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广播电视有效覆盖落到实处

天波易谢,寸暑难留。回想起来,在一段时间中,我们会有一些深刻经历了很多 ,可以说,写总结是不可避免的了,总结就是将一个人的所作所为简单阐述,你知道有哪些总结范文呢?小编特意收集和整理了把广播电视有效覆盖落到实处,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克服山区发展瓶颈 实施县乡网络一体
把广播电视有效覆盖落到实处
西峡县广播电视局
(2005年3月)

西峡县地处豫西南边陲,42万人口,18个乡镇,297个行政村,面积3454平方公里,为河南第二区域大县。境内崇山峻岭,人口居住分散,自然村落11000多个,是一个典型的边远山区县。
近两年来,西峡广电局在省厅、市局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网络是基础、管理是关键、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工作思路,狠抓网络,努力扩大有线电视覆盖,全县基本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乡镇村组、自然村为辐射点,广播和电视、有线与无线交叉覆盖的广播电视系统网络。全县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95%,其中有线电视用户达到7.1万户,全部实现县乡光缆联网,占全县居民总户数的71%;297个行政村全部实现村村通广播电视,自然村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77%。目前,全县广播电视网络县乡一体,图像清晰,管理规范,2003年以来县委县政府两次嘉奖广电局267万元,今年3月在全县“万人评议行风”活动中广电局又被评为“十佳优质服务单位”。
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一、突出山区特点,确定村村通广播电视工作重点。
西峡山大面积广,人口居住分散,复杂恶劣的自然环境成为制约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瓶颈。2002年以来,在认真调查分析、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我们重点解决自然村的广播电视村村通问题,先区域后连片,最终实现广播电视全县大联网。做到四个统一,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施工、统一管理;建好有线电视网络、无线广播网络、无线电视网络。
在工作重点上,有线电视网络建设坚持多渠道筹措资金,高质量、快速度发展,提高县台质量,发展农村用户,逐步实现全县联网,走城乡一体化路子;无线电视网络建设,坚持“小功率、多布点”的方针,积极扩大有效覆盖;无线广播网络建设,采取中波覆盖、调频补充。在建好四大网络的同时,积极推广光缆传输,实施一线多用,共缆传输、多功能开发,应用广播电视高新技术,为事业大发展奠定基础。
二、 坚持发展为主题,加快网络建设,拓宽服务空间,实现三大网络协调有序发展。
1、强力发展有线电视网络。西峡1992年在全市率先建起有线电视台,县城区域目前全部覆盖,用户占县城居民总数的95%。乡镇站有线电视异军突起,迅猛发展。全县18个乡镇全部建起了有线电视网络,乡镇有线电视用户发展到5.5万户,全县297个村有线电视已通262个,占行政村总数的88.22%。最多的西坪镇、桑坪镇有线电视户数已分别发展到6670户和4500户,普及率分别达到92%和94%。
在县乡有线电视发展上,我们确立了战略战术上的“四步走”。第一步,先发展人口密集的县城和乡镇周边的乡村,积累资金,滚动发展。第二步,在农村人口比较密集的村建立有线电视小前瑞,普及有线电视入户率。最早的时候,村级分站有49个,架通了102个村组有线电视干线,极大地促进了有线电视的发展。第三步,积累资金,光缆传输,实现区域大联网。2003年开始,县局和乡镇站开始由最初“点点”发展,向“点面”发展进军。2003年5月以来,县局多方筹资182万元,架通了工业园区、火车站、石门水库和五里桥乡8个村、长68杆公里的光缆线路,解决了城郊五里桥乡不通有线电视的“灯下黑”问题,新发展用户3810户;乡站2年来新发展用户5510户。桑坪镇去年以来共48万元,撤销分站5个,新架光缆线路35杆公里,最远处延伸至离镇总站23公里的牛毛坪村;双龙镇投资32万元,新架设光缆线路29杆公里,撤销3个分站。全县近两年以来共投资342万元,新架光缆线路178杆公里,撤销村级分站47个,基本实现了乡村大联网。第四步,巧借市县联网“东风”,去年11月筹资220多万元,建起县乡光缆杆路112公里,实现了沿312国道9乡镇光缆联网;今年3月份又和联通公司合作,实现北部山区9乡镇站和县台联网,下传节目27套,图像伴音清晰,群众反映良好,解决了乡镇群众收看不到本县节目的问题。“四步走”战略,使我们既实现了县、乡、村有线电视的大发展,普及了有线电视的入户率,又减轻了县局、乡站的债务负担,良性循环,滚动发展,保证了广播电视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同时,我们积极应用共缆传输的办法,在发展农村有线电视的同时,实现广播电视双入户。市局、县局先后在西坪镇、重阳乡召开共缆传输现场会,推广经验。原省广电局局长宋国华、副局长宋启昌先后几次到我县调研,并给予很高评价。
2、无线电视网络。县电视台实现“两完整、一混合”播出。对我县北部山区群众居住比较分散的地方,采取卫星地面接收站、共用开线等多种形式,“小功率、多布点”,解决边远偏僻山区群众收听收看问题。目前,全县已发展了500多套卫星地面接收站。
3、广播网络建设。农村广播网是西峡人治穷、治愚、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传家宝,农民少不了,离不开。我们在“热电视、冷广播”的大气候下,坚持办好广播。去年,县局投资5万多元,建立数字化音频工作站,使广播节目数字化制作播出,提高了播出质量。 目前,县中波台2台3000瓦发射机,每天坚持播出,覆盖全县人口的88%。我们还在寺山电视台建起调频转播台,为全县18个乡镇提供县电台节目信号源,覆盖全县80%以上的地区和人口,为收听广播提供了方便。
三、加大投入,更新设备,丰富传输节目内涵,提升节目质量和水平,为县域经济发展服务。
扩大农村广播电视有效覆盖,为县乡两级党委、政府传达政令、发布信息提供了阵地,让党和政府的声音迅速、准确地传到千家万户,增强了党和政府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2003年以来筹集237万元,购买8套数字化摄、录、编、播设备,更新了92年建台至今一直使用的模拟设备,彻底结束了电视图像模糊不清、色彩严重失真和多数西峡人不看西峡新闻的历史,电视节目清晰度实现了质的飞跃。
为增强节目的冲击力,我们又精心设计了西峡电视台“带给你精彩的每一天”等9个片花、新闻片头和播音员背景画面,使《西峡新闻》成了人们最喜欢和最关心的节目。
为打造新闻节目精品,我们实行新闻节目栏目化,根据不同时期全县工作重点和观众需求,设置不同栏目,以此丰富节目内容,增加节目信息量,相继开设了“西峡风光”、“猕猴桃产业访谈”、“绿色田园”、“走近3.15”、“卫生与健康”、“电视散文”等27个专栏、专题及文艺节目,使电视节目突出服务性、实用性、艺术性,雅俗共赏,寓教于乐。
此外,积极探索多种电视宣传形式,提升宣传效果。在全市率先开辟了县级电视台举办大型文艺晚会的先河,两年来已组织两场 大型春节电视文艺晚会,县四大家领导全部到场观看,称赞是西峡历年来首台最有品位、最有档次的晚会。
四、理顺体制,强化管理,建立广播电视村村通长效机制。
为确保广播电视有效覆盖,使村村通长期通、不间断,我们“建、管”并重,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保证:
1、抓体制创新,促活力增强。乡镇广播电视站人员工资、经费由乡镇财政供给,人事、业务划到县局统一管理,实行以条

条为主、条块结合的管理体制。从站长的任命到一般职工的调配、工资职称晋升统一由县局组织实施,站长实行聘任制。对专职和业余维护队伍实行动态管理,签订用工合同,择优录用,目前全县专职村村通维护队伍已发展到217人。
2、抓规范管理,确保建管质量。根据山区特点,每年对全县广电事业发展做出统一规划,乡镇站分期分批实施,解决了乱建网络和重复建设的弊端。在设备的购置、台站机房的设施和网络建设质量上,县局统一标准,杜绝伪劣产品进入广电网络,减少了浪费,避免了劳民伤财。
3、强化网络升级改造,提高传输质量。2003年以来,一律按标准化架设有线电视线路;对2003年以前架设的线路,全部进行升级改造,提高综合传输质量。县到乡镇的联网

光缆,实行分段管理、定期检测评比,奖优罚劣,保证乡镇机房的干线光缆始终处于畅通状态。
4、抓行业管理,做到守土有责,严格执法。县局在全面宣传贯彻国务院和省政府广电法规的同时,结合实际,制订完善了《关于加强乡镇广播电视站管理的意见》、《关于加强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管理办法》、《关于整顿广播电视专用线路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做到有章可循。
为澄清有线电视网络底子,2003年,我们对全县有线电视统一进行认真的普查、登记造册、建档,城区有线电视实现微机管理,实现了有线电视安装、收费、维修、稽查、管理一体化。
成立广播电视执法稽查队,配备了专车专人,负责全县行业执法。2003年以来,依法处理各类损毁广播电视设备和私拉乱接有线电视的案、事件2000多起,挽回经济损失86万元。宣传管理上,确立了“导向金不换”的指导思想,具体工作中,要求严把节目审签关、播出关、带源关、监听监看关,使全县广播电视宣传工作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5、抓活动载体,提高广电员工素质。2003年以来,在系统内开展了认识自我找差距活动,企业化、军事化、机关化教育活动,广电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广电是我家发展靠大家活动、《没有任何借口》教育活动、劳模报告会等集中教育活动,采取搞教育、政治催动,抓学习、业务拉动,树典型、示范带动等多种手段,提高了全体员工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为村村通畅通提供人力保证。
以上是我局在扩大农村广播电视有效覆盖上的一些粗浅作法,与上级领导的要求和兄弟县(市)相比,还存在诸多不足。我们有决心和信心借这次会议的东风,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自我加压,坚持不懈,逐步把西峡的广电事业做强做大,为实现“数字南阳”、“数字西峡”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GZ85.com更多总结扩展阅读

广播电视局实习总结


20xx年12月,我通过公开选拔考试,来到株洲炎陵县广播电视局,成为一名梦寐以求的记者,开始一段人生新的征程。

炎陵地处偏远,条件艰苦,是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初来几天,由于语言不通,我在外出采访时遇到种种困难与阻碍。台里便安排我暂随经验丰富的老记者跟班学习。做些繁杂、琐碎的事情。扛机器、抬三脚架,我一度陷入迷茫与失落中。我曾不止一次地扪心自问,当初选择基层,是为了锻炼砥砺,让青春在沃土中燃烧。但现实与理想却相差甚远,心中便渐渐萌发打退堂鼓的想法。我把心中的烦恼与困惑告诉爸爸,他沉吟道:越是在艰苦的地方越要挺足磨砺,越是微不足道的事情越要用心经营。我如梦初醒。开始意识到家人的良苦用心和自身承载的责任。在往后的见习过程中,我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圆满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

15天的见习期结束后,我单枪匹马跑新闻、下农村、进车间、入厂房。我几乎走遍了炎陵的大半个地区。切身感受到农村的贫瘠与老百姓的需求,深感肩负的责任。我用镜头一一捕捉新农村的变迁,用手中的笔记录老百姓的呼声与愿望。也深刻体悟到前新华社社长穆青所言“人民的记者”这句至理名言所蕴含的真正分量。

一个月后,台里为了整合资源和提高新闻效果,实行分组制,将一个整体的新闻部划分为时政要闻组、民生组、经济组等多个新闻组。台里根据个人的综合素养和优势,把我划分到时政要闻组,每天跟随领导视察开会,下乡调研。时政组除我之外,全是资格老、阅历深、理论强的老记者。我深感力不从心、压力重大。但我不甘人后、奋起直追。经常是熬夜硬啃长篇大论的政治书籍,大量浏览《人民日报》等党性、政策强的党报党刊。并抓住每一次学习的机会。一次,省领导来我们县调研。我奉命采访,《湖南日报》的记者也来了。在记者席上,我同《湖南日报》记者交谈,向她虚心请教关于新闻的宗旨意识和写作技巧。她毫不保留地向我这个新闻后辈,传授新闻学的知识,例证新闻写作规律。并勉励我有心就一定行。我心存感激,并时常告诫自己做个有心、有理想的人。现在,我仍同她保持联络,并不时把自己的新闻作品请她指导与修改,每一次,都获益匪浅。这一切,都会成为我在新闻路上不懈探索与追求的源泉和动力。

两个月来,我参与了《中华茶祖节》、《群众文体活动》等重大活动的报道,有些新闻作品发表在省、市等各级媒体上。有压力,也有动力,这一切源于我对新闻事业的挚爱与追求。从当初在新闻路上的摸爬滚打到履行记者使命,从民生到时政报道,每一步,都镌刻着我的成长印记,点点滴滴,凝聚着我的心血与汗水。

服务基层,我无怨无悔,并坚信在广阔的农村大地,在艰苦的边远地区,只要有信心、决心和耐心,就定能放飞梦想的翅膀。谱写华丽的人生篇章。

在此,我想告诉在校的学弟学妹及仍然奔波于各大求职场所的毕业生们:热爱泥土的种子,才能生根发芽,扎根于沃土的树苗,才能长成参天大树。这道理很朴素,却颠扑不破,青年一代应该有远大的追求,但实现远大追求的,却必定是积“硅步”、聚“溪流”、起“垒土”,始于平凡,而平凡的地方,往往最富有活力、最需要人才,最考验人的素质。那种急功近利、怕经风雨、眼高手低的情绪,只能使理想一次次破灭,或者使成功的机遇与自己擦肩而过。

广播电视台实习总结


xx是xx广播电视台经济广播的一档发生在每天十二点到十二点半的,融娱乐与社教与一体以网络社会新闻专题为主要内容的节目。比较时尚年轻,可听性很强。xx由news茶座。音乐听吧,网罗天下,易娱乐,雷闻天下,博文选读等环节构成。其中news茶座每期都有,是节目的主题,其它从余下的当中选取,每期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news茶座,一般从最新发生的网络社会新闻中的热点话题选取,有事件回顾,背景叙述,网友观点撞击,冲泡过滤,一锤定音构成。

在广播台实习,带我的老师叫小雪(当然这是她的艺名,不错吧,听起来就是一个温婉的女子),她曾经来烟大给08级的新闻系做过一个座谈会,因此觉得还是很有缘分滴。小雪姐是一个资深的微博用户,她会把每天的节目的话题发在微博里,供大家讨论然后在节目里把一些有代表性的观点播出来。我以“青椒小女子”之名申请了微博(我们的主任也是这个时候开始玩微博的)并开始写我那荒废了很久很久的博客(用了我好多脑细胞才想起来申请密码滴),随后我便以“青椒小女子”之名在微博和博客上发表自己对新闻话题的观点,除了小雪姐没有人知道“青椒小女子”为何许人也,没想到第一次发表观点竟然就得到了小雪姐和主任的认可,有评论曰“此青椒小女子不可小觑也”。这给我的实习开了一个好头儿,我备受鼓励,让我有信心坚持写下去。每当整理话题之后,我就开始在博客上写观点。因为写的比较随意有点麻辣讽刺,我想在传统报纸是不可能发表的,我问小雪姐“我是不是改一下风格,变得稳重和中庸一些呢”她说,你应该坚持自己的风格,有风格就是好的。我觉得是对的。微博是个好东西,给人一个平等的发言机会,促进了我与小雪姐的沟通,因为我不是一个擅长用嘴巴讲话的人,但用文字就不一样。

小雪姐,从事广播事业近二十年的资历,经验丰富,xx是她独立栏目,集,采编播于一体,曾主持《乐色撩人》等栏目。我实习前阶段的工作主要是从网上热点新闻中选取话题并整理成news茶座,每周一到周六,发给老师。老师再进行修改,播出。我会每天中午听老师的节目,看老师作了那些改动,怎样进行的观点提炼,总结等。在整理话题的时候会收集各方面的资料,因此会对事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然后在自己的博客和微波当中发表观点和短评。小雪姐会提前把每天的话题发在自己的微波上,有网友进行讨论。我的短评也得到了老师的认可和鼓励,这是一件让我感到特别高兴的一件事,也让我有自信坚持写下去。

从五月份的开始,小雪姐休假后来嗓子哑了,我跟代班的主持媛媛姐继续做这个节目。从这时起开始参与节目的录音和制作。因为媛媛姐有自己的节目比较忙,因此xx节目的大部分内容都我来编排包括茶座之外的其他环节。这让我感觉我对这个节目负有责任,因此也更加认真,这个过程让我收获很多。媛媛姐比我大不了多少也更加的接近,也了解更多广播台工作环境的内部消息。

广播台一直是我的一个向往之地,总是在迷恋那些或磁性或甜美的声音。直到进入广播台实习才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美好的声音背后隐藏着一个什么样的人有着一个什么样的灵魂呢,可能并不是每个人都像她的声音那么美妙吧。

有些人是真的热爱广播事业,可以为之付出青春不计报酬,这固然很好,但我也在想。广播是一个已经没落的媒体像一个过气的明星,像一个蹒跚的老人,或者更年轻一点的一个更年期的妇女,问题颇多。除了广播圈的人之外,还有多少人在听广播呢。(更可恨的是大部分做广播的人都不听广播)为这样的事业付出自己的青春值得吗?可能自己费时费力精心准备的节目,听众寥寥无几甚至没有。有些人可能会说只要一个人在听那就值得。可连自己都觉得这话都有点自欺欺人。在我狭小的视野里,我觉得可能还有那些人在听广播,出租车司机,(音乐台的广播到底是音乐里插播广告还是广告里插播的音乐呢,因此也更多的人倾向于播放自己喜欢的唱片吧)老年人(不喜欢上网又有点情趣追求的,他们可能喜欢那些养生医药保健的节目)民工(这是因为有很多客观条件的限制,他们主要兴趣可能是娱乐放松)

家庭主妇(喜欢一些美食的美容的家居的教育的)儿童(应该益智类睡前故事等)另外民生的节目应该还是农民朋友及普通市民的关注吧。

广播台唯一的优势就是相对其他媒体不是那么严肃,更加的亲民,有更多的参与机会,可以发表一些稍微犀利和麻辣的观点。经常的举办一些活动可以很好的提高广播台的知名度但是广播台往往人手不足,大型活动肯定忙不过来。

更重要的信息是,在广播台工作的人他们的工资都不高,很资深的加奖金也不过三千块左右,而且门槛很高不是一般人可以进的。其中一个老师就明确的告诉我,“留下来是没有可能的,这种单位都是有关系的人才能进的,比我们有才的人多了去了。即使进去了也没有编制。”像我这样平民子弟中的贫民子弟,这种门槛确实是个坎,而且我是需要钱来生存的,不是可以为了梦想不顾一切的。

还有广播台这种地方的上升空间很小很漫长,一般都是论资历的,并不是一个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地方啊。但在广播台工作可能名誉比较好,比较体面,也会有些外快,比如主持个婚礼啊什么的。长久工作起来也是比较枯燥的,为了这些虚头吧脑的东西工作不值。

综上所述,除了喜欢别无理由选择广播。

我觉得我还欠缺的锻炼,作为一个新闻的人至今没有很正式的采访过别人,这是一个短板。尽管未来的方向不是记者但是“问”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与人的沟通交流的能力,无论做主持,网站,宣传,广播电视等都是必须的。

播音是我特别喜欢的和想培养自己的,也跟老师做了交流,老师说“与其学播音不如学播报”。我是非常的认同的,现在播报类的节目正流行,播报比播音更加有深度有难度,幽默亲近,麻辣点评一针见血,这种风格是我想要的,也是可以通过锻炼修炼达到的,是我的一个发展方向。

通过这学期的实习对广播台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对广播节目的制作初步的掌握,每天都阅读大量的新闻,写写自己看法评论,对各大网站都比较熟悉,学会了做专题了,如何全面的辩证的有深度的看待的问题,拓宽了自己的视野,增进了对社会的认识。我想有些东西何须说,时间自会把一些印象刻在脑海里。无所谓严格的教亦无所谓严格学,人在哪里,一个人的所做所为,自然就是一个课程。

广播电视局实习总结范文


为深入了解我国传媒发展实况,在实践中检验与提升所学知识理论。XX年3月,我怀着信心和希望,带着些许好奇和忐忑来到延安市宝塔区广播电视局开始了我的实习生涯,刚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觉得自己好像格格不入,心中不免有些困惑。渐渐熟悉了,才发现其实也其乐融融。

我主要是在《宝塔新闻》这档栏目中实习。《宝塔新闻》是宝塔区广播电视局的主要新闻节目,主要内容是大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关注农民的切身利益,引导良好的社会舆论。是每两日播出一次的新闻类节目。我的主要任务是跟着记者外出采访,期间以会议新闻居多。指导老师说,其实会议新闻是比较容易采写的,因为是可预知的。记者在接受采访任务时就已经被告知要去什么地方进行关于什么内容的采访。进入会场后,我知道了一件事情:记者的位置永远在会场的最后一排,这样记者容易进行现场拍摄且不易打扰到其他人。

拍摄新闻现场时,先从会场的大标幅和全会场开始取景,接着对出席此会议的主要领导取特写镜头,从不同的角度对在会场在座人员进行拍摄。我也学会了一些拍摄技巧:拍摄画面时一定要稳定,保持画面的流畅,每个画面停留的时间应该保持在10秒左右,宁可长一点,这样方便后期剪辑。会议新闻的画面应该具有全景、中景、近景,同时新闻画面的构图与新闻画面的镜头语言必须一致。

对于同一个事件,怎样抓住事件的关键,简明扼要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良好的文字能力是首要的。而新闻稿的写作必须是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必须交代起因、过程、结果。而会议新闻一般开头会写:某年某月某日,我区在某地召开了什么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某某重要领导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正文则摘取该领导所讲的内容。内容的引出又有一般的写法:职位姓名指出,职位姓名强调,职位姓名要求。如写副区长李志锋指出……写完正文后,结尾一般还会写,某某等人也应邀出席会议,并对什么事情或人物进行奖励。

最后就是后期制作了。一般采用非线性编辑。非线性编辑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它包含了电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主要领域,即音频处理技术、数据压缩技术、数字存储技术,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计算机图形学和网络技术等。一般来说:非线编辑系统可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支持视频和音频的硬件系统;二是操作系统和用户图形界面;三是支持多媒体数据的系统软件平台。在学时采访的同时,我也初步掌握了后期编辑的制作过程:采集素材、主持人播音、配口导、配音、添加字幕、同期声合成、画面与声音的一致、审核、送到播放中心。可以说一条新闻到此制作完成,成了独立的作品。

简单的说:会议新闻的主要流程是:

告知采访内容——参加会议——拍摄会议画面——写新闻稿——后期制作——局长审核。通过后才能播出。短短的一条新闻却要花费如此多的时间,每个成功都来之不易。

除了会议新闻,我还跟着记者下乡,了解农民的种植情况、家庭情况。去一些乡镇了解他们教育问题,学校的发展情况等等。记得有一次和老师采访一个植树活动。在延安的一座凤凰山上,那山好高,走了好长一段时间,天气又热,好不容易终于爬上去了,那场面可真壮观,好多标语,旗帜迎风飘扬。大家都开始植树了,全都是志愿者,尘土飞扬,笑声不断。我看着这样的场面,愣愣不知所措。这时老师告诉我,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所以找组织者了解大体情况。组织者告诉我们:这完全是一次自发的植树活动,去年他们就种了好多数,这次他们不单单是种植新的树,还对去年种的树进行培育,浇水、除杂草。老师说遇到这类情况,多取些全景,并对其中某人的种树过程进行跟踪拍摄。然后对其中的志愿者进行采访,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感受与心得。然后我配合老师进行采访,在老师的指导下拍摄一些画面。将进中午的时候,采访才结束。其实,每次采访都有许多不懂之处,都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明白自己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更加努力。

而且,我还特地学习了虚拟演播室的使用。虚拟演播室与传统的演播室不同,它利用计算机技术和视频技术把实际存在的景物图像和计算机生成的并不存在于现实世界的人工图像实时的合成,形成了一个完全真实的三维视觉效果。受益匪浅。

“纸上谈兵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我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有很大进步,我学到了很多课堂上不曾学到的知识,破除了电视台的神秘感。使我熟悉了新闻采编制作的一系列过程,使我了解到新闻记者编辑的工作性质和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应具有的素质。在与老师们的交流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技巧,而且还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我有了足够的信心去适应这个社会。

实习的结束了,我也进一步了解了自己,开始学会思考,开始把我的理想具体化,现实化,我想要的生活也因此有了方向,也更加明确了我的下一步该做什么。我感觉到自己手中的笔不再仅仅用于发泄自己的快乐喜悦或者惆怅忧伤,还有更多的事情值得我去记载。

最后,我要感谢父母无时无刻、无所不在的关怀,感谢母校的辛勤培育,感谢大学期间老师们孜孜不倦的教诲和细心的指导,感谢同学和朋友们默默的支持和不断的鼓励,感谢实习单位和指导老师不吝赐教和大力帮助。只要想到生命中有你们相伴,我就有了前进的动力,就有足够的勇气挥出一道属于自己的靓丽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