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学校课程改革经验总结

时光流转,这一阶段的工作马上就要结束了,就到了我们写总结的时候了。我们需要总结本阶段的工作情况。总结是指对某个阶段的工作和学习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书面材料,一篇总结应该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2020年学校课程改革经验总结”,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公文易温馨提示:本文中含有“公文易文秘资源网-govyi.com”防盗标识,请使用本范文时注意检查。

立足本校 扎实推进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经验总结

***完小

课程改革三年来,我校领导和广大教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极大的热情,积极投身这一教学改革的洪流中,立足本校,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课程改革实践中勇于探索,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经过三年来的课改实验,我们感到:老师们的教育理念在发生变化,教育教学评价在发生变化,教师"教"的行为在变化,学生"学"的方式也在变化。下面谈谈我校在课改实验中的几件做法:

一、 以校为本,实施多层面、多形式的培训

1、强化通识培训,让教师感知新课程。

20xx年暑假以来,组织全体教师参加通识培训,使教师深入了解把握新课程。

2、分组参与式案例培训,解读《纲要》和《标准》。

20xx年-20xx年,组织教师参加了各级培训,学校也安排进行了学科培训。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主要是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科基本要求,在深入学习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进行各学科课程标准的辅导与解读,了解新教材编写的整体思路与主要原则、基本框架、内容体系与特色和对教师的相关要求,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探索与课程标准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3、系统学习课改理论和实践经验。几年来,学校在购置了大量有关新课程的书籍,《走进新课程》、《课程标准》这两本书人人都有,其它有关新课程的书籍,每个教研组一套。还给全体老师印发了大量的学习材料,如从《人民教育》、《山东教育》等期刊上选印了许多有关新课程的材料和优秀课例供老师们学习。采取集体学习、分组学习、个人自学的形式了解新课程标准的产生背景,基本理念。组织所有实验教师集中培训学习,看光盘、看录像,观摩课例。实验教师在深钻新教材的基础上,所有任教一年级学科的教师上了2至4节新教材研讨课。课后,对每一节课都进行了评课、议课、说课,对新教材进行广泛、深入地研讨。老师们在培训中学习,在培训中提高,边培训、边实践、边提高。

4、充分利用教育网络,扩大教育资源。充分利用荣成教育资源网、人教网、园丁网、中国基础教育网等扩大教育资料,提高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淡化对教材的依赖,激活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

5、合理调整教研机制,强化对教研教改工作的领导。为了使教研工作更好的为课程改革服务,几年来,我们根据本镇实际,强化了对教研工作的领导。

(1)学区成立了小学教研领导小组,将各校校长及教导主任纳入领导小组,并作了明确分工,与此同时,要求学校领导带头搞教研、写论文,每学期不得少于2篇。

(2)在布局得不到及时调整的前提下,学区打破学校限制,成立镇级教研组,公文易文秘资源网-govyi.com由学区统一领导教研教改工作。

(3)强化激励考评机制,将教研教改工作直接与教师年终百分考核挂钩。我们规定,教师每上交一篇论文,交到中心完小,即奖0.2分;推荐参加联谊校评比,奖0.4分;参加市评选,奖0.8分;获奖,再视级别加倍奖分。参加优质课、课件评选,依此类推。镇教研组长也按学校教研组长的双倍计分。

(4)改变教研形式,今后,我们在学校教研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学区教研,这样可以使全镇的同年级同学科有时间集体教研、集体备课。镇教研组间周活动一次,为双周的周四,每次半天。

二、立足学区实际,以教研促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

近几年来,我镇教师队伍严重老化,师资力量薄弱。经过统计,小学教师60%的是老教师,剩下的40%的中青年教师也大都是初中教师淘汰下来的。师资力量的薄弱,严重制约着教研教改工作的开展。

针对教师队伍严重老化,师资力量薄弱这一现状,几年来,我们结合教研教改、新教材培训、课堂达标、教师资质认定等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养、培训,逐渐使他们成长为教育教学工作的行家里手。

1、扎实抓好新教材教学研讨活动。支持教师参加新课程的学习培训,要求参加人员回来要上交学习笔记,在镇教研组交流学习心得,将学习资料打印,向其他教师发放。与此同时,要上一节示范课,并指导其他教师上好教改课。

三年级教师全员参加市级培训,要求实验年级教师把握课标,熟悉教材,用活教材,在教学中能体现新理念,突出新教法,通过理论学习,课堂实践,交流研讨,优化组合,不断提高驾驭新教材的能力。积极参与联谊片的教研活动,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及优秀论文、优质课的评选。

2、规范教学过程,抓好教学管理。几年来,我们规范课堂教学过程,要求教师做到课堂教学达标。积极按教研室要求开展备课改革,使教师能正确认识与处理好备课与写教案的关系,处理好教学预案与课堂生成性教案的关系,变一元目标为多元目标,变整本教案为活页教案,切实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写好教学反思。学区将加大管理力度,加大检查性听课的力度,加大对课堂教学过程的监控,教案与作业检查由学区统一组织人员按计划进行。

3、抓好课改工作,提高提高教师业务能力。首先,我们要求人人要上教研课,参加教改的教师要上展示汇报课,教研组长、骨干教师要上示范课。在此基础上,学区与各学校合力抓好校级课堂教学评优课活动、选拔与推荐优秀教师参加联谊校、培训中心组织的各类比赛,进一步培养我镇的骨干教师。其次,充分利用每周的教师业务学习时间,组织教师观看教学录像,组织各校骨干教师上示范课,聘请有关专家来校上课指导,把提高教师上课和评课水平落到实处,带动一大批教师迅速成长。最后,要求教师及时积累材料,总结得失,写出具有较高质量的教学一得或教学论文,每学期不得少于2篇。

三、实现教师角色、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师已成为学生最真诚的合作者,最谦虚的倾听者,最具慧眼的"伯乐"。教师的角色开始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向"平等中的首席"悄然转变;开始由传授者向促进者悄然转变;开始由管理者向引导者悄然转变。这种悄然的转变还体现在,教师由以往的单兵作战向紧密合作过渡;由画地为牢向资源共享过渡;由囿于教材向开发课程资源过渡。教学方法开始呈现出多样化趋势,教师们不再拒绝一个问题的多种解法,也不再拒绝超乎常规的奇思妙想,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期待。

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一起摘果实,猜字谜,教与学的活动在师生的互动合作中变得生动有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凝聚了集体的智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老师们还常常和学生一起排演课本剧,共同动手布置识字园……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学习,是一种启发,一种帮助,也是一种人文关怀,它构筑起了民主的课堂氛围。课堂上,老师用微笑安抚学生回答问题时的紧张情绪,用竖起的拇指赞扬学生的点滴进步。

新课改实施以来给学生带来的最大变化是,开始尝试自主合作与主动探究所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学生的学习行为开始由"被动"转向"主动",接受式学习不再独唱主旋律,探究式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的介入,与接受性学习交相呼应、相辅相成。

课堂上老师可以提问学生,学生当然也可以考一考自己的老师,老师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师生共同研究探索,共同读书学习。

总之,课程改革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唯如此,才能使我们跟上时代潮流。今后,我们将继续立足本校,为新课程改革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GZ85.com更多工作总结范文扩展阅读

新课程教学改革-课改教学经验总结


新课程教学改革-课改教学经验总结


一、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
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我收获最大的就是自己的角色转换了。我由原来的主讲者变成了组织者、合作者。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学生的特长得到发挥,学生的才能得到展示。
教师已成为学生最真诚的合作者,最谦虚的倾听者,最具慧眼的"伯乐"。教师的角色开始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平等中的首席"悄然转变;开始由传授者向促进者悄然转变;开始由管理者向引导者悄然转变。这种悄然的转变还体现在,教师由以往的单兵作战向紧密合作过渡;由画地为牢向资源共享过渡;由囿于教材向开发课程资源过渡。教学方法开始呈现出多样化趋势,教师们不再拒绝一个问题的多种解法,也不再拒绝超乎常规的奇思妙想,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期待。
课堂上,我与学生一起摘汉字果,猜字谜,教与学的活动在师生的互动合作中变得生动有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凝聚了集体的智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我还常常和学生一起排演课本剧,共同动手布置识字园……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学习,是一种启发,一种帮助,也是一种人文关怀,它构筑起了民主的课堂氛围。课堂上,老师用微笑安抚学生回答问题时的紧张情绪,用竖起的拇指赞扬学生的点滴进步。
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改实施以来给学生带来的最大变化是,开始尝试自主合作与主动探究所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学生的学习行为开始由"被动"转向"主动",接受式学习不再独唱主旋律,探究式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的介入,与接受性学习交相呼应、相辅相成。
课堂上老师可以提问学生,学生当然也可以考一考自己的老师,老师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师生共同研究探索,共同读书学习。在一节语文课上,我正讲述着《尾巴的功能》的故事。"老师,你知道多少种动物尾巴的作用?"一个孩子的突然"考问"使我措手不及。我没有恼怒,没有训斥,而是坦率地承认自己的"无知""对不起,我也了解得很少,但我们可以一起去研究。"
三、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新课改使课堂氛围变活了,知识点降低了,教学涉猎的面拓宽了,教师对学生用情了,学生们感到有趣了,师生间的关系平等了,学生越来越自信了,学习态度趋于主动了,学生之间学会合作了,与众不同的见解越来越多了,共性与个性得到协同发展了。
在识字教学中,我把识字教学的重点放在识字兴趣的激发、识字方法的引导上,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让学生在四人小组内合作学习,交流、总结识字方法,如在学""字时,有一个学生是这样记的,"卧钩像个锅,锅里炒蹦豆,蹦出两个剩一个。"他这一形象的联想一下子使所有学生都记住了""字;还有一个学生讲""字,他走上讲台后,刷刷几笔,画了太阳和月亮,然后指着图说:"如果有一天太阳和月亮同时出现,那世界该多明亮啊!"简单的一句话,寥寥数笔便将""字刻在了同学们心中。这样的教学案例举不胜举。在教学中我深深感到:当我们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讲台还给学生,把书本还给学生时,课堂便会出现敏锐的思维,闪现智慧的火花,蹦出创造的灵感。
四、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实现教学的多维互动
教育家杜威说过,如果让孩子们在教室里静静地坐着,拿着书,观念永远到不了孩子们的心灵中。让学生乐学,在玩中学,在游戏中学,在活动中学,体验、感悟课程。感悟不是分析,不是告诉,更多的是体验。
在语文课上,我尽可能多给学生创设动手操作的机会,为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供空间,并且在操作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语文思考。如,在学习《手影戏》的时候,我把学生带到校园里,让孩子们在阳光下做手影的游戏,让学生在活动中动手、动脑、动口,运用多种感官感悟知识,大大激发了学生热情,从多个角度培养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形成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
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强调改进与激励;淡化对结果的评价,关注对过程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呈现出多元性、主体性、开放性等特点。
1、评价内容多样化。
即单元达标、阶段性考察、古诗文背诵、大阅读、课本剧表演、手抄报、电脑报等。用多元智能理论来评价学生,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
2、评价方式多样化。
(1)口头评价。如"你读得一个字也没有错。""

新课程教学改革-课改教学经验总结第2页

读得真好!你是怎么读的,能说说吗?""你真会动脑筋。"等。
(2)作业评价。如:"你真棒""学习稳""正确、整洁"等,在作业本上印上"大拇指""小红花""小红旗"等小印章。获得10个小印章换一张喜报。
(3)及时评价。如建立家校联系簿,关注学生的情感与心灵。
(4)阶段性评价。学校开放周、家长接待日期间,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价。
强调激励、关注过程的评价,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看到自己成长中的进步,会有一种成功的喜悦。
六、几点体会
1、教师培训是关键。教师的才能和智慧决定着课改的质量和深度;
2、教育理念是基础。教师的观念决定着课改的方向和性质;
3、方法改革是重点。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学定教。
4、评价改革是动力。评价不是为了排队,而是为了促进发展。
七、问题与困惑
1、学生的思维发展了,表现欲强了,但学习不扎实,跳跃性大。在学生个性得到发展的同时需要进一步夯实双基教学。
2、教育的起点是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教育的终点是让孩子各尽其能,但学生中两级分化严重。
3、存在课堂教学形式化倾向。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流于形式。在大班额的情况下,小组合作学习有一定的难度,制约了师生交流互动。
4、如何缩小由于新课程的开放性和弹性而造成的教师之间的差异?如何加强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人格、专业才能的专业化发展?
教育是儿童的教育,课程是儿童的课程,教育应向学生生活世界回归,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幸福的人。升华教育理念,保持与时俱进,为教师的发展而学,为学生的发展而教。教师与新课程同行,与学生共同成长。这就是我的经验总结。

2020年课程改革实验总结





“做一名好老师”是许多老师一生所追求的目标,也是我的目标。自踏入教育这个岗位以来,我始终以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态度来对待我的工作,以“师德”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当一名好老师”作为自己工作的座右铭。本学期已尽尾声,现将一学期的课改实验工作总结总结如下:

一 、 加强学习、转变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是实践的先导,教育观念的转变是课程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正确、先进的教育观念,就不会有自觉而有效的实践,一切先进的教育改革都是从先进的教育观念中生发出来的,而先进的教育观念来自不断的学习,因此,我把加强学习,转变教育观念作为我自己进行新课程改革的第一步,把新课程理念作为一切工作的指导。我对照新课程的要求,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讨论反思。通过学习、讨论和反思,提高了认识,深刻地感到: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是与21世纪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必由之路。在今后本资料权属文秘俱乐部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文秘俱乐部的教学中,一定要贯彻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实现五个转变:1、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生存;2、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怎样教,更要精心研究学生怎样学;3、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教师不但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培养学生“会学”;4、由居高临下的权威向平等融洽的朋友转变,师生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的;5、由教材的接受和传递向教材的开发和创造转变,教师不再是教材忠实的阐述者和传授者,而是教材开发者了创造者。

教与学的方式的根本转变,是此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传统的教与学,就是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师是知识的主宰者和阐述者,学生是知识的接收者和储存者,没有教师对知识的输出,学生就接收不到知识,学生没有自由选择和自主学习的权利和机会,完全处于单一的、被动的接受状态,失去了自主性和独立性。所以,在课改实验中,我狠抓课堂教学,努力实现师生角色的转变,教师由课堂的主宰者,向学生学习引导者转变;由高高在上的权威,向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转移;由单一的知识的传递者向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转变。学生要从被动的接受者向主动参与者转变,由学习的主体转变。要创设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的学习环境,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自由、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真正达到师生交往,平等对话,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目的。经过几个月的实践,我的师生关系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我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居高临下地要学生接受学习,而是放下架子,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情感交流,与学生交朋友,成为完成学习任务的合作伙伴,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也不再是学习的被动者和接受者 ,而是积极的参与到教学中来,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和合作者,把学生参与教学,探究知识贯穿于整个课堂。小组学习时,让小组长当小老师检查、辅导本组学生,并选出学习好的小组到前边讲台教全班学生读写等等。课堂上师生配合紧密协调,关系融洽和谐,一种平等,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正在消然形成。

二 、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在知识大爆炸的今天,传授给学生多少知识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而是教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和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要求教师从旧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提倡自主、探究、使用学习,着眼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目前已初步建立了问题情境—共同探究—多项交流—实践应用的课堂教学的结构模式,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自由宽松、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例如:为了便于学生多感官接受和传递信息,增加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便于学生之间相互切磋,相互合作,相互交流。我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等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小组学习互相交流。

三、 掌握教材,灵活使用

以往教学,教师都是一成不变的使用教材,不管教材内容是否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心理,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成为教材内容的忠实的阐述者和传递者,而现在我领会了新课改理念后,才用了新的做法,首先要吃透教材,深刻领会本资料权属文秘俱乐部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文秘俱乐部教材编写的意图,然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身边找例子,灵活的处理教材,展开课堂教学。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验,老师能把学生的生活引进课堂,让学生感到生活离不开学生,学习也离不开生活。这种方法更容易达到增强学生兴趣、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的目的。

四、 密切合作,多项沟通

课改是一个艰巨的工程很多人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所以单兵作战是不行的。我特别注意老师间的交流与合作。教育教学中遇到问题就与同行交流磋商,还定期总结一些问题与同行进行交流,在交流中使自己的知识的到了丰富,能力也的到了提高。

五 、认真总结,不断思考,充分做好今后实验工作

从开展课程改革实验以来,我们的工作思路就是:实验—反思—调整—改进—再实验。对实验的每一步,我们都要作认真总结,反思,思考,详细分析,成功之点,作为经验,继续发扬;失败之处,作为教训,改进调整,继续前进,并把这些总结的经验教训作为一个专题“课改小结”记录在在自己的教案上。这样,不但积累了经验,也使我对今后的实验工作始终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明确的思路。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微薄经验,还希望各位同行提出宝贵批评建议促进我们共同进步。


2020年新课程改革实验总结


积极探索 全面实践 推进新课程改革

——**县课程改革实验总结

**县教育局教研室20xx年9月,我县被确定为首批四川省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实验区县之一,回首三年来的历程,我们在学习中实验,在实验中探索,在探索中研究,走过茫然和困惑,经受住了观念、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冲击与挑战,以务实的工作和卓有成效的业绩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以办学效益的明显提高回报了社会,使我县的新课程改革实验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为我县创“四川教育强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扎实的工作一、强化领导管理,转变观念,统一认识1、周密规划,制定了总体实施方案——《**县课改实验实施方案》。从实验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主要内容、原则、周期、进程等方面作了全面的规划,并对课改的实施、评价、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高屋建瓴地部署全县的课改工作,保证了课改工作按明确的方向顺利推进。同时也要求每一个学校必须根据总的方案,结合自己学校的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学校实施方案,全面规范了课改行为。2、建立领导管理机构,强化课改机构建设。成立了以县政府分管教育副县长***同志为组长、教育局局长***同志为副组长的课改领导小组,聘请了以省市教育专家、县内教育行家,组成了专家指导小组,由全县各学科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组成了学科指导小组,学校也成立相应的课改领导组,由教科室、教导处牵头,组织实施,这样,形成了领导、指导、实践和管理一条线,使课改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3、动员宣传,大造声势,全员投入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全面推进课改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而仅是教育内部的事,它需要社会各界的全面认同、支持和配合,需要形成最浓厚的舆论氛围和宽松的环境,所以我们从实验伊始,一直重视新课程改革的宣传工作,充分利用了各种宣传媒体,如电视台、网络、简报、宣传栏、板报、标语、讲座、家长会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各界宣传了新课程改革的意义、作用、理念、行为,大造课改声势,使之深入人心。在教育内部,在每年的8月底,都按计划进行了课改的通识培训,参会人员不仅是学校各科教师,更要求学校校长等行政人员都必须参与,课改年级和非课改年级都要参与,有力地促进了所有老师共同参与,迅速转变观念,投入到新课程改革中来,其中,我们还关注了学生这一层面,也要求让学生认识和明白新一轮课程改革对于自身的成长和发展的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调动了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实现了社会、学校、教师、学生等各个层面的全员参与和投入,给课改工作营造了一个和谐宽松的大环境。二、建立运行机制,促进课改实施1、大力改善办学条件,落实实验经费。办学条件是新课改实施的一个重要基础,为使课改工作的高效推进,我们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教学环境换新颜,课改实验上台阶。20xx年—20xx年,教育经费投入不断增加,以政府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体制已基本形成,三年中,教育经费总投入达2.25亿元,大大改善了各中小学的校园环境、设施设备,新建教学用房91350平方米,学生宿舍2204平方米,学生食堂2254平方米,厕所1328平方米,扩建运动场46220平方米,购置图书214939册,新添课桌凳12840套,网络教室26间,微机配备502台,电子备课室8间,卫星接收系统10套。同时加大对d级危房的彻底改造,排除危房37558平方米(其中d级危房29752平方米),占危房改造规划面积的95%,共投入1491万元。这些投入,大大改善了我县的办学条件,保证了课改实施中所需的设施设备等硬件要求。在师资建设、实验活动等方面,县、局也每年安排落实了20万元的专项经费,用于活动的开展、教师的培训、课题研究等方面,为课改工作的有计划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2、整合教育资源,科学调整布局为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重组,为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根据教育发展的需要,本着科学、合理的“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义务教育与‘双高’和谐发展”的原则进行了统筹规划,对全县的学校设置作了较大布局调整,**一中初中部的改制、**职中初中的停招、**五中高完中的设置、**子弟校和**子弟校的移交地方、各乡镇基点校、村小的撤并、城郊小学合并到城区中心校等,全县各类学校由原来的177所融合为142所,均显现出**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有效地整合了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资源效益,课改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3、制定运行措施,落实配套政策。按照课改发展的需要,我们先后制定了《课改实验课程计划表》、《**县师资培训方案》、《**县学校校本研修要求》、《**县教研工作要求》、《**县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法》、《**县年终督导评估课改评价细则》、《关于加强教学常规检查的措施》、《**县课改评价方案》、《课堂教学评价细则》、《**县语文教学评价方案》等,从课程的开设、师资的培训、课改的要求等进行了规定,特别是将课改的开展情况纳入年终学校督导评估的专项内容对学校进行考评,县上设立课改优秀成果奖,将教师的课改业绩与教师的利益挂钩、将新课程的学习和培训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必备内容等,从行政管理上、从教师业务上加强了管理和督促,增强了教师们进行课改的自觉性。三、大力加强新课程改革的培训工作,为课改提供技术支撑1、根据《**县师资培训方案》,由教育股、教研室、教师进修校牵头,狠抓教师培训工作,帮助教师们全面了解、把握课改工作的精神实质,提高全县教师实施新课改的水平。1、参加省、市级的培训。每年都根据学科特点和人员构成,选送学科指导成员到省、市进行培训,造就骨干队伍,再进行县级的教师再培训。三年来,共送培人数达120余人次。2、开展全县所有教师的新课程通识培训。坚持“先培训先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要求本学年进入新课程的每一学科的教师必须参加,学校行政领导和其他年级的教师也尽量参加,三年中,初中的全部教师、小学的绝大部分教师达2000余人都参加新课程通识培训,提高了认识,转变了观念。3、开展学校行政人员的专项培训,特别是在领导重视的观念意识方面、新课程的管理与评价方面、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方面统一了认识,解决了思想与管理层面上的问题。4、开展学科培训。初中阶段已完成七、八、九年级各学科教师的轮训,重点落实了新教材新教法、新课程新观念的问题,小学阶段除了对每一起始年级各学科教师的培训外,还面向未进入课改的其他年级的老师,带动了整个小学阶段向新课改迈进。四、加强教育教研,引领课改向纵深发展。教育教研是变革教师教学观念、教学策略、教学行为方式的重要载体,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是全面推进课改,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我们坚持以“以课改促教研,以教研促课改”为目标,积极推进教育教研工作。1、贯彻落实教育局文件《进一步加强和推进教育科研管理工作的通知》的要求,重视科研课题的选择、立项、研究和检查督促工作,加强了全过程管理。鼓励教师全员投入,全面投入,进入角色,努力做到不受干扰,抛开个人功利,杜绝研究时的两头(开题、结题)热,中间(过程)冷的现象,要求教师注意阶段总结与评价,随时调整自己的研究实施方案,以求最满意的效果,并重视实验资料的筛选、收集、整理,注重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的紧密联系,以提高实效性。2、科研课题以新课程改革为重点,分布广、数量多为其显著特色。目前,我县有国家级子课题3个、省级课题2个、市级课题12个、县级课题72个,校级课题100余个,遍布到城区各校、各个乡镇,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一大批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正在崛起。3、教研部门直接进行课题研究。教研室现有省市级课题3个(国家级子课题《农业小县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难点与对策》、市级重点课题《新课程下学生评价方式转变研究》和《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研究》),对全县的课题研究起着直接的引领和借鉴作用。4、以课题展示为突破口,带动课题研究。我们先后举办了刘家中学的《语文多向互动》、前进小学《开放式的语文教学》、仙临中心校的《小学数学生活化》、裴石中心校的《自主合作》课题展示活动等,推广了课题研究成果,促进了课题的深入研究。5、总结成果,推广应用。截至今年,全县已有一些研究周期已到,已取得一定研究成果的课题,我们配合市上,组织了相关人员进行了课题的结题检测工作。先后参与了南一中苏超灵老师的市级课题《全程多维反馈下的教育实践》、**职中马艳芬老师的《农村学校民主化课堂教学》的结题工作,又分别对江南初中、江南中心校、县幼儿园等校的课题进行了检测,帮助他们总结了研究成果,并积极推广,使其研究价值能得到最广泛的运用。6、研究与表彰奖励并行。根据制度规定,每年年终,结合县督导检查,对全县各个学校进行了一次科研、课改工作的专项检查,对在科研、课改工作方面取得较大成绩的个人和集体予以了表彰,以推动了科研工作的高效开展。五、开展求真务实的教研活动,指导具体的课改工作。1、常规视导。县教研室根据计划安排和每年每期的具体特点,对全县的初中小学都进行了集中教学视导,深入到课堂,深入到学生中间,了解、掌握、指导课改推进情况,而且,教研室每一位教研员还实行划片负责,承担对全县的学校分片分区的定点课改督导,要求每月的个别视导不少于2次,每年的听课、评课不少于100节次, 且与业绩考核挂钩。2、举办课标、教材讲座,对中小学课改教师进行培训,及时了解和帮助教师们解决好课改实施中各种问题,各种讲座累计,小学达18科次,初中达16科次。3、开展片区教研。小学以各乡镇中心校牵头,组织开展乡镇片区教研,初中按地域划分三个片区,每一片区均制定出《片区教研活动实施方案》,充分发挥每一所学校的教学优势,推选出最好的学科和老师,以课堂教学、经验交流、心得体会、课改反思等形式,组织开展活动,教研室则分派教研员牵头联系,参与指导。要求每期每一片区分科必须组织一次以上活动,多给教师们搭建展示与交流,学习与借鉴的平台,促进共同提高。4、以竞赛促教研。新课程改革的广阔天地,给广大师生提供了施展水平和才华的场所,展示课改水平,培养青年骨干教师,带动广大教师参与,我们认真组织了多学科的优质课竞赛活动,先后举办了“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运用’优质课大赛”、“初中地理优质说课、赛课活动”、“初中数学优质说课、赛课活动”、“小学‘口语交际’优质课大赛”“小学音乐、美术优质课大赛”、“初中语文优质课大赛”、“初中历史优质说课、赛课活动”等,教师参与积极性很高,不仅报名参赛的人数多(如语文优质课活动,全县就有16所中学、24名老师报名参赛),而且到现场观摩的教师也很涌跃,如“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运用’优质课”的观摩教师多达一百多人,有力地推动了在课堂教学上如何贯彻新课标理念的探讨的深入,培养了一大批青年教师。并每年如期地举办**县“教新杯”小学生(分城镇片区和农村片区)辩论赛,经过学校的初赛、复赛,最后到县决赛,历时一个月,各校和学生都涌跃参加,最大限度地锻炼了学生,展示了学校的课改业绩和学生的发展水平,现已举办了两届,学校、学生、家长都说,这是一项好活动,要坚持开展下去。5、积极提倡和指导集体备课,做到资源共享。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教师们如何迅速适应新教材、走进新课堂,提高教学效率,集体备课是一种有效的办法。我们要求学校每一个学科要成立学科备课组,对教学中系列问题进行集体研究,充分利用集体的力量6、开展学术交流活动。首先,我们邀请了北师大教授给全县中小学教师作了《成功素质教育》专题讲座,四川教育学院刘裕权教授作了《创新理念,走特色学校的创建之路》专题讲座,让教师们更新了思想,转变了观念。其次,成功地开展了首届《语文教师学习新课标、实践新课标百家论坛》,100余名教师参与了讨论,或即席演讲,或书面陈述,或重理论,或重实践,有探讨,有反思,有经验,有困惑,从不同侧面全面审视了我们的新课程改革,促进了教师们学习课标,理解课标、实践课标,提升了教师们的素质。第三,我们积极鼓励和提倡教师们认真撰写教研论文,并在学校教研要求中作了明确的规定,要求每个教师必须严格完成“七个一”基本任务,即:每个教师每年读一本教育教学理专著、交一份自己最满意的教案、上一堂公开课、出一份优秀试卷、写一篇教研论文或经验文章、当一次评课的中心发言人、订阅一份教学刊物。我们对全县教师的教研论文进行统一的编辑出版,在全县交流。教师们涌跃参与,写出大量高质量的论文,仅20xx年一年我们就收集到1000余篇,展现了教师们的理论素养。六、探索新的评价方式,为课改工作保驾护航教学评价是影响新课程实施的关键因素,它起着指挥棒和导航的作用,所以这一环节的工作,一直是我们探索的重点,我们根据新课程理念,尽量体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对课堂教学、教学质量、学校管理等方面的评价进行了大胆的探索,逐步形成了一系列评价体系。一是改革考试制度,期末的统考成绩不再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注重平时与过程,成绩评定时采用等级制,按a、b、c、d四个等次进行评定,并且把期末考试和平时成绩结合,期末占70%,平时占30%,每一个学生都建立了成长记录卡,并把成长记录卡的情况作为升学时的综合素质考核的重要参考内容,在对学生的操行评定时,注重多元主体评价,用师评、家长评、自评、互评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的评定,并多用激励性的语言予以鼓励,促进了学生主动活泼的发展;二是改变对老师的考核方式,多数学校不再以期末统考的成绩作为评定教师业绩的标准,还要结合平时工作状况、班级学生发展状况、师德要求、校本研修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自我提高与发展。三是对学校各个学科课堂教学拟定出评价标准,教研室专门制定了一套课堂教学评价方案,曾获省级一等奖,用于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有力地规范和导向了课改的实施,而且,教研室正在对《新课程下中小学评价方式的转变研究》的课题进行研究,努力探索更科学、更合课改需要的评价体系。如刘家中学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期末考试成绩占70%,形成性检测占30%(包括1、长记录卡的五个方面即日常行为规范考核、与人相处的能力或做人的基本态度、特长和能力优势、对学习的认识、阶段性自我总结;2、各个学科的平时检测情况;3、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的情况)。对教师的评价:建立教师发展档案,期末统考成绩占70%,对学生的过成性检测占30%,过程性检测包括政治素质、教育思想、为人师表遵纪守法、关心学生、学识水平、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考查考试、班级工作、听课教研、学科竞赛等方面。如大观中学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学校以班级为单位,为每个学生建立了一个成长档案,以学期为一个时间段,分为:情感价值观、识字写字、阅读、词句、作文、口语交际、以及综合性学习等几个方面用描述性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对教师的评价:学校采用将学生考试成绩、师德量化积分、学生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以学生对科任教师的各种看法为主)三项综合起来考评教师的业绩。七、加强校本研修,致力提高教师基本素质校本研修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教研工作的下移,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切实开展好校本研修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对此,我们专门下发了《**县学校教研工作要求》、《**县学校校本培训工作要求》,明确规定:加强领导,把校本培训作为考核、衡量教师业务能力提高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学校校本培训的有关制度、措施,每年(每期)初教导处要制定详实的培训工作计划和考核制度,考核结果进入教师业务档案,纳入学校教导处统一管理。规定各校在每周二下午课后专门集中利用一个小时的时间组织教师进行培训,每次培训的内容、形式学校可根据自身的特点灵活安排,但每次活动必须做到“四有”:即有主题内容、有中心发言人、有活动记录、有效果。并以教研室牵头,负责对各校的校本研修情况进行检查,纳入学校的年终考核。经严格要求,全县各个学校的校本研修工作蓬勃开展,教师素质明显提高。

可喜的成绩一、观念的转变通过三年来的辛苦努力,从社会各界到教育内部,教育的价值观正发生迅速的转变。新课程实施的氛围已初步酿成,新的教育观念正逐步形成,课改工作的发展呈良好的发展态势。教师们由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由面向少数的“精英”教育转变为面向全体,从发展学生智育、看重学生学业成绩转变到关心学生“三维目标”的发展,从只重学习结果转变为更注重学习过程,“以人为本”的观念成为教育的核心,新的教师观、学生观、人才观、质量观已初步形成,学生正主动、活泼、自主、全面地发展。二、机制的建立保证新课程改革实施所需的一系列管理运行机制已初步形成,从教育管理到教育评价,从课堂教学到学业成绩考核,从思想教育到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评定、从教学教研到校本研修、从教师专业化成长到学生主动性发展,都有相对完善的评估指标和具体细则,年初教育局有统一安排,年中有教育股、教研室、教师进修校等部门的督促指导,年终有教育督导和考核,有效地保障了课改工作的全面实施。三、教学行为的变化:教师角色的变了,教师已走下了“师道尊严”的神坛,来到了学生们中间,成为了学生的朋友,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变为了“平等对话中的首席”,由知识的灌输者、传授者变为了组织者和引导者。课堂气氛变了,课堂上死气沉沉的“填鸭式”没有了,取而代之是热烈的课堂讨论、激烈的思想交锋,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已悄然走入教室。教师备课的形式变了,由独立、单一、封闭的自主型备课逐步变为了合作、集体、开放的研究型备课,达到资源共享。教与学的方式变了,教的方法多样化,教师不再以统一、标准化的答案来禁锢学生思维,学生的自主体验多了,动手操作多,问题探讨多了,实践活动多了,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体现了教与学的“双主体”。师生关系变了,教师学会了重新认识学生,积极主动地与学生构建起了平等、和谐、合作的朋友式新型关系。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更紧密了,不论是教材,还是对教村的实施,老师们都自觉地加强与生活的联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积累相联系,大胆对课程进行开发,比如建立的“大语文观”、数学学习的“生活化”等。刘家小学一年级学生,就把每个学生的名字分别写在卡片上,美其名曰:“名片”,每天上课前利用两三分钟时间让生自己持“名片”上台去自我介绍,重点介绍自己名字的特点及由来,并教大家读两遍,如此以来学生特别兴奋,特别好奇, “名片”上的字就轻而易举被他们在愉悦中认识了,同时还培训了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四、学生的变化在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下,学生各个方面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和变化。学习态度上,由“厌学”到“乐学”,学生们能以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课堂中学生的参与面是影响一节课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在学习行为上,由独立学习逐步转变讨论合作式学习,课堂的交流、对话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发展。五、教师的成长新课程呼唤专家型、学者型、研究型的教师,新课程要求教师走专业化发展之路,经过三年的探索,通过各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培训,通过务实的教学教研与校本研修,通过课题化的教育研究,教师们不断学习、全面实验、深刻反思,从理论到实践,从观念到行为,教师们都有很大的变化,素质得到迅速提高,正在“与新课程一起成长”。六、课程资源的开发新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其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大力主张各地各校根据自身的实际,因地制宜地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进一步丰富课程资源,由此,我们在这方面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许多学校、老师跳出了“以本为本”的传统观念,大胆删繁就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巧妙地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结合自身的实际,开发出了很多丰富的教学资源:如:金竹学校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编写了《油樟栽培技术》、《优质西瓜早熟丰产栽培技术》、《优质雪梨栽培技术》等地方教材。如刘家中学开设的《趣味数学》、《兴趣物理》、《动物养殖》、《植物栽培》等课程,开展的科技活动:“红庙村矿石资源开发的调查”、“龙虾的生活习性”、“退耕还林的调查”等。如刘家中心校开设的地方史研究课程,由学生通过调查,查阅资料访读等形式收集本镇发展史上的名人佚事,然后整理交流,既训练了学生的写作、交流、整理能力,又使学生了解了家乡,热爱家乡进而自然迸发出立志为建设美好家乡而努力学习的雄心壮志,等等,这些探索,极大丰富了新课程资源,

存在的问题一、经费的不足虽然我们财力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改善了办学条件,培训了师资,但,这距新课程实施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学校教研活动的开展、请进来走出去的交流学习、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活动、教学所需的资料、设施、设备等等方面都需要较大的经费支出,学校有时难以承受,势必会对新课程实验有较大的制约。二、小学师资业务素质较差全县的师资素质整体水平还不高,且呈现出小学教师老龄化、学历层次不高、分布不平衡(城镇好,村小差)、代课教师数量大等等状况,制约着课改实施水平。三、课改实验不平衡由于受环境、条件、师资、经费、观念等影响,全县的课改工作开展不平衡,表现在城区轰轰烈烈,乡镇中心校热热闹闹,村小则涛声依旧。四、教材编排质量有待提高教材涉及到的人、事、物方面,城市化倾向较重,对于乡村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比如初中阶段的语文有较多的脱离学生实际的选文和活动,一年级教材容量过大,语文识字量过大,识字400个,掌握100个,课文中复现率不高,小学生易忘,而且少数课文没有拼音,学生读起来困难;有些课后出现的生字,并未在本课;教材编排上,反映农村生活的内容太少。七年级教材与课标不完全统一;有些教材习题太简化,缺乏趣味性;教材要求偏高、偏深、偏难现象依然存在,有些内容也是远离学生生活的;教材中有些内容脱节(如七年级数学),学生理解困难;综合实践阶段性、操作性不强,不适合农村学生。等等。教师就很被动地去完成教学任务而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研究新的教学方式和怎样更好地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目标。五、评价的限制教育评价一直以来,都是制约新课程改革的瓶颈,虽然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但还不能全面科学地衡量一个乡镇、一个学校、一个老师或学生的工作,加上目前社会的应试观念更较浓厚,给评价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压力。考试这一指挥棒随时导向着教学,特别是中考,更是课改工作的航标灯,所以如何改革招生、考试方式、如何命制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试题,同样是课改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总之,新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总结,虽然我们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但距新课程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整个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将继续依靠社会的支持、领导的重视、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努力推进我县的新课程实验工作,“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相信我们明天的新课程实验会更好。二00五年八月二十日

课堂教学改革经验总结材料


一、 某某学校校本课改基础及背景

1、 学校基本情况及发展前景:

某某学校是一所集学前教育、小学、初中为一体的现代化、寄宿制、全封闭民办学校,占地13.92亩,建筑面积10080平方米,在校师生2600余人,其中教职工163人,平均年龄38周岁。20xx年秋学校两委会结合自身实际再次制订了新三年发展目标,努力向现代化、精品化、高品位学校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科学的发展目标,该校两委会高度重视新课程改革,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把课程改革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中之重,并成立由业务校长专人负责下的校本课改领导小组,细化分工,责任到人。同时制订了具体切实可行的课改实施方案和管理措施,每学年拿出10万元作为新课改专项基金,用于教师学习、培训及对新课改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或个人奖励。三年来,某某学校已形成自身的课改模式,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积极探索减负增效的方法和途径,为推动区域性校本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20xx年9月XX县教体局在华博学校成功举办了全县教育系统新课改观摩交流动员大会;20xx年3月市局郭劳动局长亲临该校检查指导课改工作。20xx——20xx该校先后与XX、XX、XX及本省多个市、县、乡级兄弟学校开展了校际间内部新课改经验交流活动,并达到预期效果。其中该校教师编写的课堂导学案得到诸多课改兄弟学校教师的认同及借鉴。

2、学校校本课改思路及自我定位:

20xx年6月办学之初,学校两委会本着办一所“小班额、精品化、高品位”袖珍式学校的理念,率先打破传统教学存在的陋习,大胆借鉴国内“九大”基础教育课改名校经验,结合本校实际,探索出一套全新的“华博课堂教学新模式”——其核心模块为“预习(展示)+合作(展示)+反馈(展示)”,并采用“15+30”课堂时段界定,让学生从机械、呆板的灌输式被动接受中解脱出来,还课堂于学生,还学习于学生。同时,依托“八面黑板”,突出“15+30”、“六学八清”、“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兵教兵”等课堂教学方式,强化双语教学,真正落实“培优补差”。特别是该校的小班制、分组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时间的主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生存,从而使华博学校在课堂改革上,切实实现了“乱而有序、争而有果、述而有据、知果求因、探因推果、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目标导学、学法引路、学情定法、科学点拨、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的良性循环状态。且做到:预习课——普遍撒网;展示课——重点拿鱼;反馈课——查漏补缺;导学课——细化目标;习题课——拓展延伸;兵教课——培优补差。教师做到:“勤于课下,认真预设;导于课上,适时点拨。”;学生做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师生们坚信,勇于吃苦,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没有学不会的学生。

二、校本课改“预习(展示)+合作(展示)+反馈(展示)”教学模式

1、“预习(展示)+合作(展示)+反馈(展示)”课堂教学流程:

(1)歌笑训战→(2)复导解标→(3)预展点练→(4)合练展点→(5)反馈纠展→(6)组班小结→(7)分层作业→(8)下达日清→(9)结课树模。

(2) 根据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特点,针对“预习(展示)+合作(展示)+反馈(展示)”课堂流程灵活运用,时间安排依学情而定。对中低年级可采用“看一看、做一做、读一读、问一问、说一说、练一练、议一议、答一答”等方式,师多引导,生多体验。学会学习,培养习惯。

2、“预习(展示)+合作(展示)+反馈(展示)”教学模式的“三个核心设计”:

(1)在预习(展示)板块:教师精心做好导学引路设计,即导学路线图或导学方案的预设,目的在于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充分展示个人的魅力和坚毅的自信。

(2)在合作(展示)板块:教师一定做好对重、难点知识的情景设计,并以预习展示中暴露出来的难、疑、错、混点为蓝本,即巧妙地把重、难点知识科学地转化为富有可探究性的情景问题,让学生在合作中释放交流的热情获得探究的体验。

(3)在反馈(展示)板块:教师努力做好检测题目分层设计,并依学情适度迁移、拓展,即面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出a、b、c三级达标要求,让所有学生都能在收获中感受生命的价值和成功的喜悦。

3、“预习(展示)+合作(展示)+反馈(展示)”课堂模式板块解读:

(1)预习(展示):学生参与预习,教师导学引领,教师事先做好导学案或导学路线图设计,以引导学生进入高效自主式学习状态,通过导学案架起预习通道,教师要确保课堂预习时间的有效性。预习之后的展示充分利用八面黑板,一方面实现教学信息资源共享,另一方面达到多层次问题暴露,在课堂教学中,暴露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今天的暴露预示着明天不再出现类似错误。

(2)合作(展示):学生合作展示,教师参与激励。建立于独学基础上,通过对学和群学,即小组合作交流,一对一帮扶等,在小组长认真组织下把大家达成共识的学习成果或存在的问题展示在小组黑板上,让全体师生进行更正、纠错、解疑,面对新问题积极去解决、去探究。

(3)反馈(展示):学生探究达标,教师引领测评。即当堂训练、测试,形式可灵活多样,但题目要有梯度,精选涵盖本课主要知识点,要像考场上一样认真,做到科学量化评价,即时纠错。

在实际课堂操控过程中,“预习(展示)+合作(展示)+反馈(展示)”这三个基本板块,既可综合运用于一节课中,也可将某一板块单独运用于一节课中,原则上:视学情而定。

三、厘清新课改校本高效课堂中的六个关键性问题

1、“15+30”:目的是把时间、空间还给学生,把45分钟的课堂界分为“15+30”。其中学生占有课堂有效时间务必大于或等于30分钟,而老师占有课堂有效时间务必小于或等于15分钟,尽量多地封住老师的嘴巴,少讲精点,做好引导、引领、搭桥工作。

2、“八面黑板”:各班教室的前后左右及教室门前走廊里都设上黑板,使每个学生都拥有课堂上自我展示、书写、演算、讨论、交流的平台和小天地,通过提高板面利用率,短平快实现课堂效益最大化。

3、“六学八清”:为实现高效课堂的高效低耗,我们在借鉴名校的基础上独创了“六学”即:“独学(自学)、对学(结对)、群学(分组)、悟学(理解)、创学(创新)、乐学(兴趣)”;“八清”即:“人人清、题题清、组组清、班班清、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具体落实由学科教师和学科小组长负责。

4、“科学分组”:即我们常说的分组教学,每班学生按一定的分组原则“同组异质、异组同质”分成若干学习小组,一般4——6人为一小组,且做到男女搭配,好中差搭配;通过组建小组行政机构,构建组名、组规、组训形成一个有力的团队。引入竞争机制。

5、“课堂评价”:分为即时评价、延时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必须到位,中肯科学,表述不能含糊名其辞。针对主观问题允许发散讨论,以理服人。

6、“早读目标”:所有课堂都须目标到位,可操作性强。早读课必须以读为主,杜绝借课上课。特别是数理学科必须坚持早读,实践证明读书比看书的效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