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诗歌教案 共50份
抗战诗歌教案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抗战诗歌教案、抗战诗歌教案范文大全等内容,帮助大家对过去的工作进行经验总结,更多抗战诗歌教案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
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所以在写的时候老师们就要花点时间咯。教师应该根据学科的特点来巧妙地设计教案。工作总结之家的编辑为您精心整理的“抗战诗歌教案”为您揭晓,让我们相信这篇文章对您会有所帮助!
抗战诗歌教案【篇1】抗战诗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抗战诗歌的主要诗歌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
2.了解抗战诗歌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
3.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文献阅读能力和文学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
1.什么是抗战诗歌
2.抗战诗歌的主要诗歌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
3.抗战诗歌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
4.抗战诗歌的阅读分析和欣赏
5.抗战诗歌中的爱国主题
三、教学重点
1.掌握抗战诗歌的主要诗歌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
2.了解抗战诗歌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
3.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文献阅读能力和文学审美能力。
四、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分析法
3.比较法
4.阅读法
五、教学内容
1.什么是抗战诗歌
抗日战争时期的诗歌作品,其基本特征是拥护民族抗战,反对日本侵略。抗战诗歌的诗歌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它反映了抗战时期民族精神、人民力量和民族意识,代表了抗战时期的文学主流。
2.抗战诗歌的主要诗歌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
抗战诗歌的主要诗歌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有以下几种:
(1)爱国主义抒情诗。此类诗歌用抒情的笔触表现对祖国和民族的热爱之情,以呼唤民众抗战精神。
(2)战斗的描写诗。此类诗歌常常是用实际的叙述方式描写战争的真实情景,以表现抗日战争的英雄精神。
(3)抗战诗歌的祈求和歌颂。此类诗歌以渴望和呼唤祖国和平、祈求胜利和振兴为主题,表达抗日战争的坚定信念和面对困境的勇气与斗志。
3.抗战诗歌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
抗日战争是中国民族精神的巅峰之一,以此时期的文化业绩为代表的文化繁荣,是一种在抗日战争期间的大规模趋势。那个时候,抗日救国的呼声越来越响,一大批文化人响应国家的号召,积极投入到文化教育战线。
在历史变革的时代背景下,抗战诗歌成为了先进文化的载体,它是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信的重要途径之一。抗战诗歌是一个反抗的创作门类,没有其他的背景,那么对于这种门类诗歌,可以从历史文化背景中寻找他的思想根源。在抗日战争时期,人民和革命正面对着重大的改变,政府机构的建立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使得抗战诗歌成为了反抗大气中的一部分。
4.抗战诗歌的阅读分析和欣赏
据观察
查看更多>>教案课件是教师在课堂上非常关键的工具,所以教师需要花心思来制作自己的教案课件。教案课件应能够展示教学过程中的智慧和创造性。为了帮助您,我们特意收集整理了有关“桥的诗歌教案”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您阅读本网页!
桥的诗歌教案 篇1一、教材分析:
六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分成“诗海拾贝”和“与诗同行”两大板块。本节课,我专门选择了“古诗”这一范畴让学生围绕“与古诗同行”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学生在五年级已开展过两次这种综合性学习,具备了一些综合性学习的基础。因此,在本次活动中,我主要抓好策划、活动、交流、评价等几个环节,充分体现综合性学习自主、探究、开放的特征,从而使综合性学习更有实效。
虽然六年来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量的古诗词,但要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还是需要对古诗词有更深更广的积累。因此,针对本次综合性学习,从开学初就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古今中外的优秀诗篇,希望能让学生在有一定的量的积累的基础上,达到质的飞跃。
在学生已有一定的诗歌积累的基础上,让学生走近诗歌,去“轻叩诗歌的大门”。综合性学习开始后,指导学生分小组、按题材去搜集诗歌,背诵诗歌,这样,学生的收集避免了盲目性,主题更鲜明,学习效果会更显著。
在活动展示环节,通过小组展示主题诗词、古诗知识竞赛、吟唱积累古诗、诗歌朗诵会、写总结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领略古诗的韵味,让学生走进经典诗文,在活动中真正提高语文素养。
一、导入:
1.同学们,这段时间,我们已经搜集、阅读了许多诗。今天,让我们再一次叩响诗歌的大门,与古诗同行。(板书课题)
2.在学习中,同学们自由组合成了5个小组。请组长来介绍一下自己的小组。(组长介绍小组名称并贴组名,组员呼喊口号)
3.各组的组名充满了诗情画意,从你们铿锵有力的口号中我感受到了小组的凝聚力,相信你们接下来的展示一定会十分精彩。
二、经典诗文我最爱:
1.在前段时间的学习中,各组制定了学习计划,确定了主题,我想,你们已经根据各自的主题搜集了很多古诗吧?能在全班交流吗?
2.各组汇报学习情况:
四季诗。春有百花夏有荷,秋有菊花冬有雪。感谢你们小组精彩的展示。
思乡诗。这些古诗都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情深意长,打动人心。
送别诗。这些诗道出了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让我们感受到了朋友间深厚的友谊。
-3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
查看更多>>这篇文章将对大家理解“诗歌家的教案”有很大的帮助。教案课件既关系到教学步骤,也关系到教学的课程标准,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制定好教案是教师教育教学核心素养之一。希望以下解决方案能够对你有所启示!
诗歌家的教案(篇1)教学过程:
一、询问上世纪80年代的背景,导入新课:
记得有一个笑话,有个学生历史考试不及格,回家后,他委屈地对父亲说:老师尽考一些我出生以前的事,我怎么知道呢?同学们,你们都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那么,有谁能说说20世纪80年代的事情吗?(要求能答出改革开放)是啊!20世纪80年代初,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鼓舞下,祖国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在人生的征途上,历经了坎坷的诗人焕发了青春,写下了这首赞美祖国,赞美人民的诗篇。
这首诗写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中国人民正从噩梦中醒来,挣脱了各种有形和无形的枷锁,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鼓舞下,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刘湛秋(1935)当代诗人。中学时代就在《进步青年》杂志上发表过诗作。他曾当过工人、编辑、翻译。50年代末60年代初曾在报刊发表过诗、散文、评论、小说及报告文学等。现为《诗刊》社副编审。
三、反复朗读这首诗,注意朗读节奏,体味诗歌的音乐美。
(1)诗人通过哪些具体的形象表现中国的土地是神奇的?
(明确:诗人通过杜鹃花、三峡、神女峰、冻土层、椰子林、海浪等意象,从山川的壮丽、沃土的广阔、文化的悠久、物产的富饶等方面来表现。)
(2)诗歌的第二节,怎样写出了中国人民的美丽?
(明确:先写外貌之美、次写性格之美,再写思想之美,这里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充分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美。)
(1)如何理解黄金般的相思的含义?
(明确:黄金,色彩鲜艳,分量沉重,永不褪色,不易改变。用黄金修饰相思情,形象地表现了华夏子孙对祖国深沉凝重的眷念之情。)
(2)如何理解挂霜的葡萄下跃动着欢乐/坚硬的核里已绽开复兴的契机的含义?
(明确:这里诗人将人文景观融合到自然景观中,跃动的欢乐、复兴的契机不仅饱含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更是对充满希望的未来的热烈欢呼。一个伟大的转型期的到来,中国的土地因此会更加神奇,更加美丽,更加充满生机。)
诗人把对中国的土地的讴歌和礼赞都具体化了。花美、山美、水美、土美,再加上那黄金般的相思,这样就避免了空泛抽象,大而无当。
中国的土地在诗人的眼里之所以神奇、美丽,一是因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