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课件(经典13篇)

小学数学教学课件(经典13篇)。

在给学生上课之前老师早早准备好教案课件,因此老师最好能认真写好每个教案课件。教案是为提高学校治理和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提供的必要手段。以下是我在网络上选取的一篇“小学数学教学课件”的文章,希望您能从本文中汲取有益的经验!

小学数学教学课件 篇1

关于小学数学体积与容积教学设计范文

教材分析

1、内容要求

强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手、眼、脑、口并用,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建立有关体积和容积的正确表象,从而切实掌握所学的知识,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作好铺垫。

2、地位和作用

这是空间与图形中的一堂概念课,空间与图形是人们更好的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课标》中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空间与图形学习的核心目标之一。

3、现实意义及新旧知识的链接

本单元是在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特点及它们的展开图,理解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的含义及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但是如何帮助学生完善空间观念?如何促使学生从一维到三维的发展?还需进一步去挖掘。本单元教学内容有:体积与容积、体积单位、长方体体积、体积单位的换算、有趣的测量。将为后继学习圆柱、圆锥的知识做好铺垫与孕伏。因此这部分教学将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关键。

学情分析

1、学习需求:

这堂课的需求是学生能够在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以及了解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知识的基础上初步感知体积与容积的概念及理解它们的区别。为今后学习体积计算,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打好基础。

2、认知发展分析

学生希望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来探究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及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

3、学习障碍:

本班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及城乡结合部,部分学生家长为外来务工人员,家庭教育环境不佳,缺乏学习积极性。本班同学普遍学习基础薄弱,空间观念不强。 在日常教学中缺乏应有的学习方法与解题策略。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①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②能够知道体积和容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技能目标:

①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②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以及利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在学生的合作交流中,注意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难点:理解体积和容积的联系和区别。

小学数学教学课件 篇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6~48页

教学目标:

1.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之间的进率:1元=10角。

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共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元与角之间的进率:1元=10角。

教学具准备:每组2袋人民币,-个钱包,一张白纸;多媒体课件;实物一宗。

(考虑到人民币学具卡表演不清晰,与真币有一定的差距,而且只有正面,没有反面,容易造成学生认识上的误差。真币票面清晰、真实,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更接近,便于学生认识和学习,所以我们为学生准备的是真实的人民币。为了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我们准备的是新币,同时注意提醒学生养成用后及时洗手的卫生习惯。)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创设情境

课讲演示“蓝猫当家”的动画,让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小组合作,认识人民币

1.认一认,说一说。

师:请小朋友把老师给大家准备的学具人民币拿出来,在小组内认一认,说一说;不认识的请小组的小朋友帮忙,看谁认的多,认的.准。

(小组活动,初步认识人民币。)

2.分一分,理一理。

师:刚才小朋友们认的很好。但老师觉得这些学具人民币这样放在桌子上有点乱。下面请同组的小朋友商量商量,把这些人民币分一分,有顺序、整齐地整理到钱包里,比一比哪个小组整理得好。

(小组活动;通过整理钱包,进一步认识人民币。)

汇报交流:说一说你们组是怎样整理的。

(通过展示学生的整理结果,使学生清晰地、有序地认识,人民币。)

3.猜一猜,摆一摆。

分别出示一枝铅笔,一个转笔刀,一个铅笔盒,让学生猜猜并摆出它们的价格。

(通过让学生展示、交流不同的摆法,说自己的想法,讨论得出:

三、应用拓展

出示实物,标明价格:7角…… 1元。

师:如果你有1元钱的话,打算买什么?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下课之后收集一些人民币。

小学数学教学课件 篇3

(二)利用学生已有认知经验,导入新课。

1、从生活中的角引入数学图形中的角。

师:板书“角”字。

谈话:看到这个字你能想到些什么?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数学图形中的角。

2、揭示并板书课题:认识角。

(三)引导探究角。

(3)联系实际,感知角的特征。

谈话:角是个调皮的娃娃,特别喜欢玩捉迷藏,你能在这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吗?

出示扇子、三角尺、钟面、剪刀的图片。

同桌一起找一找。

汇报交流,总结。

(二)抽象图形,形成表象。

1、抽象出图形。

谈话:让我们把角从物体中请出来。

说一说,他们有什么相同的特征?

引导说出:尖尖的,直直的。

2、摸角,感受角的特征,明确各部分名称。

谈话:请同学们拿出三角尺。

为什么把它叫做三角尺?

你能指出三角尺上的各个角吗?

摸一摸三角尺上有角的地方,在手心轻轻按一下,看看留下了什么?

再摸一摸尖尖地方的两旁,有什么感觉?

尖尖的地方是角的一个组成部分,叫顶点。

直直的两条线是角的边。

3、画角。

边画边讲解画角的步骤。

4、快速说出屏幕上角的各部分名称。

5、清晰角的表象。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回忆一下我们刚刚认识的角是什么样的,把它记在心里。

6.根据学习经验,准确辨认角。

这些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学生做出判断,并说出判断的理由。

7.数出平面图形中的角。

谈话:看同学们学的这么认真,图形朋友们也想考考大家,想接受挑战吗?

出示图形,数出每个图形里各有几个角。

学生汇报结果,并指出每个图形里的角。

8.寻找生活中的角。

(1)谈话:小朋友们已经认识了角,能够准确辨认角,还能数出图形里到底有几个角,真了不起!

其实我们的身边到处都藏有角,仔细观察,你还能在哪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

(2)同桌互相指。

(3)汇报交流,规范指角的方法。

(三)动手操作,体会角的特征。

1、创造角。

(1)明确要求。

每种材料只做一个角。

小组合作,比比哪个组的小朋友手最巧,变出的角最多。

(2)动手创造。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1)展示成果。

谈话:哪位同学能勇敢地来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给大家听听你是怎样做的?

学生阐述自己做角的过程,并指出所做角的各部分名称。

(4)小结:小朋友们真能干,用自己的双手做出这么多的角,真了不起。

2、比较角的大小,感受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1)活动角游戏。

谈话:这位同学做的角真有趣,还可以自由活动呢,我们可以把它叫做活动角。

其他小朋友有做了活动角的吗?

我们一起来做个小游戏吧。

3、感受叉开程度与角大小的关系。

谈话:你是怎样把角变小的?

你是怎样把角变大的?

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总结。

4、感受边的长短与角的大小无关。

谈话:角变大和变小的时候,边的长短改变了吗?

5、比较角的大小。

(1) 出示习题。

(2) 独立思考,汇报结果

三、巩固深化,再创造。

1、出示正方形。

谈话:如果把正方形纸沿一条边剪去一个角后,还剩几个角?

2、猜想一下,并动手验证你的猜想。

同桌合作,动手操作。

3、汇报交流。

4、演示,总结。

四、欣赏角的美丽身影,总结全课。

1、欣赏。

(1)谈话:角的世界就是这样变化多端而又奥妙无穷,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因为角的存在,我们的生活也变得更加多姿多彩。让咱们一起来欣赏生活中角的美丽身影吧。

(2)课件一次出现金字塔、五角大楼、乡村木屋等图片,教师介绍,学生欣赏。

2、总结全课。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新朋友——角。

你们对自己这节课上的表现满意吗?

用一个手势来表示自己的心情吧。

看到角了吗?

请同学们课后继续探索角的奥秘!

小学数学教学课件 篇4

小学数学教案:一年级数学《十几减6》教

案模板

教案示例 课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脱离直观,直接用“想加算减”的方法计算. 2.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的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用加法算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投影片等.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演示课件“”】 1.口算(出示口算卡片) 6+4= 6+5= 6+6= 6+7= 6+8= 6+9= 6+10=

2.( )里应填几(出示投影)? 6+( )=10 6+( )=11 6+( )=12 6+( )=13 6+( )=14 6+( )=15 6+( )=16

第1页/共5页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教师出示例1.【继续演示课件“”】

提问:我们已经学过减9、减8和减7的题,都是想加算减,那么“11-6”怎么想?得多少?

学生说出得数后再指名一学生说说想的过程. 教师出示“13-6=□”.【继续演示课件“”】 提问:计算13-6怎样想?

让学生翻开书,在例1中的括号和□中填上适当的数,再指名中下生说一遍想的过程. 2.教学例2.

教师出示例2.【继续演示课件“”】

提问:请同学们看这三道题(手指三道例题),想一想,每道题得数是多少?

教师逐个订正完以后,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的题怎样算.算的题目,先想6加几得到这个被减数可手指例题示范),那么想出来的这个数(用例题示范)就是要求的得数. 三、全课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的口算. 随堂练习【继续演示课件“”】 1.“做一做”第1题,出示投影. (1)引导学生看图说意,列式计算.

第2页/共5页 (2)学生填书.

2.“做一做”第2题,加减法对比练习.分组进行. 6+5= 6+8= 6+6= 11-6= 14-6= 12-6=

3.“做一做”第3题.学生独立填写,订正时说一说怎样的. 6+□=13 6+□=15 6+□=16 13-6=□ 15-6=□ 16-6=□ 布置作业

练习四第3~5题.

3.11-6= 17-8= 18-9= 14-7= 15-6= 16-7= 4.9+4= 12-6= 7+5= 11-7= 6+8= 16-9=

5.学校的胡琴和提琴一共有13把,胡琴有8把,提琴有多少把?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游戏:找朋友 游戏目的

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复习20以内的减法. 游戏准备

教师制作如下的数字卡和算式卡:

第3页/共5页 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游戏过程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

第4页/共5页 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1.教师发下数字卡和算式卡.

第5页/共5页

小学数学教学课件 篇5

一、情境引入。

出示风筝,利用角度问题引出三角板,介绍一副三角板,揭示课题。

二、画一画,探索三角板画出确定度数角的规律。

1、用一副三角板能画出哪些度数的角呢?

学生画角并汇报,交流画角的不同方法。

2、仔细观察这些角的度数,有什么发现?

三、拼一拼,发现三角板中边的奥秘。

1、利用一副三角板拼着玩。

2、两人合作,用两块同样的三角板相同的边重合拼图形。

A、用两个含30°角的三角板拼图形。(六种拼法)

B、用两个含45°角的三角板拼图形。(三种拼法)

比较思考:同样是两块三角板,为什么拼出的种数不同呢?

3、欣赏资料,了解三角板的产生。

4、再拼一拼,揭开三角板中边的奥秘。

5、四人合作,用四个同样的三角板拼图形或图案。

(1)出示合作要求,学生拼图。

(2)展示学生作品。

A、拼出熟悉的图形有哪些?

B、点评有创意的图案,解决相关数学问题。

四、转一转,想象三角板旋转后形成的立体图形。

(1)让学生把三角板转着玩,想象会形成什么立体图形?

(2)交流汇报不同的旋转方法,课件演示。

小学数学教学课件 篇6

教学内容:

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尝试与猜测第一课时《鸡兔同笼》80~81页.

教学目标: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掌握用尝试法、假设法解决问题,初步形成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性策略。

2、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用不同的方法(列表举例、作图分析)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过程,明确数量关系。

教学重点:

明确鸡兔同笼问题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初步形成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性。

教学过程:

一、历史激趣,导入新课(3分)

导语:老师听说我们某某班的同学非常喜欢读书,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部1500年前的数学名著《孙子算经》(课件出示古书动画打开书出现原题),里面记载着许多有趣的数学名题,其中有这样一道题请看: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师读,课件中标注出题目中的“雉”:(读成“zhì”)野鸡;几何:多少。)谁知道,这是一个什么问题?(鸡兔同笼问题,课件出示鸡兔同笼情境图)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数学趣题 “鸡兔同笼”。(板书:鸡兔同笼)

【设计意图:这一引入,给数学课堂带来了浓厚的文化气息,让我们的学生感受到我国数学文化的源远流长,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初步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

1、分析题意:这道题目是什么意思?(这道题目是说,现在有一些野鸡和兔子,关在同一只笼子里,从上面看,共有35个头;从下面看,共有94条腿。问有多少只野鸡、多少只兔子?)

2、出示例题:贴出例题及插图:鸡兔同笼,上面看有35个头,下面看有94条腿,鸡兔各有多少只?(请一名同学读题) 你从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这道题里还有隐藏的数学信息吗? 同学们先来猜一猜鸡、兔可能各有多少只?(找一两个同学猜测)

过渡:看来这么大的数据,同学们尝试猜测有一定的难度,那我们把它化难为易,从简单入手找出规律,再来尝试猜测解决这个问题。

二、化难为易,寻找规律(15分)

(1)如果 鸡兔共6只,共有22条腿,尝试猜测一下鸡、兔各 有多少只?

(2)鸡兔共6只不变,腿数变为20条腿,鸡兔各几只?你是怎猜测出来的?

(3)鸡兔共6只不变,鸡兔的只数还有其它情况吗?腿数呢

(4) 请同学们借助表格1,整理一下我们的解题过程;

头数 鸡(只) 兔(只) 腿数

(4)(拿其中一名同学的表格在展示台展示)请同学们观察分析这些数据,看看有什么规律?

设想生答:

1、满足鸡兔共五只的条件;

2、鸡的只数在逐一增多;

3、兔的只数在逐一减少;腿的条数也在减少;

4、鸡增加一只兔减少一只,腿数减少两条)根据情况追问:腿的条数是怎样减少的?谁的只数变化使腿数减少?反过来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吗?

教师小结:由于鸡兔的只数是固定的,每减少一只兔就要增加一只鸡,腿的总数就减少两条;

过渡:刚才我们运用列表的方法解决了简单的鸡兔同笼问题,并且在表格中发现了规律,那么你们能不能运用列表的方法以及刚才发现的规律来解决《孙子算经》中的鸡兔同笼问题?板书:列表法

三、汇报交流 构建新知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选出:1逐一列表法2腿数少小幅度跳跃3腿数多大幅度跳跃4跳跃逐一相结合5取中列表)

(2)、学生汇报:

谁愿意来汇报你尝试猜测的过程

1)、(假如有采用逐一列表法的)请一个采用逐一列表法解决的同学汇报,汇报讲出理由(腿数多或少说明什么?怎样进行调整的也就是调整的方法)(生:因为鸡和兔的只数是固定的,每增加一只兔子减少一只鸡,腿的总只数就增加2条。)

还有哪些同学与他的方法相同或类似?补充说明理由和发现的规律。

你们认为这种方法有什么特点?(板书:逐一)

小结:逐一列表法虽然比较麻烦,但是不重复不遗漏;

2)、请小幅度跳跃列表的同学汇报;(汇报,说出是如何确定第一组数据的?计算验证后发现了什么问题?如何调整的?谁还有不同的调整策略?)

问:你们觉得这种方法怎么样?(简便、快捷)

3)、请大幅度跳跃列表同学汇报(你是怎样想到把鸡或兔的只数从 只一下调整到 只的)

4)、请大或小幅度调整与逐一相结合的汇报(重点追问:你每一步是怎样进行调整的?根据什么进行调整的?)

小结:列表过程中根据需要我们可以有规律的小幅度跳跃,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发现大幅度的跳跃;(板书跳跃)

5)、请选用取中列举法的同学汇报?追问:你是怎样想到这种列表法的(说出理由)

还有那些同学与他的方法相同或类似,你们认为这种方法有什么优势?

小结:取中列举法在逐一和跳跃的基础上直取中间数,验证后调整幅度缩小更为简便快捷(板书取中)

(3)、回顾一下我们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首先根据已知信息进行尝试猜测,然后进行计算验证,分析后进行合理调整。(相机板书:猜测、验证、调整)

4)你最喜欢那种列表方法?理由呢?

(5)、同学们还有其他的方法解决这道题吗?

直观画图法:大家明白了吗?你觉得这种解法怎么样?

小结:画图的方法非常直观便于观察、非常容易理解。

(6)、同学们还有具有独特个性的解法吗?可以用自己的名字命名汇报。

过渡:你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想出了这么多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你们很了不起。

四、方法应用,巩固新知(5分)

过渡语:鸡兔同笼问题由我国传到了日本叫做龟鹤问题,日本的龟鹤问题和我国的鸡兔同笼问题有联系吗?抓住数学的本质,这里的鸡不仅仅代表鸡,这里的兔也不仅仅代表兔,运用我们所学的方法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鸡兔同笼问题,

基本题;请看题:

(1)迎奥运学校开展乒乓球比赛,有12个球案在进行单打和双打比赛,共有30人正在比赛,单打、双打球案各有几张?

独立完成后学生汇报:

你采用的是那种列表方法?

为什么要选用这种列表方法?

谁有不同的列表方法?

就这道题而言你认为用哪种方法解决最好?

单双打问题与鸡兔同笼问题有什么联系?日

那还有什么问题与鸡兔同笼有联系呢?到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去看一看,请看题;(课件出示)

五、分析应用,提高升华(14分)

(一)分析数量关系,提高认知水平

1、在我们购物消费中的鸡兔同笼问题,那么它与鸡兔同笼问题有什么联系:

小明买了6角和8角的两种铅笔共7支花了5元钱,分别买了多少支?(生:6角相当于鸡的两条腿,8角相当于兔的四条腿,7支相当于鸡兔 的总头数,5元相当于推的总条数;)

2、在活动安排中的鸡兔同笼问题,那么它与鸡兔同笼问题有什么联系:

学校准备开展一次象棋和跳棋的比赛,象棋和跳棋学校共有31副,恰好可让150个学生同时进行比赛,象棋2人一副、跳棋6人一副,象棋和跳棋各有多少副?

(生:31副相当于鸡兔的总头数;150人相当于鸡兔的总推数;2人一副相当于鸡的两条腿;6人一副相当于兔的四条腿。

(二)实践应用拓展,解决实际问题

3、运输中的鸡兔同笼问题

地震后要用大小卡车往灾区运29吨食品,大卡车每辆每次运5吨,小卡车每辆每次运3吨,大小卡车各用几辆能一次运完?

尝试运用你喜欢的方法独立完成此题

学生汇报:

你采用的是那种列表方法?

为什么要选用这种列表方法?

谁有不同的列表方法?

1)、(如分别出现两种不同的正确答案)两种答案都正确吗?那么用什么方法能使所有的正确答案都不遗漏呢?师生集体尝试逐一列表的方法。

就这道题而言,你认为它与鸡兔同笼问题有什么联系?不同之处呢?(没有限定大小卡车的总辆数)

哪种方法解决最好?

2)、(如出现一名同学有两个正确答案和分别一个正确答案)你认为谁的方法更好?

过渡语: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会耐心细致的做每一件事请。

六、总结全课交流收获(3分)

生活中随处可见鸡兔同笼问题,愿意告诉老师这节课你的学习收获吗?

结束语:数学自古以来是中国历史上的璀璨明珠,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我相信同学们只要敢于猜测尝试、并且不断的实践验证、调整创新,任何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小学数学教学课件 篇7

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各部分名称、含义和分数的读写;培养学 生学数学的兴趣及注意力、观察力、思维能力。

1.提出目标。

首先我们学习分数的意义,通过对这一节内容的预习,你们能学到什么呢?概括本节知识学习目标:

①知道分数的产生;

②理解分数的意义;

③掌握分数各部分名称、含义和分数的 读写。

2.分数的产生。

(1)计算的需要。看分苹果的电脑画面:①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个?怎样列式? (2÷2=1 )小结:这个计算结果能用整数表示;②如果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 每人又分得几个? 怎样列算式?1÷2=(1/2),这样的计算结果还能用整数表示吗?小结:这样的计算结果不能用整数表示, 需用分数表示。

(2 )测量的需要:看用米尺度量黑板长度的电脑画面:这是一把米尺,它是怎样量黑板的,量得的结果 怎样?〔3 米多一些(对着米尺某一刻度)不足4米,即不是整米数〕

小结:从上面两个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分数是由于计算和测量得不到整数的结果而产生的。

①观察理解。请同学们看电脑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一块饼)把这块饼怎样呢?(平均分成2份)每份 是它的几分之几呢?(1/2 )(板书:2份,1份,1/2)你们怎样知道它是平均分的呢?(因为它分得的两份 完全叠合,即每一份一样多)

②操作理解。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折纸练习,看看我们是不是理解了平均分的概念,请同学们拿出一张正方 形纸,把它平均分成4份, 有几种折法?(学生折后,与电脑演示的三种折法(如图1)比较, 并用红、绿反 馈牌示意反对或赞同)对其它的折法师生分析,评判。

附图{图}

③识别理解。再看电脑屏幕上这两个图,图2的每一份能用1/ 3表示吗?

附图{图}

图3的每一份能用1/2表示吗?为什么?

(2)正确认识单位“1”。

①表示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

(Ⅰ)用电脑显示一张正方形纸。接着演示并提问:A.这个图表示什么意思?(把这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 4份)B.表示这样的1份,是这个正方形的几分之几呢?3份呢?(板书:4份,1份,1/4;3份,3/4)

(Ⅱ)用电脑显示一条线段,表示一个计量单位。接着演示并提问:A.把这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几份?( 5份)B. 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呢?4份呢?(1份是它的1/5,4份是它的4/5)

小结:一块饼,1张正方形纸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物体。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我们都可以看作一个单位, 叫做单位“1”, 将其平均分成若干份,它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单位“1 ”除了表示一个物体, 一个计量单位以外,还可以表示什么呢?

②表示由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Ⅰ)电脑显示4个苹果图。接着演示并提问:这里是将4个苹果组成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 份,每份有多少个苹果?每份的一个苹果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板书:1份,1/4)3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 之几?(板书:3份,3/4)

小结:将4个苹果组成的一个整体,可以看作单位“1”。

(Ⅱ)电脑显示6只熊猫图。 接着演示并提问“这里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呢?(6只熊猫)把6只熊猫平均 分成了几份?(3 份)每份是多少只熊猫?(2只)每份的2只熊猫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呢?(板书:3份,1 份,1/3)2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呢?(板书:2份,2/3)如果把6只熊猫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几分 之几呢?如果把6 只熊猫平均分成6份呢?每份又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小结:把6只熊猫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以看作单位“1”。

(Ⅲ)让学生联系实际举由多个物体组成一个整体的例子。

总结:单位“1”不仅表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 还可以表示由许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3)归纳分数的意义。

①讨论概括这些例子的共同点:同学们,我们举了这么多例子,都是为了说明什么样的数叫分数,请同学 们想一想这些例子有哪些共同点呢?请前后桌四人小组讨论。

③与课本对照:打开课本85页,看看课本是怎样概括的`,请一位同学回答。老师边板贴(把单位“1”平均 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1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分数)边用强调的语气重复这句话。

④找出并解释分数意义中的关键词:这句话的关键词语是什么,请同学们找一找?(“单位1”、“平均分 ”、“这样的”)“这样的”是什么意思呢?“这样的”和三年级学习的“其中的”有什么区别呢?

学生讨论后,结合分数直观图归纳:“这样的”和“其中的”在份数的表示上前者是没有限制的,后者是 有限制的。

4.分数各部分名称和含义。

(2)检测:请同学们看电脑,说出3/5 这个分数各部份名称和它们的含义。

5.分数的读和写。

(1)读分数:

小学数学教学课件 篇8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8~89页的内容,练习二十一的第1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2、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3、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

4、培养主动探索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使学生正确理解小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以元为单位的小数与几元几角几分的互相改写,以米为单位的小数与米、分米、厘米的互相改写。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方法:

讲授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小数

1、创设情境,引出小数

同学们平时跟自己的父母去逛过超市吗?今天你们和老师一起去超市看看。(播放课件)

这些图片认识吗?是什么?(标价)那你们认识这些标价吗?待会高老师要考考大家。

昨晚高老师特意去超市调查了四种商品的价格(课件展示四种商品价格),大家先观察下标价中的数字。(张贴小数:5.9823.700.852.60)

这些数有什么特点?(中间有个点)象这样的数你们知道叫什么数吗?(小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小数。(板书:认识小数)

这些小数中间的点叫什么呢?(小数点)板书:小数点

二、认识小数

1、读小数

我想请一些同学来读读这些小数。请个别生读,然后全部齐读。读23.70这个小数时多请几个,并请大家思考:刚才在读这个小数的时候,小数点左边的数和小数点右边的数在读法上有区别吗?

生汇报小数的读法

师总结:读小数的时候,小数点左边是整数部分(板书整数部分),按照整数部分的读法来读,小数点右边是小数部分(板书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它的数字,每一位是几就读几。

全班齐读最后两个小数:0.852.60

2、认识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大家已经会读这些小数了,那这些价格分别表示几元几角几分,你们知道吗?高老师要开始考考大家了。播课件

商品名称价格/元表示

火腿肠5.98元角分

牛奶糖0.85元角分

面包2.60元角分

文具盒23.70元角分

生答,有异议的多请几个同学回答。

看来大家确实都看得懂这些价格,那谁来说说小数点左边的整数部分表示什么?(元)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位表示什么?(角)第二位表示什么?(分)

在小数上方板书:元角分

二、教学例1

1、寻找生活中的小数。

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对用小数表示商品的价格是几元几角几分很清楚了。下面请大家在你们的桌面上或者文具盒里找一找还有哪些地方也有小数存在。生回答。

我们水笔上的小数0.5后面的单位应该是毫米,它表示笔芯的粗细,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除了毫米,还有米,分米,厘米。大家还记得一米有多长吗?伸出你的手比划下。

2、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一位小数

课件展示1米有多长。课件边演示,教师边讲解

如果把这1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一份是多长?(板书1分米)

那它是1米的几分之几呢?(1/10)

因此1分米也就是几分之几米?(板书1/10米)

当天它也可以用今天刚认识的小数来表示也就是0.1米。(板书:0.1米)

大家看看,小数点右边的1表示什么?(生答1分米)

同学们真厉害,这都答对了。那既然1分米是1/10米还可以写成0.1米,那二分米呢?生答师板书:2分米=2/10米=0.2米,并请生说说想法。

既然1分米,2分米可以写成0.1米、0.2米,那4分米呢?生答师板书:4分米可以写才0.4米也就表示4/10米。

1分米、2分米、4分米用米怎么我们已经学会了,那3分米。5分米,7分米你们会吗?请同学们翻开课本91页,完成练习二十一第一题的第(1)题。

生独立完成,师巡视。并讲评。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和练习我们发现十分之几米可以写成零点几米,零点几米就表示十分之几米。

3、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两位小数。

1分米是1米得1/10,1厘米又是1米的几分之几呢?(1/100)

是几分之几米呢?(1/100米)

那用小数会表示么?(0.01米)板书:1厘米=1/100米=0.01米

真是聪明,大家看看,这小数点右边第二位表示的是?(厘米)

3厘米用米你会表示吗?生答

板书:3厘米=3/100米=0.03米

老师想把问题的难度加大,那么18厘米你会转化么?用米做单位该怎么表示,你是怎么想的?

板书18厘米=18/100米=0.18米

请同学们比较下,0.10.20.4和0.010.030.18这两组小数,都是小数,他们有什么不同?(0.10.20.4小数点后面都是一位数,0.010.030.18小数点后面都是两位数。)

师:观察得真仔细,像0.10.20.4小数点后面只有一位数,这样的小数叫做一位小数。板书:一位小数。

像0.010.030.18小数点后面有两位数,这样的小数叫做两位小数。板书:两位小数。

师:一位小数表示什么样的分数,两位小数表示什么样的分数?

同桌互相商量下。

师:哪个同学来说交流的结果。生答。

师总结: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的数,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的数。

全部齐读。

4、用米来表示身高

前面我们用小数表示的长度都不足一米,那如果超过一米还能用小数表示吗?

比如老师的身高是162厘米,能用小数表示吗?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同桌互相讨论下。生答,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板书:162厘米==1.62米

再次提问:小数点左边的1表示什么,小数点右边的数表示?

请同学们在书本上写下自己的身高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教师巡视。

请个同学介绍自己的身高,写成小数是多少米?生答

5、放松练习

真了不起,大家都会用小数表示自己的身高了,接下来我们来个小游戏放松下。

我说,你们来听,猜猜它是谁?

1、它是世界上的动物,它有长长的鼻子……生猜

世界上有记录的的长颈鹿是一只叫乔治的长颈鹿,你们想知道它有多高吗?课件展示6米9厘米。你能用小数表示他的身高吗?生在本子上作答。教师巡视。

2、它是陆地的动物。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帮人把活干。课件展示非洲象高3米5分米。用小数表示它的身高。生在本子上作答。教师巡视。

四、课堂小结:

小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价格,长度,还可以表示高度,重量。其实小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今天我们认识了小数,大家回去留心观察,相信你们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小学数学教学课件 篇9

1.读出下列的百分数.

20%120%100.5%12.3%

2.说出下列小数所表示的意义.

3.把下面小数化成分数.

4.把下面分数化成小数.

在生产、工业和生活中进行统计和分析时,为了便于比较和计算,有时要把小数或分数化成百分数,有时要把百分数化成分数或小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

把0.25、1.4.0.123化成百分数.

(2)教师提问:小数化成百分数分几步进行?0.25怎样化成百分数?

教师板书:

(3)学生独立将1.4、0.123化成百分数.

(5)总结把小数化成百分数的规律.

小结: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我们已经学会了小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那么,百分数怎样化成小数呢?

把2.7%124%0.4%化成小数.

(2)学生试做,老师巡视指导.

(3)集体订正.

教师板书:

(5)总结把百分数化成小数的规律.

小结: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7)小结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②把百分数变成什么样的数就可以化成百分数?

(2)学生试做并订正.

教师说明:分子除以分母,如遇到除不尽时,通常商算到小数第四位,再用四舍五入法取三位小数.同时要注意等号和约等号的使用.

教师强调:因为0.167是近似值,所以,而16.7%是从0.167改写成的,没有再取近似值,所以,如果把直接写成百分数,就要写成

把17%、40%、12.5%化成分数.

14%2.5%120%

(4)归纳总结百分数与分数互化的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课件 篇10

减法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理解减法的意义,认识“-”号,会读减法算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思想目标:培养学生团结友爱、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

认识减法的意义,正确读减法算式。

三、教学难点:

利用数的分解组成,正确地计算5以内的减法。

四、教学具准备:

红花、小圆片、小棒、学具、

五、课时:1课时

六、教学过程: (1)复习:

1、每个小朋友拿出圆纸片摆一摆,说数的组成。

2玩拍手接力的游戏。(如:可小组之间玩,师生玩等形式)

3、复习加法,学生拿出铅笔,左手2只,右手3只,合起来是几只?用算式表示。 (3)过渡:

逆向思维:教师做动作,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老师所做,把5支铅笔拿走2支,还剩下3只,可以用什么数学知识表示? (教师按照学生回答,伺机板书:减法) (4)新授:

1、教师一共有5支铅笔用5表示,拿走了2只铅笔用“-2”表示,3剩下3支铅笔用“=3”表示 (引导学生说出来,并认识减号“-”)

2、说一说:学生看老师动作,说一说老师做了什么?能用什么方法计算?并列出式子

3、小组内学习:学生观察课本小丑气球图,小组内每个小朋友任选自己喜欢的一幅图来说说图的意思,并用算式表示出来。互相检查列式真确了没有。

4、汇报学习情况:每组请一个小朋友说图意和算式。

5、巩固练习:贴红花图2,拿走1朵,列式计算;接着出示三朵,指名上来任拿红花,列式计算,接着下去贴四朵、五朵红花,说说有几种拿法和算法。

6、我当小老师:小组内一人用自己喜欢的学具摆出用减法计算的图,考考大家,其它人说说图意,并列式计算。 (要求每人都要摆一次)

7、指名小组汇报学习情况 (5)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认识了什么新朋友?

小学数学教学课件 篇11

深挖教材内容,并不断突破创新

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人多以基础性知识为主,主要培养小学生的计算和应用题解答能力,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创新性讲解,除了把握好教程中的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之外,还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和练习时问,巩固所学知识。另外,教学设计需有一定的针对性,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发展特点,在学生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扩展相应的课外知识内容,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授小学三年级数学“位置与方向”这一单元内容的时候,首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正确分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具有一定的空问感知,并能用语言描述自己所处的位置、确定了教学目标后,教学设计上应该循序渐进,搜集一些关于方向的儿歌和词语,引导学生对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然后教师可以简单讲解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分别为“东、西、南、北”,在教室里分别找到自己的位置,并对正确的学生以奖励。另外,教师还可以进行扩展性教学,给学生讲解在森林里和航行过程中,人们都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辨别方向的,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开阔视野。

有针对性的创设教学情境

教师在进行创设教学情境的时候,应该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学习能力以及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出发。首先,教学情境的创设要能够贴近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将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学生数学学习的认知起点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能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能够对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进行解决,不断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教学情境的创设要包含相应的数学问题,并且教学情境中应该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解决来掌握相应的知识。最后,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应该包含的问题具有层次性以及整体性,让教学情境在教学实践中贯穿始终,通过不断深入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所学的知识,并且能够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例如在学习《认识图形》这一节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画、围、拼的活动,可以让学生用线围成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三角形,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对三角形进一步感知;可以让学生在长方体中寻找不同和相同的长方形,增强学生对平而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理解。再例如在学习《对称图形》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图像进行折叠,这学生自己寻找这些图形的对称轴。通过这样的教学情境,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教学知识,还能够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层次性以及整体性。

小学数学教学课件 篇12

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顺能正确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能用10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的事物,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感受数的作用,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在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中,学生能正确的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会用“”、“”、“=”表示比较的结果。

2、能够正确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挂图、小棒。

2课时。

第(1)课时。

一、创设情景,观察情景图。

1、同学们也让我们踏上神秘的南极大陆进行实地考察,好吗?

2、你在南极大陆上都看到了什么?看谁能把话说完整。

3、先让我们估计一下,天上有多少只贼鸥?冰上有多少只贼鸥?冰上有多少只企鹅?

学生试着估计一下,并说说是根据什么估计出来的?

二、提出问题。

看样子南极的朋友还真不少,就让我们用数字把朋友的数量记录下来好吗?

三、解决问题。

1、想一想,这些数字你想怎样记?

2、把你的好办法,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让他们帮你听听怎么样。

3、你能把这些数字记录下来吗?试一试。

4、相信你会把这些数字读得非常正确。

5、小组同学交流想法,并用计数器演示。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用计数器帮助演示数的写法,并让学生说说每一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加深数位意义的理解。

6、小组内一个同学用计数器演示,其余同学读数并把数字记录下来。

7、小结:通过读数和写数,你都有什么发现?

揭示:读书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四、应用拓展。

1、联系生活实际,找一找我们的`周围什么地方用到数字?(全班学生的总数、男同学的人数、女同学的人数等等)。先让学生用该数字说一句话,再让其余同学把数字记录下来。

2、“自主练习”第1题,先让学生独自做题,把自己写的数读给小组同学听,在小组内交流写法。

小组交流。

全班汇报。

五、课堂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第(2)课时。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2、学生自由提问。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如果出现“一共有多少只贼鸥?”可以让学生想办法数出贼鸥的总数,如果有学生会计算的话,可以计算出来,但对学生不作统一要求。如果学生不能提问出“天上的贼鸥多还是冰上的贼鸥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问。

二、解决问题。

1、“怎样才能知道天上的贼鸥多还是冰上的贼鸥多?有什么办法?”让学生知道问天上的贼鸥多还是冰上的贼鸥多,其实就是比较47与32的大小,“怎么比较47与32的大小呢?”

2、学生独立思考。

3、小组交流想法。

4、全班交流,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

三、拓展应用。

1、“自主练习”第3题,学生独立做,做完后小组交流想法。

2、“自主练习”第5题。

(1)同学们先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摆的。注意让学生把图中的条件和问题表述清楚。

(2)在理解图意后列式计算。

(3)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样想的,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

(4)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方法做第5题。

3、“自主练习”第7题。

(1)、先让学生明白题意。

(2)、学生独立去做,在交流自己选择的结果和想法。

(3)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四、课堂小结:

小学数学教学课件 篇13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认出、了解、理解、描述、会运用、会写、会算、能证明……(概念、性质、含义、定理、公式等)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体验、探索 (观察、猜想、动手操作、推理论证等)过程,提高、培养(观察分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数感、符号意识、模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来讨论思想等)

教学重难点:

教师活动:根据教材内容自制多媒体动画(或展示xxx、创设xxx等),引出课本主题图。接着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提出与有关的数学问题。教师指出本课要重点研究的几个问题是:1.xxx;2. xxx;等

设计意图:精彩的开头,不仅能使学生很快由抵制状态进入兴奋状态,还能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成自我需要,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本环节我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设计有针对性、层次分明的练习题组(基本题、变式题、拓展题、开放题)。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巩固新知,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创造性,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更加完善。同时强化本课的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我利用课件展示以下几个问题:

⑴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⑵ 你有什么收获?⑶ 你有什么感想?⑷ 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⑸ 你还有什么疑惑?⑹ 你感觉自己今天表现如何?你感觉你组内的其他同学表现如何?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位学生充分发言,交流学习所得。在评价方面:先让学生自评,接着让学生互评,最后教师表扬全班学生,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使他们更加热爱数学。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学习所得,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

设计意图:适当的完成书面作业,有效巩固所学新知,达到知识的升华。

1、xxxx(知识点) 计算推导等(教学过程) 例题1:

2、xxxx(知识点) 例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