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培育特色产业推进一村一品工作总结。
时间匆匆流逝了,走得那么无影无踪,当我们遇到一些深刻的事情或者经历时,优秀的人写一份总结,是对自己的反省,突破。总结就是将一个人的所作所为简单阐述,那么,总结的相关范文要怎么去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某县培育特色产业推进一村一品工作总结”,相信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实施“一村一品”工程是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创新经济增长方式,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自去年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暨一村一品推进会以来,我县把实施“一村一品”工程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有效地促进了全县特色产业基地的形成及农民收入的增加。下面就我县发展“一村一品”的基本情况、主要做法及下一步工作思路,总结
一、我县发展“一村一品”的主要成效
在省、市的直接关怀、支持和帮助下,我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农业特色经济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的战略定位,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并取得可喜成效。目前,全县96个行政村中,初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产业特色的专业村近40个,其中蔬菜类专业村5个,水产类专业村10个,畜禽养殖类专业村8个,苗木花卉类专业村5个,麻油、粉丝等农产品加工类专业村5个;建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0个,成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8个,带动近4万农户从事特色产业生产经营活动,全县特色产业年经营收入达6.5亿元。我县在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不断壮大特色产业经济的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由种养业为主向种养、加工、服务等产业共同发展转变;生产经营方式也由传统的小农户分散经营为主向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转变;农民收入由单纯依靠种养业收入向务农、务工、经商等多元收入转变,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全面提升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全县“一村一品”在向纵深发展的同时,突出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种植专业、特色化。如我县清溪镇巨兴村土壤质地沙壤、肥沃,适宜红瓜籽生长,而且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特别是2003年,该村还与安徽农业大学开展红瓜籽提纯复壮技术,使红瓜子品质和产量得到显著提升,亩均纯收入达2200元,红瓜籽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目前全村种植面积达3000亩,占耕地面积的80%以上,该村农民家庭收入绝大部分都来自红瓜籽。陶厂镇祁首村是我县有名的生姜种植专业,由于种植生姜经济效益好,俗有“一亩姜五亩棉十亩稻”的说法,全村种植面积达到280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90%以上,年生姜产值达1600万元,该村姜农还自发成立了生姜专业协会,并成功申报了1000亩省级无公害生姜生产基地,目前,该村生姜产业正逐步向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无公害化方向发展。
二是运行市场化。我县在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生产时,注重专业市场建设,实行市场化运作。如环峰镇祁门村是远近闻名的麻油加工专业村,该村现有麻油企业20家,2006年销售收入4260万元。为了促进麻油企业健康、有序发展,推进麻油专业市场的建立,今年,该镇在祈门村兴建了一期工程占地300亩的绿色食品工业园,引导麻油企业入园发展。目前,已有7家企业迁址入园。此外我县还先后建立了仙踪河刘杂粮大市场、铜闸水产品市场、运漕棉花等专业化市场。这类市场功能齐全,经营规范,可以为经营者提供多方面优质服务,从而有力地促进了特色产业的发展。
三是发展组织化。我县积极引导农民联合起来,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增强抗市场风险能力,来进一步发展壮大特色产业经济。我县先后成立了仙踪镇富民社区的冬草莓协会、清溪镇半湖村的河蟹养殖协会、昭关镇同发村的白鹅养殖协会、林头镇青龙村的苗木花卉等专业协会,为全县特色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目前全县各类协会拥有会员4万多人,带动农户2万多户。协会重点为专业户提供中产品市场信息,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和技术指导,拓展销售市场渠道等服务,可以为会员提供了一个合法广阔的销售平台,成为农民致富的领头雁。
四是经营产业化。近几年来,我县通过大力招商引资,发展龙头企业,带动农户生产,壮大各类特色产业。如含山县巢红瓜子有限任责公司是清溪巨兴村的对接龙头企业,该企业生产的“巢红牌”红瓜子相继荣获省级特色农产品和市级名牌农产品称号,红瓜子迅速畅销全国各地,并进入东南亚市场,从而也带动了巨兴村红瓜籽产业发展;祈门村的褒禅山麻油厂是祈门麻油加工企业中的领头羊,该企业生产的“褒禅山牌”麻油2001年荣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2003年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2004年通过农业部农产品安全中心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05年获“安徽省著名商标”称号。该村以褒禅山麻油厂为龙头,整合资源,实行产业化经营,共带动农户1420户,年纯收入886万元。还有像太湖山粉丝厂等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协会+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发展订单生产,建立山芋、芝麻等特色品种生产基地,有力的推动了全县特色产品种植规模化,生产专业化,销售一体化发展进程。
gz85.COM更多总结编辑推荐
某县农业农村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之家工作总结频道为大家整理的某县农业农村工作总结,供大家阅读参考。更多阅读请查看本站工作总结频道。
XX年全县农业农村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xx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现代农业为核心,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坚持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业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标准化生产水平不断提升,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呈现出了持续、快速、健康、和谐发展的良好势头,农民的生活较大改善,收入显著增加。XX年,实现农业增加值6亿元,农民人平纯收入增加418元,达到3901元。全年粮食产量65259吨,同比增3%,油料产量7272吨,增8%。
一、特色产业不断提档升级。
按照“顺应市场、因地制宜、突出效益、发挥优势、形成特色”的要求,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形成了上下“两叶”,中间 “两果”,见空种菜、全民养畜的立体产业发展格局。按照“做大做强核桃产业、做精做优烤烟产业、改造提升果茶产业,稳步发展蔬菜和畜牧产业”的思路,使烟叶、核桃、畜牧、柑桔、茶叶、蔬菜等特色产业主导地位更加突出,XX年农业特色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79%,特色产业收入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 85.7%,农业增加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7.8%。
一是烟叶生产水平不断提高。XX年,全年种植烤烟3.88万亩,比去年增长9.9%,收购烟叶5350吨,比上年增长18.9%;均价13.22 元/公斤,比去年增加2.11元/公斤;收购金额7246.07万元;实现税收1594.14万元,比上年1097.59万元增长45.24%,烟叶种植面积、烟农收入、烟叶税收、烟叶均价等创历史新高。
二是核桃产业发展态势很好。坚持把核桃产业作为我县第一大农业产业进行培植,严格按照“六个一”的技术标准和“四个一”的质量要求,坚持整村推进核桃产业建设,核桃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发展核桃产业的信心更加坚定。XX年,全县定植核桃5万亩,初步形成了峡口泗湘溪、黄粮冯家槽和高桥伍家坪三个连片面积在1000亩以上的核桃走廊,建成了一批面积超过500亩的核桃重点村。全年累计完成核桃育苗530亩,建采穗圃130亩,完成核桃嫁接44万株。在职教中心举办了第一期农民技术员培训班,共培训核桃技术员65名,在8个乡镇开展了8场专题培训。全县核桃产业在全省已小有名气。
三是畜牧产业平稳发展。实施“科技兴牧”战略,抓好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加大良种的引进、繁育、改良、推广力度,逐步实现畜牧产品的升级。全年出栏生猪31万头,增7.5%;出栏山羊8.9万只,增11%。鼓励回乡创业农民工发展特种养殖,现有山鸡、黑豚、绿壳蛋鸡等多种特色养殖场7个。全县标准化规模化万头生猪养殖场1个,千头生猪养殖小区10个,发展出栏肉猪1000头以上的5户,300头以上的19户,100头以上的93户;发展出栏山羊100只以上的20户,50只以上的150户。
四是柑桔档次不断提升。近年来,我们多方筹资,积极争取三峡库区产业基金、退耕还林、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低温雨雪冰冻等项目基金2950万元对全县柑桔产业进行改造升级,其中XX年投入2170万元,柑桔品改工作受到了上级业务部门的充分肯定,湖北省农业厅组织的三峡河谷地区甜橙品种更新改良现场会上,与会领导、专家一致认为xx近五年甜橙品种更新改良力度大,效果好,成为全省甜橙产区学习的样板。XX年,全县柑桔总面积达8万亩,其中今年新增2120亩,实现总产量5.4万吨,比上年增长4.9%,实现收入8500万元,完成柑桔品改8200亩,超计划17%。精品果园达到5000亩,精品果园亩产达到XX公斤以上。四是茶叶效益实现大幅提高。通过引进推广茶园配方施肥、机剪、机采、机制等先进技术,不断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在“第三届xx市十大名茶暨名优茶评选”活动中,我县参加评选的6支茶全部获奖,其中昭君白鹤获得“第三届xx市十大名茶”称号,绿缘银针等5支茶获得“三峡杯”金奖和“优质茶”称号。XX年,全县茶叶面积2.4万亩,完成茶叶产量519吨,比上年增长83%,名优茶、春茶均价都大幅提高,全年实现茶叶收入3510万元,新建优质茶叶基地5000亩,新建茶叶清洁化生产线2条,完成无性系茶叶苗木扦插繁育1200万株,出圃无性系茶苗800万株。
五是“菜蓝子”工程取得明显成效。通过“建机构、抓基地、建市场、抓检测”四项措施,以城郊蔬菜为抓手,蔬菜产业发展加快,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蔬菜价格有所回落。XX年,全县蔬菜种植9万亩,总产量12万吨,同比增长14.5%。其中建城郊蔬菜基地5000亩,大棚蔬菜面积500亩,今年新建大棚150亩;在永安二市场建蔬菜自产自销区,发放自产自销证1200个。“榛子乡”牌蔬菜通过“农超”对接,成功进入xx雅斯超市和武汉白沙洲农贸大市场,年销售量达1.5万吨以上。
二、现代农业加速推进。
始终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全县农业效益和竞争力显著提升。
一是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加快。按照实施一个项目、新建一个基地、培育一个企业、发展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要求,整合农业项目资金,对基地进行水电路配套,加快推进农业示范园建设,带动现代产业发展。XX年,整合低丘岗地改造、水利民办公助、低效林改造等项目资金2200万元,在古夫麦仓打造连片万亩现代核桃基地;整合移土培肥、土地整理、普安灌区、三峡后扶等项目资金2800万元,在峡口普安打造连片万亩现代茶叶生产基地;整合低丘岗地改造、水利民办公助、低效林改造、退耕还林等项目资金2800万元,张家河打造连片万亩现代核桃基地;整合中央财政现代农业发展基金、省级农业配套发展基金1100万元,在峡口文家山打造现代柑桔基地。
二是农业企业发展较快。围绕农业产业优化升级,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将各项税收优惠、金融信贷支持、减免有关规费、执行农业电价、优先供应建设用地等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企业,集中力量支持昭君生态、大丰收等龙头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全县现有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萧氏茶叶加工,大丰收脱水蔬菜、马铃薯加工,xx龙联食品有限公司有机蔬菜加工,昭君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柑桔加工,绿缘茶叶专业合作社小水果加工,天源核桃加工,航行食品、三峡牧业肉食品加工8个农产品加工企业起步良好。
三是农民组织化程度逐步提高。认真贯彻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通过开展有组织制度、有合作手段、有较大规模、有明显效益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建活动,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进一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XX年,全县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44家,农民合作组织达到96家,使用注册商标8个,申请产品质量标准认证32个,合作组织规模经营面积达到4万多亩,年销售各类农产品6.5万吨。引导农民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合理进行土地流转,在南阳、古夫、黄粮3个乡镇成立了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服务中心,构建了镇村土地流转信息收集发布网络,XX年,全县规范合同流转面积达到8200亩。四是农业科技应用水平逐步提高。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建立健全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机制,积极引进推广优质、高效种养业新品种和设施农业新技术,强化科技对高效农业规模化的促进作用。XX年,全县推广“两杂”优质良种新品种25万亩,推广节本增效轻型栽培技术25.5万亩,蔬菜标准化生产5万亩。全年新增农机总动力8000千瓦,机械化耕整作业面积达到21.29万亩,共投入农田作业机械2332台(套),农田作业收入达到400多万元。启动测土配方二期项目,采集土样XX个,布置田间试验32个,验收测土配方肥料对比试验17个,制备样品900个,开展作物配方施肥2万亩。通过科技手段及时准确发布病虫预测预报,动植物疫病防控工作进一步加强,猪禽防疫密度达到了100%,牛羊防疫密度分别达到98.2%和98.5%,实现了防疫面、免疫率、佩戴耳标率三个100%,将稻温病、柑桔大实蝇危害率控制在千分之三以内。
三、新农村面貌发生较大变化。
坚持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工作一个突破口,多方争取,重点投入,认真落实中央各项惠农政策,不断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一是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XX年,整合涉农资金,全年共投入2.2亿元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生产生活质量得到大大提高。以“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为目标,建立农村饮水安全长效机制,以集中供水为主和分散供水为辅的办法,全年投资400万元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点19处,建生物漫滤池13处,解决13个村1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筹集资金800多万元,完成了水毁水利基础设施修复工程,对39口塘堰进行了除险加固,修复水毁工程202处,维修灌溉及排涝沟渠21条41公里,完成了古夫河、南阳河等地7处2477米河道的治理工程;投资890万元完成滩坪、田家坪和拱桥湾3座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全年完成5512口户用沼气池建设任务,建成8处乡村服务网点、2处养殖小区小型沼气工程已建成投入使用,8处联户沼气工程全部完工;投资3641万元完成278公里通村水泥路建设。
二是农业基础更加夯实。抢抓国家扩大内需机遇,争取国家、省、市投入不断夯宵我且农业基础,农业抗灾救灾能力不断加强,农业产出率不断提高。XX年,全县共争取土地整理项目资金6184万元,其中古夫、高桥、峡口和水月寺四个乡镇3万亩的低丘岗地改造项目,总投资6000万元,目前正在抓紧实施。省级投资1750万元的黄粮镇低丘岗地改造项目完成投资的60%;省级投资1829万元的黄粮镇基本农田整理已完成工程量的30%。投资1987.49万元,在4个乡镇建设完成水池17口容量15650立方米,管网272.87千米,烟路41条15.09千米、密集式烤房140栋,烟草通用和专用设备860套,烟水配套和烟路工程受益面积1.5万亩,烟机项目受益面积1.69万亩。投资1360万元新建3个烟叶收购站点。顺利完成了黄粮镇水磨溪“民办公助”项目建设任务,该项目共完成渠道整治16条15800米,塘堰整治7口,新建取水口15处、沉砂池12座和控制闸12座;新建人行桥11座、放水口109处、涵管762米;完成黄粮镇集雨灌溉工程,新建蓄水池12口,366m3,建粗滤、漫滤池各1口,取水口2处,新修堰塘1口,蓄水3000 m3,安装引水管道26000米,供水管道2030米,节水灌溉配水管网5721米。完成了“长治”七期工程中XX年30.30平方公里的治理任务和XX年新增的19.89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计划,总投资达627万元。完成张家河现代果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在黄粮镇张家河村、界牌垭村建小水果基地800亩,其中农田整治坡改梯25亩,兴修田间工作道路及排洪沟11条,蓄水池13口,1575立方,整修堰塘2座,建取水坝2座,机耕道路2条,完善基地内管网灌溉设施,已定植苗木4万株。完成乡镇畜牧兽医站基础设施改造任务,改扩建县级兽医诊断室200㎡,新建乡镇兽医站业务用房面积120㎡,添置各类仪器设备县乡共计93台套。三是争取项目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按照长江委规划设计院三峡工程后续工作规划细则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和产业发展规划,对XX年至2020年全县农业发展项目进行选定,编制了三峡库区xx县生态农业发展规划,共编写了生态农业园、农产品加工、库区面源污染防治、生物多样性保护、库区渔业、外来物种入侵防治、水域生态保护、库区遗留问题处理等8大类、56个项目,总投资15.5亿元,目前56个项目均已完成可研报告,并通过长江委三峡后扶工作规划组的评审。
四是惠农政策得到全面落实。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加强农民负担监管工作,社会化发放粮食直补、水稻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退耕还林补助等惠农资金1805.8万元;兑付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资金252万元;社会救助工作成效显著,提高城镇低保补助标准,社会化发放城镇低保补助金900万元,救助城镇低保2465户5337人;社会化发放农村低保补助资金600万元,救助农村低保3961户8066人,全年新增五保供养对象102人,达到774人,集中供养标准由每人每年1500元提高到1800元,医疗救助18224人,发放救助资金235万元;完成300人扶贫搬迁和354人的生态移民搬迁任务,兑现补贴资金30多万元。
县整村推进2013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之家工作总结频道为大家整理的县整村推进2013工作总结,供大家阅读参考。
**县扶贫办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扶贫办和上级定点扶贫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精心组织,科学谋划,突出重点,很抓落实,全县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进展顺利,XX年全县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年度目标任务基本实现。瞄准目标,突出重点,把重点村的整村推进工作作为我们工作重中之重。
一、切实组织8个重点村整村推进工作
整村推进是我县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是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重要途径,是一项综合扶贫工程,事关贫困农户解决温饱脱贫致富的大问题。做好整村推进的项目申报工作是做好整村推进工作的关键和前提,为了使申报的项目更具科学性和可操性,我办多次组织人员深入基层、深入实地进行指导,反复进行研究和权衡,按轻重缓急程度对各重点村申报的项目进行筛选。根据群众意愿,组织8个重点村本着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确保贫困人口真正受益的原则,科学合理的从整村推进扶贫规划中挑选项目,XX年共上报公路建设、水利设施、学校建设、科技培训等20个项目。按时、保质、保量完成XX年度扶贫项目计划,县扶贫办积极争取各项扶贫项目,XX年争取到财政扶贫资金122.1余万元。
在建设和实施中,坚持标准,严格要求,在资金使用和运作上按照《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严格管理,实行财政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严禁截用、挪用或改变资金用途。同时建立项目监督和财物监督制度,加强资金的监督、审计和检查,确保资金落到实处,从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截至目前为止,大多项目都已基本完工。
(一)抓好扶贫项目的申报、实施工作。
科学合理的从整村推进扶贫规划中挑选项目,向上申报,组织实施好,切实改善重点村的生产、生活环境,确保贫困人口真正受益。
(二)认真实施好“一村一品”工程进一步推动农村事业的发展。
XX年度 “一村一品”工作有效加强:一是加强了组织领导,落实了人员负责,健全了工作制度;二是加大资金的投入,强化示范引导,抓住**县跃民有限公司被评为省级扶贫龙头企业的有利契机,进一步扶持企业发展壮大,提高企业的覆盖面,增强企业的辐射力和示范带动作用;三是着力实施产业扶贫工程,密切配合新农村建设,结合我县实际,继续在8个重点村搞好产业化扶贫,因地制宜实施好“一村一品”。在航埠镇推广树莓栽培;在六家桥乡两个重点村培育更多麻鸡散养大户;在相山镇陈坊村搞好木竹加工产业。充分发挥优势农业产业,使其真正成为重点村群众增收的重要来源,从而以点带面,推动扶贫产业和“一村一品”逐步发展壮大。此外,我们将大力扶持村民养殖麻鸡,运用各种条件和技术,使村民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
(三)、全力推进 “民生工程”
做好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创新方式,实施好“雨露计划”。会同就业局举办 “雨露计划”。因金融危机提前返乡的人中,绝大部分是初级务工就业者,劳动技能和综合素质较低,缺乏抵御外部经济风险的能力。**县扶贫办针对这一现状,在原有的县劳动力培训中心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实行校企合作培训模式,将高校理论知识和企业实际操作相结合,将培训课堂放入生产车间,极大的提高了“雨露计划”的效果,提升劳务技能培训的层次,提高就业能力,增强其市场竞争力,以限度地加大就业机会。正确引导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并稳定转移就业。今年,我县的“雨露计划”培训任务为**人,其中含“一村一名中高级技师”培训任务**名。截止到目前,我县培训已全部完成,占任务的**%,实现转移就业**人,转移就业率为**%,其中在园区就业的有**人,省内就业率为**%。
第一季度某县林业局工作总结
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第一季度我县面上造林工作有待提高,“一大四小”工程建设、防护林的建设等项目建设有条不紊的开展,但是面上造林仍存在种植质量不够高,管护力度不够大的情况。下一步我们将督促造林主体加强管护,确保成果,加大面上造林力度。
2、林业产业化建设步伐缓慢,要进一步加大木竹产业、油茶产业、速产丰产林建设力度。
3、林业宣传力度不足。林业宣传是各项林业工作中比较薄弱的环节,为进一步加强林业普法宣传力度,下一步我们将通过多种形式途径大力宣传林业法律法规、林业政策、森林防火条例。
4、森林防火工作基础薄弱。目前各乡镇在森林防火经费投入上严重不足,极大地影响森林防火基层工作的有效开展。同时,队伍建设不力,虽然每个乡镇均建立了森林防火半专业队伍,但是队伍建设滞后,缺乏训练,防火设备不足,管理不力,造成各半专业队伍形同虚设。建议督促各乡镇建立森林防火建立专项经费,同时加强半专业队伍的建设。
5、退耕还林工程管理有待加强。虽然林业部门抽调了大量的技术人员分春、秋季,每年2次对各小班进行全面的督查,并监督造林户按时补植补造,但由于立地条件、自然原因、气候影响等综合因素,退耕还林的成林率、成活率均不高。我们将进一步加强退耕还林管理力度,确保工程建设成果。
6、林业公司改制工作因南街房屋未交付,改制资金未全部到位,少数职工有上访苗头。
2011年度第一季度,我县林业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和帮助下,全体广大林业干部职工团结一心、转变作风、共谋大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生态立县、绿色崛起”这一主题,以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为主抓手,强化造林绿化,狠抓森林资源管理,提升服务质量,林业各项工作有序稳步推进,林业工作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现将我局今年第一季度的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狠抓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
为进一步深入推动我县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我县围绕建设“一大产业、两个森林公园、三条精品通道走廊、五十个森林单元”这一重点,在设计中注重三个结合(即注重“树有厚度、林有高度、乔灌结合”,注重“一大产业”的建设与森林村庄建设的结合,注重新农村建设与森林乡镇、森林村庄建设的相结合),同时紧紧围绕省厅在新余、市局在玉山召开的现场会精神,抓住三个机遇(植树黄金季节、四级班子换届、新余现场参观学习三个机遇)、咬定提升目标不放松,切实开展工作,确保高标准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取得了显著成效,受到省市领导的多次表扬,在省市的督查通报中一直名列前矛。
一是理清了今年我县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工作的思路,即培育“一大产业(即马家柚产业)、打造两个公园(即三山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提升三条精品通道走廊(即上广线、沪昆高速(含311挂线)及320国道)、创造五十个森林单元”,切实抓好主体的落实和督促指导工作。
根据省厅在新余、市局在玉山召开的现场会精神,3月4日的县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要围绕“树有高度、林有厚度,乔灌结合、四季有景”的理念,咬定打造出精品的目标不放松。根据建设精品工程的要求,对重点打造的工程进行了设计调整,确保高标准地添绿、添彩,打造出亮点、打造出精品。进一步明确了我县今年打造的重点:上广公路、沪昆高速及挂线、320国道的精品走廊提升,广管公路的林苗一体化建设、铜钹山大道的城市绿化。
二是多方筹集资金确保工程建设投入
我县2011年度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切实落实经营主体,明确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明确相应的激励机制,确保主体的自主经营权、促使其积极主动投资。对十条精品通道两侧租用田地的租金实行一卡通发放,减少中间渠道,确保及时足额拨付到田主帐户。同时,实行县财政奖补制度,县长办公会议决定:1、铜钹山大道由指挥部投资800万元打造;2、对上广公路、320国道、高速及311挂线以4万元每公里奖补;3、对广管公路以2万元每公里奖补;4、对去年县打造的其它六条精品通道以1万元每公里奖补。通过奖励措施,拉动经营主体投资近千万元。
三是目前取得主要成效。
到目前为止,我县2011年度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山上造林完成1.784万亩,占市下达任务的133%;山下造林完成2.01万亩,占市下达任务的126%;2011年重点打造提升的十条精品通道中沪昆高速、320国道、广毛线的提升打造工作已基本完成,上广线、广玉线、广管线、311挂线、毛大线、湖里至军潭线、高阳旅游线分别完成77%、77%、88%、92%、50%、85%、72%。在多次市督查通报中,高速和国道名列第一,省道名列第二。
二、其它绿化工作稳步推进。
⑴为迎接国家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年度核查,我县组织对全县退耕还林工程进行了全面的补植补造工作,共完成补植补造9600亩。同时切实 加强了抚育管理和档案建设,适时开展了县级退耕还林自查;
⑵组织完成了2010年度防护林3000亩新造林和6000亩封山育林工作;
⑶继续抓好了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和新农村建设工作;
⑷督促落实完成了2010年森林抚育试点工作;
⑸落实了全县春季苗木培育工作,共落实大田育苗450亩。
⑹认真组织全县公民义务植树活动,抓好县领导义务植树基地建设及各乡镇义务植树基地建设。
⑺全面完成2009年开展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数据库,并通过省林业厅审核。
(8)争取了森工企业贷款指标6000万元。
三、依法管护,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资源。
(一)、严格执行限额采伐,控制资源消耗
1、及时下达经省厅批准的备案木材生产计划,并在广丰县政府政务网上进行公示。
2、到目前为此,第一季度全县共审批发放木材采伐许可证11份,采伐面积966亩,采伐蓄积918m3(全部属马家柚基地建设采伐),采伐木材526 m3(其中杉60 m3,松466m3),采伐毛竹7500根。
(二)、切实加强生态公益林管理
1、继续做好生态公益林地理作息系统的完善工作。
2、经省厅批准调整的公益林小班资料完善及调整后的生态公益林实施方案重新编制上报。
3、继续抓好生态公益林的日常管理工作。
(三)、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
1、开展了鄱阳湖候鸟保护专项行动,配合森林公安对集贸市场、餐馆、湿地源头进行巡查,有效威慑了违法犯罪分子。
2、对野生动植物经营利用单位进行上报年审工作,有利于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工作有序的开展。
(四)、加强木材经营加工企业监管和服务
1、加强木材经营加工单位管理,进一步督促各木材经营加工单位做好原材料收购台帐、木材运输证登记台帐、产品销售台帐。
2、及时对木材经营加工单位省外运输证申报。
(五)、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1、积极做好春季植树造林的苗木产地及运输的检疫工作;
2、做好马家柚基地林木采伐调运检疫工作;
3、全面开展2011年的森林病虫害测报工作。
(六)依法加强林地管理工作,做好征占用林地服务工作
1、今年第一季度行政综合大队共查处非法占用林地1起,盗伐滥伐林木案3起,无证运输木材12起,超数量运输9起,罚款达10万余元。
2、加强林地林权管理。认真做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建立林地档案管理数据库建设工作。审批为林业生产服务项目3起,长期占用林地1起,临时占用林地项目1起,交纳植被恢复费6余元,流转登记2起涉及面积达3236余亩。
(七)严厉打击各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规违法行为。今年森林公安从1月1日至5月1日在全县开展了“2011春季行动”,同时从1月4日至3月20日在全县开展鄱阳湖候鸟保护专项行动,截至目前,共立案5起,查处5起,其中刑事案件1起,林政案件4起,处理违法犯罪人员6人。为保障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和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创造和谐稳定的林区治安环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坚持不懈抓好森林防火工作
今年第一季度,我县森林防火工作认真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积极扑灭”的森林防火工作方针,全面落实防火责任制和各项预防措施,为我县林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第一季度我县无重大森林火险发生。
五、第一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