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总结及“十一五”规划

“十五”总结及“十一五”规划。

岁月流逝,流出一缕清泉,流出一阵芳香,在时间的长河中我们都有过不同的经历,一般来说,我们最需要的就是对这件事情的总结,总结的精髓在于客观的查错改错。对于总结范文你有什么心得呢?也许以下内容““十五”总结及“十一五”规划”合你胃口!希望你更多关注本网站更新。


关于“十五”期间及2005年度道路运输
工作情况的报告
市交通局:
“十五”以来,我处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严格执行《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四川省运输管理条例》和《道路运输条例》等法律法规,在道路运输行业管理工作中以依法行政为重点,以加强职工队伍建设为基础,努力培育和发展道路运输市场,规范道路运输市场秩序,全面完成了规划期内的各项目标任务。现将“十五”及2005年度工作情况报告
一、队伍及行风建设取得突出成绩 “十五”以来,我们按照标本兼治,纠建并举的方针,把行风建设贯穿到行业管理的各个层面,落实到各项工作,着力于全市运政人员政治觉悟的提高、思想观念的转变和工作作风的改进,牢固树立“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思想,坚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开门纳谏,闻过则改、防微杜渐,把学习教育和自查自纠结合起来,把行风评议与整改提高结合起来,使行风建设进一步深入。2002年,我市运管系统的行风建设顺利通过了市委、市政府组织的评议,建成了市级文明行业。2003年,我市运管系统的行风建设又顺利通过了省交通厅、省文明委组织的评议,在全市交通系统中率先建成了省级文明交通行业。今年以来,我们抓住全市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以改善机关效能为主题的“效能革命”的契机,再一次组织了对运管行风的深入的分析评议、整改提高,市、区、县运管机构都分别出台了《规范化服务细则》,制定了首问责任制、职位代理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等工作制度并予以认真的贯彻落实,运管系统在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办事效率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改观,党员在职工队伍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也进一步增强。结合贯彻落实《道路运输条例》关于运管机构和运管人员不得从事道路运输经营活动的规定,自2004年7月起,我市在市交通局和市运管处的牵头组织下开展了彻底的清理,到2005年6月,全市所有参与道路运输及相关业务经营的运管机构和运管人员一律退出了经营,“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现象已不复存在。2004年,结合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我们还在全市运管队伍中开展了广泛的反腐倡廉教育,在领导班子中开展了对违反规定接受现金、有价证券和贵重物品等问题的专项治理工作。2005年,按照择优、竞争上岗的原则,我们积极稳妥的完成了事业单位机构改革,xxxx优秀年轻干部通过竞争上岗走上了处领导及中层干部的职位。结合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各科室的职责,设立了办事流程导引图,方便了经营者办事。
十五以来,全市xxxx县所以上运管机构,建成文明单位xxxx,占10xxxx,其中,省级文明单位xxxx,市级最佳文明单位xxxx;建成了文明客运汽车站xxxx、城市优质文明服务出租车120辆、优质文明服务客运班车120辆,超额完成了上级下达的指标。
二、运管费征收管理体制改革了得重大突破
在省运管局的帮助下,在市政府、市财政局、市交通局的大力支持下,我市于2004年7月顺利地将全市运管费收入纳入了市级财政预算,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应当说,这是我市运管机构自成立以来经费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突破。运管费纳入财政预算管理,体现了政府对运管费和运管队伍的认可,明确了运管费专项用于道路运输行政管理工作支出,不得用于平衡预算,减少了各地统筹和挤占运管费;运管机构的经费纳入市级财政预算管理,增大了市级运管机构的调控权,在《道路运输条例》实施后,县级运管机构许可权扩大的情况下,有利于运管机构保持政令畅通。明确了运管机构人员的新增,必须经市人事局、市交通局、市财政局三个部门共同审核,也有利于控制县级运管机构人员的恶性膨胀。运管机构的经费性质由自收自支转变为财政全额拨款,为机构改革中对运管机构性质的准确定位奠定了基础。截止目前,全市已征收运管费70xxxx元,已全面完成了2005年的规费征收任务。
三、驾培行业管理取得实质性突破
以贯彻落实国家六部委出台的“五整顿三加强”的文件精神为契机,2004年上半年,我们通过积极、主动的协调、汇报工作,由市政府出台了《遂宁市机动车驾驶培训管理规定》,并牵头开展了对全市驾驶员培训市场的整顿,经运管部门签注意见的驾驶员培训记录自2004年10月1日起被正式作为了车管所接受驾驶员考试的前置条件,至此,运管部门管理驾校的职能真正得以实现。在驾驶员培训市场专项整治中,我们严格按照部颁标准全面清理了驾校的办学条件,对各驾校的教学设备、教员、教练车、场地等进行了逐项登记,对8所驾校进行了限期整改,1所驾校进行了停业整顿,对达不到部颁标准的2所一类驾校、4所二类驾校作出了降级处理,取缔了xxxx非法培训点,通过整顿,全市驾校新增投资100xxxx万元,新增加教练车57辆,训练场地5818xxxx米及大量教学设施,保证了培训质量。到2005年10月,全市驾校发展到12所,教练车184辆,教练员20xxxx,2005年预计培训学员1500xxxx。
四、道路运输安全形势稳定
全市道路运输行业按照“三把关一监督”的要求,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观,进一步落实企业法人安全责任,强化从业人员的安全知识培训,督促运输企业和车站整改安全隐患,落实“五不出站”管理制度,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检查,十五期间,没有发生一起因源头管理造成的重特大运输安全事故,安全四项指数低于省局、市局下达的控制目标。
为营造良好的运输安全生产氛围,今年,我们进一步加强了日常的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积极配合开展了道路运输安全资质评估工作,选派人员参加了安全评估专家培训。目前,安全明星驾驶员评选活动正在全市蓬勃开展。报名人员已超过200xxxx。
五、行业管理方法和手段逐步得到了完善
随着道路运输市场的不断发展变化和国家关于行政管理的方针政策的进一步完善,迫切要求我们在管理方法、管理理念、管理手段上进一步适应运输市场的需要。几年来,我市先后组织运管机构的负责人及工作人员参加省市、交通部及相关院校组织的培训9xxxx次,组织人员赴省内外考察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13xxxx次,聘请行业管理专家、法律工作者为运管人员授课1xxxx次,“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大大促进了全市各级运管机构管理人员在管理理念、方法、手段上的更新。
为适应市场行业自律的要求逐步增强,大量的行业管理工作迫切需要交给市场、交给社会,“十五”以来,我市先后组建了市道路运输协会、市出租汽车协会、汽车维修行业协会等社团组织。在行业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引导下,几个协会先后出台了《出租汽车行业自律公约》、《驾驶员培训行业自律公约》、《优质文明服务公约》等大量的自律性文件,为指导行业发展,形成行业规范,提高行业竞争力,增强运输企业及行业从业人员维护正常的运输市场秩序的自觉性发挥了积极作用。今年,在全省开展“安全优质服务明星”驾驶员活动及我市开展“建市二十周年庆典”活动中,我市出租汽车协会、市道路运输协会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同时,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在行业监管工作中逐步得到了应用。从“十五”初期的行车记录仪安装到近两年来我们推广的GpS动态监控系统,进一步完善了我们的行业管理手段。截止日前,我市所有超长客车、高速客运、危险品运输车辆及大部份跨市州的客车都安装了GpS动态监控系统,全市在运输企业、区县运管所、市运管处建立监控平台1xxxx,安装车辆数达到了370辆,为确保道路运输安全,维护运输市场秩序,提高运输服务质量及组织化水平奠定了基础。
另外,按照省局部署,我处已投入资金2xxxx万元,于近期完成了运政专网的中心机房建设,并购置了网络建设专用设备,确定了专职的运政专网网络管理员,预计到今年年底,市本级与省局的运政专网联接将得到实现,并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共享。
六、依法治运,队伍形象明显改善
近年来,为《四川省道路运输条例》、《行政许可法》、《道路运输条例》等运政法规,全市各级运管机构一是开展了相应的学习培训,市运管处将相关法规、规章进行了整理,印制了《运政法规汇编》,全市各级运管机构组织开展行政执法培训35xxxx人次,运政人员的业务素质进一步提高;二是完成了对市本级道路运输行政审批事项的全面清理,制定了市运管处实施《行政许可法》的四项制度、《政务公开实施细则》,向社会公布了市处的行政许可项目和收费依据及标准,对市处机关大量的工作程序进行了清理,对一些不必要的环节作了精简,有效的方便了经营者办事;三是采取多种形式宣传运政法规,2004年下半年、2005年下半年,在《道路运输条例》颁布施行及颁布施行一周年之际,我们连续二年开展了宣传周活动,并组织开展和参与了运条知识竞赛,市处及区县运管所与报社、市电台等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合作。印制《道路运输条例》宣传手册、传单500xxxx份,组织211辆次执法车,98xxxx次的运管人员深入到街道、车站、码头开展专题宣传;四是市处在市级各部门中率先制定了异常信访工作预案,并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了及时的查处和纠正,对群众有误解的问题作了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确保了行业的稳定;五是加大源头管理力度和路面监控力度,各级运管机构执法程序更加严格,执法文书更加规范,五年来,查处违章行为1184xxxx,无一例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案件发生,树立了良好的运政执法形象。
96515监督电话开通后,先后采用报刊、电视台、电台、宣传车等形式向社会广泛宣传,并由处长肖体育带头,负责96515夜间的值守,并落实了二名职工负责电话的24小时接听,转办、催办、回复,及时查处违规经营行为,受到了群众的好评,成为运管机构与社会公众的“连心桥”。
七、培育运输市场,深化行业管理,运输行业得到蓬勃发展
客运市场发展步伐加快
近年来,我们通过大力整顿客运市场秩序,全面开展客运企业资质等级评估,鼓励道路客运企业做大做强的方式,促进了道路客运企业的结构调整,通过资产重组、兼并、联合等途径,我市的运输总公司、射洪运业等1xxxx家道路客运企业整合为xxxx(其中二级企业xxxx),总体实力和竞争力大幅度增强。截止到2005年10月,全市营业性载客车辆发展到2818辆(含出租车、旅游车),拥有高级车134辆,中级车342辆,开行客运线路260条,日发班次3623班,2005年预计完成客运量339xxxx人,完成客运周转量16536xxxx人公里。
按照“以运助农、以运促农、以运兴农”的工作方针,全市各级运管机构将较多的工作精力摆在了农村客运的发展和规范上,深入开展了农村客运示范工程。运管机构对辖区内农村公路通达情况、客运班车开通情况、群众对运输的需求、农村客运车辆经营存在的实际困难都进了较深入的调查研究。在发展农村客运的过程中,坚持做好客运线路的规划、运力的规划和乡镇客运站点的规划。在运力的投放上坚持满足需求、适度超前的原则,尽可能适应当地的道路条件,注意化解矛盾,不堆积问题。今年,新增和更新农用客车81辆,新增通客车的村3xxxx。在对农村客运的规范上我市在大力打击部分线路“黑车”、“嘉佳乐”、“摩的”等违法载客行为的同时,注意了疏堵结合,发展了部分适应当地群众生产生活需要的客运车辆去占领市场,有效地防止了被取缔的“黑车”、“摩的”载客行为的反弹。其次,积极推行了农村客运车辆公司化经营,通过深入调查,对当前农村客运经营存在的实际困难,积极向市政府、市交通局等相关部门作了专题汇报,召开现场会,请有关领导现场办公,争取发展农村客运的优惠措施。我们通过在蓬溪、射洪等地开展农村客运发展“示范工程”并召开现场会积极推广的方式,采取农村客运优先审批、实行区域化经营的方式,有效的调动了经营者的积极性。2005年,我市船山、安居、射洪三个区县人民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农村客运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乡镇人民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在农村客运发展过程中的责任和义务,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客运市场的发展,截止到2005年10月止,我市农村客运车辆达到1079辆,开行线路133条,日发班次2158班,全市11xxxx乡镇实现了镇镇通客车,全市221xxxx行政村,在公路通村率仅72.xxxx的条件下,已开通客车的行政村达到190xxxx,通村率达9xxxx。
公司化经营方面。我们积极推动辖区内的运输企业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十五期间,全市国有运输企业全部实现转制,实现了民营化。全市所有新增超长车、旅游车一律实行了公司化经营。挂靠车的清理力度也进一步加大,2005年,开元大英分公司所有超长客运已全部实现了公司化经营。目前,遂宁至射洪、遂宁至蓬溪公司化经营正积极运作,预计明年可以实现。未实行公司化经营的车辆驾驶员由公司实行“五统一”管理的工作已初步完成。
2005年,按照省局部署,我市对辖区内客运线路进行了彻底的清理,掌握了各条线路的运力结构、车型结构、经营状况,目前,整个工作已基本完成,并于10月初参加了省局组织的清班工作会,与开行地市作了进一步的核实,同时,全市所有客运班线一律实行了经营期限制,严格按《道路运输条例》的规定在许可证上设定了经营期限。
在运输站场设施建设方面,民营资本进入运输站场建设,实现了突破。近年来,我们采用对农村客运站点建设实行年初编制计划,建成验收的方式,积极鼓励多元化筹措资金加快客运站点步伐,建成一级站xxxx,二级客运站xxxx,乡镇汽车站xxxx,投入资金500xxxx万元,站场建设的规模逐步扩大,质量进一步提高,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基本形成。2003年,我市投资340xxxx建成遂宁市汽车客运中心站,今年10月,投资近200xxxx万元的射洪汽车客运总站已全面竣工交付使用。安居车站、蓬溪车站也相继破土动工。2004年,我们完成了《2004-2010年全市乡镇客运站建设实施规划》,并于2005年上半年经省交通厅、遂宁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实施。
维修市场方面,通过积极引导、扶持,我们先后在遂宁建成由成都三和集团投资150xxxx元建设的三和大兴4S店和鑫海投资100xxxx万元建设的鑫海汽修厂,全市汽车维修业在龙头企业的带领下,经营方式、经营理念正发生质的改变,正逐步摆脱以往散、小、弱、服务质量差的局面,以良好的态势健康发展。全市目前共有维修企业67xxxx,其中一类企业1xxxx,二类企业7xxxx,三类企业58xxxx,合计67xxxx。目前,全市正积极开展贯彻《汽车维修业开业技术条件》和《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工作,对全市67xxxx汽车维修经营业户的经营范围进行重新核定。
货运市场管理方面。全市营业性货运车辆达到8424辆,其中大件运输车27辆,危险品运输车177辆,1-9月完成货运量88xxxx吨,货运周转量7580xxxx吨公里,预计到2005年底,全年完成货运量117xxxx吨,货运周转量9951xxxx吨公里。为大力发展现代化物流业,改造传统公路货运,提升运输行业服务水平,增强行业发展后劲,我们加强了对物流发展的研究,并积极开展了物流业的试点。为营造良好的物流发展氛围,我们还专门聘请专家为运政人员及物流业从业人员作了物流知识的专题讲座,组织了部分物流企业负责人到成都、重庆参观学习,并参加了2004年10月底在成都举行的“现代物流与交通运输展”。目前,成都红旗连锁在我市火车站附近投资新建商品配送中心项目已正式启动。市城区在河东规划建设占地50xxxx的河东物流园区项目也列入《遂宁市“十五”及2010年现代物流发展规划》。五年以来,全市新增物流公司1xxxx,整顿、规范货运信息部3xxxx。市城区以卷烟、副食、药品配送为主要内容的物流配送网络正以良好的发展态势逐步形成。
货运市场管理方面我们做好了危险货物运输企业质量信誉考评工作,目前,整个工作已接近尾声。从全市来看,全市道路危货运输企业一律实现了公司化经营,企业对危货运输驾驶员及押运员实行了“五统一”管理。建立了企业和驾驶员、押运员“黑名单”制度,建立了企业及从业人员违章市处运输科、驾管办、安全科等科室内部信息通报制度,强化了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监管。
八、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突如其来的非典和禽流感、猪链球菌等传染性疾病,给运输行业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和损失。在困难面前,我市各级运政管理机构以极高的政治敏感性和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不畏艰险,不讲条件,主动承担起了防控任务,成立了专门的工作机构,建立了24小时值班制度、定时报告疫情制度和与公安、卫生防疫、畜牧等部门的工作联系制度、形成了横向协作、上下联动的防控工作机制。配合有关部门设立了留验站,建立了防控制度,实施了汽车站防非典“六不出站”的管理措施,作出了扶持运输企业渡难关、保畅通的“七项规定”,制订了加强农村客运管理、防止疾病扩散的方案,开辟了防控物资运输的“特别通道”。仅在抗非典期间,全市运政机构便抽调了13xxxx名运政人员战斗在第一线,在运管费减半征收,自身经费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投入5xxxx万元用于防非典,消毒车辆13.xxxx车次,测温6xxxx人次,按照“交通不断、货流不断、人流不为、病源切断”的要求圆满完成了任务。在传染病防控工作中,全市运政队伍勇担社会责任,表现出了很强的战斗力和凝聚力,经受了严峻的锻炼和考验,向党和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九、道路运输市场秩序明显好转,行业管理力度加大
(一)整顿车站秩序,规范经营行为
针对个别车站客运秩序混乱、收费不规范,个别车站管理人员越权执法现象,2001年、2002年、2005年,我们对车站的应班车和收费情况进行了认真清理,对未经运政部门审批的车辆班次一律不准进站经营,严格按交通部、省交通厅批准的站级等次,按省、市物价部门批准的收费标准收费。并组织对协助执法人员进行了清理,要求未经运政部门授权的企业管理人员一律不准履行执法行为。对辖区内车站不按规定接纳客运车辆进站经营、安全例检不规范的行为进行了认真查处。十五期间,分别对大英蓬莱车站、遂宁凯南站、蓬溪车站、射洪大桥车站的违章行为进行了查处。
(二)整顿农村客运市场,规范客运秩序
十五以来,全市各级运管机构把整顿规范农村客运市场作为全市运管工作的重点。各区、县运管所组织人员对农村客运市场进行治理整顿,对乡镇的农村客运线路的客运秩序和经营行为进行了清理,采用电视、有线广播、印发资料、召开经营者大会等形式对农村客运经营者以及村民进行有关运输法规和安全乘车方面的宣传、教育。同时,组织运政人员进驻车站和乡镇进行现场监督,用教育、处罚、办学习班、停业整顿、中止线路运行等手段和措施,打击了违法违章经营行为,维护了正常的营运秩序。我市下属几个区县运管所先后组织力量,几次在辖区内偏僻、边远山区、城乡结合部进行了拉网式的专项整治工作,查处、清理“三超”、“三无”和报废车辆,同时对“宰客”、任意涨价、恶性竞争、欺行霸市等行为进行了整治。同时我们积极向市政府汇报,根据《四川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四川省道路客运安全管理规定》,由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整顿规范农村客运市场的通知》,由政府牵头,组织交通、运管、公安、交警、安办、农机等部门进行联合执法,把农村客运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到区、县人民政府和乡镇人民政府头上,对任意涨价、刹价、恶性竞争、打架斗殴、不服管理、扰乱农村客运市场的行为进行了依法查处。2005年9月,安居区对非法从事“摩的”营运阻挠运管机构依法执行公务,砍伤执法人员的摩托车驾驶员刘汉军依法实施了刑事拘留,目前已批准逮捕。
(三)加强出租汽车客运管理,建设好城市文明“窗口”
出租汽车客运方面,全市共有出租汽车853辆,五年来无新增运力。十五期间,我们在出租汽车行业中一方面狠抓违规行为的查处,另一方面积极倡导“开文明车,做文明人”,促进了服务质量的提高。今年,结合贯彻国务院、省政府关于进一步规范出租汽车行业管理的相关通知,我们一是积极向市交通局、市政府汇报,争取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我市出租汽车行业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了相关部门的职责,并由市政府办公室牵头进行了整治;二是不折不扣执行上级要求,对文件明文要求停止征收的运管费进行了清退,将年初已征收的5xxxx万元运管费全部进行了清退;三是针对我市出租汽车的市场情况,对出租汽车夜间零点以后不打表,到城区风景区、火车站不打表以及“打捆组客”、宰客、拒载等违法经营的行为进行了专项整治目前。市城区433辆出租汽车有偿使用权已到期,由市运管处承办大量工作并由市物价局主持召开了新一轮有偿使用价格的听证会,目前,方案已进入报批阶段。
十、以实际行动配合“治超”工作
在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工作中,各级运管机构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治超工作作为进一步规范货运市场秩序,加快货运车辆结构调整,促进货运业健康发展的有利时机,全力以赴投入治超工作。以保障重点物资运输、保证货运市场稳定为主要任务,制定了运输保障工作预案,组织了300辆应急运输保障车辆,设立了1xxxx货运市场动态信息采集点,建立了24小时值班制度和紧急情况报告制度,运管人员深入经营业户和运输现场,全面调查货运的流量、流向、车型及“大吨小标”车辆、重点物资和人民生活必需物资的运价情况,并建立了基础台帐,确保了治超期间全市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求,运输企业和群众生活的煤、油、米、肉等主要物资市场价格稳定,特别是保证了市热电厂夏季用煤高峰期的电煤运输。同时我们在全省率先采用了与车管所联合办公的形式,为完成“大吨小标”车辆同步办理道路运输证吨位变更工作。全市运管机构和运输企业为治超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作出的贡献得到了各级政府及主管局的充分肯定。
十一、当前我市运输市场存在的几个问题
(一)运输市场秩序尚不规范
(二)汽车维修企业多、小、散、弱,违规超范围作业,使用假冒伪劣配件的状况还不同程度的存在
(三)货运及物流市场的培育发展及规范管理仅处于起步阶段
(四)运输企业、车站服务品牌意识不强,服务质量尚等提高
(五)运输安全形势仍然严峻
(六)全市运管机构的行业管理工作发展不平衡,部分区县还存在较大差距
十二、十一五期间的工作打算
(一)加强运管队伍建设,提高执行力
在队伍建设上,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继续巩固党员先进性教育和创建学习型组织成果,抓好对职工的政治理论、业务知识、法律法规的教育培训,提高队伍的综合素质。二是要加强对全市运政执法人员特别是一线执法人员的教育和管理,要在全市运政人员心中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观念,端正执法动机,市处要进一步完善和强化稽查职能,除市场监管外,要进一步加强对基层所、站和处机关内部各部门的稽查力度,加强自我约束,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三是要巩固行风建设和文明行业建设成果,突出道路运输行业服务性强的特点,立足于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拓宽文明创建的深度和广度,在全行业广泛开展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全行业的文明程度。四是运管机构要以文明执法、热情服务为重点,进一步转变观念,强化服务意识,提高行业管理水平,努力建设为民、务实、清廉、高效的运管队伍。五要加强对行业发展有前瞻性、适用性、指导性和政策性的软课题的研究,积极研究、探讨新形势下搞好运政管理的新方法、新举措,切实提高执政能力。六是要继续开展成南、遂宁至福建、遂宁至广东三条文明运输线的创建工作,以诚实守信为主题,创新服务内容和方式,提高服务意识和水平,将文明创建推向更高层面。(二)加大市场培育力度,优化运输市场结构,提高运输保障能力
要切实转变观念,树立“客货并举,干支并重”的思想,促进全市道路运输的协调发展。
要充分运用行业的技术经济政策,引导企业从注重规模的扩张转到综合素质的提高上来,使企业逐步改变以挂靠为主要形式的经营方式,从根本上解决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忽视安全生产的问题。要督促企业以资产为纽带,加快对挂靠车实行公司化改造的步伐。要把挂靠车的资产量化为资本,采取股份制的形式,由公司控股经营,淡化车主与车辆的经济利益关系,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投资者。要彻底改变运输企业只收取挂靠费,将对车辆经营行为监管的职责交给运管部门的现象,要通过加大对企业违章经营行为的惩戒力度考核,建立起运管管企业、企业管车辆的管理机制,将对企业的资信管理与企业的发展、线路的经营许可挂钩,真正达到企业的帐自己算、企业的事企业管的目的。
要采取有效措施规范货运市场,加快我市货运业的发展。第一,要针对“治超”后,中长途货运、重型货车优势凸现,积极做好大吨小标车辆的吨位恢复工作,要主动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综合运用多种优惠政策,鼓励外来投资者发展物流,兴办物流企业,鼓励货运企业做大做强和发展多轴大吨位车辆,吸引在外地上户的车辆重回本地注册经营。第二,要加强对货运市场管理的基础工作,完善企业和车辆的基础台帐,建立货源、运价等动态信息的采集、分析制度,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第三,要积极引导货运企业开展物流试点,转变经营理念,增添服务内容,改进服务方式,向运输、装卸、仓储、包装、信息化服务等方面延伸服务链。四是要合理利用国家政策,积极引进省市外的资金、技术、人才,提高货运服务的条件,提高货运经营的组织化、集约化程度。
客运市场方面,要加强对农村客运市场的培育和规范。要继续开展农村客运网络化的建设,认真总结近年来的工作经验,积极依靠当地政府,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加快农村客运发展的步伐。各级运管机构要加大力度打击非法经营,净化市场环境,保护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对一些非法经营屡禁不止的线路,要注意分析深层次的原因,合理引导,进行规范。要根据农村客运的特点,推广短途农村客运划片经营的模式,鼓励经营者开“赶场车”,鼓励个体经营者走公司化经营的路子,提高农村客运的组织化程度。要完善农村乡镇站发展规划,因地制宜,根据人口、经济发展水平、公路等级及交通流量合理确定建站规模,要在保证安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贯彻投资省、成本低、方便农民出行的原则,综合运用国家补助、地方自筹、经营者投资等方式筹集建设资金,加快乡镇站建设步伐。
旅游及出租汽车客运市场方面,十一五期间,要针对我市的旅游客运市场日益活跃的情况,一方面加强对旅游客运市场的监管,建立全市旅游运输服务中心,为旅游经营者和运输经营者提供一个公开、公平的交易平台,解决旅游车辆管理失控,旅游市场无序的问题。二是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各旅游景点的运输基础设施。在出租汽车管理要确保平稳、有序的完成新一轮有偿使用权转让工作,同时,要加强对出租车的约束和管理,建立出租汽车服务质量监管的长效机制。
维修市场管理方面,要结合贯彻新的《汽车维修开业条件》,和《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对全市汽车维修市场进行全面的清理整顿,要严格对照国家标准,对汽车维修企业的注册资金、场地、人员、设施、设备进行逐项清理、登记。要研究方法,充分发挥龙头的带动、示范作用,力争早日结束遂宁汽车维修业多、小、弱的局面。
在驾校管理方面,要巩固治理整顿工作的成果,切实履行好管理职责,要定期公布驾校培训质量排行榜,开展文明驾校创建活动,帮助驾校树立以信誉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的理念,加强对驾校教学、经营行为的监督检查。
(三)创新行业管理方法,提高市场监管能力
今年以来,交通部陆续出台《道路运输条例》的配套规章,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也计划在年内完成第三次修订,按照法规的授权,省、市、县三级运管机构的工作职责、管理权限都将有一个新的界定。我们要按照“用政策引导行业、用法规管理行业、用信息服务行业”的总体思路进一步创新管理机制和方法,要让更多的劳动力、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进入运输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消除妨碍资源合理流动,妨碍公平竞争的各种壁垒,以积极的姿态、具体的措施,推进市场的对内、对外开放。要把一些需要市场调节或者可以考虑通过间接监管的工作交给行业协会。
(四)加强安全管理,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要牢固树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认真履行“三把关一监督”的职责,全力以赴遏制重特大旅客伤亡事故的发生。第一,要转变观念、改进方法,把运输安全工作从粗放管理转到精细管理上来,从事后的查处转到实时的监管上来,从一般的要求转到对突出问题的整改上来,从单一的行业监管转到行业和社会共同监管上来。第二,加大对安全事故责任企业的处罚力度,凡是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的企业,除吊销当事车辆经营权外,还要根据情况取消其他班线的经营资格,限制其发展。第三,实行客运企业和营运车辆驾驶员安全运行“红黑”制度。制定车站对进站班车和营运车辆驾驶员违章记分办法,对xxxx严重违章运行和发生xxxx死亡xxxx以上的行车责任事故的驾驶员要清理出道路旅客运输市场。完善营运车辆驾驶员的激励机制,开展驾驶员“安全明星”竞赛活动,激励营运车辆驾驶员提高安全意识和驾驶技能。第四,开展道路运输行业安全工作评估。一方面做好企业安全生产状况评估工作,将评估结果与企业发展和评优挂钩,促使企业建立和落实各项安全规章制度,搞好以“五整顿、三加强”为主要内容的安全整顿,形成企业自我约束的安全长效机制。第五,加强对客运车辆的动态监控管理,扩大GpS的安装范围,进一步完善GpS监控系统使用管理办法,推行旅客义务监督员制度,建立群众举报有奖制度。第六,进一步规范客运汽车站的安全管理。对执行“五不出站”制度不严、安全设施不齐的车站要限期整改,整改不合格的要降低站级。第七,抓好客运班线清理工作,按照“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严格客车报停、加班和包车牌发放的责任追究,避免因源头管理责任而引发重特大安全事故。第八,做好危险货物运输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工作,解决车辆挂靠和驾驶员脱管的问题,实行企业和驾驶员、押运员“黑名单”制度,强化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监管。
(五)推进运输信息化建设,促进运输现代化
全市各级运管机构要增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意识,强力推进运输信息化建设。十一五期间,市处及各区县所要实现与省局联网运行,实现远程签章和网上审批。要加强市处在互联网上建立的面向社会的公众网站建设,为群众提供政策咨询和信息查询等服务,增加管理工作透明度。行业方面,要在市内各主要车站推广运用IC卡报班,二级以上客运站实行微机售票。全市所有从事高速公路客运、超长和旅游客运、跨市州客运、危险化学品运输的车辆必须确保10xxxx安装GpS监控系统。

GZ85.cOm更多总结延伸阅读

县“十二五”城建工作总结及“十三五”规划


“十二五”期间,我县城建工作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十二五”规划的目标要求,抓住国家大力推进城镇化战略,坚持把城镇化建设作为事关全局的战略性举措来抓,围绕建设徐济之间中心城市的战略构想,按照滨湖城市、节点城市、生态城市的定位,致力于优化城乡布局,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改善镇村面貌,先后投资1282.5亿元,实施了道路交通、综合市场、市政、办公、文卫、住宅、旅游设施等504项城乡建设重点工程,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城乡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截止目前,全县城镇化率达到52.5%,比“十一五”末提高了10个百分点左右。初步形成了以县城为轴心、镇区为节点、社区为终端的城镇化发展新格局,城市区域辐射力、集聚力逐步增强。城乡在经济发展、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呈现出一体化发展的良好趋势。
一、十二五工作总结
(一)强化规划引领功能,描绘城镇化发展蓝图。按照市委、市政府把沛县纳入徐州都市圈战略发展目标要求,围绕把沛县建成徐州后花园、副中心和重要功能区的目标定位,围绕“1+5+100”规划发展目标,把县城建成徐济之间区域中心城市,培育5个重点中心镇向小城市发展,推进100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构建以中心城市为龙头、以小城市为纽带、新型农村社区为节点的城乡一体化新格局。一是高水平定位中心城市。围绕城区面积100平方公里、80万人口,打造节点城市、滨湖城市、生态城市的目标定位,突出“绿、水、文”理念,注重特色,注重生态,高水平、大手笔修编城市总体规划和城乡产业发展体系、规划建设体系、基础设施体系、公共服务体系等分项规划,加快形成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发展格局。精心修编了《沛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编制完成了滨湖新区概念性规划初步方案,着手编制《沛北一体化总体规划》。二是高定位规划中小城市。围绕市委、市政府“1+5+30”的新型城镇发展体系,按照《*徐州市委、徐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中心镇提档升级加快培育小城市的意见》(徐委发〔2013〕38号)的要求,省住建厅规划技术咨询中心、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徐州市规划设计院三家设计单位已编制完成我县5个中心镇规划。三是高起点绘制新型农村社区。坚持以产业园区化、居住社区化、环境生态化、岗位职业化、管理科学化“五化”为引领,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村庄环境整治作为建设新农村、加快城镇化的重要抓手,以培育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为突破,围绕全县100个新型农村社区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和公共服务配套,着力打造布局合理化、产业规模化、人口集聚化、设施配套化、社区服务化、环境生态化的宜居美好社区。河口镇、栖山镇等8个镇的规划设计已委托徐州市规划设计院进行编制。并完成了大屯镇安庄村等5个省试点村、安国镇张双楼村农村新型社区、杨屯镇西姚桥村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等规划编制工作。
(二)强化综合承载功能,夯实城镇化发展基础。十二五以来,我县城市建设紧紧围绕打造徐济之间中心城市目标定位,坚持北连西扩东进战略,加快推进新城区、改造提升老城区、完善配套开发区、启动建设滨湖新区,“四区同建”势头强劲,为打造徐州特大中心城市、辐射济宁重要节点城市、“八大中心”重要功能区、大滨湖城市副中心和“后花园”夯实了发展基础。 “十二五”以来,先后实施了总投资1282.5亿元的504项城乡建设重点工程,区域中心城市集聚效应日益显现,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城市功能日益提升。一是新城区人气快速提升。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新城区。按照“外成环,内成网,节点畅通”的发展思路,坚持适度超前、突出重点、完善提升的原则,十二五期间先后投资65亿元,高标准修建了东环路、龙湖大道、西环路、沛公西路等35条,全长134公里的城市核心区路网,湖西航道、顺堤河疏浚和徐沛快速通道、环微山湖大道等“两河两路”工程和“一湖两河三路”全部建成通车,八纵九横的中等城市路网框架全面拉开。日供水10万吨的地表水厂即将建成投入使用,新建改建供水管网改造120公里;新城写字楼、公检法等行政中心陆续投入使用;新城区客运站投入使用,文化馆、展览馆、博物馆、电影院“三馆一院”即将投入使用;新城嘉苑、中央商务区、侨城、雨润城市综合体等223万平方米的高档住宅小区已陆续建成投入;先后建成惠民家园、北孔庄安置小区、小街子安置小区、阳光四期等120万平方米新城安置小区。通过繁荣城市产业,集聚人气,提升活力,促进“以业兴城、以城兴业”,增强新城区城市发展活力和综合竞争力,先后建设了德信九龙城商务区、雨润城市综合体、侨城五酒店等一批重点商贸项目建设,建设商贸设施260余万平方余万平方米,通过大力发展精品百货、大型超市,餐饮娱乐等多种业态的大型商业项目,打造主城区核心商圈,形成以商贸、服务业聚集区,以汉城路为中心的贯穿新老城区的商贸核心区逐步形成。二是老城区改造步伐加快。十二五期间,结合国家关于棚户区改造的相关支持政策,2012年,徐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中等城市实施“1+3个100万工程要求,在科学进行城市设计的基础上,逐步对旧城区进行改造,完善各项配套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2012年以来,先后实施了沛初中北、汉城国际二期西区北侧、申庄、孟桥、鼓楼市场、许阁、许塘坊、四堡、蒋庄、杈营园、那庄等地块征收项目,完成房屋征收面积约499.62万平方米。在加快房屋征收的同时,积极加快推进安置房建设,按照就地安置的原则在中央御景、御景龙湾、汉邦国际广场等一批高档小区配建安置房,安置面积324.4万平方米。投资130亿元,建设城投鼓楼国际广场、汉街四方广场、新都市华庭等一批高档精品住宅小区,总面积达620万平方米。开展老城区道路沿线综合整治,实施了道路出新、沿街建筑立面出新、沿线绿化提档升级等工程,实施道路硬化、街巷净化、门头店招改造,完善市政配套设施系统,实施小街小巷和老城区道路路灯改造,对新、老城区汤沐路、汉城路、东风路、正阳路、迎宾大道、萧何路、汤沐路等道路破损路面进行了修补,共修补沥青砼路面14000平方米。消除有路无灯、有灯不亮现象,确保了城市主干道亮灯率达98%,次干道亮灯率达98%以上。建设大风歌广场、千岛湿地等一批公园、小游园、街头绿地,十二五以来共建成公园13个、游园173个,城区绿地总面积1544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26%。让居民享受更加舒适的生活空间,实现了老城区建设上的新突破,拓展了老城区发展空间,提升了老城区的形象。三是滨湖新区建设快速启动。湖西航道、顺堤河疏浚和徐沛快速通道、环微山湖大道等“两河两路”工程的快速推进;千岛湿地、生态湿地、休闲公园、水上旅游、微山湖国际旅游城等功能性项目的实施,为微山湖景区、沛县城区和徐州市区之间的水系一体、路网贯通、城湖互动、山水相连的城市发展格局增色添彩,加快了城市东进步伐,彰显滨湖城市特色。
(三)强化区域联动功能,拓展城镇化发展空间。坚持产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镇区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原则,打造一批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旅游名镇、农业大镇。推动重点中心镇向小城市发展,一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向社区集中。按照100个新型社区建设规划,将社区分为新建型、扩张型和环境整治型三种类型,坚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村庄建设和环境整治及功能配套相结合、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与社会管理创新相结合“三个结合”,按照“政府规划、农民主体、社会共助”的模式,通过规划引导,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围绕规划确定的100个新型农村社区发展目标,积极开展指导工作,全县各镇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各项措施,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公共服务资源向社区集中,引导鼓励村民逐步向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新型农村社区集聚。目前全县已启动28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面积为33.83万平方米。二是村庄环境整治成效明显。全省美好城乡建设行动开展以来,我县按照“六整治、六提升”和“三整治、一保障”的标准,对全县1329个自然村开展整治,先后投入整治资金1.2亿元,动用挖掘机、铲车、推土机、三轮车等机械约4759台时,出动人力约2.8万人次,新建道路1.2万平方米,安装路灯108盏,完成建筑物外体粉刷3.62万平方米,疏浚河道坑塘104处,新增绿化面积1.6万平方米,拆除违建15.5万平方米,清除杂物、柴草堆等9058余处,清除垃圾7310吨,新增密闭垃圾箱23个,新添置垃圾桶近780只,清理广告5075处,新建公厕2座。二是积极引导群众向新型农村社区居住。三是加速沛北一体化发展。坚持顶层设计的理念,加快实施杨屯镇新镇区建设、中德合作沛县矿地一体化土地开发与利用工程、公共交通一体化工程、尾水导流和安国湿地工程,区域供水、暖、气管网建设工程等一批事关沛北一体化发展的重点工程,着力推进沛北交通网、供水网、供电网、信息网、供气网、市场网建设。结合沛北采煤塌陷村庄整体搬迁,加快完善沛北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布点工作。由中国规划设计院上海分院设计的初步规划成果已经形成。
二、存在的问题
(一)规划的衔接性不够。“多规合一”没有建立,城市总体规划与其它规划衔接不够,使总体规划更多停留在指导性上,没有转向可控性,缺乏可操作性;城区道路、供水、排水、供气、电力、通讯等行业规划有待进一步统一协调;专项规划的编制仍然滞后,规划编制步伐需要进一步加快;规划实施不到位,村镇规划管理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规划执法力量仍然较为薄弱,规划执法力度需进一步加强;全民规划意识需要进一步提高,规划的严肃性和性需要进一步树立。
(二)城市化整体水平不高。我县城镇化率达52.5%,与全市平均水平还差5.5个百分点,与全省平均水平还差11.5个百分点。
(三)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还不完善。供热能力不足,热力管道主要分布在汤沐路以南,不能满足全县供热需求,缺少专门的供热公司;老城区给排水管网陈旧老化,尚未真正实现雨污水分流;燃气供应量已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城区缺少大型停车场,车辆的停放主要集中在道路和人行道上,造成人行道板破损严重。
(四)资金瓶颈制约加大。由于国内经济运行情况不稳定,一些项目在资金安排上受到影响,部分项目启动资金没有到位或资金缺口较大,特别是房地产项目,开发企业因资金问题压缩开发面积或存在观望等待现象。
(五)部分项目无土地指标。城市建设用地需求呈刚性扩张趋势,国家对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控制越来越紧,用地供需矛盾日趋突出,用地指标缺口较大,部分项目因无土地指标无法开工。
(六)精品工程数量不多。虽然近年来工程建设整体水平有很大提高,但有些项目还存在施工组织不够科学合理、细部处理不够精细等问题,建筑风格、色调不协调,建筑特色不明显,地标性建筑不多,精品设计、精品建设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十三五”城镇化发展规划
“十三五”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时期,也是新常态下城乡建设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十三五”期间,我们将全面认识新常态,深刻领会新常态带来的趋势性变化,必须科学谋划新常态下的“十三五”期间的工作思路目标、重点任务和工作措施,确保在更高起点上起好头、开好局。
(一)指导思想
“十三五”时期,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市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工作会议部署,围绕“打响滨湖城市品牌,建设苏北城乡一体化先行区、徐州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当好城镇化排头兵”的目标定位,把城镇化作为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引擎,紧紧围绕建设实力沛县、活力沛县、宜居沛县、美丽沛县、幸福沛县的新目标,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积极适应新常态,切实转变思维方式,抓牢发展机遇,在新常态的大格局中,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沛县。
(二)发展定位
将通过“十三五”期间城市重点项目建设,打好全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城攻坚战,以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为目标,突出“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现代城市功能、优化生态环境质量上下功夫,加快城镇人口聚集、产业聚集、人才聚集、商业聚集步伐,同时,重点是把握城市建设重点、加快推进新城区、老城区、滨湖新区、开发区建设,提升城市交通能级和城区绿化档次,通过继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升承载能力和管理水平,更加注重城市发展质量,更加注重空间品质提升,更加注重宜居环境改善,让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奋力实现实力沛县、活力沛县、宜居沛县、美丽沛县、幸福沛县的新目标。
( 三)目标任务
十三五期间将按照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紧紧围绕“1+5+100”的基本思路,着力做大做强沛城中心城市,大力培育重点中心镇向小城市发展,坚定不移推进100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发展思路,城镇化率每年提升2-3个百分点,到“十三五”末城镇化率达到并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45%、40%和12平方米;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污水处理率均达到100%;人均道路面积达到45平方米;棚户区改造任务完成85%;燃气普及率、集中供热普及率均达到100%;住宅小区物业覆盖率达到100%;城镇居民燃气气化率达到100%;城镇绿色建筑达标率达到60%;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55平方米以上;住房保障率达到35% 。
(四)重点项目
1、加快推进城乡规划全覆盖。编制完善全域城镇体系规划,科学确定全县城镇发展战略和总体布局合理调整建制镇数量与辖区范围,推动城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等,按照中等城市标准开展县城总体规划修编,选择1-2个重点中心镇做好10万人口以上小城市中长期规划。加快新村建设总体规划编制和新村规划设计,构建合理的镇、村体系和村落空间布局。加快编制城市、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逐步实现城镇规划区范围建设用地控制性详规全覆盖。围绕“1+5+100”的基本思路,着力做大做强沛城中心城市,大力培育5个重点中心镇向小城市发展,坚定不移推进100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把城乡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统筹规划,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构建科学的城镇体系,促进城乡空间布局、资源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推进“多规合一”, 做到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真正把我县新型城镇化系统工程中涉及城乡规划建设目标任务完成好、落实好。
2、统筹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加快推进建设新城区、改造提升老城区、完善配套开发区、启动滨湖新区建设和沛北一体化建设,加快县城建设步伐,拓展发展空间,提升服务功能,增强对城镇化的龙头带动作用。一是加快城市路网建设。依托徐沛快速通道、湖西航道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力实施“畅通工程”,建设南环路东延(龙飞地雕塑-快速通道)、东环路南延(新沛路-南环路)、城关路南延(汤沐路-新沛路)、歌风路西延(汉城路-城关路)、新沛路西延(汉城路-城关路)、公园南路西延(现状-城关路)、樊巷街(滨河路-东风路)、红光路过沿河(滨河路-樊哙路)、曹参路(汉源大道-东环路)、灌婴路(汉源大道-东环路)、周勃路(汉源大道-东环路)、王陵路(汉源大道-东环路)、汉景路(王陵路-正阳路)等13城区道路建设和改造等,打通末端节点,改善城市“微循环”,提高现有路网使用率条,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同时,完善城乡交通网络,加快建设北环路、杨欢路、开通龙河路、272省道徐州至沛县公路、西环路修复工程、S427东延工程、屯北路工程、沛公路西延至龙河路等路网建设工程等力争2017年底基本建成通车,形成便捷的交通网络和方便快捷的区域“大交通”格局,为滨湖新城全面建设拉开骨架,全面提高城市交通承载能力。二是围绕夯实基础、完善功能、优化服务,不断提升新城区发展功能,发挥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功能。加快推进实验小学、奥体中心、睦邻中心、公交加气站、西气东输气源管网、新城区中医院、文化中心、新城农贸市场、等文化体育、教育卫生等功能性项目建设,在充分考虑住房和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需求的同时,加快推进以汉城路为中心的贯穿新老城区的德信九龙城、雨润城市综合体、侨城五酒店、汉城国际步行街、鼓楼广场等商贸设施建设,打造主城区核心商圈,形成以商贸、服务业聚集区。三是高标准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打造生态宜居城市。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市为引领,继续加大力度实施铁西公园、游园绿化工程、文化中心绿化工程、沛公园二期、千岛湿地、安国湿地、洪福湿地等游园和生态建设工程,努力打造一批新的绿化精品工程。不断提升绿地精细化管护水平,形成点、线、面、环相结合的组织完善、布局合理、特色突出的绿化系统。开展大沙河治理等河道疏浚整治开发,增强河网水体流动性,改善河道水质与水环境,打造特色河网原生态水系景观与风格,构建碧水蓝天工程。加大对城区老街道、小街巷的改造力度,实施道路硬化、道路街景美化和路灯亮化工程,建设一批小游园、街头绿地,提升城市面貌,让居民享受更加舒适的生活空间。 四是加快棚户区改造,改善城区居民生活条件。紧紧围绕老城区做优做美、做大做强、提档升级,突出城市建设项目的科学性、经济性和社会性,把城市建设与完善城市功能相结合,与优化产业、市场布局相结合,与招商引资相结合,与改善人居环境相结合,以实现“四区同建”为切入点,加大城市建设及环境整治的力度,通过一至两年的努力,使我县城市品位有较大的提高。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快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13]108号)文件要求和市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2013—2017年拟实施城市棚户区(危旧房)改造项目计划方案,全面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中等城市实施“1+3个100万”工程的要求,对双靛池、啤酒厂北、泗水亭南地块、水务局南地块(泗水路东)、 六中北西、希望饲料、龙王庄地块、歌风小区东地块、东风东路北(居民点北)地块、许王杨彭庄南地块等44个地块31201 户,404.17万平方米地块的征收工作,集中开发建设一批高档住宅小区,进一步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升城市景观,迅速凝聚人气。
3、推进沛北一体化发展。积极借鉴昆山在率先全面小康进程中提出的“八个一体化’创新理念(城乡发展规划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就业社保一体化、城乡产业布局一体化、城乡资源配置一体化、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城乡生态建设一体化、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结合沛县实际情况,加快编制沛北一体化发展规划和重点功能片区规划、重点地段景观规划、绿色生态规划、城区交通规划和各专项规划。认真编排沛北地区十三五期间的重大项目,大力实施中德合作沛县矿地一体化土地开发与利用工程、公共交通一体化工程、尾水导流和安国湿地工程,区域供水、暖、气管网建设工程等一批事关沛北一体化发展的重点工程,实现道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一体化。
4、以“三集中”引领中心镇向小城市发展。坚持产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镇区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着力培育重点中心镇向现代新型小城市发展,协调推进户籍、土地、社会保障等政策改革,每年实施农民转市民计划,不断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制度安排,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同城同待遇”。加快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指导,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引领,突出产业园区化、居住社区化、环境生态化、岗位职业化、管理科学化,加快推进村镇建设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社会管理“六个一体化”,不断深化中心镇创建和村庄环境整治,打造全省新型农村社区示范县。依据我县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30)确定的城区80万人口和100个新型农村社区50万人口的发展战略,形成1个中心城市为龙头、5个重点中心镇为纽带、100个新型农村社区为基础的城乡空间格局。积极鼓励各镇每年自主建设1个新型农村社区示范点,通过8到10年的建设成为规划科学、环境优美、设施完善、服务配套、管理健全、社会和谐的农村新社区;立足城乡总体规划,坚持功能配套和结构优化,推进城市配套设施一体化建设和网络化发展,加快水、电、路、讯、气、热、教、体等基础设施建设,以中心乡镇为重点,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和建设力度,促进小城镇水、电、气、通讯及环保设施向农村延伸。形成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社区内村委会、文化活动室、卫生室、便民服务中心、幼儿园、学校、农资超市、公共活动及健身场所等各种服务设施应有尽有的新型农村社区,让农民充分享受新型农村建设带来的成果,逐步把我县农村传统村落成为苏北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示范区,到2020年建成100个新型社区,逐步形成适应人口和产业聚集需求、完备高效的设施体系,增强县城承载能力,全面提升城市综合功能和区域板块影响力。同时,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25号)的总体要求,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村人居环境逐步得到改善。以保障农民基本生活条件作为底线,以村庄环境整治为重点,以建设宜居村庄为导向,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通过长期艰苦努力,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5、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坚持走经营城市、资本运作的路子,建立以财政为基础、政府融资平台为主渠道、土地增值收益为补充,引导民间投资、产业资本投入和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参与城乡建设的投融资服务体系。加强银政企对接,引导激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创新金融产品,深化金融顾问服务制度,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充分运用市场手段配置城市资源、盘活城市资产、通过整合资源、包装项目,进一步做优城市建设投融资平台,鼓励和吸引各类投资主体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城镇建设有源源不断的资金投入。加快打破封闭的投融资体系,在巩固好银行融资等传统方式基础上,通过运用发债、短融、中票、信托等方式,多渠道、多方面筹措资金,实现城镇建设投资方式灵活化和投资渠道多元化。创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经营权抵押、担保、转让和标准化厂房抵押担保方式,用足用活银行的钱。
6、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一体化发展。持续加大对农村社会事业的投入,不断提高农村公共服务发展水平,力求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化、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基本医疗制度、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新技术应用等方面实现新进展,加快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向均等化方向迈进。建立统一的城乡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农民就业培训,取消农民进城就业的限制性规定,实现城乡无差别就业。按照“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要求,着力建立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机制,促进农民就业和生活保障水平实现新提高。
7、推进城乡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一体化建设。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失业登记管理制度和就业援助扶持制度。对落户城镇的无业农民,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在农村没有土地承包经营和林地使用权,可参加城镇失业登记。建立完善的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险制度,用人单位及其职工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其他居民自主选择参加城乡居民社会保险或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让进入城镇农民子女享受城镇居民子女义务教育同等权利。
8、坚持宏观调控,加快发展房地产业。“十三五”期间,我县住宅与房地产业本着坚持住房市场化的基本方向,不断完善房地产市场体系,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坚持以需求为导向,调整供应结构,满足不同收入家庭的住房需要;坚持深化改革,不断消除影响居民住房消费的体制性和政策性障碍,加快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县实际情况的住房保障制度;坚持加强宏观调控,努力实现房地产市场总量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价格基本稳定;坚持在国家统一政策指导下,结合我县实际,因地制宜,分别决策,使房地产业的发展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与相关产业相协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一是在“十三五”期末,住宅建设与房地产开发年度计划完成投资达到100亿元,平均每年增长12%-15%;二是在“十三五”期间,房地产开发年度施工面积平均计划完成为200-30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50-170万平方米;三是在“十三五”期间,住宅建设年度施工面积平均计划完成为21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为95万平方米,期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55平方米。

耳鼻喉科十一五及十二五


工作总结之家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耳鼻喉科十一五及十二五》的范文,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

耳鼻喉科十一五及十二五

耳鼻咽喉科十一五发展规划(2006-2010年)

为切实加强耳鼻喉科质量管理,规范医疗行为,保障医疗安全,在院领导的指导下,以专业体系调研为契基,结合医院总体发展规划,特制定耳鼻喉科十一五规划及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经过五年学科建设,全面提升我院耳鼻喉科临床技术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学科带头人具备渊博的学识水平、精湛的专业技术、良好的管理能力和高尚的医德风范;成就一支整体素质好、医德高、具有团结、拼搏精神和甘于奉献的技术队伍,特色显现,科研能力显著提高,项目建设显现成效,社会效益明显,使我院耳鼻喉科成为本地区有影响力和有竞争力的重点学科,争创市级重点专科。

二、具体任务

(一)医疗工作

进一步加强医疗工作建设,提高工作质量。始终坚持姓军为兵的根本方向,最大限度满足官兵就医需求。完善各项检查手段,充分发挥神经电生理诊断分析系统的作用,包括听觉脑干反应(Abr)及40HZ诱发电位(用作测定客观听阈及耳聋的鉴别诊断)、耳蜗电图、面神经电图、眨眼反射(对周围性面瘫进行预后判断)等多项神经电生理的检测。计划新增过敏原点刺试验、CO2激光治疗喉狭窄及早期喉癌、

支撑喉镜下喉恶性肿瘤切除术。充分开展耳内镜下外耳道肿物切除术、硬性支气管镜下气管异物取出术、粉尘螨滴剂舌下含服脱敏治疗过敏性鼻炎。在值班制度方面门急诊、病房在一层楼上,一线、二线共同值班,有效避免医疗差错。加快床位周转,缩短平均住院日,尽量减少患者的费用,减轻患者负担。大力抓好科室医疗护理质量,坚持每月召开一次科室临床质量分析会。狠抓“三基三严”能力训练,积极参加全院专题培训,科室定期组织自训,提高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进一步提升护理服务标准质量,积极参加“护理职责学习月”活动。严格落实护士长跟班制度和主责护士带班制度,加强护理内涵质量。积极参与医院精心组织实施的精品讲座、精彩授课、精尖技术、精高成果、精优论文、精选课题、精细管理、精致服务“八个一”精品工程,确立医务人员追求卓越、打造精品的理念。

(二)学科与人才队伍建设

学科与人才队伍建设、专科技术发展成熟,工作流程规范。专科人才管理到位,人才梯队建设完成。学科带头人地位确立,专科人才引进和培养基本完成,人才梯队基本建立。

每月进行一次科内疑难病例讨论,根据专业需要科内统一安排进修学习,建立定期讲座制度,落实医师轮转制度,通过各种短训班及学术会议提高了我科医生对相关疾病的诊疗水平,掌握本学科的发展动态。

(三)科研工作

建立科研小组,负责不同课题研究,争取每年立项 2-3项。科研项目全部完成,并实现转化,科研论文在核心专业期刊发表。鼓励与支持课题申报,特别是省级项目的申报工作。

(四)教学工作

加强对实习医生的带教管理,严格落实带教计划,如期完成教学工作。加强进修医生培训,保证进修质量。

三、实施方案

(一)明确目标任务,落实条件措施

学科带头人在实施学科建设规划与计划时,有责任让本学科成员了解学科建设奋斗目标,从根本上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并时时把目标作为调节、衡量的准绳。对规划中的各项任务,应作全面系统的分析后,分解到各个组长和个人,使每一个主诊组成员了解自己工作在全局中的地位,了解各任务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明确职责、集中精力解决主要问题。

(二)规划实施情况的评估

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并实行竞争、流动的机制,一切通过考核与评估,选拔优秀者、淘汰相形见绌者,以利不断优化。学科建设的考核工作是一项政策性、科学性很强、内容复杂、工作量大的工作,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

使其充分发挥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在考核过程中要坚持客观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和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健全科学的考核体系,根据考核结果真正体现平等竞争、优存劣汰。同时,建立必要的考核奖罚制度,奖惩严明能起到激励先进、教育后进的作用,能激励医护人员奋发向上、勇于进取,使考核评估工作发挥应有的工效。

四、具体目标

专科设施(房屋、设备、床位)逐步到位,进一步完善科室规章制度,专科人才引进和培养按计划进行,专科技术成熟,专科效益初步显现,并按照年度计划完成当年建设任务。

1.除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见病外,根据各主诊组的专业特长,确定各自专业特色与发展方向。。

2.开设耳科及眩晕专科门诊。

3.每月进行一次科内疑难病例讨论。要求1 名负责人负责该项工作,至少有1名副高以上职称医师现场参加,除值班医生外全体医生均应参加。对于危重及存在医疗安全隐患病例由各病区提出随时科内会诊,杜绝医疗差错事故发生。

4.每年根据专业需要科内统一安排进修学习。

5.建立定期讲座制度。根据实习医生院内学习时间制定教学计划,每周固定时间给青年医师、进修、实习医

师讲课,由各个主诊组轮流主持。落实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师值班制度。

6.充分利用各病区现有设备。开展听力及前庭功能检查,做到资源共享。

7.继续完成前期已经立项的课题,继续申请1~2 项院级以上科研课题。在国内有影响的杂志发表论文20篇以上,在国内医学期刊上发表的论著不应少于10篇。

8.争创文明优质服务病房,继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杜绝行业不正之风,使社会以及病人家属都满意。

下页

耳鼻喉科十一五及十二五

耳鼻咽喉科十一五工作总结(2006-2010年) 十一五期间,在医院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积极开展医院管理年、医疗质量万里行,切实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求生存,向管理要效益,扎实做好责任目标管理工作,努力完成了各项任务。通过不懈努力,各项工作得到了一定的进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医疗工作

在医疗工作中切实以落实“医院管理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为契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安全。

每年都有新的飞跃,手术的病种也由只能做简单的扁桃体摘除等手术发展到具有各种疑难风险的大手术,我们逐步开展了全麻下扁桃体及增殖体切除术、鼓膜臵管术、乳突变形根治术、鼻咽部纤维血管瘤数字减影动脉栓塞后血管瘤切除术、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气管成型术、发音重建术、咽旁囊肿切除术等手术,此外、还开展了助听器验配。还开展前鼻孔成形术,鼻外进路左侧额窦、显微喉镜下微波热凝舌扁桃体术,颈部迷走神经纤维瘤切除术,外耳道成形术,面神经减压术,隆鼻术(MEDpOR臵入术),歪鼻整形术、鼻内窥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耳廓假性囊肿手术治疗、复杂歪鼻畸形整形术、气管切开巨大金属异物取出术、鼓室成形人工听骨植入术、面神经梳理术等手术等,均取得良好效果。收

治了一些少见病、疑难病患者,逐步总结诊治经验,如鼻硬结病、颈部坏死性筋膜炎、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木村病等。2008年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有外耳道口成形术,这对于较严重的中耳乳突炎手术的患者,可以有效消除手术死角,有利于术后换药及恢复;第一鳃裂瘘管手术治疗;与脑系科合作的耳源性颅内并发症的治疗。2009年我们开展了支撑喉镜下CO2激光治疗喉狭窄及早期喉癌手术;耳内镜下外耳、中耳手术;硬性支气管镜下气管异物取出术。过敏性鼻炎的免疫治疗,如粉尘螨滴剂舌下含服脱敏治疗。2010年购臵了视频眼震图仪及前庭自旋转检查仪、静态平衡仪,开展了前庭功能检查与平衡功能检查,提高了眩晕病及内耳疾病的诊治水平;购臵了CO2激光治疗仪开展了喉激光手术;购臵了鼻功能检查系统,开展了鼻声、鼻阻及鼻呼吸量的检测,用于鼻功能检查与术后疗效的评估;开展了等离子刀射频消融治疗鼾症、扁桃体及腺样体的手术;与神经科合作开展了经蝶窦入路垂体及鞍区的手术。

二、人才队伍

注重加强人才梯队建设,每年有计划选派青年骨干参加各种短训班及学术会议。

三、教学与科研

在教学方面,我们承担了武警医学院临床本科、护理专科、营区医学本科、影像本科、救援医学等多个专业的教学

任务。有多名教员在医院组织的优质大课比赛中取得过较好成绩。我科参与编写了《营区五官科学》、《救援医学》。

在科研方面,2009年承担武警医学院课题两项:《FADD和HER2在喉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及《变应性鼻炎患者的TAp基因多态性分析研究》。全科发表论文30余篇。

四、护理工作

护理上认真落实“三基”、“三严”培训制度和计划,组织理论考试和护理技能操作,使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达100%,专科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达95%以上。加强了护患沟通,开展健康教育和整体护理。执行健康教育制度、术前访视制度,开展个性化服务,密切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整体护理覆盖率达到100%,患者对健康教育的知晓率达到90%以上,有效降低和避免了医患纠纷的发生。

回顾和总结我科“十一五”建设,我们的基本经验主要是坚持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一要坚持当前工作和以后发展并重的原则,二要坚持职工切身利益和科室基本建设并重的原则,三要坚持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并重的原则,四要坚持社会公益性和医院生存发展并重的原则,五要坚持专科建设和普遍提高并重的原则。面对即将来临的“十二五”第一年,我们已经做好详细工作计划,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关怀下,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做好明年的工作,打响“十二五”

开局之年。

耳鼻喉科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年)

在十一五工作的五年中我科取得了可喜的工作成绩,在新的五年即将到来之际,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面对新的医疗形势,对各项工作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耳鼻喉科的工作在原有基础上也要与时俱进,有所创新,有所前进。将在十二五规划中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总体目标

经过五年学科建设,全面提升我院耳鼻喉科临床技术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学科带头人具备渊博的学识水平、精湛的专业技术、良好的管理能力和高尚的医德风范;成就一支整体素质好、医德高、具有团结、拼搏精神和甘于奉献的技术队伍,专科特色显现,科研能力显著提高,项目建设显现成效,社会效益明显,使我院耳鼻喉科成为本地区有影响力和有竞争力的学科。

二、具体任务

(一)医疗工作

严格落实核心医疗制度,加强医疗护理质量控制,促进医疗、服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积极执行全院推行的科主任领导下的主诊医生负责制,同时建立主诊医师随访、科主任和主诊医师绩效评估制度。规范门急诊抢救流程,力争使耳鼻咽喉危急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超过80%。积极参加“三基三严”培训和考核。加强抗生素使用管理,杜绝不合理使

上页下页 余下全文

耳鼻喉科十一五及十二五

用抗生素。严格控制药占比。加强节假日门急诊值班,防范医疗差错及医疗事故。广泛开展以鼻内镜、耳内镜、喉内镜,显微镜为主要手段进行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微创手术,开展鼻腔、鼻窦、中耳、内耳、咽喉及头颈疾病的治疗及手术,并延伸至鼻颅相关(前颅底、侧颅底)、鼻眼相关领域等。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努力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如面神经移植手术、取耳屏软骨行鼓膜修补术、钛听骨植入术,积极发展耳科,力争在眩晕方面形成特色。

(二)学科与人才队伍建设

学科与人才队伍建设、专科技术发展成熟,工作流程规范。专科人才管理到位,人才梯队建设完成。学科带头人地位确立,专科人才引进和培养基本完成,人才梯队基本建立。

每月进行一次科内疑难病例讨论,根据专业需要科内统一安排进修学习,建立定期讲座制度,落实医师轮转制度,通过各种短训班及学术会议提高了我科医生对相关疾病的诊疗水平,掌握本学科的发展动态。

(三)科研工作

建立科研小组,负责不同课题研究,争取每年立项 2-3项。科研项目全部完成,并实现转化,科研论文在核心专业期刊发表。鼓励与支持课题申报,特别是省级项目的申报工作。

(四)教学工作

加强对实习医生的带教管理,严格落实带教计划,如期完成教学工作。加强进修医生培训,保证进修质量。

三、实施方案

(一)明确目标任务,落实条件措施

学科带头人在实施学科建设规划与计划时,有责任让本学科成员了解学科建设奋斗目标,从根本上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并时时把目标作为调节、衡量的准绳。对规划中的各项任务,应作全面系统的分析后,分解到各个组长和个人,使每一个主诊组成员了解自己工作在全局中的地位,了解各任务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明确职责、集中精力解决主要问题。

(二)规划实施情况的考核评估

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并实行竞争、流动的机制,一切通过考核与评估,选拔优秀者、淘汰相形见绌者,以利不断优化。学科建设的考核工作是一项政策性、科学性很强、内容复杂、工作量大的工作,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使其充分发挥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在考核过程中要坚持客观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和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健全科学的考核体系,根据考核结果真正体现平等竞争、优存劣汰。同时,建立必要的考核奖罚制度,奖惩严明能起到激励先进、教育后进的作用,能激励医技人员奋发向上、勇于进取,使考核评估工作发挥应有的工效。

四、具体目标

重点专科设施(房屋、设备、床位)逐步到位,进一步完善科室规章制度,专科人才引进和培养按计划进行,专科技术成熟,专科效益初步显现,并按照年度计划完成当年建设任务。

1.继续发挥各主诊组的专业特长,提高诊疗水平。

2.继续开设耳科及眩晕专科门诊。

3.继续落实疑难病例讨论制度。对于危重及存在医疗安全隐患病例随时组织科内及全院会诊,杜绝医疗差错事故发生。

4.每年根据专业需要科内统一安排外出学习。

5.继续加强科室业务培训,定期讲座。

6.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加强听力及前庭功能检查等特检室的建设。

7.继续完成前期已经立项的课题,继续申请1~2 项院级以上科研课题。在国内有影响的杂志发表论文30篇以上,在国内医学期刊上发表的论著不应少于15篇。

8.争创文明优质服务病房,继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杜绝行业不正之风,使社会以及病人家属都满意。

总之,在“十二五”期间,我们将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科建设、文化建设、团队精神、科研水平上。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全科同事的齐心努力下,我们一定会上一

个大的台阶,把我们的耳鼻咽喉科建设成为一个本地区有影响力的科室。

上页

以上就是这篇范文的全部内容,讲的是关于工作、开展、医疗、专科、考核、手术、制度、加强等方面的内容,觉得好就请(CTRL+D)收藏下。

建设局十一五发展总结十二五发展规划


本页是工作总结之家最新发布的《建设局十一五发展总结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希望对网友有用。

局十一五总结十二五发展规划


建设局十一五发展总结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十一五”发展总结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县委、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立足于资源优势的开发利用,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艰苦创业、加快发展,走出了一条资源优势变经济优势的发展路子。初步建成了林、糖、电、矿支柱产业体系,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十一五”期间,是我县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找准方向,打牢基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发展新阶段。过去的五年是景谷城乡建设投资规模、发展速度、变化显著的五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城乡建设各项工作,狠抓基础设施建设,较好地完成了“十五”期间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全县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呈现出欣欣向荣、依法按规、配套完善、稳步推进的大好局面。
(一)加大规划编制力度,启动建立以总体规划为主体、修建性详细规划和专业专项规划为保障的三层规划体系。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批准实施江东片区、大寨、响水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详细规划覆盖率达100%,为城市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
(二)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有序推进。五年来实施了管网建设、道路建设、绿化建设、供水建设、设施建设、河道整治工程,城市道路、市容市貌焕然一新,停车场、公厕、广场、公园、路灯等城市公共服务功能日益完善。全县的小集镇建设不断完善,辐射功能不断增强,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永平、正兴、民乐、景谷为次中心,其他乡镇为三级中心的小城镇结构体系。目前,县城建成区面积已达6.85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达32.4%,城市规模增长迅速,发展空间不断拓展。城市人均居住面积达37.2平方米,建成道路总长为28.27千米,县城绿化面积达145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为36%。
(三)治污项目循序推进。县城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设规模为日处理垃圾70吨,服务年限为15年,项目概算投资2690.41万元,目前已通过初步验收,进入试运行阶段,垃圾转运站现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正在进行安装设备准备工作。八是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建设规模近期日处理1万立方米,远期日处理量2万立方米,配套管网总长84.8公里,初步设计投资8051.82万元,污水处理厂采用bot模式运作。项目于12月15日开工,处理厂图纸在送审中,配套管网工程已进入施工图设计阶段,待进入工程招标阶段的相关工作。
由于我县是非贫非富县,财政较为困难,垃圾及污水处理费用财政难以承担。为了保证垃圾填埋处理场和生活污水处理厂的实施、投入使用后良性运行、促进环境保护和城市公用事业发展,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镇污水生产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加强运营工作的意见》(云政发186号)文件精神,于12月29日由县发展和改革局组织,邀请相关单位对垃圾、污水处理费收费标准举行听证会,20xx年3月11日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以《关于县城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标准的批复》(景政办复20xx19号)、《关于县城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的批复》(景政办复20xx20号)批复文件,同意我县征收县城垃圾及污水处理费。
(四)廉租住房建设稳步实施。和我县廉租住房指标19000平方米(其中3000平方米、16000平方米),计划总投资2148万元。我县分七个点进行廉租房建设,其中:县城响水路一期3000平方米,现已竣;县城响水路二期5000平方米,县城苏家大营(与交运集团政企合建)1000平方米,县城凤岗盐矿5600平方米,凤山乡中小学平方米,永平镇二中1800平方米,正兴镇卫生院600平方米,整个廉租住房建设完成投资总额的83%,计划20xx年4月前全面完成廉租住房建设任务。我县所建廉租住房面积控制在50平方米以内,并严格按照上级下达的规模进行建设。县上制定出台了《县城镇廉租住房实施细则》、《县廉租住房分配和管理实施方案》。
(五)城市管理
1、“三分建、七分管”。近年来,我县以创建文明卫生城市活动为载体,理顺机制,强化执法,不间断开展城市环境的综合整治,城市特别是城区主次街道面貌有了较大改观。但从总体上看,城市管理的问题还不少。比如市容市貌容易反复,长效管理不落实;管理盲区、背街小巷脏乱差依然存在等。解决这些问题,关键要在完善城市管理体制上下功夫,推动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充分发挥城区特别是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主体作用,按照重心下移、属地管理原则,建立定地段、定人员、定时间、定责任,形成以路为线、纵横成网、布局合理、覆盖城郊的管理网络,做到违章行为及时处理,街头垃圾及时清除,环境面貌不断改观。
2、强化保障。为加强管理,协调,公安、工商、卫生、交警、运政等职能部门切实加大支持力度,建立与城管部门责任共担、联合执法、集中整治的工作机制。牢固树立城市建设要投入,城市管理也要投入的理念,切实加大对城市管理的投入,提高城市管理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