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滚翻课后小结2篇

光阴似箭催人老,光阴如骏赶少年。我们的生命中,经常有很多记忆深刻的经历,优秀的人写一份总结,是对自己的反省,突破。总结就是将一个人的所作所为简单阐述,怎么样去写好总结范文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前滚翻课后小结2篇”,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因此,我在《鱼跃前滚翻,快速跑》这课设计过程中,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结合八中的实际场地器材,本着求实、拓宽、探索、创新的思路来展开,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既强调教师教的重要性,又突出学生学的主体地位。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鱼跃前滚翻及快速跑(游戏),在课的开始部分,我的设计图形是把27个小垫子摆放成三条弧形,要求学生利用小垫子做垫上健美操展开诱导热身,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体验运动激发兴趣阶段,我给学生进行了前滚翻的示范模仿教学,

在这环节中,课堂出现了冷场,我及时挽救了这种尴尬局面,我是利用一张小图纸夹下巴的方法去做前滚翻,效果是大部分的学生完成了前滚翻动作,于是我让学生学习远撑前滚翻动作,学好远撑前滚翻后,再让学生看小图纸自主学习鱼跃前滚翻动作,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当大部分学生学习动作出现困难的时候,我再进行完整示范教学,让学生更直观的观察动作的连贯性和优美性。

在示范模仿教学的环节中,我邀请完成动作较好的同学给其他同学做示范,并强调保护帮助的重要性及正确的动作要领。

在学生自主练习的过程中,我反复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并要求学生不断提高动作难度,还教会学生怎样更好的摆放垫子使的更好的完成动作。在这环节中,学生做到了小组讨论,自主探究的学习鱼跃前滚翻。
在复习提高部分,我要求学生根据自身能力进行分组并设计组合动作展示,在这个环节中,我根据水平从高到低,以李宁、特步、安踏命名分三组。

学生根据现场提供的体育器材进行组合设计,尝试各种方法的设计配合,我讲解完展示内容和要求后,巡回观察和指导各组的动作设计,其中,学生感受失败同时也体会成功,在这种氛围下,学生通过学习、设计、体验等过程,渗透了体育当中特有的德育。

最后在展示环节,各组都展示了独特的组合设计并完成了动作,发扬了团队精神,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展示结束后,我主观的评价了各组的表现,并以奖状的形式发给各组以致鼓励和表扬。
在素质练习部分,我以游戏的形式进行设计的,游戏的名称叫滚捡接力游戏(规则:分三组人数相同,比赛开始时,每位学生必须把球从起跑线滚出,等球越过前方10米线后方可快速捡回,以接力的形式完成比赛),在这环节中,我以最快的速度讲解游戏规则及游戏要求,并以身示范,比赛后实施一定的奖励办法。

学生在游戏中表现活跃,增强了运动强度,到达体育锻炼效果。
在最后身心放松阶段,我采用原先的弧形进行瑜伽操放松,学生在柔和的音乐中得到了全身心的放松,紧接着让学生冥想这堂课的内容,唤起学生学习的美好瞬间,由我小结教学成果,表扬同学们在学习新内容的过程中不断的战胜苦难,勇往直前的优良品质,并阐述了学习鱼跃前滚翻对同学们的实际现实意义,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体现体育的教育性原则。
本节的上课情况基本上达到教案的要求,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具体如下:

1、由于学生对前滚翻动作比较陌生,同时也存在一定的恐惧心理,在教法上,我没能更好的去思考以求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2、在鱼跃前滚翻教学中,我没能利用有限的器材提高学生的动作难度,导致学生完成动作缺少优美性。

3、在纠正错误上,我没能使用有效的方法予以纠正,导致部分学生的错误动作屡屡出现。

前滚翻课后小结(2):

技能技巧是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之一,低年级技巧教材内容贯穿于简单,易学有趣的游戏教学之中,对培养学生的身体形态,发展学生柔韧性、协调性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教学,促进学生身体机能的发展,提高学生灵敏、力量和协调素质与能力,发展思维的敏捷性和有序性,培养学生勇敢,果断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让学生在欢快的游戏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美丽情感,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一、指导思想:

本着健康为指导,发展为中心,兴趣为基础,个性为重点的现代体育教学理念,根据水平二的课程目标: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发展灵敏和柔韧的身体素质,培养友爱互助,交流合作良好的人格品质。选择人教版体育教材三年级下册:前滚翻和障碍跑为本课教学内容。采用展示式、体验法的现代体育教学模式,运用自主、合作的教学手段,谋求通过教学与练习,发展学生健康的运动意识和积极向上的运动品质,促使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二、教学目标:

1、参与、技能目标

能积极的投入到游戏及技能的练习中。体验前滚翻的正确方法,使90%以上学生能基本完成前滚翻的动作,通过障碍跑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前滚翻技术。

2、身心健康目标

通过展示与体验促进学生的协调、柔韧素质的发展。培养学生敢想、敢做、敢表现的心理品质,达到身心和谐发展。

3、社会适应目标

提高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养成互帮互助,共同提高的社会意识。

三、教学内容:

前滚翻和障碍接力赛(水平二)

四、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男女共52人,身体发展不均,运动技能差距较大,学生有意注意力也较弱,但学习主动积极,对新事物好奇,参与兴趣浓厚,力求通过引导启发,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努力达成教学目标。

五、教学任务分析:

技能技巧是人的最基本的活动能力,对提高学生灵敏协调素质,发展运动素质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准确的滚翻动作及方法尤为重要,本课采用学生喜欢《障碍接力》活动,融发展运动素质与其中,让学生充分体验正确的滚翻动作,体验成功的喜悦之情。

六、教学构思与设计:

1、考虑到学生差异性较大,在教学中,将分组合作学习与自由分散练习相结合,并把健康知识融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做学生练习的指导者,帮助者,以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将学生置身于神话般的美丽情境之中。

2、教学程序:

①在课的开始以游戏为主-,在游戏中体现问题,在快乐中锻炼身体。边游戏边思考,让锻炼容入到游戏中。

②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分组合作探究学习为主要学习形式,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及协作探究精神,练习前滚翻的动作规格和动作要领。

③通过探究性学习,学生自己基本掌握动作要领,再举行一次同样的《障碍接力》比赛,让学生得到充分的活动和锻炼。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④最后学生带着喜悦的心情,随着豪情奔放的鼓乐跳起欢快的舞蹈,欢庆胜利。

4、学法指导:本课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边学边练,练习中思考,思考中练习,主动体验的练习方法。

gz85.COM更多总结编辑推荐

摄影课程小结2篇


没接触这门课程之前,基于这个时代发展变化考虑,我对它的理解仅限于用数码相机的创作,但当上了第一节课之后我明白,这才是对摄影及创作的回归,对原始和基础的探求。相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大同小异,社会在进步,但是这种传统机械式相机还是有无可替代的功用,也远未退出历史的舞台。要想在以后运用起数码相机此类衍生品游刃有余,学习这门课程是很有必要的。
有一句话说 “美来自内心”讲得很有道理,看到老师在课上给我们展示的一组组风光旖旎的照片,我觉得在具备专业知识的背后,更是用心在创作,快门之下的灵机闪现,表达得如此淋漓尽致。每个人都有创作的欲望,照片不仅是简单的风景静物写实,而且是一个人思维想法最惟妙惟肖地传达。
可光靠老师介绍,自己操作是另一回事。装胶卷、调焦距、选择快门速度和光圈……我慢慢实践和摸索,渐渐懂得了如何运用相机来拍照。我和小组的其他成员先在大礼堂取景,根据老师提供的数据拍摄,“2.8光圈,快门速度1/250s,拍摄时间……”我详细记录每次拍照的数据。大家相互交流相互指导,完成作业后,又利用剩下的胶卷搞“自由创作”——情景剧,在快乐的氛围中巩固了摄影知识。

几百分之一秒的快门速度,恰恰定格某一刻,是件“说来容易做不容易”的事。拍照的时候也会遇到很多不确定的因素,但到底自己学好并用心创作,好的作品如同囊中取物,召之即来,正所谓以不变应万变。
这是渗透想法和表现创意的一门学问、一种美学。“学以致用”,我相信,通过本学期对《摄影技术》的学习,是创作的一个起步,今后要不断运用这门知识,去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在此,特别感谢老师在本学期给予我的指导!

摄影课程小结(2):

我拍摄的时候,做到了平、稳、清。不过我没有照相机,只能用手机,道理应该是一样的吧。

老师讲的挺好的,就是有些专业词汇不明白啊,但也懂得了一些东西,什么拍摄速度啊,和光线什么的。只可惜时间太短了,老师本来要给看相片的但是没有。

我这有两张照片试着说一下。

人像: 在这张“耐人寻味的坐姿”作品中,由于拍摄,角度的合理选择,坐着的人像和呈半剪影状的树木求得了画面的均衡,又由于树木是呈半剪影状的,并且在人像后方,使得被摄主体(人)很自然的体现出来。
景像:在这张“开枝散叶”作品中,由于被摄主体外观比较均匀,所以将其放置在画面的中央,然后再通过调整焦距,准确地摄取一定的景物范围,达到通过画面构图准确地向观众表达出所要阐述的内容的效果。被摄主体前面的花丛画面有一定程度上的不清晰,被摄主体后面的景象一片翠绿,都是没有规则的画面,也正是由于产生这种不规则的画面才体现得到外观比较均匀的被摄主体的不同之处。
很感谢老师能够安排我们进行这两节实验操作课,使得我们能够根据理论结合实际,在一定程度上亲自体会到了摄影的趣味,在此同时,通过作品的反馈作用,我们进一步地提高了摄影的技术与更好地巩固了摄像的操作要领。在此过程中,手握着沉甸甸的照相机,对准了每一个耐人寻味的镜头,“咔嚓”一下,留下了永恒的瞬间。还能欣赏到其他同学精彩的作品,又开阔了视野,真是一举数得的好事!!

我爱上了摄像,真的啊!


从对摄像知识的不熟悉到爱上了摄像活动,这是我经过摄像实验课后最大的体会。在摄像活动之前,老师曾把摄像机拿到教室让我们观摩,接触,但由于人数过多,那时并不能满足每位同学都可以实际地操作一下,其中也包括我。

对一个从未碰过摄像机的人,像我,非常了解自己的摄像水平,所以在实验课之前,我很详细地看了教材中有关的摄像技术讲解,希望到时能在实践中快速地学习与掌握。
我选取的拍摄题材是:篮球课的师生互动。
通过拍摄教师如何授课,学生如何模范,师生如何交流等镜头体现在篮球课上师生互动的内容。
由于准备工夫比较充足,所以在拍摄的过程中我很快就熟悉了摄像的一些简单技术,并且逐渐地得到提升,也正因为如此,我渐渐地对摄像活动产生了兴趣。在拍摄过程中,我通过摄像机机位的移动、镜头的焦距变换、取景的范围与声音的采取等一些比较简单的摄影技术按时完成了我的作品。我在运动画面拍摄所用到的镜头运动技巧有推镜头、拉镜头、摇镜头和移镜头,并且运用得也比较规范。
经过摄像活动,我有些感触,在生活中有许多微妙的细节,我们要抓住时机,尽量去捕获。在拍摄的同时,尽量增加对其他作品的观摩学习,有的时候就是一个很好的启发,再结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会拍出好的作品来只是早晚的事情。

军事理论课小结2篇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关注更多的是经济,而作为大学生,我们也时刻关注着文化生活。所以我们所能够了解的,更多在于文化经济的认识,而今学了军事理论课程之后,我对国防、军事问题,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对加强国防建设的重要性问题有了更深的认识。

学习军事理论知识是继我们军事训练之后的第二次国防教育。在我们进行军事训练之后,让我们更好的了解我国的国防、军事思想、世界军事、军事高科技、高技术战争等等,以便我们掌握基本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和纪律性,促进我们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这个教育中,我懂得了一些国防和军事知识,开始思考作为社会中的一个人,我应该怎样对自己的国家负责。让我不仅认识到自己对自己,或父母、朋友的责任,更认识到自己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在这个过程中,我了解了些中国国防力量,增加了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了解了一些军事思想,懂得了一些世界军事力量和战争,使自己的目光更加高远。同时,结合自己所了解的时政知识,我也认识到了现今全世界正处于一个“一超多强”的国际战略格局中,而我们中国处在特定的国际环境中,深受各种国际势力的影响或威胁的同时,加强国防建设、提高国民国防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比如,来自日本和西方的中国威胁论,国内xx分子的嚣张气焰,台湾统一问题的深受阻挠等,这些都无一不激励我们,要求我们在努力学习科技文化知识的同时,提高国防军事知识,肩负起保护国家,保护人民的重任。

总地说来,通过军事理论的学习,强化了我的爱国热情,了解了当今我国国防的形式与现状,各种军事高技术以及武装力量的基本概况,世界军事的形势、国际战略环境以及我国周边的安全环境,让我们学习到大量的现代军事知识,认识到了国防与国家安危存亡、民族荣辱兴衰的密切关系,提高了我们对国防地位、作用的认识,树立了牢固的国防观念。“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些千古名训告诉我们:越是在和平条件下,越要居安思危,强化我们的国防意识.所以,军事理论教育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军事理论课小结(2):

最近一段时间,我与全校同学一起学习了军事理论课,通过国防大学的老师们生动形象的讲解,我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史、现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段时间的理论课对我来说也是一次全面的爱国主义教育,让我增加了伟大祖国的热爱,下面,我就谈谈我学习的一点体会。

学习中国军事力量这一课时,我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时的令人激动的情景:伴着气势磅礴的军乐,xx的亲切问候和受阅官兵的响亮回答,响彻十里长街。进入新世纪新阶段,xx对我军历史使命作出科学概括,军队要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回眸历史,凝望未来。党中央、xx坚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科学谋划着新世纪新阶段的兴军之策、强军之道。在军事理论的课程中,我了解到:胡主席对新时期新阶段军队建设提出了以下要求:以增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全面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按照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相统一的原则,推动军事、政治、后勤、装备等各个领域工作协调发展、共同进步;解决好思想政治建设的时代课题,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确保我军始终成为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按照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目标,依靠科技进步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高新技术进步生长战斗力;把以人为本作为重要的建军治军理念,始终坚持人民军队的根本性质和宗旨,尊重官兵的主体地位;积极探索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新途径新方法,推进经济、科技、教育、人才等各个领域的军民融合……这一系列富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治军方略,与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xx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指引着国防和军队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课改阶段性小结2篇


在教学方面的重点工作就是课改,课改也是每周部例会的必讲内容。

为了加强推动部里的课改工作,推动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模式的推广,高质量的参与课堂达标活动,部里为各班统一印制了班级小组“互助擂台”,并张贴上墙。每一个小组,就是一个小集体。在每一个小组的小表格内,有12个五星图,五星图的使用可以表扬到组,也可以表扬到人,一周一评,对自主互助课堂上表现积极的小组或个人,将其五星图的其中一个涂成红色。自实施这一措施来,班级课堂气氛活跃了,小组间合作的意识增强了,同时在班级内形成了浓厚的竞争气氛。为使这一措施进行的扎实有效,部内进行一月一评比,评出部里当月的互助擂台红旗小组,并张榜公布,提出表扬。

各学科备课组在平时的教学研究和集体活动时,也重点研究课改,而且将课改研究中的许多想法付诸实践。

如语文组毛林程老师,他在教学过程中,和其他学科有机融合,创立了一套适合自己特点的教学模式——以愉快教育为手段的大语文教学,利用自身知识储备和网络、报纸,杂志,书籍等各种信息渠道来拓展教学空间,扩大知识容量,并和社会热点,自己经历紧密切合,鼓励学生活学活用,大胆质疑,大胆发表自己见解,让语文课堂变得更开放,更厚实,更有趣,更有时代性,可以说语文课不再是支离破碎的知识灌输,而是充满真善美的人文熏陶。实践证明,这个做法高屋建瓴,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素养,培养健全人格,并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学以致用,为以后的深造打下极为坚实的基础。

数学组孟凡树老师,充分利用教师前后黑板,给更多的学生展示才能的机会;充分互助擂台,让小组之间展开竞赛:这样,既增强了同学之间互助合作的意识,又激发了学生比学赶超的竞争意识,可谓一举两得。

英语组韩丽霞老师,她在课堂对话环节上,采用三步处理法。读前听、听后学、学后读。学生参与意识强,气氛活跃。再如,她在布置作业时,采用作业超市的形式,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机会。

物理老师姚夕忠在讲分子的热运动时,分别给相临座位的两个学生每人一杯热水和一杯冷水,让他俩同时往杯子里的水中注入一滴红色墨水,过一会儿,就观察到热水中的红色墨水很快地而且均匀地扩散开来,而冷水杯中的红色墨水却仍聚集一团,扩散缓慢,几乎没有动静。实验表明,温度越高,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大,所以得出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速度跟温度有关的结论。这样,在实践中,通过自己动手做做,再进行自我分析、总结,学生就能透过具体的物理现象,理解并总结出抽象的分子运动的规律,从而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

化学老师黄爱波为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就要因题而异,通过巧妙的诱导,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如讲到中和反应时,把盐酸溶液滴到氯化钠溶液中没有什么明显现象,反问学生:是不是它们之间没有反应?如果不是,怎样证明它们之间的确发生了反应,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先探究,然后汇报这样,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便能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政治老师张楠,注重信息技术在政治教学中的运用。政治课一般都在上午第四节或者下午第一节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很容易走甚或睡觉,因此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学生好奇心强,大多喜欢直观、感性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能使学生进入情景,从而对学习任务产生兴趣。在政治课中有许多重点、难点,有时单靠老师讲解,学生理解起来费力,且枯燥无味,而运用多媒体新技术进行教学,增加教材的形象性、生动性。借助形、色、声、情、奇配合,它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易于学生掌握和利于知识的获取,从而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如,陈红梅老师,运用时政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知识和思想相统一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当今的时政新闻来学习知识,如在讲合法致富会结合三鹿奶粉事件、讲两会时就结合XX年3月的两会召开的内容、在讲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作用时就结合二十国峰会。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做到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知识和思想相统一。也使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体现,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初三一部的历史课更是丰富多彩。历史组的老师运用自己的“法宝”-----“欣赏和赞美”的眼光去对待他们,发挥我们的爱心,不是对学生的错误和缺点置之不理,而是换个角度看问题,叫他们换位思考,多想想自己的将来,自己的父母,在亲情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做到最适宜的自我控制和自我强化,特别是教着十二班的朱新惠和十一班刘立君老师这方面做的非常好,这两个班的历史课堂纪律出奇的好,正好印证了“亲其师,信其道”。富有人情味的教学方式,给了学生充分的信任,所以历史课堂是使学生培养自信的地方。历史组合理安排组织课堂,运用年级组的提出“擂台比赛、红旗小组”等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彻底实现了“教师教”向“学生学”的转变,教师上课轻松,学生学习紧张却快乐着,课堂之上不再是“教”的盛景,而是“学”的热情,枯燥的重复劳动不再有,取代的是互教互学的生机勃勃场面。

课改在初三一部正如火如荼的展开,当然,也会有许多不足之处,下一步工作重点在于:进一步完善巩固前面的课改成果,并在基础上学习新的课改理念,加强探索和实践,闯出更多的课改路子。

课改阶段性小结(2):

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基础教育课程体系随着社会的进步在不断发展。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均对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现行课程已出现许多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问题:诸如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缺乏整合性、综合性和选择性;课程内容繁、难、多、旧,偏重书本知识,脱离学生生活及社会发展;教学方法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评价方式过于注重甄别、选拔和淘汰,等等。面对挑战,基础教育必须通过深化改革的方式作出回答,而素质教育的提出便顺理成章地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与认同。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指引下,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将素质教育的精神和理念鲜明体现在各学科课程中,努力实现素质教育课程化,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史性的必然选择。

音乐课程做为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和必修学科,多年来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问题,尤其是音乐课程是整个基础教育中的薄弱环节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离素质教育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还难以跟上21世纪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的步伐。因此,在音乐教育面临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的今天,如何加强音乐教育自身的建设,完善音乐课程体系,推进美育的发展,已成为摆在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和紧迫的课题。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研制正是在这样一个大的改革背景下进行的,是适应当前基础教育整体改革和音乐教育自身发展的一大举措。《标准》的研制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体现《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指导思想,在认真总结和充分吸收国内外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力求超前与创新,在立足中国教育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力求面向世界,为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个学期来,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亲身参与课堂教学改革,深入领会课程的基本理念,开拓思路,创新方法,以音乐为本,以育人为本,全面实现课程价值和课程目标,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课堂教学改革。

1.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

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将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引导学生喜爱音乐,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充分挖掘作品所蕴涵的音乐美,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通过音乐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及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丰富审美情感,发展审美想像,深化审美理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因材施教

课堂教学是学校音乐教育的主要渠道,学校和教师要为全体学生提供足够的音乐教学时间、空间和条件。学生音乐能力的客观差异,要求教师对所有学生给予普遍的关怀和鼓励,使他们充满自信地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对音乐特长学生应给予相应的指导,并引导和鼓励他们关心集体的音乐学习。

3.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音乐教学活动应该是过程与结果并重,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梁。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交流互动关系。教学形式应灵活多样,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创设充满音乐美感的课堂环境。要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便于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便于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