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区计生(卫生)局文明创建工作总结

2020年区计生(卫生)局文明创建工作总结。

时间就像荷叶上的露珠,滑落到水里的瞬间,那么快捷那么干脆,懵懵懂懂的我们也成为了经验丰富的职场人,可以开始准备工作总结了,总结是我们认清自身实际能力的一个途径,你知道工作总结内容要写什么东西吗?在此,你不妨阅读一下2020年区计生(卫生)局文明创建工作总结,供你阅读参考,并请收藏本页面!


一、基本情况
区计生局(卫生局)经区编委批准,20xx元月调整成立,四月份正式组建运行。局机关有人员编制6人,其中行政编制3个,事业编制5个。现实有干部职工13人,其中正式干部8人,临时工5人。属下属二级单位3个,即: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站(自收自支编制4个)、计划生育服务站(自收自支编制6个)、卫生防保站(自收自支编制5个)。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按照“振奋精神、夯实基础、真抓实干、开拓创新”的工作思路,认真贯彻落实计生、卫生法律法规,扎实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促进各项工作上台阶,取得一定成效。
二、文明创建的主要工作和成效
(一)强化文明创建专班,促进整体联动
文明创建工作群众是基础,措施是保障,领导是关键。据此,我们将创建工作作为一项中心工作来抓,重新调整了创建专班,制订创建计划、方案,明确工作职责,建立创建网络,采取一级抓一级的方式,形成由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人员协助管的整体联动机制,做到人人有责任,个人有动力。
(二)强化理论业务知识学习,促进整体素质提高
我们在学习上始终把握高度的政治敏锐性。贴近时代,贴近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方案,以学习邓小平理论、江泽平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报告和计生、卫生相关法规、专业知识为主要内容。在学习方法上采取政治学习与业务学习相结合文 秘 家 园 2191.cn,集中辅导与分散自学相结合文 秘 家 园 2191.cn,每周一总结,实现自我加压,提高学习质量和效果。共举办学习专栏6期,写心得体会18篇,政治业务考试3次,使政治、业务不密闭取得了较好效果,真正达到了学有所获,学有所用的目的。
通过学习,全局工作人员中能时刻保持与时代共脉搏,同步伐,理论水平、业务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在学习“十六大”报告后,方向更明,目标更准。全局工作人员一致认识到“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不仅仅是“十六大”的主题,更是我们今后工作的主题。“坚持解决思想,实事实是,与时俱进”不仅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因素,更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决定因素。
(三)强化制度建设,促进作风转变
我们先后制订并完善了《党员干部廉政制度》、《民主评议党风制度》、《党内外群众监督制度》、《学习制度》、《市民教育制度》、《安全保卫制度》等系列规章制度。以制度约束人,以制度引导人。与此同时,狠抓制度落实,一是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着重开好民主生活会,我们对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动”查摆个人在思想、工作、学习、作风方面的问题,以不留情面,触及灵魂的要求认真拟定自查材料,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并拿出整改措施,积极整改;二是加强党支部组织建设,按照市计生、卫生局机关党委的安排,开展了行风评议、演讲比赛、图片展览、民主评议,开辟学习专栏,使党支部常年有活动,活动见成效。同时,还加大力度落实《党员培养制度》,注重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今年,我局有两名同志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为党的肌体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党组织更富有朝气。三是结合文 秘 家 园 2191.cn系统内的作风建设、行风评议活动,落实行政执法过错追究制,聘请社会监督员,推行政务公开,完善公示承诺制,实行考核上岗,加大了计生、卫生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强化干部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培养“忠于职守,通晓业务、秉公执法,热情服务”的计生、卫生管理队伍。利用正反两方面典型,积极引导深入学习袁良宽等六位勤政廉政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对照先进找差距,针对问题查根源,按照市局对外公示承诺的“五个三”,结合文 秘 家 园 2191.cn我局实际提出了“三不”,即:不推、不拖、不卡的办事纪律;“三随”即随叫随到、随到随办、随办随结的服务态度,牢固树立服务意识,积极创建服务型机关。
(四)抓主题促规范,切实加强医疗机构管理
根据上级统一部署,全区卫生系统扎实开展了“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一是区卫生局成立活动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召开了各医疗单位班子成员及中层干部参加的“医院管理年”动员大会。二是各医疗单位相继出台了《“医院管理年”活动具体实施方案》,召开了动员会,悬挂了“医院为社会服务,医生替病人着想,医疗让群众满意”等宣传条幅,营造了良好的活动氛围。三是围绕“医院管理年”活动主题,重点从执业行为、医疗安全、服务流程、财务管理、医德医风等方面进行了规范管理,建章立制,努力改善医疗服务,提高医疗质量,创优就医环境,收到了较好效果。四是继续抓好“廉洁行医、诚信服务”活动。五是狠抓了卫生监督、检查和整治,出动执法人员350人次,下达整改通知书1200份,大大消除了食物中毒隐患,减少了疾病传染源,规范了经营行为。
(五)夯实基础,争取计生工作上台阶
一是主要指标得到较好完成。20xx年10月1日至20xx年3月31日,全区共出生人口624人,其中一孩581人,二孩43人,男孩317人,女孩307人,政策

外生2人(一孩1人、二孩1人)。人口出生率为2.8‰,符合政策生育率为99.68%,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3;全区集中开展“三查”两次(去秋今春),开展面涉及到93个村(场、社区),应查重点对象26365人,实查25599人,参查率为97.09%;本期应采取避孕节育措施996人,实际采取措施885人,其中采取长效措施538人,占60.8%;全区登记流动人口10263人,其中流出7514人,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7183人,办证率95.5%,流入2749人,查验婚育证明2349人,验证率85%;落实计划生育事业费指标142.9万元。宣教法规、规划统计、科技药具、计生协会等工作得到全面开展。二是争取领导,突出抓保障。计生局从争取领导入手,多次专题汇报,得到了区委、区政府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召开全区会议,明确要求,强化责任;落实流管站机构和人员编制;落实事业费指标12万地,到位资金6万元;层层落实部门工作责任;得到了市计生委领导多次现场指导,保持了与各镇(办)党政领导的经常联系,促进了基层工作落实。去冬和今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两次到省人口计生委汇报工作,积极申报优质服务先进区,并顺利通过了省人口计生委检查验收,获得了全省优质服务先进区称号。三是争取主动,突出抓宣教。投入资金2万元,落实新《条例》进村入户,开展了计生进社区宣传活动;宣传贯彻奖扶工作精神,发放奖扶宣传资料4万余份,奖扶资料到户率达到100%;组织业务培训,参训180人次,进行了统一考试;开展计生行评风评议活动,教育计生干部转变行业作风。四是争取时机,突出抓服务。开展“三查”服务,免费检查育龄妇女2万人次,查治妇科疾病240人次,补救计外怀孕6人次;落实农村育龄群众避孕节育手术免费服务,接受市计生委检查批评,停止免费项目的服务收费,清退不该收取的费用;加强服务载体建设,加大资金投入,改善软硬环境,优化人员结构,区服务站已经通过达标验收。五是争取规范,突出抓基础。规范社区计生管理,建立白石坡社区示范点,总结经验,推广全区。规范网络管理,全区育龄妇女信息管理系统基本建立,为两镇两办配备了微机,健全了计生系统网络,各地信息的采集、录入、运用已正常运转。六是争取配合,突出抓整治。通过抓奖惩兑现,抓责任制落实,各职能部门的责任更加明确,工作力度不断加大,流动人口凭证办证、常人口的入户把关、计生清理清查等工作抓得比较主动,配合比较积极。
三、存在的问题及努力的方向
1、文明创建目标定位不高,创建的深度和广度有待进一步拓展。
2、干部职工依法行政水平、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需进一步提高。

Gz85.com更多 精选工作总结范文阅读

2020年区创建国家卫生区工作总结


天津市大港区创建国家卫生区工作总结

大港区地处天津市东南部,是全国重要的石油和石油化工基地。大港历史上曾是退海之地,随着油气资源的开发和石化工业的兴起,其战略地位与经济地位日趋凸现。1979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大港区。辖五街三镇,总面积1113.83平方公里,总人口40万,区政府所在中心城区面积19.03平方公里。大港建区至今已走过了25年的创业历程,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建区头16年,实现了由盐碱荒滩向全国重要石化工业区的转变;“九五”期间,实现了由厂矿生活区向花园式城区的历史性跨越;“十五”期间,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区属国内生产总值和区级财政收入分别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初步形成了城市功能完备,生态环境优良,具有现代化雏形的滨海城市。20xx年完成区域国内生产总值153.6亿元,区属国内生产总值53.2亿元,实现三级税收34亿元,区级财政收入4.4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8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253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7亿元,城区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3.2平方米。经过全区人民多年的艰苦创业和不懈奋斗,相继获得了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区、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区、全国文化先进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区等荣誉称号,20xx年被确定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一、主要工作进展

大港区对创建国家卫生区工作高度重视,自1989年全国爱卫会下发《关于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的通知》后,区委、区政府以此为契机,坚持从大港的实际出发,吸收和借鉴国内其他城市创卫工作的先进经验,大力开展完善基础设施、整治市容环境、加强卫生防病、健全管理机制等一系列创建活动。1992年12月区政府批转了区创卫办制定的《大港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达标区规划(1993年-1995年)》。1994年1月被天津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领导小组命名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初验基本达标区,同年12月被命名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复验达标区,创卫工作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并在全国爱卫会、市爱卫会组织的历次卫生城市检查评比中取得优异成绩。2000年全国爱卫会印发《国家卫生区标准》后,我区在全市率先提出了创建国家卫生区的奋斗目标,区委、区政府将创卫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决心举全区之力,力争用4年的时间把大港区建设成为国家卫生区,并在20xx年通过了市爱卫会的考核,被命名为天津市第一个市级卫生区。

几年来,我区瞄准《国家卫生区标准》,大力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城市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目前申报国家卫生区的五项基本条件即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人均绿地面积,大气总悬浮微粒年日平均值和城区除四害指标基本达到了《国家卫生区标准》。今年4月上旬,全国爱卫办专家组来大港区对创卫工作进行帮助指导,根据专家组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加大工作力度,狠抓薄弱环节,逐项改进落实,创卫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回顾近几年我区创卫工作历程,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整体环境不断优化

大港城区是由厂矿生活区演变而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先天不足,严重制约区域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为打破先天不足的“瓶颈”,我们近几年累计投入89亿元,大规模进行城市环境建设,做到年年有目标,年年有重点,年年有变化。目前,我区城市交通基本形成了内部畅达、外部环绕的“三纵三横”城区道路网,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4.47平方米;采取bot方式筹集资金建设日处理能力10万吨的污水处理厂;运用集合式信托投资方式募集资金9000万元进行城区雨、污排管网建设;投入5300万元建设垃圾处理场;建成108公里环港通讯光缆和3条对外通讯光缆;改造水电气暖等市政设施,居民天然气人户率、供暖率均达到100%。对城市设施的适度超前建设,极大改善了城市居民生活环境和经济发展环境。

区委、区政府以创建国家卫生区为契机,以城区创卫带动农村创卫,提出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实施农村城市化工程,即从20xx年开始到20xx年,把我区农村建成经济发达,环境优美,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3个中心镇和24个中心居住区,让10万农民住进环境整洁、交通便利、生活方便、居住舒适的公寓式、别墅式现代化住宅小区。

(二)抓好园林绿化建设,积极探索盐碱滩涂绿化新路子

大港区由于是退海之地,城区土壤含盐量达到3‰,绿化难度较大,据测算,每种1平方米草坪或种植1棵树,需要投入100元。为此,我们因地制宜,攻坚克难,积极实施“绿色行动”。邀请植物学家、土壤学家到大港,攻克在盐碱地上搞绿化的关键性难题。以世纪大道绿化为突破口,改造后的世纪大道绿化面积20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56%,成为天津市最宽最绿最美的文明示范路;积极构建“以改善环境为根本,以建设现代化城市为目标,以单位绿化、居民区绿化为基础,以防护林为屏障,以官港森林公园为基地”的绿化体系;在地势低洼,土地盐碱的自然条件下,采取挖渠换土、暗管排碱、建隔离层等方法搞绿化,逐步摸索出了盐碱滩上搞绿化的有效方法;坚持绿化与新辟拓宽道路、新建改造居民区、市容景观建设三同步,形成了以街头绿色小品为点,道路两侧绿化带为线,小区庭院式绿化和绿地广场为面的绿化格局;大力实施绿色工程,投入8000万建设占地1000亩,绿化面积占46%的示范生活小区;新建100米宽,40米绿化隔离带的城区北环路,对城区10条道路进行改造;进行l0万吨城市污水处理及中水利用的可行性研究;建立天津大港古泻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经过不懈努力,1999年大港区获得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区称号。近年来,我们又投入3亿元,新建绿地300余万平方米,植大树100余万株,截至20xx年上半年城区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达到35.91%和38.72平方米。

(三)注重环保和生态环境建设,确保石化基地可持续发展

大港区作为全国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一方面丰富的石油和石化资源为经济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另一方面石油和石化产业的高污染性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经过多年的探索,结合大港区特殊的区情和产业特点,区委、区政府确定了“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发展经济”的发展思路,生态环境建设为题中之义,并提出了建设全市乃至全国最绿、最美、最洁净城区的奋斗目标。为此,我区制定科学的环保规划,实施了“蓝天、碧水、宁静”工程”,以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为目标,狠抓驻区大企业污染源治理;投巨资对200余个污染项目实施整治,大港油田、天津石化公司、大港电厂等一批污染源得到有效治理,现已成为花园式的厂区。在巩固现有工业污水处理率100%的基础上,为提高生活污水处理水平,日处理10万吨的大型生活污水处理厂正在建设之中,目前一期3万吨已投入使用,城区生活污水处理率可达95%以上,进一步巩固我区各项环保指标的领先地位。以空气质量、噪声治理、水质治理为重点,对城区10吨以下燃煤锅炉进行改造并网,加强 “三堆”和粉煤灰运输的执法监督管理,加强了城区湖泊河渠水质的治理。1999年国家环保总局授予大港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区”称号。

近年来,我们大张旗鼓地开展治理城区煤烟型污染工作,对锅炉、茶炉、餐饮大灶等各种燃烧设备进行了集中整治,撤消4蒸吨/小时以下燃煤取暖锅炉,对大吨位锅炉实行除尘脱殖双重治理。为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和保护生态环境,建立了大面积古泻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在城区规划出1500亩土地,搞环保型绿化,建设城中生态环保林,成为阻隔城市污染的一道绿色屏障。创造了在全国评比中连续多年大气环境质量始终稳定在国家二级水平,其它环境质量指标均达到或优于国家功能区标准。全国人大环保执法检查团、国家环保总局等多次到大港检查环保工作,都给予了充分肯定。良好的生态环境,增强了区域发展的综合竞争力。目前,国家决定投资近500亿元,把100万吨乙烯、1250万吨炼油以及涉及国计民生的电力项目放在大港,石化基地规模进一步扩大,经济和战略地位更加突出。

(四)开展城市综合治理,城市管理方式和规律日趋清晰

城市管理必须适应新形势,运用新手段,建立新机制,只有这样,才能紧跟现代城市发展的趋势,满足人民群众对城市功能日益增长的需求。大港区始终坚持建管并重,疏堵结合,把综合治理作为探索城市管理规律,强化城市环境建设的重点。我区建立健全了区、街、居委会三级市容环境管理网络,城市管理实施综合执法,市容环境管理实现了法制化、规范化;在天津市率先组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极大地提高了城市管理效能,确保了城市建设与管理的良性互动。坚持疏堵结合,是新形势下城市管理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几年来,全区统一规划、建设各类商业设施104个,其中新建市场22个,新增经营摊位5300个,使占路商贩全部退路进厅,改变了以往城市管理“打游击”的状况。同时,积极启动“农改超”工程,在提高商业设施档次的同时,确保了城市环境卫生整洁。严格查处运输洒漏造成的道路污染,净化城区道路环境;对原有机扫车辆进行改造,并购进先进的机扫车辆,道路机扫率达到了30%以上;建设10个垃圾收集间,对居民楼的垃圾道进行封堵,小区全部实行物业管理和垃圾袋装化,对垃圾集中密闭转运,确保城市环境的整洁;采取政府投资、引资和社会兴建相结合的方法改造维修27座公厕、新建10座公厕。通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城市环境秩序综合治理,市容环境卫生水平进一步提高。

(五)加强传染病防治,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显著增强

全区各级政府和卫生防疫机构认真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充实和加强传染病管理监督队伍,制定切实有效措施,抓好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依法开展监督管理工作,建立了疫情报告网络,特别是非典防治报告网络,依法报告甲、乙类传染病。尤其是在抗击非典和禽流感斗争中,全民动员,紧紧抓住大港区地域广阔、企业跨地区经营且流动性大的特点,全面防控,以街为战、以镇为战、以企为战,取得了非典和禽流感疫情零报告的可喜成绩。20xx年,我区加快整合区域卫生资源,建设新的大港医院;重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加快农村医院向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型步伐;加快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不断扩大覆盖面;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加强非典等重大疾病的防控;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不断提升全区医疗管理水平。

(六)狠抓除害工作,“四害”密度控制在标准范围内

大港是城乡混合型的滨海城区,年平均气温13℃,年平均降水量251毫米,由于气候特点,加上湿地面积分布城区周边地区,蚊蝇鼠蟑易于繁殖,给除“四害”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为给广大群众提供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除“四害”工作,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了区领导包片,业务部门指导,基层单位为主体的除“四害”机制;建立健全了区、街、社区三级除“四害”网络,设专(兼)职除“四害”工作人员,严格实行目标管理;坚持“标本兼治、以治本为主,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原则,形成了以块为主,条块结合,各尽其职,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成立了大港区消毒除害服务中心,目前有7名专职工作人员,其中5名为除“四害”执法人员;制定年度除“四害”单项工作计划,下达任务,明确责任,各街道办事处和条口单位有章可循,阶段性工作环环相扣,使除四害工作逐渐走向规范化、日常化管理模式;每年举办各类培训班,组织爱卫系统领导及除“四害”专兼职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不断加大除“四害”经费投入,从20xx年至今全区除四害累计投入达147.5万元;驻区大企业投入大量资金,有力地保障了除“四害”工作的开展。几年来鼠蟑蚊蝇密度有效地控制在全国爱卫会规定的标准范围内。今年6月通过了市爱卫会对全区灭鼠、灭蝇、灭蟑成果的复查考核。

(七)紧紧抓住创卫契机,精神文明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

创建国家卫生区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重要目标,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区委、区政府围绕创卫工作,注重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引导,不断提高人的全面素质;注重夯实基础,不断推进城市精神文明进程;注重设计载体,不断提高全区整体文明水平。以创卫为主线,开展了一系列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进“六进社区”活动(科教、文化、体育、卫生、环保和法律),开展“三讲一树”活动,建设了一批文明小区和文明楼院;开展“万名市民环境大清整”,先后组织7次活动,参加人数达到20万人;组织社区环境志愿者队伍70多支,在“文明护绿”、“保护环境”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建立“四个一”活动机制,即紧贴创卫工作,每个月确定一个活动主题、抓住一个重点部位、开展一次联合检查、进行一次全面通报;坚持每周五早晨义务劳动制度,划定责任区,统一行动,现场点评,消除城区卫生死角,治理城市“三乱”。精心设计载体,激发群众参与创卫的热情。开展“楼道革命”,动员居民走出小家,净化楼道,净化阳台,改变“屋内现代化,屋外脏乱差”的状况;以“自家门前净起来”为重点,改陋习、树新风;以小区楼院为重点,下力量净化、亮化、美化;以市场内外环境卫生为重点,开展“文明市场”竞赛活动,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极大地激发了群众参与创卫的热情,促进了创卫工作深入开展,推动了城区整体文明水平的提高。

二、主要做法和体会

(一)提高认识,把创卫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最佳结合点

几年来,区委、区政府始终认为,创建国家卫生区符合区域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创造居民生活环境与地区发展环境的最佳结合点,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也是群众得实惠、企业受益的民心工程;创建国家卫生区是加快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推动力,《国家卫生区标准》的10个方面62项量化指标的全部落到实处,将极大地改变城市面貌,对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创建国家卫生区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特别是对大港区这样一个资源型城区来说,意义更加深远重大。大港区“因油而生”,随着石化基地规模的扩大,加强环境保护,注重生态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扎扎实实地落实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因此,区委、区政府要求全区上下及有关部门,务必提高对创建国家卫生区的认识,紧密结合各部门的职能,确定目标,明确职责,广泛发动,确保创卫工作不断推向深入。要求全区各部门在创卫工作中必须确保做到“三个结合”,即年度重点工作、重点工程与创卫目标相结合,确保创卫工作整体安排、分步实施;加大投入与创卫达标相结合,创卫工作是区域环境上水平的标准化工作,没有资金量的投入,就没有环境质的提高,必须采取多种筹资方式,加大投入,依靠借地生财、兴商聚财、让利引财的市场运作方式,筹措创卫资金,为创卫工作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部门工作与创卫整体工作相结合,正确处理局部与整体、眼前与长远的关系,做到同步计划、同步实施、同步考核,形成了创卫一盘棋思想。

(二)加强领导,建立严密有序的创卫组织推动体系

创卫工作是一项涉及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系统工程,点多面广,有严格的标准要求,必须有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来保证各项工作有序有效开展,确保令则行、行必果。为此,区委、区政府注重对创卫的组织领导,多次在区委书记办公会、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和区长办公会上作专题研究,把创卫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实行领导抓、抓领导的工作机制。2000年区委、区政府作出创建国家卫生区的决定后,成立了以区委副书记、区长为组长,人大、政府、政协和驻区企业有关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创建国家卫生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创卫的日常工作。创卫工作进入攻坚阶段后,为更好地指挥协调创卫工作,成立了创卫指挥部。指挥部在创卫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协调全区的创卫工作。指挥部下设10个职能组,其中秘书组、宣传组、效能督查组,从区委、区政府及有关专业部门抽调精干人员,集中办公,根据创卫工作的深入推进,及时制定年度和阶段推动方案,加强了指挥协调力度,使创卫工作进一步得到了深化。严格落实每周例会制度,及时解决创卫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保证全区创卫工作协调有序健康发展。区属各单位、驻区企业、驻区部队也建立了相应的领导推动机构,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在此基础上,创卫指挥部建立完善了创卫工作目标责任制,与责任单位签订了《创建国家卫生区目标责任书》,将任务分解到各单位、各部门,并定期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区委综合目标考核挂钩,从而使创卫工作做到有计划、有任务、有检查、有考核,保证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广泛发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创卫的生动局面

创建国家卫生区是改善城市环境,为群众健康谋福利的民心工程,理应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积极参与和热情支持的全民工程。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凝聚民心、汇集民智、调动民力,形成浓厚的创卫氛围。为此,我们以宣传工作为先导,通过动员会、推动会、培训班、编印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开展广泛深入的宣传工作。区级新闻单位开展了广泛的宣传报道,开设专题专栏,对创建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跟踪报道;全区主要街道、公园、车站等公共场所都设有卫生宣传窗、黑板报,定期进行创卫宣传;区级机关、各单位按照要求,坚持开设创卫宣传栏。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创建国家卫生区的重大意义、基本内容和工作目标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使创卫工作由“要我做”变成“我要做”,由政府推动向社会推动、群众自发方向发展。

人大、政协参与创卫。近年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多次听取创卫工作阶段性汇报,联合视察环境治理工作,并及时把意见和建议向区委、区政府反馈意见,便于区委、区政府及时掌握群众对创卫的认识,及时掌握创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推进全区创卫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区企联手推动创卫。大港区驻区企业众多,企业在创卫工作中承担繁重的工作任务。多年来,区政府加强与驻区企业的协调,充分发挥区企关系密切的优势,注重挖掘企业自身潜力,驻区企业不仅在创卫工作中不拖后腿,而且积极主动地承担重任,为政府作劲。几年来,先后投资近亿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设备更新改造和绿化,按照全区的统一要求和部署,及时完成创卫整改任务。同时,区政府定期召开有驻区企业领导参加的创卫联席会,统一区企创卫步调,对涉及驻区企业的创卫难题进行专门高层协调,研究解决方案,确保创卫工作步调一致,整体推进。

(四)明确责任,把创卫工作任务真正落到实处

创卫工作既是全民参与的社会工程,也是各部门义不容辞的重要任务,要求必须做到条块联动,部门配合,协调推进。为了明确部门职责,区创卫指挥部结合创卫的整体任务,逐项进行分解,纳入各部门阶段性目标管理,实行年度考核。建立完善了创卫工作目标责任制,下发了《大港区创建国家卫生区职能组职责分工》、《关于印发创卫宣传工作任务分解表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并定期进行考核,保证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建立统一领导、以块为主、条块齐抓共管的责任分工机制,将管理工作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纳入全年目标管理,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给予奖励。对领导不力,落实不到位的,扣减部门全体工作人员年终目标管理奖。加大督查力度,由创卫指挥部效能督查组或会同区委督查室定期对各部门、各单位创卫工作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及时发现、纠正存在的问题,以督查专报的形式在每周例会上给予通报,并上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确保工作完成的质量和效率,促进了创卫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
三、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

我区创卫工作从加大城市环境治理力度开始,至今已经历了十几年的时间,特别是近4年来,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了声势浩大的创卫活动,逐步探索和积累了北方城市创卫的一些经验,但是与我国先进城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在“五小”问题上,卫生条件改进难度较大,有治而复返的现象;二是城乡结合部的环境卫生状况与城区有一定的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大整治力度;三是部分农贸市场的环境状况有待于进一步改善,“农改超”的步伐需要进一步加快;四是部分市民的文明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为了加快我区创建国家卫生区的进程,巩固已取得的创卫成果,近期区创卫指挥部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连续召开多次会议,研究部署下一步的工作,明确工作重点,制定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加大“五小”问题的整治力度,借鉴先进城市的管理经验,结合我区的实际,寻求规范化、制度化的新路子。加大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管理,实现环境卫生保洁经常化。加快集贸市场“农改超”进度,提高商业市场档次和管理水平,彻底改变整体环境卫生状况。积极探索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早日把大港建成名副其实的国家卫生区。

2020年创建国家卫生区工作总结


天津市大港区创建国家卫生区工作总结

大港区地处天津市东南部,是全国重要的石油和石油化工基地。大港历史上曾是退海之地,随着油气资源的开发和石化工业的兴起,其战略地位与经济地位日趋凸现。1979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大港区。辖五街三镇,总面积1113.83平方公里,总人口40万,区政府所在中心城区面积19.03平方公里。大港建区至今已走过了25年的创业历程,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建区头16年,实现了由盐碱荒滩向全国重要石化工业区的转变;“九五”期间,实现了由厂矿生活区向花园式城区的历史性跨越;“十五”期间,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区属国内生产总值和区级财政收入分别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初步形成了城市功能完备,生态环境优良,具有现代化雏形的滨海城市。20xx年完成区域国内生产总值153.6亿元,区属国内生产总值53.2亿元,实现三级税收34亿元,区级财政收入4.4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8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253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7亿元,城区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3.2平方米。经过全区人民多年的艰苦创业和不懈奋斗,相继获得了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区、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区、全国文化先进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区等荣誉称号,20xx年被确定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一、主要工作进展

大港区对创建国家卫生区工作高度重视,自1989年全国爱卫会下发《关于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的通知》后,区委、区政府以此为契机,坚持从大港的实际出发,吸收和借鉴国内其他城市创卫工作的先进经验,大力开展完善基础设施、整治市容环境、加强卫生防病、健全管理机制等一系列创建活动。1992年12月区政府批转了区创卫办制定的《大港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达标区规划(1993年-1995年)》。1994年1月被天津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领导小组命名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初验基本达标区,同年12月被命名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复验达标区,创卫工作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并在全国爱卫会、市爱卫会组织的历次卫生城市检查评比中取得优异成绩。2000年全国爱卫会印发《国家卫生区标准》后,我区在全市率先提出了创建国家卫生区的奋斗目标,区委、区政府将创卫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决心举全区之力,力争用4年的时间把大港区建设成为国家卫生区,并在20xx年通过了市爱卫会的考核,被命名为天津市第一个市级卫生区。

几年来,我区瞄准《国家卫生区标准》,大力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城市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目前申报国家卫生区的五项基本条件即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人均绿地面积,大气总悬浮微粒年日平均值和城区除四害指标基本达到了《国家卫生区标准》。今年4月上旬,全国爱卫办专家组来大港区对创卫工作进行帮助指导,根据专家组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加大工作力度,狠抓薄弱环节,逐项改进落实,创卫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回顾近几年我区创卫工作历程,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整体环境不断优化

大港城区是由厂矿生活区演变而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先天不足,严重制约区域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为打破先天不足的“瓶颈”,我们近几年累计投入89亿元,大规模进行城市环境建设,做到年年有目标,年年有重点,年年有变化。目前,我区城市交通基本形成了内部畅达、外部环绕的“三纵三横”城区道路网,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4.47平方米;采取bot方式筹集资金建设日处理能力10万吨的污水处理厂;运用集合式信托投资方式募集资金9000万元进行城区雨、污排管网建设;投入5300万元建设垃圾处理场;建成108公里环港通讯光缆和3条对外通讯光缆;改造水电气暖等市政设施,居民天然气人户率、供暖率均达到100%。对城市设施的适度超前建设,极大改善了城市居民生活环境和经济发展环境。

区委、区政府以创建国家卫生区为契机,以城区创卫带动农村创卫,提出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实施农村城市化工程,即从20xx年开始到20xx年,把我区农村建成经济发达,环境优美,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3个中心镇和24个中心居住区,让10万农民住进环境整洁、交通便利、生活方便、居住舒适的公寓式、别墅式现代化住宅小区。

(二)抓好园林绿化建设,积极探索盐碱滩涂绿化新路子

大港区由于是退海之地,城区土壤含盐量达到3‰,绿化难度较大,据测算,每种1平方米草坪或种植1棵树,需要投入100元。为此,我们因地制宜,攻坚克难,积极实施“绿色行动”。邀请植物学家、土壤学家到大港,攻克在盐碱地上搞绿化的关键性难题。以世纪大道绿化为突破口,改造后的世纪大道绿化面积20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56%,成为天津市最宽最绿最美的文明示范路;积极构建“以改善环境为根本,以建设现代化城市为目标,以单位绿化、居民区绿化为基础,以防护林为屏障,以官港森林公园为基地”的绿化体系;在地势低洼,土地盐碱的自然条件下,采取挖渠换土、暗管排碱、建隔离层等方法搞绿化,逐步摸索出了盐碱滩上搞绿化的有效方法;坚持绿化与新辟拓宽道路、新建改造居民区、市容景观建设三同步,形成了以街头绿色小品为点,道路两侧绿化带为线,小区庭院式绿化和绿地广场为面的绿化格局;大力实施绿色工程,投入8000万建设占地1000亩,绿化面积占46%的示范生活小区;新建100米宽,40米绿化隔离带的城区北环路,对城区10条道路进行改造;进行l0万吨城市污水处理及中水利用的可行性研究;建立天津大港古泻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经过不懈努力,1999年大港区获得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区称号。近年来,我们又投入3亿元,新建绿地300余万平方米,植大树100余万株,截至20xx年上半年城区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达到35.91%和38.72平方米。

(三)注重环保和生态环境建设,确保石化基地可持续发展

大港区作为全国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一方面丰富的石油和石化资源为经济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另一方面石油和石化产业的高污染性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经过多年的探索,结合大港区特殊的区情和产业特点,区委、区政府确定了“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发展经济”的发展思路,生态环境建设为题中之义,并提出了建设全市乃至全国最绿、最美、最洁净城区的奋斗目标。为此,我区制定科学的环保规划,实施了“蓝天、碧水、宁静”工程”,以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为目标,狠抓驻区大企业污染源治理;投巨资对200余个污染项目实施整治,大港油田、天津石化公司、大港电厂等一批污染源得到有效治理,现已成为花园式的厂区。在巩固现有工业污水处理率100%的基础上,为提高生活污水处理水平,日处理10万吨的大型生活污水处理厂正在建设之中,目前一期3万吨已投入使用,城区生活污水处理率可达95%以上,进一步巩固我区各项环保指标的领先地位。以空气质量、噪声治理、水质治理为重点,对城区10吨以下燃煤锅炉进行改造并网,加强 “三堆”和粉煤灰运输的执法监督管理,加强了城区湖泊河渠水质的治理。1999年国家环保总局授予大港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区”称号。

近年来,我们大张旗鼓地开展治理城区煤烟型污染工作,对锅炉、茶炉、餐饮大灶等各种燃烧设备进行了集中整治,撤消4蒸吨/小时以下燃煤取暖锅炉,对大吨位锅炉实行除尘脱殖双重治理。为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和保护生态环境,建立了大面积古泻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在城区规划出1500亩土地,搞环保型绿化,建设城中生态环保林,成为阻隔城市污染的一道绿色屏障。创造了在全国评比中连续多年大气环境质量始终稳定在国家二级水平,其它环境质量指标均达到或优于国家功能区标准。全国人大环保执法检查团、国家环保总局等多次到大港检查环保工作,都给予了充分肯定。良好的生态环境,增强了区域发展的综合竞争力。目前,国家决定投资近500亿元,把100万吨乙烯、1250万吨炼油以及涉及国计民生的电力项目放在大港,石化基地规模进一步扩大,经济和战略地位更加突出。

(四)开展城市综合治理,城市管理方式和规律日趋清晰

城市管理必须适应新形势,运用新手段,建立新机制,只有这样,才能紧跟现代城市发展的趋势,满足人民群众对城市功能日益增长的需求。大港区始终坚持建管并重,疏堵结合,把综合治理作为探索城市管理规律,强化城市环境建设的重点。我区建立健全了区、街、居委会三级市容环境管理网络,城市管理实施综合执法,市容环境管理实现了法制化、规范化;在天津市率先组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极大地提高了城市管理效能,确保了城市建设与管理的良性互动。坚持疏堵结合,是新形势下城市管理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几年来,全区统一规划、建设各类商业设施104个,其中新建市场22个,新增经营摊位5300个,使占路商贩全部退路进厅,改变了以往城市管理“打游击”的状况。同时,积极启动“农改超”工程,在提高商业设施档次的同时,确保了城市环境卫生整洁。严格查处运输洒漏造成的道路污染,净化城区道路环境;对原有机扫车辆进行改造,并购进先进的机扫车辆,道路机扫率达到了30%以上;建设10个垃圾收集间,对居民楼的垃圾道进行封堵,小区全部实行物业管理和垃圾袋装化,对垃圾集中密闭转运,确保城市环境的整洁;采取政府投资、引资和社会兴建相结合的方法改造维修27座公厕、新建10座公厕。通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城市环境秩序综合治理,市容环境卫生水平进一步提高。

(五)加强传染病防治,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显著增强

全区各级政府和卫生防疫机构认真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充实和加强传染病管理监督队伍,制定切实有效措施,抓好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依法开展监督管理工作,建立了疫情报告网络,特别是非典防治报告网络,依法报告甲、乙类传染病。尤其是在抗击非典和禽流感斗争中,全民动员,紧紧抓住大港区地域广阔、企业跨地区经营且流动性大的特点,全面防控,以街为战、以镇为战、以企为战,取得了非典和禽流感疫情零报告的可喜成绩。20xx年,我区加快整合区域卫生资源,建设新的大港医院;重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加快农村医院向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型步伐;加快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不断扩大覆盖面;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加强非典等重大疾病的防控;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不断提升全区医疗管理水平。

(六)狠抓除害工作,“四害”密度控制在标准范围内

大港是城乡混合型的滨海城区,年平均气温13℃,年平均降水量251毫米,由于气候特点,加上湿地面积分布城区周边地区,蚊蝇鼠蟑易于繁殖,给除“四害”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为给广大群众提供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除“四害”工作,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了区领导包片,业务部门指导,基层单位为主体的除“四害”机制;建立健全了区、街、社区三级除“四害”网络,设专(兼)职除“四害”工作人员,严格实行目标管理;坚持“标本兼治、以治本为主,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原则,形成了以块为主,条块结合,各尽其职,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成立了大港区消毒除害服务中心,目前有7名专职工作人员,其中5名为除“四害”执法人员;制定年度除“四害”单项工作计划,下达任务,明确责任,各街道办事处和条口单位有章可循,阶段性工作环环相扣,使除四害工作逐渐走向规范化、日常化管理模式;每年举办各类培训班,组织爱卫系统领导及除“四害”专兼职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不断加大除“四害”经费投入,从20xx年至今全区除四害累计投入达147.5万元;驻区大企业投入大量资金,有力地保障了除“四害”工作的开展。几年来鼠蟑蚊蝇密度有效地控制在全国爱卫会规定的标准范围内。今年6月通过了市爱卫会对全区灭鼠、灭蝇、灭蟑成果的复查考核。

(七)紧紧抓住创卫契机,精神文明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

创建国家卫生区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重要目标,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区委、区政府围绕创卫工作,注重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引导,不断提高人的全面素质;注重夯实基础,不断推进城市精神文明进程;注重设计载体,不断提高全区整体文明水平。以创卫为主线,开展了一系列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进“六进社区”活动(科教、文化、体育、卫生、环保和法律),开展“三讲一树”活动,建设了一批文明小区和文明楼院;开展“万名市民环境大清整”,先后组织7次活动,参加人数达到20万人;组织社区环境志愿者队伍70多支,在“文明护绿”、“保护环境”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建立“四个一”活动机制,即紧贴创卫工作,每个月确定一个活动主题、抓住一个重点部位、开展一次联合检查、进行一次全面通报;坚持每周五早晨义务劳动制度,划定责任区,统一行动,现场点评,消除城区卫生死角,治理城市“三乱”。精心设计载体,激发群众参与创卫的热情。开展“楼道革命”,动员居民走出小家,净化楼道,净化阳台,改变“屋内现代化,屋外脏乱差”的状况;以“自家门前净起来”为重点,改陋习、树新风;以小区楼院为重点,下力量净化、亮化、美化;以市场内外环境卫生为重点,开展“文明市场”竞赛活动,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极大地激发了群众参与创卫的热情,促进了创卫工作深入开展,推动了城区整体文明水平的提高。

二、主要做法和体会

(一)提高认识,把创卫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最佳结合点

几年来,区委、区政府始终认为,创建国家卫生区符合区域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创造居民生活环境与地区发展环境的最佳结合点,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也是群众得实惠、企业受益的民心工程;创建国家卫生区是加快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推动力,《国家卫生区标准》的10个方面62项量化指标的全部落到实处,将极大地改变城市面貌,对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创建国家卫生区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特别是对大港区这样一个资源型城区来说,意义更加深远重大。大港区“因油而生”,随着石化基地规模的扩大,加强环境保护,注重生态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扎扎实实地落实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因此,区委、区政府要求全区上下及有关部门,务必提高对创建国家卫生区的认识,紧密结合各部门的职能,确定目标,明确职责,广泛发动,确保创卫工作不断推向深入。要求全区各部门在创卫工作中必须确保做到“三个结合”,即年度重点工作、重点工程与创卫目标相结合,确保创卫工作整体安排、分步实施;加大投入与创卫达标相结合,创卫工作是区域环境上水平的标准化工作,没有资金量的投入,就没有环境质的提高,必须采取多种筹资方式,加大投入,依靠借地生财、兴商聚财、让利引财的市场运作方式,筹措创卫资金,为创卫工作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部门工作与创卫整体工作相结合,正确处理局部与整体、眼前与长远的关系,做到同步计划、同步实施、同步考核,形成了创卫一盘棋思想。

(二)加强领导,建立严密有序的创卫组织推动体系

创卫工作是一项涉及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系统工程,点多面广,有严格的标准要求,必须有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来保证各项工作有序有效开展,确保令则行、行必果。为此,区委、区政府注重对创卫的组织领导,多次在区委书记办公会、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和区长办公会上作专题研究,把创卫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实行领导抓、抓领导的工作机制。2000年区委、区政府作出创建国家卫生区的决定后,成立了以区委副书记、区长为组长,人大、政府、政协和驻区企业有关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创建国家卫生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创卫的日常工作。创卫工作进入攻坚阶段后,为更好地指挥协调创卫工作,成立了创卫指挥部。指挥部在创卫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协调全区的创卫工作。指挥部下设10个职能组,其中秘书组、宣传组、效能督查组,从区委、区政府及有关专业部门抽调精干人员,集中办公,根据创卫工作的深入推进,及时制定年度和阶段推动方案,加强了指挥协调力度,使创卫工作进一步得到了深化。严格落实每周例会制度,及时解决创卫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保证全区创卫工作协调有序健康发展。区属各单位、驻区企业、驻区部队也建立了相应的领导推动机构,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在此基础上,创卫指挥部建立完善了创卫工作目标责任制,与责任单位签订了《创建国家卫生区目标责任书》,将任务分解到各单位、各部门,并定期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区委综合目标考核挂钩,从而使创卫工作做到有计划、有任务、有检查、有考核,保证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广泛发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创卫的生动局面

创建国家卫生区是改善城市环境,为群众健康谋福利的民心工程,理应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积极参与和热情支持的全民工程。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凝聚民心、汇集民智、调动民力,形成浓厚的创卫氛围。为此,我们以宣传工作为先导,通过动员会、推动会、培训班、编印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开展广泛深入的宣传工作。区级新闻单位开展了广泛的宣传报道,开设专题专栏,对创建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跟踪报道;全区主要街道、公园、车站等公共场所都设有卫生宣传窗、黑板报,定期进行创卫宣传;区级机关、各单位按照要求,坚持开设创卫宣传栏。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创建国家卫生区的重大意义、基本内容和工作目标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使创卫工作由“要我做”变成“我要做”,由政府推动向社会推动、群众自发方向发展。

人大、政协参与创卫。近年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多次听取创卫工作阶段性汇报,联合视察环境治理工作,并及时把意见和建议向区委、区政府反馈意见,便于区委、区政府及时掌握群众对创卫的认识,及时掌握创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推进全区创卫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区企联手推动创卫。大港区驻区企业众多,企业在创卫工作中承担繁重的工作任务。多年来,区政府加强与驻区企业的协调,充分发挥区企关系密切的优势,注重挖掘企业自身潜力,驻区企业不仅在创卫工作中不拖后腿,而且积极主动地承担重任,为政府作劲。几年来,先后投资近亿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设备更新改造和绿化,按照全区的统一要求和部署,及时完成创卫整改任务。同时,区政府定期召开有驻区企业领导参加的创卫联席会,统一区企创卫步调,对涉及驻区企业的创卫难题进行专门高层协调,研究解决方案,确保创卫工作步调一致,整体推进。

(四)明确责任,把创卫工作任务真正落到实处

创卫工作既是全民参与的社会工程,也是各部门义不容辞的重要任务,要求必须做到条块联动,部门配合,协调推进。为了明确部门职责,区创卫指挥部结合创卫的整体任务,逐项进行分解,纳入各部门阶段性目标管理,实行年度考核。建立完善了创卫工作目标责任制,下发了《大港区创建国家卫生区职能组职责分工》、《关于印发创卫宣传工作任务分解表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并定期进行考核,保证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建立统一领导、以块为主、条块齐抓共管的责任分工机制,将管理工作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纳入全年目标管理,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给予奖励。对领导不力,落实不到位的,扣减部门全体工作人员年终目标管理奖。加大督查力度,由创卫指挥部效能督查组或会同区委督查室定期对各部门、各单位创卫工作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及时发现、纠正存在的问题,以督查专报的形式在每周例会上给予通报,并上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确保工作完成的质量和效率,促进了创卫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
三、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

我区创卫工作从加大城市环境治理力度开始,至今已经历了十几年的时间,特别是近4年来,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了声势浩大的创卫活动,逐步探索和积累了北方城市创卫的一些经验,但是与我国先进城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在“五小”问题上,卫生条件改进难度较大,有治而复返的现象;二是城乡结合部的环境卫生状况与城区有一定的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大整治力度;三是部分农贸市场的环境状况有待于进一步改善,“农改超”的步伐需要进一步加快;四是部分市民的文明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为了加快我区创建国家卫生区的进程,巩固已取得的创卫成果,近期区创卫指挥部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连续召开多次会议,研究部署下一步的工作,明确工作重点,制定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加大“五小”问题的整治力度,借鉴先进城市的管理经验,结合我区的实际,寻求规范化、制度化的新路子。加大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管理,实现环境卫生保洁经常化。加快集贸市场“农改超”进度,提高商业市场档次和管理水平,彻底改变整体环境卫生状况。积极探索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早日把大港建成名副其实的国家卫生区。

区环卫局文明单位创建总结材料


区环卫局文明单位创建总结材料


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区环卫局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打造宜居城区为工作重点,率先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积极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活动,强化文明创建意识,提高办事效率和优质服务水平,努力塑造机关良好形象,圆满完成了年度各项任务,现将一年来创建工作开展情况作如下总结:
一、形成了良好机制,确保创建工作逐步深入
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的文明创建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坚持季调度会制度,就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进行讨论并作出相应决策,使创建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有序推进。制订了文明创建的总体规划,明确了创建工作的指导思想,为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蓝本,做到了有章可循。在工作落实、班子建设、队伍建设、工会工作、党员作用发挥等方面,都结合我局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阶段性目标,随着时间的推移,目标逐步深化,每个目标的达成都使我局的创建工作向前推进一步。在工作实施过程中注重收集基层场、站及时反馈的情况,并根据反馈情况作相应调整,以求工作收到更好的实效,保证了创建工作的各项要求和目标落到实处。
二、加强了班子建设,保证了对创建工作的强有力领导
我局始终把领导班子自身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重视理论学习,密切联系群众,认真学习十八大会议精神,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抓好班子的勤政务实和廉洁奉公,成为带领全局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的坚强核心。坚持年初制定党组中心理论学习计划,认真学习党章,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注重深入基层,开展指导工作。注重把区委、区政府出台的一系列重要决策和会议精神,同环卫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同时继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强化廉政责任制,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将具体任务层层分解到班子成员、基层场、站,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扎实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由领导干部轮流讲党课,局领导到下属场站领导,都安排讲党课内容,将自我教育与正面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领导带头的作用,由局长谢连举率先开展《环卫人要争做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党课,积极落实到场、站、科室、车间,让党建工作扎根一线。
三、创新了环卫机制,促进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1、打造城乡环卫一体化“运河模式”。按照区委、区政府安排部署,把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纳入年度重点工作,强化措施,狠抓落实,通过不断探索实践,打造了十到位“运河模式”。截至11月底,我区年内小四环区域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的目标已全部实现,共托管37个社区、小区管委会和城中村,2余户城乡居民享受到城市保洁待遇,托管区域生活垃圾实现了日产日清,环境卫生面貌大幅改善,百姓生活环境进一步优化,赢得了社会各届和广大群众的广泛赞誉,共收到居民代表感谢锦旗18面。《全国新闻联播》、燕赵都市报、河北日报、沧州日报、晚报、沧州电视台等媒体都进行了专题采访报道,社会反响良好。城乡环卫一体化的开展,在改善城乡环境的同时,提升了党政形象,增强了居民文明意识,提高了环卫社会地位,密切了部门协作关系,促进了基层发展建设,激发了行业服务良性竞争,在全区营造了人人动手、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
2、强化城区日常保洁质量。以环境卫生数字化管理平台为依托,采取多种措施加强日常工作监管,实行清扫保洁检查结果月通报制度,确保了辖区内29条主次干道、25条小街巷共407万平方米的清扫保洁工作,做到了主次干道“一扫两保”、重点路段实行不间断保洁;确保了所辖141座公厕的及时清掏,做到了地面、蹲坑、墙壁洁净无污物,公厕周边无垃圾。确保了51座垃圾中转站、11个垃圾箱的垃圾清运工作,做到日产日清和密闭化运输。
3、科技创新提高机械作业水平。针对当前环卫作业车效率低下的状况,带领技术革新小组再攻难点,成功研制出“全天候扫路车,多功能高压清洗车,多能小型消杀车”3项科技创新成果,均被国家专利局授予专利,在多次迎查大型活动中大显身手,使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显著提高,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将我市环卫道路清洗作业推向一个新高度。
4、推进环卫市场化进程。为进一步提高我区环境卫生工作效率和作业质量,激发环卫管理人员和环卫工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结合实际,在积累道路清扫保洁对外承包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大胆探索,今年又将15条路段纳入保洁公司承包,先后对辖区11条路段实行内部承包。内外承包模式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充分调动了职工的劳动积极性,环卫作业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5、谋划全区服务一盘棋。开展便民服务是践行环卫服务承诺的根本。“110”式服务热线和城乡环卫一体化托管这两个服务平台始终保持与居民百姓无缝隙链接,以“来信必解,来电必接”为工作原则,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结果。今年以来,共接到群众热线百余个,均做到了及时快速处理,义务支援南新村、光荣路、菜市口、金鼎、迎宾等20余

区环卫局文明单位创建总结材料第2页

个社区完成大中型环境卫生整治活动200余次,多次义务为市政府、市工会、市财政等机关单位和机床厂社区、北陈屯、啤酒厂宿舍等求援单位排忧解难,义务清淤1500余吨,疏通下水管道500米,清运粪便800余吨。
在今后的创建工作中,我们将牢固树立扎实的工作态度,积极创新工作方法,继续发扬“宁愿一人脏,换来万人洁”的当代时传祥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勇创一流业绩,力促环卫工作再上新台阶、新水平,为推动运河发展建设贡献应有力量。

2020年区卫生局工作总结


20xx年,区卫生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卫生局的业务指导下,结合20xx年重点工作目标,以“依法行政、开拓创新、廉洁高效、勤政为民”为宗旨,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基本上顺利完成全年各项工作目标以及预防人间禽流感、“非典”防治、乡村医生注册、乡村医生无学历再教育、有偿供血普查、“创卫”迎检等其他重大紧急性工作。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 坚持预防为主,全面开展综合性疾病防治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注重做好日常传染病的监测、报告和人间禽流感的预防及非典防治工作,有效防止了重大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

(一)辖区各医院均设有预防保健机构或专职人员,强化疫情登记和报告制度,1-12月份全区共报告各类法定传染病21种763例,总发病率为236.43/十万,无传染病死亡病例报告,法定传染病漏报率低于2% 。其中,重点疾病为:肝炎212例;菌痢251例;猩红热24例;肺结核81例;流行性腮腺炎26例;尖锐湿疣17例;淋病31例。

(二)1—12月份全区共使用生物制品19种,累计下发使用各种疫苗120xx8人份,“五苗”接种率达到95%。

(三)与区教体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在我区大中专院校及中小学校建立防治重大传染病预防接种制度的通知》(殷卫[20xx]5号文件),并按要求于今年4、5月份组织辖区各接种门诊对7岁、17-19岁人群开展了2215人次的麻疹、风疹、腮腺炎疫苗的查漏补种工作。

(四)今年4月份,对区北蒙办事处大碾屯小学发生的12例水痘病例情况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在对4例现患病学生进行了个案调查后,对该校的传染病防治工作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和建议,目前患病学生都已恢复健康。

(五)在年初,成立了人间禽流感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疫情应急处理技术指导小组、疫情应急处理小组及预备队,印发了《突发人间禽流感应急处理预案》、《人间禽流感防治知识》等宣传资料10000多份;举办了辖区各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共200余名参加的 “殷都区人间禽流感防治知识培训班”。 加强了辖区7个集贸市场的禽类产品生产、加工、经营场所和辖区160家经营鲜活禽类食品及餐饮单位监督检查。掌握了辖区98家专业畜禽养殖户及高暴露人群情况,辖区各医疗机构均制定了相应的人间禽流感防治预案,组建了人间禽流感防治机构,实行疫情值班制度,完善报告制度;以“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为原则,实行了24小时疫情值班制和流感样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的专项报告制度等,及时准确应对了人间禽流感疫情。

(六)印发了《殷都区卫生局关于加强sars疫情监测报告的通知》,强调了疫情的监测与报告管理,并对辖区各单位的sars疫情监测报告工作实行了通报制度,根据4月份全国非典疫情情况,及时启动了疫情应急预案。

(七)为进一步加强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领导,切实搞好我区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在区政府成立殷都区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的基础上,我局又成立了“艾滋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及“艾滋病防治专家组”,具体负责全区艾滋病防治工作和技术指导、对外交流、咨询服务等。并于今年8月份,开展了全区有偿供血人员普查,基本摸清了辖区的hiv感染者底数。本次普查,共入户调查77491户,调查人口233392人,累计登记既往有偿供血人员217人,累计采血150人,查出hiv感染者1人,并对其和既往确认的1名hiv感染者进行了个案调查;截至目前,全区共有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4名。

二、加强卫生监督队伍建设,加大卫生监督检查力度。

(一)卫生监督队伍的建设,直接关系到卫生监督的质量和效果,1—11月份,共组织90名卫生监督人员参加上级业务部门举办的各类培训班,进一步提高了卫生监督人员业务水平,为我区卫生监督工作依法行政、严格执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为保障人民群众的食品卫生安全和身体健康,开展了春节、五一和十一期间的食品卫生安全大检查,进行了奶制品、饮料、散装食品、月饼及化妆品市场等12项专项治理,检查单位(场所)2850户次,发现各类隐患195处,当即整改148处,限期整改47处,责令停业整顿4家,监控重大隐患1处,制作现场笔录1284份,下达监督意见书1307份、处罚告知书11份,罚款8500元;查处过期、标识不清等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食品及原料2300公斤,奶制品150公斤,饮料875件;查处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化妆品12盒、无产品检验报告单的卫生用品20包。有力地打击了非法生产、经营的违法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净化了食品市场和公共场所卫生环境。

(三)积极开展食品安全周宣传活动。共出动人员25人次,车辆5次,设置咨询台2个,宣传版面4个,发放宣传材料2700份,举办食品安全教育课6班次216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四)采取了卫生监督科室分片包干的方法,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卫生监督覆盖率已达100%,同时,利用对从业人员限期体检,集中培训等办法, 严把从业人员体检、培训关,今年1—12月份共体检5737人,培训各类从业人员3823人;对52名职业禁忌人员进行了调离,调离率达100%。

(五)认真做好《卫生许可证》审批工作。依据《食品卫生法》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严格把好《卫生许可证申请书》的审查、发放关,做到合格一户、签发一户,1—12月份,共签发《卫生许可证申请书》1251份。

三、加强医疗机构管理,规范医疗市场秩序。

全面贯彻落实《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和《河南省医疗机构管理办法》,坚持医疗机构按规划设置、按法律管理、按标准评审,有效促进了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的规范化、法制化管理。

(一)加大了打击非法行医力度,全年共查处非法行医21家,没收过期医用药品、医疗器械价值7000多元,罚款20400元。有效净化了我区医疗卫生市场,进一步规范了我区医疗卫生秩序。

(二)根据《河南省乡村医生执业注册管理暂行办法》、《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圆满完成乡医注册工作,共计有219人通过信息确认免试注册,60人通过考试进行了注册。

(三)完成无正规学历再教育培训工作,全区共有219名无正规学历的卫生人员参加了无学历再教育学习(其中市中医药学校69名,市卫校130名,其它中专院校20名),为下一步乡镇卫生院在职卫生技术人员和农村卫生所(室)在岗乡村医生逐步向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转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根据省市统一安排,圆满完成了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工作,共有75人报名参加,其中,中医24人,西医51人,执业医师16人,执业助理医师59人。

(五)按照市卫生局新确定的年审工作内容,以“查问题、定措施、促改进”的指导思想,根据“六统一,八不准”的要求,采取现场检查、现场办公的工作方法,完成了全区215家医疗机构的年审、校验工作。在年审检查中,从医疗文书的书写保管,规章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对外租赁科室情况、一次性卫生用品的使用与销毁、传染病的报告与管理、非典防治预案落实情况等进行了重点检查,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明确的整改要求,促进了医疗机构的规范化、法制化管理。

四、加强医疗卫生保健,服务辖区广大群众。

(一)西郊乡卫生院、新兴医院、区直门诊所按照“以人为本,患者至上”医疗卫生服务宗旨,提出“三个一切”、“五心”、“五有” 的服务措施,即:一切为了患者、一切服务患者、一切方便患者;接诊热心、检查细心、解释耐心、治疗精心、让病人放心;入院有人接、住院有人管、检查有人赔,出院有车送、回家有随访,热情为患者服务。西郊乡卫生院门诊接诊约3.8万人次,住院收治1900余人次,开展手术近1000台,业务收入 280余万元;新兴医院全年门诊接诊约2.5万人次,住院410 人次,业务收入112余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5.7万元;区直门诊业务收入10.3余万元。

(二)区妇幼保健所1—12月份,共计完成0-7岁儿童系统体检1896人,新建卡203人,入托体检2666人,病弱儿童建档5人,系统体检率达85%;妇女孕产期保健515人,新建卡69人,婚前体检22人,其它类别体检134人,围产期体检率85%;规范《出生医学证明》发放程序,共发放398份;门诊接待人数2150人次,妇女病普查1500人。

(三)为推动我区社区卫生事业的进一步开展,结合我区卫生规划要求和社区居民需求,自今年6月份开展创建省级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工作,对原有的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提出了整改要求,并迎接了省卫生厅组织的专题调研和督导。截至目前,我区共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分别是:梅园庄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纱厂路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铁西路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2个,分别设在钢六区和钢二区。

五、提高审批效率,提供优质服务,方便群众办事。

为提高审批效率,方便人民群众办事,区卫生局成立了审办股,审办股充分落实授权内容,坚持热情优质服务,树立了执政为民的良好形象,从成立至今,共接待群众办事、咨询2300余人次,全年工作无投诉。区行政便民服务中心9月份开展百分考核以来,卫生局窗口9月、10月连续2个月夺得“优质服务窗口”、“优质服务标兵”称号,收到群众赠送“热情服务,执政为民”的锦旗一面。全年共发放《卫生许可证》1150个,其中:食品类952个,公共场所类198个,办理从业人员《健康证》5470个,“两证”正确发放率100%。

严格落实下岗职工再就业优惠政策,从20xx年以来,共免费办理《卫生许可证》180个,免费金额1800元;免费办理从业人员《健康证》145个,免费金额7250元;免收个体医疗机构管理费11025元;合计19825元。

六、全力以赴,努力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

紧紧围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目标,按照《国家卫生城市标准》的要求,制定了《殷都区卫生局创卫工作台帐》、《殷都区卫生局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制度》、《殷都区卫生局创卫工作网络图》、《殷都区卫生局“创卫”工作目标任务分解表》、《殷都区卫生局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目标任务分解及百分检查评分标准》等,深入开展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活动,确保了省初验工作成功。

(一)健康教育。在省初验之前,争取区政府成立了区健康教育所,在区卫生局、防疫站、教体局、西郊乡、各街道办事处和辖区各厂矿、企事业单位都建立了健康教育组织,固定了专(兼)职健康教育人员,基本上形成了覆盖全区的以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中的健康教育组织为骨干,以厂矿、企事业单位、学校、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等单位的专(兼)职健康教育人员为依托的健康教育网络。

在全区共建立健康教育宣传栏68个,发放社区居民健康知识应知应会宣传单13万张,健康知识应知应会手册近7万册,开展包括观看录像、参加讲座、有奖知识答卷、组织展览等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工作,发放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基本健康知识应知应会宣传单3万份,行业创卫明白卡5000余份。

按照《安阳市医疗卫生单位健康教育工作规范》,要求辖区各医疗卫生单位在病房、门诊严格按标准开展健康教育,严格落实健康教育处方制,在门诊、病房、候诊室等处均设置了健康教育宣传栏,向病人及其家属讲解医疗保健知识,免费赠阅疾病预防宣传资料,确保了住院病人相关疾病知识知晓率达85%以上。我区各医疗机构目前共设立各类健康教育宣传栏45个。

按照《安阳市教育局、安阳市卫生局关于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全区各学校均设置了健康教育课程,对开设健康教育课的师资安排、教案编写、课程进度做了明确规定。各学校坚持做到了教员、课本、教案、课时、效果评价五落实。各学校的健康教育课的开课率均达到了100%。

(二)传染病防治、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卫生。加强日常工作的同时,按照《国家卫生城市标准》9类60条中涉及公共卫生系统的4类30条任务,进行认真分解,安排到相关科室,落实到每一位工作人员,做到责任明确到位。先后制定印发了《殷都区食品卫生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和《殷都区公共卫生系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方案》。并于9月召开了“殷都区公共卫生系统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动员会”,全体卫生监督人员及辖区380余家从业单位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对我区卫生系统的创卫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三)加强“五小”门店整治,夯实创卫基础。先后组织召开4次“五小”专项治理工作会议,转发了《安阳市“五小”门店专项治理标准》1200份,制作印发《安阳市殷都区创卫办“五小”整治联合执法意见书》、《安阳市殷都区创卫办“五小”整治控制决定书》和《安阳市殷都区创卫办“五小”整治督查通知书》2000多份。

(四)认真搜集整理汇总归档了健康教育、公共场所卫生、食品卫生和传染病防治及局机关“创卫”工作文本资料,共装订成册五套33本。

七、其它重要工作

(一)截至目前,预算内收入完成102.5633万元(其中局本身完成20.719万元,妇幼保健所完成1.5万元,防疫站80.3443万元);预算外收入完成13.3324万元(其中局本身完成5050元,防疫站完成6.8274万元,妇幼保健所完成6万元)。

(二)为顾全钢花路建设大局,西郊乡卫生院率先拆除了该院防保科、车库等部分建筑。区政府已经向市政府请示在市第五人民医院搬迁后的原址上,以西郊乡卫生院的设备、人员等现有资源为基础,组建安阳市第七人民医院或殷都区人民医院,前期准备工作正在积极筹制。

(三)筹建北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立项、 规划等相关手续已经全部办妥,平面图、效果图已经出台,资金也筹措完毕。并已向土地部门申报了办理土地相关手续。

(四)为了保证《行政许可法》在卫生系统能够顺利实施,制定有关行政许可的配套制度和实施流程图,参加了区组织的《行政许可法》宣传日活动,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的有关规定进行行政审批。

(五)区防疫站检验室于今年第一季度取得了省卫生厅颁发的《卫生检验机构资格认证书》。

(六)于“5.8”世界红十字日,参加在市政广场举办的中国红十字会建会100周年纪念活动,同时开展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动员活动,发放宣传品400余册。

(七)根据区财政局、区监察局、区政府纠风办印发的《殷都区整顿统一着装工作实施方案》及其通知要求,我局及时进行了整顿工作部署,积极开展自查自纠,对4名超出着装范围人员予以整顿清理。

(八)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多次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区卫生局与辖区各医疗机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公共场所业主、局属各二级单位每个工作岗位等都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共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1222份。

(九)按照区武装部和区防汛办要求,分别成立了区民兵医疗救护队(55人)、卫生防疫队(30人)和防汛抢险医疗救护队(55人)。

八、存在的问题。

(一)区健康教育所虽然建立起来了,但是办公场所、人员和经费没有落实到位,如果不尽快落实,将影响我区健康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卫生监督体制不顺畅,由于我区的卫生监督队伍在区卫生防疫站,而目前防疫站在工作中由于受经费供给方式的影响,在日常监督工作中,重收费,轻管理,这就是造成我区“五小”门店管理水平低下的主要原因。如果不尽快理顺卫生监督体制,建立一支专门的卫生监督队伍,全区卫生监督管理工作效率仍将低下,从业单位卫生状况很难有效彻底改观。

(三)西郊乡卫生院的经费问题,目前还没有得到落实。

(四)农村初级卫生保健专项资金没有建立。

九、20xx年工作目标。

(一)以艾滋病、禽流感、非典为重点,防止重大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完善疫情报告网络建设,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率低于2% 。

(二)切实加强免疫预防集中接种工作,“五苗”接种率维持在95% 以上,安全注射率达100%,居住期限3个月以上流动人口儿童建卡建证率达95%。

(三)严防食物中毒和食品污染事件发生,保持卫生监督检查覆盖率100%,切实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有计划、有检查,卫生监督、检测,技术指导规范,资料齐全。从业单位有有效的《卫生许可证》,卫生管理制度健全,从业人员全部持有《健康证》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五病”调离率全部达到100% 。

(四)加大全区健康教育工作力度,居民基本健康知识知晓率≥70%,居民健康行为形成率≥60%。

(五)继续规范医疗市场秩序,严厉打击非法行医,监督检查覆盖率达到100% 。

(六)预算内收入完成77万元(其中局本身完成15万元,妇幼保健所完成2万元,防疫站完成60万元);预算外收入完成12万元(其中防疫站完成5万元,妇幼保健所完成7万元)。

(七)积极完成区委、区政府、市卫生局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十、20xx年工作措施。

(一)争取区健康教育所的办公场所、人员、经费尽快到位,及时、有效地开展我区的健康教育工作;

(二)按照国家卫生监督体制改革的要求,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办事规则,待省市卫生行政部门的具体方案下达后,尽快完成区卫生防疫站的撤并整合,成立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区卫生监督所,理顺体制,促使区卫生监督所成为一支专门、高效的卫生监督检查机构,改变卫生监督方法、方式,提升我区卫生状况。

(三)严格按照国家卫生城市的行业标准,进一步细化工作任务和责任、明确目标,把我局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各项工作真正、全面落实到实处。

(四)认真做好西郊卫生院的搬迁重建的各项工作。

(五)按照《殷都区(20xx—20xx年)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实施方案》,争取区政府建立农村初保专项基金,与有关部门配合,认真组织实施,推动各项初保目标的落实。

(六)继续加大对医疗机构监督管理力度,严厉打击无证行医。个体医疗机构管理模式实行微机化管理,上网公布,增加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

(七)以非典型肺炎、人间禽流感、霍乱、o157:h7出血性肠炎、乙型肝炎、性病艾滋病为重点疾病,以高危人群、在校学生、流动人口为重点人群,加强疾病监测、预防和控制力度,完善疫情应急预案,强化应急演练,健全报告网络,防止疫情反复。

(八)加大预防艾滋病宣传力度,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

(九)加强预防用生物制品管理,加大生物制品监督管理力度,年内开展2—3次生物制品执法检查,确保生物制品供应渠道正规、制品安全。

(十)加大宣传力度,配合上级部门搞好碘缺乏病、降氟水质分析、鼠疫等地方病的防治工作。

(十一)以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和《消毒技术规范》为重点,进一步规范医疗保健机构的消毒效果的监督监测,加强消毒产品的监督监测,配合区爱卫办做好全区病媒生物的杀灭和监测工作。

(十二)加强食品卫生监督,配合国家食品打假,开展各项食品卫生专项监督检查活动,制定切实可行的《街头饮食摊点卫生设施标准》并积极推广,保证街头食品卫生安全;强化管理,严管重罚,加大大案、要案的查办力度,积极参加全省“百案评奖”活动;同时,加强卫生监督员培训,全面提高监督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建立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技术强的卫生监督队伍。

(十三)积极筹备我区即将开展的“捐献造血干细胞血样采集”活动。

(十四)加强档案管理,注重档案收集、规范档案整理,完善档案室各项设施和相关的档案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