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转载的《诗经》古诗文选录代表作集锦五篇

网上转载的《诗经》古诗文选录代表作集锦五篇。

中华文化兼容并蓄,在我国悠久的人文历史上出现过许多优秀的诗人为了丰富我们的文化知识,我们可以赏析解读《诗经》,它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绮丽瑰宝,华夏文明的核心。有哪些古诗词值得一读呢?以下是工作总结之家小编细心准备的《网上转载的《诗经》古诗文选录代表作》,敬请阅读,希望工作总结之家小编的分享可以给您提供一些参考。

网上转载的《诗经》古诗文选录代表作【篇一】

蓼莪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瓶之罄矣,维罍之耻。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南山烈烈,飘风发发。民莫不穀,我独何害!南山律律,飘风弗弗。民莫不穀,我独不卒!

【注释】

蓼蓼〔l l〕者莪〔〕:蓼蓼,形容植物高大。莪,即莪蒿,又称萝蒿、廪蒿等,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像针,生水边。

劬〔q〕劳:劳累,劳苦。

蔚:冷蒿,又名白蒿、刚蒿等,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全草可入药。

瓶:古代陶制器皿,可汲水,也可盛酒食。

罍〔li〕:古代青铜或陶制容器,可用以盛酒或水。

鲜〔xiǎn〕民:无父母穷独之民。

怙〔h〕:依仗,凭借。

衔恤:含哀,心怀忧伤。

鞠:养育,抚养。

拊〔fǔ〕我畜〔x〕我:拊,通抚,抚养。畜,养育。

复:反复往来看望。

腹:厚爱,一说怀抱。

罔极:没有穷尽,一说没有准则。

烈烈:高峻貌。一说同颲颲,山风大貌。

发发:风吹疾速声。一说同拨拨,风声。

谷:吉庆,善美。

律律:高峻貌。

弗弗:风吹迅疾貌。

卒:指终养父母。

【翻译】

莪蒿长得高又大,其实非莪乃青蒿。可哀可悯父与母,生我艰辛又劳苦。莪蒿长得高又大,其实非莪乃冷蒿。可哀可悯父与母,生我辛苦又劳累。汲水瓶器如空尽,则是罍器之耻辱。穷苦无依人生活,不如早早就死去。没有父亲何依仗?没有母亲何凭恃?出去就会心含忧,进来不知到何处。父亲是你生下我,母亲是你养育我。抚养我啊化育我,长养我啊培育我。顾念我啊反复看,出入都是厚爱我。想要报答此恩德,上天苍苍无穷尽。南山危耸而高峻,旋风刮起太迅疾。民众无不享和乐,为何只我遭此害?南山巍峨而险峻,旋风刮起速极快。民众无不享安乐,独我不能终养亲。

【解读】

《蓼莪》一诗,抒发了诗人对父母生养之恩的无比感念,和不能终养父母以报其恩的痛切之心。《毛诗序》认为此诗主旨为民人劳苦,孝子不得终养尔;朱熹《诗集传》云:乃言父母生我之劬劳而重自哀伤也,皆贴合诗意。

本诗共分六章,一、二、五、六章各四句,三、四章各八句,其中首二章和末二章各自形成复沓结构。首二章以莪非蒿蔚起兴,引出对父母生我劬劳的哀悯之情。中二章具体回顾父母生养我的艰辛和无微不至的关怀,生鞠拊畜长育顾复腹九个动词和九个我字,字字含情,如泣如诉,回环往复,正如姚际恒《诗经通论》所评勾人眼泪全在此无数我字。末二章以南山和飘风起兴,通过民和我的对比,抒发不能终养父母的痛心和遗憾。

网上转载的《诗经》古诗文选录代表作【篇二】

谷风

习习谷风,维风及雨。将恐将惧,维予与女。将安将乐,女转弃予。

习习谷风,维风及颓。将恐将惧,置予于怀。将安将乐,弃予如遗。

习习谷风,维山崔嵬。无草不死,无木不萎。忘我大德,思我小怨。

【注释】

习习谷风:习习,和煦有节貌,一说大风声。谷风,东风。

转:反而。

与女:与,和,一说帮助。女,同汝,后同。

颓:自上而下的龙卷风、旋风。

寘〔zh〕:同置,放置。

遗:遗弃,丢弃,一说遗忘。

崔嵬〔wi〕:形容山势高峻巍峨,一说山顶。

【翻译】

温煦和顺的东风,风起还带着雨至。正当恐慌惧怕时,只有我和你二人。而当安宁和乐时,你却反而抛弃我。温煦和顺的东风,风起变成龙卷风。正当恐慌惧怕时,你能将我放心上。而当安宁和乐时,你抛弃我如丢物。温煦和顺的东风,山峦高峻而巍峨。没有草叶不会死去,没有树木不会枯萎。忘却我的大恩德,却想我的小嫌怨。

【解读】

《谷风》一诗的主旨,旧说大抵一致。《毛诗序》云刺幽王也,以天下俗薄,朋友道绝焉。朱熹《诗集传》亦云:此朋友相怨之诗。今人高亨、程俊英等则将此诗与《邶风谷风》比附,提出此为女子被夫遗弃之诗。

全诗共有三章,每章六句。各章皆以习习谷风起兴,继而以风雨风颓山崔层层推进,营造了一种凄冷肃杀的氛围。前二章以叠咏句式,运用对比手法,揭露对方实是可共患难却不可同安乐的无情无义之徒。末章以草死木萎暗喻人与人相处小怨乃不可避免,然而忘德思怨之举也未免太过失德。这首诗,其实就是忘恩负义以怨报德等成语的最好注脚。

网上转载的《诗经》古诗文选录代表作【篇三】

青蝇

营营青蝇,止于樊。岂弟君子,无信谗言。

营营青蝇,止于棘。谗人罔极,交乱四国。

营营青蝇,止于榛。谗人罔极,构我二人。

【注释】

营营:苍蝇飞鸣声。

樊:篱笆。

岂弟〔kǎi t〕:同恺悌,和乐平易。

罔极:没有准则,一说没有穷尽。

交乱:共乱,交相祸乱。

构:陷害,祸乱。

【翻译】

嗡嗡鸣叫的苍蝇,停落在篱笆上面。和乐平易的君子,不要听信那谗言。嗡嗡鸣叫的苍蝇,停落在棘树之上。谗佞之人无准则,交相祸乱四方国。嗡嗡鸣叫的苍蝇,停落在榛树之上。谗佞之人无准则,为祸陷害我二人。

【解读】

苍蝇是一种逐臭食腐、散播病菌的有害昆虫,以之比喻趋炎附势、巧言令色的奸佞之徒可谓恰如其分。《青蝇》就是一首讽刺谗言为祸的诗,《毛诗序》认为是大夫刺幽王也,《三家诗》则更提出幽王信褒姒之谗而害忠贤的观点。

本诗共分三章,每章四句,除首章后二句外皆用复沓章法。各章皆以营营飞舞的青蝇栖止某处其兴,暗喻奸佞之人四处散播谗言之举。首章是对君子无信谗言的劝诫,而后二章则层层递进,表明馋人气焰嚣张,不但挑拨祸乱四方诸国,还构陷离间你我二人,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馋人欲除之而后快的愤恨不平之心。

网上转载的《诗经》古诗文选录代表作【篇四】

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注释】

硕鼠:大鼠,一说田鼠。

黍:古代一种粮食作物,亦称稷,一说黄米。

三岁:多年,后同。三为虚词,泛指数目之多。

贯:侍奉,服事,后同。

女〔rǔ〕:同汝,后同。

莫我肯顾:倒装结构,即莫肯顾我,后文莫我肯德莫我肯劳用法相同。

逝:通誓,发誓,决意,后同。

去:离开,后同。

爰〔yun〕:于是。

德:恩惠,恩德。

直:通职,处所。一说通值,价值。一说正直。

劳:慰劳。

号〔ho〕:呼号,大声喊叫。

【翻译】

大老鼠啊大老鼠,不要再吃我的黍。多年来奉事于你,你却不肯顾念我。发誓将要远离你,去往那片安乐土。安乐土啊安乐土,这才是我好去处。大老鼠啊大老鼠,不要再吃我的麦。多年来奉事于你,你却不肯恩惠我。发誓将要远离你,去往那个安乐国。安乐国啊安乐国,这才是我好归宿。大老鼠啊大老鼠,不要再吃我的苗。多年来奉事于你,你却不肯慰劳我。发誓将要远离你,去往那方安乐郊。安乐郊啊安乐郊,谁还长久呼与号!

【解读】

《硕鼠》是一首有名的刺贪诗。诗人将贪得无厌又寡薄无情的剥削者形象地比喻为硕鼠,正如《毛诗序》中所说:国人刺其君重敛,蚕食于民,不修其政,贪而畏人,若大鼠也,无限的憎恶、怨恨和谴责之意尽皆流注于笔端。

全诗共分三章,每章八句,皆运用叠咏章法。各章首二句以警诫的口吻比兴,让硕鼠不要无休止地啃噬农人辛苦收获的谷物,然后进一步给出原因:多年来对它的事奉不仅没有得到一点恩惠,反而是变本加厉的蚕食鲸吞。也难怪诗人会决然发誓离开硕鼠,去寻找那方安乐之土了。诗中乐土乐国乐郊三词意义类似,皆是寄托着诗人美好向往的一种象征,代表着没有剥削、人人平等、安乐祥和的一种理想社会。

网上转载的《诗经》古诗文选录代表作【篇五】

泮水

思乐泮水,薄采其芹。鲁侯戾止,言观其旂。其旂茷茷,鸾声哕哕。无小无大,从公于迈。

思乐泮水,薄采其藻。鲁侯戾止,其马蹻蹻。其马蹻蹻,其音昭昭。载色载笑,匪怒伊教。

思乐泮水,薄采其茆。鲁侯戾止,在泮饮酒。既饮旨酒,永锡难老。顺彼长道,屈此群丑。

穆穆鲁侯,敬明其德。敬慎威仪,维民之则。允文允武,昭假烈祖。靡有不孝,自求伊祜。

明明鲁侯,克明其德。既作泮宫,淮夷攸服。矫矫虎臣,在泮献馘。淑问如皋陶,在泮献囚。

济济多士,克广德心。桓桓于征,狄彼东南。烝烝皇皇,不吴不扬。不告于訩,在泮献功。

角弓其觩。束矢其搜。戎车孔博。徒御无斁。既克淮夷,孔淑不逆。式固尔犹,淮夷卒获。

翩彼飞鸮,集于泮林。食我桑葚,怀我好音。憬彼淮夷,来献其琛。元龟象齿,大赂南金。

【注释】

泮〔pn〕水:古代学宫前的水池,形状如半月。

茷茷〔f f〕:严整貌。一说飘扬貌。

哕哕〔hu hu〕:铃声和鸣。

蹻蹻〔ju ju〕:马健壮貌。

昭昭:声音洪亮。

色:脸色和悦。

茆〔mo〕:莼菜。

锡:同赐。

长道:长远道路。

丑:对作恶者的蔑称。

明明:勤勉貌,明通勉。一说德行光明。

矫矫:勇武貌。

馘〔gu〕:古代战争中割取敌人的左耳,以计数献功。

皋陶〔yo〕:又作皋繇,传说虞舜时的司法官。

桓桓:威武貌。

狄:通剔,清除。

不吴不扬:吴,喧哗。扬,高声。

讻〔xiōng〕:争讼,纷争。

角弓其觓:装饰有兽角的弓。觓,弯曲貌,一说松弛貌。

束矢其搜:束矢,五十支一束的箭。搜,众多,一说强劲。

鸮〔xiāo〕:猫头鹰。

桑黮:桑葚,黮通葚。

憬:远行貌。

琛〔chēn〕:珍宝。

大赂南金:赂,通璐,美玉;一说赠送。南金,南方出产的铜。

【翻译】

泮水令人生喜乐,去那采摘水芹菜。鲁国之侯来到这,观瞻绘龙之旂旗。旂旗严整有法度,鸾铃声音很和谐。群臣不分贵或贱,都随鲁公而出行。泮水令人生喜乐,去那采摘水中藻。鲁国之侯来到这,他的马儿真健壮。他的马儿真健壮,他的声音很洪亮。脸色和柔带欢笑,没有怒气宣教化。泮水令人生喜乐,去那采摘野莼菜。鲁国之侯来到这,在泮水边饮美酒。已经饮用美味酒,长赐高寿难变老。顺着这条长长道,征服那些作乱者。庄严和美之鲁侯,德行诚敬又光明。恭敬慎重其威仪,堪作百姓之表率。确有文德和武功,祭祷建功之先祖。没有不知孝道者,自己可以求福报。勤勉力行之鲁侯,使其德行放光明。已经建筑好泮宫,淮水夷族皆归服。勇猛武臣真矫健,泮宫进献敌左耳。善于讯问如皋陶,泮宫进献众敌囚。众多贤士齐汇集,能够弘扬有德心。威武军队又出征,消除东南之患乱。气势恢宏显荣光,却不喧哗不扬声。不因争讼而告官,泮宫之中献其功。兽角饰弓状弯曲,一束箭矢数目多。作战兵车极宽大,徒步驾车无厌倦。既已攻克淮夷族,十分和善不叛逆。因为坚持你计谋,终究战胜淮夷族。鸮鸟翩然而飞翔,群集泮水之林中。吃下我的桑葚果,回报我以好声音。远方到来之淮夷,进献我国诸珍宝。大龟还有那象牙,大璐以及南方铜。

【解读】

泮宫与周天子的辟雍类似,是诸侯举行祭祀、庆功、宣扬教化等多种礼乐活动的场所。辟雍中央为高台建筑,四面环水,而泮宫等级逊于辟雍,仅有三面环水,所环之水即为泮水。《泮水》一诗展现的是鲁侯在泮宫行受俘之礼,宣扬平定淮夷的殊胜武功。《毛诗序》则称此诗颂僖公能修泮宫也。

全诗共八章,每章各八句。前三章皆以泮水边采摘植物起兴,引出鲁侯观旂、驾马和饮酒等事。此后三章则主要对鲁侯和贤臣的威仪、功德等进行称颂,表明在泮宫举行战争胜利的庆功仪式。末两章则以兵器、战车、兵卒等事物重现了征战场面,并写出淮夷臣服后远道而来所朝贡的众多珍贵物品,凸显出鲁国的赫赫武功和强盛国力。

GZ85.com延伸阅读

古代传统《诗经》古诗文节选集锦(6篇)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多次出现过诗歌盛行的时期,为了陶冶我们的情操,我们可以赏析解读《诗经》,它是中华文化的绮丽瑰宝,是富有生命力的文化精髓。有哪些古诗词值得一读呢?下面是工作总结之家的编辑为大家收集的“古代传统《诗经》古诗文节选”,供大家参考,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些许帮助。

古代传统《诗经》古诗文节选 篇1

风雨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注释】

喈喈〔jiējiē〕:象声词,禽鸟鸣声。

云胡:为什么。云,句首语气词,无实义。胡,何。

夷:通怡,喜悦。一说平和。

胶胶:象声词,此指鸡鸣声。

瘳〔chōu〕:病愈,此指心病解除。

晦:昏暗。

【翻译】

风雨凄凄而降,鸡儿喈喈啼鸣。既已见到君子,为何还不怡悦?风雨潇潇而落,鸡儿胶胶啼鸣。既已见到君子,为何心病不愈?风雨有如暗夜,鸡儿啼鸣不止。既已见到君子,为何还不欣喜?

【解读】

与《谷风》《螮蝀》等诗类似,这也是一首以雨为背景的诗歌。关于《风雨》一诗的主题,古今学者的观点存在较大分歧。以《毛诗序》为代表的汉代诗学认为,此诗表达的是乱世则思君子,不改其度焉。朱熹《诗集传》则认为此诗主人公为淫奔之女,所写是她见所期之人而心悦也。近现代学者观点与朱熹接近,但反对给此女贴上淫的道德标签。

本诗共分三章,每章四句,皆是工整的复沓结构。各章首句皆以风雨起兴,形容风雨用了凄凄潇潇如晦三词,烘托出一种凄凉萧瑟的氛围。各章次句以鸡鸣起兴,运用喈喈胶胶二象声词模拟鸡鸣之声,再以不已一词作结,似乎透露出一种不安,又似乎暗示着有事发生。风雨交加,鸡鸣不止,这二者的互相映衬,仿佛正是现在主人公孤寂落寞而怀有希冀的心理写照。直到苦苦等待的君子终于出现在面前,他不禁激动起来,连续以三个反诘句表达心中难以抑制的喜悦之情,以瘳字比喻忧思遣除可谓生动而传神。

实际上,本诗所写的风雨和鸡鸣,既可以看作是比兴,也可以看作是赋法,虚或实皆无不可,毫不影响我们对诗作主题的理解。清代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点评说:此诗人善于言情,又善于即景以抒怀,故为千秋绝调,可以说是对此诗的最高赞誉。

古代传统《诗经》古诗文节选 篇2

猗与那与!置我鞉鼓。

奏鼓简简,衎我烈祖。

汤孙奏假,绥我思成。

鞉鼓渊渊,嘒嘒管声。

既和且平,依我磬声。

於赫汤孙!穆穆厥声。

庸鼓有斁,万舞有奕。

我有嘉客,亦不夷怿。

自古在昔,先民有作。

温恭朝夕,执事有恪,

顾予烝尝,汤孙之将。

【注释】

猗〔yī〕与那〔nu〕与:猗,盛美。那,美好。一说猗那同婀娜。

鼗〔to〕鼓:一种摇鼓,类似俗称的拨浪鼓。

简简:鼓声和谐而洪大。

衎〔kn〕:和乐,愉快。

汤孙奏假:汤孙,商汤之子孙。假,大乐,一说升堂之乐。

思:语气助词,无实义。

渊渊:击鼓声。

嘒嘒〔hu hu〕:奏乐清亮之声。

庸鼓有斁〔y〕:庸,同镛,大钟。斁,盛大貌。

奕:美好,一说娴熟。

夷怿〔y〕:和悦,愉快。

作:指创制礼乐文化。

恪:恭敬,谨慎。

顾予烝尝:顾念,一说光顾。烝尝,冬祭为烝,秋祭为尝。

将:扶助。

【翻译】

不仅优美且盛大,设置好我的鼗鼓。奏鼓和谐宏大,使我烈祖欢心。商汤子孙奏大乐,使我安宁有所成。鼗鼓之声渊渊响,管乐之声嘒嘒响。曲调和谐且清平,与我磬声相和合。汤之子孙真显赫,乐声庄严又和美。大钟及鼓场面大,上演万舞真美观。我有善好之宾客,也很和乐很愉悦。从那古时往昔日,先民即有此礼乐。温和恭敬朝与夕,处事待物皆恭谨。顾念我之烝尝祭,汤之子孙得扶助。

【解读】

《那》是《商颂》的第一篇,《商颂》皆是殷商后代祭祀其先祖的乐歌。这首诗即是通过对盛大铺排的乐舞场面,来对殷商历代先祖进行歌颂传扬的。《毛诗序》认为此诗是祀成汤也,且说微子至于戴公,其间礼乐废坏,《商颂》乃是由大夫正考甫整理而成。

全诗共一章二十二句。诗中多运用象声词,描绘了各种乐器合奏的声音,渲染了宏大、庄严、雍容、和雅的奏乐氛围,且说明礼乐文化传承有自,源远流长,体现了当时礼乐、祭祀、政教融为一体的文化特色。

古代传统《诗经》古诗文节选 篇3

大明

明明在下,赫赫在上。天难忱斯,不易维王。天位殷适,使不挟四方。

挚仲氏任,自彼殷商,来嫁于周,曰嫔于京。乃及王季,维德之行。

大任有身,生此文王。维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厥德不回,以受方国。

天监在下,有命既集。文王初载,天作之合。在洽之阳,在渭之涘。

文王嘉止,大邦有子。大邦有子,伣天之妹。文定厥祥,亲迎于渭。造舟为梁,不显其光。

有命自天,命此文王。于周于京,缵女维莘。长子维行,笃生武王。保右命尔,燮伐大商。

殷商之旅,其会如林。矢于牧野,维予侯兴。上帝临女,无贰尔心。

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

【注释】

忱:信任。

维:乃,是。

天位殷适:天位,天子之位,一说位同立。适,居,处;一说借为嫡。

挚仲氏任:挚,古国名,任姓,在今河南汝南东南。仲,次女。任,太任,王季之正妃,文王之母。

嫔:王族之女出嫁。

王季:又名季历,姬姓,周太王之少子,周文王之父。

之行:是行,依之而行。

大任有身:大任,同太任。有身,怀孕。

昭〔sho〕事:勤勉地服事。昭,通劭,一说明。

怀:招致,一说思怀。

回:邪僻,一说违背。

方国:四方诸侯之国。

天监:上天的监察。

集:依就,依从。

初载:初年,早期阶段。

合:婚配。

洽〔h〕:又名瀵水,现称金水河,源出今陕西合阳北,东南流入黄河。

止:句末语助词,无实义。一说借为礼。

有子:指莘国太姒,周文王之正妃,周武王之母。一说殷商帝乙之妹。

伣〔qin〕:如同,好比。

文:占卜的文辞,一说文德。

梁:桥,此指连船使之成为浮桥。

不:句首语助词,无实义。一说通丕,大。

缵〔zuǎn〕女维莘:缵,继续,承续。莘,莘国,古国名,姒姓,在今陕西合阳东南。

长子维行:长子,长女,一说指文王长子伯邑考。行,依德而行,一说死去。

笃:句首语助词,无实义。一说厚。

保右命尔:保右,同保佑。尔,语气助词,无实义;一说指代武王。

燮〔xi〕伐:协同征伐。一说燮借为袭。

会:会聚,会合。一说借为旝,战时指挥旗。

矢:通誓,誓师。一说陈列。

女:同汝。

牧野洋洋:牧野,古地名,在今河南淇县南。洋洋,辽阔无际貌。

檀车煌煌:檀车,古代车子多用檀木制造,故后常指兵车、役车。煌煌,鲜明盛美貌。

驷騵彭彭:騵,赤毛白腹的马。彭彭,强壮貌。

维师尚父:师,太师,周代三公之首。尚父,又作尚甫,指姜子牙,名尚,一名望,字子牙。

时维鹰扬:时,通是。鹰扬,鹰隼飞扬,形容威武勇猛。

凉〔ling〕:假借为倞,辅佐。

肆:疾速,迅捷。

会朝〔zhāo〕:一朝,一早。

【翻译】

光明辉映临下界,赫赫朗耀在天上。上天之意难可信,无有变易唯帝王。天子之位帝辛居,不能挟制四方国。挚国次女乃姓任,来自殷商之畿内。出嫁来到此周地,在那京都为王妃。于是偕同那王季,依循道德而行事。等到太任有身孕,生下这位周文王。这位名为文王者,小心谨慎又谦恭。勤勉奉事那天地,于是招来许多福。他有美德不邪僻,接受诸国来归附。上天监察于下界,上天之命已依从。在那文王早年时,上天为他结姻缘。在那洽水之北面,在那渭水之涯际。文王具有嘉美德,大国中有这女子。大国中有这女子,好比天帝之妹妹。卜辞断定很吉祥,迎亲来到渭水边。造船相连作桥梁,昭显周国之荣光。天命降临自天帝,诏命给那周文王。周国京都君天下,承续之女在莘国。莘国长女依德行,生下西周之武王。上天保佑下诏命,协同征伐大商朝。殷商所遣之军队,会聚集合多如林。武王誓师于牧野,只有我周能兴盛。天帝降临视尔辈,专一其志莫二心。牧野之地很辽阔,檀木战车色鲜明,四騵驾车体雄健。太师名为姜子牙,威猛如鹰高飞扬,辅弼佐助那武王。疾速征伐大商朝,一朝天下皆清明。

【解读】

《大明》是一首描写周朝开国创基、歌颂周王丰功伟绩的诗歌,与《大雅》中的《文王》《生民》《公刘》《緜》《皇矣》诸篇一脉相承,堪为一组开国史诗。《毛诗序》言此诗之旨为文王有明德,故天复命武王也。朱熹《诗集传》则云:此亦周公戒成王之诗。

全诗共分八章,一、三、五、七章各六句,二、四、六、八章各八句。全诗从殷纣无道、天下离心写起,依次介绍了太任嫁予王季生下文王、文王贤德以致四方来朝、文王迎娶太姒为妻生下武王、武王于牧野誓师伐商、姜太公辅佐武王创国等重大史实。全诗以天命所佑为核心,是为论证创立周朝的合法性,也反映出当时社会流行的哲学观念和人文色彩。

古代传统《诗经》古诗文节选 篇4

蓼莪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瓶之罄矣,维罍之耻。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南山烈烈,飘风发发。民莫不穀,我独何害!南山律律,飘风弗弗。民莫不穀,我独不卒!

【注释】

蓼蓼〔l l〕者莪〔〕:蓼蓼,形容植物高大。莪,即莪蒿,又称萝蒿、廪蒿等,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像针,生水边。

劬〔q〕劳:劳累,劳苦。

蔚:冷蒿,又名白蒿、刚蒿等,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全草可入药。

瓶:古代陶制器皿,可汲水,也可盛酒食。

罍〔li〕:古代青铜或陶制容器,可用以盛酒或水。

鲜〔xiǎn〕民:无父母穷独之民。

怙〔h〕:依仗,凭借。

衔恤:含哀,心怀忧伤。

鞠:养育,抚养。

拊〔fǔ〕我畜〔x〕我:拊,通抚,抚养。畜,养育。

复:反复往来看望。

腹:厚爱,一说怀抱。

罔极:没有穷尽,一说没有准则。

烈烈:高峻貌。一说同颲颲,山风大貌。

发发:风吹疾速声。一说同拨拨,风声。

谷:吉庆,善美。

律律:高峻貌。

弗弗:风吹迅疾貌。

卒:指终养父母。

【翻译】

莪蒿长得高又大,其实非莪乃青蒿。可哀可悯父与母,生我艰辛又劳苦。莪蒿长得高又大,其实非莪乃冷蒿。可哀可悯父与母,生我辛苦又劳累。汲水瓶器如空尽,则是罍器之耻辱。穷苦无依人生活,不如早早就死去。没有父亲何依仗?没有母亲何凭恃?出去就会心含忧,进来不知到何处。父亲是你生下我,母亲是你养育我。抚养我啊化育我,长养我啊培育我。顾念我啊反复看,出入都是厚爱我。想要报答此恩德,上天苍苍无穷尽。南山危耸而高峻,旋风刮起太迅疾。民众无不享和乐,为何只我遭此害?南山巍峨而险峻,旋风刮起速极快。民众无不享安乐,独我不能终养亲。

【解读】

《蓼莪》一诗,抒发了诗人对父母生养之恩的无比感念,和不能终养父母以报其恩的痛切之心。《毛诗序》认为此诗主旨为民人劳苦,孝子不得终养尔;朱熹《诗集传》云:乃言父母生我之劬劳而重自哀伤也,皆贴合诗意。

本诗共分六章,一、二、五、六章各四句,三、四章各八句,其中首二章和末二章各自形成复沓结构。首二章以莪非蒿蔚起兴,引出对父母生我劬劳的哀悯之情。中二章具体回顾父母生养我的艰辛和无微不至的关怀,生鞠拊畜长育顾复腹九个动词和九个我字,字字含情,如泣如诉,回环往复,正如姚际恒《诗经通论》所评勾人眼泪全在此无数我字。末二章以南山和飘风起兴,通过民和我的对比,抒发不能终养父母的痛心和遗憾。

古代传统《诗经》古诗文节选 篇5

天保

天保定尔,亦孔之固。俾尔单厚,何福不除?俾尔多益,以莫不庶。

天保定尔,俾尔戬穀。罄无不宜,受天百禄。降尔遐福,维日不足。

天保定尔,以莫不兴。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

吉蠲为饎,是用孝享。禴祠烝尝,于公先王。君曰:卜尔,万寿无疆。

神之吊矣,诒尔多福。民之质矣,日用饮食。群黎百姓,遍为尔德。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

【注释】

保定:保护安定。

俾〔bǐ〕尔单厚:俾,使。单厚,丰厚,充裕。

除:授予,给予。一说开启。

庶:众多。

戬谷〔jiǎn〕:福禄。戬,幸福,吉祥。

罄:尽,所有。

遐福:久远之福。

维:通惟,惟恐。

阜〔f〕:土山。

增:指农作物增收。

吉蠲〔juān〕为饎〔xī〕:吉蠲,谓祭祀前选择吉日,斋戒沐浴。饎,熟食。

孝享:祭祀。

礿〔yu〕祠烝〔zhēng〕尝:皆周代祭礼名,春曰祠,夏曰礿,秋曰尝,冬曰烝。

公:先公,周之远祖。

君:此指代表周代先君受祭之人。

卜:赐予,给予。

吊:将临。

诒〔y〕:赠与,给与。

质:成功,平定。一说质朴。

群黎:万民,百姓。

为:效法。一说通化,感化。

恒〔gēng〕:通縆,弦,指月到上弦。

南山:终南山。

骞〔qiān〕:破损,亏损。

或:语气助词,无实义。一说读y,指国家。

【翻译】

上天保佑你安定,也使江山甚稳固。使你丰厚又充裕,什么福分不赐予?使你获得许多益,没有哪样不盛繁。上天保佑你安定,使你得到福和禄。一切没有不合宜,接受上天百恩禄。降予你久远之福,唯恐日用有不足。上天保佑你安定,没有何事不振兴。天恩如山如土阜,如同山冈如丘陵。如同河水刚到来,作物无不增收成。斋戒沐浴择吉日,以此准备行祭礼。礿祠烝尝四时祭,是为先公及先王。先君说赐福给你,千秋万代寿无尽。神灵受祭已降临,赐给你许多福分。治理人民既功成,日用饮食全都有。普天之下众百姓,普遍仿效你美德。如同月亮到上弦,如同太阳之高升。如同南山寿恒久,不会亏损不崩塌。如同松柏常郁茂,无不承续延久祚。

【解读】

《天保》是一首为君王祝福和祈愿的诗。《毛诗序》定此诗主旨为下报上也,谓君能下下以成其政,臣能归美以报其上焉。今人赵逵夫则考定此是召公致政于宣王之时祝贺宣王亲政之诗。

本诗共分六章,每章六句。前三章皆以天保定尔起句,且连用三个比喻,承载着诗人对天降厚福以使国家太平、人民富足的殷切希望。四、五两章叙写的是王室的祭礼,这是上古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诗人除了写祈请历代先祖降福庇佑,还写到对黎民百姓的德化之事。末章为全诗总结,通过日、月、南山、松柏这几个具有相对恒久性的事物,表达了对王业千古、国祚永传的真诚祝祈。

古代传统《诗经》古诗文节选 篇6

抑抑威仪,维德之隅。人亦有言:靡哲不愚,庶人之愚,亦职维疾。哲人之愚,亦维斯戾。

无竞维人,四方其训之。有觉德行,四国顺之。訏谟定命,远犹辰告。敬慎威仪,维民之则。

其在于今,兴迷乱于政。颠覆厥德,荒湛于酒。女虽湛乐从,弗念厥绍。罔敷求先王,克共明刑。

肆皇天弗尚,如彼泉流,无沦胥以亡。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维民之章。修尔车马,弓矢戎兵,用戒戎作,用逷蛮方。

质尔人民,谨尔侯度,用戒不虞。慎尔出话,敬尔威仪,无不柔嘉。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

无易由言,无曰苟矣,莫扪朕舌,言不可逝矣。无言不雠,无德不报。惠于朋友,庶民小子。子孙绳绳,万民靡不承。

视尔友君子,辑柔尔颜,不遐有愆。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无曰不显,莫予云觏。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

辟尔为德,俾臧俾嘉。淑慎尔止,不愆于仪。不僭不贼,鲜不为则。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彼童而角,实虹小子。

荏染柔木,言缗之丝。温温恭人,维德之基。其维哲人,告之话言,顺德之行。其维愚人,覆谓我僭。民各有心。

於乎小子,未知臧否。匪手携之,言示之事。匪面命之,言提其耳。借曰未知,亦既抱子。民之靡盈,谁夙知而莫成?

昊天孔昭,我生靡乐。视尔梦梦,我心惨惨。诲尔谆谆,听我藐藐。匪用为教,覆用为虐。借曰未知,亦聿既耄。

于乎,小子,告尔旧止。听用我谋,庶无大悔。天方艰难,曰丧厥国。取譬不远,昊天不忒。回遹其德,俾民大棘。

【注释】

抑抑:慎审谦谨貌。

隅:棱角,借指方正。

职:主要。

戾:罪过。

无竞:无,语气助词,无实义。竞,强劲,强盛。

训:教化,一说归顺。

觉:正直。一说通梏,大。

吁谟〔y m〕定命:吁,远大的。谟,谋划,策略。定命,确定政令。

远犹辰告:犹,同猷,谋划。辰告,按时告诫。

湛:同耽,沉迷。

从:依从。一说通纵,恣纵。

绍:继承。

敷:广泛。

克共明刑:共,执持。刑,法度,规章。

肆皇天弗尚:肆,因此。尚,助佑,一说推崇。

沦胥:相率,相互牵连。

章:表率,模范。

用戒戎作:用,以。戎作,指战争爆发。

用逖蛮方:逖,通剔,肃清,驱除。蛮方,对南方民族部落的蔑称。

质:平治,安定。

虞:预料,猜度。

无易由言:易,改变,由言,言语教令。

莫扪朕舌:扪,执持,按住。朕,我。

逝:去往,此指传布。

雠:通酬,应答,对答。

绳绳:戒惧谨慎貌。

辑:温和。

相:观察,一说助祭。

觏〔gu〕:看见。

格:来到。

射〔y〕:通斁,厌倦。

辟〔b〕:君王,一说作为法度。

贼:残害。

童:此指幼小的羊羔。

虹〔hng〕:通讧,溃败。

荏染:柔嫩貌。

缗〔mn〕:此指安装弓弦。

话言:美善之言。一说话通诂,古旧之言。

否〔pǐ〕:坏,恶。

借:假如。

莫〔m〕:同暮,晚。

梦梦:昏乱,不明。

虐:暴虐。一说通谑,戏谑。

忒〔t〕:差错。

回遹〔y〕:邪僻,曲折。

棘:困苦危急。

【翻译】

谨慎谦逊有威仪,为人品德很端正。人们也有俗话说,没有智者不愚钝。一般之人若愚钝,主要自身有毛病。睿智之人若愚钝,那就会有诸罪过。国家强盛在人才,天下四方蒙教化。若有正直之德行,四方诸国来归顺。远大图谋定政令,长久策划按时告。恭敬谨慎重威仪,天下百姓之典范。等到如今之时局,国兴小人政迷乱。倾覆败坏其品德,荒淫耽湎于饮酒。你既从人耽嬉乐,不念继承先祖业。不去广求先王道,以能持守圣明法。因此上天不助佑,如同泉水之奔流,不要相率以覆亡。早早起床晚入睡,洒水扫地庭院内,才是百姓之表率。修理你之车和马,弓箭军服与兵器。戒备战争之发动,驱除南方之蛮族。平治安定你人民,谨慎守持你法度,戒备不测之发生。你之出言须审慎,你之威仪须敬重,无不柔顺而嘉美。白色圭玉有污点,尚可打磨而去除。人之言语有污点,没有办法可挽回。莫改言语与教令,莫说苟且暂如此。无人按住我口舌,言教不可轻传布。没有出言不应答,没有恩德不回报。要施惠爱于朋友,遍及平民和子弟。子孙戒惧而谨慎,万民无人不顺服。看你结交诸君子,脸色温煦而和柔,不会犯下诸过失。看你独处在室中,尚且不愧于神明。莫说室内不明亮,无人能把我看见。天上神明之到来,不可揣度或思量,怎能再生厌倦心?君王你须修德行,使之美好又良善。举止贤明又谨慎,仪容端庄无过咎。不越本分不残害,少有人会不效仿。有人给我投桃子,我用李子来回报。羊羔无角却抵触,实在败坏小儿政。幼小柔嫩之树木,可以制成弓弦装。温润谦恭有德者,德行修养有根基。若是贤明睿智者,告以美善之言辞,就能顺德而践行。若是愚钝无知者,反倒说我越本分,人人各自有异心。哎呀小儿太年轻,不知善恶与好坏。不但携手以相牵,而且指示诸事理。不但当面去教导,而且提耳使铭记。假如说你不知事,也已抱子为人父。百姓如今心不满,有谁早知却晚成?上天光明极昭彰,我之存世无欢乐。看你昏庸不明智,我心忧愁又苦闷。对你谆谆而教诲,听我言语多轻蔑。不用我言行教令,反而施行暴虐事。假如说你不知事,我也年高成老耄。哎呀小儿太年轻,告知给你旧法道。听取采纳我计谋,希望可免大悔恨。正值上天降灾难,国家覆亡在旦夕。为你就近取譬喻,上天赏罚无差错。如果品性仍邪曲,会让百姓陷危急。

【解读】

同《板》《荡》等诗类似,《抑》也是一首对君王的规劝谏诤之诗,可以说这些诗开创了后世政谏文学的先河。《毛诗序》提出此诗是卫武公刺厉王,亦以自警也。朱熹《诗集传》则认为:卫武公作此诗,使人日诵于其侧以自警。

全诗共分十二章,前三章各八句,后九章各十句。诗人是以一位忠实老臣的口吻,对一位年轻的君王进行规劝和告诫。诗中既有对君王昏庸无德的指斥,又有对利弊危亡的分析,还有对修身进德的嘉勉等。所言思维缜密清晰,论证正反配合,理念融通连贯,再加上俗言古语的引用,充分凸显出老臣的一片赤胆忠心和恳切婆心。此外,投桃报李和耳提面命二成语即源自本诗。

诗经古诗文选录11篇


中华文化兼容并蓄,在我国悠久灿烂的人文历史出现过许多优秀的诗人。为了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我们可以赏析解读古诗词,它承载着我国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民族之魂,那么诗人有哪些古诗词值得一读呢?根据你的需要,工作总结之家编辑精心整理了诗经古诗文选录,我们后续还将不断提供这方面的句子!

诗经古诗文选录 篇1

绿衣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訧兮。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注释】

衣:上曰衣,下曰裳。

里:外曰衣,内曰里。

曷〔h〕:何。

维:句首语气词,无实义。

已:止。

亡:通忘,一说停止。

女〔rǔ〕:通汝,你。

治:此指制作。

古人:指亡故之人。

俾〔bǐ〕:使。

尤:过失,罪过。

絺〔chī〕:细葛布。

绤〔x〕:粗葛布。

凄:寒冷。

获:得。

【翻译】

绿色的上衣啊,绿上衣是黄色里。心中忧伤不绝,何时才可停止?绿色的上衣啊,绿上衣配黄下衣。心中忧伤不绝,何时才可忘怀?绿色的丝线啊,是你亲手纺成的。我思念那亡故之人,是她使我不犯过失。细葛布及粗葛布啊,风过生起点点凉意。我思念那亡故之人,是她确实深得我心。

【解读】

《绿衣》一诗的主旨,《毛诗序》认为是妾上僭,夫人失位,而作是诗也,朱熹《诗集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挥,认为是庄公惑于嬖妾,夫人庄姜贤而失位,故作此诗。然而从后世学者文中古人一词的考证结果来看,此诗当属一首悼念亡人的作品。而绿兮丝兮,女所治兮一句,则暗示了所悼念的亡人极有可能就是诗人的妻子。

本诗共有四章。前两章运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以绿衣黄里黄裳起兴,暗示了诗人从上到下、由表及里地反复翻看着这件衣服,进而引生了心中绵绵不绝、不可忘怀的忧伤之情。第三章起,由绿衣再进一层观察到缝制衣服的绿丝,不由睹物思人,联想到那已经亡去的古人。这一针一线是她亲手缝制的,如今却物在人亡,不禁更添一分悲凄之感。第四章以粗细葛布起句,打开了诗人的回忆闸门。他想到亡妻平素的贤德使他少犯过失,她的关怀体贴深入其心,如今二人阴阳相隔,留下的只有穿衣而过的簌簌冷风了吧!

这首诗作所抒发的无尽悲忧之情,颇与《长恨歌》天长地久有尽时,此恨绵绵无绝期相近。而此诗也对后世悼亡主题的文学作品产生了较大影响,如西晋潘岳《悼亡诗》、唐代元稹《遣悲怀》等,在其内容主旨和表现手法上都可找到《绿衣》一诗的影子。

诗经古诗文选录 篇2

文王既勤止,我应受之。敷时绎思,我徂维求定。时周之命,於绎思。

【注释】

敷时绎思:敷,广泛。时,同是,后同。绎,陈述。思,思索;一说语气助词,无实义。

【翻译】

文王已很勤勉,我应领受其道。广泛陈述思考,我去只求安定。这是周朝大命,应该陈述思考!

【解读】

《赉》是周朝大型乐舞《大武》的三成歌诗。《毛诗序》云此诗乃大封于庙也,郑玄《笺注》解释说:大封,武王伐纣时,封诸臣有功者。

全诗共一章六句,展现了武王上承文王之德励精图治、平定天下的治政才能,兼有武王对诸侯臣属的勉励和训诫之意。文王既勤止,我应受之。

诗经古诗文选录 篇3

谷风

习习谷风,维风及雨。将恐将惧,维予与女。将安将乐,女转弃予。

习习谷风,维风及颓。将恐将惧,置予于怀。将安将乐,弃予如遗。

习习谷风,维山崔嵬。无草不死,无木不萎。忘我大德,思我小怨。

【注释】

习习谷风:习习,和煦有节貌,一说大风声。谷风,东风。

转:反而。

与女:与,和,一说帮助。女,同汝,后同。

颓:自上而下的龙卷风、旋风。

寘〔zh〕:同置,放置。

遗:遗弃,丢弃,一说遗忘。

崔嵬〔wi〕:形容山势高峻巍峨,一说山顶。

【翻译】

温煦和顺的东风,风起还带着雨至。正当恐慌惧怕时,只有我和你二人。而当安宁和乐时,你却反而抛弃我。温煦和顺的东风,风起变成龙卷风。正当恐慌惧怕时,你能将我放心上。而当安宁和乐时,你抛弃我如丢物。温煦和顺的东风,山峦高峻而巍峨。没有草叶不会死去,没有树木不会枯萎。忘却我的大恩德,却想我的小嫌怨。

【解读】

《谷风》一诗的主旨,旧说大抵一致。《毛诗序》云刺幽王也,以天下俗薄,朋友道绝焉。朱熹《诗集传》亦云:此朋友相怨之诗。今人高亨、程俊英等则将此诗与《邶风谷风》比附,提出此为女子被夫遗弃之诗。

全诗共有三章,每章六句。各章皆以习习谷风起兴,继而以风雨风颓山崔层层推进,营造了一种凄冷肃杀的氛围。前二章以叠咏句式,运用对比手法,揭露对方实是可共患难却不可同安乐的无情无义之徒。末章以草死木萎暗喻人与人相处小怨乃不可避免,然而忘德思怨之举也未免太过失德。这首诗,其实就是忘恩负义以怨报德等成语的最好注脚。

诗经古诗文选录 篇4

蟋蟀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无已大康,职思其居。好乐无荒,良士瞿瞿。

蟋蟀在堂,岁聿其逝。今我不乐,日月其迈。无已大康,职思其外。好乐无荒,良士蹶蹶。

蟋蟀在堂,役车其休。今我不乐,日月其慆。无以大康。职思其忧。好乐无荒,良士休休。

【注释】

聿〔y〕:语气助词,无实义,后同。

莫〔m〕:古同暮,傍晚,引申为迟、晚、将尽。

除:流逝,过去。

已:甚,很,后同。

大〔ti〕康:安泰康乐。

职:专主,专门,后同。一说得、要。

居:处所,引申为本职、本分。

无荒:此指不荒废本职之事,后同。

瞿瞿〔j j〕:勤勉谨慎貌,一说惊视瞻顾貌。

迈:时光流逝。

蹶蹶〔ju ju〕:勤勉貌。

役车:古代平民所乘的服役出行之车。

慆〔tāo〕:消逝。

【翻译】

蟋蟀在厅堂上,一年即将度过。如今我不快乐,日月不停流逝。不要过于安泰,得要专想本分。喜乐不误职事,贤士勤勉谨慎。蟋蟀在厅堂上,一年即将完结。如今我不快乐,日月不停迁变。不要过于安泰,得要专想外事。喜乐不误职事,贤士勤勤恳恳。蟋蟀在厅堂上,一年即将终尽。如今我不快乐,日月不停褪去。不要过于安泰,得要专想忧患。喜乐不误职事,贤士安然和乐。

【解读】

《蟋蟀》这首诗的主旨,《毛诗序》判为对晋僖公的讽刺,认为他俭不中礼,故作是诗以闵之,欲其及时以礼自虞乐也。宋人王质《诗总闻》则提出此大夫之相警戒者也,今人陈子展《诗经直解》亦言:盖士大夫忧思深远,相乐相警,勉为良士之诗,这一观点较为公允。

本诗共分三章,每章八句,采用复沓结构,各章仅动五字。各章皆以蟋蟀在堂起兴,实际上已经暗示了一岁将尽的时节背景。此后诗人数言自己不乐,自然引出日月流转、岁月易逝的慨叹,以及贤良之士要居安思危、谨慎勤勉的主题。本诗多用连绵词,且交错押韵,极具韵律之美。

诗经古诗文选录 篇5

北山

陟彼北山,言采其杞。偕偕士子,朝夕从事。王事靡盬,忧我父母。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

四牡彭彭,王事傍傍。嘉我未老,鲜我方将。旅力方刚,经营四方。

或燕燕居息,或尽瘁事国;或息偃在床,或不已于行。

或不知叫号,或惨惨劬劳;或栖迟偃仰,或王事鞅掌。

或湛乐饮酒,或惨惨畏咎;或出入风议,或靡事不为。

【注释】

偕偕:强壮貌。

盬〔gǔ〕:止息,停止。

溥〔pǔ〕:广大,普遍。

率土之滨:沿着王土的边涯,犹言普天之下、四海之内。

贤:劳苦。

彭彭:强壮貌,一说奔走不息貌。

傍傍:事务繁多,忙于奔走应付貌。

鲜〔xiǎn〕我方将:鲜,称赞。方将,正壮。

旅力:体力。旅,通膂,脊梁骨。

经营:规划治理。

燕燕居息:燕燕,安适和乐貌。居息,安居休息。

息偃〔yǎn〕:安息,休息。偃,仰卧。

叫号〔ho〕:征发呼召,一说呼叫号哭。

惨惨:忧闷,忧愁。

栖迟偃仰:栖迟,游玩和止息。偃仰,安居,游乐。

鞅掌:事务纷扰繁忙。

湛〔dān〕:快乐。一说通耽,沉湎。

风议:自由广泛地议论品评。

【翻译】

登上那座北山,前去采摘枸杞。强壮的士子们,朝夕都要办事。君王之事不停息,使我父母心忧愁。广阔无边的天下,无不是王的国土。沿着王土的边缘,无不是王的臣下。大夫委任不公平,独我办事多劳苦。四头公马身矫健,君王之事奔波忙。君王夸我年未老,又称赞我体正壮。体力正当刚健时,规划治理国四方。有人和乐安居休憩,有人竭力事奉国家。有人休息仰卧床上,有人奔走不加止息。有人不知征召呼号,有人忧虑辛苦操劳。有人游玩逸豫安处,有人忙碌王事纷繁。有人喜悦快乐饮酒,有人忧愁惧怕过咎。有人出入恣意评议,有人无事不去操办。

【解读】

《北山》这首诗,是从一名士子任职的角度,对自己多劳而无功的遭遇发出了喟叹,对朝廷中事务分配不公的时局进行了讽刺。正如《毛诗序》所说,此诗为大夫刺幽王也,因为役使不均,己劳于从事,而不得养其父母焉。其实,全诗的诗眼正在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一句。

本诗共有六章,前三章各六句,后三章各四句。前三章运用兴和赋,直陈自己作为士子的一员,为王事夙夜在公、殚精竭虑之实。然而即使有君王美言称许,也改变不了大夫不均的事实,所以后三章以六组排比句式,绘出了一幅官场百态图,尤使放逸游乐、夸夸其谈之徒和辛劳繁忙、戒惧谨慎之辈形成鲜明对照,使本诗的主题得到烘托和强化。

诗经古诗文选录 篇6

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注释】

式微:式,语气助词,无实义。微,日光衰微,指黄昏或天黑。

胡:疑问词,为何。

微:非,不是。

中露:即露中,露水之中。

躬:身体。

【翻译】

日落天黑,日落天黑,为什么不归去呢?如果不是君王的缘故,为何还在露水之中?日落天黑,日落天黑,为什么不归去呢?如果不是君王的贵体,为何还在泥土之中?

【解读】

《式微》一诗的主题,《毛诗序》认为是黎侯寓于卫,其臣劝以归也,刘向《列女传》则认为是卫侯之女嫁黎国庄公,却不为其所纳,有人劝以归,她不肯接受,作此诗以明志。所说之事虽然不同,但都认为这是一首劝归之诗。今时学者多从余冠英等的说法,认为此诗表达的是苦于劳役的百姓对统治者的怨怼和控诉。

全诗只有两章,每章四句,均用叠咏。以黄昏日落的微光起兴,暗示诗人在中露和泥中已是从朝至暮、旷日持久,情绪中似乎有一丝倦怠,又有一丝不满。各章后两句即解释了这么做的原因是为了君之故和君之躬,此君字一般解释为君王、君主,可见臣下是为了君上才如此辛苦劳碌、不知止息。连连使用的反问句式仿佛是一种怨天尤人,又似乎略带些自怨自艾,将诗人内心的埋怨不已而又控诉无门的心情推向极致。

此诗句句都用到韵脚,而且每章都更换韵脚,使得全诗节奏短促、语调紧迫,也和诗歌所要抒发的情感十分贴合。由于《毛诗》是历代研读《诗经》者的主流教材,受其劝归之说的影响,式微一词在后世逐渐衍化为古典诗歌中的归隐意象,如王维《渭川田家》就有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之句。今天的式微一词,则与之不同,更多时候用来形容衰落、衰微之意。

诗经古诗文选录 篇7

子之丰兮,俟我乎巷兮,悔予不送兮。

子之昌兮,俟我乎堂兮,悔予不将兮。

衣锦褧衣,裳锦褧裳。叔兮伯兮,驾予与行。

裳锦褧裳,衣锦褧衣。叔兮伯兮,驾予与归。

【注释】

丰:容貌丰满美好。

俟〔s〕:等候。

送:从行,从嫁。

昌:硕大,健壮。

将:随行,从嫁。

衣〔y〕:穿上衣。

褧〔jiǒng〕衣:枲麻类植物纤维制成的单罩衣,古代女子出嫁途中所穿,以蔽风尘。

裳〔chng〕:穿下衣。

叔兮伯兮:叔、伯,此指迎亲之人。

驾:驾车。

归:归去,一说出嫁。

【翻译】

你的容貌丰满美好,你在巷里等候着我。后悔我没有跟你走啊!你的体格健壮魁梧,你在堂上等候着我。后悔我没有嫁给你啊!上身锦衣外罩麻衫,下身锦衣外罩麻衫。迎亲的各位叔伯啊,驾车我和你们一同出行。下身锦衣外罩麻衫,上身锦衣外罩麻衫。迎亲的各位叔伯啊,驾车我和你们一同归去。

【解读】

《丰》这首诗从字面来看,描写了一位女子因故未能与一位男子成婚,后来却为此感到后悔的故事。《毛诗序》判定此诗主题为讽刺郑国时弊,认为郑国存在昏姻之道缺,阳倡而阴不和,男行而女不随的问题,这种观点主要是从宏观层面的政治学和社会学角度而言。朱熹《诗集传》概括此诗主题说妇人所期之男子已俟乎巷,而妇人以有异志不从。既则悔之,而作是诗,这与近现代学者观点相同,主要是从个体微观角度而言。在对诗意的把握上面,这二种观点并没有本质的不同。

本诗共分四章,前二章每章三句,后二章每章四句,共十四句,叠咏手法也是在前后二章中分别运用。前两章是女子的回忆,主要描述了男子丰昌的仪容体魄,以及在巷和堂等候自己的情景,暗示男子本来有意要娶她,但她却未同意。然而现在她却感到追悔莫及,所以连发两句感叹,表明自己愿意从嫁之意。后两章是女子的设想,既然现实中已经铸下大错,不可挽回,那只有在幻想的境界中嫁给对方,聊以慰藉自己悔恨落寞之心。她详细地描写了自己身穿锦绣嫁衣、外罩麻布披风的情景,且在两章中颠倒次序,反复咏唱。继而又假想对方迎亲队伍驾车接迎自己的场面,不仅自己主动招呼迎亲之人为叔伯,而且还希望他们驾车带自己同归,出嫁的迫切意愿凸显无遗。幻想中的愿求越是殷切,梦醒后的悔恨便越是深长,这二者之间的巨大反差,使得诗人哀怨凝重的心绪渲染得无以复加。

本诗全用赋法,虚实结合,以回忆和幻想的内容分野,采用前后不同的复沓结构,构思奇巧而独特。以幻想之美好反衬幻灭之残酷,使得全诗被赋予一种浓郁的悲剧性,读来令人扼腕,又耐人寻味。

诗经古诗文选录 篇8

子之还兮,遭我乎峱之间兮。并驱从两肩兮,揖我谓我儇兮。

子之茂兮,遭我乎峱之道兮。并驱从两牡兮,揖我谓我好兮。

子之昌兮,遭我乎峱之阳兮。并驱从两狼兮,揖我谓我臧兮。

【注释】

还〔xun〕:动作轻捷貌。

遭:遇见,后同。

峱〔no〕:齐国山名,在今山东临淄一带。

驱从:追逐,追赶,后同。

肩:假借为豜兽三岁曰肩,泛指大兽。

揖:作揖,拱手行礼。

儇〔xuān〕:敏捷,迅疾。

茂:美好,有才德。

牡:公兽。

昌:健壮有力。

【翻译】

你的动作矫健轻捷,在峱山的山间与我相遇。我们一同追逐两头大兽,你作揖夸我身手敏捷。你的技艺高超卓越,在峱山的道路与我相遇。我们一同追逐两头公兽,你作揖夸我本领高强。你的体格孔武雄健,在峱山的南坡与我相遇。我们一同追逐两头大狼,你作揖夸我才艺善好。

【解读】

《还》这首诗展现的是二人驰骋田猎的场景,全诗皆用赋法叙写,未用比兴。《毛诗序》判定此诗主旨为讽刺齐哀公的荒淫无道,认为哀公好田猎,从禽兽而无厌,导致齐国人狩猎成俗,使传统的价值体系被扭曲。朱熹《诗集传》亦认为猎者以便捷轻利相称誉如此,而不自知其非也,则其俗之不美可见。近现代学者则多认为此诗旨在赞美猎人的矫健身手和高超技艺。

本诗共有三章,每章四句,全用叠章手法。各章首句都是诗人对同行猎者的称赞,以还茂昌三词充分展现出其敏捷的身手、娴熟的技艺和健硕的体魄。紧接着诗人写到二人三次在峱山相遇的场景,三次地点都不同,可见这样的狩猎已经俨然成习,十分频繁。二人随后相约一起去驱从猎物,猎物在三章中也各不相同,一方面是体现狩猎成果的丰硕,另一方面也是为避免行文的重复。各章最后是对方反过来称誉自己,包含其揖手作礼的动作,还有儇好臧的赞誉,与各章首句诗人的赞辞互相呼应,浑然一体。二人对对方的赞辞虽然内容相近,诗人却能运用不同的词汇形容,展现了深厚的赋诗功力。

全诗句句用韵,每章一韵,韵脚在各句倒数第二字上。首章以还、间、肩、儇为韵;次章以茂、道、牡、好为韵;末章昌、阳、狼、臧为韵,而且各句都以兮字收尾,形成王力先生所说的富韵。句式上四言、六言、七言并用,参差错落,产生了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确是《诗经》中的咏人名篇。

诗经古诗文选录 篇9

吉日

吉日维戊,既伯既祷。田车既好,四牡孔阜。升彼大阜,从其群丑。

吉日庚午,既差我马。兽之所同,麀鹿麌麌。漆沮之从,天子之所。

瞻彼中原,其祁孔有。儦儦俟俟,或群或友。悉率左右,以燕天子。

既张我弓,既挟我矢。发彼小豝,殪此大兕。以御宾客,且以酌醴。

【注释】

吉日维戊:古人以天干奇数为刚日,偶数为柔日。刚日宜外事,柔日宜内事。田猎为外事,故以刚之戊为吉日。后文吉日庚午亦同此理。

既伯既祷:伯,马祖,星宿名,即房星;一说祃的假借,师祭。祷,祭祀祈祷,一说禂的假借字,马祭。

田车:打猎的车。

孔阜:很高大。

阜:土山。

群丑:指追逐禽兽的众人,一说群兽。

差〔chāi〕:选择。

同:聚集。

麀〔yōu〕鹿麌麌〔yǔyǔ〕:麀鹿,母鹿。麌麌,群聚貌。

漆沮〔jū〕:古代二水名,在今陕西境内。

中原:原野之中。

其祁孔有:祁,硕大。孔有,有很多。

儦儦俟俟〔biāo biāo s s〕:儦儦,快走或跑动貌。俟俟,行走貌。

或群或友:群,三只以上的禽兽。友,两只禽兽。

率:驱逐。

豝〔bā〕:母猪。

殪〔y〕此大兕〔s〕:殪,用箭射死。兕,雌犀牛。

御:进献。

酌醴〔lǐ〕:斟上甜酒。醴,甜酒。

【翻译】

吉日就在这戊日,祭祀房星又祝祷。打猎之车已完善,四匹公马很高大。登上那座大土山,随从众人逐禽兽。吉日就在庚午日,已经选好我的马。一群野兽齐相会,众多母鹿皆聚集。沿着漆水和沮水,一直到达天子处。瞻顾那片原野中,野兽硕大有很多。时而跑动时慢走,或为成群或两只。左右两侧尽驱逐,猎捕安乐天子意。既已张开我的弓,也已带上我的箭。射中那只小母猪,射死这头雌犀牛。以此敬献诸宾客,且又斟上甜美酒。

【解读】

《吉日》是一首描写周宣王田猎的诗,如《毛诗序》所云:美宣王田也。全诗从选择吉日祭祀马祖,到修缮猎车择好良马,再到众随天子野外狩猎,最后到满载而归宴饮欢乐,对整个过程都进行了细腻的描摹。

全诗共分四章,每章六句。前二章中介绍了以天干地支选择吉日和祭拜祝祷相关星宿的礼仪,展现了上古人文风俗的一种特色。此外还写了修车择马和驱逐群兽的场面,从猎前准备进入正式狩猎的序幕。后两章详细描写了狩猎的过程及归来庆功的场面,从群兽的姿态情状,到群臣猎兽进献天子,再到斟上甜酒款待宾客,这些都烘托出宣王的赫赫武功和众臣对他的衷心拥护。

诗经古诗文选录 篇10

文王

文王在上,於昭於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有周不显,帝命不时。文王陟降,在帝左右。

亹亹文王,令闻不已。陈锡哉周,侯文王孙子。文王孙子,本支百世,凡周之士,不显亦世。

世之不显,厥犹翼翼。思皇多士,生此王国。王国克生,维周之桢;济济多士,文王以宁。

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假哉天命,有商孙子。商之孙子,其丽不亿。上帝既命,侯于周服。

侯服于周,天命靡常。殷士肤敏,祼将于京。厥作祼将,常服黼冔。王之荩臣,无念尔祖。

无念尔祖,聿修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宜鉴于殷,骏命不易!

命之不易,无遏尔躬。宣昭义问,有虞殷自天。上天之载,无声无臭。仪刑文王,万邦作孚。

【注释】

命:天命。

有周不显:有,语气助词,无实义;一说这。不,语气助词,无实义;一说同丕,大。显,光显,光明。

帝命不时:帝命,天命。时,通是。

亹亹〔wěi wěi〕:勤勉不倦貌。

令闻:美好的声誉。

陈锡:施予,赐给。锡,通赐。

侯:句首语气词,无实义,犹微。

本支:本宗〔嫡出〕和支子〔庶出〕。

亦世:奕世,累世。亦,通奕,一说也。

厥犹翼翼:厥,其,他们的。犹,通猷,谋略。翼翼,恭敬谨慎貌。

思皇:思,句首语助词,无实义。皇,天,一说美盛。

桢〔zhēn〕:支柱,骨干。

穆穆:仪容举止和美。

缉熙敬止:缉熙,光明。敬止,敬仰。止,语气助词,无实义。

假:坚固,一说大。

其丽不亿:丽,数目。亿,十万为亿,极言其多。

周服:归服于周。一说周之九服。

殷士肤敏:殷士,殷商的臣属。肤敏,优美敏捷。一说肤通簠,祭祀宴享时盛稻粱的竹制礼器。

祼〔gun〕将:谓助王行祼祭之礼。祼,酌酒灌地的祭礼。

常服黼冔〔fǔxǔ〕:常服,指殷商本朝的礼服。黼,礼服上绣的半黑半白的花纹。冔,商代的一种礼帽。

荩〔jn〕臣:进用之臣,引申为忠臣。

永言配命:永,长久。言,语气助词,无实义。配命,配合天命。

丧师:失去民心。

骏命:大命,指上天或帝王之命。

宣昭义问:宣昭,宣扬,显扬。义问,美好的声名,问通闻。

虞殷〔yī〕:虞,审度。殷,依的假借字,一说殷商。

载:事。

臭〔xi〕:气味。

仪刑:效法。刑通型,法式,典范。

作孚:信服,信从。

【翻译】

文王尊位在上方,光明昭彰在天上。西周虽是旧邦国,承受新兴之天命。周朝荣显势赫赫,秉承上天之意旨。文王上升或下降,随从天帝之左右。勤勉不倦那文王,美好声名无穷已。上天惠赐建周邦,文王子孙久绵延。文王子孙及后裔,本宗支子传百代。但凡周朝之士卿,光荣显赫累世享。世代得享荣显报,谋略计议甚恭谨。上天众多才杰士,降生于此周王国。王国能生此贤才,乃是周朝之栋梁。才杰济济数极多,文王可享天下宁。庄穆和美那文王,德行光明堪敬仰。上天之命真坚固,殷商子孙来归顺。殷商子孙及后裔,数目上亿人众多。天帝既然已下诰命,让其归服于西周。于是归服于周朝,上天之命也无常。殷臣优美而敏捷,京师助王行祼礼。于是助王行祼礼,黼服冔冠皆旧制。周王进用之臣属,应当感念你先祖。感念你们之先祖,才能修养好德行。常久应合天之命,才能自求有多福。殷商未失民心时,其德可以配天帝。应当以殷为镜鉴,上天大命会改变。上天之命会改变,你之躬行莫停歇。美名佳誉广宣扬,审度依从于天命。上天之事有大道,没有声音无气味。文王堪作良典范,万国信任而顺服。

【解读】

《文王》是《大雅》德第一首诗,歌颂的是周王朝的奠基者文王姬昌。周文王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明君,更是被孔子誉为三代之英而受到后世儒家的广泛推崇。《毛诗序》指出此诗之旨为文王受命作周也。朱熹《诗集传》云:周人追述文王之德,明国家所以受命而代殷者,皆由于此,以戒成王。

本诗共分七章,每章八句。前二章言文王兴周、子孙百代乃天命所归;第三章言周有众多贤才辅弼,可平定绥靖天下;四、五两章言大量殷商后裔归服于周,助周王参加祭礼,显周之强盛慑服四方;六、七章以天命无常之理,劝诫周王借鉴商朝覆亡之教训,也再次对周朝和文王予以了赞美和祝福,称文王之德堪为万国之典范,使得全诗主旨得到升华。

诗经古诗文选录 篇11

猗与那与!置我鞉鼓。

奏鼓简简,衎我烈祖。

汤孙奏假,绥我思成。

鞉鼓渊渊,嘒嘒管声。

既和且平,依我磬声。

於赫汤孙!穆穆厥声。

庸鼓有斁,万舞有奕。

我有嘉客,亦不夷怿。

自古在昔,先民有作。

温恭朝夕,执事有恪,

顾予烝尝,汤孙之将。

【注释】

猗〔yī〕与那〔nu〕与:猗,盛美。那,美好。一说猗那同婀娜。

鼗〔to〕鼓:一种摇鼓,类似俗称的拨浪鼓。

简简:鼓声和谐而洪大。

衎〔kn〕:和乐,愉快。

汤孙奏假:汤孙,商汤之子孙。假,大乐,一说升堂之乐。

思:语气助词,无实义。

渊渊:击鼓声。

嘒嘒〔hu hu〕:奏乐清亮之声。

庸鼓有斁〔y〕:庸,同镛,大钟。斁,盛大貌。

奕:美好,一说娴熟。

夷怿〔y〕:和悦,愉快。

作:指创制礼乐文化。

恪:恭敬,谨慎。

顾予烝尝:顾念,一说光顾。烝尝,冬祭为烝,秋祭为尝。

将:扶助。

【翻译】

不仅优美且盛大,设置好我的鼗鼓。奏鼓和谐宏大,使我烈祖欢心。商汤子孙奏大乐,使我安宁有所成。鼗鼓之声渊渊响,管乐之声嘒嘒响。曲调和谐且清平,与我磬声相和合。汤之子孙真显赫,乐声庄严又和美。大钟及鼓场面大,上演万舞真美观。我有善好之宾客,也很和乐很愉悦。从那古时往昔日,先民即有此礼乐。温和恭敬朝与夕,处事待物皆恭谨。顾念我之烝尝祭,汤之子孙得扶助。

【解读】

《那》是《商颂》的第一篇,《商颂》皆是殷商后代祭祀其先祖的乐歌。这首诗即是通过对盛大铺排的乐舞场面,来对殷商历代先祖进行歌颂传扬的。《毛诗序》认为此诗是祀成汤也,且说微子至于戴公,其间礼乐废坏,《商颂》乃是由大夫正考甫整理而成。

全诗共一章二十二句。诗中多运用象声词,描绘了各种乐器合奏的声音,渲染了宏大、庄严、雍容、和雅的奏乐氛围,且说明礼乐文化传承有自,源远流长,体现了当时礼乐、祭祀、政教融为一体的文化特色。

《诗经》古诗文选录10篇


诗人有哪些古诗词值得一读呢?中华文化璀璨夺目,在我国悠久灿烂的人文历史出现过许多优秀的诗人。为了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我们可以欣赏学习古诗词,它凝聚着无数前人的思想和心血,是富有生命力的文化精髓,您提出的问题工作总结之家已经整理好了《诗经》古诗文选录,相信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句子内容!

《诗经》古诗文选录 篇1

上帝板板,下民卒瘅。出话不然,为犹不远。靡圣管管。不实于亶。犹之未远,是用大谏。

天之方难,无然宪宪。天之方蹶,无然泄泄。辞之辑矣,民之洽矣。辞之怿矣,民之莫矣。

我虽异事,及尔同僚。我即尔谋,听我嚣嚣。我言维服,勿以为笑。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天之方虐,无然谑谑。老夫灌灌,小子蹻蹻。匪我言耄,尔用忧谑。多将熇熇,不可救药。

天之方懠。无为夸毗。威仪卒迷,善人载尸。民之方殿屎,则莫我敢葵?丧乱蔑资,曾莫惠我师?

天之牖民,如埙如篪,如璋如圭,如取如携。携无曰益,牖民孔易。民之多辟,无自立辟。

价人维藩,大师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无俾城坏,无独斯畏。

敬天之怒,无敢戏豫。敬天之渝,无敢驰驱。昊天曰明,及尔出王。昊天曰旦,及尔游衍。

【注释】

板板:乘戾,反常。

卒瘅〔cu dn〕:劳累成病。卒,通瘁,一说尽、皆。

不然:不对,不合理。

犹:通猷,谋划。

靡圣管管:靡圣,不遵循圣人之法度。管管,任意放纵貌。

亶〔dǎn〕诚信。

无然宪宪:无然,不要这样。宪宪,喜悦貌。

蹶:动乱。

泄泄〔y y〕:懈怠。一说通呭呭,妄加议论。

辑:调和。

怿〔y〕:喜悦。一说败坏。

莫:安定。一说通瘼,疾苦。

异事:职事不同。

寮:同僚。

嚣嚣〔o o〕:傲慢而不听劝说貌。

服:事情。

刍荛〔ch ro〕:割草采柴之人。

谑谑:喜乐貌。

灌灌:恳切貌,犹款款。

蹻蹻〔ju ju〕:骄慢貌。

耄:八十岁,此指年老昏聩。

熇熇〔h h〕:炽盛貌。

懠〔q〕:愤怒。

夸毗:阿谀,谄媚。

迷:迷乱。

尸:神尸。

殿屎:愁苦呻吟。

葵:通揆,揆度,揣测。

蔑资:蔑,无。资,财产。

师:民众。

牖〔yǒu〕:引导。

如埙〔xūn〕如篪〔ch〕:埙,陶制吹奏乐器,圆形六孔。篪,似笛的竹制乐器。

益〔i〕:通隘,阻隘。一说利益。

辟:通僻,邪僻。

立辟〔b〕:制定法律。辟,法度。

价人:善人。价,同介。

大师:太师,一说大众。

大宗维翰〔gn〕:大宗,同姓嫡系宗族。翰,通干,主干,支柱。

宗子:大宗的嫡长子。

戏豫:嬉戏,逸乐。

渝:变动。

王:通往,去。

游衍:恣意游逛。

【翻译】

帝王乖戾又反常,人民劳苦而致疾。所说不能照着做,图谋规划不长远。不循圣道多纵意,不够笃实无诚信。谋划方略不长远,因此竭力以规谏。正值上天降危难,不要这样享欢乐。正值上天降动乱,不要这样常懈怠。政令教化语调和,民众和恰又敦睦。政令教化辞和悦,民众安定又太平。我之职事虽不同,但却和你是同僚。我去和你共商谋,不听我言太傲慢。我所言谈是要事,不要以为是笑谈。上古先民有格言,草民樵夫多请教。正值上天降暴虐,不要这样纵喜乐。老夫一心情恳切,小孩骄慢太轻狂。非我年老而昏聩,你却轻薄多戏谑。多行不义愈炽盛,病入膏肓无药救。正值上天降震怒,不要阿谀以逢迎。威严礼仪尽迷乱,贤善之人如神尸。民众正在苦呻吟,我都不敢去揣度。死丧祸乱无财产,竟不恩惠我百姓。上天引导于百姓,如同陶埙如竹篪,如同璋石如圭玉,如同取物如携物。携物没有遇阻隘,引导百姓很容易。民众多行邪僻事,不要自行制定法律。善人如同那藩篱,太师如同那墙垣,大国如同那屏障,嫡宗如同那主干,怀有美德可安宁,宗子如同那城邑。莫使城邑被败坏,不要独自生畏惧。敬畏上天之愤怒,不敢嬉戏又逸乐。敬畏上天之变动,不敢随意而驱驰。上苍光明乃昭彰,与你一同外出行。上苍光耀如日出,与你一同去遨游。

【解读】

与前《卷阿》《民劳》二诗类似,《板》也是一首劝谏君王之诗。《毛诗序》认定此诗旨为凡伯刺厉王也。郑玄《笺注》则补充说凡伯是周公后裔,担任周王室卿士。本诗对周厉王之昏庸无道导致的社会祸乱频仍予以了深切的谴责和警诫。

全诗共分八章,每章八句,诗中运用了大量叠词来凸显主题。厉王之治国,既无言出必行之诚信,又无深谋远虑之胆识,在国家动荡祸乱、百姓苦难深重之时,仍然恣情纵意、逸乐无度,连老臣殷切进谏也轻慢傲视、不予采纳。在此情形下,诗人借上天之名对厉王发出严正告诫,希望他能使贤臣良士、国家宗族各自发挥其用,君王自身也能敬慎持身、精勤治国。

《诗经》古诗文选录 篇2

子之丰兮,俟我乎巷兮,悔予不送兮。

子之昌兮,俟我乎堂兮,悔予不将兮。

衣锦褧衣,裳锦褧裳。叔兮伯兮,驾予与行。

裳锦褧裳,衣锦褧衣。叔兮伯兮,驾予与归。

【注释】

丰:容貌丰满美好。

俟〔s〕:等候。

送:从行,从嫁。

昌:硕大,健壮。

将:随行,从嫁。

衣〔y〕:穿上衣。

褧〔jiǒng〕衣:枲麻类植物纤维制成的单罩衣,古代女子出嫁途中所穿,以蔽风尘。

裳〔chng〕:穿下衣。

叔兮伯兮:叔、伯,此指迎亲之人。

驾:驾车。

归:归去,一说出嫁。

【翻译】

你的容貌丰满美好,你在巷里等候着我。后悔我没有跟你走啊!你的体格健壮魁梧,你在堂上等候着我。后悔我没有嫁给你啊!上身锦衣外罩麻衫,下身锦衣外罩麻衫。迎亲的各位叔伯啊,驾车我和你们一同出行。下身锦衣外罩麻衫,上身锦衣外罩麻衫。迎亲的各位叔伯啊,驾车我和你们一同归去。

【解读】

《丰》这首诗从字面来看,描写了一位女子因故未能与一位男子成婚,后来却为此感到后悔的故事。《毛诗序》判定此诗主题为讽刺郑国时弊,认为郑国存在昏姻之道缺,阳倡而阴不和,男行而女不随的问题,这种观点主要是从宏观层面的政治学和社会学角度而言。朱熹《诗集传》概括此诗主题说妇人所期之男子已俟乎巷,而妇人以有异志不从。既则悔之,而作是诗,这与近现代学者观点相同,主要是从个体微观角度而言。在对诗意的把握上面,这二种观点并没有本质的不同。

本诗共分四章,前二章每章三句,后二章每章四句,共十四句,叠咏手法也是在前后二章中分别运用。前两章是女子的回忆,主要描述了男子丰昌的仪容体魄,以及在巷和堂等候自己的情景,暗示男子本来有意要娶她,但她却未同意。然而现在她却感到追悔莫及,所以连发两句感叹,表明自己愿意从嫁之意。后两章是女子的设想,既然现实中已经铸下大错,不可挽回,那只有在幻想的境界中嫁给对方,聊以慰藉自己悔恨落寞之心。她详细地描写了自己身穿锦绣嫁衣、外罩麻布披风的情景,且在两章中颠倒次序,反复咏唱。继而又假想对方迎亲队伍驾车接迎自己的场面,不仅自己主动招呼迎亲之人为叔伯,而且还希望他们驾车带自己同归,出嫁的迫切意愿凸显无遗。幻想中的愿求越是殷切,梦醒后的悔恨便越是深长,这二者之间的巨大反差,使得诗人哀怨凝重的心绪渲染得无以复加。

本诗全用赋法,虚实结合,以回忆和幻想的内容分野,采用前后不同的复沓结构,构思奇巧而独特。以幻想之美好反衬幻灭之残酷,使得全诗被赋予一种浓郁的悲剧性,读来令人扼腕,又耐人寻味。

《诗经》古诗文选录 篇3

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注释】

式微:式,语气助词,无实义。微,日光衰微,指黄昏或天黑。

胡:疑问词,为何。

微:非,不是。

中露:即露中,露水之中。

躬:身体。

【翻译】

日落天黑,日落天黑,为什么不归去呢?如果不是君王的缘故,为何还在露水之中?日落天黑,日落天黑,为什么不归去呢?如果不是君王的贵体,为何还在泥土之中?

【解读】

《式微》一诗的主题,《毛诗序》认为是黎侯寓于卫,其臣劝以归也,刘向《列女传》则认为是卫侯之女嫁黎国庄公,却不为其所纳,有人劝以归,她不肯接受,作此诗以明志。所说之事虽然不同,但都认为这是一首劝归之诗。今时学者多从余冠英等的说法,认为此诗表达的是苦于劳役的百姓对统治者的怨怼和控诉。

全诗只有两章,每章四句,均用叠咏。以黄昏日落的微光起兴,暗示诗人在中露和泥中已是从朝至暮、旷日持久,情绪中似乎有一丝倦怠,又有一丝不满。各章后两句即解释了这么做的原因是为了君之故和君之躬,此君字一般解释为君王、君主,可见臣下是为了君上才如此辛苦劳碌、不知止息。连连使用的反问句式仿佛是一种怨天尤人,又似乎略带些自怨自艾,将诗人内心的埋怨不已而又控诉无门的心情推向极致。

此诗句句都用到韵脚,而且每章都更换韵脚,使得全诗节奏短促、语调紧迫,也和诗歌所要抒发的情感十分贴合。由于《毛诗》是历代研读《诗经》者的主流教材,受其劝归之说的影响,式微一词在后世逐渐衍化为古典诗歌中的归隐意象,如王维《渭川田家》就有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之句。今天的式微一词,则与之不同,更多时候用来形容衰落、衰微之意。

《诗经》古诗文选录 篇4

丝衣

丝衣其紑,载弁俅俅。自堂徂基,自羊徂牛,鼐鼎及鼒,兕觥其觩。旨酒思柔。不吴不敖,胡考之休。

【注释】

丝衣其紑〔fu〕:丝衣,祭服。紑,色泽鲜明。

俅俅〔qi〕:恭顺貌。

基:门塾之基。

鼐〔ni〕鼎及鼒〔zī〕:鼐,大鼎。鼒,口小的鼎。

觓〔qi〕:兽角弯曲貌。

不吴不敖:吴,喧哗。敖,通傲,傲慢。

【翻译】

祭服色泽很鲜明,头戴弁冠显恭顺。从那厅堂去门塾,从那羊圈到牛圈。大鼎小鼎全都有,兕觥兽角状弯曲,美酒口味很柔和。不喧哗也不傲慢,寿命长久享安康。

【解读】

《毛诗序》指《丝衣》的主旨为绎宾尸也,绎和宾尸都为祭祀名。按照周礼,卿大夫参加之祭称宾尸,与正祭同日;天子诸侯参加的次日之祭则称绎。本诗共一章九句,诗人从祭祀所着的衣冠写起,继而写到祭祀的场所和准备的牺牲。此后诗人还写到盛装熟牲的鼎鼐和斟满美酒的酒器,并发出不喧哗傲慢的告诫和福寿绵延的祝祈,展现了一次完满顺利的宗庙祭祀流程。

《诗经》古诗文选录 篇5

江汉

江汉浮浮,武夫滔滔。匪安匪游,淮夷来求。既出我车,既设我旟。匪安匪舒,淮夷来铺。

江汉汤汤,武夫洸洸。经营四方,告成于王。四方既平,王国庶定。时靡有争,王心载宁。

江汉之浒,王命召虎:式辟四方,彻我疆土。匪疚匪棘,王国来极。于疆于理,至于南海。

王命召虎:来旬来宣。文武受命,召公维翰。无曰予小子,召公是似。肇敏戎公,用锡尔祉。

釐尔圭瓒,秬鬯一卣。告于文人,锡山土田。于周受命,自召祖命,虎拜稽首:天子万年!

虎拜稽首,对扬王休。作召公考:天子万寿!明明天子,令闻不已,矢其文德,洽此四国。

【注释】

浮浮:水势浩大貌。

滔滔:众多,遍布。

淮夷来求:淮夷,淮河流域的部族。求,此指讨伐。

旟〔y〕:画有鸟隼的旗。

铺:通痡,危害。一说驻扎。

汤汤〔shāng shāng〕:水势盛大貌。

洸洸〔guāng guāng〕:威武貌。

召〔sho〕虎:召穆公,召国君主,周宣王武将。

彻:治理。

匪疚匪棘:疚,病苦,灾害。棘,急迫。

极:极则,指中正之道。

旬:巡的假借字,巡视。

召〔sho〕公维翰〔gn〕:召公,召康公姬奭,西周宗室,召虎太祖。翰,通干,骨干。

似:嗣的假借字,继承。

肇敏戎公:肇,图谋。敏,快速。戎公,大事,公同功。

用锡尔祉〔zhǐ〕:锡,同赐。祉,福。

釐〔l〕尔圭瓒〔zn〕:釐,赐予。圭瓒,以圭为柄、形状如勺的酒器。

秬鬯〔j chng〕一卣〔yǒu〕:秬鬯,以黑黍和郁金香草酿造的酒。卣,一种酒器,口小腹大,有盖和提梁。

文人:先祖中有文德之人。

召祖:召氏之祖,指召康公。

对扬王休:对扬,答谢颂扬。休,善美。

考:称颂功德的铭文。一说簋〔酒器名〕的假借。

矢:通施,广布,施行。

【翻译】

长江汉水浪滔天,出征将士遍四方。不求安逸不游乐,要对淮夷行讨伐。已经出动我兵车,已经竖起我旟旗。不求安逸和舒宁,淮夷作乱生危害。长江汉水势浩荡,出征将士真威武。经纶营治四方国,获得成功告君王。四方天下已太平,王国几乎可安定。此时没有诸纷争,君王之心很安宁。长江汉水之边畔,君王下令给召虎。开辟四方拓国土,管理我国之疆域。不要为害莫急躁,遵循王国中正道。划定地界分农田,领土直到南海边。君王下令给召虎,巡视南方宣政教。文王武王受天命,召公乃是骨干臣。莫说自己是小儿,应当继承召公志。迅速图谋大事业,赏赐给你众福禄。赐你圭瓒之酒器,秬鬯美酒满一卣。上告文德之先祖,赐予山川及田地。就在岐周受册命,依循召公受命礼。召虎跪拜而叩首,祝祷天子享万年。召虎跪拜而叩首,答谢颂扬王美意。写出纪念召公文,祝祷天子寿万年。光明显耀之天子,美好声名无止尽。宣扬流布其文德,四方诸国则和恰。

【解读】

《江汉》这首诗,同传世的青铜器召伯虎簋上的铭文一样,宣扬了召穆公平定淮夷的赫赫功绩,亦通过召穆公之口,表达了对周王恩德的感念和对周室大业的祝祷。《毛诗序》言此诗主题为尹吉甫美宣王也,以其能兴衰拨乱,命召公平淮夷。还有部分学者认为此诗为召虎所作。

全诗共分六章,每章八句。前三章皆以长江和汉水起兴,描写召虎领兵平定淮夷之乱,不断拓展国家疆土的武功。后三章则写召虎接受宣王册命和嘉勉的礼仪,以及召虎对天子谢恩、歌颂和祝福等事,充分体现了周代以礼治国的精神。

《诗经》古诗文选录 篇6

正月

正月繁霜,我心忧伤。民之讹言,亦孔之将。念我独兮,忧心京京。哀我小心,癙忧以痒。

父母生我,胡俾我瘉?不自我先,不自我后。好言自口,莠言自口。忧心愈愈,是以有侮。

忧心惸惸,念我无禄。民之无辜,并其臣仆。哀我人斯,于何从禄?瞻乌爰止?于谁之屋?

瞻彼中林,侯薪侯蒸。民今方殆,视天梦梦。既克有定,靡人弗胜。有皇上帝,伊谁云憎?

谓山盖卑,为冈为陵。民之讹言,宁莫之惩。召彼故老,讯之占梦。具曰予圣,谁知乌之雌雄!

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蹐。维号斯言,有伦有脊。哀今之人,胡为虺蜴?

瞻彼阪田,有菀其特。天之杌我,如不我克。彼求我则,如不我得。执我仇仇,亦不我力。

心之忧矣,如或结之。今兹之正,胡然厉矣?燎之方扬,宁或灭之?赫赫宗周,褒姒灭之!

终其永怀,又窘阴雨。其车既载,乃弃尔辅。载输尔载,将伯助予!

无弃尔辅,员于尔辐。屡顾尔仆,不输尔载。终逾绝险,曾是不意。

鱼在于沼,亦匪克乐。潜虽伏矣,亦孔之炤。忧心惨惨,念国之为虐!

彼有旨酒,又有嘉肴。洽比其邻,婚姻孔云。念我独兮,忧心殷殷。

佌佌彼有屋,蔌蔌方有谷。民今之无禄,天夭是椓。哿矣富人,哀此惸独。

【注释】

正月繁霜:正月,正阳之月,指夏历四月。繁霜,浓霜。

孔之将:孔,甚,很,后同。将,此指影响很大。

京京:忧愁不绝貌。

小心:畏忌,顾虑。

癙〔shǔ〕忧以痒:癙忧,郁闷忧愁。痒,病。

瘉〔y〕:同愈,得病,遭难。

莠〔yǒu〕言:丑恶之言,坏话。

愈愈:更加严重。

茕茕〔qing qing〕:忧愁貌。

无禄:不幸。

从禄:得到利禄。

瞻乌爰止:乌,乌鸦。止,栖止。

侯薪侯蒸:侯,语气助词,无实义。薪,较粗的木柴。蒸,较细的木柴。

殆:危险。

梦梦:昏暗,不明。

既克有定:既然上天有所命定。克,能够,后文克乐之克义同。

盖卑:盖,表推测,犹大概、或许。一说通盍,为何。卑,地势低下。

惩:惩戒,戒止。

故老:元老,旧臣。

讯之占梦:讯,询问。占梦,卜度梦的吉凶。

具:通俱,全,都。

局:弯曲。

蹐〔j〕:走小碎步,即后脚尖紧接着前脚跟。

号〔ho〕:呼号,喊叫。

有伦有脊:伦、脊,泛指原则、道理。

虺蜴〔huǐy〕:虺,一种毒蛇。蜴,蜥蜴。

阪〔bǎn〕田:山坡上的田。

有菀〔y〕其特:菀,茂盛貌。特,单独,特出。

扤〔w〕:动摇。

克:战胜,攻下。

则:语尾助词,无实义。

执我仇仇:执,留下。仇仇,怠慢貌。

力:功绩能力。

结:郁结。

正:通政,政治,政事。一说滋长。

扬:高扬,指火势旺盛。

宗周:指周王朝,因周为所封诸侯国之宗主国,故称。

褒姒〔bāo s〕:姒姓,褒国人,周幽王姬宫湦第二任王后,幽王曾为她而烽火戏诸侯。

永怀:长久愁忧悲伤。

窘:困迫。

辅:古代夹在车轮外旁的直木,每轮二木,用以增加车轮载重支力。

载〔zi〕输尔载〔zi〕:前一个载为句首语助词,无实义;后一个载指所承载之物。输,掉落。

将〔qiāng〕:表示愿望、请求。

员〔yn〕:加固。

仆:车夫。一说通轐,指附在车轴上起固定作用的东西。

曾〔zēng〕是不意:乃,竟。不意,不在意,不留意。

炤〔zhāo〕:古同昭,明显。

惨惨:忧闷,忧愁。

洽比:融洽亲近。

云:亲近和睦,一说周旋。

殷殷:忧伤貌。

佌佌〔cǐcǐ〕:渺小,卑贱。

蔌蔌〔s s〕:鄙陋,浅薄。

天夭是椓〔zhu〕:夭,摧折。椓,毁坏,伤害。

哿〔gě〕:欢乐。一说通嘉,美好。一说可以。

茕独:泛指孤独无依之人。茕,没有兄弟之人。独,老而无子嗣之人。

【翻译】

周历正月霜降浓重,我的心中充满忧伤。民众所传谣言流语,也会散布影响广泛。心想唯我独自一人,忧心忡忡难以断绝。哀怜自己畏忌顾虑,忧郁苦闷以致成疾。父母既然生养了我,为何使我遭逢灾殃?既不在我生前出现,也不在我身后出现。美好话语从口说出,丑恶之言也从口出。忧愁之心更加严重,因此遭受这番欺侮。心中忧愁而又悲伤,想到自己没有利禄。平民百姓并无罪过,却也全都成为奴仆。哀悯我的国中之人,要从哪里求得利禄?瞻望乌鸦就要栖息,会在谁家房屋之上?瞻望那片树林之中,树木可做粗细柴薪。百姓如今正处危难,看那上天昏暗不明。上天之命既可确定,就没有人不须禀受。天上有那君皇上帝,所憎恨者又是谁人?人说山丘地势低下,实为高冈以及峻岭。民众所传谣言流语,难道不去惩戒制止?征召那些元老旧臣,询问请其占卜梦境。人人都说自己圣明,谁能知晓乌鸦雌雄?人说天空高旷辽远,我却不敢不弯着腰。人说大地深厚凝重,我却不敢不踩碎步。只有呼号所发之言,有条有理讲究原则。哀叹如今世上众人,为何要像虺蛇蜥蜴!远望那方山坡田地,独自长得兴盛丰茂。上天动摇折磨于我,唯恐不能将我打倒。当初他们请求用我,唯恐不能将我获得。留下我后怠慢无礼,也不让我出力建功。心中感到忧愁伤悲,如同有物蕴结一起。如今这些国家政事,为何变得猛厉暴烈?大火燎燃正值旺盛,难道有人可以扑灭?光辉显赫周之王朝,正是褒姒将它毁灭。终是长久忧愁悲伤,又遇阴雨穷困窘迫。车内既已装载好物,于是丢弃你的车辅。你的载物掉落下来,请求大伯帮助自己。不要丢弃你的车辅,还要加固你的车辐。频频回看你的车夫,不要掉下你的载物。终于度过大艰巨险,竟然还是无意之中。鱼儿正在池沼之中,也并非能得到快乐。即使深潜藏伏其中,也能看得十分清楚。心中忧愁而又苦闷,顾虑国家施行虐政。他有香醇美味之酒,又有精美上好菜肴,邻友相处融洽和睦,婚姻裙带甚为亲近。心想我是独自一人,忧愁之心深重殷切。卑贱之人拥有房屋,鄙陋之徒享有俸禄。百姓如今没有利禄,上天摧折而又伤害。欢乐喜悦是那富人,可怜这些茕独之人!

【解读】

根据诗中赫赫宗周,褒姒灭之一句,可以断定此诗写的是西周将亡之际腐败黑暗的政治和社会现实。自《毛诗序》提出本诗主题是大夫刺幽王以来,古今学者几乎没有异议。

全诗共分十三章,前八章各八句,后五章各六句。诗中以天暗指君王,指出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君王却不闻不问,梦梦昏昏,甚而有占梦问卜、宠幸奸佞、怠慢贤臣等昏庸之举。其次,王朝的权臣巧言令色、散布流言,而且结党营私、心如虺蜴,然而却有旨酒嘉肴相伴,又有高官厚禄之利,这恰与贤臣备受冷落、广大人民困苦不堪的现状形成鲜明对比。诗中反复渲染了民众的疾苦和诗人的哀愁,堪可与屈原的《离骚》并存优秀的爱国忧国文学作品之列。

《诗经》古诗文选录 篇7

日月

日居月诸,照临下土。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胡能有定?宁不我顾。

日居月诸,下土是冒。乃如之人兮,逝不相好。胡能有定?宁不我报。

日居月诸,出自东方。乃如之人兮,德音无良。胡能有定?俾也可忘。

日居月诸,东方自出。父兮母兮,畜我不卒。胡能有定?报我不述。

【注释】

诸:与前居同为语尾助词,无实义。

下土:大地。

乃:可是,然而。

逝:音节助词,无实义。

古〔g〕处:古通故,谓以故旧之道相处,一说姑处。

胡:何,为何。

定:止,指心定、心安。

宁〔nng〕:岂,竟然。

顾:眷顾,顾念。

冒:覆盖,形容光芒遍照。

相〔xiāng〕好:彼此友善,相互交好。

报:回报,报答。

德音:善言,一说美好名声。

无良:不好,不善。

畜〔x〕:同慉,喜爱,一说养育。

卒:终,尽。

述:依循,此指依循义理。

【翻译】

太阳和月亮,光芒照耀在大地上。然而像这个人啊,却不能以故旧之道相处。为何还能心安理得?难道不再顾念于我?太阳和月亮,大地笼罩在其光中。然而像这个人啊,却不能如原来那般交好。为何还能心安理得?难道不再思报于我?太阳和月亮,每天都从东方升起。然而像这个人啊,美好的言语变为不善。为何还能心安理得?使人也可将其忘却。太阳和月亮,每天都从东方升起。父亲还有母亲啊,没能从始至终爱我。为何还能心安理得?不依义理将我回报。

【解读】

《日月》一诗,《毛诗序》联系对前《绿衣》《燕燕》的阐释,解读为卫庄姜遭州吁之难,伤己不见答于先君,以至困穷之诗也。朱熹《诗集传》亦承袭此说,认为是卫庄姜被庄公遗弃的伤怀之诗。今人则多认为是一首弃妇埋怨丈夫变心的诗。不过,这两种观点的相同之处,就是此诗的主人公是一位女子,表达的是哀伤幽怨的情感。

全诗共有四章,每章六句,前三章运用了叠咏手法。各章首句均以日月东升、照临大地起兴,似乎渲染的是一种光明和希望的情境,然而后文笔锋一转,开始抒写女子哀怨不已的心理状态,与起兴之句形成鲜明对照,使得内心的矛盾和情感的冲突显得更加激烈。三章中诗人先是将对方过去和现在截然不同的言语行为作了一番对照,然后以三个反问句胡能有定宁不我顾宁不我报和一个祈使句俾也可忘对对方发出了血泪的控诉。最后一章的父母应非实指,是诗人借以斥责对方畜我不卒的表现手法,这也折射出诗人内心中实际还有对方畜我以卒的一分渴求。

对于对方不循道义、不知回报的行为,诗人虽然表达了极度的愤慨和不满,而从中却也流露出一丝的迷惘和无奈。方玉润《诗经原始》中曾评论此诗一诉不已,乃再诉之,再诉不已,更三诉之,非常精当地点明了女子那倾诉不尽、排遣不完的哀怨和忧伤。

《诗经》古诗文选录 篇8

鹊巢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之子于归,百两将之。

维鹊有巢,维鸠盈之。之子于归,百两成之。

【注释】

维:句首发语词,无实义。

鹊:喜鹊,善筑巢,民间多以其为吉祥的象征。

鸠:鳲鸠,即布谷鸟〔杜鹃〕,另说斑鸠、红脚隼等。

百两:百辆车,泛言车辆很多。两,通辆。

御〔y〕:同迓,迎接。

方〔fng〕:通放,依据,依托。

将:送。

盈:满。

成:完成,此指礼成。

【翻译】

喜鹊筑有巢窝,杜鹃前来居住。这位女子就要出嫁,百辆车乘前来迎接。喜鹊筑有巢窝,杜鹃前来依托。这位女子就要出嫁,百辆车乘送她离开。喜鹊筑有巢窝,杜鹃前来占满。这位女子就要出嫁,百辆车乘成全婚礼。

【解读】

《鹊巢》也是一首以之子于归即婚礼为主题的诗。《毛诗序》认为此诗写国君之婚礼,朱熹《诗集传》认为此诗叙诸侯之婚礼,结合诗中迎送车乘之盛况可知,此诗确为描写王公贵族之婚礼,当无疑义。

全诗共分三章,章章互叠,结构不变。各章起兴之句描述的都是鹊巢鸠占的情景。根据古今学者考证,此鸠应指布谷鸟,又名杜鹃,其生活习性就是自不筑巢,而将卵蛋产于其他鸟禽巢窝,假借其力而代为孵化。喜鹊则与之形成鲜明对比,极擅筑巢,且其巢窝美观稳固、易守难攻,可以说是鸟界筑巢的权威。

之所以选用此意象起兴,学界的解读争议较大。郑玄《毛诗笺注》中认为鸤鸠因鹊成巢而居有之,而有均一之德;犹国君夫人来嫁,居君子之室,德亦然,姚际恒《诗经通论》亦言以鸠之居鹊巢,况女之居男室也。而方玉润等人对此提出辩驳,认为夫男女同类也,鹊鸠异物也,而何以为配乎?有鉴于此,在理解此诗时,可将各章起句单纯地作为起兴之辞,以领会诗歌所传达出的精神义理为主。

在古代的礼乐文化之下,一位女子,尤其是出身贵族的女子,她在出嫁之后,必定要修养女子四德,以自己的贤淑才德佐助夫君,同时化育后嗣,兴旺家族,这也应是本诗中居方盈三字所暗示的涵义。

《诗经》古诗文选录 篇9

权舆

於我乎,夏屋渠渠,今也每食无余。于嗟乎,不承权舆!

於我乎,每食四簋,今也每食不饱。于嗟乎,不承权舆!

【注释】

于〔xū〕:通吁,叹词,后同。

夏屋:大俎,大的食器。夏,大。

渠渠:深广貌。

承:承续,接连。

权舆:本指草木初发,引申为起始。

簋〔guǐ〕:古代盛食物器具,圆口双耳,青铜或陶制。

【翻译】

哎我呀!曾以深广大俎盛饭,如今每顿饭却无剩余。哎呀呀!无法承续当初之盛。哎我呀!曾是每餐吃上四簋,如今每顿饭却吃不饱。哎呀呀!无法承续当初之盛。

【解读】

《权舆》这首诗以今昔所受食物的巨大反差,似乎表达了诗人对目前处境和待遇的不满情绪。《毛诗序》判定此诗是对秦康公忘先君之旧臣与贤者,有始而无终的讽刺,古今学者基本支持此说,认为诗人身份应该就是一位不再受君王重视的旧臣。

全诗共分二章,每章五句,皆是复沓章法。各章起句即以叹词直抒胸臆,继而介绍自己昔日食禄之优渥,今日享用之寡淡,二者间巨大的反差自然引出了诗人今不如昔的反复慨叹。在食无余食不饱这种近乎夸张的陈述下,表露出诗人对所受冷遇的控诉,及对君王恢复礼贤下士之制的希冀。

《诗经》古诗文选录 篇10

小星

嘒彼小星,三五在东。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寔命不同。

嘒彼小星,维参与昴。肃肃宵征,抱衾与裯。寔命不犹。

【注释】

嘒〔hu〕:形容星光微小而明亮。

三五:参宿三星和昴宿五星,一说举星之数。

肃肃:疾速貌。

宵征:夜行。宵,夜晚。

寔〔sh〕:通实,确实,实在,一说通是。

命:命运,天命。

维:句首语气词,无实义。一说是义。

参〔shēn〕: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昴〔mǎo〕: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抱〔pāo〕:通抛,抛下,一说为抱着。

衾〔qīn〕:被子。

裯〔chu〕:被单,一说为床帐。

犹:如,若。

【翻译】

小小的星微光熠熠,参宿和昴宿在东方。尚在夜晚就匆忙出行,从朝至夕只为奉公。这确实是命运不同。小小的星微光熠熠,原来是参宿和昴宿。尚在夜晚就匆忙出行,抛下棉被还有被单。这是命运不如别人。

【解读】

《小星》一诗的主旨,《毛诗序》认为是夫人无妒忌之行,惠及贱妾,进御于君,知其命有贵贱,能尽其心矣,而《韩诗外传》卷一引夙夜在公,实命不同一句,谓此诗主题为家贫亲老,不择官而仕。古今学者多认为申韩之说更符原意,意即此诗咏叹了一位远行的小臣日夜兼程、为公事而奔走不息的形象。

全诗只有两章,结构上是工整的复沓。各章以熠熠发光的小星起兴,暗示了主人公的身份比较低微,也暗示了他长期披星戴月、夙夜在公的生活状况。在描写小星时,作者明确提到了同属二十八宿的参宿和昴宿,三五的含义或认为就是参宿和昴宿,因为古人认为二宿分别有三星、五星;或认为是言星的数量,形容其稀少之貌。在形容征人出发的疾速动作之时,用了叠词肃肃,仿佛模拟出征人衣襟之间呼呼的风声,十分贴切而形象。

抱衾与裯一句中,抱字应为古抛字,但也有人认为就是本意,指行人或役夫随身携带着被褥行帐,此说并不可取。正是从征人抛下被衾床帐这个举动,进一步渲染了他在睡意未消之时就不得不起身赶路的仓皇匆促,并由此发出了寔命不同寔命不犹的无限感慨,透露出上古时期人们所具有的某种宿命观,略带悲怆色彩的叩问和质询极富艺术感染力。

供大家欣赏的中秋唐宋诗词(6篇)
2022.09.06 中秋古诗词 中秋经典古诗词 中秋热门古诗词
优美句子汇总四篇
2022.09.06 优美句子 优美句子段落摘抄 优美句子短句
推荐参考:垃圾丢入垃圾桶提示语范文汇集
2022.09.06 垃圾桶标语 垃圾桶笑了教案 公园垃圾桶排放范文
亲子共读逐步培养的家长阅读感受六篇
2022.09.06 亲子共读家长心得 亲子共读心得体会 亲子共读家长心得体会
公司中秋放假通知客户怎么写范文大全六篇
2022.09.06 公司中秋节放假时间通知 中秋节公司放假通知 中秋节放假通知模板
2024读后感推荐 古诗文诵读读后感最新范文
2022.08.05 古诗文诵读读后感 古诗文诵读 古诗文诵读的读后感作文
【实用读书心得】 法布尔代表作昆虫记读后感
2022.08.10 法布尔昆虫记读后感 法布尔的昆虫记读后感 法布尔昆虫记蜜蜂读后感
简简短而又富有意境的兰花文案(59条)
2022.09.06 描写兰花的优美句子 赞美兰花的唯美句子 朋友圈晒兰花的文案
描写兰花的风景优美文案锦集
2022.09.06 描写兰花的优美句子 赞美兰花的唯美句子 朋友圈晒兰花的文案
[精华]疫情防控应急演练方案(2160字)
2022.09.06 学校疫情防控应急方案 小学疫情防控应急演练活动总结 疫情防控应急预案
【发言稿模板】开工发言稿大全(5篇)
2022.09.06 项目开工发言稿 开工典礼发言稿 工程开工发言稿