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八年级地理课件(必备8篇)。
据编辑观察,“八年级地理课件”是所有文章中一篇值得仔细阅读的好文,相信这些建议对您会有所启发。如果您觉得不错,请不要吝啬,和您的朋友分享一下。教案和课件是老师上课前必备的工具,需要老师自己认真设计和完善内容。教案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式。
八年级地理课件【篇1】
[导入新课]:(播放歌曲《歌唱祖国》)同学们,你们一定非常熟悉这首歌曲,每当听到这歌声,我们就会感到无比的自豪,因为我们有一个伟大的祖国。从这学期开始,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我们国家的基本情况。首先来看一下我国在世界中的位置。
[读图回答]:(请学生读“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
1.读出我国所跨的经度范围(73oE—135oE)和纬度范围(4oN—53oN),说出我国的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2.根据刚才所读出的数据,我国跨过了哪几个时区(东五区至东九区)?包括哪几个热量带(北温带和热带,其中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这样的纬度位置对我国的气候和农业等方面有什么影响?
3.说出我国位于哪个大洲?与哪个大洋相临?与它们的相互位置如何(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4.(读世界政区图或亚洲政区图)除了中国之外,还有哪些亚洲国家位于太平洋的西岸?
5.这样的海陆位置对于我国的气候、海洋事业的发展、与海外各国的交往、与陆上邻国交往等方面有什么好处?
[读图回答]:(请学生读“中国的疆域示意挂图”)
1.找到我国的四至点,并由教师具体介绍四至点所在的位置。(最南端在4°N附近的曾母暗沙;最北端在漠河以北、53°N附近,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最东端在135°E多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主航道汇合处;最西端在73°E附近,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
2.请学生用直尺量一下最东端到最西端的距离,并根据比例尺计算一下实际距离。(约5000千米)
3.纬度相差1°,距离相差110千米,请学生计算我国南北的距离。(约5500千米)
4.从你量算的结果来看,你最直接的感觉是什么(我国的范围很大)?你能说出我国的面积吗?我国在面积上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于世界第三位,相当于整个欧洲的面积。
[转承]这么大的范围,会给我们带来哪些问题呢?(请学生做第3页活动1,了解我国东西部的时间差异和南北方的季节差异)
[归纳] 我国南北纬度跨度大,气候差异显著,纬度越低,气温越高,因此当祖国北方处于冰天雪地的隆冬时,而南国的海南却早已是烈日炎炎的盛夏景象了;我国东西跨越60多个经度,由于地球自转,东边的地方时刻早,当北京时间为清晨6点时,最东端乌苏里江的地方时约为早7点左右,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的地方时则凌晨2点52分,因此,当东部的乌苏里江已经撒满金色的晨光,而西部的帕米尔高原则还是星斗满天的黑夜。
[板书设计]
八年级地理课件【篇2】
八年级地理上册课件详细具体且生动的文章
《八年级地理上册课件》是一本非常有趣和丰富的教材,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地理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这本课件紧扣全球地理,分为多个主题,包括地球与地图、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的外部运动、地球的人口与城市、地球的资源与环境等。它不仅提供了理论知识,还包含大量的实例和案例,为学生提供了许多有趣的话题和讨论。
我们来看看《八年级地理上册课件》中的第一个主题——“地球与地图”。这一主题介绍了地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地球的形状。通过使用多种图例和地图,学生可以了解到地球是如何被绘制和测量的,以及地图是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和导航地球的。学生还将了解到各种地理工具和技术,如罗盘、经纬仪和卫星图像。通过这些工具,学生可以对地球的各个方面进行观察和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我们的世界。
在接下来的主题中,学生将学习地球的内部结构。他们将了解地球的不同层次和地壳、地幔、地核之间的关系。通过模拟实验和真实案例的呈现,学生将知道地球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地震和火山等自然现象是如何发生的。他们还将探索板块构造理论,了解地壳运动对地球表面的影响。这些内容将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地球内部的奥秘。
第三个主题是“地球的外部运动”。在这一主题中,学生将学习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对地球上的气候和季节的影响。他们将了解到赤道和极地的天气差异以及地球倾斜和地球公转的原因。通过实例和实物展示,学生将更好地理解季风和季节等概念,以及它们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接下来的主题是“地球的人口与城市”。通过这一主题,学生将对地球人口的分布和变化有更深入的了解。他们将研究人口统计数据和人口增长的原因,了解城市化对人口分布和城市规划的影响。学生还将学习到不同地区的不同人口结构和人口迁移的原因,以及城市发展对环境和社会造成的影响。通过讨论并分析实际案例,学生将更好地理解人口问题与城市化对我们的未来所带来的挑战。
最后一个主题是“地球的资源与环境”。在这一主题中,学生将了解地球上的各种资源,如水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等。他们将学习资源的分布和利用,了解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资源的区别。学生还将了解到不同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通过实例和案例研究,学生将更深入地思考如何更好地管理和保护我们的地球资源。
通过《八年级地理上册课件》,学生将能够全面理解和认识地理的基本概念和应用,为进一步的学习和探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本课件不仅提供了丰富的理论知识,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丰富的实例和案例,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并积极思考和解决地球面临的问题。《八年级地理上册课件》是一本既有趣又有教育意义的教材,将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八年级地理课件【篇3】
八年级地理商务星球版下册教学教案3篇
地理教学要用立体的空间的影像给学生建立起最初的印象,为学生在学好地理打下良好的基础。每一篇初二地理教案都是地理老师的心血,你不妨与我们分享你的初二地理教案。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八年级地理商务星球版下册教案”,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八年级地理商务星球版下册教案1
第一节 中国的疆域(两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地球仪及阅读地图,使学生说出我国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并能正确表述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以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2、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出我国的四至点,并在图上量算出我国的东西和南北之间的大致距离,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3、使学生能在中国疆域图上辨别及在中国疆域空白图上填注出我国濒临的海洋,主要岛屿、海峡,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4、通过学习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辽阔的疆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进行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中国的地理位置及优越性。
教学难点
学会阅读中国政区图,形成对我国疆域的空间想像力。
教学用具:《歌唱祖国》歌曲录音磁带及录音机,“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地球仪、世界主要国家面积比较表,世界主要大陆海岸线比较表,“世界政区挂图”。
课时安排:二课时
板书设计
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和人口
第一节 中国的疆域
一、伟大的祖国
1、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2、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二、辽阔的国土
1、面积960万平方千米 2、跨近50个纬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播放《歌唱祖国》歌曲录音,用以制造学习气氛,激发学生了解祖国的学习欲望。
听着这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词,不禁使我们产生无限的遐想,我们伟大的祖国在地球上处于什么位置?这样的地理位置又有哪些优越性?我国的国土究竟有多大?濒临哪些海洋?我国有哪些陆上邻国?有多少个国家与我国隔海相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些知识,深入地认识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
〔板书〕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和人口
第一节 中国的疆域
一、伟大的祖国
〔投影〕“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
(活动)读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图
我国在南北半球中在哪个半球、东西半球中在哪个半球?
〔提问〕划分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界限是什么、从图上看出中国位于哪个半球?
〔归纳〕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东西半球的界限为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因此通过观察地图可知,从东西半球来看,我国正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我国正好位于北半球。
〔活动〕指导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到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用黄色胶条贴在相应的位置上;找出赤道,用红色胶条贴在相应的位置上;在地球仪上找到中国,并用红色的胶条剪成五角星,贴在我国首都北京的位置。
(板书)1。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提问)观察地球仪,说出我国位于哪个大洲?与哪个大洋相邻?与它们的相互位置如何?
(归纳)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板书)2。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提问)观察地球仪,将中国的面积与其它国家的面积比较,你认为中国面积是大还是小?
(投影)世界主要国家面积比较表。
(提问)读图并回答,我国领土面积有多大?居世界第几位
(归纳)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和整个欧洲差不多,是世界领土面积最辽阔的国家之一。
(板书)二、辽阔的疆域
1.面积960万平方千米
(活动)我国的面积很大,我国领土的最北端、最南端、最东端以及最西端分别在什么地方呢?
(练习)读《中国地图册》中的“中国行政区划图”,找出我国领土的四至点,并按要求完成练习1。
练习1。对照《中国地图册》中的“中国行政区划图”,找出我国领土的最北、最南、最东、最西点,用红笔将它们标注在课本的“中国疆域图”上,并读出它们的经、纬度。
最北:漠河以北黑龙-主航道的中心线,纬度53°N多。
最南: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纬度4°N附近。
最东:黑龙-与乌苏里-主航道中心线的交汇处,经度135°E多。
最西:x疆帕米尔高原,经度75°E附近。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总结:北-头顶黑龙-
南-脚踩曾母暗沙
东-嘴喝两-汇合水
西-帕米尔上摆摆尾
(读图)课本3页中国的疆域图
(提问)算一算我国最南端与最北端纬度约相差多少度?哪条重要的纬线穿越我国的南部?按五带划分,我国最南处于哪个热量带?最北接近哪个带?大部分领土位于哪个带?
(归纳)我国领土南北相差约50个纬度,北回归线穿越我国的南部。我国大部分领土处于四季分明,寒暖适度的北温带,南部有一小部分在热带,最北部接近寒带。
〔分组讨论〕分析我国的纬度位置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何益处。
〔归纳〕我国领土南北跨越近50个纬度,这样的纬度位置,使我国具备复杂多样的气候,为发展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板书〕2、跨近50个纬度――南北气候差异显著――适宜发展多种农业经济
〔读图〕读“中国政区图”,算一算我国领土东西跨越多少经度,分属几个时区。
〔归纳〕我国东西跨越了60多个经度,分属于东5区至东9区,共5个时区,即最东和最西时间相差5个小时。
〔读图〕读教材中的“我国领土东西部的晨昏差异”图。
〔提问〕夏季,当北京时间为6点时,我国东部的乌苏里-和西部的帕尔米高原各是什么景象,为什么?
〔归纳〕我国东西跨越60多个经度,由于地球自转,东边的地方时刻早,当北京时间为清晨6点时,最东边乌苏里-的地方时约为早7点左右,最西边的帕尔米高原则还是星斗满天的黑夜。
〔练习〕1、阅读地图册《中国政区图》,利用图中的比例尺,量算我国领土最东端到最西端的距离约为多少千米。
2、纬度相差1度,距离约为110千米,计算我国南北距离相差多少千米。
〔归纳〕我国东西之间距离约为5000千米,南北之间的间隔约5500千米,再加上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因此,人们常用“纵横一万里,上下五千年”来表述我们伟大的祖国拥有辽阔的国土和悠久的历史,这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骄傲和自豪。
第二课时
板书设计
三、海洋和岛屿
1、东临四海一洋
2、领海和内海
3、漫长的海岸线和众多的岛屿
4、优越的海陆位置
四、陆上疆界、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复习提问〕我国的四至点分别在什么地方?我国纬度位置的特点是什么?我国纬度位置的特点是什么?我国的纬度位置有何优越性?
〔新课导入〕我们伟大的祖国不仅陆地面积广大,而且还有广阔的海域。
〔板书〕三、海洋和岛屿
〔活动〕读课本图1-4
〔提问〕由北向南我国濒海的海洋分别是哪些?
〔讲述〕我国所濒临的海洋,从南至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以及台湾岛以东的太平洋洋面。渤海与黄海大致以渤海海峡为界;黄海因海水呈黄褐色而得名,长-口北岸为黄海和东海的分界线;台湾海峡的南端为东海与南海的界限;南海是我国面积,海水最深的海区。
〔板书〕1、东临四海一洋
2、领海和内海
〔承转〕我国东临辽阔的海洋,但这些海洋并不全部是我国的领海。
〔提问〕我国的领海宽度是多少海里?
〔讲述〕我国的领海是指从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到12海里的海洋,因此,黄海、东海和南海的一部分为我国领海,12海里以外则为公海。被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环绕的渤海,以及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之间的琼州海峡则为我国的内海,其全部海域均属于我国行使主权的范围。我国的领海面积大约有300万平方千米。
请同学们在图册上找到我国的的临海和内海。
〔练习〕在填充图册“中国疆域图”上填注出我国的海域。
〔提问〕我国大陆海岸线有多长,居世界第几位?
〔讲述〕我国大陆海岸线漫长曲折,约18000千米,沿海岛屿星罗棋布,共有5000多个(如果加上岛屿的海岸线,我国海岸线总长度在30000千米以上),沿海有许多优良的港湾,便于船舶停靠。
〔读图〕在教师指导下,找出图中的台湾岛、海南岛、南海诸岛、雷州半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琼州海峡和台湾海峡等。
〔练习〕在填充图册“中国疆域图”上填注出上述岛屿、半岛和海峡。
〔板书〕3、漫长的海岸线和众多的岛屿
〔读图〕读“世界政区挂图”,请学生在图上找出中国、英国、蒙古和美国。
〔提问〕从海陆位置来看,我国与英国、蒙古有何不同;与美国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归纳〕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英国为欧洲西部的一个岛国;蒙古为欧亚大陆上的一个内陆国家;美国虽然与我国一样属于海陆兼备的国家,但是其东西临海洋,这与我国东临大洋,西靠大陆又有所不同。
〔活动并讨论〕分析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归纳〕我国东边濒临世界上的大洋――太平洋,这使得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雨量充沛,有利于农业生产。沿海地区便于发展海洋事业,以及同海外各国的友好往来,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交往,便于与周围国家的边贸往来,在这里,古代有的“丝绸之路”,现有横贯欧亚大陆的铁路线。
〔板书〕4、优越的海陆位置
〔承转〕我国不仅海岸线漫长曲折,而且还有20000千米的陆上疆界。
〔板书〕四、陆上疆界与邻国
〔读图〕读教材中的“中国行政区划简图”,按逆时针方向,自东向西依次读出我国陆上邻国及隔海相望的国家。
〔挂图〕中国政区挂图(中国的邻国示意图)。
〔归纳〕我国陆上邻国有15个,按逆时针方向依次为: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布丹、缅甸、老挝和越南。
其中:东 亚――蒙古、朝鲜
东南亚――越南、老挝、缅甸
南 亚――印度、巴基斯坦、布丹、锡金、尼泊尔
西 亚――阿富汗
中 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
北 亚――俄罗斯
同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
【教学后记】该节知识覆盖面广,知识容量大,要求多组织学生多参与活动。
八年级地理商务星球版下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举例说明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形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和特点,掌握阅读并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各类地形图的技能。
3.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4.了解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范围以及主要的灾害性天气。
5.举例说明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6.了解我国主要的河流和湖泊,以及长-和黄河的开发利用和治理情况。
教学重点
1、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以及地势对中国地理环境的影响。
2、中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对不同地形区应该合理开发和利用。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分析地势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培养学生树立因地制宜的观点。
教学媒体
投影仪、投影片、中国地形图挂图、板图。
课时安排
四课时
板书设计
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
一、地势西高东低
二、地形复杂多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当我们了解了我国疆域和行政区划之后,下面要进一步认识我们的祖国。
〔复习提问〕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些国家的地理,请同学们思考自然地理环境都包括哪些要素呢?
〔学生回答〕地形、气候、河流、动植物等。
我国的地形情况也是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内容之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板书〕 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
中国地形的第一个特点是从地势的角度描述的,所以地势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换句话说也就是中国那边高,那边低的问题。
〔指图提问〕这是一张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的海拔高度大约是多少,请同学们读图分析中国地势那边高那边低?谈谈你是如何分析的。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请同学们各抒己见。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西部棕黄色的区域代表海拔4000米以上,中部浅黄色的区域代表海拔1000――2000米,东部绿色的区域代表海拔500米以下。
〔教师总结〕西高东低就是我国地势特点的第一部分。同学们可以想像一下(教师用手势来说明西部高东部低)。
〔板书〕一、 地势西高东低
〔转折过渡〕如何用图更好的表现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呢?下面我要给同学们介绍一种特殊的地图――地形剖面图。
〔分析讲解〕什么是剖面图呢?我们来举一个例子:假设在我的讲台上放着一个窝头,竖着,沿窝头中部切开,同学们将看到的形状,就是一个窝头的剖面图。地形剖面图的原理也是如此。只不过这一刀不是切在窝头上,而是切在地形上。思考一个问题,如果将窝头画一幅俯视图,画出的是什么图?(分层设色地形图)
〔读图提问〕请同学们打开教科书看沿北纬36度线所做的中国地形剖面图,请同学们根据这幅剖面图在笔记本上画一幅简略示意图。
东
西
学生在笔记本上绘图,请一名同学在黑板上画。
〔启发提问〕观察这幅图高低起伏的趋势,说出我国地势起伏变化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回答: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板书总结〕一、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转折过渡〕我们知道了中国地势大致呈三级阶梯,那每一级阶梯上都有什么主要地形区呢?阶梯的界限又在何处呢?
〔板书〕1、三级阶梯概况
〔读图提问〕请同学们对照教科书第24页的地图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教师绘制中国轮廓板图〕教师在板图上填绘阶梯分界处的山脉,请一名同学说出山脉的名称,其他学生将山脉名称在书上画出。
组织学生完成第20页的“活动”
〔转折过渡〕我们明确了阶梯的界限,再来分析一下阶梯内部的状况。
第一级阶梯
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以高原为主
第二级阶梯
平均海拔1000-2000米,以高原、盆地为主
第三级阶梯
平均海拔500米以下,以平原、丘陵为主
〔读图提问〕请同学们读“我国的地势阶梯分布示意图”,结合“中国地形图”说出各阶梯内部的主要地形种类和海拔高度。
(转折过渡)以上我们学习了我国的地势的基本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这样一个特点对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的其它要素有没有影响?
分组讨论。将全班分为三组,分别从气候、水利和交通三个方面讨论地势特征的影响。
各组学生代表发言。
(教师归纳总结)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使得我国的-河大多自西向东流淌,古诗云“大-东去浪涛尽”,又有“一-春水向东流”。这些大-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加强了内地与沿海的联系。在阶梯的交界处河流落差较大,水能资源丰富,我国的大型水电站大多建设在这些地带。此外,西高东低的地势还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可以说西高东低的地势是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的一大优势。
(转折过渡)前面我们从总统上分析了我国地势的总体趋势,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我国地形的特点。
(复习提问)地形有哪些主要类型?(学生回答: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读图提问)请同学们读“中国地形图”,找出中国分别有哪些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
(教师总结)五种地形类型在我国都有分布。
(板书)二、地形多种多样
(转折过渡)我国地形种类齐全,哪种地形所占面积?哪种最小呢?请看分层设色地形图。
(读图提问)请同学们读教科书23页“中国地形图”。
(教师讲解)人们习惯上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这样算起来我国山区面积约占总面积的2/3,这说明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
(板书)二、地形复杂多样
(转折过渡)地形种类齐全和山区面积广大是我国地形的主要特点,这种地形特点对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学生分组讨论,各组选代表发言,相互补充。
(教师归纳总结)多种多样的地形,为我国发展农、林、牧、副等多种经营形式提供了条件,但不利于大型机械作业。山区面积广大为发展林业、旅游业和采矿业等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同时由于平原面积少,我国的耕地资源相对不足。
(一)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出示挂图〕“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自制,为排除干扰,仅包含东北-西南、东西走向的山脉,且底图为政区图)让学生找出与阴山走向相同的山脉,并说出名称。
让学生观察山脉的标注有什么规律。
〔教师概括〕注记文字应与山脉走向一致,由上至下,或由左至右,均匀分布于山体上。引导学生找出东西走向的所有山脉,每找出一条,教师都要引导学生说出其所在的行政区位置,并将其在投影片上重绘一次,同时让学生在已准备好的中国政区空白图上绘出该山脉。
用同样方法学习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概括板书〕(见板书设计表格)
〔教师概括〕东西走向的三列好像“三道纬向长城”,称“三横”;东北-西南走向的三列山脉好像“三条濒海峻岭”称“三纵”。
〔教师引导〕欣赏歌曲《珠穆朗玛》,让学生思考珠穆朗玛峰的位置。
引导学生看课文中关于喜马拉雅山的介绍,并思考:
(1) 喜马拉雅山的走向?
(2) 喜马拉雅山峰的位置、名称、海拔?
(3) 找同学到板图上画出喜马拉雅山,并标注珠穆朗玛峰。
(教师概括)喜马拉雅山是弧形山脉,其峰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尼边境,海拔8848.13米,是世界峰。其雄壮、神奇吸引了无数登山健儿。结合“珠峰探险”的课文,激发学生勇于探险,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但又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探险活动)。
(板图)中国轮廓图。复习、概括,深入探讨。
教师在绘中国轮廓图的同时让学生描绘一张课本中的中国轮廓图。
绘好后,教师提出一些要求,用接力赛的形式让学生按照要求挑选写有山脉名称的吹塑纸条,粘贴在板图的正确位置上。没到黑板前做练习的同学按要求在自己描绘的图上写上山脉名称。
如:(1)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呈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2)位于山西、河北两省交界上的山脉等。
让学生将前面学过的山脉全部粘贴在板图上。
(教师承转)我国山脉很多,除了以上山脉以外,还有一些山脉也很重要。
如:(1)在中俄边境上画出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阿尔泰山,与其走向相同的还有甘肃、青海两省边境上的祁连山。
(2)在西南有一组南北走向的山脉,横断山脉。
(教师引导)学生用铅笔在自拓的图上,将走向一致的山脉首尾相连。教师在黑板上演示画图。
整个中国就好像被一张网所覆盖,这张网有什么奇妙之处吗?
(教师引导讲述)(1)指出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喜马拉雅山交织成的网格及组成的地形区。
(2)指出昆仑山、祁连山交织成的网格及组成的地形区。
(3)指出昆仑山、天山交织成的网格及组成的地形区。
(4)指出祁连山、秦岭、太行山交织成的网格及组成的地形区。
(5)指出阿尔泰山、天山交织成的网格及组成的地形区。
(6)指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交织成的网格及组成的地形区。
每指一个网格,学生都可能会说出一个地形名称,若有问题,教师给以补充。使学生明白每个网格中都有一个地形区。引导学生讨论山脉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八年级地理商务星球版下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了解自然资源及其主要类型。
2.学会运用资料说明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3.学会运用资料说明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4.举例说明我国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而建设的大型工程。
5.学会以水土资源为例归纳我国的资源国情特征,提高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懂得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并能够付诸行动。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概括出我国资源总量多,人均少,利用不尽合理的国情特点。
教学方法
讨论法。
教学媒体
挂图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在课前同学们已经进行了家庭小调查,现在谁能够告诉老师:你家现在居住地周围的环境在你爷爷十三四岁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在你爸爸十三四岁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现在又是什么样子?
【提问】刚才很多同学说到自己家现在居住的地方以前是林地或者耕地。现在老师根据大家的调查结果绘制三幅示意图,每一幅示意图中只有一条趋势线是对的,你们能够判断出来吗?
【讲解】我们根据家庭小调查总结出了我县森林资源总量、人均占有量的变化趋势。这种趋势不仅仅适用于我县的森林资源,它也同样适用于我国全国各地的很多种资源状况可见我国自然资源的形势是十分严峻的。
八年级地理课件【篇4】
八年级初中地理教学反思
(八年级第一章第二、三节 ) 侯杰元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三节分别是《人口》和《民族》 ,这是关于人文地理的内容,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学起来兴趣浓厚,掌握效果良好。
在课堂中,我充分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积极性。学习人口的特征和计划生育政策,采用了很多的生活实例让他们去感受我国人口国情,学习民族文化,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并发表自己的观点,课堂氛围极为浓厚。
在难点处理上,人口和民族的分布,充分结合地图和图片,让学生对我国人口和民族的分布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在本部分内容教学上,还有很多值得改进和增强的地方,比如,没有是合适的时机让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去了解当地的人口情况,应该设计一个辩论赛或者课外小调研,让学生用更加辨证为唯物主义的观点去研究家乡的人文地理的特点,这一点没有在课堂中做到。
八年级地理课件【篇5】
八年级地理河流课件
引言:
地理学科中,河流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也是地球上常见的自然景观之一。随着地质运动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全球范围内形成了许多蜿蜒流淌的河流系统,它们源远流长,承载了无数的历史文化和生态环境。本篇文章将详细介绍关于河流的基本概念、形成、分类和作用等重要内容。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加全面地了解和认识地表河流的重要性。
第一部分:河流的基本概念和形成
一、河流的基本概念
河流是由地球上的降水形成的,是地球上土地和水域交界处流淌的水流。它们通常从高地往低地流动,并最终汇入海洋或湖泊。河流通常由水流组成,其水体主要来源于地下水和雨水等水源。河流生态系统向我们展示了水与陆地之间的密切联系。
二、河流的形成
河流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首先,地球上的降水形成小溪流,并逐渐汇集形成一条小河。随着小河的延伸,水流的能量增加,侵蚀力也随之增强。水流的侵蚀力会改变河床的形状,形成河流的特征,例如河谷、峡谷等。随着时间的推移,河流逐渐变得越来越强大,形成了广阔的河流网络。
第二部分:河流的分类和特征
一、河流的分类
根据水体的来源和流向,河流可以分为冰川河流、融水河流、地下水河流和降水河流等。根据河流的长度和流域面积,河流又可以分为大河和小河。在地理学中,对于河流的分类还会考虑其水坝和航道等相关设施。
二、河流的特征
河流具有形成深沟谷的能力和侵蚀沉积物的能力。河流的特征还包括具有分布广泛、长度和流速差异大等。河流的特征还会受到气候、地质结构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同时,河流的特征也会受到人类的活动干预而发生改变。
第三部分:河流的作用
一、对于自然环境的作用
河流对自然环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水循环、农业灌溉和水资源等方面。河流的存在和水量的供给保障了生态系统的良好运转。河流水源的调配与储存为农业提供了条件,同时也为人类的生活和工业活动提供了用水资源。
二、对于人类社会的作用
河流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例如:交通运输、商业贸易和城市建设等。河流的存在为交通运输提供了便利,成为早期人类迁徙和贸易活动中的重要通道。沿河而建的城市也得到了水资源和交通运输的便利,助推了经济的发展。
总结:
河流作为地球上众多自然景观之一,不仅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着巨大的影响。通过对河流的基本概念和形成、分类和作用的介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认识河流的重要性。希望同学们通过学习地理知识,能够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河流资源,为地球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八年级地理课件【篇6】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对中国区域地理有了一番了解的基础上的进一步的学习,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跨省区域并能够举例说明某区域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使学生认识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2、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和后果
4、黄土高原生态建设
(二)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图的能力。
2、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三)德育目标
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杂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导入】
一、导入(以黄土高原的图片来导入本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师出示,生代表朗读,生明确目标。
【教学过程】
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过渡语句:学习一个地方我们首先要知道它的位置)
(师出示图片,生读图找到黄土高原的位置和主要跨越的省区,小组派代表回答,师出示答案)
1、位置: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
2、主要跨越的省区:跨越了晋、陕、宁、甘等四省
3、黄土的厚度:一般超过100米
(过渡语句:这么多的黄土是怎么形成的?)
(师布置学生关于黄土高原形成的说法)
4、成因:科学家提出了多种假说,其中“风成说”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来的。
(师出示出示图片,生思考“刮得风的方向”师提问,生代表回答)
(过渡语句:专家们到底找到了什么证据证明“风成说”说呢?)
(师布置学生从课本上找到证据,并理解这些证据的所证明的东西)
5、证据
第一条证据“黄土的厚度均匀”,说明黄土是从上空吹来的,而不是流水冲来的;
第二条证据“从西北向东南颗粒越来越细”,说明带来黄土的流质(风或流水)的运动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
第三条证据说明黄土不是本地产生,有可能从中亚、蒙古一带而来;
第四条证据说明黄土不是当地岩石风化逐渐形成的,而是外来的。
(过渡语句: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黄土高原的位置和形成,现在我们来学习为什么它呈现给我们的是沟壑纵横的模样)
二、严重的水土流失
(师布置学生看课本,总结其水土流失的原因;师提问,生回答,师出示)
1、原因
(1)自然原因:植被、土壤、降水、地形
(2)人为原因
(为了使学生对这个问题认识的更清,是出示“同等降雨量、不同植被下的水上流失图”,让学生发现其不同,得出自己的结论,生代表发表自己的结论,师最后总结)
(师布置学生记忆“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生互相检查,师巡视抽查)
(过渡语句:水土流失会带来什么样的问题呢?)
2、后果
(过渡语句:最直观的后果就是使得黄土高原变得沟壑纵横,但是整个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程度不同,所以呈现的景观也不同的)
(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认识黄土高原不同的景观;让学生思考人口和村庄主要分布在哪种区域;生代表回答)
黄土塬(人类和村庄主要分布的区域)、黄土梁、黄土峁
(过渡语句:除了这最直观的后果,还有哪些呢?)
(1)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
(2)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从而导致耕地面积减少;
(3)还向黄河下游输送了大量泥沙,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难
(师生一块分析水土流失带来的后果)
(过渡语句:地形和气候条件确实是造成水土流失严重的一个主要因素,其实,这两个因素还会产生其他不利影响)
三、脆弱的生态环境
1、气候
(师布置生完成P83活动题,做完后小组内讨论;组内派代表回答,师总结,
口述答案)
(过渡语句:通过刚才分析黄土高原的气候,我们了解黄土高原会产生旱、
涝灾害,黄土高原那么疏松的土壤,在暴雨的作用下,会有什么后果?)
2、常见灾害:干旱、洪涝、滑坡、泥石流、塌陷
(师通过引导使学生意识到黄土高原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得出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脆弱,也了解了其脆弱的自然原因)
(过渡语句:人类活动又对黄土高原造成了什么影响呢?)
3、人类活动——人为原因
(师出示黄土高原人地关系恶性循环示意图,师引导学生理解该图)
(过渡语句: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已严重制约着当地社会、经济发展,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四、生态建设
1、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
2、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
五、小结
(生代表总结本节知识,不足之处由另一名学生补充)
八年级地理课件【篇7】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并学会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明确我国优越的气候资源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培养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分析能力和综合归纳概括的能力,
3、通过认识我国气候的有利因素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使学生了解到我国农业生产的优越条件,对祖国的优越自然地理环境增强认识,产生自豪感。
教学建议
知识结构:
我国气候特征突出: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气候复杂多样。这三者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教材从最突出的特征入手,并通过对比让学生感受到季风影响我国气候的突出表现。雨热同期的特征是促进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同样受惠于季风气候,因为雨热同期是季风气候的明显特征。气候复杂多样反映了我国气候要素的空间差异性和我国自然环境复杂性。
重点和难点:
重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对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
难点:学会分析、归纳、概括气候特征的方法。
价值观念、学科能力、基础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教育契机及课内外内容联系:
本节教学内容是在学生把握了我国的气温和降水两大要素特征的基础上,总结、归纳、概括得出的结论性特征。根据我国气温和降水的特征规律而划分出不同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而它们的组合形成了复杂的气候类型。分析这些气候类型的特点,以雨热同期为特征的季风气候成为我国最显著的气候类型。在分析、归纳、概括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时,不要单纯的记忆结论,而是要学生学会这个过程。同时教材还对比分析了我国与同纬度其他地区进行对比,让学生更清楚我国气候的独特性。
教法建议
引导学生回忆我国气温和降水的特征及造成原因,并提供相关气候资料,引导、启发学生思考,通过其分析逐步归纳概括气候特征,并分析这种气候对国民经济生产的影响,特别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让学生学会分析、归纳、概括,学会对比,切记结论性的灌输。
本节建议课时1课时。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重点:
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2.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
教学难点:
分析、归纳、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教学媒体:
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区挂图或投影片,几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
课时安排:
计划授课1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前几节我们雪线了中国的气温和降水等知识,请同学们回忆两个问题:
(1)我国冬季和夏季气温分布的有什么特点?
(2)我国年降水量在地区分布和几节分配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
〔导入新课〕知道了我国气温和降水的一些特点,我国气候有什么特征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归纳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我国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板书〕第四节气候特征
〔读表提问〕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57页,“我国与世界纬度相近地区气温的比较”表,回答下列问题:
(1)1月份,我国的齐齐哈尔、北京的平均气温,分别比法国的巴黎、美国的纽约低多少摄氏度?
学生回答:分别低22.7°C和3.7°C。
(2)7月份,齐齐哈尔、北京的气温分别比巴黎、纽约高多少摄氏度?
学生回答:分别高26.3°C和7.3°C
(3)齐齐哈尔、北京的气温年较差,分别比巴黎、纽约大多少摄氏度?
学生回答:齐齐哈尔比巴黎大26.3°C,北京比纽约大7.3°C。
〔提问〕对上述问题,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讨论回答)
〔分析归纳〕冬季,我国比同纬度地区冷,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又比同纬度除沙漠地区以外暖热。因此,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年较差比同纬度地区的气温年较差偏大。由此得出气温冬冷夏热的特点。大陆性气候显著。
〔展示〕北京、齐齐哈尔、巴黎、纽约降水量柱状图。使同学们阅读柱状图,比较四个城市降水的季节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八年级地理课件【篇8】
教学要求
1.明确秦岭—淮河一线是划分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界线。
2.通过阅读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比较图,明确区域主要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3.通过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特点的比较,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差异,以及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差异。
4.训练学生学会用比较法和归纳法学习区域地理。
结构分析
教材的第二节和第三节是在第一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四大地区的区域特征。本节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区域特征,内容涉及“总论”中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中国地形的分布和特点、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中国主要的河流以及中国的农业生产等知识。
1.本节教学内容所涉及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同属我国的东部季风区,与西部地区有明显的差异,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对于区域内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征并没有一一罗列,而是用比较的方法,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2.本节教材对应《地理课程标准》中以下要求: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说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建议
【课时安排】
建议本节安排2课时。
【引入新课】
1.中国区域地理知识是在中国总论的基础上讲述的,因此,所涉及的内容中很多都是学生已经学过的。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抓住这一点,尽量采用简明生动的启发方式,帮助学生形成对区域知识的构建。
2.可以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直观地感到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差异。我国地域辽阔,区域差异明显,在教学中要突出区域特色。
【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差异】
1.展示不同区域的图片资料,让学生直观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差异。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播放录像资料。提出问题:从图片或录像资料中看到南方和北方有哪些差异?如何用科学的地理方法表述它们?为什么会有差异?
2.这部分教材中的图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景观图,包括图5.9中的“北方温带落叶阔叶林”和“南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图5.10的“东北林海雪原”、图5.11的“海南岛热带风光”。另一类是地理图表,包括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四城市的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长江和黄河的流量过程线图,这部分教学活动应注重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3.指导学生分别阅读哈尔滨和北京的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引导学生得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的气候特征。再将这样的特点与武汉和广州的气候进行对比,认识到南方比北方冬季气温高,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而且年降水量多。同时为分析河流流量的特点和植被的特点打下基础。填活动1表格。
4.由降水的特点引导到河流流量分析。首先让学生明白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河流来源主要是靠天然降水补给,由于南方地区的降水量比北方地区多,所以造成了长江流量比黄河流量大。进一步帮助学生发现,河流流量的变化与降水的变化之间的关系:总的来说,河流的流量随着降水的变化而变化,降水量增加,河流的流量增大,反之减少。引申到我国南方地区夏季会出现洪涝灾害,明确灾害的形成原因,树立防灾减灾意识。完成活动2的有关部分。
5.由气候的特点引导到对植被的分析。仍然用对比的方法,使学生明确不同区域的植被特点,引导学生分析植被类型与气候条件的关系。首先分析“北方温带落叶阔叶林”和“南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区别,然后继续分析区域内部植被的区别,又突出我国地域辽阔,自然差异明显的特征。完成活动2的有关部分。
6.总结归纳,继续完成活动2的讨论,归纳出形成南方和北方自然差异的主导因素。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进一步比较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差异。所以,活动1的表格中可以多设计几行让学生填写。
【北方与南方的人文差异】
1.“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差异,会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
2.阅读比较图5.12和图5.13可以看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差异,并通过列表格的方式对比体现出来。这实际上是八年级上册有关我国农业部分的知识的再现,学生通过回忆上学期所学知识,再通过两张素描图的比较体现出来。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农耕制度 土地利用类型 旱地为主 水田为主
主要农作物 小麦、大豆等 水稻、油菜等
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一年二至三熟
传统运输方式 陆路运输为主,多用汽车、马车 水运
传统民居 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 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其他不同
3.组织学生探究北方农村生活景观和南方农村景观差异的原因,完成活动1:
主要形成原因
农耕制度 土地利用类型 地形、气候
主要农作物 气候
作物熟制 气候
传统运输方式 地形
传统民居 气候
其他不同
4.通过区域比较研究归纳区域特征。教材中只是分别通过比较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差异和人文地理差异说明两个区域的不同,教师应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归纳每个区域的特征,对于理解区域内人地关系协调发展意义重大。完成活动1之后,教师应引导和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出北方地区的区域特色和南方地区的区域特色。尤其是突出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类活动的关系,使学生受到生动的人地关系的教育.
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西北地区的范围、及高原、盆地为主的地形。
2.使学生掌握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3.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并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认识与分析一个地区区域特征的方法。
重点
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
难点
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请同学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范围,找出两个地区的分界线(秦岭—淮河线),并说说两个地区有哪些差异。
【引入新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它们都位于东部季风区。今天我们学习非季风区的西北地区。
一、干旱的西北地区
【读图讲解】西北地区大体上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包括内蒙古自治区、x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北部。
【读图】P5的5.5图、5.7图
1.西北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
学生回答课后的活动练习题。
【归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处于东部季风区,比较湿润,特别是南方地区更加湿润,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本区因深居内陆,并有山岭阻隔,年降水量多小于400毫米,从东部的400毫米左右,往西减少到200毫米、50毫米以下。干旱是本区的主要自然特征。
2.西北的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
3.西北的自然特征:干旱
原因:西北地区位于非季风区,降水稀少。
学生读图:5.14,然后回答:
1、塔里木盆河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周围的胡杨林耐盐碱、生长快,是西北地区重要造林树种。
2、塔里木盆地中有我国面积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3、 西北地区高原、盆地为主的地形,风蚀作用显著,多沙漠、戈壁的雅丹地貌。
【回答】由东向西,地表植被大体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西北地区降水变化规律是:本区降水从东部向西逐渐减少。胡杨林耐盐碱、生长快,是西北地区重要造林树种。
(2)由东向西,植被变化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是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小结】通过学习这一节,我们了解了西北地区地广人稀,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气候干旱以及河湖、植被方面的自然特征,也了解到本区矿产资源丰富,畜牧业和灌溉农业发达。通过“干旱”这一主导因素,逐层分析区内其他因素、归纳区域特征的方法。
布置作业
完成P14的活动题
板书设计
gz85.COM精选阅读
八年级下册英语课件(必备8篇)
资料一般指可供参考作为根据的材料。在学习工作中,我们有可能会使用到资料。参考资料有助于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那么,你知道资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吗?急你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八年级下册英语课件(必备8篇)”,如果合你所需,不妨马上收藏本页。
八年级下册英语课件 篇1
"八年级下册英语教案"是一本涵盖全面、内容丰富的教学资料,适用于初中英语教师和学生。该教案以灵活的教学方法、专业的知识体系、独具匠心的教学策略,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英语语法和词汇,并且同时加强他们阅读、写作、口语和听力技能的发展。下文将详细描述该教案的特点和教学内容,以期使教师和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该教案优质的教学资源,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首先介绍教案的主题,八年级下册英语教案的主题是"梦想之旅"。这个主题是具有启发性的,因为梦想是学生的核心动力,激发他们的内在积极性并且吸引他们积极参与学习。通过学习梦想之旅的教案,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实现自己的梦想,并且借此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和自我意识。同时,该教案创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大大提高了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和素质。以下是教案的重点内容:
一、教学课程结构
该教案设计了15个课程,每个课程都围绕着梦想这一主题,内容涵盖了阅读、听力、写作、口语和词汇训练等多个方面。每节课的教材都是有实际意义的,可以带给学生实际的体验。例如,第一节课的主题是“梦想的力量”,通过讲述名人的成功故事来启发学生,帮助他们理解梦想的重要性。第三节课的主题是“梦想的焦虑”,意在让学生了解梦想实现的风险和压力。其他各节课的主题和内容介绍请参阅教案。
二、教学方法
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技巧,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语音练习、动手制作等,让学生在互动中互相学习和相互帮助,从而达到干预主义的教学目标。同时,教师也采用多种评估方法,如学生报告、个人自评和小组评价,以便更加准确和全面地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教材特点
教案教材非常实用和全面,让学生不仅了解梦想这一主题,而且提高了他们的英语语言能力。例如,教案中的词汇行动计划帮助学生掌握了重要单词,并且巩固了对文化和历史的知识理解。此外,教案也强调了高效学习技巧,如记忆技巧和复习策略。这些技巧都非常实用,并且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提高自己的英语能力。
综上所述,"八年级下册英语教案" 是一本开创性的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英语语法和词汇,并且提高了他们的阅读、写作、口语和听力技能。通过教学课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创新、教材的全面性,该教案为初中英语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优质的学习资源,成为一本难得的教学参考书。
八年级下册英语课件 篇2
主题:我的偶像
My Idol
My idol is a person who inspires me to be a better version of myself. She is none other than Emma Watson. She is an actress, a model, a feminist and an activist. Emma Watson became famous around the world for her role as Hermione Granger in the Harry Potter film series. However, the reason why I admire her has nothing to do with her acting career.
Emma Watson is an articulate feminist and has been advocating for gender equality for years. She is a UN Women Goodwill Ambassador, and she helped launch the HeForShe campaign in 2014. This campaign aims to involve men and boys in the struggle for gender equality. Emma Watson made a powerful speech in the United Nations, which went viral and sparked a global conversation about feminism.
Not only is Emma Watson an advocate for gender equality, but she is also an environmentalist. She launched a sustainable fashion initiative called "The Press Tour" in 2017. This initiative showed how fashion can be a powerful tool for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 Emma Watson only wore sustainable and ethically made clothes during her press tour for Beauty and the Beast, and she used social media to raise awareness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ethical fashion.
Emma Watson's activism inspires me to take action myself. She proves that celebrities can use their platform for good, and I hope to follow in her footsteps. She is not only beautiful on the outside, but she is also beautiful on the inside. She is intelligent, confident, and compassionate. She is everything I aspire to be, and I am lucky to have her as my idol.
八年级下册英语课件 篇3
主题:My Summer Vacation Experience
My summer vacation this year was the most exciting one I have ever had. I did a lot of fun and adventurous activities, which made it an unforgettable experience for me.
To start with, I went on a hiking trip with my family to the mountains. The scenic beauty of the mountains was mesmerizing, and the fresh mountain air was a pleasant change from the city's polluted air. We walked through thick forests, crossed rivers and streams, and climbed steep hills. It was a challenging hike, but the scenery we encountered was breathtaking. We also set up tents and camped overnight. That was the most memorable part of the trip for me because we sat around a campfire, ate marshmallows, and told ghost stories.
Next, my friends and I went on a road trip to the beach. We loaded up our bags, snacks, and music, and headed off in our car on a four-hour journey. We reached our destination late at night and crashed at a cozy motel. The next day, we rented surfboards and spent a good part of the day in the ocean, trying to catch the perfect wave. We also made sandcastles on the beach, played beach volleyball, and drank coconut water. The sunset over the ocean was a breathtaking sight, and we took many pictures to capture the moment.
Lastly, I also attended a summer camp. There, I got to try out new activities like rock climbing, archery, and kayaking. I also made a lot of new friends from different parts of the country. We stayed in bunk beds in a log cabin, sang songs around a bonfire, and shared spooky stories. I even won the first prize at the talent show, and it gave me a major confidence boost.
In conclusion, my summer vacation experience was a mix of adventure, fun, and making memories with my loved ones. I learned new skills and made new friends while exploring new places. It was a perfect combination of relaxation and excitement, and I am eagerly waiting for next year's summer vacation!
八年级下册英语课件 篇4
主题一:My Favorite Holiday
My favorite holiday is Christmas. I love Christmas because it is a time when my whole family gets together to celebrate. We decorate the Christmas tree and hang up stockings for Santa Claus to fill with presents. On Christmas Eve, we go to church and sing Christmas carols. Then when we get back home, we all exchange gifts and have a big family dinner. The food is always delicious, and we have all sorts of traditional Christmas foods like turkey, mashed potatoes, and cranberry sauce. After dinner, we usually watch a Christmas movie or play a board game together. It's such a fun and joyous holiday that I look forward to every year.
主题二:My Dream Job
My dream job is to be a veterinarian. I have always loved animals, and I want to help them in any way that I can. As a veterinarian, I would be able to care for sick and injured animals, perform surgeries, and help animals live long and healthy lives. It would be such a rewarding job to see the joy on pet owners' faces when their animals are healthy again. In order to become a veterinarian, I will need to study hard in school and go to college to get a degree in veterinary medicine. It will take a lot of hard work and dedication, but I am determined to make my dream a reality.
主题三:My Favorite Hobby
My favorite hobby is playing basketball. I love the thrill of the game and the feeling of adrenaline rushing through my body when I'm on the court. I have been playing basketball since I was in elementary school, and I have continued to play through high school and beyond. I love the teamwork involved in basketball and the way that everyone has a specific role to play on the court. It's such a fun and exciting sport that keeps me on my toes. When I'm not playing basketball, I love watching games on TV and analyzing the strategies that teams use. Basketball is my passion, and I feel lucky to be able to participate in such a fun and challenging sport.
八年级下册英语课件 篇5
I'm sorry, as an AI language model, I cannot provide you the specific courseware content of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英语课件". However, I can give you a sample English essay on a related topic with keywords: "teenagers",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and "technology".
Title: 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of Technology for Teenagers
The world we live in today is dramatically different from the previous generation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the way we communicate, learn, and interact with the world has changed significantly. Teenagers, in particular, are facing a unique set of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as they adapt to this digital age. While technology offers many benefits, it also brings a range of new obstacles. This essay intends to discuss 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that technology presents to teenagers.
First, the advancement of technology has made communication more accessible than ever before. Social media, messaging services, and video calls provide teenagers with new ways to connect with their family and friends regardless of distance. However, this endless connectivity has also created a never-ending stream of information that can cause distraction and addiction. Many teenagers struggle with balancing their online and offline life, leading to negative impacts on their mental health.
In addition, technology has revolutionized the education system. Students can access diverse resources online and receive personalized learning opportunities. Many schools are adopting digital platforms to enhance student engagement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 However, the digital divide also exists in some areas and can lead to unequal access to education. Moreover, the temptation to cheat or plagiarize with readily available online resources is a real issue for students, which can diminish the value of their degrees and future prospects.
Another significant challenge teenagers face is cyberbullying. Social media platforms provide users with anonymity and a broader reach than traditional bullying. Online harassment can lead to significant emotional distress, social isolation, and even suicidal thoughts. The psychological and long-term effects of cyberbullying are severe and cannot be overlooked.
Despite the challenges, technology offers plenty of opportunities for teenagers. It has made entertainment options more accessible, giving teenagers a chance to explore their creative talents and interests. Social media also provides a platform for young people to voice their opinions, participate in discussions, and engage in activism. Online communities can provide valuable support, resources, and mentorship for teenagers who may feel isolated.
In conclusion, technology provides teenagers with a variety of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It has influenced how they communicate, learn, and express themselves. While technology presents many benefits, it is vital to recognize the risks that come with it and educate teenagers on how to use it responsibly. By understanding 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that technology offers, we can ensure that teenagers navigate this digital age safely and successfully.
八年级下册英语课件 篇6
Unit 4 Why don’t you talk to yourparents?
Section A 1 (1a-2d)
一、教学目标:
1. 语言知识目标:
1) 能掌握以下单词:allow, wrong, guess,deal, work out
能掌握以下句型:
① —What’swrong?
—I’m really tried because I studied until midnight last night.
② You could give him a ticket to a ball game.
③ I think you should ask your parents forsome money.
④ Why don’tyou talk to him about it?
2) 能了解以下语法:
(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谈论问题和困难、提出建议并做出选择;
(2)能根据对方所提出的问题,给出一些合理的建议。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愿。正确认识生活中的一些困难,能采用正确的方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1) Talk about the problems.
2) Learn the new languagepoints.
2. 教学难点:
能根据对方所提出的问题,给出一些合理的建议。
学会表达建议的一些方式。
三、教学过程
Step 1 Warmingup
1. 导入学生们平时在学校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T: What’s the matter/ What’s wrong?
S: He has too much homework to do.
T: Do he like to do it?
S1:No, he doesn’t. Because hedoesn’t have any free time to do things he likes.
…
Step2 Talking
1. Lookat these problems. Do you think they are serious or not? Ss discuss withtheir partners and give some advice.
① I have to study too much so I don’t getenough sleep.
② Ihave too much homework so I don’t have any free time to do things I like.
③ Myparents don’t allow me to hang out with my friends.
④ Ihave too many after-school classes.
⑤ I got into a fight withmy best friend.
Step 3 Listening
1. T: Tell Ss to read the sentences in 1a again. Make sure they know the meaning ofthe sentences.
2. Play the recording forthe Ss to listen and circle the problems you hear in 1a.
3. Play the recordingagain. Check the answers with the Ss.
Step 4 Pair work
1. Let Ss read the conversationin the box.
2. Use the information in 1a to make other conversations.
3. Let some pairs act outtheir conversations.
e.g. A: What’swrong?
B: I’mreally tied because I studied until midnight last night.
A: Why don’t you go tosleep earlier this evening?
4. Language points
1) allow v. 允许;准许
allowsb. (not) to do sth. (不)允许某人做某事
e.g. My parents don’tallow me to stay up late. 我父母不允许我熬夜。
Mr. Smith allowed Mike to drive there. 史密斯先生允许迈克开车去那里。
2) wrong adj. 错误的;不对的
= notright
e.g. Some words on theadvertisement are wrong. 广告上的一些字错了。
Step 5 Listening
Work on 2a:
T:Peter has some problems. What advicedoes his friend give him? Fill in the blanks with could or should.
1. Let Ss read the sentences in 2a.
2. Play the recording for the Ss to listen and writethe words in the blank.
3. Play the recording again to check the answers.
Work on 2b:
1. Let Ss read the sentences below. Explain somemain sentences for the Ss. Make sure they know the meaning of each sentence.
2. Play the recording forthe Ss to write the letters (a-e) next to the advice in 2a.
3. Play the recording againto check the answers.
Answers: 1. d 2. e 3. a 4. c 5. b
Exercise:
Listen again. Fill in theblanks.
Boy 2 had a ______ with his best friend. He could______ him a letter. But he isn’t good at writing letters. He ______ call him____, but he doesn’t want to talk about it on the ______. He ______ talk to himso that he can say he’s sorry but it’s not ____. He ______go to his house buthe doesn’t want to _______ him. He could take him to the _____________, but hedoesn’t want to wait that long.
Step 6 Pair work
1. Tell Ss to make aconversation using the information in 2aand 2b.
2. Let one pair to read outtheir conversation first.
3. e.g. A: What’s thematter, Peter?
B: Ihad a fight with my best friend. What should I do?
A: Well,you should call him so that you can say you’re sorry.
B: ButI don’t want to talk about it on the phone.
4. Ss act the conversationin pairs. Ask some pairs to act out their conversations.
Step 7 Role-play
1. Ss read theconversations and try to understand the meaning.
2. Read the conversationafter the teacher.
3. Practice the conversation with their partner.Then let some pairs to act out the conversation.
4. Explain some new wordsand main points in the conversation.
(1) guess
e.g. Let us guess the height of the building.
让我们来猜一下这个建筑物的高度。
(2) big deal, deal
big deal是英语中的一个固定搭配,表示 “重要的事情或状况”,多用于非正式交流。作否定用法时,常说It’s not a big deal或It’s no big deal.表示说话人并不认为某事有什么了不起。
e.g. There's a soccergame on TV this evening but I don’t have to watch it. It’s no big deal. 今天晚上电视上有一场足球赛,但我不一定要看。没什么大不了的。
It’s a big deal, David, bigger than you know.
这事挺重要的,戴维,比你所知道的要重要。
What's the big deal? It’s only a birthday, not the end of the world.
有什么了不起的?这不过是个生日,又不是世界某日。
(3) work out
work out 解决(问题);算出
e.g. Mike worked out thedifficult problem by himself.
迈克自己算出了那道难题。
Isit possible to work out the problem? 有可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Homework:
Write three conversationsabout your problems and your friends’ suggestions.
A: I have too manyafter-school classes.
What could I do?
B: You could …
Section A 2 (3a-3c)
一、教学目标:
1. 语言知识目标:
1) 学习掌握下列词汇:get on with; relation, communication, argue, cloud, elder, instead, whatever, nervous, offer, proper, secondly, communication, explain, clear
2)阅读短文,能按要求找到相应的信息。
3)通过阅读提高学生们的阅读能力。
4) 了解在如果生活中发生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问题,应当如何面对理性地去解决。
2.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人的一生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难免有一些挫折的困难,如果生活中发生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问题,我们学会冷静对待,学会合理的办法去理性地去解决。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1) 掌握本部分出现的生词和词组,达到熟练运用的目标。
2) 阅读短文,获得相关的信息。通过阅读练习,来提高阅读能力。
2. 教学难点:
1) 阅读短文,获得相关的信息的能力。
2) 理解并运用所学的词汇及表达方式。
三、教学过程
Step 1 Revision
Some Ss give some problems. Other Ss give advice.
Problems and advice:
1. I have to study too much so I don’t get enough sleep.
Why don’t you go to sleep earlier this evening?
2. I have too much homework so I don’t have any free time to do things I like.
Why don’t you go camping with your friends this weekend?
3. My parents don’t allow me to hang out with my friends.
Why not read some interesting books at home?
4. I have too many after-school classes.
Why don’t you talk about it with your parents?
5. I got into a fight with my best friend.
Why not call him up?
Role-play the conversation of 2d.
Step 2 Presentation the new words
1. relation n. 关系;联系;交往
e.g. Their relation seemed quite close. 他们的关系看起来很亲密。
2. argue v. 争吵;争论
e.g. The couple began to argue about the child’s education.
那对夫妇开始就孩子的教育问题争吵。
3. proper adj. 正确的;恰当的
e.g. It’s not proper to visit a friend too late in the evening.
太晚了,去看朋友不合适。
4. nervous adj. 焦虑的;担忧的
e.g. Don’t be nervous. It is just a small test. 不要紧张。就是个小测试而已。
5. clear adj. 清楚易懂的;晴朗的
e.g. The sun shone out of a clear sky. 天空晴朗,阳光灿烂。
八年级下册英语课件 篇7
Unfortunately, as an AI language model, I am not able to provide you with a pre-written essay or essay templates, but I can give you some guidance on how to write a theme-based essay on the 8th-grade English textbook.
First, determine the theme of the lesson or chapter. For example, suppose the topic is abou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Your job is to write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Start by conducting research on the topic, gather valuable information from reliable sources, define your thesis statement, and create an outline.
You can start your essay by introducing the topic, highlighting the current environmental issues, and explaining wh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 crucial. You may share some exciting facts or statistics to grab your reader's attention. Then, develop your thesis statement, explaining what you learned abou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rom the lesson or chapter.
Next, you can divide your essay into sections, such as the causes and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the role of people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the steps that individuals can take to contribute t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the first section, you can discuss the causes of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such as overpopulation, pollution, deforestation, and climate change. You can explain their negative impacts on the environment, such as the extinction of species, global warming, and increase in natural disasters.
In the second section, discuss the role of individuals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alk about how people can use their daily activities to reduce their carbon footprints, such as conserving energy, using green technologies, and avoiding single-use plastics. You can also touch on the importance of governments,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and international coalitions 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the final section, provide some steps that individuals can take to contribute t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uch as reducing their waste, conserving water, planting trees, and advocating for environmental policies.
Lastly, you should conclude your essay by summarizing your main points and restating your thesis statement. You can also provide some key takeaways and encourage your readers to take action toward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summary, writing a theme-based essay on an English textbook requires you to conduct thorough research, establish a clear thesis, develop an outline, and organize your ideas effectively. With the right approach, you can create an informative and insightful essay that demonstrates y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subject matter.
八年级下册英语课件 篇8
主题:My Dream Job
As I am finishing up my eighth grade year and getting ready to head to high school, I've started to think more and more about what I want to be when I grow up. While some students seem to have a clear idea of their future profession, I'm still contemplating my options. However, there is one thing I know for certain: I want a job that will allow me to make a difference in the world.
After doing some research and talking to people in a few different careers, I've narrowed my options down to two possibilities. The first is becoming a doctor, specifically a pediatrician. I've always loved working with children and seeing the joy on their faces when they get better or are just feeling well. In addition, I'm fascinated by medicine and enjoy learning about how the body works. I know this career would require a lot of hard work and dedication, but I am willing to put in the effort to help children lead healthier, happier lives.
The second career I'm considering is being a teacher. While this might seem like a less prestigious job compared to being a doctor, I believe it is just as important. Teachers have the ability to shape and influence young minds in profound ways. In particular, I want to teach science and help students develop an appreciation for the natural world. I think it's important for the next generation to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conservation and the consequences of our actions on the planet. By teaching science, I can instill these values in my students.
Overall, I know that whichever career I choose, I will be fulfilled knowing that I'm making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world. Whether I'm treating sick children or inspiring the next generation of scientists and conservationists, I know that my work will matter.
七年级下册地理课件(必备11篇)
资料一般指生产、生活中阅读,学习,参考必需的东西。在学习工作中,我们有可能会使用到资料。参考资料有利于我们完成相应的学习工作目标。所以,你有哪些值得推荐的资料内容呢?以下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下册地理课件(必备11篇)”,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下册地理课件 篇1
《地图的阅读》教案
教学目标
熟练掌握在指向标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熟练掌握在不类型指向标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指向标地图上方向的辨别
这节课我要讲的内容是:“指向标地图上方向的辨别”。首先,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一般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
活动
【讲授】指向标地图上方向的辨别
(一)复习:在一般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
(二)授课:
1、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如何辨别方向(通过电子白板演示)说明:在一般情况下指向标箭头所指方向为“北方”。
情况1:当地图上的指向标箭头指向正上方时,我们可以按照一般地图辨别方向的方法来辨别方向。即“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情况2:当地图上的指向标箭头没有指向正上方时,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来辨别方向(出示实例,边分析边讲解)
2、例题一(电子白板演示某学校平面图)并向学生说明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确定方向:
(1)确定中心地点。
(2)以中心地点为中心画与指向标相对应的十字坐标,按指向标方位标注东西南北。
(3)指出各点与中心点的方向关系
例题一、通过电子白板演示充分说明在指向标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平移指向标法和旋转地图法
例题二、通过给陌生人指路的事例来加强在指向标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
(三)课堂小结:
1、如果指向标箭头指向正上方,按一般地图来辨别方向
2、平移指向标
3、旋转地图法(即把指向标地图转化成一般地图)
七年级下册地理课件 篇2
第三节 印度(第一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学会用文字和数字资料,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人口过度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教学重点:
世界第二大人口国
教学难点:
人口过度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教学流程:
一、课前预习:
1、 与我国邻近的大国有哪几个?其中与我国基本国情与经济发展状况极其相似的是哪一个国家?2、你了解印度的哪些情况?3、你是否能够概括出印度最突出的自然与人文特征?教师映示图片,创造氛围。
二、自学质疑:
1、 自读7.34图,讨论交流:a..印度位于我国的哪个方位?找出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和得干高原,说说印度地形分布特点。
2、 找出印度主要的陆上邻国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孟加拉国、缅甸以及隔海相望的国家斯里兰卡,并说出这些国家分别位于印度的什么方位?
三、交流展示:
1、 学生到黑板写出各组交流结果并讲解,教师出示印度地形图。
2、 指导学生评价
四、互动探索:
1、 读图7.35,了解印度人口的特点:
a.从1951年到xx年,印度人口大约增加了多少亿?
b. 从1951年开始,每隔xx年,印度人口增长数是越来越多还是越来越少?
c. 由此你能总结出印度人口增长特点吗?
五、精讲点拨:
1、 出示表格,讲解众多的人口对印度的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压力
项目
耕地(公顷)
水资源(立方米)
粮食(千克)
钢(千克)
总量
1.6亿
21019亿
2236亿
136亿
人均占有量
0.17
2167
231
14
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比值
70%
22%
67%
11%
2、 各组讨论并展示,教师评论讲解:
六、迁移应用:
讨论交流,谈谈你对印度未来人口增长趋势的看法
七、课堂检测:
1、印度的人口超过 亿,仅次于 ,居世界第二位。
2、读图填空:
(1)写出下列字母所在国家名称:
a. b. c
d. e. f.
(2)写出字母表示的城市名称:
g. h. i.
(3)
①是
②是 湾
八、课堂反思:我学会了
七年级下册地理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搜集地理信息、思考地理问题对学好地理知识的重要性。
2、让学生理解在野外旅行中学习地理是学好地理的重要途径。
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搜集地理信息、思考地理问题对学好地理知识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在野外旅行中学习地理是学好地理的重要途径。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媒体素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自己身边,学习地理应注意搜集身边的地理信息。电视中的各种节目、报刊杂志、图书馆的藏书,互联网站等都传递着许多地理信息,我们要逐步学会搜集地理信息并思考相应的地理问题,本节课老师和大家共同探讨学习地理的途径、方法以及技能等。
二、课前热身
学生分组讨论:看哪位同学最新的信息中地理信息最多?是通过什么途径获得的,并且分组记录下来,比一比看哪一组搜集的最多。
三、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
提示:要学好地理,首先要学会收集地理信息,再学会思考地理问题,最后要扩大自己的视野或生活圈子,从实践中去学习。
2、四边互动
互动1:教师对学生搜集的地理信息进行整理,而且要求学生学会思考地理问题,然后提问:
(1)为什么阿富汗、伊朗、土耳其等国连续发生地震?
(2)为什么我国南方、北方的部分地区常发生水、旱灾害?
(3)为什么南方能大面积种植柑橘,北方却不行?
(4)为什么吐鲁番的哈密瓜那么甜?
(5)为什么南极洲蕴藏着大量煤炭资源?
明确:观察和了解地理现象,发现地理问题,探究其成因和规律,进一步思考和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有许多种,对比、分析、综合、观察、联想等方法将有助于我们学习地理。
互动2:要学好地理,我们单靠坐在教室里是远远不够的,要深入周边的环境,走进大自然,通过野外旅行,学会观赏大自然。野外旅行的内容丰富多彩,如游园、滑雪、探险、狩猎、海滨休闲、水上漂流等。野外旅行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包括步行、骑自行连、乘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
学生分组讨论活动,教师用投影出示讨论问题:
1)你曾经外出到过哪些地方旅行?
2)旅行的内容和目的是什么?
3)采用什么交通工具?
4)时间如何安排?
5)旅行路线如何?
学生讨论完后,教师选一两名代表汇报。
进一步提问:野外旅行要准备好哪些物品呢?
明确:地图、指南针、笔记本、望远镜、照相机等。
强调:还要学习并掌握一般的地理观察、地理摄影、地理素描、地理标本制作等技能。
俗语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野外旅行能丰富课余生活,提高审美情趣,增长地理知识。地理学习的特点就在于它的生活性,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正在不知不觉地应用它;我们身边就有地理知识,只要留意就会学到很多正在使用的地理知识。
四、达标反馈
讨论:学生分组设计一条附近地区野外旅行线路,内容包括:地点、旅行线路、开始和到达时间、旅行内容、交通工具、物品准备、注意事项等。
五、学习小结
(1)内容总结
学生先小结本节课内容。教师点拨。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怎样学好地理,懂得了学习地理的方法途径,进而发展了自己的地理意识和创新精神。
(2)方法小结
本节课主要采用讨论法学习。
六、作业
设计一条最好的旅行路线,最好的地图,进行一次野外旅行。
七、板书设计
七年级下册地理课件 篇4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加强课堂教学,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提高使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同时,通过学习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会学地理”
二、基本情况分析
通过七年级上半年地理学习,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具备了初步的读图分析、判断的能力。对世界概况有了一定地了解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三章,第一章《认识大洲》概括了各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情况、第二章《了解地区》本章通过具体实例分析各地的人文特征、第三章《走近国家》具体说明了几个国家各自特点。
四、本期教材重点、难点
(1)各大洲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2)几个大国的人文特征。
五、总体教学设想
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2、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六、完成本期教学任务的具体措施
1、积极参加计算机培训并不断自学,提高课件的制作水平,争创优秀课件。
2、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3、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
4、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争创优秀教案。
5、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6、每次月度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七年级下册地理课件 篇5
七年级地理教案: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册导学案
第三章第六节《巴西》导学案(第一课时)
课型:新知探索总第课时
【学习目标】(认定目标,我会走向成功)
1、指出巴西的地理位置、首都、主要城市
2、联系巴西自然条件特点,讨论该国如何开发利用和保护热带雨林
3、根据地形与气候特点,分析亚马孙河水量特跌丰富的原因
【重难点】巴西自然条件特点
【导入】
【自主学习】(认真读课文、读地图,我能完成知识梳理)
一、概况
巴西面积居世界第位,人口居世界第位
1、位置
①纬度位置:
②半球位置:半球、半球
③海陆位置:东临,部、部与多个国家相邻
2、地形
①地形以、为主,占全境的1/3,占全境2/3
②亚马孙平原:由冲击形成,西起东麓,东到,大部分在境内,是世界上面积最的平原
③巴西高原:世界上面积最的高原
3、气候①亚马孙平原
气候类型,气候特征
受气候影响,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有之称
②巴西高原
气候类型,气候特征
4、河流
亚马孙河,发源于,流经,流向自向,注入,是世界第长河,世界上水量最、流域面积最河流,该河河口为喇叭形海湾,洪水季节一片汪洋,号称
5、地球之肺——
为世界提供使大量氧气,是这个地区热带雨林被毁的主因,应予以保护
【合作探究】亚马逊河流量大的自然原因
【展示提升】小组选代表发表见解
【精讲点拨】巴西自然条件特点
【达标测试】(我相信,我一定能够做出来)
1、下列国家中,蔗糖、香蕉、剑麻、咖啡的产量居世界首位的是()
A.中国B.俄罗斯C.巴西D.美国
2、下列有关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地球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B.有“世界动植物王国”之称
C.对它的保护已成为全人类普遍关心的问题D.热带雨林属可再生资源,面积不会缩小
3、下列有关巴西的叙述,正确的有()
A.从地形上看,北部为高原,南部为平原B.咖啡和大豆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C.高原上盛产铜矿和铁矿D.水能发电的比例正逐渐提高
【小结】看看自己在本节课中掌握了哪些知识?试着归纳一下。
第三章第六节《巴西》导学案(第二课时)
课型:新知探索主备人:王德荣参与人:张汝达王希臣总第课时
【学习目标】(认定目标,我会走向成功)
4、了解巴西工业和农业的基本特点
5、了解巴西城市建设情况和人种构成特点
【重难点】
【导入】
【自主学习】(认真读课文、读地图,我能完成知识梳理)
二、经济
1、概况:洲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经济发展迅速
2、工业
体系完整,发展水平较高,、、、、等工业部门地位突出
3、农业
程度高,是世界最大的生产国和出口国,、、产量居世界首位,、、、产量居世界前列,巴西发展较快,大量出口
4、资源
①储量大,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
②资源丰富,在国内供电量中的比重达,该国有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
水电站
三、人口
七年级下册地理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通过地图及图片资料的阅读与分析,能够解释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了解印度的粮食生产及其工业发展的过程和原因。
教学重点:
水旱灾害频繁、自给自余的粮食生产,发展中的工业
教学难点:
印度降水变化的原因,印度主要资源和工业的分布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 印度的地理位置
2、 说说印度地形分布的特点
二、自学质疑:
1、 自主学习课文:读图6.10和7.38,思考讨论:
A.印度属于 ?
B. 印度的气候特点是 ?
C. 与东南亚相比,印度的降水更加集中在 月份。
三、交流展示
1、 组内板演并讲解,教师适时点拨。
2、 师生评价
四、精讲点拨:
A. 出示图7.39和图7.40,引导学生学习分析图
师述:印度6~~9月是雨季, 10月~~次年5月是旱季,这两个时段的风向是什么?
B. 准确判断,然后将A~~F填入下表:
A.来得早 B.来得晚 C.退得早 D.退得晚 E.风力不足 F.风力强盛
水灾
旱灾
西南风的变化
五、互动探索:
1、 分组讨论:印度政府为什么十分重视粮食生产?
2、 读图7.41和7.42,说出印度水稻、小麦的分布与降水量和地形的分布关系。
3、 各组展示交流,教师点评
六、出示图7.43,分组讨论,印度矿产、棉花、黄麻等资源的分布情况及原因。
七、迁移应用:指导完成课课练27页30题。
八、随堂检测:
1、印度夏季盛行 风,冬季盛行 风,给印度带来大量降水的是 风。
2、印度的矿产主要有 、 等,它们主要分布在 高原的东北部,储量丰富。
3、印度产量居世界第一的是 。
4、印度粮食能够自给自余,还要归功于20世纪60年代推行的 。
5、印度具有高新技术产业特点的工业部门是 。
6、印度钢铁工业、棉纺织工业、麻纺织工业的分布与原料产地之间的关系是 。
九、反思:
这节课我学会了
还需要掌握的内容是
七年级下册地理课件 篇7
(1)会观察地球仪。
(2)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1)会观察地球仪、使用地球仪。
(2)东西半球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图“简化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学生活动)结合自己的地球仪观察思考,同学先小组交流,推荐发言人回答下列问题:
1、纬线的特点,经线的特点。
2、认识地轴、南极、北极。
(提问)地球真有一根轴吗?地球表面能画出多少条经线和纬线?
(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地球仪上的经线”、“地球仪上的纬线”
1、经线呈什么形状?纬线又是什么形状?
2、认识本初子午线、赤道;区别南纬、北纬、东经、西经。让学生读出赤道、本初子午线的度数。
2、请同学们在图上描画出00、300、600三条纬线,教师补充低、中、纬度的划分。
(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图片“南北半球的划分”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学生活动)结合地球仪找出赤道的位置,1600E和200E组成的经线圈。
1、南北半球是怎样划分的?
2、东西半球是怎样划分的?
(南北半球的划分比较容易,让学生说出。东西半球的划分比较难,教师指图引导,让学生充分想象、理解。)
(学生活动)结合地球仪,教师采取问题教学法,边提问、边启发与学生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比较不同的经线长度有什么变化。不同的纬线的长度是否相等?
2、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呢?
让学生完成教材的“活动”中第二问题“小明的暑期夏令营”,问:小明能否找到夏令营地点?为什么?
(总结:找不到该点,400的纬线南北半球各有1条,1160的经线有2条。)
1、在地球仪上找出分别位于北半球的大洲、大部分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和地跨赤道两侧的大洲。
2、在地球仪上找出分别位于低纬、中纬、高纬三个区域的国家各一个。
(通过上面的练习,强化练习了地球仪的使用,对发言积极、答案正确的同学,教师应及时表扬鼓励)
【课堂小结】和学生一起回忆本节学习的主要内容。
七年级下册地理课件 篇8
一、教材分析
作为区域地理的内容,“中东”这一节的教材并没有着意某一个国度,而是对于整个区域进行了总体描述。教材突出了以下几点:①长期的热点地区;②重要的地理位置;③丰富的石油资源;④匮乏的水资源;⑤宗教以及文化的差异。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该区域一些基本的地理常识,培养善于发现问题、总结规律的能力,其中也渗透了对于读图、搜集归纳地理信息能力的训练。
二、学情分析
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思维活跃,乐于探究,善于交流合作。但学生的基础和能力存在差异,为了实现全体学生的充分发展,我组织学生采用分组合作探究学习。其次中东地区是全世界都关注的热点地区,所涉及到的信息资源非常丰富,也是学生所渴望知道的,但由于本课教材中所涉及的内容有限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因此非常有必要借助同学收集的课下资源来丰富我们的教学内容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三、目标分析
根据地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在教材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及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我设计了下列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读图说明中东地区的范围、位置;分析本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借助收集的资料,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与人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分析中东成为热点地区的原因,呼吁世界和平,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教学重难点:中东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以及战争频发的原因
下面我再从教法、学法上谈谈如何进行重难点教学:
四、教法分析
根据实验中学健康学习导航的方法,以及结合本节课的特点,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模式展开教学,帮助、引导学生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促进学生产生积极的内心体验,以提高学习积极性,强化自我意识,培养情感品质。
五、过程分析
下面我将介绍本节教学的五个环节,第一环节是: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由于中东战争一直都是全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所以我以中东战争为切入点通过学生所见所闻自由发言,来激发学生对中东的.学习兴趣,在分析探讨引发中东战争原因的过程中很自然地引出并进入中东地理位置的学习。
(二)明确主题探究新知
这部分内容的设计主要考虑锻炼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通过讨论交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合作、探究与交流的能力。关于中东地区地理位置重要性的教学,首先让学生快速浏览教材,从整体上把握中东地区成为长期的热点地区的原因;紧接着利用多媒体展示“中东在世界中的位置”,初步了解中东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再通过“中东”和“西亚”地区的对比,了解两个地区之间的差别,明确中东的范围及主要国家。最后,课件展示中东的地形图,通过问题导学的方式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中东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以及中东地区的国家和主要城市等。
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课件中闪烁等方式演示,形象直观的对比,突破教学重难点。
(三)小组合作汇报总结
接下来要求每个小组根据课下收集的资料合作探讨中东地区战争频发的原因,选派代表汇报讲解所探究的问题,老师点拨。这一环节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巩固练习形成能力
接下来进入达标反馈板块,采用典型题和易错题两种题型,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自主完成,并进行讲解,教师点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检验学生所学知识的程度,易于学生查漏补缺。
(五)诱导点拨归纳总结
练习结束后,请同学归纳本课知识点,帮学生理清本节思路,又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为下节课学习做下铺垫。
六、评价分析
总体上讲,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充分体现了“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适当借鉴了其他学科的教学长处。以“战争给中东地区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为主线,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突破教学重难点,同时唤醒学生热爱和平的意识。
七年级下册地理课件 篇9
1.初步认识大洲是世界第一大洲。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介绍,培养学生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能力。
3.通过分析亚洲气候特征,使学生掌握气候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欧洲气候的特点。
4.通过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亚洲河流特征,并找出亚洲境内著名的湖泊。让学生从欧洲气候和地形入手解释欧洲河流特征,了解欧洲著名的河流。
5.读“亚欧人口分布图”说明亚洲人口分布,分析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学会阅读亚欧政区图。
1.通过学生对地图的阅读,使学生学会从地图上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2.指导学生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及表现,让学生结合已学的气候知识,分析并解答出有关欧洲气候的思考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图、归纳、对比分析的能力。
1.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2.通过对国家和人口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1.学会运用地图说出某地区的地理位置。
2.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1.学会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
2.亚洲和欧洲的气候及成因。
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景观在哪里?(播放一段关于亚洲的录像资料,如长城、日本富士山、沙漠中的阿拉伯人、喜马拉雅山脉等)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二页第一自然段。指导学生找到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学生阅读。教师进行总结。
板书 一、“亚细亚”和“欧罗巴”
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在一起,合称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
学生通过阅读图1―1,进行讨论后总结。
提问 亚洲的地理位置如何呢?
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纬度范围:南纬10度~北纬80度之间;
经度范围:东经25度~西经170度之间;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是世界第一大洲。
我们通过对亚洲的学习,直到认识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应该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来说明。
承接:通过我们对亚洲的学习,请同学们都欧洲的地理位置,来描述一下。
学生通过读地图1―1,对欧洲的地理位置进行描述。
欧洲:
纬度范围:北纬36度~北纬71度之间;经度范围:西经9度~东经66度之间。
总结归纳:了解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点拨 利用你所掌握的描述亚洲地理位置的方法和步骤来分析掌握欧洲的地理位置。
(1)读图1―1:欧洲大陆经度范围:9°W~66°E;纬度范围:36°N~71°N。
(2)全部位于北半球,绝大部分位于东半球。
(3)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西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相邻,西北隔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面与亚洲相邻。轮廓破碎,海岸线曲折。
本节课我们重点掌握了如何利用地图去分析某一大洲的地理位置,即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来分析。了解了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七年级下册地理课件 篇10
第一、二课时
课题: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位臵和范围
主备人:罗文学成员:杨丽教学目标:
1、学会利用半球位臵、海陆位臵和经纬度位臵来描述一个区域的地理位臵。2、知道世界第一大洲。
3、学会描述一个区域的范围。4、了解亚洲的地理分区。教学重点:
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
学会正确描述大洲的地理位臵特点,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教学准备:
挂图、地形名称卡片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位臵和范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视频中展示了亚洲各地的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并配以优美的音乐。
教师提问:结合我们平时接触的电视、电影、报纸、网络资料,谈谈自己知道的亚洲。
学习讨论回答。
教师归纳:我们居住的大洲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既有烈日炎炎的沙漠,又有白雪皑皑的冰原;既有世界第一高峰,又有世界最低洼的地方。这就是我们居住的大洲。它有众多的高山和大河,有灿烂的文化,有优美的风景。它就是雄踞东方的亚洲。
板书:
一、雄踞东方的大洲——亚洲
二、出示学习目标(同上)
三、新授:
(一)温故知新(生回顾亚洲地名的由来)
亚洲是亚细亚洲的简称,意为“东方日出之地”。公元前20xx年中期,腓尼基人在地中海东岸(今天的叙利亚一带)兴起,建立起强大的腓尼基王国。他们的航海水平十分高超,活跃于整个地中海。频繁的海上活动,要求腓尼基人必须确定方位。所以,他们把地中海以东的陆地称之为“Asu”,即“东方日出之地”,所指范围后来逐步扩大到整个亚洲。把地中海以西的陆地称为“Ereb”,意为“西方日落处”,后来被用来指代整个欧洲。(二)亚洲的地理位臵和范围
认识一个大洲,先要从“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确位臵,搞清楚范围、边界。那么,应当如何描述亚洲在世界中的位臵呢?
师点拨描述区域地理位臵的一般方法:半球位臵、海陆位臵、经纬度位臵[活动]:看图讨论回答:
1.读图6.1《亚洲在世界中的位臵》,描述亚洲在东西半球、南北半球中的位臵。(绝大部分在东半球、北半球)
2.读图6.2《亚洲的范围》,找出亚洲的纬度位臵①最北:81°N;最南:11°S;②最东:170°W;最西:26°E
3.读图6.2《亚洲的范围》,了解亚洲被哪些大洲和大洋包围?
亚洲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北、东、南分别濒临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西面与欧洲毗邻,西南与非洲相邻,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学以致用]:读图6.23“北美洲的位臵和范围”,
1.简述北美洲的半球位臵。2.说出北美洲的经纬度位臵。
3.找出北美洲周围的大洋、大洲,说出它们分别位于北美洲的方位,归纳北美洲的海陆位臵特点。
[活动]:师生互动,完成第5页活动题:比较北美洲和亚洲的位臵和范围差异。
四、课堂小结:
认识区域,首先要认识区域的地理位臵和范围。大洲的地理位臵,可以从半球位臵、海陆位臵和经纬度位臵等方面加以描述。
五、作业安排:
完成地理填充图册同步练习。
第二课时位臵和范围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入:
我们的环球之旅已经到达了我们祖国所在的大洲——亚洲。亚洲在许多方面值得亚洲人自豪。接下来,就让我们通过自己的双手和眼睛来验证亚洲之最。二、活动内容:
(一)算一算——世界第一大洲
你可以从哪些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小组讨论]
1.计算:a.跨纬度数(约92°,大部分在北半球,跨寒、温、热三带)
b.地球上纬度相差1度,距离约110千米,则亚洲南北距离(10120千米)c.跨经度数(约164°,大部分在东半球)d.比较和其他大洲的东西距离。
2.读图6.4《七大洲面积比较》,亚洲面积是多少,相当于几个欧洲和南极洲面积之和?(三个欧洲和一个南极洲面积之和)
得出结论:为什么说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1.跨纬度最广(跨寒、温、热带)2.东西距离最长
3.面积最大(4400千米)(二)找一找——亚洲的分区
通常,亚洲按照地理方位还可以划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6个区域。
读图6.5《亚洲地理分区》,结合图6.5《亚洲地形、政区》,回答问题:①新、马、泰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
②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印度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③阿富汗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④北亚部分属于哪个国家的领土范围⑤哈萨克斯坦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
⑥中国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这个地理分区还包括哪些国家?学生读图分析:看图6.6景观图,描述图片中居民的生活。图1西亚——游牧——穿着宽松的长袍图2北亚——狗拉雪橇——皮衣图3南亚——捕鱼图4东南亚——长屋
四幅图说明由于面积辽阔,亚洲各地的自然环境的地区差异很明显,也就造就了居民生活的差异。三、师生共同小结:
今天的旅程即将结束,请你们谈谈有什么收获。四、作业安排:
完成地理填充图册同步练习。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课题】第二节自然环境(地形和河流)主备人:罗文学成员:杨丽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亚洲的学习,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出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并分析其相互关系
2、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
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教学难点】
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教学方法】
讲授法、读图指导法、练习法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七年级下册地理课件 篇11
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引导:由于亚洲面积广大,国家众多,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人们根据地理方位的不同,又结合人文和自然环境特征的差异,把亚洲分成几个分区,共有几个分区?中国位于哪个分区?再观察,同在东亚分区的还有哪些国家?
(展示亚洲地理分区图)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继续引导:其他的分区是不是都与中国接壤?分别位于中国的哪个方位?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过渡:要了解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除地理位置外,还需认识它的地形、湖泊、河流及气候等方面。讲述世界第一大洲的亚洲地形的特点。
(展示“亚洲地形图”)
引导:这种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高度,可以直观地看出不同地形类型,这是哪类地形图?
生:分层设色地形图。
(指导学生基本的读图方法)观察下方的陆高海深表。结合地图判断不同的颜色各代表什么地形。我们来认识一些主要的地形区,描述一下他们的位置和大致海拔。
(请不同组的学生展开竞赛,抢答,活跃气氛,增强组内的合作意识。)
A组:青藏高原、喜玛拉雅山及主峰
B组:帕米尔高原、蒙古高原
C组:西西伯利亚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和德干高原、伊朗高原
D组:阿拉伯半岛、马来半岛
学生查图讨论回答出各地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
引导:根据以上的读图分析,从位置和海拔两方面考虑,看出亚洲地形特点:起伏很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引入地形剖面图。
(展示“亚洲大陆沿30度北纬的地形剖面图和北美洲沿40度北纬的地形剖面图”)观察区别两图。
学生读图归纳:亚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表现出起伏大,中部高,两侧低的特点。而北美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西高东低。
过渡:河流是构成自然环境的另一重要因素。
(展示“亚洲地形图”)
在图上找出几条大河,观察河流的位置、流向及注入的海洋。
归纳亚洲的大河在分布上的特点。
特点:
受地形影响,亚洲地势的中高周低决定了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向四周放射状分布的特点。
在这些高山大川之间,还有一些著名的湖泊。请大家在图上找出:里海、贝加尔湖、死海。(展示阅读材料只能感有关资料,指导学生进一步结合地图理解其特征)
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必备十篇)
"《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这篇文章是栏目小编细心为大家整理的,希望您能经常关注我们网站的新鲜内容,并适时进行必要的调整。教师提前设计好每个教学课节的教案课件是必不可少的,每位教师都应尽力把教案课件设计得更为完整。进行有针对性的教案课件制作,能够满足各类水平学生的需求。
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了解平均速度是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或某一段路程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2.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和距离。会求出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
1.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全过程。
3.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养成物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的意识和习惯,在实际物理情境中体会物理过程,学习物理知识。
2.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和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测量数据的严谨作风。
教学重难点
重点:平均速度的测量。
难点:平均速度的测量,停表的使用。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斜面、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学校即将召开秋季运动会,初二(3)班的李老师和本班四位参加4×100 m接力赛跑的同学到运动场进行赛前训练。练了一会儿,同学们开始讨论:甲、乙两同学都认为丁同学跑步途中的速度越来越慢;丁同学则认为甲、乙的观察都不准确,他感觉自己跑步的速度是越来越快的。李老师看到同学们争论起来,笑了笑说:“同学们,证明自己或别人的看法是否正确,需要收集有说服力的证据才行,大家想一想,怎样才能证明丁同学跑步速度是越来越慢,还是越来越快的呢”?
如图1,让小车从斜面滚下,观察小车的运动速度是否改变?怎样测量小车的速度?
学生思考:只要测量出丁同学跑步的速度就容易判断了。
结合具体例子提出物理问题,便于学生思考回答。
【新课】
让学生阅读课本中关于实验的内容,要求学生明确该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各个器材的作用和用法。
交流总结:
实验目的是练习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实验依据的原理是v=,需要测量的是运动小车通过的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主要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片。
刻度尺的作用是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时要“放好”“读对”“记全”。
停表的作用是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使用停表前应观察停表的分度值、量程和零刻线。
使用停表的方法:第一次按动──启动,长短指针开始转动;第二次按动──暂停,长短指针暂时停止转动;第三次按动──回零,长短指针迅速回到零点。
金属片的作用:便于测量路程和时间。
1.实验前的准备
指导学生将斜面调整好坡度,坡度既不能太陡,这样会使小车下滑的时间太短;也不能太小,由于摩擦,小车可能无法自行下滑。还要调整好小车的运动方向,不要使它从斜面上中途滑下。做好小组内人员的分工,哪一个操作小车,哪一个操作停表,哪一个记录数据,要分工明确,并协调好。
学生练习用停表计时,先将小车放于斜面顶端,将金属片置于斜面底端,并开始数数:“5、4、3、2、1、0”;读到“0”时操作小车的同学释放小车,负责计时的学生迅速启动停表计时,当听到小车撞击金属片的声音时,学生立即按下停表,并报出数值。应让学生练习几次,熟练以后会使测量的结果更准确些。
学生阅读思考并通过交流讨论进行回答。
学生按要求操作。
为后面的分组实验做好必要的准备。
要求按图2组装器材,注意调节斜坡坡度,小车运动到底端所用的时间越长,越容易计时,测量的误差越小。
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1)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把s1和后面测得的数据填入下表中。
(2)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
(3)根据测得的s1、t1,利用公式v1=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
(4)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2。
(5)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教师巡视,随时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给予辅导,纠正错误操作。
数据展示:将几组学生填好的实验表格用投影展示出来,对比每组的实验数据,教师提出问题:通过实验求得的不同路程的平均速度是否相等?
讨论总结:做变速运动的同一物体,在各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并不相等,平均速度描述的是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s这段路程或在t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严格地讲离开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平均速度是没有意义的。
思考:
(1)你的数据和其他同学相同吗?为什么?
(2)如何得出小车在整段路程的后半段的平均速度?
(3)为什么说到物体的平均速度时,必须要指明是物体在哪一段时间内或哪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
实验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简单的实验步骤、实验数据的记录(一般用表格呈现)、实验结果。在实验报告的后面还可以提出问题并对本实验提出意见和建议,请同学们填写完整实验报告的内容。
(1)不相同。因为斜面的坡度、选取路程等不同。
(2)可以根据公式v3=进行计算。
(3)因为不同时间或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一般不同。
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课堂小结】
学生回答或与同学们进行交流,老师恰当总结。
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探究光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特点,认识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自然界中最快的,记住真空中的光速。
2、通过各种光现象的介绍,使学生认识到光现象与生活和自然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知道影子、日食、月食的形成。
教具:
激光电筒,装有水的玻璃水槽、玻璃砖
教学过程:
一、光的神奇
学生阅读课本图4-1,4-2,4-3,4-4,让学生感受五光十色的大自然及城市夜景的美丽。
二、光的传播
1、光源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找出光源的概念,并举例。
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源又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将刚才学生的举例分类)
自然光源:太阳、萤火虫、水母。
人造光源:电灯、蜡烛。
简单讲述人造光源的发展史:篝火——火把——油灯——蜡烛——电灯
分析:月亮不是光源。(本身不发光,反射太阳光)
2、光的传播
与声音的传播相比较,先让学生回顾声音的传播:在真空中不传声,在介质中传播时V固>V液>V气。
提问:光是通过怎样的路径传播的?(讨论)
演示实验:
(1)利用点燃的香烟产生的烟雾,观察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
(2)在水槽中放一些奶粉之类的物质,使水呈浑浊状态,观察光在水中的传播路径。
(3)观察光在玻璃砖(一面为磨毛面)中的传播路径。
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 篇3
一、运动的世界
在月明星溪的夜晚,我们在外面散步时,常常有月亮跟着我们走的感觉,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太阳从东方升起
太阳从西边落下
赛跑冠军
豹在狂奔
候鸟在飞行
飞机在飞行
狗在奔跑
你能举出那些在生活中熟悉的运动吗?
1、上学的学生、下班的工人、飞翔的小鸟、游动的金鱼、飞驰的汽车、奔跑的骏马、流动的空气
2、地壳的运动,大陆板块的碰撞产生了地球上的高山和峡谷;江河的流动形成沟壑和平原;宇宙大爆炸带来了满天星斗;水城威尼斯在不段下沉
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的世界里,自然界的物体都在运动着,绝对静止的物体不存在的。所以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认识。
二、运动的描述
(1)诗人,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赞美运动。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2)画家用形态和色彩描绘运动。《万马奔腾图》
(3)音乐家用旋律和节奏、歌词来表现节奏。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
那么物理学中,我们怎么来描述运动呢?
例:(1)汽车在公路上行使。
(2)月亮升起来了。
(3)月亮在云层里穿行。
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标准物体)————————位置发生变化
汽车公路上的树飞快的行使
月亮地球升起来了
月亮云层在穿行
(A)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B)把事先选定的另一个物体,也就是标准物体叫做参照物
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要经历三个过程:
(1)选择参照物
(2)确定被研究的物体
(3)判断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是否改变。
思考:乘客坐在行驶的汽车里,为什么行人说乘客运动得“真快”,而司机却说乘客“没动”
乘客到底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研究的物体标准物体位置是否改变动或静
乘客地面、树改变动
乘客司机、汽车没改变静
例1:浣溪沙
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
以船为参照物
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以山或岸边的树木为参照物
例2:地球同步卫星绕地球一周所用的时间,距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相等,那么卫星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静止的。
若以宇宙上的另一个星球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
例3一位跳伞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看到身旁的直升飞机在向上运动,直升飞机相对地面的运动是[]
A.一定上升B.一定下降
C.一定静止D.无法判定
例4试分析下列各题以谁作参照物。
①上升的电梯里的人是静止的;
答:①“上升的电梯”是电梯对地面上升,因此是以地面为参照物,而“人是静止的”,是人对电梯静止,因此,是以电梯参照物。
②静止的汽车有人感到它在运动;
答:“静止的汽车”是以地面作参照物,而“有人感觉它在运动”应为汽车对观察的人在运动,因而,是以运动的为人参照物。
③下降的电梯上的人看到墙向上运动;
答:“下降的电梯”是以地面作参照物,“墙向上运动”应是墙对人是向上运动的,因此,是以人(或电梯)参照物。
答:“同向行驶的汽车”是以地面为参照物,而“感到自己向后退”应是“自己对于对面的汽车向后退”,因此,对面的汽车是参照物。
说明运动或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说的,参照物不同,运动的描述也就不同了。
④同向行驶的汽车里的人看对面的汽车时,感觉自己向后退。
参照物选择的原则:
1、不能选研究对象本身为参照物。
2、参照物可任意选择。不论是静止的物体还是运动的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
3、参照物一但被选定后就认为该物体是静止的。再看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4、经常选择地面作为参照物。如“太阳东升西落。”(这时候默认地面为参照物。)
例5:观察如图所示小旗,判断船相对岸上的楼房的运动状态有哪几种可能,并简单说明。
分析:(1)根据船上和楼房上的旗子摆动方向,船可能停在水面上相对楼房不动,旗子摆动方向顺着风吹的方向;
(2)船可能顺着旗子摆动的方向靠近楼房,但运动速度比风速小些;
(3)船还有可能逆着旗子摆动方向远离楼房。
我要试试:
(1)在歌词中“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所描述的现象中,我们以为竹排在“江中游”是以为参照物;我们说青山“两岸走”是以参照物
(2)一辆汽车在水平河岸上行驶,以汽车为参照物,它在河中的倒影是;以河岸为参照物,它在河中的倒影是。
3.太阳从东方升起;参照物
4、月亮躲进了云层,乌云遮住了月亮参照物,
5.两人并肩而行,以什么为参照物,两人是静止的以什么为参照物,两人是运。
课堂小练习:
1、下列各项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放糖的水变甜了B同步卫星绕地球运动
C铁生锈了D水结成冰
2、李白在《望天门山》中写到:“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名诗中描写的“青山”与“孤帆”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A帆船、河岸B河岸、帆船
C青山、太阳D青山、划船人
3、“刻舟求剑”是人人皆知的典故,楚人之所以没有通过“刻舟”而求得“剑”是由于他不懂的物理知识所导致的。
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 篇4
重点:
领略物理的神奇,产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难点:
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神奇的简单解释。
释疑知识点:
例题:
你对神秘太空有哪些了解?你对大自然有哪些惊叹?生活中你发现了哪些神奇?请举出几例,大家一起交流。
[解析]:
神奇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宇宙的形成是由于大爆炸产生的,太阳发光是核反应,苹果落地是
由于地球引力产生的,筷子在水中弯了是由于折射原因等等。
例题1:
平日你是怎样喝饮料的?你细心观察过吗?如果一个瓶子装满饮料,盖子盖上,在盖子上开一小孔,刚好能插进吸管。这时再用吸管吸饮料,能吸上饮料吗?试试看,如果吸不上来,怎样做才能将饮料吸上来?
[解析]:
本题应从大气压方面进行考虑。
答案:之所以能吸饮料是由于大气压的原因。如果封闭很紧,饮料瓶内气压减小,就吸不上饮料了。可选择扩大插吸管的口,或再开一小孔,问题就可解决。
例题2:
圆珠笔方便耐用。你是否探究过圆珠笔油是如何从笔管流到笔尖的?如果你将笔朝上使用,使用一会笔还会出油吗?
[解析]:
圆珠笔是靠重力供给油墨。
答案:圆珠笔是靠重力供给油墨的。写字时小圆珠和纸面接触,受到手沿笔杆向下的力。小圆珠就和笔尖间有一空隙,此时油墨就由重力作用流了出来,如果朝上使用写一会就写不出字了。
A类
1.你发现过身边的神奇吗?与同学们一起研究一下。
略
2.收集世界十大自然奇观的相关资料。
B类
观察、实验:自制一个浮沉子。
准备的器材:矿泉水瓶、带胶皮塞的口服液小瓶(塞子上有小孔)
(1)将空的矿泉水瓶装上适量水,再将装上适量水的盖上带小孔的胶皮塞的口服液小瓶迅速倒置放进矿 泉水瓶中。试试看,你的小瓶能浮在水面上吗?
(2)盖上矿泉水瓶盖,并扭紧,你的沉浮子就制成了。扭一扭矿泉水瓶,小瓶能上浮和下沉吗?
观察:小瓶什么时候下沉?
小瓶什么时候上浮?
C组
开学伊始班级进行大清扫,小明和小丽一起擦玻璃。小丽指着玻璃的下面说:“这儿还没有檫干净。”细心的小明顿时发现:为什么她能看清,而我却看不清楚呢?哈气是怎么回事呢?围绕哈气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 篇5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从信息中了解超声的特点,了解超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2.从信息中了解次声的一般特点,了解次声的应用和危害性。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及信息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科学技术的兴趣,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科学。
教学重点1.知道超声、次声的概念。
2.知道超声的应用。
教学难点培养和提高学生惧信息的能力及对自然和科学技术的兴趣。
教具准备音像资料,图片或光盘,电脑及多媒体的设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声现象的一些性质并探究了它的规律,这些现象不仅有趣,而且都包含了一定的科学道理。物理知道是从实际中来的,又要应用到实际中去。一句话,学习物理知识就是要应用它来人类服务,提高人们生活的水平,改善生活的质量。这节课,我们来认识超声和次声。
(二)进行新课
研究发现,声波的频率范围是很宽的,由10-4Hz到1012Hz,但正常人的耳朵只能听到20Hz到00Hz之间的声音,低于和高于此频率范围的声音人都听不到。通常把高于00Hz的声音称为超声,低于20Hz的声音称为次声。
一、超声
1概念:频率高于00HZ的声音
2特点:⑴频率高,能量大(强穿透力,强破碎能力)
⑵沿直线传播,可反射
3应用
学生阅读图3-32,了解自然界中的一些发声频率、人和一些动物的听觉范围。例如:狗能听到频率达50000Hz的超声,蝙蝠能听到频率为十几万赫的超声。
(1)利用超声雷达(又叫声呐)探测物体位置等。
(2)超声有很强的穿透能力。超声诊断仪(如B超);超声金属探伤仪。
(3)超声对物体有很强的“破碎”能力。举例。
(4)用超声处理过的种子可以缩短发芽时间,提高发芽率。
其他:超声空气加湿器、犬笛
二、次声
1概念: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
2特点:⑴频率低,传播远
⑵能量很高的次声具有极大破坏力
3应用:
人声也听不到次声。自然界中,火山爆发、地震、风暴等都能产生次声;核爆炸、导弹发射等也能产生次声。
⑴预报灾害:发生前会辐射次声源
⑵医疗:人和生物对次声波反应,某些器官也会发生微弱次声源,可了解人体生物器官活动
⑶军事:核武器
4危害:
使机器设备破裂,飞机解体,建筑物遭到破坏
人的平衡器官的功能破坏,会产生恶心,晕眩,旋转等症状,严重的造成内脏出血破裂,危及生命
由于次声的破坏性强,危害大,但人耳无法直接听见,所以在生产等活动中要尽量防止次声的产生,尽量远离次声源。
课堂
1、超声和超声的应用。
2、次声和次声的危害。
板书设计
第三节超声与次声
1、人耳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20—00Hz。
2、超声与次声
3、超声的应用
4、次声危害
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作业题1、2题。
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正确说出质量的单位和进率,并能正确地进行质量单位换算。
2.知道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它不因为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的变化而改变。
3.了解常见的测量工具,能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4.构建具体的质量量级观念。
教学重点:
1.理解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
2.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教学用具
实验器材(天平、砝码、小烧杯、大烧杯、钢尺、钢钉等)、文本、图片或音视频资料;自制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周围的世界五彩缤纷,在这个精彩的世界里的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看桌子上的三个烧杯是由什么材料组成的?哪个烧杯含有这种材料多(如图甲)?再看钢尺、钢钉是由什么材料组成的?哪个物体含有这种材料多(如图乙)?又如书和练习本都是由纸组成的,它们所含有的纸的多少一样吗?可见,组成物体的物质有多有少,在物理学上如何表示这种区别呢?能精确测量吗?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
质量
交流讨论
学生对上面“问题导入”中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在教师引导下形成以下认识:
(1)铁钉和铁锤为一类,它们都是铁制成的;木板和米尺为一类,它们都是木材加工成的。
(2)一把铁锤和一颗铁钉都是由铁这一种物质构成的,但两者所含铁这种物质的多少不同,一把铁锤比一颗铁钉所含的铁多;一块木板和一把教学用木制米尺都是由木材这一种物质构成的',但两者所含木材这种物质的多少不同,一块木板比一把教学用木制米尺所含的木材多。
归纳总结
(1)铁钉和铁锤、木板和米尺,我们都把它们称为物体。构成这些物体的铁、木材,我们都把它们称为物质。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
(2)在物理上为了描述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引入质量概念,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质量通常用字母m表示。
拓展教学要注意“物质”和“物体”的区别。物体有一定的形状,占据一定的空间,是有体积和质量的实物。物质是构成物体的材料。例如:桌子是物体,构成桌子的物质是木材,还可以是铁。再例如:大小两个铁球是由铁这种物质构成,而质量代表这种物质的多少,大铁球的质量就大于小铁球的质量。“质”指物质,“量”是物质的多少的意思。
有了质量的概念,就可以对各种不同的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进行比较。如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去粮店买米,告诉营业员自己要买多少米,实际上他表达的是质量的大小。物理学中的“质量”与日常生活中表示产品优劣的那个“质量”含义是完全不同的。
提出问题你知道哪些质量的单位?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
讨论总结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基本单位是千克,符号是kg。常用的质量单位还有克(g)、毫克(mg)、吨(t)。它们的换算关系是:
1kg=103
g 1
mg=10-3
g=10-6
kg 1
t=103
kg
生活中常用的单位有:公斤、斤、两,1千克=1公斤=2斤=20两。
探究点二
质量的测量
提出问题
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
归纳总结
测量质量的工具很多,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有杆秤、磅秤、案秤、电子秤、台秤;学校实验室、工厂化验室常用的有托盘天平、物理天平;近代最精密的测量质量的仪器是电子天平。同时出示图片。
探究点三
天平的使用
1.认识托盘天平的构造和天平使用注意事项
教师引导教师播放课件,学生观察,认识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的主要构造
交流总结
(1)平衡螺母:用来调节天平横梁平衡;
(2)指针和分度盘:判断天平是否平衡,可以根据指针在分度盘上左右摆动幅度是否相等来判断,而不必等到指针完全停止摆动,只要摆动幅度相同即可;
(3)标尺、游码、砝码:指示所称物体质量。
教师引导自学课本109页下半部分,讨论使用天平为什么这样要求?
交流总结使用托盘天平的注意事项:
(1)防止损伤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往盘里增减砝码时要轻拿轻放,用后及时将砝码放回砝码盒里。
(2)防止锈蚀要保持天平干燥、清洁;不要用手摸天平盘,不准把潮湿的东西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盘里;砝码要用镊子夹取,不准直接用手拿。
2.学生实验——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质量
分组实验让学生边操作边思考:你所用的天平有没有检查天平底座是否水平的装置?应怎样调平?你的天平的平衡螺母安装在什么位置?如果指针偏左,应该向哪个方向旋动平衡螺母?这样,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在操作体验的基础上体会天平的操作程序和规则,就明白并学会了如何用天平称量质量。
交流总结
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
(2)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3)将被测物体轻放在左盘上,估测物体的质量,将适当的砝码轻放在右盘上,增减砝码,并移动标尺上的游码,直到横梁恢复平衡(千万注意:此时不能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4)算出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再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表示的质量,即得出左盘中被测物体的质量。
测量液体的质量的步骤:
(1)用天平称出容器的质量m1。
(2)将容器灌上适量的液体后,用天平称出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m2。
(3)液体的质量m液=m2-m1。
注意:如果先测容器与液体的总质量,倒去液体后再测容器的质量,那么由于容器内还有残留的液体,测量误差就较大,因此这种方法一般不可取。
探究点四
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
实验探究
1.用天平称量一块橡皮泥的质量。把橡皮泥捏成其他形状后再称一称,它的质量会改变吗?
2.一块冰放在杯子中,用天平测量其质量。待冰熔化成水后再测量一次,看冰化成水后的质量有没有变化。
3.用天平称量室温下的铁块质量。把这个铁块放在沸水中煮一段时间,取出擦干再称一称。它的质量会改变吗?
4.科学家发现,地球上的物体被宇航员带到太空后,质量没有变化。
实验总结物体的质量不会随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只要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不变,它的质量就不变,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
三、板书设计
第1节质量
质量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质量的初步概念、单位及其换算和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在完成知识与技能目标上也是按照这个顺序来进行的,通过讲解、设疑、自学、小组讨论,使同学们认识质量的概论和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不随物体的位置、形状、状态而改变,以及常见的测质量的仪器。通过观察、讲解、示范操作,学生亲自操作,让学生认识天平的结构,学会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这种教学设计基础夯实有力,有利于学生学习掌握知识。本节课在完成过程与方法目标上,关注学生生活,以生活中的现象为切入点,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主要的课程,让生活走进物理,让物理走向社会。
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1、将物体运动所经历时间或路程分解为若干段,测量不同阶段物体的运动速度。
2、通过实验测量数据,会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3、知道个人见解的正确与否必须通过实验来证明
教学重点:
1、通过实验测量数据,会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2、学会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
2、学会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实验:斜面、金属片、小车、停表、刻度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叫匀速直线运动?
2、什么叫变速直线运动?
3、你是如何探究运动物体的速度是否发生变化的?(要求学生参照课本P27探究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方法,即在相等时间内,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是否相等或通过相等的路程,运动物体所用的时间是否相等。)
4、科学探究有几个主要五一节?
二、新课教学
学生阅读课本P29“提出问题”有关内容。
对于“提出问题”,在没有获得证据之前,人们对于问题所做的解释,发表的见解就是猜想或假设。为了证明你的猜想或假设是否正确,需要用证据来证明。证据可以从图书馆、互联或书店等处收集,也可以做实验收集数据。在收集证据时,应操作规范、实事求是,具有严谨客观的科学态度,不随意涂改实验数据。
自己做实验需要考虑什么是有价值的证据,用什么方法,什么仪器来收集证据,以及如何让别人相信证据等,这就是设计实验。
下面有三个问题,请同学们提己的观点,通过实验收集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现在我们先选择第一个问题:小车没斜坡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分组讨论、交流:
1、你要探究的问题
2、你的猜想或假设
3、你设计的实验(方法、仪器、步骤、数据、数据记录表格),并写好实验报告。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提示实验的方法)
三、实验。
四、板书设计
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一)探究问题
1、从斜面上滑下的小球速度是否发生变化?如何变化?
2、从斜面上滑下的粗糙的木块速度是否发生变化?如何变化?
3、百米跑步的同学速度是否发生变化?如何变化?
(二)探究实验报告
1、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
3、设计的实验(包括实验器材)
4、实验步骤及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5、实验结论。
6、评估。
7、交流。
五、教学后记
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 篇8
教学目标:
1、将物体运动所经历时间或路程分解为若干段,测量不同阶段物体的运动速度。
2、通过实验测量数据,会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3、知道个人见解的正确与否必须通过实验来证明
教学重点:
1、通过实验测量数据,会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2、学会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
2、学会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实验:斜面、金属片、小车、停表、刻度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叫匀速直线运动?
2、什么叫变速直线运动?
3、你是如何探究运动物体的速度是否发生变化的?(要求学生参照课本P27探究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方法,即在相等时间内,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是否相等或通过相等的路程,运动物体所用的时间是否相等。)
4、科学探究有几个主要五一节?
二、新课教学
学生阅读课本P29“提出问题”有关内容。
对于“提出问题”,在没有获得证据之前,人们对于问题所做的解释,发表的见解就是猜想或假设。为了证明你的猜想或假设是否正确,需要用证据来证明。证据可以从图书馆、互联或书店等处收集,也可以做实验收集数据。在收集证据时,应操作规范、实事求是,具有严谨客观的科学态度,不随意涂改实验数据。
自己做实验需要考虑什么是有价值的证据,用什么方法,什么仪器来收集证据,以及如何让别人相信证据等,这就是设计实验。
下面有三个问题,请同学们提己的观点,通过实验收集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现在我们先选择第一个问题:小车没斜坡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分组讨论、交流:
1、你要探究的问题
2、你的猜想或假设
3、你设计的实验(方法、仪器、步骤、数据、数据记录表格),并写好实验报告。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提示实验的方法)
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 篇9
教学设计
设计
思路从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出发,并回到生活社会中去;通过观察手电筒的结构,引导学生探究其中的物理原理,理解电路的组成,最后练习画手电筒的电路图,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并通过学生实际连接电路,深化对电路结构、电路元件作用的认识。
教
学
目
标知识
和
技能1、知道电路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2、知道什么是电路的通路、开路、短路及其危害。
、知道什么是电路图,电路图的意义。
、会画电路图。
过程
与
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带领学生体会物理现象和知识本身具有深刻的美学特征——简洁明快美。
重点
难点重点知道电路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难点知道什么是电路的通路、开路、短路及其危害;画电路图
教学准备手电筒、电源、小灯泡、开关、导线若干
教学过程提要
教学环节个人复备
一、
复习
旧知
引入
新课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种新型电器应运而生,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家用电器和电路的组成。
二、
讲授
新课
(新知
探究)
一、请同学们讨论和交流各自家庭中用到的电器和它们的用途以及电源的作用和分类。
名称用途电源类型电能转化成的主要能量形式
交流电直流电内能机械能光能声能
电灯照明√ √ √
收音机
电饭煲
手电筒
二、观察手电筒
1、组织学生观察手电筒
1)按下开关按钮,观察电灯的发光情况
2)观察电池的安放;后盖和电池的连接方法;开关按钮的结构
3)电灯的安置
2、利用挂图或媒体出示手电筒的示意图,作适当的分析和讲解,使学生形成对电路的初步认识
三、怎样使一个电灯亮起来
1、利用电池、小电灯、灯座、开关和导线,组织学生把上述器材连接起来,使开关能控制电灯的发光和熄灭
2、在实验前介绍实验的注意事项
①开关在连接时必须断开
②导线连接电路元件时,将导线的两端连接在接线柱上,并顺时针旋紧
③不允许用导线把电池的两端直接连接起来
3、组织学生讨论:电路中有哪些组成部分?
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4、教师总结:
①电路:用导线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等元件组成的电流路径叫电路
②电路的组成部分: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
③各部分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
电源——维持电路中有持续的电流,为电路提供电能
导线——连接各电路元件的导体,是电流的通道
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 篇10
教学目标
1.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学生体会自然界让人惊叹的神奇。
2.通过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小事让学生感受生活中人类智慧结晶的神奇。
3.通过解释一些神奇现象,让学生知道通过学习科学知识,这些神奇是可以得到解释的。
4.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让学生体验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神奇,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2)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难点
(1)成功地演示新奇有趣的物理小实验。
(2)根据教材内容收集资料制作课件。
(3)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演示法、讨论法、科学探究法、提问题教学法。
教具准备
饮料罐、玻璃杯、钻子、筷子、装有水的碗、拉链、圆珠笔、烧杯、冰棒、茶壶、实物投影仪、课件、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大自然的神奇
师:清同学们观看媒体动画。(动画中配有配乐朗诵:浩潮太空,群星闪烁,它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生活的地球在宇宙的什么地方?当夕阳西下,天边为何常有红色的霞光?当天公“发怒”时,狂风暴雨常伴随电闪雷鸣,是闪电在前,还是雷声领先?生发万物的大地,为什么有时会山崩地裂,喷吐岩浆?流淌的江河,为何既能输运航船、灌溉良田,也会奔腾咆哮、冲垮河堤、摧毁房屋?巍巍雪山,高耸人云,为何甚至一声喷嚏就可能导致雪崩?变幻莫测的龙卷风,为何平地而起,直冲云霄,来势汹汹?)
师:看了刚刚播放的媒体动画,你有什么感受?
生:大自然很神奇,惊心动魄,令人震惊。
师:看了刚刚播放的媒体动画,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甲:我最想知道天上的星星从哪里来?
生乙:我最想知道雷鸣与闪电是怎样产生的?是闪电在前,还是雷声领先?
生丙:我最想知道龙卷风是怎么产生的?
……
师:以上大家提问题提得很好,希望今后再接再励,学会善于提问题。
教师简要回答学生提出的部分问题,如天上的星星是宇宙大爆炸形成的;闪电是云层和云层或云层与地面之间的一种放电现象,而放电时所发出的巨大声响就是雷鸣,闪电和雷声是同时产生的,因为闪电传播速度是310m/s,而雷声传播速度约340m/s,所以,我们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师:你还知道大自然哪些神奇?
生甲:海市蜃楼。
生乙:沙尘暴、泥石流。
生丙:极光。
师:看来同学们平时很注意观察、了解自然现象,我还知道大自然中的一个神奇与大家交流。
多媒体字幕打出:
大漠里的故事
1年1月7日,《北京晚报》第12版“新闻”栏目刊登了下面的消息。推测一下,这可能是一种什么现象?
新疆消息:近日在罗布沙漠中发生的奇怪的天气现象,令科考队中的不得其解。
从1月4日凌晨3时左右,罗布沙漠中开始下雪,直到第二天中午12时,科考队到达小河墓地前米左右时,雪突然停了,沙丘上均匀地覆盖着约5到10厘米的积雪,茫茫无涯。
然而,过了20分钟左右,奇怪的事发生了:就在科考队手忙脚乱地从沙滩上卸下器材设备,开始向小河墓地靠近的时候,发现脚下踩的不再是雪地,而是干爽的沙地。再远望四周,一眼望不到边的沙漠哪有雪的影子?
师:请同学们猜想:雪跑到哪里去了?
生:讨论。
师:大自然中的神奇还很多,下面让我们走进日常生活中。
二、日常生活中的神奇
师:夏天,我们经常喝饮料,如果拉钩断了,怎么才能把饮料倒出来,在密封的饮料罐的盖子上钻一个小孔,饮料会倒出来吗?
演示实验1:在饮料罐盖子上钻个小孔,饮料倒不出来。
师:同学们想一想,用什么办法才能将饮料倒出来?
生:把小孔弄成大孔,饮料就可以倒出来了。
师: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还有其他办法吗?
继续演示实验:在饮料罐盖子上再钻一个小孔,饮料就倒出来。
师:你知道生活中的什么用具与刚才的实验相似?
出示茶具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它的构造,演示倒水,并加以解释:这是大气压的作用。
师:把筷子斜放在水中,水会把筷子“折”断吗?
生:不会。
演示实验2:筷子斜放在盛水碗中,似乎被水“折”断了。(实物投影)
师: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解释:这是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时发生折射。
师:用扣子系衣服,用带子拴鞋,这些连接方式与用拉链连接有哪些不足之处?拉链有什么优点?
生:讨论得出用扣子系衣服,用带子拴鞋,这些连接方式都不完全封闭,费时也不牢固,而拉链方便好用,封闭好,比较牢固。
演示实验3:上下拉动,拉链便可闭合或开启。(实物投影,提醒同学们认真观察)
师:拉链为什么可以闭合或开启?
生:拉链的凹凸齿的错合。
师:圆珠笔方便、耐用,你是否探究过圆珠笔油是如何从笔管流到笔尖?笔尖的构造如何?
引导学生:水为什么可以从高处流到低处?
生:受到重力作用,类似可知,圆珠笔的油是受重力作用从笔管流到笔尖,笔尖是小圆珠。
师:将冰棒的包装纸打开,你会看到什么?
生:冰棒会冒“白气”。
师:你知道这“白气”是怎么产生的吗?解释:这是大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液化现象。
师:下面请大家观看媒体动画:冲浪运动和撑竿跳高等。(动画中有配乐朗诵:冲浪运动惊险、刺激,为什么冲浪者弓着腰,分开腿,能在惊涛骇浪中“滑翔”?撑竿跳高,激动人心,为什么运动员借助一根小小的撑竿,便能克服自身所受的重力作用,跨越高高的横竿?)
生:讨论得出冲浪者弓着腰,分开腿是为了降低重心,增大支撑面;撑竿跳高,是将竿的弹性势能转化为运动员的重力势能。(教师要加以引导、启发)
师:看了刚才的几个实验和媒体动画,你有什么感受?
生:生活中的现象也很神奇。
师:你还知道日常生活中的哪些神奇?
生甲:隔着放大镜看物体,并不是总是放大的。
生乙:在高山上烧水,水都开了,却并不怎么烫。
师:同学们不仅留意大自然中的神奇,而且还通过观察、体验知道了不少生活中的神奇,说明同学们是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希保持这良好的习惯,今后在物理这门学科的学习中肯定会取得很好的成绩,将来肯定会大有作为的。
三、归纳与孝习过程评估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
生:讨论、归纳得出大自然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很神奇,这些神奇可以通过学习科学知识,加以解释的。
师:你归纳得很好,说明你上课很认真,大家掌声鼓励。每个同学都对自己在这节课的表现进行具体评估。
四、课后练习与生成活动设?
1.你还知道自然、生活中的哪些神奇?(事例不少于两个)
2.观察太阳和月亮的运动及色彩变化。
3.观察风筝的构造,探究风筝在什么条件下能上升,每位学生制作一个风筝,看谁的风筝飞得高,飞得时间长。
五、板书设计
第一节走进神奇
1.大自然的一些现象很神奇。
2.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也很神奇。
六、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