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教师队伍建设年总结

在平日里的学习与工作中,我们在某些情况下需要写总结报告。写总结有利于我们学习和工作能力的提高。每多写一次总结,我们的大脑就越清晰: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价值,能力越大责任越大。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写好一篇总结报告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2013年教师队伍建设年总结”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以师德师风为核心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职工队伍是教育发展的关键,良好的师德师风是教职工队伍素质中至关重要的方面。为此,我县将XX年确定为“师德师风建设年”,以师德为核心,狠抓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在全县行风评议中,我县教育系统继XX年位居全县第一,XX年又名列第二。借此机会,将教师队伍建设情况总结如下: 一、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强化师德建设 师德建设是教育系统作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形象直接反映着教育的形象。我们抓教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是抓好师德师风建设。 一抓思想认识,宣传发动。师德师风不仅体现教职工的职业道德和教风、学风,而且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办学方向。高素质的教职工队伍是学校的生命源泉,师德师风则是学校的灵魂所在,在学校校风和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当前形势下师德师风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⑴思想政治观念淡薄,有的教职工对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学习不够,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不关心,言行不慎,在课堂上和公共场所宣讲一些不利于学生成长的言论和观点;⑵工作责任心下降,有的教职工对教学、教研、管理工作精力投入不足,不安心本职工作,轻校内课堂教学,重校外兼职,搞经营或外出代课赚钱;⑶敬业进取精神缺乏,有的教职工不注重获取新知识,不钻研业务,不求上进,得过且过,满足于一般性工作,心态浮躁,治学不严谨,整体协作精神不强;⑷无私奉献精神不足,有的教职工工作讨价还价、斤斤计较,甚至为追求个人利益,利用学校培养而获得的资本,置学校和学生于不顾,擅自离职等等,这些都为师德师风建设提出了现实的要求。为此,我们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狠抓师德师风建设。
  我局依据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中小学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和师德教育活动的通知》(教基[XX]23号)文件精神,制发了《*县中小学教育思想大讨论和师德教育活动方案》(*教基[XX]108号),成立了领导组,并于XX年3月份召开了师德建设动员大会,对师德师风建设作出具体部署。会后,各乡镇、学校立即行动,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发动;教育局先后印发了《*县教育系统XX年政风行风评议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开展全县教育系统干部作风集中教育整顿活动实施方案》等多份文件,营造了强大的师德师风建设氛围,有力地推动了师德师风建设活动的开展。
  二抓深入学习,广泛讨论。在师德师风建设活动中,我县政治业务学习和校本培训,组织教师集中学习《教育法》、《教师法》等教育法律法规,加强师德教育,使教师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此外,还组织教师深入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xx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省教育厅《关于宿州市第二中学个别教师歧视、体罚学生事件的情况通报》、《老师:你无权这样对待“差生”》、陈贤忠厅长就宿州二中个别教师歧视、体罚学生事件所作的批示等相关文件,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到师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与此同时,我县围绕如何改变教育方式、如何强化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如何看待“差生”、“我曾经是学生”、“怎样做一名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的好教师”等10个方面开展讨论,并采取多种形式,确保活动效果;组织教师重温市教育局“十个严禁”和“六要六不准”,使广大教师真正明白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坚守住教师的职业道德底线。
  三抓典型示范,树立榜样。号召全县教师以一代师表霍懋征老师为楷模,播洒爱心,真诚育人。同时,用身边的人激励广大教师,教师节期间,县政府表彰了100名优秀教师和先进教育工作者;教育局邀请市师德报告团举行师德报告会,城区1000余名中小学教师听取了报告;县电视台《*州方圆》栏目以及《*州》等新闻媒体专题宣传报道了优秀教师聂传余、张金霞等老师教书育人先进事迹;各乡镇党委、政府通过多种形式表彰当地优秀教师,要求广大教师了解身边的人身边的事,以典型带动全体,激发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四抓对照标准,严格考评。考评作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环节,我县给予了应有的重视,从局机关,到乡镇、学校均结合各自实际制订了考评细则,成立了领导组和评价小组,印发了测评表、调查表,除学校内部人员参与考评之外,还邀请了学生家长、乡村干部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行风评议员等,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
  考评阶段,逐人写出自查材料,学校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对教职工师德师风状况进行综合分析,整理汇总出本单位师德师风建设中的主要成绩和主要问题,并为每位教师建立师德档案,将师德师风的表现作为个人年终业务考核的重要依据,坚决实行师德考核“一票否决制”。不少学校结合师德师风建设,制定了一系列的辅助措施,诸如学习制度、师德常规检查制度、师德奖惩制度等,做到师德建设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常抓不懈。
  在此基础上,教育局组织考评组深入乡镇,对教育系统的政风行风和师德师风建设情况进行全面的考评,评选出政风行风先进单位5个、师德师风建设先进单位4个,并有3个单位被列为XX年度“政风行风重点管理单位”。
二、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强化师能训练 教师专业素质训练,既是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又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在这方面,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一抓继续教育工程。积极开展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集中培训及学时登记工作。全年集中培训1978人次,校本培训验证8660人次,组织4424名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参加全省《新世纪教师素养》统考,并为400余名新录用人员办理了继续教育证书。
  二抓新课程师资培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师资是关键。根据“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要求,组织教研员和起始年级学科教师参加新课程培训,参训率达到100%。
  三抓课题实验研究。在切实抓好常规教研工作的同时,大力开展课题研究。XX年,省市县三级课题立项30余个,重点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取得初步成效。
  四抓信息技术培训。与人事局合作,结合教师职称评定工作,大力开展信息技术培训,基本完成全体教师的初级培训。
  五抓提高学历教育。大力支持并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和途径的学历进修,XX年,有200余名小学教师取得了专科毕业证书,140余名初中教师取得了本科毕业证书,全县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小学97.9%,其中大专以上学历占29.7%,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95.1%,其中本科以上学历占31.6%。
三、以提高效益为重点,强化队伍管理 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的建成,既要抓建设,也要抓管理。
  一抓《决定》落实,强化管理职能。《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规定:“县以上教育行政部门依法履行中小学教师的资格认定、招聘录用、职务评聘、培养培训和考核等管理职能”。据此,县教育局理顺了管理体制,归口管理教师队伍。
  二抓编制管理,严禁超编用人。扎实开展定编定岗工作,清理整顿在编不在岗人员,对财政供给人员名单进行逐人核对,对个人工资帐户全面核查,严禁为脱岗人员发放工资或列入XX年预算。为解决超编缺编共存问题,我县还扎实开展支教活动,XX年县属学校共选派70余名支教队员赴全县22个乡镇36所学校开展对口支教工作;各乡镇也积极响应,认真选派骨干教师赴缺编及边远学校逐级开展支教工作,并坚决兑现“评聘高级教师有一年以上农村教学工作经历”政策,反响较好。
  三抓制度建设,实行依法管理。依照教育法律法规,县政府制定了《关于加强全县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政[XX]2号),对教师的培训、流动作出明确规定,并坚决执行市局“六要六不准”、“十个禁止”规定,着力解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问题。
  四抓案件查处,纯洁教师队伍。XX年,我们对在师德师风方面存在严重问题,如违规收费、有偿补课等35人进行了政纪处理,对13名长期脱岗教师实行了除名,有效遏制了不良风气。
  我县的教师队伍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人民对新时期教师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各地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开展的不平衡,个别单位认识不高、措施不力、活动不多、行动不快、效果不大,所以,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对此,我们有清醒的认识,将继续不遗余力地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继续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
  一是继续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有组织、有计划地在全系统深入开展做人民满意教师活动,教育和引导教师强化责任意识,教书育人,做学生尊敬、家长认可、社会满意的教师;坚决查处违反师德的人和事,解剖反面典型,开展警示教育活动。局机关和县直学校党员干部教师要扎实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切实为全县教师树好榜样,当好示范。
  二是深入开展政风行风评议。继续将乱收费、乱办班作为整治重点,继续开展学生评教师、教师评校长、社会评学校“三评”活动,评出“政风行风建设先进单位”和“政风行风建设重点管理单位”,列为重点管理单位的,单位和个人当年一律不评先、不评优,连续两年评为重点管理单位的,单位主要负责人就地免职。
  三是大力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在“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中,要求各级教育干部带头学习,带头接受教育;切实提高校长队伍特别是“一把手”科学治校、民主治校和依法治校的能力;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各项制度,完善师德师风考核考评机制,使师德师风建设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常抓常新。

Gz85.Com更多总结小编推荐

×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回顾


强师德 精业务 促发展

——太和二小教师队伍建设回顾

百年大计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只有一流的教师队伍才能创造一流的教育业绩,学校才能真正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才能实现“办好教育回报人民”的承诺。近些年来,我们狠抓教师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了学校的飞跃发展。

一、师德建设是提高教师队伍质量的前提

在学习中提高教师的认识。“教育是爱的艺术”,“爱是教育的基石”,总之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教育的真谛。我们通过组织教师学习〈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让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激励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工作中做出应有的贡献。其中,我们又把热爱每一个学生、关爱每一个学生作为师德教育的核心内容,要求教师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歧视任何一个学习困难的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关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教育的权利。

在制度上规范教师的师德。我们每一学期都要与所有老师签订〈师德师风协议书〉,对教师的师德师风作出明确的要求:比如不乱办班、不乱收费,不歧视不排斥学习困难的学生,不文人体罚心罚学生,不冷眼对待家长,不向家长索要财物等。如果有违反师德师风的行为,学校将按照协议书中的规定,作出严肃的处理。

在舆论监督中约束教师的育人行为。为了对教师负责,也是为了让社会满意,并发挥社会各界对教师师德的监督作用,我们聘请了校外师德师风巡视员;设立了师德师风举报箱,开通了师德师风“校长热线”,让学生和家长及时反映教师师德师风中存在的问题。这些措施的制定,增强了教师的自我约束,很好地发挥了防范于未然的作用。

在学习中提高,用制度来规范,用舆论来约束,对教师既晓之以理,又动之以情;既宣传法律法规,又提倡奉献精神,是我们学校加强师德建设的成功经验。

二、精研业务是提高教师队伍质量的关键

要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首先要提高教师的育人水平。我们一手抓学习,一手抓研究,面向全体,突出骨干,循序渐进,在较短的时间里让教师的工作能力有了迅速地提高。

(一)加强学习

让学习成为教师的需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随着信息经济的日渐迫近,终身学习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内容。所以,一张文凭的“保鲜期”已经大大缩短,我们必须及时补充新的知识,吸收新的信息,才能与时俱进,才能永葆活力。我们学校总是利用各种机会和各种形式,向老师传达新的观念,传递新的信息,引导教师要加强学习,及时“充电”。通过学习,我们许多教师都明白,只有学习才能增强我们的能力,优化我们的素质,才能胜任新观念、新思想下的教育工作。学习,已经成为了我校教师提高工作质量的需要,成为了教师实现自我价值不断向前发展的需要。

让学习成为学校的制度。我们制定了〈太和二小理论学习制度〉,对教师理论学习的内容和学习量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求教师的理论学习必须以教育理论为主,要自己的学科教学密切联系,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每月不得少于15页,要作为教学六认真的检查内容。为了激励和督促教师学习理论,我们还定期举行理论学习笔记展评,开展理论学习交流,开设教师“教育”,为教师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为教师搭建相互交流切磋的平台。

通过新思想、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的学习,教师普遍转变了教育观念,调整了自己的知识结构,优化了自身素质,增强了教育的底蕴,提高了教育质量。

(二)加强研究

1、坚持开展好常规研究

教师的工作是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是极具研究性的工作,让教师把自己的一切教育教学行为都纳入研究的范畴中,这是实践先进教育思想的需要,也是落实新的课程改革精神的需要。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推行集体备课制度,提高备课质量。我们对集体备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必须坚持个人研究和集体研究相结合的原则,即:钻研教材——写出教案——集体研究——修改使用——课后反思。集体备课不仅把教师从繁重的工作量中解脱了出来,而且提高了备课的质量,充分发挥了集体的作用。

上好六种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们每学期都坚持上启示课、调讲课、过关课、研究课、示范课、优质课。既帮助个别教师尽快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又让的教师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艺术,从而推动学校整体教学

质量的提高。

写好教学反思和案例评析,让教师在总结中提高。我们坚持要教师每一堂课上完以后都要写教学反思,及时总结教学教程中的得失;还要求教师每一个月都要写一篇案例评析,以这样的方式梳理自己一月以来的教学实践。通过这些做法,让教师时时、处处都处于研究之中。

2、全力抓好教育科研

如果说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那么教育科研就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力量。通过开展教育科研,把学校工作中的问题专题化,课题化,增强工作的研究性,目的性,并且让一批骨干教师参与到研究中来,这对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加快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年,我们先后开展了〈中、小、幼创新知识和技能培养的研究〉,〈小学生潜能开发实验〉,〈在新课程中促进学生发展的多元化评价研究〉,〈小学生良好环卫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通过这些科研课题的研究,我们把素质教育的方针贯彻到了教育实践中,把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落实到了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既培养了一大批教师,让他们成长为了学校的骨干力量,为学校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还造就了一大批“基础宽厚,个性张扬”的学生,真正做到了“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开展教育科研,还迅速地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成功打造了优质教育的知名品牌。

我们立足校情,着眼发展,开拓创新,舍得投入,实现了“科研强师、科研兴校”的办学追求。

三、建立激励机制是提高教师队伍质量的保证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是我们长期开展好教师继续教育,提升教师队伍质量的有力保证。我们相继建立了择优外派学习制、双飞激励制(在继续教育中取得了突出成绩的教师可以享受双飞外出学习的待遇)、定期理论学习制、教师奖励制(每学期举行青年教师教学,并及时予以奖励)、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制、青年教师成长指数制、科研专项评分制、一组一小题研究制(每个年级都有自己的研究小课题,纳入六认真检查的内容,期末统一考核。)、“两个一”考核制(每期一篇论文、一堂优质课,达到此要求的才能得到期末10分的专项考核分,以此促进青年教师加强学习和研究。)等制度。这些制度的建立健全,充分地调动了教师们参与学习、参与研究的积极性。

由于我们高度重视教师队伍的质量建设,千方百计地抓好了教师的继续教育,终于让全校教师的工作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让一批骨干教师脱颖而出。现在,我们学校有市级学科带头人一名,有县级学科带头人两名,校级骨干教师十五名。近年来,我们教师在县级以上发表论文两百余篇,上县级优质课五十余堂。

“人民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这是我们执着的追求。我们将坚持不懈地抓好教师队伍的质量建设,把这一项工作作为学校的头等大事来抓,力争抓得实在,抓出特点,抓出成绩。


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回顾


百年大计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只有一流的教师队伍才能创造一流的教育业绩,学校才能真正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才能实现“办好教育回报人民”的承诺。近些年来,我们狠抓教师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了学校的飞跃发展。

一、师德建设是提高教师队伍质量的前提

在学习中提高教师的认识。“教育是爱的艺术”,“爱是教育的基石”,总之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教育的真谛。我们通过组织教师学习〈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让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激励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工作中做出应有的贡献。其中,我们又把热爱每一个学生、关爱每一个学生作为师德教育的核心内容,要求教师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歧视任何一个学习困难的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关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教育的权利。

在制度上规范教师的师德。我们每一学期都要与所有老师签订〈师德师风协议书〉,对教师的师德师风作出明确的要求:比如不乱办班、不乱收费,不歧视不排斥学习困难的学生,不文人体罚心罚学生,不冷眼对待家长,不向家长索要财物等。如果有违反师德师风的行为,学校将按照协议书中的规定,作出严肃的处理。

在舆论监督中约束教师的育人行为。为了对教师负责,也是为了让社会满意,并发挥社会各界对教师师德的监督作用,我们聘请了校外师德师风巡视员;设立了师德师风举报箱,开通了师德师风“校长热线”,让学生和家长及时反映教师师德师风中存在的问题。这些措施的制定,增强了教师的自我约束,很好地发挥了防范于未然的作用。

在学习中提高,用制度来规范,用舆论来约束,对教师既晓之以理,又动之以情;既宣传法律法规,又提倡奉献精神,是我们学校加强师德建设的成功经验。

二、精研业务是提高教师队伍质量的关键

要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首先要提高教师的育人水平。我们一手抓学习,一手抓研究,面向全体,突出骨干,循序渐进,在较短的时间里让教师的工作能力有了迅速地提高。

(一)加强学习

让学习成为教师的需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随着信息经济的日渐迫近,终身学习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内容。所以,一张文凭的“保鲜期”已经大大缩短,我们必须及时补充新的知识,吸收新的信息,才能与时俱进,才能永葆活力。我们学校总是利用各种机会和各种形式,向老师传达新的观念,传递新的信息,引导教师要加强学习,及时“充电”。通过学习,我们许多教师都明白,只有学习才能增强我们的能力,优化我们的素质,才能胜任新观念、新思想下的教育工作。学习,已经成为了我校教师提高工作质量的需要,成为了教师实现自我价值不断向前发展的需要。

让学习成为学校的制度。我们制定了〈太和二小理论学习制度〉,对教师理论学习的内容和学习量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求教师的理论学习必须以教育理论为主,要自己的学科教学密切联系,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每月不得少于15页,要作为教学六认真的检查内容。为了激励和督促教师学习理论,我们还定期举行理论学习笔记展评,开展理论学习交流,开设教师“教育论坛”,为教师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为教师搭建相互交流切磋的平台。

通过新思想、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的学习,教师普遍转变了教育观念,调整了自己的知识结构,优化了自身素质,增强了教育的底蕴,提高了教育质量。

(二)加强研究

1、坚持开展好常规研究

教师的工作是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是极具研究性的工作,让教师把自己的一切教育教学行为都纳入研究的范畴中,这是实践先进教育思想的需要,也是落实新的课程改革精神的需要。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推行集体备课制度,提高备课质量。我们对集体备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必须坚持个人研究和集体研究相结合的原则,即:钻研教材——写出教案——集体研究——修改使用——课后反思。集体备课不仅把教师从繁重的工作量中解脱了出来,而且提高了备课的质量,充分发挥了集体的作用。

上好六种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们每学期都坚持上启示课、调讲课、过关课、研究课、示范课、优质课。既帮助个别教师尽快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又让更多的教师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艺术,从而推动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写好教学反思和案例评析,让教师在总结中提高。我们坚持要教师每一堂课上完以后都要写教学反思,及时总结教学教程中的得失;还要求教师每一个月都要写一篇案例评析,以这样的方式梳理自己一月以来的教学实践。通过这些做法,让教师时时、处处都处于研究之中。

2、全力抓好教育科研

如果说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那么教育科研就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力量。通过开展教育科研,把学校工作中的问题专题化,课题化,增强工作的研究性,目的性,并且让一批骨干教师参与到研究中来,这对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加快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年,我们先后开展了〈中、小、幼创新知识和技能培养的研究〉,〈小学生潜能开发实验〉,〈在新课程中促进学生发展的多元化评价研究〉,〈小学生良好环卫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通过这些科研课题的研究,我们把素质教育的方针贯彻到了教育实践中,把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落实到了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既培养了一大批教师,让他们成长为了学校的骨干力量,为学校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还造就了一大批“基础宽厚,个性张扬”的学生,真正做到了“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开展教育科研,还迅速地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成功打造了优质教育的知名品牌。我们立足校情,着眼发展,开拓创新,舍得投入,实现了 “科研强师、科研兴校”的办学追求。

三、建立激励机制是提高教师队伍质量的保证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是我们长期开展好教师继续教育,提升教师队伍质量的有力保证。我们相继建立了择优外派学习制、双飞激励制(在继续教育中取得了突出成绩的教师可以享受双飞外出学习的待遇)、定期理论学习制、教师论坛奖励制(每学期举行青年教师教学论坛,并及时予以奖励)、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制、青年教师成长指数制、科研专项评分制、一组一小题研究制(每个年级都有自己的研究小课题,纳入六认真检查的内容,期末统一考核。)、“两个一”考核制(每期一篇论文、一堂

优质课,达到此要求的才能得到期末10分的专项考核分,以此促进青年教师加强学习和研究。)等制度。这些制度的建立健全,充分地调动了教师们参与学习、参与研究的积极性。

由于我们高度重视教师队伍的质量建设,千方百计地抓好了教师的继续教育,终于让全校教师的工作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让一批骨干教师脱颖而出。现在,我们学校有市级学科带头人一名,有县级学科带头人两名,校级骨干教师十五名。近年来,我们教师在县级以上发表论文两百余篇,上县级优质课五十余堂。

“人民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这是我们执着的追求。我们将坚持不懈地抓好教师队伍的质量建设,把这一项工作作为学校的头等大事来抓,力争抓得实在,抓出特点,抓出成绩。

教师队伍建设年“送教下乡”活动总结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为积极配合全省教师队伍建设年活动,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实现全市教师专业水平的均衡发展,在局党组的统一安排下,市基础教研室和师训科重心下移,靠前指导,充分利用我市优质教学资源,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面向全市,广泛开展“送教下乡”活动。这次活动融调研、教研与教师培训为一体,极大地提高了教研和师训工作的实效性,有效的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有力的推进了新课程改革健康深入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赢得了基层教师的一致赞誉。

一、送教情况

本次活动从4月26日在淮阳县正式启动,至5月23日圆满结束,历时一个月,遍及全市七县一区,从县城学校到偏远农村,涉及初中、小学两个学段6个学科,累计送教31个学校、66节课,培训教师5890人 (详见下表)。

送教活动中,市基础教研室有关人员,每天7点多出发,早出晚归,不辞劳苦,送教下乡讲师团的教师精心备课,发挥出色,使送教活动获得圆满成功。

送教下乡基本情况统计表

时间

地点

送教学段

送教节数

送教学校数

培训 教师人数

4月26日

淮阳县

初中、小学

12

6

1580

5月8日

川汇区

小学

6

3

560

5月10日

商水县

初中、小学

12

6

1000

5月14日

沈丘县

初中

6

3

300

5月15日

扶沟县

小学

6

3

300

5月16日

太康县

初中

6

1

150

5月22日

郸城县

小学

6

3

500

5月23日

西华县

初中、小学

12

6

1500

(合计)

66

31

5890

二、活动成效

1.实现了教研与师训的优势互补。这次活动有效整合了基础教研室的教研优势和师训科的培训资源,突出了教研工作的针对性,提高了师训工作的实效性,为教研和师训工作的开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2.实现了送教者与听课者的双赢。送教活动为一批中青年教师搭建了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在教研员的悉心指导和不同教学环境的磨练中,使他们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在全市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初步造就了一支我市本土的名师队伍。教研员通过听课、交流,了解了基层学校的现状和一线教师的需求,进一步明确了今后教研工作的方向和重点。课上送课教师的精彩示范,课后教研员的精当点评,教研员、送课教师及听课教师的互动交流,收获的不仅是科学的教学方法和高超的教学技巧,还有新的教学理念、科学的教学模式,解决了基层教师课改中的不少疑惑,开阔了他们的视野,使他们对课标的领悟、新教材的把握、教法学法的运用和新课堂的驾奴都得到不同层次的提升,为他们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积淀了丰富的能量。同时,农村教师的朴实、真诚以及他们的敬业、好学精神也让送教教师和教研员深深感动。“送教下乡”解决了交通不便、工学矛盾和经费短缺问题,使农村教师不出门就能听到全市高水平教师的授课和讲座,实现了城乡教师优势互补,双赢并进。

3.提高了教师培训的效度。由于种种因素,一些教师对业务培训兴趣不高,常常是听报告很激动,教学中不实用;上课是“做课”,示范既表演。为此我们加强了对示范课的指导,使教学设计更具科学性、可操作性,突出原生态、真实、平实、厚实、丰实的特点,使课堂教学既能体现课改精神、有一定的高度,又看得到、摸得着、学得来。送教教师不受条件的限制,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学生、有没有多媒体都能上好课,展示了名师优秀的专业素养和高超的课堂艺术,显示出观摩课的示范作用和独特魅力。课后,不少听课教师纷纷围住送课教师和教研员,进行咨询、交流,久久不愿离去。他们说,“这样的课真实、管用”,“听这样的课真值”,“真是不虚此行”,“过去一直认为客观条件差,学生不配合,现在才知道自己的差距”等。

4. 激发了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送教教师这些土生土长的“实践专家”的现身说法,使抽象的教学理念转化为看得见、感受得到的教学行为,提振了偏远地区教师课改的信心,使他们在学习名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技巧、教学语言的同时,逐步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要及时转变观念,更新专业知识,提升业务水平,改进教学行为,以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和发展。

三、成功原因

1.领导高度重视。“送教下乡”活动是我市教师队伍建设年的一项重要举措,局领导非常重视。党组书记、局长张学成作过重要批示。分管业务的党组成员、招办主任郭劳动多次听取汇报,亲临启动仪式现场并作重要讲话。基础教研室主任杨启宏多次到送教现场检查指导,副主任郝洁全程带队,亲自协调落实送教地点、送教人员、交通食宿等具体细节,保证了这次活动的顺利进行。

2.活动准备充分。活动开始前,基础教研室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具体方案,明确了工作要点和职责;有关学科教研员深入调研,精心筛选获得过省级优质课的教师组成了“送教下乡”讲师团,并在活动过程中给予送课教师及时的专业指导和全程服务;送课教师敬业奉献,不计得失,精心备课,准备充分,是活动成功的关键

3.县区配合得力。为搞好这次活动,各县(区)基础教研室和师训股都积极行动,全力配合,特别是淮阳、商水、西华等县高度重视,精选场地,组织得力,教体局主要领导亲临现场,教师参与广泛,为送教活动的成功提供了保障。

四、活动反思

感受收获的同时,我们也充分认识到,农村教育教学质量和农村教师队伍素质,虽有较大提高,但与新课改的要求及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还有一定的距离,教师培训工作任重道远;“送教下乡”作为新课程师资培训中的一种有效方式,不应当是一种权宜之计,而应成为城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亟待形成一种城乡互动、共同提高的长效机制,提高培训活动的规范性、实效性将是我们下阶段送教工作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