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画陈作文十二篇

糖画陈作文十二篇。

糖画陈作文(篇1)

昨天,我正兴致勃勃地看着CCTV5播放的冰舞世界杯,突然,美好和谐的比赛场面,优雅迷人的运动员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诱人的糖画广告。只见糖画色泽金黄,晶莹剔透,不由得勾出了我的馋虫,第一次吃糖画的场景在我脑海中闪现出来。那是在成都的宽窄巷子里,第一眼看到糖画,我就喜欢上了它,它的颜色,形状和味道至今还吸引着我。记得当时淋糖画的爷爷几分钟就做好了,但具体怎么做的,我却没留意,似乎很简单。顿时一个念头在我的脑袋里灵光一闪:尝试做一次糖画。

在这个新鲜的想法的驱使下,我好似弹簧嘣地从沙发上站起来,拿起手机,查找糖画的做法。我粗略地浏览了一遍,暗自高兴,制作方法不复杂,而且材料家里都有。

我去征求妈妈的意见,妈妈让我大胆去尝试。我满怀信心走进厨房,踮起脚尖打开厨柜门,拿出一袋冰糖,抽出塑料刀板,翻出不锈钢锅,找到两个碗,一个碗放冰糖,一个碗放水。按照度娘的指导,我把冰糖倒入锅中,点燃火,再把冷水倒进锅里,边加热融解边用超长筷子搅拌。五分钟过去了,十分钟过去了怎么才不见网上说的糖稀呢?我越来越急,加快搅拌速度,只见一个个漩涡高低起伏。二十分钟过去了,它已变成金黄,但依然是水状,我已等不及了,颜色变黄了,应该可以淋画了吧,我暗想。于是我找来铁汤勺,舀出糖稀,准备在塑料板上画画了。

画什么呢?先画一只大蝴蝶吧!我自言自语。因为我第一次吃的糖画就是一只漂亮的大蝴蝶形状,至今还记忆犹新。开始淋了,我把糖稀按照蝴蝶状往塑料板上淋,本以为糖稀会自然地厚薄均匀,可没料到的是铁勺微微倾斜了一下,糖稀流出一大片,,形状也毁了。看着这乱糟糟的局面,我宽慰自己:反正一进嘴也就没了形状,干脆就不要图案了

几个小时过去了,糖还是稀稀的,根本没法拿起来,和我预期的样子大相径庭,我极度失望,但又无可奈何。我知道没戏了,这次尝试彻底失败了。奶奶看着一片狼藉的灶台,和蔼地安慰我:看似简单的事情做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看看哪里出了问题,可以再试试。看着奶奶用力洗去塑料板上的糖稀,我心中有说不出的沮丧,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我不甘心,我再一次去找度娘,我才发现糖和水的比例不对,本应该是1:1,而我却自作主张搞成了1:2。关键的一步错了,也就失去了品尝自己动手做的糖画的机会。

淋糖画的失败告诉我做任何事情之前,要有充分的准备,尤其是学做一个新品,先得仔细阅读方法指导,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而不是了解一个大概就急于下手去做。这次尝试虽然失败了,但我认真学习之后,我还会有下一次的尝试。

糖画陈作文(篇2)

一天,我到月牙湖公园门口玩,刚跨进大门,就看到一群人围着什么东西,里三层,外三层,好不热闹。我见了,想凑个热闹,就硬是挤了进去。

噢,原来是一个艺人在做糖画呢!活泼可爱的小兔,仰天长啸的马儿,威风凛凛的老虎看着这些惟妙惟肖的糖画,我垂涎三尺,缠着妈妈给我买,妈妈经不住我纠缠,只好同意了。

那个艺人是个笑吟吟的老爷爷,他见我走来,便指着转盘说:小朋友,你来转个动物,我给你做。我轻轻拨动指针,指针飞速转了起来。快要到我的生肖了,我紧紧盯住指针,急切地说:停!停!那个指针像是能听懂我的话似的,竟停住了!我高兴极了,在老艺人旁边蹦蹦跳跳。

接下来就该做了,这是最关键也是最精彩的部分。只见老艺人撸了撸袖子,拿起勺子,舀了一勺糖稀,把勺子移到大理石板上,微微地倾斜。糖稀像丝线一样流到了石板上,他的手在大理石板上来回地挥动,不一会儿,一条蛇的轮廓就出来了。他又拿了一根竹筷在蛇上轻轻一滑,蛇身上的花纹就显现出来了。旁边的人不禁拍手叫好,我也赞叹道:真是巧夺天工!最后,老艺人拿了一根竹筷按到了糖画上,用铲子一挑,一只活脱脱的蛇就呈现在了我的眼前。

我连蹦带跳地跑到妈妈身边,大口大口地咬了起来。嘎嘣,嘎嘣,真甜啊!

如果你问我:最欣赏并喜欢的民间艺术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说:糖画。

糖画陈作文(篇3)

今天,妈妈说要带我和妹妹一起出去玩,我听了一蹦三尺高!过了一会儿,我和妈妈就出发了。

在路上,妈妈说:要先去新华书店买一本书,然后去当湖公园转一圈。我本来是不想去当湖公园的,而是想去东湖。可是买完书,我在新华书店门口看见一个小妹妹手里拿着一个用糖做成的画,它是一只蝴蝶,它画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真像活的一样,一阵风吹过,好像在翩翩起舞,真漂亮啊!我看那个小妹妹津津有味地吃着,感觉看上去应该很好吃的样子,不,应该说就是超级好吃的样子,我真想也买一个糖画,尝尝这种甜滋滋的味道啊!

我看了看周围,没有人在卖糖画,难道已经卖光了,人也走了吗?这时我想:那应该会在当湖公园里吧。我马上叫妈妈带我去当湖公园。到了当湖公园,我找了好久也没找到,最后在一个人群里找到了。我看见叔叔先把冻成冰块的糖放到热锅里,然后拿一个勺子盛满,最后把它倒在玻璃上,不一会儿的功夫一条龙就画好了,它真像活的一样,好像马上要飞到天上去了;一会儿又画了一匹马,瞬间,一匹黄色的马就出现在我们眼前,它在草地上开心地奔跑;一会儿又画了一只凤凰,它飞起来的时候尾巴后面还有七彩的光。但我买了一只兔子,它在吃萝卜,好像在说:萝卜真好吃啊!你要不要尝一尝?我想你吃一口心里肯定甜滋滋的。

我吃着甜甜的糖画,高高兴兴地回家了。我们一路吃着,笑着,不知不觉中把兔子吃萝卜吃得变成了恐龙吃西瓜,真是厉害啊!

糖画陈作文(篇4)

据说,山塘街上的民间高手极多。有唱民歌的、有弹琵琶的、有卖织布的、有卖糖葫芦的,当然,还有卖糖的。糖,大家都很熟悉吧。在山塘街上买的糖,那可不是一般的糖,是讲究做法及卖法的。

从山塘街入口进去,大概走两三分钟,你就会看见一大群人围在一辆小车旁,车上摆着许多做糖画的工具,那便是糖爷爷的店铺了。

这家店的生意怎么这么好?我挤进人群里,看到这样一幅画面:“糖爷爷,我要一个糖!”有个小朋友叫到。“好嘞!”爷爷笑着答应。那位小朋友在十二生肖的转盘上轻轻一拨,转盘便“呼呼呼”地转了起来。三、二、一,转盘停了,指针落在一只小兔子上,那位小朋友说:“好,我就要小兔子!”

只见糖爷爷利索地用勺子从烧糖的锅中舀了一勺深棕色的焦糖。接着他左笔画一下,右笔画一下,又在空中把融化的糖倒了下来,融化的糖像瀑布一样,从勺子里泄出来。他像写毛笔字一样趁着糖还没有落到板子上,拿着糖勺子在空中挥舞了几下,一丝一丝的糖从空中落下,仿佛下雨一般。很快这一丝一丝的糖组成了小兔子的身体,糖爷爷又像变戏法似的掏出一根竹签,在兔子的头上点了一点。点完后,我才恍然,原来这是兔子的眼睛啊!

不得不说,老爷爷的做法和卖法,都称得上高手。这做出来的动物,也是像活了一般。不仅好看,而且好吃。做出的糖甜而不腻,吃了不会让人口渴。刚刚新鲜出炉的糖画,还是热腾腾的呢!

山塘街有许许多多卖糖的铺子,唯独这一家生意兴旺。每次我去买糖,店门口都排起了长龙,让我等了好久。那些买糖的人一个个叫道:“糖爷爷,来个糖!”“谢谢糖爷爷!”大家不知道他姓甚名谁,只知道叫他“糖爷爷”。

糖画,也是一种民间艺术吧。每次我去山塘街的时候,都会去糖爷爷的店铺买糖画。我想,我去买的不仅是糖爷爷做糖画的高超手艺,更多的是这种传承民间技艺的精神!

糖画陈作文(篇5)

我每次去步行街都要陈爷爷的糖画,陈爷爷也有一坨稀疏的白发,脸上有一条又一条的皱纹,一看就知道六七十岁,上眼皮耷拉着,下眼皮肿肿的,鼻子上架着一副老花镜,他做的糖画,吃了一口就停不下来,你可不信。没吃过的不信,吃过了恐怕魂都要被勾走了呢。

陈爷爷又来了,他正在给一位抽到凤凰的小朋友画。他神色泰然,目不转睛的盯着缓缓流下的糖稀,手起起落落,撸一会儿,左一会儿,右一会儿,滴、点、戳、压。这些技法都如此熟练,我看到了,手不敢自主的上下摆动起来,不经意间,金灿灿的羽毛丰满了,展翅欲飞,栩栩如生。

我心里甜甜的,糖画不只是一种食品,还是一件耐人寻味的艺术品,陈爷爷神乎其技的手法,让我拍案叫绝。那陈爷爷看着我们快乐的样子就露出灿烂的微笑。

糖画陈作文(篇6)

听说我们村住着一位糖画手艺人,我便吵着让爸爸带我去拜访他,去看看这小小糖画,为何能称得上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原文。

"邓爷爷,您好。"推开老旧的木门,我终于见到了邓爷爷。只是,除了一身糖味,他也跟普通老人没什么区别呀,跟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小朋友,快坐快坐。"邓爷爷热情的招呼我,拿了一个小板凳让我坐下后,就起身去拿了一个塑料袋来。一打开,只见满袋子都是他的家伙什:起子、勺子、竹签、糖等等。我以为糖画工具只有勺子,现在我才知道,原来小小的糖画工具也有这么多名堂。

邓爷爷就开始制作糖画了。他先往锅里倒了些水,又伸手往糖罐摸了一些白砂糖撒进水里,再放入红糖及少许饴糖,过程十分流畅。他从始至终没瞟过一眼糖,做了这么多年糖画,比例他早已烂熟于心。

接着,是最重要的熬糖了,糖的成色及最终能否凝固都看这一步。邓爷爷用勺轻轻搅动着,边搅还与我谈起了自己原文。原来,爷爷是四川人,少年时期随父亲来到了福建,就再也没回去过。几十年来,他靠糖画养活了膝下一双儿女。他的儿子曾要给他买现代的糖画机、糖画笔什么的,既方便还省时间,可他拒绝了,他说那样画出来的东西是没有生命的,只有这薪火相传的倒糖人技术,才能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

说着说着,糖的已经熬好了,爷爷拿出勺子舀了一勺糖,在石板上飞速倒铸,不一会儿,一只凤凰就勾勒好了,那线条根据不同部位,有的粗,有的细,我不禁觉得一只涅槃重生的凤凰飞到我面前原文。它的眼睛仿佛注视着我,我迫不及待地抓起来,舔了一口,好甜!咬了一口,真脆!

爷爷看我赞不绝口,喜笑颜开,也给自己倒了一只老鼠,边舔边说,自己已是年过七十古来稀,糖尿病什么都有,糖画是禁忌,可他还是时不时给自己倒一个,倒不是为了好吃,自己味蕾早就退化了。为的,只是那一份对家乡的感情。可惜,现在大家都用起了糖画机器,他很怕有一天,手工糖画技术成了博物馆中的"恐龙化石",人们只能在历史书上看见这种方法,再也没人吃得到如此传神的糖画了,只能吃到冰冷的、毫无温度的糖画。

临走,邓爷爷又画了一只公鸡报晓让我带走。看着那栩栩如生的公鸡昂首打鸣,回想着爷爷的话,我心里沉甸甸的,真希望有机会学习糖画,让这一传统技艺后继有人.

糖画陈作文(篇7)

在雨山湖公园的门口,总能看到一位卖糖画的老爷爷在摆摊。小时候,每次去那里都会顺手买一个糖画。老爷爷做生意从不吆喝,只要他把栩栩如生的糖画往那架子上一搁,周围就会自动围过来一大群人。

老爷爷身着便装,脸上满是岁月刻印的皱纹,休息时,他便会悠然自得地点上一根香烟,欣赏着湖边的美景。有一次,我想买一个糖画龙,便在摊前仔细看他作画。只见他拿起一个小勺,从桶里挖了少许糖稀,倒在小碗里。他手一抖,糖稀便泼撒在一块白色的铁板上,瞬间勾勒出了龙的外形。接着,老爷爷小心翼翼地把龙身的线条、细节依次画出。周围的人发出声声赞叹:啊,就像真的一样!这手艺可真好!不一会儿,他拿出一根木杆,把它放在糖画上,再用铲子轻轻一铲,龙便附着在木杆上,啊,我的糖画龙大功告成了!

每天,老爷爷都在公园门口摆摊,有些围观者想学习这门手艺。老爷爷也想将这项传统技艺传承下去,于是,他收了一些徒弟,教他们怎样熬糖稀,怎样把握糖稀的用量如今,他的徒弟们也在城市县区开了一些糖铺,我相信会有更多人了解糖画的历史文化,我希望会有更多人能传承这门古老的手艺!

糖画陈作文(篇8)

记得那次我们去看灯展,说真的,灯展并没有引起我多大的兴趣,我却被灯下的糖画摊吸引住了。糖画,顾名思义是以糖来作画,这道挺新鲜的,我连忙走过去看个究竟。那个糖画人四五十岁,穿着一件朴素的灰色外套,身旁围着许多人。他用小汤勺舀起溶化了的糖汁,手腕轻抖,在石板上飞快地来回浇铸,一气呵成,随即用小铲刀将糖画铲起,粘上竹签,一匹栩栩如生的骏马就诞生了。它四蹄生风,鬃毛飘扬,好似要绝尘而去。围观的群众立刻发出“啧啧”称赞声。我旁边一个小不点看着看着,口水流了出来,不知到他是馋了还是看得入了神。这时,我着急地说:“我要一只蝴蝶。”糖画人手腕又轻抖着,眨眼间,一只飘飘欲飞的蝴蝶就“画”好了。它的一对翅膀薄的透明,翅膀上的花纹也异常清晰。就好似金丝线勾勒而成!我小心翼翼地拿着它,生怕一不小心就弄坏了。可是走着走着,糖画香甜的味道就勾起了小馋虫,我忍不住咬了一口,甜甜的味道直沁心田。

糖画惟妙惟肖,但糖画艺人的绝技更令人惊叹,虽然他们的职业很卑微,但是他们用一双灵巧的手,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快乐和幸福。

糖画陈作文(篇9)

画糖是民间艺术的一种,是用食糖牵丝做出各种造型。置地公园的里面有好几个卖画糖的,可是能勾住我脚步的,那就是坐在大松树下的一位画糖老人了。

画糖老人被里三层、外三层的围着,不仅有小孩还有大人,人人手上都有各式各样的画糖,栩栩如生的人物、吉祥花果、飞禽走兽……每个人脸上都有丝抹不掉的笑。

挤进人群,我踮起脚尖看到了这个画糖人,他看起来五、六十岁的样子,头发灰白,留一缕山羊胡,洁白的衬衫上嵌着几个金点在阳光的照射下,闪出一缕缕金色的的光,那双大手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

这不,画糖老人把刚烧好的糖稀往上一浇,金灿灿的糖稀嵌在大理石板上,那金光惹人的画面仿佛把我带进了童话里面的世界。一丝丝金闪闪的糖稀从勺中流出,好像一条条金色的瀑布,他以糖代墨、以勺代笔,几笔下来,一条龙、一只松鼠、一只兔子,竟魔法般被他勾画的栩栩如生,流着口水的我当时就被震撼地目瞪口呆。他的手悠然摆动地又好似一只小鸟,在空中舞之蹈之,忽快忽慢,飞丝走线;忽高忽低,粗细有致;一放一收,圆转流畅;一顿一抖,悄然有趣。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次的摆动,那金丝就会在大理石板上“叮――”的一响,极是好听,划过大理石板,立刻匀匀实实一道道金线,金的透亮、金的辉煌。看,正说着这会儿又做出了一只大蝴蝶。

我看呆了,目不转睛地望着画糖老人手中的画糖,小声地问:“老爷爷,能不能给我做一只凤凰?”

“好!”画糖老人笑着对我说,笑容是那样的慈祥。

他娴熟地拿起小铁勺,在大理石上挥舞,那高扬着的凤头真是精神,凤身上牵出的花纹也真是精致。我正津津有味地欣赏着刚刚做好的凤凰,我旁边一个小男孩可能也和我一样看得入了迷,一不小心把一小片糖浆碰洒在了凤凰上面,那个小男孩吓得躲到了一边,我大吃一惊地立在那里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但画糖老人没有慌张,拿起木杆,一下、两下,洒上去的糖浆立刻变成了一朵大花,真是有“画凤点睛”之笔啊!

我非常不舍地开始吃着我的画糖,味道好吃的我不禁说:“真甜啊,真好吃。”画糖老人笑着说:“看你们吃画糖的时候,你们啊,是甜在口中,我呀,是甜在心里。”直到现在想起来那一幕幕,我嘴边的口水总是不听话的流出来,在夕阳下,金灿灿的画糖还有画糖老人慈祥的笑容,都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

糖画陈作文(篇10)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州的糖画小学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独特美味。你看,北京的烤鸭,西安的羊肉泡馍,内蒙古的小肥羊,云南的过桥米线,山西的刀削面……从宴会上的正餐大菜,到街头的风味小吃,可以说数不胜数。作为一个苏州人,我对苏州地道的糖画情有独钟。

这个中秋,爸爸妈妈带着我再一次去山塘街,追随糖画的足迹。

在山塘街,人多,小吃也多。正因为这样,许多外国朋友慕名而来。琳琅满目的工艺品,各式各样的小吃,水泄不通的人群……

我们被人群挤着、推着,好不容易才到了卖糖画的地方。我和妈妈早就垂涎于糖画做工的精巧和口感的`醇美。这种心情,光一个迫不及待是不足以形容的。

看着师傅画糖画,我不禁入了神。只见他先舀一勺金黄的糖浆,伴随着阵阵糖香,然后勺子腾空侧转,糖汁缓缓地往下淌。随着手的移动,一只小兔子便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那游走的手腕,灵动的笔触,给人一种糖画世界就是江湖的感觉。而这位师傅就是指点江山的侠客。最后,师傅拿来一根小棒,往上面一按,再浇点糖浆在小棒上,等糖浆干了,轻轻地揭起,那兔子便“站”了起来。我忍着口水,屏住呼吸,深深地被这精湛的技艺震撼了。

从师傅手中小心翼翼地接过糖画,如获至宝。我细细端详着这幅糖画,可爱至极。那糖画在阳光中晶莹透亮,闪闪发光。我真想尝一尝,但又不舍得。阳光洒在糖画上,让它悄悄地发生着变化——马上就融化了,我只好一小口一小口慢慢地咬。糖滚入我的嘴里,很快消融了,舌尖上漾出一种久违的香甜。糖汁甜而不腻,清爽香醇。第二口,第三口……糖在我的胃里平添了充实,留给我的是满满的回忆,不忍心被其他代替。

是啊!那味道的确镌刻在我的味蕾中,说不清楚是对原汁原味的一种回味,还是对地地道道手艺人的一种赞赏。看着五花八门的食品,不由得心生馋意,可舍不得覆去了糖的味道,为了“唇齿留香”,只好竭力忍住。

朋友,听了我的介绍,你的舌尖是否已经蠢蠢欲动了呢?如果你住在苏州这座古城,就可以随时去山塘街,去邂逅这份美味,邂逅坚守着传统手艺的制糖人。

糖画陈作文(篇11)

糖画艺人

   摊子前有许多人围在那儿,我怎么也找不到一个好时机挤进去。终于,堆在摊子前的人们各自买下了他们想要的糖后,渐渐散去,师傅也能休息一会儿了。我趁机上前问道:“师傅,我能采访您吗?”(老师布置了采访艺人的作业)“嗯,好的,你说吧,可以帮我宣传宣传啊。”师傅爽快地答应着。我指着架子上的糖问:“这是什么呀?”“这是山城糖画,是起源于四川的山城。”“那糖画又是怎样形成的?”“要先把糖桨煮好,需要用白糖、蜂蜜和水,以前我做糖桨的时候,总是会把糖浆煮焦了。”“那您练了几年呢?”“从小开始练,已经练了30年了。”“生意好吗?你还想继续做下去吗?”“生意还可以,我想能干几年,就多干几年。”“那一个幅糖画多少钱呀?”“大的10元,小的5元。”“做这个手艺难吗?有什么窍门?”“不难,只是以勺为笔,以糖稀为墨作画。”“那你参加过什么活动?”“参加过拦街福、科技馆的民俗活动……”“那生活怎么样?”“四海为家,目前有了固定场所。”“手艺有传人吗?”“现在传人很难找呀,女儿也不想学这门手艺,没有传人,这门手艺就会失传了。”我问了一大堆,师傅有问必答。

   采访结束后,我买了一个马的糖画(因为我属马),只见他用勺子沾上糖浆在大理石板上挥了几笔,再小刀压了压,最后插上一根竹签,一匹栩栩如生的马就画好了。我舔了舔,真甜呀!我真有点舍不得吃,真不愧是练了30年糖画手艺的作品呀!

糖画陈作文(篇12)

我们身边老是有一些相貌平平的人,但他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我曾在报纸上看过这样一个新闻:一个18岁的男子因患肾癌而需换肾。他的父亲知道后决定为儿换肾,但因家景贫困无法出钱为儿换肾,父亲就跪在镜头前哀求泛博市民的帮助。当地市民看到新闻时纷纷落泪,都到病院去捐款。捐款人中有工人,教师和儿童。固然他们只是一些平凡的人,但他们都体现了助人为乐的美。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相信大家都在电视里见过这样一则广告:有一个小孩看见妈妈在给奶奶洗脚,心想:我也要给妈妈洗脚。他就去卫生间接了一盆水,固然抬起来很费力,但他没有打消这个动机。他的妈妈看见了他,他就笑着说:“妈妈,我来给您洗脚。”这体现了浓浓的孝心美。固然这对于我们只是一件小事,但未必大家都能做到,所以大家不能小看这些小事,由于里面可能蕴含着你往往想不到的意义。

奉献精神也是一种美。秋天,落叶会让你感到沮丧,由于它失去了生命。但你们有没有关注它的另一方面,当它们落地后腐烂,变为营养融入泥土,给大树提供营养,让它孕育新的绿叶。树叶固然是不起眼的,但它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却值得我们学习,这就是奉献的意义。

艺术也是一种美。我曾看过一幅竹画,画得乱七八糟,却成了一幅名画。我非常不理解、直到现在我读了《竹影》一课才懂得中国人画竹一点都不讲究像,而是凸起竹的特点、疏密、浓淡、肥瘦等。当我现在去回顾那幅画时,觉得更有意味,它表现了一种美的姿态,一种活的神气。

我们身边的美是无处不在的,只是由于我们缺少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