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投资发展软环境建设活动个人总结

在平日里的学习与工作中,我们在某些情况下需要写总结报告。写总结可以推动我们的工作向前不断前进。每次写下总结,我们就多了一份感知与思考:一个人可以被打败,但绝不可以被打垮,就像工作一样,应当全力以赴。那么你知道怎么书写优秀的总结报告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化投资发展软环境建设活动个人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根据市委、市政府和局优化投资发展软环境建设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从*年12月下旬,开展《优化投资发展软环境建设》活动以来,本人认真学习了市委书记王建华同志在全市进一步优化投资发展软环境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和《立足新起点,矢志跨越发展》及《构建服务型政府》等,使自己再次接受教育。通过集中整治,自己的工作和服务定位有了更高的起点,公仆意识更浓,服务质量更高。

一、深刻认识发展软环境建设的“二次革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优化投资发展软环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软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影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优化投资发展软环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通过优化软环境,能够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加快推进“全面奔小康、重振连云港”的步伐;优化投资发展软环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通过优化软环境,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证。因此,进一步优化投资发展软环境,是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具体体现。软环境建设,其好坏不仅影响经济发展,而且直接影响党的作风建设。因此,必须进一步优化投资发展软环境,要把抓软环境建设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一个重要突破口,着力解决影响党的作风建设和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所以,进一步优化投资发展软环境,是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迫切需要。市第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今后我市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各项任务,要确保目标和任务的实现,就必须创造一流的投资发展环境。软环境就是生产力,发达地区的经验一再表明,软环境越好,企业才会越来越多;企业越来越多,我市经济总量这块蛋糕才能越做越大。因此,切实转变机关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以更大的力度营造优良投资发展软环境,吸引的外来投资者在连云港市投资发展,比以往显得更加重要和迫切。

通过动员学习、自查自纠、深入整改,使自己亲身感受到了“人人都是软环境”“软环境就是第一生产力”的实质所在,思想上真切地感受到了软环境就在身边,在每个连云港人的一举一动当中,思想认识的转变,带来了软环境建设的自觉行动,形成了抓环境就是抓机遇,抓发展的强烈共识和责任意识,软环境已经在自己心中稳步扎根。

二、查找不足、深挖根源,切实落实措施

按照“十查”和“七到位”严查自己的思想作风、服务效率、服务态度、执法水平、廉洁自律等方面,使自己的基层意识、公仆意识、服务意识得到了加深。

1、通过查罢其不足方面:一是对软环境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到位,有对自身关系不大想法;二是工作开拓精神不够强,只忙于眼前的任务;三是审计工作中过多地关注处理、处罚而轻视服务,审计帮促,主动为被审计单位服务方面有待加强;四是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存在与己无关的想法。

2、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在于:一是对全市进一步优化投资发展软环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审计人员自身政治素养较高,审计机关又不具体办理行政审批业务,软环境建设“二次革命”与已关系不大。未从思想上认识到此项活动开展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和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二是工作开拓精神不够强,主要忙于眼前任务,不顾长远和大环境的发展,有时思想觉悟不够高。三是工作中自己总认为审计主要是监督,为社会为企业服务思想认识不够到位。

3、以“三创”精神投入“二次革命”,优化投资发展软环境建设

一是新的发展形势呼唤新的动力之源。外因只是变化条件,连云港市优化投资发展的根本着眼点是我们的内生动力,最根本的动力来自每一位港城人。“三创”是伟大的民族精神,是我们的时代精神,是我们振奋港城人民精神的法宝,是推进解放思想的“龙头”。创业是立身之本,成事之基,发家之道,强市之源;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事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优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精神状态,是提速赶超、崛起振兴的必由之路。优化投资

发展的道路肯定不会一帆风顺,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和坎坷,肯定会面临很多压力和挑战,有些困难和阻力、矛盾和问题将是前所未有的,令人难以想象的。依靠过去的思路和办法,是无法逾越这些障碍的。为此,我会以“三创”精神为动力,充分解放思想,与大家同心同德勇往直前,奋力开创连云港优化投资发展、崛起腾飞的新局面。

二是要立足岗位着眼本职,在真抓实干、岗位奉献中得提升。以“不干则已、干则必成且有大成”的精神信念,虚心好学、钻研业务,勤于思考、善于总结,使自己的工作切实做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不断超越自我、增长才干。站在优化投资发展这个更高更宽广的实践平台上,我要自觉充电,继续《审计法》、经济效益审计、ao系统的深入学习,以不断提升国际性滨海城市建设需要的理论素养和战略思维能力,解决好优化投资发展中“欲为之而不能”、“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问题,解决好崛起腾飞中“知识危机”和“本领恐慌”的问题。同时,我也要积极投身到建设国际性生态型滨海城市这个时代实践的大熔炉中,深入实际、深入一线,在实际工作中更新观念、拓宽视野,不断提升世界眼光、全球视野、战略思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到困难矛盾比较集中的地方,到条件艰苦的地方经风雨,见世面,提高能力、砥励才干。

三是服务质量优不优也是关系优化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作为一名党员同志,我要牢固树立一切以发展为先、一切以发展为重的思想观念,强化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态度,创优服务质量,并将前一阶段先进性教育的要求融入到连云港大开放、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实践中去,把先进性教育的巨大成果转化为连云港跨越发展的动力之源,这是时代赋予连云港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

作为一名党员,我将勇于承担历史使命,站在优化投资发展的新的历史起点,深刻全面地领会市委的发展战略意图,积极主动地融入优化投资发展大局,富有成效地开展各项工作,切实把先进性教育的成果转化到集中优化投资发展之智、善谋优化投资发展之策、实现优化投资发展实效上来,加快建设风景怡人、美丽富饶的国际海滨新城!

Gz85.com更多 精选总结阅读

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集中整治活动总结


根据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我局自2001年5月中旬至8月中旬开展了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集中整治活动。整个活动中,我们结合“”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和“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难”活动的开展,抓住建党80周年的有利时机,加强学习的组织领导,统一思想认识;认真自查并广泛发动群众查摆问题;针对问题,深刻剖析,拿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并抓好落实;修改完善,注重长效管理,推进了民政事业的整体发展,促进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一、认真学习,用思想认识到位保证整个学教活动取得实效为切实开展好此次活动,我们成立了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集中整治活动领导小组,由一把手任组长,局分管负责人为副组长,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参加,负责整个活动的组织、领导和督查,同时明确各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为此次活动第一责任人。针对民政工作业务繁忙的特点,我们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灵活运用观看电教片、开展交流、聘请省十佳青年何建忠同志作报告、开展新世纪民政人新形象大讨论、江泽民总书记“七一”讲话专题学习等多种方法,使广大干部职工特别是机关工作人员充分认识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集中整治活动对加快区域发展、改进机关作风、密切党群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要作用,认识到开展软环境建设的紧迫性,让广大干部职工联系实际,对照先进,对照要求,查找自身存在问题和不足。整个活动期间,一共集中学习25次,每人完成心得体会3-4篇,参学率达到95%以上。二、坚持,认真排查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6月5日至30日,我们进行了集中整治活动的自我排查阶段工作。在继续抓好学习教育,增强做好自我排查阶段工作的自觉性的基础上,6月5日- 20日,我局领导班子成员、科室、单位围绕6 个方面的重点内容,结合“三个代表”整改措施落实情况“回头看”,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大局出发,深入剖析反思,全面排查问题。自查过程中,做到自查不怕露丑,自改不留空白,从严要求,保证质量,要求每人都必须达到“三个一”,即:对领导班子至少提一条意见和建议,对所在科室、单位至少提一条意见和建议,对个人至少剖析出一条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同时,采取召开民主生活会、征求意见会、服务对象和离退休老干部座谈会、个别访谈、设立意见箱和举报电话、向市有关单位部门及各乡镇发放征求意见函等方法,敞开大门,广泛征求意见,依靠群众查找问题。召开了机关全体人员和下属单位负责人参加的征求意见会,征求意见34条;召开了离退休老干部座谈会、乡镇民政干部座谈会及各类民政服务对象座谈会等8个座谈会,共有各类服务对象67人参加,征求意见17条;向机关和乡镇发放征求意见函136份,征求意见 31条,先后共征求意见82条。系统党委先后召开民主生活会和党委会对排查出的问题反复“照镜子”、查原因,进行认真的梳理归类,明白我们存在的主要问题,群众最需要我们做什么,怎么做,同时整理出16条意见上报市软建办。针对这些问题,努力从思想深处找原因,在党性修养上找根源,大家进一步认识到了整治经济发展软环境的必要性和艰巨性,坚定了加强软环境建设的决心。三、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7月1日起,活动进入了集中整改阶段。在广泛征求意见自我排查的基础上,针对基层和群众提出的突出问题,形成了初步整改方案,并将整改方案印发基层单位征求意见。在征求意见过程中,采取个别访谈、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共发放94份征求意见表,回收89份,征求意见10条,召开座谈会3次,参加座谈人员32人,征求意见4条。针对这些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拿出了加强和业务技能学习、干部管理、为民服务态度、加强职能工作等16条整改措施,并最终于7月10日形成软环境建设集中整治整改方案,印发各基层单位,接受群众监督。同时把整改方案中各项措施全部进行了量化和分解,对17项27条落实的重点,明确了负责人及责任科室,规定了完成时间,落实整改责任制,并张榜公布,利于监督。四、认真抓好落实,软环境建设集中整治各项措施取得实效搞好集中整改,重在落实。在学习教育阶段边学边改,自我排查阶段边查边改的基础上,集中整改阶段,根据整改方案,认真抓好整改方案中16条整改措施17项27条重点整改工作的落实,狠抓政务公开、规范服务、文明办公、文明接待工作,积极开展基层窗口单位文明窗口创建和行风评议活动,认真抓好整改工作责任制的落实。公布监督、投诉电话,结合“三个代表”回访复查工作,明察暗访,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进行专项检查,保障整改措施到位;将软环境建设集中整

治与正常工作开展有机结合,根据群众意见,调整充实下半年工作重点;根据整改责任制中各项工作完成时限,定期开展督查,严格要求,一着不让;充分利用奖惩措施,将软环境建设集中整治情况与年终考评评先评优挂钩,激励大家发挥主动性、创造性,为搞好整改工作献计献策。在落实整改的过程中,我们从抓解决具体问题入手,坚持为群众多办实事、办好事:一是对上访对象所反映的问题,实行首问负责制,经查属实并且我们有能力解决的立即想办法予以解决,切实为民解忧愁。对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给予充分的说服,切实改变了机关以往“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旧形象;二是在自身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挤出4万元资金并积极向上争50万元专项资金为200多户特困危草房户修建房;三是为全市80名7-14岁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且家境贫寒的残疾少年办理保额1000元的一次性养老,并联系省残疾人基金会和台湾曹氏基金会向我市下肢残疾人捐赠12辆总价值1.1万元的轮椅车;四是克服资金紧张的矛盾,为河失镇筹集6万元扶贫资金支持老区建设;对旧城改造中因拆迁致贫的走访,深入调查了解,将符合条件的纳入城市最底生活保障网;五是抓住全国实施社会老年福利事业“星光计划”的机遇,加大乡镇敬老院建设指导力度,加快市社会福利院建设进程,严格管理,推进我市老年事业社会化步伐;六是广泛开展“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难”活动,全面掌握和了解全市优抚对象、贫困户、五保户、残疾人、老年人等服务对象的基本生活状况,为下一步有针对地采取措施为他们排忧解难打下了基础;七是配合文明办制订我局职责范围内的文明城市创建规划,认真抓好省双拥模范城的创建、社区建设、城乡低保、婚姻登记管理、殡葬改革等职能工作。五、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行长效管理为巩固“三个代表”学习教育和软环境建设集中整治的效果,进一步规范服务、依法行政,确保软环境建设不走过场,根据当前民政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形势、新要求,将我局制订的规范性文件进行专项清理,废除过时文件,对现存文件进一步核查、修订完善,同时,加强内部管理,将原有的文明办公制度、考核制度、车辆管理制度、招待制度、制度等6项规章制度,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广泛征求意见,健全完善并严格执行,充分体现“制度大家订,执行靠大家”的指导思想。同时,面向社会公开承诺社会保障、社会事务管理、规费收取、社区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5项服务内容,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规范办事程序,提高行政执法透明度,转变机关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接受社会监督,实行长效管理。至8月中旬,全市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集中整治活动即将结束,通过整治,我们民政系统广大工作人员工作作风明显增强,办事效率明显提高,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明显增强,党群、干群关系密切,有效推动各项民政工作顺利开展,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全市经济的发展。但我们不能以活动的结束而终止整改,而是要以“三个代表”作为民政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贯穿于事业发展的始终,继续学习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市委工作会议精神,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增强在工作中实践“三个代表”的责任感和自觉性;认真贯彻整改责任制,狠抓整改措施落实到位,取信于民,服务于民;继续坚持群众路线,加强对整改工作的监督,从而确保整改措施的落实到位以及各项民政工作依法开展,巩固软环境建设集中整治活动成果。

关于我市投资软环境建设的问题与思考



今年4月27日,我市召开了项目年工作会议,我镇被评为都江堰市2004年度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先进乡镇,受到了市委的表彰,而根据我镇经济发展办公室所收集的情况看,在我镇落户的外地企业对我市的软环境情况是并不满意的,为改进我镇的服务工作,创造最佳投资环境,我镇组织了部分人大代表、党代表、政协委员深入企业进行了调查了解。
一、基本情况
我镇现有各类企业23家,其中:工业企业13家,2004年工业总产值实现13046万元,从而使其成为我镇的支柱产业。工业企业的投资资金主要是外地投资,其中省外投资超过50%。近年来,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投资环境建设,采取了一系列的 措施,制定了具体的工作制度,在党委、政府班子成员及全体机关工作人员中形成了抓环境建设促进经济发展的共识,营造了我镇投资环境的良好氛围,环境建设工作也得到了广大投资者的认可,特别是外地投资商的高度评价,使我镇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实现了入库税金1999年为216万元,2004年为633.5万元,6年增长了近3倍。
6年来,我镇在建设投资软环境的过程中创造了实绩,在经济发展上得到了实惠 。但是,我们也有心酸的一面,我们开办各类企业,得到市委、政府的支持这是肯定的,但在很多职能部门那里我们所受的委曲和所走的弯路想起来就令人心寒。更重要的是好多企业到我镇落户后,我们希望它们做大做强,不断发展。可企业生存却越来越困难,是企业违规还是政策有问题,为此我们真正要去努力思考。
前几天,我们走访一家工业企业时,该企业的负责人告诉我们,现在企业生存太困难了,市场竞争就非常激烈,企业生存折压力就很大,可现本资料权属公文第一站严禁复制剽窃在这些职能部门(主要指执法部门),这个不来查,那个就来罚,因一个钢瓶的问题就罚两万元,加上职业资格和管理岗位的收费不断,而且省、成都市、都江堰市三级部门重覆检查,各行其职能,都有法律、法规依据,那一家也不起,听了这些话,我们也不知所措,唯有叹息和安慰,实在是爱莫能助。
二、主要问题
在走访企业的调查过程中,部分企业反映,虽然说不出一些部门的执法不足“吃、拿、卡、要”的问题,但确实存在某些执法部门拿着国家的法律法规作尺子到企业去认真测量,一旦发现蛛丝马迹,立即启动法律程序,“认真执法”,采取罚款,查找措施,基层政府出面说清,也得当心背上“保护不法企业”的帽子,它们根本不能理解基层政府在招商引资时向投资商们“说好话,拍胸口”时的苦衷。
1、江津白酒有限责任公司是我镇二00一年从重庆节江津引进的江津白酒灌装生产线项目,项目投资不到300万元,当时除我们镇主要领导多次努力外,都江堰市国税局马秋局长表态,在税收政策方面,成都市周边区市县能做到的,都江堰市同样能做到,并在具体的政策上作了说明。在这种情况下,江津白酒厂的老总们才决心投资该项目。项目建成后,二00二年实现税收入库50万元,二00三年实现入库税金115万元,二00四年实现入库80万元,二00五年上半年入库40万元。江津白酒作为共有品牌知名度。而江津酒厂作为重庆市50强知名企业,在都江堰市投资一家灌装生产线企业,在生产仅三年时间里竟然遭到工商局查村罚款两次,其间工商和技监部门小型骚扰不计其数。特别是今年五月的一次查封,最后以罚款万元而告终,这两次查封行为,依照法律法规认真执法,从严格执法上讲是有依据的,但企业认为这不是原则问题,可以整改,也可以不处罚,在崇州、大邑、琼崃等地都没有这种情况,难道都江堰市的政策就不一样?都江堰市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和其他区市县是否不同,崇州、大邑、琼崃等地的酒业早已成为他们的支柱产业,而都江堰市为什么就不行,甚至连一个老牌子的江津酒厂罐装生产线也容不下。当这家企业决定搬迁,我们到江津去向酒厂老总道歉挽留时,董本资料权属公文第一站严禁复制剽窃事长李树明同志说:“都江堰市人民不欢迎我们,我们就只能另谋出路”,该企业现在现已搬迁到广汉市落户。因为对工商部门检测的指标本身就有异议,完全可以申请重检,但江津酒厂的老总认为,如果检验合格可以逃脱本次处罚,但以后这些部门会变本加厉地对企业进行恶意检查,而企业要生存就不能和他们斗。作为重庆市工业50强和一个老牌子企业真的就不去考虑企业的生存而去违

规吗?我们在思考,如果着家企业是真正的违法经营,那么,它搬到什么地方去都应该是无法生存的,为此我们除了对投资者表示深深的歉意外,就是对我市的投资环境感到忧虑。
2、侨源乙炔有限公司是我镇的规模企业,我们每次去时厂里的管理人员都有怨气。当我们问起原因时,他们就提到了有些部门对他们的罚款。其中谈到一件事,最近在市人大评议5个直管局期间,技术监督局上午把企业负责人叫去测评,并当面看着划差或划圈,下午就到厂里罚款,当然是抓住了问题才罚的款,这家企业由于自身效益也不太景气,加上部门的罚款不断,可能也在考虑搬迁。
3、另有部分新办企业也反映环保、劳动部门到企业动不动就罚款的问题,这些企业也一再要求乡镇不要向上反映,他们怕遭到报复,我们也理解这些企业的难处,也就不便向上级反映,避免给企业带来更多的麻烦。
三、几点思考和建议
1、市委、政府高度重视投资软环境建设,近年 来也陆续建立并完善了软环境建设的制度和措施,对投资者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制止了一些明目张胆的“吃、拿、卡、要”行为,但是,现在的问题是一些部门的中层干部和一些工作人员到企业拿着法律法规依据,带着放大镜去找问题,一旦找到一点问题就处罚,在处罚过程中还隐藏着勾兑,市软建办发放的收费明白卡他们也不怕,敢罚就敢登记。实际上他们根本就没有考虑过是否影响投资环境的问题。
2、市委张书记在的项目年工作会上批评“卡要干部”,拿着政策作幌子到企业去执法。市委、政府以及软建办在所发的软环境建设的各种文件中都有这方面的精神,可至今很多企业感到罚款是部门执法的主要内容,难道企业就真有那么多违规吗?浙江沿海来的企业讲,他们那里却不是这样的。前不久,我们到浙江海宁市去引进一个项目,海宁市兴得利纺织有限公司的陈幼兴老总告诉我们,当地执能部门从不去他的公司,他们根本不存在协调部门关系问题,更不存在罚款或赞助,只需交一些治安联防费。没有职能部门到企业找麻烦的事情,可我们这里从个体户到规模企业大家都怕职能部门。问题的关键在那里?那就是罚没收入和单位职工的经济利益有直接关系。这种既以罚款创收来弥补单位经费不足,同时又作为目标任务来实施。
3、市上领导特别是市委书记多次对“卡、要”干部进行批评,可至今“卡、要”干部却锐气不减。很多企业在被处罚时深有体会,为什么他们不怕,应该上挂的职能部门人事任免权不在都江堰市是重要原因之一。再加一些部门的中层干部在面对纪委、软建办的调查时,竟然以为纪委管不了他。地方党委、人大、政府不能管他们的乌纱帽,所以软环境建设的贯彻落实就有困难。
建议市委、政府在软环境建设方面还要加大工作力度。

治理投资软环境目标工作总结


政务服务中心作为展示我区软环境质量和效果的重要窗口,更是深化软环境建设的前沿阵地。从2005年年初以来,中心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动力,以筹办“花博会”、创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明确责任、纠建并举的工作原则,以规范政务服务为主体,认真落实全区投资软环境大会精神,积极发挥政务中心在政务服务方面的协调和监督作用,努力把改善发展投资软环境渗透到中心建设工作中,取得了较好效果。截止11月底,中心共受理行政许可事项18453件,办结18150件,当场办结率58.8%,提前办结率31.8%,接待群众6万人次,按期办结率和群众满意率均达到100%。一、加强领导、增强优化投资软环境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治理投资软环境作为基础性、关键性、长期性工作,中心对此高度重视,坚持“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将治软工作纳入目标管理。制定了工作安排意见,将治软工作与中心工作同步安排、同步实施,及时跟踪督察。多次召开窗口人员会议,重申了“软环境就是生产力”,“软环境就是竞争力”,“软环境就是凝聚力”,要求全体人员加强对《行政许可法》的理解和掌握,在工作中树立“以民为本、以客为尊”的理念,增强了全体人员优化发展环境、服务经济建设、促进社会进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了立足本职、做优服务,深化投资软环境的浓厚氛围。二、推进依法行政、再造优化流程
一是加大项目进驻力度,按照《行政许可法》和我区实际、中心认真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积极采取措施、将有关行政审批事项纳入中心办理的”的要求,加大了“应进未进”审批事项的进驻工作、使进驻项目达到333项,较年初增加25项,有106项能在窗口当场办结。以区政府办名义下发了《关于温江区政务服务中心分中心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温府办发84号,将区公安分局办证中心、区人力资源市场、区社保大厅、区建材交易分中心、区土地交易中心、区房产交易中心、 本文来自政府采购中心纳入分中心管理,使全区行政审批事项无一例外地进入“中心”和“分中心”受理、办理。中心为民办事和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二是实施项目流程优化。从行政审批事项办理条件和环节入手,中心组织窗口部门逐项开展行政审批项目流程再造工作,通过梳理办事步骤,核定收费依据,有20个审批项目压缩了120个工作日,取消了5项审批项目的收费。开展了新居工程的并联审批工作,以区政府办名义印发了《“新居工程”并联审批操作方案》温府办发85号,使新居工程审批时限由89天缩短为18天。
三是创新审批方式。一是告知承诺制,解决群众“来回跑”问题。在办事群众到窗口办理各类事项时,窗口受理后均出具承诺通知单,办事群众可根据承诺通知单上的说明,电话查询所办事项的办理情况;二是一审一核制。按照“领导放权、彻底授权、窗口有权”的要求,工商局、卫生局将相关科室成建制转入中心,将一般事项授权给审查员审查,窗口负责人核准签发,实现了审批阵地前移;三是现场服务制。针对办事对象的需求,先后组织窗口部门到生态园和天府街办沙子沟为五家企业和30余户失地农户提供审批事项办理服务。
三、实施为民办事全程代理制,健全三级服务网络以政务服务为抓手,延伸区政务服务中心功能,在试点基础上,从9月起组织实施了为民办事全程代理制工作,在全区10个镇(街)分别设立“政务服务大厅”,在126个村(社区)设立便民全程代理站,搭建起了以区政务服务中心为龙头、镇(街)政务大厅为基础、村(社区)代理站为网点的横向联动、纵向贯通的三级便民服务体系,为群众办理社会事务、农业、企业服务、建设、信访5大类28项具体事项,使群众做到了“大事不出镇、小事不出村”,足不出户即可办理自己想办的事,实现了从“群众跑”到“干部跑”,从“多次跑”到“一次办”,从“随意办”到“规范办”的转变。截至目前,共为群众办理事务2300件,办结率99%。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和好评,《成都日报》、《成都商报》、《成都晚报》、15频道、成都都市生活频道、33频道等10余家媒体对此先后给予报道,市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督察组给予了高度评价。
四、发挥政务公开平台作用,促进审批行为规范作为全区政务公开的重要阵地,政务中心通过公示栏、电子触摸屏、网站等多种手段,在服务内容、服务标准、服务质量、服务流程、服务效率、收费标准等方面规范政务公开的运行机制,加强对政务公开的管理。及时公示有关行政审批和面向公众办理其他手续的事项、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以及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目录和申请书示本等,有力地规范了窗口的审批行为。
五、发挥信息平台作用,加快电

子政务建设
积极完善政务中心职能,加快电子政务建设,于6月初接入电子政务外网;按照市政务服务中心“政务大厅信息系统”的统一标准,于7月底完成了软件接口开发,实现了我区政务服务中心与市政务服务中心“政务大厅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以农机局窗口为试点,探索实现了市区两级联审,工商局中心窗口与工商系统网络互连,质监局中心窗口与质监局系统网络互连,建成了区政务服务中心网站(),实现了网上政务公开、网上申报行政审批、网上服务查询以及区政务服务中心与区级各部门之间的业务协同和互动。
六、加强自身建设,强化“中心”功能。
一是深入学习,提高综合素质。狠抓《行政许可法》的学习,建立了周例会学习制度、集中学习和分领域制度等,对我区审批制度改革中的制度创新、机制创新等内容,采取把握契机系统学、抓住关键重点学、建章立制常年学的学习方法,做到学习与实践工作紧密结合,组织人员参加了省政务中心、市规服办、市政务中心组织的各类培训3次,主动到周边区(县)政务中心参观学习9次,邀请省政务中心张楷锋、川大博士范逢春对中心和全程代理工作人员进行了2期培训,提高了全体工作人员的政策和业务水平。
二是规范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在坚持和完善已有制度的同时,出台了“月督查通报制度”,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监督管理更加有力;进行了规范化服务礼仪培训,开展了创优质文明示范窗口和文明标兵评选活动,形成了评优联席会议制度,使“红旗窗口”评比更加科学、合理,全年共评比优质服务示范窗口20个、文明标兵18人,充分调动了各窗口争先创优的积极性。三是多方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利用《每日汇报》、《政事快讯》、《新温江》、《政务中心简报》、政务公开栏、《办事指南》等宣传阵地,举办“中心”成立1周年庆联谊和创文明城市树示范窗口等活动,开展多层面的宣传,不断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及部门的支持,努力获得各界群众的认可。在全区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工作会上作。进一步宣传了政务服务中心的工作成效,宣传了温江区的投资环境,扩大了温江的知名度,年内,先后有9批次来自本市和云南省的市、县、区考察团前来中心考察。
2005年,政务服务中心在推进改革、优化服务等方面,发挥了应有作用,取得了明显成效。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区委、区政府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工作中还还存在的不少尚未克服的问题和困难:一是部门之间多头审批、交叉审批、重复审批的现象仍然突出,涉及多个部门审批的事项协调不易;二是由于思想观念和体制性问题等深层次原因,改革措施的落实还有一定差距;三是一些制度、政策还不完善,部门协调力度不够,一些为企业、为群众提供服务的审批事项仍然没有达到便捷高效的要求。四是政务服务中心的职能定位、队伍建设和窗口建设还有待加强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