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观后感汇总

端午观后感汇总。

在众多文章中栏目小编看到了一篇令人深思的“端午观后感”,你是否在搜索作品名观后感范文?看完某一作品后,在观看的时候就会产生许多的见解。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这篇文章涵盖了多个方面的内容欢迎大家深入了解和借鉴!

端午观后感 篇1

王玺懿

在汪曾祺的记忆里,儿时的端午很有趣,五花八门。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放黄烟子,还有中午要吃“十二红”,而让他印象最深的则是家乡的鸭蛋,是任何地方都不能相提并论的。

高邮的鸭蛋,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蛋黄通红,飘着诱人的香味儿,这是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怀念和热爱。

我不禁想起姥姥家乡的端午,同样的节日却有着不同的趣味。姥姥家在东北,端午的前一天,姥姥便会伴着初升的太阳,采回来新鲜的荠荠草,把根洗净,用石锤研成细细的末,加上明矾,到了晚上,我睡着后,把荠荠草浆裹在我的每个指甲上,用菠勒叶包好。第二天一早摘下来,每个指甲就染上了天然的红色,这种红不是指甲油的红,是透着黄色的天然红。有时还会把指甲周围的手指也染上红色,这红色永远不会掉色,随着指甲一点点长长,这颜色才会一点点被剪掉。这红,真好看,是美甲店里任何款式的美甲都比不上的。

端午一大早就要起床,挨家挨户的小孩子跑出家们,随着晨光,用染的通红的小手采撷艾蒿上的露珠,小心翼翼地滴在眼上,轻轻拍打,睁开眼睛,整世界都格外清淅明亮了。

太阳冉冉升起,大家都成群结队的回家品尝端午早上新鲜的棕子和鸭蛋了。

合上书,我仿佛又回到了姥姥家的端午,飘香的棕子,流油的鸭蛋,还有那无与伦比的红指甲……

端午观后感 篇2

端午的鸭蛋读后感永远的牵挂是故乡

作者:杨莲莲

年龄:17

南京市大厂高级中学

高二(1)班

家乡是一个港口,港口的船,终究会回到他的怀抱;家乡是一棵树,为草。小花们遮风避雨;故乡是大海,千万条小溪奔向它当你孤独时,故乡是你寻找关怀的对象;当你伤心时,故乡是你倾诉苦楚的地方;当你开心时,故乡是你共享欢乐的地方;当你成功时,故乡是你坚实而牢靠的后盾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只有在这个你成长的地方,你才能找到精神寄托。这将永远是你的关心和你的根。

在《端午的鸭蛋》中,汪曾祺先生仅仅对家乡的鸭蛋就有说不完的乐事。那小小的鸭蛋有什么好写的呢?人家都说爱屋及乌,所以当你对自己的家乡有一片赤诚之心时,你便会爱上它的一草一木。

它的一切都将是你心中的珍宝,所以汪先生才会钟爱家乡的鸭蛋以甚于对它有写不完的趣事。

当有人问他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现鸭蛋!可见,作者家乡的鸭蛋很有名,在作者心目中足以代表他的家乡。与其他鸭蛋相比,作者家乡的鸭蛋更美味。

高邮的鸭蛋而且平淡有味。吃鸭蛋时,作者用一些细节来描写,幽默地写出鸭蛋的特点,充满生活气息,亲切自然。

作者把一切的爱都集中在一个个小小的鸭蛋上,单是一个小小的鸭蛋就有说不完的美妙之处。如果没有故乡情结,没有超脱自由的心灵,最全面的样板参考书**谁能从平淡的日常生活中尝到这样的滋味?

这篇文章给我的印象很深。每次看到都会忍不住想到那远在一方的她,那个给了我一个难忘。快乐的童年的她。

虽然她不能代表我的家乡,但她代表了我心中的家乡。

她是奶奶家门前一棵高大的粗壮的梧桐树。从我记事起她就已直很高。她的树头很茂盛,覆盖了屋顶的大部分。叶子比手掌大。它们层层堆叠。爷爷常说,如果雨不大,这棵树就可以挡风雨。

端午观后感 篇3

丛子洋【jHt868.COm 合同范本网】

这篇文章作者主要给我们介绍了他的家乡,也就是高邮,出产的咸鸭蛋的特点和他们那边过端午节那天的习俗。

第一自然段中,作者告诉我们他家乡的端午节都干了些什么,有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在孩子额头上用酒和雄黄画一个王字……我在阅读这一段的第一遍时,满脸的疑惑不解,在我家,过端午只系五彩绳和吃粽子,别的别的什么都不做,可读完这一段,就像一个满月的小孩看一篇万字论文,什么都看不懂。从小到大,还是第一次听说过端午还贴五毒,一开始我还很好奇:五毒到底是哪五毒?这个毒是指动物吗?当我读到后面,看见插图才知道,五毒是蛇、蛤蟆、蝎子、蜈蚣和壁虎。后来我才知道汪曾祺是南方人,也许,南方与北方的习俗不同吧。

我比较喜欢吃起来很面的咸鸭蛋,也不知道为什么像作者说的那种咸鸭蛋吃起来像喝很咸的汤一样,那种一敲里面就流油的咸鸭蛋确实美味,但我更更喜爱蛋黄面面的、沙沙的、稍微带一点儿油的咸鸭蛋,放在粥里一拌,非常适合下饭。也许是没吃过高邮的咸鸭蛋,吃了那儿的,说不定就会喜欢上全是“油”的咸鸭蛋了!

高邮的孩子们真是“活学活用”呀,学了囊萤夜读,把锦囊换成蛋壳儿了,把萤火虫抓进蛋壳里,萤火虫在蛋壳里一闪一闪的,漂亮极了!只不过现在的萤火虫大多都在乡村,在城市里的萤火虫都为数不多,不然我的家早就不用交电费去了!

端午观后感 篇4

在船上,他们不仅悼念屈原,还继承了屈原的意志,并将这种精神传承给下一代,经久不衰。

“红丝缠臂,佳年话说。”跨过时光的距离,我来到若干年后的现在。天下蒙蒙细雨,青苔爬上石阶,留下石阶的绿影,碧波荡漾的池塘映出一幅宁静的水墨画。

走过石阶,路过一户户人家的门前。屋檐、门前、窗台上都有一丝绿色,每一片树叶都充满了生机。这是什么?

轻嗅,不同于花香浓郁,是山中盛开的生命气息,是生命的味道,是吉祥的味道。我旋转着一片小叶,不再胸前,感受着山的颜色。长长的小巷里走过一位倩丽的少女,她轻轻地带起一阵奇异的清香,气味钻入鼻尖。

那么,什么香?回首望事,美丽已消失在这条安静而漫长的小巷里。我沿着小巷继续往前走,路边一位慈眉善目的老人坐在板凳上,往叶子中倒米。

我好奇得停了下来,小心翼翼地趴在桌子上观摩,老人忍俊不禁:“年轻人,没事的,你拿去看吧,这叫粽子,这可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我捏了捏粽子的角,原来,这就是由米团演变来的!

接着,我又指了指胸前草,问道:“大爷,这是什么?为什么会发出阵阵淡香?

”大爷笑着说道:“这叫艾草,它会散发出阵阵淡淡的异香。这是我们世代传承下来的,凝结了祖先们的智慧,我们传承着他们的意志,执守着他们的遗产,这是使命,也是信仰!

”老人早已经不是风华正茂的年纪,他的使命,他的信仰,影响着他的思想,成为生命中最珍贵的事物,就像屈原的意志,百姓的意志,即使肉体灰飞烟灭,然而理想的脚步永不停止,没有终点。

一沙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端午是中国文化的传承,它不仅包含着“导夫先路”的赤子之心,包含着百姓团结一致的精神,也包含着老人执守信念的坚定。

传承,永不止步!

端午观后感 篇5

韩沐恩

初读汪曾祺笔下的《端午的鸭蛋》,就好像一个老朋友在向你介绍家乡的特色。让我对高邮这个地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再读文章时,我心中产生了一个疑惑,作者写端午的鸭蛋,可为什么在文章的开始用一大段来写家乡端午节的其他风俗,一遍遍读下来,我心中逐渐有了答案。写端午节的其他风俗可以为下文写鸭蛋做铺垫。端午节有那么多好吃的,好玩的习俗,而作者却对鸭蛋情有独钟,这样写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内心思乡的情感。

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第三段形容鸭蛋红油冒出来的声音“吱”,我仿佛看见作者儿时津津有味地品尝鸭蛋的情景。一看见这个字,我都会忍不住吞一口口水。“吱”字生动的写出了红油冒出来的声音,体现出鸭蛋油多的特点,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咸鸭蛋的喜爱之情。但作者岂止喜爱鸭蛋,细细品味,这是对儿时生活的怀念和追忆及对家乡的热爱。、

“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定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细品“蠢”和“秀气”,“蠢”不一定就难看,而是个大大的,呆萌呆萌的,“秀气”就是灵动可爱的。这句话用了拟人的修辞,赋予了鸭蛋生命,这哪是在选鸭蛋呀,这简直就是一场比美啊!

汪老的文章总能让我着迷,他用温情的眼睛看生活,平淡的生活中处处都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