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十五"期间民族工作总结

时光荏苒,流年似水新一阶段的工作正在向我们招手。那么我们可以开始写这一段时间工作总结了,总结是事后对某个阶段的学习或工作情况作加以回顾检查并分析评价的书面材料,写工作总结时需要包括哪些方面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回顾"十五"期间民族工作总结”,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回顾"十五"期间民族工作总结回顾"十五"期间民族工作总结
“十五”时期,是我区综合实力提升幅度大、城乡面貌变化快、人民群众受惠多、经济社会发展较快的时期之一。五年来,在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全区各族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贯彻执行中央、省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的决定,我区的民族工作在发展少数民族经济、文化、教育、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为使少数民族群众充分享受国家对少数民族的优惠政策,我区积极根据本省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很好的维护了我区少数民族群众的合法利益。认真做好党和国家民族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不断加大民族政策制定工作力度。
我区历来十分重视党和国家民族方针政策的宣传学习。为帮助广大干部群众学习理解《民族区域自治法》、《黑龙江省民族乡条例》、《黑龙江省城市民族工作条例》、《黑龙江省民族教育条例》、《黑龙江省清真食品生产经营管理条例》和大发[2002]12号文件,将其内容作为2001年——2005年普法的重点内容,利用下乡宣传、会议宣讲、发放宣传单等方式宣传、讲解民族政策,使人们了解、掌握民族政策知识。多年来,每一次的宣传活动都能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在宣传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以群众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2004年,结合省民委开展“民族政策、法规宣传月”活动,我局积极响应号召,为迎接大兴安岭地区开发建设40周年迎庆活动,8月14日,开展了民族政策、法规宣传周活动。我们采取在新世纪广场及加格达奇区人民政府门前悬挂标语横幅并设立了宣传台,为了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我们还请来了老年秧歌队,协助宣传。在宣传游行过程中,由身穿民族服装的工作人员向过往行人发放宣传单,广大群众对我们的宣传形式十分关注,纷纷前来索要宣传单,共发放宣传单5000余份,宣传手册上百册,还通过电视台和报社等新闻媒体向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民族政策、法规的宣传。利用好鄂伦春族下山定居50周年纪念活动有利契机,积极开展普及民族政策、民族法规、民族知识的宣传活动,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民族工作,关心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良好氛围,我局协调行署广播电视局制作了专题片《巨变》连续10天在大兴安岭电视台上播出,还组织了15篇专稿在《大兴安岭日报》上刊发。我区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省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共黑龙江省委、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的决定》(黑发[2000]11号)文件,于2002年起草并实施了《中共大兴安岭地委、大兴安岭地区行署关于贯彻落实黑发[2000]11号文件精神的实施意见》(大发[2002]12号)。2005年,会同地委统战部、地区人大、地区政协等有关部门,开展对大发[2002]12号文件执行情况的检查工作,并写出了《关于检查县区贯彻落实大发[2002]12号文件精神情况的报告》上呈地委。同年,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还起草了相应的实施措施。
大力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各项事业每年,我局都深入少数民族地区,及时了解少数民族群众的困难,力所能及地帮助解决困难。做好每一年民族资金项目的申报和落实工作。我区“十五”期间在两个鄂伦春民族乡的资金投入上加大了力度。2001年---2005年,省、地、县各级部门在民族乡经济建设方面总投入资金达3506万元,其中,省投入资金1300万元,行署投入1227.8万元,县政府投入978.5万元。比“九五”期间(1996年---2000年)资金投入总数增加了近5倍,这些资金分别使用于乡村公路、水电设施、民族教育、文艺科技、卫生、种养植业等项目这些资金的注入对两民族乡村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民族乡经济发展通过政策扶持、资金辅助等方式,较“九五”期间有了长足的发展。粮食总播种面积由3018公顷增加到3957公顷,主要农作物大豆总产量由1608吨增长到4280吨,并且较“九五”期间的传统农业生产新增加了绿色作物种植;民族乡畜牧业发展大跨步提高,大牲畜存栏由“九五”末期的1074头,发展到现在的5195头,增长近5倍;农村合作经济收益,由“九五”末期的2613万元增加到现在的4285万元,增长了近2倍;人均收入由2524元(997户)增长到“十五”末期的3134元(1637户),增长了610元。随着经济的增长和人民生活需求的提高,我区将民族工作重点之一投放在改善民族乡村人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上来,利用少数民族发展资金、鄂伦春族生产生活资金和鄂伦春族下山定居50周迎庆活动投入等资金,积极为两个民族乡改善基础设施。2003年,为庆祝鄂伦春回顾"十五"期间民族工作总结

回顾"十五"期间民族工作总结族下山定居50周年,省、地、县、乡各级党委、政府对迎庆工作十分重视,共为两个民族乡确定迎庆建设项目25个,累计投入各类资金1693.3万元。“十五”期间,共为两个鄂伦春族乡解决了乡医院门诊楼、乡中心校教学楼、安装了鄂伦春族乡村自来水网、修建了乡村水泥公路、兴建十八站鄂伦春民族乡文化站、新建白银纳鄂伦春族风情园、维修输变电线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比较“九五”期间,改善了医院、学校低矮潮湿、危房的状况,分别建起了1600平方米的医院门诊楼和2000多平方米的教学楼;结束了人们多年来饮用地表水的状况;丰富少数民族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组建了文艺队活跃在乡村文艺舞台上;现在两个鄂伦春民族乡有12个行政村,其中民族村2个,通电村10个,其中通国电村1个,通邮村12个,通路村9个,通自来水村3个,通电话村10个,通有线电视村11个。我区积极参加历届“全省少数民族运动会”和“全省少数民族文艺汇演”活动,均取得了优秀的成绩,特别是2005年第四届全省少数民族文艺汇演,我区代表队收获颇丰,共取得声乐类、舞蹈类、词曲创作等类的9个奖项,被评优的舞蹈《快乐的鄂伦春族少女》作为获奖优秀节目参加了汇报演出。“十五”过后,盘点民族工作的收获,喜人的亮点很多,2004年,召开了全区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共表彰了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15个,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67人;同年,行署民族宗教局被省民委、省宗教局评为“争先创优活动”优秀单位;2005年,大兴安岭地区行署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同年,行署民族宗教局被省政府授予“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回顾“十五”期间的种种收获,站在新的起点,坚持科学发展,我们还应清醒认识到在民族工作前进中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问题:民族经济结构还不够优化,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任务艰巨;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民族乡村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农民持续增收困难;收入差距拉大,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和改革攻坚的难度增加;民族工作的政务服务水平还需提高。我们一定要增强历史责任感和忧患意识,认真对待和解决这些长期积累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以百倍的信心和干劲,认真做好“十一五”期间的民族工作。回顾"十五"期间民族工作总结

GZ85.cOm更多工作总结范文延伸阅读

十五期间工作总结


十五期间工作总结

十五期间工作总结
“十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
“十五”时期(20xx年至20xx年),是东兰改革与发展在攻坚克难中不断开拓前进和经济社会取得快速发展的时期。五年来,在市委、市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带领全县各族人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和十六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一个目标、三个提升、四个带动”的工作思路和实现富民兴县奔小康的目标,牢牢抓住西部大开发、新一轮扶贫开发和东巴凤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的机遇,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励精图治,积极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切实抓好社会稳定,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一、国民经济持续稳步发展,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据统计,20xx年预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20xx万元,比“九五”期末的20xx年增长51.4,年均增长8.6。其中第一产业预计实现增加值29100万元,比20xx年增长4.8,年均增长0.9;第二产业预计实现增加值23880万元,比20xx年增长163.2,年均增长21.4;第三产业预计实现增加值29020万元,比20xx年增长64.1,年均增长10.4;财政收入预计实现9700万元,比20xx年增长134.9,年均增长18.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69000万元,比20xx年增长201.3,年均增长24.7;城镇居民预计人均可支配收入6030元,比20xx年增长46.1,年均增长7.9;农民人均预计纯收入1545元,比20xx年增长50.6,年均增长8.5;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39‰。
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为目标,深化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突出特色农业、优势产业建设,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农村经济保持了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20xx年,全县农林牧渔业预计实现总产值46800万元,比20xx年增长8.6,年均增长1.7。
1、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坚持把粮食生产放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首位来抓,在退耕还林的全面实施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而使粮食播面不断减少的情况下,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产,稳定总量,稳定人均有粮。“十五”期间,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年稳定在27万亩左右,同时通过良种推广和开展各类高效农业示范建设,不断提高粮食亩产量,确保粮食稳产。20xx年全县粮食总产量预计达5500万吨,比20xx年减少700万公斤,人均预计有粮195.7公斤。
2、特色优势农业快速发展。“十五”期间,以退耕还林工程为重点的林业生产,共完成人工造林11955.7公顷,与“九五”期间相比增长9.8。20xx年,全县林业用地面积15.2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140万立方米,全县森林覆盖率为64.9(含灌木林),比20xx年高十五个百分点。具有东兰特色的优质板栗、八角面积由20xx年的12.5万亩、1.6万亩增加到20xx年的21.5万亩、5.66万亩,“百里板栗”长廊带已形成规模,板栗年产量达8000多吨,20xx年国家林业局命名东兰县为“中国板栗之乡”,引进了安徽华泰集团到东兰投资兴建板栗加工企业,为进一步做大做强东兰板栗产业创造了条件。围绕河丰药业公司实施的中药材生产基地,已建成猫豆生产基地2.5万亩、喜树7.4万亩、肿节风100亩、萝芙木人工栽培200亩,同时与广东中山大学联合投资1800万元进行岩黄连、猫豆、喜树、肿节风中药材gap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已全面实施,东兰正向桂西北中药材生产基地县的目标迈进。抓住“东桑西移”和浙江花神丝绸集团落户东兰的有利时机,建立起“公司 农户”桑蚕生产联营机制,全县桑园面积达6550亩,养蚕户达4000多户,预计20xx年鲜茧产量达150吨以上,产值达270万元以上。
3、水产畜牧业持续稳步增长。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依托,以增收为目标,突出稳定生猪生产,大力发展特色养殖,全县水产畜牧业持续稳步增长。20xx年全县预计畜禽出栏为猪16.21万头、牛1.47万头、羊12.82万只、家禽105.7万只,肉类总产量16300吨,分别比20xx年增长9.67、30.1、40.26、72和20.6;全县预计水产养殖面积1.8万亩,水产品产量达1891吨,分别比20xx年增长151、64.43。20xx年全县牧渔业产值预计达21539万元,人均收入650元,分别比20xx年增长72.9、240。地方特色养殖量和水产名特优产品比重逐年增长,20xx年预计全县乌鸡出笼37.5万只,20xx年中国特产之乡推荐组委会命名东兰县为“中国三乌鸡之乡”;全县已建成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基地3个,

十五期间工作总结第2页

养鱼面积6800亩。
4、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得到不断加强,农村生态能源建设得到快速推进。“十五”期间,累计投入资金2143万元,先后完成77处133公里水利渠道、65处装机总容量为986.5千瓦的电灌站、6个水库的除险加固和10108个总容量为61万立方米地头水柜的建设任务,极大改善了灌区农田的生产条件。加快小流域治理,改善流域生态环境。五年来共投入5388.35万元完成兰木、切学、武篆、上圩河堤、东平河小流域治理工程和城区防洪整治一期工程,防洪堤总长达8.9公里,有效地保护了当地3000多亩农田和3万多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全面实施13个乡镇供水工程和70处农村人饮工程项目建设,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村9万人的饮水难和饮水不卫生问题。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文明新农村为目标的沼气池项目建设得到快速推进,“十五”期间,全县共完成沼气池建设34730座,20xx年全县累计共有沼气池37328座,是“九五”期末的1336,沼气入户普及率达70.52,排在全国县一级的前列。
三、国有企业改制全面完成,特色资源型工业体系初步形成
认真落实“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以实现“国有资本和职工身份双退出”为目标,全面推进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一是用好用足政策,消化企业债务。针对全县11家国有工业企业长期负债经营,大都资不抵债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国家金融政策,由政府出资2540万元,先后处置了制药厂、压力锅厂、机械厂等11家国有企业在工行、农行、华融公司、长城公司的债务共2.2亿多元,赎回这些企业在银行的贷款抵押物土地证和房产证,为处置企业有效存量资产,筹集企业改制资金创造了有利条件。二是规范操作,照顾职工利益,确保改制平稳过渡。在企业改制工作正式启动前,聘请具备资质的河池市华信会计师事务所对每个企业的资产及经营情况进行严格审计评估,全面摸清家底,为企业改制方案的制定提供详实可靠的依据。对每个改制的企业,做到调查先行,方案在先,实行一厂一议、一企一策。在对职工身份置换的经济补偿中,严格按照上级有关文件规定的标准执行,全县国有企业职工平均获得经济补偿1.2万元,最高达3.2万元,全县用于职工身份置换补偿金达2463万元。同时完善社会保障措施,为职工补缴养老保险金391万元,补缴失业保险金67万元,偿还职工集资款及其他欠款203万元,支付退休职工医疗保险181.3万元,支付伤残职工补助金14.7万元。目前,全县11家国有工业企业已全部完成改制工作。
在全面推进企业改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势,以资源换技术,以产权换资金,用优势企业和品牌招商引资,共引进项目86项,引进资金4.6亿元,其中工业项目14个,到位资金3.8亿元。先后引进安微华泰集团投资兴建华海食品公司、浙江花神丝绸集团兴建缫丝厂、哈尔滨晓声广告集团广西灵峰药业公司整体并购河丰药业公司,为加快发展中药材加工、板栗加工、丝绸加工及建材生产等优势产业,重新构建具有东兰特色的资源型工业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20xx年,全县工业预计实现总产值28860万元,比20xx年增长260.8,年均增长29.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20xx0万元,比20xx年增长427.4,年均增长39.5。
四、努力培植财源,财政收入快速增长
按照一手抓保基数,一手抓财源建设的思路,把财政增收作为经济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全县可用财力大幅增加,20xx年全县可用财力为6688万元,20xx年预计增加到1.7亿元。“十五”期间,全县预计完成上划中央“两税”收入135135万元,比“九五”期间的4093万元净增131042万元,年均增长17.76;预计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8743元,比“九五”期间的9234万元净增加9500万元,年均增长12.67;预计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支出77490万元,比“九五”期间的33840万元净增43650万元,年均增长18.00。
五、交通建设发展迅速,乡村公路网络逐步完善
“十五”期间是我县交通史上从未有过的高投入、高产出时期。按照“构建骨架,延伸村组,完善网络,提高等级”的总体思路,以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交通项目为重点,全面推进县、乡、村三级路网建设。一是大会战交通项目如期顺利实施。东九二级公路、东巴二级公路、东兰(弄英)至巴马(练乡)三级公路共完成投资4.4205亿元,新(扩)建177.608公里,其中东九二级公路于20xx年6月10日开工,20xx年5月竣工,全长59.39公里(东兰段31.844公里);东巴二级公路、东兰(弄英)至巴马(练乡)三级公路于20xx年11月27日同时开工,20xx年7月全部竣工,全长分别为68.05公里(东兰段38.78公里)、50.168公里(东兰段26.261公里)。二、三级公路的竣工和投入使用,结束了东兰境内无高等级公路的历史,打破了制约东兰经济发展的“瓶颈”。东凤三级油路、东天四级油路两条县际公路,共完成投资1.1168亿元,改扩建163.268公里,其中东凤三级公路于20xx年动工,20xx年5月竣工,全长54.88公里,总投资3963万元;东天四级油路于20xx年9月动工,20xx年6月竣工,全长108.388公里(东兰境内83.3公里),总投资7204.9105万元(东兰段投资5537万元)。通乡油路共完成改建6条97.19公里,总投资3401.64万元,工程于20xx年6月全部竣工投入使用,在全区同类水平的县中,率先实现乡乡通三级以上柏油路的目标。通村四级砂路共完成改建和新建65条496.1公里,工程于20xx年9月动工,20xx年初全部竣工,全县87的行政村通了四级砂石路,提前五年实现自治区提出到20xx年70的村民委所在地通等级公路的目标,并且高出17个百分点。二是以工代赈和扶贫公路建设项目全面完成。先后实施东里至巴马西山弄索四级公路(红军路)6.58公里、巴英至堂房四级公路23.5公里和村屯级道路716条946公里。“十五”期间,全县通等级公路总里程增加到1929.7公里,成为广西公路网结构最完善的县份之一。乡村公路的建设,不仅解决了农村行路难的问题,而且为沟通城乡物质文化交流、发展农村经济起到极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在抓好路网建设的同时,强化公路养护,依法征收交通规费。五年来,共完成管养公路636.796公里,管养率达100,每年管养线路好路率均超过上级下达的指标。完成征收交通规费2670.71万元,每年均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征收任务。
六、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成绩
(一)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1、重点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教育目标。全县“两基”人口覆盖率和初中毛入学率分别达到89.3和119.7,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达99以上,辍学率控制在1以内,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率达95以上,初中生辍学率控制在3%以内,青壮年文盲率控制在4左右,实现了扫除青少年文盲。特殊教育入学率达67。15周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5.8年,每万人口中拥有在校大学生103.5人,高中生100人,初中生457人。截止20xx年10月底,全县已有11个乡镇通过县、市级“普九”达标验收,占全县乡镇总数的82.14%。高中阶段教育规模迅速扩大,东兰高中跨入了市级普通示范高中行列,被列入自治区级示范性高中建设。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得到进一步发展。全县接受各种学历提高层次教育和非学历中等职业教育毕(结)业的人数分别达到1600多人和65400多人,均比20xx年增3倍以上。
2、紧紧抓住“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基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教育项目工程”、“东巴凤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教育项目工程”等项目的实施,全县农村中小学新增校舍9.47万m2;中小学校舍危房面积从20xx年的31.3下降到17.6;普通高中、初中、小学生均安全校舍分别为10.2m2、6.59m2、5.49m2,比20xx年提高了4.18m2、2.54m2、2.22m2;生均教育仪器设备值分别为8万元、41万元、63万元,比20xx年增加了7万元、14万元、15万元。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均得到明显改善。
3、进一步落实以县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顺利完成撤消23个乡镇教育组。20xx年顺利完成公开招聘80名中小学教师招考录用工作;20xx年,较好地完成293名代课教师的录用和辞退工作。
(二)文化体育事业持续发展。建成了建筑面积为530平方米的文物库房,上级扶持70万元重建的文化馆即将启动,投资160万元的新电影院建设正在施工中。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把东兰的铜鼓文化推向全国,20xx年5月被自治区文化厅授予东兰县“广西铜鼓艺术之乡”称号。东兰县壮族山歌剧团受到中宣部、国家文化部的嘉奖。结合东巴凤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先后完成了全县14个乡镇文化站标准化建设,各种配套设备比较齐全,图书藏量由20xx年的5500册增到20xx年的12500册。乡镇文化站已经成为农村群众了解科学技术、掌握脱贫致富本领的阵地。
(三)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成效。全县共健全计生服务机构164个,其中县服务站1个,乡镇服务所14个,村服务室149个,固定资产为172.1万元,使用面积为7490平方米。育龄妇女生育水平基本稳定,年人口出生率为13.06‰,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39‰,总和生育率稳定在1.8‰以内,计划生育率为87.36左右。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累计为520.9万元。农村实行计划生育家庭户在扶贫项目、社会救济等方面给予优先照顾。
(四)医疗卫生工作成绩显著。全县共有公立医疗卫生机构18所,个体医疗机构51家,村卫生室73个。共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461人,其中副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147人,初级职称305人,平均每千人口拥有专业医务人员1.6人。共设病床425张,平均每千人口拥有病床1.5张。全县有卫生用房52385m2,其中业务用房30613m2,初步形成了比较健全的医疗预防保健网络。扎实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改革和卫生监督体制改革,撤销了原县防疫站和县皮肤性病防治站,重新组建了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监督所,理顺了职能关系。计划免疫追赶工作力度大,计免“脱帽”目标如期实现,成为全区先进典型。继续加强对鼠疫、霍乱、艾滋病、麻疹、结核病、肝炎、伤寒等重大传染病的监督监测、预防控制工作,基本实现妇幼“两纲”中的卫生目标;继续贯彻实施《母婴保健法》,创建和巩固“爱婴医院”,构建“母亲安全工程”,巩固和完善卫vi项目、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项目。
(五)广播电视事业稳步发展。共实施村村通项目300多个,解决全县约10万人听广播、看电视难的问题,全县广播电视覆盖率从20xx年不足40跃至65,边远山区群众看电视难的问题逐步得到的解决。
(六)科技工作卓有成效。共完成科研和技术开发项目近20项,争取到项目建设资金3000万元以上,项目涉及农业、畜牧、水利等各行业各领域。
七、社会救助体系日趋完善
城市低保工作稳步推进,累计保障7910户、17863人次,共发放低保金670万元,低保对象人均差额补助标准由原来的55元提高到63元。为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发放《再就业优惠证》692本,解决130个就业困难对象实现再就业。累计下拨救灾救济款580万元,下发棉被4315床、蚊帐8960床。发放特困户救助证8502个,发放医疗救助金13万元,使农村特殊困难户享受医疗救助。全县五保对象2517人,乡镇敬老院12所,五保村15个,县光荣院1所,社会福利院1个,共集中供养各类民政对象380人,提高供养标准,每个五保对象按新标准每月30元发放,基本解决了五保老人的生活问题。累计发放各项优抚经费近1000万元,落实最后一批红军失散人员及110名老复员游击队员的定期生活补助。顺利完成乡镇撒并工作,乡镇村服务农民群众的水平明显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人数每年都保持在4000多人,年年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指标。
八、电信邮政事业迅猛发展,综合通信能力不断增强
“十五”期间全县电信部门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电话交换机设备容量由1999年的3072门增至20xx年10月的28924门。乡镇程控交换开通由3个乡镇发展到现在的14个乡镇,其中程控接入网点新增16个,总数达36个,无线接入网基站由原来的1个增至现在的4个,无线接入电话信号基本覆盖全县所有村屯,固定电话用户达22320户,是1999年的4倍,无线市话用户数超过5000户,互联网在网用户达2500户,20xx年电信业务收入是1999年的190%。全县邮政事业稳步发展。20xx年邮政业务总量完成230万元,比1999年增长185.9,邮政业务收入完成250万元,比1999年增长70.1,在岗劳动生产率达5万元。
九、加强污染防治,环境质量明显提高
紧紧围绕实现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战略,切实找准环境保护与促进经济发展的切入点,强化环境监督管理意识和服务意识,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污染,做到既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又能严格依法管理好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全县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城区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红水河流域东兰段的水质保持ⅲ类水质标准;城区六种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均控制在市下达的指标范围内,并且逐年降低。生态保护得到进一步加强。20xx—20xx年全县兴建37248座沼气池,减少了生态植被的破坏,全县封山育林面积逐年扩大,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得到进一步加强。五年多来,全县通过环保行政审批项目354项,“三同时”执行率达95。
十、城市整体功能不断提高
以实施东巴凤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为契机,以提高城镇化水平,改善投资环境和生活环境为目标,加大市政设施建设的投入,增强县城功能,改善了投资环境,城市建设事业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局面。在城镇规划方面,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委托自治区城乡规划设计院完成县城及7个乡镇的总体规划进行调整修编,在县城改造扩建方面,县法院、县检察院、县民族中学、河丰药业公司、县武装部、县光荣院等单位已迁入县城改造三期开发小区办公居住,投资450万元的县公安局整体搬迁重建工程已完成基础工程施工,县公路局整体搬迁重建工程已经启动,县城城区面积由0.8平方公里拓展到1.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增加到2.2万人,流动人口增加到1.8万人,县城改造第三期工程竣工后,县城城区面积将扩大到1.68平方公里。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以参加市容整治“南珠杯”竞赛活动为契机,结合县城防洪整治工程的施工,投资1700万元完成了旧城区九曲河两岸河堤路的改造工作,投资500万元完成了县城文化广场建设,投资200万元完成了县城路灯改造,县城主街道人行道改造工程正在抓紧进行。
十一、招商引资取得重大突破
我们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的成果,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注入新鲜活力。“十五”期间,全县共完成招商引资项目187个,合同引进资金47150万元,实际到位资金27580万元。其中河池境外项目93个,总投资27400万元,实际到位29760万元;河池境内项目147个,总投资19750万元,实际到位27040万元。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有9个。
十二、电网结构趋于完善
供电部门固定资产总值达12498316.63元,购电量达1.7亿千瓦时,售电量1.5亿千瓦时,供电销售收入57484341.37元,上交税收3164324.51元。人均创税19777.03元,供电可靠率达98,电压合格率达95,设备完好率保持100。全面完成第一、二期农网改造工程,新建花香、兰木等7个35kv变电站,容量为15650kva。全县农网改造总投资额为7675万元,新架设35kv线路110.6公里,新架设10kv线路1118公里,新架设低压线路1536公里,新增(更换)配电变压器18270千伏安,改造台区695个。并完成了河丰药业、花神集团、板栗公司的配电网络建设。在直抄面积不断扩大的同时,做到抄表、收费、管理、服务“四到户”,保持电价稳定无反弹,有效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加快了农村的电气化建设步伐。
十三、库区移民生产生活得到明显改善
五年来,先后下拨资金125万元,解决内涝区群众的生活困难问题;投资132.78万元,完成人畜饮水工程113处,受益15848人;投资81.45万元,架设输电线路15处,受益4922人;投资101.33万元,改(扩)建道路35条,受益14628人;投资214.13万元,修建(维修)桥梁30座,受益12917人;投资71.26万元,修建生活码头39处,受益16114人;投资48.85万元,修建学校19所,受益2618人;投资16.22万元,维修水利项目9处,受益5862人;完成三石镇拉平、巴纳明渠排涝工程建设,解决了岩滩水电站库水引发的纳合片8195人内涝灾害问题,恢复耕地12496亩。充分利用库区水面资源,组织移民进行生产开发,全县拦网养鱼场发展到18个,面积达5000多亩,库区水面零星网箱养鱼1250多个。
十四、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得到加强
(一)人大充分履行监督职责。县人大先后听取和审议30项专题工作报告,作出8项决议、35项决定,共依法任免本级国家机关工作员223名,其中任免人大机关工作人员17人次、政府系统工作人员73人次、法院系统工作人员120人次、检察院系统工作人员17人次。为本级国家机关的正常运转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政协参政议政能力得到加强。五年来,县政协共组织委员开展专题调研活动25次,撰写调研文章和视察报告18篇,其中《关于我县乡镇撤并的调查报告》、《关于我县城区建设及管理情况的视察报告》、《关于我县民族中学教职工住房困难情况的视察报告》,都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加强对委员提案的交办督办工作,五年来,共收到提案250件、立案222件,立案率为88·8,办复222件,办复率达100,已落实和解决的有204件,占总立案数的91·9。县政协还充分发挥联系面广的优势,加强与区内外政协、党政部门及社团的联系和交往,先后组织外出参观学习50多次,接待区内外视察团300多人次,进一步增进了友谊,树立了东兰老区的良好形象。
十五、党的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扎实推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建立“干部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密切干群关系。以“三级联创”和“五村两规范”为载体,基层组织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全县14个乡镇党委实现“六个好”目标,148个行政村党支部实现“五个好”目标。各级领导班子素质得到增强,五年来,先后对586位领导干部进行考察,其中任前公示153人,任免488人次;向市委组织部推荐副处级后备干部35人,推荐县处级领导后备干部24名。党员队伍不断扩大,五年来,全县共发展新党员1383人。
十六、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果
以弘扬诚信和建立学习型社会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创建文明县城、文明行业和文明村镇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文明单位(文明行业)创建活动方面,先后有县邮政局等4个单位被命名为自治区文明单位,县地方税务局和县审计局等12个单位被命名为市级文明单位,新华书店等29个单位被命名为县级文明单位;武篆镇等4个乡镇被命名为市级文明乡镇,大同乡等2个乡镇被命名为县级文明乡镇;三石镇公平村等3个村被命名为自治区级文明村,武篆镇东里村等10个村被命名为市级文明村,东兰镇那亨村等6个村被命名为县级文明村。理论武装和宣传舆论工作成效显著。县委理论中心组成员共撰写心得体会文章800多篇,其中有100多篇在区内外主流媒体上发表。全县共在各种报刊上发表新闻稿件2500多篇(幅),其中在全国性报刊发表40多篇(幅),在省级报刊发表500多篇(幅),在地市报刊发表1900多篇(幅),20xx年和20xx年,连续两年被广西日报评为新闻报道先进县。
十七、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成效
紧紧围绕反腐败三项工作格局,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责任追究,深化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筑牢反腐倡廉思想道德防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有了新的进展。五年来,先后48次组织领导干部集中学习廉洁从政的有关规定,人数达10000多人次。着力解决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抓好纠风工作,全县共有268个县直和乡直单位、148个行政村(社区)实行政务公开,公开面达100。强化源头治腐工作,全县共公开挂牌出让经营性土地83宗,面积6308.1平方米,成交额1232.49万元,增值284.53万元。加大案件查办,严惩腐败。五年来,全县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各种违纪案件96件,挽回经济损失300多万元。
十八、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按照“打、防、控”一体化建设,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五年来,公安机关共破获刑事案件1090起,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597人,查获犯罪团伙64个244人;查处违法人员4079人,抓获逃犯56人。检察机关共受理审查批捕案件355件509人,批准逮捕320件457人;受理审查起诉案件332件480人,移送起诉332件480人。人民法院受理刑事案件411件,审结405件,判处各类被告562人。司法行政部门开展法制宣传活动125场次,出动宣传车208辆次,印发宣传资料79000多份。全县共调结各类矛盾纠纷2398起,调结率96.5%。全县实现了不发生暴力恐怖事件、不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不发生50人以上越级上访和其他进京滋事事件、不发生群死群伤等重大治安灾害和安全生产事故“五不发生”。
对全市“十一五”规划的几点建议
(一)建议将东兰县红色旅游纳入《规划纲要》。东兰县是中国早期著名农民运动领袖、人民军队早期将领韦拔群的故乡,是全国最早开展农民武装斗争的地区之一,是红七军的故乡和百色起义的策源地,是邓小平领导右江土地革命的指挥中心。东兰人民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和牺牲,在革命战争时期,有2259名儿女和6339名群众为革命献出了生命。在百色起义纪念馆的英烈名录中,有三分之二的烈士属于东兰籍,在该馆陈列的革命文物中,有三分之二出自东兰。经过血与火的洗礼,东兰涌现出五位共和国第一代将军(广西共18名),其中有上将韦国清,中将韦杰、覃健,少将韦祖珍、覃士冕。东兰也是广西革命遗址最多、意义最厚重的地方,在自治区确定的40处全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东兰有4处,占了全区的十分之一。此外,东兰境内还有众多重要的革命遗址。因此,建议将东兰县红色旅游纳入《规划纲要》。
(二)建议将东兰县库区生产开发纳入《纲要》。东兰属岩滩电站重点淹没区。1991年岩滩电站封闸蓄水后,全县库区及内涝涉及8个乡镇43个村489个村民小组10608户4.93万人,受淹面积达4.23万亩,受淹耕地达3.38万亩,受淹耕地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18.67。库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至今仍然十分脆弱,建议把东兰县库区生产开发纳入《规划纲要》。
(三)建议继续把东兰县基础设施建设列入规划盘子。东巴凤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实施后,东兰县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虽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由于东兰各方面建设相对滞后,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仍然主要依靠上级扶持为主,因此,建议把东兰县基础设施建设纳入《规划纲要》盘子。
(四)建议把红水河流域开发纳入《规划纲要》。红水河是广西的母亲河,流经东兰县境达115公里。红水河流域是广西的电力走廊,全区80的水电、火电项目布局在红水河流域。红水河流域还拥有丰富的旅游、农产品、中药材资源。因此,建议将东兰县红水河流域开发纳入《规划纲要》。

年度“群众满意基层站所"先进单位事迹材料


年度“群众满意基层站所"先进单位事迹材料年度“群众满意基层站所"先进单位事迹材料
近年来,月塘水务站紧紧围绕农村中心工作,服从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立足服务,精心组织,当好参谋,连续多年多次被上级主管部门评为先进单位,起到了典型示范作用。作风建设筑根基。荣誉面前如何进位,全站4名在编人员结合系统行风建设和先进性教育,开展了“如何多干实事,让群众得实惠”的大讨论。深入全乡11个行政村,开展站所作风建设的“下访”和农水工作的调研工作,邀请乡村代表来水务站进行座谈,请他们评判水务站的服务态度、工作质量,征求对术务站各方面工作的意见。兴利为民求实惠。由于该乡地处丘陵山区,全乡6万亩可耕地面积中,有4.5万亩属中低产田,粮食单产低、成本高,效率低。为尽快改变农业生产条件落后的现状,月塘水务站积极为党委、政府进言献策,制定规划,拿出方案,以致于政府换了一届又一届,但该乡的水利建设连续16年从未断档,实施的“推磨转圈”改造低产田做法受到了省、扬州市的高度评价。目前全乡开挖当家塘421口,疏浚河道25条25公里,配套中沟级建筑物120座,小沟级建筑3200座,水利基础设施改善有力提高了农业综合竞争能力,群众从中确了较多实惠。尤其是近两年,登月湖园区开发利用,万亩茶园绿色科技项目相继落户月塘乡,丘陵山区区域优势进一步显现。群众满意为准则。如何在工作中确保服务对象满意,该站提出了为农服务“六满意”目标。一是乡村水利规划让群众满意。规划出台后,征求群众意见,真正让大多数群众满意。二是工程质量让群众满意。每项工程聘请群众代表参与施工监督管理,群众不满意,不准继续施工,不组织验收。三是服务态度让群众满意。把相关的规章制度印发给基层,定期明查暗访为农服务过程中“五不准”规定执行情况。四是项目建设后续管理让群众满意。工程结束后立即与有关村组、个人落实管护合同,落实报酬,明确责任,奖赔兑现。五是适时服务让群众满意。对群众预约的服务工作,及时上门,不找借口,不推诿、不拖拉,对急需的服务随叫随到。六是站所自身建设让群众满意。规范服务程序,优化办公环境,对人员实绩月月考核公布,对站务工作月月公示,对办事制度细化上墙,努力以一流的服务取信于民,让群众对每个职工的形象满意。第1版权所有
年度“群众满意基层站所"先进单位事迹材料

民间民族文化艺术节活动总结


发展中的马路乡,孕育着历史悠久的屯堡文化

——高堡村民间民族文化艺术节活动总结

20xx年度高堡村首届民间民族文化艺术节活动于8月29日在高堡村硐口组落下帷幕,此次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参与面广泛,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与支持。

本届民族文化艺术节的目的是丰富高堡村屯堡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生活氛围,着力提高高堡村村民的文化品位,全面开展文化传播,促进民族文化交流,努力向着文明村前进,活动紧扣“增强民族团结,促进和谐发展”为主题的“民族团结月”活动,本次活动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增强民族团结,促进和谐发展”为主题,大力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突出了马路乡高堡村在党的领导下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活动的内容以集体比赛为主要形式,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篮球、民族舞蹈和卡拉为活动的主要形式,从筹备到结束历时近一个月,广大村民与参赛演员投入极大的热情,从组织发动到节目演出,马路乡政府、各村委及村民十分重视,认真准备,广泛参与,本届民间文化节活动开展了一系列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活泼、情致高雅,活动期间,整个会场充满欢声笑语,气氛欢快,其乐融融,各项活动均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为搞好本届民间民族文化艺术节,村委专门成立了组委会。各村组积极参与和支持,经全村人民的共同努力,加上乡政府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的支持。本届艺术活动成功的落下帷幕,艺术节期间,村委专门聘请专业人员做评委,对各项活动表演认真评比和总结,评出了优秀节目,并当场颁发奖品,极大增进了广大群众和各族民族间的友谊,进一步发展宣扬了马路乡的文化特色。

八月的马路,风和日丽,无花也艳;八月的高堡,稻浪普天,生机勃勃。在这美好的季节,高堡硐口的上空飘荡着那种让人心动震撼的歌声和笑语。

这种快乐带着一种艺术的魔力,艺术会让人生活的更加美好更加精彩,多彩的屯堡文化,多样的屯堡生活,捎给我们无限美好的期盼,这次活动融入思想性、艺术性、娱乐性、知识性于一体,本着“增强名族团结,促进和谐发展”的活动主题,创造了一个和谐文明的舞台,活动的举办丰富了村民们的民间生活,陶冶了村民们的审美情操,提高了村民们的综合素质,丰富了民族气氛,增进了广大群众和各民族间的友谊,进一步发展并宣扬了马路乡的民族文化特色,让村民们其乐融融的度过一个真正的民族团结月。

这次活动不仅体现了文化下乡,还发展了基层艺术,又挖掘了民族文化,更是迎合了“多彩贵州”的主题,不仅为马路乡的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还促进了全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镇“十五”期间工作总结


为了全面总结x镇“十五”计划五年以来取得的成绩和经验,以便深化对镇情的再认识,更好地完成好“十一五”计划的计划任务,我镇按黑政办发〔20xx〕68号文件的要求,就我镇“十五”计划的执行情况以及20xx年的工作情况与20xx年的工作安排做如下汇报:

一、我镇“十五”计划(20xx-20xx年)执行情况

x镇实施“十五”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带领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锐意改革,开拓进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文教、卫生工作:从“十五”计划实施以来,全镇的文教、卫生事业有了全面发展,全镇的初级教育完成率、小学毕业升学率、初中毕业升学率都达到了上级的要求,镇中心学校多次受到了市、县表彰;学校基础设备和师资队伍培养全面加强;组建农村成人技术教育体系。镇党委、政府通过广告宣传、亲情招商,把镇医院承包给阜新市韩义,其投资50万元,新上各种医疗设备,重新营业。现在我镇农民看病“小病不出门,大病不出镇”,使群众得到了实惠。

2、社会保障:充分发挥了民政部门的作用,强化了服务功能,五年来,为贫困群体解决很多实际困难。并且多方筹措资金,为敬老院翻修了房舍

3、建立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方面,在向农民提供信息方面进一步加强。

4、基础建设方面:水利设施建设方面已提前完成了计划目标;公路建设:三条线实现了村村通油路

5、有线电视成功地完成了与县联网,现在有线用户已达500户。

6、民主与法制建设:五年来,全面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十星级文明户”等评选工作,切实提高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实践能力,同时,全面展开了“四五普法”活动。

7、“两个基础”建设情况:(1)镇中小学分别新建了460平方米和530平方米的崭新校舍,镇里分别投入6万元、8万元;为中小学修善校舍、建围墙、修厕所,镇村分别投入0.5万元与4.11万元;购置教学设备,镇村投入1万元,使学校的校园环境得到了不断的加强和改善,教学质量在不断提高。(2)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以不断提高。

二、我镇20xx年工作情况回顾

20xx年年,x镇党委、政府率领全镇干部群众,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有关部门的具体指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县委十二届九次全会精神,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积极推进“三个转变”,促进两增,努力实现了我镇各项事业协调快速发展。回顾起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确定正确发展思路,壮大了我镇整体经济实力。

镇党委、政府把发展做为第一要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抢抓机遇、克难奋进,对外招商引资,对内调整结构,成绩显著。

1、招商引资成绩斐然。经过共同努力,全年招商引资资金到位额600万元,超额完成了全年任务指标。(1)大力发展木材加工业。按照县委提出的逐步把我县建成东北最大的木材加工基地的奋斗目标,镇党委、政府首先把招商引资的着手点放在木材加工上。经过努力,由北京赵英奇投资的常弘木业落户我镇,现在厂房主体部分已经建完。投资总额500万元,占地2.5万平方米,产品主要是细木工板。为了扶持常弘木业,我镇采取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首先为其构筑政策平台。积极提供厂地,帮助办理各种手续,由镇财政出资,主要领导多次陪同其到河北左各庄进行考察学习。其次构筑原料平台。对于镇内所有林木资源的采伐进行严格管理,保证常弘木业原料需求。并把原有的3家木材加工企业和常弘木业组建成我镇木材加工业协会,实现了产业链条衔接。(2)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为了实现农产品的资源优势向经济发展优势转变,借助外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由阜新王晓利投资重新启动了思泉酒厂及综合养殖场,用高梁酿酒,酒糟养牛,总投资100万元,酒厂已经投入生产,日产白酒3吨,养牛300头,年产值达300万元。(3)大力发展化工业。由阜新市张建华投资100万元兴建城西化工厂,生产工业及各种纸箱用胶,日生产20吨,每吨销售额450 元,年产量7000吨,年产值可达300万元,现在各种设备正在安装之中。(4)大力发展公用事业。原白厂门镇医院因经营不善,多年处于瘫痪之中。又因我镇地处两市三县交界处,距黑山、北镇、阜新各为35公里,农民看病十分困难。镇党委、政府通过广告宣传、亲情招商,把镇医院承包给阜新市韩义,其投资50万元,新上各种医疗设备,重新营业。现在我镇农民看病“小病不出门,大病不出镇”。

2、三产业发展速度较快。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鼓励农民发展二、三产业,我镇现有三产业业户525人,从业人员696人,多数从事餐、饮服务业和运输业。

3、产业结构调整效果显著。根据我镇的实际,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前提下,重点发展了高效农业、畜禽、林果三大主导产业,进一步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和大农业结构。(1)效益农业发展有新突破。20xx年全镇有棚室1000亩,其中新发展300亩;在石家沟村建立了1000亩早大白土豆生产基地,现在长势喜人;种植无公害花生20000亩;千斤谷、绿香谷、黑芝麻等特色小杂粮种植面积达2000亩。(2)畜牧业生产再上新台阶。我镇始终坚持“稳定猪禽,扩大牛羊”的发展思路,以发展养殖小区为龙头,促进全镇畜牧业快速发展。我们相继建设了一区、一场。即建成了檀屯村综合养殖小区和康屯村站牛养殖场,占地50亩,养站牛300头。现在全镇生猪饲养量8万头,禽35万只,牛羊较去年同期相比均所增长。(3)林果业实现新跨越。为了改善生态环境,进一步扩大林地面积,增加木材蓄积量,春季造林700亩,雨季200亩,秋季600亩;以发展优质果品为主,壮大我镇“两梨”产业优势,新栽果树300亩。使我镇逐步形成了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提高了农业的比较效益。(4)绿色认证有了新起色。我镇上下在绿色农业方面已经达成共识,发展绿色农业,可以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千亩豆角绿色认证正在进行之中。(5)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提高。为了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业战略性调整,有效地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机结合起来,我镇成立了以赵老六猪禽批发货栈为龙头,由53人组成的农村经济人队伍。提高农民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4、劳务经济快速发展。解决农民就业难,增收难问题,最便捷的方法就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我镇与西洋特肥签订了长期用人合同,坚持培训一批,转移一批,成功一批的原则,使更多的农民到非农产业就业。上半年劳务输出1200人,劳务输出收入达432万元,人均254元。

(二)按规操作,顺利完成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按照县委提出的实现四项改革的要求,理顺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实现公益性职能和经营性职能公开,精简和合理设置机构,精简压缩财政供养人员编制,推进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我镇于3月18日召开党委会,成立了人事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实施方案,3月19日召开改革动员会,拉开了我镇改革的序幕,在改革过程中,坚持原则、加强领导,严格程序、严肃纪律、加强管理、搞好宣传、阳光操作,历时10天时间,经过文化考试、民主测评、组织考核、顺利平稳地完成了这次人事制度改革。改革结果是事业单位由原来的11个,调整为6个,精简比例为45.5%;全额拨款编制由原来的29人,精简到17人,精简比例为41.%;自收自支编制由原来的13人,精简到10名,精简比例为23.1%。

(三)虚功实作,党建精神文明工作取得了新成绩。

1、加强组织建设。进一步提升了村级党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以“三级联创”活动为载体,扎实开展了“十带头党员标兵”活动,全镇共评出“十带头党员标兵”40人。

2、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端正了干部作风,树立了良好形象,深入学习两个《条例》,认真开展了警示教育活动,制定了严格的处罚制度,坚决刹住了领导干部参与赌博的歪风。

3、加强思想建设。切实提高了领导干部执政能力。上半年认真学习了中共中央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县委十二届九次全会精神,重点理解把握了“突出一个主题、促进两增、推进三个转变、实现四个新突破”,明确了我镇发展方向,提高了领导干部的政治素养和精神境界。

4、精心设计载体,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不断引向深入。白厂门镇党委、政府非常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逐年投资,每年都有新变化。上半年清理“四堆”3万延长米,栽花6万株,3000平方米,村屯绿化共栽树1万株。

(四)基础设施完善,社会各项事业实现新突破。

1、镇财政投资20万元,修缮房屋、装修办公室,改善了机关干部的办公条件;政府院内栽花1000平方米,美化了机关环境;镇财政投资1万元改造了中学食堂,优化了师生的生活环境。

2、计划生育、教育、卫生全面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务。

3、有线电视成功地完成了与县联网,现在有线用户已达500户。

4、以创建"平安乡镇"活动为载体,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我镇以巩固和强化基层治调组织职能为重点,以创建"平安乡镇"活动为载体,以维护社会稳定为目标,扎实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为我镇的经济发展创建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年初以来,党委成员以上的领导干部包村,一竿子插到底,责任到人,处理问题,解决矛盾,对群众敏感性问题,变上访为下访,能够解决的及时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和群众讲清政策,努力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对群众上访做到不推、不拖、不躲,提高办事效率。致使我镇上全年没有发生一起县级以上的上访事件。

(五)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财政税收工作进展顺利。

20xx年我镇财政税收总任务为19.12万元,其中国税1.72万元,地税17.4万元,一般预算内收入15.3万元。全镇的税收工作人员广挖税源,杜绝人情税,确保税金足额入库,从而为全镇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存在的问题:一是思想不够解放,研究问题思路不宽,开展工作方法不活;二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大,用发展工业理念谋划农业的意识尚未完全形成,没有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事龙头企业。三是创新意识不强,工作缺少创造性。

三、20xx年我镇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工作上下功夫,争取获得突破性进展:

20xx年主要奋斗目标:工业经济总量实现翻一番,达到()元以上,财政收入有较大幅度增长;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增长率()%以上;计划生育全面巩固提高,社会基本稳定,投资环境明显改善。
(一)以发挥资源优势为立足点,深入持久地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充分挖掘自身优势,抓紧对现有资源的开发。

1.我镇地下资源十分丰富,泥炭、陶土及煤矿都具有开发价值。我们在争取煤炭开采国家立项的同时,积极与有意在泥炭和陶土方面投资的业内人士洽谈,争取年内落地一家投资百万元以上的企业。

2.帮助引导镇内两个龙头企业锦州金鑫石英砂有限公司、金牛玻璃瓶制品厂走出困境,恢复生产、实现盈利。

3.坚持安全第一,警钟常鸣,继续抓好我镇煤矿的安全生产工作,坚决做到不达标不开业,不安全不生产。

4.大力推出劳务输出,继续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继续与西洋集团和各地企业联络,建立良好的劳务供求关系,组织农村剩余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二)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不断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推动养殖业和林果业向纵深发展。

1.发展高产高效农业,增加农作物单位面积的收入。主要做好两件事,即引进食用菌和沼气三位一体技术,推广大田玉米和花生的无公害种植,继续扩大头台村、石家沟村、韩屯村、八家子村的棚室面积。

2.做好畜禽的改良、防疫,加快养殖业结构调整。根据市场行情扩大养殖规模,确保年内实现生猪饲养量15万头,牛羊饲养量都有所增长。

3.加快林果业发展,不断改善生态环境。搞好果品蔬菜的绿色无公害认证,进一步建设和扩大锦丰梨、苹果梨生产基地。

4.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搞好黑土区治理工程,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促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协调发展。

5.搞好农业科技推广,坚持科技兴农,科技致富。农业科技部门要定期举办农业科技讲座和各种实用技术培训班,力争建成一个新果试验园,种植板粟、大樱桃、大红枣等。

(三)促进党建精神文明和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为经济建设保好驾、护好航。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以党的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作风建设为依托,深入开展党建和精神文明工作。

2.充分发挥公安、司法职能部门的作用。健全三级调解网络,使调解率在100%,调解纠纷率达95%以上,积极开展“四无”工作,防止民间纠纷激化率100%,做好刑事释放人员安置帮助工作,确保一方平安。

3.确保广播电视联网成功,提高收视质量,年内有线电视用户争取达到1000户。

4.维修各村的村路,做好村村通工程。

5.抓好计划生育工作,改善人的生育观念。实行优生优育,坚决制止计划外生育,如发生计划外生育,追究主管人员和相关负责人的责任。

6.做好民政工作。管理好敬老院,使各种扶贫款、救灾款、复转军人款、三老款按时发放到位,杜绝土葬。

7.做好文化、民兵、群团、妇女工作,创造和谐的经济发展环境。

继往开来,责任重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x镇党委、政府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在县委十二届九次全委会的精神鼓舞下,努力推进三个转变,实现白厂门镇经济更加繁荣,人民更加富裕!

中共x镇党委

x镇人民政府

20xx年1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