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龄五言绝句古诗词推荐

中华文化丰富多彩,在我国悠久的人文历史中曾诞生过很多杰出的诗人,为了提高我们的审美意识,我们可以赏析解读张九龄的古诗词,它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之根,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那么您还记得诗人张九龄有哪些古诗词呢?以下是工作总结之家小编精心整理的“张九龄五言绝句古诗词”,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张九龄五言绝句古诗词【篇一】

张九龄《酬王履震游园林见贻》原文

宅生惟海县,素业守郊园。中览霸王说,上徼明主恩。

一行罢兰径,数载历金门。既负潘生拙,俄从周任言。

逶迤恋轩陛,萧散反丘樊。旧径稀人迹,前池耗水痕。

并看芳树老,唯觉敝庐存。自我栖幽谷,逢君翳覆盆。

孟轲应有命,贾谊得无冤。江上行伤远,林间偶避喧。

地偏人事绝,时霁鸟声繁。独善心俱闭,穷居道共尊。

乐因南涧藻,忧岂北堂萱。幽意加投漆,新诗重赠轩。

平生徇知己,穷达与君论。

张九龄五言绝句古诗词【篇二】

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一》原文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全文赏析

开元(713-741)后期,唐玄宗沉溺声色,奸佞专权,朝政日趋黑暗。为了规劝玄宗励精图治,张九龄曾撰《千秋金镜录》一部,专门论述前代治乱兴亡的历史教训,并将它作为对皇帝生日的寿礼进献给玄宗。唐玄宗心中不悦,加李林甫的谗谤、排挤,张九龄终于被贬为荆州长史。遭贬后,他曾作《感遇十二首》,运用比兴手法,表现其坚贞清高的品德,抒发自己遭受排挤的忧思。此篇为其第一首。

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突出了两种高雅的植物——春兰与秋桂。屈原《九歌·礼魂》中,有“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句。张九龄是广东曲江人,其地多桂,即景生情,就地取材,把秋菊换成了秋桂,师古而不泥古。兰桂对举,兰举其叶,桂举其花,这是由于对偶句的关系,互文以见义,其实是各各兼包花叶,概指全株。兰用葳蕤来形容,具有茂盛而兼纷披的意思,“葳蕤”两字点出兰草迎春勃发,具有无限的生机。桂用皎洁来形容,桂叶深绿,桂花嫩黄,相映之下,自然有皎明洁净的感觉。“皎洁”两字,精炼简要地点出了秋桂清雅的特征。

诗的前四句说兰、桂这些“草木君子”只要逢时就会欣欣向荣,生机盎然。兰叶在春风吹拂下“葳蕤”繁茂,桂花在仲秋明月的辉映下更显“皎洁”秀丽。春兰秋桂生意勃发,也给季节带来了荣耀,春、秋因兰、桂而成为美好的季节。这里既包含了朴素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说明了时势造英雄,英雄壮时势的客观辩证法;也表达了真正的贤人志士只有在政治开明的时代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抱负的思想,流露了自己对重新“遇时”的渴望。

诗的后四句从春兰秋桂芳香袭人的社会效果来委婉地说明自己行芳志洁并非为了求人赏识,以博取高名;象春兰秋桂的香气一样,它博得山林隐士的喜爱,只是客观效果而已;实际上,兰、桂散发芳香并非有意希求人们来折取它,欣赏它,而是纯粹出于它们的本性。“谁知”两字对兰桂来说,大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感觉。美人由于闻到了兰桂的芬香,因而发生了爱慕之情。“坐”,犹深也,殊也。表示爱慕之深。诗从无人到有人,是一个突转,诗情也因之而起波澜。“闻风”二字本于《孟子·尽心篇》,其中说:“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张九龄就把这章中的“闻风”毫不费力地拉来用了,用得这样恰如其分,用得这样自然,用得这样使读者毫不觉得他在用典故,这也是值得一提的。“何求”二字用得斩截有力,它淋漓尽致地将诗人不肯廉价赢得美名的清高志趣给表现出来了。

这首诗以兰、桂自况,借兰桂之芳香比喻自己的高志美德,使人感到贴切自然,蕴含深厚,耐人寻味。

张九龄五言绝句古诗词【篇三】

张九龄《题画山水障》原文

心累犹不尽,果为物外牵。偶因耳目好,复假丹青妍。

尝抱野间意,而迫区中缘。尘事固已矣,秉意终不迁。

良工适我愿,妙墨挥岩泉。变化合群有,高深侔自然。

置陈北堂上,仿像南山前。静无户庭出,行已兹地偏。

萱草忧可树,合欢忿益蠲。所因本微物,况乃凭幽筌。

言象会自泯,意色聊自宣。对玩有佳趣,使我心渺绵。

张九龄五言绝句古诗词【篇四】

《归燕诗》张九龄唐诗鉴赏

【作品介绍】

《归燕诗》是唐代宰相张九龄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咏物诗借物喻人,表面上写燕子,实际上表达了诗人厌恶权贵佞臣,忠心报效朝廷的心迹。语言虽然朴素,而又不失艺术效果。

【原文】

归燕诗

海燕⑴虽微渺⑵,乘春亦⑶暂来。

岂知泥滓贱⑷,只见玉堂⑸开。

绣户⑹时⑺双⑻入,华堂⑼日几回。

无心与物竞⑽,鹰隼⑾莫相猜⑿。

【注释】

⑴海燕:在中国古代,把比较宽阔的水域均成为海。“海燕”即指燕子。

⑵虽微渺:虽然卑下低贱。

⑶亦:也。

⑷泥滓(nízǐ):泥渣。贱:卑贱。

⑸玉堂:玉饰的殿堂,宫殿的美称,这里暗指朝廷。

⑹绣户:华丽的居室,隐喻朝廷。

⑺时:时而。

⑻双:成双。

⑼华堂:与上文“绣户”同义。

⑽竞:竞争,争夺。

⑾鹰隼(sǔn):鹰和雕,泛指猛禽。

⑿莫相猜:不要猜忌。相,一方对另一方(发出动作)。

【白话译文】

海燕虽然是细微渺小的,趁着春天也只是暂时回到北方。以燕子不知泥滓之贱,只见玉堂开着,便一日数次出入华堂绣户,衔泥作窠。海燕无心与其他动物争权夺利,鹰隼不必猜忌、中伤。

【创作背景】

作者是唐玄宗开元(713-741)年间的名相,以直言敢谏著称。由于张九龄屡次顶撞唐玄宗,再加上李林甫从中作梗,玄宗渐渐疏远张九龄。公元736年(开元二十四年),张九龄觉察到皇帝对自己心生不满,终于向李林甫低头,写下这首诗赠与李林甫。然而李林甫并不心慈手软,很快借严挺之事件毁谤张九龄,导致其被罢相。《归燕诗》大约写于这年秋天。

【赏析】

《归燕诗》是一首咏物诗,所咏的是将要归去的燕子,但诗人并没有工细地描绘燕子的体态和风神,而是叙述与议论多于精工细雕的刻画,是一首妙用比兴、寓意深长的诗。

首联“海燕虽微眇,乘春亦暂来”,从海燕“微眇”写起。诗人作为唐玄宗开元年间的名相,是以直言敢谏著称的,因而遭到李林甫等毁谤,从此以后,玄宗渐渐疏远张九龄,在开元二十四年那年被罢相。诗人在此借“海燕”之“微眇”来隐喻自己微贱之身,暗含着自己不像李林甫那样出身华贵。对句“乘春亦暂来”,这一句承上“海燕”而来,表面是说,海燕乘着春天的美好时光而来,即使时间不长但也来了。诗人借燕子的春来秋去来暗示自己在圣明的时代暂时来朝廷做官。一个“暂”字,不仅说燕子也已经来了,同时也暗示了自己来朝为官时间不长。这一联,诗人通过景物的描写,寓情于景,抒发了自己为民做事,忠于朝廷的情怀。

颔联“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这一联承上联想“燕子”而来。出句“岂知泥滓贱”中,“泥滓贱”喻指李林甫之类的小人。燕子衔泥筑巢,而不知“泥滓”之贱。这里,诗人借此暗示自己对李林甫这样的小人还认识是不太清楚。一个“贱”字,不但写出了李林甫这样的卑微,也表现出诗人对李林甫之流的厌恶。出句“只见玉堂开”,这里,诗人以燕子出入“玉堂”之中,衔泥作窠的辛苦,比喻自己在朝廷为相而日夜辛劳之状。诗人以物喻人,不但形象生动,而且含蓄蕴藉,不但引起读者的思考,而且也给读者以审美想象的空间。

颈联“绣户时双入,华堂日几回”,这一联紧承颔联中的“玉堂开”而来。在对偶中,具体表现出自己为朝廷效忠和大度的胸襟。诗句中的“绣户”、“华堂”和前面的“玉堂”都是隐喻朝廷。“双”即指诗人和李林甫两人。“时双入”即每天双双(指诗人和李林甫)进入朝廷。这里,诗人表现了自己没有把李林甫当成有敌意的人,从而表现出诗人为了朝廷而忘记个人的私事,也表现出诗人为朝廷、为国家而所具有的开阔心胸。出句“华堂日几回”中的“日几回”即每天进出几次。这里,诗人通过数量词表明了工作的繁忙景象——来去匆匆,更表现出对朝廷忠心耿耿。

尾联“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这一联集中表现出诗人对朝廷的忠诚而忘却自己之情。出句“无心与物竞”,意思是说,我没有心思和精力与外物竞争,实际上表明了诗人尽心工作,为朝廷效力。末句“鹰隼莫相猜”,这里,诗人表面写的“猛禽”,实则是诗人在告诫李林甫之流,我无心与你争权夺利,不必猜忌,更不必中伤(也许哪天我要退隐了)。那时候,朝廷大权已经落在李林甫手中,张九龄自知不可能有所作为,不得不退让,但心中不无牢骚和感慨。这正如唐代诗人刘禹锡在《吊张曲江序》中称张九龄被贬之后说:“有拘囚之思,托讽禽鸟,寄词草树,郁郁然与骚人同风。”可见,诗人张九龄在面对强敌对手时,清醒与明智,也看出张九龄在文学创作中的巧妙——以物喻人,含蓄蕴藉。

这首律诗对仗工整,语言朴素,风格清淡,如“轻缣素练”(张说评张九龄语)一般。它名为咏物,实乃抒怀,既写燕,又写人,句句不离燕子,却又是张九龄的自我写照。作者的艺术匠心,主要就表现在他选择了最能模写自己的形象的外物——燕子。句句诗不离燕子,但又不黏于燕子,达到不即不离的艺术境界。

张九龄五言绝句古诗词【篇五】

张九龄《临泛东湖(时任洪州)》原文

郡庭日休暇,湖曲邀胜践。乐职在中和,灵心挹上善。

乘流坐清旷,举目眺悠缅。林与西山重,云因北风卷。

晶明画不逮,阴影镜无辨。晚秀复芬敷,秋光更遥衍。

万族纷可佳,一游岂能展。羁孤忝邦牧,顾己非时选。

梁公世不容,长孺心亦褊。永念出笼絷,常思退疲蹇。

岁徂风露严,日恐兰苕剪。佳辰不可得,良会何其鲜。

罢兴还江城,闭关聊自遣。

张九龄五言绝句古诗词【篇六】

张九龄《酬通事舍人寓直见示篇中兼起居陆舍人景献》原文

轩掖殊清秘,才华固在斯。兴因膏泽洒,情与惠风吹。

所美应人誉,何私亦我仪。同声感乔木,比翼谢长离。

价以陆生减,贤惭鲍叔知。薄游尝独愧,芳讯乃兼施。

此夜金闺籍,伊人琼树枝。飞鸣复何远,相顾幸媞媞.

张九龄五言绝句古诗词【篇七】

张九龄《酬周判官巡至始兴会改秘书少监见贻之作兼呈耿广州》原文

惟昔迁乐土,迨今已重世。阴庆荷先德,素风惭后裔。

唯益梓桑恭,岂禀山川丽。于时初自勉,揆己无兼济。

瘠土资劳力,良书启蒙蔽。一探石室文,再擢金门第。

既起南宫草,复掌西掖制。过举及小人,便蕃在中岁。

亚司河海秩,转牧江湖澨。勿谓符竹轻,但觉涓尘细。

一麾尚云忝,十驾宜求税。心息已如灰,迹牵且为赘。

忽捧天书委,将革海隅弊。朝闻循诚节,夕饮蒙瘴疠。

义疾耻无勇,盗憎攻亦锐。葵藿是倾心,豺狼何反噬。

履险甘所受,劳贤恧相曳。揽辔但荒服,循陔便私第。

嘉庆始获申,恩华复相继。无庸我先举,同事君犹滞。

当推奉使绩,且结拜亲契。更延怀安旨,曾是虑危际。

善谋虽若兹,至理焉可替。所仗有神道,况承明主惠。

张九龄五言绝句古诗词【篇八】

张九龄《冬中至玉泉山寺属穷阴冰闭崖谷无色及仲春行县…有此作》原文

灵境信幽绝,芳时重暄妍。再来及兹胜,一遇非无缘。

万木柔可结,千花敷欲然。松间鸣好鸟,竹下流清泉。

石壁开精舍,金光照法筵。真空本自寂,假有聊相宣。

复此灰心者,仍追巢顶禅。简书虽有畏,身世亦相捐。

张九龄五言绝句古诗词【篇九】

张九龄《商洛山行怀古》原文

园绮值秦末,嘉遁此山阿。陈迹向千古,荒途始一过。

硕人久沦谢,乔木自森罗。故事昔尝览,遗风今岂讹。

泌泉空活活,樵臾独皤皤。是处清晖满,从中幽兴多。

长怀赤松意,复忆紫芝歌。避世辞轩冕,逢时解薜萝。

盛明今在运,吾道竟如何。

张九龄五言绝句古诗词【篇十】

张九龄《和裴侍中承恩拜扫旋辔途中有怀…官僚乡国亲故(后缺)》原文

嵩岳神惟降,汾川鼎气雄。生才作霖雨,继代有清通。

天下称贤相,朝端挹至公。自家来佐国,移孝入为忠。

霜露多前感,丘园想旧风。扈巡过晋北,问俗到河东。

便道恩华降,还乡礼教崇。野尊延故老,朝服见儿童。

张九龄五言绝句古诗词【篇十一】

张九龄《与生公寻幽居处》原文

同方久厌俗,相与事遐讨。及此云山去,窅然岩径好。

疑入武陵源,如逢汉阴老。清谐欣有得,幽闲欻盈抱。

我本玉阶侍,偶访金仙道。兹焉求卜筑,所过皆神造。

岁晚林始敷,日晏崖方杲。不种缘岭竹,岂植临潭草。

即途可淹留,随日成黼藻。期为静者说,曾是终焉保。

今为简书畏,只令归思浩。

GZ85.com延伸阅读

唐诗三百首张九龄五言经典绝句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在我国悠久灿烂的人文历史出现过许多优秀的诗人为了增强我们的知识储备,我们可以赏析解读张九龄的古诗词,它是民族文化的基因,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底蕴。那么您知道诗人张九龄有哪些有故事的古诗词呢?工作总结之家小编帮大家整理了唐诗三百首张九龄五言经典绝句”,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唐诗三百首张九龄五言经典绝句【篇一】

张九龄《荆州作二首》原文

先达志其大,求意不约文。士伸在知己,已况仕于君。

微诚夙所尚,细故不足云。时来忽易失,事往良难分。

顾念凡近姿,焉欲殊常勋。亦以行则是,岂必素有闻。

千虑且犹失,万绪何其纷。进士苟非党,免相安得群。

众口金可铄,孤心丝共棼。意忠仗朋信,语勇同败军。

古剑徒有气,幽兰只自薰。高秩向所忝,于义如浮云。

千载一遭遇,往贤所至难。问余奚为者,无阶忽上抟。

明圣不世出,翼亮非苟安。崇高自有配,孤陋何足干。

遇恩一时来,窃位三岁寒。谁谓诚不尽,知穷力亦殚。

虽至负乘寇,初无挟术钻。浩荡出江湖,翻覆如波澜。

心伤不材树,自念独飞翰。徇义在匹夫,报恩犹一餐。

况乃山海泽,效无毫发端。内讼已惭沮,积毁今摧残。

胡为复惕息,伤鸟畏虚弹。

唐诗三百首张九龄五言经典绝句【篇二】

张九龄《奉和圣制谒玄元皇帝庙斋》原文

兴运昔有感,建祠北山巅。云雷初缔构,日月今悠然。

紫气尚蓊郁,玄元如在焉。迨兹事追远,轮奂复增鲜。

洞府香林处,斋坛清汉边。吾君乃尊祖,夙驾此留连。

乐动人神会,钟成律度圆。笙歌下鸾鹤,芝朮萃灵仙。

曾是福黎庶,岂唯味虚玄。赓歌徒有作,微薄谢昭宣。

唐诗三百首张九龄五言经典绝句【篇三】

张九龄《与生公游石窟山》原文

探秘孰云远,忘怀复尔同。日寻高深意,宛是神仙中。

跻险构灵室,诡制非人功。潜洞黝无底,殊庭忽似梦。

岂如武安凿,自若茅山通。造物良有寄,嬉游乃惬衷。

犹希咽玉液,从此升云空。咄咄共携手,泠然且驭风。

唐诗三百首张九龄五言经典绝句【篇四】

张九龄《酬通事舍人寓直见示篇中兼起居陆舍人景献》原文

轩掖殊清秘,才华固在斯。兴因膏泽洒,情与惠风吹。

所美应人誉,何私亦我仪。同声感乔木,比翼谢长离。

价以陆生减,贤惭鲍叔知。薄游尝独愧,芳讯乃兼施。

此夜金闺籍,伊人琼树枝。飞鸣复何远,相顾幸媞媞.

唐诗三百首张九龄五言经典绝句【篇五】

《感遇(第七)》张九龄唐诗鉴赏

【原文】

感遇十二首1

其七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⑿。

可以荐嘉客⒀,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⒁,此木岂无阴。

【注释】

1。感遇:古诗题,用于写心有所感,借物寓意之诗。

⑿伊:语助词。岁寒心:意即耐寒的特性。

⒀荐:进奉意。

⒁树:种植意。

【白话译文】

江南丹桔叶茂枝繁,经冬不凋四季常青。岂止南国地气和暖,而是具有松柏品性。荐之嘉宾必受称赞,山重水阻如何进献?命运遭遇往往不一,因果循环奥秘难寻。只说桃李有果有林,难道丹桔就不成阴?

【赏析】

读着张九龄这首歌颂丹橘的诗,很容易想到屈原的《橘颂》。屈原生于南国,橘树也生于南国,他的那篇《橘颂》一开头就说:“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其托物喻志之意,灼然可见。张九龄也是南方人,而他的谪居地荆州的治所江陵(即楚国的郢都),本来是著名的产橘区。他的这首诗一开头就说:“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其托物喻志之意,尤其明显。屈原的名句告诉我们:“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可见即使在南国,一到深秋,一般树木也难免摇落,又哪能经得住严冬的摧残?而丹橘呢,却“经冬犹绿林”。一个“犹”字,充满了赞颂之意。

丹橘经冬犹绿,究竟是由于独得地利呢?还是出乎本性?如果是地利使然,也就不值得赞颂。所以诗人发问道:难道是由于“地气暖”的缘故吗?先以反诘语一“纵”,又以肯定语“自有岁寒心”一“收”,跌宕生姿,富有波澜。“岁寒心”,一般是讲松柏的。《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张九龄特地要赞美丹橘和松柏一样具有耐寒的节操,是含有深意的。

汉代《古诗》有一篇《橘柚垂华实》,诗中说橘柚“委身玉盘中,历年冀见食”,表达了作者不为世用的愤懑。张九龄所说的“可以荐嘉客”,也就是“冀见食”的意思。“经冬犹绿林”,不以岁寒而变节,已值得赞颂;结出累累硕果,只求贡献于人,更显出品德的高尚。按说,这样的嘉树佳果是应该荐之于嘉宾的,然而却为重山深水所阻隔,为之奈何!读“奈何阻重深”一句,如闻慨叹之声。

丹橘的命运、遭遇,在心中久久萦回,诗人思绪难平,终于想到了命运问题:“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看来运命的好坏,是由于遭遇的不同,而其中的道理,如周而复始的自然之理一样,是无法追究的。这两句诗感情很复杂,看似无可奈何的自遣之词,又似有难言的隐衷,委婉深沉。最后诗人以反诘语气收束全诗:“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人家只忙于栽培那些桃树和李树,硬是不要橘树,难道橘树不能遮阴,没有用处吗?在前面,已写了它有“经冬犹绿林”的美荫,又有“可以荐嘉客”的佳实,而“所遇”如此,这到底为什么?《韩非子。外储说左下》里讲了一个寓言故事:阳虎对赵简主说,他曾亲手培植一批人才,但他遇到危难时,他们都不帮助他。

因而感叹道:“虎不善树人。”赵简主道:“树橘柚者,食之则甘,嗅之则香;树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树。”

只树桃李而偏偏排除橘柚,这样的“君子”,总不能说“慎所树”吧!

杜甫在《八哀。故右仆射相国张公九龄》一诗中称赞张九龄“诗罢地有余,篇终语清省。”后一句,是说他的诗语言清新而简练;前一句,是说他的诗意余象外,给读者留有驰骋想象和联想的余地。读这首诗我们不就很自然地联想到当时朝政的昏暗和诗人坎坷的身世吗!这首诗平淡而浑成,短短的篇章中,时时用发问的句子,具有正反起伏之势,而诗的语气却是温雅醇厚,愤怒也罢,哀伤也罢,总不着痕迹,不露圭角,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唐诗三百首张九龄五言经典绝句【篇六】

张九龄《候使登石头驿楼作》原文

山槛凭南望,川途眇北流。远林天翠合,前浦日华浮。

万井缘津渚,千艘咽渡头。渔商多末事,耕稼少良畴。

自守陈蕃榻,尝登王粲楼。徒然骋目处,岂是获心游。

向迹虽愚谷,求名异盗丘。息阴芳木所,空复越乡忧。

唐诗三百首张九龄五言经典绝句【篇七】

张九龄《和崔尚书喜雨》原文

积阳虽有晦,经月未为灾。上念人天重,先祈云汉回。

仁心及草木,号令起风雷。照烂阴霞止,交纷瑞雨来。

三辰破黍稷,四达屏氛埃。池溜因添满,林芳为洒开。

听中声滴沥,望处影徘徊。惠泽成丰岁,昌言发上才。

无论验石鼓,不是御云台。直颂皇恩浃,崇朝遍九垓。

唐诗三百首张九龄五言经典绝句【篇八】

张九龄《感遇·江南有丹橘》原文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全文赏析

诗开头两句,诗人就以饱满的热情,颂扬橘树经得起严冬考验,绘制了一幅江南橘林的美丽图景,形成了一个优美的艺术境界。橘树是果树中的上品,又能经得起严冬风霜的熬煎,终年常绿,因此诗人以丹橘自喻是有深刻含意的。这是诗人借用橘树来比喻自己“受命不迁”、“横而不流”的人格。这里,诗人不仅写了橘树的外形,而在着意表现它坚强不屈的精神,达到了形神的有机结合。同时呈献在读者面前的,并非一棵橘树,而是一片橘林。诗人是在描写包括他自己在内的“群像”。这就使得诗的意境更为深远开阔,形象更为高大生动。

三、四两句,写橘树的特点。诗人告诉读者橘树的经冬翠绿,并非因为江南气候暖和,而是因为它有着耐寒的本性。在这里,诗人采用的是问答的形式,问得自然出奇,答得分外有味,把橘树本身的特性简明地概括出来。诗人通过“岁寒心”的双关语,一方面巧妙地指出橘树的耐寒本性,同时又用以比喻诗人的高尚美德。这是借橘树的本性写诗人的心灵之美,既是诗中主人公的自我画像,也是当时千万个正直知识分子的品德的写照。从而使诗的主旨又深化了一层。

下面六句,是叙事,也是抒情。五、六两句是说:这些甜美的丹橘本可以送到远方呈献给尊贵的客人,无奈关山重叠,通道受阻。言下之意,他本可以将贤者推荐给朝廷,可惜道路被阻塞。这两句妙喻天成,不露痕迹。诗人借用眼前的景物,通过丰富的想象,表现了封建社会一个忠君爱国的知识分子,在遭贬的情况下,仍然不甘沉沦,依旧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可贵品质。七、八两句是诗人从感慨中得出的判断:命运的好坏,只是因为遭遇的不同;而这又如同周而复始的自然规律一样,其中的道理实在难以捉摸。这是诗人根据自身经历所发出的感叹。最后两句是紧承“运命”两句而来。诗人大声疾呼:不要只说种桃李,橘树难道不能供人乘凉吗?很清楚,诗人在为橘树鸣不平,也是在为贤者鸣不平。也就是说,贤者能人,不会不如李林甫之流。这两句是对朝廷听信谗言、邪正不辨、严厉斥责,也是全诗的主旨所在。由于诗人有深刻的洞察力和高度的艺术概括力,因此这两句议论写得十分亲切自然,深刻有力,大大增加了诗的内涵。这里运用暗喻来抨击时弊,能发人深思,给人以很大的启迪。

从结构上看,这首诗短短五十字,构思精巧,结构严密,抒情写意,回环起伏。开头以橘起,最后以橘结,前呼后应,且深化主题。尤其是最后出人意料的设问,震人心弦,增添了诗的艺术魅力. 张九龄诗歌语言生动、比喻贴切,毫无矫揉造作、雕琢晦涩之病。刘熙载在《艺概》中,称张九龄的诗歌“独能超出一格,为李、杜开先”。这一评价是非常恰当的。刘禹锡说九龄“自内职牧始安(今桂林),有瘴疠之叹;自退相守荆户,有拘囚之思。托讽禽鸟,寄词草树,郁然与骚人同风。”就是指这类《感遇诗》。

唐诗三百首张九龄五言经典绝句【篇九】

张九龄《酬赵二侍御使西军赠两省旧僚之作》原文

石室先鸣者,金门待制同。操刀尝愿割,持斧竟称雄。

应敌兵初起,缘边虏欲空。使车经陇月,征旆绕河风。

忽枉兼金讯,非徒秣马功。气清蒲海曲,声满柏台中。

顾己尘华省,欣君震远戎。明时独匪报,尝欲退微躬。

唐诗三百首张九龄五言经典绝句【篇十】

张九龄《咏史》原文

大德始无颇,中智是所是。居然已不一,况乃务相诡。

小道致泥难,巧言因萋毁。穰侯或见迟,苏生得阴揣。

轻既长沙傅,重亦边郡徙。势倾不幸然,迹在胡宁尔。

沧溟所为大,江汉日来委。沣水虽复清,鱼鳖岂游此。

贤哉有小白,仇中有管氏。若人不世生,悠悠多如彼。

唐诗三百首张九龄五言经典绝句【篇十一】

张九龄《送赵都护赴安西》原文

将相有更践,简心良独难。远图尝画地,超拜乃登坛。

戎即昆山序,车同渤海单。义无中国费,情必远人安。

他日文兼武,而今栗且宽。自然来月窟,何用刺楼兰。

南至三冬晚,西驰万里寒。封侯自有处,征马去啴啴。

唐诗三百首张九龄五言经典绝句【篇十二】

张九龄《九月九日登龙山》原文

郡庭常窘束,凉野求昭旷。楚客凛秋时,桓公旧台上。

清明风日好,历落江山望。极远何萧条,中留坐惆怅。

东弥夏首阔,西拒荆门壮。夷险虽异时,古今岂殊状。

先贤杳不接,故老犹可访。投吊伤昔人,挥斤感前匠。

自为本疏散,未始忘幽尚。际会非有欲,往来是无妄。

为邦复多幸,去国殊迁放。且泛篱下菊,还聆郢中唱。

灌园亦何为,於陵乃逃相。

唐诗三百首张九龄五言经典绝句【篇十三】

张九龄《登荆州城楼》原文

天宇何其旷,江城坐自拘。层楼百馀尺,迢递在西隅。

暇日时登眺,荒郊临故都。累累见陈迹,寂寂想雄图。

古往山川在,今来郡邑殊。北疆虽入郑,东距岂防吴。

几代传荆国,当时敌陕郛。上流空有处,中土复何虞。

枕席夷三峡,关梁豁五湖。承平无异境,守隘莫论夫。

自罢金门籍,来参竹使符。端居向林薮,微尚在桑榆。

直似王陵戆,非如宁武愚。今兹对南浦,乘雁与双凫。

张九龄的全部五言诗词集锦


中华文化兼容并蓄,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出现过许多优秀的诗人为了提高我们的审美意识,我们可以赏析解读张九龄的古诗词,它承载着我国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民族之魂。诗人张九龄有哪些优秀的古诗词让您无法忘怀呢?下面是工作总结之家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张九龄的全部五言诗词”,有需要的小伙伴一定不能错过!觉得有用请收藏。

张九龄的全部五言诗词【篇一】

张九龄《洪州西山祈雨,是日辄应,因赋诗言事》原文

兹山蕴灵异,走望良有归。丘祷虽已久,甿心难重违。

迟明申藻荐,先夕旅岩扉。独宿云峰下,萧条人吏稀。

我来不外适,幽抱自中微。静入风泉奏,凉生松栝围。

穷年滞远想,寸晷阅清晖。虚美怅无属,素情缄所依。

诡随嫌弱操,羁束谢贞肥。义济亦吾道,诚存为物祈。

灵心倏已应,甘液幸而飞。闭阁且无责,随车安敢希。

多惭德不感,知复是耶非。

张九龄的全部五言诗词【篇二】

张九龄《杂诗五首》原文

孤桐亦胡为,百尺傍无枝。疏阴不自覆,修干欲何施。

高冈地复迥,弱植风屡吹。凡鸟已相噪,凤凰安得知。

萝茑必有托,风霜不能落。酷在兰将蕙,甘从葵与藿。

运命虽为宰,寒暑自回薄。悠悠天地间,委顺无不乐。

良辰不可遇,心赏更蹉跎。终日块然坐,有时劳者歌。

庭前揽芳蕙,江上托微波。路远无能达,忧情空复多。

湘水吊灵妃,斑竹为情绪。汉水访游女,解佩欲谁与。

同心不可见,异路空延伫。浦上青枫林,津傍白沙渚。

行吟至落日,坐望只愁予。神物亦岂孤,佳期竟何许。

木直几自寇,石坚亦他攻。何言为用薄,而与火膏同。

物类有固然,谁能取径通。纤纤良田草,靡靡唯从风。

日夜沐甘泽,春秋等芳丛。生性苟不夭,香臭谁为中。

道家贵至柔,儒生何固穷。终始行一意,无乃过愚公。

张九龄的全部五言诗词【篇三】

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四》原文

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

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

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

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

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

全文赏析

诗一开始就以孤鸿与大海对比。沧海浩大,鸿雁孤小,足已衬托出人在宇宙之间的渺小,何况这是一只离群索居的孤雁,海愈见其大,雁愈见其小,相形之下,更突出了它的孤单寥落。可见“孤鸿海上来”这五个字,并非平淡写来,其中渗透了诗人孤寂不遇的情感。第二句“池潢不敢顾”,笔势陡转,为下文开出局面。这只孤鸿经历过大海的惊涛骇浪,为什么见到城墙外的护城河水,竟不敢回顾一下呢?这里是象征诗人在人海中因为经历风浪太多,而格外警惕,同时也反衬出下文的双翠鸟,恍如燕巢幕上自以为安乐,而不知烈火就将焚烧到它们。

这一只孤鸿连双翠鸟也不敢正面去看一眼,“侧见”两字暗示李林甫、牛仙客的气焰熏天,不可一世。他们窃据高位,就如同一对身披翠色羽毛的翠鸟,高高营巢在神话中所说的珍贵的三珠树上。可是,“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意思是说:不要太得意了!你们闪光的羽毛这样显眼,不怕猎人们用金弹丸来猎取吗?这两句,诗人假托孤鸿的口吻,对他的政敌提出了诚恳的劝告。不愤怒,也不幸灾乐祸,这是正统儒家的修养,也就是所谓温柔敦厚的诗教。然后很自然地以“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这两句,点明了全诗的题旨,忠告他的政敌:才华和锋芒外露,只怕别人将以你为猎取的对象;窃据高明的地位,只怕别人不能容忍而对你厌恶。这里“高明”两字是暗用《左传》中“高明之家,鬼瞰其室”的典故,但用得很浑然天成,不着痕迹。

忠告双翠鸟的话,一共四句,前两句代它们担忧,后两句正面提出他那个时代的处世真谛。那么,孤鸿自己将采取怎样的态度呢?它既不重返海面,也不留连池潢,它将没入于苍茫无际的太空之中,猎人们虽然妄想猎取它,可是不知到何处去猎取它。“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纯以鸿雁口吻道出,情趣盎然。全诗就在苍茫幽渺的情调中结束。

这首诗开始四句叙事,简洁利落,第五句“矫矫珍木巅”句中的“矫矫”两字,上承“翠鸟”,下启“美服”;“珍木巅”三字,上承“三珠树”,下启“高明”。足见诗人行文的缜密。后六句都是孤鸿的独白,其中四句对翠鸟说,二句专说鸿雁自己。“今我游冥冥”句,以“冥冥”两字来应衬上文的“矫矫”两字,迭字的对比呼应,又一次显出了诗人的细针密缕。

张九龄的全部五言诗词【篇四】

《感遇(其一)》张九龄唐诗鉴赏

【作品介绍】

《感遇十二首》为唐朝大臣张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的组诗。这组诗托物寓意,抒发了作者的身世感慨,表现了作者的理想操守,是其五言古诗的代表作。

【原文】

感遇十二首1

其一

兰叶春葳蕤2,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3,闻风坐相悦4。

草木有本心5,何求美人折6。

【注释】

1。感遇:古诗题,用于写心有所感,借物寓意之诗。

2。葳蕤:枝叶茂盛而纷披。

3。林栖者:指隐士。

4。坐:因而。

5。本心:天性。

6。美人:喻指理想中的同道者。

【白话译文】

泽兰逢春茂盛芳馨,桂花遇秋皎洁清新。兰桂欣欣生机勃发,春秋自成佳节良辰。谁能领悟山中隐士,闻香深生仰慕之情?花卉流香原为天性,何求美人采撷扬名。

【创作背景】

公元737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由尚书丞相贬为荆州长史。晚年遭馋毁,忠而被贬,“每读韩非《孤愤》,涕泣沾襟”(徐浩《张公神道碑》),遂作《感遇十二首》。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谪居荆州时所作,含蓄蕴藉,寄托遥深,对扭转六朝以来的浮艳诗风起过积极的作用。历来受到评论家的重视。高在《唐诗品汇》里指出:“张曲江公《感遇》等作,雅正冲淡,体合《风》《骚》,骎骎乎盛唐矣。”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二句,互文见意:兰在春天,桂在秋季,它们的叶子多么繁茂,它们的花儿多么皎洁。这种互文,实际上是各各兼包花叶,概括全株而言。春兰用葳蕤来形容,具有茂盛而兼纷披之意。而“葳蕤”二字又点出兰草迎春勃发,具有无限的生机与活力。桂用皎洁来形容,桂叶深绿,桂花嫩黄,相映之下,自觉有皎洁明净的感觉。而“皎洁”二字,又十分精炼简要地点出了秋桂清雅的特征。

正因为写兰、桂都兼及花叶,所以第三句便以“欣欣此生意”加以总括,第四句又以“自尔为佳节”加以赞颂。这就巧妙地回应了起笔两句中的春秋,说明兰桂都各自在适当的季节而显示它们或葳蕤或皎洁的生命特点。一般选注本将三四两句解释为:“春兰秋桂欣欣向荣,因而使春秋成为美好的季节。”认为写兰只写叶,写桂只写花。这样的解释未必符合诗意。这大概是将“自尔为佳节”一句中的“自”理解为介词“从”,又转变为“因”,把“尔”理解为代词“你”或“你们”,用以指兰、桂。这样的解释值得商榷。首先,前二句尽管有“春”“秋”二字,但其主语分明是“兰叶”和“桂花”,怎能将“春”“秋”看成主语,说“春秋因兰桂而成为美好的季节”呢?其次,如果这样解释,便与下面的“谁知林栖者”二句无法贯通。再次,统观全诗,诗人着重强调的是一种不求人知的情趣,怎么会把兰、桂抬到“使春秋成为美好季节”的地步呢?根据诗人的创作意图,结合上下文意来看,“自尔为佳节”的“自”,与杜甫诗句“卧柳自生枝”中的“自”为同一意义。至于“尔”,应该是副词而不是代词。与“卓尔”、“率尔”中的“尔”词性相同。“佳节”在这里也不能解释为“美好的季节”,而应该理解为“美好的节操”。诗人写了兰叶桂花的葳蕤、皎洁,接着说,兰叶桂花如此这般的生意盎然,欣欣向荣,自身就形成一种美好的节操。用“自尔”作“为”的状语,意在说明那“佳节”出于本然,出于自我修养,既不假外求,亦不求人知。这就自然而然地转入下文“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诗的前四句写兰桂而不及人,“谁知林栖者”一句突然一转,引出了居住于山林之中的美人。“谁知”两字对兰桂来说,大有出乎意料之感。美人由于闻到了兰桂的芳香,因而发生了爱慕之情。“坐”,犹深也,殊也。表示爱慕之深。诗从无人到有人,是一个突转,诗情也因之而起波澜。“闻风”二字本于《孟子·尽心篇》:“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张九龄便运用这一典故,使诗意更为含蓄委婉、情意深厚。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又一转折,林栖者既然闻风相悦,那末,兰桂若有知觉,应该很乐意接受美人折花欣赏了。然而诗意却另辟蹊径,忽开新意。兰逢春而葳蕤,桂遇秋而皎洁,这是其本性,并非为了博得美人的折取欣赏。实际上,诗人以此来比喻贤人君子的洁身自好,进德修业,也只是尽他作为一个人的本份,而并非借此来博得外界的称誉提拔,以求富贵利达。当然,不求人知,并不等于拒绝人家赏识;不求人折,更不等于反对人家采择。从“何求美人折”的语气来看,从作者遭谗被贬的身世看,这正是针对不被人知、不被人折的情况而发的。“不以无人而不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乃是全诗的命意之所在。全诗句句写兰桂,都没有写人,但从诗歌的完整意象里,读者便不难看见人,看到封建社会里某些自励名节、洁身自好之士的品德。

张九龄的全部五言诗词【篇五】

张九龄《登襄阳岘山》原文

昔年亟攀践,征马复来过。信若山川旧,谁如岁月何。

蜀相吟安在,羊公碣已磨。令图犹寂寞,嘉会亦蹉跎。

宛宛樊城岸,悠悠汉水波。逶迤春日远,感寄客情多。

地本原林秀,朝来烟景和。同心不同赏,留叹此岩阿。

张九龄的全部五言诗词【篇六】

张九龄《登古阳云台》原文

庭树日衰飒,风霜未云已。驾言遣忧思,乘兴求相似。

楚国兹故都,兰台有馀址。传闻襄王世,仍立巫山祀。

方此全盛时,岂无婵娟子。色荒神女至,魂荡宫观启。

蔓草今如积,朝云为谁起。

张九龄的全部五言诗词【篇七】

张九龄《城南隅山池春中田袁二公盛称其美夏首获赏果…故有此咏》原文

忆昨闻佳境,驾言寻昔蹊。非惟初物变,亦与旧游暌。

幽渚为君说,清晨即我携。途深独睥睨,历险共攀跻。

林笋苞青箨,津杨委绿荑。荷香初出浦,草色复缘堤。

乐处将鸥狎,谭端用马齐。且言临海郡,兼话武陵溪。

异壤风烟绝,空山岩径迷。如何际朝野,从此待金闺。

张九龄的全部五言诗词【篇八】

张九龄《答陆澧》原文

松叶堪为酒,春来酿几多。

不辞山路远,踏雪也相过。

全文赏析

因友人陆澧邀诗人到山中居处饮酒小叙,诗人遂赋此诗作答,表示欣然愿往。全诗以酒为引子,写得颇具特色。

前两句:“松叶堪为酒,春来酿几多。”“松叶”清香,可以作为酿酒的作料,引出下文之“山路”。“春来”二字,点明时间。次句采用问句的形式,似问非问,略显诙谐,直接道来,足见诗人与友人的浓浓真情。李商隐《和友人戏赠》之三曾云:“明珠可贵须为佩,白璧堪裁且作环。”酒最能代表人间的真情,饮酒时最容易沟通与别人的感情,作者开篇即选取这种极为平常却又极富深情的事物,随意而问,显得浓情依依,轻快自然。

后两句“不辞山路远,踏雪也相过。”“山路”二字,照应前面“松叶”。为了喝朋友的松叶酒,更为了与朋友饮酒倾谈,诗人表示即使山路遥远崎岖,也要拜访友人,朋友情深,于此可见一斑。而结句语意更进一层。由春来可知,此时已是春天,山中已然冰融雪化,这里诗人作了一个假设:即使积雪满地,也要前往拜访。此句既是说诗人自己,又似告诉友人,应该如此。结句看似平淡,实则蕴涵丰富。

这首绝句体小诗,短小而质朴,亲切而自然。诗中用语极为平实,几乎就是口头语,然而从容写来,淡而有味,语浅情深,言有尽而意无穷。这里有陶渊明田园诗的影子,这种风格又被后来的王维、孟浩然等发扬光大,形成山水田园一派,张九龄不愧为开启盛唐诗风的诗坛领袖。

张九龄的全部五言诗词【篇九】

张九龄《使还都湘东作》原文

仓庚昨归候,阳鸟今去时。感物遽如此,劳生安可思。

养真无上格,图进岂前期。清节往来苦,壮容离别衰。

盛明非不遇,弱操自云私。孤楫清川泊,征衣寒露滋。

风朝津树落,日夕岭猿悲。牵役而无悔,坐愁只自怡。

当须报恩已,终尔谢尘缁。

张九龄的全部五言诗词【篇十】

《湖口望庐山瀑布水》张九龄唐诗鉴赏

【作品介绍】

《湖口望庐山瀑布水》是唐代宰相、诗人张九龄创作的一首五律。这是一首描写庐山瀑布水的远景的写景诗,张九龄通过写山水以抒怀,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手法,写出了一幅雄奇绚丽的庐山瀑布远景图诗作,通过对庐山瀑布的赞美,抒发了胸中的豪情壮志。

【原文】

湖口望庐山瀑布水1

万丈红泉落2,迢迢半紫氛3。

奔流下杂树4,洒落出重云5。

日照虹霓似6,天清风雨闻7。

灵山多秀色9,空水共氤氲9。

【注释】

湖口:江西省九江市下辖县,因地处鄱阳湖入长江之口,故称湖口。湖口遥对庐山,能见山头云雾变幻及瀑布在日光映照下闪耀的色彩。

红泉:指阳光映照下的瀑布。

迢迢(tiáotiáo):形容瀑布之长。紫氛:紫色的水气。

杂树:瀑布岩壁边杂乱的树木。

重云:层云。

虹霓:阳光射入窜的水珠,经过折射、反射形成的自然现象。

闻:听到。

灵山:指庐山。秀色:壮美景色。

空:天空中的云。氤氲(yīnyūn):形容水气弥漫流动。

【白话译文】

万丈瀑布飞流直下,好像从天上落下,四周呈现半红半紫的雾气。它穿过杂树而直下,它穿过重重云雾。阳光照射上去像一条彩色的虹霓,在这晴朗的天气里,又好像听到风雨的声响。这庐山就如同仙山一样,多么壮美呵,烟云与水气融成一片。

【创作背景】

开元十一年(723年),张说为宰相,张九龄深受器重,引为本家,擢任中书舍人。开元十四年(726年),张说被劾罢相,他也贬为太常少卿。不久,出为冀州刺史。他上疏固请改授江南一州,以便照顾家乡年老的母亲。唐玄宗“优制许之,改为洪州都督,俄转桂州都督,仍充岭南道按察使”。骤失宰相的依靠,却获皇帝的恩遇,说明他的才德经受了考验。为此,他踌躇满志,在诗中微妙地表达了这种情怀。

【赏析】

这诗描写的是庐山瀑布水的远景,而寓比寄兴,景中有人,象外有音,节奏舒展,情调悠扬,赏风景而自怜,写山水以抒怀,又处处显示着诗人为自己写照。

诗人欣赏瀑布,突出赞叹它的气势、风姿、神采和境界。首联写瀑布从高高的庐山落下,远望仿佛来自半天之上。“万丈”指山高,“迢迢”谓天远,从天而降,气势不凡,而“红泉”、“紫氛”相映,光彩夺目。次联写瀑布的风姿:青翠高耸的庐山,杂树丛生,云气缭绕。远望瀑布,或为杂树遮断,或被云气掩住,不能看清全貌。但诗人以其神写其貌,形容瀑布是奔腾流过杂树,潇洒脱出云气,其风姿多么豪放有力,泰然自如,三联写瀑布的神采声威。阳光照耀,远望瀑布,若彩虹当空,神采高瞻;天气晴朗,又似闻其响若风雨,声威远播。末联赞叹瀑布的境界:庐山本属仙境,原多秀丽景色,而以瀑布最为特出。它与天空连成一气,真是天地和谐化成的精醇,境界何等恢宏阔大。《易·系辞》:“天地氤氲,万物化醇。”此用其词,显然寄托着诗人的理想境界和政治抱负。

总起来看,诗中所写瀑布水,来自高远,穿过阻碍,摆脱迷雾,得到光照,更闻其声,积天地化成之功,不愧为秀中之杰。形象的比喻诗人遭遇和情怀,所以他在摄取瀑布水什么景象,采用什么手法,选择什么语言,表现什么特点,实则都依照自己的遭遇和情怀来取舍的。这也是此诗具有独特的艺术成就的主要原因。既然瀑布景象就是诗人自我化身,则比喻与被比者一体,其比兴寄托也就易于不露斧凿痕迹。

作为一首山水诗,它的艺术是独特而成功的。乍一读,它好像只是在描写、赞美瀑布景象,有一种欣赏风景、吟咏山水的名士气度。稍加吟味,则可感觉其中蕴激情,怀壮志,显出诗人胸襟开阔,风度豪放,豪情满怀,其艺术效果是奇妙有味的。“诗言志”,山水即人,这首山水诗是一个成功的例证。

张九龄五言古诗中的名作(14篇)


中华文化熠熠生辉,在我国悠久灿烂的人文历史曾上诞生过很多杰出的诗人,为了开阔我们的眼界,我们可以欣赏学习张九龄的古诗词,它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之根,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诗人张九龄有哪些古诗词值得一读呢?以下是工作总结之家小编吐血整理的“张九龄五言古诗中的名作”,敬请阅读,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帮助!

张九龄五言古诗中的名作(篇一)

张九龄《祠紫盖山经玉泉山寺》原文

指途跻楚望,策马傍荆岑。稍稍松篁入,泠泠涧谷深。

观奇逐幽映,历险忘岖嶔。上界投佛影,中天扬梵音。

焚香忏在昔,礼足誓来今。灵异若有对,神仙真可寻。

高僧闻逝者,远俗是初心。藓驳经行处,猿啼燕坐林。

归真已寂灭,留迹岂湮沉。法地自兹广,何云千万金。

张九龄五言古诗中的名作(篇二)

张九龄《洪州西山祈雨,是日辄应,因赋诗言事》原文

兹山蕴灵异,走望良有归。丘祷虽已久,甿心难重违。

迟明申藻荐,先夕旅岩扉。独宿云峰下,萧条人吏稀。

我来不外适,幽抱自中微。静入风泉奏,凉生松栝围。

穷年滞远想,寸晷阅清晖。虚美怅无属,素情缄所依。

诡随嫌弱操,羁束谢贞肥。义济亦吾道,诚存为物祈。

灵心倏已应,甘液幸而飞。闭阁且无责,随车安敢希。

多惭德不感,知复是耶非。

张九龄五言古诗中的名作(篇三)

张九龄《奉使自蓝田玉山南行》原文

征骖入云壑,始忆步金门。通籍微躯幸,归途明主恩。

匪唯徇行役,兼得慰晨昏。是节暑云炽,纷吾心所尊。

海县且悠缅,山邮日骏奔。徒知恶嚣事,未暇息阴论。

峣武经陈迹,衡湘指故园。水闻南涧险,烟望北林繁。

远霭千岩合,幽声百籁喧。阴泉夏犹冻,阳景昼方暾。

懿此高深极,徒令梦想存。盛明期有报,长往复奚言。

张九龄五言古诗中的名作(篇四)

《浈阳峡》张九龄唐诗鉴赏

【原文】

浈阳峡

行舟傍越岑,窈窕越溪深。

水暗先秋冷,山晴当昼阴。

重林间五色,对壁耸千寻。

惜此生遐远,谁知造化心。

【赏析】

浈阳峡,是浈水中的一个峡谷,浈水源出江西省信丰县,流经张九龄的故乡曲江。

这首诗描写在故乡峡谷溪流中行舟的情景。首联写峡谷的狭窄、深邃。诗人驾着小船,曲曲折折地穿过峡谷,紧紧地挨着山壁前进。颔联两句,分别写峡谷的山和水。溪水那么绿,绿得昏暗发黑。尽管未到秋天,水面上沁出阵阵寒意。峡谷两面高山绵延,森林茂密,浓荫把日光遮蔽了,所以晴天也显得阴森森的。如果说颔联描写山水,是着重表现峡谷的清幽;那么颈联集中写山,则是旨在描绘峡谷的壮丽。峡谷内,千寻峭壁,相对屹立;山上层林尽染,五色缤纷。清幽而壮丽的自然景致,使诗人内心生出一种悠远的情思,惊喜地感叹天地、大自然创造孕育万物之心,真是深不可测。

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卷一中说:“唐初五言古渐趋于律,风格未进。陈正字(子昂)起衰而诗品始正,张曲江(九龄)继之,诗品乃醇。”张九龄继陈子昂之后,大量运用五言律诗描绘山水,语言省净,清新含蓄,平仄和谐,粘对合律。大多数山水诗都能创造出情景交融、清远浑成的艺术意境。作为盛唐诗坛上年岁较长的一位诗人,张九龄在致力于写陈子昂式的《感遇》诗的同时,精心创作了数量丰富的山水诗,成为孟浩然、王维山水田园诗派的一位先导者。正如明人胡震亨所说:“张子寿(九龄)首创清淡之派,盛唐继起,孟浩然、王维、储光羲、常建、韦应物本曲江之清淡而益以风神者也。”张九龄的这首《浈阳峡》,就体现了他的山水诗景色清丽,文字洗练、意境清远这一个“清”的特色。

张九龄五言古诗中的名作(篇五)

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泉 / 湖口望庐山瀑布水》原文

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全文赏析

湖口即鄱阳湖口,唐为江州戌镇,归洪州大都督府统辖。这诗约为张九龄出任洪州都督转桂州都督前后所作。

张九龄在此之前,有一段曲折的经历。公元723年(开元十一年),张说为宰相,张九龄深受器重,引为本家,擢任中书舍人。公元726年(开元十四年),张说被劾罢相,他也贬为太常少卿。不久,出为冀州刺史。他上疏固请改授江南一州,以便照顾家乡年老的母亲。唐玄宗“优制许之,改为洪州都督,俄转桂州都督,仍充岭南道按察使”(《旧唐书。张九龄传》)。这是一段使他对朝廷深为感戴的曲折遭遇。骤失宰相的依靠,却获皇帝的恩遇,说明他的才德经受了考验。为此,他踌躇满志,在诗中微妙地表达了这种情怀。

这诗描写的是庐山瀑布水的远景,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手法,取大略细,写貌求神,重彩浓墨,渲染烘托,以山相衬,与天相映,写出了一幅雄奇绚丽的庐山瀑布远景图;而寓比寄兴,景中有人,象外有音,节奏舒展,情调悠扬,赏风景而自怜,写山水以抒怀,又处处显示着诗人为自己写照。

诗人欣赏瀑布,突出赞叹它的气势、风姿、神采和境界。首联写瀑布从高高的庐山落下,远望仿佛来自半天之上。“万丈”指山高,“迢迢”谓天远,从天而降,气势不凡,而“红泉”、“紫氛”相映,光彩夺目。颔联写瀑布的风姿:青翠高耸的庐山,杂树丛生,云气缭绕。远望瀑布,或为杂树遮断,或被云气掩住,不能看清全貌。但诗人以其神写其貌,形容瀑布是奔腾流过杂树,潇洒脱出云气,其风姿多么豪放有力,泰然自如,颈联写瀑布的神采声威。阳光照耀,远望瀑布,若彩虹当空,神采高瞻;天气晴朗,又似闻其响若风雨,声威远播。尾联赞叹瀑布的境界:庐山本属仙境,原多秀丽景色,而以瀑布最为凸出。它与天空连成一气,真是天地和谐化成的精醇,境界何等恢宏阔大。《易·系辞》:“天地氤氲,万物化醇。”此用其词,寄托着诗人的理想境界和政治抱负。

但总起来看,诗中所写瀑布水,来自高远,穿过阻碍,摆脱迷雾,得到光照,更闻其声,积天地化成之功,不愧为秀中之杰。这正是诗人遭遇和情怀的绝妙的形象比喻。所以他在摄取瀑布水什么景象,采用什么手法,选择什么语言,表现什么特点,实则都依照自己的遭遇和情怀来取舍的。这也是此诗具有独特的艺术成就的主要原因。既然瀑布景象就是诗人自我化身,则比喻与被比者一体,其比兴寄托也就易于不露斧凿痕迹。

作为一首山水诗,它的艺术是独特而成功的。乍一读,它好像只是在描写、赞美瀑布景象,有一种欣赏风景、吟咏山水的名士气度。稍加吟味,则可感觉其中蕴激情,怀壮志,显出诗人胸襟开阔,风度豪放,豪情满怀,其艺术效果是奇妙有味的。“诗言志”,山水即人,这首山水诗是一个成功的例证。

张九龄五言古诗中的名作(篇六)

张九龄《和姚令公哭李尚书乂》原文

贵贱虽殊等,平生窃下风。云泥势已绝,山海纳还通。

忽叹登龙者,翻将吊鹤同。琴诗犹可托,剑履独成空。

畴昔尝论礼,兴言每匪躬。人思崔琰议,朝掩祭遵公。

作善神何酷,依仁命不融。天文虚北斗,人事罢南宫。

上宰既伤旧,下流弥感衷。无恩报国士,徒欲问玄穹。

张九龄五言古诗中的名作(篇七)

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原文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

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

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

飞沉理自隔,何所慰吾诚?

鱼游乐深池,鸟栖欲高枝。

嗟尔蜉蝣羽,薨薨亦何为。

有生岂不化,所感奚若斯。

神理日微灭,吾心安得知。

浩叹杨朱子,徒然泣路岐。

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

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

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

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

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

吴越数千里,梦寐今夕见。

形骸非我亲,衾枕即乡县。

化蝶犹不识,川鱼安可羡。

海上有仙山,归期觉神变。

西日下山隐,北风乘夕流。

燕雀感昏旦,檐楹呼匹俦。

鸿鹄虽自远,哀音非所求。

贵人弃疵贱,下士尝殷忧。

众情累外物,恕己忘内修。

感叹长如此,使我心悠悠。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⑿。

可以荐嘉客⒀,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永日徒离忧,临风怀蹇修。

美人何处所,孤客空悠悠。

青鸟跂不至,朱鳖谁云浮。

夜分起踯躅,时逝曷淹留。

抱影吟中夜,谁闻此叹息。

美人适异方,庭树含幽色。

白云愁不见,沧海飞无翼。

凤凰一朝来,竹花斯可食。

汉上有游女,求思安可得。

袖中一札书,欲寄双飞翼。

冥冥愁不见,耿耿徒缄忆。

紫兰秀空蹊,皓露夺幽色。

馨香岁欲晚,感叹情何极。

白云在南山,日暮长太息。

我有异乡忆,宛在云溶溶。

凭此目不觏,要之心所钟。

但欲附高鸟,安敢攀飞龙。

至精无感遇,悲惋填心胸。

归来扣寂寞,人愿天岂从?

闭门迹群化,凭林结所思。

啸叹此寒木,畴昔乃芳蕤。

朝阳凤安在,日暮蝉独悲。

浩思极中夜,深嗟欲待谁。

所怀诚已矣,既往不可追。

鼎食非吾事,云仙尝我期。

胡越方杳杳,车马何迟迟。

天壤一何异,幽嘿卧帘帷。

分类标签:咏物 寓理

张九龄五言古诗中的名作(篇八)

《感遇十二首(其四)》张九龄唐诗鉴赏

【原文】

感遇十二首1

其四

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⑷。

侧见双翠鸟⑸,巢在三珠树⑹。

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⑺?

美服患人指⑻,高明逼神恶⑼?

今我游冥冥⑽,弋者何所慕⑾!

【注释】

1。感遇:古诗题,用于写心有所感,借物寓意之诗。

⑷池潢:积水池,护城河,代指朝廷。

⑸双翠鸟:即翡翠鸟,雄为翡,雌为翠,毛色华丽多彩。

⑹三珠树:神话传说中的宝树。本作三株树。见《山海经·海外南经》:“三株树在厌火国北,生赤水上,其为树如柏,叶皆为珠。”

⑺“得无”句:岂不惧怕有子弹打来?得无,表反问语气、岂不、能不。金丸,弹弓的子弹。

⑻“美服”句:身着华美的服装应担心别人指责。

⑼“高明”句:官位显要会遭到鬼神的厌恶。高明,指地位官职尊贵的人。西汉扬雄《解嘲》:“高明之家,鬼瞰其室。”

⑽冥冥:高远的天空。

⑾“弋者”句:弋者,猎鸟的人。慕,想猎取鸟的欲望。

【赏析】

这是一首寓言诗,大约是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李林甫、牛仙客执政后,诗人被贬为荆州刺史时所写。诗中以孤鸿自喻,以双翠鸟喻其政敌李林甫、牛仙客,说明一种哲理,同时也隐寓自己的身世之感。二年后诗人就去世了,这首诗该是他晚年心境的吐露。

诗一开始就将孤鸿与大海对比。沧海是这样的大,鸿雁是这样的小,这已经衬托出人在宇宙之间是何等的渺小了。何况这是一只离群索处的孤雁,海愈见其大,雁愈见其小,相形之下,更突出了它的孤单寥落。可见“孤鸿海上来”这五个字,并非平淡写来,其中渗透了诗人的情感。第二句“池潢不敢顾”,突然一折,为下文开出局面。这只孤鸿经历过大海的惊涛骇浪,何至见到区区城墙外的护城河水,也不敢回顾一下呢?这里是象征诗人在人海中由于经历风浪太多,而格外有所警惕,同时也反衬出下文的双翠鸟,恍如燕巢幕上自以为安乐,而不知烈火就将焚烧到它们。

而且,这一只孤鸿连双翠鸟也不敢正面去看一眼呢!“侧见”两字显出李林甫、牛仙客的气焰熏天,不可一世。他们窃据高位,就象一对身披翠色羽毛的翠鸟,高高营巢在神话中所说的珍贵的三珠树上。可是,不要太得意了!你们闪光的羽毛这样显眼,难道就不怕猎人们用金弹丸来猎取吗?“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这两句,诗人假托孤鸿的嘴,以温厚的口气,对他的政敌提出了诚恳的劝告。不愤怒,也不幸灾乐祸,这是正统儒家的修养,也就是所谓温柔敦厚的诗教。然后很自然地以“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这两句,点出了全诗的主题思想,忠告他的政敌:才华和锋芒的外露,就怕别人将以你为猎取的对象;窃据高明的地位,就怕别人不能容忍而对你厌恶。这里“高明”两字是暗用《左传》中“高明之家,鬼瞰其室”的典故,但用得很浑成,使读者不觉其用典,即便不知原典,也无妨于对诗句的欣赏。

忠告双翠鸟的话,一共四句,前两句代它们担忧,后两句正面提出他那个时代的处世真谛。然则,孤鸿自己将采取怎样的态度呢?它既不重返海面,也不留连池潢,它将没入于苍茫无际的太空之中,猎人们虽然渴想猎取它,可是又将从何处去猎取它呢?“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纯以鸿雁口吻道出,情趣盎然。全诗就在苍茫幽渺的情调中结束。

这首诗开始四句叙事,简洁干净,第五句“矫矫珍木巅”句中的“矫矫”两字,上承“翠鸟”,下启“美服”:“珍木巅”三字,上承“三珠树”,下启“高明”。可见诗人行文的缜密。后六句都是孤鸿的独白,其中四句对翠鸟说,二句专说鸿雁自己。“今我游冥冥”句,用“冥冥”两字来对衬上文的“矫矫”两字,迭字的对比呼应,又一次显出了诗人的细针密缕。这首诗劲炼质朴,寄托遥深。它借物喻人,而处处意存双关,分不出物和人来,而且语含说理和劝诫,颇得诗人敦厚之旨。

张九龄五言古诗中的名作(篇九)

张九龄《与生公寻幽居处》原文

同方久厌俗,相与事遐讨。及此云山去,窅然岩径好。

疑入武陵源,如逢汉阴老。清谐欣有得,幽闲欻盈抱。

我本玉阶侍,偶访金仙道。兹焉求卜筑,所过皆神造。

岁晚林始敷,日晏崖方杲。不种缘岭竹,岂植临潭草。

即途可淹留,随日成黼藻。期为静者说,曾是终焉保。

今为简书畏,只令归思浩。

张九龄五言古诗中的名作(篇十)

张九龄《题画山水障》原文

心累犹不尽,果为物外牵。偶因耳目好,复假丹青妍。

尝抱野间意,而迫区中缘。尘事固已矣,秉意终不迁。

良工适我愿,妙墨挥岩泉。变化合群有,高深侔自然。

置陈北堂上,仿像南山前。静无户庭出,行已兹地偏。

萱草忧可树,合欢忿益蠲。所因本微物,况乃凭幽筌。

言象会自泯,意色聊自宣。对玩有佳趣,使我心渺绵。

张九龄五言古诗中的名作(篇十一)

张九龄《奉和圣制谒玄元皇帝庙斋》原文

兴运昔有感,建祠北山巅。云雷初缔构,日月今悠然。

紫气尚蓊郁,玄元如在焉。迨兹事追远,轮奂复增鲜。

洞府香林处,斋坛清汉边。吾君乃尊祖,夙驾此留连。

乐动人神会,钟成律度圆。笙歌下鸾鹤,芝朮萃灵仙。

曾是福黎庶,岂唯味虚玄。赓歌徒有作,微薄谢昭宣。

张九龄五言古诗中的名作(篇十二)

张九龄《故刑部李尚书挽词三首》原文

仙宗出赵北,相业起山东。明德尝为礼,嘉谋屡作忠。

论经白虎殿,献赋甘泉宫。与善今何在,苍生望已空。

宿昔三台践,荣华驷马归。印从青琐拜,翰入紫宸挥。

题剑恩方重,藏舟事已非。龙门不可望,感激涕沾衣。

永叹常山宝,沉埋京兆阡。同盟会五月,华表记千年。

渺漫野中草,微茫空里烟。共悲人事绝,唯对杜陵田。

张九龄五言古诗中的名作(篇十三)

《感遇(第七)》张九龄唐诗鉴赏

【原文】

感遇十二首1

其七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⑿。

可以荐嘉客⒀,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⒁,此木岂无阴。

【注释】

1。感遇:古诗题,用于写心有所感,借物寓意之诗。

⑿伊:语助词。岁寒心:意即耐寒的特性。

⒀荐:进奉意。

⒁树:种植意。

【白话译文】

江南丹桔叶茂枝繁,经冬不凋四季常青。岂止南国地气和暖,而是具有松柏品性。荐之嘉宾必受称赞,山重水阻如何进献?命运遭遇往往不一,因果循环奥秘难寻。只说桃李有果有林,难道丹桔就不成阴?

【赏析】

读着张九龄这首歌颂丹橘的诗,很容易想到屈原的《橘颂》。屈原生于南国,橘树也生于南国,他的那篇《橘颂》一开头就说:“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其托物喻志之意,灼然可见。张九龄也是南方人,而他的谪居地荆州的治所江陵(即楚国的郢都),本来是著名的产橘区。他的这首诗一开头就说:“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其托物喻志之意,尤其明显。屈原的名句告诉我们:“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可见即使在南国,一到深秋,一般树木也难免摇落,又哪能经得住严冬的摧残?而丹橘呢,却“经冬犹绿林”。一个“犹”字,充满了赞颂之意。

丹橘经冬犹绿,究竟是由于独得地利呢?还是出乎本性?如果是地利使然,也就不值得赞颂。所以诗人发问道:难道是由于“地气暖”的缘故吗?先以反诘语一“纵”,又以肯定语“自有岁寒心”一“收”,跌宕生姿,富有波澜。“岁寒心”,一般是讲松柏的。《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张九龄特地要赞美丹橘和松柏一样具有耐寒的节操,是含有深意的。

汉代《古诗》有一篇《橘柚垂华实》,诗中说橘柚“委身玉盘中,历年冀见食”,表达了作者不为世用的愤懑。张九龄所说的“可以荐嘉客”,也就是“冀见食”的意思。“经冬犹绿林”,不以岁寒而变节,已值得赞颂;结出累累硕果,只求贡献于人,更显出品德的高尚。按说,这样的嘉树佳果是应该荐之于嘉宾的,然而却为重山深水所阻隔,为之奈何!读“奈何阻重深”一句,如闻慨叹之声。

丹橘的命运、遭遇,在心中久久萦回,诗人思绪难平,终于想到了命运问题:“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看来运命的好坏,是由于遭遇的不同,而其中的道理,如周而复始的自然之理一样,是无法追究的。这两句诗感情很复杂,看似无可奈何的自遣之词,又似有难言的隐衷,委婉深沉。最后诗人以反诘语气收束全诗:“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人家只忙于栽培那些桃树和李树,硬是不要橘树,难道橘树不能遮阴,没有用处吗?在前面,已写了它有“经冬犹绿林”的美荫,又有“可以荐嘉客”的佳实,而“所遇”如此,这到底为什么?《韩非子。外储说左下》里讲了一个寓言故事:阳虎对赵简主说,他曾亲手培植一批人才,但他遇到危难时,他们都不帮助他。

因而感叹道:“虎不善树人。”赵简主道:“树橘柚者,食之则甘,嗅之则香;树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树。”

只树桃李而偏偏排除橘柚,这样的“君子”,总不能说“慎所树”吧!

杜甫在《八哀。故右仆射相国张公九龄》一诗中称赞张九龄“诗罢地有余,篇终语清省。”后一句,是说他的诗语言清新而简练;前一句,是说他的诗意余象外,给读者留有驰骋想象和联想的余地。读这首诗我们不就很自然地联想到当时朝政的昏暗和诗人坎坷的身世吗!这首诗平淡而浑成,短短的篇章中,时时用发问的句子,具有正反起伏之势,而诗的语气却是温雅醇厚,愤怒也罢,哀伤也罢,总不着痕迹,不露圭角,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张九龄五言古诗中的名作(篇十四)

张九龄《荆州作二首》原文

先达志其大,求意不约文。士伸在知己,已况仕于君。

微诚夙所尚,细故不足云。时来忽易失,事往良难分。

顾念凡近姿,焉欲殊常勋。亦以行则是,岂必素有闻。

千虑且犹失,万绪何其纷。进士苟非党,免相安得群。

众口金可铄,孤心丝共棼。意忠仗朋信,语勇同败军。

古剑徒有气,幽兰只自薰。高秩向所忝,于义如浮云。

千载一遭遇,往贤所至难。问余奚为者,无阶忽上抟。

明圣不世出,翼亮非苟安。崇高自有配,孤陋何足干。

遇恩一时来,窃位三岁寒。谁谓诚不尽,知穷力亦殚。

虽至负乘寇,初无挟术钻。浩荡出江湖,翻覆如波澜。

心伤不材树,自念独飞翰。徇义在匹夫,报恩犹一餐。

况乃山海泽,效无毫发端。内讼已惭沮,积毁今摧残。

胡为复惕息,伤鸟畏虚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