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案

高中化学教案 共50份

高中化学教案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高中化学教案、高中化学教案范文大全等内容,帮助大家对过去的工作进行经验总结,更多高中化学教案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

最新高中化学教案

教案课件是老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也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每位老师应该设计好自己的教案课件。教案是深化课程内涵的重要手段。从您的需求出发栏目小编为您定制了这份精选“高中化学教案”,感谢您的分享分享是传递知识的最好方式!

高中化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溶液的浓稀与溶液的饱和、不饱和这两组概念的区别。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突出的是要培养学生在实验基础上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2.利用实验和数据的结合,培养学生区分不同概念的比较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实验的分析研究,培养学生沿着“问题—实验—分析—结论”的思路,以科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的中心内容是建立饱和溶液的概念。学生虽然对于一般物质溶解后形成溶液的现象比较熟悉,但是对从量的角度去认识物质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种种状态却很少思考。教材一开始就提出一杯水里是否可以无止境地溶解糖或食盐这样的问题,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带到要讨论的问题中来。接着教材分别安排了两组实验[实验7-2]、[实验7-3]和[实验7-4],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只要条件固定,物质是不会无限制地溶解在溶剂中(彼此互溶者除外)。由此为依据,通过教师的归纳和分析帮助学生建立起“饱和溶液的概念”。

1.通过[实验7-2],学生应该了解:

(1)要判断物质的溶解是否有限度,就必须确定“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这两个条件。

(2)当这两个条件不变时,物质溶解的确都各有其限度。学生有了这两点认识之后,就能比较容易理解:当溶质溶解达到它的限度时(如果条件不变),溶液就处在一种特殊的状态即饱和状态。这时的溶液就是该状态下此溶质的饱和溶液。

如何教学生判断是否达到了溶解的限度呢?教材用“不能继续溶解而有固体剩余的时候”,这是利用可直接观察到的宏观现象作为判断溶液饱和的一个依据。但是利用“有固体剩余”来判断溶液已达饱和,又一定要以“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为前题,否则就没有意义。

[实验7-3]和[实验7-4]通过分析可以得到下列关系:对于大多数溶液来说:

(1)说明当改变饱和溶液的任何一个条件时,饱和溶液的状态都会被破坏,成为“不饱和溶液”。

(2)从反面证明饱和溶液定义的叙述必须有两个前提为条件,否则就没有意义。

(3)客观上向学生介绍了使

查看更多>>
高中化学教案
高中化学教案

这篇网络上的好文“高中化学教案”不仅内容丰富而且语言优美。通常老师在上课之前会带上教案课件,通常老师都会认真负责去设计好。教案是学生专注学习参与互动的关键支撑。以下内容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不得任意复制或作他用!

高中化学教案【篇1】

知识方面:1、掌握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2、学会离子方程式书写方法。

能力方面:1、培养学生利用实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使用对比,归纳,总结的研究方法。

思想教育方面:培养学生能通过现象看本质,找出事物变化规律。认识到事物变化过程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

之所以这样确定教学目的,一方面是根据教材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另一方面是想在学法上给学生以指导,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二、教法方面

本课依教材特点,采用螺旋式发展,循序渐进,探究式、问题讨论式教学。具体解决重、难点的方法如下:

1、“由旧引新,以旧带新”的方法:学生新知识的获得,必须由浅入深,由远及近,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如果学生对新知识课缺乏必要的知识基础,就难以理解新知识。由于上节课已学习了离子反应以及发生条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培养目标。我将这部分知识的学习采用探究式教学,由实验复习旧知识,引出新概念,由表及里地揭示反应的实质,使学生深刻地掌握离子方程式的定义。并通过关键词的点拔,巩固了定义的外延和内涵。

2、正确理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初学者按课本上四个步骤书写,第二步“改”是教学中的难点。可采用问题讨论式教学,使学生正确理解书中给离子方程式下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离子的符合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从而得出书写离子方程式实际上是依据该物质在反应体系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来决定写成离子形式,还是写成化学式,而不是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来表示。

3.课堂上要有计划地留出充分的时间给学生进行练习:在此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运用概念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练习中让学生亲身体会到强酸、强碱、可溶性的盐要写离子形式,再由学生设计实验,分析实验来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把一堂理论转化为生动,形象的一堂以实验为主的新课。既强化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实现教学目标。

三、学法方面

(1)在本节教学中我着重突出了教法对学法的引导。在教学双边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用旧知识为指路灯来探寻新知识,层层深入

查看更多>>
高中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学生们需要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环境,而这个环境离不开教师的辛勤准备和课堂教案。教师在编写教案和课件的时候,需要花费心思,这些教案是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有效工具。为了满足您的需求,我们承诺提供一篇符合您要求的 高二化学教案 文章,欢迎您品鉴!

高二化学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的第二节,在学习了《化学能与热能》一节之后,学生已经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了化学能与能量的变化的本质原因和宏观能量转化关系,并且知道了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知道化学能可以通过化学反应与其他形式的能量之间转化。对于如何使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意识,为本节《化学能与电能》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由于新课标“螺旋式上升”教学思路,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均安排了“化学能与电能”的教学,但在必修部分,只要求掌握原电池的定义、工作原理和形成条件。本节利用《电池的起源》视频引起学生对于原电池组成的兴趣与质疑,引导学生利用实验进行探究。并通过师生讨论、小组讨论以及实验探究,发现形成原电池的条件,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原电池的概念,理解原电池原理及其形成条件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和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科学规律的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电池起源》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广泛学习的科学习惯。

经历探究过程,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勇于探索问题的本质特征,体验科学过程。

【教学重点】

原电池概念、工作原理、形成条件和电极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电极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方法】

启发探究,实验探究,小组讨论,练习归纳,实践应用

【教学过程】

【视频导入】《电池的起源》

1780年,意大利科学家加伐尼发现,用两种金属线连接死青蛙,蛙腿仍会抽搐。受到电鳗等放电生物的影响,他认为这是“生物电”。但同是意大利的科学家伏打质疑,电流时试验中的金属线产生的,于是,他用蘸了盐水的湿布替换了青蛙,也产生了电流。根据这个实验原理,伏打设计了第一个电池——伏打电堆。

高二化学教案 篇2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的第一课时。

下面我将

查看更多>>
高二化学教案
化学高二教案
化学高二教案
2016高中化学教师教学总结
高中化学教学经验总结
高中化学教学经验总结
高中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高中数学教案
高中数学教案
中学化学的教案精品
中学化学的教案推荐
数学高中教案
高中化学高级教师工作总结
高中化学老师的教学计划
高中化学教师工作总结
高中化学教师个人总结
高中化学教师年终总结
中学高三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2020高中化学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2016高中化学教师教学总结范文
高中数学教授教化工作总结
高二化学教案集合11篇
高中化学教学个人工作总结
高中化学老师教学计划精选
高中化学老师教学计划精选
高中化学教学工作计划集锦
高中化学教学工作计划集锦
高中化学老师教学计划模板
高中化学老师教学计划模板
高中化学教学总结(集锦9篇)
高中化学教学总结(集锦9篇)
2020年高中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高中化学老师教学计划合集
高中化学老师教学计划合集
高中化学老师教学计划通用
化学教学工作总结高中模板
高中化学教师教学工作经验总结
高三化学教授教化反思
化学教案
学年中学高三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初中化学教案集合9篇
高中数学教案12篇
高中数学教案12篇
高中数学教案汇集
高中数学教案汇集
高中化学老师的教学计划5篇
高中化学老师的教学计划5篇
高中化学老师教学计划如何写
高中化学老师教学计划如何写
高中数学教案优选
高中数学教案14篇
2024高中化学教师年度教学工作总结
高中化学教师2024年度教学经验总结
高中数学教案10篇
高中数学教案9篇
2016高中化学教师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2020-2021学年高中化学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高中数学教案四篇
高中化学教师年终工作总结
高中化学教师工作计划精华
高中化学教师工作计划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