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新牧农村建设活动,推进牧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促进三个文明建设,从2006年3月起,在全镇开展社会主义新牧农村建设活动,现根据省市县有关指示精神,结合本镇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指导思想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求,以村容村貌整治为突破口,以大搞农田水利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基础,以家家户户发展经济项目为支撑,以培训教育和文明创建为手段,着力开展社会主义新牧农村建设活动,实现“四通”,即实现通路、通电、通电话、通电视;实施“五改”,即实施改水、改厕、改路、改灶、改房;做到“五有”,即做到有组织网络、有建设规划、有文化体育场所、有垃圾处理场、有禽畜饲养栏;达到“五化”,即乡村环境建设要达到净化、绿化、亮化、美化、优化;建设“五好”,即在加强牧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建设方面,做到建设一个好班子、选准一条发展好路子、培养一支好队伍、完善一套好制度、兴办一个经济效益好的项目。

二、基本原则

——政府引导,群众参与。加强领导,转变职能,切实履行牧农村公共事务管理和服务职能,组织和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新牧农村建设;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调动群众积极性,以农民自愿、村民自治为主,不搞强迫命令,不搞大包大揽。

——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从实际出发,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推进新牧农村建设工作;制定新牧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措施时,既要按照新牧农村的标准严格要求,又要切合实际,切实可行,不增加农民负担,不搞强行摊派,不搞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要深入调查研究,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因组制宜。在村镇规划上,要根据当地客观条件,区别不同情况,科学编制规划;在新牧农村建设模式上,力求以人为本,与自然和谐,格调新颖,形式多样;在方式方法上,先易后难,分类指导,分步实施,不搞齐步走、一刀切。

——循序渐进,务求实效。要尊重客观规律,因势利导,抓好典型引路,抓好示范带动,做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扎实推进,务求实效;不急功近利,不搞形式主义,切忌违背群众意愿和客观条件强行硬推。

三、目标任务和实施步骤

1、目标任务

从今年开始,用5年时间在全镇牧农村中开展以村镇规划建设、“三清三改”和文明村镇创建为主要内容的“五新一好”(新村镇、新产业、新农民、新经济组织、新风貌和好班子)新牧农村建设活动。总体目标是:一年突破,三年见效,五年变样,充分调动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各方面的力量,发扬优势,力争实现村村通油路和有线广播电视,并率先在所有村全面完成规划编制,与县城整体发展规划接轨;率先在全镇牧农村完成“三清三改”;率先在牧农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观念的现代化上取得明显成效。经过5年的努力,全镇80%以上的村基本达到“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活安康,环境整洁优美,思想道德良好,公共服务配套,人与自然和谐,治安秩序良好”的文明村镇标准。同时达到农业主导产业做大做优做强,农民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明显提高,牧农村面貌大改观,基层组织战斗力明显增强的目标。

具体目标要求是:

——建设新牧农村。全面开展村规划设计工作,三年内完成全部村庄的总体规划编制;引导牧农民在规划区内拆旧建新,以旧换新、改造民房;规划区内新建的民房,要求设计美观,格调鲜明,特别要设计一些独具一格且有艺术性的民居,不搞简单的整齐划一、千房一面;建立和完善村服务体系,加强文化、体育以及供电、电视、电信等配套设施建设,使所有村达到“规划科学、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目标。

——发展新产业。加快调整牧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精准牧农业、生态牧农业、品牌牧农业、创汇牧农业;实施优势发展战略,各村要根据当地产业基础、资源优势、区位特点和市场需求,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科学化管理”的要求,着力培育做强2-3个牧农业支柱产业,提升牧农业产业化水平;将产业发展与改水改厕结合起来,大力推广“猪-沼-菜”等生态牧农业模式,发展绿色食品生产,提高牧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培育新牧农民。推进“牧农民知识化”工程,加快培育新型务工牧农民和产业牧农民,实现全镇18岁以上、45岁以下年龄段的牧农村劳动力基本掌握1-2门牧农业实用技术或务工职业技能;大力开展以遵纪守法、移风易俗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着力提升广大牧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逐步建立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我镇新牧农村建设相适应的道德体系,造就一批既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又有一定专业技能、文明守法、移风易俗的新型牧农民。

Gz85.Com更多总结小编推荐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结


一、 实践目的

1、近几年来,国家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提供了一个宽松、有利的政策环境、制度保障和工作保障。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关于促进大学生就业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容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为了促进新农村建设与发展,政府鼓励并扶持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去创业。

2、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创业是大学生新的就业之路,而农村是大学生创业的广阔天地。大学生应该抓住这个绝佳的时机,在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帮助下,为新农村建设创出佳绩。

3、在政府鼓励并扶持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去创业的环境下,考察xx省xx县大学生在农村自主创业的成功典范,来为更多的大学生提供新的就业思路。

4、走访当地中小学,企事业单位,感受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xx县发生的巨大变化。

二、 实践开展

1、实践时间:2012年7月27日——2012年7月31日

2、实践地点:xx省四平市xx县(主要为xx县下属的xx乡)

3、实践实际行程排:

7月27日:

出发前,我们做好了充分准备。由团长黄立夫带队,由安全负责人王婷婷进行了安全教育。经过近6小时的火车及长途汽车的车程,我们由沈阳安全抵达实践接受地——xx四平xx县xx乡兴宏村。并与接受单位兴宏村村委会取得了联系,继而进行了食宿问题的安排与之后实践行程的计划。

7月28日:

团队一行前往xx乡木耳繁育基地、环保养猪基地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新农村自主创业情况。对是否有大学生参与自主创业,以及创业中的相关问题进行调研。

7月29日:

对实践地的村民生活情况,学龄儿童教育等情况进行走访调查,了解新农村建设以来,村民生活的改善情况,以及目前状况。

7月30日:

对实践地的农作物种植情况,畜牧业养殖情况,耕地分配情况等进行调查。

7月31日:

于xx乡兴宏村村委考察新农村建设的相关政策,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情况,科学发展观的学习与落实情况。除此之外,在xx县县城进行东北大学招生宣传工作。

三、 成果汇报

(一)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做法

xx乡于2004年9月提出并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主要内容是“建设新村镇,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组建新经济组织,塑造新风貌,创建好班子”。各地以建设新村镇为突破口,以“亲民、爱民、富民”活动为切入点,以村镇规划建设、“三清三改”(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水、改厕、改路)和文明村镇创建为重点,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根本,把新农村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突破口和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的新载体,科学规划、整合资源、分类指导、分步实施、依靠群众、整体推进。

1、以村镇规划为龙头,开展新村镇建设。

一是制定村镇建设整体规划。计划用三年时间全面完成所有村镇的规划设计工作,严格按照规划搞建设,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建立了科学的规划管理制度并制定了相应的村庄建设管理办法,形成科学合理的村镇规划管理体制,把村镇规划建设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二是全面开展“三清三改”工作。根据各个村不同的实际情况,按照“环境整洁、道路畅通”的要求,依靠村民理事会和村民代表会制定“三清”的标准,发动群众开展“三清”工作,制定了一系列保持农村卫生环境的村规民约,实行村民自治,建立村庄环境管理长效机制。

2、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发展新产业。

一是完成了产业建设规划。根据当地的产业基础、资源优势、区位特点、市场需求和农民意愿,按照每个县抓2-3个主导产业、每个乡镇抓好l-2个主导产业的发展思路,基本完成四大支柱产业和六大区域特色产业的规划工作。二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方面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注重抓好龙头企业的建设;另一方面,切实加强主导产业基地建设,抓好产业化示范县、示范乡建设,形成基地带农户,“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格局。三是建立农业支持保护体系。通过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及推广应用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农产品市场和信息体系和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体系,有力地支撑农业的发展。四是抓好农产品品牌建设和农产品的标准体系建设。

3、以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为依托,培育新农民。

一是以市场为依托,以先进和实用技术、务工技能和三产服务培训为主要内容,大力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努力提高农民的科技致富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使18岁以上、45岁以下年龄段的农村劳动力基本掌握l至2门实用农业技术或务工职业技能。二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培训体系。整合现有的大专院校、职业学校、社会办学力量和企业培训基地等有效资源,构建农民培训体系。现已建立县、乡、村各类培训基地3929个,其中县级273个,乡级965个,村级2690个。建立农民知识化工程师资库,提高师资水平,组织专家遵循“规范、实用、通俗、易懂”的原则编写或选用培训教材。三是完善培训机制,创新培训方法,提高培训实效。各地职业技能培训根据市场需求,广泛开展订单培训、协议培训;根据作物的生长周期和农业主导产业开展农业生产技术培训工作;对村两委干部、村级后备干部、农业生产和合作经济组织带头人进行以发展本地主导产业、经营管理等所需专业技能知识为主的大专学历教育。四是开展以遵纪守法、移风易俗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着力提升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造就一批既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又有一定专业技能、文明守法、移风易俗的新型农民。

4、以农业产业化为动力,组建新经济组织。

一是按照“先运行、多扶持、后规范”和“民办、民管、民营、民受益”的原则,要求每个县的主导产业都要建立相应产业合作经济组织,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二是大力围绕“新品种、新技术、新组织”的要求建立健全良种繁育、农资供应、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和农产品加工流通服务体系,培育专业化的经济服务组织,全方面覆盖产业体系。三是对合作经济组织在资金上、政策上给予扶持,鼓励、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村能人牵办合作经济组织。

5、以创建文明村镇为先导,塑造新风貌。

一是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为核心,广泛开展道德、法律、文化、科普“四进农家活动”。二是以开展创评文明信用户、留守孩关心工程等活动为载体,创建精神文明。组织农民开展“除陋习、树新风”活动,反对封建迷信和宗族宗派势力,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三是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建立健全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将行政村为单位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延伸到共同利益更加紧密的以一个或几个聚集的村民小组为单位的村落,创建村组理事会,促进民主管理。逐步把乡村治理纳入法制化轨道,提高农民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能力。四是进行文明村镇创建,重点建设一批标准高、示范带动能力强的村镇。五是加强宣传文化阵地建设,实现每村有一个宣传文化阵地等。

6、抓好基层领导班子。

紧紧围绕“亲民、爱民、富民”活动,把以“三清三改”、村镇规划建设、文明村镇创建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成果,作为衡量、检验好班子、好干部的重要标准。通过从全国各大高校选拔大学本科生到乡镇基层工作,夯实乡镇基层领导班子。全面实施乡镇领导干部农业专业技能过关制度,开展农村基层干部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工作,提高他们带领群众做大做强主导产业的能力3实施乡村干部“素质培训工程”,加强对乡镇、村干部的新农村建设知识培训工作。

(二)新农村建设的成功经验

1、用人得当,领导先行

新农村建设的思路创新、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与地方党政主要决策者的开放意识、工作经历、知识层次具有密切联系。不论发起还是推广新农村建设行动,在现行体制下,地方党政机关领导班子尤其是首要领导的素质高低,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当地新农村建设行动的成败。

2、政府主导,农民主体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政府深入开展调查,全面掌握当地实情,制定切实可行、符合群众意愿的实施方案。通过强化宣传发动工作,公开扶持标准,创新补助办法,实行“以物代扶”、“以奖代补”。调研数据表明,公共设施中,政府与农民投资比例约为6:4,家庭设施中,政府与农民投资比例约为3:7。新村镇建设示范点由定点制改为群众申报制。村民自愿申报,愿意搞新农村建设的群众申报率达到80%以上的就定点,实行动态管理,择优选择定点,越积极、越先申请实施的农户就先实施,并给予较优惠的奖励政策,组织和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同时注意维护和实现农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发言权。在规划编制过程当中,吸引村民代表讨论,提交村民代表大会认定,通过村民自己制定村规民约保证规划的切实执行。通过群众推荐、选举老党员、老干部、老劳模、老军人、老教师等有威望的人产生理事会,由理事会出面与广大群众协商化解矛盾,让群众做群众的工作,真正让农民群众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3、实事求是,量力而行

从实际出发,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制定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措施时,既要按照新农村的标准严格要求,又要切合实际、切实可行,不增加农民负担,不搞强行摊派,不搞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正确处理阶段性目标和长远性目标的关系,既要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打好基础,分步实施。

4、因地制宜,科学指导

要深入调查研究,因地制宜,因乡镇制宜,因村制宜。在村镇规划上,要根据当地客观条件,科学编制规划;在新农村建设模式上,力求以人为本,与自然和谐,格调新颖,形式多样;在方式方法上,先易后难,分步实施,不搞齐步走、一刀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

5、建章立制,规范操作

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把握规律,把符合客观规律的东西形成制度和规范,建立长效机制,把新农村建设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持续良性发展的轨道。只有健全长效工作机制,才能确保新农村建设健康持续发展。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必须有长效机制作保证。

6、整体推进,突出重点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广大农村点多面广,一方面要按照统一部署,统一规划,整体推进;另一方面,又要从解决好农民关心的具体问题入手,找准突破口,根据当前的资源和工作力量,突出每个阶段的工作重点,分步实施。把发展新产业和“三清”工作全面启动,改水、改厕、改路量力而行。

7、典型示范,以点带面

xx县重点建设一批具有较高标准和较强示范作用的新农村示范点,发挥典型示范作用。通过典型示范,做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

8、整合资源,优化配置

一是整合部门力量。xx县31个相关职能部门作为新农村建设成员单位,承担了各自的工作职责,健全了考核措施,并发挥部门的优势,围绕整个新农村建设工作大局,制定了详细的支持参与工作方案,部门整合有力地牵引了农村各块工作的整合。如规划建设部门要抓好村镇规划建设,按时完成村镇规划编制任务,并负责在今明两年内对全市的县乡规划人员进行一次系统岗位培训;国土部门严格按照规划要求把好土地审批关等。二是整合各类资金和项目。依据各级政府投一点、涉农资金捆绑使用倾斜一点,受益群众出一点,包扶单位助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政策优惠减一点,将各方资金统筹到新农村建设上来,提高了各部门资金分散使用的效益。三是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支持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行企业、学校、个体工商户与村庄结对,建设新农村的“1+1”模式

(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1、新农村建设范围广、对象复杂、难度大

新农村建设涉及到农村生产、农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千千万万农户,投资范围广,投资金额大。我国农村各地经济条件、地域特征千差万别,基础设施投入和公共服务需求有很大差异。目前,国内一些地方正在进行新农村建设,但大都刚起步,经验不足,区域性的成功经验是否适合在全国推广尚待验证。

2、新农村建设缺乏法制化的制度保障

现实工作中,许多地方的发展思路和具体措施随领导人的更换而发生重大调整。xx乡虽然将新农村的发展规划通过地方人大表决方式加以稳定,但因没有地方性法规的立法权,同样面临法制化制度保障问题。由于各地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如果因领导人的轮换而使新农村建设行动出现多次反复,势必严重挫伤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农民的积极性,削弱党和政府的领导权威。新农村建设行动如何通过法制化途径,获得稳定的制度性保障,是今后面临的一大挑战。

3、政府投入严重不足

全市自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累计投入的资金近5亿元,其中财政安排6300万元,捆绑专项资金1.2亿元,吸引社会资金3.1亿元,资金投入中政府只占30-40%,农民占到60-70%,而目前xx县的新农村建设尚未全面铺开,只是在点的层次上进行,覆盖村庄的数量比较少。根据对xx乡7个村进行的问卷调查表明:目前施家村要完成“六通”、“五改”、“两建”十三类待建的基础设施项目,包括政府和农户在内的各村人均总投入需要1913元,其中需要政府补助48%。从目前政府给示范村的投入看,资金缺口依然较大。

4、资源整合困难

现有的许多涉农项目资金,由于来自不同的部门,在使用上难以整合起来,难以根据各地发展的轻重缓急安排使用,以发挥更大的整体效应。现有的支农资金比较分散,整合的时候不仅涉及到利益调整,还涉及到资金用途的改变,不符合资金的使用政策,可能会有一定的管理风险。

5、农村土地管理法规不完备

土地法中虽然有“一户一宅”规定,却没有相应的实施细则。这使得在村庄整治改造当中,一户一宅的政策法律依据不够完善,在清理一户多宅的过程中,许多问题难以处理。如在拆除空心房的时候,农民会以老祖宗留下来的房子不能拆等种种借口拒拆。由于没有相关法律的规定,如果强行拆除会引发干群矛盾;如果不拆,又会影响整个规划的顺利实施。

(四)政策建议

1、选择不同地区先行示范,再逐步向全国推广

根据近郊、平原和山区等经济特征,在东、中、西部各找若干地区先行试点。可优先考虑新农村建设已经有一定经验的地方作为试点。在总结各地经验,完善相关政策的基础上,再向全国其它地区推广。

2、以法制化方式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稳定的制度保障

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列入“十一五”规划,明确新农村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手段、未来5年国家重点投资的领域。制定并出台“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纲要”,明确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国家将在未来的几十年里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最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相关立法工作,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稳定的法律制度保障。

3、扩大新农村建设的财政预算投入,单列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

制定财政预算时要单列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预算投入应能满足新农村建设阶段性投资的需要,并明确中央和地方配套资金的比例。近两年来,地方财政收入和中央财政收入的比例为9:11,配套资金比例可参照此执行。

4、整合各项支农资金

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成立新农村建设工作办公室,所有支农资金由该机构统筹使用。各地在村庄规划的指导下,根据项目向新农村建设工作办公室申请资金,各省、市、县设立分部,负责项目的审批、资金的拔放和监督。若部门资金由于利益整合困难,可考虑部门资金下到基层的弹性化和地方化管理,给地方更多的自主权。在现行体制下,对不太符合部门规定但合理的地方资金整合行为,给予灵活宽容对待。或者由涉农资金相关部门联合统筹资金的使用,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

5、完善和制定宅基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等相关法规

针对《土地法》中“一户一宅”的规定制定实施细则,对“一户多宅”的第二套以上的住房征收较高金额的宅基地占用费;或者修订法规,允许集体土地所有者以司法途径收回第二套以上的住房宅基地。制定并出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法》,为农村各类合作组织的发展扫除法律的障碍。同时给予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及其所办实体减免所得税、营业税、增值税等优惠政策,扶持其发展壮大。

四、 实践总结

在对“大学生自主创业与新农村建设”这一课题进行实践的过程当中,我们本想着重调查大学生自主创业对新农村建设产生的积极影响,但无奈,实践地比较匮乏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相关典型案例。在新农村建设初具成果的欣欣向荣的景象下,我们总结了新农村建设中的成功关键及存在的一些典型问题,并对这些问题给予了思考,赋予了建议。我们希望,通过团队的努力,为新农村建设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同时,我们相信,新农村建设当中缺少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带动,应该不是个案,而应相当普遍。在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社会现实下,在新农村建设需要不断注入新的活力的条件下,我希望,更多大学生能够加入到“思想下乡”、“科技下乡”、“创业下乡”的洪流中去。帮助村民打破保守思想,运用现代科技,走科学致富道路,并能在广大大学生的带领下,共同创业,一起致富。

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基本情况我们泾河镇位于宝应县中心城镇北边,辖区面积8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4亩,有18个应行政村,3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6.1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5万人。全镇充分发挥交通便利等较好的优势,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注重招商引资,着力基础设施的投入,使全镇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上半年,全镇预计完成地方生产总值4亿元,其中农业增加值7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800元,村集体经济纯收入(总额)达100万元。

今年以来,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县委新农村推进工作会议精神,在积极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泾河镇新农村建设工作实施意见》,在宣传发动上突出了广泛性,在安排部署上突出了整体性,在结合实际上突出了针对性,在形式载体上突出了创造性,在狠抓落实上突出了实效性,创新领导机制,找准工作切入点,全面开展了新农村建设工作。
主要做法
(一)创新领导方式,形成强大合力
为充分发挥镇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工业强镇富民的支撑作用、镇机关(站所)的服务作用和村(居)基层组织的主体作用,成立了由镇、村组成的领导小组,组长由镇人民政府镇长亲自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住房新型化、社会和谐化四个工作组和督查组。各组制定完善了近期、中期、长期发展规划,明确了目标任务。领导小组每月定期召开专题例会,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形成合力,促进新农村建设全面快速有序地向前推进。
(二)广泛宣传发动,营造建设氛围
我们从两个方面开展宣传工作:一是组织镇村两级干部深入农户,宣传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内容,讲明新农村建设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为群众谋利益,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使群众尽快过上小康生活。二是村(居)委会利用各种会议及村务公开栏等宣传阵地,反复宣传新农村建设的内容、目的和意义。通过宣传,提高了群众主动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三)培植典型示范,推进小康进程
从XX年以来,我镇将全面建设小康村作为农村工作的重点,在全镇18个行政村中选出经济发展较快、社会基础较好、村级组织战斗力较强的曹坝、钱庄两个作为全面小康先行村培植,经过一年创建,这两个被纳入全县30个小康先行村培植之中,曹坝村还被扬州市纳入全市10+1小康创建示范村之中。上半年来,这两个村以创建为重点,制定了规划,建立了组织,编制了19项小康创建指标的台帐,为年终市县验收做好了基础工作。
(四)围绕建设规划,全面组织实施 
1、农村工业化建设步伐加快。依托招商引资这条主线,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上半年全镇共新增工业企业13家,投资总额达1亿元,吸纳本地农民就业人员达500人。 
2、农业产业化建设进展顺利。按照“产业拉动、龙头带动”的思路,加大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加强实用技术推广,以西瓜等经济作物种植为重点,增加农民收入。按照“协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组织生产经营,组建了西瓜、鸽业、肉鸡、机插秧和麦套稻等五个专业合作组织,为农户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3、住房新型化建设稳步推进。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净化、硬化”工程,加大旧村改造力度,稳步推进新区建设。已完成了38个农民居住点规划,制定了八浅路一线新区建设方案,优先安排住房紧张急需建房和有住房但愿到新区建设而且愿意拆旧建新的群众建房。 
4、社会和谐化建设取得新进展。成立了镇、村警务室、综治办、人民调解委员会,全面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实行“三务”公开,全方位接受群众监督。截止现在,民间纠纷调解率、治安满意率均达95%以上。
(五)找准建设切入点,采取“四结合”,确保新农村建设取得实效。
一是把新农村建设同农业产业化结合起来。在巩固好传统产业粮瓜菜的基础上,着力打造绿色特色产业,推进“一村一品”,做大做强无公害稻米基地、“金禾”西瓜、乳鸽、肉鸡、生猪等产业,广辟农民增收新亮点,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是把新农村建设同基础设施建设结合起来。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农田水利建设同土地复垦区开发、低产田改造、防洪保安工程和产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继续实施水利“长治”工程,推进“六清六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清洁田园、清洁水源、清洁家园、治理河道、治理村庄。
三是把新农村建设同劳动力转移结合起来。着力抓好劳务输出的宣传引导、技能培训、信息咨询、民工权利维护和劳动力市场建设。今年计划培训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人员XX人以上,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23000人以上,实现劳务收入13800万元以上。
四把新农村建设同扶贫开发结合起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大力实施整村推进、安居温饱工程,推进部门挂钩扶贫等工作。
取得的经验 
一是不断创新领导方式,充分发挥镇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工业强镇富民的支撑作用、镇机关(站所)的服务作用和村(居)基层组织的主体作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是抓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
二是不断调整和完善工作思路,找准切入点,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培植小康先行村的示范典型,确保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促进集体经济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
三是不断加强班子队伍建设,增强“两委”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始终把解决“有人办事”作为解决“有钱办事”的前提条件,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积极投身到“三村四化”建设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努力为家乡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是抓好新农村建设的决定因素。
四是不断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赢得各级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为新农村建设和集体经济的发展增加动力,是新农村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
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通过半年的实践,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主要是:
一是部分党员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不高,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不强,“等、靠、要”的思想严重。
二是“四化”工作发展不平衡,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建设相对较快,社会和谐化建设初见成效,住房新型化建设由于受土地政策和资金的制约

,发展相对较慢,规划实施的部分建设工程难以按期启动。
三是农民群众的整体生产水平不高,质量意识、商品意识薄弱,农业产业化建设起点较低,农业龙头企业规模不大,带动能力不强,各类专业协会工作运转困难。
四是社区硬化、绿化、美化、净化、亮化等硬件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投入困难,制约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下步工作打算
1、把新农村建设与平安村(社区)创建等工作结合起来,不断改善村民的生产条件和居住环境,促进农村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真正把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体现到实践中。
2、扎实抓好“三个工程”,即抓好“班子工程”,建设开拓务实、团结协作、勤政为民、充满活力的“两委”班子,不断增强班子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抓好“载体工程”,找准工作的切入点,推动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抓好“保障工程”,引导、支持村(社区)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以集体经济为支撑,不断加大投入,推进文明村、富裕村、和谐村建设进程,加快“四化”建设力度,进一步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让广大农民群众真正感受到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实惠。
3、要切实发挥好“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部门积极配合、村(社区)干部群众主动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领导、强化协调,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确保新农村建设各项措施落到实处,真正把新农村建设抓出成效。 
4、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围绕实现农业特色优质化、道路房屋整洁化、村风民俗文明化、社会秩序和谐化的要求,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整体推进,通过新农村建设实现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切实体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更加完善,各种制度建立健全,农民收入稳步增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村容村貌明显改观,村民素质明显提高,村风民俗文明进步,社会环境安定有序,使社区成为文明村、富裕村、和谐村,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先进材料


xx镇位于xx县城西南部,地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梵净山东麓,距县城58公里。有土地面积2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有12222亩,林地面积10万亩。辖10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250个村民组,6512户,41000人。有20个党支部,其中机关单位党支部10个,农村党支部10个,共有党员422人。全镇矿产资源、森林资源和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xx镇党委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和“”重要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和落实,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并贯穿于党建工作全过程,紧紧围绕“依托资源,调整结构,优化农业,发展工业,建设城镇,开发旅游,健康协调,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思路,带领全镇党员、干部、群众,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迎难而上,实现了全镇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促进了全镇的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的协调健康发展。一、认真践行“三个代表”,努力提高执政能力,基层党建取得新进展1、全面加强班子建设。一是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认真研究解决班子在思想观念、精神状态、工作作风、工作思路、工作方法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学习和整改,不断提高了领导干部的水平和综合素质,转变了作风,促进了团结,提高了执政能力。二是建立、完善各项学习和管理制度。三是实行“三三三”工作制度,要求领导干部要经常深入基层作好调查研究,及时掌握群众疾苦和农业农村存在的问题,切实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2、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增强了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一是按照中央、省、地、县的统一部署,共有35 个党组织 622名党员参加了第二、三批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大大提高了全镇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切实转变了广大党员干部的作风。活动中投入资金近1000万余元,为群众办实事,取得了实效,深受群众的赞扬,使这次教育活动成了群众的满意工程。二是开展村干部,大大提高了广大基层干部的综合素质,增强了依法办事和带头致富的本领,引领群众共建。三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和进行“双向培养”工作。加大对入党积极分子以及加强对后备干部的培养力度,认真搞好发展党员工作。加大“双向培养”工作,使部分党员逐步成为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双带”模范。四是加强村组织阵地建设。为了巩固党在农村的服务阵地,全镇投入72万元,用于修建24个村级活动室,并完善各项,使全镇的村级阵地逐步走入规范化和功能化。同时,为了调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村干部报酬,推行报酬与工作绩效挂钩的管理模式,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3、加强,为全镇工作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全镇把党风廉政建设纳入党政领导班子目标管理,认真组织党员干部和广大党员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责任制,签订党风廉政责任书。按时召开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诚恳的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达到了各班子成员之间加深理解,增进团结的目的。二、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1、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努力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全镇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利用农闲时间和节假日,积极开展以滚龙艺术表演为主体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了全镇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形成了科学健康、积极向上的农村文明新风尚。全镇共组建了滚龙队17支,秧歌队1支,腰鼓队2支,杂技队1支,花灯队6支,篮球队22支。2、认真开展创建“文明卫生”村寨(街道)等活动,切实改变了镇区和各村寨的“脏、乱、差、堵”现象,大大提升了全镇的形象和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3、抓好“三个文明”示范村寨建设。认真开展“富在农家增收入,学在农家提素质,乐在农家树新风,美在农家展新貌”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农村“三个文明”的健康协调发展,全镇投入3.2

万元,建设了xx“三个文明”示范村寨。三、抓好党建促发展,推进了全镇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1、农业农村工作得到稳步发展。全镇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推行农业适用技术,推广畜禽品种改良和科学饲养新技术,搞好示范带动工作,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认真实施惠农政策。2005年全镇各项农业示范推广面积达4000亩;成立养猪协会1个,建立养殖小区1个,发展养殖大户41户,全年生猪存栏19089头,大牲畜存栏3415头,山栏存1823只,家禽存栏32085只,共有16户养殖大户获得了2000元/户的奖励金。实施退耕还林2776.3亩,荒山造林1133.2亩,建成沼气池115口;解决了xx、xx、xx等村的人饮工程。同时投入190万余元启动了矿山水土流失治理工程,投入100多万元,修复了xx河、xx河、xx河等水毁河堤和沟渠,进一步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2、乡镇企业发展较快,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全镇有县民营企业1家,乡镇企业3家,村办企业2家,引资探采企业1家,引资精深加工企业1家,为我镇税收作了保障。2005年共完成税收360万余元,乡镇企业总产值实现23810万元,实现乡镇企业增加值3750万元。3、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xx一期工程建设全面结束,投入4万元对街道进行了绿化和安装垃圾箱,完善了城镇功能设施。二期开发工程通过招商引资投入近300万元,高标准、高超点地启动了建设。xx街道利用油路改道机遇,投入4万进行了硬化。同时道路交通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首先是xx油路xx段改造工程基本完成;其次是投入14万元启动了xx和xx公路建设;其三是改造了xxxx公路建设;其四是xx村多方筹资修通了过村公路。4、认真抓好古镇旅游宣传和保护开发工作。全镇依托古镇资源和滚龙艺术,大力宣传xx古镇旅游品牌,进一步加大古镇发俗民间文化的挖掘和保护工作力度,取得一定成效。一是举办了中国滚龙文化艺术之乡xx风情风光全国摄影展。二是成功地举办了2006年滚龙闹新春、县城闹元宵、税法宣传月等大型活动,全方位宣传了xx。三是投入15万元请专家对古镇文化进行挖掘整理,撰写《xxxx》一书,为xx旅游发展奠定了基础。5、统筹谦顾,协调发展社会各项事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是全力推进“普九”工作,“两基”通过省政府验收。2005年全镇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2%,初级中学入学率达95%。全镇短期投入442.96万元用于教育和教学基础建设,减轻了学校负债,改善了全镇办学条件。同时兑现了2005年xx教育事业突出贡献奖1800元,升入“211”校奖学金4000元,“希望工程”奖学金9000元,帮扶贫困学生读书3.3万元。二是计划生育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强,卫生事业得到发展。全镇进一步完善了农村计生扶助制度,实行利益导向,整体推进了计生工作水平;积极开展计生优质服务,实现了计生“两女户结扎”零的突破。2005年,全镇共完成“四术”任务611例,其中男扎158例,女扎149例,上环243例,征收社抚费67万元,兑现计策奖励扶助金4.3万元;实现“村为主”22个,启动村民自治10个。三是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得到加强。进一步加大法制宣传,认真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切实加强矛盾纠纷的排查和调处力度,深入开展“严打”专项整治,坚决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和黑恶势力,依法打击取缔“FLG”组织和其他非法组织,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同时投入35万元为镇派出所购买交通工具和修建办公楼,改善了办公条件和提高了办事效益。总之,xx镇党委在全镇经济社会建设工作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积累了丰富了经验,下步我们将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开拓创新,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努力开创全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