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名言146句

韩非子名言146句。

“欲得力士而听其自言,虽庸人与乌获不可别也;授之以鼎俎,则罢健效矣。”名言警句教育我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是做仁爱的人,名人格言是我们获取人生智慧的一面镜子。什么样的名人格言会更好地帮助大家呢?如果你对 "韩非子名言" 感兴趣以下是一些相关内容,我希望这些句子能够澄清一些困惑的地方!

韩非子名言【篇1】

1、明主之行制也天,其用人也鬼。天则不非,鬼则一不困。

2、◆[点题]这里表达的基本上就是黄老学派虚静无为的思想。《老子》四十五章: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另外,《荀子&天论》所谓大巧在所不为,大智在所不虑。同样表达了这一思想。圣人所要排除的是小智小巧,所要成就的是大智大巧。

3、◆[译文]没有比政令清简的好处更大的了。没有比天下太平更久的了。

4、韩非子曾经提到过,没有困难就没有进步,只有克服困难才能走向成功。

5、◆[译文]拿关系疏远的和关系亲近、受到宠信的相争,在常理上不能取胜;拿新客和故旧相争,在常理上不能取胜;拿违背君主心意和投合君主好恶相争,在常理上不能取胜;拿地位低贱的和位尊权重的相争,在常理上不能取胜;拿一个人和一国人相争,在常理上不能取胜。

6、◆[译文]现在普通人家治理产业,用忍受饥寒来相互勉励,用吃苦耐劳来相互督促,即使遭到战争的灾难,荒年的祸患,仍然能吃饱穿暖的,一定是这种人家;和吃好穿好来相互爱怜,用安逸享乐来相互照顾,遇到灾荒年月,卖妻卖儿的,一定是这种人家。

7、◆[点题]韩非子这个命题讲了几段故事,下选举一段示意。齐人夷射陪王喝酒,大醉而出。受过刖刑的看门人说:您不能给我剩一点喝?夷射(mà)道:滚开!你这个***!看门人怀恨在心,就往门口泼了些水,像尿一样。次日齐王出门,问是谁尿的,看门人说是夷射,齐王就把夷射给斩了。

8、人主使人臣言者心知其端以责其实,不言者心问其取舍以为之责,则人臣莫敢妄言矣,又不敢默然矣,言、默则皆有南矣。

9、出自先秦《韩非子·有度》。一民,统一人民的思想与行为。之,的。轨,法则、法度。莫,没有。法,法律、法度。这句话以法律、法令在统一人民思想、规范人民行为和维护国家稳定方面的重要性。任何社会都强调法制,原因正在于此。

10、◆[译文]掘掉树根,树木就没有生气了。

11、◆[点题]《说难》主要是指向君主进说的困难。进说关键在于因势利导。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12、◆[点题]这是古代格言,本属韵文。它告诫人们,谨慎是成功的法宝,粗枝大叶不行。

13、绝其望,破其意,毋使人欲之。

14、◆[译文].贪心固执,喜欢私利,这是亡国杀身的根源。

15、夫安利者就之,危害者去之,此人之情也。

16、【韩非子名言】民之性,恶劳而乐佚(安息)。

17、与之论大人,则以为间己矣;与之论细人,则以为卖重。论其所爱,则以为借资;论其所憎,则以为尝己也。扯省其说,则以为不智而拙之;米盐博辩,则以为多而久之。略事陈意,则日怯懦而不尽;虑事广肆,则日草野而倨侮。此说之难,不可不知也。

18、◆[点题]《商君书&更法》:疑行无成,疑事无功。《史记&齐悼惠王世家》: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均可与此参验。

19、◆[译文]互不相容的事情,是不能并存的。

20、◆[点题]韩非是法家人物,而法家一般是主张奋发有为的;黄老是道代表,而道家一般是主张虚静无为的。在此,韩非实际上表达的是有为本乎无为、阴为阳基的思想。宋人苏辙《东轩记》:循理以求道,落其花而收其实。

21、韩非子提到过,权谋虽可害人,但若用得好则能导致繁荣与安宁。这个句子提醒我们要正确运用权谋,以促进社会的发展。

韩非子名言【篇2】

22、◆[译文]事情到了紧要关头,不要再拖拖拉拉。

23、◆[译文]小腿比大腿粗,难以快步跑路。

24、强以其所不能为,止以其所不能已,如此者身危。

25、◆[点题]在两个对等国家中,一国有人才而趋于强大,一国无人才而相形见绌,后者自然会对前者产生忧患。《史记&商君列传》引古逸诗:得人者兴,失人者崩。

26、呐者言之疑,辩者言之信。

27、祸难生于邪心,邪心诱于可欲。可欲之类,进则教良民为奸,退则令善人有祸。

28、◆[译文]如果贵为君主而把他群臣的言论向外泄漏,那就像没有底儿的玉杯一样。即使臣下怀有极好的德才,谁也无法充分献出谋路,因为总要被泄漏出去的。

29、◆[译文]挥霍无度,家境就会贫困;骄横放纵,行为就会暴虐。

30、◆[译文]最合情合理的话是逆耳冲撞的,除非贤圣没人能听进去。

31、◆[点题]韩非子借用季孙终生庄重、最后被杀的事情,告诉人们行为不要太偏执的道理。簿孙一生严予律己,但只有那么一次疏忽,门客就以为是他是在蔑视自己,于是大家怨恨起来,就一同杀了季孙。

32、罪生甲,祸归乙,伏怨乃结。

33、◆[点题]战国时名家代表人物惠施说:当神射手羿张弓身箭的时候,越人争抢着为他举靶;当小孩子张弓射箭的时候,慈母马上躲进屋里关起门来。上出一段话就是对这一现象的总结,说的是,肯定与不肯定,决定着危险与不危险;危险与不危险,决定着信任与不信任。

34、先圣有谚日:不踬于山,而踬于垤。山者大,故人顺之;垤微小,故人易之也。

35、◆[译文]君主有时计谋得当,而想以此作为他个人独到的功绩,但进说者也知道这个计谋,这样就会身遭危险。

36、◆[译文]常常喝酒的,如是天子就失去天下,如是平民就失去性命。

37、◆[译文]泰山对土石没有好恶之心,所以能够形成它的高大;江海对细流不加选译,所以能够形成它的富有。

38、◆[点题]名不正,言不顺,所以呐言易疑;酿于心,出于口,所以辩言易信;这是人的常规反应。

39、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

40、◆[译文]针灸刺骨,所以身上一时疼痛,自己却能得到长远好处;忠言逆耳,所以心里暂且难受,国家却能得到长远利益。

41、◆[点题]韩非子认为,持家育子,严胜于宽。

42、◆[译文]言辞和顺流畅,洋洋洒洒,就被认为是华而不实;恭敬诚恳,耿直周全,就被认为是笨拙而不成条理;广征博引,类推旁比,就被认为空而无用,义微言约,直率简略而不加修饰,就被认为出口伤人而不善辩说;激烈明快而无所顾忌,触及他人隐情,就被认为中伤别人而不加谦让;宏大广博,高深莫测,就被认为浮夸无用;谈论日常小事,琐碎陈说,就被认为浅薄;言辞切近世俗,遵循常规,就被认为是贪生而奉承君主;言辞异于世俗,怿异不同众人,就被认为荒.唐;口才敏捷,富于文采,就被认为不质朴;弃绝文献,诚朴诚说,就被认为粗俗;动辄援引《诗》《书》,称道效法古代,就被认为是死记硬背。

韩非子名言【篇3】

43、出自先秦《韩非子·五蠹》。贾,做买卖。袖子长善于跳舞,金钱多善于做买卖。这句话以长袖善舞、多钱善贾为喻,说明一个道理:有所凭借才能做好事情。

44、◆[点题]这段话本是孔子所说,韩非子引用来说明公正行法的必要性。

45、◆[点题]俗语说,人怕三不理。不予理睬是对对方的蔑视,最能伤害自尊心。韩非子在此是为下文作铺垫的,下文说:现今人们行礼,本是要沟通彼此朴实的心意,却反而造成了指责的借口,由责而争,由争而乱。因而《老子》讲,礼是忠信淡薄的表现,是引起混乱的开端。

46、◆[点题]勤俭持家,淫奢破财,这反映了地主阶级在上升时期对发展生产的重视。

47、◆[点题]黄老学派的清静无为、以柔克刚思想,经韩非发挥,成为君上驾驭臣下的手段。《老子》四十一章: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48、◆[译文]了解臣下的莫过于君主,了解儿子的莫过于父亲。

49、◆[译文]收藏贵重器物而屡屡加以挪动,损毁就会很大。

50、◆[译文]慈母对于幼子的爱是任何其他的爱都无法超过的。但是孩子有不良行为,就得让他受教师管教;有了重病,就得让他就医治疗。不受教师管教;就会犯法受刑;不就医治疗,就会临近死亡。慈母虽然爱孩子,却不能使其子免受刑罚,挽救死亡,那么能保存孩子的就不是母爱。

51、众人之为礼也,人应则轻欢,不应则责怨。

52、此与楚人鬻珠、秦伯嫁女同类,故其言金不辩。

53、佚则荒,荒则不治,不治则乱,而赏刑不行于天下者必塞(法家政治行不通)”【解释】法家不让人民安息,秦始皇调用全国四分之三的壮年劳动力做苦力,这样,法家政治虽然行得通了,但人民却要让统治者淤塞而死了。

54、◆[点题]此语与《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说法相似。

55、◆[译文]宠臣过于亲近,必定危及君身;臣子地位太高,必定取代君位;妻亲不分等级,’必定危及嫡子;兄弟不服,必定危害国家。

56、韩非子的名言中有一句颇为警示,众人拾柴火焰高。这句话告诫我们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只有众人齐心协力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57、计者,所以定事也,不可不察也。

58、◆[译文]不要吹毛去挑小毛病,不要洗了污秽去细寻难以察知的缺陷。

59、◆[点题]这里引用一些古书中与此相关的警句,以资参证。《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载司马侯语:侈将以其力毙,专则以实毙之。《管子&中匡》:沉于乐者洽于忧,厚于味者薄于行。《管子&形势》:代矜好专,举事之祸也。

60、◆[译文]君主出售官爵给臣子,臣子出售智力给君主。因此,只能依靠自己,不能依靠旁人。

61、欲得力士而听其自言,虽庸人与乌获不可别也;授之以鼎俎,则罢健效矣。

62、◆[点题]人的认识要借助客观标准,人的行为要遵循客观规律。

63、◆[点题]这里所说的道理,可以分开理解,即道为普遍法则,理为特殊规律。

韩非子名言【篇4】

64、◆[点题]这段话强调了善用心计的重要性。刘禹锡《论西戎表》说:计熟事定,举必有功。凡事都是如此,多

65、◆[译文]小心谨慎,一天比一天谨慎,如果能谨慎地遵循自然法则,天下就可以据为已有。

66、◆[译文]人在生病时就尊重医生,遇有祸害时就害怕鬼神。

67、◆[点题]千金玉卮,通而无当;瓦器有当,可盛酒浆。堂谷公问:君在渴时要哪个?韩昭侯答:要瓦器。由此引出了这则箴言,而昭侯在听了堂谷公的劝诫后,每有大事,一定要单独睡觉,唯恐说梦话时泄密。

68、◆[译文]君主对说话的臣子,一定要他显露出来龙去脉,从而责求他的实效,对不说话的臣子,心须问他赞成还是反对,从而明确他的责任,那么臣子就不敢乱说,又不敢不说了,说话和沉默就都有了责任。

69、不听其言也,则无术者不知;不任其身也,则不肖者不知。听其言而求其当,任共身而责其功,则无术不肖者穷矣。

70、事至而结智,一听而公会。

71、民独知兕虎之有爪角也,而莫知万物之尽有爪角也,不免于万物之害。

72、◆[点题]说难说难,是进退两难。而下级向上级进说尤其困难,臣子向君主进说难乎其难。在此,韩非子为读者讲了一个发人深思的故事:宋国有一家富人,住宅的墙被大雨冲坏了。儿子说,不快点修复坏墙,日后一定会遇上窃贼。邻居的老汉也是这么说的。这天晚上,富人家果然遭了盗,但富家翁却认为:自己儿子聪明过人,料事如神;邻居老汉预知其事,说不定就是他偷的。

73、◆[译文]商汤因为得到了伊尹,结果仅凭百里国土而成为天子;齐桓公因为得到管仲,结果成为五霸之首,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秦孝公因为得到商鞅,领土得以扩大,兵力得以强盛。

74、可必,则越人不疑异;不可必,则慈母逃弱子。

75、◆[点题]随便皱眉,人家会以为你是在责备;随便发笑,人家会以为你是在鼓励。有一次韩昭侯让人把自己穿旧的裤子收藏起来,侍从说他太吝惜了,连旧裤子都不舍得送人。他说了上出一段话,指出:我一定要等到有人立了功,才拿出来赏赐他。

76、◆[点题]天时,地利,人和,物理,四方参验,八面权衡,是非既明,不难成功。

77、◆[点题]言论和职事相一致,职事和功效相一致,就是贤臣,就该受赏;否则,就是恶臣,就该受罚。而君主执掌罚大权制约臣下,法治便得以推行。

78、◆[点题]俗语有言:手臂拗不过大腿。

79、◆[点题]这句话引自《老子》,说的是养生之道,推论的基础是自然规律,引申的用法是治理社会等等,根深蒂固一语源出于此。汉代张衡《西京赋》:流长则难竭,柢深则难朽。

80、◆[点题]从哲学上讲,矛盾双方的转化是必然的,矛盾双方转化过程的不衡定也是必然的。

81、◆[译文]私人怨恨不关公家事务。

82、◆[点题]韩非子说:天下有信数三:一日智有所不能立,二日力有所不能举,三日强有所不能胜。唐尧、乌获和孟贲、夏育的事例,就是为了分别说明这个道理的。但从事例本身的用语看,还可以看出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的道理。

83、◆[译文]火的样子是严酷的,所以人们很少被烧伤;水的样子是柔和的,所以很多人被淹死。

84、◆[译文]一一听取,愚和智就不会混淆;督责臣下,真和假就不会夹杂。

韩非子名言【篇5】

85、◆[点题]言不求华丽,事必求实效。据司马迁《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记载,韩非子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

86、◆[点题]意义很明白,毋需多言。

87、他也说过,善与不善的分野主要在于行为的善恶。这句话提醒我们要始终坚持做正确的事情。

88、◆[译文]言论直爽的人不为人所容,不为人所容就会危及自身。

89、◆[译文]频频接见某人,长期留住某人而不予任用,奸臣就会疑惧起来,就会像惊鹿一样四下逃散。

90、◆[点题]这段话用偶句形式揭示了言与知、智与忠之间的辩证关系。汉代杨雄《法言&问神》:无验而言这谓亡。宋代苏洵《远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与此可合观。

91、“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出自战国时期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的著作《韩非子.有度》。作为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子一直相信,法律是决定国家强盛与否的关键,而要保证法律的实施,则要依靠执行法律的人。只有执行法律的人公正执法,坚决执法,法律才会真正地落实到现实当中。

92、◆[点题]这段话引自《老子》,说的是圣人的操守。韩非子对山的解释是:众人多而圣人寡,寡不敌众是必然的。如果圣人要勉强地去教导众人、改造世俗,那就会招来责(mà)和仇恨,危害身体和寿命。因此,圣人便只有采取对己修身养性、对人听之任之的态度了。

93、◆[点题]狂风恶浪等闲看,小河沟里看船翻;小心谨慎走天下,大跤跌在低门坎。

94、出自先秦《韩非子·有度》。刑过,惩罚有罪之人。遗,遗漏。匹夫,指最平常的百姓。依法惩罚有罪之人要不避权贵,奖赏有功之人要不遗漏贫贱普通之人。这句话以赏罚要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95、◆[点题]韩非子为这个论题讲了一个故事:春秋未期,智伯率领赵、韩、魏灭了中行的范后,智伯向韩、魏索要土地,韩、魏给了,向赵索地,赵襄子不给,于是智、韩、魏联军围攻赵氏。赵氏被困期间,秘密策反韩、魏,事为智伯手下的智过发觉,但智伯却没有听从智过的.一再规劝,最终被赵、韩、魏所灭。人心不足蛇吞象,反认他乡是故乡;智伯真是既贪且愎,自取灭亡。

96、【韩非子名言】人之治民,先治者强,先战者胜”(圣人治国,未等用刑,人民就服法,这样国力就强大;未等开战,就稳操胜券,这样必胜无疑)【解释】圣人就是善于恐吓人民的统治者

97、◆[点题]直言害身。

98、◆[译文]用最聪明的去进说最圣明的,未必一到就被接受,伊尹说汤就是这种情况;用聪明的去进说愚蠢的,必定不被接受,周文王进说商纣就是这种情况。

99、◆[译文]有小聪明的人不能让他谋划事情,有小忠诚的人不能让他掌管法令。

100、◆[译文]甲犯了罪,祸归于乙,怨恨就产生了。

101、【韩非子名言】治民无常(没有永恒不变的常规),唯法为治。

102、◆[点题]官爵可理解为官职和爵位,智力可理解为智能和体力。主卖官爵,臣卖智力一句话,一下子把君臣关系变成了商品关系。那么要做到公平合理的杠杆是什么呢?按照韩非子的观点,是法;自恃无恃人也只有在法治条件下实行。

103、贵人或得计而欲自以为功,说者与知焉,如此者身危。

104、欲利而身,先利而君;欲富而家,先富而国。

105、◆[译文]车匠造好车了,就希望别人富贵;棺材匠做好棺材,就希望别人早死。并不是车匠仁慈而棺材匠狠毒:别人不富贵,车子就卖不掉;别人不死,棺材就没人买。

韩非子名言【篇6】

106、深其根,固其柢,长生久视之道也。

107、韩非子强调,“养生是一种修炼,而非外力的依赖。”这个观点提醒我们要注重养生,重视自己的身心健康,而不是仅仅依赖外部因素。

108、因天之道,反形之理;督参鞠之,终则有始。虚以静后,未尝用己。

109、◆[点题]《论语’.先进》:过犹不及。《周易&谦》:满招损,谦受益。韩非子在此表达了相似的意思。

110、善毛啬、西施之美,无益吾面;用脂泽粉黛,则倍其初。

111、◆[译文]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耻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有危险。

112、法与时转(法律随时代而变化)则治,治与世宜(治国的措施适应社会现实)则有功”【解释】儒家、道家都主张回到旧时,不变法统,惟有法家眼睛向前看,主张变法。

113、◆[译文]男子五十岁而好色之心不减弱,女子三十岁美貌就衰减了。

114、明主之爱一颦为颦,而笑有为笑。

115、韩非子诚信名言:小信诚则大信立。

116、◆[译文]巫祝为人祈祷时总是说:愿你长生千秋,万寿无疆!这种千秋万岁的声音在耳边喋喋不休,可是使人多活一天的应验也没有,这就是人们看不起巫祝的原因。

117、◆[译文]明君连自己的一颦一笑都要加以珍惜,颦有颦的目的,笑有笑的目的。

118、◆[点题]世间一切事物都有它自身的运动规律并释放一定的能量,如果人们违背了规律或接触的能量超过了自身的承受能力,那么它们就会像凶猛的野兽一样扑向人们。

119、◆[点题]这句话可以说是韩非子为君主设想的一种至高境界。在这一境界中,天鬼合一,人神合体;阴阳合道,动静合理;既唯我独尊,又唯我独得;既君临天下,又无影无踪。

120、◆[译文]奢侈和懒惰的人会贫穷,而勤劳和节俭的人能富足。

121、◆[译文].喜欢某人而不能给他好处,憎恶某人而不能给他处罚,要想求得别人畏惧并尊重自己,是不可能的。

122、◆[译文]即使有唐尧的智慧,但如果没有众人的辅佐,大功也建立不起来。有乌获的力气,但如果得不到别人帮助,也不可能自己举起自己;有孟贲、夏育的勇猛,但没有法术作为保障,仍不能总是取胜。

123、◆[译文]不用事实加以检验就对事物作出判断,那就是愚蠢;不能正确判断就引为根据,那就是欺骗。

124、◆[译文]明君对于宫内的夫人美女,欣赏她们的美色而不理睬她们的禀告,不准因私请求。

125、◆[点题]韩非认为,人的欲望,大致不外名利两端,人的表现,大致可分阴阳两套,而其间的分分合合,则复杂多变,难以一律,于是乎君主设钩张网,引来进说者左右周旋。这样一来,进说者既要仰人鼻息,又被蒙在鼓里,稍有不慎,就可能失足。

126、◆[译文]巧匠目测合乎墨线,但必须先用规矩作标准。

韩非子名言【篇7】

127、◆[译文]孔子说:按昭仪表取人吧,在子羽身上出了差错;按照言谈取人吧,在宰予身上出了差错。

128、◆[点题]人穷怕来客,人富怕冷落。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款待路人而不招待幼弟,并不是疏远亲人而偏爱客人,而是粮食多少不同的缘故。

129、缓心而无成,柔茹而寡断,好恶无决而无所定立者,可亡也。

130、◆[点题]韩非子在这句话前有一大段的铺垫,大意是说:在治理得极好的社会里,法制也比早晨的露珠那样纯洁质朴,人们的心中没有积怨,人们的口中没有烦言;没有残兵败将的狼狈不堪,也没有英雄豪杰的光荣史册。

131、◆[点题]这段话是韩非子为阐明《老子》自见之谓明的论题而说的,他还讲了一段故事:楚庄王想进攻越国,理由是越国政乱兵弱。杜子说,人的眼睛能看见百步以外的东西,但却不能看见自己的睫毛。现在楚兵也够弱的,楚政也够乱的,怎么好拿了政乱兵弱的理由进攻越国呢?于是庄王听从杜子劝谏,停止伐越。

132、说有必立而旷于实者,言有辞拙而急于用者。故圣人不求无害之言,而务无易之事。

133、韩非子认为“多听少言,患得患失”,这句话告诫我们要多听他人的意见,少发表自己的言论,并且不要因为得失而担忧。

134、有术而御之,身坐于庙堂之上,有处女子之色,无害于治;无术而御之,射虽瘁月9瞿,犹未有益。

135、◆[点题]韩非在此论题下叙述了这样一则故事:齐相管仲年‘老时,向桓公举荐隰(xi)朋继承相位,而力谏醒公不要重用竖刀、易牙、卫公子开方等奸臣。后来齐醒公没有听从管仲的意见,不用隰朋而重用刀,结果竖刀与易牙、卫公子开方作乱,饿死公。一代霸王桓公死后,三个月没人收葬,尸体上的蛆虫都爬到了门外。

136、◆[点题]韩非子借用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的道理,说明法治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奖赏的诱导,没有刑罚的威严,放弃了权势,丢掉了法度,即使是让圣贤挨户劝说,逢人辩论,那对社会的治理也起不了什么作用。

137、道,譬诸若水,溺者多饮之即死,渴者适饮之即生;譬之若剑戟,愚人以行忿则祸生,圣人以诛暴则福成。

138、◆[译文]人的本性,财用富足了,就会懒于劳作。

139、◆[译文]父母寄希望于子女的,行动上是想让他们安全有利,做人上是想他们不去犯罪。

140、◆[点题]这段话是用来解释《老子》祸莫大于可欲的。韩非子在祸与可欲之间加进了邪心,使《老子》语意前后贯通,豁然开朗。《尉缭子&治本》:欲生于无度,邪生于无禁。可参看。

141、◆[点题]韩非子在上文中这样解释说:慈母对于幼子,总是致力于给他幸福;致力于给他幸福,就千方百计地免除他的祸害;免除他的祸害,就要考虑周详;考虑周详,就能获得事理;获得事理,就必定成功;必定成功,行动起来就不再犹豫;不犹豫叫做勇敢。最后导出《老子》的一句话:慈,故能勇。

142、◆[点题]水火不相容,冰炭难同器。韩非子在此主要指的公私不两立,他说:古者苍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谓之公,公私之相背也,乃苍颉固以知之矣。今以为同利者,不察之患也。

143、◆[点题]春秋时郑相子产临终,告诫将要继承相位的游吉,要严刑峻法而不要手软,说了上出一段话。子产死后,游吉没有听从子产的告诫,结果盗贼蜂起,派了大军才下去。事后游吉感慨说,早该听从子产的劝说,从严治国,从重立法,像火一样,而不要像水一样。

144、虽有乎千金之玉卮,至贵而无当,漏,不可盛水,则人孰注浆哉?

145、◆[点题]这句话出自《老子》。《老子》-书,又名《德道经》,德是道的社会化表现,所以是个内涵十分丰富的哲学术语。

146、◆[译文]政事要根据时代变化,措施要针对社会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