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工作总结

在我们的工作中,有时候会需要我们写总结。总结是对过去的事情的简单概括,也是提升自己的关键因素之一。每写一次总结,就让我们多一份思考的机会:人是拥有无限潜能的生物,不到最后一刻没有什么不可能。那么我们自己怎么写出一篇总结报告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少数民族工作总结”,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一、基本乡情

崇儒畲族乡地处霞浦县西北部山区,既是省定的少数民族特困乡,又是老区重点乡。全乡下辖27个行政村、171个自然村,总户数6287户,人口25003人,其中畲族行政村7个,畲族群众1087户、4830人,占总人口的19.3%,为闽东畲族人口较聚居的乡镇之一。乡域面积141.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204亩,其中水田18685亩,农地5519亩,人均占有耕地0.97亩,有林地面积15万亩,草地2.5万亩,茶园8600亩,果园6500亩.主要的种植业是水稻、甘薯、马铃薯、豆类、蔬菜、水果、茶叶、药材、竹林、食用菌等,主要养殖业是猪、羊、牛、鸡、鸭等畜禽,并有少量的茶、果、粮及木竹等农产品加工业,是个典型的山区农业乡。2004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达1.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98元。

二、贯彻落实《福建省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情况

2000年以来,我乡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关怀下,认真贯彻落实《福建省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用党的民族政策激励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发展山区特色经济,全乡经济社会得到较快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文化、教育、卫生、交通、通讯事业等都有很大进步。农村经济日趋繁荣,已初步形成以茶叶、畜牧、蔬菜、水电等产业为重点的经济格局。

(一)、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1、产业结构得到新调整。以农业产业为立乡之本,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在稳粮的基础上,牢固树立大农业观念,以市场为导向,高优为重点,发挥地域优势,突出资源特色,重点扶持发展种、养、加农业产业化体系,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稳步发展。根据不同的地理、气候等条件,进行区域化布局,初步形成了环溪边洋的茶、菜、畜禽片区,霞柘公路沿线的菌、药、果片区,霞柘线腹地的林、竹片区,建成了三个示范基地。一是绿竹基地:大力实施以种植绿竹为主的兴竹富民工程,以霞浦县东孚农庄有限公司为依托,在巩固和发展崇儒绿竹丰产示范基地的基础上,完成了霞柘公路沿线的低丘和沿溪地带的千亩绿竹长廊续建工程,在溪坪村边片种植绿竹1026亩,全乡绿竹种植面积达3106亩。二是速生丰产林基地:现已在溪西、兰下、亭头等村发展速生丰产林350亩。在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三是菌草香菇生产示范基地:在溪西岚下等村通过办班培训现场指导示范扶持的方式发展了200万筒。

Gz85.Com更多总结小编推荐

学生会少工部少数民族文化节工作总结


为了增强大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风俗习惯、饮食的了解,让同学们接触到身边不同民族的风情,最终推动整个高校校园生活向更为积极有益的方向开展,我药学院按校学生会安排开展了“少数民族文化节”,并组织院内同学积极参加。活动大概内容如下:

一、前期准备工作:

1、根据学校要求,少工部在活动前期,通过给各班负责人开会,积极调动少数民族同学们参与到此次活动中来。

2、在学生会其他部门的配合下,我们认真挑选由各班上报的文艺节目,进行了初选、复选,选出5个节目参加校里文艺展出,最终由校学生会选出2个节目代表园参加当天的少数民族文化节。

3、给参加此次民族街展示的苗族和蒙古族的几位同学开了5次会,布置任务,并随时了解进展情况。

二、活动当天:

经过精心的准备我们终于迎来了少数民族文化节,在学生会其他部门的积极配合下,我们认真布置本院的民族街,活动刚刚开始,我院的民族街便受到的同学们的关注,通过板报的宣传、同学的介绍,以及对苗族和蒙古族食物的品尝、衣物的试穿,让同学们对两个民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同时我院民族街的文艺表演更是吸引同学们的眼球,尤其竹是竿舞与同学和老师的互动更是将活动带到了高潮。参加校里表演的文艺节目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此次少数民族文化节,让同学们在娱乐的同时更加了解少数民族的自然情况、民族民俗以及风俗习俗,让同学们充分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但是活动中我们也存在一些不足:

1、有些班级的节目不符合少数民族特色的要求。

2、舞蹈动作不熟练。

3、活动举办的当天路过的同学混乱,占了表演场地。

4、表演节目时没有找好台心。

虽然美中不足,但一部分不足已经在前期工作中得到了补救,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在此活动中我院表现还是很突出的,在同学中反应热烈,并且在此活动中我院获得了最佳创意奖。

在此活动中同学们不仅放松了平时紧张的学习心情,同时也让同学们更多的了解了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让所有的同学感受到了56个民族的趣味,在以后的日子里我部会继续努力,为同学们开展更多有意义的活动。

药学院学生会少工部

2011年5月

人防办挂钩帮扶少数民族村工作总结


一年来,xx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xx市民协委的指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xx大和xx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展少数民族村经济建设,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绩。
一、加强挂钩少数民族村的组织领导
XX年,xx县治平畲族乡光亮畲族村的挂钩帮扶工作,成立了以办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副主任为副组长,各科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指定一名科长为挂扶工作队队长。人防办主任李永标同志到任后,下基层调研第一站就是冒着严寒到达光亮村了解挂扶工作,办领导一年里先后到村三次,工作队一年五次深入光亮村,调研摸清该村情况的基础上,针对少数民族村地处偏僻,经济发展滞后的薄弱环节,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和年初工作计划,加强帮扶工作力度,已赠款3万多元支持其经济发展,为改善该村基础设施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二、抗雨雪冰冻救灾害,围绕发展抓经济
1.抗冰救灾工作。XX年11月份,光亮村遭受到雨雪冰冻天气灾害,全村受灾严重,交通中断,通村公路塌方5处近1000立方米,路基冲坏3处近30米,全村7000多亩林竹折断、翻兜、破裂经济损失90多万元,农作物受冻面积300余亩,冬种油菜、马铃薯、反季节竹屑香菇筒等遭受严重损失。灾后,办党组在了解情况的基础上,指派工作队及时配合乡村组织,开展灾后自救,捐赠救灾款1万元,迅速组织生产自救,并及时把救灾物资发放到受灾村民手中。
2.经济建设工作。主要抓好六个方面工作:一是抓好竹业生产。围绕竹山资源优势,调整竹业为村主导产业,抓好村民主要经济来源,重点开通竹山公路3.5公里,做好毛竹丰产示范,建立丰产竹林1000亩,举办技术培训2次,在抓好基地建设的同时,不断做好笋竹制品加工,提高附加值,做强做大村竹产业。二是抓好食用菌生产。充分利用好资源和特有的地理气候优势发展反季节竹屑香菇10万袋,XXxx市场价格好,增收20万元。三是抓好粮食生产。稳定播种面积210亩,通过扩大优质稻种植面积,推广新技术措施确保粮食产量稳中有升。四是抓好养殖业生产。抓好了家禽家畜的养殖和防疫,重点扶持发展养猪大户2户,养鸡大户1户。五是发展特色农业。充分利用好冬闲田和“三边地"多的优势,发展种植油菜80亩,马铃薯60亩,辣椒50亩,红心地瓜80亩,蕉芋淀粉70亩及反季节蔬菜等,xx市场,组建营销协会,搞活商品流通,增加农民收入渠道。六是搞好劳务经济。通过多渠道鼓励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年内转移劳动力200多人。
三、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村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深入抓好党建工作
1.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的xx大及xx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乡党委时间安排及时做好村党支部换届选举,和村委会的换届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村党支部领导核心等八个方面作用,并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为各项工作开展奠定基础。
2.加强组织建设,一是坚持“三会一课”制度,使党员活动经常化,二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把有能力、热心于村事业、办事公道、作风正派、能带动农民致富的优秀青年作为后备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年内发展党员1名。
3.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学习农村党员"六要六不要"和法律法规知识,转变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努力提高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
4.强化制度管理,坚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重大事项党员、村民代表会通过后方可执行,不断提高村务管理透明度。
四、采取多种形式搞好计划生育工作不放松
1.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和积极推行“婚育新风进客家”活动,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稳定低生育水平。
2.狠抓流动人口管理,对孕妇实行跟踪,按时落实“双查”和“四术”,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3.积极落实奖扶政策,使“二女户”、独男户得到奖励扶助。
五、认真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建设工作
1.认真开展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创建“文明村”活动,推动社会主义“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2.广泛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活动。
3.加大了村容村貌的整治力度,不断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环境。
4.开展科技兴村战略,邀请林业、菌草等技术人员举办毛竹丰产林培育培训两期,食用菌栽培技术培训一期,推行各产业的健康发展。
5.加大法制宣传力度,深入开展创建“平安村”、“平安家庭”活动。一是选齐配强综治中心户长,年初下达工作目标,签订责任状;二是利用各种会议,张贴标语、专栏等形式宣传综治和平安建设的重要性,增强各种安全防范措施,加强了地灾点巡查,高危火险期巡山及交通生产安全的隐患防范;三是及时调处排查各种矛盾纠纷,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连续XX年未发生交通、火灾、斗殴和越级集体上访案件;四是落实了群防群治措施,维护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六、克服困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
1.续建通村水泥路2公里,在XX年3月份全面完成,xx省xx县验收合格,交付使用后,今年又对村庄主要通村桥梁进行了整修。
2.筹资2万多元扩宽下山口至步地岭通组兼竹山公路2.5公里。
3.筹资6.5万元续建观沙岽、小坑两条竹山公路3.5公里。
4.筹资0.5万元修复通村组水毁塌方4处600多立方。
5.筹资0.3万元修复步地岭、高岭水圳1500米。

某旗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选拔工作情况总结


按照自治区委组织部6月28日电传精神和市委组织部的要求,科左后旗委组织部组成调研组,对全旗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选拔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我旗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选拔工作情况概括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科左后旗是少数民族聚集的旗县,全旗有27个苏木乡镇(场),517个嘎查(村),总人口39.5万人,有蒙古族人口28.75万人,占总人口的72.71%。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农牧业比重较大的旗。
近几年来,在旗委的正确领导下,我旗始终把少数民族干部工作作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逐步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合理的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选拔机制,建立了一支素质较高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有力促进了党的民族政策的贯彻落实,使少数民族干部工作取得了新突破。全旗少数民族干部为4406人,其中蒙古族干部4348人,分别占全旗干部总数的60.12%和59.33%。满、回等少数民族58人,占少数民族干部总数的1.32%。在全旗少数民族干部中处级干部22人,占全旗处级干部总数的65.7%;科级少数民族干部 319人,占全旗科级干部总数的71.2%,一般干部4065人,占全旗少数民族干部总数的92.2%。少数民族专业技术干部3257人,占干部总数的44.4%,少数民族高级专业技术人才63人,占60%。从以上结构分析可以看出,在我旗干部队伍中少数民族干部占主体,少数民族干部中45岁以下占主体,占81.4%;35岁以下干部占42.5%;大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占91.16%。
二、主要做法
近几年,科左后旗一直把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作为工作重点,精心规划、加强培养,积极选拔。党政主要领导同志经常过问,对一些重要措施的制定和重要问题的解决,直接抓。旗委组织部、统战部,政府民委、人事、教育、财政等部门,对做好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负有共同责任,加强协作、密切配合,认真抓好落实。使一批少数民族干部脱颖而出,走上了领导岗位。
(一)健全制度,使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规范化。
旗委根据《民族区域自治法》先后出台了《加强民族工作的决定》、《关于加强翻译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发展的决定》、《科左后旗蒙古语言文字工作暂行规定》等一系列地方性政策、措施,为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提供制度保障。
(二)完善措施,不断加大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力度。
一是各级党委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高度认识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在发展振兴旗域经济工作中充分考虑民族地区、民族干部的特点和现状,始终把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作为事关全局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二是认真贯彻执行《民族区域自治法》和有关方针、政策,把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作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步骤,纳入各级党委议事日程。三是旗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培养选拔工作在第一线的少数民族干部为重要环节,大力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四是组织部门制定培养、选拔规划,建立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长效机制,有目标、有计划、有措施,不因领导成员调整而削弱或中断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工作。
(三)强化培训,拓宽渠道,提高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综合素质。
在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中,我旗把提高干部的理论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重点。首先充分发挥旗委党校阵地的作用,对旗直各部门及苏木乡镇少数民族干部进行“派出去学”、“请进来教”、“走出去看”等方法进行理论政策培训。XX年以来共培训干部4260人。其中,少数民族干部2982人,占70%。其次是采取挂职下派,外派锻炼,轮岗训练等办法,培养了一批政治强,业务精,素质好的少数民族干部。几年来,先后在沈阳、山东、大连、四平等先进地区挂职锻炼的少数民族干部达49人,同时,对素质高,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少数民族干部下派基层,使其在基层得到锻炼。三是列入梯队,压担子培养。旗委在人事安排或换届时,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少数民族干部进行培养,促使他们锻炼提高,尽早成熟。
(四)注重培养,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
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对优秀年轻干部的培养是做好选拔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工作的重要环节。目前,全旗科级后备干部 300 人,其中少数民族后备干部270人,占全旗科级后备干部总数的90%。按照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要求,加强培养跨世纪优秀年轻少数民族干部,保证我旗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政治上长期稳定,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为此,我旗提出了《科左后旗XX----2010后备干部规划》,把少数民族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纳入全旗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并结合多层次民主推荐、宽领域干部考察等方式,注重把那些工作实绩突出、群众拥护的少数民族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选上来,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进行重点培养,切实抓好培养选拔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工作的各个环节。页123


(五)大力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妇女干部、党外干部。和通晓民族语言的汉族干部工作。
目前,全旗少数民族妇女干部共有2240人,占全旗妇女干部总数的65.3%;副科级以上少数民族妇女干部35人,占副科级以上妇女干部总数的76.08%;全旗少数民族党外干部2146人,占全旗党外干部总数的43.77%,副科级以上党外少数民族干部13人,占副科级以上党外干部总数的65%。在培养措施上,我旗坚持同等条件下,优先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妇女干部、党外干部和通晓民族语言的汉族干部。通过开展活动、相互交流、互相学习等方式,使各级干部达到蒙汉齐通的标准,从而加快民族工作步伐。
(六)加强民族工作部门干部队伍建设。
科左后旗民族事务局现有局长3人(一正二副),科员3人,司机1人。平均年龄42.71岁,大学本科学历4人,大学专科2人,高中学历1人(司机)。*党员6人,专业结构中:汉语言文学2人,蒙古语言文学2人,编译、政治理论各1人。几年来,旗委、旗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工作。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为重点,帮助他们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宗教观,全心全意为各族群众谋利益。还要帮助他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改革的精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切实解决民族地区干部队伍建设中的实际问题,稳定基层干部队伍。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民族工作部门存在问题:1、民族地区社会事业发展总的来说是规模小、水平低。2、农村牧区各项事业建设投入少、速度慢。
建议对策:1、“少数民族发展资金”、“民族工作资金”和“民族教育经费的拨付应按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区、市两极资金匹配不应按行政区域平均分配,应重点倾斜。2、随着“双语”、“三语”教学改革力度的加强,让成绩优秀的民族学生接受区外重点大学的优质教育。3、制定科教兴旗的发展规划,健全科技兴旗的管理制度,制定优惠政策,鼓励高学历人员到民族地区基层工作。
三、存在问题及建议
总的看,我旗在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方面取得了成绩,但也有不尽如人意地方。一是以少数民族优秀人才异地交流、轮岗使用和培养不够及时;二是少数民族干部的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三是公开选拔方式不完善、面不广,竞争、激励机制还不健全;四是选拔少数民族妇女干部和党外干部通晓民族语言汉族干部力度还不够,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等;五是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方法较少,措施不够有力,对少数民族干部成长规律及培养方法的特殊性研究够,习惯于用常规方法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六是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知识结构比较单一,专业技术干部和经济管理干部缺乏,尤其是工业经济方面的干部和管理人才更缺乏。七是党外干部任正职领导岗位的少。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如下:
一是加强培养,提高少数民族干部的整体素质。
1、按照“三个代表”和党的十六大精神要求,结合我旗少数民族干部的实际情况,采取集中培训和自学等方式,不断提高少数民族干部的整体素质。同时,对那些素质好,文化层次高,有发展潜力的优秀年轻少数民族干部,通过各种形式,给他们加压担子,使他们独立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在实际工作中提高组织能力和领导水平。
2,采取“实习制”、“助理制”、“聘用制”的 方法,在实际工作中要有计划地从领导机关选拔一些优秀少数民族青年干部到基层担任领导工作,给他们压担子,以取得领导工作经验;从基层选调一批少数民族干部到上级领导机关对口工作见习,提高素质。
3、后备干部培养方面可采取“拜师带徒”方法,落实责任,及时沟通。达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是好中选优,大胆选拔使用蒙古族、满族、回族等干部。
坚持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明确目标制定规划,不拘一格,大胆选拔优秀少数民族干部,使其走上领导岗位。对素质全面,能力突出,群众威信高的优秀年轻蒙古族、满族、回族等干部,要放手使用,委以重任。同时,拓宽选人用人视野,不拘于条框约束,只要基本素质这硬,政绩突出,可以适当放宽任职资历,只要有能力、贡献大、符合选拔任用条件的就应大胆提拔使用。必要时可采取“先进后出”或“加长板凳”的办法解决。
三是加强民族工作部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制定科教兴旗的发展规划,健全科技兴旗的管理制度,制定优惠政策,鼓励高学历人员和爱好民族工作人员到民族工作部门工作。
四是加大力度,做好干部的管理和监督。


要认真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落实党的少数民族干部政策。少数民族干部工作要有具体规划、具体目标、具体措施,对少数民族干部要定期进行考察,分层次建立实绩档案,实行动态管理。要经常进行思想作风教育和“警示”教育,及时纠正少数民族干部中出现的不良思想倾向,要在全体干部中牢固树立起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树立起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的思想,各民族团结一致,共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