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德育教育的几种方法

我们要珍惜时间,终于要完成这段工作了,写一份工作总结是我们在这阶段工作的最好方式。做好工作总结,可以提升我们的工作能力。我们在写总结时需要注意哪些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你带来的2020年德育教育的几种方法,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要从中小学的德育工作抓起。学生的活动大多数是以班级形式出现的,所以班主任是德育工作的先锋者和主导者。每个班主任必须学会做德育工作,掌握好德育教育的方法。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认为以下几种方法还是行之有效的,还是符合教育规律的。

一、以理解、尊重为基础,以爱心为出发点。理解就是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心理实际和生活实际。班级德育工作的开展,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必须遵守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一分析、处理问题的原则。尊重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待人。中学生的人格尤为重要。作为一个班主任、一个老师即使学生犯了错误,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也应尊重学生的人格谆谆教导学生才能取得教育的效应。一味的训斥,只能促成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更不能用挖苦、讽刺伤学生的心。教师对学生的理想尊重,就会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愉快。其次老师要从爱心出发,爱心出发即是进行教育的前提,班主任要关心爱护班级的每一个学生,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批评教育,是预防生铁炼不成钢,是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健康成长,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成材。老师有爱心,学生也能更加爱戴老师,有利加深师生的感情,以使充分发挥情感教育作用。

二、量化管理抓落实量化管理原来是经济管理中的一种方法,用来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其可行性和操作性也是很强的。叶圣陶说:“无论是改掉学生身上的一个坏习惯,在一开始都要以一定的压力来强制。”量化管理就是在民主的基础上产生一种强化的措施。心理学还告诉我们,青少年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制力,他们不仅是教育的客体,同时又是认识的主体。已具有一定的控制和调节自己行为的能力。因此量化管理,又是提高学生自我管理和教育能力的好形式,量化管理以学生的自我管理和教育为出发点,以《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基础,通过从整体着眼,从细处着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以达到开展班级德育工作,提高学生德育素质为最终目的。如:中学生守则要求学生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为个迟到问题,班级就是经过点名、登记、相应的处罚,以至培养学生遵守时间制度,自觉安排好上课学习的时间。又如:不乱扔纸屑果皮的问题,班级有检查,罚扫地等管理制度,来克服同学不注意环境卫生的不良现象,促进学生养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当然,德育工作除了学校、班级,还要家庭、社会三方面一起来实现量化管理,才可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学习、生活有很多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班级即是学生的一个大家庭。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对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也是起了一定的作用。作为一个成功的班主任,首要的工作就是抓好班风的建设,有了良好的班风,可以使学生在外部的影响中的作用是积极向上的。班风好的班级后进生少,就是因为良好的环境促进了后进生的转化,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

四、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竞争心理。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竞争。如何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心理,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为了增强同学们的竞争意识,我们在班级组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互帮小组,各小组进行评比,使同学们开展友谊竞争,从小组开展竞争,到好的同学之间开展竞争,中等同学之间开展竞争,较差的同学也不愿落后,使比、学、赶、帮在班级蔚然成风,实际上每个同学都愿意向上的,都愿意成为一个好学生,有竞争就可以不断产生动力,就能激励每个学生不断取得进步,最终促进学生德育素质不断提高。

转贴于

GZ85.com更多工作总结范文扩展阅读

2020年探索学生主体参与的德育教育方式


德育工作不仅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我国历来崇尚“德才兼备”,德为先。我国的教育方针也规定“……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这里,把德育摆在了首要位置。由此可见德育的重要性。然而,德育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是非常尴尬的。德育往往成为学校提得最响的,抓得最软的一项工作。德育活动注重过场,德育教育流于形式,德育实效较差。于是就出现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一方面教育者叫苦不迭,埋怨学生轻视德育,德育活动不好搞,没法搞。另一方面学生抱怨德育活动没意思,假装正经,装摸做样。难道是德育真的没了市场,学生不再需要德育了吗?

经过调查表明,绝大部分学生对进行德育教育的必要性是持肯定态度的。但是,学生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满意程度一般较低。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一是缺乏社会实践。学生不满意只是在课堂通过教师讲解来获得德育教育,他们希望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这个大舞台,在实践中去体验去感受。二是不喜欢在教师操纵下的教育方式和内容。学生喜欢自己搞活动,喜欢开放式的,活泼的教育活动。他们不希望自己是一粒任人移动的棋子,更愿意在活动中自己把握自己,从而得到教育。在调查过程中,一部分教师也表现出对学校德育工作的一定程度的不满意,主要体现在德育工作的方式和方法上。由此可以推论:造成德育工作实效低的主要原因不是需不需要德育的问题,而是如何进行德育的问题,也就是德育工作方式方法的问题。

一 造成德育工作实效差的主要原因。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同时具有两种功能: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和满足个人发展需求。这两种功能是有机统一的一个整体。社会发展需要个人发展且制约个人发展;个人发展推动社会进步。个人素质的全面提高必将推动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最终促进社会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个人和社会统一原理在教育功能论中的体现。

传统教育实践忽视了教育满足个人发展需求的功能,一味强调教育的社会功能。特别是德育工作,口号提得又高又响,但和教育对象的自身发展联系不够紧密,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影响了教育对象参与教育的主动性,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造成教育实效差。使德育工作成为“提得最响,抓得最软”的一项工作,存在着“口号响,内容空,方法简单,效果较差”的弊端。

忽视教育满足个人发展需求功能的实质就是忽视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导致安排教育内容和设计教育方式时未全面从教育主体——学生的角度出发。这定会造成德育的形式和内容与教育主体——学生的不适应。将无法唤起学生接受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不喜欢德育,敷衍德育,拒绝德育,甚至抵触德育,最终导致德育实效性差的结果。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会导致教师错误地行使自己的主导作用,使教师反客为主。教师高高在上,金口玉言,学生俯首称臣,言听计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还是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是塑造与被塑造的关系。学生仍是被动接受教育,是等待加工的产品,这样的德育学生当然不乐意接受;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必然会忽视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和需求,以及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和个性、潜质的不同。“千篇一律”地施以相同的教育,必定无法收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二 转变观念是改善德育工作的首要问题。

改善德育工作,提高工作实效的首要问题不是方法问题更不是内容问题,而是转变观念。观念的转变必然会带来方法的变革和内容的更新。转变观念就是要以现代教育功能论为基础,全面实现教育功能的统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既不能因为强调教育社会功能的重要,而忽视教育对的个体发展的作用;又不能片面追求个人的自由发展,否定教育的社会功能。学生是学校的教育对象,更是学校的主体。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无法唤起其接受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甚至会使其对教育产生抵触。转变观念就是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强化学生的主体的地位,建立学生主体参与的德育方式。提高其主动接受教育的积极性,增强学校德育实效。因此,转变观念具体而言就是:正确把握教育方针,全面实现教育价值,建立以教育对象——学生为主体,适合教育对象的教育方式和方法。这是一个认识性问题。这个问题不澄清,教育实践一定会出现偏差,不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作为一名教育者,不但要深刻认识这个问题,而且要把他全面落实到教育实践活动中。

三 建立学生主体参与的德育方式的思考。

a . 把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尊重其客观发展的规律和需求,特别是要把握其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他们的年龄不同、年级不同,对德育的需求也不同。缺乏对其发展的客观规律的真正了解,德育教育就会缺乏针对性。德育工作者必须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来组织德育工作才会有实效。教师既要考虑到儿童品德发展不同年龄段的需求和特征,又要考虑到品德发展的关键期、成熟期,以便采取措施,促使其质变或飞跃,引导他们健康发展。如小学阶段是学生幼稚阶段发展为初步成熟的关键期,理应加强德育。学会做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应引起我们的注意。研究证明:当学校的德育工作与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差异和需求相对应时,就会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否则相反。建立学生主体参与的德育方式就是要认真研究学生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尊重其身心发展规律和个体发展需求。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喜欢德育,乐于参加德育活动,才能使德育收到实效。

首页 1 2 尾页

转贴于

b. 采取“ 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德育工作。

在德育工作中引入“以人为本”思想,就是正确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当作朋友来看待,注重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教育。“以人为本”思想的实质是以人的基本需求为出发点。应用到德育工作中就是:从人的发展需求出发,制定德育内容,设计、实施德育的方式。这里所说的人是社会意义的人,他的基本要求应该是符合社会规范的,满足社会发展的具有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的。不可以将这里的人片面地理解为自然意义的人,从而以人的自然需求为出发点,使德育教育出现方向性错误。

德育是人在社会上生存发展的基本需求。作为社会意义的人,他的价值趋向和行为就要符合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否则将会为社会所不容,被社会抛弃。发展严重的话会阻碍社会前进。德育简而言之就是如何做人、做什么样的人的教育。学校培养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不但应该具有从事生产建设的知识和技能,更应该具有社会主义的理想、情操和道德。少年儿童如果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不以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规定自己的行为,将来就不会对社会进步起到推动作用,也不会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此,德育是人在社会生存发展中的基本需求,符合“以人为本”思想的实质和内涵。

用“以人为本”思想指导德育工作,首先要从根本上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育实践中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教育内容和教育对象需求相适应。安排德育内容应从学生发展需求出发,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符合其发展规律。如儿童属于幼稚期,德育教育应以养成教育为主,以便为其形成良好道德习惯打下基础;青少年应以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为主。青少年时期是人思想形成的关键期,也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由感性到理性的过渡期,思想的可塑性和变化都较大,他们需要也希望有人能帮助和指导自己正确认识客观世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需求。

2、教育方式与教育对象要求相适应。教育实效很大程度取决于实施教育的方式是否符合教育对象的特征和要求。如果是,学生乐意接受教育,主动接受教育,教育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教育难以深入人心,无法唤起共鸣,效果自然不好。设计教育方式就要研究教育对象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并以此为依据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方式。如少年时期是生理的成长期心理的形成期,对客观世界有了一定认识,但很不全面。他们好奇、好动、充满欲望。希望得到承认、把握自己。厌倦封闭式、死板的教育。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就要采取适合他们的开放式的、活泼的教育。

3、建立正确的师生关系。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只有建立一种平等、互助、合作的师生关系才能保证其主体地位得以实现。在这种师生关系基础上,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是引导和帮助。教师的教育过程不是对学生的制造和加工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也不是被动等待、“任人宰割”的过程。教育实践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想其所想,急其所急,投其所好,助其成材。只有这样,“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才不是一句空话。

4、尊重学生不是教育者的恩惠,而是学生的权利。一些学校和教师把对学生的尊重认为是对学生的恩赐,学生应该感恩戴德,言听计从。这其实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严重轻视。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应该得到尊重,无论是人格上的还是利益需求上的都是学生应有的权利。

5、尊重不等于放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其个人发展需求,不等于让学生为所欲为、自由发展。“以人为本”指的是社会上的人,发展方向和需求要符合社会规范。放纵其自由发展,不但违背了“以人为本”思想的实质,而且违反了教育规律,极易造成教育偏差和教育失误。

c. 加强德育社会实践,拓宽德育途径。

社会实践这一途径是沟通校内与校外、学校与社会的桥梁。他能使学生走出封闭的课堂,投入社会大课堂,在实践中感受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从而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发展,这是学生接受德育的有效途径之一。但长期以来,学校德育对社会实践重视不够,活动单一,这是德育失误之一。学校应该让学生加强社会实践活动。诸如: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社会生产劳动、科学考察和远足等。组织社会实践要求教师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严密设计方案,明确活动目的和要解决的问题,有的放矢,避免盲目性,让社会实践扎实有效地发挥其德育功能。

加强社会实践、拓宽德育途径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但是要确立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要让学生能动地参与活动,而不是被动的完成活动。有些学校也举办了许多实践活动,但效果不好,主要是因为在活动过程中未实现学生的主体性。对活动的限制过多,活动的设计过死,学生只能按部就班地完成预定好的每一步骤。参加一次活动相当于完成一次任务,造成学生被动应付,教育效果较差。因此加强社会实践活动一定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设计足够的活动空间,赋予其应有的权利。这样才能激发起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只有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才能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和发展。有些教师因为害怕活动中出现意外,造成负面效应而畏首畏尾,更有些教师怕麻烦而消极应付,这些都是非常错误的。因此,让学生作为主体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不但需要教师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更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水平和工作能力。

综上所述,德育是关系到一个民族和国家持续发展、兴旺发达的大事,江泽民同志也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方针。如何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我认为:只有探索和建立学生主体参与的德育方式和体系,唤起学生接受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让其自觉地得到教育和提高,德育教育才会收到实际的效果。

首页 1 2 尾页

转贴于

b. 采取“ 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德育工作。

在德育工作中引入“以人为本”思想,就是正确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当作朋友来看待,注重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教育。“以人为本”思想的实质是以人的基本需求为出发点。应用到德育工作中就是:从人的发展需求出发,制定德育内容,设计、实施德育的方式。这里所说的人是社会意义的人,他的基本要求应该是符合社会规范的,满足社会发展的具有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的。不可以将这里的人片面地理解为自然意义的人,从而以人的自然需求为出发点,使德育教育出现方向性错误。

德育是人在社会上生存发展的基本需求。作为社会意义的人,他的价值趋向和行为就要符合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否则将会为社会所不容,被社会抛弃。发展严重的话会阻碍社会前进。德育简而言之就是如何做人、做什么样的人的教育。学校培养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不但应该具有从事生产建设的知识和技能,更应该具有社会主义的理想、情操和道德。少年儿童如果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不以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规定自己的行为,将来就不会对社会进步起到推动作用,也不会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此,德育是人在社会生存发展中的基本需求,符合“以人为本”思想的实质和内涵。

用“以人为本”思想指导德育工作,首先要从根本上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育实践中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教育内容和教育对象需求相适应。安排德育内容应从学生发展需求出发,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符合其发展规律。如儿童属于幼稚期,德育教育应以养成教育为主,以便为其形成良好道德习惯打下基础;青少年应以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为主。青少年时期是人思想形成的关键期,也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由感性到理性的过渡期,思想的可塑性和变化都较大,他们需要也希望有人能帮助和指导自己正确认识客观世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需求。

2、教育方式与教育对象要求相适应。教育实效很大程度取决于实施教育的方式是否符合教育对象的特征和要求。如果是,学生乐意接受教育,主动接受教育,教育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教育难以深入人心,无法唤起共鸣,效果自然不好。设计教育方式就要研究教育对象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并以此为依据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方式。如少年时期是生理的成长期心理的形成期,对客观世界有了一定认识,但很不全面。他们好奇、好动、充满欲望。希望得到承认、把握自己。厌倦封闭式、死板的教育。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就要采取适合他们的开放式的、活泼的教育。

3、建立正确的师生关系。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只有建立一种平等、互助、合作的师生关系才能保证其主体地位得以实现。在这种师生关系基础上,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是引导和帮助。教师的教育过程不是对学生的制造和加工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也不是被动等待、“任人宰割”的过程。教育实践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想其所想,急其所急,投其所好,助其成材。只有这样,“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才不是一句空话。

4、尊重学生不是教育者的恩惠,而是学生的权利。一些学校和教师把对学生的尊重认为是对学生的恩赐,学生应该感恩戴德,言听计从。这其实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严重轻视。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应该得到尊重,无论是人格上的还是利益需求上的都是学生应有的权利。

5、尊重不等于放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其个人发展需求,不等于让学生为所欲为、自由发展。“以人为本”指的是社会上的人,发展方向和需求要符合社会规范。放纵其自由发展,不但违背了“以人为本”思想的实质,而且违反了教育规律,极易造成教育偏差和教育失误。

c. 加强德育社会实践,拓宽德育途径。

社会实践这一途径是沟通校内与校外、学校与社会的桥梁。他能使学生走出封闭的课堂,投入社会大课堂,在实践中感受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从而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发展,这是学生接受德育的有效途径之一。但长期以来,学校德育对社会实践重视不够,活动单一,这是德育失误之一。学校应该让学生加强社会实践活动。诸如: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社会生产劳动、科学考察和远足等。组织社会实践要求教师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严密设计方案,明确活动目的和要解决的问题,有的放矢,避免盲目性,让社会实践扎实有效地发挥其德育功能。

加强社会实践、拓宽德育途径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但是要确立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要让学生能动地参与活动,而不是被动的完成活动。有些学校也举办了许多实践活动,但效果不好,主要是因为在活动过程中未实现学生的主体性。对活动的限制过多,活动的设计过死,学生只能按部就班地完成预定好的每一步骤。参加一次活动相当于完成一次任务,造成学生被动应付,教育效果较差。因此加强社会实践活动一定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设计足够的活动空间,赋予其应有的权利。这样才能激发起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只有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才能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和发展。有些教师因为害怕活动中出现意外,造成负面效应而畏首畏尾,更有些教师怕麻烦而消极应付,这些都是非常错误的。因此,让学生作为主体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不但需要教师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更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水平和工作能力。

综上所述,德育是关系到一个民族和国家持续发展、兴旺发达的大事,江泽民同志也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方针。如何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我认为:只有探索和建立学生主体参与的德育方式和体系,唤起学生接受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让其自觉地得到教育和提高,德育教育才会收到实际的效果。

首页 1 2 尾页

转贴于

2020年市教育局2020年德育工作总结


德育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灵魂,为了扎实有效地搞好德育工作,我市教育局把创德育工作特色作为了“办人民满意教育”的两大重点工作之一,一年来,我们认真进行调研、探讨,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各项德育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现将本年度德育方面工作总结如下:
一、 树立本土师德标兵,强化全员育人机制
德育为先、育人为本。学校德育工作开展是否富有成效,能否完成新时期下的育人任务,关键是要有一支过硬的德育工作队伍。为了推进德育队伍建设,我市明确要求全体教师“立终身从教志向,树为人师表品行,兴教学研究风气,尽教书育人职责”,形成“人人承担育人重任,堂堂渗透德育内容,处处蕴含德育寓意,时时贯彻德育思想,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良好德育氛围和格局。首先,我市《**教育》以“板样在身边”为题,强力推出部分德育工作优秀校长、班主任、政务教务主任和教师,在全市教育系统迅速掀起了学习高潮,学习他们热爱教育事业、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学习他们克服困难、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学习他们立足本职、精益求精的进取精神;学习他们顾全大局、甘为人梯的高尚品质。
其次,建章立制,实施班主任工作等级评价。评价分为三个等级:优秀班主任、合格班主任、见习班主任。每学期对各班主任的工作进行评价,其考核结果与奖励工资挂钩。
第三,加强“家长学校”建设,构建德育网络。家长学校,是宣传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的重要场所;是中小学、幼儿园开展家庭教育工作,联系学校、家体、社会,促进形成三结合教育网络的工作桥梁;是优化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环境,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为此,我市大力推进“家长学校”建设,今年新增家长学校78所,覆盖了全市每一所学校、幼儿园。家长学校有了牌子、教室、活动安排;建立了家庭教育讲师团队伍,建立了家长学校活动档案。进一步开展了“四个一”活动,即组织家长读一本书,给家长上一堂高质量的课,举行一次家庭教育经验交流,开展一次亲子活动。
二、 创特色校园文化、育新人润物无声
为了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使之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学生德育的发展,今年年初我市提出了“日常工作有规律,特色活动成系统,人有我精求规范,人无我有创品牌”的德育工作指导思想,鼓励各校在搞好德育常规的基础上,创立本校特色,形成自己的风格。我市各学校积极行动,因校制宜的开展了特色创建活动,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初步形成德育特色、教育服务“三农”特色、科技创新教育特色、体卫特色、艺术特色、教育科研特色、学习型校园特色等校园文化。
一年来,我们一是抓规范——培养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校德育的基本要求。为此,要求各学校要抓《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落实,加强行为习惯的训练。总结推广示范校**中学、**完小、**完小、**学校的经验,把《规范》细化为校纪校规、班纪班规,贯穿于教学、日常生活、学习、待人接物等各个方面。明确学生一日常规,包括进校、离校、集会等校园规范,起床、用餐、就寝等家庭规范,上学、放学、行路途中的交通规范。推广**中学、**完小等学校的经验,经常性地开展学生仪表仪容检查;政教处、团委、学生会每学期要组织多次全校性的检查;通过对学生仪表仪容的检查,规范学生的穿戴,体现中学生的精神面貌。对新生报到注册后要组织学习《学生手册》,遵守《学生手册》的教育活动。总之,在“抓规范”的落实过程中,既从大处着眼,又从小处着手,力求让学生做到在学校是个好学生,在家庭是个好孩子,在社会是个好公民。从而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
二是抓活动——创设德育情景。今年九月是“全国第二个中小学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我们在全市广泛开展了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诚信教育活动、德育共建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主题班会活动、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要求学校建立专项活动档案,建立学生成长档案作为改革学生评价的重要内容备查。要求德育活动方案、总结上报到我局基教股。市立中学的青年志愿者活动在**市第十一届运动会上的服务,受到组委会及各县(区)代表团的高度赞扬和评价,为我市在本届运动会创造组织工作一流、服务水平一流、运动水平一流作出了贡献。
全市六月、九月举行了中小学生新童谣、新儿歌、新诗歌学习诵读和演唱活动。评选出中小学生新童谣、新儿歌作品326件。
举行国旗下的讲话专题演讲材料评选活动,如:《把握每一天》、《成功始于足下》、《每天进步一点点》、《冲刺》、《你努力了吗》、《青春永不言败》、《生命就是时间的积累》、《尊人者自尊》、《学会关爱每一个人》《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等,通过活动,使爱国主义教育化为了学生现实的具体行动——勤奋努力,提高素质,报效祖国。
三是抓德育校本课程开发。我市的**、**、**、**、**、市*中等校,充分利用当地德育资源,开发出德育校本课程,如**的《炎帝与狗脑贡茶文化》,**的《知家乡、爱家乡》等,形成了特色,做出了成效。
三、创“星级平安和谐校园”、重抓学校德育工作有实效
为了贯彻党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积极响应胡锦涛同志今年2月发表重要讲话中指出的“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同时,通过行之有效考核激励机制,帮助我市中小学校创造性地完成“巩固一项成果,争创两大特色,抓好五项工作”、使全市教育形成特色、工作绩效均得到可持续提高;促进教育与学校,社会、学生家长与学校的沟通与交流,在全市形成开放的教育,积极参与的教育,家庭、学校主动沟通的氛围,增强教育的凝聚力。我们开展了“平安和谐校园”创建活动。
“平安和谐校园”创建的考评内容为:1、**市中小学校教育工作目标考核细则;2、**市中小学校安全稳定工作考核细则;3、**市中小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考核细则。三项共300分。考核评价结果:1)得分在280以上分者为五星级; 2)得分在260分以上者,为四星级;3)得分在240分以上者,为三星级;给学校授予《安全和谐文明星级学校》牌匾并给予通报表彰;考核结果将作为上述部门学校行政领导工作绩效和评先评优的依据。
“平安和谐校园”考评方案把德育工作放在了十分重要的地位,确定了德育管理、德育活动、德育效果等德育一级指标,每一个指标都有相应的二级指标和具体内容与要求,同时,在学科教育、体育工作、卫生工作、艺术教育、科技教育等方面也提出了许多德育要求。从指标权重看,教育局对学校、学校对教师、教师对学生的有关德育指标所占权重分别为30%、29%、55%,体现了德育工作的核心地位。

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的发展变化,德育的内涵在不断丰富,外延在不断扩大。我们将不断调整和改进德育工作方法,在来年把德育工作做的更好。

幼儿赏识教育几点谈


幼儿赏识教育几点谈

“渴望赏识与关注”是每个人的心理需求。对于处在学龄前期的幼儿来说,“赏识”尤为关键

。只有得到赏识,才能拥有自信,拥有了自信,才有利于激发潜在能量的发挥。在几年的幼教生涯中感

受到:对幼儿进行赏识教育,是促使孩子将自身能力发展至极限的最好方法,是促使孩子性格开朗、形

成自信、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其所能达到的教育效果往往出乎我们的意料。“永不言败”应该成为幼

儿成长路上的人生格言。赏识教育是点燃幼儿智慧火花的催化剂,是开启幼儿智慧宝库的金钥匙。赏识

教育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是激发幼儿好学上进,勇于探索、心身和谐健康发展的重要教育手段之

一。

下面就简单谈谈我对班中孩子赏识教育的几点做法。

一、采用多种方式,发展幼儿自赏能力。

1、在展示自己的才艺中认识自己、欣赏自己。

“表演节目”在我们班是非常受欢迎的一项活动。孩子们可以自由自在地在集体面前表演自己的本领。

通过展示自己的才艺,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及长处。

我们班的小歌手“颖颖”就是在这一节目中脱颖而出的。她是一个非常文静、内向的女孩,对

自己缺乏自信,平时不善言谈,和老师、同伴讲话都是细声细气的。但在一次“击鼓传花”游戏中,她

低着头慢悠悠地上前说:“我给大家唱一首歌,名字叫——《同一首歌》!”掌声响起后,声音优美、

节奏平稳、音调准确的歌声也随之在教室上空飘扬,孩子们原先不看好的姿态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安

静、认真、专注聆听的神情。一曲结束,大家仍沉静在优美的歌声中,都忘记了拍手鼓掌。就在颖颖走

回座位的路上,有的孩子说出了真实的感受:“颖颖,你唱的歌真好听!”还有的幼儿向她投去了羡慕

的眼神。颖颖的脸上露出了满足、自豪的微笑。就在那一次后,每次表演节目的时间里,她都会积极机

主动地上前表演唱歌,而且几乎每周一首新歌。通过表演节目的形式让她有机会感受到自己的长处——

唱歌。拿她妈妈的话说:“孩子现在活泼、大胆多了,回家最喜欢的就是学电视机里的演员唱歌,到亲

戚家还会主动表演给大家听呢!”

还一位名叫龙龙的男孩,在一次绘画比赛中,他的作品得了金奖,他兴奋地说:“我本来以为

自己画画很不好,但是我画画其实是很好的,这次还得了金奖呢!”就在那次比赛后,每次绘画活动他

都积极参加,而且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作品富有创意,常受到同伴的称赞。龙龙在绘画中找到了自

己的长处,更加相信了自己的能力。

2、在自我评价中欣赏自己、肯定自己。

“我上课不乖!”“我吃饭不好!”“我睡觉睡不着!”……这些话语在与孩子的个别交流中经常能听

到。孩子们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虽然很好,但总重复自己的缺点与赏识教育的宗旨是相背的。于是,我

鼓励孩子在“一周总评”时要首先说出自己的进步或好的方面其次才是说出最需要改进的方面。本学期

,为了让孩子更具体地发现自己一周、一月乃至一学期的表现,我们还制定了“我的日记”制度,孩子

们根据一天里学习生活等表现情况在相应的栏目里画五角星,根据表现的好坏程度决定星星的颗数。现

在的小朋友最喜欢“一周总评”了,他们会结合自己的日记,在比较星星颗数的过程中具体了解自己的

进步与退步。在讲评时,很多小朋友一开口就会很兴奋、很自豪地说:“我进步了!”讲述都非常积极

,总迟到的昊昊开心地说:“这个星期我有三天没有迟到!”;学习不太主动的伟伟会说:“我上次上

课的时候举手了!”;连平时做事速度慢、话语不多的小昱也会大胆地说:“我吃饭进步了,起床做事

的速度变快了!”。看孩子们那高兴的样子,我也被感染了,确实,每个人天天都有一点一滴的进步,

不要因为那太小而被遗忘了,一定要引领孩子看清并认识自己的进步及优点,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

3、在表扬、鼓励声中激起自信。

赏识教育中最常用的方法当算“正面教育法”。表扬、鼓励等正面教育的方式能不断激起孩子的斗志。

我班有个名叫彤彤的小女孩,她自控能力较差,在各项活动中都表现平平,我们两位老师讨论到她时经

常会说:“对她想用表扬的方法也用不到,因为实在找不到值得表扬的地方!”难道真的找不到好的方

面吗?还是在我们的眼中,她就已经被定位成没有优点的孩子了呢?其实,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去聆

听孩子,每个人身上都会有或多或少的优点,彤彤也不例外。

第一次认读拼音活动中,彤彤觉得非常好奇,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拼音卡片,我发现后马上表扬:“彤

彤很爱学习的,瞧她的眼睛看得多仔细,一会儿她肯定愿意来叫叫这为拼音朋友的!”当个别认读时,

彤彤的小手果真悄悄举起了,虽然不显眼,但我还是发现了。“看,彤彤多大胆,她举手了!”我鼓励

全班小朋友用掌声来表扬彤彤的大胆,彤彤笑了,勇敢地站了起来,发出了一个小小的但很标准的声音

。“彤彤,你真棒!说得那么标准,下次肯定会说得更加响亮的,对吗?”孩子点着头不停地在笑。在

我一遍遍的表扬、鼓励声中,彤彤每次认读拼音都非常积极主动,声音响亮了,平时还愿意帮助同伴一

起纠正发音呢!这就是表扬、鼓励这些正面教育的作用,孩子找回了自信。

4、在适当挫折教育中认清不足。

在赏识教育中,并不排斥批评。我们既要充分发掘幼儿的“闪光点”,也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

适度地指出其“美中不足”,促使幼儿学会明辨是非,分清荣辱。只是赏识和批评的侧重点不能倒置,

赏识要讲究方法,批评应考虑艺术。这样,才能使幼儿及时得到鼓励,又能知道自己行为的缺点,更有

利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妮妮是我班能说会道、非常要强的一位小女孩,学习方面表现都不错,但她太以自我为中心,因此

在与同伴交往方面总会发生小矛盾。我会给她一点点在她承受范围内的挫折教育,让她感受到集体合作

的作用。在男女比赛唱歌的游戏中,她总会充满感情地表演,当听到老师表示“女孩子的声音非常好听

”时,她也总会向同伴表示:“主要是我唱得好,某某某唱都不在唱!”我听了以后马上面向妮妮告知

大家:“男女比赛不仅要听歌声,还要看他们是否团结,就靠一个人的声音是不能获得胜利的!妮妮,

你觉得呢?”聪明的妮妮经过提醒后,后来男女比赛时就再没有强调自己的表现了,在交往中也慢慢尝

试与同伴合作玩了。老师适当的“冷水”使孩子更清楚地认识了自己。

二、利用家庭资源,共同进行赏识教育。

家园同步,开展赏识教育,能使教育效果事半功倍。

接送孩子时我们常会听到几个家长围在一起讨论自己的孩子,并时不时地拿自己孩子的不足与其他孩子

的长处相比。我们班翔翔的奶奶的就是这样,有时甚至会半开玩笑地在老师面前说:“你这个笨蛋啊,

画的画这么难看,看XXX画得多漂亮!”家长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话给孩子幼小的心灵带来了多大的伤

害:有可能孩子对“画画”就此失去了信心;也有可能孩子就此认定自己是“笨蛋”,任何事情都做不

好;甚至有可能会自暴自弃。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想法人人都有,但不可能人人都成龙成凤,我们要认清孩子的现有能力及

水平,并慢慢引导、逐步提高。当我们与翔翔奶奶交流赏识教育的重要性后,她非常配合,每次看孩子

的美术作品时都会说:“你今天的颜色搭配得好看多了!”“你今天很动脑筋,和别人画得不一样的!

”“你今天很大胆,画得多大呀!”……久而久之,翔翔不再被动地低头跟奶奶一起去看画,而是主动

拉着奶奶的手开心地请奶奶去看自己的画。孩子自信了,画画水平也提高了。通过家园共同地赏识教育

,相信孩子会提高得更快、进步的方面会更多。

“赏识——成功”的核心含义是“赏识引向成功,抱怨导致失败。”赏识是一种理解,更是一种激励。

赏识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良好的教育方法;是帮助孩子获得自我价值感

、发展自尊、自信的动力基础;是让孩子积极向上,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只要我们做到真正地理解孩

子、尊重孩子、赏识孩子,那每一个孩子都会按照自己的个性,健康、快乐地生活学习每一天。

市教育局2020年德育工作总结


德育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灵魂,为了扎实有效地搞好德育工作,我市教育局把创德育工作特色作为了“办人民满意教育”的两大重点工作之一,一年来,我们认真进行调研、探讨,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各项德育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现将本年度德育方面工作总结如下:
一、 树立本土师德标兵,强化全员育人机制
德育为先、育人为本。学校德育工作开展是否富有成效,能否完成新时期下的育人任务,关键是要有一支过硬的德育工作队伍。为了推进德育队伍建设,我市明确要求全体教师“立终身从教志向,树为人师表品行,兴教学研究风气,尽教书育人职责”,形成“人人承担育人重任,堂堂渗透德育内容,处处蕴含德育寓意,时时贯彻德育思想,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良好德育氛围和格局。首先,我市《**教育》以“板样在身边”为题,强力推出部分德育工作优秀校长、班主任、政务教务主任和教师,在全市教育系统迅速掀起了学习高潮,学习他们热爱教育事业、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学习他们克服困难、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学习他们立足本职、精益求精的进取精神;学习他们顾全大局、甘为人梯的高尚品质。
其次,建章立制,实施班主任工作等级评价。评价分为三个等级:优秀班主任、合格班主任、见习班主任。每学期对各班主任的工作进行评价,其考核结果与奖励工资挂钩。
第三,加强“家长学校”建设,构建德育网络。家长学校,是宣传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的重要场所;是中小学、幼儿园开展家庭教育工作,联系学校、家体、社会,促进形成三结合教育网络的工作桥梁;是优化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环境,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为此,我市大力推进“家长学校”建设,今年新增家长学校78所,覆盖了全市每一所学校、幼儿园。家长学校有了牌子、教室、活动安排;建立了家庭教育讲师团队伍,建立了家长学校活动档案。进一步开展了“四个一”活动,即组织家长读一本书,给家长上一堂高质量的课,举行一次家庭教育经验交流,开展一次亲子活动。
二、 创特色校园文化、育新人润物无声
为了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使之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学生德育的发展,今年年初我市提出了“日常工作有规律,特色活动成系统,人有我精求规范,人无我有创品牌”的德育工作指导思想,鼓励各校在搞好德育常规的基础上,创立本校特色,形成自己的风格。我市各学校积极行动,因校制宜的开展了特色创建活动,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初步形成德育特色、教育服务“三农”特色、科技创新教育特色、体卫特色、艺术特色、教育科研特色、学习型校园特色等校园文化。
一年来,我们一是抓规范——培养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校德育的基本要求。为此,要求各学校要抓《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落实,加强行为习惯的训练。总结推广示范校**中学、**完小、**完小、**学校的经验,把《规范》细化为校纪校规、班纪班规,贯穿于教学、日常生活、学习、待人接物等各个方面。明确学生一日常规,包括进校、离校、集会等校园规范,起床、用餐、就寝等家庭规范,上学、放学、行路途中的交通规范。推广**中学、**完小等学校的经验,经常性地开展学生仪表仪容检查;政教处、团委、学生会每学期要组织多次全校性的检查;通过对学生仪表仪容的检查,规范学生的穿戴,体现中学生的精神面貌。对新生报到注册后要组织学习《学生手册》,遵守《学生手册》的教育活动。总之,在“抓规范”的落实过程中,既从大处着眼,又从小处着手,力求让学生做到在学校是个好学生,在家庭是个好孩子,在社会是个好公民。从而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
二是抓活动——创设德育情景。今年九月是“全国第二个中小学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我们在全市广泛开展了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诚信教育活动、德育共建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主题班会活动、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要求学校建立专项活动档案,建立学生成长档案作为改革学生评价的重要内容备查。要求德育活动方案、总结上报到我局基教股。市立中学的青年志愿者活动在**市第十一届运动会上的服务,受到组委会及各县(区)代表团的高度赞扬和评价,为我市在本届运动会创造组织工作一流、服务水平一流、运动水平一流作出了贡献。
全市六月、九月举行了中小学生新童谣、新儿歌、新诗歌学习诵读和演唱活动。评选出中小学生新童谣、新儿歌作品326件。
举行国旗下的讲话专题演讲材料评选活动,如:《把握每一天》、《成功始于足下》、《每天进步一点点》、《冲刺》、《你努力了吗》、《青春永不言败》、《生命就是时间的积累》、《尊人者自尊》、《学会关爱每一个人》《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等,通过活动,使爱国主义教育化为了学生现实的具体行动——勤奋努力,提高素质,报效祖国。
三是抓德育校本课程开发。我市的**、**、**、**、**、市*中等校,充分利用当地德育资源,开发出德育校本课程,如**的《炎帝与狗脑贡茶文化》,**的《知家乡、爱家乡》等,形成了特色,做出了成效。
三、创“星级平安和谐校园”、重抓学校德育工作有实效
为了贯彻党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积极响应胡锦涛同志今年2月发表重要讲话中指出的“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同时,通过行之有效考核激励机制,帮助我市中小学校创造性地完成“巩固一项成果,争创两大特色,抓好五项工作”、使全市教育形成特色、工作绩效均得到可持续提高;促进教育与学校,社会、学生家长与学校的沟通与交流,在全市形成开放的教育,积极参与的教育,家庭、学校主动沟通的氛围,增强教育的凝聚力。我们开展了“平安和谐校园”创建活动。
“平安和谐校园”创建的考评内容为:1、**市中小学校教育工作目标考核细则;2、**市中小学校安全稳定工作考核细则;3、**市中小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考核细则。三项共300分。考核评价结果:1)得分在280以上分者为五星级; 2)得分在260分以上者,为四星级;3)得分在240分以上者,为三星级;给学校授予《安全和谐文明星级学校》牌匾并给予通报表彰;考核结果将作为上述部门学校行政领导工作绩效和评先评优的依据。
“平安和谐校园”考评方案把德育工作放在了十分重要的地位,确定了德育管理、德育活动、德育效果等德育一级指标,每一个指标都有相应的二级指标和具体内容与要求,同时,在学科教育、体育工作、卫生工作、艺术教育、科技教育等方面也提出了许多德育要求。从指标权重看,教育局对学校、学校对教师、教师对学生的有关德育指标所占权重分别为30%、29%、55%,体现了德育工作的核心地位。

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的发展变化,德育的内涵在不断丰富,外延在不断扩大。我们将不断调整和改进德育工作方法,在来年把德育工作做的更好。

转贴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