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现实精神的《诗经》古诗文作品汇编六篇

带有现实精神的《诗经》古诗文作品汇编六篇。

中国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在我国悠久灿烂的文化长河中出现过许多优秀的诗人为了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我们可以欣赏学习《诗经》,它我国传统文化的底蕴,传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那么您知道有哪些有名的古诗词吗?工作总结之家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带有现实精神的《诗经》古诗文作品”,希望工作总结之家小编收集的这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带有现实精神的《诗经》古诗文作品(篇一)

子之还兮,遭我乎峱之间兮。并驱从两肩兮,揖我谓我儇兮。

子之茂兮,遭我乎峱之道兮。并驱从两牡兮,揖我谓我好兮。

子之昌兮,遭我乎峱之阳兮。并驱从两狼兮,揖我谓我臧兮。

【注释】

还〔xun〕:动作轻捷貌。

遭:遇见,后同。

峱〔no〕:齐国山名,在今山东临淄一带。

驱从:追逐,追赶,后同。

肩:假借为豜兽三岁曰肩,泛指大兽。

揖:作揖,拱手行礼。

儇〔xuān〕:敏捷,迅疾。

茂:美好,有才德。

牡:公兽。

昌:健壮有力。

【翻译】

你的动作矫健轻捷,在峱山的山间与我相遇。我们一同追逐两头大兽,你作揖夸我身手敏捷。你的技艺高超卓越,在峱山的道路与我相遇。我们一同追逐两头公兽,你作揖夸我本领高强。你的体格孔武雄健,在峱山的南坡与我相遇。我们一同追逐两头大狼,你作揖夸我才艺善好。

【解读】

《还》这首诗展现的是二人驰骋田猎的场景,全诗皆用赋法叙写,未用比兴。《毛诗序》判定此诗主旨为讽刺齐哀公的荒淫无道,认为哀公好田猎,从禽兽而无厌,导致齐国人狩猎成俗,使传统的价值体系被扭曲。朱熹《诗集传》亦认为猎者以便捷轻利相称誉如此,而不自知其非也,则其俗之不美可见。近现代学者则多认为此诗旨在赞美猎人的矫健身手和高超技艺。

本诗共有三章,每章四句,全用叠章手法。各章首句都是诗人对同行猎者的称赞,以还茂昌三词充分展现出其敏捷的身手、娴熟的技艺和健硕的体魄。紧接着诗人写到二人三次在峱山相遇的场景,三次地点都不同,可见这样的狩猎已经俨然成习,十分频繁。二人随后相约一起去驱从猎物,猎物在三章中也各不相同,一方面是体现狩猎成果的丰硕,另一方面也是为避免行文的重复。各章最后是对方反过来称誉自己,包含其揖手作礼的动作,还有儇好臧的赞誉,与各章首句诗人的赞辞互相呼应,浑然一体。二人对对方的赞辞虽然内容相近,诗人却能运用不同的词汇形容,展现了深厚的赋诗功力。

全诗句句用韵,每章一韵,韵脚在各句倒数第二字上。首章以还、间、肩、儇为韵;次章以茂、道、牡、好为韵;末章昌、阳、狼、臧为韵,而且各句都以兮字收尾,形成王力先生所说的富韵。句式上四言、六言、七言并用,参差错落,产生了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确是《诗经》中的咏人名篇。

带有现实精神的《诗经》古诗文作品(篇二)

伐柯

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

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我觏之子,笾豆有践。

【注释】

伐柯:伐取做斧柄的木料。

匪斧不克:匪,同非。克,能够,做到。

则:法则,原则。

觏〔gu〕:遇见,看到。

践:整齐陈列貌。

【翻译】

斧柄木料如何砍?没有斧子做不到。要娶妻子怎么办?没有媒人求不得。砍斧料啊砍斧料,原则就是就近取。我遇见了这个人,笾豆盛物齐陈列。

【解读】

对《伐柯》这首诗的解读,主要存在两种不同观点。《毛诗序》承接上诗,认为此诗写的是成王欲迎东征的周公归来,而群臣犹惑于管蔡之言,疑于王迎之礼,是以刺之。部分现代学者则认为,此诗反映的是当时男女成婚的风俗和观念。

本诗共分两章,每章四句。首章以两个设问句构成,诗人通过伐柯非斧不可,推类取妻非媒不得,暗示为人处事须遵循一定的原理法则才可成就。末章先言伐柯要依的另一个法则是不远,然后又转到我遇之子,以陈列笾豆盛情宴乐的场面,或许暗含着待客亦须以礼而为的道理。

带有现实精神的《诗经》古诗文作品(篇三)

长发

濬哲维商,长发其祥。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外大国是疆,幅陨既长。有娀方将,帝立子生商。

玄王桓拨,受小国是达,受大国是达。率履不越,遂视既发。相土烈烈。海外有截。

帝命不违,至于汤齐。汤降不迟,圣敬日跻。昭假迟迟,上帝是祗,帝命式于九围。

受小球大球,为下国缀旒,何天之休。不竞不絿,不刚不柔。敷政优优,百禄是遒。

受小共大共,为下国骏厖。何天之龙,敷奏其勇。不震不动,不戁不竦,百禄是总。

武王载旆,有虔秉钺。如火烈烈,则莫我敢曷。苞有三蘖,莫遂莫达。九有有截,韦顾既伐,昆吾夏桀。

昔在中叶,有震且业。允也天子,降予卿士。实维阿衡,实左右商王。

【注释】

浚:深邃。

发:发展,兴发。

芒芒:水势浩大貌。

敷下土方:敷,治理。下土方,天下四方。

外大国是疆:外,王畿之外。疆,划定疆界。

幅陨:幅员,陨同员。

有娀〔sōng〕方将:娀,古国名,此指有娀氏之女简狄,商人始祖契之母。将,长大。

玄王桓拨:玄王,指商人始祖契。桓拨,大治,一说威武刚毅。

达:通达政教。

率履:遵循礼法。履,通礼。

遂视既发:视,巡视。发,施行。

相土烈烈:相土,契之孙,昭明之子。烈烈,威严显赫貌。

海外有截:海外,四海之外,泛指边远之地。截,整齐有序。

跻〔jī〕:达到。

昭假〔gǔ〕迟迟:昭假,向神祷告,以昭示其诚敬之心;一说以光明之德宽宥于人。迟迟,从容,舒缓;一说长久。

祗〔zhī〕:恭敬。

式于九围:式,统治。九围,九州。

球:玉石。

缀旒:表率,典范。一说缀结的旗旒。

何天之休:何,通荷,承受。休,吉庆,美善;一说美誉。

不竞不絿〔qi〕:竞,纷争。絿,急躁。

敷政优优:敷政,布政,施行教化。优优,温和宽厚貌。

遒:聚集。

共:通珙,璧玉。一说通拱,法度。

骏厖:〔mng〕:丰厚,笃厚。

何天之龙:何,通荷。龙,通宠。

敷奏:陈奏,报告。

戁〔nǎn〕:恐惧。

总:总集,汇聚。

旆〔pi〕:旌旗。

有虔秉钺〔yu〕:虔,强固,勇武。钺,青铜制大斧。

曷:危害。一说通遏。

苞有三蘖〔ni〕:苞,树根。蘖,树木残存根茎上长出的新芽。

莫遂莫达:遂,生长。达,发芽。

韦顾:韦,古国名,在今河南滑县附近。顾,古国名,在今山东鄄城附近。

昆吾:古国名,在今河南许昌附近,与韦、顾二国同为夏之与国。

中叶:中世,中期。

阿衡:伊尹,名挚,小名阿衡,辅佐成汤的贤相。

左右:辅佐。

【翻译】

智慧深邃是商祖,长久发展现吉祥。洪水茫茫浪滔天,大禹平治四方地。畿外大国定疆界,幅员辽阔边界长。有娀氏女刚长大,天命生子建商朝。玄王商契成大治,小国通达其教令,大国通达其教令。遵循礼法不逾越,于是巡视行教化。相土威严而显赫,四海之外皆有序。天帝之命不违逆,等到成汤齐天心。成汤降生并不迟,圣明诚敬日渐至。从容舒缓祈神明,恭敬事奉那天帝,天帝下命统九州。接受美玉小大球,成为诸国之表率。承受上天之吉庆,不起纷争不急躁,不过刚烈不柔弱。温和宽厚施政教,百种福禄齐聚集。接受璧玉小大共,对待各国诚笃厚,承受上天之恩宠。陈述奏告其英勇,既不震栗也不动,既不惊恐也不惧,百般福禄皆汇集。成汤高举那旌旗,强力执持那斧钺,如同火焰烈烈燃,无人敢将我侵害。树根长出三新枝,不能再生新嫩芽。九州整齐而有序,韦顾二国已讨伐,再征昆吾和夏桀。往昔商族之中世,威震四海建功业。商王诚然是天子,上天降下诸卿士。正是伊尹名阿衡,确实辅佐助商王。

【解读】

《长发》一诗,是商人祭祀成汤、相土等商朝历代先王,兼以歌咏贤相伊尹的宗庙乐歌。《毛诗序》概括此诗主旨称大禘也,禘是一种祭天之礼,为五年一次的大祭,与祫祭并称为殷祭。这首诗在内容、风格等方面与《周颂》中赞美周朝及其先祖的篇章比较近似。

全诗共分七章,第一章八句,第二章到第五章各七句,第六章九句,第七章六句。诗中贯穿着天命神授的观念,从大禹治水的事迹引入,追述了商人始祖契的出生,成汤、相土等贤明商王的文治武功,及他们为商朝基业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诗人多以四海诸国归服于商并行商之教令,反衬出商朝的强盛国力和无上权威。本诗还特别将商朝元老伊尹同历代商王一起进行歌咏,这种罕见的做法凸显了商人对伊尹的推崇和尊敬。

带有现实精神的《诗经》古诗文作品(篇四)

草虫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未见君子,忧心惙惙。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

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夷。

【注释】

喓喓〔yāo yāo〕:虫鸣声。

草虫:草螽,俗称蝈蝈、纺织娘。

趯趯〔t t〕:跳跃貌。

阜螽〔f zhōng〕:蚱蜢,蝗虫的一种。一说为蝗的幼虫。

忡忡〔chōnɡchōnɡ〕:忧愁貌。

止:之,他。一说为语气助词,无实义。

觏〔ɡu〕:遇见。

降:和乐。

陟〔zh〕:升,登。

蕨〔ju〕:蕨菜,多生浅山区向阳处,嫩叶可食。

惙惙〔chu chu〕:忧郁貌。

说〔yu〕:通悦,喜悦。

薇:又名巢菜、野豌豆,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结寸许长扁荚,豆粒可食。

夷:平和。一说通怡,喜悦。

【翻译】

蝈蝈发出喧嚣的鸣声,蚱蜢在草间来回跳跃。还没见到那位君子,我的忧思绵绵不绝。如果已经见到了他,如果已经遇到了他,我心自会安宁和乐。登上那座南山之巅,前去采摘蕨菜嫩叶。还没见到那位君子,我的忧思不可排遣。如果已经见到了他,如果已经遇到了他,我心自会愉悦喜乐。登上那座南山之巅,前去采摘巢菜枝芽。还没见到那位君子,我的心中哀伤愁悲。如果已经见到了他,如果已经遇到了他,我心自会平和安怡。

【解读】

《草虫》一诗的主旨,《毛诗序》概括为大夫妻能以礼自防也,朱熹《诗集传》则在此基础上阐释为诸侯大夫行役在外,其妻独居,感时物之变,而思其君子如此,这个观点可以说是传统儒家的主流观点。此外,还有大夫归心召公说、托男女情以写君臣念说以及今人多持的思妇念夫说等,不一而足。

单纯从诗作的意境上来体味,作者为我们设定了一幅秋天的图景:蝈蝈窸窣齐鸣,蚱蜢跳跃不息,或许还有秋风带来点点凉意。自古以来,秋都是一个引发凄凉萧瑟或者别离之情的典型意象,在这首诗作中亦不例外。主人公没有见到君子之时的心情,三章各用忧心忡忡忧心惙惙我心伤悲三词表达,将求而不得的愁情忧思渲染得无以复加。采蕨、采薇暗示秋冬已去而今已是来年的春夏之交,而等待君子到来似乎仍然遥遥无期。

此后却笔锋一转,开始拟想既见君子之后的情景,形容自己的心情是降说夷。降含有下降、安定之意,仿佛是心中一块石头终于落地;说则是喜悦,仿佛是眉开眼笑、喜不自禁之貌;夷含有平和之意,心情最后又恢复平静和乐,主人公心理的起伏波动用寥寥数词形容得十分贴切。这种以虚衬实、虚实相间的表现手法在方玉润《诗经原始》中称为透过一层法,这种手法的运用使得全诗情感变化更加鲜明,读来也更有艺术感染力。

带有现实精神的《诗经》古诗文作品(篇五)

鸿雁

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劳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鳏寡。

鸿雁于飞,集于中泽。之子于垣,百堵皆作。虽则劬劳,其究安宅?

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此哲人,谓我劬劳。维彼愚人,谓我宣骄。

【注释】

劬〔q〕劳:辛劳,勤苦。

矜人:可怜恤之人,指贫弱者。

鳏〔guān〕寡:鳏,老而无妻之人。寡,丧夫之女。

于垣:筑墙。

堵:一丈为一版,五版为一堵。一说长、高各一丈。

其究安宅:究,终究,最终。安宅,安居。

哲人:智慧卓越之人。

宣骄:骄奢。

【翻译】

鸿雁飞翔在空中,簌簌扇动它翅膀。那人外出要远行,郊野之中勤劳苦。便于贫弱行周济,哀悯鳏夫与寡妇。鸿雁飞翔在空中,齐集栖息湖边。那人正在修筑墙,上百堵都已筑成。虽然辛勤又劳苦,终究还能得安居。鸿雁飞翔在空中,嗷嗷发出其哀鸣。只有这些有智者,说我辛劳又勤苦。唯有那些愚昧人,说我骄奢喜铺张。

【解读】

对于《鸿雁》主题的理解,古今学者存在不同的观点。《毛诗序》认为是美宣王也,因万民离散,不安其居,而能劳来还定,安集之,至于矜寡,无不得其所焉。朱熹《诗集传》云:流民以鸿雁哀鸣自比而作此歌也。方玉润《诗经原始》则提出此诗写的是使者承命安集流民。

全诗共分三章,每章六句。各章均以飞翔的鸿雁起兴,其振翅、栖集、哀鸣暗喻着全诗的情感主线。诗中写流离远方的人民劬劳辛苦、筑墙劳作,只为求得一个安身之所,然而智者能知,愚人不解,甚而嘲讽,全诗流露出对于鳏寡矜人的无限哀悯和怜恤之意。

带有现实精神的《诗经》古诗文作品(篇六)

鹊巢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之子于归,百两将之。

维鹊有巢,维鸠盈之。之子于归,百两成之。

【注释】

维:句首发语词,无实义。

鹊:喜鹊,善筑巢,民间多以其为吉祥的象征。

鸠:鳲鸠,即布谷鸟〔杜鹃〕,另说斑鸠、红脚隼等。

百两:百辆车,泛言车辆很多。两,通辆。

御〔y〕:同迓,迎接。

方〔fng〕:通放,依据,依托。

将:送。

盈:满。

成:完成,此指礼成。

【翻译】

喜鹊筑有巢窝,杜鹃前来居住。这位女子就要出嫁,百辆车乘前来迎接。喜鹊筑有巢窝,杜鹃前来依托。这位女子就要出嫁,百辆车乘送她离开。喜鹊筑有巢窝,杜鹃前来占满。这位女子就要出嫁,百辆车乘成全婚礼。

【解读】

《鹊巢》也是一首以之子于归即婚礼为主题的诗。《毛诗序》认为此诗写国君之婚礼,朱熹《诗集传》认为此诗叙诸侯之婚礼,结合诗中迎送车乘之盛况可知,此诗确为描写王公贵族之婚礼,当无疑义。

全诗共分三章,章章互叠,结构不变。各章起兴之句描述的都是鹊巢鸠占的情景。根据古今学者考证,此鸠应指布谷鸟,又名杜鹃,其生活习性就是自不筑巢,而将卵蛋产于其他鸟禽巢窝,假借其力而代为孵化。喜鹊则与之形成鲜明对比,极擅筑巢,且其巢窝美观稳固、易守难攻,可以说是鸟界筑巢的权威。

之所以选用此意象起兴,学界的解读争议较大。郑玄《毛诗笺注》中认为鸤鸠因鹊成巢而居有之,而有均一之德;犹国君夫人来嫁,居君子之室,德亦然,姚际恒《诗经通论》亦言以鸠之居鹊巢,况女之居男室也。而方玉润等人对此提出辩驳,认为夫男女同类也,鹊鸠异物也,而何以为配乎?有鉴于此,在理解此诗时,可将各章起句单纯地作为起兴之辞,以领会诗歌所传达出的精神义理为主。

在古代的礼乐文化之下,一位女子,尤其是出身贵族的女子,她在出嫁之后,必定要修养女子四德,以自己的贤淑才德佐助夫君,同时化育后嗣,兴旺家族,这也应是本诗中居方盈三字所暗示的涵义。

m.gz85.COm编辑推荐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古诗汇编


中华文化兼容并蓄,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留下了无数优秀的诗篇,为了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可以赏析解读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古诗词,它是中华文化的绮丽瑰宝,是富有生命力的文化精髓。那么您还记得哪些白居易的古诗词呢?下面是工作总结之家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古诗”,敬请阅读,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古诗【篇一】

人生七十稀,我年幸过之。远行将尽路,春梦欲觉时。

家事口不问,世名心不思。老既不足叹,病亦不能治。

扶持仰婢仆,将养信妻儿。饥饱进退食,寒暄加减衣。

声妓放郑卫,裘马脱轻肥。百事尽除去,尚馀酒与诗。

兴来吟一篇,吟罢酒一卮。不独适情性,兼用扶衰羸。

云液洒六腑,阳和生四肢。于中我自乐,此外吾不知。

寄问同老者,舍此将安归。莫学蓬心叟,胸中残是非。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古诗【篇二】

青阳行已半,白日坐将徂。越国强仍大,稽城高且孤。

利饶盐煮海,名胜水澄湖。牛斗天垂象,台明地展图。

瑰奇填市井,佳丽溢闉闍.勾践遗风霸,西施旧俗姝。

船头龙夭矫,桥脚兽睢盱。乡味珍蟛蚏,时鲜贵鹧鸪。

语言诸夏异,衣服一方殊。捣练蛾眉婢,鸣榔蛙角奴。

江清敌伊洛,山翠胜荆巫。华表双栖鹤,联樯几点乌。

烟波分渡口,云树接城隅。涧远松如画,洲平水似铺。

绿科秧早稻,紫笋折新芦。暖蹋泥中藕,香寻石上蒲。

雨来萌尽达,雷后蛰全苏。柳眼黄丝颣,花房绛蜡珠。

林风新竹折,野烧老桑枯。带亸长枝蕙,钱穿短贯榆。

暄和生野菜,卑湿长街芜。女浣纱相伴,儿烹鲤一呼。

山魈啼稚子,林狖挂山都。产业论蚕蚁,孳生计鸭雏。

泉岩雪飘洒,苔壁锦漫糊。堰限舟航路,堤通车马途。

耶溪岸回合,禹庙径盘纡。洞穴何因凿,星槎谁与刳。

石凹仙药臼,峰峭佛香炉。去为投金简,来因挈玉壶。

贵仍招客宿,健未要人扶。闻望贤丞相,仪形美丈夫。

前驱驻旌旆,偏坐列笙竽。刺史旟翻隼,尚书履曳凫。

学禅超后有,观妙造虚无。髻里传僧宝,环中得道枢。

登楼诗八咏,置砚赋三都。捧拥罗将绮,趋跄紫与朱。

庙谟藏稷契,兵略贮孙吴。令下三军整,风高四海趋。

千家得慈母,六郡事严姑。重士过三哺,轻财抵一铢。

送觥歌宛转,嘲妓笑卢胡。佐饮时炮鳖,蠲酲数鲙鲈。

醉乡虽咫尺,乐事亦须臾。若不中贤圣,何由外智愚。

伊予一生志,我尔百年躯。江上三千里,城中十二衢。

出多无伴侣,归只对妻孥。白首青山约,抽身去得无。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古诗【篇三】

上马复呼宾,湖边景气新。管弦三数事,骑从十馀人。

立换登山屐,行携漉酒巾。逢花看当妓,遇草坐为茵。

西日笼黄柳,东风荡白蘋.小桥装雁齿,轻浪甃鱼鳞。

画舫牵徐转,银船酌慢巡。野情遗世累,醉态任天真。

彼此年将老,平生分最亲。高天从所愿,远地得为邻。

云树分三驿,烟波限一津。翻嗟寸步隔,却厌尺书频。

浙右称雄镇,山阴委重臣。贵垂长紫绶,荣驾大朱轮。

出动刀枪队,归生道路尘。雁惊弓易散,鸥怕鼓难驯。

百吏瞻相面,千夫捧拥身。自然闲兴少,应负镜湖春。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古诗【篇四】

萧索穷秋月,苍茫苦雨天。泄云生栋上,行潦入庭前。 ——白居易

苔色侵三径,波声想五弦。井蛙争入户,辙鲋乱归泉。 ——王起

高霤愁晨坐,空阶惊夜眠。鹤鸣犹未已,蚁穴亦频迁。 ——刘禹锡

散漫疏还密,空濛断复连。竹沾青玉润,荷滴白珠圆。 ——白居易

地湿灰蛾灭,池添水马怜。有苗沾霢霂,无月弄潺湲。 ——王起

篱菊潜开秀,园蔬已罢鲜。断行随雁翅,孤啸耸鸢肩。 ——刘禹锡

桥柱黏黄菌,墙衣点绿钱。草荒行药路,沙泛钓鱼船。 ——白居易

长者车犹阻,高人榻且悬。金乌何日见,玉爵几时传。 ——王起

近井桐先落,当檐石欲穿。趋风诚有恋,披雾邈无缘。 ——刘禹锡

廪米陈生醭,庖薪湿起烟。鸣鸡潜报晓,急景暗凋年。 ——白居易

盖洒高松上,丝繁细柳边。拂丛时起蝶,堕叶乍惊蝉。 ——王起

巾角皆争垫,裙裾别似湔。人多蒙翠被,马尽著连乾。 ——刘禹锡

好客无来者,贫家但悄然。湿泥印鹤迹,漏壁络蜗涎。 ——白居易

蚊聚雷侵室,鸥翻浪满川。上楼愁幂幂,绕舍厌溅溅。 ——王起

律候今秋矣,欢娱久旷焉。但令高兴在,晴后奉周旋。 ——刘禹锡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古诗【篇五】

饥止一簟食,渴止一壶浆。出入止一马,寝兴止一床。

此外无长物,于我有若亡。胡然不知足,名利心遑遑。

念兹弥懒放,积习遂为常。经旬不出门,竟日不下堂。

同病者张生,贫僻住延康。慵中每相忆,此意未能忘。

迢迢青槐街,相去八九坊。秋来未相见,应有新诗章。

早晚来同宿,天气转清凉。

《诗经》现实主义精神的读后感范文精选六篇


书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阅读一本好书能够让我们受益匪浅,作者在《诗经》描述了这样的情节:情节,面对《诗经》里的情节、人物,我们需要从相关的角度去分析它。您抓住了《诗经》的哪些精髓呢?工作总结之家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诗经》现实主义精神的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诗经》现实主义精神的读后感范文【篇一】

寻遍所有的名词,我认为把《诗经》比作为晴朗的夜空是再合适不过的了,而《诗经》中的每一篇则是夜空中最独一无二的星星。起初令我感到惊讶的是《诗经》中篇目的数量,一共三百零五篇,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独是目录中的篇目名称就已经令我眼花缭乱。可是,与此同时我也发现,在这《诗经》中哪怕是信手翻开的一面,都能体现出它自身的千载独步的美。《诗经》就如同星星一般数量繁多,但每一颗都熠熠生辉。

在我轻轻地拈起《诗经》的时候,我却感受到了沉重的分量。这里面的文字已然走过了三千多年的历史,我不由得对其中所描述的当时的普通生活也产生了肃穆的敬意。所有当时的故事,无论和平或战争都在那么一瞬间定格在了曼妙的诗里。也许是口口相传,也许是用文字记录下的,但不管是哪一种,最终它们都一起静静地躺在岁月里等待着一个又一个人去翻开它们,感受它们的伟大和美丽。《诗经》就如同星星一般沉静却又历史悠久。

“最美不过诗经”这句话相信人们都已有所耳闻。而《诗经》所美之处不仅在于它历经沧桑的瑰丽,更在于蕴含在其中的真情。

在仔细阅读了《诗经》中的几篇名作后顿时百感交集。例如《蒹葭》用了起兴的手法,描绘出了一派朦胧的场景,但这其中表达的情感却是非常强烈的。虽然关于其中的感情是有争议的,有寻求所爱慕之人一说,也有追逐理想与追求一说。可是无论是哪一种说法,它所表现出的执着的情感是完全相同的。再例如《关雎》、《汉广》等,它们都是用最柔美的语言汇编而成,但却表达出了最迫切的思念。每一字、每一句流露的都是发自他们的内心的真情。正是这种略加修饰的真情令人感同身受却又不会感到失去意境。就如同星空一般闪耀动人,却又令人感到沉醉。

在合上《诗经》的一瞬间我却又获得了另一种稍稍不同的感叹:原来当时的人就拥有各式各样的细腻情感,包括离别时的悲伤,遇喜事时的快乐亦或是追逐理想的焦躁与执着。而且早在那时,人们就已经开始使用“赋、比、兴”的写作手法来使作品变得更加富有艺术魅力。有那么一刹那,我感受到了我与古人是相通的,我与他们都曾观望过同一片星空。

夜空点点,繁星闪烁。《诗经》也将会像永恒的星空一半,成为一代又一代所流传的中华经典。

《诗经》现实主义精神的读后感范文【篇二】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千古传诵的佳句,让我第一次认识《诗经》。阅读之后,不禁被它那清新、高雅、和谐、神秘的气质所吸引,爱不释手。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是恋爱中人的典型心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是一位厌战思妻士兵的内心独白。“岂不怀归,是用作歌,将母来谂。”是征人对父母深深的思念;“谁谓河广,一苇杭之。”是身在卫国的宋国人的思乡之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对某种可望而不可求的理想的追求。

“淡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生动地展示了一名坚贞不屈的女子誓死捍卫自己爱情的决心;“虽速我狱,亦不女从。”是一位女性对逼他从婚的贵人的斩钉截铁的答复。

“勿剪勿拜,召伯所说。”是人民爱屋及乌,对有德政的召伯的遗迹的珍重;“民之罔极,职凉善背。”是诗人对昏庸腐败的统治的博大、崇高、深沉的忧患。“硕鼠硕鼠,无食我黍。”是人民不堪剥削压榨,忍无可忍,幻想投奔“乐土”的诗。

睿智、沉静,是诗人的性格,含蓄,朴素而又精致,是诗的语言,诗人用诗的形式,抒写的却是他们并不平静的心灵。对爱的自主追求,对自由的渴望,对正义的崇奉……每一种感情都是如此的强烈,如此的真切;每一颗心都是如此的善良,如此的虔诚。

阅读《诗经》,我看不到古时人们的闭塞,愚昧与保守,我看到的尽是爱,智慧,自然,希望与阳光。一切美好的词汇,美好的事物,美好的情感……充溢着每一首诗。那么和谐,那么执著,那么崇高,那么圣洁,每一首诗都是一首动听的歌,每一首诗都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每一首诗都拥有一个美丽而高尚的灵魂。

昔日雄霸天下的帝国已化为云烟;当年国色天香的罗裙已散入黄土……今天,真正触动我的情感与灵魂的不是几件博物馆里的文物,而是那些经久不灭的人的故事。一首首清新而高雅的诗,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我仿佛被带到了遥远的国度,历史又重新展现在我的眼前:恍恍惚惚,若隐若现,神秘而悠远……我仿佛听到了来自远古的声音,隐隐约约,断断续续,仿佛要告诉我什么……也许是历史,也许是故事,也许是未来,也许是别的什么。

爱,自由,正义,是《诗经》永恒的主题,这也是生命永恒的主题。闭上眼睛,用心静静地聆听,你可以听得到——那来自远古的心灵的呼唤。

《诗经》现实主义精神的读后感范文【篇三】

“同学们要多背诵一些优秀古诗词,长大以后才能文思泉涌。”这句话,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看望少年儿童时说的。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就有大量的优秀古诗词,是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喜欢的一本书,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本书。孔子在论语中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就是说《诗经》是真实反映老百姓的所思所想,有感而发。《诗经》中大量的诗句,因其美好,丰富,意味深长而被世人不断引用。

《诗经》的开篇《关雎》,就是一首耳熟能详的爱情诗篇。诗中的男子,遇见心仪的女子,却顾虑重重,羞于开口。他沉浸在爱的幻想中,这种爱,朴素而纯洁。“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寤寐以求”、“求之不得”、“辗转反侧”等成语均出自于《关雎》。相反,《诗经》中的另一篇《氓》,则反映了一个女子刚烈果断的性格,以及对爱情的失望之情,诉说了婚姻的悲剧。“夙兴夜寐”、“言笑晏晏”、“信誓旦旦”等成语就出自于《氓》。

《诗经》中自然不乏描述战争的诗,最为典型的就是《击鼓》一诗,与“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表达了厌战的情绪。诗中的男主人公曾与妻子发誓白头偕老,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战争打破了这美好的爱情。“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是多么真挚的承诺,却只能叹息“于嗟洵兮,不我信兮”。或许这只是一个士卒的心声,却表达出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安定的向往。

“百善孝为先”,《诗经》中描写孝顺的也有很多篇,让我最为印象深刻的就是《凯风》。“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南方吹来的暖风,温暖了万物,滋润着成长,这是母亲无私、不辞辛苦的品质啊!幼小的孩子在母亲抚养下健康成长,全是母亲辛勤哺育的功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到了老年,虽然有七个子女,却无人尽孝,让人对母亲深表同情,鄙视这不孝子女,让我心灵震撼,感悟孝顺不能嘴上说说,要实实在在行动。

《诗经》中,还有“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夙夜在公”等脍炙人口的名句,都让我受益匪浅,学有所用。

深读《诗经》,让我感受到它不仅是诗歌总集,也是当时人们生活的活字典,让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诗经》现实主义精神的读后感范文【篇四】

【溯源】

子曰:不学《诗》,无以言。

几千年来,华夏大地孕育出了灿烂的诗歌文化。秦汉之时,汉赋辞藻极尽华丽,乐府叙事荡气回肠。唐宋之际,有谪仙人的浪漫潇洒,也有杜少陵的忧世伤民,有苏东坡的豪气万丈,也有柳三变的醉心繁华,浅酌低唱。华夏文明里,诗书代代相传,而这一切,都有一个共同的源头:《诗经》。两千多年前,中原人烟稀少的旷野中,纯朴的先秦百姓的兴之所至,放声高歌;嘉宾集聚的欢乐宴席上,所奏之乐悠扬清雅;伴随着繁琐周礼的肃穆颂歌在庄重古朴的庙堂奏响。他们所歌之词便是《诗经》的来源。周代的先民们把汉字的音韵之美以诗的形式传之后世,同时传承的,还有那精炼文字中深厚的文化土壤。

“百善孝为先”,孝之道,源远流长。寻根溯源,《诗经》中便有很多相关诗句。《蓼莪》里“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欲报之德,昊天罔极”,道尽了孩子对父母养育之恩的体察与感激。《凯风》中“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则以吹自南方的和暖之风起兴,把尚在幼年的孩子比作“棘心”即幼小的酸枣树。小枣树在南风的吹拂下茁壮成长,就像母亲用温暖的爱抚育我们长大一般。如今,当我们吟咏起这优美的诗句,脑海里也不禁会浮现这样的画面:蹒跚学步的幼儿身边,总少不了父母温暖而有力的大手保护;成长的路途中遇到挫折,总少不了父母的安慰与鼓励;当孩子长大,即将远行,总少不了父母的担忧与叮嘱。光阴荏苒,孩子从柔嫩的树苗长成参天乔木;岁月如梭,却也使父母沧桑了脸庞,花白了鬓发。自《诗经》始,历经千年,一代代的父母对他们的子女付出无私的爱,历经千年,一代代的中华儿女亦在感叹:“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诗经》中父母子女间的温情体现了先民们对世间美好情感的歌颂。然而许多美好不能长久,因为它总被罪恶打破——那便是战争。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纵使边关烽火不绝,华夏子民们却从来不是好战之人。征人思妇,自古有之。还记得那句著名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吗,那便出自一位离家征战的士兵之口。这是他对妻子的誓言,却也因战争变成了奢望。而在家中的女子们,则是“采采卷耳,不盈倾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对丈夫的深切思念,以至于采摘卷耳时都无法集中精神。千百年来,战争使多少妻儿离散,使多少家庭破亡。到如今,世界在高呼和平,但战火仍旧未熄。处在战乱中,最无辜又最受伤的,却是平民百姓。炮火声不绝于耳,死亡的恐惧日夜相随,饥饿与疫病更使他们的生活被黑暗笼罩。而中国人民是幸运的,我们享受着安定祥和,我们不用担心美好家园顷刻变为断壁残垣,我们不用担心无情的炮火将我们与亲人阴阳两隔。因为我们生活在爱好和平的中国,因为自《诗经》始,先民们便把和平的种子深埋心中,代代传承。

子曰:诗三百,一言蔽之,思无邪。上古淳朴自然的民风贯穿于每一首极富韵律的诗歌中,造就了诗经的“思无邪”之美。在《诗经》中,人们是那么直率地抒发着他们的情感,他们赞君子德行高尚温润如玉,他们讽小人无德不死何为,他们欢欣于他人相赠之物并要投桃报李,他们感叹国家昔盛今衰而痛彻心扉。对于德行,对于为人处事,对于个人发展,对于国家兴亡。《诗经》以精炼的语句包含了世间万象。读诗经,我们能懂得去赞颂美好,揭露丑恶;我们能懂得礼尚往来,相互赠答的处世之道;我们能懂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这许许多多的情感,自诗经中源起,经过浩如烟海的经书典籍的传承,已融入每个中华儿女的骨血之中,不可割舍。

溯诗歌之源,我们感受优美文字中浓烈的古韵清香,溯诗歌之源,我们回顾精炼语句中灿烂的思想光芒,溯诗歌之源,我们追寻传统文化的起点,感受历经千年的传承与变迁。

《诗经》现实主义精神的读后感范文【篇五】

《诗经》我每一次品味,读过之后,颂过之后,咀嚼过之后,一次次发现它的美好永远是那样甘甜爽口仿佛是巍峨山泉圣水,《诗经》她恰如万年的酝酿,仍然有一种清澈凛冽透骨的美。常常被《诗经》表达的那种和谐,那种执著,那种崇高,那种圣洁诗歌文字里的纯净所感动吸引!如是带着新鲜、好奇的心情,我都会为书中氤氲着的灵秀之气所倾倒,漫步于《诗经》的海洋中,我所感受到的,是淡然,是恬静,是一种无法抗拒的飘逸之美;轻颂《诗经》,口中吟出的是一首首雅俗共赏的曲调,远离尘世喧嚣之后洗净铅华,如此的无与伦比、令人心醉。

昨晚,我再次捧起《诗经》欲望总会占领人心的某些领域,毫放是外骨,忧伤才是灵魂,思无邪只不过是在陶冶上次未完成的梦,她能让你懂得如何把今后人生岁月完成的更完美……每次读后,我都要拿起笔做笔记,因为诗经这本书浓缩了太多太多世人的思潮与智慧。每次读后,我总会潸然落泪……轻轻咀嚼书中那不可言状的美好,那一句句一行行,都如同行云流水般浮现在我眼前,萦绕在我耳边。《诗经》中的诗歌没有刻意的雕凿,都只是用平实的笔写下一些平实的事与情感,然而却仿佛玉璞天成,真如宋玉所说:“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以前老师说过《诗经》是各地民歌汇集而成,当时觉得实在是不可思议,这样如同仙露琼浆般的艺术品竟然都是古代先民即兴而作的民歌,可以想象我们的祖先是多么的伟大,多么的令人敬佩。我们应该感谢我们的祖先,是他们给我们留下了那么多传唱不息的歌声,是他们给我们开创了如此令人回味不尽的精神泉源,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珍爱祖先留下来的如此丰厚的精神财富呢?

说《诗经》就定然不能不说《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相信这句是很多人第一次读到的也是最为人熟知的一句诗经经典了,在我们青涩的年华里,多少人曾经为这一句而迷醉沉吟,憧憬着那些与爱情有关的字句篇章。事实上,《关雎》还是《诗经》的第一篇,少时学《关雎》,记得老师只是不停地给大家讲解着其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如赋比兴之类云云,今时今日,那些修辞手法大部分都早已忘记,然而诵读诗文时抑扬顿挫的语调和同学们懵懵懂懂的笑声,我们永远无法忘怀。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每次读到这句,胸中都会涌起一股莫名的冲动,每个人都有过去,每个人都有故事,或许人生就是一场又一场物是人非的交替,生命就是一次又一次永无止境的轮回吧。诗句中,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乡途中踽踽独行,他遥望家乡,抚今追昔,思绪纷繁,百感交集。那些艰苦的军旅生活,激烈的战斗场面,无数次的登高望归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现。我们呢?我们经历过一些事,看过一张张面孔,一次次遇见,同时也一次次擦肩而过,虽与征夫殊途,实际上我们同归。在未来的日子里,或许我们仍然会继续这样的生活,但是只要自己觉得没有遗憾,生活应该都是完美的。

静静地读着悠扬的诗词,饱含着的是哀婉与凄艳,“考磐在涧,硕人之宽,独寐寤言,永矢勿谖”,记得当初是因为看金庸先生的《倚天屠龙记》才得知有这么一句的,郭襄对多年前的杨过难以忘怀,心中早已是一滩死水,然而在少林寺与何足道萍水相逢时却因为这一句和那琴声而心中顿起涟漪,不能不说是诗文的魅力使她迷醉。“考盘在陆,硕人之轴,独寐独宿,永矢勿告”,她留下这样一句而去,剩下的只能是一段没有下文的露水情缘,然而这段我看很多遍还是无法完全明了个中真意,或许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懂得吧。

当然,诗经中所有的不只是关于爱情关于生活的句子,还有对国家的忠志之誓和对人民的怜惜之词,“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你听,这是战士上阵杀敌前发出的吼声;“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你看,这是劳动人民对剥削压迫者的怒目睥睨。连在血流成河的战场上和挥汗如雨的伐木场上都能作出如此佳句,谁敢说生活中不能有艺术呢?今天我们过着一天天丰富多彩的日子,却在不停地喊着无聊乏味,只能从一些低俗且毫无意义的糟粕中咀嚼着那些被别人嚼过无数次的笑料,这也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我们只有认真探究生活的本质,才能获得生活的乐趣,不然就只能在一阵阵机械的笑声中糊涂地过完一生,而丝毫不明白自己究竟在乐呵些什么。

记得去年在网上看见一个关于“七月流火”说法的笑话,说的是某位大学领导引用七月流火这句本是《诗经》中描写天气转凉的句子来描述当时极度炎热的天气,这件事一直为世人所笑话,但是也不能只是一味怪那位领导错用,我们应该反思,错用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我想,应该是遗忘,是忽视,对传统文化的漠然,对过去的抛弃,不只是这位领导,很多人,包括我们自己在内,都在一次次地犯着类似的错误,大家正在慢慢忘记我们的经典,抛弃我们祖先留下来的珍宝珠玑,我觉得这才是最可怕的。

为了唤起大家对这块宝藏的重视,我觉得有必要再次介绍一下《诗经》,虽然在初中高中我们不止一次地学过。为保证无误,我在网上搜索了一通,结果如下:“《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诗经》共分风、雅、颂三大部分。它们都得名于音乐。‘风’的意义就是声调。古人所谓《秦风》、《魏风》、《郑风》,就如现在我们说陕西调、山西调、河南调、‘雅’是正的意思。周代人把正声叫做雅乐,犹如清代人把昆腔叫做雅部,带有一种尊崇的意味。大雅小雅可能是根据年代先后而分的。‘颂’是用于宗庙祭的乐歌。”

《诗经》像一盏清茶、一杯淡酒无声地滋润着我们干涸的心田,当你彷徨的时候,请你读一读《诗经》;当你无助的时候,也请你读一读《诗经》;当你无法找到自己人生坐标的时候,《诗经》可以让你安静下来,慢慢思考自己、生活、周围的一切。她就像一位老者,无所不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诗经》,她是一本让人受益终身的良书,这本书里记录着许许多寂寞和不舍之情,人世间的背欢离合,阴晴圆缺,让我们懂得了真谛,学会了怎样去面对,叩问自己的“心”,人来世间为了什么,一个人的'命运如何,是由自己良心所控制的。诗经她能让人沉浸在人类内心深处,并得到永恒!真心希望我们中国人都能读诗经、传颂诗经,学习诗经这本代表了我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她可以充实我们的内心,我们才不会丢失自己的民族魂。我们只有了解自己的过去,才能继往开来展望明天,这一代、下一代、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才会有希望,我中华民族才能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如此纯真干净的《诗经》怎叫人不爱,她宛如是未经雕琢的璞玉,是生长在野外的山花,是初长成的少女,那么的自然。留下永恒的芬芳。

《诗经》现实主义精神的读后感范文【篇六】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豌豆我采了又采,即使采完了,又会长出来的`,要不是因为猃犹的缘故,我不会长期镇守在边境地区,而是回到故乡。这是《采薇》第一章大概的解释。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历史永久,搜集了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诗歌。《诗经》大概有300多首,都是由孔子和君吉甫从民间和皇室上收集并编制而成的。之所以称为《诗经》是因为汉武帝把诗、书、礼、易、春秋化为五经的缘故,就是大家所说的四书五经中的五经。

《诗经》的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风,风在诗经里面包括了15个地方,也就是15国风。比如说我们所熟悉的《兼葭》,就是秦风类型;第二部分是雅,分为大雅和小雅,小雅比较容易懂,而《采薇》就是《小雅鹿鸣之什》里面的,那么大雅呢?晦涩难懂,需要有很高的文言基础的人才能领悟;第三部分是颂,颂主要用来赞美国家的或是举行祭祀仪式上用的。

《采薇》是一首镇守边疆的士兵返乡的诗。讲述的是一个士兵以采豌豆为开头来抒发相思之情。这首诗经专家考证创作于西周时期,不过,可惜作者不详,因为先秦时期的作家一般都是不留名的。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六年级语文书中《采薇》的节选,被誉为诗经中写的最有名的诗句之一。写出了出征和回乡中的景物和情怀。被很多古人引用,是一段以乐景写哀情,又以哀景写乐情的典范。对比了出征前的杨柳依依和现在的大雪纷飞,来说明自己离家之久,思念之深。

经常读诗带给我很多不同的感受,大概思念家乡和怀念亲人是我们中国人永不褪色的记忆吧!

现实主义诗歌《诗经》的诗文选录集锦六篇


中国是一个诗意的国度,在我国悠久的人文历史中出现过许多优秀的诗人为了提高我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我们可以赏析解读《诗经》,它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是文化典籍中的至关重要的部分。那么您知道有哪些有名的古诗词呢?以下是工作总结之家小编精心整理的“现实主义诗歌《诗经》的诗文选录”,欢迎阅读,希望这些可以帮助到大家!

现实主义诗歌《诗经》的诗文选录【篇一】

小星

嘒彼小星,三五在东。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寔命不同。

嘒彼小星,维参与昴。肃肃宵征,抱衾与裯。寔命不犹。

【注释】

嘒〔hu〕:形容星光微小而明亮。

三五:参宿三星和昴宿五星,一说举星之数。

肃肃:疾速貌。

宵征:夜行。宵,夜晚。

寔〔sh〕:通实,确实,实在,一说通是。

命:命运,天命。

维:句首语气词,无实义。一说是义。

参〔shēn〕: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昴〔mǎo〕: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抱〔pāo〕:通抛,抛下,一说为抱着。

衾〔qīn〕:被子。

裯〔chu〕:被单,一说为床帐。

犹:如,若。

【翻译】

小小的星微光熠熠,参宿和昴宿在东方。尚在夜晚就匆忙出行,从朝至夕只为奉公。这确实是命运不同。小小的星微光熠熠,原来是参宿和昴宿。尚在夜晚就匆忙出行,抛下棉被还有被单。这是命运不如别人。

【解读】

《小星》一诗的主旨,《毛诗序》认为是夫人无妒忌之行,惠及贱妾,进御于君,知其命有贵贱,能尽其心矣,而《韩诗外传》卷一引夙夜在公,实命不同一句,谓此诗主题为家贫亲老,不择官而仕。古今学者多认为申韩之说更符原意,意即此诗咏叹了一位远行的小臣日夜兼程、为公事而奔走不息的形象。

全诗只有两章,结构上是工整的复沓。各章以熠熠发光的小星起兴,暗示了主人公的身份比较低微,也暗示了他长期披星戴月、夙夜在公的生活状况。在描写小星时,作者明确提到了同属二十八宿的参宿和昴宿,三五的含义或认为就是参宿和昴宿,因为古人认为二宿分别有三星、五星;或认为是言星的数量,形容其稀少之貌。在形容征人出发的疾速动作之时,用了叠词肃肃,仿佛模拟出征人衣襟之间呼呼的风声,十分贴切而形象。

抱衾与裯一句中,抱字应为古抛字,但也有人认为就是本意,指行人或役夫随身携带着被褥行帐,此说并不可取。正是从征人抛下被衾床帐这个举动,进一步渲染了他在睡意未消之时就不得不起身赶路的仓皇匆促,并由此发出了寔命不同寔命不犹的无限感慨,透露出上古时期人们所具有的某种宿命观,略带悲怆色彩的叩问和质询极富艺术感染力。

现实主义诗歌《诗经》的诗文选录【篇二】

丝衣

丝衣其紑,载弁俅俅。自堂徂基,自羊徂牛,鼐鼎及鼒,兕觥其觩。旨酒思柔。不吴不敖,胡考之休。

【注释】

丝衣其紑〔fu〕:丝衣,祭服。紑,色泽鲜明。

俅俅〔qi〕:恭顺貌。

基:门塾之基。

鼐〔ni〕鼎及鼒〔zī〕:鼐,大鼎。鼒,口小的鼎。

觓〔qi〕:兽角弯曲貌。

不吴不敖:吴,喧哗。敖,通傲,傲慢。

【翻译】

祭服色泽很鲜明,头戴弁冠显恭顺。从那厅堂去门塾,从那羊圈到牛圈。大鼎小鼎全都有,兕觥兽角状弯曲,美酒口味很柔和。不喧哗也不傲慢,寿命长久享安康。

【解读】

《毛诗序》指《丝衣》的主旨为绎宾尸也,绎和宾尸都为祭祀名。按照周礼,卿大夫参加之祭称宾尸,与正祭同日;天子诸侯参加的次日之祭则称绎。本诗共一章九句,诗人从祭祀所着的衣冠写起,继而写到祭祀的场所和准备的牺牲。此后诗人还写到盛装熟牲的鼎鼐和斟满美酒的酒器,并发出不喧哗傲慢的告诫和福寿绵延的祝祈,展现了一次完满顺利的宗庙祭祀流程。

现实主义诗歌《诗经》的诗文选录【篇三】

绸缪

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绸缪束刍,三星在隅。今夕何夕,见此邂逅?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

绸缪束楚,三星在户。今夕何夕,见此粲者?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

【注释】

绸缪〔chu mu〕:紧密缠缚貌。

三星:此指参宿三星。

良人:美人,一说女子对丈夫的称呼。

束刍〔ch〕:成捆的草。

三星:此指心宿三星。

隅:角落,此指东南角。

邂逅:欢悦貌。

三星:此指河鼓三星。

户:门扇。

粲:鲜明亮丽貌。

【翻译】

柴薪紧紧捆成束,参宿三星在天上。今夜究竟是何夜?能够见到这美人。你这人啊你这人,要将美人怎么样?干草紧紧捆成束,心宿三星在东南。今夜究竟是何夜?能够享有此欢悦。你这人啊你这人,欢悦之时怎么办?荆条紧紧捆成束,河鼓三星在天上。今夜究竟是何夜?能够见到这丽人。你这人啊你这人,要将丽人怎么样?

【解读】

束薪束楚二意象,在《诗经》中常常作为男女成婚的隐喻而出现,因此这首《绸缪》的主题就与婚事有关。诗中三次出现三星的意象,是因古人将星相和历法、人文相结合,通过观测三星在夜空中的位移决定男女成婚的吉日。

本诗共分三章,每章六句,皆运用叠章手法。学者对良人一词的解释虽存在分歧,但却不妨碍对整体诗意的把握。各章后半部分连发两问,实际上是表达诗人见到良人,并与她共度新婚之时的甜蜜和愉悦之情。今夕何夕一句,在后世文学作品中被多次引用或化用,堪称千古名句。

现实主义诗歌《诗经》的诗文选录【篇四】

云汉

倬彼云汉,昭回于天。王曰:於乎!何辜今之人?天降丧乱,饥馑荐臻。靡神不举,靡爱斯牲。圭壁既卒,宁莫我听?

旱既大甚,蕴隆虫虫。不殄禋祀,自郊徂宫。上下奠瘗,靡神不宗。后稷不克,上帝不临。耗斁下土,宁丁我梗。

旱既大甚,则不可推。兢兢业业,如霆如雷。周余黎民,靡有孑遗。昊天上帝,则不我遗。胡不相畏?先祖于摧。

旱既大甚,则不可沮。赫赫炎炎,云我无所。大命近止,靡瞻靡顾。群公先正,则不我助。父母先祖,胡宁忍予?

旱既大甚,涤涤山川。旱魃为虐,如惔如焚。我心惮暑,忧心如熏。群公先正,则不我闻。昊天上帝,宁俾我遯?

旱既大甚,黾勉畏去。胡宁瘨我以旱?憯不知其故。祈年孔夙,方社不莫。昊天上帝,则不我虞。敬恭明神,宜无悔怒。

旱既大甚,散无友纪。鞫哉庶正,疚哉冢宰。趣马师氏,膳夫左右。靡人不周。无不能止,瞻昂昊天,云如何里!

瞻昂昊天,有嘒其星。大夫君子,昭假无赢。大命近止,无弃尔成。何求为我。以戾庶正。瞻昂昊天,曷惠其宁?

【注释】

倬〔zhuō〕:明亮广大。

昭回:指星辰光耀回转。

荐臻:荐,屡次,频繁。臻,到来。

举:祭祀。

蕴隆虫虫:蕴隆,指暑气蕴积而隆盛。虫虫,灼热貌。

禋〔yīn〕祀:一种祭天的仪式。

宫:宗庙,一说祭坛。

奠瘗〔y〕:奠,献祭于天。瘗,埋物祭地。

宗:尊崇。

耗斁〔d〕:损耗败坏。

丁:遭逢。

孑遗:遗留,残存。

遗〔wi〕:给,赐。一说遗留。

摧:摧折,一说到来。

沮:终止。

群公先正:群公,古代各位贤德的上公。先正,先世诸侯士卿等。

涤涤:形容山枯水干、旱气严重貌。

旱魃〔b〕:传说中引起旱灾的怪物。

惔〔tn〕:火烧。

黾〔mǐn〕勉:勉励,尽力。

瘨〔diān〕:病苦,灾害。

憯〔cǎn〕:竟然。

祈年:祈祷丰年。

方社不莫:方,祭祀四方之神。社,祭祀土神。莫,通暮,晚。

虞:审度,体察。一说扶助。

散无友纪:散,散漫,离散。友纪,纲纪,一说友通有。

鞫〔jū〕哉庶正:鞫,穷困。庶正,众官之长。

疚哉冢宰:疚,穷困,疾苦。冢宰,亦称太宰,周代六卿之首。

趣马:掌管君王马匹之官。

周:周济,救济。

瞻卬〔ng〕:同瞻仰。

里:通悝,忧伤。

嘒〔hu〕:星光微小明亮貌。

昭假〔gǔ〕无赢:昭假,向神祷告,以昭示其诚敬之心。假,借为嘏。赢,差错,一说得利。

戾:安定。

【翻译】

明亮广阔那银河,光耀回转在天空。周王发出嗟叹声,如今之人有何罪?天降死丧和霍乱,饥馑灾荒频到来。没有神明未祭祀,进献牺牲无吝惜。圭璋璧玉已用完,神明不肯听我言。旱情已经很严重,暑气蕴盛极灼热。不断举行那禋祀,自从郊野到宗庙。献祭埋物祭天地,没有神明不尊敬。始祖后稷不能助,天上仙帝不降临。侵损败坏世间人,我竟亲身逢此难。旱情已经很严重,想要去除无可能。兢兢业业多戒惧,如同头顶那雷霆。周朝剩余之百姓,没有多少尚残存。渺渺上苍之天帝,却不对我降惠赐。心中怎能不畏惧?先祖之业遭摧折。旱情已经很严重,没有办法可终止。烈日赫赫而炎炎,我无处所可安居。百姓几乎大命绝,仍不前瞻或后顾。前代诸侯与公卿,却不对我行帮助。已逝父母与先祖,怎能忍心看我苦?旱情已经很严重,山峦光秃水枯竭。旱魃凶恶广为虐,如同火烧如焚燃。我心惧怕此暑热,心中忧愁如熏烤。前代诸侯与公卿,却没听到我哀情。渺渺上苍之天帝,难道迫使我出离?旱情已经很严重,勤勉祷求望畏离。为何害我降旱灾?竟然不知其缘故。祈祷丰年时很早,方社祭祀皆不晚。渺渺上苍之天帝,却不体察我苦难。恭敬事奉诸神明,应该没有愤恨心。旱情已经很严重,朝政散漫无纲纪。众官之长多穷困,六卿之首多苦厄。掌管马匹是师氏,司厨之官左右随。没人不愿行周济,没人止息不去做。瞻仰浩渺之上苍,心中多少伤与悲?瞻仰浩渺之上苍,星光微小而闪烁。虔诚祈祷无差错。百姓几乎大命绝,不要抛弃祭祀功。祈求难道是为我?只为安定众官长。瞻仰浩渺之上苍,何时惠赐予安宁?

【解读】

《云汉》这首诗,一般认为是以周宣王的视角,描写了西周时的一场大旱及由此带来的饥馑和种种负面社会效应,抒发了宣王对灾难的忧虑和痛切之心。《毛诗序》则认为此诗是仍叔美宣王也,因其承厉王之烈,内有拨乱之志,遇灾而惧,侧身修行,欲销去之。

全诗共分八章,每章十句。除首末二章外,各章皆以旱既大甚起句,详细描写了旱灾的广泛深重及百姓饥饿致死的残酷现状,还写了周王率众臣多词祈福祭祀的场面,体现了当时天命所主的传统观念。周王多次对上天的叩问和自省,也反映出人类面对严重自然灾害时的脆弱和无力感。

现实主义诗歌《诗经》的诗文选录【篇五】

葛覃(周)诗经

葛之覃兮,施于中穀,維葉萋萋。

黃鳥于飛,集于灌木,其鳴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穀,維葉莫莫。

是刈是蒦,為絺為绤,服之無斁。

言告師氏,言告言歸。薄污我私,

薄浣我衣。害浣害否?歸寧父母。

译文:

葛藤多柔长,蔓延山谷中,叶儿真茂盛。

黄雀轻轻飞,栖息灌木上。喈喈啭欢声。

葛藤多柔长,蔓延山谷中,叶儿真清鲜。

割来煮泡后,织成粗细布,穿试百不厌。

轻声告保姆,思归情牵缠。洗罢贴身衣,

又忙洗外衫。何洗何不洗?早归父母安。

注释:

1.葛:多年生草本植物,花紫红色,茎可做绳,纤维可织葛布,俗称夏布,其藤蔓亦可制鞋(即葛屦),夏日穿用。覃(tn谈):本指延长之意,此指蔓生之藤。

2.施(y易):蔓延。中谷:山谷中。

3.维:发语助词,无义。萋萋:茂盛貌。

4.黄鸟:一说黄鹂,一说黄雀。于:曰;聿,作语助,无义。于飞,即飞。

5.集:栖止。

6.喈喈(音jie1接):鸟鸣声。

7.莫莫:茂盛貌。

8.刈(y义):斩,割。濩(hu获):煮。此指将葛放在水中煮。

9.絺(音chi1吃):细的葛纤维织的布。綌(x戏):粗的葛纤维织的布。

10.斁(y义):厌。

11.言:一说第一人称,一说作语助。师氏:类似管家奴隶,或指保姆。

12.归:本指出嫁,亦可指回娘家。

13.薄:语助词。污(w务):洗去污垢。私:贴身内衣。

14.澣(huǎn缓):浣,洗。衣:上曰衣,下曰裳。此指外衣。

15.害(h何):通曷,盍,何,疑问词。否:不。

16.归宁:回家慰安父母,或出嫁以安父母之心。

现实主义诗歌《诗经》的诗文选录【篇六】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注释】

氓〔mng〕:本指外来的百姓,此处作为男子代称。

蚩蚩〔chīchī〕:敦厚老实貌,一说通嗤嗤,笑嘻嘻貌。

贸:交易。

匪〔fēi〕:非的假借字,后同。

即:靠近,接近。

谋:商量。

淇:淇水,卫国河名。

顿丘:卫国地名,在今河南清丰。

愆〔qiān〕期:延期,误期。愆,过错、罪过,此指延误。

将〔qiāng〕:愿,请。

乘:登上。

垝垣〔guǐyun〕:倒塌的墙壁。垝,坍塌,毁坏。垣,墙壁。

复关:从关口返回,一说为返回的车,一说为男子所居之地。

载〔zi〕:嵌在动词前的词缀,无实义。

尔卜尔筮:尔,你。卜,烧灼龟甲的裂纹以判吉凶。筮,用蓍草占卦。

体:卦兆之体。一说通履,体验,实行。

咎:灾祸,不吉。

贿:财物,此指嫁妆。

沃若:润泽貌。

于〔xū〕嗟:叹词。于,同吁。

耽:迷恋,耽溺。

说〔tuō〕:同脱,解脱。一说解说。

陨:坠落。

徂〔c〕:去,往。

食贫:过贫苦的生活。

汤汤〔shāng shāng〕:形容水势浩大貌。

渐〔jiān〕车帷裳〔chng〕:渐,淹没,浸湿。帷裳,车旁的帷幔。

爽:差错,失误。

贰:背离,怀有二心。一说同忒,差错。

罔极:背离中正之道。罔,无。极,最高的准则、标准。

二三:谓不专一,反复无定。

靡室劳矣:家中的劳务尽皆操持。靡,无。室,家中。劳,操劳。

夙兴〔xīng〕:早起。

靡有朝〔zhāo〕矣:非一天是这样,意即天天如此。朝,早晨,此指一天。

言既遂矣:言,语气助词,无实义。既遂,已经实现,指家业有成的愿望已经实现。

咥〔xī〕:笑,讥笑。

躬自悼矣:独自伤心。躬,自身。悼,哀伤。

隰〔x〕:低湿的地方,此指漯河,黄河支流,流经卫国境内。

泮〔pn〕:通畔,岸,水边。

总角之宴:总角,古代男女未成年时把头发扎成丫髻,形似两角,此处指代童年、少年时代。宴,安乐,快乐。

晏晏:和悦貌。

旦旦:诚恳貌。

反:违背。

是:此,这。

已:了结,终止。

焉哉:叹词,语气词连用以加重语气。

【翻译】

那个男子敦厚朴实,怀抱布匹交换蚕丝。其实并非前来换丝,而是找我商量婚事。送他离开渡过淇水,终于到达顿丘之地。并不是我拖延婚期,而是你无良媒之礼。但愿你不因此发怒,就以秋天作为婚期。登上那方坍塌墙垣,远眺关口返回之人。不见他从关口返回,涕泣交加流落不止。既已见他返归关口,欢声笑语接连不断。你去占断又去卜筮,卦体没有显露凶兆。去将你的车子赶来,把我的嫁妆搬运走。桑树之叶未落之时,树叶滋润而有光泽。哎呀这些鸠鸟们啊,不要吃光那些桑葚!哎呀众位女子们啊,不要耽迷于那男子!男子如果耽溺爱情,尚且有法可以脱身。女子若是耽溺爱情,却是无法可以脱身。桑树之叶零落之时,树叶变黄往下飘坠。自我嫁到你家之后,多年忍受生活贫苦。淇水沧茫而又浩瀚,浸湿车子两侧帷幔。女子所做并无差池,男子行为却有二心。男子背离中正极则,反复无定德不专一。嫁你为妇已有多年,家中劳务尽悉操持。清晨即起深夜方睡,没有一天不是如此。兴家之愿既已实现,继而变得凶暴乖戾。兄弟不知其中实情,反而对我讥笑不已。静下心来仔细思想,只有独自黯然神伤。当年发誓与你偕老,偕老之说今使我怨。淇水奔流终归有岸,低湿水沼亦有边畔。孩童之时多有快乐,谈笑之间和悦欣然。犹忆当初信誓旦旦,不料如今全然违背。违背此誓莫再思寻,也就至此终结了吧!

【解读】

《氓》这首诗描述了一位被丈夫抛弃的女子哀伤凄楚的心境,是一首典型的怨妇诗。《毛诗序》亦持此说,不过更进一步认为此诗创作的背景是宣公之时,礼义消亡,男女竞相淫奔,而有始乱终弃之风,此诗正是对这一时弊的讽刺。与《汝坟》《日月》《谷风》这类怨妇诗不同,《氓》一诗保持了故事情节的高度完整性,细述了从自己从爱恋到成婚,从相爱到背弃的全部历程,可以说不仅是一首抒情诗,也是一首叙事诗。

全诗共有六章,每章十句,在《诗经》中应属较长的篇幅,主要应用赋法铺陈,兼用比兴。第一、二章记述了男子向女主人公求婚、确定婚期中的波折,以及结婚前的准备。从匪我愆期,子无良媒一句,可看出女主人公还抱持着需要媒妁之言的传统婚姻观。然而她对于氓又是真心爱恋,所以会担心他发怒,而将婚期确定在秋天,第二章中不见和既见两种情景的鲜明对照也佐证了这一点。第三、四两章记述了男子对女主人公由热恋到生厌的转变。其中以桑叶未落的沃若之状,喻女子年轻貌美,婚姻生活和美幸福;以桑叶已落的黄陨之态,喻女子年老色衰,婚姻生活出现裂缝,两喻皆是兴中有比。淇水汤汤两句暗示女子返回娘家,后文即交代其因:自己毫无差错,他却悖逆正德,怀有二心。面对此事,女子无辜而又不解、忧伤而又无奈的心绪自然难以排遣。第五、六两章是女子对自己出嫁后生活的回忆,写自己为家操劳付出却遇丈夫暴虐之行,而兄弟家人不但不理解安慰自己,反而予以嘲弄讥笑,真是所谓诉苦无门、雪上加霜。回想起二人孩提时代青梅竹马的快乐时光,还有成婚时所发的及尔偕老的旦旦誓言,如今早已化为乌有、荡然无存,再多的追思感怀又有何益?因此诗人最后发出了亦已焉哉的长长哀叹,余音久久不绝。

这首诗的创作,采用了比兴、对比、呼告等表现手法,和借代、顶真等修辞手法,将一位社会底层小人物的爱恨情仇、悲欢离合演绎得一波三折、动人心魄。由于叙事和情感的复杂性,本诗未能采用叠咏结构,然而叠词和叹词的频繁运用也使诗歌增加了不少音韵美,读来如同一出引人入胜的传奇好剧,令人沉潜其中,欲罢不能。

实用!教师发言稿范文简短四篇
2022.09.05 教师发言稿 教师发言稿范文 教师发言稿开场白
2022中小学生收看的开学第一课观后感范例(8篇)
2022.09.05 2022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2022开学第一课的观后感 2022开学第一课最新观后感
站在窗边对九月说你好的句子文案(48条)
2022.09.05 迎接九月的句子 告别八月迎接九月的说说 九月你好的文案
详细精炼的朗读者董卿观后感八篇
2022.09.05 朗读者观后感 董卿朗读者观后感 朗读者节目观后感
2024读后感推荐 古诗文诵读读后感最新范文
2022.08.05 古诗文诵读读后感 古诗文诵读 古诗文诵读的读后感作文
暑期全体教师专业增长的培训总结范例五篇
2022.09.05 暑期教师培训总结 暑期教师培训个人总结 暑期教师培训总结范文
国庆节放假注意安全的幼儿园通知
2022.09.05 幼儿园国庆节放假通知 农村幼儿园国庆节放假通知 民办幼儿园国庆节放假通知
[实用计划范文]幼儿园下学期安全工作计划集锦(4篇)
2022.09.05 幼儿园下学期安全工作计划2022 幼儿园平安校园年度工作计划 班级安全计划幼儿园
秋天已至迎接九月风景的唯美文案集合四十九句
2022.09.05 迎接九月的句子 告别八月迎接九月的说说 九月你好的文案
古诗文诵读主持词手稿
2022.04.08 古诗文诵读主持词 经典诗文诵读主持词 古诗诵读比赛主持词
暑期各学院专业教师的培训总结精选七篇
2022.09.05 暑期教师培训总结 暑期教师培训个人总结 暑期教师培训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