来很多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我们要完善人力资源市场,拓宽社会就业渠道,加强人力供求联系,建立就业保障机制,真正使社会富余劳力能快就业、就好业,使返乡创办企业能好用工、用好工,特别是农民工能在家门口就业,实现社会就业和企业用工的“双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互惠。

3、科学规划,发掘返乡创业的强大动力。既要发展铺天盖地的项目,又要培植顶天立地的产业,充分发挥产业集群效应,积极培育发展比较优势。

一是要确立我县返乡创业的发展方向。根据我县县情,要把启动文化旅游业、主攻加工制造业、规范商贸物流业、发展生态种养业、鼓励新型服务业作为我县返乡创业的发展方向,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要在主攻加工制造业的同时,大力规范商贸物流业,加快培育建设几个大型专业市场,积极扶持发展2-3家大型物流公司,引导创业资本向生态种养业倾斜、向新型服务业投注、向文化旅游业释放,高标准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基地、观光农业基地,创办几家总部经济公司、投资服务公司,创建一批文化旅游景点、旅游休闲山庄。

二是要制订我县返乡创业的总体规划。建议再通过3年努力,使我县返乡创业总人数达到1万人,创办企业总数1000个,投资总额达到50亿,年交税收达到5亿元。建议在渣津创办一个服装鞋帽产业园,以带动大桥、白岭、渣津、马坳等片区的产业发展,使产业园建设企业达到300户以上。要举全县之力,加大对县工业园、渣津产业园的投入和建设力度,加快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园区功能,使之成为我县东西互动、前后呼应、整体带动、促进我县经济发展的两大产业园区。

三是要谋划我县返乡创业的产业布局。目前,我县返乡创业主要从事产业为服装鞋帽类、建材类、工艺饰品类、机械电子、食品加工、家私制造等,我们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打破乡镇界限,整合现有资源,科学谋划我县产业布局,建议机械电子类、工艺饰品类项目逐步向县城附近聚集,以何家店创业园和义乌工艺饰品创业园为核心;服装鞋帽类、家私制造类项目逐步向大桥、渣津、白岭、马坳片区聚集,围绕渣津服装鞋帽产业园主导产业的上下游产品,大力引进创办一批产业关联度高和产品依存度大的项目;食品加工、农副产品加工项目逐步向黄港、何市聚集;建筑建材类项目逐步向太阳升、四都聚集,以太阳升项目区为核心,尽快形成产业集群。

4、大力扶持,促进返乡创业的快速发展。

一是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要对我县出台的优惠政策认真进行疏理,特别是对扶持返乡创业政策措施十七条要加大宣传落实力度,切实按照政策要求予以兑现到位。对返乡创业项目,只要不是国家明令禁止的产业和产品,在符合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条件下,做到不管招商对象、投资主体、规模大小、建设先后,都要按照政策要求,予以一视同仁,公平对待,大力扶持。建议县优化发展环境领导小组要尽快建立优惠政策落实投诉惩处机制,每年组织开展一次优惠政策落实自查活动,确保出台政策用活、用好、用足,取信于民,充分发挥政策的推动作用。

二是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强政府、银行、企业的协调工作,在充分挖掘现有几家贷款担保公司潜力的同时,要积极组建新的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切实为返乡创业企业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要鼓励金融部门扩大信贷规模,加大贷款产品宣传力度,加强银企沟通协作,打通融资快捷通道,努力为返乡创办企业提供强大的金融支持。

三是要加大人才扶持力度。要进一步落实留住人才的优惠政策,鼓励优秀人才扎根企业,与公司共成长,共享企业发展成果。要开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积极做好人才培训工作,根据产业培育和企业发展的需要,不定期组织各类管理技能培训,为企业发展储备智力资源。

5、全心服务,保持返乡创业的良好势头。坚持做到你创业、我服务,你发展、我铺路。

一要健全完善行政服务中心的功能。要按照规范行政审批事项,简化许可、审批和x手续的要求,对返乡创办企业,在项目审批、企业设立、x办照等方面,实行“一站式”受理,一条龙服务,一次性办结。

二要强化职能部门的服务。国土部门要认真研究国家土管政策,分析我县土地整理开发现状,引导乡镇盘活闲置旧厂房和废弃老屋场,就企业“用地难”问题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帮助破解“用地难”难题;劳动就业部门要积极帮助企业招聘、培训工人,及时掌握用工动态,发布用工信息,加强同县外就业部门联系,争取从县外引进劳力到我县务工,要用准、用好小额担保贷款,努力提高它的使用效益;交通运输部门要积极整合现有物流资源,积极引进外地物流大公司进驻我县,创办规模较大的物流公司,做大物流产业,创建一个覆盖面广、吞吐量大、带动力强的物流网络;中小企业局要帮助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提升管理水平,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扩建力度和科技投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多创名优品牌。

三要规范职能部门的服务行为。各职能管理部门要多服务、少管理;多给予,少索取。坚决制止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摊派活动,切实给企业一个安静的经营环境和自由的发展空间。要建立企业检查审批制度和投诉管理制度,做到有诉必查、有查必果,对违规部门负责人,要坚决做到严惩不贷,确保制度严肃性。要坚持和加强领导与企业的挂钩联络制度和重点企业保护制度,加大企业和周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为企业提供一个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归家返乡实践报告分享


随着时间的过去,所谓事情的结束意味着另一个事情的开始,我们要对这段时间的工作进行总结,工作总结不仅仅是写给老板看的,要自己认真对待,所以工作总结要怎么写?经过收集并整理,小编为你呈上归家返乡实践报告分享,供你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归家返乡实践报告(篇1)

归家返乡实践实践报告


距离离开家乡已经有十年,我终于决定归家了。回到故乡的决定并非出于一时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多年的在外打拼,我逐渐发现外面的世界并不如我想象中的那样美好,而家乡却给我留下了一段段美好的回忆。这次的归家返乡实践,我希望能够重新感受故乡的烟火气息,回归最真实的自己。


离开故乡之后,我去了南方的一座大城市工作生活。刚开始的时候,对于陌生的环境和人际关系的建立,我感到有些压力,但我并没有放弃,在这座城市中,我遇到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和他们一起共同奋斗,逐渐融入了这个城市的生活。


当我在闲暇时回忆起故乡的点点滴滴,感受到的却是一种温馨和亲切的情感。故乡在我心中留下的痕迹一直没有褪色,我希望能够回到故乡,与亲人团聚,与老友分享我在外面的见闻和经历。


归家返乡实践的第一站是乡村,那个我脑海中曾经的天堂。走进乡村,我看到乡亲们依然过着简单朴素的生活,他们习惯了自然的呼吸,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我参与了一次农田劳动,体验了扎实的农耕生活,这种朴素的生活让我感受到一种深深的自然之美。


在乡村里,我还发现了一些潜力的经济发展项目。经过深入调研,我提出了一些建议,并与当地政府和乡亲们共同商讨。他们对我的建议表示认可,并愿意支持和配合,这给我带来了很大的鼓舞和信心。我觉得自己可以为家乡的发展做出贡献,这让我感到非常自豪和满足。


归家返乡实践的第二站是我曾经求学的小学校。回到这个曾经赋予我知识和梦想的地方,我无比激动和感慨。我参与了一个为孩子们举办的主题演讲活动,我讲述了自己在城市中的经历和体会。我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经历激励他们努力向上,追求梦想。


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全神贯注地倾听我的分享。他们向我提出了许多问题,我尽力回答,并鼓励他们要勇敢面对挑战,相信自己。这次的演讲让我重新认识到了自己对于教育的热爱和责任感,我考虑到今后可能会回来教书育人,将自己所学传授给下一代。


归家返乡实践的最后一站是我父亲的工地。他是一位建筑工人,用双手创造美丽的家园。我来到施工现场,和父亲的工友们一起协助工作。尽管我的手艺不够熟练,但他们还是热心地指导我,让我能够逐渐融入他们的团队。


在工地上,我见证了劳动者们的辛勤付出和敬业精神。他们对每一个细节都极其认真,追求每一项工作的完美。我看到了建筑工人们的辛苦和艰辛,也更加体会到了家庭对于他们的重要意义。


通过这次归家返乡实践,我重新认识到了家乡的珍贵和美好。我意识到,故乡不仅仅是一个地方,更是一个精神寄托和情感归宿。我决定要坚守初心,努力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力量,带给更多的人幸福和快乐。


回到故乡后,我决定开办一个乡村发展项目,为乡亲们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和收入来源。我将借助本地资源和政府的支持,帮助他们实现自我发展和脱贫。同时,我还计划与学校合作,设立奖学金,鼓励乡村孩子们坚持学习和追求梦想。


这次的归家返乡实践让我重新找回了自己,让我认识到了家乡的伟大和价值。我将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投身到家乡的建设和发展当中,为家乡带来更多的机会和希望。我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的家乡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归家返乡实践的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给我带来了成长和收获。我将永远珍藏这段经历,并将其作为我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我将继续努力,为家乡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家乡,我回来了!

归家返乡实践报告(篇2)

导语:大学生实习报告

X县返乡农民工关于就业状况查看报告总结

    根据进修实践科学成长观活动要求,我局在结壮进行表面进修的根本上,立足本部分交易,深切基层展开了当真调研。自3月18日入手下手,我局构造5个查看组,别离由四名副局长和就业办主任带队,深切到四镇五街道及开辟区、XX水库库区,由镇(街道)、开辟区(库区)互助,对全县返乡农民工就业状况进行了细致查看。

1、根本环境

    据查看统计,全县农村总人口数为469006人,农村工作力(男16-50,女16-45周岁)总数为254831人,此中男141628人,女113203人。外出务工工作力数65683人,占农村工作力总数的25.8%。此中县外务工人员17101人,占外出务工人数的26%;县内务工人员48582人,占务工人员数的74%。县内务工人员中,在本镇(街道)务工人员28936人,占在县内务工人员数的59.6%,占外出务工总人数的44.1%。务工人员中,有工作岗亭,春节后连续上岗的43206人,占务工人员数的65.8%。属季候性务工,农忙时在家,农闲时临时打工的17873人,占27.2%。有岗亭和季候性临时打工人员合计占打工人员总数93%。春节前,因失岗或自愿离岗而返乡的农民工总计4604人,占总数的7%,至查看时,此类人员中已经就业上岗人员3116人,占67.7%。

2、农民工返乡的紧张因为

    环球金融危机使得我县部分企业从客岁10月份入手下手呈现出产减停和裁人题目。但根据我局对返乡农民工的动态监控、按期直报、企业裁人报批等环境,我县异国呈现因金融危机酿成的陈范围的农民工返乡现象。本次查看呈现,我县农民工返乡紧张有三方面的因为:

    一是春节期间集结返乡,回家过节。春节作为中国的死板节日,绝大大都企业放假。农民工不论是长期务工或季候性打工,都选择回乡过春节,这是农民工返乡的紧张因为。扫数外出务工的65683人中,因为春节因为返乡的61079人,占93%。

    二是因企业裁人失岗或自动离职离岗。部分农民工因地点企业出产减停、裁人、长期放假,不能不返乡。部分对地点岗亭不满意,欲另择岗亭或来年另有从业筹划的,平常选择在年底之时离岗。本次作为重点统计的此类人员4604人。占外出务工人员总数的7%摆布,比2008年(2008年统计失岗返乡人员3594人)增加1010人,增加28%。

    三是少数农民工自愿离岗返乡。紧张是回乡自立创业、回村从事种养业、或因大哥不再务工、年青人回乡结婚等因为离职离岗返乡。统计此类人员648人,占1%,此类人员无求职意愿。

3、如今我县返乡农民工就业局势

    我县农民工就业的特点是务工地点较近,平常在本县或在XX、XX、XX、XX、XX、XX等周边县市,少数远途务工的大多在XX、XX、XX、XX、XX等地。就近当场兑现转移的占50%以上,因为大都离家较近或就工务工,求职就业选择相对伶俐。异地远途务工人数少,失岗返乡农民工无明显增多。根据我局春节前对全县企业空岗环境查看统计,全县大中小企业自报空岗3200个,如今我县还没有呈现无岗就业的状况,固然我局在节后构造了为期一周的雇用洽商会和送岗亭下乡活动,但仍有部分岗亭无人应聘。是以,我县农民工就业未凸现压力。

  &

归家返乡实践报告(篇3)

归家返乡实践报告


一、


归家返乡实践是指年轻人在外求学、工作一段时间后,选择回到家乡发展。这一现象在中国近年来越来越普遍,人们不再追逐繁华的城市生活,而是回归到心灵最原始的地方,追求生活的美好与幸福。本报告将详细描述归家返乡实践的背景、动机及实施情况,并分析其优点和发展趋势。


二、背景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城市的发展也愈加迅猛。城市化进程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例如空气污染、人口过密和社会问题的增加。与此同时,农村地区的发展有所滞后,年轻人往往面临着教育和就业机会不足的困扰。这些因素共同促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归家返乡。


三、动机


归家返乡的动机有很多。年轻人回到家乡可以享受到纯净的自然环境和清新的空气,远离城市的喧嚣和污染。他们可以回到父母身边,与家人团聚,共同分享生活的喜怒哀乐。归家返乡可以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为家乡的发展做出贡献。一些年轻人也选择创业,将城市的商业模式与农村的资源相结合,开辟新的发展路径。


四、实施情况


归家返乡的实施情况因地区和个人差异而有所不同。有些年轻人选择将在外获得的技能和知识应用到农村农业生产中,改善农村的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他们引进新的农业科技,推广农业绿色生产方式,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还有一些年轻人选择在家乡开设创业项目,如农家乐、生态旅游等,为农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而另外一些年轻人则选择回乡担任政府机构或农村组织的职位,参与乡村的治理和决策,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五、优点


归家返乡实践有许多优点。它可以促进城乡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农村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年轻人带回的技术和知识可以帮助农村农民更好地利用土地、水资源等,提高农业产业的综合效益。归家返乡可以推动乡村环境的改善和保护。年轻人对环境保护问题更加关注,通过推广绿色农业和生态旅游等方式,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归家返乡还可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年轻人回到家乡,带来新的理念和观念,推动乡村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和生活质量。


六、发展趋势


归家返乡实践在未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政府对农村发展的关注度的提高,将有更多的政策和措施出台,为年轻人提供更好的返乡机会和支持。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速,农村地区将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归家返乡的年轻人将成为推动农村地区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农业产业的转型和升级,将出现更多的创业机会和创新项目,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归乡创业。


七、


归家返乡实践对于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归家返乡,年轻人可以将在外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家乡的发展中,为家乡的繁荣做出贡献。同时,他们也可以享受到纯净的自然环境和温馨的家庭生活。归家返乡实践将成为未来农村发展的趋势,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动力。

归家返乡实践报告(篇4)

返乡基层实践报告


一、


返乡基层实践是指大城市的年轻人放弃在城市的高薪工作,回到故乡参与农村发展,为农村地区带来创新和发展的一种实践活动。我在过去的一年里,有幸参与了一次返乡基层实践活动,亲身体验了这一过程。以下是我对这次实践活动的报告。


二、实践过程


1.选择目的地


在选择实践目的地时,我经过多方考虑,最终决定返回自己的家乡,一个位于农村的小村庄。我选择这个目的地的原因是,我了解这个地方的文化和环境,同时我也希望能够为这个小村庄带来一些变化。


2.了解情况


在开始实践之前,我花了很多时间了解这个小村庄的现状和需求。通过与当地居民的交流和观察,我了解到这个小村庄面临着许多问题,包括教育问题、产业发展问题等等。我也了解到这个小村庄的人口大多数是老年人,年轻人大都选择了外出打工。


3.制定计划


了解完当地情况后,我制定了一份详细的实践计划。我计划通过发起一些教育培训和推动当地农产品销售等方式,帮助小村庄解决一些问题,促进村庄的发展。


4.实践活动


在实践过程中,我积极组织当地居民参与到各种培训活动中。我邀请了一些专业人士来村庄举办各种培训班,包括农业技术、财务管理等。同时,我也和当地的农民合作,帮助他们改进种植方法,提高农产品的质量。


5.结果和影响


通过一年的努力,我看到了一些成果。小村庄的居民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他们对农业技术也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同时,小村庄的农产品销售也得到了一些突破,当地农民的收入也有了一定的提高。更重要的是,我看到了居民们的信心和动力增强,他们对未来更加充满希望。


三、感悟与体会


通过这次返乡基层实践,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乡村的魅力和发展的潜力。虽然这个小村庄面临着许多问题,但是我相信只要有人去关注、去改变,乡村的未来一定会更好。同时,我也收获了很多知识和经验,增强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总结


通过这次返乡基层实践,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农村地区的发展困境,也看到了其中的机遇和希望。我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人加入到这样的实践中,为农村地区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也将继续关注和支持我的家乡,努力为家乡的发展尽一份力量。返乡基层实践不仅仅是为了改变现状,更是为了让更多的年轻人认识到农村地区的重要性和价值,让农村地区焕发新的活力和希望。

归家返乡实践报告(篇5)

2012年大学生寒假返乡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调查人:

调查题目:大学生返乡调查

前言:选题初衷

据我所知,经济发展本身是一个立体的概念,大致包括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经济总量的增长,即产品和服务的数量

增多;第二层次,是经济结构的改进和优化,具体表现为技术结构、产业结构、收入分配结构、人力资源结构等经济结构的变化

;第三层次是经济质量的提高,它与民生息息相关,直接反映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笔者认为,大学生应当摒弃好高骛远的假大空作风,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切实把我实践机会,对有限的资源作好充分的利用

,故对经济发展的第一层次未作专门、明确的涉及。目前,大学生正处于就业前夕,享受着社会上的各种资源

第三层次的发展应该有更深刻的理解,第二层次的经济发展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基于以上考虑,2012年寒假期间,笔者会同组内成员,秉承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理念,对基础教育学院团委下发的选题要

求进行了慎重分析,最终于寒假接近尾声之际,采取局部抽样的方式,着重在神龟集团的对话背景下,结合自身生活实际,对xx

市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走访调查,重点着眼于就业、民生层面,以概况—结题式调查报告的形式展现实践活动成果,旨在通过对

收集的有限信息的整合已达到从小角度看整个豹子的效果,并试图为***提出合理有效的建议。

专题一:从餐饮业发展现状看xx市就业形势

(一)概况

本着团委文件中的“就近就便、因地制宜”的精神,笔者带领组内成员首先来到了住宅附近的xx连锁店。(xx是发家于xx本

地的一家餐饮企业,笔者年幼时其整个店面只是十几平米的小间房,目前已发展成为一家以中式快餐为主体,海鲜酒楼为配套,

集研发、加工、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大型餐饮连锁企业。)在笔者表明来意后,通过与笔者的交涉,在值的沈经理接受了笔者的

采访。对于xx自身目前的发展,沈经理表示,目前xx餐饮业主要面临人才问题。

其一,在当前教育体制不断完善的条件之下,国民素质不断提高,高学历求职者在待分配人力资源中所占比重逐渐提高。就

餐饮业对服务员、收银员等基层人员需求量大,但对学历要求不高。现阶段的情况是,xx服务员职位

有着较多空缺需要人员,而人才市场有着大批待就业人员需要工作,二者看似需求互补,但却由于后者的高眼光难以协调。

其二,在对经理等高层工作人员的招聘方面,沈经理指出,学历在招聘方的考量中所占比重并不很大,取而代之的,招聘方

更重视应聘人员在餐饮领域的思路。推而广之,由此可见,学历本位并非放之四海而皆能大行其道,技术与能力上的专精往往比

一纸空泛的文凭更加可靠。

(二)结题

基于以上两点,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xx存在着数量可观的人力空闲,从整体上看就业形势良好,但并不容过分乐观。

第二,xx目前的人力空缺不是由于人力过剩造成的,一些行业所需的人才仍然紧缺。

第三,目前xx市的人才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与企事业单位的人才需求不完全协调。

据此,笔者团队建议**,一方面从教育问题上寻找突破口,加大专才教育投入,努力、适度地培养符合当前社会对人才需

要的专业对口型人才;另一方面,要通过社会宣传的力量,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引导闲置人才,促进符合条件的人才与其合作

相应就业单位的对接。

专题二:透过市民生活变化,看xx市民生动态

(一)概况

作者的团队主要与沈经理就住房和旅行问题交换了意见。

住房方面,xx属于三线城市,市民住房压力并不大,大学生毕业后如果选择在本地发展往往能够从父母手中继承房产。然而

对于外来务工人员或拟在xx发展的外地大学生来讲,面对一路上扬的房价,在短期内买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也并非易事。但总

总体而言,于一线城市相比,楼市压力要小得多。此外,近期房价的宏观调控也禁止开发商通过变卖未来楼盘来筹集资金

牟取暴力的行为,房价也有望被调控在某一稳定水平,甚至可能产生小幅回落。

在出行方面,由于近年来xx市家用汽车增长迅速,交通流量明显增加,堵车频率日益增加。并且近几年,出于某种考虑,政

府重修了于十几年前拆除的道路中心线护栏,导致个别交通枢纽的灵活程度下降,城市主干道局部运载能力减弱,更加重了当前

堵车问题的严重性。

(二)结题

结合专题1,以上情况可概括如下:

一是从总体上看,xx势较育、就业、住房、交通等各方面民生总体形势良好,但仍存在一定数量的问题。

第二,住房方面,**对房地产市场合理的调控有效地抑制了房价的过度上扬,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市民的购房负担。

三是在交通方面,新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并不能完全满足实际情况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交通拥堵问题。

据此,笔者团队建议**,继续贯彻落实上级调控房地产市场的精神,促进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各项市场的繁荣稳定。此外

,对城市交通状况进行深入调查,采取如裁撤不必要的道路护栏等措施,增强道路周转能力,辅以其它的必要的辅助措施,有效

改善交通拥堵问题。

归家返乡实践报告(篇6)

返乡团队实践报告


一、


近年来,中国返乡潮不断兴起。大量年轻人选择离开繁华的城市回到自己的家乡,用扎根的方式为家乡的发展做出贡献。为了更好地了解返乡带来的影响以及有效地组织返乡团队,特别进行了一次返乡团队实践。


二、实践目的与背景


为了更好地促进家乡的发展,决定成立一支返乡团队。这个团队的成员都是曾经离开家乡去城市发展的年轻人,他们拥有各自的专业背景和经验,在不同领域拥有一定的能力。希望通过这次返乡团队实践,彼此交流、学习,发掘家乡的潜力,为家乡的发展提供新思路和实践经验。


三、实践过程


1. 团队组建


为了组建返乡团队,首先进行了成员招募。通过社交媒体和宣传,吸引了一批有兴趣回到家乡发展的年轻人。在认真筛选后,最终选择了20名成员组成团队。


2. 调研与分工


为了更好地了解家乡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调研。分成不同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研究探讨一个具体问题。有的小组调研了家乡的产业发展问题,有的小组则关注了环境保护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情况。通过这样的分工,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家乡的困境和发展机遇。


3. 实践策划与执行


在调研基础上,开始制定实践策略和项目。针对不同的问题和需求,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比如,对于家乡的农业问题,计划组织培训班和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对于环境保护,决定组织义工活动,清理家乡的河流和污染地区。


4. 实践效果与总结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看到了一些初步成果。培训班吸引了大量的参与者,家乡的农业发展也获得了一定的提升。同时,义工活动也引发了社区居民的广泛关注,家乡的环境问题得到了日益重视。在总结中,反思了实践中的问题和不足,同时也为今后的发展规划了方向。


四、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返乡团队实践,深切感受到了返乡的意义和价值。离开家乡是为了更好地发展,但回到家乡则是为了给家乡发展注入新鲜血液。虽然返乡之路可能充满困难,但相信,只要坚持不懈,一定能在家乡实现自己的价值。


返乡团队的实践也让更加了解了家乡的困境和机遇。家乡的发展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只有大家团结一心,才能实现家乡繁荣昌盛的目标。


五、展望未来


通过这次返乡团队实践,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但离的目标还有一段距离。未来,将继续加强团队建设,吸引更多有返乡意愿的年轻人加入进来。同时,将继续深入调研,寻找更多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相信,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家乡一定能够焕发出勃勃生机。


六、结语


返乡团队实践是一次富有意义的经历。通过这次实践,不仅为家乡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也让自己成长了许多。相信,只要团结合作、充满信心,就能够让家乡焕发出新的光彩。让携手共进,为家乡的繁荣做出更多的努力!

归家返乡实践报告(篇7)

归家返乡实践实践报告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生活的高强度压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了出于对家乡的思念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返乡开始农村创业。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实践这一现象,我特地参与了一次归家返乡实践。

二、准备工作

在实践开始前,我对归家返乡这一现象进行了一番了解,查阅了相关的文献资料,并采访了一些已经实践的返乡者。通过这些了解,我对归家返乡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并对自己的实践有了初步的规划。

三、实践过程

1.选择目的地

考虑到我父母家境不错,所以我选择了我父母的家乡作为我的归家返乡目的地。这座小城市位于中国的大西北地区,自然环境优美,人文历史底蕴深厚。

2.了解当地情况

在实践之前,我跟当地的乡亲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他们向我介绍了当地的资源情况,包括农产品、旅游资源等,也让我对当地的发展现状和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

3.选定创业项目

经过对当地情况的了解和自身的思考,我决定在归家返乡实践中从事农业旅游的创业项目。这一项目既能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又能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们的增收。

4.与当地居民合作

为了能更好地实践农业旅游的创业项目,我与当地居民建立了合作关系。他们提供了土地和劳动力,我则负责项目的策划和运营。通过合作,我们共同努力,使农业旅游项目顺利落地。

5.项目运营

在项目运营过程中,我采取了多种方法来吸引游客,包括打造特色农场、举办农民市集、组织农事体验活动等。通过不断创新和发展,我开辟出了一条以农业为主导的旅游发展之路。

四、实践成果

通过这次归家返乡的实践,我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首先,我成功地开展了农业旅游项目,并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推动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其次,我促进了当地居民的增收,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再次,我加深了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也发现了自己创业的潜力和能力。

五、总结与展望

通过这次归家返乡的实践,我深刻领悟到了农村发展的重要性和潜力。我将继续关注家乡的发展,通过创新和实践,为家乡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我也希望能够将自己的经验和理念传递给更多的年轻人,共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六、附录

在这次实践中,我还参观了当地的一些农田和农户,通过实地考察和交流,进一步了解了当地农业的现状和问题。这些资料将为我今后的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七、参考文献

暂无

以上为本次归家返乡实践实践报告,通过这次实践,我不仅加深了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也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创业发展之路。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努力,我们的家乡一定能够焕发出勃勃生机,实现真正的振兴。

归家返乡实践报告(篇8)

归家返乡实践报告

近年来,中国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很多农村地区的人口开始外流,流入城市谋求更好的生活。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很多城市居民也开始感觉到了城市生活的压力,并开始向着归家返乡的方向发展。随着人们越来越多的选择返乡,这股“回归农村”的浪潮逐渐形成。

我是一名大学生,今年寒假时我选择去贵州省的小镇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归家返乡实践。这次实践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农村的生活,也让我懂得了返乡的意义。

第一天,我到达了小镇上的转型农民创业局,接待我的是一位青年工作人员。他告诉我,这里之所以成为转型农民创业局,是因为当地政府意识到了“三农问题”的严峻性,开始鼓励农民转型发展,创业致富。他接下来带我去了附近的一个村庄,叫做金山村。

到了金山村,工作人员向我介绍了当地的村庄建设情况。走在村庄里,我看到许多住宅用地开始变成了集中式住宅,供一些富裕的村民入住。这让我明白了,在城市寸土寸金的情况下,乡村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是一种非常聪明的发展之路。

在村庄里的农民们也很热情地接待了我。他们告诉我,他们现在正在努力创业,通过卖水果、种植菜根等方式获得生活来源。我感受到了这些农民的一份坚持和对未来的美好期望,也理解了农村发展的重要性。

除了了解情况,我也参加了一些当地的活动。有一次,我们村的农民群众邀请我去一次草地舞会。我初来乍到,不知道要干什么,但是村民非常热情,让我很快地融入他们的生活。在那里,我看到了村民们用舞蹈来寻找快乐,在未来的发展中,希望大家能更好地“跳起来”。

在这次归家返乡实践中,我也碰到了不少难题。比如,在当地的食品问题上,我不太适应当地口味,吃得有些辣。同时,也有许多的语言交流难题,因为当地许多农民的文化程度不高。但是,这些问题也让我得到了一些人生的启示,让我明白了在乡村实践中需要额外的努力才能融入当地的生活。

总而言之,这次归家返乡实践,让我对农村地区的现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它不仅让我认识到了农村发展的重要性,还让我感受到了乡村民俗的独特魅力。我想,这次实践生动地诠释了“回归乡村”的含义,也让我深刻地意识到了返乡的意义。

归家返乡实践报告(篇9)

返乡基层实践报告


尊敬的领导:


我要感谢您给我机会参与返乡基层实践。这次实践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基层工作的重要性以及返乡对于发展农村的意义。以下是我对返乡基层实践的详细报告。


一、实践背景


近年来,农村地区人口流失的问题日益严重,大量年轻人都想通过到城市打工来改变自己的生活状况。这种现象导致农村基层工作的匮乏和乡村发展的滞后。因此,我决定参加这次返乡基层实践,希望能够为家乡的发展和建设做出一点贡献。


二、实践内容


我在实践中主要从事了以下几项工作:了解农村基层组织的运作情况、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以及为农民提供服务和帮助。


1.了解农村基层组织


通过与村委会主任和乡镇干部的交流,我了解到农村基层组织在制定和执行政策方面的困境。他们通常面临人手不足、政策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我向他们推荐了一些建议,包括加强与县级政府的联系、提供培训机会以及引入现代科技等,以便更好地服务农民。


2.推动乡村产业发展


我认识到农村要实现持续发展,必须通过推动乡村产业的发展来改变农民的生活状况。我在实践中与农村企业家和农民代表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了解到他们的需求和问题。通过协助他们洽谈合作、提供资源支持和解决问题,我帮助他们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加了收入。


3.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我意识到乡村文化对于农村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在实践中,我参与了一些农村文化活动的组织和策划,包括传统艺术表演、农耕文化展览和乡村旅游推广等。这些活动不仅加强了农村居民的文化认同感,也为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创造了机会。


4.为农民提供服务和帮助


我在实践中还积极参与了为农民提供各种服务和帮助的活动,包括帮助他们解决土地纠纷、提供农业技术培训、协助他们办理相关手续等。这些工作都是为了提高农民的生活品质和改善农村的发展环境。


三、实践成果


通过这次返乡基层实践,我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我对农村基层组织的运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为他们提供了一些建议。我推动了乡村产业的发展,帮助农民增加了收入。同时,我还加强了农村文化建设,提升了农民的文化认同感。我为农民提供了各种服务和帮助,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


四、实践心得


通过这次返乡基层实践,我深刻理解了基层工作的重要性。在基层工作中,每一个小细节都可能影响到乡村的发展和农民的生活。返乡体验也让我认识到,农村发展并不是仅靠政府的力量,而是需要每个农民、每个乡村干部的共同努力。我深信,只有每个人齐心协力,才能实现真正的乡村振兴。


这次返乡基层实践让我对乡村发展与农村基层工作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我将会继续关注和参与乡村建设,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感谢您对我的支持与鼓励!


此致


敬礼


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