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天子读后感

少年天子读后感。

每个人的想法和观念都不一样,你觉得是错的事,别人不一定觉得。基于自己的思考和感悟,我们一般通过心得体会的方式把它呈现出来。在学习中,我们每一个人应该都尝试过写心得体会吧,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优秀有创意的心得体会要怎样写呢?在这里,你不妨读读少年天子读后感,在此温馨提醒你在浏览器收藏本页。

少年天子读后感 篇1

与纯史书相比,历史小说多了些人性的温度,在尊重史实的前提下,用想象力给了历史以鲜活的血肉,也许这便是文学得以温暖人心的力量之所在。

世人大多只看到皇帝的荣华富贵与无上权力,可皇帝的挣扎与痛苦又有几人能懂呢?诚然,如若只贪图享乐,自然快活无压力,可那是预支了天下人的气运与快乐,很容易政权颠覆,生灵涂炭。

顺治帝可以算是一位贤君,虽然性格固执暴躁,可如果可以有他那样显赫的身份,有几人不狂妄?如果天天承受他那样大的压力,有几人不暴躁呢?他作为满族皇帝,肯深入思考治国之策,敢于变革祖上旧制,采用儒家思想与明朝体制治国,就已经是无比开明的了。只是他个人的力量对抗刚刚建国的众多满洲权贵,实在有些力不从心,哪怕他是九五之尊的皇帝。不过他也算幸运,有庄太后这样睿智的母亲,又有乌云珠这样宽仁聪慧的知己皇妃。睿智的庄太后,在面对金陵事变和福临剃发出家这两件事上,充分证明了知子莫若母这句话。当面对冲动暴躁失去理智的顺治帝福临时,她就像治水的大禹面对汹涌无常的黄河一般,明白打压与强迫是无用的,最好的办法就是顺其势进行疏浚,等发泄出来了,自然就平静下来了。

从此书中可以看到,导致清朝灭亡的闭关锁国政策并非一朝一夕造成的,毕竟从来一朝之亡,非一代之过,而一朝之兴,亦非一代之功。满人坐拥汉家天下,依然不肯学习汉俗汉制,只知道循祖制重骑射,让他们去接受西方的先进知识科技更是难上加难,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若仅囿于弓马刀箭,不肯学习进步,再强大的帝国早晚还是难逃灭亡啊,因此清朝覆灭亦在情理之中。看来改革变法无论何时都是件极难的事情。狂妄与古板是进步与发展最大的敌人。

书里很遗憾的一点就是梦姑与同春没能有情人终成眷属,梦姑和冰月也没有骨肉相认,这一点很可惜,不过跟宏大的历史相比,谁会在乎两个底层人民的悲欢离合呢。

当平民不自由,当皇帝不自由,难道人赤条条地来到这世上,就注定进入了充满禁锢的樊笼了吗?除非真的存在桃花源,否则真的是众生皆苦啊,世间众生,都不过是土馒头中的馅料,那就不如醉梦一场,贪欢一晌,毕竟“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

少年天子读后感 篇2

读《少年天子》有感

-----岳翔

《少年天子》这部历史**讲述了顺治皇帝福临与皇贵妃乌云珠之间的爱情故事。其中,朝政皇室事务是辅助线,贯穿始终。读完后,我感到很难过。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清初天下初年,16岁的天子福临在母亲的帮助下治国安邦的情景,反映了他的勇气和软弱。

这部**展示了少年顺治丰富复杂的情感世界,既有曾经爱情上的春风得意以及政治上的踌躇满志,又有后来改革失败时的心灰意冷和爱人离去时的伤心欲绝。他的喜怒哀乐,淋漓尽致,跃然纸上,感人至深,让读者忘了他是高高在上、年代久远的皇帝,不觉为之感慨,为之叹惜。

作者凌力是研究清史的研究人员,自然地这本书也是以清朝为历史背景的,描绘的是清朝入关后第一个皇帝顺治。正值青春年少的顺治本应天真、热情、活泼,散发出蓬勃的生命力,但身为一国之君的他却必须将这些天性深深埋藏在帝王的威严之下。这种特殊的身份注定了他不能自由地享受普通青少年的幸福,注定了他要比普通人承受更重的负担。

顺治聪明好学,温柔温柔,但敏感脆弱。他是一个性格复杂矛盾的人。清初,处处充满了未开化的崇尚武力的满族与文化灿烂历史悠久的汉族之间的矛盾,宫廷内部的矛盾,满洲贵族内部的矛盾,面对此严峻形势,雄心壮志的顺治励精图治力求变革,推行汉化,但这些措施不断受到朝廷中保守势力的阻挠而最终失败;顺治与乌云珠之间有着令人感动的纯洁的爱情——乌云珠是内心敏感脆弱的顺治的精神支柱,顺治是乌云珠的知己,但云珠却不能陪伴他一生。性格决定命运,性格上的软弱使他无法忍受不断的攻击和失败,也无法忍受黑云珠的死亡,最终导致他追随佛教,寻求精神解放。

皇帝顺治终年24岁,他的一生繁美又凄凉,灿烂又阴晦,就像春,让人惆怅,令人感伤。 他胸怀天下,他深爱中国这片土地,深爱中国的百姓。他立志要成为唐皇汉武之类甚至超越他们的君王,他在努力寻找治国强国之道,无数个挑灯夜读不眠之夜,无数个苦闷之日。

但理想与现实之间有着遥远的距离。他的事业只有小成功,但却难成大业。在追梦的路上,他伤痕累累。

有人说,如果他是一个昏庸、不道德、放纵、奢侈的君主,他就永远不会如此悲惨和无助。他渴望成为真正的君主,掌握自己的命运,掌握国家的未来。他渴望得到尊重,但他的头上有太后孝庄和许多大臣。

当他的威严在他们面前难以得到实现时,即使这时他已经看透了女人的爱慕权势,女人的无知,他还是让自己变得更放纵,他想可能只有这些女人才真正顺从他,在意他,他才是他们心中的神。一份畸形的自尊!

事业之路他走的不畅, 感情之路也如此。少年顺治又是个多情种子。自从遇上乌云珠,便钟情于她,如愿娶她后,封为贵妃,人称董鄂妃,“六宫粉黛无颜色,三千宠爱在一身”。

作者笔下,乌云珠是个近乎完美的女子,不禁美貌绝伦,才华横溢,更是一位颇有见识、顾全大局、心地善良的女子,颇有“贤妃”风范。她也是顺治政改的坚定支持者,被顺治称为知己。历史上帝王拥有佳丽无数,却少有爱情。

顺治与乌云珠,却是真的两情相悦,如同神仙眷侣一般。但他与乌云珠一次次的失之交臂,最终肩负着“失德”之名才走到了一起。从此,他只痴情于一人,而与此同时他对后宫其他凄苦女子却是绝情的。

但可惜的是,疾病夺走了董鄂妃的生命,他又是一个无人懂的浪子了,他心灰意冷,选择了离去,此时的他又绝情于母后和年幼的皇子。可能“痴”的对面就是“绝”。

董鄂妃乌云珠有着秋的满腹才情,有着秋开阔的胸襟,有着秋高远的气节,有着秋萧瑟的悲凉。她是一朵小红的花,但她不属于盛开的春天,而是属于高贵的秋天。她,流着满人的血,也流着汉人的血。

她有着江南女子的才情与姣容,有着良好的品行修养,也有着坚强的品性 ,她柔而不娇。她无心争权夺势却卷入了这场战争之中。她用真情宽容去化解仇恨。

爱子与慈父的相继离世,伤痛的心坚强的挺着,因为她要安慰皇太后与皇上,因为他们的心是系天下的,不应过度沉湎于小家之事。她如此的深明大义!一首“洞房昨夜春风起,遥忆美人湘江水。

枕上片时春梦里,行尽江南数千里”这是属于她与福临的诗,他们俩志同道合,同样的热爱文学,同样的心系天下,她是上天派下来抚慰他的天使吧,她知他,懂他,怜他,爱他,他们的灵魂连在了一起,她是为爱而生,为爱而活的。

书中分析的顺治改革的困局。“然而他的每一步除旧布新,都受到阻碍,每向前走一步,都很艰难,他,大清帝国至高无上的皇帝,并不真正至高无上,并不能令行禁止。”设内阁,撤议政,受到满族亲贵的反对,举步维艰。

在改革方面,顺治和崇祯一样,触及了各种利益,除了行动过于仓促外,也失败了。顺治去世后,他毕生心血推行的改革几乎全部废除,所以历史上感觉他无所作为。幸运的是,儿子康熙不仅实现了自己的遗愿,还创造了顺治意想不到的辉煌未来。

这部**展示了少年顺治丰富复杂的情感世界,既有曾经爱情上的春风得意以及政治上的踌躇满志,又有后来改革失败时的心灰意冷和爱人离去时的伤心欲绝。他的喜怒哀乐,淋漓尽致,跃然纸上,感人至深,让读者忘了他是高高在上、年代久远的皇帝,不觉为之感慨,为之叹惜。

少年天子读后感 篇3

我读了一本关于历史的书。通过这本书,我明白了为王的悲哀。

凌力的**非常注重人物描写的真实性,这可以从她的后记中看出。《少年天子》中写的是清朝皇帝福临,他是有远大报负和理想的帝王,可惜的是当时在朝庭之中的那些清朝老臣的迂腐思想阻碍了他。可想而知,一个皇帝不能行使他的主权是多么可悲。

透过这本书和中国的清朝,不难看出,作为皇帝,有着难以想象的困难和困难。

人既可有情又会无情,身为帝王就注定他不能将喜怒哀乐摆在脸上,所以有诗日:“自古帝王皆无情。”唉!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一句句诗无不向人们展示了“情”之一字内涵。

少年天子福临也是在“情”的大军中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的人,误了他的远大抱负。所以我想人还是不要被情迷惑的好。

少年天子福临是一个孝顺的人,作为帝王,他实现了自己治国的目的一以孝治国,我想作为母亲的孝庄太后应该感到欣慰吧,有儿如此她也不枉此生。我想既然他能像皇帝一样孝顺母亲,他应该像普通人一样孝顺父母。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认为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尊重他们的父母。

随着物质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一名现代学生,我们应该更加孝顺父母,做一个有感情、有正义的人。

我想《少年天子》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是对少年天子福临的描述,历史中以清朝第一个入关皇帝福临的描述很少,最让人吃惊的是各种各样的**对于这位英年早逝的皇帝的最终结束千奇百怪。这让我们疑惑不解,我想这位皇帝还是有很多地方让人学习,他不是一位无所作为的皇帝,他可以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所有人借鉴。

我很佩服年轻皇帝的祝福。我想我可以向他们学习,并在今天的道路上有一个顺利的旅程。成功更容易。

人的路上都希望一帆风顺,鲜花永随,但是那不是人希望幸福、成功就是可以吧。如果人们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没有布满荆棘,他们如何才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我想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我读了一本关于历史的书。通过这本书,我明白了为王的悲哀。

凌力的**非常注重人物描写的真实性,这可以从她的后记中看出。《少年天子》中写的是清朝皇帝福临,他是有远大报负和理想的帝王,可惜的是当时在朝庭之中的那些清朝老臣的迂腐思想阻碍了他。可想而知,一个皇帝不能行使他的主权是多么可悲。

透过这本书和中国的清朝,不难看出,作为皇帝,有着难以想象的困难和困难。

人既可有情又会无情,身为帝王就注定他不能将喜怒哀乐摆在脸上,所以有诗日:“自古帝王皆无情。”唉!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一句句诗无不向人们展示了“情”之一字内涵。

少年天子福临也是在“情”的大军中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的人,误了他的远大抱负。所以我想人还是不要被情迷惑的好。

少年天子福临是一个孝顺的人,作为帝王,他实现了自己治国的目的一以孝治国,我想作为母亲的孝庄太后应该感到欣慰吧,有儿如此她也不枉此生。我想既然他能像皇帝一样孝顺母亲,他应该像普通人一样孝顺父母。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认为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尊重他们的父母。

随着物质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一名现代学生,我们应该更加孝顺父母,做一个有感情、有正义的人。

我想《少年天子》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是对少年天子福临的描述,历史中以清朝第一个入关皇帝福临的描述很少,最让人吃惊的是各种各样的**对于这位英年早逝的皇帝的最终结束千奇百怪。这让我们疑惑不解,我想这位皇帝还是有很多地方让人学习,他不是一位无所作为的皇帝,他可以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所有人借鉴。

我很佩服年轻皇帝的祝福。我想我可以向他们学习,并在今天的道路上有一个顺利的旅程。成功更容易。

人的路上都希望一帆风顺,鲜花永随,但是那不是人希望幸福、成功就是可以吧。如果人们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没有布满荆棘,他们如何才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我想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少年天子读后感 篇4

我曾读过一本有关历史题材的书,通过这本书,我读懂了作为帝王的悲哀。

凌力写的小说很注重对人物描述的真实性,从她写的后记中可以看出对人物的重视。《少年天子》中写的是清朝皇帝福临,他是有远大报负和理想的帝王,可惜的是当时在朝庭之中的那些清朝老臣的迂腐思想阻碍了他。可想而知,一个帝王不能行使主权是一种多大的悲哀。通过这本书,再联系中国清王朝,不难看出作为一个皇帝实在是有着别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与不易。

人既可有情又会无情,身为帝王就注定他不能将喜怒哀乐摆在脸上,所以有诗日:“自古帝王皆无情。”唉!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一句句诗无不向人们展示了“情”之一字内涵。少年天子福临也是在“情”的大军中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的人,误了他的远大抱负。所以我想人还是不要被情迷惑的好。

少年天子福临是一个孝顺的人,作为帝王,他实现了自己治国的目的一以孝治国,我想作为母亲的孝庄太后应该感到欣慰吧,有儿如此她也不枉此生。我觉得既然他一个帝王都可以孝顺母亲,作为一个普通就更应该孝顺父母。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想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孝敬父母。

在物质与经济迅速发展的现代,我们作为一个现代学生更应该孝顺父母,做一个有情有义的人。

我想《少年天子》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是对少年天子福临的描述,历史中以清朝第一个入关皇帝福临的描述很少,最让人吃惊的是各种各样的小说对于这位英年早逝的皇帝的最终结束千奇百怪。这让我们疑惑不解,我想这位皇帝还是有很多地方让人学习,他不是一位无所作为的皇帝,他可以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所有人借鉴。

少年天子福临让我很佩服,我想可以通过对他们学习,在今天道路上一帆风顺,更容易获取成功。

人的路上都希望一帆风顺,鲜花永随,但是那不是人希望幸福、成功就是可以吧。人在成功的路上如果不是布满棘刺,那又如何获得成功的喜悦呢?我想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我曾读过一本有关历史题材的书,通过这本书,我读懂了作为帝王的悲哀。

凌力写的小说很注重对人物描述的真实性,从她写的后记中可以看出对人物的重视。《少年天子》中写的是清朝皇帝福临,他是有远大报负和理想的帝王,可惜的是当时在朝庭之中的那些清朝老臣的迂腐思想阻碍了他。可想而知,一个帝王不能行使主权是一种多大的悲哀。通过这本书,再联系中国清王朝,不难看出作为一个皇帝实在是有着别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与不易。

人既可有情又会无情,身为帝王就注定他不能将喜怒哀乐摆在脸上,所以有诗日:“自古帝王皆无情。”唉!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一句句诗无不向人们展示了“情”之一字内涵。少年天子福临也是在“情”的大军中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的人,误了他的远大抱负。所以我想人还是不要被情迷惑的好。

少年天子福临是一个孝顺的人,作为帝王,他实现了自己治国的目的一以孝治国,我想作为母亲的孝庄太后应该感到欣慰吧,有儿如此她也不枉此生。我觉得既然他一个帝王都可以孝顺母亲,作为一个普通就更应该孝顺父母。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想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孝敬父母。

在物质与经济迅速发展的现代,我们作为一个现代学生更应该孝顺父母,做一个有情有义的人。

我想《少年天子》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是对少年天子福临的描述,历史中以清朝第一个入关皇帝福临的描述很少,最让人吃惊的是各种各样的小说对于这位英年早逝的皇帝的最终结束千奇百怪。这让我们疑惑不解,我想这位皇帝还是有很多地方让人学习,他不是一位无所作为的皇帝,他可以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所有人借鉴。

少年天子福临让我很佩服,我想可以通过对他们学习,在今天道路上一帆风顺,更容易获取成功。

人的路上都希望一帆风顺,鲜花永随,但是那不是人希望幸福、成功就是可以吧。人在成功的路上如果不是布满棘刺,那又如何获得成功的喜悦呢?我想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少年天子读后感 篇5

最初拿起《少年天子》,是因为我那时也是少年,在每天繁重的课业压力下,更渴望了解别人的经历,去感受不一样的人生。谁知这一拿起,就爱不释手,以至到今日依然无法释然,书中那字字句句已经不止是停留在纸上,而是深深镌刻在我的心里。

曾经以为身为皇帝,必定锦衣玉食,必定一呼百应,必定无忧无虑。但我看到的顺治皇帝正好相反。他短暂的一生充满了无尽的悲伤、沮丧和挫折,还有情人离去的痛苦。尤其打动我的,是他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顺治皇帝是满人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他在位时正是满汉势力最不能相容的时代,顺治皇帝热爱汉人的文化,精通汉语,而这些引起满人的极大不满。顺治皇帝曾经豪情满腔,他进行过几次改革,想推翻已经不合时宜的“马上打天下,马上治天下”的祖制,但是最终都因满洲贵族的百般阻挠和尖锐的阶级矛盾、民族偏见而失败,这对于豪情壮志的顺治皇帝来说是个很沉重的打击。

在顺治皇帝最孤独、最寂寞、最渴望知己的时候,董鄂公主出现了。精通汉人文化的董鄂妃以她温婉可人的性情,雍容大度的气质深深吸引了渴望理解渴望知己的顺治皇帝,两个最不该相爱的人相爱了。在经过重重阻碍之后,两个真心相爱的人终于走到了一起,有见识有胸襟有气度的董鄂妃非常理解顺治皇帝的抱负和理想,一直在身后默默支持她最深爱的男人。

顺治皇帝每天为朝政忙碌而又郁郁不得志,每当他身心俱疲,壮志难酬而痛苦压抑几乎崩溃的时候,都是董鄂妃的劝慰和鼓励,让他坚持下去,或许就是爱的力量成就了励精图治的顺治皇帝,不仅为日后的康乾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留下了一段江山美人的千古佳话。“此去惟宜早早还,休教重起望夫山,君看湘水祠前竹,岂是男儿泪染斑。”见证了帝王之君难得的纯真之爱。

应该说顺治皇帝是睿智犀利的,他不但意识到只有不断的改革不断地适应时代的要求,才能求得一片生存的空间,才能不断地发展壮大,而且他不断地抗争不断地鼓励自己。尽管最后他的斗争以失败告终,以悲剧告终。他的失败主要归结于他自身的主观原因,归结于他骄傲不可侵犯的自尊、暴戾的性情,还有他的急于求成,归结于古代帝王终究摆脱不了帝王意识的局限和束缚,他不分精华糟粕的接受前明的制度,可却没有意识到前明的封建制度已经十分的黑暗,恐怕他永远都意识不到他把子孙后代也带上了封建制度的这条不归路。

但这不仅一点都不影响我对这本书的喜爱,反而让我觉得他更加真实,正是因为他的真实和缺憾让我感动,至少,他更像个男人,敢爱敢恨,拿得起,也放得下。 “天覆吾,地载吾,天地生吾有意无,不然绝尘**际,不然抚世安民居帝都。平生志气,总想英明有为,奈何力不从心,举步维艰……”这或许是顺治皇帝一生的真实写照,其中包含了多少无奈和壮志难酬的悲凉恐怕只有他自己最清楚了。

顺治皇帝让人惊奇的另一点是他的皈依佛门,在他深爱的董鄂妃去世后,万念俱灰的顺治皇帝选择了远离世俗,选择了逃避。皇帝放弃荣华富贵,放弃江山美人,在一般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现在的人们谈起这些也会生出许多唏嘘,很多人都以为是他对董鄂妃用情过深,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但是某种意义上说董鄂妃是他的精神支柱,她的死也代表着他对那些满族权贵抗争的失败。事实上,顺治皇帝,看似强悍,内心也很脆弱。他的极端选择是他对世俗世界最后无奈的挑战和斗争。

我欣赏他的坚持和最后的放弃。或者说他的放弃是为了另一种执着---爱的执着。

徘徊在那跌宕起伏的故事和情感交织的碰撞中,我似乎意识到了生命的真谛。在我看来,顺治更像是中国共产党的人物,更像是作家笔下的虚拟人物。他让我想起的不是所谓的“行百里者半九十”,而是一副活生生跳动的图腾。

我钦佩他执政改革的勇气和魄力,也同情他“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的无奈。人是要有点精神的,人生是一个过程,我并不在乎结果,但我珍惜过程,其实,成功很多时候就是在无法坚持的时候再坚持一下。人们在不断的奋斗和进步中不断挑战自己,从而赢得一切。

回首历史长河中涌现出的一代又一代的英雄豪杰,他们昔日谱写的篇章还有着无法湮灭的辉煌,而身处当今社会的我们,就更应该继承古老的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敢抗争的精神,续写出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少年天子读后感 篇6

从他们恋爱的背景来看,福临登基后的一系列变化已经损害了权贵的利益,引发了尖锐的矛盾。尽管他与乌云珠互相爱慕,抛开了国君与弟媳博果尔德福晋的伦理鸿沟,两人在宫中与平常夫妻一般相敬如宾。但福临对乌云珠的宠幸只会让她惹祸上身。

幸运的是,乌云珠美丽而耐心,她也有爱的勇气。只有上帝之子的婚姻和爱,才会涉及到权力的斗争,他们终究承受不了。乌云珠在宫中对太后极尽孝心,她对偌大的后宫也谦让相处,让这段并不被看好的婚姻有着浓浓的真情的内在,连顺治帝都不禁感叹生活之美满,他说道:

“乌云珠,有了你,朕于儿女情一无所憾。后宫有你在,朕不挂牵内事,正可专意综理天下,大展朕的抱负!”美好的爱情滋润了顺治皇帝的身心,甚至让他有了汉武唐帝的雄心壮志。

但乌云珠不得不承受的悲剧命运终于降临了。法廷环境远没有这么平静。满洲权贵们不满顺治亲近汉臣的做法;宫廷内蒙古后妃联合起来向皇上、皇太后示威,表明她们对皇上宠幸侧妃的不满。眼看董鄂妃生的四皇子即将被立储,孝庄太后的亲侄女—谨贵人,终于下毒手让尚在襁褓里的四阿哥感染天花死亡。

尽管孝庄太后要求尊贵人自杀,但为了保护皇室利益,维护家族尊严,她并没有追求知情的康公主。政治利益冲突引发的法庭骚乱给乌云珠带来了深深的伤害。四阿哥的逝去成为了两人心中最深的痛苦,乌云珠的“体内深处产生了衰弱,这衰弱在一点点地向外扩张着。

”她牺牲了一切她所能牺牲的,结束了她年仅二十二岁的青春年华。顺治看着自己的爱人身体每况愈下,却也只能通过佛家参禅减轻自己的难过,直到最后乌云珠的香消玉殒,使得他完全有了放弃尘世的心:“他一下子便如疯狂了一般,不知从**突然来了一股惊人的力气,左一推右一撞,挣开了两个宫女,又飞起一脚踢起了身边的太监,大喊大叫。

”在孝庄太后的阻止与恳求下未能如愿出家,但是身心已然饱受打击,最终因为还是走不出心中的悲痛,于二十四岁追随乌云珠而去。这段爱情本是生死相随,缠绵悱恻,最终两人相继离世的结局却让人唏嘘不已。这个春梦不仅是爱情的幻灭,也是人生的幻灭。这是旁观者无尽的孤独和凄凉。

乌云珠—这朵帝王倾心的汉女花,遗憾地凋谢了。她的生命是那么的美丽,那么的令人难忘。我们几乎和福临一样无助,不忍心看到她走。

传统的女性在历朝历代的父权夫权的压制下逐渐沦为:“夫为妻纲”。女性追求独立的地位,是有着很艰难的环境的,久而久之,完全依附在丈夫与家庭上。

在现代社会,我们已经认识到,女性具有与男性相同的独立人格,具有我们想要实现的社会价值。凌力的《少年天子》中,封建社会的女性也具有了对自我价值的找寻与独特的个性,体现在乌云珠身上,就是那最初的对待爱情的态度。乌云珠对顺治皇帝福临的爱,是在围场英雄救美的那一刻成长起来的。她控制着自己的意志和命运。

乌云珠勇敢地选择了自己的婚姻和爱情。她有自己独立的想法,她愿意为此付出一切。这让她在短暂的一生中有了一个惊人的光芒,照亮了世界上所有最多愁善感的人。

二、心系天下的草原之花

另一位就是与柔弱的乌云珠形成对比的孝庄太后,她来自草原,有高贵的血统。《少年天子》里孝庄太后在顺治亲政,天下初定后,深居后宫,却仍时时给予儿子福临以政治上的指引。她有着对江山社稷的牵挂,有现代女强人的强权之感,因此她作为母亲与顺治在各方面就有了矛盾,这矛盾也包括她与多尔衮之间的隐秘情愫对福临身心造成的影响。

为了稳定政权,孝庄太后自然是行满蒙联姻,但顺治只想废太后。后来,她为顺治立下了博济古特家族的妇女为皇太后,但她也知道福临心领导的嫂子乌云珠。孝庄深知这感情是大逆不道的,用尽办法想要斩断他们之间的感情。可这激烈的做法只是让顺治的心里有了更大的渴望,他内心的感情越来越焦灼,以至于进行纵欲式的自我摧残。

然而血浓于水,儿子的梦呓让她内心深处那份与小叔多尔衮的情愫重新翻滚出来,往事翻涌心头的感情战胜了理智,她念及爱子之情,终于还是成全了福临与乌云珠的爱情。

孝庄是理性的。福临看透凡人世界后,以果断强硬的态度阻止福临出家,肯定了皇帝对国家的重要性。看到福临的诏书必然引起满蒙矛盾,导致时局动荡,她亲自修改了儿子的诏书,使孙子玄烨能够在她创造的稳定局面中取得成功。孝庄太后是如此有有情有义的一个人,在面对如同普通人一般的情感纠葛和亲子烦恼,她在逆境中展现出了贵为太后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凌力的历史**有着深厚的文化和历史背景。她沉浸在文学中,所以她的**更具有独特的人文气息,但她最独特的是她细腻的女性视角。作为一名女性作家,凌力对中国共产党女性形象的选择和塑造,是为了表达她希望故事展现的色彩,而不是枯燥的历史教科书。它是活着的人所经历的情感历史和丰富多彩的生活。

历史**的创作过程中,作者实质也要将自己对这段历史的判断与审美融入到了笔下,既是还原又是重塑。凌力她不是冷冷地叙述,她的人物身上的情感性非常强烈。孝庄太后与乌云珠出身不同,经历不同,但她们都是光彩夺目的女性,是具有强烈的女性美的人物形象、她们不只是帝王身边的陪衬,她们活出了自己人生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