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下学期小学科研工作总结

2020—2021下学期小学科研工作总结。

人生漫漫,时间一溜烟儿的走了,我们在一天天的成长。需要我们对工作进行阶段总结了,做好工作总结,可以在未来的工作中提升工作效率。如何才能将总结清晰而有条理呢?小编特地为你收集整理“2020—2021下学期小学科研工作总结”,相信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时间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一学期又过去了,这学期,通过科研活动培养了教师的问题意识、研究意识,并利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研究教育现象,总结教学经验,使教学中的许多细节问题得到研究和解决,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现对我的工作做如下几方面的总结:

一、培养科研骨干、提高科研能力

从个人发展目标看,学校要应对激烈的竞争,必须把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的素质作为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战略举措,努力建设一支善教育、精教学、能科研的教师队伍,使学校走上持续发展之路。在科研活动过程中,做到“点” 、“面”结合。我们对每位教师的具体要求是有区别的:对于一般老师,重在抓好学习,组织听取教科研讲座,印发有关科研资料,阅读有关课题的研究报告,使其认识教科研的意义,掌握一些科研的方法,而后根据自己的实际和需要参加一个课题的研究,在科研骨干教师的带领下,一起学习,一起讨论,一起实践,这就是“面”;对于骨干教师,则给任务,压担子,承担主要课题或担任课题组长,使之能成为产生辐射效应的科研核心群体,依靠他们去聚合一批人,培养一批人,这是教科研工作的“点”。既然是“点”,那当然是学校教科研工作之“重心”,重就重在对课题研究整个过程的指导,突出的是选题的反复论证;重在对其实施过程中的测试、检查;重在不惜代价组织有关人员到科研先进学校学习取经;重在总结时的分析研讨。这样,科研骨干队伍的科研能力、科研水平得到迅速的提高

二、发挥组织领导作用、形成浓厚的研究氛围 。

“只有学习精彩,生命才会精彩;只有学习成功,生命才会成功。” 学校领导确立“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给教师以人文关怀,尊重和保护教师进行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养成时时、事事、处处学习的习惯。所谓学习型组织,就是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创造能力,努力形成一种弥漫于群体与组织中的学习气氛。首先,制定科研理论学习制度,要求教师定额完成学校规定的学习任务,通过学习,引导教师学会理性地思考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真实问题。其次建立对话交流制度,进行信息的有效沟通,优势的互补,经验的共享,每学期进行科研工作经验交流,大家都深深感受到了学习的重要,交流的价值,校园内形成了浓厚的研究氛围。

三、在科研小组带动下、使科研教研紧密结合。

教师要增强研究意识,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能力,使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融为一体。

1、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

以校为本的教研,特别强调教师集体的作用,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学校为教师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经验分享和专题讨论提供平台,倡导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营造求真、务实、严谨的教研氛围。

每学期确立一个“科研活动月”。每次活动设立一个重点研究内容,如本学期活动:同一年级上同一课题,青年教师做课题究课,全体教师交流评议,通过活动,教师间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教科研讨论,促进了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

各教研组结合自己组的实际情况,还开展集体研讨、阶段总结、专题讲座等形式多样的活动。研究活动既注重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概括、提升,总结经验、探索规律。通过研究活动使全体教师接受了新的科研理念,为新课程的全面推行打下了基础。、

2、自我反思总结教学规律

教师如何成为具有自觉改进意识与自我提高能力的专业人员?专家认为,当前,最需要做的是反思教学与行动研究,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思考、反省、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它具有研究的性质。因此,我们鼓励教师把自己教育教学改革中的点点滴滴的做法积累下来,进行归纳、提炼,形成规律,即进行经验总结。

我了给教师开辟一个展示的平台,我们创刊了科研校报,为教师提供展示的机会。每二月出一份报纸,每期结合教师研究的课题设计一个专题。报纸的主要内容一方面来自有关的报刊、文摘,另一方面来自教师的稿件。教师都热心为小报投稿。把自己工作中感触最深的地方记录下来,使这份报纸对我们的教学工作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目前,有多篇教师的文章在科研报上发表。在教师中,特别是青年教师中掀起了学习气氛。教师能积极读书,阅读范围由专业书、与课题有关的理论书到杂志报刊,拓宽了思路,并能用先进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能积极参与科研论文的撰写。

四、工作存在的问题:

1、科研方法的培训做得不够,部分老师产生了畏难心理;2、宣传的力度不够,老师们对学校教育科研的形势缺乏足够的了解;五、应对问题采取的对策:1、学校要创造教育科研的有利条件。学校必须建立能调动教师科研积极性的评价机制。学校要加大教育科研经费的投入。要促进教育科研的发展,必须有一定硬件条件的支撑,以解决科研所需的设备、材料及其他相关经费等问题。2、教师要对教育科研有正确的定位。3、进一步确立教师在科研中的主体地位,激发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4、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和方法。

科研是一项长期的、艰巨而复杂的任务,是教育教学再上台阶的重要保障。带着新课改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我们将学习不懈、研究不懈,为把我校建设成为研究型学校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

相信在我的带领下,我校的科研一定能取得更大的成绩。

gz85.COM更多工作总结范文编辑推荐

2020年下学期小学科研工作总结


时间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一学期又过去了,这学期,通过科研活动培养了教师的问题意识、研究意识,并利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研究教育现象,总结教学经验,使教学中的许多细节问题得到研究和解决,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现对我的工作做如下几方面的总结:

一、培养科研骨干、提高科研能力

从个人发展目标看,学校要应对激烈的竞争,必须把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的素质作为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战略举措,努力建设一支善教育、精教学、能科研的教师队伍,使学校走上持续发展之路。在科研活动过程中,做到“点” 、“面”结合。我们对每位教师的具体要求是有区别的:对于一般老师,重在抓好学习,组织听取教科研讲座,印发有关科研资料,阅读有关课题的研究报告,使其认识教科研的意义,掌握一些科研的方法,而后根据自己的实际和需要参加一个课题的研究,在科研骨干教师的带领下,一起学习,一起讨论,一起实践,这就是“面”;对于骨干教师,则给任务,压担子,承担主要课题或担任课题组长,使之能成为产生辐射效应的科研核心群体,依靠他们去聚合一批人,培养一批人,这是教科研工作的“点”。既然是“点”,那当然是学校教科研工作之“重心”,重就重在对课题研究整个过程的指导,突出的是选题的反复论证;重在对其实施过程中的测试、检查;重在不惜代价组织有关人员到科研先进学校学习取经;重在总结时的分析研讨。这样,科研骨干队伍的科研能力、科研水平得到迅速的提高

二、发挥组织领导作用、形成浓厚的研究氛围 。

“只有学习精彩,生命才会精彩;只有学习成功,生命才会成功。” 学校领导确立“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给教师以人文关怀,尊重和保护教师进行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养成时时、事事、处处学习的习惯。所谓学习型组织,就是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创造能力,努力形成一种弥漫于群体与组织中的学习气氛。首先,制定科研理论学习制度,要求教师定额完成学校规定的学习任务,通过学习,引导教师学会理性地思考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真实问题。其次建立对话交流制度,进行信息的有效沟通,优势的互补,经验的共享,每学期进行科研工作经验交流,大家都深深感受到了学习的重要,交流的价值,校园内形成了浓厚的研究氛围。

三、在科研小组带动下、使科研教研紧密结合。

教师要增强研究意识,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能力,使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融为一体。

1、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

以校为本的教研,特别强调教师集体的作用,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学校为教师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经验分享和专题讨论提供平台,倡导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营造求真、务实、严谨的教研氛围。

每学期确立一个“科研活动月”。每次活动设立一个重点研究内容,如本学期活动:同一年级上同一课题,青年教师做课题究课,全体教师交流评议,通过活动,教师间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教科研讨论,促进了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

各教研组结合自己组的实际情况,还开展集体研讨、阶段总结、专题讲座等形式多样的活动。研究活动既注重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概括、提升,总结经验、探索规律。通过研究活动使全体教师接受了新的科研理念,为新课程的全面推行打下了基础。、

2、自我反思总结教学规律

教师如何成为具有自觉改进意识与自我提高能力的专业人员?专家认为,当前,最需要做的是反思教学与行动研究,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思考、反省、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它具有研究的性质。因此,我们鼓励教师把自己教育教学改革中的点点滴滴的做法积累下来,进行归纳、提炼,形成规律,即进行经验总结。

我了给教师开辟一个展示的平台,我们创刊了科研校报,为教师提供展示的机会。每二月出一份报纸,每期结合教师研究的课题设计一个专题。报纸的主要内容一方面来自有关的报刊、文摘,另一方面来自教师的稿件。教师都热心为小报投稿。把自己工作中感触最深的地方记录下来,使这份报纸对我们的教学工作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目前,有多篇教师的文章在科研报上发表。在教师中,特别是青年教师中掀起了学习气氛。教师能积极读书,阅读范围由专业书、与课题有关的理论书到杂志报刊,拓宽了思路,并能用先进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能积极参与科研论文的撰写。

四、工作存在的问题:

1、科研方法的培训做得不够,部分老师产生了畏难心理;

2、宣传的力度不够,老师们对学校教育科研的形势缺乏足够的了解;

五、应对问题采取的对策:

1、学校要创造教育科研的有利条件。

学校必须建立能调动教师科研积极性的评价机制。学校要加大教育科研经费的投入。要促进教育科研的发展,必须有一定硬件条件的支撑,以解决科研所需的设备、材料及其他相关经费等问题。

2、教师要对教育科研有正确的定位。

3、进一步确立教师在科研中的主体地位,激发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

4、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和方法。

科研是一项长期的、艰巨而复杂的任务,是教育教学再上台阶的重要保障。带着新课改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我们将学习不懈、研究不懈,为把我校建设成为研究型学校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

相信在我的带领下,我校的科研一定能取得更大的成绩。

2020—2021学年度下学期教育科研工作总结


在区教育局新学期工作会议精神和进修学校科研部工作计划的指导以及科研部关心领导下,以教育教学科研作为构建“生命的课堂”的重要手段,树立“问题即课题”的理念,努力使科研过程成为推动教师业务能力提高的过程。同时积极展开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课题实验区子课题《开放式作业与学生个性心理发展的研究》的课题研究。为进一步开展好科研工作,促进全体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使科研真正发挥促进教学、指导教学的作用,总结如下:

一、本学期进行的主要科研工作

(一)、课题研究 1、建立科研管理考核制度。 2、树立问题意识,发现问题并尝试用科研的态度和方法解决问题。 3、继续进行课题研究,积累过程材料。 4、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科研与课堂教学行为相结合,增强科研的实效性。

(二)、重点工作 1、 以个案研究法和案例研究为主要方法开展课题研究并积累过程材料。 2、及时分类整理课题研究过程性材料,并及时总结鼓励。 3、发挥学科教学中的科研促进作用,继续进行科研骨干的培养。 4、加强对全体教师科研意识的培养,鼓励教师撰写教学故事、案例、反思等,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理性的,研究性的思考。

(三)、培训讲座为促进全体教师的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在教育教学中发现问题能够科学理性地思考、研究和解决问题,使教育科研真正为解决教育难题、提高教学质量服务,本学期进行了一次科研讲座和两次科研培训.

(四)、其他工作 1、认真参加了科研部组织的科研例会、培训和科研工作现场会,学习了许多先进经验,促进了我校的科研工作的顺利展开和进步。 2、初步建立了科研工作的常规制度和考评机制。 3、学习使用学校和科研部的科研博客,从科研部的博客中和邮箱中学习其它学校的先进经验。 4、积累了一些课题过程材料,课题研究有序进行。

二、取得的成绩

(一)、科研成果丰硕

(二)、整体科研意识增强,科研能力提升。许多教师能重视和积极参加科研工作,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能主动探索,以科学研究的态度去面对和尝试解决。撰写科研论文、案例的积极性较高,水平也有很大幅度提升。这表明了他们科研能力的提高,同时也促进了个人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存在的问题 1、部分教师的科研意识不强,教育教学中遇到问题不能用科学研究的方法思考和解决。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这些教师没有认识到科研的真正意义,认为搞科研就是为了那论文证书,没有尝到用科研解决问题的甜头。 2、本学期没有进行科研课题研究课。

四、今后努力方向继续贯彻落实好上级部门的要求和指导精神,进一步完善科研工作的规章制度,进一步重视加强对全体教师的科研意识,使科研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发挥科研对教育教学的推进和提升作用。以上是我校本学期的教育科研工作总结,一学期的工作中得到了科研部领导的许多关心和帮助,有许多工作做得还远远不够好,下学期我会努力学习,也诚恳地希望得到领导的批评指正。

下学期小学科研工作总结


时间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一学期又过去了,这学期,通过科研活动培养了教师的问题意识、研究意识,并利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研究教育现象,总结教学经验,使教学中的许多细节问题得到研究和解决,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现对我的工作做如下几方面的总结:

一、培养科研骨干、提高科研能力

从个人发展目标看,学校要应对激烈的竞争,必须把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的素质作为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战略举措,努力建设一支善教育、精教学、能科研的教师队伍,使学校走上持续发展之路。在科研活动过程中,做到“点” 、“面”结合。我们对每位教师的具体要求是有区别的:对于一般老师,重在抓好学习,组织听取教科研讲座,印发有关科研资料,阅读有关课题的研究报告,使其认识教科研的意义,掌握一些科研的方法,而后根据自己的实际和需要参加一个课题的研究,在科研骨干教师的带领下,一起学习,一起讨论,一起实践,这就是“面”;对于骨干教师,则给任务,压担子,承担主要课题或担任课题组长,使之能成为产生辐射效应的科研核心群体,依靠他们去聚合一批人,培养一批人,这是教科研工作的“点”。既然是“点”,那当然是学校教科研工作之“重心”,重就重在对课题研究整个过程的指导,突出的是选题的反复论证;重在对其实施过程中的测试、检查;重在不惜代价组织有关人员到科研先进学校学习取经;重在总结时的分析研讨。这样,科研骨干队伍的科研能力、科研水平得到迅速的提高

二、发挥组织领导作用、形成浓厚的研究氛围 。

“只有学习精彩,生命才会精彩;只有学习成功,生命才会成功。” 学校领导确立“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给教师以人文关怀,尊重和保护教师进行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养成时时、事事、处处学习的习惯。所谓学习型组织,就是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创造能力,努力形成一种弥漫于群体与组织中的学习气氛。首先,制定科研理论学习制度,要求教师定额完成学校规定的学习任务,通过学习,引导教师学会理性地思考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真实问题。其次建立对话交流制度,进行信息的有效沟通,优势的互补,经验的共享,每学期进行科研工作经验交流,大家都深深感受到了学习的重要,交流的价值,校园内形成了浓厚的研究氛围。

三、在科研小组带动下、使科研教研紧密结合。

教师要增强研究意识,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能力,使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融为一体。

1、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

以校为本的教研,特别强调教师集体的作用,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学校为教师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经验分享和专题讨论提供平台,倡导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营造求真、务实、严谨的教研氛围。

每学期确立一个“科研活动月”。每次活动设立一个重点研究内容,如本学期活动:同一年级上同一课题,青年教师做课题究课,全体教师交流评议,通过活动,教师间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教科研讨论,促进了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

各教研组结合自己组的实际情况,还开展集体研讨、阶段总结、专题讲座等形式多样的活动。研究活动既注重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概括、提升,总结经验、探索规律。通过研究活动使全体教师接受了新的科研理念,为新课程的全面推行打下了基础。、

2、自我反思总结教学规律

教师如何成为具有自觉改进意识与自我提高能力的专业人员?专家认为,当前,最需要做的是反思教学与行动研究,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思考、反省、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它具有研究的性质。因此,我们鼓励教师把自己教育教学改革中的点点滴滴的做法积累下来,进行归纳、提炼,形成规律,即进行经验总结。

我了给教师开辟一个展示的平台,我们创刊了科研校报,为教师提供展示的机会。每二月出一份报纸,每期结合教师研究的课题设计一个专题。报纸的主要内容一方面来自有关的报刊、文摘,另一方面来自教师的稿件。教师都热心为小报投稿。把自己工作中感触最深的地方记录下来,使这份报纸对我们的教学工作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目前,有多篇教师的文章在科研报上发表。在教师中,特别是青年教师中掀起了学习气氛。教师能积极读书,阅读范围由专业书、与课题有关的理论书到杂志报刊,拓宽了思路,并能用先进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能积极参与科研论文的撰写。

四、工作存在的问题:

1、科研方法的培训做得不够,部分老师产生了畏难心理;2、宣传的力度不够,老师们对学校教育科研的形势缺乏足够的了解;五、应对问题采取的对策:1、学校要创造教育科研的有利条件。学校必须建立能调动教师科研积极性的评价机制。学校要加大教育科研经费的投入。要促进教育科研的发展,必须有一定硬件条件的支撑,以解决科研所需的设备、材料及其他相关经费等问题。2、教师要对教育科研有正确的定位。3、进一步确立教师在科研中的主体地位,激发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4、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和方法。

科研是一项长期的、艰巨而复杂的任务,是教育教学再上台阶的重要保障。带着新课改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我们将学习不懈、研究不懈,为把我校建设成为研究型学校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

相信在我的带领下,我校的科研一定能取得更大的成绩。

2020—2021学年小学科研工作总结


本学期以“课堂预设与生成有效性探究”课题的研究为核心,发挥科研先导作用,旨在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服务,建设学习型团队。同时以校本培训为切入点,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本学期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培训转变了科研意识

通过进行相关培训,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了解了科研与教研的关系,让科研深入到教研当中,真正为教研服务。在教研中体现科研的理念和研究途径与方法,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切实解决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通过培训,教师不再将材料的积累作为工作任务来完成,而是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自然而然进行科研反思,教学案例,教学随笔等相关素材的积累,并随时和组内教师进行交流和思想互换,使课题的开展更具实效性。

二、学习提高了科研能力:

1、加强学习团队建设,本学期初仍然继续以学习小组形式组织教师学习。围绕课题“课堂预设与生成有效性探究”的课题开展各项理论与业务的专题学习,并以学习团队形式作经验交流。

2、以校本学习为起点,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进行了新课程标准的再学习和有效教学的学习。同时结合学生特点和家长学校的反馈信息,调整校本课程的设置和安排,使得课堂教学更加丰富,

3、科研骨干教师发挥了相应的的优势,起到了课题研究的引领作用,在组内带动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共同研讨,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针对教师科研开展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交流,及时进行小结,大大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

4、在集体备课中继续坚持先学习再备课的做法,组内成员轮流组织学习内容与全组教师进行经验、成果或信息的交流。

三、科研工作收到的成效

1、学校成立了“青研会”,自主形成学习和探讨的氛围,围绕课题开展各项研究工作,并定期进行交流和汇报。

2、完成了教师教学基本功的培训和展示——板书、板画设计

3、共上交科研论文和科研成果数十篇。

4、形成了教师教学案例反思集。

5、开展了“绿洲杯”课堂教学大赛。

6、进行了两节课题研究课汇报。

7、各学年展出具有代表性的墙报。

8、各学年开展专项技能测试。

本学期还有一些没有完善的地方,科研博客的建设,教师科研档案的完善,教师培训的素材积累等等,在下学期重点要完善这几方面,同时要做好课题阶段性的总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