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案汇总四篇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案汇总四篇。

资料可以指生产、生活中必需的东西。如: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在我们的平时工作生活中,会经常需要参考资料。参考资料有助于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你是否收藏了一些有用的资料内容呢?经过搜索整理,小编为你呈现“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案汇总四篇”,供你参考和使用,请收藏和分享。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二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

2.了解二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会求二元一次方程的正整数解。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意义

难点:求二元一次方程的正整数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元”指什么?“次”指什么?

什么是方程的解?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复习以前的内容,知道用元与次的含义,为这节课所学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奠定基础。

二、观看视频

观看洋葱视频关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内容,通过熟悉的鸡兔同笼问题来引发思考。

视频内容

设计意图:用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通过视频内容,学生已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产生了强劲的学习动力,此时我把学生带入下一环节。

三、探究新知

根据视频内容归纳出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把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

提问:对比两个方程,你能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师生共同总结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像这样方程组中有两个个未知数,含有每个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并且一共有两个方程,像这样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探究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满足x+y=10的值有哪些?请填入表中:

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解,记作。

满足方程2x+y=16且符合问题的实际意义的x 、y的值如下表:

不难发现x=6,y=4既是x+y=10的解,也是2x+y=16的解,也就是说是这两个方程的公共解,我们把它们叫做方程组的解。

归纳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定义:二元一次方程组中的两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思考:3x+y=10的解有多少个?一个解有几个数?正整数解有几个?

带着问题让学生观看洋葱数学视频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视频内容

设计意图:现代数学教学论指出,数学知识的教学必须在学生自主探索,经验归纳的基础上获得,教学中必须展现思维的过程性,在这里,通过学习用坐标表示平移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归纳。

四、例题讲解

例、若方程2x2m+3+3y3n-7=0是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求m+n的值。

例2、暴风雨即将来临,一群蚂蚁正忙着搬家。其中有大蚂蚁和小蚂蚁,已知大小蚂蚁总共有1 00只,小蚂蚁一次只能搬一粒食物,大蚂蚁一次能搬两粒,一场忙碌过后,洞里的160粒食物刚好一次被安全转移,求大小蚂蚁各有几只?

例3、

学生思考,试着解答,最后共同宣布答案。

设计意图:在例题讲解过程中,让学生充分活动起来,通过例题探究来进行总结,不要让学生死记硬背,重点在理解,会灵活运用。

五、随堂练习

1.下列方程中,是二元一次方程的是( )

A.3x-2y=4z B.6xy+9=0

C.+4y=6 D.4x=

2.下列方程组中,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是( )

A. B.

C. D.

3.在方程(k-2)x2+(2-3k)x+(k+1)y+3k=0中,若此方程为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则k值为( )

A.-2 B.2或-2 C.2 D.以上答案都不对

4.二元一次方程x-2y=1有无数多个解,下列四组值中不是该方程的解的是( )

A、 B、 C、 D、

5.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为( )

A. B. C. D.

6、为了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某班计划购买毽子和跳绳两种体育用品,共花费35元,毽子单价3元,跳绳单价5元,购买方案有( )

A.1种B.2种C.3种D.4种

设计意图:几道练习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各有侧重,体现新课标提出的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教学理念。这一环节总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升华知识

六、拓展延伸

1.有大小两种货车,2辆大货车与3辆小货车一次可以运货15.5吨,5辆大货车与6辆小货车一次可以运货35吨,设一辆大货车一次可以运货x吨,一辆小货车一次可以运货y吨,根据题意所列方程组正确的是( )

A. B.

C. D.

2.甲、乙两人共同解方程组由于甲看错了方程①中的a,得到方程组的解为乙看错了方程②中的b,得到方程组的解为试计算a2 016+(-b)2 017.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巩固本课知识点,通过设置练习,来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在这部分的设计中,主要是发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主动性,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七、课堂小结

以提问进行:

(1)、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特征是什么?

(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要满足什么条件?

设计意图:通过共同小结使学生归纳、梳理总结本节的知识、技能、方法,将本课所学的知识与以前所学的知识进行紧密联结,再一次突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能力和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同时为以后的学习作知识储备。

八、教学反思

1、概念课教学模式: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有关概念,设计时按照“实例研究,初步体会——比较分析,把握实质——归纳概括,形成定义——应用提高,发展能力”的思路进行,让学生体会到是因为“需要”而学习新知识,逐步渗透应用意识。

2、类比法的运用:二元一次方程及其解的意义类比一元一次方程学习,一方面加深学生对于方程中“元”与“次”的理解,另一方面易于理清一元一次方程与二元一次方程“解”的相关知识的异同,同时为二元一次方程组相关概念扫清障碍。

3、分层递进,循环上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对学生的要求,都是由低到高,逐步提升,题目的设计从单一知识点的直接运用,逐渐到多个知识点的灵活运用,给学生设计必要的台阶,使其一步步向前,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案(篇2)

学习目标 :会运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学习重难点:

1、会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灵活运用代入法的技巧.

学习过程:

一、基本概念

1、二元一次方程组中有两个未知数,如果消去其中一个未知数,那么就把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我们熟悉的一元一次方程。我们可以先求出一个未知数,然后再求另一个未知数,。这种将未知数的个数由多化少、逐一解决的思想,叫做____________。

2、把二元一次方程组中一个方程的一个未知数用含另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来,再代入另一个方程,实现消元,进而求得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这种方法叫做________,简称_____。

3、代入消元法的步骤:

二、自学、合作、探究

1、将方程5x-6y=12变形:若用y的式子表示x,则x=______,当y=-2时,x=_______;若用含x的式子表示y,则y=______,当x=0时,y=________ 。

2、在方程2x+6y-5=0中,当3y=-4时,2x= ____________。

3、若 的解,则a=______,b=_______。

4、若方程y=1-x的解也是方程3x+2y=5的解,则x=____,y=____。

5、用代人法解方程组 ①②,把____代人____,可以消去未知数______。

6、已知方程组 的解也是方程组 的解,则a=_______,b=________ ,3a+2b=___________。

7、已知x=1和x=2都满足关于x的方程x2+px+q=0,则p=_____,q=________ 。

8、当k=______时,方程组 的解中x与y的值相等。

9、用代入法解下列方程组:

⑴ ⑵ ⑶

二、训练

1、方程组 的解是( )

A. B. C. D.

2、已知二元一次方程3x+4y=6,当x、y互为相反数时,x=_____,y=______;当x、y相等时,x=______,y= _______ 。

3、若2ay+5b3x与-4a2xb2-4y是同类项,则a=______,b=_______。

4、对于关于x、y的方程y=kx+b,k比b大1,且当x= 时,y= ,则k、b的值分别是( )

A. B.2,1 C.-2,1 D.-1,0

5、用代入法解下列方程组

⑴ ⑵

6、如果(5a-7b+3)2+ =0,求a与b的值。

7、已知2x2m-3n-7-3ym+3n+6=8是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求n2m

8、若方程组 与 有公共的解,求a,b.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案(篇3)

教学目标:通过学生积极思考,互相讨论,经历探索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形成方程模型,解方程和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划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重点:让学生实践与探索,运用二元一次方程解决有关配套与设计的应用题

难点:寻找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看一看:课本99页探究2

问题:1“甲、乙两种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比是1:1、5”是什么意思?

2、“甲、乙两种作物的总产量比为3:4”是什么意思?

3、本题中有哪些等量关系?

提示:若甲种作物单位产量是a,那么乙种作物单位产量是多少?

思考:这块地还可以怎样分?

练一练

一、某农场300名职工耕种51公顷土地,计划种植水稻、棉花、和蔬菜,已知种植植物每公顷所需的劳动力人数及投入的设备奖金如下表:

农作物品种每公顷需劳动力每公顷需投入奖金

水稻4人1万元

棉花8人1万元

蔬菜5人2万元

已知该农场计划在设备投入67万元,应该怎样安排这三种作物的种植面积,才能使所有职工都有工作,而且投入的资金正好够用?

问题:题中有几个已知量?题中求什么?分别安排多少公顷种水稻、棉花、和蔬菜?

教材106页:探究3:如图,长青化工厂与A、B两地有公路、铁路相连,这家工厂从A地购买一批每吨1000元的原料运回工厂,制成每吨8000元的产品运到B地。公路运价为1.5元/(吨?千米),铁路运价为1.2元/(吨?千米),这两次运输共支出公路运费15000元,铁路运费97200元。这批产品的销售款比原料费与运输费的和多多少元?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案(篇4)

二元一次方程(组)教案 一、 学习内容分析: 执教者 钱嘉颖  时间 年 6 月 12 日 1、 选自  初一年级(下) 数学  学科 第八 章(第一单元) 第一 节 (课)(1课时45分钟)     2、 教材内容简要分析   教材以引言中的一个实际例子,“一班和二班进行篮球比赛,总共打了22场。每胜一场得2分,每负一场得1分,已知比赛结束一班累计得了40分,思考:一班胜了多少场,负了多少场”来开展这次课程。以本例来首先回忆已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内容,以此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用两个未知数来表示方程,借此进入二元一次方程的介绍。之后,引导学生利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特点来思考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答方法,本次课程内容主要介绍了代入解答法(也称消元法)的详细解答过程,以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实际运用及解答,让学习者更好的吸收及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消元法。另外,在本单元结束介绍了作为课外知识的“二元一次方程古代表示方法”。     3、学习内容分析表: 知识点 重点 难点 编号 内容  1  二元一次方程组定义及特点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特点  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立的条件(未知数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2  二元一次方程组 代入消元法  代入消元法的具体解法  消元法与一元一次方程解法间的联系  3  二元一次方程组实际运用  以实际例题列出方程并解答  未知数的假设以及运用已知条件列出正确方程。   二、 学习者分析: 本次教学的对象是云南省某中学的初中一年级学生,平均年龄12岁。初一年级是学生由幼稚的童年向青年转化和个性逐渐成型的重要转折点,初一年级学生具有其特殊性。初一年级学生由于刚刚接触完全不同于小学的学习生活而有手足无措的情况。而在这个时期的学生生理和心理飞速发展变化,自我意识开始强烈,有了自己的兴趣,独立性增强,感情趋于丰富复杂化,有一定独立思考的能力、一定程度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处于识记能力最强的时期。此时,进行的教育可以更加重视独立思考,在数学教学中更加重视引导教学,致使学习者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所学知识,达到教学目标。   三、 课题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 识 点 目标层次 教学目标描述 二元一次方程(组)定义 知道、接受  通过已学知识与新知识的相通之处传授给学习者,使其知道并了解什么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二元一次方程组代入消元法 应用、判断、系统阐述  通过一元一次方程的特征进行介绍及解释代入消元法,再配合一定程度的加深练习,使学习者能够应用该法并且理解其原理 二元一次方程组实例中的运用 综合、评价、系统阐述  经过讲解和练习,使学习者能够熟练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列式方法以及运用消元法来解题,并且能够判断一个实例中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列式依据   四、 教学策略:  1、教学顺序 (1)复习已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知识引入开篇实例。 (2)以一元一次方程解释实例引导对于二元的思考。 (3)以二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建立方程,进而介绍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及特点并巩固。 (4)以本例引发思考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5)介绍二元一次方程组消元法的运用,并进行随堂练习以及随堂解答。 (6)在确定学生掌握消元法后进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实例运用讲解以及随堂练习。 (7)复习、回忆、巩固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介绍课外延伸内容。    2、教学活动程序 (1)引起注意 以“上课”号令以及播放PPT唤起学习者的注意。 (2)告诉学习者目标 以PPT的播放以及言语刺激,明确告诉学习者本次课的内容是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本次学习的目标是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消元法以及二元一次方程的实例运用。 (3)刺激对先前知识的回忆 回忆之前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的主要内容(定义、解法、实际运用),以实例进行先前内容的回忆并且充分利用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关于一元一次方程的列式观念来与新学的二元一次方程产生共鸣。 (4)呈现刺激材料 在讲解过程中伴随着PPT的播放,并在关键需要注意的部分进行板书强调,在语调上有所突出。 (5)提供学习指导 以教材内容为指导,以及教师的提示语和示范性行为等进行引导。 (6)诱导行为 在重点部分题型注意,进行随堂练习,分为详细解答和对答案两种方式。在详细解答时要求同学与老师一同进行,必要时提问同学,让学习者参与进来,更好的理解信息并掌握学习内容。 (7)提供反馈 在学习者作出反应、表现出行为之后,及时让学习者知道学习结果,从而使学习者能肯定自己的理解与行为正确与否,以便及时更正。 (8)评定行为 以随堂测验的方式进行随堂评定,并且在课后布置习题让同学们课后完成,再由教师进行评定。 (9)增强记忆与促进迁移 设置教学活动(见附录),强化刺激,为学习者加深印象,并且促使其发散思维,将学习的知识广泛运用。  3、教学组织形式 本次教学中选择运用了以下几种教学组织形式 (1)讲解的形式 以教师的说明和解释为主,向学生传输新信息,是本次教学主要形式,因本次教学内容的特征,这种形式能够全面详细的解释本次教学内容,并能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2)提问的形式 这一形式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刺激课堂,引起学习者注意的作用,并且是对学习者某一知识学习情况的抽样调查,由教师找出学习者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 (3)师生共同解答的形式 采用这个形式能够在师生之间产生共鸣,提起课堂气氛,产生共鸣,引起注意,使大部分学习者都参与进来,也是一个小型头脑风暴过程,在学习者之间互相影响,从而对知识得到正确理解。    4、教学方法的选择 本次课程选择运用了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的教学方法。 (1)语言的方法―讲授法,主要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数学这门学科的解释性强的特点以及这个学习阶段的学习者的自学能力不够然而接受能力很强的特点而选择的。 (2)直观的方法―演示法,顺应时代的发展,教学中出现了利用新媒体的需要,并且,对于这个阶段的学习者,在课程开展中利用PPT来进行演示可以更加有效的刺激学习者感官,并且配合适当的板书,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学习者更加容易接受,同时也由于我们已经具备了采用新媒体的条件。在课后,会以电子杂志的形式形成重点复习资料留给学习者课后复习。 (3)实践的方法―练习法,包括了口头练习和书面练习。口头练习是这个年龄段学习者心理特征的需要,因为他们独立性还不够强,在进行口头练习的时候,比较能够跟上大多数人的思维,产生共鸣。书面练习是这个学科特征的需要,必须进行书面练习才能让同学们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随堂练习能及时反映出当场学习的状况。  

GZ85.com延伸阅读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教案实用九篇


资料一般指可供参考作为根据的材料。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中,我们都有可能需要用到资料。参考相关资料会让我们的学习工作效率更高。那么,你知道我国有哪些资料种类吗?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教案实用九篇”,不妨参考一下。希望你喜欢!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教案 篇1

本节课是新授课,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整个课堂教学流程大致可分为:

活动1复习回顾解决课前参与

活动2封面设计问题的探究

活动3草坪规划问题的延伸

活动4课堂回眸

这一流程体现了知识发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思想和数形结合的思想。

活动1复习回顾解决课前参与

由学生展示课前参与题目,集体订正。目的在于回顾常用几何图形的面积公式,并且引出本节学习内容——面积问题。

活动2封面设计问题的探究

通过学生自己独立审题,找寻等量关系,教师引导学生对“正中央矩形与封面长宽比例相同”题意的理解,使学生明白中央矩形长宽比为9:7,从而进一步突破难点:上下边衬与左右边衬比也为9:7,为学生设未知数提供帮助。之后由学生分组完成方程的列法,以及取法。讲解中注重简便设法及解法的指导与评价。

活动3草坪规划问题的延伸

放手给学生处理,以学生合作完成为主。突出利用平移变换为主的解决方式。多由学生分析不同的处理方法。

活动4课堂回眸

本课小结从内容、应用、数学思想方法,获取知识的途径等几个方面展开,既有知识的总结,又有方法的提炼,这样对于学生学知识,用知识是有很大的促进的。方法以学生畅谈收获为主。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教案 篇2

1、已知方程x2-6x+q=0可以配方成(x-p)2=7的形式,那么x2-6x+q=2可以配方成下列的( )

2、已知m是方程x2-x-1=0的一个根,则代数式m2-m的值等于( )

3、若α、β是方程x2+2x-=0的两个实数根,则α2+3α+β的值为( )

4、关于x的方程kx2+3x-1=0有实数根,则k的取值范围是( )

5、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根为x1=1,x2=2,则这个方程是( )

6、已知关于x的方程x2-(2k-1)x+k2=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那么k的最大整数值是( )

7、某城底已有绿化面积300公顷,经过两年绿化,绿化面积逐年增加,到底增加到363公顷,设绿化面积平均每年的增长率为x,由题意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

8、甲、乙两个同学分别解一道一元二次方程,甲因把一次项系数看错了,而解得方程两根为-3和5,乙把常数项看错了,解得两根为2+ 和2- ,则原方程是( )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教案 篇3

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般式ax2+bx+c=0(a0)及其派生的概念;应用一元二次方程概念解决一些简单题目.

1.通过设置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模仿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给一元二次方程下定义.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及其有关概念.

3.解决一些概念性的题目.

4.通过生活学习数学,并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其一般形式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并用这些概念解决问题.

2.难点关键:通过提出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再由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迁移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问题(1)《九章算术》勾股章有一题:今有户高多于广六尺八寸,两隅相去适一丈,问户高、广各几何?

大意是说:已知长方形门的高比宽多6尺8寸,门的对角线长1丈,那么门的高和宽各是多少?

如果假设门的高为x尺,那么,这个门的宽为_______尺,根据题意,得________.

问题(2)如图,如果 ,那么点C叫做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

如果假设AB=1,AC=x,那么BC=________,根据题意,得:________.

问题(3)有一面积为54m2的长方形,将它的一边剪短5m,另一边剪短2m,恰好变成一个正方形,那么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如果假设剪后的正方形边长为x,那么原来长方形长是________,宽是_____,根据题意,得:_______.

老师点评并分析如何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并整理.

(1)上面三个方程整理后含有几个未知数?

(2)按照整式中的多项式的规定,它们最高次数是几次?

(3)有等号吗?或与以前多项式一样只有式子?

老师点评:(1)都只含一个未知数x;(2)它们的最高次数都是2次的;(3)都有等号,是方程.

因此,像这样的方程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一般地,任何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能化成如下形式ax2+bx+c=0(a0).这种形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化成ax2+bx+c=0(a0)后,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例1.将方程(8-2x)(5-2x)=18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分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ax2+bx+c=0(a0).因此,方程(8-2x)(5-2x)=18必须运用整式运算进行整理,包括去括号、移项等.

其中二次项系数为4,一次项系数为-26,常数项为22.

例2.(学生活动:请二至三位同学上台演练)将方程(x+1)2+(x-2)(x+2)=1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次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一次项系数;常数项.

分析:通过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把(x+1)2+(x-2)(x+2)=1化成ax2+bx+c=0(a0)的形式.

其中:二次项2x2,二次项系数2;一次项2x,一次项系数2;常数项-4.

例3.求证:关于x的方程(m2-8m+17)x2+2mx+1=0,不论m取何值,该方程都是一元二次方程.

分析:要证明不论m取何值,该方程都是一元二次方程,只要证明m2-8m+170即可.

不论m取何值,该方程都是一元二次方程.

本节课要掌握:

(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bx+c=0(a0)和二次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一次项系数,常数项的概念及其它们的运用.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教案 篇4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阅读教材P39页的有关内容,虽然新课程标准没有要,教材上也作为阅读教材,但由于其内容太重要了,因而必须把它作为一堂课来上。它的作用在于让学生能尽快判定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

2、教学内容: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对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配方后得到的(x+       )2 =     2                          的观察,分析,讨论,发现,最后得出结论:只有当                                                     2

b2-4ac≥ 0    时,才能直接开平方,进一步讨论分析得出根的判别式,从而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3、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由于根的判别式作为删去内容,虽然其内容重要,因而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只能要求作了解性深入,练习尽可能简捷明确。

4、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在知识上了解掌握根的判别式。在能力上在求不解方程能判定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根据根的情况,探求所需的条件。

(2)情感目标: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相互交流、培养与他人交流的能力,通过观察、分析、感受数学的变化美,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

(2)用根的判别式解决实际问题。

2、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

(1)x2 -1=0           (2)x2  -2x = -1

(3)(x+1)2- 4=0    (4)x2  +2x+2=0

1、回顾: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过程。

x2+    x = -

x2+    x+(       )2=(       )2 ―

2

2

2、观察(x+      ) 2=           2     在什么情况下成立?

3、学生分组讨论。

4、猜测?

5、发现了什么?

6、总结:2(先由学生完成,后由教师补充完整),通过观察分析发现,只有当 b2-4ac≥ 0时,                 才能直接开平方,也就是说,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只有当系数a,b,c都是b2-4ac≥ 0时,才有实数根。(注意有根和有实数根的区别)

(1)当b2-4ac> 0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b2-4ac= 0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b2-4ac< 0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总结:

(1)比较分析学生的讨论分析结果。

(2)由学生总结。

(3)教师根据学生总结情况补充完整。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教案 篇5

数学教案-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一)

1. 知识结构:

2. 重点、难点分析

(1)本节的重点是会用判别式判定根的情况.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是比较重要的,用它可以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有助于我们顺利地解一元二次方程,也可以利用它进一步学习函数的有关内容,所以,它是本节课的重点.

(2)本节的难点是一元二次方程根的三种情况的推导.教科书首先将一元二次方程用配方法变形为 .因为,所以方程右边的符号就由来确定,而方程左边的不可能是一个负数,因此,把分三种情况来讨论方程根的情况.推导过程中利用了分类的思想方法,对于分类讨论学生感觉到较难,老师应该讲明分类的基本思想。

3. 教法建议:

(1)引入要自然、合理

新课引入前,作一个铺垫:前面我们讲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我们掌握了开平方法、公式法和因式分解法后,就可以解任何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但是,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并不是所有的一元二次方程都有解,我们可以通过把解求出来,来解方程,也可以通过判定方程无解,来解方程,这样我们就面临着一个问题,什么时候方程有解?什么时候方程无解?我们不解方程能不能判定根的情况?那就是我们本节所要研究的问题.让学生首先感觉到所要学习的知识并不突然,也显露了本节课的重点.

(2)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本节是根的判别式结论的推导,比较抽象,为了便于学生理解,使用所提供的动画,有助于学生对所讲内容的理解,调动学生主动思维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

(3)本节在推导根的判别式的结论时,利用了分类的思想,对于学生这是一个难点,一定给学生讲清楚分类的依据,分类的基本思想,使学生对所得结论深信不疑.一、教学目标

1. 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并能用判别式判定根的情况;

2. 通过根的判别式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3.通过根的情况的'研究过程,让学生深刻体会转化和分类的思想方法.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会用判别式判定根的情况。

2.教学难点:一元二次方程根的三种情况的推导.

3.解决办法:(1)求判别式时,应先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确定a、b、c。(2)利用判别式可以判定一元二次方程的存在性情况(共四种);方程有两个实数根,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方程没有实数根。

三、教学步骤

(一)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1)平方根的性质是什么?

(2)解下列方程:① ;② ;③ 。

问题(1)为本节课结论的得出起到了一个很好的铺垫作用。问题(2)通过自己亲身感受的根的情况,对本节课的结论的得出起到了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

2.任何一个一元二次方程 用配方法将其变形为 ,因此对于被开方数 来说,只需研究 为如下几种情况的方程的根。

(1)当 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当 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即 。

(3)当 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教师通过引导之后,提问:究竟谁决定了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

答: 。

3.①定义:把 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的根的判别式,通常用符号“ ”表示。

②一元二次方程 。

当 时,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 时,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 时,没有实数根。

反之亦然。

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这一重要条件在这里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即对上式开平方,随后有下面三种情况。正确得出三种情况的结论,需对平方根的概念有一个深刻的、正确的理解,所以,在课前进行了铺垫。在这里应向学生渗透转化和分类的思想方法。

(2)当 ,说“方程 没有实数根”比较好。有时,也说“方程无解”。这里的前提是“在实数范围内无解”,也就是方程无实数根的意思。

4.例题讲解

例1  不解方程,判别下列方程的根的情况:

(1) ;(2) ;(3) 。

解:(1)

∴原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原方程可变形为

∴原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3)原方程可变形为

∴原方程没有实数根。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引导学生总结步骤,(1)化方程为一般形式,确定a、b、c的(2)计算 的值;(3)判别根的情况。

强调两点:(1)只要能判别 值的符号就行,具体数值不必计算出。(2)判别根据的情况,不必求出方程的根。

练习:不解方程,判别下列方程的情况:

(1) ;(2) ;

(3) ;(4) ;

(5) ;(6)

学生板演、笔答、评价。

(4)题可去括号,化一般式进行判别,也可设 ,判别方程 根的情况,由此判别原方程根的情况。

例2  不解方程,判别方程 的根的情况。

解: 。

又  ∵  不论k取何实数, ,

∴  原方程有两个实数根。

教师板书,引导学生回答。此题是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注意字母的取值范围,从而确定 的取值。

练习:不解方程,判别下列方程根的情况。

(1) ;

(2) ;

(3) 。

学生板演、笔答、评价。教师渗透、点拨。

(3)解:

          

∵  不论m取何值, ,即 。

∴  方程无实数解。

由数字系数,过渡到字母系数,使学生体会到由具体到抽象,并且注意字母的取值。

(二)总结、扩展

1.判别式的意义及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

(1)定义:把 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的根的判别式,通常用符号“ ”表示。

(2)一元二次方程 。

当 时,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 时,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 时,没有实数根。反之亦然。

2.通过根的情况的研究过程,深刻体会转化的思想方法及分类的思想方法。

四、布置作业

教材P27A1~4。

5.不解方程,判断下x的方程的根的情况

(1)

(2)

五、板书设计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教案 篇6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应用一元一次方程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来解决实际问题。本节仍是进一步讨论如何建立和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只是在问题中数量关系的复杂程度上又有了新的发展。

2、教学目标要求:

(1)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2)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

(3)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代数问题的过程,探索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一元二次方程对之进行描述;

(4)通过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身边的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应用的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列一元二次方程解与面积有关问题的应用题。

难点:发现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二.教法、学法分析:

引、激、评,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还课堂给学生,让学生去亲身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注意加强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鼓励培养学生们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的科学研究的思想。

抓准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准确列出方程来解答。因此课堂上从审题,找到等量关系,列方程等一系列活动都由生生交流,兵教兵从而达到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的目的,发掘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教学流程分析:

本节课是新授课,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整个课堂教学流程大致可分为:

活动1复习回顾解决课前参与

活动2封面设计问题的探究

活动3草坪规划问题的延伸

活动4课堂回眸

这一流程体现了知识发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思想和数形结合的思想。

活动1复习回顾解决课前参与

由学生展示课前参与题目,集体订正。目的在于回顾常用几何图形的面积公式,并且引出本节学习内容——面积问题。

活动2封面设计问题的探究

通过学生自己独立审题,找寻等量关系,教师引导学生对“正中央矩形与封面长宽比例相同”题意的理解,使学生明白中央矩形长宽比为9:7,从而进一步突破难点:上下边衬与左右边衬比也为9:7,为学生设未知数提供帮助。之后由学生分组完成方程的列法,以及取法。讲解中注重简便设法及解法的指导与评价。

活动3草坪规划问题的延伸

放手给学生处理,以学生合作完成为主。突出利用平移变换为主的解决方式。多由学生分析不同的处理方法。

活动4课堂回眸

本课小结从内容、应用、数学思想方法,获取知识的途径等几个方面展开,既有知识的总结,又有方法的提炼,这样对于学生学知识,用知识是有很大的促进的。方法以学生畅谈收获为主。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教案 篇7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阅读教材P39页的有关内容,虽然新课程标准没有要,教材上也作为阅读教材,但由于其内容太重要了,因而必须把它作为一堂课来上。它的作用在于让学生能尽快判定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

2、教学内容: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对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配方后得到的(x+       )2 =     2                          的观察,分析,讨论,发现,最后得出结论:只有当                                                     2

b2-4ac≥ 0    时,才能直接开平方,进一步讨论分析得出根的判别式,从而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3、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由于根的判别式作为删去内容,虽然其内容重要,因而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只能要求作了解性深入,练习尽可能简捷明确。

4、教学目标 :

(1)知识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在知识上了解掌握根的判别式。在能力上在求不解方程能判定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根据根的情况,探求所需的条件。

(2)情感目标: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相互交流、培养与他人交流的能力,通过观察、分析、感受数学的变化美,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

(2)用根的判别式解决实际问题。

2、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

(1)x2 -1=0           (2)x2  -2x =-1

(3)(x+1)2- 4=0    (4)x2  +2x+2=0

1、回顾: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过程。

x2+    x =-

x2+    x+(       )2=(       )2 ―

2

2

2、观察(x+      ) 2=           2     在什么情况下成立?

3、学生分组讨论。

4、猜测?

5、发现了什么?

6、总结:2(先由学生完成,后由教师补充完整),通过观察分析发现,只有当 b2-4ac≥ 0时,                 才能直接开平方,也就是说,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只有当系数a,b,c都是b2-4ac≥ 0时,才有实数根。(注意有根和有实数根的区别)

(1)当b2-4ac> 0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b2-4ac= 0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b2-4ac< 0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总结:

(1)比较分析学生的讨论分析结果。

(2)由学生总结。

(3)教师根据学生总结情况补充完整。

把b2-4ac叫做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的判别式。

(1)当b2-4ac> 0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b2-4ac= 0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b2-4ac< 0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应用新知:

1、不解方程判定下列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

(1)x2-x-6=0        b2-4ac=______          x1=_____     x2=_____

(2)x2-2x=1        b2-4ac=______           x1=_____     x2=_____

(3)x2-2x+2=0       b2-4ac=______              x1=_____     x2=_____

2、根据根的情况,求字母系数的取值范围。

例1:当m取什么值时,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2x2-(m+2)+2m=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并求出方程的根。

(1)读题分析:

A、二次项系数是什么?                     a=_______

B、一次项系数是什么?                     b=_______

C、常数项是什么?                            c=_______

例2:说明不论m取什么值时,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1)(x-2)=m2,不论m取代的值都有几个不相等的实根。

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2x2-(2m+1)x+m=0的根的判别式是9,求m的值及方程的根。

(五)小结:把_________叫做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的判别式,并会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把例1、例2整理在作业 本上。

2、有余力的.同学把练习题整理在作业 本。

四、教学后记: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教案 篇8

1、知识与能力目标: 要求学生会根据实际问题列出一元二次方程,体会方程的模型思想,培养学生归纳、分析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回顾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自己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数学建模的分析、思考过程,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体会做数学的快乐,培养用数学的意识并与校园绿化相结合。

教学重点:通过实际问题模型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认识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形式.

2。难点:通过实际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再由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迁移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问题一:学校有一块面积为900平方米的长方形绿地,并且长比宽多10米,则绿地的长和宽为多少?

整理可得 。

问题二:有一块矩形绿化带,长100cm,宽50cm,在它的四角各栽种一个同样的正方形花坛,如果去掉四周矩形的底面积为3600cm2,那么四周花坛面积是多大的正方形?

整理可得 。

问题三:要组织一次环保竞赛,参加的每两个班之间都要比赛一场。根据场地和时间等条件,赛程计划安排7天,每天安排4场比赛,比赛组织者应邀请多少个班参赛?

【设计意图】因为数学来源与生活,所以以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为素材创设情景,易于被学生接受、感知。同时帮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数学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和抽象能力。情景分析中学生自然会想到用方程来解决问题,但所列的方程不是以前学过的,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顺利地进入新课,并激发学生环保意识。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教案 篇9

一、复习旧知,类比新知

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像这样的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一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2、一般形式:

是常数且

设计意图:复习一元一次方程,让学生回忆起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回忆起“项”及“系数”的概念,通过类比,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二、生活情境,自主学习

(1)正方形桌面的面积是2m,设正方形桌面的边长是x m,可得方程

(2)矩形花圃一面靠墙,另外三面所围的栅栏的总长度是19米。如果花圃的面积是24m2,设花圃的宽是x m则花圃的长是m,可得方程

(3)一张面积是600cm2的长方形纸片,把它的一边剪短10cm,恰好得到一个正方形。设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x cm,可得方程

(4)长5米的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的底端与墙的距离比梯子的顶端到地面的距离多1m,设梯子的底端到墙面的距离是x m,可得方程

设计意图:因为数学来源与生活,所以以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为素材创设情景,易于被学生接受、感知。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数学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和抽象能力。情景分析中学生自然会想到用方程来解决问题,但所列的方程不是以前学过的`,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顺利地进入新课。

三、探究学习:

1、概念得出

讨论交流:以上所列方程有哪些共同特征?

设计意图:英国一位著名的数学教育心理学家曾说:概念的教学要从大量实例出发,通过实例帮助完成定义,而不是教定义。让学生充分感受所列方程的特点,再通过类比的方法得到定义,从而达到真正理解定义的目的.

2、巩固概念

下列方程中那些是一元二次方程。

设计意图:

这组练习目的在于巩固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定义中3个特征的理解.题目的设置,目的在于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定义的掌握,提高学生对变式的理解能力.此环节采取抢答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3、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类比一元一次方程一般形式,得出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形式和项,系数的概念,从而达到真正理解并掌握的目的.

4.典型例题

例将下列方程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分别指出它们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设计意图:此题设置的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一般形式的理解。

5.巩固练习

把下列方程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它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设计意图:此题设置的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一般形式的理解

6、拓展应用

(1)、若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则()

p为任意实数B、p=0 C、p≠0 D、p=0或1

(2)、若关于x的方程mx-2x+1=2x(x-1)是一元二次方程,那么m的取值范围是

(3)、若方程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则m的值为

设计意图:此题让学生进行思考,讨论,让学生进行讲解,教师作适当归纳,可留疑,让学生课下思考。此题需进行分类讨论,开拓学生思维,体现数学的严谨性。

7.课堂小结

设计意图:小结反思中,不同学生有不同的体会,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为每个学生都创造了数学活动中获得活动经验的机会。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依据您的要求,我为您搜集了一些资料:“一元二次方程教案”,热烈欢迎您访问本页并仔细阅读。每位教师在备课前都需要准备一份完整的教案和课件,相信对于编写教案和课件这一要求,教师们并不感到陌生。教案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能力的有效方法。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篇1】

第1教时

教学内容:  12.1  用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一)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整式方程的意义;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正确识别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一元二次方程的引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概念理解的完整性和深刻性.

情感与态度目标:由知识来源于实际,树立转化的思想,由设未知数列方程向学生渗透方程的思想方法,由此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意义及一般形式.

 

难点:正确识别一般式中的“项”及“系数”。

教辅工具:

教学程序设计:

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创设问题情景1.用电脑演示下面的操作:一块长方形的薄钢片,在薄钢片的四个角上截去四个相同的小正方形,然后把四边折起来,就成为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盒子,演示完毕,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和剪刀,实际操作一下刚才演示的过程.学生的实际操作,为解决下面的问题奠定基础,同时培养学生手、脑、眼并用的能力.2.现有一块长80cm,宽60cm的薄钢片,在每个角上截去四个相同的小正方形,然后做成底面积为1500cm2的无盖的长方体盒子,那么应该怎样求出截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教师启发学生设未知数、列方程,经整理得到方程x2-70x+825=0,此方程不会解,说明所学知识不够用,需要学习新的知识,学了本章的知识,就可以解这个方程,从而解决上述问题.板书:“第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教师恰当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学生看投影并思考问题通过章前引例和节前引例,使学生真正认识到知识来源于实际,并且又为实际服务,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可以解决许多实际问题,真正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产生用数学的意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中.同时让学生感到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在本章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探 究 新 知 11.复习提问(1)什么叫做方程?曾学过哪些方程?(2)什么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元”和“次”的含义?(3)什么叫做分式方程?2.引例:剪一块面积为150cm2的长方形铁片使它的长比宽多5cm,这块铁片应怎样剪?引导,启发学生设未知数列方程,并整理得方程x2+5x-150=0,此方程和章前引例所得到的方程x2+70x+825=0加以观察、比较,得到整式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整式方程:方程的两边都是关于未知数的整式,这样的方程称为整式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这样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3.练习:指出下列方程,哪些是一元二次方程?(1)x(5x-2)=x(x+1)+4x2;(2)7x2+6=2x(3x+1);(3) (4)6x2=x;(5)2x2=5y;(6)-x2=04.任何一个一元二次方程都可以化为一个固定的形式,这个形式就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bx+c=0(a≠0).ax2称二次项,bx称一次项,c称常数项,a称二次项系数,b称一次项系数.一般式中的“a≠0”为什么?如果a=0,则ax2+bx+c=0就不是一元二次方程,由此加深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的理解.5.例1  把方程3x(x-1)=2(x+1)+8化成一般形式,并写出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教师边提问边引导,板书并规范步骤,深刻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讨论后回答     学生设未知数列方程,并整理得方程x2+5x-150=0,此方程和章前引例所得到的方程x2+70x+825=0加以观察、比较,   独立完成            加深理解   学生试解问题的提出及解决,为深刻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做好铺垫反馈训练应用提高练习1:教材P.5中1,2.练习2:下列关于x的方程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为什么?若是一元二次方程,请分别指出其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 (4)(b2+1)x2-bx+b=2;(5)2tx(x-5)=7-4tx.教师提问及恰当的引导,对学生回答给出评价,通过此组练习,加强对概念的理解和深化.要求多数学生在练习本上笔答,部分学生板书,师生评价.题目答案不唯一,最好二次项系数化为正数.  小结提高(四)总结、扩展引导学生从下面三方面进行小结.从方法上学到了什么方法?从知识内容上学到了什么内容?分清楚概念的区别和联系?1.将实际问题用设未知数列方程转化为数学问题,体会知识来源于实际以及转化为方程的思想方法.2.整式方程概念、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以及它的一般形式,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归纳所学过的整式方程.3.一元二次方程的意义与一般形式ax2+bx+c=0(a≠0)的区别和联系.强调“a≠0”这个条件有长远的重要意义.学生讨论回答 布置作业 1.教材P.6 练习2.2.思考题:1)能不能说“关于x的整式方程中,含有x2项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2)试说出一元三次方程,一元四次方程的定义及一般形式(学有余力的学生思考).  反思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篇2】

一、复习旧知,类比新知

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像这样的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一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2、一般形式:

是常数且

设计意图:复习一元一次方程,让学生回忆起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回忆起“项”及“系数”的概念,通过类比,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二、生活情境,自主学习

(1)正方形桌面的面积是2m,设正方形桌面的边长是x m,可得方程

(2)矩形花圃一面靠墙,另外三面所围的栅栏的总长度是19米。如果花圃的面积是24m2,设花圃的宽是x m则花圃的长是m,可得方程

(3)一张面积是600cm2的长方形纸片,把它的一边剪短10cm,恰好得到一个正方形。设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x cm,可得方程

(4)长5米的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的底端与墙的距离比梯子的顶端到地面的距离多1m,设梯子的底端到墙面的距离是x m,可得方程

设计意图:因为数学来源与生活,所以以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为素材创设情景,易于被学生接受、感知。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数学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和抽象能力。情景分析中学生自然会想到用方程来解决问题,但所列的方程不是以前学过的`,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顺利地进入新课。

三、探究学习:

1、概念得出

讨论交流:以上所列方程有哪些共同特征?

设计意图:英国一位著名的数学教育心理学家曾说:概念的教学要从大量实例出发,通过实例帮助完成定义,而不是教定义。让学生充分感受所列方程的特点,再通过类比的方法得到定义,从而达到真正理解定义的目的.

2、巩固概念

下列方程中那些是一元二次方程。

设计意图:

这组练习目的在于巩固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定义中3个特征的理解.题目的设置,目的在于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定义的掌握,提高学生对变式的理解能力.此环节采取抢答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3、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类比一元一次方程一般形式,得出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形式和项,系数的概念,从而达到真正理解并掌握的目的.

4.典型例题

例将下列方程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分别指出它们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设计意图:此题设置的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一般形式的理解。

5.巩固练习

把下列方程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它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设计意图:此题设置的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一般形式的理解

6、拓展应用

(1)、若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则()

p为任意实数B、p=0 C、p≠0 D、p=0或1

(2)、若关于x的方程mx-2x+1=2x(x-1)是一元二次方程,那么m的取值范围是

(3)、若方程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则m的值为

设计意图:此题让学生进行思考,讨论,让学生进行讲解,教师作适当归纳,可留疑,让学生课下思考。此题需进行分类讨论,开拓学生思维,体现数学的严谨性。

7.课堂小结

设计意图:小结反思中,不同学生有不同的体会,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为每个学生都创造了数学活动中获得活动经验的机会。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篇3】

根据面积与面积之间的关系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并解决这类问题.

掌握面积法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并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利用提问的方法复习几种特殊图形的面积公式来引入新课,解决新课中的问题.

1.重点:根据面积与面积之间的等量关系建立一元二元方程的数学模型并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与关键:根据面积与面积之间的等量关系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

1.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一般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呢?

2.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呢?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又是什么?

3.梯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4.菱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5.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现在,我们根据刚才所复习的面积公式来建立一些数学模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例1.某林场计划修一条长750m,断面为等腰梯形的渠道,断面面积为1.6m2,上口宽比渠深多2m,渠底比渠深多0.4m.

(1)渠道的'上口宽与渠底宽各是多少?

(2)如果计划每天挖土48m3,需要多少天才能把这条渠道挖完?

分析:因为渠深最小,为了便于计算,不妨设渠深为xm,则上口宽为x+2,渠底为x+0.4,那么,根据梯形的面积公式便可建模.

∴上口宽为2.8m,渠底为1.2m.

答:渠道的上口宽与渠底深各是2.8m和1.2m;需要25天才能挖完渠道.

例2.如图,要设计一本书的封面,封面长27cm,宽21cm,正中央是一个与整个封面长宽比例相同的矩形,如果要使四周的彩色边衬所占面积是封面面积的四分之一,上、下边衬等宽,左、右边衬等宽,应如何设计四周边衬的宽度(精确到0.1cm)?

老师点评:依据题意知:中央矩形的长宽之比等于封面的长宽之比=9:7,由此可以判定:上下边衬宽与左右边衬宽之比为9:7,设上、下边衬的宽均为9xcm,则左、右边衬的宽均为7xcm,依题意,得:中央矩形的长为(27-18x)cm,宽为(21-14x)cm.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篇4】

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般式ax2+bx+c=0(a0)及其派生的概念;应用一元二次方程概念解决一些简单题目.

1.通过设置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模仿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给一元二次方程下定义.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及其有关概念.

3.解决一些概念性的题目.

4.通过生活学习数学,并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其一般形式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并用这些概念解决问题.

2.难点关键:通过提出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再由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迁移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问题(1)《九章算术》勾股章有一题:今有户高多于广六尺八寸,两隅相去适一丈,问户高、广各几何?

大意是说:已知长方形门的高比宽多6尺8寸,门的对角线长1丈,那么门的高和宽各是多少?

如果假设门的高为x尺,那么,这个门的宽为_______尺,根据题意,得________.

问题(2)如图,如果 ,那么点C叫做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

如果假设AB=1,AC=x,那么BC=________,根据题意,得:________.

问题(3)有一面积为54m2的长方形,将它的一边剪短5m,另一边剪短2m,恰好变成一个正方形,那么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如果假设剪后的正方形边长为x,那么原来长方形长是________,宽是_____,根据题意,得:_______.

老师点评并分析如何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并整理.

(1)上面三个方程整理后含有几个未知数?

(2)按照整式中的多项式的规定,它们最高次数是几次?

(3)有等号吗?或与以前多项式一样只有式子?

老师点评:(1)都只含一个未知数x;(2)它们的最高次数都是2次的;(3)都有等号,是方程.

因此,像这样的方程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一般地,任何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能化成如下形式ax2+bx+c=0(a0).这种形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化成ax2+bx+c=0(a0)后,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例1.将方程(8-2x)(5-2x)=18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分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ax2+bx+c=0(a0).因此,方程(8-2x)(5-2x)=18必须运用整式运算进行整理,包括去括号、移项等.

其中二次项系数为4,一次项系数为-26,常数项为22.

例2.(学生活动:请二至三位同学上台演练)将方程(x+1)2+(x-2)(x+2)=1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次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一次项系数;常数项.

分析:通过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把(x+1)2+(x-2)(x+2)=1化成ax2+bx+c=0(a0)的形式.

其中:二次项2x2,二次项系数2;一次项2x,一次项系数2;常数项-4.

例3.求证:关于x的方程(m2-8m+17)x2+2mx+1=0,不论m取何值,该方程都是一元二次方程.

分析:要证明不论m取何值,该方程都是一元二次方程,只要证明m2-8m+170即可.

不论m取何值,该方程都是一元二次方程.

本节课要掌握:

(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bx+c=0(a0)和二次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一次项系数,常数项的概念及其它们的运用.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构建本章的部分知识框图。

2、复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解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本章方程解法的复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2、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体会转化等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师生共同的活动,使学生在交流和反思的过程中建立本章的知识体系,从而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就感.

教学重点

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一元二次方程的四种解法: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

教学难点

解法的灵活选择;例4和例5的解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问题:本章中,我们有哪些收获?(教师点拨引导学生构建本章部分知识框图)

二、师生互动

共同探究

1、复习概念

例1

例2

2、四种解法

(1)

解法及其关系

(2)

根的形式

x1=3

x2=4

(3)熟悉解法

例3用四种解法分别解此方程

(4)方法优选

3、方法补充

例4

4、解法纠错

例5

解关于x的方程

错误解法

正确解法

三、小结反思

提炼思想

我们有哪些收获?解方程的思想方法是什么?

四、布置作业

巩固提高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篇6】

由“倍数关系”等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并通过配方法或公式法或分解因式法解决实际问题.

掌握用“倍数关系”建立数学模型,并利用它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通过复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等建立数学模型,并利用它解决实际问题,引入用“倍数关系”建立数学模型,并利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下表是某一周甲、乙两种股票每天每股的收盘价(收盘价:股票每天交易结果时的价格):

乙 13.5元 13.3元 13.9元 13.4元 13.75元

某人在这周内持有若干甲、乙两种股票,若按照两种股票每天的收盘价计算(不计手续费、税费等),则在他帐户上,星期二比星期一增加200元,星期三比星期二增加1300元,这人持有的甲、乙股票各多少股?

老师点评分析:一般用直接设元,即问什么就设什么,即设这人持有的甲、乙股票各x、y张,由于从表中知道每天每股的收盘价,因此,两种股票当天的帐户总数就是x或y乘以相应的每天每股的收盘价,再根据已知的等量关系;星期二比星期一增加200元,星期三比星期二增加1300元,便可列出等式.

上面这道题大家都做得很好,这是一种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数量关系建立的数学模型,那么还有没有利用其它形式,也就是利用我们前面所学过的一元二次方程建立数学模型解应用题呢?请同学们完成下面问题.

(学生活动)问题2:某工厂第一季度的一月份生产电视机是1万台,第一季度生产电视机的总台数是3.31万台,求二月份、三月份生产电视机平均增长的百分率是多少?

老师点评分析:直接假设二月份、三月份生产电视机平均增长率为x.因为一月份是1万台,那么二月份应是(1+x)台,三月份应是在二月份的基础上以二月份比一月份增长的同样“倍数”增长,即(1+x)+(1+x)x=(1+x)2,那么就很容易从第一季度总台数列出等式.

解:设二月份、三月份生产电视机平均增长的百分率为x,则1+(1+x)+(1+x)2=3.31

以上这一道题与我们以前所学的'一元一次、二元一次方程(组)、分式方程等为背景建立数学模型是一样的,而我们借助的是一元二次方程为背景建立数学模型来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类型.

例1.某电脑公司20xx年的各项经营中,一月份的营业额为200万元,一月、二月、三月的营业额共950万元,如果平均每月营业额的增长率相同,求这个增长率.

分析:设这个增长率为x,由一月份的营业额就可列出用x表示的二、三月份的营业额,又由三月份的总营业额列出等量关系.

(1)某林场现有木材a立方米,预计在今后两年内年平均增长p%,那么两年后该林场有木材多少立方米?

(2)某化工厂今年一月份生产化工原料15万吨,通过优化管理,产量逐年上升,第一季度共生产化工原料60万吨,设二、三月份平均增长的百分率相同,均为x,可列出方程为__________.

例2.某人将20xx元人民币按一年定期存入银行,到期后支取1000元用于购物,剩下的1000元及应得利息又全部按一年定期存入银行,若存款的利率不变,到期后本金和利息共1320元,求这种存款方式的年利率.

分析:设这种存款方式的年利率为x,第一次存20xx元取1000元,剩下的本金和利息是1000+20xxx・80%;第二次存,本金就变为1000+20xxx・80%,其它依此类推.

则:1000+20xxx・80%+(1000+20xxx・8%)x・80%=1320

整理,得:1280x2+800x+1600x=320,即8x2+15x-2=0

解得:x1=-2(不符,舍去),x2= =0.125=12.5%

本节课应掌握:

利用“倍数关系”建立关于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并利用恰当方法解它.

1.教材P53 复习巩固1 综合运用1.

1.20xx年一月份越南发生禽流感的养鸡场100家,后来二、三月份新发生禽流感的养鸡场共250家,设二、三月份平均每月禽流感的感染率为x,依题意列出的方程是( ).

A.100(1+x)2=250 B.100(1+x)+100(1+x)2=250

2.一台电视机成本价为a元,销售价比成本价增加25%,因库存积压,所以就按销售价的70%出售,那么每台售价为( ).

A.(1+25%)(1+70%)a元 B.70%(1+25%)a元

C.(1+25%)(1-70%)a元 D.(1+25%+70%)a元

3.某商场的标价比成本高p%,当该商品降价出售时,为了不亏损成本,售价的折扣(即降低的百分数)不得超过d%,则d可用p表示为( ).

1.某农户的粮食产量,平均每年的增长率为x,第一年的产量为6万kg,第二年的产量为_______kg,第三年的产量为_______,三年总产量为_______.

2.某糖厂20xx年食糖产量为at,如果在以后两年平均增长的百分率为x,那么预计20xx年的产量将是________.

3.我国政府为了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决定下调药品价格,某种药品在涨价30%后,20xx年降价70%至a元,则这种药品在年涨价前价格是__________.

1.为了响应国家“退耕还林”,改变我省水土流失的严重现状,20xx年我省某地退耕还林1600亩,计划到20xx年一年退耕还林1936亩,问这两年平均每年退耕还林的平均增长率2.洛阳东方红拖拉机厂一月份生产甲、乙两种新型拖拉机,其中乙型16台,从二月份起,甲型每月增产10台,乙型每月按相同的增长率逐年递增,又知二月份甲、乙两型的产量之比是3:2,三月份甲、乙两型产量之和为65台,求乙型拖拉机每月的增长率及甲型拖拉机一月份的产量.

3.某商场于第一年初投入50万元进行商品经营,以后每年年终将当年获得的利润与当年年初投入的资金相加所得的总资金,作为下一年年初投入的资金继续进行经营.

(1)如果第一年的年获利率为p,那么第一年年终的总资金是多少万元?(用代数式来表示)(注:年获利率= ×100%)

(2)如果第二年的年获利率多10个百分点(即第二年的年获利率是第一年的年获利率与10%的和),第二年年终的总资金为66万元,求第一年的年获利率.

二、1.6(1+x) 6(1+x)2 6+6(1+x)+6(1+x)2

3.

三、1.平均增长率为x,则1600(1+x)2=1936,x=10%

即16x2+56x-15=0,解得x= =25%,y=20(台)

(2)50(1+P)(1+P+10%)=66,整理得:P2+2.1P-0.22=0,解得P=10。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篇7】

1、已知方程x2-6x+q=0可以配方成(x-p)2=7的形式,那么x2-6x+q=2可以配方成下列的( )

2、已知m是方程x2-x-1=0的一个根,则代数式m2-m的值等于( )

3、若α、β是方程x2+2x-=0的两个实数根,则α2+3α+β的值为( )

4、关于x的方程kx2+3x-1=0有实数根,则k的取值范围是( )

5、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根为x1=1,x2=2,则这个方程是( )

6、已知关于x的方程x2-(2k-1)x+k2=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那么k的最大整数值是( )

7、某城底已有绿化面积300公顷,经过两年绿化,绿化面积逐年增加,到底增加到363公顷,设绿化面积平均每年的增长率为x,由题意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

8、甲、乙两个同学分别解一道一元二次方程,甲因把一次项系数看错了,而解得方程两根为-3和5,乙把常数项看错了,解得两根为2+ 和2- ,则原方程是( )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篇8】

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说课稿范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说课稿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2章《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过程分析、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节课作如下说明。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是初中代数的方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之一,是在学完一元一次方程、因式分解、数的开方、以及前三种因式分解法、直接开方法、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础上,掌握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是配方法和开平方两个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升华。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明确配方法是解方程的通法,同时会根据题目选择合适的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也是今后学习二次函数和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方面: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会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数学思考方面:通过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进一步使学生熟练掌握配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推理的严密性和逻辑性以及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解决问题方面:结合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练习,培养学生快速准确的运算能力和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方面:让学生体验到所有的方程都可以用公式法解决,感受到公式的对称美、简洁美,渗透分类的思想;公式的引入培养学生寻求简便方法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会熟练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难点:理解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和判别式

二、教学法分析

教法:本节课采用引导发现式的自主探究式与交流讨论结合的方法;在教学中由旧知识引导探究一般化问题的形式展开,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多交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学法:让学生学会善于观察、分析讨论和分类归纳的方法,提出问题后,鼓励学生通过分析、探索、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铜锁亲自尝试,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三、过程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成以下六个环节:复习导入、呈现问题、例题讲解、巩固练习、课时小结、布置作业。

1、复习引入:

这节课,我首先从旧知问题(1)用配方法解方程2x28x90的练习引入,问题(2)总结配方法的一般步骤(化一般方程、二次项系数为1、配方使左边为完全平方式、两边开方、求解)。

设计意图:让学生巩固昨天的知识,进一步熟练钥匙并为今天做学的内容解一般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做好铺垫,达到“温故而知新”。

2、问题呈现:

你能用配方法解一般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吗?

此处由一个特殊的旧知引导学生推导出一般的结果,希望学生学会由特殊性到一般化的思想。为降低b2b24ac推导的难度,化简、移项、配方、变形由我和学生一起探究完成,到(x这步时,提出 )问题:

①此时可以直接开平方吗?

②等号右边的值需要满足什么条件?为什么?

③等号右边的值只跟哪个式子有关?

设计意图:师生共同完成前四步,这样与利于减轻学生的`思维负担,便于将主要精力放在后边公式的推导上。通过小组的讨论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互帮互助,借助小组的交流完善答案,关键让学生会对

掌握b24ac与方程有无实数根的关系,这里分类思想也是今后常用的一种数学思想,b24ac进行讨论,

应加以强化。

最终总结出:

当b24ac<0时,原方程无实数解。

当b24ac≥0时,原方程有实数解,

再进一步谈论:b24ac=0与b24ac>0时,两个解区别?

(b24ac=0时,两个相等的实数解,b24ac>0时,两个不等的实数解)

由此可知,方程有解还是无解是由b24ac决定,即b24ac是方程解的判别式。

同时,方程的解是可以将a、b、c的值带入公式x根公式”,利用它解一元二次方程叫做公式法。

3、例题讲解

例4: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

2x5x30 4x214x 2321x2x0 42

总结步骤:

1、把方程公成一般形式,并写出a,b,c的值。

2、求出b24ac的值

b3代入求根公式:x(a0,b24ac0) 2a

4、写出方程的解:x1= ,x2=

设计意图:规范解题格式,让学生体会数学课中的严谨的逻辑推理;体验并掌握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从中让学生领会到由特殊到一般,一般到特殊的辩证思想。

4、巩固练习

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

①x2x60

②4x2x90

③x2100

设计意图:

(1)熟悉公式法,强化解题格式,

(2)及时发现错误及时解决。

例5:解方程:x(x1)(x2)

化简得12212x3x40 2

强调:

①当方程不是一般形式时,应先化成一般形式,再运用求根公式。

②你还能用其他方法解本例方程吗?

设计意图:明确一元二次方程解题方法的多样性,让学生在你观察分析题目后灵活合理的选择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多样化思维,提高解题能力和解题的速度。

5、课时小结

(1)学生作知识总结:本节课通过配方法求解一般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推出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并按照公式法的步骤解一元二次方程。

(2)我扩展:(方法归纳)求根公式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专用公式,只有在确定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时才能使用,是常用而重要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万能求根公式。

6、布置作业: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体差异,加强作业的针对性,分层布置作业,适应新课标,让不同的学生各其所长,因材施教的要求,提高他们的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板书设计

教学评价

本节课内容较为单一,通过“层层设疑”、“复习回顾”等环节促进学生的思考和探究。

通过比较合理的问题设计巩固练习、小组讨论等形式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展示机会,强化了学生的运算能力,有利于学生掌握基本技能。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篇9】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3.同学们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应用。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推理论证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和数学的简洁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重、难点

重点:根的判别式和根与系数的关系及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难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应用。

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

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3.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应用。

二、自学提纲:

一。主要让学生能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1.判别式在什么情况下有两个不同的实数根?

2.判别式在什么情况下有两个相同的实数根?

3.判别式在什么情况下无实数根?

二。ax2+bx+c=o(a≠0)的两个根为x1.x2那么

X1+x2=-x1x2=

三。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应用。根据不同的类型的问题。列出不同类型的方程。

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难

例1已知关于x的方程x2+2x=k-1没有实数根。试判别关于x的方程x2+kx=1-k的根的情况。

巩固提高:

已知在等腰中,BC=8.AB.AC的长是关于x的方程x2-10x+m=0的两个实数根。求的周长

例题2:

.已知:x1.x2是关于x的方程x2+(2a-1)x+a2=0的两个实数根。且(x1+2)(x2+2)=11.求a的值。

.巩固提高:

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4m+1)x+2m-1=0.

(1)求证:不论m为任何实数。方程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若方程两根为x1.x2.且满足

求m的值。

例3某电脑销售商试销一品牌电脑(出厂为3000元/台),以4000元/台销售时,平均每月销售100台。现为了扩大销售,销售商决定降价销售,在原来1月份平均销售量的基础上,经2月份的市场调查,3月份调整价格后,月销售额达到576000元。已知电脑价格每台下降100元,月销售量将上升10台,

(1)求1月份到3月份销售额的平均增长率:

(2)求3月份时该电脑的销售价格。

练习:某商场销售一批名牌衬衫,平均每天可售出20件,每件赢利40元。为了扩大销售,增加利润,商场决定采取适当降价措施。经调查发现,如果每件衬衫每降价1元,商场平均每天可多售出2件。

1)若商场平均每天要赢利1200元,则每件衬衫应降价多少元?

2)则降价多少元?

四、小结

这节课同学有什么收获?同学互相交流?

五、布置作业:

课前课后P10-12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篇10】

教学目标

掌握b2—4ac>0,ax2+bx+c=0(a≠0)有两个不等的实根,反之也成立;b2—4ac=0,ax2+bx+c=0(a≠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反之也成立;b2—4ac

通过复习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b2—4ac>0、b2—4ac=0、b2—4ac

重难点关键

1、重点:b2—4ac>0 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b2—4ac=0 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b2—4ac

2、难点与关键

从具体题目来推出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b2—4ac的情况与根的情况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

(1)2x2—3x=0 (2)3x2—2 x+1=0 (3)4x2+x+1=0

老师点评,(三位同学到黑板上作)老师只要点评(1)b2—4ac=9>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2)b2—4ac=12—12=0,有两个相等的实根;(3)b2—4ac=│—4×4×1│=

二、探索新知

方程b2—4ac的值b2—4ac的符号x1、x2的关系

(填相等、不等或不存在)

2x2—3x=0

3x2—2 x+1=0

4x2+x+1=0

请观察上表,结合b2—4ac的符号,归纳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证明你的猜想。

从前面的具体问题,我们已经知道b2—4ac>0(

求根公式:x= ,当b2—4ac>0时,根据平方根的意义, 等于一个具体数,所以一元一次方程的x1= ≠x1= ,即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当b2—4ac=0时,根据平方根的意义 =0,所以x1=x2= ,即有两个相等的实根;当b2—4ac

因此,(结论)(1)当b2—4ac>0时,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有两个不相等实数根即x1= ,x2= 。

(2)当b—4ac=0时,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有两个相等实数根即x1=x2= 。

(3)当b2—4ac

例1、不解方程,判定方程根的情况

(1)16x2+8x=—3 (2)9x2+6x+1=0

(3)2x2—9x+8=0 (4)x2—7x—18=0

分析:不解方程,判定根的情况,只需用b2—4ac的值大于0、小于0、等于0的情况进行分析即可。

解:(1)化为16x2+8x+3=0

这里a=16,b=8,c=3,b2—4ac=64—4×16×3=—128

所以,方程没有实数根。

三、巩固练习

不解方程判定下列方程根的情况:

(1)x2+10x+26=0 (2)x2—x— =0 (3)3x2+6x—5=0 (4)4x2—x+ =0

(5)x2— x— =0 (6)4x2—6x=0 (7)x(2x—4)=5—8x

四、应用拓展

例2、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2)x2—2ax+a+1=0没有实数解,求ax+3>0的解集(用含a的式子表示)。

分析:要求ax+3>0的解集,就是求ax>—3的解集,那么就转化为要判定a的值是正、负或0。因为一元二次方程(a—2)x2—2ax+a+1=0没有实数根,即(—2a)2—4(a—2)(a+1)

解:∵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2)x2—2ax+a+1=0没有实数根。

∴(—2a)2—4(a—2)(a+1)=4a2—4a2+4a+8

a

∵ax+3>0即ax&

gt;—3

∴x

∴所求不等式的解集为x

五、归纳小结

本节课应掌握:

b2—4ac>0 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b2—4ac=0 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有两个相等的实根;b2—4ac

六、布置作业

1、教材P46 复习巩固6 综合运用9 拓广探索1、2。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第7课时作业设计

一、选择题

1、以下是方程3x2—2x=—1的解的情况,其中正确的有( )。

A、∵b2—4ac=—8,∴方程有解

B、∵b2—4ac=—8,∴方程无解

C、∵b2—4ac=8,∴方程有解

D、∵b2—4ac=8,∴方程无解

2、一元二次方程x2—ax+1=0的两实数根相等,则a的值为( )。

A、a=0 B、a=2或a=—2

C、a=2 D、a=2或a=0

3、已知k≠1,一元二次方程(k—1)x2+kx+1=0有根,则k的取值范围是( )。

A、k≠2 B、k>2 C、k

二、填空题

1、已知方程x2+px+q=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则p与q的关系是________。

2、不解方程,判定2x2—3=4x的根的情况是______(填"二个不等实根"或"二个相等实根或没有实根")。

3、已知b≠0,不解方程,试判定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a+b)x+(a+ab—2b2)=0的根的情况是________。

三、综合提高题

1、不解方程,试判定下列方程根的情况。

(1)2+5x=3x2 (2)x2—(1+2 )x+ +4=0

2、当c

3、不解方程,判别关于x的方程x2—2kx+(2k—1)=0的根的情况。

4、某集团公司为适应市场竞争,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每年将销售总额的8%作为新产品开发研究资金,该集团2000年投入新产品开发研究资金为4000万元,2002年销售总额为7。2亿元,求该集团2000年到2002年的年销售总额的平均增长率。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篇11】

一元二次方程是中学数学的主要内容,在初中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应用在初中数学应用问题中极具代表性,它是一元一次方程应用的继续,又是二次函数学习的基础,它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重要模型。本节课以一元二次方程解决的实际问题为载体,通过对它的进一步学习和研究体现数学建模的过程帮助学生增强应用认识。

一元二次方程解实际问题的应用相当广泛,在几何、物理及其它学科中都有应用,因此它成为了初中数学学习的重点。这种应用的广泛性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能让学生体会到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的快乐。本节课主要侧重于一元二次方程在几何方面的应用。

大量事实表明,学生解应用题最大的难点是不会将实际问题提炼为数学问题,而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比可以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要复杂一些。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比较缺乏社会生活经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较弱,这就构成了本节课的难点。

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根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某些问题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以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为载体,加强学生对数学建模的基本方法的掌握。

2、过程与方法: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探索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一元二次方程对之进行描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用一元二次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应用的价值,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做数学的快乐,培养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措施: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外部刺激唤起主体的情感活动时,就更容易成为注意的中心,由此我选了这样的几道题:

1、在信息时代,邮政特快专递越来越受到广大用户的青睐。我们同学要给“希望小学”邮寄一些学习用具,为了保证学习用具不受潮损坏,同学们决定自己制作一个包装盒,为此,选用长80厘米,宽60厘米的纸板,在四个角截出四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然后把四边折起,做成一个底面积为1500平方厘米的无盖长方体盒子,并配上相应的盖子,同学们想一想怎样求出盒子的高?

我先让每一个小组展示用硬纸板制作的模型,相互比较形状各异的长方体的纸盒,谈一谈有什么发现,同学们会说:截出正方形的边长不同,盒子的高,底面积也不同,还有正方形的边长就是盒子的高。展示小组再将问题具体解答,不难列出方程并解出方程的解,教师追问展示小组请说出解这道题需要注意意的什么呢?学生会回答方程的一个解并不一定符合题意,需要舍掉,教师强调指出要结合题目的已知条件正确决定一元二次方程两个根的取舍问题。

设置这道题就完成了新课标中的要求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的教学目标。

2、用一根长22厘米的铁丝折成一个面积为30平方厘米的长方形,求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

我还是先让每个小组展示用铁丝折成的不同形状的长方形,比较一下,你有什么发现,同学们会说:

1、铁丝的长度就是矩形的周长;

2、周长相等的矩形可能面积不等;

3、当长与宽的差越大时其面积越小,当长与宽的差越小时其面积越大,从而得出周长一定时正方形的面积最大的结论。

教师对同学们的发现给予充分的肯定,然后由展示小组讲解本题具体解题过程,教师追问请同学们思考能折成面积为32平方厘米的长方形么?给同学们3分钟的时间思考并讨论。

教学预设:学生可能列出方程,从的根的判别式小于零来说明不能折成面积为32平方厘米的长方形。也可能根据刚刚得到的结论周长一定时正方形的面积最大这一特性来解释,正方形的边长为5、5厘米,此时面积最大是30、25平方厘米小于32平方厘米,所以不能完成。若是学生没有想到,教师可适当提示。这道题让学生经历从具体的情景中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模型的过程,总结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即复习了根的判别式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估算能力,还让学生感受到了函数的最值和极限的思想。

3、有一个面积为150平方米的长方形鸡场,一边靠墙,墙的'长度为18米,另外三边用竹篱笆围成,如果竹篱笆的长35米,求鸡场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如果墙的对面有一扇2米的门,竹篱笆的长不变,此时鸡场的长和宽是多少呢?

教师首先提问展示小组解答这道试题与上道试题与什么区别和要注意些什么,展示的小组学生会说鸡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不是四边,而是三边之和,而且要注意第二问中周长应是竹篱笆的长加上门的宽度,学生们也不难列出方程。选用这道题是让学生认识到仔细审题,抓住关键词语的重要性,同时也让同学们感受到一元二次方程应用的广泛性。

4、学校为美化校园,准备在长为32米,宽20米的长方形场地上修筑宽度一样的道路,余下的部分作草坪,要求草坪为540平方米,你能帮助学校设计一套方案么?请展示你的设计并计算一下设计方案中,道路的宽是多少米?(要求多种方案)

我觉得将学生置于学校的生活环境中他们会觉得亲切熟悉,参与性更强。同学们可能会提出多种设计方案,例如:图片。教师展示小组如何能得到草坪的面积?他们不难回答出:草坪面积等于场地面积减去道路面积,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其规律:无论道路的位置在哪里,我们都可以将分割的四个草坪合成一个整体,道路的面积与道路的位置没有关系,而是与道路的形状有关系。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我们可以把道路移动到场地的边缘,这是对学生渗透划归的思想。教学预设:学生们还可能提出以下的方案,(图案)我们可以让学生讨论他们的合理性。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要告诉学生有些方案以我们现在的知识还不能解决,有些方案要同学们附加一些条件按照自己的意图,来解决,还要考虑美观合理性。我们可以课下继续研究讨论。这个试题能使学生产生了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了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体会到了解决问题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通过对解决问题的过程的反思获得了解决的经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同学间的互助精神也得到了发扬。

然后是小结环节,由学生来完成,总结出:

1、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均可借助图示法加以分析,关键搞清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关系。

2、要仔细审题,理解题意中的已知条件,并结合实际,正确决定一元二次方程两个根的取舍问题。

小结归纳,上升到理性,巩固本节课的重点。

最后是布置作业:

2、做一个社会,调查自己编一道实际生活中有关一元二次方程的问题,并给予解决。

布置的作业内容一是本节课内容的练习和拓展,内容二是为学生创设富有挑战性、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实际,而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同学们通过实践来认证书本的知识,同时又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

我希望学生们能通过以上这几个环节感受到这是一堂愉快的合作,深刻的理解,活跃的讨论,轻松的记忆的数学课。

二元一次方程组课件


这是编辑非常喜欢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课件”文章,特别推荐给大家。教案课件是每位老师在开学前必须准备的资料,每个老师都应该认真编写教案课件。要知道,教师编写出色的教案课件,对教学水平会有一定的影响。欢迎大家学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二元一次方程组课件 篇1

教学目标:通过学生积极思考,互相讨论,经历探索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形成方程模型,解方程和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划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重点:让学生实践与探索,运用二元一次方程解决有关配套与设计的应用题

难点:寻找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看一看:课本99页探究2

问题:1“甲、乙两种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比是1:1、5”是什么意思?

2、“甲、乙两种作物的总产量比为3:4”是什么意思?

3、本题中有哪些等量关系?

提示:若甲种作物单位产量是a,那么乙种作物单位产量是多少?

思考:这块地还可以怎样分?

练一练

一、某农场300名职工耕种51公顷土地,计划种植水稻、棉花、和蔬菜,已知种植植物每公顷所需的劳动力人数及投入的设备奖金如下表:

农作物品种每公顷需劳动力每公顷需投入奖金

水稻4人1万元

棉花8人1万元

蔬菜5人2万元

已知该农场计划在设备投入67万元,应该怎样安排这三种作物的种植面积,才能使所有职工都有工作,而且投入的资金正好够用?

问题:题中有几个已知量?题中求什么?分别安排多少公顷种水稻、棉花、和蔬菜?

教材106页:探究3:如图,长青化工厂与A、B两地有公路、铁路相连,这家工厂从A地购买一批每吨1000元的原料运回工厂,制成每吨8000元的产品运到B地。公路运价为1.5元/(吨?千米),铁路运价为1.2元/(吨?千米),这两次运输共支出公路运费15000元,铁路运费97200元。这批产品的销售款比原料费与运输费的和多多少元?

二元一次方程组课件 篇2

小明买了两份水果,一份是3kg苹果、2kg香蕉,共用去13.2元;另一份是2kg苹果、5kg香蕉,共用去19.8元。设苹果x元/kg,香蕉y元/kg.列出方程。

新课讲解:

列出方程组

1、解方程组

分析:关键的`出方程〈1〉中的2y与方程〈2〉中的-2y互为相反数。想象出如果相加两个方程,会是什么结果?

板演:

解:〈1〉+〈2〉得:

4x=6

x=

把x= 代入〈1〉得

+2y=1

解出这个方程,得

y=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是

2、解方程组

通过议一议,让学生都有感觉消去含x或y的项都可以,但哪个更简便?

解:〈1〉 3,得

15x-6y=12 〈3〉

〈2〉 2,得

4x-6y=-10 〈4〉

〈3〉-〈4〉,得

11x=22

x=2

将x=2代入〈1〉,得

5 2-2y=4

y=3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是

加减消元法:把方程组的两个防城(或先作适当变形)相加或相减,消去其中一个未知数,把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解一元一次方程。

练一练:

解方程组

小结:

加减消元法关键是如何消元,化二元为一元。

先观察后确定消元。

教学素材:

A组题:解下列方程组:

(1)

(2)

(3)

(4)

(5)

B组题:运用转化的思想方法,你能解下面的三元一次方程组吗?

(1)

(2)

学生读题,议一议

学生想一想,如感到困难则看道简单题。

由学生观察,如何求出x,y的值,学生再讨论。

试一试。学生口述。

老师板演

得到一元一次方程

学生再观察,议一议

①消去哪个未知数

②怎样消去?

P112 1(1)(2)(3)(4)

作业习题11.3 P112 1(3)(4) 3 , 4

二元一次方程组课件 篇3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来自丁庄镇中心初中的王红。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二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第一课时代入消元法。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过程、教学感想这五个方面汇报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主要内容是在上一节已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的基础上,来学习解方程组的第一种方法——代入消元法。并初步体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消元”。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求解,用到了前面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是对过去所学知识的一个回顾和提高,同时,也为后面利用方程组来解决实际问题打下了基础。

2、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的身心发展的合理需要,我从三个不同的方面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 知识技能目标:1)会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初步体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消元

(2) 能力目标:通过对方程组中未知数特点的观察和分析,明确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主要思路是“消元”,由未知向已知的转化,培养观察能力和体会化规思想。通过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训练,培养运算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与探究精神。

3、重点、难点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我确立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重点: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难点:探索如何用代入法将“二元”转化为“一元”的消元过程。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动手操作,积极参与并主动探索解题方法,我设计并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代入消元法。

成功的教学必须选择合适的教法和学法,因此我确定如下教法和学法:

二、教学方法

我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方法,设疑思考、点拨启发、小组探究、逐步深入。

三、学法指导

我采用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方法组织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体会参与的乐趣,成功的喜悦,感知数学的奇妙。

四、教学设计

1、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了以下六个教学环节:

2、教学过程

下面我就每一个教学环节,具体介绍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想。

环节一:创设情境

活动一:出示引例:我校举办“奥运杯”篮球联赛,每场比赛都要分出胜负,胜1场得2分 ,负1场得1 分,我班篮球队为了取得好名次 ,想在全部22场比赛中得40分,那么我班篮球队胜负场数应分别是多少?

学生活动:列方程或方程组解决问题

教师关注:学生是否能够多角度地考虑问题.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二、尝试发现

活动二:小组探究:能否将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进而求得方程组的解呢?

学生活动:小组探究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初步体验解二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教师关注:学生思维角度是否合理,学生是否能抓住问题的核心部分。

设计意图:在学生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活动三:小组展示

学生活动:分小组针对老师给出的题目,展示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

教师关注:关注: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的准确性与全面性。

设计意图:在学生小组展示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尽情发挥,这样才能因材施教。发展学生有条理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活动四:再看转化、把握解题技巧

学生活动:观察转化过程中的技巧,并尝试总结。

设计意图:转化是解方程组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解题速度和正确度的关键,在这里探讨,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代入消元法。

环节三、 小组闯关

活动五:闯关练习一,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分小组竞争过关比例。

学生活动:做练习题

教师关注:学生解题的步骤的完整性,和解题的正确并及时的纠正错误

设计意图:掌握用代入消元法解方程组的一般过程,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并体会消元的思想。

活动六:闯关练习二,给出一个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的实际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

学生活动:独立完成本题。

设计意图:在前面学习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础上,提出实际问题,发展学生得多角度思维能力。

环节四、拓展升华

活动七:出示例题2.

学生活动:先独立思考,在同学之间交流一下想法,然后解决问题。

教师关注:学生是否可以找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组,解方程组。

设计意图:通过用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代入消元法解方程组的技能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将所学知识进一步升华的目的。

环节五: 反思小结

活动八:我有哪些收获?

学生活动:学生归纳总结

教师关注:(1)学生是否养成归纳、整理、总结的好习惯;

(2)评价学生是否全面理解并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

环节六、布置作业

1、必做题:

P103 第2题 ⑵ ⑷, 第4题

2、 选做题:

设计意图:分层次,选择作业题,有利于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发展。

最后我以著名数学家笛卡尔的一句话结束这节课。

五、板书设计

8.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代入消元法

1、二元一次方程组 一元一次方程

2、代入消元法的一般步骤:

3、思想方法:转化思想、消元思想、方程(组)思想.

六、教学感想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

坚持一个原则——教为主导,学为主体

坚守一个理念——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贯穿一个思想——享受数学,快乐学习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理解,有不当之处尽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二元一次方程组课件 篇4

开始引入了名人迪卡儿的数学思想,学生崇拜名人相信名人于是以名人名言给这节课定了基调,那就是数学与实际有密切的关系以及用方程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总方针。结合现实生活中的身边事例篮球赛为引例巧妙引导到新课。其中张老师设计了学生用原来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解时太麻烦,不好解,产生了困惑,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想到有没有解决问题的好方法的猜想。这样就让学生产生了认知上的冲突,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了学生的热情和兴趣,学生就会拼命地去探究科学奥秘。此时张老师抓住时机引导学生要探究好方法首先要有预备知识,抛出一个量来表示另一个量的探究内容。给学生指明了方向,使学生不至于太漫无边际的探究。也为接下来的自学铺平了道路。紧接着出示自学目标和指导。

自学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先个人独立思考后合作交流展示汇报。老师巡视,指导学困生,积极组织学生活动并参与其中,及时评价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这个过程学生提高了合作、交流能力,也展示了学生的表现能力,并锻炼了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培养学生会听取别人的意见及看法,并给予承认、表扬和鼓励的情感意识,课堂上的掌声不由自主的响起,提升了个人的思想品质和为人素养,思想性很强,情感意识很浓。

学生一旦获得了探究的新知,马上进行训练和提高,练习中有生趣,有关注学生的严密细致的科学态度,学生练的热情高。其中有一个学生的不同解法, 张老师利用的惟妙惟肖,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了课堂的生成性资源,启迪了学生的智慧,激励了他们的发散思维,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肯定了学生的一题多解,举一反三的学法,使我们的课堂异彩纷呈。

四、消元思想,代入消元,化归思想,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化归思想的神奇魅力,从而把数学思想贯穿在教学中,让学生能力得到提高,以后可持续发展自己,一生有用。

总之本节课清晰明了,行如流水,结构严谨,一环扣一环,步步深入。板书设计精细,清晰,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逻辑性,学生好记,印象深。学生学习既紧张又活泼,既有常规思维又有创造思维,既学得了知识,又锻炼了各种能力,还随时培养了学生的好习惯。整个课堂始终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老师的引导恰如其分,很好的组织了课堂,激发了学生,把时间和空间还给了学生,体现了教育教学的新理念,传播了数学思想和方法,是一堂意味深长的好课,值得研究。不过教学的探究是无止境的,有些地方可以探讨和提升,现在在这里不细说了,以后再个别交流。

二元一次方程组课件 篇5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二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二元二次方程组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由代入法解由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

3. 通过二元二次方程组解法的教学,向学生渗透“消元”、“降次”的数学思想方法,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通过二元二次方程组解法的剖析,对学生进行事物间可以相互转化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教育;

5. 通过方程组的学习,渗透方程组解的对称美.

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了解二元二次方程、二元二次方程组的概念,会用代入法解由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二元二次方程组.

2.教学难点:理解解二元二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

3.教学疑点:关于学生对二元二次方程组概念的理解.由于教材中关于二元二次方程组的概念的给出,是通过具体实例的形象定义,因此,部分学生可能认为只有由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或由两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才叫二元二次方程组,其实不然.关于这一点,可利用课后辅导向学生做一简单的说明.

4.解决办法:关键是消元,化二元为一元,本节主要是用代入消元.

三、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1)举例说明什么是二元一次方程、什么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2)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3)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有哪几种方法?

问题1、2的设计是为了学生能用类比的方法学习二元二次方程、二元二次方程组的概念和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

2.新课讲解

我们已经学过二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会用代入消元法或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二元二次方程及二元二次方程组的概念和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

关于新课的导入,使学生对于本课所要学习的知识一目了解,并且能使学生懂得通过哪些旧知识来学习新内容.

(1)二元二次方程及二元二次方程组

观察方程 ,此方程的特点:①含有两个未知数;②是整式方程;③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最高次数是2.

定义①: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叫做二元二次方程.

二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 (a、b、c不同时为零).其中 叫做二次项, 叫做一次项, 叫做常数项.

定义②:由一个二元二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及两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是我们所研究的二元二次方程组.例如:

都是二元二次方程组.

(2)由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

我们已经学过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所谓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就是求方程组中两个方程的`公共解,同样,解二元二次方程组也就是求方程组中两个方程的公共解.

解二元二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是消元和降次,消元就是化二元为一元,降次就是把二次降为一次,因此可以通过消元和降次把二元二次方程组转化为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甚至一元一次方程.

对于由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二元二次方程组来说,代入消元法是解这类方程组的基本方法.

例1  解方程组

分析:由于方程组是由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所以通过代入可以达到消元的目的,通过②得 再代入①可以求出 的值,从而得到方程组的解.

解:由②,得

把③代入①,整理,得

解这个方程,得

.

把 代入③,得 ;

把 代入③,得 .

所以原方程的解是

说明:本题在师生共同分析后,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导学生解题过程.

巩固练习:教材P57  1、2

四、总结、扩展

关于本节的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二元二次方程、二元二次方程组的定义及常见的二元二次方程组的两种类型,理解了解二元二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是消元和降次,使之转化为二元一次方程或一元一次方程;对于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二元二次方程组,一般采用代入消元法解.

学生学完了用代入法解由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二元二次方程组后,教师和学生可以共同总结这种类型方程组的解题步骤:

1.将方程组中的二元一次方程变形为一个未知数用另一个未知数表示的代数式.

2.将所得的代数式代入二元二次方程中得到一个一元二次方程或一元一次方程.

3.解一元二次方程或一元一次方程.

4.将所求的值代入由1所得的式子求出另一未知数.

5.写出方程组的解.

五、布置作业

教材P58  1,2.

六、板书设计


二元一次方程组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学生通过解决问题,了解代入法与加减法的共性及个性。

重点:探寻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的方程组的进程。

难点:消元转化的过程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探索交流课型新授课教具投影仪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情景设置:

小明买了两份水果,一份是3kg苹果、2kg香蕉,共用去13.2元;另一份是2kg苹果、5kg香蕉,共用去19.8元。设苹果x元/kg,香蕉y元/kg.列出方程。

新课讲解:

列出方程组

1.解方程组

分析:关键的出方程〈1〉中的2y与方程〈2〉中的-2y互为相反数。想象出如果相加两个方程,会是什么结果?

板演:

解:〈1〉+〈2〉得:

4x=6

x=

把x= 代入〈1〉得

+2y=1

解出这个方程,得

y=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是

2.解方程组

通过议一议,让学生都有感觉消去含x或y的项都可以,但哪个更简便?

解:〈1〉 3,得

15x-6y=12 〈3〉

〈2〉 2,得

4x-6y=-10 〈4〉

〈3〉-〈4〉,得

11x=22

x=2

将x=2代入〈1〉,得

5 2-2y=4

y=3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是

加减消元法:把方程组的两个防城(或先作适当变形)相加或相减,消去其中一个未知数,把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解一元一次方程。

练一练:

解方程组

小结:

加减消元法关键是如何消元,化二元为一元。

先观察后确定消元。

教学素材:

A组题:解下列方程组:

(1)

(2)

(3)

(4)

(5)

B组题:运用转化的思想方法,你能解下面的三元一次方程组吗?

(1)

(2)

学生读题,议一议

学生想一想,如感到困难则看道简单题。

由学生观察,如何求出x,y的值,学生再讨论。

试一试。学生口述。

老师板演

得到一元一次方程

学生再观察,议一议

①消去哪个未知数

②怎样消去?

P112 1(1)(2)(3)(4)

作业习题11.3 P112 1(3)(4) 3 , 4

二元一次方程组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经历用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方程组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2、会用列表的方式分析问题中所蕴涵的数量关系,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

3、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价值。

教学难点

借助列表分问题中所蕴含的数量关系。

知识重点

用列表的方式分析题目中的各个量的'关系。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设计理念

创设情境最近几年,全国各地普遍出现了夏季用电紧张的局面,为疏导电价矛盾,促进居民节约用电、合理用电,各地出台了峰谷电价试点方案。

电力行业中峰谷的含义是用山峰和山谷来形象地比喻用电负荷特性的变化幅度一般白天的用电比较集中、用电功率比较大,而夜里人们休息时用电比较小,所以通常白天的用电称为是高峰用电,即8:00~22:00,深夜的用电是低谷用电即22:00~次日8:00.若某地的高峰电价为每千瓦时0.56元;低谷电价为每千瓦时。28元八月份小彬家的总用电量为125千瓦时,总电费为49元,你知道他家高峰用电量和低谷用电量各是多少千瓦时吗?

学生独立思考,容易解答,以一道生活热点问题引入,具有现实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节约、合理用电的意识。

理解题意是关健,通过该题,旨在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和收集信息能力。

探索分析

解决问题(出示例题)如图,长青化工厂与A,B两地有公路、铁路相连,这家工厂从A地购买一批每吨1000元的原料运回工厂,制成每吨8000元的产品运到B地,公路运价为1.5元(吨·千米),铁路运价为1.2元(吨·千米),这两次运输共支出公路运费15000元,铁路运费97200元,这批产品的销售款比原料费与运输费的和多多少元?

(图见教材115页,图8.3-2)

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设问1.如何设未知数?

销售款与产品数量有关,原料费与原料数量有关,而公路运费和铁路运费与产品数量和原料数量都有关,因此设产品重x吨,原料重y吨。

设问2.如何确定题中数量关系?

列表分析

产品x吨

原料y吨

合计

公路运费(元)

铁路运费(元)

价值(元)

由上表可列方程组

解这个方程组,得

因为毛利润-销售款-原料费-运输费

所以这批产品的销售款比原料费与运输的和多1887800元。

引导学生讨论以上列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

学生讨论、分析:合理设定未知数,找出相等关系。本例所涉及的数据较多,数量关系较为复杂,具有一定挑战性,能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

通过讨论让学生认识到合理设定未知数的愈义。

借助表格辅助分析题中较复杂的数量关系,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课堂练习

反馈调控某瓜果基地生产一种特色水果,若在市场上每吨利润为1000元;经粗加工后销售,每吨利润增为4500元;经精加工后销售,每吨利润可达7500元。一食品公司

购到这种水果140吨,准备加工后上市销售,该公司的加工能力是:每天可以精加工6吨或者粗加工16吨,但两种加工方式不能同时进行,受季节等条件限制,公司必须将这批水果全部销售或加工完毕,为此公司研制二种可行的方案:

方案一:将这批水果全部进行粗加工;

方案二:尽可能多对水果进行精加工,没来得及加工的水果在市场上销售;

方案三:将部分水果进行精加工,其余进行粗加工,并恰好15天完成。

你认为选择哪种方案获利最多?为什么?

学生合作讨论完成

选择经济领城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增强市场经济意识和决策能力,同时巩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小结与作业

小结提高

1、在用一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时,你会怎样设定未知数,可借助哪些方式辅助分析问题中的相等关系?

2、小组讨论,试用框图概括“用一元一次方程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

学生思考、讨论、整理。

这是第一次比较完整地用框图反映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解题过

程概括整理,帮助理解,培养模

型化的思想和应用数学于现实

生活的意识。

布置作业16、必做题:教科书116页习题8.3第2、6题。

17、选做题:教科书117页习题8.3第9题。

18、备19、选题:

(1)一批蔬菜要运往某批发市场,菜农准备租用汽车公司的甲、乙两种货车,已知过去两次租用这两种货车的记录如下表所示。

甲种货车(辆)乙种货车(辆)总量(吨)

第1次

4528.5

第2次

3627

这批蔬菜需租用5辆甲种货车、2辆乙种货车刚好一次运完,如果每吨付20元运费,问:菜农应付运费多少元?

(2)某学校现有学生数1290人,与去年相比,男生增加20%,女生减少10%,学生总数增加7.5%,问现在学校中男、女生各是多少?

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本课探究的问题信息量大,数量关系复杂,未知数不容易设定,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挑战,因此安排学生合作学习,学生先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然后在小组讨论中合理设定未知数,借助表格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组求得问题的解,在本节的小结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解题过程概括整理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并比较完整地用框图反映,培养模型化的思想。

同时本节向学生提供了社会热点问题、经济问题等现实、具有挑战性的、富有数学意义的学习素材,让学生展开数学探究,合作交流,树立数学服务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