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市重点工程局工作总结

XXX市重点工程局工作总结。

指缝很宽,时间太瘦,悄悄从指缝间溜走。我们在某些事情中得到了一些感悟了很多,大部份人会以此为契机写一份总结提升自我。总结的作用是用于客观的发现自我。写总结范文的时候我们注意哪些地方呢?为满足你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XXX市重点工程局工作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动动手指请收藏一下!

继出台。大建设的实践证明,重点局是敢负责、能干事、干成事的。

一年来的大建设实践,提升了我们的影响力。随着一条条道路竣工通车,一座座桥梁横空出世,“重点局”、“大建设”成为媒体报端、市民百姓频繁使用的词汇。在市委九届四次全会上,首任局长张长淮的名字被罕见地写进了市委全委会的工作报告,加以褒奖,这不仅是对个人成绩的充分肯定,更是对重点局、对大建设的高度认可!组建一年来,重点局先后被国家建设部、人事部授予全国建设系统先进单位、安徽省建设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合肥市大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有7人次先后被省市政府表彰奖励,重点局的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一年来的大建设实践,凝聚了我们的向心力。我们始终怀着对事业的责任、对工作的激情、对社会的感恩。这种责任源于市委、市政府的信任和重托;这种激情源于合肥跨越式发展赋予我们的机遇和挑战;面对大建设带来的交通堵、行路难,广大市民给予了充分的理解、忍耐和支持,使我们常怀感恩之心,常思使命重大,不敢懈怠放松。“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面对超负荷的工作,大家承受着身心的双重压力;面对无法关爱的亲情,大家默默忍受;面对机构变动而暂时难以兑现的工作报酬,我们淡然处之。这是一种超越,一种境界。在此,我代表重点局党组,向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品味过程的艰辛,体会成功的喜悦时,我们更应该清醒地看到,重点工程建设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去完善、去规范、去创新。在重点工程建设的前期工作中,设计不能同步的问题依然突出,困扰着建设过程的又好又快;通过有效最低价中标选择的施工企业,经过实践的检验未必就是综合条件最好的单位,如果不能加以有效控制,在施工过程中撤换队伍的情况在今后的建设中难免还会发生;如何使快速施工由突击抢工向过程管理、制度保障转变,我们已经总结并制订了比较完善的措施,现在急需从思想观念的转变到具体行动的落实;外部协调机制的缺失,使施工环境的保障依然寄托在政府强力协调的基础上,难以建立长效机制;群众利益无小事,以人为本,在文明安全施工方面出台的规范必须坚决执行。就局内部建设而言,组织机构需要进一步完善,各种保障措施还不健全,职工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工作作风还需进一步转变。如何借力而为,如何避免重复的问题反复出现,如何把经验上升为制度规范,把实践上升为理论来指导

2011年XXX市重点工程局工作总结


2011年,是合肥市实施跨越式发展,加快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至关重要的一年。一年来,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自我革命的勇气、只争朝夕的精神、舍我其谁的抱负,在合肥市“三大推进”的辉煌乐章中,合力奏响了十一五“大建设”的最强音。

一年工作回顾

一、“十一五”大建设道路会战取得阶段性胜利,路桥工程质量、进度实现又好又快。

如果说2006年是合肥大建设的启动之年,那么2011年,大建设则以锐不可挡之势,全面发力,加速推进。一年来,重点工程局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强攻主动脉,健全微循环,建设中环线,打通断头路,进一步拉开城市框架”的总体部署与要求,以更大的力度、更高的热情,将大建设道路会战推向新高潮。2011年,我局组织建设的路桥项目达到65个,桥梁46座,建成道路总长近150公里,完成工程总投资约40.74亿元。年度竣工路桥项目总量、年度建成道路总里程、年度完成工程投资总额在合肥城建史上前所未有。

(一)大建设亮点纷呈。作为由环城走向滨湖时代的标志性工程,全长12.4公里的徽州大道南段于07年3月份建成通车,对启动滨湖新区建设具有先导作用;16.7公里的蒙城北路贯穿合肥北部组团,加之东向包公大道、西延的望江西路,使合肥城区范围向东西、南北各延展30公里,“141”城市空间发展战略道路框架初见雏形;元旦前夕,金寨路高架提前实现“双贯通”,黄山路全线通车,二者立体交叉,形成了我市南部的交通骨架;中环线全线贯通,畅通一环快速推进,大建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充分显现;徽州大道北段、清溪路、胜利路、亳州路、无为路等老城区路网改造竣工,有效缓解了主城区交通压力,使合肥的老百姓在暂时的交通拥堵之后,尽情领略大建设带来的交通便捷。

(二)大建设“好”字当头。本着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我们始终把“质量第一”的方针贯穿于大建设全过程,坚持“小业主、大监理”,将过程管理推向极致,对工程质量实行“零缺陷”控制,对质量问题采取“零容忍”态度,坚持重奖重罚,铁碗治军。2011年,我局对7家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及相关责任人做出了通报批评及经 下一步工作,是每个职工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三)大建设“速度”优先。“无功无效是过,慢也是过”。不论是中部崛起的大势所趋,还是合肥发展的内在要求,都决定了大建设必须坚持“速度优先”的原则。通过优化工作流程,科学安排施工计划,采取一系列技术保障措施,最大限度缩短工期。目前,我们的工程进度比合同工期整体提前了30%以上,金寨路高架、黄山路、徽州大道北段一期工程更是不断刷新合肥路桥建设速度的新记录。

二、政府投资公益性项目顺利实现整合,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2011年,由我局负责的政府投资公益性项目达到22个,工程总投资约27.3亿元,其中,市第四人民医院咨询治疗大楼、市中级人民法院综合审判楼、市民主党派综合楼、市口腔医院内装饰、市交通指挥中心5个项目已于年内竣工,总建成面积约8.1万平方米;市广电中心、市中心医院、安纺一三村改造等8个项目正在紧张施工中。作为中途介入项目,我局自接手市中心医院建设及安纺一三村改造任务后,迅速抽调精兵强将充实现场管理力量,认真分析前期症结,对症下药,敢破敢立,在短短一个月时间里就扭转了工作局面,得到了省、市主要领导的高度肯定。

此外,市武警支队基地工程、渡江战役纪念馆等7个项目正在着手前期工作。

三、大建设综合保障体制进一步优化完善。

1、前期工作继续优化高效。

在坚持有效最低价中标同时,实施“大标段”施工招标,吸引更多有实力的大企业参与合肥建设;为适应大建设需要,我们首次推出管线综合设计、净地交付施工等建设管理新模式,着力统一建设步调,较好地解决了施工中存在的管线产权单位各自为政,拆迁、管线迁建相互牵扯的问题。

2、过程管理进行制度创新。

通过对一年多大建设实践的思考、总结,我们对大建设的一些机制、模式进行了健全完善,努力建立长效机制。全年编制了《合肥市重点工程局市政工程监理工作考评管理办法》、《对不良行为的记录处理办法》等12项制度规范,并坚决贯彻执行。

3、技术支持促进又好又快。

与同济、合工大等高校建立技术攻关联席会议制度,整合技术力量,推进研发及技术成果转化。2011年,我 局共组织开展了《城市道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再生利用研究》等10项科研项目,其中有4项被建设部列入2011年科技计划项目,一项获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在原有基础上,结合科研成果,我们还相继编制了7项新的技术标准与规定,为大建设又好又快推进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4、资金拨付更加合规快捷。

2011年全年累计落实建设资金约34亿元。为了做好资金拨付工作,对外我们积极与建投、财政协调配合,对内变按流程分工为按职能部门分工,利用网络优势,对财务数据进行信息化管理。为保证程序合规,资金使用合法,大建设所有重大项目均纳入跟踪审计。

5、宣传保障为大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舆论支持。

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的优势,通过广泛宣传大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提高社会各界对大建设的理解、支持、参与,并以此为平台,广纳民智,达到市民与政府的互动互信。全年在各类媒体播发新闻稿件1100余篇(幅),印发重点工程简报 134 期,网络信息上报121条,组织省市媒体联合采访10余次,有力呼应了大建设。

6、效能建设提升了大建设队伍的执行力。

局机关党建工作与大建设中心工作紧密融为一体,以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着力点,大力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在上级党组织的指导下,2011年,重点局直属党委、局机关党总支和质检站党支部相继组建成立,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进一步加强。在完善组织架构同时,大力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注重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现象的发生。

以“作风教育月”活动、“查摆找补创”活动为契机,再次把机关效能建设推向深入。在为期近半年的“查摆找补创”活动中,通过开展大讨论、谈心、撰写剖析材料等多种有效途径,广开言路,虚心征求设计、施工、监理等大建设参与单位的意见,认真查找自身不足并制定整改措施,有效解决了大建设过程中在思想观念上、工作方法上、制度规范上、有效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高了工作效率,改进了工作作风。

市政工程办公室面对改革改制和“大建设”的双重压力,全体干部职工不犹豫、不分心、不埋怨、不放弃,继续发扬能征善战、顽强拼搏的优良传统,一方面,举办而为,在人、财、物方面无条件支持大建设,并积极参与到金寨路高架、畅通一环工程等重大项目 建设中;另一方面,本着“以大局为重,对职工负责”的精神,积极稳妥推进改革改制工作,稳定了职工队伍,实现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市政质监站将工程质量管理与安全生产管理职能合二为一。 2011年,共发放质量检查通报及整改通知书98份,下发安全隐患整改单38份,现场排除重大安全隐患35起,被合肥市委、市政府授予“大建设先进集体”称号。

回顾一年来大建设走过的艰辛历程,我们之所以能一次次超越自己,一次次破解难题,一次次把看来不可能完成的目标变成现实,我们依靠的是什么?是自我革命的勇气,一以贯之的精神,永不放弃的毅力,无私奉献的情怀!正是凭着这种精神和志气,徽州大道才能提前贯通,金寨路高架气势如虹,畅通一环快速推进。正是建设者坚实的每一小步,推动着合肥大建设高歌猛进,阔步前行。

一年来的大建设实践,解放了我们的生产力。一年时间,建成150公里道路、46座桥梁、完成四十多亿元的投资。数字是枯燥的,但数字背后所浸蕴的心血和汗水、勇气和智慧则是最生动的!一年来的大建设,我们遇到了无数的困难乃至阻力,但我们不难发现,在每一个事关大建设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的关键时刻,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到大建设一线的管理者,我们总能以集体的智慧、勇气和力量来扭转局面,推动工作,而这一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打破常规!十七大报告中说,“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大建设”同样是在不断的否定与扬弃中,克服了一重又一重的思想桎梏,正是由于不断的解放思想,不断的修正自己,我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不断提升,我们的经验与方法在不断丰富,在解放思想中我们解放了大建设的生产力,才有今天良好的局面。

一年来的大建设实践,检验了我们的执行力。2011年,是新成立的重点工程局全面迎接挑战的一年。新的建设体制机制在初期磨合过程中的矛盾渐渐暴露出来,征地拆迁滞后、规划设计调整、杆线迁建制肘,众多因素影响着大建设又好又快向前推进。面对矛盾困难,我们没有等待观望,怨天尤人,不争论、不犹豫,首先从自身查找原因,把我们自身的工作做好、做深、做细,不“将就”、不“凑合”,把工作做到极致。主动与各单位各部门对接,想办法、出主意、拿措施:净地移交修路、完善有效最低价中标、设计总承包、加快资金拨付周期、项目跟踪审计等等配套措施相

GZ85.com更多总结扩展阅读

XXX市科技局工作总结


安大(马鞍山)研究院。紧紧围绕我市重点发展的铁基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化产学研合作,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战略联盟为主体,凝练并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带动性的重大科技专项,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发展层次。集聚国内外研发创新资源,组织开展系列产学研对接活动。

七是抓服务体系建设,提升科技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实施“育苗造林”工程,利用高校、科研院所资源,主动选育一批孵化项目。完善创业导师建设和管理办法,扩充创业导师队伍,全面加强创业导师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引进科技服务中介机构入驻,完善“一站式”服务大厅功能,投入运行高新技术成果(专利)展示交易大厅,积极打造“技术转移、科技咨询服务、科技文献信息平台”等三大服务品牌。挂牌成立生产力促进中心、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和县、含山分中心,将创新创业服务功能进一步向县区、开发区延伸。

八是抓农社领域科技创新,构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制定出台鼓励农业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组织实施粮油丰产与精深加工、蔬菜保鲜贮运与加工、水产品生态养殖与加工等农业科技专项,加强新品种开发及相关配套技术的研发、集成和应用。启动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培育工作,组织推荐当涂现代农业示范园、和县台湾农民创业园申报省级科技示范园区。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培育认定市级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和科技示范(试点)村。围绕资源环境、公共安全等领域,加强公益性技术研究和应用,积极发展民生科技。

九是抓科技创新环境,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开通网上申报系统,组织召开全市科技奖励大会,表彰一批创新先进个人和创新团队。紧扣科技工作重点,加大信息新闻宣传力度,积极宣传科技工作的新亮点、新举措,展示科技工作的新形象、新业绩,进一步提升信息新闻宣传的层次、范围和影响力。坚持把科学普及和科技创新作为科技工作的“一体两翼”,深入开展科技活动周和“四下乡”等大型科普活动,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热情。组织企业参加高交会、自主创新要素对接会等各项展示活动,充分展示我市科技创新的最新成果。

十是抓作风,不断加强机关自身和干部队伍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一岗双责”制,扎实开展局属事业单位公共权力规范运行预警机制工作。深入推进党务公开和政务公 开工作,倾力打造“阳光科技”。注重加强干部队伍自身建设,鼓励干部职工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争做学习型人才。切实转变机关作风,创新工作方式,深入基层、深入一线调查研究,掌握实情,变管理为上门服务,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事后服务为超前服务,以更加昂扬的精神风貌、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迎接新挑战,创造新业绩,实现新突破。

XXX市科技局2011年工作总结

一、2011年工作总结

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科技局按照科技倍增计划要求,设定了“确保目标、努力目标和奋斗目标”三套目标,自我加压,负重奋进,全力推进,取得明显成效,连续第7次被国家科技部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500亿元,达到535亿元,增长20%以上。专利申请2449件、授权1379件,分别增长100.4%和 65%。登记技术合同381项,技术合同交易额3.3亿元,位居全省前列。

2011年,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高效推进国家和省级高新区申报工作。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亲自指导下,我局把慈湖国家高新区申报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集中力量,全力以赴,先后多次赴国家科技部、省科技厅汇报工作,争取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经过不懈努力,国家高新区申报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顺利通过科技部组织的现场考核评审,进入科技部向国务院报批升级的第一批次。快速推进博望省级高新区申报工作,取得重大突破,省政府已正式批准同意筹建,筹建期间有关政策比照省级高新区执行。目前,我市已拥有3家省级高新区。

二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先后摸排确定了50家企业作为高新技术企业重点培育对象,通过开展培训、上门辅导等措施,组织指导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和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取得显著成效。市科技局被评为全省高新技术认定管理工作先进集体。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9家、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5家、高新技术产品110个。组织成立新材料等5个高新技术产业专项规划编制专家组,编制完成5个领域的技术发展指南。稳步推进高企复审工作,55家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复审。积极开展创新型企业培育认定工作,新认定民营科技企业16家、市级创新型试点企业27家。国星生化、三联泵业2家企业被列为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马钢被列为国家创新型企业。加强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国家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在全省率先通过复核。

三是认真抓好科技项目申报和科技成果管理工作。以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为重点,编制年度市应用技术研发资金安排方案并下达市科技计划。围绕我市产业需求,加强项目顶层设计,凝练申报省级 以上科技计划项目75项。55个项目被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立项,争取资金7860万元。其中,国家创新基金项目18项、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3项、国家863计划1项,国家火炬计划2项、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3项。组织25家企业31个项目申报2011年度省科技奖励,16个项目通过评审正在公示,其中马钢“重载铁路列车用车轮钢及关键技术研究”、中钢矿院“露天转地下开采平稳过渡关键技术”、惊天液压“多功能液压破拆装备及应用”等3项科技成果被推荐为一等奖,这是我市历年来获得一等奖项最多的一次。

四是不断深化政产学研合作。不断加强与高校的沟通和联系,与安徽师范大学建立全面合作关系。聘请了波兰卢布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院长爱华.博贾等10名国内外专家担任市政府经济顾问。顺利完成第五届市政府决策咨询委换届工作,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大局,全面完成《马鞍山城乡一体化路径问题研究》等6项软课题研究工作。同时,组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院,选聘了85名专家教授、企业界人士、离退休专家领导及市专业招商小组成员,成立了6个专家工作小组,召开多次小组会议和组长会议,研究并提交了13份研究报告。积极创新产学研合作方式,依托安康菌业组建“安徽省食(药)用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大力推进院士工作站组建工作,科达洁能与清华大学教授、工程院院士岳光溪及其团队正式签约,组建了我市第三家院士工作站。成功举办上海-马鞍山数控机床专题产学研对接会、上海大学科技园区—马鞍山市企业技术交流会等产学研对接活动16次,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63项。

五是加快推进农社领域科技进步。加强农业领域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与管理,推荐申报省级以上科技计划16项,其中9个项目获批立项;10个省级以上项目通过验收。当涂县、雨山区顺利通过省科技特派员试点县(区)验收。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新培育“金城米业”等市级农业科技专家大院8家、认定和县善厚镇早林村等市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试点)村10个、批准“新临农贸”等市星火学校4家,有针对性地举办培训班110期,开展订单或定向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农村先进实用技术培训近6000人次。培育农村科技服务能力显成效,神农种业被评为“三农科技服务金桥奖”先进集体,石小平等7名同志被评为先进个人。成功举办科技活动周,组织开展280多项形式多样的科技科普活动,吸引了近20万 名群众参与,有力提升了全民科学素质。快速推进“三馆”工程建设,全年完成投资2.1亿元,主体工程结束,展教工程监理招标、布展招标以及展品招标全面完成,展品及布展的深化设计正在进行之中。

六是持续加强创新创业创意载体建设。市科创中心与马鞍山师专等高校联合建立3家大学生创业工作站,并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创业导师团队;新引进入孵企业22家,其中留学生、大学生企业10家,毕业企业8家,在孵企业94家。生产力促进中心荣获“第五届金桥奖先进集体”称号,“一站式”科技服务大厅投入使用,新引进5家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入驻,“科技路路通”马鞍山分中心建设初见成效,高新技术成果(专利)展览展示大厅建设基本完成。生产力促进中心博望分中心、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博望分中心挂牌成立,科技服务体系进一步向县区延伸。合工大(马鞍山)高新技术研究院建设稳步推进,与我市10余家企业开展技术合作,承担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0项;研究院机械工程和工业工程硕士班已经开班,将为我市培养工程硕士40余名。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步伐加快,新组建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家、市级重点实验室10家;科达洁能等4家企业获批组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星生化 “杂环化学省级实验室”、马钢“高性能结构钢材料及安全控制安徽省重点实验室”获批组建。

七是圆满完成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市建设工作。加强知识产权工作体系建设,挂牌了县区知识产权局,在全省率先成立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制定出台我市知识产权实施意见。积极开展企业试点示范,培育认定市级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企业15家,华菱汽车、三联泵业等5家企业列入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程。国外专利申请、国家专利奖申报工作实现历史性突破,申请pCT5件,3项发明专利获国家专利优秀奖。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市创建各项任务全面完成,顺利通过考评验收,得到考评组高度评价。强化知识产权培育和宣传,将知识产权纳入全市领导干部、公务员及科技人员培训计划;与安工大联合建立知识产权与创新方法培训基地;组织知识产权专家、专利代理人、律师等相关人员成立讲师团,深入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培训和服务指导工作。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深入开展知识产权“双打”行动,市知识产权局被评为全省专项行动先进集体。

八是扎实推进机关自身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一岗双责”,扎实开展“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主 题教育活动,全面完成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正式启动公共权力规范运行预警机制,完成职权清理、流程图制作和廉政风险点排查工作。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积极开展“三民一促”、书记带头大走访和“组织部长三走进三服务”活动。组织开展纪念建党90周年系列活动,邀请专家宣讲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市“十二五”规划、中共党史,组队参加庆祝建党90周年红歌演唱会。继续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严格落实机关效能禁令,把“四要四不”作为全体干部职工的行为准则。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和党务公开工作,市科技信息网每周更新信息确保20条以上,进入市直门户网站信息更新先进行列。坚持依法行政,认真履行法定职责,全面完成《市科技局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五年规划》、《市科技局“六五”普法规划》编制工作。扎实做好人大议案、政协提案办理工作,2件人大议案、4件政协提案如期办复。此外,新闻宣传、工青妇、老干部、保密、统计、人才、民族宗教、文明创建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二、2012年工作安排

2012年,是“十二五”承上启下的一年,也是科技工作加快发展的关键一年。我们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谋篇布局,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点。

总的指导思想是:牢固树立“大科技、大开放”的理念,跳出科技抓科技,跳出区域抓科技,跳出部门抓科技,全面夯实基础、局部谋求突破,加快产业升级、打造创新品牌。

总的思路是:围绕一条主线,优化两个布局,增强三大能力,提升四个比重。

围绕一条主线,也就是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一江两岸协调发展”这一主线,全面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

优化两个布局,也就是优化区域创新体系空间布局、优化各类创新资源配置布局,逐步形成“一核(科技创新集中区)三园(慈湖高新区、市高新区、博望高新区)多基地”的发展格局。

增强三大能力,也就是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产业创新能力、产学研结合创新能力。

提升四个比重,也就是提升研发经费支出(RD)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着力解决科技创新潜力不大的问题;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着力解决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偏低的问题;提升高新技术产业中新兴产业的比重,着力解决新兴产业发展不快的问题;提升农业科技投入占研发投入 的比重,着力解决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

预期目标初步安排为:

——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确保达1.7%,争取达1.71%,力争达1.72%。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确保完成530亿元,争取550亿元,力争580亿元;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2.5%。

——高新技术企业确保新增25家,争取30家以上,力争4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品新增100个,争取110个,力争150个。

——专利申请确保2300件,争取2400件,力争3000件;当年专利授权增长30%,发明专利授权增长40%;每万人累计授权发明专利达到2件以上。

——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申报确保80项,争取90项,力争100项。

——技术合同交易额确保2亿元以上,争取3亿元以上,力争4亿元以上。

——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组建10家,争取11家,力争12家;推荐申报省级3家,争取4家,力争5家。

——市级重点实验室新组建3家,争取4家,力争5家;推荐申报省级1家。

——市级创新型试点企业认定10家,争取12家,力争15家;民营科技企业培育认定10家,争取15家,力争20家;市级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企业认定12家,争取14家,力争16家。

——市级农业科技专家大院确保认定5家,争取8家,力争10家;市级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试点村)10个,争取12个,力争15个。

——引进孵化企业确保16家以上,争取17家,力争18家,其中大学生、留学生企业确保6家,争取7家,力争8家;毕业企业确保6家, 争取7家,力争8家。

——加强安徽省“科技路路通”马鞍山分中心服务体系建设,建成10家创新服务站。

重点抓好以下十个方面工作:

一是抓管理,全力提升科技创新效率和水平。强化与县区政府、高新区的协调联动,加强高新区、各类创新园区的管理工作,引导人才、研发机构等创新要素向园区集聚,加快形成集聚效应。进一步加大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企业、创新型企业、农业科技专家大院等管理力度,充分发挥其创新主体作用。建立高校研究院管理办法,引导研究院围绕产业创新链开展技术攻关,提升产业创新水平,催生 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继续开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不断加强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和绩效考评工作。全面完成“三馆”工程建设任务,争取6月份开馆运行;探索“三馆”运行管理模式,确保“三馆”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和标准化。

二是抓主体,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加大政策宣传和组织推荐力度,全力做好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品认定工作,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认定一批创新型(试点)企业、民营科技企业,培育一批拥有知识产权、销售收入超亿元的“科技小巨人”企业。继续加大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支持企业自建或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提升创新能力。

三是抓载体,增强自主创新的支撑能力。全力做好国家高新区后期评审认定工作,争取年内申报成功。推进博望新区国家级产业化基地申报工作,力争年内通过认定。帮助花山区申报国家级专业孵化器,指导雨山区加快申报省级原创游戏动漫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争取实现新突破。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整合集成、共建共享”的原则,筹备建设创新研发大楼,整合集聚创新资源,启动建设科技创新集中区。

四是抓知识产权创造,全力争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市。制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创建工作方案,从推动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研发、促进专利技术产业化等方面,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的能力与水平,全力争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市。出台《马鞍山市科技工作促进专利发展若干意见》,加快培育一批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企业。设立企业专利及维权联络员,加大专利特别是发明专利申报力度,大幅提升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授权量。加强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建设,建立健全预警、维权援助服务机制。

五是抓项目,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充分发挥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院作用,围绕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尤其是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需求,加强项目顶层设计,建立新兴产业项目库,凝练、储备和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加大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组织申报力度,重点推荐申报国家创新基金项目、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重大自主创新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争取实现新的突破。

六是抓产学研合作,加速先进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积极争取与安徽大学签订共建协议,挂牌运行

XXX市招商局工作总结


招商小组、驻外联络处以及全市各单位开展招商的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合肥投资指南网站的日常更新和维护,境内外客商的点击率不断提高。对2011年度组织的全市性大型招商活动签约项目和进展情况进行了汇总,并及时报送市领导。本年新建立客商名录906个,从而使我局境内外客商资源库总量达到5954名。

(七)大力开展调查研究工作。

为掌握第一手资料,更好地指导和推进招商引资工作,我局开展了一系列工作调研。年初走访市经开区、建委、环保、税务、消防等12个部门以及召开外来投资者座谈会,开展对招商引资项目行政审批流程的调研,为我市优化项目审批流程提供了详实的依据;围绕如何推进招商小组工作和更好地发挥招商小组作用,对肥东县选派招商小组入驻龙岗开发区工作开展调研,并通过简报将他们的经验做法在全市推广;会同市国土局对各单位招商引资工业大项目基本情况进行调研,清理出一批占地未开工项目;对全市新引进大企业开工情况和县区工业园区招商引资发展现状开展调研,通过专题简报报送市领导和全市各有关单位;调研四城区招商引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思路,为及时了解和解决招商引资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为提前谋划2008年招商引资工作作准备。

(八)密切联系与“长三角”以及中部六省会等城市的联系,加强信息交流,积极开展招商工作。

积极贯彻落实我市“东向发展”和打造省会经济圈战略,围绕“以商招商”,利用“长三角”、南京区域经济协调会、长江沿岸中心城市合作组织以及驻肥机构等渠道,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安排专人与中部六省会城市以及其他国内城市的联系,进行招商等经济信息的收集与交流,并及时报送市领导。先后两次对我市与深圳、东莞、上海、萧山、太仓、常熟等相关城市投资成本进行比较分析,及时了解我市投资和招商引资的优势和劣势。

(九)完成了一系列文字材料任务。

每月按时向市委常委会报送招商引资汇报材料,为市委加强对招商引资工作的及时指导提供了依据;积极配合市委九届五次全会、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和我市“十一五”规划调整,对前五年和“十一五”以来招商引资工作进行了认真总结,并提出2008年及后三年的工作目标、思路及主要工作;完成了党史办《走进滨湖大时代——合肥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实录》大招商篇编写任务;

2011年XXX市招商局工作总结


 

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市招商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我市“工业立市”、“三大推进”发展战略,紧扣“建设现代化滨湖大城市”主题,始终坚持推动全市招商引资工作不放松,将大招商与招大商并举,不断解放思想,拓宽招商领域,创新招商方式,狠抓招商队伍建设,夯实招商基础,坚持有效招商,2011年全市实际招商引资总量达571.54亿元,为我市又好又快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生机和活力。现将市招商局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制定招商引资工作目标,进一步加强对目标责任单位的工作指导。

积极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要求全年招商引资跨越500亿目标的指示精神,我局提前谋划和拟定了2011年度全市招商引资工作指导性意见,根据各目标责任单位完成招商引资任务自报数,确定了年度全市招商引资目标;通过深入基层开展工作调研和召开招商局长会,进一步加强对县区、开发区招商引资工作的指导;坚持逐月对各目标责任单位招商引资上报项目进行审核、统计和通报,跟踪、抽查大项目引进和新项目开工情况,狠抓招商引资序时进度,有力地促进了全年引资目标的实现。 整理编辑《全市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工作大事记》,以及完成市委市政府交给我局的其他各类文字材料,其完成质量及时间均得到好评。

(十)机关内部建设再上新台阶。

过去一年里,市招商局党组和局领导班子狠抓机关人员的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机关人员的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有力地促进了全局工作的开展。结合“查摆找补创”活动,果断进行了机关内设机构的调整和中层干部的轮岗,充实投资促进处和企业处的力量,加大开展招商和外来投资企业服务的力度。同时,一批年轻同志挑起了重担。通过“查摆找补创”四个阶段工作的开展,全局同志认真找出差距与不足,精神面貌进一步振奋,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持续深入开展学习型机关建设和党建工作,组织纪念“七一”活动,开展与民营企业党组织和困难群众“结对子”、读书演讲比赛、市直机关广播操比赛等活动,寓思想教育与活动之中,进一步陶冶了党员和干部的情操,丰富了局机关的文化生活。完善了会议制度,坚持每周召开局工作例会,总结和点评上周工作,布置下周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落实和开展。

(十一)需要改进的方面:

一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招商思路;增强改革意识,加大整合招商资源的力度。当前,特别要防止由于我市2011年招商引资工作实现新跨越,因而产生松劲的思想。

二是作风建设需进一步加强,业务素质、工作水平和能力需进一步提高,尤其是要进一步巩固好“查摆找补创”活动成果,在抓好工作细节上做文章。


(二)成功组织了一系列重点会展和重大招商活动。

围绕境内外重点区域和我市重点产业,我局全年在境内外共组织开展了14次重要招商和推介活动,进一步提高了我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了一大批企业家来我市投资考察,推动并引进了一批重点项目,有力的促进了全市招商引资工作目标的完成,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境内,先后组织了在北京举办的日本企业家新春恳谈会和中美商会招商活动、在上海的赴沪招商会和荷比卢招商会以及深圳招商会、杭州浙江企业家恳谈会、东莞和泉州、厦门招商推介会、福建国际招商月等活动。参与组织了徽商大会、中博会、家博会、第七届高新技术项目-资本对接会、厦门98投资贸易洽谈会等重点会展招商活动,同时还先后组团赴杭州、深圳等地开展了一系列的拜访企业的上门招商活动。在境外,精心组织和积极参与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率团赴法国、西班牙、瑞士、日本、香港等地开展的专题招商活动,以及其他市领导率招商小组赴德国、瑞士、意大利、匈牙利等国家的招商推介,促成了一些外资大项目的签约和已在我市外资企业的增资扩股。

据初步统计,2011年由我局直接牵头和组织的赴沪招商推介会、国际徽商大会、香港推介会、广东专题招商四次大的招商活动,共签约工业、商贸项目57个,总投资99亿元人民币和1.74亿美元,其中工业项目41个。全年接待了发展中国家经贸考察团、韩国贸易协会、意大利都灵工商会、深圳国际商会、浙江企业家圆桌会等一大批境内外投资考察团,其中重要团组150多批(次),客商1600多人(次)。

(三)创新招商推介会办会方式。

为适应我市招商活动新形势,我局创新了“由市领导带队,市招商局统筹安排并与县区、开发区联合主办”及“与商会、行会组织联办”等新型办会模式。如去年底由市招商局和瑶海区联合主办的泉州招商推介会,得到了市领导和与会者的一致肯定,取得了圆满成功。此次办会形式不仅为我市整合招商资源,优化办会流程,提升办会档次积累了成功经验,同时吸引了以七匹狼为代表的6家服装加工类企业对瑶海区服装产业园的高度关注,促成了总投资6.2亿元的4项在谈项目,促进了该区的产业集聚,提高了招商成效。

(四)加强招商小组建设,整合招商资源取得初步成效。

2011年我局会同市委组织部又新组建了第四批3 28个招商小组,发展招商成员946名。为探索招商小组工作新形式和有效做法,本批招商小组具有以下新的点:一是工作时间由一年改为两年;二是第一组长由单位一把手担任;三是派遣第四批招商小组中的12个小组进驻我市开发区和县区工业园;完成了第二批招商小组目标任务统计工作,共收集有效信息1800多条,涉及投资金额454.88亿元,实际落地项目608个,到位资金54.8亿元(其中美元3675万)。全市完成任务的招商小组有135个,占47.5%,其中市直招商小组16个完成任务,占34.8%,驻点招商代表处5个完成任务,占71.43%,县区、开发区招商小组完成任务的有114个,占54.02%。还有针对性地新组建了驻厦门、东莞、昆山、威海、杭州、西安、大连、长沙8个驻外联络处,现已全部到位并开展工作。

(五)围绕招商引资工作,多举措加大招商引资宣传力度。

围绕重要会展和重点招商推介活动,多举措加大宣传力度,开创了全局外宣工作新局面。全年共向省市信息部门及各级新闻媒体提供信息和新闻稿计170条。其中,国家级新闻媒体及海外媒体采用6条,完成市下达外宣任务的150%;省级新媒体采用29条,完成市下达外宣任务的362.5%;市级新闻媒体、网站采用 135条;在海外重要媒体做了2个宣传专版,在省级新闻媒体做了1个宣传专版。据不完全统计,市委办公厅全年共采用我局信息35条,市政府办公厅采用30条,为市领导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全年编印《外资工作简报》84期、《招商小组动态》13期。

(六)以统计和培训为重点的各项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

我局在做好对各目标责任单位完成招商引资任务情况进行逐月统计的基础上,增加了对新建亿元以上大项目和新开工项目的统计及分析,及时了解全市引进大项目及落地情况,积极配合了全市“项目推进年”活动的开展。我局与市委组织部等单位联合,分别在合肥、桂林和香港组织举办了四期招商引资工作培训班,培训人数近600名,帮助了全市招商小组成员和招商干部及时了解我市“三大推进”、滨湖新区建设取得的最新成果,开拓招商工作视野,更好地推介合肥和促进招商引资工作。组织了对外宣传品的编辑制作,先后编印《中国合肥.投资指南》、《中国合肥.家电产业投资指南》,制作了ppT宣传资料片,有力地配合了全市重大招商推介活动的开展,满足了

XXX市档案局工作总结


一是做好经济技术开发区、龙虎山景区、信江新区档案业务指导服务工作。我市开发区、景区、信江新区档案工作起步较晚,档案保管条件不够完善。为此,我们积极主动与有关部门沟通协商,多次派员实地进行业务指导服务,帮助建档立制。经过共同努力,到目前为此,开发区、景区、信江新区的文书、会计、人事等档案门类齐全,保管设施逐步完善,管理制度得到落实。开发区内的企业档案工作也在逐步开展。

二是做好农业、农村档案业务指导服务工作。把为新农村建设,为“三农”工作服务作为我们档案部门的重要工作职责之一,加强了对乡镇及村级建档工作的服务和指导。今年我们对全市村委会建档工作进行了指导,县(市、区)档案部门各自选择建档联系点,采取以点带面,逐步推进的办法,改变村级建档工作的落后状况。目前全市45个乡镇、街办、农林场全部建立了档案室,320个村委会建立了档案。

三是做好企业档案业务指导服务工作。按照市政府关于印发XXX市深化和完善市直国有企业改革工作方案的通知,我们积极主动地做好了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后的档案处置工作。今年,原市磷肥厂,市汽配厂等改制企业档案进馆。目前,已有32个改制完毕的市属企业档案共计4万卷顺利进馆,确保了原市属改制企业档案的完全完整。与此同时,我们还主动服务,到江西保太集团等民营企业征求意见,开展咨询服务,进行调查研究,帮助指导文件归档整理。

四是做好服务民生的档案工作。民生档案是社会管理活动的真实记录,它涉及千家万户,关系百姓的切身利益。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惠及百姓的“民生工程”,其中很多事情的落实,都需要档案服务提供可靠依据。比如经济适用住房购房资格的认定问题,城乡困难群众的低保、大病统筹和子女上学扶持等,都不同程度地涉及到社区档案、社会保障和劳动就业档案的查证。我们主动跟进、热情服务,做好了与民生有密切相关的社会保障、社会就业、社会互助、优抚安置、婚姻计生、医疗卫生、土地征用、产权交易等档案工作的监督与指导,提供民生档案工作咨询服务,帮助有关部门进行民生文件材料整理归档。今年着重对社保和医保系统的档案工作进行了指导。在提供档案为社会各界利用方面,简化程序,简便手续,对下岗职工、农民工、城市低保户查阅档案凭有效证件一律实行免费服务。今年以来,全市档案馆共接待查档人员3640余人次(其中市局400人次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更多

XXX市档案局2011年工作总结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XXX市档案局在市委、市政府领导和省档案局指导下,始终牢记档案工作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的宗旨,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档案法制建设为保障,以档案规范化管理为抓手,以档案安全保管、优质服务为重点,以档案宣传教育为平台,在档案资源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全面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现总结如下:

一、2011年主要工作情况

(一)目标引导、素质提升,努力推进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

根据国家档案局制定的《归档文件材料整理规则》、《江西省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办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考核标准,全面推行了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明确把贯彻执行国家档案局第8号令,文件材料归档、档案登记、已公开现行文件的报送、档案安全保管和有效利用等纳入年检范围。适时开展了对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工作人员的岗位培训。今年以来全市各级档案部门共举办3期业务培训班,参训185人,全市各单位的档案业务建设和档案管理水平都得到了较大提高。全市95%的单位完成了文件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的编制和审核工作。全市社保和医保系统档案工作全部晋升省级以上档案规范管理。

(二)法制保障、行政监督,档案规范化建设工作得到加强。

为了大力宣传我市档案工作,今年我局通过举办培训班,借助新闻媒体,积极宣传《档案法》,增强全社会的档案意识。针对一些单位存在的不按规定移交档案,档案保管条件差、管理混乱等问题,各级档案部门每年都进行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对检查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对拒不整改的单位,依照《档案法》和《江西省档案管理条例》进行处罚。目前,所有机关单位都建立了档案室,都能妥善管理和利用档案。

开展“六五”普法宣传教育工作,根据市普法办的要求,制定了《XXX市档案局“十二五”期间依法治档工作规划》、《XXX市档案局“六五”档案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规划》和《2011年XXX市档案局法制宣传工作要点》。积极开展《江西省档案管理条例》颁布十周年宣传活动,组织开展档案知识有奖竞赛、“百万网民学法律”网络法律知识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更多 ,贵溪市2866人次,月湖区342人次,余江县340余人次),调用档案近6000卷(册)。通过提供服务,帮助老百姓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充分显现出了档案在维护社会稳定和服务民生的凭证性作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七)建设队伍、提升素质,为档案事业夯实人才基础。

首先,抓好局班子建设。认真执行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办法等。按照团结、实干、廉洁、高效团队精神,加强管理,落实措施,局领导班子成员间都能自觉地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自觉地把团结和谐作为一种本领来增强,作为一种水平来提高,作为一种境界来提升;能够做到以大局为重,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互助、互谅、互让、互容,一心一意干事业谋发展。其次,抓好档案干部队伍建设,结合“治庸、治懒、治散”“机关作风建设”、“创先争优”“发展提升年”等活动,深入细致地做好干部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通过加强学习,使同志们懂得档案工作是一项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造福子孙后代的事业。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年来,我们默默无闻,负重前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

(一)档案工作经费严重不足,制约了档案工作的发展,使档案工作的发展明显落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也使档案工作服务社会和民生的功能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档案信息化建设任重道远。我们在财力、场地和人才资源方面,离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要求相差甚远;全市档案信息化建设仍然停留在条目著录的原始化水平。

(三)档案馆舍建设滞后,除贵溪市外,市局的馆舍已趋于饱和状态,办公室拥挤,办公条件简陋;余江县、月湖区目前还没有馆舍。

(四)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长年以来,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默默无闻,从事着单调的工作,与外界接触少,有的年龄偏大,工作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没有充分发挥。为此,应给予档案工作人员更多的关心、关爱,强化培训和管理,提升素质。

(三)多措并举、接收抢救,档案资源建设取得成效。

下发了关于向社会公开征集档案资料的通告和接收到期档案的通知,并在XXX档案网发布。全市各级综合档案馆严格执行机关档案资料到期必须移交进馆的规定,每年都及时做好到期档案的接收工作。同时采取各种办法,广泛搜集一切具有保存利用价值的档案资料进馆,丰富了馆藏内容,调整馆藏结构,档案资源建设得到加强。今年市档案馆共接收征集文书、会计档案4893卷、8655件,资料22册,照片档案693张;接收江西省十三届运动会档案827卷及有关声像资料。目前市档案馆共保存档案112635卷、47291件。

在做好接收、征集档案资料的同时,我们还特别注意做好国家重点档案的抢救工作。近年来,国家档案局加大了对重点档案抢救保护的力度(主要是明清档案和革命历史档案),我局根据本市的实际,及时做好了我市重点档案抢救与保护项目的申报工作。

(四)强化责任、措施到位,继续保持档案安全保管的良好态势。

档案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档案安全重于泰山,它是档案工作的生命线。为了确保国家档案资料的安全和妥善保管,在各级领导和财政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市各级档案馆根据各自的实际,加强了档案管护设施的建设,安装了防火、防盗、空调、消毒柜、去湿机等档案管护设施设备,投资近万元增加了监控设施。今年,又投资近4000元,在档案查阅室和条目著入现场加装了监控设施,并贴出温馨提示牌和相关制度。完善落实了“防虫、防霉、防高温、防高湿、防尘、防盗、防火、防有害生物”的八防措施,对全部馆藏档案进行了消毒。制定落实了库房安全应急方案,坚持了24小时值班制度,规范了库房用电操作行为,足额配备了消防设施,并和市消防部门进行了消防演练。由于工作得力、措施到位,加上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我市没有发生任何档案损毁现象,确保了档案的万无一失。

(五)把握机遇、创新思路,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明显加快。

我局抓住“数字XXX”建设的有利时机,制定了《XXX市档案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更多 易其稿,拟定了两套《XXX市数字档案馆建设方案》,加大了档案数据库建设力度。今年,聘请刚毕业的大学生进行馆藏档案资料目录著录工作,截止到今年11月底,全市共著入条目130899条(其中市局74709条,贵溪市52980条,月湖区3210条),同比增长282%,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为确保条目注入安全和质量,我们还制定了《XXX市档案局档案目录数据著录质量控制方案》等11个工作规范、表格,实行档案条目输入准确性三级控制,与输入人员签订安全保密协议等,并在条目录入现场安装了监控设施,在有限的经费中投入各项资金近5万元;对馆内革命历史档案进行了全文扫描,制作电子文档。XXX市档案网的网站改版完成,新网站已于今年9月正式开通,新网站内容更加充实,栏目设置更加合理,日常维护和管理更加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颁布后,我局积极主动做好各项工作。目前我市4家档案馆均被同级党委、政府指定为公开现行文件利用中心及政府信息公开查阅场所。市档案馆已购置电子信息触摸屏,用于政务信息的查阅工作。全市82个党政机关、群众团体、企事业单位的政策性、法规性、公益性、服务性的已公开现行文件和文件汇编3114条目录已录入电子触摸屏,及时全面地向社会和人民群众提供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服务。

在开发利用馆藏档案信息资源方面,我们编写完成了《中共XXX市历次代表大会实录》,全书30余万字,编写了《XXX年鉴》“档案工作”篇。《余江县志》荣获省档案局编研成果二等奖。还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有计划地逐年地开放了满30年的586卷档案,累计开放8565卷。

(六)分类指导、强化服务,不断提升档案服务社会的功能。

档案工作是一项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的重要工作。做好档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各级领导决策和部门工作服务、为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一年多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市委总体工作要求和发展思路,牢固树立“XXX经济发展没有旁观者、各行各业都是建设者、参与者”的意识,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楼宇经济任务1038万元(地方实得税收),占任务数的700%,完成总量全市第一。努力创新档案服务机制,优化服务质量,积极寻找档案工作为我市“四大一新”发展战略服务的结合点,切入点和着力点,创造性地开展了档案工作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